《数图形的学问》教学设计
四年级上册数图形的学问教学设计
![四年级上册数图形的学问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be4fc24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02dae54.png)
四年级上册数图形的学问教学设计第一篇:四年级上册数图形的学问教学设计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数图形的学问》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结合问题情境,经历把生活中的现实问题抽象成图形的数学问题,并利用多样化的画图策略解决问题的过程,发展几何直观。
2、在数图形的过程中,逐步形成有序思考的良好习惯,发展推理能力。
3、在发现规律的过程中,能够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究,有条理的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增强学习的自信心,提高对数学问题探索的兴趣。
教学重点: 结合问题情境,经历把生活中的现实问题抽象成图形的数学问题,并利用多样化的画图策略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在按一定规律数的基础上发现数图形的规律。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想考考自己的记忆力吗?全班按照男女生分成两组,女生记第一串数字,男生记第二串数字。
准备好了吗?(PPT展示两串数字,给学生3秒钟时间记忆)师:停(关闭PPT)。
师:女生先回答,你们看到的数字是什么?女生:0123456789 师:接下来男生回答,你们看到的数字是什么?男生一下子答不上来。
师:同学们为什么女生能快速记忆,而男生却不能呢?生1:因为女生的数字更好记,男生的数字不好记。
生2:因为女生的数字是连续的,有序的。
所以能快速记忆。
师:是的,女生的数字是有序有规律的,男生的数字是杂乱无序的。
所以女生能快速记忆,今天这节课就学习与规律有关的知识,数图形的学问。
出示课题并板书:数图形的学问师:同学们,在学习新知识前,老师先给大家带来一个学习上的伙伴,你们看看,他是谁?(出示鼹鼠图片)。
你们知道鼹鼠喜欢干什么吗?生:喜欢打地洞。
师:是啊,鼹鼠长得小巧玲珑,他特别喜欢打地洞。
而且要打好几个洞口呢!每当有危险的时候,他总会选择最安全的洞口逃生。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节课,小鼹鼠在逃生的过程中给我们带来了哪些有趣的数学知识?二、自主、合作、交流学习。
1、出示教材学习内容。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中有几个洞口?生:有4个。
北师版四年级上册《数图形的学问》优秀教学设计
![北师版四年级上册《数图形的学问》优秀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6698aa8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8d.png)
北师版四年级上册《数图形的学问》优秀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数图形的学问》是北师版四年级上册数学课程的一部分,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图形,发现图形的规律,并用数学语言表达出来。
教材内容丰富,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感受图形的规律美,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他们对图形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还不足够深入。
在本节课中,学生需要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发现图形的规律,并用数学语言表达出来。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观察和分析图形,发现图形的规律,并用数学语言表达出来。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感受图形的规律美,提高对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观察和分析图形,发现图形的规律,并用数学语言表达出来。
2.教学难点: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发现图形的规律。
五. 教学方法1.引导发现法:教师通过提问、引导,让学生发现图形的规律。
2.实例分析法:教师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感受图形的规律美。
3.小组合作法: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共同探讨图形的规律。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教师准备相关的教学课件,帮助学生直观地观察图形。
2.实例材料:教师准备生活中的实例材料,让学生感受图形的规律美。
3.练习题:教师准备相关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拼图游戏,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数图形的学问。
让学生观察和分析拼图中的图形,发现图形的规律。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一些图形,让学生观察和分析,发现图形的规律。
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帮助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达出来。
3.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学生在完成练习题的过程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北师版四年级上册《数图形的学问》优秀教学设计
![北师版四年级上册《数图形的学问》优秀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52ef231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0d.png)
北师版四年级上册《数图形的学问》优秀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数图形的学问》是北师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中的一部分,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各种图形,探索图形的性质和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材中提供了丰富的实例,引导学生发现图形的规律,并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达。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分析能力,他们对图形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在本节课中,学生需要观察和分析更加复杂的图形,找出其中的规律。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逐步掌握分析图形的方法,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图形,找出图形的规律,提高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2.培养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达图形规律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找出图形的规律。
2.难点:培养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达图形规律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2.观察分析法:引导学生观察图形,分析图形的性质和规律。
3.合作交流法:鼓励学生与他人合作,分享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
4.练习法:通过适量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各种图形图片,用于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
2.准备练习题,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3.准备教学课件,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各种有趣的图形,引导学生观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教材中的图形,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找出其中的规律。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图形,分析其性质和规律,并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达。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鼓励和表扬。
4.巩固(5分钟)出示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学生对图形规律的掌握程度。
5.拓展(5分钟)出示一些更有挑战性的图形,引导学生尝试找出其中的规律,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数图形的学问(教案)-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数图形的学问(教案)-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https://img.taocdn.com/s3/m/4c963a98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26.png)
(2)教学软件:使用专门的教学软件,如图形识别软件,帮助学生通过互动操作来学习数图形的方法,提高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3)实物教具:准备各种实物图形,如三角形、四边形等,让学生通过实际触摸和操作,加深对图形的认识和理解。
教学评价与反馈
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包括提问、回答问题、小组合作等。评价学生对图形基本概念、分类和数数方法的掌握情况。
2.小组讨论成果展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讨论的积极性、合作精神、创新思维等。评价学生对图形案例的分析和理解,以及提出解决方案的能力。
3.随堂测试:通过随堂测试来评估学生对图形知识的掌握程度,包括图形的基本概念、分类、数数方法等。评价学生的答题速度和准确度,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5.请学生分析给定图形(如正方形、圆形等)的性质,如对称性、角的大小等,并记录下来。
1.图形分类任务:这个任务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对不同类型图形的认识,并提高他们的分类能力。例如,学生需要将正方形、圆形、三角形等图形正确分类到相应的类型中。
2.数图形数量:这个任务可以帮助学生练习数图形的方法,并提高他们的数数能力。例如,学生需要数出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等图形的数量。
目标:让学生了解图形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和原理。
过程:
讲解图形的定义,包括其主要组成元素或结构。
详细介绍图形的组成部分或功能,使用图表或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
3.图形案例分析(20分钟)
目标: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图形的特性和重要性。
过程:
选择几个典型的图形案例进行分析。
详细介绍每个案例的背景、特点和意义,让学生全面了解图形的多样性或复杂性。
《数图形的学问》教案
![《数图形的学问》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db08e423c1ec5da50e270ca.png)
《数图形的学问》教案《数图形的学问》教案教学目标:1、结合问题情境,经历把生活中的现实问题抽象成数图形的数学问题,并利用多样化的画图策略解决问题的过程,发展几何直观。
2、在数图形的过程中,能够逐步形成有序思考的良好习惯,做到不重复,不遗漏,发展推理能力。
3、在发现规律的进程中,能够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究,有条理地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增强学习的自信心,提高对数学问题探索的兴趣。
教学重点:把生活中的现实问题抽象成数图形的数学问题,并能有规律地数,不重复不遗漏。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在按一定规律数的基础上发现数图形的规律。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鼹鼠钻洞师:大家听说过鼹鼠吗?(课件出示鼹鼠图)。
它最擅长的是挖土、钻洞。
看,它现在又想开始活动了,它可以怎么钻?师:课件(任选一个洞口进入,向前走,再任选一个洞口钻出来,它可能会怎样钻呢?)生说,师指着图演示。
2、筛选提出问题:有多少条不同的路线?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1、想一想,你能用什么表示路线,用什么表示洞口,画出小鼹鼠的行走路线图呢?(课件)(同桌交流)2、生独立画示意图(指名画在黑板上)3、交流并优化出示意图4、数线段(1)要求:(课件)请用画一画,写一写,记录你数的过程。
(2)学生动手数,数完后同桌交流说说是怎么数。
(3)、汇报交流先指名学生上来说出数法,师逐步演示,再引导学生发现是按什么顺序数的,板书并写出算式。
5、小结:谁来说说怎样才能准确数出线段的条数?(板书:有序不重复不遗漏)6、揭题:《数图形的学问》(板书)三、巩固练习,掌握知识师:通过刚才的学习,你们会按一定的顺序来数线段吗?那我们一起来试试吧!你们去过城关吗?今天老师早上就是从城关出发,经过达埔、玉斗、坑口,来到了下洋。
如果我们做公共汽车你是售票员,单程需要准备多少种不同的车票呢?问题一:5个汽车站,单程需要准备多少种不同的车票呢?1、获取信息,理解题目。
5个车站可用字母什么代表?单程是什么意思?2、学生独立画出示意图,有顺序地数一数,想想你是按什么标准来数的。
《数图形的学问》(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数图形的学问》(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https://img.taocdn.com/s3/m/5d08489b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99.png)
教案:《数图形的学问》四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认识和理解图形的分类和特征,培养空间观念。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形结合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和沟通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图形的分类和特征2. 数图形的方法3. 解决实际问题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图形的分类和特征,数图形的方法。
2. 教学难点:解决实际问题,运用数形结合的方法。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2. 图形卡片3. 学生分组,每组准备一张大白纸、彩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组图形,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称。
让学生思考: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点?如何对它们进行分类?2. 图形的分类和特征(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发现图形的分类方法。
2.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各类图形的特征。
3.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师生共同总结。
3. 数图形的方法(10分钟)1. 教师介绍数图形的方法,如点数法、线数法、面积法等。
2. 学生分组讨论,探讨如何运用这些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师生共同总结。
4. 解决实际问题(10分钟)1. 教师出示一道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数形结合的方法解决问题。
2. 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3.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师生共同总结。
5. 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图形的分类和特征,以及数图形的方法。
六、课后作业1. 完成课本相关练习题。
2. 收集生活中的图形,进行分类和数图形的练习。
七、板书设计1. 图形的分类和特征2. 数图形的方法3. 解决实际问题八、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让学生认识和理解图形的分类和特征,培养学生运用数形结合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表达和思考空间。
《数图形的学问》教案
![《数图形的学问》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dccfa70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9c79a76.png)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数图形的学问》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需要计算物体表面大小的情况?”比如,我们要给房间的地面铺上地毯,就需要知道地面的面积。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图形面积的奥秘。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图形面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在实践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这让我感到很欣慰。但在指导学生讨论时,我发现有些学生还是比较依赖答案,不敢大胆提出自己的观点。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关注这部分学生,鼓励他们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
此外,学生小组讨论环节,大家的表现都很积极。但在分享成果时,有些学生表达得不够清晰,可能是因为他们对知识点的理解还不够深入。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着重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让他们能够更准确地传达自己的观点。
-在推导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公式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和讨论,理解长方形面积与长和宽的关系,以及正方形面积与边长的关系。
-针对实际问题的解决,教授学生如何根据情景选择合适的面积单位,以及如何进行单位换算,以简化计算过程。
数图形的学问(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四年级上册
![数图形的学问(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四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6d82a74d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48d1d70.png)
教案标题:数图形的学问教案适用年级:四年级教案适用学科:数学教案适用学期:2023-2024学年上册教案作者:[作者姓名]教案日期:[填写日期]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数图形的基本方法,能够正确数出各种图形的数量。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3.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认识图形:平面图形(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等)、立体图形(正方体、长方体、圆柱等)。
2. 数图形的方法:按顺序数、分组数、利用公式数等。
3. 解决实际问题:运用数图形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三、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各种图形,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新知(1)认识图形① 平面图形: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等。
② 立体图形:正方体、长方体、圆柱等。
(2)数图形的方法① 按顺序数:从左到右、从上到下依次数出图形的数量。
② 分组数:将图形分为几组,分别数出每组的数量,再相加。
③ 利用公式数:如正方体、长方体等,利用公式计算其数量。
3. 实践操作让学生动手操作,数出给定图形的数量,巩固所学知识。
4. 解决实际问题提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数图形的方法进行解答,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5. 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并提出一些拓展性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四、课后作业1. 完成《数图形的学问》课后练习题。
2. 观察生活中常见的图形,数出它们的数量,并与家长分享。
五、板书设计1. 图形的分类2. 数图形的方法3. 解决实际问题六、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七、参考文献[1] 张红梅. 数学教学设计与实践[M].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8.[2] 李玉琴. 小学数学教学策略[M]. 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16.[3] 王晓红. 小学数学教学研究[M]. 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15.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数图形的方法”。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数图形的学问》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数图形的学问》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d0de69c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bea4609.png)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数图形的学问》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数图形的学问》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的内容。
这一内容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线段、角、三角形、长方形等基本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通过数图形的活动,让学生经历从简单到复杂、从无序到有序的思考过程,体会有序思考的重要性,发展学生的有序思维和推理能力。
教材以“鼹鼠钻洞”和“菜地旅行”两个有趣的情境为载体,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掌握数图形的方法。
其中,“鼹鼠钻洞”情境让学生通过数线段的方式,初步体会有序思考的方法;“菜地旅行”情境则进一步拓展到数角和数三角形的问题,让学生在不同的图形中巩固有序思考的策略。
这一内容的学习,不仅有助于学生提高数学思维能力,还为后续学习组合数学等知识奠定了基础。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结合问题情境,经历把生活中的现实问题抽象成数图形的数学问题,并利用多样化的画图策略解决问题的过程,发展几何直观。
(2)在数图形的过程中,逐步形成有序思考的良好习惯,发展推理能力。
(3)能正确数出线段、角、三角形等简单图形的个数。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活动,让学生体会到有序思考的重要性,掌握数图形的方法。
(2)引导学生运用画图、列表等方法解决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趣味性和挑战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数图形的方法,体会有序思考的重要性。
2.教学难点在数图形的过程中,发现数图形的规律,并能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
2.学习单。
五、教学策略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情境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自主探究法: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体会有序思考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合作交流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交流,让学生在合作中分享自己的想法,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数图形的学问》(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数图形的学问》(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https://img.taocdn.com/s3/m/fbf36252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24.png)
《数图形的学问》(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我今天要为大家带来的是四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的《数图形的学问》一课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我们今天的学习内容是第五章第一节《数图形的学问》。
这部分内容主要包括认识和分析不同图形的面积,以及利用图形的特点进行面积的计算。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掌握不同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不同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难点则是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并运用图形的特点来简化计算过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开展课堂活动,我已经准备好了图形卡片、计算器和多媒体教学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先出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图形,如方形、三角形等,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称。
2. 知识讲解:接着,我会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些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如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为边长乘以边长,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为底乘以高除以2。
3. 例题讲解:我会选取一些典型的例题进行讲解,让学生跟随我一起完成计算过程。
4. 随堂练习:讲解完例题后,我会给出一些类似的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我会设计一份简洁清晰的板书,列出不同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以便学生随时查阅。
七、作业设计1. 一个边长为4厘米的正方形;2. 一个底为6厘米,高为4厘米的三角形;3. 一个长为8厘米,宽为5厘米的长方形。
答案:1. 16平方厘米;2. 12平方厘米;3. 40平方厘米。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反思课堂教学的效果,看看学生们是否掌握了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同时,我还会给学生提供一些拓展延伸的材料,让他们在生活中发现更多的图形学问。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学设计中,有几个关键的细节是我需要特别关注的,因为它们对于学生的学习成效至关重要。
一、实践情景引入在引入新课的时候,我选择了生活中常见的图形作为切入点。
这个环节的重点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让他们能够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数图形的学问》教学设计
![《数图形的学问》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58a123f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ed.png)
数学好玩3数图形中的学问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学习目标描述:结合问题情境,经历把生活中的现实问题抽象成数图形的数学问题,并利用多样化的画图策略解决问题的过程,发展几何直观。
2.学习内容分析:《数图形的学问》属于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数学好玩”的内容。
教科书创设了“鼹鼠钻洞”和“菜地旅行”两个有趣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将生活中的现实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经历从简单到复杂,不重复、不遗漏数图形的过程,着力于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几何直观、推理能力,帮助学生建立模型思想。
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搭配中的学问》,学习了利用树状图解决简单的排列组合问题,体会了有序思考这一重要的思想方法,这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本节课就是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的基础上,将数学与生活紧密融合在一起,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提高学生用数学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学科核心素养分析:在数图形的过程中,逐步形成有序思考的良好习惯,发展推理能力。
在发现规律的过程中,能够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究,有条理地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增强学习的自信心,提高对数学问题探索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结合问题情境,经历把生活中的现实问题抽象成图形的数学问题,并利用多样化的画图策略解决问题。
2.难点:引导学生在一定规律数的基础上发现数图形的规律。
有规律地数,不重复不遗漏。
三、教学过程师:你准备采取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个问学生独自思考,然后回答:可以画出示意师:怎么画呢?在练习本上尝试画一画。
学生独自思考,尝试在练习本上画图,师巡视指导。
师:你们是怎么画图的?学生2:用字母表示洞口。
2.数一数师:你能想办法按顺序数出有多少条不同师:谁来说说你是怎么数的?学生:先数短的线段:AB,BC,CD;再数比较长的线段:AC,BD;最后数最长的线段:AD,共有3+2+1=6(条)。
师:还可以怎么数?学生:先数出从A 点出发的AB、AC、AD 三条线段,再数从B 点出发的BC、BD 两条线段,最后数从C 点出发的线段CD,共有3+2+1=6(条)。
《数图形的学问》教学设计
![《数图形的学问》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12afc0bf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88.png)
《数图形的学问》教学设计《数图形的学问》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结合问题情境,经历把生活中的现实问题抽象成数图形的数学问题,并利用多样化的画图策略解决问题的过程,发展几何直观。
2.经历画图策略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几何直观能力,渗透数形结合思想、模型思想、变中不变等思想。
并在数图形的过程中,逐步形成有序思考的良好习惯、发展推理能力、提升数学核心素养。
3.在发现规律的过程中,能够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究,有条理地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引导孩子发现数学的简洁美,增强学习信心。
【教学重点】利用画图策略,发展几何直观。
【教学难点】把生活中的现实问题抽象成数图形的数学问题。
【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引入新课导入: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位学习小伙伴,(看屏幕)认识吗?启发:你知道鼹鼠最擅长什么吗?【设计意图:以学生喜爱的情境出现,创设宽松的学习氛围,并借助生动有趣的画面引起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积极主动的投入到新课学习中来。
】二、自主探究建构新知活动一:鼹鼠钻洞(一)观察情境梳理思维创境:我们先来玩一场“鼹鼠钻洞”的游戏。
请看游戏规则。
思考:“向前走”是什么意思,谁能举例说一说。
(二)交流对话抽象问题质疑:我们如果把一个洞看成一点,那么则可以连成几条线段?也就是说只有几条路线?观察:如果你是小鼹鼠,你会怎样走?导思:可我有点儿蒙圈了,刚才有的同学一会儿指这个洞口一会指哪个洞口,表达不是很清楚,那么有什么办法可以让人一下子就明白你说的是哪个洞口?创境:看到大家玩得这么起劲,老师也想来玩一玩,老师想从C洞口进入,B洞口出来,可以吗?为什么?探究:那么到底一共有多少条路线呢?请你们画出示意图。
完成后在小组交流自己的数法。
【设计意图:学生经历把生活中的现实问题抽象成数图形的数学问题,把生活世界引向符号世界逐步实现数学化,引导学生体会字母表示洞口、线段表示路线的简洁美,体会几何图形可以把数学问题变得简明与形象,发展了学生解决问题策略和几何直观能力,让学生感受数与形结合的美妙。
数图形学问教学设计(共4篇)
![数图形学问教学设计(共4篇)](https://img.taocdn.com/s3/m/f9bd00daee06eff9aff8076d.png)
数图形学问教学设计(共4篇)第1篇:《数图形中的学问》的教学反思新课程加强与改善了传统的数学学习内容,在图形的认识、测量,图形与转换等内容中,经常遇到一个复合图形中有多个单一图形的问题,而这就需要用到“数图形”,在执教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数图形中的学问”一课时,一看到课题便引起了我的高度重视,决心从第一个教学环节——备课入手。
为上好这一课,课前我先让学生预习,上课一开始先向学生说明在从前我们在做与之类似的题目时,同学们极易出现错误,这节课要求同学们认真听讲,并引用毛主席关于“世界上就怕认真二字……”的名言,阐述了认真的重要性,同时要求学生一定要体会有序思考,按一定顺序数的必要性,课堂上我滔滔不绝的按自己设计的教案进行讲解,比平时上课多说了一些话,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也因受老师情绪的影响表现良好,满以为这堂课我讲的还行,感觉学生听得也很认真,相信收效肯定会不错,在离下课还有不到十分钟时,要求学生完成同步作业中的练习题,在批阅学生作业时,结果把我惊得目瞪口呆,全班41个同学竟有18个同学出现了错误。
看完作业,内心就像打翻了五味瓶一样,急躁、痛苦,甚至气愤,恨不得对做错题的同学揍一顿。
待情绪稳定以后我进入沉思之中,忽又想起一句名言来:“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
看来问题就出现在我自己的身上,一定要从自身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入手查找根源,堵塞漏洞。
下课后,我来到主控室,打开网络查看我曾经收藏的一些优秀论文。
阅读时,文中有一段文字使我茅塞顿开,我明白了学习不是由老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简单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主动地建构知识的意义。
这种建构是无法由他人来代替的。
就教学方式而言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式”,学生则是“容器式”的学习方式,这种被动缺少自主探索、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特别是合作学习的机会导致了我这堂课走向失败。
知错就改,深思熟虑后,我打算给11班上这节课时严格按新课标、新思路、新方法去上课:首先创设“谁才是最公正的法官”这一情境,将学生带入教学内容,并激发起学生的浓厚兴趣;二是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小组内展开比赛,看谁数得又快又准确;三是我借用多媒体设计了移动圆盘的数学游戏,教师只说明游戏规则,其他的都是放手发动学生,让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动手实践、猜想、验证等许多步骤,让学生发现其中的规律。
《数图形的学问》(教案)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
![《数图形的学问》(教案)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https://img.taocdn.com/s3/m/b3adb805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6362852.png)
教案:《数图形的学问》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图形的分类和计数方法,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2.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1. 图形的分类和计数方法。
2. 学生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
教学难点:1. 图形的分类和计数方法的灵活运用。
2. 学生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
2. 图形卡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出示一组图形,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称。
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这些图形都是我们学过的图形,它们各有不同的特征。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教师出示一组图形,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称。
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这些图形都是我们学过的图形,它们各有不同的特征。
3.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对这些图形进行分类和计数?4.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我们可以按照图形的形状、大小、颜色等特征进行分类,然后计数。
三、探究活动(10分钟)1. 教师出示一组图形,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称。
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这些图形都是我们学过的图形,它们各有不同的特征。
3.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对这些图形进行分类和计数?4.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我们可以按照图形的形状、大小、颜色等特征进行分类,然后计数。
5. 教师出示一组图形,引导学生进行分类和计数。
6. 学生完成后,教师组织学生交流分享,总结分类和计数的方法。
四、巩固练习(10分钟)1. 教师出示一组图形,引导学生进行分类和计数。
2. 学生完成后,教师组织学生交流分享,总结分类和计数的方法。
3. 教师出示一组图形,引导学生进行分类和计数。
4. 学生完成后,教师组织学生交流分享,总结分类和计数的方法。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图形的分类和计数方法。
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学会了图形的分类和计数方法,提高了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数学好玩《数图形的学问》(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数学好玩《数图形的学问》(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https://img.taocdn.com/s3/m/f2862d9c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e19bc63.png)
数学好玩《数图形的学问》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学会用数图形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 使学生掌握图形的计数方法,能正确地数出各种图形的数量。
3.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图形的分类和计数方法。
2. 运用数图形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图形的分类和计数方法。
2. 教学难点:运用数图形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物品,找出各种图形,如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等。
(2)引导学生将找出的图形进行分类,如将长方形和正方形分为一类,将圆形和三角形分为一类。
2. 探究新知(1)让学生观察图形,引导学生发现图形的特点,如长方形有四条边,正方形有四条边且四条边长度相等,圆形由一条闭合的曲线组成,三角形有三条边等。
(2)引导学生用数图形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如让学生数出教室里的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的数量。
(3)让学生用画图的方法表示出各种图形,如用长方形表示窗户,用圆形表示钟表等。
3. 巩固练习(1)让学生数出教室里的各种图形的数量,并记录下来。
(2)让学生用画图的方法表示出各种图形,如用长方形表示书本,用圆形表示硬币等。
4. 课堂小结(1)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总结图形的分类和计数方法。
(2)让学生谈谈自己在数图形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以及如何解决这些困难。
五、课后作业1. 让学生回家后,数出家里的各种图形的数量,并记录下来。
2. 让学生用画图的方法表示出家里的各种图形,如用长方形表示桌子,用圆形表示碗等。
六、板书设计数学好玩《数图形的学问》图形的分类和计数方法运用数图形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操作,让学生学会了用数图形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发现图形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数图形的学问》教学设计
![《数图形的学问》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9b17372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b5.png)
《数图形的学问》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目标1. 知识与能力目标:学生能够掌握数图形的基本概念和特征,能够运用数图形的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2. 情感态度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3. 学习策略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策略。
二、教学内容和重点1. 数图形的基本概念:点、线、面以及它们的相互关系。
2. 图形的特征:图形的边长、面积、周长等基本属性。
3. 图形的分类: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等基本图形的分类和特征。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1. 模块教学法: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特点,采用模块教学法,分步骤、分模块地进行教学。
2. 案例教学法:通过案例研究,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视觉教学法: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呈现丰富多彩的图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数学图形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1. 激发学习兴趣教师通过介绍数学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引发学生对数学图形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图形的欲望。
2. 导入数学图形通过展示各种各样的图形,引导学生感受图形的美丽和魅力,引发学生对数学图形的探索欲望。
3. 探索图形特征教师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观察各种图形,发现图形的特征,比如圆形的特点是没有边、没有角,正方形的特点是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等。
4. 认知图形分类教师通过举例和对比的方式,让学生认识到不同类型的图形有不同的特征,如正方形和长方形都是四边形,但它们的特征是不同的。
5. 解决图形问题教师以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例,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图形问题,如计算图形的面积、周长等。
6. 总结巩固教师对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进行总结巩固,巩固学生对图形的认识和理解。
五、教学评价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布置小作业和组织小测验等方式,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提高教学效果。
《数图形的学问》教学设计
![《数图形的学问》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ffdae33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19.png)
《数图形的学问》教学设计《数图形的学问》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在生活情境中发觉数学问题并引导探究,培育学生对数学的爱好,引发学生对生活的关注。
2、体会到按肯定规律去数,可以做到不重不漏,发展有序思维。
3、在活动中培育学生自主探究数学问题的实力与习惯。
教学重难点:在数图形的过程中发觉肯定规律并发展有序思维。
教学打算:CAI课件。
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调皮很喜爱画卡通人物,他几乎每天都要画几个。
可他今日画的画却非常的特殊,他还说这叫数学卡通。
你肯定觉得很惊奇吧,那就一起去看看吧!二、数学卡通1、课件展示图片(见教材P37上图),你觉得特殊吗?请你说一说。
2、第一幅图中(小猫图)有多少个三角形呢?(1)学生单独数一数。
(2)沟通结果,并说说数图形的方法。
(3)老师归结,课件展示结果。
为了避开数错,可以按肯定的依次去数。
可以从上往下,也可以从小到大。
3、在其次幅图中(人像图)你能数出多少个正方形?(1)学生独立去数一数。
(2)班内沟通结果。
老师引导:结果不太一样,而且差别较大。
这里面有没有肯定的规律呢?(3)小组合作数正方形,老师随机指导。
(4)班内沟通数的方法和结果。
图形困难时,为了避开多数或遗漏,可以根据肯定的规律去数。
(5)课件展示结果。
4、刚才的人像中,你能数出多少个长方形?(1)学生独立去数长方形。
(2)班内沟通数的方法和结果。
(3)课件展示结果。
三、你知道吗?这里还有两幅调皮画的图,我们再去看看吧!(课件展示图片,见教材P38)1、你知道他画的是什么吗?有什么特殊之处?(学生说一说)2、第一幅图(教材P38第1题)(1)请你数一数,再填一填。
(学生独立完成)有()个三角形有()个平行四边形有()个梯形(2)课件显示结果。
3、其次幅图(教材P38第2题)(1)数一数,这里面有多少个三角形?(学生独立完成)(2)课件显示结果。
四、考考你1、图中有多少个带的平行四边形?(教材P38第3题)(1)你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吗?谁能给大家说一说?(2)学生独立去数平行四边形。
数图形的学问(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四年级上册 北师大版
![数图形的学问(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四年级上册 北师大版](https://img.taocdn.com/s3/m/635cea46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662b854.png)
教案标题:数图形的学问——2023-2024学年数学四年级上册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数图形的基本方法,能够准确地数出图形中的点、线、面等元素。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对数学问题的解决能力。
3.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教学内容1. 点、线、面的概念及特点。
2. 图形的分类及性质。
3. 数图形的方法及技巧。
4. 实际生活中的图形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点、线、面的概念及特点,数图形的方法及技巧。
2. 教学难点:图形的分类及性质,实际生活中的图形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各种图形,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图形的名称,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 探究新知(1)点、线、面的概念及特点a. 点:没有大小,只有位置。
b. 线:由无数个点组成,有长度,没有宽度。
c. 面:由无数个线组成,有长度和宽度。
(2)图形的分类及性质a. 线段:两个端点之间的线。
b. 射线:一个端点,另一端无限延伸的线。
c. 直线:无限延伸的线。
d. 角:由两条射线的公共端点组成的图形。
e. 三角形:由三条线段首尾相连组成的图形。
f. 四边形:由四条线段首尾相连组成的图形。
(3)数图形的方法及技巧a. 顺序数法:按照一定的顺序,逐个数出图形中的点、线、面等元素。
b. 类比数法:找到相似的图形,利用已知图形的数量关系,求解未知图形的数量。
c. 分解数法:将复杂图形分解成简单图形,分别计算数量,再相加。
d. 递推数法:找到图形之间的递推关系,求解图形的数量。
3. 实践应用(1)数一数教室里的图形,如窗户、门、桌子、椅子等。
(2)找一找生活中的图形,如交通标志、建筑物的形状等。
(3)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图形的周长、面积等。
4. 总结提升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强调数图形的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五、作业布置1. 课后练习: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
数图形的学问 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四年级上册 北师大版
![数图形的学问 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四年级上册 北师大版](https://img.taocdn.com/s3/m/aa9d60a3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06.png)
教案标题:数图形的学问——2023-2024学年数学四年级上册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数图形的基本方法,能够准确地数出图形的个数。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3.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数图形的基本方法2. 图形的分类与识别3. 实际问题的解决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数图形的基本方法,图形的分类与识别。
2. 教学难点: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数图形的方法。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数图形的基本方法和图形的分类。
2. 演示法:通过示例演示数图形的方法。
3. 练习法:让学生动手实践,巩固所学知识。
4. 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图形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讲解数图形的基本方法(1)点数法:用于数点、线、面等基本图形。
(2)线数法:用于数线段、射线、直线等。
(3)面积法:用于数平面图形的面积。
3. 图形的分类与识别(1)按形状分类:如三角形、四边形、圆形等。
(2)按大小分类:如大、中、小等。
(3)按位置关系分类:如相邻、相交、垂直等。
4. 实际问题的解决(1)数出给定图形的个数。
(2)根据条件求出图形的个数。
(3)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地图上的路线规划、建筑物的布局等。
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
6. 课后作业布置与数图形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积极性和合作精神。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正确率和完成质量。
3. 单元测试:评价学生对数图形知识的掌握程度。
七、教学反思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进度,以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重点关注的细节:实际问题的解决在实际问题的解决部分,学生需要将所学的数图形方法应用到具体情境中,这是对学生知识掌握和运用能力的综合考察。
《数图形的学问》教学设计
![《数图形的学问》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93d7c42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9e.png)
《数图形的学问》教学设计《数图形的学问》是一本面向小学生的数学教材,旨在引导学生通过图形的认识和理解,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和逻辑能力。
本教学设计将针对该教材的学习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并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设计一份针对小学生的数学课程教学方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教学,学生能够掌握图形的基本属性,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有关图形的问题。
2. 能力目标通过教学,学生能够培养自己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能够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通过教学,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学习态度,使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学习。
二、教学内容1. 图形的基本属性本部分将介绍图形的分类、基本属性,如边数、角数、对称性等内容。
2. 图形的应用本部分将介绍图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建筑、工艺品、地理地貌等。
三、教学重点1. 让学生理解图形的基本属性,能够识别和描述不同类型的图形。
2. 让学生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1. 导入环节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一些具有特色的图形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激发学生对图形的兴趣。
2. 讲解基本概念教师通过举例说明图形的基本属性,如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等,并让学生亲自观察和记录。
教师可以使用PPT等多媒体手段辅助讲解。
3. 练习与巩固让学生通过识图、分类、填空题等形式的练习,巩固所学内容,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维能力。
4. 拓展应用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寻找各种图形,并让学生分组讨论,发现图形的应用,并做相关展示。
5. 总结与归纳引导学生总结归纳所学内容,强化知识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六、教学手段1. 多媒体教学通过PPT、视频等多媒体手段,直观、生动地呈现图形的属性和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教学实例通过丰富的教学实例,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图形的应用,并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通过操作性教学,在课堂上让学生参与到图形的认知和应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好玩
《数图形的学问》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93页-94页。
教材分析:
本节教学内容安排了”鼹鼠钻洞”与“菜地旅行”两个教学情境;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学生自己动手画一画与数一数等教学活动,逐步、有序地帮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并总结数图形的规律。
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对线段图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很多学生不知道数线段图也存在一定的规律。
对于数图形的个数,很多学生还是比较喜欢用数的方法来计算。
因此在教学中制作课件,让学生充分体现数的过程以及方法,自主参与找规律的过程,最终达到能列式并计算出图形的个数。
教学目标:
1、利用生活中的情境发现数学问题,并引导探究,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2、让学生体会有序的去数,可以做到不重复不遗漏,发展学生的有序思维。
3、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数学问题的能力与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在数图形的活动中,发现一定的规律并培养学生的有序思维。
难点:在数图形过程中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游戏:利用教师与学生握手游戏引出有序的思想。
二、新授新知:
(一)、同学们,我们通过刚才的握手的游戏知道平时的生活中就存在一些数学知识,那么你们想研究一下《数图形的学问》吗?(想)
1、(出示课题)森林里有一只小鼹鼠遇到一些数学问题,不会解决,想请你
们帮助它,你们愿意吗?
(出示主题图)同学们,请仔细观察,你能从图中提出哪些数学问题?(一共多少条不同的路线?)那么小朋友们,你能用自己的方法画出洞口吗?请同学们拿出作业纸1,自己画一画。
2、展示学生画的图,画圆圈是不是很麻烦,能不能用更好的方法来表示洞口呢?(用点)点与点之间该怎么办呢?(连接起来)。
同学们,你发现没有这些点都是一样的,用什么区分呢?(给这些点标上正在做字母)小朋友,你们真棒!不知不觉中你们自己画出了线段图。
3、那好吧!你们拿出作业纸2,画一画,数一数,一共有多少条不同的路线?
(小组内可以合作完成)(反馈学生完成情况)谁能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数的?
(引出两种数法:一是按起点的不同;二是按线段的长短)
4、孩子们,该怎么数不会数乱呢?(按照顺序的数)
那么有序的数有什么好处呢?(不重复、不遗漏)回答的真好!
你能用一个算式表示出来吗?(3+2+1=6)
(二)、同学们,我们已经帮助小鼹鼠解决了问题,它想带我们到它的菜地去旅行,你们想去吗?(出示第二个主题图)
1、仔细观察,有几个站台?你能数出单程需要多少种不同的车票吗?该怎么数呢?
请拿出作业纸3,画一画线段图,有序的数一数。
(反馈学生数的情况)谁能说一说是怎么数的吗?
2、如果有6个站台呢?你会画吗?单程会有多少种不同的车票呢?(反馈)
3、如果有7个站台,你能算出单程会有多少种不同的车票?8个站台呢?仔细观察,你有什么发现?小组内交流一下。
4、小结:票数=(站台数-1)+(站数-2)+……+1
三、巩固新知:
1、试一试自己的本领。
(学生试着解决)
2、闯关练习。
第一关:数角。
(学生独立完成)
第二关:数长方形。
第三关:数有几个平行四边形。
(让学生试着用算式计算出来)
3、拓展与延伸。
同学们,我们是一个相亲相爱的班级,加上数学老师一共有31位成员,如果每2人握一次手,请同学们算一算一共要握多少次?
四、总结:
同学们,你在这节课学习中有什么收获?你们谁还有什么疑惑吗?
教学反思:
本节课利用与同学握手的形势,给学生渗透“有序、不重复”的思想;然后通过多媒体的演示与学生的动手操作等活动展开教学。
学生感受到数图形中也存在着规律,学生能够利用所学到的规律解决生活中遇到的类似问题。
运用信息技术的设想:
1、利用多媒体,能够把教学情景直观的展示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利用多媒体对线段图的演示很动态也很直观,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