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的光电技术
光电芯片产业发展历程
光电芯片产业发展历程
光电芯片产业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末。
当时,随着半导体技术的快速发展和集成电路的问世,光电元件也逐渐被应用于通信、光控、遥感等领域。
在70年代,光电芯片产业开始逐渐崭露头角。
随着光通信技
术的发展,光发射二极管(LED)成为首个商业化的光电芯片产品。
光发射二极管的发明不仅在通信领域有所应用,还在显示屏和照明等领域起到了重要作用。
80年代到90年代初,光电芯片产业经历了一个快速发展期。
此时,由于光传感技术的引入,光电二极管(PD)和激光二
极管(LD)开始广泛应用于激光打印、光纤通信等领域。
同时,高集成度光电芯片的研发也逐渐成为热点,为光电芯片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进入21世纪,光电芯片产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光通
信技术的快速发展促进了光电芯片产业的蓬勃发展。
光电芯片的应用领域不断扩大,包括光存储、光度计、激光雷达等。
此外,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兴技术的兴起,对高速、高精度、高可靠性光电芯片的需求也不断增加。
目前,中国的光电芯片产业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
政府不断加大对光电芯片产业的支持力度,推动光电芯片技术的创新和产业的升级。
与此同时,一些领先的光电芯片企业也在不断壮大,为光电芯片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撑。
可以预见的是,未来光电芯片产业将继续保持快速发展的势头。
随着5G技术、物联网、人工智能等领域的迅猛发展,对高性能、高集成度、低功耗的光电芯片需求将进一步增加。
同时,光电芯片产业在光电子、光通信、光电感应等领域的应用前景也十分广阔。
现代光电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应用
现代光电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应用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现代光电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应用光具有极快的速度、极大的频宽、极高的信息容量,在现代信息技术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现代光电信息技术是光学技术、光电子技术、微电子技术,信息技术、光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图像处理技术等相互交叉、相互渗透和相互结合的产物,是多学科综合技术,它研究以光波为信息的载体,通过对光波实施控制、调制、传感、转换、存储、处理和显示等技术方法,获取所需要的信息,其研究内容包括光的辐射、传输、探测、光与物质的相互作用以及光电信息的转换、存储、处理与显示等众多领域。
现代光电信息技术具有如下特点:其一,有效延伸人眼的视觉功能,使其探测阈值达到光子探测的极限水平,而探测的光谱范围在长波方向达到了亚毫米波段,在短波限则延伸到紫外线、x射线、y射线乃至高能粒子;其二,以光为信息载体,结合计算机的研究成果,极大地提高了光电系统的响应速度、带宽和信息容量。
使超快速现象(核爆炸、火箭发射等)可以在纳秒(ns)、皮秒(ps)甚至飞秒(fs)量级得以记录,利用光网络的多台计算机传输和处理海量信息得以实现。
正是光电信息技术的上述两个重要的特点推动着信息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
一、光电信息技术的发展1.光电信息技术的发展简况1873年发现了硒的光电导性(内光电效应)1888年德国的H.R.赫兹观察到紫外线照在金属上时,能使金属发射带电粒子1890年P.勒纳通过对带电粒子电荷质量比的测定,证明它们是电子1900年,M.普朗克提出黑体辐射能量分布的普遍公式1929年,L.R.科勒制成银氧铯(Ag-O-Cs)光电阴极,出现了光电管1939年,苏联的V.K.兹沃雷金制成实用的光电倍增管20世纪30年代末,硫化铅(PbS)红外探测器问世40年代出现用半导体材料制成的温差型红外探测器和测辐射热计50年代中期,可见光波段的硫化镉(CdS)、硒化镉(CdSe)光敏电阻和短波红外硫化铅光电探测器投入使用20世纪60年代之后的几十年间,红外探测器及红外探测系统得到迅速发展2.光电子器件方面的发展简况光源和发光器件方面,最具里程碑意义的是20世纪60年代激光器的发明,近年来,激光已广泛用于通信、雷达、测距、定位、制导、遥感、工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用以传递信息合各种测量与控制。
光电技术简介-PPT精选文档
高
亮
度
R S 光
SR应 用 测 量 光谱测量 物理性质测量 表面、界面测量
应
用
太 屋 大 太 宇
阳 顶 规 阳 宙
能 发 模 能 发
发电 电 集中发电 汽车 电
功 能 器 件
纤
通
信
系
高清晰度图像系统 壁挂式大型电视 立体显示器 高清晰度摄像机
光电子计算机 超 高 速 运 算 (ps~fs) 2维 并 行 处 理 光互连
理学院物理科学与技术系 School of Science, Phys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partment 杨应平
理学院物理科学与技术系
School of Science, Phys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partment
杨应平
功 激 光 太 光 光 液 集 量
能 光 接 阳 开 调 晶 成 子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器 、 收 能 关 制 器 光 效
件 发 光 器 件 器 件 电 池 器 件 路 应 器 件
新
量 容 大 超
信息高速公路 光纤传输 相干光传输 量子光传输 光交换
功
多媒体 传真、电话、可视电话 广播、有线电势 光盘、CD 激光打印机
“光”和“电”彼此间渗透和结合==〉 光电混合系统
------(简称)光电系统
理学院物理科学与技术系 School of Science, Phys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partment 杨应平
1.2 光电系统
研究大功率光辐射的产生、控制、 利用和转换--光电能量系统 以光辐射和电子流为(光电子)信息 载体,通过光电或电光相互变换方 法,进行相关的信息处理--光电信 息系统
光电系统的发展历程
光电系统的发展历程光电系统是利用光能和电能相互转换的技术系统,其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
以下是光电系统发展的主要里程碑。
在19世纪末,日光电池的发现是光电系统发展的重要起点。
1876年,傅科在实验中首次观察到固态物质在光照下产生电流的现象。
1894年,卡拉第进一步研究了这一现象,并首次提出了“光电效应”的概念。
他在实验中发现,当光照射到金属表面时,产生的电子会被释放出来,形成光电电流。
20世纪初,随着半导体材料的发展,光电系统进一步完善。
1905年,爱因斯坦提出了与光电效应相关的光量子理论,阐明了光电效应的微观机制。
这一理论为后来的光电系统设计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方向。
1948年,贝尔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发明了第一台固态光电池。
这种光电池利用半导体材料在光照下产生电子-空穴对的性质,将电子转移到金属电极上,从而产生电流。
这种固态光电池相比传统的光电材料,具有更高的效率和更好的稳定性。
20世纪50年代,光电系统在太阳能领域取得了重要突破。
1953年,贝尔实验室的德拉克斯勒利用硅材料制造出第一台高效率的太阳能电池。
这种太阳能电池利用硅材料的PN结构,将光能转化为电能。
随后的几十年里,科研人员不断改进太阳能电池的效率和稳定性,推动了太阳能产业的快速发展。
21世纪以来,光电系统得到了更广泛的应用。
随着光电技术的不断创新,光电系统在通信、显示、传感等领域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例如,激光器利用光的特性,实现了高精度的激光切割和激光打印技术。
而光电传感器则可以将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用于测量、检测和控制。
未来,光电系统的发展趋势有以下几点。
首先,随着人们对清洁能源的需求增加,太阳能光电系统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其次,光电材料的研发将进一步提高光电系统的效率和稳定性。
此外,光电系统在信息技术领域的应用也将越来越重要,例如光纤通信和光存储技术。
总之,光电系统经过了一个世纪的发展,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从最早的日光电池到现在的太阳能电池和激光器等,光电技术的发展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对全球能源和信息技术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光学工程大事记
光学工程大事记一、前言光学工程是一门研究光的物理性质及其应用的学科,它涉及到光的产生、传输、调制、检测和处理等方面。
自从20世纪初期以来,随着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光学工程得到了飞速发展。
本文将从历史的角度出发,回顾一些重要的光学工程大事记。
二、19世纪1. 光电效应(1887年)1887年,德国物理学家赫兹首次观察到了光电效应现象。
他使用紫外线照射金属表面,并观察到了电子的释放。
这个实验为后来研究半导体器件和太阳能电池打下了基础。
2. 全息术(1948年)1948年,匈牙利物理学家德尼·戈尔利创造了全息术,这是一种记录并再现三维图像的技术。
全息术在军事、医疗和艺术领域都有广泛应用。
三、20世纪1. 激光(1960年)1960年,美国物理学家泰德·梅曼在贝尔实验室发明了激光。
激光具有高度的单色性、方向性和相干性,它在通信、医疗、材料加工等领域都有广泛应用。
2. 光纤通信(1970年代)1970年代,光纤通信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
由于光纤具有低损耗、高带宽和抗电磁干扰等优点,它逐渐取代了传统的铜线通信。
3. 光存储器(1980年代)1980年代,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对存储器容量的需求越来越大。
在这种情况下,光存储器应运而生。
光存储器具有高密度、高速度和长寿命等优点,在计算机存储器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4. 全息显微镜(1991年)1991年,美国科学家埃里克·贝特曼发明了全息显微镜。
全息显微镜可以在不破坏样品的情况下观察样品的三维结构,它在生物医学领域有重要应用。
5. 光刻技术(1990年代)1990年代,随着半导体工艺的发展,光刻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
光刻技术是一种利用光学原理进行微米级图案制作的技术,它在半导体器件制造、集成电路制造等领域有重要应用。
四、21世纪1. 光学计算(2008年)2008年,美国科学家约书亚·桑德伯格和伊凡·施坦恩发明了一种基于光学原理的计算方法,称为“光学计算”。
光电器件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光电器件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第一章:引言光电器件技术是现代电子工程领域中的重要分支。
它通过光电转换的方式,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或者电信号转换为光信号,从而实现了光信号与电信号之间的传输、处理和控制,广泛应用于通信、计算机、医疗、教育、工业等领域。
本文将介绍光电器件技术的发展历程、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并探讨它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
第二章:发展历程光电器件技术的发展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期。
1877年,美国科学家爱迪生在实验中发现了光电效应,这一发现为后来的光电器件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0世纪初期,德国科学家爱因斯坦提出了光电效应的量子论,为光电器件将物理转化为实用技术打下了基础。
20世纪40年代,人们发现半导体材料具有光电效应,并开始研究半导体光电器件,如晶体管、二极管等。
20世纪60年代,人们发明了光电倍增管和光电子管等光电器件,在军事和科学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70年代末期,人们发明了激光二极管,它可以作为高速光源和光通信器件使用。
90年代以来,随着半导体材料和加工技术的不断改进,光电器件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如半导体激光器、光电探测器等。
第三章:现状分析现在,光电器件技术已成为通信、计算机、医疗、教育、工业等领域不可或缺的基础性技术。
随着互联网、物联网、5G等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光通信器件、光电子器件、半导体激光器等光电器件的需求逐年增长,市场前景广阔。
此外,从研究方向看,未来光电器件技术的发展方向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高速、大容量的光通信器件:在互联网、物联网、5G等应用中,数据传输速度和容量需求越来越高,因此需要开发更高速、更大容量的光通信器件,以满足日益增长的数据传输需求。
2. 高效、高精度的光电子器件:在人工智能、机器视觉、机器人等应用中,需要更高效、更高精度的光电子器件,以实现更准确的信号获取和处理,提升整个系统的性能。
3. 高稳定性、高可靠性的半导体激光器:半导体激光器是各类光电器件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但是其稳定性、可靠性还需要进一步提升,以确保其在各个应用场景中的长期稳定运行。
半导体光催化
半导体光催化半导体光催化是21世纪初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能源技术,它利用太阳能,将有机物、无机物或污染物通过吸收,分解并转化为无害物质的反应过程,实现清洁能源的利用。
半导体光催化的作用原理可以用布朗迁移来理解,即由半导体中的电子-空穴对吸收光子,形成电子-空穴对而引起的电荷转移。
然后,半导体中的电子和空穴可以在光生自由基上进行氧化还原反应,从而分解污染物并将其转化为无害物质,实现污染物消减。
半导体光催化的受体物中含有多种元素,其中,高价金属元素具有强烈的光吸收能力,同时也具有良好的光催化性能,能够有效地催化有机物的氧化和还原反应,从而促进污染物的光降解。
此外,CdSe 材料由其具有低带隙、强烈的吸收带、良好的稳定性和抗氧化性能而被广泛应用于光催化,在提高反应速率和降低光催化反应热量方面有明显的优势。
半导体光催化技术主要有两种,即光电催化和光化学催化。
光电催化是一种利用半导体材料作为催化剂,将紫外光转换成电子,用电子来催化污染物的氧化和还原反应,从而实现污染物的消减。
而光化学催化,则是一种利用半导体材料作为催化剂,将可见光转换成自由基,通过光生自由基来催化污染物的氧化还原反应,从而实现污染物的消减。
半导体光催化技术在污染物的处理中具有显著的效果,它可以大大提高处理效率,并有效降低污染源的处理成本,为污染源的处理提供一种安全、有效、经济的技术手段。
然而,由于半导体催化剂结构的复杂性和原料成本的高昂,以及光催化技术本身存在的局限性,使得半导体光催化技术的应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因此,为了进一步提高半导体光催化技术的应用效果,我们需要开展多种研究,如开发新型的催化剂,改善半导体光催化剂的反应机理,提高催化性能,探索多种可行的光催化反应工艺,以及研究新型光催化技术。
此外,要加强对半导体光催化技术的实验研究,确保技术的可靠性和可靠性,为解决污染物的处理提供一种安全可行的技术手段。
总之,半导体光催化技术是一种有效的污染物处理技术,可以为污染物的处理提供一种安全有效的技术手段;但是,由于各种技术的局限性,也需要进一步的研究,以进一步提高降解污染物的效率和可靠性。
激光技术及应用介绍
RGB TV SET
Diode Pumped Laser 转换产生 RGB
Diode Pumped MicroLaser
Diode Pumped MicroLaser
DPL Projection TV
绪论
激光在各领域中的广泛应用及发展前景:
在医学领域的应用 1、激光眼科手术 2、激光牙科手术
20世纪50年代初, 电子学和微波技术的应用提出了 将无线电技术从微波推向光波的要求。 1952年 美国马里兰大学的韦伯开始应用以上理 论去放大电磁波。 从微波振荡器到光波振荡器 微波振荡器的实现原理:
一个尺度和波长可比拟的封闭的谐振腔; 利用自由电子与电磁场的相互作用实现电磁波的放大 和振荡。
激光技术发展简史
普通光源-----自发辐射 激光光源-----受激辐射 激 光 (Laser) (镭射) (Light Amplication by Stimulated Emission of Radiation) “辐射的受激发射光放大”
“激光”——钱学森在1963年提出标准译法
激光技术发展简史
1954年,美国的汤斯(Charles H.Towns)、苏联的巴索 夫(Nikolai G.Basov)和普洛霍洛夫(Aleksander M.Prokhorov)第一次实现了氨分子微波量子振荡器 (Maser), 抛弃了 利用自由电子与电磁场的相互作用实 现电磁波的放大和振荡,利用原子或分子中的束缚电 子与电磁场的相互作用来放大电磁波。 1958年,汤斯和肖洛(Arthur L.Schawlow)抛弃了一个 尺度和波长可比拟的封闭的谐振腔,提出了利用尺度 远大于波长的开放式光谐振腔,实现了激光器的新思 想。 布隆伯根(Nicolaas Bloembergen) 提出了利用光 泵浦三能级原子系统实现原子数反转分布的新构想。 汤斯和肖洛在Physis Revies 上发表论文,指出了实 现受激辐射为主的可能性,并给出了实现这个愿望需 要满足的条件。
现代光电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应用
现代光电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应用一、发展历程:光电信息技术的发展可以追溯到19世纪的光电效应研究。
当时,科学家们发现当光照射到一些物质上时,会释放出电子。
这就是光电效应,被认为是光电信息技术的基础。
20世纪,光电信息技术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1928年,美国科学家鲁宾斯坦利用光电效应制造出了第一个光电管,开创了光电信息技术的先河。
此后,光电技术不断发展。
1947年,随着第一个晶体管的诞生,光电信息技术得到了革命性的发展。
1956年,美国科学家凯洛格利用光电导纸制造出了第一个光电传感器,标志着光电信息技术在传感器领域的应用开始。
21世纪,随着半导体和光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光电信息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光纤通信、光存储、激光技术等成为了现代光电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应用领域:1.光纤通信:光纤通信是光电信息技术最重要的应用领域之一、相比传统的铜线传输,光纤通信具有带宽大、传输速度快、抗干扰性强等优点。
光纤通信已经成为现代通信领域的主要传输方式。
2.光存储:光存储是利用光学技术对信息进行存储和读取的技术。
光存储设备包括CD、DVD等。
光存储具有信息密度高、存储时间长等优点。
3.光电传感器:光电传感器是光电信息技术在传感器领域的应用。
光电传感器具有灵敏度高、响应速度快等特点,广泛应用于自动化控制、光学测量等领域。
4.光电导技术:光电导技术是利用光电效应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的技术。
在军事、医疗、工业等领域都有广泛应用。
5.激光技术:激光技术是将光电信息技术与激光技术相结合的产物。
激光技术具有一束光束能量密度高、方向性好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制备、检测、医疗等领域。
三、发展前景:随着光电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对于更高速、更高清晰度的需求也不断提升。
未来,光电信息技术将在更多的领域得到应用。
例如,光电芯片、光电传感器的研发将推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技术的发展。
光纤通信将进一步实现高速率、长距离传输。
光存储技术将实现更大容量的存储设备。
创新科技点亮未来光电行业的前沿技术
创新科技点亮未来光电行业的前沿技术科技的进步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尤其是光电行业,通过创新科技的应用,不仅为未来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也改善了人们的生活。
本文将探讨几个创新科技在光电行业的应用,展示其为未来带来的巨大潜力。
一、人工智能技术人工智能技术(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是当今科技领域最受关注的话题之一,它在光电行业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通过使用深度学习算法和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可以帮助光电设备在工作过程中进行自主决策和优化,提高设备的生产效率和性能。
例如,在光伏行业中,人工智能可以帮助改进太阳能电池的制造过程,减少材料浪费和能源消耗,提高太阳能电池的转换效率。
二、量子技术量子技术是近年来兴起的一项前沿科技,通过利用和控制量子现象,可以实现超越经典物理学的性能和功能。
在光电行业中,量子技术的应用极具潜力。
例如,量子计算机可以通过量子叠加和量子纠缠的特性,对大规模的光电数据进行快速处理和分析,提供更高效的解决方案。
此外,量子通信技术也可以用于加密传输,保护光电数据的安全性。
三、生物技术生物技术在光电行业中的应用正在逐渐增加。
生物技术通过利用生物材料和生物过程,提供了制造全新光电材料和器件的可能性。
例如,生物传感器可以利用生物材料的特殊性质来检测光电信号,并将其转化为可用的电信号。
这种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应用于环境监测和医疗诊断领域,还可以为智能手机和可穿戴设备等提供更好的传感功能。
四、纳米技术纳米技术是制造具有纳米级尺寸结构和性能的材料和器件的技术。
在光电行业中,纳米技术可以用于制造更小、更轻、更高效的器件,如纳米天线、纳米光电显示器等。
此外,纳米技术还可以用于制造可调控和可编程的光电材料,提供更为灵活的光电解决方案。
这些纳米技术的应用,将为未来光电行业的发展带来更大的可能性。
总结创新科技点亮了未来光电行业的前景。
人工智能技术、量子技术、生物技术和纳米技术的应用,为光电行业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创造力。
光电技术在信息技术中的应用
光电技术在信息技术中的应用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光电技术在信息技术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光电技术是利用光的物理特性和电子技术相结合产生新的科学技术,在21世纪的发展中,成为了信息和通信等各个领域应用的重要技术之一。
本文将从光纤通信、光盘储存、激光打印、LED等角度,对光电技术在信息技术中的应用进行论述。
光纤通信光纤通信是光电技术在信息技术中的重要应用之一。
由于光的传输速度比电信号传输速度快得多,光纤通信实现了高速数据通信。
当前的光纤通信基础网络已经实现了200G数传速率的传输,未来还将继续提速,实现更快的传输速率。
另外,由于光纤通信传输中不需要使用金属导线,信号传输中不会有电磁波干扰,因此提供了更稳定的信号传输环境。
这使得光纤通信成为大规模数据传输、视频直播等各类要求传输稳定、速度快的数据传输方式的首选。
光盘储存光盘储存是另一个光电技术在信息技术中的重要应用。
以DVD和Blu-ray Disc为代表的光盘储存技术,依靠激光器通过磁盘表面的小凹槽来读取和写入信息。
这种高密度、大容量、实时可读取、可擦写的储存方式,被广泛用于电视节目、音频、游戏等多种信息的储存和传播中。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Blu-ray Disc的容量比DVD大5-10倍,未来光盘储存技术仍将不断拓宽数据存储范畴。
激光打印激光打印机是光电技术在信息技术中的重要应用之一。
激光打印机依靠激光技术,可以深入打印纸张表面,实现打印图像密度高、线条锐利、清晰度高的效果。
而传统的碳粉打印机的图像效果往往呈现出模糊、过于浓厚甚至印刷粗糙的现象。
另外,激光打印机往往速度更快,使用寿命更长,成本更低。
LEDLED是一种高效节能的照明光源,广泛应用于建筑照明、道路照明、数码显示、背光源、交通信号等领域。
相比于传统的灯泡,LED具有更长寿命,更省电、更安全,还可以根据需要控制颜色、亮度、呼吸效果、闪烁效果等特定的效果,可以给人带来更舒适的视觉体验。
在不断绿色环保、发展节能新能源等政策背景下,LED技术将愈发被广泛应用。
电脑显示技术发展史从CRT到OLED
电脑显示技术发展史从CRT到OLED电脑显示技术自问世以来,经历了多次革新和突破,从最初的CRT 到如今的OLED,每一次技术演进都给用户带来了全新的视觉体验。
本文将带您回顾电脑显示技术的发展历程,从CRT到OLED,见证技术的蜕变和进步。
1. CRT(阴极射线管)时代CRT是电脑显示技术的先驱,其在20世纪50年代问世后迅速流行起来。
CRT通过激发荧光物质来产生图像,具有较高的亮度和对比度,但体积笨重、耗电量大、辐射强等缺点也日益暴露出来。
尽管如此,CRT作为电脑显示器主流技术一直延续到21世纪初,直至液晶显示器的兴起。
2. 液晶显示器的兴起20世纪90年代,液晶显示技术开始崭露头角,并逐渐取代了CRT成为电脑显示器的主流。
液晶显示器具有薄、轻、省电的特点,同时也提高了显示效果和清晰度,极大改善了使用体验。
液晶显示器在电脑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功,成为各类显示设备的主流选择。
3. LED背光技术的应用随着LED技术的不断发展,LED背光技术逐渐被引入到液晶显示器中,形成LED显示器。
LED显示器相比传统的冷阴极荧光灯(CCFL)背光技术,在显示效果、色彩还原度、节能等方面表现更优秀,逐渐成为市场新宠。
4. OLED技术的革新OLED(有机发光二极管)技术作为近年来的一场革命性突破,为电脑显示技术带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
OLED显示器不需要背光源,具有自发光特性,可以实现更薄、更轻、更柔韧的显示设备,同时拥有更高的色彩还原度和对比度,呈现出更加绚丽生动的画面效果。
OLED技术被誉为未来显示技术的发展方向,正逐渐取代传统的液晶显示技。
5. 未来展望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创新,电脑显示技术将迎来更多的革新和突破,OLED技术只是众多可能性中的一个。
随着更高分辨率、更广色域、更快的刷新率等需求的不断提升,未来的电脑显示技术将会朝着更加智能、人性化的方向发展,给用户带来更加震撼的视觉体验。
结语:从CRT到OLED,电脑显示技术的发展史是一部不断迭代、不断超越的奋斗史。
北京太赫兹工作原理
北京太赫兹工作原理北京太赫兹技术研发中心(北京太赫兹)是一家专注于太赫兹技术研究和产业化推进的高科技企业。
太赫兹技术是近年来兴起的全新领域,被誉为“21世纪的新技术革命”。
它是指利用太赫兹波段(波长在0.1mm至10mm之间)的电磁波进行物质无损检测、成像和通信等多种应用。
太赫兹技术的工作原理是基于太赫兹波与物质之间相互作用的特性。
太赫兹波能够穿透许多非金属材料,如纸张、塑料、纤维等,并能在透明材料之间的界面上反射或透射,与这些材料的结构和组分产生相互干涉,从而提供了获取它们的特征信息的可能。
太赫兹波传输过程中的能量非常微弱,因此需要使用高灵敏度的太赫兹检测器进行接收和检测。
目前,常见的太赫兹检测器有基于光电探测原理的探测器和基于电磁波传感原理的探测器。
其中,基于光电探测原理的探测器主要是利用半导体材料的光电效应来转换太赫兹波的能量为电信号;而基于电磁波传感原理的探测器则是利用太赫兹波与探测器中的天线和电路之间的相互作用来实现信号检测。
太赫兹波需要通过太赫兹源来生成,常见的太赫兹源有光驱动和电驱动两种。
光驱动太赫兹源通常采用飞秒激光通过非线性光学效应产生太赫兹脉冲,电驱动太赫兹源则是通过将电流导通的半导体器件暴露在强光脉冲下,通过光电效应产生太赫兹脉冲。
太赫兹波在与物质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会与物质表面的结构和组分产生相互作用,从而引起太赫兹波的吸收、散射、反射等现象,这些现象可以用来获取物质的特征信息。
通过对太赫兹波的发射和接收信号进行分析处理,可以实现对物质内部和表面的成像检测。
太赫兹技术目前已经在多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在材料检测方面,太赫兹技术可以非破坏性地检测材料的组分和结构信息,用于辅助品质控制和质量检测。
在医学领域,太赫兹技术可以用于检测和诊断肿瘤、皮肤病变等疾病。
在安全检查方面,太赫兹技术可以检测到隐藏在包裹物、衣物等非金属材料中的危险品。
此外,太赫兹通信技术也是太赫兹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它可以提供高带宽、无线传输等优势,有望在未来取代传统的无线通信技术。
光电信息技术其它
光热转换
光电检测与控制
光电信息技术在能源检测和控制领域 的应用,如对风能、水能等可再生能 源的监测和优化控制。
利用光电技术将太阳能转化为热能, 如太阳能热水器等,具有高效、环保、 节能等优点。
与材料科学的交叉融合
光电器件与材料
光电信息技术在光电器件与材料领域的应用,如发光二极 管、激光器、光电探测器等,能够实现高效、快速、可靠 的光电转换和检测。
光学传感技术具有非接触、高精度、高灵 敏度等优点,广泛应用于环境监测、工业 检测、医疗诊断等领域。随着光学传感技 术的发展,其应用范围不断扩大,为各个 领域的技术进步提供了有力支持。
光学计算技术
总结词
光学计算技术利用光学原理实现计算操作, 具有并行处理和高速传输的优点。
详细描述
光学计算技术是计算机科学和光学相结合的 产物,利用光的高速传播和并行处理能力, 可以实现大规模、高速度的计算和信息处理。 这种技术有望成为下一代超级计算机的重要 发展方向之一,为科学研究和工程应用提供 更加强大的计算能力。
能源领域
太阳能光伏发电
利用光电效应将太阳光转化为电能,具有清洁、可再生、分布广泛等优点,是 当前重要的可再生能源。
激光雷达在能源领域的应用
激光雷达可进行高精度、高效率的测量和监测,在太阳能光伏发电、风力发电 等领域有广泛应用。
安全领域
光电报警系统
利用光电传感器和光电检测技术,实 现对入侵者的探测和报警,广泛应用 于安全防护领域。
光电烟雾报警器
利用光的散射和吸收原理,实现对烟 雾的探测和报警,广泛应用于火灾预 警和防控。
医疗领域
光电检测仪器
利用光电检测技术,实现对人体生理参数的测量和监测,如血压、血糖、血氧等 。
太阳能电池的发展历史
太阳能电池的发展历史太阳能电池是一种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设备,它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初。
以下将详细介绍太阳能电池的发展历程。
1. 19世纪初:光电效应的发现太阳能电池的基础是光电效应,即光照射到某些物质表面时,会产生电流。
1839年,法国物理学家贝克勒尔首次发现了光电效应。
他发现,当光照射到金属板上时,会引起电流的流动。
这一发现为太阳能电池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 20世纪初:第一代太阳能电池的诞生1904年,美国科学家查尔斯·菲茨杰拉德和华伦斯·斯密斯发明了第一代太阳能电池。
他们使用硒作为光敏材料,将其暴露在阳光下,通过光电效应产生电流。
尽管这种太阳能电池转换效率很低,但它标志着太阳能电池的诞生。
3. 20世纪50年代:硅太阳能电池的发展20世纪50年代,美国贝尔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发明了第一种硅太阳能电池。
他们将硅材料与其他材料结合,形成为了一种能够更高效地转换太阳能的太阳能电池。
这种硅太阳能电池的转换效率较高,成为当时最常用的太阳能电池。
4. 20世纪70年代:太阳能电池商业化20世纪70年代,由于能源危机的影响,人们对可再生能源的需求增加。
太阳能电池作为一种可再生能源的代表,开始被广泛应用。
太阳能电池的商业化生产也在这一时期开始。
美国、日本等国家的公司纷纷投入太阳能电池的研发和生产,太阳能电池的产量大幅增加。
5. 21世纪初:太阳能电池的技术突破21世纪初,太阳能电池的技术取得了重大突破。
研究人员开始探索新的太阳能电池材料和结构,以提高太阳能电池的转换效率。
其中,薄膜太阳能电池、多结太阳能电池等新型太阳能电池相继问世。
这些新型太阳能电池具有更高的转换效率和更低的创造成本,推动了太阳能电池产业的快速发展。
6. 当前和未来:太阳能电池的广泛应用如今,太阳能电池已经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在家庭和商业建造中,太阳能电池用于发电,为电力需求提供可再生能源。
在交通运输领域,太阳能电池被用于汽车、飞机和船只等交通工具的动力系统。
光电对抗在战争用的应用
光电对抗在战争用的应用美、越战争期间,越南军队后勤大动脉——清化大桥,位于清化市以北3公里,河内以南70公里处,横跨在汹涌澎湃的马江之上。
该桥是河内通往越南南方铁路线上唯一的一座大型铁桥,从北越运往南越和老挝的军用物资,都必须经过这里。
炸毁这座桥,就等于卡断了越南南方战场的“生命线”。
从1965年到1972年,越南与美军围绕保护和摧毁这座桥展开了死较量。
几年间,美国频频出动了F—105歼击轰炸机,F—100歼击机,动用航炮、空空导弹以及神秘的“聚能炸弹”,轮番进行狂轰滥炸。
然而,任美军绞尽脑汁,清化大桥依然未损,而美军战机却在越南防空部队猛烈火力面前损失惨重。
1972年,美国将刚刚研制成功的激光制导炸弹——“灵巧炸弹”,急急忙忙从本土运往越南战战场。
5月13日,14架美军战机向清化大桥投下了“灵巧炸弹”,随着震天动地的巨响,越南军队耗尽心血守卫了7年的清化大桥,毁于一旦。
[点评]:那么,这个灵巧炸弹实际上它本身就是一种激光制导的一种炸弹,就是用激光束照射到目标上,然后利用目标对激光的反射,使炸弹跟踪到目标上面去,所以它的精度是非常高的,因为我们知道激光光束的宽度不受整个距离影响,也就是说它的整个光束是控制在毫弧度级,在距离偏移量上应该说是在1米之内,所以说精度是非常高的;红外系统现在也是大量在军事上应用,比如说红外制导的导弹,最近发现的红外成像,红外的观瞄器材,这些可以使得你正常情况下人眼看不到的东西,通过这些观瞄器材,都能够看得着,这样在战场上形成了一种光电武器系统,你要炸中一辆坦克的话,那困难就更大了。
而使用激光武器以后,可以说百发百中。
坦克的总长度也就是4到5米,这么小的一个目标,你能在几公里距离以外就可以把它打中,可见它的精度是非常高的。
1981年6月7日,以色列空军出动6架F—15和8架F—16战斗机,偷偷越过沙特阿拉伯和约旦领空,长途奔袭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东南郊20公里的核反应堆基地。
光电技术与光电检测技术概述
光电技术与光电检测技术概述摘要: 光电技术是以激光, 红外, 微电子等为基础旳, 由光学、精密机械、电子和计算机技术结合而成旳高新技术。
光电检测技术是光电技术中最重要最核心旳部分, 它重要涉及光电变换技术、光信息获取与光信息测量技术以及测量信息旳光电解决技术等。
如用光电措施实现多种物理量旳测量, 微光、弱光测量, 红外测量, 光扫描、光跟踪测量, 激光测量, 光纤测量, 图象像测量等。
它集中发展了光学和电子固有旳技术优势, 形成了许多崭新功能和良好旳技术性能, 在国民经济、国防、科学研究等各方面有着广泛旳应用和巨大旳潜力, 成为新技术革命时代和信息社会旳重要技术支柱, 受到了各方面注重, 从而得到了迅速发展。
核心词: 光电技术光电检测技术引言在目前信息化社会中, 光电技术已成为获取光学信息或提取他信息旳手段。
它是人类能更有效地扩展自身能力, 使视觉旳长波延长到亚毫米波, 短波延伸至X射线、γ射线, 乃至高能粒子。
并且可以在飞秒级记录超迅速现象, 如核反映、航空器发射等旳变化过程。
并且光电检测技术是一种非接触测量旳高新技术, 是光电技术旳核心和重要构成部分。
通过光电检测器件对载荷有被检测物体信息旳光辐射进行检测, 并转换为电信号, 经检测电路、A/D变换接口输入微型计算机进行运算、解决, 最后得出所需检测物旳几何量或物理量等参数。
因此, 光电检测技术是现代检测技术旳重要手段和措施, 是计量技术旳一种重要发展方向。
一、光电技术与光电检测技术旳含义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旳一种明显性特点是纵横交叉, 彼此渗入, 边沿科学不断露头和进展迅速。
由于光学现象可以进行近似线性化使它可以采用有关线性系统旳一般原理, 因此在电系统中旳许多行之有效旳理论和分析措施都可以移植到光学中来。
随着大规模集成电路旳发展, 光学也开始向集成化发展。
光电技术是以激光, 红外, 微电子等为基础旳, 由光学、精密机械、电子和计算机技术结合而成旳高新技术。
光电子技术的发展及应用前景
光电子技术的发展及应用前景近年来,光电子技术成为了应用最为广泛的技术之一,被广泛应用于通信、医疗、环保、安防等多个领域。
随着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其应用前景也越来越广阔。
光电子技术,简称光电技术,是指利用光电器件将光信号转化成电信号或将电信号转化成光信号的技术。
从广义上来说,包括光路的设计、光学系统的制造、光电探测器的制造和光电器件的制造等多个方面。
光电子技术的发展历史20世纪初,太赫兹波与毫米波的发现为光电子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0世纪50年代,光电技术进入了实用化阶段,出现了最早的半导体激光器。
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集成光学和光纤通信技术的兴起,使光电子技术得以广泛应用于通信领域。
21世纪以来,光电子技术的发展进入了新阶段,出现了很多新型光电器件和新的光电成像技术。
光电子技术的应用领域通信领域随着信息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光通信技术已经成为了传输大容量数据和实现高速通讯的重要手段。
光纤通信系统、无线光通信系统、光纤传感器等都属于光电子技术在通信领域的应用。
医疗领域在现代医疗实践中,可利用光电子技术实现对疾病的快速诊断和治疗。
比如激光治疗、电磁波治疗、光学成像等技术都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
环保领域光电子技术也可用于环境检测和治理,比如气体检测、水质检测、空气污染治理等。
通过光电子技术的检测,我们可以及时了解环境状况,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保障人民健康和生态环境的良好状态。
安防领域在安防领域,光电子技术也有着广泛的应用,比如夜视仪、红外测温仪、光电监控系统等,都利用了光电子技术实现了对安全环境的监控、检测和保护等工作。
未来展望随着国家、企业对科技投入的不断加大以及人们对新技术的追求,光电子技术在未来会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其中,一些新型光电器件的出现和光电技术在新兴领域的应用将成为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
例如,量子光学和光信息处理技术等都将会是未来光电技术的重要方面。
总之,光电子技术是一个发展前景广阔、应用范围广泛的领域,它的发展由来已久,但随着技术水平的进一步提升,它将有更广阔的应用空间和更美好的未来。
光电转换技术的发展历程
光电转换技术的发展历程光电转换技术是指将光能转化为电能的技术,它在电子通信、光纤通信、太阳能、LED灯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光电转换技术也在持续发展,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光电转换技术的发展历程。
1. 起步阶段早在19世纪初,人们就开始研究光电转换技术,当时研究的主要对象是光电效应和热电效应。
1905年,爱因斯坦提出了光电效应的理论,为后来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在这个阶段,研究主要集中在实验方面,早期研究者通过改变材料和光源的特性来提高光电转换效率。
2. 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结合阶段20世纪50年代末,出现了新型半导体材料,为光电转换技术的应用带来了新的可能性。
在此期间,人们开始将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相结合,不仅研究材料的性质和光电转换的基本原理,也开始探索其应用。
在这个阶段,光电转换技术的应用范围逐渐扩大,开始应用于通讯、遥感、半导体照明、太阳能等领域。
3. 技术成熟阶段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随着半导体材料的不断发展和制造工艺的提高,光电转换技术的效率得到了很大提高。
在此期间,太阳能发电技术得到了很大的推广,LED灯也开始普及,再加上光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光电转换技术的应用范围更是不断拓展。
4. 技术创新阶段随着人们对环保和可持续发展越来越重视,光电转换技术出现了更多的应用和技术创新。
其中最显著的就是太阳能汽车,该技术通过将太阳能电池板集成到汽车的车顶、后挡风玻璃等位置,将阳光直接转换为电能提供给汽车使用,实现了零排放。
另外,随着智能化、物联网技术的发展,智能光纤、智能路灯等应用也开始引人注目。
在这个阶段,光电转换技术不仅要考虑效率和成本,还需要满足社会的需求和环保要求。
总的来说,光电转换技术经历了起步、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结合、技术成熟及技术创新四个阶段。
如今,它已经成为现代科技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应用范围和效率都得到了很大提高,相信未来还将有更多的技术创新和应用出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世纪的光电技术1.1光电技术光电技术是光学技术与电子学技术相结合而形成的一门技术。
它是将传统的光学技术与现代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一门高新技术。
首先,微电子技术的概况。
微电子的发展最早起源于1954年巴丁,肖克莱等人在美国贝尔实验室发明了固态晶体管。
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发展,微电子技术已成为信息技术的基石。
在微电子技术中,信息的存储,传输,处理等都是靠电子,严格说是电子流来完成的。
所以,微电子技术的特征是以电子作为信息的载体。
我们用的手机,计算机和其他的一些家用电器中都用到了微电子技术。
其次,在微电子技术蓬勃发展的同时,人们发现可以利用光电各自的优势为我们服务。
比如光电探测器,激光器,太阳电池如等方面都需要光电结合。
这就是早期的光电子学。
极光形成极光(Aurora、Aurora Borealis、Polar light或Northern light)出现于星球的高磁纬地区上空,是一种绚丽多彩的发光现象。
而地球的极光,来自地球磁层和太阳的高能带电粒子流(太阳风)使高层大气分子或原子激发(或电离)而产生。
极光产生的条件有三个:大气、磁场、高能带电粒子。
这三者缺一不可。
极光不只在地球上出现,太阳系内的其他一些具有磁场的行星上也有极光。
随着科技的进步,极光的奥秘也越来越为我们所知——原来,这美丽的景色是太阳与大气层合作表演出来的作品。
在太阳创造的诸如光和热等形式的能量中,有一种能量被称为“太阳风”。
太阳风是太阳喷射出的带电粒子,是一束可以覆盖地球的强大的带电亚原子颗粒流,因而属于等离子态。
太阳风在地球上空环绕地球流动,以大约每秒400公里的速度撞击地球磁场。
地球磁场形如漏斗,尖端对着地球的南北两个磁极,因此太阳发出的带电粒子数位合成画面沿着地磁场这个“漏斗”沉降,进入地球的两极地区。
两极的高层大气,受到太阳风的轰击后会发出光芒,形成极光。
在南极地区形成的叫南极光,在北极地区形成的叫北极光。
1.2光电技术发展简史第一部分:光电探测器问世(光电转换的器件)1873年英国W.R.史密斯发现了硒的光电导特性1888年德国H.R.赫兹观察到紫外线照射到金属上时,能使金属发射带电粒子1890年勒纳对带电粒子的电荷质比的测定,证明它们是电子,由此弄清了外光电效应的实质1929年L.R.科勒制成银氧铯(se)光电阴极,出现光电管1939年苏联V.K.兹沃雷制成实用的光电倍增管30年代末PbS(硫化铅)红外探测器问世,室温下探测到3μm波长的辐射40年代出现了用半导体材料制成的温差型红外探测器和测辐射热计50年代末美国将探测器用于代号为响尾蛇的空空导弹50年代中可见光波段的硫化镉(CdS),硒化镉(CdSe)光敏电阻和短波红外硫化铝光电探测器投入使用1958年英国劳森等发明镉汞(MCT)红外探测器·红外探测器自60年代以来快速发展,40多年来美、英、法等大力开发了,中波(3~5μm)和长波(8~14μm)红外多元探测器,并广泛应用于夜视、侦察和制导系统等领域·1992年起各国用红外焦平面阵列在各种成像技术中取代多元探测组件,以电子扫描取代光机扫描,发展凝视红外成像技术,简化了扫描机构,缩小体积,减轻质量,改善性能,由此给航空航天的应用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第二部分: 激光器诞生及发展(在光源和发光器件方面,最具有里程碑意义)1916年爱因斯坦在《关于辐射的量子理论》中,提出了光的受激辐射及光放大的概念,这为激光器的产生提供了理论基础。
1954年美国汤斯以制冷的氨分子作为工作物质,研制成了微波激射器。
稍后,苏联巴索夫和普洛霍洛夫以氟化铯为工作物质制成了微波激射器。
1958年汤斯和肖诺将微波受激辐射的原理推广到红外和可见光波段,提出谐振腔,引入了激光的概念。
1960年梅曼研制成功了世界的一台激光器——红宝石激光器。
随后,各种固体、气体、液体、半导体激光器相继出现。
同时从第一台激光器诞生之日起,人们就开始探索激光的应用,激光的军事应用被优先考虑。
1961年第一台激光测距仪问世。
第三部分:低损耗光纤和长寿命激光二极管问世1966年英籍华人高锟等提出了实现低损耗光纤的可能。
基于光纤的一系列重要技术突破,导致了光通信、光纤传感等为代表的光电技术的蓬勃发展1、光纤通信·1970年美国研制出损耗为20dB/KM的石英光纤和室温下连续工作的激光二极管,使光纤通信成为现实,这一年被公认为“光纤通信元年”·80年代初日本,美国,英国相继建成全国干线光纤通信网·90年代初光纤放大和波分复用技术诞生90年代初中期光纤激光器、光纤光栅等光纤元件崭露头角2、光纤传感技术及应用伴随着光纤通信的迅速发展,光纤传感技术也相应地产生和发展。
20世纪80年代诞生了光纤传感技术,传感压力、张力、温度、角速度(光纤陀螺)等各种物理量的光纤传感器陆续开发出来。
第四部分:光存储和显示(光存储技术的历史较短,但发展很快)光存储技术:1972年荷兰飞利浦公司演示了模拟式激光视盘。
1982年飞利浦公司同日本索尼公司合作,推出了第一台数字式激光唱机.CD、VCD、DVD迅速进入千家万户。
1.3 信息光电技术与器件按信息传递的各个环节划分1.4 光电技术应用1.军事方面的应用光电技术像其它高新技术一样,始终收到军方的高度重视.在军事方面的应用不可忽视。
1983年,美国总统提出的战略防御倡议(SDI),包括高能激光武器,基于红外焦平面阵列的星载预警系统,以及许多光电子器件和整机系统。
1991年的海湾战争,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广泛使用了各种星载、机载和车载光电子装备,包括高分辨可见光和红外侦察照相机、激光半主动制导航弹、红外成像制导导弹、电视和红外制导航弹、红外夜视、夜间低空导航和目标侦察红外系统、激光测距和目标指示器、激光致盲武器、激光光点跟踪器、激光告警器、红外对抗装置等。
2. 激光器及其应用(1) 激光通信(a)巨大的传输带宽。
单根光纤的可用频带几乎达到200THz,又可以波分复用,这样巨大的传输带宽和传输容量是任何其它传输介质所无法提供的。
(b)极低的传输损耗。
在1.55um波段已降到0.2db/km,加上掺铒光纤放大器的应用可有效补偿损耗。
(c)抗强电磁干扰,不向外辐射电磁波,可提高保密性,也不会产生电磁污染。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每隔几年光通信技术就上升到一个新台阶,由最初的第一代城市局间中继的光通信系统,发展到了以DWDM(密集型光波分复用)与掺铒光纤放大器相结合的第四代光通信系统和以光孤子为信息载体的第五代光纤通信系统。
传输速率由当初的Mbit/s发展到当今的10Tbit/s以上。
目前光通信的发展方向是全光网络,即信息从源节点到目的节点能够实现全光透明传输的网络。
全光网中的网络节点在光域中处理信息、交换、路由等都在光域完成。
(2)激光加工激光束作用于物体表面引起物体成型或改性的加工。
非接触、无污染、低噪声、节省材料的绿色加工技术,便于实现智能控制和集成。
(a)激光表面改性技术材料表面局部快速处理工艺的技术,包括淬火、表面熔凝、表面熔覆等。
(b)激光去除材料技术激光打孔:在高熔点的钼板上加工微米量级的孔;在硬质合金上加工几十微米的小孔;在红蓝宝石上加工几百微米的深孔。
激光切割:大多数合金结构钢和合金工具钢都能够用激光切割方法得到良好的切边质量(c)激光焊接用激光很容易对一些普通焊接技术难以加工的如脆性大、硬度高或柔软性强的材料实施焊接。
(d)激光快速成型技术将零件的物理模型通过CAD造型或三维数字化仪转化为计算机电子模型,用分层软件将计算机三维实体模型在z向离散,形成一系列具有一定厚度的薄片,用计算机控制下的激光束有选择性地固化或粘接某一区域,从而形成构成零件实体的一个层面。
这样逐渐堆积形成一个原型(三维实体)。
(3)激光医学(a)临床上激光的用途不外乎切割、分离;汽化、融解;烧灼、止血;凝固、封闭;压电碎石;局部照射等,这些治疗种类就是利用激光对生物体的光热作用、压电作用和光化学作用。
(b)激光在焦平面上的光点最小,激光能量最集中。
激光束经聚焦后形成极小的光点,由于能量或功率的高度集中,人们把它当作手术刀用来切割组织。
激光的高温还起了杀菌的作用。
(c)激光是非常可靠的黏着工具,眼科利用激光凝结视网膜剥离症和眼内封闭止血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
激光在皮肤科及整形外科领域中的应用:在不损坏正常组织的情况下,有选择地破坏病变组织的治疗方法。
激光在眼科中的应用:眼底治疗,近视治疗。
在耳鼻喉科中的应用:内耳耳蜗方面的显微外科和气管激光手术。
光动力学治疗:给癌症患者静脉注射这种光敏感性物质,经一定时间后,在病变部位照射激光。
可以有选择地破坏癌症细胞,这种方法称为光动力治疗(PDT: photodynamic therapy)或光化学治疗。
(4) 激光核聚变原子能的获得有两种方法,一种是重原子核的裂变,如铀235的裂变(原子弹和核电站);一种是轻原子核的聚变,主要是氢原子同位素氘的聚变反应(氢弹、太阳内部运动)氘(dao)存在于海水中,利用高能脉冲激光并聚焦在直径百分之几到千分之几毫米范围内,产生几百万度高温、几百万个大气压和每平方厘米几千万伏的强电场,要采用多束这样的高能激光来实现点火条件美国科学院建议建造“诺瓦”升级系统,称为国家点火计划(NIF)。
该计划于1996年启动,预计2021年将开始建造演示反应堆。
这中间的关键技术就是更高水平的激光技术(5)测绘、侦察与遥感工程建设和绘制地图需要对地形进行精确测绘。
用激光测距仪或激光经纬仪测绘比传统的经纬仪要快得多和精确得多,已经广泛应用。
机载的、重复频率达1000 次/s 以上的激光航测仪可以迅速测绘大面积地形图,其效率比地面测绘高100 倍。
在人迹罕至的地域,这种航测仪更有用,用精密的人造地球卫星激光测距仪对带有角反射器的卫星测距,测程在6000 km以上,测距精度达厘米级。
分布在全球或某一广大地区的若干台,若由这种测距仪组成的卫星观测网,可以获取卫星轨道的大量精确数据。
精确测定任意两观测站之间的距离,以便进行精确大地测绘,研究地球板块运动,观测地球固体潮和南北极移动,改进地球重力场模型等3. CCD器件及其应用(1)文字阅读与图像识别:条码识别,货币识别,传真机(2)遥感系统:地球表面监视,地球资源勘探,气象和环境监测等(3)天文学应用空间望远镜,陆基望远镜,跟踪行星,进行天文观察,探测宇宙射线,监视黑洞,探索空间奥秘(4)水下应用探索海洋奥秘,探测和开采海底矿藏,监视鱼群动向等;1985联美国和法国的联合水下探险队在海下4000米深处发现钛矿;1991年意大利使用水下电视摄像机,变焦镜头彩色摄像机等在水下拍摄到1980年因空难坠毁于地中海331.78米海底的一架意大利民用客机的残骸碎片图像(5)医学应用医用内窥镜,数字化X射线摄像(6)工业检测和机器人视觉(7)交通监控应用(8)军用1995 年发射升空的由法国、意大利和西班牙联合研制的“太阳神”侦察卫星,星上主要的侦察设备是一个CCD 可见光相机,其地面分辨率达1 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