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里斯多德
亚里斯多德论艺术名言
![亚里斯多德论艺术名言](https://img.taocdn.com/s3/m/676ed840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c6.png)
亚里斯多德论艺术名言亚里斯多德是一位古希腊的哲学家,他在其著作《诗学》中阐述了对艺术的思考和观点。
以下是一些他的名言:1. "艺术是人类的心灵活动的产物。
" - Aristotle(Art is the product of the human soul's activity.)2. "艺术是对现实的再创造和反映。
" - Aristotle(Art is a recreation and reflection of reality.)3. "艺术是通过模仿来表现生活。
" - Aristotle(Art is the imitation of life through mimicry.)4. "艺术的目标是揭示真实的本质。
" - Aristotle(The aim of art is to reveal the true essence.)5. "艺术家是天才灵感和技巧的结合体。
" - Aristotle(The artist is a combination of inspired genius and skill.)6. "艺术的价值在于它能够感染和激发观众的情感。
" - Aristotle(The value of art lies in its ability to arouse and inspire the emotions of the audience.)7. "艺术是寻求美和完美的过程。
" - Aristotle(Art is a process of seeking beauty and perfection.)8. "艺术是对生活的审视和探索。
" - Aristotle(Art is an examination and exploration of life.)这些名言概括了亚里斯多德对艺术的看法和思考,他强调了艺术的表现力、反映现实和揭示本质的重要性。
Aristotle亚里斯多德.doc
![Aristotle亚里斯多德.doc](https://img.taocdn.com/s3/m/4dc5c693960590c69fc37613.png)
Aristotle亞里斯多德亞里斯多德(Aristotle 384-322 BC),亞氏年青時曾於柏拉圖的學院(Academy)親炙柏拉圖二十年之久,直到柏氏去世為止,柏拉圖實對亞里斯多德有很大的影響,之後亞氏發展其思想,逐漸形成批評柏氏學說的觀點,亞氏更有經典名言:「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
」亞氏在哲學及(生物)科學都有很大的貢獻,這裏主要介紹他在邏輯(logic)及形而上學(metaphysics)兩方面的思想。
亞氏是第一位以邏輯為一特殊科學,並發現推理的基本形式(特別是三段論證syllogism)的哲學家,Copleston即說:「這是他的永恒成就之一,單以這一項貢獻就足以使他名垂青史。
」[4]這評價十分正確。
亞氏在邏輯主要成就包括主謂命題(statement in subject-predicate form)及關於此類命題的邏輯推理方法,特別是三段論證(syllogism)。
所謂「命題」就是可言真(true)或假(false)的句子,例如「蘇格拉底是人」,這是真的命題;至於問句「我的書在那裏?」就不是命題了,它並沒有真假的意義可言。
邏輯只討論命題,因它有真假可言。
亞氏認為命題基本是由主詞(subject)與謂詞(predicate)構成的,主詞是命題所描述的事物或主題,謂詞則是論謂或描述主詞的詞語,例如命題「這朵花是白的」,「這朵花」是主詞,「白」就是描述「這朵花」的謂詞。
亞氏跟著提出四種較複雜的主謂命題,它們都具有以下結構:量詞─主詞─繫詞─謂詞。
這裏我們以符號S及P分別表示主詞及謂詞;繫詞有兩種:「是」或「不是」;量詞亦有兩種:「所有」(all)或「有」(some)。
四種主謂命題是:(A) 所有S是P (或凡S是P),例如「凡人是動物」;(E) 凡S 不是P,例如「凡貓不是狗」;(I) 有S是P,例如「有花是白的」;(O) 有S不是P,例如「有花不是白的」。
然後亞氏討論這類主謂命題的邏輯推理方法,所謂「邏輯推論」,即指由前提推導出結論的對確(valid)的方法,在這種對確推論中,若前提為真,則結論亦必然地真。
亚里斯多德诗学关于悲喜剧的论述.doc文档
![亚里斯多德诗学关于悲喜剧的论述.doc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e8710cef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dc.png)
亚里斯多德《诗学》关于悲喜剧的论述亚里士多德(前384~前322)是古希腊哲学家,逻辑学家,科学家。
他总结了泰利斯以来古希腊哲学发展的成果,首次将哲学和其他科学区别开来,开创了逻辑学、伦理学、政治学和生物学等学科的独立研究。
亚里士多德的讲授提纲、研究札记或学生的听讲笔记,只保存下来了一部分。
他的作品朴素无华,推论严谨,他的学术思想对西方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在《诗学》的论述里,摹仿的三点差别是:所用的媒介不同,所取的对象不同,所采用的方式不同。
品格是由行动养成的,因此只有在行动中的人才有品格。
修辞表达我们与生俱来的说话方式,它比诗歌更注重“语言表达的思想”[tas dianoias ton logon]。
喜剧总是摹仿比我们今天的人坏的人,悲剧总是摹仿比我们今天的人好的人。
坏不是指一切恶而言,而是指丑而言,其中一种是滑稽。
滑稽的事物是某种错误或丑陋,不致引起痛苦或伤害,现成的例子如滑稽面具,它既丑又怪,但不使人感到痛苦。
荷马从他的严肃的诗说来,是个真正的诗人,因为唯有他的摹仿既尽善尽美,又有戏剧性,并且因为他最先勾勒出喜剧的形式,写出戏剧化的滑稽诗,而不是讽刺诗。
喜剧模仿“地位卑微的人”[ton phauloteron],而悲剧则模仿杰出人物,即“较好的人”[beltilnon]。
喜剧是通过模仿人们荒谬可笑的行为令人开心;悲剧则是通过巧妙地表现人类的悲惨、苦恼和灾难达到效果的。
何者产生的愉快更大?悲剧会带来更大愉悦,因为它更加深入我们的内心,通过展现我们人生经历中不大常有的事故突变,产生更大的感染力。
而不适宜于悲剧的情节结构分为三类。
一,让一个好人由福转为祸;二,让一个邪恶或不诚实的人得到幸福;三,堕落的人最终陷于悲惨境地…一个悲剧行为必得牵涉同情和恐惧。
悲剧的艺术成分有情节、性格、思想、言词、歌曲、形象,六个成分里面,最重要的是情节,即事件的安排,因为悲剧摹仿的不是人,而是人的行动、生活、幸福,悲剧艺术的目的在于组织情节,即布局。
亚里士多德
![亚里士多德](https://img.taocdn.com/s3/m/a3cb0f21ed630b1c59eeb529.png)
亚里士(斯)多德(前384—前322年),古希腊斯吉塔拉人,是世界古代史上最伟大的哲学家、科学家和教育家之一。
亚里士多德是柏拉图的学生,亚历山大的老师。
公元前335年,他在雅典办了一所叫吕克昂的学校,被称为逍遥学派。
马克思曾称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哲学家中最博学的人物,恩格斯称他是古代的黑格尔。
亚里斯多德师承柏拉图,主张教育是国家的职能,学校应由国家管理。
他首先提出儿童身心发展阶段的思想;赞成雅典健美体格、和谐发展的教育,主张把天然素质,养成习惯、发展理性看作道德教育的三个源泉,但他反对女子教育,主张“文雅”教育,使教育服务于闲暇。
亚里士多德一生勤奋治学,从事的学术研究涉及到逻辑学、修辞学、物理学、生物学、教育学、心理学、政治学、经济学、美学等,写下了大量的著作,他的著作是古代的百科全书,据说有四百到一千部,主要有《工具论》、《形而上学》、《物理学》、《伦理学》、《政治学》、《诗学》等。
他的思想对人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创立了形式逻辑学,丰富和发展了哲学的各个分支学科,对科学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达式。
牛顿在系统地总结了伽利略、惠更斯等人的工作后,得到了万有引力定律和牛顿运动三定律。
伽利略留给后人的精神财富是宝贵的。
爱因斯坦曾这样评价:“伽利略的发现,以及他所用的科学推理方法,是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成就之一,而且标志着物理学的真正的开端!”。
亚里士多德的德育思想及其当代启示
![亚里士多德的德育思想及其当代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058d6fd6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d22f14c.png)
亚里士多德的德育思想及其当代启示亚里士多德的德育思想及其当代启示摘要:德育思想是亚里士多德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后世西方德育理论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德育的前提、德育的特点、德育的目标、德育的方法构成了亚里士多德德育思想的四个重要维度。
对其加以整理和分析,可以得出对我们当代道德教育富有意义的启示关键词:亚里士多德;德育思想;启示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公元前384~公元前322)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也是一位博学的教育家。
马克思称他是“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
恩格斯称他为古希腊“最博学的人”,具有“百科全书式的兴趣”。
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达到了古希腊的最高水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德育思想也是如此。
本文试图对亚里士多德的德育思想作一个初步的梳理与分析。
一者为我们较系统、深入分析透视现代西方学校德育提供参考,二者为我国应对当前德育的实践困境提供有益的思路。
一、亚里士多德德育思想的前提:道德可教“德是否可教、德是否需教”这是自苏格拉底以来西方无数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普遍关心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讨论标志着希腊道德哲学的开端”[1],亚里士多德对该问题的探讨是建立在对人的本质问题的研究基础上的。
亚里士多德认为,理性和智慧是人之所以为人而区别于其他一切动物的重要标志,并由此提出“人是理性的动物”这个重要命题。
在分析人是理性的存在物时,他用了潜能和现实这对范畴来解释[2]。
他认为,潜能和现实是事物存在的两种方式。
潜能是指具体事物中处于潜在状态的一种能力,它还没有获得现实;现实是存在着的事物自身或实现了自己本质或目的的事物。
潜能变为现实,或者说潜能得到了实现,也就是事情完成了、达到了它自身的目的。
亚里士多德认为,事物的生成变化不是从无到有,而是从潜在的有到现实的有。
它不只是一种潜能,也不只是一种现实,而是从潜能到现实的过渡,最后要达到的目的已潜在于起点之中。
亚里士多德还认为,善是人类生活的目的,而且善存在于人类生活中[3]。
亚里斯多德PPT
![亚里斯多德PPT](https://img.taocdn.com/s3/m/12e1c58db9d528ea81c779b6.png)
主要哲学思想
唯物主义:认为实在界乃是由各种本身的, 形式与质料和谐一致的事物所组成的 。 创立了形式逻辑学。 具有辩证法的思想 。 三段论
谢谢~
制作人:白帅男 杨燕楠 秦冰月
杨煦
亚里斯多德
亚里斯多德(希腊语:Αριστοτέλης, Aristotélēs,英语:Aristotle,公元前 384年 --- 公元前322年),古希腊时期的 杰出人物,是世界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之 一、哲学家、科学家和教育家之一。是柏 拉图的学生,亚历山大大帝的老师。公元 前335年,他在雅典办了一所叫吕克昂的学 校,被称为逍遥学派。
亚里斯多德平生
公 元 前 年 出 生
求 学 雅 典 从 事 柏 Fra bibliotek 图离 开 雅 典 从 事 研 究
任 亚 历 山 大 的 老 师
从 返 雅 典 创 立 学 院
再 次 离 开 雅 典
↑ 384
逝 世
↑
↑
↑
↑
↑
与柏拉图争论问题 敢于追求真理
教学思想
亚里斯多德师承柏拉图, 主张教育是国家的职能, 学校应由国家管理。他首 先提出儿童身心发展阶段 的思想;赞成雅典健美体 格、和谐发展的教育,主 张把天然素质,养成习惯、 发展理性看作道德教育的 三个源泉,但他反对女子 教育,主张“文雅”教育, 使教育服务于闲暇。
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哲学的集大成者,举世公认的历史上 第一位百科全书式的思想家。他不仅是哲学大师,而且是 逻辑学、心理学、生物学、伦理学、政治学等多个学科领 域的奠基者或重要创始人。作为古希腊哲学的集大成者, 他不仅总结了以前所有哲学家的思想,还澄清了他们的混 乱,并且把自然哲学和本体论紧密结合在一起,从而代表了 希腊哲学的最高水平。正因为他是古希腊哲学的集大成者, 故后人对他的哲学立场派别归属问题,众说纷纭,不一而衷。 亚里士多德在哲学方面的主要代表作是《形而上学》、 《物理学》、和《论灵魂》。在他的诸多哲学著作中,详 细地阐述了他的基本哲学思想。从古代希腊哲学的发展史 看,进而从全部西方哲学史来看,亚里士多德是一位承上启 下的哲学家。他的思想吸引了西方众多学者的探索。马克 思曾称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哲学家中最博学的人物,恩格 斯称他是古代的黑格尔。
亚里士多德jieshao
![亚里士多德jieshao](https://img.taocdn.com/s3/m/781ef9ca05087632311212a8.png)
亚里士多德简介
姓名:亚里士多德Aristotie 存活时间:公元前384322年 一、古代希腊最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和科学家 二、出生于希腊北部马其顿王国,父亲是医生 18岁到雅典,进入柏拉图的学院,前10年 是柏拉图的学生,后10年当助教。柏拉图逝 世后,他离开雅典到了小亚细亚,和用那里 的地理条件积累了初步的生物学资料。之后 他回到马其顿,给当时的年轻王子,后来的 亚历山大大帝当了3年家庭教师。亚历山大猝 死后,因雅典对外邦人的敌意,他避居母亲十八岁——在雅典跟柏拉图学习哲学的二十年,对亚里士 在雅典跟柏拉图学习哲学的二十年, 从十八岁到三十八岁 在雅典跟柏拉图学习哲学的二十年 多德来说是个很重要的阶段, 多德来说是个很重要的阶段,这一时期的学习和生活对他一生产生了决 定性的影响。 定性的影响。 公元前335年腓力浦去世,亚里士多德又回到雅典,并在那里建立了自 年腓力浦去世,亚里士多德又回到雅典, 公元前 年腓力浦去世 己的学校。学园的名字( 己的学校。学园的名字(Lyceum)以阿波罗神殿附近的杀狼者(吕刻 )以阿波罗神殿附近的杀狼者( 俄斯)来命名。在此期间,亚里士多德边讲课,边撰写了多部哲学著作。 俄斯)来命名。在此期间,亚里士多德边讲课,边撰写了多部哲学著作。 亚里士多德讲课时有一个习惯,边讲课,边漫步于走廊和花园, 亚里士多德讲课时有一个习惯,边讲课,边漫步于走廊和花园,正是因 为如此,学园的哲学被称为“逍遥的哲学”或者是“漫步的哲学” 为如此,学园的哲学被称为“逍遥的哲学”或者是“漫步的哲学”。 亚里士多德显示了希腊科学的一个转折点。在他以前, 亚里士多德显示了希腊科学的一个转折点。在他以前,科学家和哲学家 都力求提出一个完整的世界体系,来解释自然现象。 都力求提出一个完整的世界体系,来解释自然现象。他是最后一个提出 完整世界体系的人。在他以后,许多科学家放弃提出完整体系的企图, 完整世界体系的人。在他以后,许多科学家放弃提出完整体系的企图, 转入研究具体问题。 转入研究具体问题。
中山大学西方哲学专业考研(博学考研网复习精编)第四章 亚里斯多德
![中山大学西方哲学专业考研(博学考研网复习精编)第四章 亚里斯多德](https://img.taocdn.com/s3/m/4f526263011ca300a6c3906e.png)
第四章亚里斯多德一、亚里斯多德亚里斯多德,生卒年代约公元前384年—公元前322年,古希腊哲学家,逻辑学家,科学家。
亚里斯多德总结了泰勒斯以来古希腊哲学发展的成果,首次将哲学和其他科学区别开来,开创了逻辑学、伦理学、政治学和生物学等学科的独立研究。
其学术思想对西方文化的发展影响深远。
二、逻辑学及演绎推理1、亚里斯多德认为分析学或逻辑学是一切科学的工具。
他是形式逻辑学的奠基人,他力图把思维形式和存在联系起来,并按照客观实际来阐明逻辑的范畴,这样的范畴大概存在九种(量、质、处所、时间、状态、所有、活动以及遭受),这些范畴充当谓词修饰主词即实体。
2、亚里斯多德把他的发现运用到科学理论上来。
作为例证,他选择了数学科学,特别是几何学,因为几何学当时已经从泰勒斯想对土地测量的经验规则给予合理说明的早期试验阶段,过渡到后来的具有比较完备的演绎形式的阶段。
但是,逻辑学的三段论法对实验科学确实毫无用处。
因为实验科学所追求的目标是发现,而不是从公认的前提得到形式证明。
希腊和中古时代的科学界在亚里斯多德的权威下,运用演绎法把许多错误的权威说成是绝对正确的,并用欺骗性的逻辑形式进行了许多错误的推论。
三、亚里斯多德的形而上学1、形而上学的两层含义(1)从科学位置上讲是“物理学之后”的科学。
(2)从内涵上将,它是“一门研究是者自身以及出于它的本性的属性的科学”。
亚里士多德认为“是者”范围最广、地位最高。
在它看来,形而上学研究的东西是超越任何其他学科的,其他学科的研究对象知识“是者”的某个部分或性质。
从他所讲的“是者”的意义来看,形而上学就是要把握最抽象、最普遍的知识,可以理解为“超越物理学”即超越经验的靠思辨把握的神圣的领域。
2、形而上学的内容——实体说“实体”的含义:(亚里斯多德的实体含义的确认就是对世界本原的存在的确认)(1)“实体在最真实、最原初和最确切的意义上说,是既不表述,也不依存于一个主体的东西”。
也就是说实体是独立存在的,是不依赖其他东西存在的。
《古希腊文化的集大成者亚里士多德》(人教版选修4)
![《古希腊文化的集大成者亚里士多德》(人教版选修4)](https://img.taocdn.com/s3/m/5a5a8b065a8102d276a22f74.png)
《古希腊文化的集大成者亚里士多德》(人教版选修4)部门: xxx时间: xxx制作人:xxx整理范文,仅供参考,勿作商业用途人教选修4第二单元第6课古希腊文化的集大成者亚里士多德【基础梳理】一、亚里士多德的主要生平事迹1.17岁时在雅典阿卡德M学园学习,师从柏拉图,对柏拉图的思想既有继承又有突破,被称“学园的灵魂”2.前343年,亚里士多德成为马其顿王子亚历山大之师。
为师期间,利用优越条件,继续研究各类科学,学术思想进一步发展。
被称为“百科全书式的学者”b5E2RGbCA P3.亚历山大征服希腊后,亚里士多德回到雅典创办吕克昂学园,被称“逍遥学派”。
提出“中庸之道”。
二、亚里士多德的贡献1.哲学<1)继承又突破了柏拉图的思想。
肯定客观世界是真实的存在,是人类认识的来源,产生于对外界事物的感觉。
这一观点使他“接近了唯物主义”,但不彻底,常动摇于唯物和唯心主义之间。
p1EanqFDPw<2)确立了哲学研究的对象,在《形而上学》中,提出哲学所必须研究和解决的十三个问题,其中一些问题,一直是后来西方哲学争论的中心,DXDiTa9E3d2.生物学:对五百多种不同的动物进行分类,至少对五十多种动物进行了解剖研究。
3.物理学:在《物理学》中,指出具体事物是由形式和质料组成的。
4.逻辑学:提出三段论: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
至今仍被学术界尊为权威。
5.教育:创办“吕克昂”学园,著书讲学。
6.伦理学:提出“中庸之道”。
三、评价亚里士多德1.是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他一方面总结了古希腊文化的最高成就,另一方面又建立了一些规范性的理论,在西方文化界产生了长久深刻的影响。
RTCrpUDGiT2.“他是第一个像教授一样著书立说的人”,他系统的论著,分门别类的讨论,被称为“百科全书式的学者”。
3.他的作品是批判和发展的。
“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使他继承了前人的思想,超越了前人的成就。
4.他是一个职业教师,使古希腊教育理论发展到一个更高的水平。
亚里斯多德的《政治学》
![亚里斯多德的《政治学》](https://img.taocdn.com/s3/m/a7eb4ad73186bceb19e8bb35.png)
对君主制的看法
亚里士多德认为,君主制是原始家属关系的延续。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君主制应该逐渐为民主制所代替,野蛮民族才 实行君主制。“政治家所执掌的则为平等的自由人之间所托付的权 威”。特别强调正义,“人类由于志趋善良而有所成就,成为最优良 的动物,如果不讲礼法、违背正义,他就堕落为最恶劣的动物。 “正义恰正是树立社会秩序的基础”。 亚里士多德是奴隶制的维护者,他反驳了那种认为奴隶制违反自然, 是源于强权、是不正义的观点。他并不认为人生来平等。发动战争以 掠取奴隶也是合理的,如果那些本应服从的卑下的部落却拒绝服从的 话。因为,掠取奴隶就如同狩猎掠取野兽。 亚里士多德那里已经有了任期制的思想 。
对财产管理的思想
亚里士多德反对苏格拉底财产共管的思想,因为人们的利己本性决定 了他关心自己的所有物,而忽视公共事物,至多只关心与自己有关的 公共事物。在财产公有的情况下,实际上人一无所有。 亚里士多德是主张“产业私有而财物公用”的经济制度的,其中“私 有”是关键。他认为世界上的罪恶并非来自私有制,而是来自人类的 罪恶本性,即使实行了公有制也不能消除这些罪恶。因为人们大都生 活于私有制下,很少生活在公有制下,对公有制下的罪恶少有觉察。 “人类的恶德就在他那漫位止。惟有训导大家以贪 婪为诫;至于他们分内应得的事务当然应该给予公正的分配,勿使发 生怨望。
政治思想
实行公有制,必然导致社会的完全划一,而亚里士多德却赞成社会的 多元化。 自由的公民各阶级禀赋相同,政权不应由一部分人垄断,而应实行民 主制度。政治制度是“居民由以分配政治权利的体系”。 亚里士多德把统治分成两个方式:1、主人统治非自由人、即奴隶, 2、自由人统治自由人,即公民统治公民。 立法须与现实相适应,政体决定法律。<没有好的政体,便没有好的法 律.> 平民政体的变种—非法治的平民政体否定了法律,趋向专制, 不能算作政体。最坏的政体是非法治政体。 对一种政体来说,最好是恪守“中庸之道”,对于统治者来说也是 如此。 平民政体 平民主义政体的精神为“自由”。平民政体的正义原则是 数量的平等,即大多数人的意志就是正义。
古希腊文化的集大成者亚里士多德
![古希腊文化的集大成者亚里士多德](https://img.taocdn.com/s3/m/378ad2dcf242336c1fb95e54.png)
并且所有的 C 是 B (小前提)
则所有的 C 是 A (结论)
(包含A、B、C 三个概念)
2020/9/13
三段论举例
大前提:没有一个人是永生的 小前提:希腊人是人
结 论: 没有一个希腊人是永生的
大前提:任何人都是一种二足动物 小前提:柏拉图是人 结论: 柏拉图是一种二足动物
2020/9/13
★2010年上海高考历史题 大前提: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由于生产社会化同生产
相 (1)都对知识孜孜以求,在文化上颇多建树。
似
(2)都怀着济世救人的热情,将自己的政治 思想付诸实践。
经 (3)都热衷于教育事业,他们创立学校,广
历
招门徒,著书立说,为文明的传播,做 出了突出的贡献。
精 • 勤奋好学
神
• 不盲从,敢于独立思考 • 科学研究,探索真知的精神
品 • 严谨的科学态度
质 • 高尚的人品
2020/9/13 孔子认为“中道” 强调的是一个“度
2020/9/13
三、对世界思想文化的贡献
1、建立了多个学科的学科体系,被称为百科全书式的学者
他在逻辑学、政治学等多个学科领域中都留下了许多 开创性的著作,留下了丰富的遗产
2、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
以“三段论”为核心的逻辑学成为一切科学的工具 “中庸之道”成为人类和谐社会的润滑剂 “法治”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
2020/9/13
★2012年上海高考历史题 下列推理属于哪一种情况? 大前提:我国古代社会是以汉族为主的多民族共同
组成的 小前提:“金”是我国北方女真族建立的政权 结论:金军南下客观上加快了社会的发展 A. 大前提正确,小前提、结论错误 B. 大前提、小前提正确,结论错误 C. 大前提错误,小前提、结论正确 D. 大前提、小前提错误,结论正确
亚里士多德的美学
![亚里士多德的美学](https://img.taocdn.com/s3/m/af3fb3104431b90d6c85c723.png)
亚里士多德美学一、亚里斯多德有关美学的著作古代的书目上,开列了一些伟大的亚里斯多德所写的讨论艺术论的论文,其中包括有:《论诗人》、《荷马的问题》、《论美》、《论音乐》以及《关于诗的问题》等篇,不过,这些论着都已经散失,只有《诗学》(Poetics)留传至今,即使是留传下来的这一种,恐怕也还是不完全的。
在古老的书目中只提到两本书。
这两本书只留传下来了一本,而这一本略嫌简短的书,其内容除掉一篇概说之外,只包含了一套悲剧论。
尽管我们所获得的是一宗不完整的遗产,亚里斯多德的《诗学》在美学史上仍旧占有一个特殊的地位。
它是在现存的古代文献中,具有够份量的长度之最为古老的论文,它不仅是一种处理极其特殊之情节问题和诗的语言问题之专业性的论著,并且它还包含着关于美学之一般性的观察。
它很可能是被亚里斯多德打算当作一系列之讲演而加以发表,也可能是另一篇现已失传之论著的草稿。
《诗学》在亚里斯多德生前并未发表。
除开《诗学》之外,亚里斯多德在致力于研讨其它主题的著作之中,也评论到美学,大多数的评论被发现在《修辞学》(Rhetoric)的第三部,风格的问题在其中被讨论到,以及《政治学》(Politics)的第八部,亚里斯多德在其中的三至七章草拟教育的纲领时,提出了他对于音乐的见解。
《政治学》的第一部和第三部也接触到了美学的问题。
《问题》(Problems)的某些篇章也致力于音乐美学的研讨,不过,这部著作并非出诸亚里斯多德本人之手,而是他的门徒的记叙。
他在《物理学》(Physics)和《形上学》(Metaphysics)中所作有关美和艺术的评论,大多散为单句,但是这些单句却极富意义。
在他的两种伦理学,特别是在《欧德莫伦理学》(Eudemian Ethics)里,他道及了美感经验。
在亚里斯多德的美学著作之中,详细之特殊的讨论,胜过于一般性的哲学讨论,它们所处理的是悲剧或音乐,而不是一般性的美或诗。
然而,这些被亚里斯多德在当时用来仅仅针对悲剧或仅仅针对音乐的主张,事后被证明都是足以适用于全部艺术的普遍真理。
亚里士多德的事迹介绍
![亚里士多德的事迹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3baa1837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66be140.png)
亚里士多德的事迹介绍亚里士多德,世界古代史上最伟大的哲学家、科学家和教育家之一,是柏拉图的学生,亚历山大的老师。
下面是店铺跟大家分享的亚里士多德事迹,欢迎大家来阅读学习。
亚里士多德个人经历亚里士多德是希腊哲学的集大成者,师承柏拉图,被誉为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同时,还是许多学科的创始人,如伦理学、政治学、物理学、逻辑学,等等。
这位伟大的哲学家出生在希腊北部色雷斯地区一个叫斯塔吉拉的小城,父亲尼各马可是马其顿国王阿明塔斯的宫廷医生,母亲菲斯蒂丝家境十分富有。
亚里士多德18 岁进入柏拉图的阿卡德谟学园,在那里学习长达20 年之久,直到老师柏拉图于公元前347 年去世才离开。
离开学园后,他开始游历,后被马其顿的国王腓力二世召唤回故乡,成为当时年仅13 岁的亚历山大大帝的老师。
关于两人之间究竟是否是师徒关系,一直存有争议。
黑格尔就认为亚历山大在事业中所表现的哲学思想,可能师承亚里士多德。
对这位未来的世界领袖,亚里士多德灌输了道德、政治以及哲学方面的知识,对亚历山大的思想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
正是在他的影响下,亚历山大大帝始终对科学事业非常关心,对知识十分尊重。
但也有人说亚里士多德并没有做过亚历山大的老师,因为亚历山大任性而且冲动,不像是受过教育的人。
即使亚里士多德做过他的老师,他也不把这位父王派来的老师放在眼里。
而且在政治方面,亚里士多德与亚历山大几乎没有交集,在亚里士多德的学说中,国家是城邦制的,而在亚历山大那里,却是帝国制。
尽管自己的学生已经贵为国王,但亚里士多德并没有一直留在国王身边,他决定回到雅典,创立自己的学园—吕克昂学园—传授哲学。
作为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是独特的,他的教学方式是教授式的。
他非常重视教学方法,反对刻板的教学方式,所以,他经常带着学生在学园的林荫大道上,一边散步、一边讨论哲理,正是因为如此,他的学园哲学被称为“逍遥的哲学”、“漫步的哲学”。
同时,亚里士多德的著作也是系统而有条理的。
亚里斯多德的模仿说对西方文学艺术发展走向的影响
![亚里斯多德的模仿说对西方文学艺术发展走向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34db6576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66.png)
亚里斯多德的模仿说对西方文学艺术发展走向的影响亚里斯多德的诗学原则也是建立在“模仿说”基础上的,只是其含义和性质与乃师的理解有很大的不同,这种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亚里斯多德确立了文艺模仿的本体地位,并使模仿说的性质发生了转变。
亚里斯多德指出,“诗的起源……出于人的天性。
人从孩提的时候起就有模仿的本能(人和禽兽的分别之一,就在于人最善于模仿,他们最初的知识就是从模仿得来的)”14亚里斯多德这一认识是对柏拉图文艺观念的发展,它把文学创作活动归结为人类先天具有的禀赋,从发生学的角度肯定了艺术创造是每个人类个体都具有的能力,这就给“人人都是艺术家”提供了明确的理论支持。
在此意义上,亚里斯多德的模仿说是一种彻底平民化的艺术哲学。
亚里斯多德这一认识使模仿说在性质上发生了根本转变,模仿既是一种先天的创造能力,它就不再是一种偶然的自然行为(德谟克利特),也不是复制自然对象的机械行为(柏拉图),而是一种积极的创造活动,是人类知识(不是与真理隔了两层的“影像”)的来源和文明的开端,这是对模仿说的最高肯定和赞赏。
第二,亚里斯多德明确限定了文学模仿的对象范围,亦即文学作品的题材范围。
“诗人……必须模仿下列三种对象之一:过去有的或现在有的事、传说中的或人们相信的事、应当有的事”。
“过去有的或现在有的事”,是指历史或现实题材;“传说中的或人们相信的事”,是指神话或寓言题材;“应当有的事”,是指理想的虚构题材。
第三,亚里斯多德指出了艺术模仿的审美心理效果,认为模仿是人产生快感的源泉。
所谓“快感”,亚里斯多德认为“快感可以假定为灵魂的一种运动——使灵魂迅速地、可以感觉到地恢复到它的自然状态的运动……凡是能造成上述状态的事物,都是使人愉快的;凡是能破坏上述状态的或造成相反状态的事物,都是使人苦恼的。
所以,一般说来,恢复自然状态,必然是使人愉快的”16。
模仿之所以能使人获得快感,是基于亚里斯多德的知识观。
亚里斯多德认为,对周围事物的茫然无知会让人感到困惑和不安,从而导致灵魂失去自然状态,对事物的认识则能解除这种不安的心理,使灵魂恢复自然状态,从而使人感到心理的满足和愉快。
亚里士多德文艺思想
![亚里士多德文艺思想](https://img.taocdn.com/s3/m/cfe19e3a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db.png)
第三讲亚里士多德文艺思想一、亚里士多德生平亚里斯多德(公元前384 一前322),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自然科学家,西方现实主义文艺理论的奠基者。
亚里斯多德是西方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
他知识渊博、著述丰厚。
他对哲学、伦理学、逻辑学、历史学、文艺学以及生物、物理、心理等自然科学方面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诗学》《修辞学》二、亚里士多德的摹仿论《诗学》第一章:〃史诗的编制,悲剧、喜剧、狄苏朗勃斯的编写以及绝大部分供阿洛斯和竖琴演奏的音乐,这一切总的说来都是摹仿。
〃亚里士多德的摹仿论建立在唯物主义的基础之上1、摹仿对象〃悲剧是对行动的摹仿〃。
〃摹仿者表现的是行动中的人,而这些人必然不是好人,便是卑俗低劣者(性格几乎脱不出这些特性,人的性格因善与恶相区别),他们描述的人物就要么比我们好,要么比我们差,要么是等同于我们这样的人。
正如画家所做的那样:珀鲁格诺托斯描绘的人物比一般人好,泡宋的人物比一般人差,而狄俄努西俄斯的人物则形同我们这样的普通人……喜剧倾向于表现比今天的人差的人,悲剧则倾向于表现比今天的人好的人〃。
亚里士多德一方面否弃了传统的摹仿自然(现实)的那种含混的表达,另一方面肯定了艺术摹仿对象的真实性,将艺术的摹仿引向与社会人生的关联上,更为关注的是艺术中所展现的现实的人的性格、情感、命运、遭际与行动,从而赋予艺术摹仿以更为深刻的人学韵味。
2、摹仿的方式亚里士多德提出:〃既然诗人和画家或其他形象的制作者一样,是个摹仿者,那么,在任何时候,他都必须从如下三者中选取摹仿对象:(一)过去或当今的事,(二)传说或设想中的事,(三)应该是这样或那样的事。
〃摹仿对象的不同性质,决定了艺术家所采取的摹仿方式的不同,即摹仿方式(摹仿的原则)完全是由对象的性质决定的。
〃诗人的职责不在于描述已经发生的事,而在于描述可能发生的事,即根据可然或必然的原则可能发生的事。
〃面对三种事件,艺术家可以采取三种摹仿方式:第一种按照事物原来的样子去摹仿;第二种按照人们所说的或以为的样子去摹仿;第三种是应该有的事,这类事不仅符合〃可然律〃或〃必然律〃,而且是可能发生的。
亚里斯多德名言
![亚里斯多德名言](https://img.taocdn.com/s3/m/d0f32641650e52ea54189816.png)
亚里斯多德名言
导读: 亚里斯多德名言
1、对上级谦恭是本分,对平辈谦逊是和善,对下级谦逊是高贵,对所有人谦逊是安全。
——亚里士多德
2、每天反复做的事情造就了我们,然后你会发现,优秀不是一种行为,而是一种习惯。
——亚里士多德
3、真正的朋友,是一个灵魂孕育在两个躯体里。
——亚里士多德
4、卑微的人服从恐惧,高尚的人服从爱。
——亚里士多德
5、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3、喜爱孤独者,非神即兽。
——亚里士多德
6、没有疯狂性格的人,绝没有庞大的天才。
——亚里士多德
7、克服了恐惧的人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
——亚里士多德
8、教育是富有时的饰品,穷乏时的避难所。
——亚里士多德
9、我不能挽留昨天,但我可以把握今天。
——亚里士多德
10、离群索居者,不是野兽,便是神灵。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
11、一个人只有超越了恐惧才是真的自由。
——亚里士多德
12、幸福是把灵魂安放在最适当的位置。
——亚里士多德
13、幸福来源于我们自己。
——亚里士多德
14、放纵自己的欲望是最大的祸害;谈论别人的隐私是最大的罪恶;不知自己过失是最大的病痛。
——亚里士多德
15、人生最终的价值在于觉醒和思考的能力,而不只在于生存。
—
—亚里士多德
16、羽毛相同的鸟,自会聚在一起——亚里士多德。
亚里士多德PPT课件
![亚里士多德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ac103fa0066f5335a8121eb.png)
他把职业性的技艺与今日称之为美的艺术加以 区别,称史诗、戏剧、音乐、绘画、雕刻等美 的艺术是“摹仿”或“摹仿的艺术”。柏拉图 则将两者都看成技术制作,认为只有来自神的 灵感的艺术才与技术有区别。他扩大了“摹仿 艺术”的范围,把颂歌包括在“摹仿的艺术” 之内,就是说,一切美的艺术都是“摹仿”, 不承认有来自神的灵感的颂神艺术和摹仿艺术 的区别。他认为只有具体存在的事物才是“第 一实体”,也就是说根本不存在离开具体存在 的所谓“理式”,肯定了艺术摹仿的对象本身 是真实的存在,提出摹仿的对象是“行动中的 人”,是人的性格、感受和行动。
4、.悲剧的突转与发现
他所谓“突转”是指要安排一些行动, 是主人公突然由顺境急转为逆境;所 谓“发现”是指让行动揭示主人公由 顺境转为逆境的潜在的秘密的原因, 这样才能使观众惊奇,形成怜悯与恐 惧的心理,达到悲剧的效果。
5.悲剧冲突的本质——“过失说”
在他看来,悲剧人物必须善良,不善良不能引起观众 的怜悯和恐惧之情。悲剧冲突的本质是好人犯了错误, 这就是“过失说”。希腊悲剧人物的错误有两种,一 种是明知故犯,如《美狄亚》中的美狄亚;一种是不 知误犯,如俄狄浦斯。他推崇后者的写法。
第四,悲剧“借以引起怜悯和恐惧来使这种感情得到陶冶”。
2.悲剧六个成分
他提出悲剧有六个成分:情节、性格、思想、言词、 形象和歌曲。认为最重要的是情节,因为他认为,第 一,情节重于性格,是由悲剧模仿的对象决定的,在 他看来,悲剧摹仿的不是人,而是人的行动。“悲剧 中没有行动,则不成为悲剧。但没有‘性格’,仍然 不失为悲剧。”第二,情节重于性格是由悲剧的目的 决定的。他认为悲剧艺术的目的在于使人引起怜悯与 恐惧之情,达到“惊心动魄”的效果。要达到这种效 果,关键是组织情节,主要靠“突转”与“发现”来 实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纵横】
1、 这句话说明了什么?
强烈的求知欲望,严谨的科学态度和高 尚的人格
2、这句话给我们今天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提供了 怎样的启示?
良师益友
勇于创新
【助读资料】
亚里士多德把论证分为“从个别到普遍”和“从 普遍到个别”两种过程,前者是归纳法,后者是演绎 法。 他对归纳法的作用是肯定的,但他着重研究和总结 了演绎推理的一般原则——三段论法。他把推理步骤 表示为包含字母符号在内的一些三段论图式,下面就 是一种基本的图式: 如果所有的B是A(大前提) 并且所有的C是B(小前提) 则所有的C是A(结论) 这种三段论式的推理由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三个 判断构成,其中包含A、B、C 三个概念。
看书做题:御医之家的出身对亚里士多德的影响表 述不正确的是 A. 使其有机会出入王宫,接触广泛的文化知识 B. 为其一生中的学习提供了一定物质基础 C.使其具有良好的古代生物学、生理学素养 D.为其将来的从政打下良好的基础
(D)
【阿卡德米学院---寻求智慧】
“亚里斯多德这头小驹,需要的是缰绳,而不是囚笼。” -------柏拉图
Vs
●相同(生平经历): ①都对知识孜孜以求,在文化上颇多建树。 ②都怀着济世救人的热情,将自己的政治思想付 诸实践。 ③都热衷于教育事业,他们创立学校,广招门徒, 著书立说,为文明的传播,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社会环境(决定因素)—时势为其提供经济和文化基础 教育条件(主导作用)—师从名师,宽松的学术环境 个人因素(主体作用)—勤奋好学,科学探索,广泛游历
伦理学:
“中庸之道”
任何事物都有三种状态,既过度、不及和中间。任何行为和 感受都有一个中间性的问题,过度与不及产生失误,中间往 往能够获得成功并受人称赞。比如他说勇敢是怯懦和鲁莽的 中道,勇敢并不是什么都不怕,有些该怕的东西就应该怕, 不怕就是鲁莽,太怕就是怯懦,都不好,它的实质就是要求 人们在实践生活中应该以“理性”为行为准则。
② 国家统治者——“哲学王” (最富有智慧,最具有正义感和理性) C、评价: ① 为了改变当时希腊民主政治体制的弊端,建立和谐稳定的社会; ② 理想国终成乌托邦。
柏拉图
(前427—前347年,研究思想史、哲学史、政治学、社会 学以及自然科学史,柏拉图式无法回避的人物) 柏拉图的主要思想
3、精神恋爱(爱情观)
古希腊文化的集大成者 -----亚里斯多德
马克思:古代最伟大的 思想家 恩格斯:古代最博学的 人物 黑格尔:人类的导师 罗 素:第一个像教授一 地著书立说的人
拉斐尔所画《雅典学院》,中央 二人为柏拉图和亚里斯多德
一、生平
前384 前367 之出 家生 御 医 师求 从学 柏雅 拉典 图
前347 前343 从离 事开 研雅 究典 大任 的亚 老历 师山
知识综合:
亚里士多德
哲学思想
思想来源于具体事物, 物质、精神世界不可 分割 从中道角度讲:中产 阶级组成的政权最为 稳定、优秀
孔
子
敬鬼神而远之
以礼治国,为政以 德,反对苛政和任 意刑杀、人治
政治思想
伦理思想 教育思想
中 庸之道 教学方法别具一格— 逍遥学派
中庸理论 因材施教、有教无 类、启发式教学
苏格拉底 (约前469—前399年,略晚于中国之孔子、略早于孟子,被 称为西方哲学的源头---轴心期) 苏格拉底的主要思想 1)认为要重点探讨人自身,认识人自己;(know yourself) 2)无知是一切罪恶的首要根源,认为人必须具有知识才能达到 善;
3)围绕人的精神提出哲学命题,说服人们不要专注于对身外之 物的追求,而要去改造自己的灵魂。 贡献 : 开创希腊哲学新方向,研究人;崇尚知识和自由探索的理性精 神,对后世影响深远
1、柏拉图为什么称亚里斯多德为“小驹”与“学院的头脑”? 小驹吃足了奶就会乱踢它的母亲。亚里斯多德对老师十分敬重, 但不迷信、不盲从、敢创新、善开拓,所以称它为“小驹”和 “学院的头脑”,这也使亚里士多德在学术研究上做出了前无 古人的贡献。 2、亚里斯多德对柏拉图的思想既有继承又有突破,表现在哪些方 面? (1)人要追求尽善尽美的境界,不放弃现实幸福 (2)指出柏拉图理念论的最大弱点 (3)肯定客观世界的真实存在,而且是人类认识的来源,认识 产生与对外界事物的感觉。举例“母鸡”【评价】
柏拉图式恋爱,也称为柏拉图式爱情,以西方哲学家柏拉图命名的一种精 神恋爱,追求心灵沟通,排斥肉欲。理性的精神上的纯洁恋爱。
评价柏拉图
1、受到人们尊敬,在思想史、哲学史、政治学、社会学、自然科学史上 是奠基者,世界影响巨大。 2、思想存在争议,其理念论、知识论、理想国存在局限;但其一生追求 真理、崇尚美德的境界令人佩服。
柏拉图
(前427—前347年,西方的思想,或者是柏拉图的,或者 是反柏拉图的,在任何时候都不是非柏拉图的)
柏拉图的主要思想
1、理念论(哲学思想) A、观点: ① 世界 理性世界:由理念构成;事物的概念或实质——真实、永恒 感性世界:由具体事物构成;物质或现象——虚假、变幻 ② 理性世界——————————————————感性世界 对立 理念先于物质而存在 ③ 知识先天固有,学习即是回忆。 B、评价 ① 唯心论:理念为先,知识先天; ② 理念论触及现象及本质,感性与理性的矛盾,第一次阐述了 人的理性对于事物有触动作用,强调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有积 极作用。
对动植物进行分类、解剖研究 具体事物是由形式和质料组成的
至今学术界的权威——三段论
中庸之道
5、伦理学领域:
三、教师生涯----讲学著书阶段
1、宫廷教师:(42岁当上了储君的老师)
前343年,亚里士多德收到了马其顿国王腓力二世的一 封信,信中写道:“我有一个儿子,但与其我感谢神 灵赐予我此子,还不如感谢他们让他生于你的时代。 我希望你的关怀和智慧将使他配得上我,并不负于他 未来的王国。”这样,亚里士多德荣幸地当上了马其 顿王子亚历山大的老师。这位王子就是后来继承马其 顿王位并建立一个地跨亚、欧、非三洲的大帝国的亚 历山大大帝。为师期间,他一方面耐心教育亚历山大 王子,终于造就了这位雄才伟略的旷世君主;另一方 面,他利用优越的条件,继续研究哲学和各类科学, 使他在学术与思想上进一步发展。(师生影响)
柏拉图的主要思想
思想产生的背景
A、① 伯罗奔尼撒战争中,雅典同盟战败; 注:伯罗奔尼撒战争中,雅典同盟战败实质是:奴隶制寡头政治的斯 巴达打败了实行奴隶制民主政治的雅典。 ② 苏格拉底被处死刑 ——以上两者暴露民主政体弊端。柏拉图对雅典民主政治不满。 B、受苏格拉底的影响,游历四方,考察各地,产生新思想 2、理想国(政治思想) A、代表作:《国家篇》(《理想国》) B、观点: 护国者——执政 ① 理想国家: 卫国者——军队 生产者——生产 “智慧之德” “勇敢之德” “节制之德”
历史轴心期
德国思想家卡尔·雅斯贝尔斯在《历史的起源 与目标》一书中明确提出的一个跨文化研究的概念 ----历史轴心期,用以指称公元前500年前后即公 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间同时出现在中国、西方 和印度等地区的文化突破现象。我国有学者称这是 一个创造了“元典”的时代,是一个在它之前都 “趋进”它,在它之后都“回味”它的时代;“一 个民族的中心价值大体是在这一阶段定型的,而这 些价值对该民族此后的发展则起着范畴的作用”。
“中庸之道”:
一种明智的态度和方法,一种 人生境界.
材料解析题: 材料一:慷慨是挥霍与吝啬之间的中庸.庄重是自傲 与顺从之间的中庸.谦谨是无耻与羞屈之间的中庸.文雅 是滑稽与呆板之间的中庸.高尚是卑屈与顽强之间的中 庸.娇柔是坚韧与病态之间的中庸。 ——亚里士多德 材料二:喜怒哀乐之未发,謂之中;发而皆中节, 謂之 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 天下之达道也。 ——孔子 请你参考课本上有关中庸的方面论述,比较中西方 思想中的中庸之道的内涵。
关于中西方思想中“中庸”的比较:
• 相同:都强调“恰到好处” 。 • 不同:①亚里士多德的“中庸”有哲学思 考,而孔子的“中庸”是出于礼法,没有 更多的哲学思考。 • ② 亚里士多德认为“中庸之道”是相对的, 孔子从圣人的角度出发,强调要有度, “过犹不及”。 • ③亚里士多德主张舍两端而取其中,孔子 没有否认两端是不好的。
前335 创重 立返 学雅 园典
前323 前322 开再 雅次 典离 逝 世
北方 小驹
学园 之魂
博学 之家
职业 教师
二、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主要思想
阿塔尔尼亚城---由于他对当时所能涉及的学科都做过研究, 且在哲学、逻辑学、政治学、伦理学、教育学、心理学、生 物学、生理学、医学等众多学科中,写下了许多开创性的著 作,留下了丰厚的遗产-----被称为百科全书式的学者。 1、哲学: ①确定了哲学的研究对象;《形而上学》(研究、解决的13 个问题;其中一些问题,一直是后来西方哲学争论的问题) ②客观世界是真实的存在,是人类认识的来源,认识产生于对外 界事物的感觉. 在世界的本原问题上亚里士多德与柏拉图有什么区别? (反对理念论)
三、教师生涯----讲学著书阶段
2、职业教师:
(1)创建雅典“吕克昂”学园(光明之神) (2)教学形式: ①分层教学……; ②“散步的哲学家”或逍遥学派 (3)著书立说: 《诗学》《修词学》 《形而上学》《物理学》 《伦理学》《政治学》 ……
悲喜人生,抑郁而终
公元前323年,亚历山大大帝病 逝,雅典再掀反马其顿热潮。亚里士 多德成为雅典人控告、仇视的对象, 不得不挥泪离开吕克昂学园,并从此 陷入孤寂落寞之中,精神受到严重打 击。前322年,在卡尔基斯抑郁而终, 终年62岁。
四、对世界思想文化的贡献
1、建立了多个学科的学科体系
他在逻辑学、政治学等多个学科领域中都留下了许多 开创性的著作,留下了丰富的遗产
2、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
以“三段论”为核心的逻辑学成为一切科学的工 具 “中庸之道”成为人类和谐社会的润滑剂 “法治”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