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兼容理论基础-第三部分
电磁兼容教学大纲
电磁兼容教学大纲电磁兼容教学大纲电磁兼容(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简称EMC)是一个涉及电磁场与电子设备相互作用的领域。
随着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电磁兼容问题变得越来越重要。
为了培养具备电磁兼容知识和技能的工程师,制定一份全面的电磁兼容教学大纲显得尤为重要。
一、引言电磁兼容作为一门交叉学科,涉及电磁场理论、电路理论、电磁波传播、电磁干扰与抗干扰技术等多个领域。
本教学大纲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电磁兼容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掌握电磁兼容的分析与设计方法。
二、基础知识2.1 电磁场理论2.1.1 电磁场的基本概念2.1.2 麦克斯韦方程组2.1.3 电磁场的辐射与辐射场特性2.2 电磁波传播2.2.1 电磁波的基本特性2.2.2 电磁波在空间中的传播2.2.3 电磁波的传输线理论2.3 电磁干扰与抗干扰技术2.3.1 电磁干扰的分类与特性2.3.2 电磁兼容的基本原理2.3.3 电磁屏蔽与抗干扰技术三、电磁兼容分析与设计方法3.1 电磁兼容分析3.1.1 电磁兼容测试与测量方法3.1.2 电磁兼容仿真与建模技术3.1.3 电磁兼容问题的分析与评估3.2 电磁兼容设计3.2.1 电磁兼容设计的基本原则3.2.2 电磁兼容设计的方法与技巧3.2.3 电磁兼容设计的实践案例四、电磁兼容标准与法规4.1 国际电工委员会(IEC)电磁兼容标准4.2 国家电磁兼容标准与规范4.3 电磁兼容法规与政策五、电磁兼容实验与实践5.1 电磁兼容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5.2 电磁兼容测试与测量技术5.3 电磁兼容实践案例分析六、电磁兼容的前沿与发展趋势6.1 电磁兼容的新理论与新方法6.2 电磁兼容技术在新兴领域的应用6.3 电磁兼容的未来发展方向七、总结与展望电磁兼容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对于保障电子设备的正常运行和互联互通具有重要意义。
本教学大纲旨在培养学生对电磁兼容的全面认识和深入理解,为他们今后从事电磁兼容相关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二、电磁兼容理论基础-1
D
时变电场是有旋有散的,时变磁场是有旋无散的。
但是,时变电磁场中的电场与磁场是不可分割的,
因此,时变电磁场是有旋有散场。
在无源区中,时变电磁场是有旋无散的。
EMC theory and application
电场线与磁场线相互交链,自行闭合,从而在
空间形成电磁波。
时变电场与时变磁场处处相互垂直。
续周期信号在时间上的离散化
周期序列在时域上也可以用复指数序列形式的傅里叶级数
来表示。
xn
X k0 e jk0n
k
EMC theory and application
பைடு நூலகம்
xn X k0 e jk0n k
x(n) x(n N)
0
0T
2 T0
T
2 NT
T
2 N
0是离散域的基本频率,k0是k次谐波的数字频率
EMC theory and application
处于信息时代的今天,从婴儿监控器到各种遥 控设备、从雷达到微波炉、从地面广播电视到太空 卫星广播电视、从地面移动通信到宇宙星际通信、 从室外无线局域网到室内蓝牙技术、以及全球卫星 定位导航系统等,无不利用电磁波作为信息载体。
无线信息高速公路使人们能在任何地点、任何 时间同任何人取得联系。
连续时间非周期信号分析
周期趋于无限的连续时间 周期信号
2 T0
xt X n0 e jn0t n
T0
周期信号的频谱是离散的复 频域,表示的是每个谐波分 量(单一频率)的复振频
EMC theory and application
连续时间非周期信号
d
xt 1 X e jt d
电磁兼容标准及标准体系
电磁兼容标准及标准体系韩天行付静波梁志成(国家电网公司自动化设备电磁兼容实验室南京市 210003)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磁兼容的研究和应用取得了较大的进步。
逐步形成了电磁兼容的标准和标准体系;电磁兼容已成为国际贸易中新的技术壁垒。
在产品开发中,必须要了解电磁兼容的标准,开展了电磁兼容设计,研究出减少电磁骚扰强度和解决抗干扰的措施,使人们在产品的设计、加工、检测、试验和使用的各个阶段都要考虑电磁兼容的技术和管理。
关键词:电磁兼容;标准;标准体系1. 电磁兼容的基本概念电磁干扰的问题早在19世纪80年代就提出来了,但是直到20世纪40年代才出现电磁兼容性(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的概念并形成了一门新兴的学科——电磁兼容。
对于电磁干扰领域来说,这是一个质的飞跃。
因为对于电磁干扰研究的已成为保证电子设备在其电磁环境中正常工作的系统工程。
70年代以来,电磁兼容技术成为非常活跃的学科之一。
到80年代,在发达国家电磁兼容的研究和应用取得了较大的进步。
逐步形成了电磁兼容的标准和规范;研制出了高精度的电磁骚扰的信号发生器及电磁敏感度的自动测量系统;研发出多种系统间和系统内的分析和预测软件;在产品开发中开展了电磁兼容设计,研究出减少电磁骚扰强度和解决抗干扰的措施。
人们开始认识到在产品的设计、加工、检测、试验和使用的各个阶段都要考虑电磁兼容的技术和管理。
90年代,电磁兼容性工程已经从事后检测处理发展到预先分析评估、预先检验、预先设计。
产品的电磁兼容达标认证已由一个国家范围发展到一个地区或一个贸易联盟采取统一行动。
自1996年1 月1日起,欧盟开始强制执行89/336/EEC(EMC)指令,率先将产品的电磁兼容性要求纳入国家法规。
指令规定所有电子电器产品(设备)必须符合EMC要求,加贴CE标记才能在欧洲市场上销售。
对于其他国家来说,电磁兼容性就成为一个新的贸易技术壁垒。
在中国,对电磁兼容的理论和技术的研究起步较晚,直到80年代初才组织系统地研究并制定国家级和行业级的电磁兼容性标准和规范。
EMC基础知识讲解
系统安装的EMC要求(2)
机柜安装注意事项:
机柜所有螺钉要紧固适当
机柜门等活动部分与机柜接触良好,没有 缝隙
并柜机柜在关门后,中间不留下缝隙 并柜互连线分布均匀,搭接良好,构成一 个等势体
系统安装的EMC要求(3)
单板安装注意事项:
手抓单板前戴好带防静电手套,避免直接抓单板 戴好防静电手腕,防静电手腕要接地 取下的单板不要直接放在地上,桌子上等,要套上防
电缆布置(2)
机柜内部的电缆敷设一般要求(1):
按类敷设,每类电缆敷设在一起,与其它类电缆
按最小间距敷设。同类电缆中若传输信号电平差 大于 40dB( 即相差大于 100 倍 ) 应再进行分组,直 至每组传输信号电平差小于40dB
电缆尽量靠近机柜屏蔽体、金属构架敷设,充分
利用现存金属结构进行隔离,但一定要避免靠近
系统安装的EMC要求(1)
系统电磁环境要求:
在 10KHz ~ 10GHz 范围内,环境电磁场强度不超过 130dBuv/m(见通信机房环境条件GF014-95)
安装位置远离大型电机、UPS电源、逆变器10m以上
远离变电站20m以上
电信中心环境:环境静电强度小于 200V (见 YD/T 754-95 通信机房静电防护通则)
FCC(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 ) 主要制订民用标准,关于电磁兼容的标准主要 包括在FCC Part15和FCC Part18中
MIL-STD是美国军用标准 德国的VDE(电气工程师协会)是世界上最早建立电磁兼容标准的组织之 一
电磁兼容标准体系(2)
product standard
按层次分
电磁兼容性基础理论与实践考试试卷
电磁兼容性基础理论与实践考试试卷(答案见尾页)一、选择题1. 电磁兼容性的定义是什么?A. 电磁兼容性是指电子设备在各种电磁环境中能够正常工作的能力。
B. 电磁兼容性是指电子设备在各种电磁环境中不会产生干扰的能力。
C. 电磁兼容性是指电子设备在各种电磁环境中能够正常工作的能力和不会产生干扰的能力。
D. 电磁兼容性是指电子设备在各种电磁环境中不会受到干扰的能力。
2. 电磁兼容性中的“兼容”是指什么?A. 电子设备可以在同一环境中工作。
B. 电子设备可以在不同环境中工作。
C. 设备之间的相互作用不会产生不良影响。
D. 设备之间的相互作用不会产生干扰。
3. 电磁兼容性测试的主要目的是什么?A. 确保设备在正常工作条件下不会产生干扰。
B. 确保设备在异常工作条件下不会产生干扰。
C. 确保设备在不同环境条件下都能正常工作。
D. 确保设备之间的相互作用不会产生干扰。
4. 电磁兼容性中的“EMI”代表什么?A. 电磁干扰B. 电磁辐射C. 电磁感应D. 电磁兼容5. 电磁兼容性中的“EMC”代表什么?A. 电磁干扰B. 电磁辐射C. 电磁感应D. 电磁兼容6. 什么是电磁兼容性的“三大抗扰度测试”?A. 射频辐射抗扰度测试、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测试、电压暂降短时中断抗扰度测试。
B. 电磁场抗扰度测试、射频辐射抗扰度测试、电压暂降短时中断抗扰度测试。
C. 射频辐射抗扰度测试、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测试、电源电压暂降抗扰度测试。
D. 电磁场抗扰度测试、电磁辐射抗扰度测试、电源电压暂降抗扰度测试。
7. 什么是电磁兼容性的“标准”?A. 一组规定的性能指标和要求。
B. 一组规定的试验方法和结果。
C. 一组规定的产品规格和技术要求。
D. 一组规定的测试标准和规范。
8. 电磁兼容性中的“频率范围”是指什么?A. 电子设备使用的特定频率范围。
B. 电磁波的传播范围。
C. 电磁干扰的传播范围。
D. 电磁兼容性测试的频率范围。
【EMC系列课程】01-电磁兼容三要素及耦合途径
2. 电磁干扰源及其特征
Q:干扰源为何会产生电磁干扰?
电
磁
电磁 场
安培:电
法拉第:磁
麦克斯韦:电磁场
变化的电压电流产生交变的磁场,可以产生EMI问题; 交变的电磁场,又容易在闭合回路由于磁通量的变化,产生感应电压与电流,又带来EMS抗扰度问题;
电磁干扰举例1:
从场的角度进行分析,假如回路1变化的电流I,产生一个变化的电磁场,它会对外辐射,产生辐射干扰,如果这个变化的 电磁场,又恰好穿过了回路1周边的其他闭合回路,那么,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变化的磁场穿过回路2,在回路2产 生感应电动势,则回路1就对回路2产生了干扰。
如果,电路1的电压是不变的,那么,电容隔直,也起不到耦合的作用,此时,也不存在电路1对电路2的电磁干扰。(注: 此时虽然不存在电磁干扰,但若电路1电压很高,则有可能会产生电场的干扰影响);
二、电磁干扰耦合途径
1. 耦合途径分类
总结: ① 电磁干扰耦合途径,分为两类:传导耦合、辐射耦合。从上图可以看出,任何产品,任何干扰,耦合途径都
电磁干扰举例2:
从电路的角度分析,比如上面的图,电路1和电路2,两个电路之间有分布电容,在这里,我们假设电路1是强干扰的电路, 电路2是敏感的电路,电路1在工作的时候,它的导线上面会有一个电压,这个电压如果是交变的,那么,根据电容隔直 通交的特性,电路1的干扰就会通过分布电容,传递到电路2上,那么,电路1就对电路2产生了干扰;
电磁兼容( EMC--Electro Magnetic Compatibility)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学科,主要研究电磁干扰和抗干扰 的问题。其定义为“设备和系统在其电磁环境中能正常工作且不对环境中任何事物构成不能承受的电磁骚扰的 能力”。
电磁兼容培训课件(2024)
屏蔽措施
采用金属屏蔽体、吸波材料等,实现对电磁波的 有效屏蔽。
滤波技术
运用滤波器等手段,滤除设备间不必要的电磁干 扰信号。
2024/1/28
17
系统整体性能优化策略
2024/1/28
兼容性设计
01
在系统设计阶段考虑电磁兼容性要求,从源头减少潜在干扰。
协同优化
02
综合考虑系统各组成部分的电磁特性,实现系统整体性能的最
2024/1/28
26
THANKS
感谢观看
2024/1/28
27
航空航天器在复杂电磁环境中运行,对电 磁兼容性能要求极高,以确保通信和导航 系统的可靠性。
轨道交通
智能家居
轨道交通系统涉及大量电气设备和信号传 输,电磁兼容性能对于保障列车运行安全 和乘客舒适度至关重要。
2024/1/28
智能家居设备种类繁多,电磁兼容问题直接 影响家居环境的舒适度和设备间的互联互通 。
2024/1/28
25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和挑战应对
发展趋势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未来电磁兼容技术将更加注重智能化、自适应等方面的发展,同时还将面临更 高的性能要求和更复杂的电磁环境挑战。
挑战应对
为应对未来发展趋势带来的挑战,需要加强电磁兼容技术的基础研究,推动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同 时,还需要加强行业合作和标准制定,共同推动电磁兼容技术的进步和发展。
指任何可能引起装置、设备或系统性能降低或者对有生命或无生命物质产生损害 作用的电磁现象。
Hale Waihona Puke 电磁干扰与电磁兼容性的关系电磁干扰是导致电磁兼容问题的主要原因,而电磁兼容性则是解决电磁干扰问题 的关键。提高设备的电磁兼容性可以减少电磁干扰对设备性能的影响,确保设备 在复杂电磁环境中的正常工作。
开关电源国际标准
开关电源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各种电子设备中的电源设备,其主要特点是高效、节能、体积小、重量轻。
为了确保开关电源的质量和安全性,各国都制定了相应的国际标准。
1. IEC 60950-1:这是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制定的关于信息技术设备的电磁兼容性(EMC)的一般要求和测试方法的标准。
这个标准主要规定了开关电源在正常工作状态下对其他设备产生的电磁干扰的限制。
2. IEC 61000-3-2:这是IEC制定的关于电磁兼容性(EMC)的第三部分:限值的规定。
这个标准主要规定了开关电源在正常工作状态下对其他设备产生的电磁干扰的限值。
3. IEC 61000-3-3:这是IEC制定的关于电磁兼容性(EMC)的第三部分:测试方法的规定。
这个标准主要规定了开关电源在正常工作状态下对其他设备产生的电磁干扰的测试方法。
4. IEC 61000-4-2:这是IEC制定的关于电磁兼容性(EMC)的第四部分:测试方法的规定。
这个标准主要规定了开关电源在非正常工作状态下对其他设备产生的电磁干扰的测试方法。
5. IEC 61000-4-3:这是IEC制定的关于电磁兼容性(EMC)的第四部分:限值的规定。
这个标准主要规定了开关电源在非正常工作状态下对其他设备产生的电磁干扰的限值。
6. IEC 61000-4-4:这是IEC制定的关于电磁兼容性(EMC)的第四部分:一般要求的规定。
这个标准主要规定了开关电源在非正常工作状态下对其他设备产生的电磁干扰的一般要求。
7. IEC 61000-5-1:这是IEC制定的关于电磁兼容性(EMC)的第五部分:一般要求的规定。
这个标准主要规定了开关电源在正常使用条件下对其他设备产生的电磁干扰的一般要求。
8. IEC 61000-5-2:这是IEC制定的关于电磁兼容性(EMC)的第五部分:限值的规定。
这个标准主要规定了开关电源在正常使用条件下对其他设备产生的电磁干扰的限值。
以上就是关于开关电源的国际标准,这些标准对于保证开关电源的质量和安全性具有重要的作用。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是一种对设备、系统或产品在电磁环境中的抗扰度进行评估的方法。
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是其中的一种重要测试,用于评估设备在射频电磁场辐射环境中的抗干扰能力。
本文将从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的理论基础、试验过程和应用前景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工程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的理论基础电磁兼容性是指设备、系统或产品在电磁环境中不受外界电磁场辐射或内部电磁干扰的影响,能够正常工作而不对周围其他设备产生干扰。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主要包括电磁辐射抗干扰性能测试、电磁场辐射测量、电磁场防护效能检测等内容。
这些内容主要是通过一系列的试验手段,来对设备在电磁环境中的性能进行评估,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周围环境的安全。
二、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的重要性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是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其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射频电磁场辐射是目前电磁环境中最普遍和最强烈的一种电磁辐射,因此对设备在射频电磁场辐射环境中的抗干扰能力进行评估,对保障设备的正常运行有着重要的意义;其次,随着射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射频电磁场辐射对设备的影响越来越大,因此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的重要性也越来越凸显;最后,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结果直接影响着设备的市场准入和使用范围,因此对设备进行相关试验是十分必要的。
三、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的试验过程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通常分为试验前准备、试验环境建立、试验参数设置、试验设备布置、试验数据采集和试验结果分析等步骤。
其中,试验前准备要求进行充分的试验方案设计和试验流程规划,以确保试验过程的合理性和有效性;试验环境建立要求在专门的试验室或试验场地内搭建符合要求的射频电磁场辐射环境;试验参数设置要求在试验过程中合理设置射频电磁场辐射的频率、功率、方向和持续时间等参数;试验设备布置要求将待测设备按照实际使用情况布置到射频电磁场辐射环境中;试验数据采集要求利用专业的测试设备对待测设备在射频电磁场辐射环境中的性能参数进行实时采集和记录;试验结果分析要求通过专业的数据处理和分析手段,对试验数据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评估,得出相应的结论和建议。
2024版年度关于电磁兼容(EMC)的基础知识解析
电磁干扰现象
电磁干扰(EMI)是指电磁骚扰引起的设备、传输通道或系统 性能的下降。常见的电磁干扰现象包括辐射干扰和传导干扰。
危害
电磁干扰可能导致设备性能下降、误动作、数据丢失等,严重 时甚至可能损坏设备或系统。此外,电磁干扰还可能对人体健 康产生不良影响,如引起头痛、失眠、心悸等症状。
5
电磁兼容研究历史与发展趋势
2024/2/2
6
2024/2/2
02
电磁兼容基本原理
7
电磁场理论基础
麦克斯韦方程组
描述电场、磁场与电荷密 度、电流密度之间关系的 基本方程,是电磁场理论
的基础。
2024/2/2
电磁场波动方程
由麦克斯韦方程组推导出 的描述电磁波在空间中传
播的方程。
电磁场边界条件
描述电磁波在不同媒质分 界面上传播时,场量应满
测试标准
2024/2/2
13
抗扰度测试方法及标准
测试方法
抗扰度测试是通过模拟设备或系统在实际 工作环境中可能遇到的电磁干扰情况,来 评估其抗干扰能力。测试时,需使用合适 的干扰源和耦合装置对设备或系统施加干 扰信号,并观察其性能变化情况。
VS
测试标准
抗扰度测试的标准主要包括IEC的相关标准, 如IEC 61000-4系列标准等,以及各国或地 区的特定标准。这些标准规定了不同设备 或系统应能承受的电磁干扰类型、干扰强 度及测试方法。同时,还规定了设备或系 统在受到干扰时应保持的性能水平或允许 的性能降级范围。
21
医疗设备EMC特殊要求及实现方法
特殊要求
医疗设备对电磁兼容性有严格要 求,以确保设备在复杂电磁环境 中正常工作,同时不对其他设备
产生干扰。
《电磁兼容和测试技术》课件2-电磁兼容基础知识
4.电磁骚扰源分类及特性
雷电 NEMP
脉冲电路
无线通信
ESD
直流电机、变频调速器 感性负载通断
4.电磁骚扰源分类及特性
大气干扰
雷电干扰
宇宙干扰
自然 干扰源
热噪声 电气化铁路
无线电广播
电磁 干扰源
无线通信
功能性
人为 干扰源
非功能性
电视 雷达 导航
办公设备
输电线
点火系统
家用电器
工业、 医疗设备
4.电磁骚扰源分类及特性
电磁兼容性控制技术
传输通道抑制 空间分离 时间分隔 频谱管理 电气隔离 其他技术
6 电磁兼容的工程方法
电磁兼容性预测分析
电磁兼容性预测分析是采用计算机数字仿真技术,将各种 电磁干扰特性、传输特性和敏感度特性用数学模型描述,并编制 成程序对潜在的电磁干扰进行计算。
• 数学模型
干扰源模型、传输损耗模型、接受器模型
• 系统法
从电子设备或系统设计开始就进行电磁兼容性设计的方法。它在设备或 系统设计的全过程中贯彻始终,全面综合电磁耦合因素,不断进行电磁兼容 性分析、预测,对各阶段设计进行评估,提出修改措施。
6 电磁兼容的工程方法 EMC措施与费效比
6 电磁兼容的工程方法
为了实现系统内外的电磁兼容,需要技术上和组织上两方面采取措施。
Ea , Ha ;Eb , Hb
S
Va
V
J
a
,
J
m a
Sa
Va
J
b
,
J
m b
Sb
2. 传导耦合的基本原理
传导耦合按其耦合方式可以划分为三种基本方式: ①电路性耦合 ②电容性耦合 ③电感性耦合 实际工程中,这三种耦合方式同时存在、互相联系。
电磁兼容基础知识
电磁兼容领域常用测量单位
功率:dBm 电压:dBμV 电流: dBμA 场强:dB(μV/m)、dB(μA/m)
功率
功率的基本单位为瓦(W),即焦耳/秒 (J/s)。为了表示宽的量程范围,常常引用 两个相同量比值的常用对数,以“贝尔”为 单位。
P贝尔
P2 = lg P1
分贝(dB)
贝尔是个较大的值。为了使用方便,采用贝尔设备的EMC是指医疗设备不对电磁环境 ( 诊所、手术室、观察室、救护车等) 造 成影响或不被其影响的能力。
医疗设备的电磁兼容性
电磁兼容所涉及的理论基础
数学 电磁场理论 天线与电波传播 电路理论 信号分析 通信理论 材料科学 生物医学
电磁兼容术语和定义
电磁骚扰 Electromagnetic Disturbance : 任何可能引起 装置、设备或系统性能降低或对有生命或无生命 物质产生损害作用的电磁现象。 注:电磁骚扰可能是电磁噪声、无用信号或传播媒 介自身的变化。 电磁干扰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EMI:由电磁骚 扰引起的设备、传输通道或系统性能的下降。
注:术语“电磁骚扰”和“电磁干扰”分别表示“原因”与“后 果”。过去“骚扰”与“干扰”常混用。
电磁兼容术语和定义
(电磁)发射(Electromagnetic) 外发出电磁能的现象。
Emission:
从源向
电磁噪声Electromagnetic Noise:一种明显不传送信息的 时变电磁现象,它可能与有用信号叠加或组合。
电磁兼容领域预测的复杂性
第一,研究的频率范围很宽(例如:9kHz~ 1000MHz覆盖13个倍频程以上),在某个规定距离 上,对较高频率为远场,而对较低频率为近场, 所以电磁兼容传播的数学模型远、近场需同时考 虑。 第二,建模时必需将源(噪声的产生系统)与通道 (噪声传播系统)同时建在一个模型中。 第三,由于需要工程上的实用化,所以边界条件 比较复杂,理想化有一定难度。
电磁兼容基础知识
电磁兼容基础知识引言电子电器产品的电磁兼容性能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技术指标,它不仅关系到产品本身的安全性、可靠性,也关系到电磁环境的保护问题。
国内外现都十分重视产品的电磁兼容质量管理。
这就要求从事相关产品设计、制造和品质管理的人员均应该掌握电磁兼容的一些基本理论、标准要求和设计技术。
一、电磁兼容现象及基本理论电磁兼容(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EMC),其定义是:设备或系统在其所处的电磁环境中能正常工作,且不对该环境中任何事物构成不能承受的电磁骚扰的能力。
从上述定义可以看出,一台设备或一个系统的电磁兼容性都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它对同一电磁环境中其它设备的抗干扰能力或称敏感性,二是它对其它产品的电磁骚扰特性。
电磁骚扰(Electromagnetic Disturbance——EMI)定义为“任何可能引起装置、设备或系统性能降低或者对有生命或无生命物质产生损害作用的电磁现象”。
电磁骚扰可能是电磁噪声、无用信号或传播媒介自身的变化。
(注:一般意义上的“有用的电磁信号或电磁能量”在电磁兼容领域也有可能被认为是电磁骚扰源。
)电磁骚扰的表现形式一般有两种,一是通过导体传播骚扰电压、电流,一是通过空间传播骚扰电磁场。
前者称为传导骚扰,后者称为辐射骚扰。
例如,电视机的电磁骚扰主要有:对公用电网的无线电骚扰和低频骚扰(如注入谐波电流)、对公用电视天线系统的骚扰、向空间辐射的电磁场等。
抗扰度(Immunity to a Disturbance)定义为“装置、设备或系统面对电磁骚扰不降低运行性能的能力”。
电磁敏感性(Electromagnetic Susceptibility——EMS)定义为“在存在电磁骚扰的情况下,装置、设备或系统不能避免性能降低的能力”。
实际上,抗扰度与敏感性都反映的是对电磁骚扰的适应能力,仅仅是从不同的角度而言,敏感性高即意味着抗扰度低。
对应电磁骚扰的两种表现形式,设备对电磁骚扰的抗扰性也同样分为传导抗扰性和辐射抗扰性。
《电磁兼容讲稿》PPT课件
全国无线电干扰标准 化 技术委员会
IEC/TC77
ACEC ( Advisory Committee on
EMC )
保护电网的发射限值 基本和通用的抗扰度标准 侧重于低频发射,f<9kHz
协调各TC和其他组织的关系 为IEC管理委员会参谋 复查EMC标准 教育
产品技术 委员会
制定产品EMC标准
全国电磁兼容标准化 技术委员会
序号
国标编号
8 GB/T17626.6-1998
9 GB/T17626.7-1998
10 GB/T17626.8-1998
11 GB/T17626.9-1998
12 GB/T17626.10-1998
13 GB/T17626.11-1998
14 GB/T17626.12-1998
名称
对应国际标准号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抗 扰度
保护无线电业务的发射限值 ITE、TV、家电设备等的抗扰度
秘书处挂靠单位
上海电器科学研究所
对应 IEC/CISPR
CISPR
A 分会
无线电干扰测量和统计方法
中国电子标准化研究所
CISPR/A
B 分会 D 分会
工业、科学、医疗射频设备的无线电干扰 架空电力线、高压设备和电力牵引系统的
无 线电干扰 其他(重)工业设备的无线电干扰
机动车辆和内燃机的无线电干扰
上海电器科学研究所 天津汽车中心
CISPR/B CISPR/D
F 分会 H 分会 I 分会
家用电器、电动工具、照明设备及类似设备的 干扰
对无线电业务保护的限值 无线电系统与非无线电系统之间的干扰
信息技术设备、多媒体设备与接收机的电磁兼 容
电磁兼容原理和技术讲解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对电磁兼容和标准不断提 出新的要求,其研究范围也日益扩大,现在的电磁兼 容已不限于电子和电气设备本身,还涉及到信息泄漏 及电磁污染、电磁饥饿等一系列生态效应及其它一些 学科领域。所以某些学者已将电磁兼容改称为环境电 磁学。联合国确定电磁污染是继环境中的空气、水质、 噪声等污染之后的第四大环境污染。
电磁兼容原理和技术讲解
第一章 概论
电磁兼容的含义
根据我国军用标准(GJB72-85)中给出的定义: “设备(分系统、系统)在共同的电磁环境中能一起执
行 各自功能的共存状态。即:该设备不会由于受到处于同 一电磁环境中其它设备的电磁发射导致或遭受不允许的 降级;它也不会使同一电磁环境中其它设备(分系统、 系统)因受其电磁发射导致或遭受不允许的降级。”
电磁兼容理论和技术的发展历史
1881年英国人希维赛德发表“论干扰”;
1833年法拉弟发现电磁感应定律,指出变化的磁场在导线 中产生电动势;
1864年麦克斯韦引入位移电流的概念,指出变化的电场将 激发磁场,并由此预言电磁波的存在。电磁场的相互激发并在 空间传播,是电磁干扰的理论基础;
1887年柏林电气协会成立了全部干扰问题研究委员会;
如果对所有的电子产品不进行综合设计和 规划,任其发展下去,其后果将是带来史无前 例的大灾难。
有关国际组织和许多国家对电子、电气产品规定了电 磁兼容质量标准,不满足电磁兼容要求的产品不准进 入市场。电磁兼容性标准已成为西方发达国家限制进 口产品的一道坚固的技术壁垒。入世后,这种技术壁 垒对我们的障碍更大。
根据国际电工技术委员会(IEC)所给出的定义: “ 电磁兼容是设备的一种能力,它在其电磁环境中能完 成它的功能,而不至于在其电磁环境中产生不能容忍的 结果,电子设备的密集度已成为衡量现 代化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大量的电子设备在同一电磁环境中 工作,电磁干扰的问题呈现出前所未有的严重性。现代电子产 品的一个主要特征是数字化、集成化和密集化越来越高,随之 而来的是宽频干扰和对电磁脉冲很高的敏感性。在电子系统、 设备以及元器件的生产中必须进行电磁兼容设计才能保证正常 工作; 据统计,世界范围内的工业、科学和医疗(ISM)设备的数 量已经接近3亿台,并以每年5%的速度逐年递增。这些设备的 输出功率多为千瓦或兆瓦级,而且有相当数量的ISM 设备工作 在国际电信联盟(ITU)指定的频段之外,或者超过国际无线电 干扰特别委员会(CISPR)对 ISM设备所规定的辐射干扰极限值 的要求,其功率泄漏及高次谐波将造成强烈的干扰。在一些发 达国家,电子设备的数量每4到5年增加一倍。
电磁兼容性
电磁兼容性电磁兼容性的概念电磁兼容(EMC,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一般指电气及电子设备在共同的电磁环境中能执行各自功能的共存状态,即要求在同一电磁环境中的上述各种设备都能正常工作又不互相干扰,达到“兼容”状态。
换句话说,电磁兼容是指电子线路、设备、系统相互不影响,从电磁角度具有相容性的状态。
相容性包括设备内电路模块之间的兼容性、设备之间的相容性和系统之间的相容性。
我国国家军用标准GJB72-85《电磁干扰和电磁兼容性名词术语》中给出电磁兼容性的定义为:“设备(分系统、系统)在共同的电磁环境中能一起执行各自功能的共存状态,即:该设备不会由于受到处于同一电磁环境中其他设备的电磁发射而导致或遭受不允许的性能降级,它也不会使同一电磁环境中其他设备(分系统、系统)因受其电磁发射而导致或遭受不允许的性能降级”。
可见,从电磁兼容性的观点出发,除了要求设备(分系统、系统)能按设计要求完成其功能外,还要求设备(分系统、系统)有一定的抗干扰能力,不产生超过规定限度的电磁干扰。
国际电工技术委员会(IEC)认为,电磁兼容是一种能力的表现。
IEC给出的电磁兼容性定义为:“电磁兼容性是设备的一种能力,它在其电磁环境中能完成自身的功能,而不至于在其环境中产生不允许的干扰”。
进一步讲,电磁兼容学是研究在有限的空间、有限的时间、有限的频谱资源条件下,各种用电设备或系统(广义的还包括生物体)可以共存,并不致引起性能降级的一门学科。
电磁兼容的理论基础涉及数学、电磁场理论、电路基础、电路基础、信号分析等学科与技术,其应用范围又几乎涉及到所有用电领域。
由于其路论基础宽、工程实践综合性强、物理现象复杂,所以在观察与判断物理现象或解决实际问题时,实验与测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对于最后的成功验证,也许没有任何其他领域像电磁兼容那样强烈的依赖于测量。
在电磁兼容领域中,我们所面对的研究对象(主要指电磁噪声)无论时域特性还是频域特性都十分复杂。
汽车电子系统电磁兼容与功能安全
目录的第一章是“绪论”,主要介绍了汽车电子系统的发展概况,电磁兼容 与功能安全的重要性和挑战性,以及本书的主要内容和结构安排。这一章为后续 章节奠定了基础,使读者对全书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第二章是“汽车电子系统的电磁环境”,详细描述了汽车电子系统所面临的 电磁环境,包括各种电磁干扰源及其特性。这一章对于理解电磁兼容性问题至关 重要,因为了解电磁环境是解决电磁兼容性问题的第一步。
第五章是“电磁兼容性设计方法与实践”,详细介绍了汽车电子系统的电磁 兼容性设计方法,包括电路设计、PCB设计、接地设计、屏蔽与滤波技术等。这 一章对于工程技术人员来说极具实用价值,因为这些设计方法可以直接应用于实 际产品开发中。
第六章是“汽车电子系统的功能安全基础”,介绍了功能安全的基本概念、 相关标准和术语,以及功能安全在汽车电子系统中的重要性和应用。这一章为后 续的功能安全分析提供了基础。
这一观点让我们认识到电磁兼容性在汽车电子系统中的重要性,为我们指明 了研究方向。
接下来是功能安全。与电磁兼容性一样,功能安全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议题。 书中这样写道:“功能安全的主要是汽车电子系统在面临潜在风险时的安全性。 这包括了对各种可能出现的故障的检测、评估和应对。只有当汽车电子系统能够 在面临风险时及时作出反应,保障驾乘人员的安全,才能称得上是一个合格的汽 车电子系统。”这段话精辟地概括了功能安全的核心理念,强调了其在汽车电子 系统中的关键作用。
阅读感受
《汽车电子系统电磁兼容与功能安全》是一本关于汽车电子领域中电磁兼容 与功能安全问题的专业书籍。这本书对于汽车工程师和电磁兼容工程师来说是一 本非常有价值的参考资料。在汽车电子系统的发展过程中,电磁兼容与功能安全 已经成为越来越重要的考虑因素。
书中对功能安全和电磁兼容的基本概念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对于初学者来说, 这无疑是一个很好的起点,帮助他们了解这个领域的背景和基础知识。对于已经 在这个领域工作的专业人士,这本书也提供了一些新的见解和观点,以助他们 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概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瓷介质电容器更多地被应用于抑制高频段的电磁 骚扰,而固体电介质钽电容更多地被应用于抑制 低频段的电磁骚扰。
产生的磁链 -i 之间的关系可以在 平面上
用曲线来表示,则称其为电感元件。
i 电感值为自感磁链 与电流 之比:
L NΦ
ii
电感元件上任意时刻的电压与电流有下列关系:
u L di dt
这就是电感元件的特性方程。
电容元件
电容元件是实际电容器的理想化元件,它体现了 元件储存电场能量的性质。
任意两端元件,如果在任意时刻,其极板上的电
时,电源通常有理想电压源和理想电流源两种,
它们均属有源二端理想元件。
理想电压源
理想电压源无论外部电压如何,其端电压总能保 持定值或一定的时间函数。理想电压源的端电压 与通过它自身的电流大小无关,其电压总保持定 值或为某给定的时间的函数。
理想电流源
理想电流源无论外部电路如何,其输出电 流总保持定值或一定的时间函数。理想电 流源的输出电流与其两端电压大小无关, 其电流总保持定值或为某给定的时间函数。
12
导线是实际电路中的一类重要元件,导线 的非理想性主要体现在导线的电阻和电感效 应方面。当信号频率较高时,导线的电感效 应要远远大于其电阻效应。 在直流情况下,导线中的电流均匀分布在 横截面上。圆形导线的单位长直流电阻为:
13
随频率的升高,集肤效应将导致导线截面 上的电流向导线边缘分布,集肤深度为:
18
•R为电阻元件的电阻 •Llead为电阻元件两条引线的等效 电感 •Cleadage引线电容与电阻元件两端 电极之间电容之和 •Cpar引线的寄生电容
电阻元件的非理想效应将影响电阻元件的频率特 性,特别对于高阻值的电阻元件,由于寄生电容 的存在,将导致电阻元件的高频特性变差。
19
非理想电容的等效电路
第二讲 电磁兼容理论基础[3]
--路、场
刘洋
应用物理教研室
1 路的概念--电路与磁路
1.1 电路
电路--由若干电气器件或设备,按一定的 方式和规律组成的总体,构成电流的通路。
随着电流的流通,电路实现了电能的传输、 分配和转换。
实现各种电信号的传递、处理和测量。 电路的基本组成为4部分:电源、负载、连
荷和元件两端的电压之间的关系可以在 qu 平
面上用曲线来表示,则称其为电容元件。
电容元件
对于线性电容元件,其电容值C为一正实常数。
其值为电容任一极板上积累的电荷量 q与其上
的电压 u的比值,即 Cq/u 。电容元件的
特性方程为
ic
C
duc dt
从特性方程可知,在某一时刻电容器的电流取决 该时刻电容器两端电压的变化率。
15
对于具有半径相等和间距恒定的平行导线,当 导线的间距大于五倍及以上导线半径时,导线 之间的邻近效应可以忽略不计。此时,导线单 位长电感为:
16
对于长度为l的一对半径相等、间距恒定的平行 导线,其总电感为 对于半径相等和间距恒定的平行导线,有时还 要考虑导线之间的电容。导线单位长电容为
17
非理想电阻的等效电路及简化等效电路
21
非理想电感的等效电路
由于电感元件采用绕线结构,因此在建模时必须 考虑电感线圈的导线电阻和相邻线圈之间的电容 效应。电感元件的等效电路如图 所示。
22
在直流和低频情况下,等效电路中的电容可以忽 略不计。
随着频率的升高,电感元件的阻抗增加,且电容 效应的作用开始显现。
电阻元件
电阻元件是从对电流呈现阻力而且消耗电能的实 际电气器件中抽象出来的理想化元件。
任何两端元件,如果在任何时刻,其两端电压和 通过元件的电流之间的关系可以在伏安特性平面 上用曲线表示,则称为电阻元件。
电感元件
电感元件是实际电感器的理想化元件,它体现了 元件储存磁场能量的性质。
任意两端元件,如果在任意时刻,其电流和由它
接导线和开关。
在对电路进行分析时,往往在一定条件下,对实 际电气器件加以理想化,略去其次要性质,用一 个足以表征实际器件主要性质的理想元件来表示。
理想元件就是可精确定义并能表征实际器件的主 要电磁性质的一种理想化元件。
实际电路中,电源向各种用电设备提供能量。实 际电源种类繁多,但在一定条件下构成电路模型
信号频率越高,集肤深度越小。当集肤深 度远小于导线半径时,电流将主要分布在具 有集肤深度的导体表面附近的带状区域。此 时导线只利用了其很薄的一部分金属。
14
对于低频情况,由于肌肤深度大于或与导体半径相当时, 导线的单位长电阻 对于高频情况,导线的单位长电阻为
对于直流和低频情况,导线的单位长内电感为 对于高频情况,倒显得单位长内电感为
1.2 元件的非理想特性
在传导耦合分析中,一个重要的工作就是 传导电路的建模,此时,必须考虑实际电 路各个元件的非理想特性。
例如:导线、电路板印制线、元件引线、 电阻元件、电容元件、电感元件、铁氧体 扼流圈、磁环等元器件。
11
元件引线
一个元件必须通过引线与电路相连。这些连接引 线通常为裸导线。在印刷电路板中,元件最常用的 连接方法就是表面贴装方法。这种方法是把元件外 引的扁平矩形横截面的引线直接焊到印刷电路板上。 这种连接方法不仅减小了元件引线的长度,还提高 了印刷电路板上的元件密度,并可以实现元件的自 动焊接。影响元件高频性能最重要的因素是元件引 线的长度。过长的元件引线会导致高频特性的劣化, 使元件性能偏离理想状态。元件引线的长度和间隔 同样要考虑电感和电容特性。
两种电容器具有相似的等效电路,介电损耗(含 极化损耗和欧姆损耗)可用一个阻值很高的并联 电阻表示。
通常,这个高阻值的并联电阻相对于等效电路中 其他参数而言可以忽略。
20
非理想电容的等效电路
在直流情况下电容元件基本上可以看作开路。 在低频情况下电容元件的阻抗随频率的升高而下
降。当频率达到等效电路的串联谐振频率时,电 容元件的引线电感与电容元件的电容发生串联谐 振,此时电容元件的阻抗将达到最低。 电容元件的这种非理想特性在电磁兼容的传导耦 合分析中要给予充分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