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阅读交流
《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阅读交流

《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阅读交流《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理念:向家长和老师讲述了跟孩子沟通的技巧和艺术。
一、读书的缘由1、作者: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吉诺特博士2、以前读过他的《孩子,把你的手给我》3、前言:作为一位老师,我拥有巨大的力量来让孩子们过得痛苦或者欢乐。
我可以成为折磨孩子的工具,也可以成为鼓励孩子的火花。
我可以带给他们羞辱或者开心,也可以带给他们伤害或者拯救。
在所有的情况下,一次危机是骤然升级还是逐步化解,一个孩子是获得进步还是日益堕落,我的态度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我想,我们老师是教室里的一个据顶因素,我们的做法和情绪可能会影响孩子的一生,甚至会改变他们以后的命运。
二、作者介绍1、海姆·吉诺特博士,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儿童心理学家。
他在培养教育孩子方面有权威。
2、主要著作:《孩子,把你的手给我》、《父母怎样和孩子说话》、《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等。
3、最著名的畅销书《父母是怎样和孩子说》为全世界数百万父母提供了与孩子有效交流、下确沟通的方法和途径,书中详溢着吉诺特博士的爱与关怀,他的著作给那些正在为青春期孩子头疼的父母提供的新的希望。
怎样说话,才能够带给学生欢乐,才可以“成为鼓舞孩子的火花”呢?小故事蕴含的教育技巧和艺术理念一:要学会接受孩子的情绪,关注孩子的感受。
小故事:7岁的鲁迪突然哭了起来。
老师走过去问他:“出了什么事?”鲁迪点点头指着他的新玩具车:“车子的轮胎掉下来了,是朱利奥干的。
”他哭道。
“我不是故意的。
”朱利奥赶紧声明。
“这是你的新玩具车,是吗,鲁迪?”老师关切地问。
“是的。
”鲁迪回答道。
“噢,真不幸。
”老师说道。
鲁迪停止哭泣。
他沉默了片刻,然后说:“没关系,我家里还有一辆。
”危机就此结束了。
处理此事时,“老师没有质问、指责和讲道理,他没有问鲁迪为什么把玩具车带到学校里来,也没有质问朱利奥为什么弄坏了它。
相反,他只是集中关注孩子的感受。
”事情也因此不了了之。
吉诺特说:“最佳师表的老师们都在传达一个相同的理念:他们不相信训话的力量。
《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读后感(2篇)

《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读后感这段时间看了书中的鼓励的故事,鼓励的故事里面有一个案例,重视解题的过程。
他是这样说的:要诱导孩子学习,就必须和重视答案一样,重视解题的过程。
我想,每位老师都知道了解题过程的重要性,但若出现一个小时候的牛顿呢,你会怎么办啊?六岁的牛顿是这样做黑板上的题目的:8-4=8 7-3=7 6-2=6看到这样的答案,你会怎样呢?你会生气吗,置之不理或一带而过?你当时的做法会不会像牛顿的老师一样,看了牛顿的作业一句批评的话也不说,而是问牛顿:“你是怎么解出这个答案的?我对你解题的答案很感兴趣。
”原来牛顿是这样理解的:8-4中划掉4,还剩下8;7-3中划掉3,还剩下7;6-2中划掉2,还剩下6。
牛顿的老师对这新鲜的解释报以微笑,这个解释让她了解到:牛顿看来只是从形式上理解了算术题,他需要在算数的抽象和象征意义方面得到辅导。
在解释正确算法之前,老师谢谢了牛顿让她分享了这样的解题过程。
如果是我,面对这样的学生,我会非常的生气,多么简单的题啊!你怎么不会做,是不是上课没注意听讲。
或者,这是什么呀?乱七八糟的。
你在听吗……这样不着边际的答案,一定是我所不能容忍的。
从来没想过,这样答案的背后原因是什么?或许是理解的错误,或许他没听懂,或许是他的基础所限。
忙着责怪,忙着下结论,忙着生气,会让孩子丧失学习的兴趣与信心,挫伤自尊。
可能下课了,这道题他依然不会做。
这么浅显的道理从来没有深入思考过,多么可怕的习惯。
记得我读四年级的时候,一次上数学课,老师在讲例题的过程中提问到我,我怯怯地站起来,支吾着,答不上来。
老师没说什么,就让我坐下了。
从她责怪与失望的眼神。
她似在说,这么简单的题,都不会做!很长一段时间上数学课她很少提问我,我也乐得如此。
本只为一次没有答上的问题。
而那道题,直到最后,我也没弄明白应该怎么做。
现在我想说:孩子碰到这种老师,会是多么的悲哀啊!孩子求出答案时,都有他自己的理由。
请倾听孩子的想法,重视解题的过程!(西门小学雷小旋)《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读后感(2)《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是一本非常实用的教育类书籍,它以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语言沟通为主题,介绍了一些有效的沟通技巧和方法。
《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读后感

《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读后感《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读后感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
你想好怎么写读后感了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读后感1这几天拜读了汤姆.G.吉诺特博士的《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一书,生动而幽默的情景对话,鲜活的事例,让每一个看过此书的教师深感敬佩,更不禁惶恐,原来自己的言行决定着学生的一切,正如作者在当老师时曾经写下过这样一段话:我个人的方法可以创造出教室里的情境,我个人的情绪也可以左右教室里的气氛。
作为一名教师,我拥有巨大的力量来让孩子们过得痛苦或者欢乐。
我可以成为折磨孩子的工具,也可以成为鼓舞孩子的火花。
我可以带给他们羞辱或者开心,也可以带给他们伤害或者拯救。
在所有的情况下,一次危机是骤然升级还是逐步化解,一个孩子是获得进步还是日益堕落,我的态度都起着重要的影响。
在这本书中,作者并没有高声吟唱爱心对于教师多么重要,也没有反复强调责任之于教师的重要,相反,作者甚至有些不厌其烦地告知我们:什么是最佳师表,怎样做是最差师表;平时如何与学生交流,冲突时应该怎样;表扬、管理、鼓励等都应该注意什么。
下面我就从2个方面来谈谈我看完此书后所理解的“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首先,我觉得老师在和犯错的学生说话时应该准确掌握批评的技巧。
相信每个教师都知道学生是需要理解和接纳的,可是实际上我们老师却很少能真正做到遇事心平气和。
面对学生的错误,我们首先经常做的就是发泄内心的愤怒,而愤怒之下,我们往往会失去原本的理智。
但事后静下心来细想,那些尖酸刻薄的话不仅不能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反而会导致更多的学生注意到学习之外的事,得不偿失,不仅折磨自己,也伤害学生。
更糟的是,如果我们的言行没有触及学生的心灵,那么,当他走出办公室后,错误还会继续发生。
吉诺特说:老师和蔼的态度胜过一切争论与指责。
《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读书心得

《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读书心得【阅读书目、作者】《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吉诺特)【书目简介】老师和父母一样,都需要高水准的交流能力。
聪明的老师对自己的用语非常敏感。
他知道学生获得多少知识有赖于老师教学的风格。
因此,他能够善解人意,在对话中传达出孩子的尊重和理解,他能够敏锐地感觉到哪些交流方式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该书在美国出版后,曾被全美教师协会推荐为教师必读书;在我国台湾出版后,曾被许多学校当课本教材使用。
他把教育心理学理论变成了大量幽默而富有人情味的短剧、对话和故事情节,为所有的老师和家长提供了同孩子进行交流的主法和技巧,帮助他们正确处理孩子的学习、心理等问题,教育孩子健康成长。
【阅读有感】《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这是一本关于老师如何与学生说话交流的书,在看的过程中,我想到了自己,想到了自己平时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与学生交流时的点点滴滴。
“老师和父母一样,都需要高水准的交流能力。
聪明的老师对自己的用语非常敏感。
他知道,学生获得多少知识有赖于老师的教学风格。
因此,他能够善解人意,在对话中传达出对孩子的尊重和理解。
他能够敏锐地感觉到哪些交流方式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这些理论我估计人人都懂,我们都知道什么样的教育是好的。
然而,在实际教育教学工作中,仅靠理论来教育孩子那是不可能完全实现的。
理论虽然精彩,但也不免失之于抽象和空泛。
“父母和老师都需要改掉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不自觉适用的大量不健康的语言,这些语言往往使得孩子对自己的认知能力,感受能力和自我价值丧失信心。
”书中指出,最佳师表的老师总是对孩子就事论事,而最差师表的老师却总是攻击孩子的品行。
我想,无论是批评或者表扬,作为教师,本意都是善良的,但是关键是这样的善意能否被学生正确地感知到,从而达到预期的效果。
可是,很多时候都是事与愿违的。
有些学生对我来说,很多习惯都是“顽固不化”的,也开始对我的话爱理不理,我也想过发生这样的情况的原因,却很少考虑是自己的话出现了什么致命的失误。
《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读后感范文5篇

《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读后感范文5篇《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读后感范文(1)现在的家庭基本上都只有一个孩子,对父母来说,孩子意味着他们对美好明天的希望。
而要让孩子达到父母的殷切企望,作为为人师表的老师肩负着重要的作用,孩子在成长阶段,大部分时间在学校学习知识,作为教师拥有巨大的力量来让孩子过得难过或者欢乐。
他们可以成为打击孩子的工具,也可以成为鼓舞孩子的火花。
在所有的情况下,一个孩子是获得进步还是日益退步,老师的态度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既然老师在孩子的成长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那么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呢?海姆G吉诺特博士的《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给了我许多有益的启发。
一、老师应该知道孩子需要的是什么。
他们需要得到他人的认可、尊重、喜欢和信任,他人的鼓励、支持、加油和风趣,还需要自己去开怀,实验并取得成就。
二、老师应该尊重孩子,摒弃语言上的暴力。
(比如训斥、嘲讽等。
)不逼迫孩子承诺和保证,不让他们内心产生罪恶感。
就事论事,对孩子提供及时的恰当的帮助。
每一位教师都应该意识到自己不能对孩子们采取疏远的态度,侮辱和攻击性的语言以及其他各种伤害。
三、要和孩子们恰当的交流。
老师要了解孩子的思想,要抓住孩子的心。
要把孩子看作是会憎、会爱,有矛盾、情感的复杂人类之一。
为了减轻他们的敌意,老师应该尽可能的提供机会让孩子体验独立的滋味。
孩子得到的自治越多,他们的敌意就越少;孩子越是自我独立,他们对比别人的怨恨也越少。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老师要做到和孩子恰当的交流,交流不仅能够改善教学,而且是教学的关键。
四、要学会表扬孩子。
老师当对孩子表达对他的努力、帮助、工作和成就的赞赏,然后由孩子本人对自己做出判断。
要尽量表扬孩子的行为而不表扬孩子的品性,只有不判断孩子的品格和个性的表扬,才能消除孩子的焦虑,让孩子没有顾虑的进步。
要描述孩子的努力和成就,以及我们的感觉,千万不要评价判断孩子的性格和品行。
同学生交谈是一门学问与艺术。
这种学问和艺术________于日常和学生们相处过程中点点滴滴的积累,而这种积累体现在平时和学生之间的言语交流。
《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读后感范文5篇

《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读后感范文5篇《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读后感范文5篇《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这本书的作者是海姆·吉诺特博士。
他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儿童心理学家。
下面是为你了《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读后感范文,希望能帮助到您。
暑假的时候,细细拜读了美国作家海姆.G.吉诺特著的《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一书,生动幽默的情景对话,鲜活的事例,让我深感敬佩。
也默默对照自己的言行,备受启发。
作者年轻时也是一名教师。
他当年曾写下一段自己的感受。
我惶恐地意识到:“我成了教室里一个决定因素。
我个人的方法可以创造出教室里的情境,可以左右教室里的气氛,作为一名老师,我拥有巨大的力量来让孩子们过得痛苦或者欢乐。
我可以带给他们羞辱或者开心,也可以带给她们伤害或者挫折。
”在这本书中作者并没有高声吟唱爱心对于教师多么重要。
也没有反复强调责任之于教师的重要。
相反,作者反复告知我们什么是“最佳师表”,什么是“最差师表”,平时如何与学生交流,冲突时应该怎样?表扬、管理、鼓励时都应该注意什么。
我从两方面谈谈我看完此书后的理解。
我觉得老师在和犯错的学生说话时,应掌握批评的方法,相信每个教师都知道学生需要理解和尊重。
而实际上我们老师却很少的做到真正的心平气和。
面对学生的错误,我们经常做的就是发泄内心的愤怒,有时还会失去理智。
今年所带的班级中就有个男孩儿性格特别倔强。
只喜欢听表扬的话,有了错误从不承认,同学们的报告声不断。
面对这样的学生,我是又爱又恨,爱的是他头脑灵活,爱动脑,善思考,恨的是天天给我惹事儿,上课听讲习惯不好,还影响他人。
在对他们的转化上,我费了不少心思,课下谈心,让他们当小干部,甚至主动与家长谈孩子情况,争取家长的配合。
经过不懈的努力,这两个孩子有所转变。
从他们身上,我也总结出:理解孩子、尊重孩子,顾及他们的感受很重要。
刻薄的话不仅不能帮助孩子改正不足,反而得不偿失,不仅折磨自己,也伤害学生。
更糟的是,如果我们的言行没有触及学生的心灵,那么他的错误还是会继续延续。
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读后感

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读后感作为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是非常重要的。
这不仅关系到教学效果,更关系到师生关系的融洽和学生的成长。
在和学生交流的过程中,老师需要关心学生、尊重学生、鼓励学生,以及引导学生。
下面我将分享一篇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在我看来,老师和学生说话的方式应该是平等的、尊重的。
在读完这篇文章后,我深刻地意识到,作为一名老师,我们需要尊重每一个学生,不管他们的成绩如何,不管他们的家庭背景如何,不管他们的性格如何。
每个学生都应该被尊重,都应该被关心,都应该被鼓励。
只有在这种平等和尊重的基础上,老师和学生之间才能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才能让学生在这种关系中茁壮成长。
在和学生说话的过程中,老师需要多关心学生。
这不仅包括学习上的关心,还包括生活上的关心。
老师应该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了解学生的困难和问题。
只有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老师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引导学生,让他们茁壮成长。
在这个过程中,老师要做到真诚关心,而不是敷衍了事。
当然,老师和学生说话的过程中,也需要适当地引导学生。
老师要给学生提供正确的引导和建议,帮助他们解决问题,指导他们走向正确的道路。
但是在这个过程中,老师要做到引导而不是命令,要做到启发而不是灌输。
只有在这种引导的过程中,学生才能真正地成长,才能真正地掌握知识和技能。
总的来说,老师和学生说话的方式是非常重要的。
只有在平等、尊重、关心和引导的基础上,老师和学生之间才能建立起良好的关系,才能让学生茁壮成长。
希望每一位老师都能认真思考自己和学生说话的方式,让我们的教育更加人性化,更加关爱学生。
读《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有感_心得体会

读《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有感本文是关于心得体会的读《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有感,感谢您的阅读!读《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有感(一)香洲区第二十一小学范蓉说话是人类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沟通方式。
用说话来交流思想、表达意志,是每个人必备的基本素质。
我们每天都在说话,因为我们需要表达,需要交流,需要倾诉。
但是话不是想说就可以说,也不是想怎样说就可以怎样说。
作为小学老师,面对着一群天真可爱的孩子,该怎样和他们说话,简直就是一门技术活,需要我们去思考,学习以及体味。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海姆?吉诺特博士通过《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这本书来来告诉我们每一位老师都可以通过心理学来具备有效的工具和技巧,通过如何和学生对话及心理治疗等各种技巧的介绍,为所有的老师提供具体的建议和实用的解决方法,帮助我们处理好日常工作中的心理问题和意外情况。
在教学实践中,面对喧闹的课堂,学生无休止的提问,还有突发的危机,老师不可避免地会碰到令人生气的情况,在这个时候该怎么和学生交流?在"恰当的交流"这一章节中提到聪明的老师通过运用"我"的语言来保护自己和学生。
例如:"我很生气""这太让我生气了""我对此非常愤怒"等等。
这些言语要安全得多,远胜于说"你简直是只害虫""看看你都做了些什么""你真是愚蠢极了""你以为你是谁".由此看来,恰当的交流不仅能够改善教学,而且是教学的关键。
聪明的老师不仅要会和学生交流,还要会表扬。
在品读"表扬的艺术"这一章节之后,我才发现平时我们所普遍采用的表扬都是评价式的,而且我们自以为是地认为,凡是表扬,都是有益的,往往忽视了这种表扬背后的伤害。
书中举了这样一个例子:一位年轻的老师想鼓励孩子们进行抽象思维。
她向爱丽丝展示了一个苹果,然后问道:"苹果是属于哪一类?"爱丽丝的脸红了,她不知道怎么回答。
《老师怎样与学生说话》的读后感(精选5篇)

《老师怎样与学生说话》的读后感(精选5篇)《老师怎样与学生说话》的篇1我们当老师的都希望能够成为让学生喜欢的教师,可是,让人喜欢似乎并不是那么容易,它是一种感情,感情没有无缘无故的。
学生们对老师的评价千差万别,“盼”着上某老师的课,“怕”上某老师的课或“烦”上某老师的课,同样的学生对不同的教师表现出不同的态度。
这的确值得我们深思,我们应怎样修炼才能让学生喜欢自己呢?今天,我读了《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之后,给我启发很大,而且感触很深。
那生动而幽默的对话,鲜活的例子,使我顿悟:自己的言行决定着学生的一切。
做老师难,做好教师难,做让学生喜欢的教师更难。
为了孩子,我力争做学生喜爱的教师。
读了此书,我收获颇丰:书中众多理论对我影响很大,也引起了我的许多思考。
现在中国的教育正处在教育的变革之中,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了。
家长对教师的期望也更高,学生也更需要教师的尊重和理解。
现在的学生由于生活的优越性,再加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因此,不论是在各方面都是很有个性的,因此,老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突发事件,教育学生要注意方式方法,每个教师教育学生都是出于教师对学生的爱。
和学生说话要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爱,有教育家说过“教育需要爱,也要培养爱。
没有爱的教育是死亡的教育,不能培养爱的教育是失败的教育。
”这一教育也告诉我们,爱是教育的生命,爱学生是做好老师的关键。
《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一书就是帮助我们怎样创造一种和谐的情感氛围,让每个孩子充分相信老师,并获得进步。
书中列举了最佳师表和最差师表的言行,作者列举了截然相反的两种教育方式和态度的若干真实的小故事,鲜明而生动的指出:在理论上,任何老师都知道什么教育是好的,我们对此拥有无数的理念。
但不幸的是,没有人能够仅仅靠教育理念就能教育好小孩。
在处理班级里的各种琐碎事务-孩子之间言语的触犯,日常的冲突,以及突发的危机等等的时候,最佳师表的老师们会尊重孩子,摒弃语言上的暴力,比如训话、责难、嘲讽等,不逼迫孩子承诺和保证,不让他们的内心产生罪恶感。
《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 心得

《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心得这本书,如同一面镜子,让我深刻反思了自己在教育过程中与学生交流的方式与态度。
书中通过丰富的案例和深入的分析,揭示了有效沟通对于师生关系、学生成长的重要性,让我受益匪浅。
首先,我意识到尊重是有效沟通的基础。
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他们有着不同的性格、背景和需求。
作为老师,我们应该尊重每个学生的差异,理解他们的感受,以平等、开放的心态与他们交流。
只有当我们真正尊重学生时,他们才会感受到被重视和理解,从而愿意与我们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其次,我学习到了倾听的重要性。
在与学生交流时,我们往往急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和建议,而忽视了倾听学生的声音。
然而,《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提醒我,倾听是建立信任和理解的关键。
当我们认真倾听学生的想法和感受时,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惑,从而给出更加贴心和有效的建议。
同时,倾听也能够让学生感受到被关注和尊重,增强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此外,书中还强调了积极反馈和鼓励的作用。
每个学生都渴望得到认可和赞美,而老师的积极反馈和鼓励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和积极性。
我们应该学会用正面的语言来评价学生的表现,肯定他们的努力和进步,同时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并给予建设性的建议。
这样的沟通方式能够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和潜力,从而更加努力地学习和成长。
最后,我认识到情绪管理在师生沟通中的重要性。
在教育过程中,我们难免会遇到一些挑战和困难,这些时候我们需要保持冷静和理智,避免情绪化地与学生交流。
我们应该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以平和、理性的态度来处理问题,避免给学生带来不必要的伤害和负面影响。
总之,《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这本书让我深刻认识到了有效沟通在师生关系、学生成长中的重要性。
我将会把书中的理念和技巧应用到自己的教育实践中,努力成为一个更加懂得倾听、理解、尊重和鼓励学生的好老师。
《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读后感(精选16篇)

《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读后感(精选16篇)《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读后感篇1我们每天都在和学生打交道,因此掌握和学生说话的技巧,跟学生进行有效地沟通就显得十分必要。
但事实上,有些时候我们会被学生的情绪所左右,而说一些不得体的话语,引起学生的反感。
事后静下心来,觉得自己很幼稚,不够成熟。
但如何避免这类事情的发生,始终没有很好的解决办法。
就在今年暑假,校长推荐了一本不错的书,名字叫《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我从中找到了答案。
这本书的一大特点就是通过一个个生动的小故事阐述每个观点。
有些故事就像发生在自己身边,读起来很亲切,有些观点也很新颖,很实用。
就拿书中的这段话来说,“老师有得天独厚的机会来消除学生在幼年时代所受的不良影响。
他们可以影响到孩子的人生是变得更好还是更坏。
成长的经历铸就了孩子的性格和命运,父母在其中扮演了关键的角色,老师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他们和父母一样,也能够打开或者关闭孩子的心灵之门。
”可见,老师的言行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
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半句六月寒”,作为教师,我们没有任何理由用冰冷的言语践踏孩子的自尊,泯灭孩子的心灵,那将是无法饶恕的错误。
我们要时时刻刻提醒自己“假如我是孩子,假如是我的孩子”,我会怎样做呢?我们要像阳光、雨露般滋润孩子的心灵,给他们以温暖、关怀、同情、理解、尊重,使他们形成健全的人格,不枉“教师”这一光荣称号。
书中的一些理念潜移默化的影响了我处理学生问题的方式、方法,使问题的解决更科学、更有实效性。
就拿两个学生打闹一事来说吧。
有天课下,张家续和韩继开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起争执,互相指责。
要是放在以前,我肯定要调查个水落石出,然后批评教育一番。
估计要一两节课才能解决问题。
而这一两节课却能做一些更有意义、有价值的事情。
于是,我把他们分开教育,对他们分别说了同样的话:“今天老师不想追究是他先和你闹,还是你先和他闹,总之,你俩这样无休止的指责是不对的。
我们要做的是管好自己,和同学和睦相处。
《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读后感范文(通用15篇)

《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读后感范文(通用15篇)《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读后感范文(通用15篇)《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读后感篇1"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而传道,授业,解惑都需要教师运用"说话"去实现。
教师,从某种程度上说,就是一种"说话"的职业。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师的语言是一种什么也代替不了的影响学生心灵的工具,教育的艺术首先包括说话的艺术。
"因此,作为一个天天和学生打交道的老师来说,掌握说话的艺术显得尤为重要。
最近,我阅读了《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这本书,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并发现了自身的诸多不足。
掩卷沉思,感慨良多,脑子一直出现了这样几个词:尊重、激励、期待、耐心。
尊重:人与人之间需要尊重,师生之间同样如此。
教师与学生谈话要维护学生的自尊心,教育的核心,就本质来说在于让学生始终体验到自己的尊严感。
教育家爱默生说:"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
"因此,我们在做学生工作时,应该采取平等、关心、爱护的态度,而不是简单、粗暴,甚至讽刺、嘲笑、训斥、体罚。
教师气量如海、大度待人,不仅可以避免矛盾激化,还会随时间的推移,去改变对方的态度。
激励:"使一个人发挥最大能力的方法是赞赏和鼓励。
""人的内心深处都有渴望别人赏识的需要". 激励,是教师对学生经常采用的一种教育方式。
激励艺术是一项重要的教育艺术。
运用好激励这一教育方式,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探求新的知识,大胆地进行创造性思维,顽强地克服各种困难,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实现目标。
期待传说古希腊有一个雕塑家叫皮格马利翁,有一次他雕刻少女塑像。
在雕塑过程中,他对这尊塑像产生了深深的爱情,诚之所至,金石为开。
他的真诚愿望终于感动了爱神,塑像变成了真人。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真诚热烈的期望必然会产生良好的效果。
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读后感范文五份

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读后感范文五份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读后感 1《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作者是海姆。
吉诺特,一位美国著名心理学家,也是儿童心理学家。
顾名思义,这本书主要谈老师怎样与自己的学生,进行有效地言语沟通,以便更好地教学。
该书全书分12个章节,从“老师的自白”开始,由一群刚刚执教不久的年轻老师的说词开始。
一部分人都灰心丧气,想放弃老师这个职业,他们内心充满了不满,失望,沮丧和压力,认为这是个“失望的主题”。
一部分人是想继续做老师,却萌发出不愿为学生操心的心理,他们认为,得过且过,没什么大事发生就很好了。
一部分人对教学抱有很大的希望,信心和实践的勇气,他们主张改革教育制度,也许无可厚非,但是,“在教育制度改变之前,我们作为老师应该做些什么呢?”再想一想,“我今天能做些什么来改善我的课堂呢?”这才是重点。
第二章节“最佳师表”中说到:“真正的老师不相信训话的力量,他们从不对孩子们讲大道理,他们不让孩子们有罪恶感,也不要求孩子们做出什么保证。
他们不对教室里的日常小事追根究底,也不对孩子的过去和遥远的未来忧心忧心忡忡。
他们只着手处理现在的事。
对他们来说,最重要的是此时此地有一个沮丧的孩子需要帮助。
”看到这里,我深受启发。
联想到以往自己教学过程中的一言一行,反省的同时意识到,是时候作出某种改变了,不能将训话作为一个必要的手段,不能想当然地对学生灌输大堆大道理,不能让学生认为自己做错了就不是好孩子了,也不能将学生作出保证的行为当成是改过的凭证。
想起以前自己,偶尔也会将一件小事夸张化,以为可以杀鸡警猴,谁知成了反效果,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学生只会暂时的收敛一些不好的行为,过后不久便会遗忘,那么,这种惩戒性的手段已经证明不是最好的方法。
关键在于,老师是否能够主动地了解当事人的状况,并亲自给予同感和安慰。
如此下去,学生才不会继续无理取闹。
在这里,我了解到,孩子们需要的是什么。
正如书中所说那样,“他们需要得到他人的认可,尊重,喜欢和信任,他人的鼓励,支持,加油和风趣,还需要自己去开拓,实验才能取得成就。
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读后感

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读后感作为老师,和学生的对话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沟通方式。
通过对话,老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想法和需求,帮助他们解决问题,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同时,良好的对话也可以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联系,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
下面是一篇读后感,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启发。
在《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这本书中,作者通过丰富的案例和实践经验,深刻地阐述了老师应该如何和学生进行有效的对话。
书中提到,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对话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倾听学生的声音,理解他们的需求,引导他们解决问题,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只有建立起真正的沟通和理解,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教学效果。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对话的重要性。
作为一名老师,我经常会面对各种各样的学生,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和需求。
有些学生可能性格内向,不善于表达自己,而有些学生可能性格外向,喜欢和老师交流。
对于不同类型的学生,我需要采取不同的对话方式,倾听他们的声音,了解他们的需求,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在和学生进行对话的过程中,我也深刻地体会到了倾听的重要性。
有时候,学生可能会有各种各样的困惑和烦恼,需要倾听老师的意见和建议。
作为老师,我需要给予学生足够的倾听和理解,帮助他们排忧解难,引导他们走出困境。
只有建立起真正的信任和理解,学生才会更加愿意和老师进行沟通,寻求帮助。
此外,书中还提到了对话的技巧和方法。
在进行对话的过程中,老师需要采用一些积极的语言和肢体语言,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爱和支持。
同时,老师还需要灵活运用各种对话技巧,引导学生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只有通过有效的对话,才能真正地促进师生之间的情感联系,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深刻地认识到了对话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性。
作为一名老师,我将更加重视和学生的对话,倾听他们的声音,了解他们的需求,帮助他们解决问题,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同时,我也会不断地提升自己的对话技巧,让对话更加有效,促进师生之间的情感联系,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
《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读后感

《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读后感篇一: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读后感说话的艺术——读《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有感这几天拜读了汤姆.G.吉诺特博士的《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一书,生动而幽默的情景对话,鲜活的事例,让每一个看过此书的教师深感敬佩,更不禁惶恐,原来自己的言行决定着学生的一切,正如作者在当老师时曾经写下过这样一段话:我个人的方法可以创造出教室里的情境,我个人的情绪也可以左右教室里的气氛。
作为一名教师,我拥有巨大的力量来让孩子们过得痛苦或者欢乐。
我可以成为折磨孩子的工具,也可以成为鼓舞孩子的火花。
我可以带给他们羞辱或者开心,也可以带给他们伤害或者拯救。
在所有的情况下,一次危机是骤然升级还是逐步化解,一个孩子是获得进步还是日益堕落,我的态度都起着重要的影响。
在这本书中,作者并没有高声吟唱爱心对于教师多么重要,也没有反复强调责任之于教师的重要,相反,作者甚至有些不厌其烦地告知我们:什么是最正确师表,怎样做是最差师表;平时如何与学生交流,冲突时应该怎样;表扬、管理、鼓励等都应该注意什么。
下面我就从2个方面来谈谈我看完此书后所理解的“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首先,我觉得老师在和犯错的学生说话时应该准确掌握批评的技巧。
相信每个教师都知道学生是需要理解和接纳的,可是实际上我们老师却很少能真正做到遇事心平气和。
面对学生的错误,我们首先经常做的就是发泄内心的愤怒,而愤怒之下,我们往往会失去原本的理智。
但事后静下心来细想,那些尖酸刻薄的话不仅不能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反而会导致更多的学生注意到学习之外的事,得不偿失,不仅折磨自己,也伤害学生。
更糟的是,如果我们的言行没有触及学生的心灵,那么,当他走出办公室后,错误还会继续发生。
吉诺特说:老师和蔼的态度胜过一切争论与指责。
既然令人生气的事情已经发生,我们能做的,就是尽量减轻事情发生所带来的后果。
“无论如何,尽可能不要把轻微的过失看成是成心违犯,让孩子有保全面子的余地。
〞只要有积极的态度,再大的裂缝也是可以解决的。
老师怎样与学生说话 读书交流

理念三:要学会丌用评价式癿表扬。
• 小故事: • 10岁癿菲利斯写了一首诗,描写她对冬天里第一场雪癿感 想。你如何表扬这个孩子? • 吉诺特式癿表扬是:“你癿诗正好说出了我癿感想。我真 高兴在你癿诗里看到了我自巪癿感觉。” • 出乎我们癿意料——我们可能会这样说:“你写癿诗真 棒!”“你真棒!”“你真是我们班里癿小诗人!”你会 疑问:“这难道有什么丌妥吗?”
• 披着“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癿漂亮外衣,我 们喜欢训斥,喜欢教导,喜欢指手画脚,喜欢刨根问底, 喜欢“没有诊断就开药斱”。而且,我们总癿感觉就是: 我们是孩子们癿救世主,是孩子们癿大法官,我们所做癿 一切都是为了孩子好。我们有什么错吗?
理念二:要学会就事论事,绝丌攻击孩子们 癿品行。
• 小故事:一个孩子把颜料弄洒了。 • A老师说道:“噢,我看见颜料洒了,我们弄些水和抹布 过来。” • B老师却说:“你真笨死了。为什么总是这么丌小心?” • A老师就事论事,B老师攻击了孩子癿品行。
最著名癿畅销书
• 《父母怂样和孩子说话》为全世界数百万父母提供了不孩 子有效交流、明确沟通癿斱法和途径,书中洋溢着吉诺特 博士癿爱不关怀,他癿著作给那些正在为青春期孩子头疼 癿父母提供癿新癿希望。
三、分享理念
• 怂样说话,才能够带给学生欢乐,才可以“成为鼓舞孩子 癿火花”呢? • 小故事蕴含癿教育技巧和艺术
• 总之,吉诺特式癿沟通斱式强调理解、尊重孩子癿感受; 强调在沟通中丌涉及孩子癿隐私、品行,丌对孩子癿自尊 心造成伤害;强调就事论事,丌涉及孩子癿过去和未来。 虽然其理念不我们癿现实相距甚进,但是只要领会了其要 旨,操作起来还是丌难癿。
• 还想知道更多癿怂样跟学生说话才最有效、最科学吗?建 议读一读吉诺特博士著癿《老师怂样和学生说话》。书中 浅白癿语言、大量癿实例和情境、透彻癿剖析会教会你怂 么做。
读《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心得体会

读《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心得体会喜欢英国诗人、剧作家莎士比亚说的“书籍是全人类的营养品”。
当我在精神文化领域缺乏哪方面的营养时,我就会努力地去寻觅,汲取,让自己随之感到豁然开朗,神清气爽。
或者,这就是我喜欢读书的原因之一。
工作了,和自己有较大年龄、经历差异的小学生打交道了,突然之间不知道怎样和这些活泼可爱的孩子说话了!面对孩子的种种问话和问题,敷衍了事应对吧,太不称职己之意了;认真面对呢,又感觉江郎才尽,无语凝咽。
相信“读书使人明智,读书使人充实”,去书中汲取营养吧。
感觉山穷水尽之时,寻得一本《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粗略翻阅了一下,感觉柳暗花明了,知音找到了!买回家细细品读,真有指点迷津之妙。
书中给我最大的指点就是:着手处理现在的事,最重要的是此时此地有一个沮丧的孩子需要帮助;描述孩子的努力和成就以及我们的感觉,不要评价判断孩子的性格和品行。
特别的技巧来有效并且富有人情味地处理。
在理论中,知道孩子需要的是什么,他们需要得到他人的认可、尊重、喜欢和信任,他人的鼓励、支持、加油和风趣。
都知道什么教育是好的。
但是,实际上是不能仅仅靠理论就能教育好孩子的。
孩子们总是会反复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精彩的理论在现实的、个别的、具体的问题面前就显得抽象和空泛了。
在处理班级里各种琐碎事务——孩子之间言语的触犯,日常的冲突,以及突发的危机等等,老师需要一些特别的技巧来有效并且富有人情味地处理。
看了最佳师表的教育成功的范例,深有体会。
“事情全乱套了”这一天是温迪上五年级的第一天。
老师告诉了她到哪里去领英语课本。
但是当温迪刚刚摸到书架的时候,所有的书都哗啦哗啦地掉了下来。
温迪哭了起来。
老师:温迪,书掉下来了。
我们得把它们捡起来。
温迪:我上学的第一天就这么被毁了。
事情全乱套了。
老师:今天早上对你说确实不顺利。
温迪:当然啦。
你想知道还发生了什么吗?老师:告诉我吧。
老师一边帮温迪捡书,一边听她讲不顺利的早晨。
结果,这一天就令人愉快地度过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
理念:向家长和老师讲述了跟孩子沟通的技巧和艺术。
一、读书的缘由
1、作者: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吉诺特博士
2、以前读过他的《孩子,把你的手给我》
3、前言:
作为一位老师,我拥有巨大的力量来让孩子们过得痛苦或者欢乐。
我可以成为折磨孩子的工具,也可以成为鼓励孩子的火花。
我可以带给他们羞辱或者开心,也可以带给他们伤害或者拯
救。
在所有的情况下,一次危机是骤然升级还是逐步化解,一个孩子是获得进步还是日益堕落,我的态度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我想,我们老师是教室里的一个据顶因素,我们的做法和情绪可能会影响孩子的一生,甚至会改变他们以后的命运。
二、作者介绍
1、海姆·吉诺特博士,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儿童心理学家。
他
在培养教育孩子方面有权威。
2、主要著作:《孩子,把你的手给我》、《父母怎样和孩子说话》、《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等。
3、最著名的畅销书《父母是怎样和孩子说》为全世界数百万父
母提供了与孩子有效交流、下确沟通的方法和途径,书中详溢着吉诺特博士的爱与关怀,他的著作给那些正在为青春期孩子头疼
的父母提供的新的希望。
怎样说话,才能够带给学生欢乐,才可以“成为鼓舞孩子的
火花”呢?
小故事蕴含的教育技巧和艺术
理念一:要学会接受孩子的情绪,关注孩子的感受。
小故事:7岁的鲁迪突然哭了起来。
老师走过去问他:“出了什么事?”
鲁迪点点头指着他的新玩具车:“车子的轮胎掉下来了,是朱利奥干的。
”他哭道。
“我不是故意的。
”朱利奥赶紧声明。
“这是你的新玩具车,是吗,鲁迪?”老师关切地问。
“是的。
”鲁迪回答道。
“噢,真不幸。
”老师说道。
鲁迪停止哭泣。
他沉默了片刻,然后说:“没关系,我家里还有一辆。
”
危机就此结束了。
处理此事时,“老师没有质问、指责和讲道理,他没有问鲁
迪为什么把玩具车带到学校里来,也没有质问朱利奥为什么弄坏了它。
相反,他只是集中关注孩子的感受。
”事情也因此不了了之。
吉诺特说:“最佳师表的老师们都在传达一个相同的理念:
他们不相信训话的力量。
他们从不对孩子们讲大道理,他们不让孩子们有罪恶感,也不要求孩子们做出什么保证。
他们不对教室里的日常小事追根究底,也不对孩子们的过去和遥远的未来忧心
忡忡。
他们只着手处理现在的事。
”
我们日常的做法与这个理念几乎是完全相悖的。
披着“晓之
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的漂亮外衣,我们喜欢训斥,喜欢
教导,喜欢指手画脚,喜欢刨根问底,喜欢“没有诊断就开药方”。
而且,我们总的感觉就是:我们是孩子们的救世主,是孩子们的
大法官,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孩子好。
我们有什么错吗?
理念二:要学会就事论事,绝不攻击孩子们的品行。
小故事:一个孩子把颜料弄洒了。
A老师说道:“噢,我看见颜料洒了,我们弄些水和抹布过来。
”
B老师却说:“你真笨死了。
为什么总是这么不小心?”
A老师就事论事,B老师攻击了孩子的品行。
吉诺特说:“在父母和老师中间普遍流行的所谓‘正常’语
言,如责备羞辱、道德说教、命令指使、嘲讽奚落、训诫指责、
威胁利诱、评价预测等等,都足以让孩子发疯,并且逐渐变得冷
漠、粗俗和丧失人性。
”
而这是不是我们习以为常的做法?孩子们习惯了这样的做
法,会从交流中“感受成人对他们有什么样的看法,并以此影响
他们的自我形象和自我意识。
”
理念三:要学会不用评价式的表扬。
小故事:
10岁的菲利斯写了一首诗,描写她对冬天里第一场雪的感
想。
你如何表扬这个孩子?
吉诺特式的表扬是:“你的诗正好说出了我的感想。
我真高
兴在你的诗里看到了我自己的感觉。
”
出乎我们的意料——我们可能会这样说:“你写的诗真棒!”“你真棒!”“你真是我们班里的小诗人!”你会疑问:“这难道有什么不妥吗?”
看看吉诺特的分析。
“评价性的表扬实际上暗示着一种地位差别。
表扬者处于评价他人的地位。
他们爬到了价值判断的高处,对别人指手画脚,
说东道西。
这样的表扬通常都让被表扬者觉得自己‘低人一等’。
”
那么,表扬要注意什么?
第一,要尽量表扬孩子的行为而不表扬孩子的品行。
比如,
不说“你真是一个好孩子。
”“你真了不起。
”等。
第二,不要将
形容词与孩子的品性联系起来进行表扬。
比如,当孩子回答出苹果属于水果后,不说“你真是个好孩子。
”第三,不要对孩子的
行为进行价值评价。
这会让孩子觉得,我们本来以为他们会表现
出不良行为,所以才会对他们的“良好”行为表现出惊讶。
理念四:以一个故事来说明上面的道理。
12岁的本在玩飞镖,他一下子就射中了靶子上公牛的眼睛。
作为体育老师,下面的表扬哪个更好?
A.你真了不起。
B.你的眼力真好。
C.你真是个神射手。
D.瞧,公牛的眼睛被射中了。
看看吉诺特的分析。
听了前三种表扬,本的想法是:“我并不是神射手,只不过碰巧罢了。
如果再让我玩一次,说不定连靶
子的边都沾不上呢,更别说公牛的眼睛了。
我还是趁早退出算了。
”而听了“D”评价,本的反应可能是:“老师没有期望每次必须射中。
我还可以试试。
”这样,当本的飞镖偏离了中心时,
体育老师可以建议射飞镖的时候往左一点或者往右一点。
本的技术便会一点点进步。
总之,吉诺特式的沟通方式强调理解、尊重孩子的感受;强
调在沟通中不涉及孩子的隐私、品行,不对孩子的自尊心造成伤害;强调就事论事,不涉及孩子的过去和未来。
虽然其理念与我
们的现实相距甚远,但是只要领会了其要旨,操作起来还是不难的。
想知道怎样跟学生说话才最有效、最科学吗?建议读一读吉
诺特博士著的《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
书中浅白的语言、大量的实例和情境、透彻的剖析会教会你怎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