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服装史先秦

合集下载

第二章 先秦服饰

第二章 先秦服饰

第二篇 先秦至汉代服饰
e. 宗彝,即虎錐,虎取其猛,錐取其智 —— 表示有深浅之知,威猛之德。 f. 藻,即水草,取其洁净——象征冰清玉洁 之意。 g. 火,作火之形,取其光明,火炎向上—— 象征带领百姓附君王之意。 h. 粉米,作谷粒形,取其滋养;又若聚米 形——象征有济养之德。 i. 黼为斧形,刃白身黑,取其——象征能断 割之意。 j. 黻为两已相背,黑青相次——象征背恶向 善和君臣离合之意。 总之,十二种纹样都贯穿着儒家伦理道德的 含义。还有,十二章的颜色,由青、黄、黑 白、赤五彩相间使用。
第二篇 先秦至汉代服饰
二、元(玄)端和深衣 除冕服之外,惟元端和深衣二种服饰 用途最广。元端自天子至士皆可服之;深 衣,天子至庶人也皆可穿着。区别在于: 元端为国家之法服,而深衣则是王公至庶 人的常服。
第二篇 先秦至汉代服饰
1、深衣创始于周代,流行于战国期间。 《五经正义》中认为:“此深衣衣裳相连,被体深邃”是因其 拥蔽全身,又因是衣制的初始阶段,人们相信衣制式样出于圣 人所作,具体形制的每一部分都有极深的含意,而“深意”的 谐音即为“深衣”。
第二篇 先秦至汉代服饰
十二章纹从西周以来为历代帝王所
采用。到隋唐成为定式,一直流行到清代。 “十二章绘”的寓意是: a. 日、 月、星辰取其照临光明,如三光之 耀——象征帝王统治天下 b. 山,作山形,取其能云雨或镇重性格— —象征王者能安静四方或为人所仰的。 c. 龙,取其应变——象征人君应随机布教 而善于变化。 d. 华虫,作雉形,亦即华丽的鸟,取其纹 彩——表示王者有文章之德。
第二篇
先秦服饰(公元前21世纪——前221世纪)
先秦服装,是中国服饰历史的 奠基阶段,中国服装的基本型制均 在此期间逐步走向成熟,并建立了 完整的服饰制度。

2-中国服装史-秦汉服饰

2-中国服装史-秦汉服饰
中 国 服 装 史

顾——先秦服饰
奴隶社会服装——积淀与定型
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481年:
先秦——夏、商、周、春秋战国时期
服装在这一时期,起到一个承上启下的 作用,也是中国服饰文化定型的重要阶 段。
一、将上古鲜明的宗教意识与统治者的 需求结合起来,逐步形成并积淀了强烈 的象征意义和装饰风格的服装符号元素; 二、在形态上出现了上衣下裳和衣裳连 属两种基本形制,规定和确定了一套严 格的服饰制度。
这期间,秦始皇凭借“六王毕,四海一” 这期间,秦始皇凭借“六王毕,四海一”的宏 大气势,推行“书同文,车同轨, 大气势,推行“书同文,车同轨,兼收六国车 旗服御”等一系列积极措施, 旗服御”等一系列积极措施,建立起包括衣冠 服制在内的制度。 服制在内的制度。
秦王朝虽然只有15年 但对后来汉民族的政治、 秦王朝虽然只有15年,但对后来汉民族的政治、 15 文化、经济等带来极为深远的影响。 文化、经济等带来极为深远的影响。
秦兵马俑坑, 秦兵马俑坑,位于陕西临潼秦始皇陵东侧 1.5公里处 1974年发掘后 公里处, 年发掘后, 1.5公里处,1974年发掘后,顿时轰动了全 被誉为“世界的奇迹” 20世纪最壮 球,被誉为“世界的奇迹”,“20世纪最壮 观的考古发现” 观的考古发现”。 秦始皇陵兵马俑坑的发掘, 秦始皇陵兵马俑坑的发掘,对于研究秦汉军 事服装,提供了最具体的形象资料, 事服装,提供了最具体的形象资料,这些兵 马俑的雕塑手法极为写实, 马俑的雕塑手法极为写实,不仅人物神态自 表情栩栩如生,服装细部一丝不苟, 若,表情栩栩如生,服装细部一丝不苟,可 供今人仔细观察。 供今人仔细观察。
指衣的前幅。 襟: 指衣的前幅。 交领右衽: 交领右衽: 汉服标准的领口 式样,外观如英文y 式样,外观如英文y。右衽 指领子系向身体右边。 指领子系向身体右边。方向 不可以相反。 不可以相反。 qū: 祛qū: 袖口 袂mèi: 袖子 i 裳: 裙子 曲裾: 如下图。 曲裾: 如下图。由服装环绕 形成的裙子样式。 形成的裙子样式。

中西方服装发展历史时期对照

中西方服装发展历史时期对照
中西方服装发展主要 历史阶段对照
一、先秦时期与西方古代文明时期 1、先秦(夏、商、周、春秋、战国 公元前21世纪—221BC )与古埃及(早期
王朝、古王国、中王国、新王国、后期王国 3100BC—332BC )
2、 先秦(夏、商、周、春秋、战国 公元前21世纪—221BC )与美索布达米亚
(苏美尔文化、巴比伦文化、亚述文化、波斯 文化3500BC—300BC)
六、中华民国时期(1911年——1949年)与二 十世纪上半期的欧洲(波瓦列特时期、一 战、20年代、30年代、40年代、50年代) 七、二十世纪下半期中西方服饰文化比较(中: 文化大革命时期,改革开放时期,全面奔
小康时期——西:传统文化颠覆期、流行
的多样化时代)
3、先秦(夏、商、周、春秋、战国 公元前21世纪—221BC )与希腊文化圈
(古代克里特、史诗时期、希腊早期、古典时 期、希腊汉时期(秦、汉 220BC—221AD)与 古罗马时期(古罗马共和国、古罗马帝国、西 罗马与东罗马500BC—395AD) 三、中西方封建社会兴盛时期 1、中国封建社会兴盛期(隋、唐、五代十国、宋、 元、明 [中] 581AD—1450AD)与西方中世纪(文化
黑暗期、罗马式时期、哥特式时期 4世纪-15世纪)
2、中国封建社会兴盛期(隋、唐、五代十国、宋、 元、明 [中] 581AD—1450AD)与拜占庭时期 (395AD-1453AD)
四、明代(1368AD—1644AD)与欧洲文艺 复兴(15-16世纪)
五、清代(1644AD—1911AD)与路易王朝及 近代欧洲(巴洛克时期、罗可可时期、帝政 时期、浪漫时期、克里诺林时期、巴瑟尔时 期、欢乐的90年代、爱德华时期1650AD— 1908AD)

1-中国服装史--先秦服饰

1-中国服装史--先秦服饰

赵武灵王与胡服骑射
要一下子改变千百年流传下来的上衣下裳和深衣,并 不容易,于是变服成了一件有关增强国力的大事。赵 武灵王是赵国第六个国君,是一个军事家,同时又是 一个社会改革家。赵武灵王几经周折,在取得部分统 治集团上层人物的支持后自己带头以国君的身份穿起 了紧身窄袖、长裤皮靴的胡服。赵武灵王是最先采用 这种服装的人,他是中国服饰史上最早一位改革者。
这是商周时代的 典型服装,腹围前加 了一条上窄下宽像斧 形的装饰物,就是 「韍」
奴隶社会的章服制度
奴隶社会的章服制度是以国王的冕服为中心逐步 发展起来。 1、礼服 ☆ 冕服:即冕冠和礼服配成的服装。礼服中最专贵 的一种,冕服均在祭典中穿着,是主要的祭服。其服 式主要由冠、衣、裳、蔽膝等要件所组成。冕服的主 体是玄衣、衣裳上面绣有章纹,而在最隆重的典礼时, 穿十二章纹冕服。衣裳之下,衬以白纱中单,即白色 的衬衣,古代衬衣通常是白色。下身前有蔽膝,天子 的蔽膝为朱色,诸侯为黄朱色。鞋是双底的,以皮革 和木做底,鞋底较高,周代天子,在隆重典礼时穿赤 色的。
十 二 章 纹 图 案
2、一般服装
玄端:为天子的常服,诸侯及其臣的朝服。 深衣:古代凡是服礼都是上衣下裳不相连,惟此种衣裳是上下相连, 分开裁但是上下缝合,因为「被体深邃」,所以称为「深衣」。 女服服饰 禕衣:为王后从王祭先王的俸祭服。 褕翟:为王后从王祭先公和侯伯夫人助君祭服。是青色衣,画褕翟纹 十二章纹,褕翟羽色亦为五采。 阙翟:为王后助天子祭群小神和子男夫人从君祭宗庙祭服。是赤色衣, 刻赤色缯的翟纹。 鞠衣:为王后率领命妇祭蚕神告桑的礼服,亦为诸候之妻从夫助君祭 宗庙的祭服 展衣:又称襢衣为王后礼见王及宴宾客的礼服,亦是卿大夫之妻从夫 助君祭宗庙的祭服。 禄衣:为王后燕居时的常服,亦为士之妻从夫助祭的祭服。 纯衣:为贵族之女的嫁衣。

中外服装史专升本1

中外服装史专升本1

第二章、秦汉服装试题一、单选题1、“襜褕"是西汉时出现,并在东汉时盛行的一种袍服,我们通常称其为()A。

直裾袍 B.圆领袍C。

旗袍D。

曲裾袍2、袍服属汉族服装古制,秦始皇在位时,规定官至三品以上者,着().庶人白袍,皆以绢为之。

A。

绿袍、深衣B.紫袍、直裾袍C.深绯袍、丝帛单衣D。

深青袍、曲裾袍3、秦汉时期,承战国深衣式,西汉早期多见而东汉时渐少的服式是()A.直裾袍B. 曲裾袍C.司服D。

深衣4、冠作为朝服的首服,有严格规定。

东汉孝明皇帝诏有司博采《周官》、《礼记》、《尚书》等史籍,重新制定了祭祀服饰和朝服制度。

其中的“平天冠"即为()的俗称A.法冠B.武冠C.梁冠D.冕冠5、东汉诸多式样的首服中,长冠又称﹝﹞A.平天冠B。

高祖冠C。

法冠D.武冠7、汉代曲裾袍流行的时期为()A.西汉早期B。

东汉时C。

西汉中期D.东汉末期8、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帛画上女墓主人辛追所穿的深衣为()A.曲裾深衣B。

直裾深衣C.绕襟深衣D。

重领深衣9、秦汉时期,男子以()为贵A.曲裾深衣B.袍服C。

绕襟深衣D.重领深衣10、汉代官员戴冠,冠下必衬()A.帻B.头巾C。

帽子D。

簪子二、填空题1、长沙马王堆汉墓中木俑所戴之长冠,多为(宦官)、(侍者)用,但贵族(祭祀)时也戴。

2、汉代的法冠也叫(獬豸冠),为(执法官)戴用的。

《后汉书·舆服志》中记“法冠……或谓之獬豸冠.獬豸,是指一种(神羊).能别(曲直),楚王尝获之,故以为冠”。

3、秦汉妇女的礼服仍承古仪,以(深衣)为尚,衣襟的绕襟层数在原有基础上(有所增加),下摆部分(肥大),腰身缠得很紧,衣襟角处缝一根绸带系在(腰)或(臀)部。

4、禅衣为(蝉衣)平日(燕居)之服,与(袍)式略同,(上下)连属,但无(衬里),可理解为穿在袍服里面或夏日居家时穿的衬衣。

5、汉代普通男子穿(大襟)短衣、长裤。

其制多衣(短),袖子略(窄),裤角(卷起)或扎裹腿,以便劳作。

先秦服装

先秦服装

冕服中十二章分布
(3)冕服配件 )
冕服配件由带、蔽膝、 冕服配件由带、蔽膝、佩 等组成。 绶、赤舄 等组成。带有革带和 大带两种。蔽膝系于革带下, 大带两种。蔽膝系于革带下, 垂于膝前,其制为上宽一尺, 垂于膝前,其制为上宽一尺, 下宽二尺,长三尺。 下宽二尺,长三尺。革带上挂 绶配玉。舄是一种复底鞋, 绶配玉。舄是一种复底鞋,绸 面木底。 面木底。
古针(北京山顶洞人时期) 古针(北京山顶洞人时期)
2、古代纺织原料 、 进入新石器时代, 进入新石器时代,我国 就创造出最早的纺织工具纺 锤和原始的织具腰机, 锤和原始的织具腰机,对于 天然纤维的利用已经步入完 善,可以织出真正的纺织品 如葛布、丝织品、 了,如葛布、丝织品、麻织 品等。 品等。
龙凤虎纹绣罗 马山楚墓出土) (马山楚墓出土)
2、冠
头戴高巾帽、 商代的冠饰 : 头戴高巾帽、穿 右衽交领窄袖衣、 腰束绅带、 右衽交领窄袖衣 、 腰束绅带 、 佩带 蔽膝( 蔽膝 ( 前身腰间系有一条象征权利 的下垂物, 物的下端呈斧口形, 的下垂物 , 物的下端呈斧口形 , 寓 有斧能断割之意, 有斧能断割之意 , 后世将其加阔变 为蔽膝) 的贵族男子。 西周玉人, 为蔽膝 ) 的贵族男子 。 ( 西周玉人 , 传世实物, 传世实物 , 原件现在美国哈佛大学 弗格美术馆) 弗格美术馆) 高巾帽
三、夏、商、周时期的服装
中国古代服装制度诞生在原始社会进入奴 隶制社会的历史剧变时期, 隶制社会的历史剧变时期,其间经历了中国历 史上奴隶社会初步建立的夏朝、 史上奴隶社会初步建立的夏朝、形成发展的商 朝和成熟鼎盛的周朝, 朝和成熟鼎盛的周朝,中国古代服装形制和冠 服制度就是在这一历史时期中建立并完善的。 服制度就是在这一历史时期中建立并完善的。

第一章先秦服饰及服饰起源

第一章先秦服饰及服饰起源

中国古代服饰——雷小卉绪论服装起源●御寒说●遮羞说●异性吸引说●巫术说●劳动说●保护说●本能说第一章先秦服装第一节概述▪原始社会¡ª¡ª夏朝¡ª¡ª商朝¡ª¡ª西周¡ª¡ª东周(春秋、战国)▪先秦服装,是中国服装史的奠基阶段,一些中国服饰的基本形制均在此期间逐步走向成熟。

第二节中国早期服饰▪草裙▪兽皮披▪原始人的兽皮装缝制特征▪贯口衫▪其他着装形式▪佩饰▪佩饰第三节周代趋于完备的冠服制度▪冕服▪冕服构成冕冠▪1、周代冕冠穿着起来威严华丽,仪表堂堂,专供天子、诸侯和卿大夫等各级统治者官员在参加各种祭祀典礼活动时穿着。

“冠冕堂皇”一词由此而来。

▪2、冕冠由冕板和冠两部分组成。

▪冕板是设在冠顶上的一块呈长方形的木板,称“延”或“延板”。

用细布帛包裹,上下颜色不同,上面喻天,用玄色,下面喻地,用纁色。

宽八寸,长一尺六寸,前圆后方,象征天圆地方之意,固定在冠顶上时,必须用延板按前低后高呈前倾之势进行固定。

▪冕板的前后沿都垂有用彩色丝线串成的珠串,彩色丝线叫“藻”,用线穿缀的珠饰叫“旒” liu 。

合称“玉藻”。

▪天子玉藻十有二旒,旒就是用五彩的缫(丝绳)12根,每旒贯12块五彩玉,按朱、白、苍、黄、玄的顺次排列,每块玉相间距离各1寸,每旒长12寸。

汉代冕服的垂旒却不限于五色,根据后汉书·舆服制的记载,十二旒为白玉串珠。

▪帽卷即帽身,图中没有标出。

帽卷夏用玉草、冬用皮革作骨架,表裱玄色纱,里裱朱色纱做成。

▪玉笄(ji)插在帽卷两边的纽孔中,用于固定头发。

▪武帽卷底部的帽圈,用金片镶成。

▪缨冕板左右垂下的红丝绳,在颔下系结,用于固定。

▪纩(kuàng) 是系在冠圈上悬在耳孔外的两块黄玉,叫做瑱(tiàn),俗名充耳。

因悬挂于两耳边,象征君王不能轻信谗言。

08第一章先秦

08第一章先秦

封建社会开始
2
第一节夏代服饰
(公元前2100—公元前1600) 1、夏代的等级分化明显 高级贵族较中级贵族佩饰多, 高级贵族较中级贵族佩饰多,贫民难以有 饰品出土。 饰品出土。 2、夏代服装 (1)形制:上衣下裳(cháng) 上衣下裳是中国基本服装形制之一。 上衣下裳是中国基本服装形制之一。 古时的裙称为下裳。 上衣下裳即上衣下裙,古时的裙称为下裳。
37
五行; 五行; 五方: 五方: 五色: 五色:
木 东 青
火 南 赤
土 中 黄
金 西 白
水 北 黑
黑(北、水)
白(西、金)
黄(中、土)
青(东、木)
赤(南、火
38
以象征五行的青、 黑为正色。 以象征五行的青、赤、黄、白、黑为正色。 正色所调出的绀gàn(微带红的黑色)、红 微带红的黑色)、红 )、 赤而浅者)、 )、缥 浅青色)、紫等都为间色。 )、紫等都为间色 (赤而浅者)、缥piǎo(浅青色)、紫等都为间色。 正色尊而间色卑,正色为礼服色, 正色尊而间色卑,正色为礼服色,间色为便 内衣、平民服色。 服、内衣、平民服色。
3
后人绘夏禹像
4
( 2) 鞋 ( 履 ) 有草履和皮履等,相传创于黄帝时代( 有草履和皮履等,相传创于黄帝时代(相 当于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时期)。 当于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时期)。 鞋的总称。 履:鞋的总称。 3、衣料 主要是平纹的丝、麻布,用朱砂染色。 主要是平纹的丝、麻布,用朱砂染色。 朱砂:红色颜料,HgS。
14
15
②帽 商时有尖角帽(高巾帽)和平顶帽。 商时有尖角帽(高巾帽)和平顶帽。 尖角帽尖顶倾向前额, 尖角帽尖顶倾向前额,平顶帽和箍冠形 式相似。 式相似。
16

先秦时期的服饰文化分析

先秦时期的服饰文化分析

• 王后头饰: 《周礼·天官》里说:“追师:掌 王后之首服。为副、编、次、追、衡、 笄。”
先秦时期的日常服饰
玄 端
男子深衣
• 战国胡服的流行:赵武灵王”胡服骑射“
胡人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冬衣:袍、襦、裘

• 铜盔和革甲
军戎服
西周 武士
发式与冠饰
• 头衣:冠、冕、弁

1. 西周 (前1046 - 前711年):确立“非其人 不得服其服” 的冠服制度。
2. 春秋战国:
汉服定型期:深衣的出现
礼服
1. 六冕:大裘冕、衮冕、鷩冕、毳冕、絺冕、 玄冕
2. 冕 冠: 夏代称冕冠为“收”,周代名为“爵弁” 夏代的冕冠是泛着红光的黑色,形状前小后
大; 商代的冕冠是泛白的黑色,形状前大后小 ;周代的冕冠是泛红的黑色,形状前小后大。
冕 冠
冕 服
• 周代王后的礼服: 《周礼·天官》下:“内司服 掌王后之六服,袆衣、揄狄(一作翟)、阙狄、 鞠衣、展衣、禄衣、素纱。”其中前3种为祭服,
• 袆衣:玄色加彩绘的衣服 • 揄狄:青色,阙狄赤色 • 鞠衣:桑黄色, • 展衣“白色 • 禄衣:黑色。
• 揄狄和阙狄是用彩绢刻成雉鸡之形,加以彩绘, 缝于衣上作装饰。6种衣服都用素纱内衣为配。
先秦时期的服饰文化
先秦时期服饰文化的背景
• 先秦:夏、商、西周、春秋、战国 • 整体特征:以“礼教”为中心,还反映了一些
中国早期朴素的宇宙观
先秦各个时期的服饰文化特点
1. 商朝 (前1600 - 前1046) :“上衣下裳”的 基本服装样式已经慢慢成型,制衣材料主 要是皮、革、丝、麻。有高超的纺织技术 和丰富的染料资源。

中国服饰艺术(上)——先秦、秦、汉

中国服饰艺术(上)——先秦、秦、汉
—— —— —— —— —— —— —— ——
剃礼逐风雍广雄以 发制鹿物容袖风礼 易回中昌大深振为 服归原熙度衣彩重
窄端质人瑰风尚等
袖庄朴文丽姿黑级
筒典包毓开曼素分
身雅容秀放妙雅明
的的的的的的的的
清明元宋唐汉秦先
代代代代代代代秦
服服服服服服服服
饰饰饰饰饰饰饰饰
。。。。。
。。
风尚等 姿黑级 曼素分 妙雅明 的的的 汉秦先 代代秦 服服服 饰饰饰
曲裾袍具有三角形的前襟和圆弧形下摆,裙裾从 颈部到腋下向后缠绕,以绸带在腰部将衣襟系住。
汉代戴长冠穿深衣的侍者 (湖南长沙马王盾汉墓出土-着衣木俑)
曲裾袍是汉服最美的衣服之一,它把东方 女性的古典、含蓄、轻盈、飘逸之美体现得 淋漓尽致。
直裾袍出现在西汉,兴 盛于东汉。
随着服饰的日益完备, 内衣改进,出现了有裆的裤 子。,至东汉以后,直裾逐 渐普及,并替代了深衣。
服 饰
பைடு நூலகம்

艺 术

鉴 赏

等级分明的先秦服饰
先秦,是中国服饰历史的奠基阶段,中国服装的基本型制均在 此期间逐步走向成熟,并建立了完整的服饰制度。
据《虞书 · 益稷》载 “予观古人之象,日、月、星辰、 山、龙、华虫、作会(绘);宗彝、藻、火、粉米、黼、 黻,絺绣。以五彩彰施于五色,作服,汝明。”
秦代规定,三品以上的官员穿绿色的深衣,普通人穿白色的袍服,强制犯罪人 员穿赤褐色的衣服。
秦代兵马俑的帽饰和发 饰各不相同,士兵因地位较 低,不可以戴冠,一般步兵 发髻多向上而略偏右。
秦人喜欢在头部侧面挽 髻,胡须样式繁多,有络腮 胡、长须和八字胡等。
秦兵马俑人像头部细节
笄,后称簪,其作用有两种: 1、将头发束起来挽成发髻后,用笄贯穿 发髻中,起到发髻不散的作用; 2、将头上所戴的冠,用笄从冠旁孔中横 贯到发髻中,起把冠固牢于发髻上的作用。

第一章 先秦服装

第一章 先秦服装

蓬发戴胜......”
《西王母像》
• 草裙
屈原《九歌·山鬼》中用树叶为裙、鲜花为饰的山鬼形象 (刘辉煌摹当代李少文作品)
• 兽皮披
在纺织技术尚未 发明之前,兽皮 是人们服装的主 要材料。
原始服饰图(上古毛帔制
太昊伏羲氏像 黄辉绘)
穿兽皮的远古人类
骨针
骨针的出现表明 了史前人类已经 懂得缝纫的方式 ,将兽皮接缝而 成衣的可能。
山顶洞人遗址中发 现的多件穿了孔的 石珠、砾石、鱼骨、 兽骨、兽齿、贝壳 与骨针。
第三节 周代趋于完备的冠服制度 • 冕服
最典型的冕服应包 括冕冠、上衣下裳、 腰间束带,前系蔽 膝,足登舄屦。
“贵贱有等,衣服有 别,上自天子卿士, 下及庶民百姓,服制 各有等差。”
• 冕服构成
冕冠
舄屦
• 冕服上的纹饰——十二章
夏商周时代,冕服将日、月、 星辰、山、龙、华虫绘之于衣, 还将宗彝、藻、火、粉米、黼、 黻绣之于裳。图案纹样是基于 现实主义的想象。
第四节 春秋战国的深衣与胡服 • 深衣
春秋战国特别是 战国时期盛行的 一种最有代表性 的服式。
曲裾
穿曲裾深衣的妇女(湖南长沙大山 楚墓出土帛画局部)
穿曲裾深衣的男子 (湖南长沙子弹库 楚墓出土帛画局部)
2.早期衣服佩饰的材料有哪几类?
3.早期的中国冠服制度有哪些特点?
4.深衣、胡服有何区别?
行过笄礼的女子,自 此开始被视为成人, 故史称女子成年为 “及笄之年”。
河南安阳殷墟出土 的骨笄
玉串饰
带钩:包金嵌玉银带钩
带钩
带钩
挂佩饰的女子(河南信阳长台 关一号楚墓出土漆绘木俑)
穿襦裙的女子(河北平山三汲出土中山国玉人)

中国服装史先秦—魏晋时期

中国服装史先秦—魏晋时期

第一章 先秦服装
2 饰物 (1)发饰采用后梳式或盘起式。 (2)冠帽形制根据不同服装而不同 (3)出现普遍的人形玉配饰或有透雕工艺,以
及精美的象牙笄,骨笄。 (4)商后期出现用贝类作的颈饰
第一章 先秦服装
三 西周(公元前11世纪起) (一)君主服饰 1 冕服
(1)包括:冕冠、玄衣、纁裳、韨、革带、佩 绶、舄
3袍:上衣下裳连属,但有夹层的一种生活便装 。
4襦:比袍短的绵衣,质料粗陋的称为“褐” 5裘:兽皮做成的披风,外加罩衣。天子用黑羔
皮,大人贵族穿锦衣狐裘,其次为麛麑裘、虎 裘、貉裘,再次为狼皮、狗皮、老羊皮。
第二章秦汉服装
一 秦(B.C.221-B.C.206)
1 冕服:秦废周时的六冕,只留玄冕
(4)帽:白纱帽、黑 纱帽、卷檐帽
(5)梁冠
三 女子服饰
1 以襦衫、裙、裤为主,一般妇女 日常穿衫、袄、襦、裙、深衣等
魏晋南北朝时衫裙特点:
除大襟外,有对襟,通常衣袖宽大 ,袖口缀有不同颜色的贴边,下着 裙,衣裙之间有围裳,且束腰
2杂裾垂髾裙:
为深衣形制,下摆衣裾裁成数个三角形,上宽下尖, 层层相叠,围裳与深衣之间伸出两条或数条飘带,走 路时随风飘动
3 袍服:上下连属,且腰部没有断缝,一般加罩 衣,不作礼节用,作为里衣,汉以后发展为礼服。
第一章 先秦服装
(二)皇后服饰 分为与冕服配套的六种礼服,均采用上衣与下 裳不分的袍式,表示妇女贵情感专一,且以素 纱内衣为配 1 祭服: (1)袆衣:玄色加五彩 (2)揄狄(翟):青色加五彩 翟:长尾山 雉 (3)阙狄:赤色,刻翟不采
第一章 先秦服装
2饰物 冠帽的出现
冠:贵族男子的首服,较硬。 帽:较软,用于保暖,罩头。 陶笄、骨笄、骨簪、骨梳的出现 笄:用来贯穿发髻起固定作用的细长纤子。

中国服装史 先秦PPT课件

中国服装史 先秦PPT课件
将国度迁往河南洛邑,迁都前称西周,迁都 后称东周。
夏 夏朝活动的主要区域是黄河中下游一带(相当于今山西、河南、河北地区),都城建于安邑。
商 商朝的统治区域,以现在的河南为中心。武丁在位时国势鼎盛,势力达于长江流域。曾多次迁都;盘庚 时,迁到殷(今河南安阳小屯一带)。在商的周围,还有许多臣服于商的属国,如西北的鬼方,西部的羌方。
年 湖 南 省
23.2
,少长
厘 米 。
图 画 高
女 龙 凤 帛
沙 市 陈 家
31.2
画大
厘,山
1976
男出
子土
省 文 物 研 究 所 藏 。
, 腰 带 以 带 钩 相 连 。
铜 人 , 穿 曲 裾 广 袖 袍
年 河 北 平 山 县 中 山

河服族
北的墓
穿曲裾深衣的女子(湖南长沙楚墓出土的彩绘木俑)
, 将 兽 皮 接 缝 而
懂 得 缝 纫 的 方 式
了 史 前 人 类 已 经
骨 针 的 出 现 表 明
从上图可以看出原始人的兽皮装是用骨锥、骨 针与动物的韧带(筋)来缝制兽皮的。
二 商周服饰
❖ 历史背景 ❖ 1、公元前21世纪 , 夏朝建立,奴隶社会始 ❖ 2、成汤灭夏建商,奴隶制更完备。 ❖ 3、周武王灭商建周,周都建陕西丰镐。平王
写在最后
成功的基础在于好的学习习惯
The foundation of success lies in good habits
53
结束语
当你尽了自己的最大努力时,失败也是伟大的, 所以不要放弃,坚持就是正确的。
When You Do Your Best, Failure Is Great, So Don'T Give Up, Stick To The End 演讲人:XXXXXX 时 间:XX年XX月XX日

中国服装史 先秦 秦汉 魏晋南北朝

中国服装史 先秦 秦汉 魏晋南北朝
先秦服装
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夏 朝——商朝——西周——东 周(春秋、战国)】
先秦服装,是中国服装史的 奠基阶段,一些中国服饰的 基本形制均在此期间逐步走 向成熟。
1
中国早期服饰
人类早期的服装款式最常见的是裙,然后是遮挡住前胸后 背的
是 头饰和臀腹部垂饰。
贯头衣,下摆过臀。佩饰最普遍的是项饰,其次
51
法冠,也叫獬豸(神羊)冠。 执法官戴用,予以之意能别曲直
52

簪笔
汉代官员奏事,必须用 毛笔将所奏之事写在简 上,写完之后,即将笔 插入发际。以后成为一 种制度,凡文官上朝, 皆得插笔,笔尖不蘸墨 汁,用作装饰。
53
汉女子服饰
秦汉妇女礼服,仍承古仪,
以深衣为尚。《后汉书》 记:贵妇入庙助蚕之服
有裆的“穷裤”(汉女所穿,裤 身拉长,上连于腰)
穿短裈kūn的杂技艺人
45
舄 ——官员祭祀用服
46
丝履——上朝时用服
47
屦——居家燕服
48
屐——出门行路用
49
长冠:汉高祖刘邦先前戴之, 用竹皮编织,又称“刘氏冠”
戴长冠的侍者
长冠侧面与背面
50
鹖hé尾冠
武冠,武将所带之冠,原为胡人装束,后延至唐宋
成的一种首服, 衫与袍的区别在于袍有袪,
其中尤以文人雅士最为喜好。
漆纱笼冠
66
67
裤褶:
上衣叫褶,下衣叫裤,胡服 的一种,是一种衣裳分制的 服装。裤褶的上衣为短身大 袖或小袖;下衣喇叭裤,有 的在膝弯处用长带系扎,名 为缚裤。
68
裲裆:

所谓裲裆,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就是我们说的背
心或坎肩的意思,其意在挡住 前心后背,前后各一片,在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外服装史
先秦服饰
奴隶社会服装——积淀与定型 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481年:
一千六百年
先秦——夏、商、周、春秋战国时期
奴隶社会服装在服装史的作用
1、将宗教意识与阶级社会需 求联系起来(道家、儒家)
*服装史:承上启下
*2、在形态上出现了上衣下裳 和衣裳连属两种基本形制,规 定和确定了一套严格的服饰制 度。
袍、禅衣(长衣)
袍是在深衣的基础上形成的, 腰部没有断缝,实为一种长 衣,袍里夹有绵絮,短的袍 又称为襦。用新绵装其里面 的名曰襔[mǎn] ,杂用旧 絮的叫做袍,袍在当时不作 为礼服,而是一种内衣。秦 汉,在领、袖、襟、裾等处 缀以缘边,才发展为男子礼 服。 袍无衬里则称之为禅衣
服装的两种基本形制
上衣下裳 起源于黄帝,是最早的衣裳制度的基本形式释 名· 释衣服》载:“凡服上曰衣。衣,依也,人 所依以避寒暑也。下曰裳。裳,障也,所以自 障蔽也。”
衣裳连属
古称深衣,始创于周代。《礼记· 深衣》注 称:“名曰深衣者,谓连衣裳而纯之以采也 。”深衣同当代的连衣裙结构类似,上衣下 裳在腰处缝合为一体,领、袖、裾用其它面 料或刺绣缘边。
二、元(玄)端(上衣下裳)和深衣(衣衣长和 衣袂(mei) 2尺2寸 裳连属)
除冕服之外,惟元端和深衣二种 服饰用途最广。元端自天子至士皆可 服之;深衣,天子至庶人也皆可穿着。 区别在于:元端为国家之法服,而深 衣则是王公至庶人的常服。
深衣创始于周代,流行于战国期间。
《五经正义》中认为:“此深衣衣裳相连,被体深邃” 是因其拥蔽全身,又因是衣制的初始阶段,人们相信衣制 式样出于圣人所作,具体形制的每一部分都有极深的含意, 而“深意”的谐音即为“深衣”。
阴阳五行学说
道家的学说:所谓道家始在黄帝,立在老子 阴阳五行: 金木水火土是构成世界的基本物质,相生相克 相互制约 五行”最早的提法,是载于《尚书· 洪范》中商纣王之叔箕 子所说的:“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 曰土”。 五行对应五色 水 火 木 金 土





*正色 (贵色)
*间色为贱色
服装体现阴阳五行的观念
五行相生: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 生金。 五行相克: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 克火。
夏 商 周 秦 汉
白(金)
赤(火)
黑(水)
服装体现对自然和祖先的尊敬
古代祖先对于十二的喜爱 十二生肖 十二是一个周期,代表宇宙万物 一年十二个月 生生不息的意思 一天有十二个时辰 音乐 也有十二音律 天子的冕服 有十二章纹 天子冕服之冠 有十二旒(liu)
(1) 深衣之制: A、右衽,将上衣下裳分裁,然后在腰部 缝合,成为整长衣,以示尊祖承古。 B、上窄下宽,下裳“制 十有二幅,以应 十有二月”的含义,与冕服的十二章纹饰 相似,这是古人崇敬天时意识的反映。 C、以麻布、白布为之。幅用对角斜裁法。 是古代最早的服饰之一,其形制对后代产 生极大影响。
祛qu 袂[mèi]
冠礼,笄礼
周代男子二十岁曰弱,举行 一个带冠的仪式,表示自此 之后是成人,这是人生个一 个大事称之为“礼之始也” 女性十五许嫁,发上加笄, 脖子上戴缨(玉石)表示成 为妇人,如果未许人,十五 岁也要行笄礼
先秦时代的鞋
先秦时期的鞋履,主 要有屦 [jù] 、舄 [xì ,舄夹层底、兽 ] 皮制成,屦单层底, 有兽皮和葛制。以舄 为贵。赤舄为上,白 舄、黑舄次之
p48 Liu:3、5、7、9、12 旒用五彩绳穿五色玉珠、 冕有多少旒,每旒穿多 少玉 君王不视非、不视邪 ji
不信谗 言
弁服
爵弁 爵弁,冠名,爵,通“雀”故亦作“ 雀弁”。古代礼冠的一种,比冕次一 级,形制如冕,但没有前低之势,而且 无旒。色如雀头,赤而微黑
皮弁 韦弁
皮弁或略为两 手相合状,如 右图(白鹿皮) 韦弁浅朱色, 制如皮弁。
fú 黑青相次的“亚”形。取其“背恶向善” 《周礼· 春 官· 司服》贾疏
*交领右衽: 汉服标准的 领口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样,外观如英文y。 右衽指领子系向身体右 边。方向不可以相反. 袂: mei袖子 大带: 由丝织物制成的腰 带 革带: 由皮革制成的腰带 *蔽膝: 如图从腰带垂下 的衣物,因为用于遮蔽 膝盖而得名(P50)
先秦服装的种类
先秦时期,除祭祀典礼的冕服之外, 还有弁服、元端、深衣、袍、裘等服装。 一、弁服(bian)(上衣下裳) 其隆重性仅次于冕服,衣裳的形式 与冕服相似,最大不同是不加章。弁服可 分为爵弁,韦弁、冠弁等几种,它们主要 的区别在于所戴的冠和衣裳的颜色 。
先秦服装的种类
用二尺二寸的布料整裁,
代表 三光照临
代表 稳重
代表 变化
华虫者,谓雉也。红腹锦鸡 是凤凰的原型 “取其文理(文章华美)”(即取其五彩的外貌)
绘成虎与猿形,虎,“取其严猛”,猿,取 其“智” 取其忠孝
藻,取其洁净
火,取其光明 或者百姓取暖似的皈依帝王
白米,为米粒形取其滋养 (帝王对 百姓有济养之德)
黼 [fǔ]黑白相次的斧形,刃白身 黑。做事果断之意
冕服:
礼服中最尊贵的一种,冕服均在祭典 中穿着,是主要的祭服。其服式主要由冠、 衣、裳、蔽膝等要件所组成。冕服的主体 是玄衣、衣裳上面绘绣有章纹,衣裳之下, 衬以白纱中单,即白色的衬衣,古代衬衣 通常是白色。下身前有蔽膝,天子的蔽膝 为朱色,诸侯为黄朱色。鞋是双底的,以 皮革和木做底,鞋底较高,周代天子,在 隆重典礼时穿赤色的。
《周礼 · 春宫》记载:“王之吉服则衮(gun)冕,享 先公飨射则鷩(bi)冕,祀四望山川则毳(cui)冕,祭社 稷五祀则絺(chi)冕,祭群小则玄冕”。 天子冕服十二章、上公九章、诸侯七章、诸子五章,冠 冕旒数一样,按品递降。历代制度大同小异。这种服制 始于周代,历经汉、唐、宋、元诸代,一直延续到清代, 绵延两千多年。
先秦时代的冠
冠是非常受重视的:居头之上与天相近
通天冠
冕板:叫做綖,后高而前 低,表示君王关怀百姓 以木为体:上玄下纁 (xun)
黄帝尧舜垂衣裳,概取诸乾坤。’乾 为天,其色玄;坤为地,其色黄。但 土无正位,托位于南方。(南方)火色 赤,赤与黄(合),即是纁色。”但 《说文》却说是“浅绛”;《尔雅· 释 器》:“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