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戏曲通史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戏曲通史》

——张庚、郭汉城,中国戏剧出版社,2006年。

种类:狩猎、战争、农事祭典(“蜡”、“雩”)、节日舞、娱乐舞

歌舞

古代歌舞与古优特点:全民性;奴隶主贵族专用;国家祭典仪式之一。

时间:西周末年出现了由贵族豢养起来,专供他们声色娱乐的职业艺人。

古优 A.最早见于文献。《国语·郑语》“侏儒、戚施皆优笑之人。”

代表 B.“优施”。《国语·晋语》,优施劝里克杀太子申生而立奚齐做太子。

戏 C.“优孟”。《史记·滑稽列传》,楚国的优孟模仿孙叔敖。

曲 D.“优旃”。同上,谏秦始皇勿扩大园林。

的 A.据说来源于与蚩尤有关。[宋]陈旸《乐书》

起发展过程 B.“角抵戏本六国时所造,秦因而广之······”同上。

源 C.进入宫廷,和俳优同演。《史记·李斯传》

角抵戏 A.汉初,《西京杂记·东海黄公》。两个演员有了特定的服装和化妆;按故事的预定竞技;以打斗为兴趣。

B.角抵戏进入宫廷以后和优以及歌舞等结合起来,称“百戏”。同台演出,并未融合;外表华丽;西域

汉代角抵戏诸国的表演、杂技对于汉代优戏的影响。

①《拨头》民间艺术,成为专业艺术家的节目。

角抵戏与参军戏②踏摇娘。从原先的“丈夫著妇人衣···及其夫至,则作殴斗之状,以为笑乐。”

C.带有故事的歌舞。主要在于夫妻殴斗。“今则妇人为之,遂不呼郎中,但云‘阿叔子’,调弄

又加典库,全失旧旨···或呼《谈容娘》,又非”——[唐]崔令钦《教坊记》

A.最早记载。《资治通鉴》③兰陵王。“软舞”

参军戏 B.安史之乱后,出场的人数不限于二人。[唐]赵璘《因话录》

C.“女优有弄假官戏···谓之参军桩”,戏中扮演的人物多样。

D.陆参军。把歌唱和音乐拿到参军戏中间来表演。

A.当时的庙里除了讲经、俗讲之外,还有各种百戏杂陈。

①影响了市民、商人的趣味。

B.陆参军①②原来比较粗糙的市民艺术从中吸取了许多养料,并按照市民自己的趣味加以改造,创造陆参军。

从庙会到瓦舍③安史之乱后,市民艺术开始产生,萌芽期的艺术还不能拿市民作为主要对象,还必须为各地的封建割据势力和官

僚服务。

C.北宋宫廷还设有自己的宫廷班头,到了南宋初,这种班子也取消了,就直接从瓦市②中挑出最好的节目来供奉。

曲总论:继承者唐代参军戏这个传统,又广泛地吸收了许多表演、歌唱技艺,并把他们进一步综合起来。

的 A.唐太和三年南诏攻略成都,掳去百姓,其中就“杂剧丈夫两人”——李德裕《李卫公》,《新五代史·伶形官传》

成 B.唐、五代,指“百戏”,有时特指包括其中的参军戏。

宋杂剧“杂剧”考 C.北宋,“杂剧”的名称还没有严格的界限,有时也指傀儡,有时也指角抵一类的技艺,有时也特指那

从参军戏一脉相承下来的滑稽戏。

D.南宋,“杂剧”的含义有了严格的范围,在各种技艺间成为首要的品类,杂剧的角色和演出程序、内

容、风格等都也有严格的定制。

宋杂剧与金院本角色体制:《都城纪胜·瓦舍众伎》“杂剧中,末泥为色长,每四人或五人为一场,先做寻常熟事一段,名曰艳段;次

做正杂剧,通名为两段。末泥色分付,副净色发乔,副末色打诨,又或添一人装孤。其吹曲破断送者,谓之

把色。大抵全以故事世务滑稽。”固定的班设,“甲”,一甲就是一班,一班多可达8人,少的则有5人。

《南村辍耕录·院本名目》“院本则五人;一曰副净,古谓之参军;一曰副末,古谓之苍鶻···一曰引戏(旦);一曰末院本泥;一曰孤装。又谓之花爨弄。”

金院本和宋杂剧的分家,大概是在南北宋之交,宋室南迁的时候,主要的杂剧演员南迁临安,但是也有一些瓦舍中的

演员留在北方,逐渐形成北方的杂剧即金院本。

①[唐]范捻《云谿友议·艳阳词》。来处是“淮甸”,即扬州一带,它的剧团组织形式和后来的流动版社大致相同,是一个家庭班,完全是一个自负盈亏的商业性版社,是商业发达了都市产物。

②瓦舍出现的时间,《东京梦华录》“崇观来”汴京的瓦舍就很发达。在脚本创作上,职业的作者“书会先生”,“书会”是他们的行会组织,南宋说话人口中的“书会先生”为“京师老郎”,南宋时期,书会的名称也出现了。

注:

“拴搐”:拴束起来,捆起来的意思。

“拴搐艳段”:那些能和某些正杂剧联系起来的,有如“说话”中的“入话”。

“打略拴搐”:准备着为正杂剧演出中的各种任务和题材做介绍之用。

“院么”:冯沅君和胡忌都认为是元杂剧的前身,也可以成为“幺末”,或“幺麽院本”。称“院麽”者,乃是“行院”所演“么末”之简称。

★为什么元杂剧能从金院本中发展创造出来,而南戏却不能直接从临安大的宋杂剧产生?

1.十二世纪的北方,处于一种大动乱的状态。

中国的北方的农村在稳定局面被破坏了,而南方的农村却是稳定的、繁荣的,所以南方能在地方艺术的基础上产生戏曲,而北方不能。

2.北方在动乱中,不仅农村遭到破坏,城市也同样遭到破坏。

一些艺人南下,一些被掳至金国的后方,或流散各地,接触一些民间艺术和北方少数民族的艺术,于是原来北宋瓦舍的杂剧就吸收了新的养分,后来北方稳定,流散的艺人逐渐聚集起来,艺术得到发展。而南迁的艺人大体上仍是汴京的继续和发展。

3.北方多动荡。

北方多动荡,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中,原有院本的形式已难以适应这种内容的需要,正是这种原因,使院本的形式被迅速地改造成北杂剧。

南方相对安定,只是分子站在通知阶级的一边,用戏曲来演唱不平的事,就只有农民自己来做,而他们所熟悉的艺术手段仍是民间艺术形式,因此,温州杂剧就形成了新的形式。

4.语言上的原因。

南渡之后,从北方迁到南方的宋杂剧,它的语言却和东南沿海一带的地方语言相差甚远。

★戏曲的起源很早,发育成长的过程却很长,经汉唐直到宋金即十二世纪末期才算形成。

1.戏曲的发展需要艺人的职业化;

2.都市的出现、商品经济的发达,市民阶层的大量出现和艺术经验的充分积累是先决条件。

3.戏曲的产生需要有一个矛盾矛盾十分尖锐的现实和人们把这现实表现出来的迫切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