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实验专题训练
八年级下期末实验专题训练
实验题专题1、在探究压力作用的效果与那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利用了两个相同的木块和一块海绵,如图15所示。
(1)实验中通过观察来比较压力作用的效果;(2)对比甲、乙两图,可以得出:;(3)对比两图,可以得出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4)对比甲、丁两图,得出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无关。
你认为是否正确,并叙述理由:。
2、高度相同的实心圆柱体A、正方体B和长方体C铁块如图放在水平桌面上,已知正方体铁块最重,长方体铁块底面积最小.针对“三铁块对桌面的压强哪一块最大”的问题,同学们根据自己所学过的知识提出了以下猜想:猜想一:由于正方体铁块最重,所以它对桌面的压强最大.猜想二:由于长方体铁块的面积最小,所以它对桌面的压强最大.(1)你认为这两种猜想正确吗,说出你的理由:(2)你能否利用细砂、海绵等简易器材,设计一个实验粗略验证三铁块对桌面的压强哪一块最大(简要写出实验步骤及判断方法).(3)以图中的长方体C为研究对象,推导它对桌面的压强大小的表达式(设铁的密度为ρ,长方体铁块的高度为h,底面积为S).根据表达式判断上述哪一个猜想是正确的.3、大家知道,接触的两个物体相互挤压,就会产生压强。
小丽和小梅想:把一些水倒进容器里,由于水具有流动性,在重力作用下水的不同部分之间也会相互挤压。
那么,液体内部是否也会产生压强呢?针对这一问题,她们分别提出了自己的猜想。
小丽的猜想:液体可能会产生向下的压强。
小梅的猜想:液体可能会产生向各个方向的压强。
(1)请你写出一个支持小梅猜想的生活事例:。
(2)小丽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想,利用一个两端开口的玻璃管、橡皮膜和水做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
实验表明:液体会产生向下的压强。
小梅说:“再有一盆水,我直接使用你的装置就能验证液体会产生向上的压强。
”小梅的做法是:将玻璃管中的水倒掉,把玻璃管(选填“开口”或“带橡皮膜”)的一端竖直向下插入水盆中。
她观察到的现象是:。
(3)小丽说:“不用橡皮膜我也能验证液体会产生向上的压强。
新沪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精品课件专训(二) 训练1 有关压强、液体压强的实验探究
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专题技能训练
【 】①比较序号为1、2、3的三组数据,橡皮膜的朝向 不同,其他条件相同,可得出的结论是:同种液体,同 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②比较序号3、4、 5的三组数据,液体的深度不同,其他条件相同,可得 出的结论是:同一液体,液体内部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 增大; 【答案】①同种液体,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 强相等 ②3、4、5
(1)图1是小明利用底部和侧壁套有橡皮膜的玻璃管倒入水后 的实验现象,由此可说明:________________。
专题技能训练
【 】图1中利用底部和侧壁套有橡皮膜的玻璃管倒入水 后,我们看到底部和侧壁的橡皮膜都会凸起,由此可说 明:液体对容器侧壁和底部都有压强; 【答案】液体对容器侧壁和底部都有压强
专题技能训练
(4)我国第一艘深海载人潜水器“蛟龙号”,是目前世界上下 潜能力最强的作业型载人潜水器。当“蛟龙号”潜水器 下潜到7 000 m深度时,所受海水的压强7.2为1×__1_0_7____Pa。 (g取10 N/kg,ρ海水=1.03×103kg/m3) 【 】计算液体压强可以利用公式p=ρgh, 则 p 海 水 = ρ 海 水 gh = 1.03×103 kg/m3×10 N/kg× 7000 m=7.21×107 Pa。
专题技能训练
(1)探究人睡在钉床上为什么不会受伤 实验一:在大小相同的两块平板上,用约100颗钉子做 成了钉床甲,6颗钉子做成了钉床乙,如图2所示(钉子 规格相同)。将一个塑料袋装满水封好(代表人体),先后 放到两个钉床上,发现放到钉床甲上未被扎破,而放到 钉床乙上却被扎破了。之所以睡在钉床上的人不会受伤 ,是由于接触面积___增__大___,压强___减__小___的缘故;( 均填“增大”或“减小”)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下)同步练习:第九章 浮力 专题训练 利用浮力知识测算密度(Word 含答案
专题训练(四) 利用浮力知识测算密度▶类型一 称重法1.某同学利用弹簧测力计和装有适量水的烧杯,测量一颗小石块的密度。
测量方法如图下: (1)用弹簧测力计测出小石块的 ,记为 。
(2)将小石块 在水中,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记为 。
(3)小石块密度的表达式:ρ= (水的密度为ρ水)。
2.(2020常州)如图所示是创新小组自制简易“浸没式液体密度计”,其测量未知液体密度的方法如图下:①将一实心小球悬挂在弹簧测力计下方,测力计示数如图图甲所示;②将小球浸没在水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图乙所示;③将小球浸没在某未知液体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图丙所示。
已知ρ水=1.0×103 kg/m 3,g 取10 N/kg,则:(1)该小球的密度是 kg/m 3。
(2)未知液体的密度是 kg/m 3。
(3)该密度计的最大测量值是 kg/m 3。
▶类型二 漂浮法3.将一木块放在盛有水的容器中,木块有25的体积露出水面,则木块的密度为 g/cm 3。
4.一个物体漂浮在水中时,有45的体积浸在水中;当它漂浮在另一种液体中时,有19的体积露出液面。
求: (1)物体的密度。
(2)另一种液体的密度。
5.小张在家中自制了一个简易密度计并用它来测定盐水的密度。
实验器材有刻度尺、圆柱形竹筷、细铅丝、烧杯、水、待测盐水。
实验步骤如图下:①用刻度尺测出竹筷的长度L;②竹筷的下端缠上适量的细铅丝;③把自制的密度计放入盛水的烧杯中,静止后用刻度尺测出液面上方竹筷的长度h1(如图所示);④把自制的密度计放入盛盐水的烧杯中,静止后用刻度尺测出液面上方竹筷的长度h2。
根据上面的步骤回答下列问题:(1)竹筷下端缠上适量的细铅丝,主要目的是(选填“降低重心”或“增大支撑面”),使竹筷能竖直漂浮在液面上。
(2)密度计是利用浮力重力的原理工作的,竹筷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强竹筷下表面受到盐水的压强。
(均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3)被测液体的密度越大,密度计排开液体的体积(选填“越小”或“越大”)。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期末实验复习题含答案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期末实验复习题含答案第7章三、作图与实验探究题(共28分)21.(4分)如图所示,茶壶静止在水平桌面上,请画出它所受力的示意图(将力的作用点画在茶壶的重心O点上)。
题图答图22.(6分)请补全图中由于惯性冲上粗糙斜面的物体受力的示意图。
题图答图23.(6分)如图是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过程。
(1)每次让车从斜面同一高度由静止滑下,记下小车最终停在水平面上的位置,可知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小车运动的路程越__远__。
其中运动的小车在木板上最终停下来,是因为小车在水平方向上受非平衡力(选填“平衡力”“非平衡力”或“不受力”)。
(2)若用木块代替小车再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还需要添加的器材是长方体木块、钩码和弹簧测力计(2分)。
(3)根据图中情景可以判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__D__。
A.①是假设,②③是实验事实,④是实验推论B.①②③④都是实验事实C.①②是实验事实,③④是实验推论D.①②③是实验事实,④是实验推论24.(5分)某同学为探究作用在同一物体、同一直线上两个力的合力与这两个力之间的关系,利用橡皮筋(原长为AB)、弹簧测力计等器材进行实验,实验时先将橡皮筋A点固定,再用两个弹簧测力计同时作用在B点,按图(a)所示的方式将橡皮筋从B点拉伸到C点,记下此时两个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1和F2,接着用一个弹簧测力计作用在B点,依然将橡皮筋拉伸到C点,如图(b)所示,记下此时弹簧测力计示数F,按上述的操作重复三次实验,实验数据如表所示。
(1)实验前,应将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调零。
(2)实验中,该同学“……重复三次实验”的目的是为了得出普遍结论。
(3)根据表中的实验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归纳得出的初步结论是:作用在同一物体、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同的两个力的合力大小等于这两个力的大小之和,合力方向为与这两个分力的方向相同。
(4)实验过程中运用的科学方法为等效替代法。
25.(7分)小华同学用下面的装置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具体操作如下:(1)如图甲所示,用直径略小于滑轮孔径的铁钉把三个滑轮A、B、C分别钉在木板上,木板竖直挂起待用,用大号缝衣针把细线沿轻质塑料块的中心轴线穿过,并在紧靠塑料块的两侧各打一线结,使塑料块与细线固定在一起。
沪科版八下物理实验题专项
图16 1、为探究物体不受力时怎样运动,我们做了如图16所示的斜面小车实验。
(1)三次实验时必需使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这是为了使小车在三种平面上开始运动时的_______相同,这一操作体现出的科学探究方法是法。
实验发现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它前进的距离就________(选填“越长”或“越短”),速度减小_______(选填“越快”或“越慢”)。
(2)由此我们可以推断:假如小车受到的阻力为零,它将做____________运动。
(3)爱因斯坦曾经说过:伽科略斜面实验的卓越之处不是实验本身,而是实验所使用的独特方法——结论在实验的基础上又通过抽象概括出来,它标志着物理学的真正开端——这种研究方法称为_____________法,以前学过探究__实验时也运用到此方法。
(4)实验结果能证明________(选填序号)。
A .物体运动需要力B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C .牛顿第一定律(5)现实生活中,物体都要受到力的作用,也能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这与上述的物理定律________(选填“矛盾”或“不矛盾”)。
跳伞运动员在空中可以沿直线匀速下降,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实验中,小明选择了如图甲装置,把小卡片两端细线绕过滑轮,并挂上钩码.(1)实验中选择小卡片的目的是(填“考虑”、“不考虑”)小卡片的重力;探究两个力大小关系时,应该观察细线两端所挂钩码的个数.(2)为了探究两个平衡力是否在同一条直线上,接下来应如何操作:__(3)在卡片平衡时,用剪刀将卡片从中间剪开,并观察随之发生的现象.由此可以得到二力平衡的又一个条件是_______________.(4)小明利用弹簧测力计代替图中的钩码进行了探究,发现两个力的大小还有较小的差距.你认为形成差距的原因是(答出一条即可)(5)小华用如图乙所示的装置来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此时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该实验操作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根据这个实验数据___(选填“能”或“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沪科八年级下册物理实验大全
沪科八年级下册物理实验专题1.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的量程为__________,分度值为___________,图中所示的示数为__________,该物体受到的重力为__________,质量为___________。
2.为了研究重力和质量的关系,小腾同学做了一个探究性实验,实验数据填在下表中。
(1)请根据表中数据,作出该物体G-m 关系图像。
(2)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和图像,可得出结论:重力与质量成_________,为G =________,其中,常数g = 10N/kg 的物理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是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实验过程。
(1)如图所示,应使木块在弹簧测力的拉力作用下在___________上做____________运动,此时滑动摩擦力与拉力是_________力。
(2)在上述实验中,下列做法的目的是什么?①在木板上加重物,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用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着木块做匀速运动,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将毛巾铺在木板上,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比较______图和______图中的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可知: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
(4)要探究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时,应比较_______图和_______图,可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粤教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专题四实验题专题课件
为
2.8×103
kg/m3。(g取10
N/kg,ρ水=
1.0×103kg/m3 )
(3)兴趣小组的同学换用不同的物体(不吸液体)或 液体按科学合理的顺序进行了多次实验,由实验数据得 出F浮 = G排 (填“>”“<”或“=”),从而验 证了阿基米德原理的正确性。 (4)图丁步骤中,小石块逐渐浸入液体过程中(未接 触溢水杯),液体对杯底的压强 一直不变 (填“逐
相同。
(2)小芋多次实验分析论证得出:小车受到的阻力越
小,速度减小得越 慢 ,运动得越远。并进一步推
测:若水平面完全光滑且足够长,小车将一直做 匀速
直线运动 ,表明物体的运动 不需要 (填“需要”
或“不需要”)力来维持。
(3)小芋思考了一个问题:当自己荡秋千运动到右侧
最高点时,假设受到的力全部消失,自己将处于怎样的
题型专练
专题四 实验题专题
1.某兴趣小组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 关”时,用同一个木块分别做了如图J4-1所示的甲、 乙、丙三次实验。
图J4-1
(1)甲、乙、丙三次实验中以相同速度沿水平方向匀 速拉动木块,根据二力平衡知识,弹簧测力计对木块的 拉力大小 等于 (填“等于”“大于”或“小于”)
接触容器底)。
8.某物理兴趣小组利用弹簧测力计、水、小石块(不吸 水)、溢水杯、小桶、细线等实验器材探究浮力的大小 与排开液体所受到的重力的关系。
图J4-8
(1)如图J4-8所示的甲、乙、丙、丁四个实验步骤,
最科学合理的实验顺序是 丙、甲、丁、乙 。
(2)根据图中的实验数据可求出石块的密度
图J4-3
2
2022年沪科版物理八下《实验题综合篇》配套练习(可打印)
专题08实验题综合篇39道一、实验题1.〔2021·四川眉山市·八年级期末〕探究“运动与力的关系〞,设计了如下图的斜面实验。
让同一小车滑到接触面分别为毛巾、棉布和木板的水平面上,观察小车在水平面上滑行的距离。
〔1〕为了使小车滑到水平面时的初速度相同,实验时应让小车从同一斜面的_________滑下。
〔2〕比拟甲、乙、丙三次实验,发现阻力越小,小车滑行的距离就越_______〔选填“远〞或“近〞〕,说明小车运动的速度改变得越________〔选填“快〞或“慢〞〕。
〔3〕伽利略对类似的实验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推测:如果水平面光滑,小车在运动时不受阻力,那么小车将在水平面上做_______运动。
说明运动的物体________〔选填“需要〞或“不需要〞〕力来维持。
〔4〕牛顿在伽利略等人的研究成果上概括出了牛顿第一定律。
该定律________。
A.能用实验直接验证B.不能用实验直接验证,所以不能确定这个定律是否正确C.是在大量经验事实的根底上,通过进一步的推理概括得出的2.〔2021·山东潍坊市·八年级期末〕如图甲为小明同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装置。
实验中小明先后三次将同一小车放在同一斜面上的同一高度,然后分别用不同的力推了一下小车,使其沿斜面向下运动,逐渐减小水平面的粗糙程度,观察小车运动的距离,从而得出力和运动的关系。
(1)小明在实验操作中有一处明显的错误是〔不要求解释错误的原因〕:_____。
(2)实验中每次均让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的目的是:使小车每次在水平面上开始滑行时速度大小_____〔选填“相等〞或“不相等〞〕;(3)实验中发现:小车在毛巾外表上滑行的距离最短,在木板上滑行的距离最远,说明小车受到的阻力_____〔选填“越大〞或“越小〞〕,速度减小得越_____〔选填“快〞或“慢〞〕。
(4)推理:本实验中,如果小车在水平面上滑行时受到的阻力为零,它将_____。
沪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同步练习题 11.1 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实验题专题练习题 有答案
11.1 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题专题练习有答案共10题一、实验题1.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①为了消除杠杆自重对实验的影响,把质量分布均匀杠杆的_____作为支点.②如图甲所示是已经平衡的杠杆,若在两侧的钩码下再各增加一个相同的钩码,杠杆会失去平衡,那么以下做法不能使杠杆重新平衡的是_____(填序号).A.左侧的钩码下再增加一个相同的钩码B.右侧钩码向左移动1个格C.左侧钩码向左移动1个格③小明改用弹簧测力计做实验,如图乙所示,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_____1N(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每个钩码重0.5N)【答案】中点 C 大于2.小红所在小组做探究杠杆平衡条件实验①实验前出现图甲所示情况,应将杠杆左端的螺母向_____调(填“左”或“右”),直到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实验时加减钩码也应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样做的好处是:_____。
②实验过程中出现图乙所示情况,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则应在右边的A点挂_____个相同的钩码。
图乙中杠杆水平平衡后,若在杠杆左右两边钩码下同时加一个相同的钩码,这时杠杆将_____(填“保持水平平衡”、“顺时针转动”或“逆时针转动”)。
【答案】右便于测量力臂 3 逆时针转动3.美裕同学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进行以下的操作:(1)实验前,她将杠杆中点置于支架上,当杠杆静止时,发现杠杆左端下沉,则应将右端平衡螺母向_____调节,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样做的好处是_________。
(2)首先应调节杠杆两端的螺母,使杠杆在不挂钩码时处于水平平衡状态。
这一调节过程的目的是为了使杠杆的自重对杠杆平衡不产生影响,这时杠杆重力的力臂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杠杆平衡后,美裕在如图甲所示的A位置挂上两个钩码,可在B位置挂上______________个钩码,使杠杠在水平位置平衡;(4)如果再在A、B两处各加挂一个钩码,杠杆的__________端将会下沉。
沪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实验复习试卷精选汇总
TB:小初高题库
沪科版初中物理
下陷深度(厘米) 2
1 0.5 1.5 0.75 0.5 2
1 0.5
(1)小明从观察测量
来说明压力的作用效果是否相同,他在实验
中用的科学研究方法是
法。
(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 1、2、3(或 4、5、6,或 7、8、9)的数据,可以归纳出的初步结论
是
。
(3)分析比较实验序号
kg,物体的体积为
m3,物体的
密度为
kg/m3。(取 g=10N/kg)
(2)由 B、C 两图可以得出结论:
;
(3)由 C、D 两图可以得出结论:
;
(4)由
两图可以得出结论:在排开液体体积相同的条件下,液体密度越大,物体
受到的浮力越大。
④分析表格中的数据,你认为实验能初步验证谁的猜想是正确的?答:
你是如何分析数据并做出此判断的?请简要写出你的判断依据:
。 。
2.某同学想将量程为 0~10N 的弹簧测力计改为密度秤。他的操作如下:
①先将塑料杯挂在弹簧测力计上,再将指针调到零刻度线处; ②在塑料杯中装满水,弹簧测力计的指针指在如图甲所示的位置; ③将塑料杯中的水倒尽,再在塑料杯中装满待测液体,弹簧测力计的指针指在如图乙所示的
,为此物理学中引入了
这个概念。
2.为了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小明用若干个不同物体放在同一水平细沙面上
进行实验,如图所示。他仔细观察沙面的凹陷程度,并得到如下表所示的数据:
实验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压力(牛)
3.0 3.0 3.0 4.5 4.5 4.5 6.0 6.0 6.0
实验专题复习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八下实验专题复习1、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1)每次让小车从斜面同一高度处由静止下滑的目的是使其在水平面具有相同的。
(2)实验结论:平面越,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滑行的距离,速度减小得越_____(选填“快”或“慢”)。
(3)推理:如果小车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滑行,受到的阻力为零,它将。
(4)牛顿第一定律不是直接由实验得出的。
它告诉了我们物体的运动(选填“需要”或“不需要”)力来维持,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来不变的性质,该性质物理学上称为。
2、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1)将小卡片两端的线跨过左右支架上的滑轮,在线的两端挂上钩码,使作用在卡片上的两个拉力方向__ _,并通过调整_来改变拉力的大小;(2)当小卡片平衡时,将小卡片转过一个角度,松手后小卡片(“能”或“不能”)平衡。
这是为了探究_;(3)为验证只有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才能平衡,在图甲情况下,下一步操作是_ ;(4) 在探究同一问题时,小明设计了如图乙所示的实验,同学们认为图甲的实验优于图乙的实验。
其主要原因是;你对图乙实验装置的改进建议是。
3、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1)实验中,根据来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这种探究方法是;(2)通过甲、乙实验能够得到的结论是;(3)要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大小”的关系,应比较两图的实验。
(4)将该小桌和砝码放在图丁的木板上,比较图丙中海绵受到的压强p丙和图丁中木板受到的压强p丁的大小关系为p丙p丁。
4、探究: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1)实验前,应检查装置,用手轻压橡皮膜,若两边液柱始终相平,则说明存在情况。
(2)压强计是通过观察U型管的两端液面的来显示橡皮膜所受压强大小。
(3)比较图甲和乙,得出结论:在同种液体中,液体内部压强随液体的增加而增大。
(4)如果我们要讨论液体内部压强是否与液体密度有关,应选择图进行比较。
(5)已知乙图中U型管左侧液柱高为4cm,右侧液柱高为10cm,则U型管底部受到的液体的压强为 Pa。
沪科版八下物理实验题归纳
八下物理实验题归纳一、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1、探究“压力作用效果”的实验如甲、乙、丙所示。
(1)甲、乙、丙实验中,根据____ ____来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
这种方法叫 (2)通过甲、乙实验能够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 ____。
(3)通过 两次实验可以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关系,得到结论 是 。
(4)将该小桌和砝码放在如图丁所示的木板上,比较图丙中海绵受到的压强p 丙和图丁中木板受到的压强p 丁的大小关系为p 丙________p 丁(选填“>”“<“或“=”)。
(5)能否用乙、丁两次实验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关系?为什么?(6)在生活中,书包背带做得比较宽,这是利用 来减小压力作用效果。
“磨刀不误砍柴工”是通过 来增大压力的作用效果。
(7)实验中为什么用海绵作为受力物体,不用硬木板作为受力物体?(8)小明只有一块砖与海绵,怎么设计实验,研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受力面积的关系?2、在“探究实心圆柱体对地面的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某中学一小组的同学们认为此压强跟圆柱体的密度ρ、高度h 、圆柱体底面积S 是有关的,但有怎样的关系看法不同,于是,在老师的帮助下,小组的同学们从实验室里挑选了由不同密度的合金材料制成、高度和横截面积不同、质量分布均匀的实心圆柱体做实验,测出实心圆柱体竖直放置时(如图所示)对水平桌面上海绵的压下深度,实验记录见下表。
(1)该小组同学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来判断压强大小的。
(2)分析实验1、2或4、5可以得出:当圆柱体的材料密度相同时,实心圆柱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序号物体 合金甲圆柱体A(3)分析________可以得出,当圆柱体的密度相同时,实心圆柱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与底面积无关。
(4)此探究过程用到的科学探究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
(5)实验结束之后,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以某一合金甲圆柱体为研究对象,推导它对海绵的压强大小的表达式(已知合金的密度为ρ,圆柱体的高度为h,底面积为S)。
2022年沪科版物理八下《实验综合篇》同步精练(可打印)
专题05 实验题综合篇一、实验题1.〔2021·山东临沂市·八年级期中〕如下图,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实验中,观察将毛巾、棉布分别铺在水平木板上和只有木板的三种情况下,让小车分别从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研究小车在水平面上滑行的距离.〔1〕实验中每次均让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的目的是:使小车每次在水平面上开始滑行时速度大小_______〔填“相等〞或“不相等〞〕.〔2〕实验中改变小车所受阻力大小,是通过改变_________来实现的.〔3〕实验发现小车在毛巾外表滑行的距离最近;在棉布外表滑行的距离较远;在木板外表滑行的距离最远.说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减小得越____〔填“快〞或“慢〞〕.〔4〕推理:如果小车在水平面上滑行,受到的阻力越来越小,直到变为零,它将做__.〔5〕牛顿第一定律告诉了我们物体的运动_______〔填“需要〞或“不需要〞〕力来维持,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来________不变的性质.2.〔2021·北京海淀区·101中学八年级期中〕利用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同一直线上二力合成的规律时,首先将弹簧的B端固定,再用两个测力计沿相反方向拉A端,使A端到达某一点O并记录下该点的位置,然后在表格中记录下两个拉力的大小与方向。
再用一个测力计拉弹簧A端,仍将A端拉伸到O点,记录下此时拉力的大小与方向。
〔1〕从下表记录中你能得到的关于同一直线上合力与分力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_。
〔用字母表示〕〔2〕实验中用一个测力计拉弹簧时,仍要将弹簧A端拉伸到O点再读数是为了保证力F与力F1、F2的___相同。
3.〔2021·辽宁抚顺市·八年级期中〕如图甲所示是小华同学探究二力平衡条件时的实验情景。
(1)小华将系于小卡片〔重力可忽略不计〕两对角上的线分别跨过左右支架上的滑轮,在线的两端挂上钩码,使作用在小卡片上的两个拉力方向________〔选填“相同〞或者“相反〞〕,向两吊盘中加砝码,当两盘中的砝码质量________〔选填“相等〞或“不相等〞〕时,小车静止;(2)当小卡片平衡时,小华将小卡片转过一个角度,松手后小卡片________〔填“能〞或“不能〞〕平衡。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小专题精练含答案:光学实验
精品基础教育教学资料,仅供参考,需要可下载使用!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小专题精练含答案:光学实验小专题(二) 光学实验01专题概述本专题光学实验包括:1.探究光反射时的现象;2.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3.探究光折射时的特点;4.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注意事项:(1)实验器材的选取;(2)实验现象的收集与数据的记录;(3)实验数据的分析及结论的总结.02专题训练类型1探究光的反射1.(福州中考)小亮用如图装置探究“光的反射规律”:(1)图中反射角是______度.(2)将纸板B向后折转一定角度,在B板上________(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3)让入射光线EO靠近法线ON,则反射角会________(填“变大”或“变小”).2.(南平中考)如图甲所示是小宇同学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平面镜M平放在水平桌面上,白色硬纸板垂直立在平镜面上.(1)小宇让一束光贴着纸板沿AO方向射向镜面,反射光沿OB方向射出,测出反射角和入射角大小.改变光的入射角度,多次重复上述实验步骤.①上述实验探究得到的规律是________(填字母).A.光沿直线传播 B.反射角等于入射角C.平面镜成像的特点②白色硬纸板在实验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条即可).(2)实验过程中若将纸板倾斜,如图乙所示,让光仍贴着纸板沿AO方向射向镜面,此时反射光________(填“在”或“不在”)纸板这一平面内;通过平面镜观察镜中硬纸板的像,则看到的像与图丙中相符的是________(填序号).3.在进行光的反射规律的探究实验中,小明设计了如下实验.如图所示,平面镜M平放在桌面上,把一个白色硬纸板竖立在镜面上,硬纸板是由E、F两块粘接起来的,可以绕接缝ON转动,ON垂直于镜面.(1)先使E、F两块纸板在同一平面,让一束红光沿纸板射向镜面上的O点,观察到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出现在法线的________(填“同”或“异”)侧.(2)使OA慢慢偏离ON,观察到反射角将________;用量角器量出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大小,比较可知,反射角________入射角.(3)小明想探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应该如何操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光线沿BO的方向射向O,则反射光线会与OA重合,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本实验中可在纸板上看到光线,这是利用了光的________(填“镜面反射”或“漫反射”).类型2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4.(厦门中考)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1)实验时应选较________(填“厚”或“薄”)的玻璃板竖立在水平桌面上.(2)点燃蜡烛A,透过玻璃板观察到A的像,把与A完全相同的蜡烛B放在像的位置,观察到B与像完全重合,说明像与物________.(3)将光屏放到像的位置,无法直接在光屏上观察到像,说明所成的像是________像.(4)用方格纸替代白纸,更方便探究像与物的________关系.5.(绥化中考)在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选取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高为7 cm.如图所示,在竖直的玻璃板前10 cm处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烛焰高2 cm.(1)最好选用________(填“茶色”或“无色透明”)玻璃板进行实验.(2)选取A、B两支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________________.(3)在利用蜡烛B确定出蜡烛A成像的位置后,移去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光屏上不能得到蜡烛A的像.则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___(填“实”或“虚”)像.(4)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判断,身高 1.7 m的人站在镜前 5 m处,他在镜中所成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是________m;当他远离平面镜时,像的大小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6.(泰州中考)小华用两个完全相同的棋子A和棋子B,在水平桌面上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装置如图:(1)无论怎样在桌面上移动棋子B,都无法使它与棋子A的像完全重合.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排除问题后,移动棋子B,使它与棋子A的像完全重合,这样做的目的除了能确定棋子A经平面镜所成像的位置,同时还能比较________大小关系.(2)用铅笔画出平面镜及棋子A和棋子B的位置,并画出棋子A和棋子B位置的连线,经测量发现:两棋子的连线与镜面________,两棋子到镜面的距离相等.(3)移去棋子B,将一张白卡片竖直放在棋子B所在的位置,直接观察白卡片,观察白卡片上没有棋子A的像,说明棋子A经平面镜所成的是________像.(4)用木板紧贴玻璃板背面,挡住玻璃板后的光,人眼在玻璃板前________(填“能”或“不能”)看见棋子A 的像.7.(广东中考)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如图1所示.(1)现有厚度分别为 5 mm和 2 mm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________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便于研究平面镜的成像特点.(3)若白纸上每方格长度是5 cm,将点燃的蜡烛由A点移至B点,此时它与移动后在玻璃板中所成的像的距离是20 cm,用光屏在玻璃板后面无论如何移动,在光屏上都________(填“能”或“不能”)成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是________像.(4)如图2甲所示是从平面镜中看到墙上的时钟的像,请在乙图上画出时钟的实际时间.类型3探究光的折射8.(云南中考)某小组选用了图甲中光源、水、水槽、可折转的光屏(带刻度)等器材,用于完成探究“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时的折射规律”.(1)使用可折转的光屏,是为了观察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是否在________________.(2)光从空气射入水中,入射点为O点,不断改变入射角,读出刻度盘上对应的折射角,将实验结果画在图丙中,其中1和1′、2和2′…4和4′分别表示各次入射光线和对应的折射光线的位置.由此可得出,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________,且折射角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入射角;当光从空气垂直射入水中时,折射角等于________度.9.某同学在做探究光的折射特点实验,如图是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时的光路,实验中发现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通过实验还得到如表数据:入射角α0°15°30°45°60°反射角β0°15°30°45°60°折射角γ0°11°22.1°35.4°40.9°(1)分析表中数据,可得出结论:①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将同时发生________和________现象.②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变化关系是: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________(填“增大”“不变”或“减小”),且折射角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入射角.当光从空气垂直射到水面时,折射角大小等于________度.该同学根据上述实验中的发现和结论②总结出了光的折射特点.(2)若用激光沿CO方向从水中射入空气,激光在空气中传播的光路是________(填“OA”或“OB”);激光经过水面反射时的反射角大小等于________(填“α”“β”或“γ”).类型4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10.(来宾中考)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1)将凸透镜正对太阳时,在凸透镜的另一侧前后移动光屏,屏上会在距凸透镜15 cm处呈现出最小最亮的光斑,则此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_cm;(2)调节好实验装置后,当蜡烛距凸透镜20 cm时,屏上能成倒立、________(填“放大”或“缩小”)的________(填“实”或“虚”)像;(3)当把蜡烛移至某位置时,其成像情况如图所示,通过观察总结可得出此类成像条件是________,应用这一成像规律制成的光学仪器有________(填“放大镜”“照相机”或“投影仪”).11.(重庆中考)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甲乙(1)一束平行光通过凸透镜后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点,如图甲所示,则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_cm,调节光具座上烛焰、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在________;(2)如图乙所示,烛焰恰好在光屏上成倒立、________(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生活中的________(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利用了这样的成像原理;(3)在(2)基础上将蜡烛远离凸透镜,则应将光屏________(填“远离”或“靠近”)凸透镜才能再次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12.(临沂中考)小明用焦距为10 cm的凸透镜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1)调整器材高度时,应________(填“点燃”或“不点燃”)蜡烛.(2)器材处于图甲所示位置时,烛焰恰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这与________(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的成像特点相同.(3)将蜡烛移动至20 cm刻度处,应将光屏移动到________(填序号)范围的某一位置才能再次在光屏得到清晰的像.A.50 cm~60 cm B.60 cm~70 cm C.70 cm~80 cm(4)将蜡烛移动至45 cm刻度处时,取下光屏,从凸透镜右侧通过凸透镜可以看到烛焰的放大的________(填“虚”或“实”)像.(5)张老师用发光二极管制作了一个“F”形光源(如图乙)代替蜡烛放在30 cm刻度处,则光屏上得到的清晰的像应该是图丙中的________(填序号).13.(包头中考)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1)如图甲所示是小明通过实验得到的凸透镜的像距v和物距u关系的图像.由图像可知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___cm.(2)把蜡烛放在距凸透镜16 cm处时,如图乙所示,在凸透镜另一侧前后移动光屏,会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________的实像.(3)实验完成之后,小明把自己的近视眼镜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如图丙所示,因为近视眼镜对光有________作用,所以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得模糊了,若想在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烛焰像,在不改变蜡烛和凸透镜位置的情况下,应将光屏________凸透镜.14.(安徽中考)关于凸透镜成像实验,完成以下内容:(1)首先应将蜡烛、凸透镜和________依次固定在光具座上,并调节它们的中心在同一高度.(2)图中O为凸透镜的光心,F为焦点,请画出烛焰上的S发出的三条光线(中间一条光线平行于主光轴)经凸透镜后的出射光线,并确定其像的位置S′.(3)实验中当物距u等于焦距f时,某同学却发现在光屏一侧透过凸透镜看到了烛焰正立放大的像.对此下列解释合理的是________.A.因为烛焰有一定的宽度,实际上它的某些部分到凸透镜的距离稍大于焦距B.因为烛焰有一定的宽度,实际上它的某些部分到凸透镜的距离稍小于焦距C.这是烛焰发出的光经凸透镜表面反射形成的像小专题(二) 光学实验1.(1)40 (2)不能(3)变小 2.(1)①B②显示光的传播路径(2)不在③ 3.(1)异(2)增大等于(3)将纸板F向前或者向后折,观察在纸板F上是否有反射光线(4)光路是可逆的(5)漫反射 4.(1)薄(2)大小相同(3)虚(4)位置 5.(1)茶色(2)像与物大小关系(3)虚(4)5 不变 6.(1)玻璃板没有与桌面垂直放置像与物(2)垂直(3)虚(4)能7.(1)2 防止厚玻璃板出现两个像,影响到实验效果(2)便于观察和确定像的位置(3)不能虚(4)8.(1)同一平面内(2)增大小于0 9.(1)①反射折射②增大小于零(2)OA γ10.(1)15 (2)放大实(3)u<f 放大镜11.(1)10.0 同一高度(2)放大投影仪(3)靠近12.(1)点燃(2)投影仪(3)B (4)虚(5)B 13.(1)10 (2)放大(3)发散远离14.(1)光屏(2)(3)B。
沪科版八年级下期物理实验专题复习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实验专题训练实验一: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实验装置实验考点①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转换法②转换法的应用:通过观察小车运动的距离来比较阻力的大小。
③控制变量法的应用:本实验需要改变的是水平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控制变量法)④让小车从斜面同一高度下滑。
(目的:小车到达斜面底部时的速度相同)实验结论其它条件相同时,平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减小得越慢,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远。
推理:如果物体不受力,物体将永远做匀速直线运动。
实验二: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装置实验考点①压力作用效果影响因素压力大小、受力面积大小。
(控制变量法)②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转换法③转换法的应用:通过观察海绵的凹陷程度来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
④控制变量法的应用:探究与压力关系时,控制受力面积大小不变,改变压力大小。
(ab)探究与受力面积关系时,控制压力大小不变,改变受力面积。
(bc)实验结论当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ab)当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ac)实验三:探究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装置实验考点①液体压强的影响因素液体的密度、液体的深度。
(控制变量法)②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转换法③转换法的应用:通过观察U形管两侧液面的高度差来反应压强大小。
④控制变量法的应用:探究与液体深度关系时,控制液体密度不变,改变液体深度。
(甲乙)探究与液体密度关系时,控制液体深度不变,改变液体密度。
(乙丁)⑤实验前,U形管两侧液面应相平(如不平,拆了重装)⑥实验前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用手轻压金属盒上的橡皮膜,观察U形管两侧液面高度差是否有变化;如漏气,两液柱高度差几乎无变化)实验结论在液体内部的同一深度,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乙丙)深度越深,压强越大;(甲乙)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还与液体的密度有关,在深度相同时,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丙丁)实验四: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装置实验考点①浮力大小的影响因素液体的密度、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观察如右图所示量筒,每小格代表的体积是_______,
量筒的测量范围是_______。
(2)用天平测小石子的质量。
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的砝码
和游码的位置如图所示,则小石子的质量为____________g。
(3)利用量筒测小石子的体积。
先在量筒内装一定量的水,如(1)图所示水面在量筒的A处,水的体积为_________cm3。
然后将小石子放入量筒里,水面上升到量筒的B处,则小石子的体积为__________cm3。
(4)算出小石子的密度为__________g/cm3,合_________ kg/cm3。
(5)在观察量筒里的水面到达的刻度时,视线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刚同学用一个弹簧测力计、一个金属块、两个相同的烧杯(分别装有一
定量的水和酒精),对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进行了探究。
下图表示探究过程及有关数据。
(1).分析②、③、④,说明浮力大小跟有关。
(2).分析,说明浮力大小跟液体的密度有关。
(3).物体完全浸没在酒精中所受的浮力是N。
(4).根据图中的实验数据,该金属块的密度是kg/m3。
(g取10 N
/kg)
(5)右图能反映浮力F和物体下表面到水面距离H关系的图象为____
3、为了研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小明在家里找到了一块海绵(如
沙发垫)、一个方凳、一个铁锤(或其他重物),进行如下实验:
①将凳腿朝下放在海绵上,如图A;
②在凳上加一铁锤,如图B;
③将凳面改为朝下放在海绵上,并加上铁锤,如图C。
根据小明的作法及图中实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为什么选用海绵而不是其它像木板之类的材料?
(2)实验中“压力的作用效果”如何体现?
(3)由图A和B可得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由图B和C可得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研究液体压强”的实验中,进行了如图28中各图所示的操作。
(1)为了顺利完成实验,除图中画出的器材外,还需要用到___;
(2)比较图中代号为___、__、__的三个图,可得到的结论是: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3)比较__、__两图,可以知道:在深度相同的情况下,不同液体的压强还与它的密度有关,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________;(4)、比较A、D、E三个图,可以看出:_______。
5、在做托里拆利实验时,若用两根粗细不同的玻璃管同时测大气压,则两水银柱高度_________;若用滴管从水银槽中吸取一些水银(试管口仍在液面下),则水银柱的高度__________;若将管向下压1厘米(管内上方仍有空隙),则水银柱的高度__________。
(填“变高”、“变低”、或“不变”)
6、在“研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
(1)把杠杆挂在支架上,实验前没有挂钩码时,发现杠杆
右端下倾,可将右端螺母向_____边旋转,使杠杆在水
平位置平衡(填“左”或“右”)。
(2)实验中共有6个钩码,杠杆上每格距离相等,调节好
杠杆后,在杠杆左边离支点2格的A处挂了3个钩码,
如图29所示,为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请你在杠杆
右边挂上钩码(用一种方法).你的方法是_________。
(3)实验中改变支点两侧的钩码位置和个数,用同样的方法一般要做三次,得到三组数据并进行分析.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
(4)是杠杆在倾斜一定角度的位置做实验,也能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这种
实验方案与杠杆在水平位置做实验的方案相比较,你认为哪种实验方案好并说明理由:
7、两只杯子,分别盛有清水和盐水,但没有标签,你能否用压强计将它们区别开?
(1)当压强计的金属盒在空气中时,U形管两边的液面应当相平,而小明同学却观察到如图(a)所示的情景.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U形管左支管液面上方的气压______大气压(填“大于”、“小于”或“等于”);调节的方法是____:
A.将此时右边支管中高出的液体倒出
B.取下软管重新安装
(2)小明再作图(b)所示的检查. 当用手指按压(不论轻压还是重压)橡皮膜时,发现U形管两边液柱的高度几乎不变化.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
_____.
(3)压强计调节正常后,小明将金属盒先后浸入到两杯液体中,如图(c)和(d)所示. 他发现图(d)中U形管两边的液柱高度差较大,于是认为图(d)杯子中盛的是盐水. ①你认为,小明的结论是(填“可靠的”或“不可靠的”);②简要说明理
由:.
8、在“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时,同学们提出了如下的猜想:
①可能跟物体浸入液体的深度有关;
②可能跟物体的重力有关;
③可能跟物体的体积有关;
④可能跟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有关;
⑤可能跟液体的密度有关。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李明做了如图34所示的实验:他在弹簧测力计下端挂一个铁块,依次把它缓缓地浸入水中不同位置,在这一实验中:
(1)铁块从位置1-2-3的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说明铁块受到的浮力;从位置3-4的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说明铁块受到的浮力。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通过这一实验可以验证上述猜想是正确的,猜想是不正确的(填上面猜想的序号)。
(3)给你一杯清水、一个熟鸡蛋和适量的食盐(如图35),请你设计实验验证浮力与液体的密度是否有关。
简要写出你的实验验证的方法
图31
9、在“测定滑轮组机械效率”实验中。
(1)实验所必需是器材有:铁架台、滑轮组、细线、钩码和________。
(2)求有用功应测出的物理量是________________;求总功应测出的物理量是_____。
(3)根据实验测定的物理量计算机械效率的表达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面的表格是两组同学实验时测得的两组平均数据,根据表中所给
组别
每个滑轮组
含滑轮个数
钩码重
G/N
钩码升高的
高度h/m
拉力
F/N
弹簧测力计
移动的距离
s/m
机械效率甲组
一个定滑轮
一个动滑轮
9.8 0.1 5.6 0.2
乙组
二个定滑轮
二个动滑轮
9.8 0.1 2.4
物相同的高度时,与原来的方法机械效率相同,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
(6)以上两组同学可以探究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因素,提出了如下猜想:
①机械效率的高低可能与动滑轮重有关
②机械效率的高低可能与物体提升的高度有关
③机械效率的高低可能与承重身子的段数有关
你也提出一个猜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滑轮组产生额外功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请分析荡秋千过程中(A B、B C C A )
动能和势能是如何转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