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第二节U检验法
u检验和t检验(课件分享)
问题:σ已知,或n较大时,用什么检验?
u检验和t检验(课件分享)
5
z 检验
复习
t 检验是根据t分布判断样本概率而进行的假设检验,而当样 本量n很大时,t分布就接近标准正态分布,标准正态分布也称为u 分布,而国外教科书则称为Z分布,这时候根据u分布判断概率所 进行的假设检验称为u检验。
应用条件: σ已知或者σ未知且n足 够大(如n>100)。
不同自由度下t界值对应的概率有差异
u检验和t检验(课件分享)
18
t 仅分布与自由度有关
h(t)[(n1)/2](1t2)(n1)/2
n(n/2) n
f(t) =∞(标准 正态 曲线)
0.3 =5
=1 0.2
0.1
-4 -3 -2 -1 0 1 2 3 4
u检验和t检验(课件分享)
19
P<0.01
们接受的公认值、习惯值。
未知总体μ
?
已知总体μ0
u检验和t检验(课件分享)
7
t 检验
例3.16 根据大量调查,已知健康成年男子听到最高声音频率的平均数 为18000Hz。某医生随机抽查25名接触噪声作业的男性工人,测得可 以听到的最高声音频率的均数为17200Hz,标准差为650Hz。试问能 否认为接触噪声作业工人的听力水平与正常成年男性的听力水平不同?
0.10 0.05 0.02
6.314 12.706 31.821
2.920 2.353 2.132 2.015
4.303 3.182 2.776 2.571
6.965 4.541 3.747 3.365
- 0t t
0.005 0.01
63.657 9.925 5.841 4.604 4.032
第九章第二节液体的压强的知识点
9.2液体压强知识点归纳一、液体压强的特点1、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1)液体由于受重力作用对盛装液体的容器底有压强(2)由于液体具有流动性,液体对容器壁及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2、测量液体压强的仪器:压强计(1)压强计使用前,U 形管液面应相平,用手轻压橡皮膜,U 形管左右两侧液面会出现高度差,若两侧液面几乎无变化,说明橡皮膜漏气(或压强计漏气或压强计气密性不好)(2)若压强计使用前,U 形管两侧液面不相平,说明橡皮管混入太多空气,应重新安装U 形管。
(或应拆除橡皮管重新安装,使U 形管两侧液面相平)(3)压强计是通过用U 形管(左右)两侧(液面)高度差来反映液体压强的大小的(这种方法是转换法)3、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采用控制变量法)(1)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2)在同种液体内部的同一深度,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3)同种液体内部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4)液体内部压强还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在同一深度,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二、液体压强的计算1、公式:P =ρgh2、单位:P 的单位是Pa ,ρ的单位是kg/m 3,g=9.8N/kg,h 的单位是m 。
3、公式中的h 叫深度不叫高度,h 指研究的某点到自由液面(液面与空气接触的面)的竖直距离。
如图所示: A H C C H A BH BD4、由公式可知:液体压强只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与液体的质量,重力,体积及容器形状,底面积等因素无关。
(无直接的关系)5、此公式只适用于计算静止的液体产生的压强。
三、补充:如图为三个底面积相同但形状不同的容器,内盛等深的水,则1、图(1)形状规则容器底受到水的压力等于水的重力,即F=G 水 图(2)形状不规则,底小口大,容器底受到水的压力小于水的重力即:F<G 水 图(3)形状不规则,底大口小,容器底受到水的压力大于水的重力即:F>G 水2、计算形状不规则容器内液体对容器底产生的压力时,应先根据P =ρgh 求出压强,再根据 F =PS 计算压力。
第二节 正态总体均值的假设检验
σ
~ N(0,1)
n
(σ 2 已知)
原假设 备择假设 检验统计量及其在 H0为真时的分布 H0 H1
=0 ≠0
X 0 T= ~ T(n 1) S n
接受域
x 0 s n
≤ tα
(σ 2未知)
2
待估参数
枢轴量及其分布 置信区间
X 0 T= ~ T(n 1) S n
( x tα
2
= 0 ≥ 0 ≤ 0
≠ 0 < 0 > 0
U=
X 0
σ
U ≥ zα
2
n
U ≤ zα
N(0,1)
U ≥ zα
未知) T 检验法 (σ2 未知) 原假设 备择假设 检验统计量及其 H0 H1 H0为真时的分布 拒绝域
= 0 ≥ 0 ≤ 0
≠ 0 < 0 > 0
X 0 T= S n ~ t(n 1)
(2)关于 σ
2
χ2检验法 的检验
拒绝域
原假设 备择假设 检验统计量及其在 H1 H0为真时的分布 H0
σ
2=σ 2 0
σ
2≠σ 2 0
χ =
2
∑(X )
i=1 i
n
χ ≤ χ (n)
2 2 1α 2
2
或 χ 2 ≥ χα2 (n)
2
σ 2≥σ 02 σ 2<σ 02
σ
2 0
~ χ (n)
2
χ ≤ χ (n)
(1) 关于均值差 1 – 2 的检验
原假设 备择假设 检验统计量及其在 H0为真时的分布 H0 H1
1 – 2 = δ 1 – 2 ≠ δ 1 – 2 ≥ δ 1 – 2 < δ 1 – 2 ≤ δ 1 – 2 > δ
第九章第二节(U检验法)
第九章第二节 正态总体均值和方差的假设检验设总体()2,~σμN X ,nx x x ,,,21为X 的样本.U 检验法一:单个正态总体均值的假设检验设总体()2,~σμN X ,方差2σ已知,nx x x ,,,21为X 的样本,在得到一组样本值的情况下, 若给出0μ为某一定数, 问是否有0μμ= 。
这个问题称为 在已知方差2σ的条件下,检验假设:0:μμ=H 是否成立的问题。
分析:由于x 比较集中地反映了总体均值μ的信息,所以检验函数可以从x 着手考虑。
211~(,)ni i x x N n nσμ==∑ 。
由于)1,0(~N nx U σμ-=,因此很自然地选用统计量:nx U σμ00-=作为检验函数。
假设 0:μμ=H 为真的条件下,必有 )1,0(~00N nx U σμ-=,且()00=U E ,因此,nx U σμ00-=应当在0的周围随机摆动,远离0的可能性较小,所以拒绝域可选在双边区域。
基于以上分析,可得检验方法步骤如下:(1)先提出假设0:μμ=H ; (2)选取检验用的统计量)1,0(~0N nx U σμ-=;(3)确定检验水平(或显著性水平)和拒绝域,给定检验水平α,查()1,0N 表得21α-z ,这里21α-z 为由()1,0N 表得到的21α-分位点,21}{)(2121ααα-=≤=Φ--z U P z ,于是有12{||}1P U z αα-≤=-,12{}P U zα->121{||}1(1)P U zααα-=-≤=--=,即得12{||}x P znαμασ-->=,这就是说,在假设0H 为真时,事件}|{|210ασμ->-z nx 必是一个小概率事件。
从而拒绝域=D ⎪⎭⎫⎢⎣⎡∞⋃⎥⎦⎤ ⎝⎛-∞---,,2121ααz z ; (4)根据样本的试验值nx x x ,,,21,算得U 的值nx u σμ00-=,比较判断下结论:若210α->z u ,(小概率事件在一次试验中发生),则拒绝原假设0H ,若210α-<z u ,(小概率事件在一次试验中没有发生),则接受假设0H .例1:根据大量调查得知,我国健康成年男子的脉搏平均为72次/分,标准差为6.4次/分,现从某体院男生中,随机抽出25人,测得平均脉搏为68.6次/分。
第九章 非参数检验方法
胃癌患者,观察其生存 时间如表9-4所示,问两 组患者的生存时间是否 不同?
n1=10
T1=162
假设检验的要点
1. 2. 3. 4. 混合编秩、数据相等时取平均秩 分别求两组的秩和 以样本量较小组的秩和为T 查成组设计的T界值表、确定P值
1.建立检验假设: H0:两组患者生存时间的总体 分布相同 H1:两组患者生存时间的总体 分布不同 α=0.05 2.计算检验统计量T值 ⑴编秩 ⑵求秩和,确定统计量T 3.确定P值(T界值:91~159); 做出推断结论
n1=8
T1=26
n2=7
T2=134
n3=9
n4=8
T4=54.5
秩和检验的两两比较
1、扩展的t检验 2、Nemenyi法检验
习题
• P105~P107 第1、3、5、7题
T1 16.2,T2=9.86
n1=10
T1=162
• 正态近似法
①当n1≤10,n2n1≤10 ,查T界值表(两样本比较的秩和 检验用)确定P值;
②当n1>10或n2>20的大样本时,对T进行u转换,则可用 正态近似法:
| T n1 ( N 1) / 2 | 0.5 u n1n2 ( N 1) /12
1312312051211iitnnuttnnnnn?????????????????二等级资料的秩和检验表95两组人痰液嗜酸性粒细胞的秩和计算例数统一编秩嗜酸性粒细胞数健康人病人范围平均秩次例数较小组病人组的秩和51111685935181810101744174430530530503050?若选行列表资料的卡方检验只能推断两组样本疗效构成比的差别有无统计学意义损失疗效的等级信息应采用秩和检验可推断两组等级强度的差别有无统计学意义比较两组病情的疗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九章压强第二节《液体的压强》教学教案
第2节液体的压强第1课时初步认识液体压强课标要求【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观察实验,认识液体内部存在压强及液体内部压强的方向.2.通过实验探究,了解液体压强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3.能熟练地运用液体压强的公式p=ρgh进行计算.二、过程与方法1.能联系生活实际,感知液体压强是一种客观存在.2.根据固体压强的概念,设计出证明液体压强存在的实验方法.3.能通过实验探究体会到液体压强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观察实验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能对学习的过程、知识和方法进行总结,梳理所学知识,学会反思.【教学重点】知道液体压强的特点.【教学难点】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探究影响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塑料袋、侧壁和底部扎有橡皮膜的玻璃管、水(红颜色)、烧杯、液体压强计、盐水、刻度尺、铁架台.【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设计【巩固复习】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一节内容,并讲解学生所做的课后作业(教师可针对性地挑选部分难题讲解),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新课引入】教师播放潜水艇工作、我国潜水员潜入深水工作的视频,并提出问题:(1)为什么潜水艇要用厚钢板制成呢?(2)为什么潜水员要穿抗压能力很强的潜水服呢?(3)潜水员下潜深度为什么会有限制?学生观察、并思考,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演示实验:塑料袋装满水后鼓起来,让学生用手指触摸,感受有什么感觉?生:用手指触摸表面,会感到有压力.师前面我们学习了固体压强,知道了单位面积受到压力就会产生压强,那么液体对它的容器有压力,液体会不会有压强呢?生:有压强.师是的,液体也像固体一样有压强.液体的压强有什么特点呢?如何计算呢?好,我们现在就来研究这个问题.【进行新课】知识点1 液体压强的产生及特点1.液体压强的产生教师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进行演示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刚才提出的问题.师大家先观察没有倒入水之前,橡皮膜的情况,然后当水不断倒下去时,能看到橡皮膜有什么变化?生:倒水前橡皮膜是平的,倒水后橡皮膜向外凸出.师为什么呢?生:水对它有压强.师这个压强是怎么产生的呢?生:水的重力.师对了,正是由于液体自身的重力才产生了压强.板书: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液体具有重力,对支撑它的物体也有压强.2.液体压强的特点(1)探究液体对侧壁是否有压强.师将一个茶杯放在桌面上,茶杯对支撑它的桌面有压强.若往杯子里倒水,水对杯底有压强吗?请同学们讨论.生:茶杯放在桌面上是由于茶杯有重力,因而对支撑它的桌面产生压力而有压强,水倒入杯中时,水也有重力,因此水对杯底也应该有压力,水对杯底有压强.师水和固体物质有不同的特点吗?生:水是液体,液体具有流动性.师水倒入杯中时,会不会对阻碍其流动的侧壁有力的作用呢?生:也应该有吧.(不敢确定)师那我们一起通过实验来检验同学们的分析.乙教师演示实验1:在侧壁开口的玻璃圆筒上扎上橡皮膜(如图乙),请同学们观察倒水前后橡皮膜的情况.生:和刚才的现象一样:倒水前橡皮膜是平的,倒水后橡皮膜向外凸出,这种现象证明了水对容器的侧壁也有压强.教师演示实验2:取一个侧壁上不同深度处都有开口的玻璃圆筒,圆筒侧壁的每个开口处都用橡皮膜蒙上,观察玻璃筒内倒满水后,不同深度橡皮膜的变化情况,将橡皮膜扎破后,观察不同深度的孔中流出的液体情况(如图丙).生1:从液面往下越深的地方,橡皮膜突出得越明显,说明离液面越深,橡皮膜受到的压力越大.生2:扎破橡皮膜后,越往下的孔喷出的水越远,说明越深的地方水的压强越大.教师总结:由于液体具有流动性,所以液体对容器底部和容器侧壁都有压强,液体内部也有压强.(2)认识压强计.师请同学们思考液体是不是只对容器底部和容器侧壁有压强呢?学生思考、讨论:应该不是吧.(不敢确定)师同学们不要着急,我们先一起来认识测量液体压强的工具——压强计.教师展示压强计实物,并结合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认识压强计的构造和测量原理.认识压强计(多媒体课件)(1)作用:测量液体内部的压强.(2)构造:一侧装有橡皮膜的金属盒(即探头)、橡皮管、U形玻璃管(内装红色液体)、刻度板、底座.(3)测量原理:当金属盒上的橡皮膜受到压强时,U形管两端的液面出现高度差.压强越大,U形管两边液面的高度差越大.教师讲解U形管压强计的使用方法,引导学生思考U形管压强计是通过什么来展示液体也存在压强的?(提示:向U形管中加入适量的红颜色的水,提醒学生注意观察U形管中两边水柱的高度变化.学生发现:当把带有橡皮膜的金属盒放入水中时,U形管中两边水柱的高度不相平,出现了高度差.)学生观察,回答:通过U形管中两边红色水柱的高度变化来反映液体的压强变化.(3)利用压强计探究液体压强的特点.实验前教师用多媒体展示以下问题,以帮助学生确定实验探究的内容.思考题:(1)液体内部是否有压强?向哪个方向?(2)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大小关系如何?(3)同一液体中,随深度的增大,压强的大小如何变化?(4)在同一深度,水和盐水产生的压强大小相等吗?教师引导学生参照教材P34页《演示》进行实验(提醒学生运用“控制变量法”操作),并将测量结果填入自己设计的表格中.实验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供参考)注意:①实验前应检查蒙在金属盒上的橡皮膜、连接用的橡皮管及各连接处是否漏气,方法是用一恒定压力作用一段时间看压强计两管液面的高度差是否发生变化,如果不变,说明不漏气;如果变化,则要查出原因,加以修整.②搞清实验所使用的液体是什么.③不能让压强计管中液面高度差过大,以免使部分有色液体从管中流出;如果流出了,则把连接用的橡皮管取下重新连接即可解决.设计表格(供参考):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学生记录数据,分析、讨论,教师进行总结和板书.板书:液体压强的特点:①液体内部朝各个方向都有压强;②在同一深度,各个方向的压强均相等;③随着深度增加,液体的压强增大;④液体的压强还与液体的密度有关,在深度相同时,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越大.例题1 (用多媒体展示)下表是小明同学利用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液体压强规律时所测得的部分数据.(1)实验所得的数据有一组是错误的,其实验序号为__________.(2)综合分析上列实验数据,归纳可以得出液体压强的规律: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结论是通过分析比较实验序号____的数据得出来的.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结论是通过分析比较实验序号_____的数据得出来的.解析:在液体内部同一深度处,向各个方向的压强是相等的,而第4次实验中记录的数据与3、5、6不相等,故第4次记录的数据是错误的.从实验次数1、2、3可看出,随着液体深度的增加,液体产生的压强在逐渐增大,而从实验次数3、5、6可以看出,在液体的同一深度处,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答案:(1)4(2)①液体内部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1、2、3②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3、5、6知识点2 液体压强的计算师我们知道液体压强的特点,那液体某点处的压强如何计算呢?学生思考.教师用多媒体展示圆柱体液柱的物理模型.(图参见教材P35页图9.2-3)师要知道液面下某处竖直向下的压强,可以设想在此处有个水平放置的平面,计算这个平面上方液柱对这个平面的压强即可.设平面在液面下的深度为h,平面的面积为S.求深度为h的平面受到的压强多大?学生分组推导,完成下面式子.(1)这个液柱的体积是多大?V=_________;(2)这个液柱的质量是多大?m=_________;(3)这个液柱有多重?对平面的压力是多少?G=_______;F=______;(4)平面受到的压强是多少?p=_______答案:(1)Sh(2)ρ液Sh(3)ρ液Shgρ液Shg(4)ρ液gh结论:由于液体具有流动性,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而且均相等.所以,深度为h处某点的液体的压强为p=ρ液gh.板书:液体压强公式p=ρ液gh.教师用多媒体播放课件“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并讲解.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多媒体课件)液体压强的公式为p=ρgh.由于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因此p=ρgh用于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压强的计算.由公式可知,液体压强只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与液体的重力、体积无关.当深度h一定时,p和ρ成正比;当ρ一定时,p与h成正比.液体的深度h指的是液体中被研究点到液面的竖直距离,即一定要从液体跟空气的分界面竖直往下测量,它不是高度.公式p=ρgh只适用于液体内部压强的计算,不能用于固体和气体的压强计算,而公式p=F/S是压强的定义式,适用于一切固体、液体和气体压强的计算.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思考、讨论.(1)潜水艇为什么用厚钢板制成?(2)带鱼生活在深海处,为什么平时我们见不到活带鱼?(3)深海潜水员为什么要穿特制的抗压服?(4)拦河大坝修筑成下宽上窄有什么道理?学生思考、回答,教师点评.例题2 (用多媒体展示)如图所示的容器中装有水,则水对A点的压强为()A.980PaB.2940PaC.5880Pa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解析:由图可知,h A=70cm-10cm=60cm=0.6m,p=ρ水gh A=1×103kg/m3×9.8N/kg×0.6m=5880Pa.答案:C例题3教师用多媒体播放教材P35页例题,并讲解.【教师结束语】大家这节课的收获确实不少,我们共同学习了液体的压强,知道了液体压强的特点和计算.这节课就学到这,下节课我们再一起学习连通器.好,谢谢!课后作业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教学反思1.在引导学生学习液体压强的教学过程中,始终关注学生生活,引导学生从分析日常生产、生活中的事例入手,联系以前学习的知识进行类比分析,同时注重探究方法的渗透和传授.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基本理念,让学生感受到物理知识是有用的、有趣的,物理是好学的.2.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从学生的兴趣和已有的感知水平出发,设计合理的教学环节,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突出因材施教,加强自身素质的提高.如让学生自己设计探究液体压强特点的实验,教师适当的引导,学生小组实验探究,分析、讨论得出结论,然后进行交流.在推导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的过程中,为了降低难度,教师以提纲的形式引导学生分析、推导,这样既使学生熟悉了前后知识的联系,又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教学板书生活中的物理江河大堤与水库大坝一般江河大堤和水库大坝的横截面如图甲、乙所示.比较上面两图,不难发现,它们的共同之处都是上窄下宽,不同的是江河堤的迎水面坡度缓,背水面坡度陡,而水库坝则恰恰相反,挡水面坡度陡,背水面坡度缓.为什么江河大堤与水库大坝都修成上窄下宽?无论是江河大堤,还是水库大坝都修成上窄下宽,其目的主要是为了“三防”.1.防水压根据液体内部压强公式p=ρgh可知,堤坝内的水越靠近堤坝底,水深h越大,水产生的压强也越大.堤坝下宽能承受较大的水压,确保堤坝的安全.2.防渗漏堤坝下部受水的压强越大,水越容易渗进坝体.把下部修得宽些,就可以延长堤坝内水的渗透路径,增大渗透阻力,从而提高堤坝的防渗透性能.3.防滑动堤坝内水的压力总有将大堤向外水平推动和将大坝推向下游的运动趋势,堤坝基底需要有与之抗衡的静摩擦力,才能保持堤坝平衡.将堤坝下部修宽既可增大坝体的重力,也可增大迎水面(挡水面)上水对坝体竖直向下的压力,因此,可以增强坝体与坝基间的最大静摩擦力,达到防止堤坝滑动的目的.第2课时连通器、液体压强的综合应用课标要求【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连通器,了解连通器的原理和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2.通过本课时的学习,进一步巩固液体压强的综合运用.二、过程与方法1.能联系生活实际,感知连通器在生活中的应用.2.通过实例帮助学生理解液体的压力和流体的重力之间的关系.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三峡船闸的认识,培养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教学重点】连通器的概念和应用.【教学难点】液体的压力和流体的重力之间的关系.【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设计【巩固复习】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一节内容,并讲解学生所做的课后作业(教师可针对性地挑选部分难题讲解),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新课引入】教师出示茶壶、水位计和乳牛自动喂水器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它们在结构上有什么相同点?学生观察后积极发言:茶壶、水位计和乳牛自动喂水器,它们各自的底部都互相接通.师像这样上端开口,下端连通的容器叫做连通器,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它.【进行新课】知识点1 连通器教师演示实验,请同学们观察有什么现象?实验1:选择任一个开口端向玻璃连通器(如图甲)中注入红色水,然后将连通器倾斜.实验2:向底部用胶管连通成的U形连通器(如图乙)的玻璃管中注入红色水,上下移动侧管.学生观察现象后,积极发言回答.生1:实验1中,水会从下端连接的部分流到其他开口端的容器中,虽然连通器是倾斜的,但当水不流动时,各容器中水面的高度就相同.生2:实验2中,不管如何上下移动侧管,当水不流动时,U形管连通器左右两端的液面总保持相平.教师鼓励学生回答,并进行总结板书.板书:(1)连通器的特点:当连通器中装有同种液体且液体不流动时,各容器中液面保持相平.(2)连通器中液面相平的条件:一是连通器中只有一种液体,二是液体不流动.(若连通器里装有不同种液体,则液体静止时,液面不一定相平.)注意:(1)连通器各容器液面相平,与每个容器的粗细和形状等没有关系.(2)连通器的应用:①茶壶口高于茶壶盖的设计是连通器的应用.②锅炉水位计也是利用连通器的原理,把锅炉内的水位反映到锅炉外的连通管中.③乳牛自动喂水器是利用连通器使饮水部分水面自动升高.④船闸则是一个很大的连通器,当上游闸门打开时,闸室与上游河构成连通器;当下游闸门打开时,闸室与下游河构成连通器,这样在落差较大的河面上能让船只正常、安全地航行.教师播放课件:三峡船闸及轮船通过船闸的过程,帮助学生理解船闸的工作原理.(可参考教材P37页《科学世界》)例题 1 (用多媒体展示)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很多厂商一改过去“酒香不怕巷子深”的观点,纷纷为自己的产品做广告,但有些广告却忽视了其中的科学性,如图所示的一幅广告,图中有一处科学性的错误,请你找出来,并简要说明它违背了什么物理原理或规律.答案:图中反映出壶嘴的水面高于壶身中的水面,显然这是不正确的,因为茶壶是一个连通器,当装入的同种液体静止时,壶嘴中的液面与壶身中的液面应该总是相平的,不可能是一边高一边低.知识点2 液体压强的综合运用师同学们已经了解了液体压强的特点,下面我们进一步来学习液体压强的综合运用.教师用多媒体播放课件“液体的压力和流体的重力之间的关系”,并进行讲解.液体的压力和流体的重力之间的关系(多媒体课件)①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不一定等于液体的重力,如图所示是形状不同的三个薄壁容器,它们的底面积相等,均为S,容器内盛有密度为ρ的同种液体,深度均为h.②容器底部受到的液体压强,因为液体的密度及液体的深度相等,根据液体内部压强公式p=ρgh可得p甲=p乙=p丙,即三个容器底部受到的液体的压强都相等,又因为三个容器底部面积S均相等,根据F=pS可得,三个容器底部受到的压力也相等,即F甲=F乙=F丙=ρghS.但从图中可以看到三个容器的形状不同,则容器内盛有的液体的重力不等,很显然液体的重力是G甲>G乙>G丙.这说明静止液体的压力不一定等于液体的重力(图中,F甲<G甲,F乙=G乙,F丙>G丙).因此在解有关液体的压力、压强问题时,首先算出压强的大小,再算出压力的大小,而计算流体的压强时,关键是确定深度h的大小.例题2 (用多媒体展示)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有两个重力不计的圆柱形容器A、B,横截面积均为5.0×10-3m2,A的底面向上凸起,B的底面为平面.在两容器中均加入重为10N的水,则B对桌面的压强为____Pa,A对桌面的压强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B对桌面的压强.若A、B容器的同一高度处水中压强分别为p A、p B,则p A___p B(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解析:A底面凸起,则A容器底与桌面的接触面积小于容器底面积;B容器底为平面,放置在水平桌面上时,与桌面的接触面积等于容器的底面积,则压强p=F/S=10N/5.0×10-3m2=2×103Pa.由于两容器对桌面的压力相同(都为F=G水=10N),而A的底面积小,故p A>p B;A容器底部凸起后,使其内液面高于B容器内液面,则在同一高度处,A容器此点所处的深度大,所以p A>p B.答案:2×103大于大于【教师结束语】大家这节课的收获确实不少,我们知道了连通器的结构和特点,明白了连通器在现实生活、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并进一步学习了液体的压力和流体的重力之间的关系,这节课就学到这.好,谢谢!课后作业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教学反思1.连通器是液体压强的典型应用,我在教学中首先通过对水壶、锅炉水位计、乳牛自动喂水器和船闸的认识强化课程标准的理念: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2.关于介绍三峡船闸时,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带领学生参观船闸,或模拟船闸,使学生获得对船闸工作过程的感性认识,加深对连通器的理解,同时认识到物理科学的巨大作用.在这个教学过程中,还可以挖掘其中的爱国主义教育素材,培养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教学板书`。
第九章 化学分析法第二节 定量分析中的误差
(2)算术平均值
x (79.38 79.45 79.47 79.50 79.58 79.62 79.80) / 7
2023/2/2079.54
16
(3)平均偏差
d (0.16 0.09 0.07 0.04 0.04 0.08 0.26) / 7 0.11
例 1.52 + 0.476 = 2.00; 25.64-0.0121 = 25.63
2. 乘除法 几个数据的积或商的有效数字位数的保留应以其中
相对误差最大的那个数,即以有效数字位数最少的为依据
例 0.0325 5.103 60.06
139.8 解:各数的相对误差分别为:0.0325为
0.0001 100% 0.3%
2.误差的分类 分为系统误差、偶然误差和过失误差三类
(1)系统误差
●定义 测定过程的固定因素引起的误差。是误差的主要来源
●特点
——单向性 多次测定重复出现,增加测定次数不能减小 ——大小、正负可以确定性 ——可消除性 找出产生的原因,即可消除。又称可测误差
●产生原因
——方法误差 由分析方法本身引入。例,重量分析中沉淀溶解损
第九章 化学分析法
第二节 定量分析中的误差 一、基本概念与术语 (一)准确度与误差 1.定义和表示法 ●定义 ——准确度 测定值x与真实值xT(true)的接近程度 ——误差 测定结果与真实值的差异。是度量准确度高低的物理
量
2023/2/20
1
●误差表示法
——绝对误差E (error)= 测定值—真实值 = x-xT
•引入 两组平均偏差均为0.28;但甲组的精密度不如乙组
09 第九章 非参数检验
通过查阅正态分布表来把握观察的显著性水平, 进而做出否定或保留虚无假设的统计决断。
第三节 中位数检验
一、两个样本中位数差异的检验
二、多个样本中位数差异的检验
中位数检验法是通过对来自两个或多个独立总体的 两个或几个样本的中位数的研究,以判断这两个或 多个总体取值的平均状况是否存在显著性的差异。 其基本思想是假设这两个或多个总体具有相同的分 布律,那么它们的取值将具有相同的平均状态。 中位数检验法的具体做法是:先将几组数 据 X1 、 X 2 、… X k 合并成一个容量为 N n1 n2 nk 的样本,再找出这个样本的中位数 Md 。然后统计出 X1 中大于中位数的数据个数 a ,小于或等于中位数 的数据个数 b ;X 2 中大于中位数的数据个数 c ,小 于或等于中位数的数据个数 d ,…,即分别统计出 每个样本中大于和小于等于中位数的数据个数,再 进行“ r c ”表的 2 检验。
一、小样本的情况
当两个独立样本的容量都小于10,进行秩和检验的 步骤一般为: (1)编排秩次:将两列变量 X1 、X 2 共计 n1 n2 个数据 混合起来,由小到大编排秩次。最小的一个数据的 秩次为1,最大的一个数据的秩次为 n1 n2 。对若干 个数值相等的数据,则取它们相应的秩次的中位数。 (2)求秩和:累计容量较小的样本中的 n1 个数据的 秩次之和,并且记为 T 。 (3)把握显著性水平与统计决断:根据两个独立样本 的容量 n1 和 n2 ,以及显著性水平 ,查阅秩和检验 表。将实际求得的秩和 与表中相应的理论临界值 (下限 T1 和上限 T2 )做比较。如果由样本资料得到 T 的实际秩和 T T1 或 T T2 ,则可以在 显著性水平 上否定无差异的虚无假设;如果实际求得的秩和满 足: T1 T T2 ,则应保留虚无假设。
第九章----方差分析
若组间变异明显大于组内变异, 则不能认为组 间变异仅反映随机误差的大小, 处理因素也在起 作用。根据计算出的检验统计量F值, 查界值表 得到相应的P值, 按所取检验水准α作出统计推断 结论。
检验统计量F值服从F分布。
F<Fα,(ν组间, ν组内),则P > α, 不拒绝H0, 还不能认 为各样本所来自的总体均数不同;
1、各样本是相互独立的随机样本, 且来自 正态分布的总体;
2、相互比较的各样本的总体方差相等, 即 具有方差齐性。 独立性、随机性、正态性、方差齐性
五、方差分析的用途
1、用于进行两个或多个样本均数的比较; 2、分析两因素或多因素间的交互作用; 3、用于回归方程的线性假设检验。
六、方差分析的优点
1、不受比较组数的限制,可比较多组均数; 2、可同时分析多个因素的作用; 3、可分析因素间的交互作用.
一、多个样本均数间的比较能否用 t 检 验或 u 检验?为什么?
原因:
五个样本均数进行比较, 每次两个均数作一次 t 检验, 共需作10(C52=10)次 t 检验。若每次比 较的检验水准α=0.05, 则每次比较不犯Ⅰ型错误 的概率为(1-α)=0.95。当这些检验独立进行 时, 则10次比较均不犯Ⅰ型错误的概率为0.9510= 0.5987, 此时犯Ⅰ型错误的概率, 即总的检验水准 α变为1-0.5987=0.4013比0.05大的多。犯Ⅰ型错 误的概率增大, 可能将原本无差别的两个总体推 断为有差别, 误判为有统计意义。因此多重比较 不宜用的 t 检验或 u检验作两两比较。
已知各组均数、标准差和样本含量时F值 的简便计算方法。
当原始数据未知, 只知各组均数、标准差和 样本含量时, 可进行如下计算, 分两种情况: 1、各组样本含量ni相等; 2、各组样本含量ni不等。
第9章卡方检验
当n较小时,则可以利用校正的u检验:
| p1 p2 | (1 / n1 1 / n2 ) / 2 uc Nov 24,2009 S p1 p2
例9-3 考察某市2000年城乡居民的卫生服 务需求,以近两周病患病情况作为调查指 标。分别在城区和农村进行了抽样调查, 其中城区调查了660人,有90人近两周患病, 农村调查了640人,有140人近两周患病, 问两组人群的两周患病率是否相同?
二、正态近似法 当n较大,总体率 既不接近0也不 接近1,n和n (1-)均大于5,二 项分布近似正态分布,利用正态分 布的原理,计算检验统计量u值作假 设检验。
u
Nov 24,2009
p 0
p
p 0
0 (1 0 ) / n
例9-2 已知一般人群中慢性支气 管炎患病率为9.7% ,现调查了500 名吸烟者,其中有95人患慢性支气 管炎,试推断吸烟人群中慢性支气 管炎患病率是否比一般人群高?
Nov 24,2009
一、四格表资料的2检验
2检验的基本思想
组别 阳性数 阴性数 合计
I组
II组 合计
a
c a+c=n.1
b
d b+d=n.2
a+b=n1.
c+d=n2. a+b+c+d=n
Nov 24,2009
基本步骤
1、建立假设 H0:城乡居民的两周总体患病率相同 即1=2= H1:城乡居民的两周总体患病率不同 即1≠2, α=0.05
b
d b+d=n.2
a+b=n1.
c+d=n2. a+b+c+d=n
(ad bc) n (a b)(c d )(a c)(b d )
u检验的应用条件 -回复
u检验的应用条件-回复题目:应用条件下的U检验引言:在统计学中,U检验是一种非参数检验方法,常用于比较两组样本之间的差异。
它可以应用于各种研究领域,如医学、社会科学和市场研究等。
本文将详细讨论U检验的应用条件,解释其原理,并给出一步一步的实施流程。
第一部分:U检验的基本原理及应用条件的原因1. U检验的基本原理:- U检验是一种非参数检验方法,不对总体分布作出任何假设。
- 它基于两组样本的秩次进行比较,而不是直接比较数据的数值大小。
- 适用于小样本或未满足正态分布假设的情况。
2. U检验的应用条件:- 小样本:当研究对象的样本量相对较小时,传统的参数检验方法可能不适用,此时可以考虑使用U检验。
- 非正态分布:当数据不满足正态分布假设时,U检验可以有效地进行差异比较。
- 等级数据:若研究对象的观测数据采用的是等级(顺序)刻度而不是数值型数据,使用U检验更为合适。
- 两组独立样本:U检验适用于比较两组独立样本间的差异,如男性与女性、治疗组与对照组等。
第二部分:U检验的实施步骤1. 设定假设:- 零假设(H0):两组样本之间不存在差异。
- 备择假设(H1):两组样本之间存在差异。
2. 选择合适的U检验方法:- 对于独立样本的U检验,可以选择Mann-Whitney U检验或Wilcoxon秩和检验。
- 对于配对样本的U检验,应选择Wilcoxon符号秩检验。
3. 计算U值:- 对于Mann-Whitney U检验,将两组样本的所有观测值合并,并按照大小排序,然后计算秩次和。
- 对于Wilcoxon秩和检验和Wilcoxon符号秩检验,需计算两组样本的秩次和,然后选择较小者作为U值。
4. 确定P值:- 根据U值,使用临界值表或计算工具,可得到与之对应的P值。
- 若P值小于显著性水平(通常设定为0.05),则拒绝零假设,认为两组样本间存在显著差异。
5. 结果解释与推断:- 若P值小于0.05,可以得出两组样本差异显著的结论。
常用的假设检验方法(U检验、T检验、卡方检验、F检验)
常⽤的假设检验⽅法(U检验、T检验、卡⽅检验、F检验)⼀、假设检验假设检验是根据⼀定的假设条件,由样本推断总体的⼀种⽅法。
假设检验的基本思想是⼩概率反证法思想,⼩概率思想认为⼩概率事件在⼀次试验中基本上不可能发⽣,在这个⽅法下,我们⾸先对总体作出⼀个假设,这个假设⼤概率会成⽴,如果在⼀次试验中,试验结果和原假设相背离,也就是⼩概率事件竟然发⽣了,那我们就有理由怀疑原假设的真实性,从⽽拒绝这⼀假设。
⼆、假设检验的四种⽅法1、有关平均值参数u的假设检验根据是否已知⽅差,分为两类检验:U检验和T检验。
如果已知⽅差,则使⽤U检验,如果⽅差未知则采取T检验。
2、有关参数⽅差σ2的假设检验F检验是对两个正态分布的⽅差齐性检验,简单来说,就是检验两个分布的⽅差是否相等3、检验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是否关联卡⽅检验属于⾮参数检验,主要是⽐较两个及两个以上样本率(构成⽐)以及两个分类变量的关联性分析。
根本思想在于⽐较理论频数和实际频数的吻合程度或者拟合优度问题。
三、U检验(Z检验)U检验⼜称Z检验。
Z检验是⼀般⽤于⼤样本(即⼤于30)平均值差异性检验的⽅法(总体的⽅差已知)。
它是⽤标准的理论来推断差异发⽣的概率,从⽽⽐较两个的差异是否显著。
Z检验步骤:第⼀步:建⽴虚⽆假设 H0:µ1 = µ2 ,即先假定两个平均数之间没有显著差异,第⼆步:计算Z值,对于不同类型的问题选⽤不同的计算⽅法,1、如果检验⼀个样本平均数(X)与⼀个已知的总体平均数(µ0)的差异是否显著。
其Z值计算公式为:其中:X是检验样本的均值;µ0是已知总体的平均数;S是总体的标准差;n是样本容量。
2、如果检验来⾃两个的两组样本平均数的差异性,从⽽判断它们各⾃代表的总体的差异是否显著。
其Z值计算公式为:第三步:⽐较计算所得Z值与理论Z值,推断发⽣的概率,依据Z值与差异显著性关系表作出判断。
如下表所⽰:第四步:根据是以上分析,结合具体情况,作出结论。
o第九章足迹鉴定
足
个别特征。有些鞋加工中形成的个别特征相似但不同。
迹 2.明确打光方向,以区别阴阳纹;明确固定提取方法,
鉴
以区分左右脚。
定 3.对于残缺足迹或局部清晰的完整足迹应慎用冲切底,
边缘花纹形态的随机性,应综合使用各种特征。
4.对于磨损特征,附着物特征等应注意其相对稳定性。
5.尽量模拟现场足迹的条件制作提取样本足迹。不要认为
定 比较奇特,若花纹奇特就有重叠的可能。还要看花纹边缘
的形态是否清晰、连贯,以及花纹结构是否合理,花纹与
鞋底的关系是否合理。
2.若是残缺足迹,应当首先确定是鞋底的何部位所留。
3.方法: (1)从一般到个别:即先检验种类特征,再检验个别特征
06.04.2021
足迹学
中国刑事警察学院痕迹检验技术系 姚力
中国刑事警察学院痕迹检验技术系 姚力
操作:用毛刷先在鞋底石膏负模中涂一层油脂脱模剂, 再用毛刷将调好的底料均匀的涂在负模上,厚度约1.5MM。 在其上平铺一层纱布衬垫,其上再涂一薄层衬料,再铺一 层衬垫,再涂一层衬料,涂好后将模型放入120℃的烘箱
足 内加热40分钟,取出后将成型的鞋底揭下即可。 迹 C.用砂轮将鞋底花纹磨平,再用胶将模拟鞋底粘在鞋底上 鉴 即可让嫌疑人正常穿用。 定 效果:模拟鞋底穿用1小时,相当于胶底鞋正常穿用200-250
种程度上讲赤足足迹鉴定比穿鞋足迹鉴定更难一些。
1.由于负重、地面软硬不同,静态或动态足迹的差异, 步长大小、地面光滑程度、行走速度等的影响,足迹 的长宽、趾区结构特征可能出现变化。
06.04.2021
足迹学
中国刑事警察学院痕迹检验技术系 姚力
2.因动态、静态的差异,晃动的程度不同、地面软硬 不同等导致的边缘形态变化。
正态总体的均值和方差的假设检验
2
(x)
2
2
O 12 /2(n 1) 2 / 2(n 1)
x
P{ χ 2
χ12α / 2(n 1)}
P{ χ 2
χα2/ 2n 1}
α, 2
拒绝域:
W 1 {( x1, x2, , xn ) : χ 2 χ12α / 2(n 1)}
U{( x1,
x2 , ,
xn )
:
2
2 /2
是否可以认为由新工艺炼出的铁水含碳质量分
数的方差仍为0.1082( = 0.05)?
解 检验假设
(1)H0 : 2 0.1082, H1: 2 0.1082 ,
(2)取检验统计量:
χ2
(n 1)Sn*2 σ02
~
χ 2(n 1),(当H0为真时)
由n = 5, = 0.05算得,
χα2/ 2n 1 χ02.0254 11.1, χ12α / 2n 1 χ02.9754 0.484.
问: 若总体的均值 已知,则如何设计假设检验?
n
( Xi μ)2
构造χ 2 i1 σ2
~ χ 2(n)可类似进行检验.
例3 某炼钢厂铁水含碳质量分数X在正常情况下
服从正态分布 N ( μ,σ 2 ),现对操作工艺进行了改 革又测量了5炉铁水,含碳质量分数分别为:
4.421,4.052,4.357,4.287,4.683
t/2 n1 n2 2 t0.025 18 2.10
由| t | 2.49 2.10 t0.025 18 W1,
故拒绝假设H0,认为物品处理前后含脂率的均值 有显著差异。
3. 两正态总体方差的检验
设总体
X
~
N
第九章_钢的淬火和回火
热处理原理及工艺
9- 38
(三)渗碳体形成和铁素体恢复
约在300-400℃之间,α固溶体中过饱和 的碳逐渐析出,ε-碳化物转变为稳定的较小 的Fe3C颗粒,α固溶体中的含碳量几乎达到 平衡成分,故马氏体变成铁素体(c/a≈1), 体心正方晶格变成体心立方晶格。
此时组织为: “铁素体与弥散在其中的细粒状渗碳体的混合 物”, 称为 “回火托氏体”,T回。
热处理原理及工艺
d 等温淬火法
9- 33
5、局部淬火法 有些零件只需要局部硬度高、耐磨性好, 因此可进行局部淬火,以避免其它部位产生 变形或开裂。
局部淬火法包括:①局部加热淬火法
②局部冷却淬火法 喷射淬火——向工件喷射急速水流的淬火方法。
热处理原理及工艺
9- 34
6、 冷处理
——将淬火至室温的工件继续冷却到零下温度的处理(实际上 是淬火过程的继续)称为冷处理。 高碳钢、合金钢的Mf都在零下几十度, 为了减少残余奥氏体的数量,可在淬火后进 行冷处理,即加热零件淬火至室温后,再放 入低温槽中继续冷却,使残余奥氏体转变为 马氏体。 冷处理介质:干冰(-80℃)、 液化乙烯(-107℃)、液氮(-192℃) 冷处理的目的:稳定尺寸,提高硬度。
热处理原理及工艺
9- 23
4.淬火工艺
1 淬火加热温度 ⑴ 亚共析钢 淬火温度:Ac3+30~50℃。 T过低——有F,↓HRC
T过高——氧化脱碳,晶粒 粗大,淬火应力大
热处理原理及工艺
9- 24
(2)共析、过共析钢 淬火温度:Ac1+30~50℃。 T过低——得不到M
T过高——晶粒粗大,残 余A量↑,HRC↓
此时组织为: 过饱和程度稍低的马氏体和极细小的ε-碳化物组成 的混合组织,称为“回火马氏体组织”,M回。 ε-碳化物:是一非平衡相,使向Fe3C转变的过渡相。
u检验——精选推荐
万般胜意顺遂安康的寓意1. “哎呀,我希望我每天都能万般胜意顺遂安康呀!”就像我每次过生日许愿一样,我多希望这些美好的愿望都能实现呀!比如有一次,我感冒了很难受,妈妈一直细心地照顾我,给我喂药、陪我休息,那时候我就想,如果我能一直健健康康的该多好呀,这不就是万般胜意顺遂安康嘛!2. “你一定要万般胜意顺遂安康哦!”这是我对好朋友说的话。
记得那次我们一起去爬山,爬得很累但很开心,在山顶我们看着美丽的风景,互相祝福对方能一直这样快乐、平安,这就是我们所期待的万般胜意顺遂安康呀!3. “哇,要是他能万般胜意顺遂安康就好了!”我常常这样想。
就像那次看到邻居家的爷爷身体不好,我就特别希望他能快点好起来,每天都能过得舒服自在,这也是一种对万般胜意顺遂安康的期盼呀!4. “我衷心希望大家都能万般胜意顺遂安康呢!”每次过年的时候,我都会这样祝愿家人和朋友们。
比如大家围坐在一起吃年夜饭,欢声笑语的,我就觉得这就是幸福,就是万般胜意顺遂安康的体现呀!5. “宝贝,愿你万般胜意顺遂安康啊!”妈妈总是这样对我说。
有一回我参加比赛很紧张,妈妈一直鼓励我,最后我取得了好成绩,那一刻我觉得妈妈的祝愿真的太美好了,这就是我想要的万般胜意顺遂安康呀!6. “她那么好,肯定会万般胜意顺遂安康的!”我看着善良的同桌心里这样想。
记得有一次我忘带文具,她毫不犹豫地借给我,看到她的笑容,我就觉得她值得拥有万般胜意顺遂安康呀!7. “爷爷,你一定要万般胜意顺遂安康呀!”我拉着爷爷的手说。
那次爷爷生病住院,我很担心,后来爷爷康复出院了,我高兴极了,这就是我希望爷爷一直保持的万般胜意顺遂安康呀!8. “希望我们的生活永远万般胜意顺遂安康!”我和小伙伴们一起玩耍时会这样说。
像那次我们在公园里尽情奔跑嬉戏,没有烦恼,这就是简单的万般胜意顺遂安康呀!9. “姐姐,你以后也要万般胜意顺遂安康哦!”我对即将远行的姐姐说道。
记得姐姐在家的时候对我特别好,陪我玩给我讲故事,我真希望她不管在哪里都能幸福平安,这就是我理解的万般胜意顺遂安康呀!10. “大家都要努力万般胜意顺遂安康哟!”这是我在班级里常说的话。
u检验的名词解释
u检验的名词解释统计学中有很多种假设检验方法,其中U检验是一种常用的非参数检验方法。
非参数统计方法是一种不对总体分布进行任何假设的统计方法,它适用于数据不满足正态分布等前提条件的情况。
U检验可以用于两组样本之间的差异比较,并能够提供可靠的结果。
1. U检验的基本概念U检验是根据统计排名来进行假设检验的一种方法。
它通过比较两组样本的数据排名来判断两组样本的总体是否存在差异。
U检验分为两种类型:Mann-Whitney U检验和Wilcoxon符号秩检验。
2. Mann-Whitney U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又称为秩和检验或Wilcoxon秩和检验,是用于比较两组独立样本的方法。
它将两组样本中的数据合并后,按照大小顺序进行排名,并计算两组样本数据排名之和。
然后,将该和与期望排名和进行比较,从而得到显著性水平。
如果计算得到的U值(秩和)小于期望排名和,则说明两组样本存在差异。
3. Wilcoxon符号秩检验Wilcoxon符号秩检验适用于比较两组相关样本的情况,例如前后两次测量或配对样本。
该方法将两组样本的差异值进行秩次排列,然后计算正差异值的秩次之和。
根据正负差异值的秩次之和来评估两组样本的异同。
如果计算得到的T值(秩和)小于期望排名和,则表明两组样本存在显著差异。
4. U检验的优势相比于其他假设检验方法,U检验具有以下几个优势:4.1 非参数性:U检验不依赖总体分布的具体形态,适用于各种数据类型。
4.2 鲁棒性:U检验对于异常值的影响较小,更具稳健性。
4.3 易于理解和解释:U检验的结果更直观易懂,可以用简单的统计量描述两组样本的差异。
5. U检验的应用范围U检验广泛应用于医学、社会科学、心理学等领域的研究中。
例如,可以用U检验来比较两种不同药物治疗方式对患者的疗效,或者比较两个教育干预方案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
此外,U检验还可以用于比较两个产品的市场份额、不同广告渠道的效果等。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第二节液体的压强测试(新版)
液体的压强一、单选题(共10题;共20分)1.如图,小鱼口中吐出的气泡在升至水面的过程中,体积会逐渐变大,则气泡受到的浮力和气泡内气体压强的变化情况是()B. 2:C. 3:D. 1:13.著名的“木桶理论”:是指用木桶来装水,若制作木桶的木板参差不齐,那么它能盛下水的容量,不是 由这个木桶中最长的木板来决定的,而是由最短的木板来决定,所以它又被称为“短板效应”.那么决定 木桶底部受到水的压强大小的是(A.浮力变大,压强变小浮力变小,压强变小C.浮力变大,压强变大浮力不变,压强不变B.D.2.如图所示,A B 为完全相同的两个容器,分别盛有 7cmr 5cm 深的水, K 打开,最后 A B 两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压强之比为()A B 之间用导管连接。
若将阀门A. 5: 7 3 75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拦河坝下宽上窄是根据液体压强的特点进行设计的B.鸭子的脚掌又扁又平,可以增大压强,从而在松软的烂泥地上行走自如C.壁虎的脚掌上有许多“吸盘”,从而利用大气压使其在墙壁上爬行也不会掉下来D.鸟类在空中翱翔,翅膀上方空气流速快,压强小,从而获得升力6 .如下图所示,小明在学习液体压强时,用压强计做了如下实验,获得下表数据:序号 液体 深度(厘米) 橡皮膜方向 压强U 液面同度差(厘米)1 水 3 朝上 2.82 6 朝上 5.83 9 朝上 8.4A.木桶的粗细B.木桶的轻C. 最短的一■块木D.最长的一块木板4.如图所示几种不同渠道的截面图,其中最安全可靠的设计是( )根据表中信息,判断小明研究的问题是(A.液体压强与液体深度的关系 B.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C.液体压强与液体温度的关系 D.液体压强与气压的关系7.底面积相同的A、B两个容器,装有相同深度的水,如图,比较两容器中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和压强大小关系是()A. F A=F B , p A=P BB. F A>F B,P A=P BP B D. F A=F B , p A< P BC. F A V F B , p A>8.下列各项利用连通器原理工作的是(A. 潜水艇水罐B.用钢笔吸墨C.拔火D.船闸9.小明同学在一个塑料瓶的侧壁上戳了三个大小相同的洞用来探究水的压强与水深之间的关系,下面四个图中符合事实的是()10 .用隔板将玻璃容器均分为两部分,隔板中有一小孔用薄橡皮膜封闭(如图),下列问题中可以用该装①液体压强是否与液体的深度有关 ②液体压强是否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③液体是否对容器的底部产生压强 ④液体是否对容器的侧壁产生压强.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填空题(共4题;共8分)11 .茶壶盖上的小孔是为了使作用在壶内外水面上的 平衡;倒水时则利用了 原理.12 .瓶装饮料的瓶盖的外缘常有一些竖条纹,这样做是为了 ,用手握住瓶子,让瓶身保持竖直,如果增大握力,则瓶子受到的摩擦力 (变大/变小/不变).若向瓶中加水,则瓶子受到的摩擦力 将 (变大/变小/不变).在装水的饮料瓶的侧壁不同位置开小孔,如图所示,越深的孔水流得越 远,该现象说明.14 .茶壶、锅炉水位计、船闸都是 的应用.、解答题(共1题;共5分)置探究的是( )A.①②③ 13.游泳池内水深2m 池底受到水的压强是 Pa. (g 取 10N/kg )15 .液体内部存在压强,如图,烧杯内盛有密度为 p 的液体,我们可以设想液面下 h 深处有一底面积为 S的水平圆面,它所受到的压力是其上方圆柱形的小液柱所产生的。
第九章 数值变量资料的统计分析下讲解
例9-11 利用表9-1的资料求95%的参考值范围
从频数分布图可以看出该资料基本符合正态分布 x 1.96S 4.411.961.07 2.31 ~ 6.51(mmol / L) 该地正常成年男子血清BUN 浓度的95%参考值范 围为2.31 ~ 6.51(mmol / L)
差异的原因:
(2)由于抽样误差造成的.(实际上 0 ,但
由于抽样误差 不能很好代表 0 )
(1)该地成年男性的血红蛋白含量与正常成年男性
的血红蛋白含量的均数不同( 0)
µ0 =140.0g/L
已知总体
µ
未知总体
x=136.0g/L S=6.0g/L
(二)假设检验的基本步骤
X t / 2, .sx
95%置信区间 x t0.05, Sx 99%置信区间 x t0.01, Sx
总体均数置信区间(可信区间)的计算
1) 已知
x u, x
95%置信区间
x 1.96 x
99%置信区间
x 2.58 x
总体均数置信区间(可信区间)的计算
X
t sx
P(t ,
X
sx
t , ) 1
t ,
X
sx
t ,
t , .sx X t , .sx
总体均数置信区间(可信区间)的计算
2)小样本或 未知----按 t 分布
X t / 2, .sx X t / 2, .sx
在 范围内的面积占 68.27% 在 1.96 范围内的面积占 95% 在 2.58 范围内的面积占 99%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章
第二节 正态总体均值和方差的假
设检验
设总体()2
,~σμN X ,
n
x x x ,,,2
1
为X 的样本.
U 检验法
一:单个正态总体均值的假设检验
1. 已知方差2
σ,
检验假设:0
:μμ=H . 分析:由于x 比较集中地反映了总体均值μ的信息,所以检验函数可以从x 着手考虑。
2
11~(,)n i i x x N n n
σμ==∑ 。
由于)1,0(~N n
x U σ
μ-=,
因此很自然地选用统计量:
n
x U σ
μ0
0-=
作为检验函数,
在0
H 为真的条件下,
)
1,0(~0
0N n
x U σ
μ-=
且()00=U E ,因此,n
x U σ
μ0
0-=
应当在0
的周围随机摆动,远离0的可能性较小,所以拒绝域可选在双边区域。
基于以上分析,可得检验方法步骤如下:
(1)先提出假设0
:μμ=H ; (2)选取检验用的统计量
)1,0(~0
N n
x U σ
μ-=
;
(3)确定检验水平(或显著性水平)和拒绝域,
给定检验水平α,
查()1,0N 表得2
1α
-
z ,这里2
1α
-
z 为由
()1,0N 表得到的2
1α
-
分位点,
2
1}{)(2
12
1α
α
α
-
=≤=Φ-
-
z U P z ,
于是有
12
{||}1P U z α
α-
≤=-,
12
{}P U z
α
-
>12
1{||}1(1)P U
z
ααα-
=-≤=--=,
即得
12
{|
|}x P z
α
α-
->=,
这就是说事件}|{|
2
10
α
σ
μ
-
>-z n
是一
个小概率事件,从而拒绝域
=D ⎪⎭
⎫⎢⎣⎡∞⋃⎥⎦⎤ ⎝⎛-∞--
-
,,2
12
1α
α
z z ; (4)根据样本的试验值n
x x x ,,,2
1
,
算得U 的值n
x u σ
μ0
0-=
,
比较判断下结论,
若2
10
α
-
>z u ,(小概率事件在一次试
验中发生),则拒绝原假设0
H ,
若2
10α-<z u ,则接受假设0
H .
例1:根据大量调查得知,我国健康成年男子的脉搏平均为72次/分,标准差为 6.4次/分,现从某体院男生中,随机抽出25人,测得平均脉搏为68.6次/分。
根据经验脉搏X 服从正态分布.如果标准差不变,试问该体院男生的脉搏与一般健康成年男子的脉搏有无差异?并求出体院男生脉搏的置信区间()05.0=α.
解:此例是在已知4.6=σ的情况下, (1)检验假设0
H 72:=μ,
统计量)1,0(~0
N n
x U σ
μ-=
,
(2)现在25=n ,6.68=x ,
656.2|5
4.672
6.68|
0=-=-=
n
x u σ
μ, (3)对于05.0=α,查标准正态分
布表得96.1975
.02
1==-
z
z α,
(4)因为2
1096.1656.2α
-
=>=z
u ,
故拒绝0
H ,
说明该体院男生的脉搏与一般健康成年男子的脉搏存在差异。
由于
1.6696.125
4.66.682
1≈⨯-
=-
-
α
σ
z
n
x ,
1.7196.125
4.66.682
1≈⨯+
=+-
ασ
z
n
x ,
所以,该体院男生脉搏的95%的置信区间为(66.1 , 71.1)。
有的时候,我们还要检验总体的均值μ是等于0
μ还是小于0
μ或是大于0
μ,
即要在假设
:μμ=H 或1
H :0
μμ<中作出选择;
或者要在假设
00:μμ=H ;1H :0
μμ>中作出
选择.
这里的1H 称为备选假设,而把0
H 称为原假设.
2. 已知方差2
σ,
检验假设:0
:μμ=H ;1
H :0
μμ< ,
(事先算出样本观察值0
μ<x ,才提这样检验问题) ,
选取统计量n
x U σ
μ0
-=
,
在0
H 为真的条件下, )1,0(~0
N n
x U σ
μ-=
,
对给定的α
,选取α
-1z
,
αα
-=Φ-1)(1z ,
α
α
z z =--1,
故 }
{10
ασ
μ--<-z n
x P
()()αα
α
=Φ=-<=-z z
U P 1,
这表明在
H 为真的条件下,
}
{10
ασ
μ--<-z n
x 是一小概率事件,
由此可以得出如下判定方法:
计算n
x U σ
μ0
-=
的试验值n
x u σ
μ0
0-=
;
若α
--<10
z u ,则拒绝原假设0
H ,接受1
H ;
否则接受原假设0
H 。
例 2 已知某零件的质量),(~2σμN X ,由经验知05.0),(102
==σμg .技术改新后,抽取8个样品,测得质量(单位:g )为
9.8,9.5,10.1,9.6,10.2,10.1,9.8,10.0,
若方差不变,问平均质量是否比10为小?(取05.0=α)
解 本例是一个左边检验问题, 检验假设:10:0
=μH ;1
H :10<μ ,
选取统计量n
x U /0
σμ
-=-
,
在0
H 为真的条件下,
)1,0(~/
10
N n
x U σ-=,
查标准正态分布表得
645.195
.01==-z z α
,
由样本值计算出9.9=x
计算n
x U /
10
σ-=的试验值并比较, α
σ--
-=->-=-=-=10
645.126.110
05
.010
9.9/10z
n x u ,
故接受假设10:0
=μH .
3. 已知方差2σ, 检验假设:0
:μμ=H ;1
H :0
μμ>; (事先算出样本观察值0
μ>x ,才提这样检验问题) ,
选取统计量n
x U /0
σμ
-=-
,在0
H 为真
的条件下, )1,0(~/0
N n
x U σμ
-=
-
, 对给定的α,选取α
-1z
,
αα
-=Φ-1)(1z ,
()αα
α
=Φ-=>--111}{z
z U P ,
故 }/{
10
α
σμ
--
>-z n
x P ()αα
α
=Φ-=>=--111}{z
z U P ,
这表明在
H 为真的条件,
}/{10
α
σμ--
>-z n
x 是一小概率事件,由此可以得出如下判定方法:
计算n x U /0
σμ-=-的试验值n
x u /0
σμ
-=-
;
若α
->10z u ,则拒绝原假设0
H ,接受1
H ;
否则接受原假设0H 。
例3 某厂生产的一种铜丝,它的主要质量指标是折断力大小。
根据以往资料分析,可以认为折断力X 服从正态分布,且数学期望EX =μ=570(N ),标准差是σ=8(N )。
今换了原材料新生产一批铜丝,并从中抽出10个样品,测得折断力(单位:N )为: 578 572 568 570 572 570 570 572 596 584 从性能上看,估计折断力的方差不会发生变化,问这批铜丝的折断力是否比以往生产的铜丝的折断力较大?(取05.0=α) 解:(1)假设H 0
:570=μ;H 1
:570>μ
(2)计算统计量n
x /570
σ--
的值,
算出-
x =575.2
n x /570σ--
=055.210
/8570
2.575=- (3)当05.0=α时,查标准正态分布表得临界值α
-1z =95
.0z =1.645。
(4)比较n
x /570
σ--
与α
-1z 的值的大小。
现在n
x /570σ--
=2.055>1.645=α
-1z
故拒绝假设0
H 即接受1
H .也就是说新生产的铜丝的折断力比以往生产的铜丝的折断力要大.
以上三种检验法由于都是使用U 的分布,故又名U 检验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