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主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理性主义2
康德
一、简介
伊曼努尔·康德( Immanuel Kant,1724年--- 1804年),德国思想家、哲学家、天文学家、星云说的创立者之一、德国古典哲学的创始人。一般认为他是文艺复兴之后对后世影响最大的理性主义哲学心理学家,康德哲学思想的三大名著:《纯理性批判》(1781)《实践理性批判》(1788)和《判断力批判》(1790).死后康德的墓碑上刻的是:“星空在我之上,道德律在我身旁”康德的三大道德律为:普遍的行为法则——“要只按照你同时认为也能成为普遍规律的准则去行动”;人是目的——“你的行动,要把你自己人身中的人性,和其他人身中的人性,在任何时候都同样看作是目的,永远不能只看作是手段。”;意志自律——服从定言命令的人类自身就是道德规律的立法者。
二、思想
1、对心身关系问题的解释
心灵支配身体
2、知识来源问题的解释
先验主义理念,人的心灵中本就具有天赋观念,此等天赋观念本身即具有获取知识的能力。
知识有经验知识(得自感官经验)和先验知识(得自天赋观念)。经验知识并非真正的知识,只是具有刺激心灵运作的功能。心灵是主动的实体,心灵将感觉经验主动组合成知觉,继而又将知觉组合成知识,然后再由知识组合成思想。不同意观念联想。
3、知、情、意三面心理结构观
受中世纪官能心理学所持心有多种官能组成说法的影响。
《纯理性批判》--知识问题--解释心的认知能力
《判断力批判》--美感问题--解释心的情感作用
《实践理性批判》--道德问题--解释心的意志
4、道德教育观念
人生而具有道德意识,道德意识来源于与生俱来的良心,良心支配人的力量是绝对的,这种良心至上的道德律被称为无上命令。
三、心理学影响
1、对于心灵如何吸收知识的问题,康德持统觉的看法,统觉指心灵的组织功能,心灵本身可以对外界物理现象加以吸收、同化、理解。这对现代瑞士认知发展心理学家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具有先导性影响。
2、心理活动的三分法,强调心理的主动性和统觉的整合功能,知、情、意三面心理结构观对以后教育上同时并重认知、情感以及意志培养的传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黑格尔:
一、简介
乔治·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尔(德语:Georg Wilhelm Friedrich Hegel,1770年8月27日-1831年11月14日),德国哲学家,18岁时,他进入蒂宾根大学(巴登-符腾堡的一所新教神学院)学习,在那里,他与荷尔德林、谢林成为朋友,同时,为斯宾诺莎、康德、卢梭等人的著作和法国大革命深深吸引。是现象学的先驱,也是思维逻辑上辩证法的倡导者。许多人认为,黑格尔的思想,象征着了19世纪德国唯心主义哲学运动的顶峰,对后世哲学流派,如存在主义和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思想
、现象学观点解释人类心灵的发展
人类心灵的发展经过的六个阶段:即意识、自我意识、理性、精神、宗教信仰而最后达到绝对知识,绝对知识才是真知识。
2、用绝对观念论解释知识的来源
强调知识不能从零碎经验中获得,除非这些零碎知识与整体有关。宇宙是多元互动而不可分的实体,这一实体代表绝对观念,只有了解整体性的绝对观念,才能了解真理。
3、辩证法解释人类知识文化的演进
提出了系统演绎逻辑推理方法(辩证法),真理是无数“正”命题、“反”命题和“合”命题的辩证得到的。如一位哲学家提出一种学说后,另一位哲学家会提出相反意见,接着会有哲学家提出折中观点。
三、影响
1、人类心灵发展观的看法是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论的起源。
2、“部分之和不等于整体”的观点是完形心理学思想的渊源。
3、达尔文的进化论与之辩证历程演进有关。
赫尔巴特Johann Friedrich Herbart
一、简介
约翰·弗里德里希·赫尔巴特(1776—1841)是德国唯心主义的哲学家,也是近代著名的教育家和心理学家。赫尔巴特是近代教育科学的创始人,他在教学的心理学化方面做出重要贡献。在世界教育学史上被公认为是“现代教育学之父”和“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1806年著《普通教育》,并在哥尼斯堡大学创办第一所教育研究所。
二、思想
1、首倡心理学为一门科学
1816年出版的《心理学教科书》被视为最早的一本以心理学为名的专著,认为心理学是一门独立的科学。但是是经验科学(以主观经验为基础),不是实验科学(以客观经验为基础)。主张心理现象可用数量表达。
2、对知识来源问题的解释
人的一切心理活动全是观念的活动,观念是心的基本构成单位,观念的交互作用而形成意识。在教学生新观念或新知识时,必须考虑学生已有的经验(统觉团--很多已理解的观念所组成的综合性意识)
3、教育学上的贡献
第一、重视道德教育--以自由、完美、善意、权利、义务五者为基础。
第二、教育的功能在培养儿童健康的心灵。
第三、提倡五段教学法--准备、提示、比较、概括及运用。
三、影响
1提出的意识阈是费希纳首创心理物理学中阈限观念的渊源
2他系统论述了道德教育的理论基础、道德的内涵、影响儿童道德发展的因素和道德培养的方法等问题,从而构建了传统道德教育理论的基本框架。但是,他的道德教育理论中进步与落后夹杂在一起。
3他从心理学角度对道德的分析涵盖了道德的基本要素,这些道德要素至今仍是人们分析道德必须考虑的问题。他对培养学生道德性格的探讨也不乏心理学依据,如:他对学生身心健康与道德性格形成关系的论述,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
4,他的德育论既是他长期教育经验的升华,也是对西方道德教育理论的继承与发展。其中,有一些反映了道德教学规律的成分(如教育性教学等),它与中世纪以来强制灌输的方法相比是个历史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