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 认识线段 2 教学设计
二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认识线段》教案(片区级教研课)
二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认识线段》教案(片区级教研课)一. 教材分析《认识线段》是二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的一节课,主要让学生初步理解线段的特征,学会用直尺和三角板画线段,并能表示线段的长度。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线段的基本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但对线段的认知还比较模糊,需要通过实际操作和生动形象的讲解来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线段的特点。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线段的定义和特点,能够用直尺和三角板画线段。
2.培养学生观察、操作、表达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线段的定义和特点,能够用直尺和三角板画线段。
2.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正确地用直尺和三角板画线段,并能够表示线段的长度。
五. 教学方法1.采用直观演示法,通过实物和模型展示线段的特点,让学生直观地理解线段。
2.采用操作实践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实际画出线段,加深对线段的理解。
3.采用分组合作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和实践,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直尺、三角板、线段模型等教具。
2.准备线段的图片和示例,用于展示和讲解。
3.准备分组活动的材料,如纸张、彩笔等。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平面图形知识,如直线、曲线等,为学生学习线段奠定基础。
同时,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物品,找出线段的例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线段的模型和图片,讲解线段的定义和特点,让学生直观地理解线段。
同时,教师用直尺和三角板演示如何画线段,并讲解画线段的注意事项。
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活动,每组发放纸张、彩笔等材料。
学生按照教师的示范,用直尺和三角板画出线段,并标出线段的长度。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帮助学生掌握画线段的方法。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认识线段》教学设计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认识线段》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认识线段》是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的一课,主要让学生初步理解线段的特征,学会测量线段的长度。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掌握线段的定义,了解线段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长度单位的概念,对直线、曲线等基本图形有所了解。
但学生对线段的特征和测量方法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践操作和观察来逐步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线段的定义,知道线段的特点。
2.培养学生观察、操作、交流、创新的能力。
3.让学生学会测量线段的长度,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线段的定义和特点。
2.难点:让学生学会测量线段的长度。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分组合作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线段教具和学具,如直尺、绳子等。
2.准备线段图示和实例,帮助学生理解线段的特征。
3.准备测量工具,如尺子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创设情境,如小动物比赛跑直线,引出线段的概念。
让学生观察和描述线段的特征,引导学生思考线段和直线、曲线的区别。
2.呈现(10分钟)呈现线段教具和学具,让学生直观地认识线段。
教师讲解线段的定义,让学生了解线段的特点,如有两个端点,有限长等。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合作,用准备好的材料制作线段。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在制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错误。
学生完成后,进行展示和评价。
4.巩固(10分钟)通过线段排序、线段测量等游戏,让学生巩固对线段的认识。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和总结线段的性质,如线段的长度可以测量,线段的两个端点可以标记等。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运用线段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设计一条线段作为路径,让小动物跑直线比赛。
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解决方案,并进行展示。
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明确线段的定义、特点和测量方法。
认识线段(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二年级上册苏教版
教案:认识线段20232024学年数学二年级上册苏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线段的定义,知道线段有两个端点,是有限长的。
2. 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活动,发现线段的特征,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 培养学生运用线段进行测量的能力,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1. 线段的定义和特征2. 线段的测量3. 线段在生活中的应用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线段的定义和特征,线段的测量。
难点:理解线段的有限长度和两个端点的概念,学会用恰当的方法测量线段。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线段模型、直尺、卷尺2. 学具:学生自备直尺、彩笔教学过程:一、导入1. 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的线段,如尺子、绳子等,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点。
二、新课1. 讲解线段的定义和特征,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深入理解线段的概念。
2. 演示如何测量线段,引导学生学会用直尺、卷尺等工具进行测量。
3. 学生分组进行测量练习,巩固测量方法。
三、巩固练习1. 出示一些线段,让学生判断其是否符合线段的定义和特征。
2. 学生互相交换练习,互相评价,教师巡回指导。
四、拓展与应用1. 引导学生思考线段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测量距离、画线等。
2. 学生举例说明线段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教师点评。
五、小结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教师点评。
板书设计:一、线段的定义和特征1. 两个端点2. 有限长度二、线段的测量1. 直尺2. 卷尺三、线段的应用1. 测量距离2. 画线作业设计:1. 课后练习:测量线段,并记录结果。
2. 家庭作业:寻找生活中的线段,并说明其应用。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活动,让学生掌握了线段的定义、特征和测量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在课后作业设计上,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继续关注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认识线段》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认识线段》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认识线段》这一节课,主要让学生初步理解线段的含义,学会用直尺和三角板画线段,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
教材通过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操作、交流,从而掌握线段的特点和画法。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直线和曲线的概念,但对线段的认识还比较模糊。
他们在生活中接触到各种线条,但对线段的特征和画法还不够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借助实物和模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线段的特点,提高他们的认知水平。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线段的含义,学会用直尺和三角板画线段。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操作、交流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线段的含义,学会用直尺和三角板画线段。
2.难点:让学生理解线段的特征,能够正确地画出线段。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直观教学法、操作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操作、交流,从而掌握线段的含义和画法。
六. 教学准备1.教具:直尺、三角板、多媒体课件。
2.学具:每组一份,包括直尺、三角板、练习纸。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各种线条,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引出线段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让学生了解线段的含义和特点,讲解如何用直尺和三角板画线段。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操作,尝试用直尺和三角板画线段,教师巡回指导。
4.巩固(10分钟)学生互相展示自己的作品,判断线段是否正确,教师点评并讲解注意事项。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思考:线段有哪些应用场景?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拓展思维。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线段的含义和画法。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一道画线段的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8.板书(5分钟)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进行板书设计,突出线段的特点和画法。
《认识线段》(教案)-2023-2024学年二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
答案:首先,找到线段AD的两个端点A和D。然后,在直尺上找到5厘米的长度,从D端点开始画,画到直尺上的5厘米标记处,然后结束。这样就延长了线段AD5厘米。
5.例题5:将线段EF缩短到3厘米。
答案:首先,找到线段EF的两个端点E和F。然后,在直尺上找到3厘米的长度,从E端点开始画,画到直尺上的3厘米标记处,然后结束。这样就缩短了线段EF到3厘米。
10.线段的比较:线段的比较包括线段的比较长度和线段的比较位置。比较长度是通过比较两个线段的长度来确定它们的大小关系;比较位置则是通过比较两个线段的相对位置来确定它们的位置关系。
11.线段的分类:线段可以根据其长度、位置和方向进行分类。长度可以分为长线段和短线段;位置可以分为水平线段和垂直线段;方向可以分为直线线段和斜线线段。
板书设计
1.重点详细阐述:
①线段的定义和特征:线段是连接两个端点的一段有限直线,具有两个端点和一个固定长度。
②线段与射线、直线的区别:射线有无限个点,但没有固定长度;直线也有无限个点,但长度无限,不能被无限分割。
③线段的长度:线段的长度是固定的,可以用直尺量出来,可以用自然数来表示。
④线段的画法:画线段时,要从一个端点开始,沿着直线方向,画到另一个端点,然后结束。
4.行为习惯:一年级学生在课堂上的行为习惯还在形成中,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行为习惯,培养学生的专注力、倾听能力和参与意识。
5.课程学习影响:学生在入学前对线段的认知存在差异,这可能会影响他们在课堂上的学习效果。此外,学生的情感态度、行为习惯等因素也会对课程学习产生的学习环境,以提高教学效果。
简要回顾本节课学习的线段内容,强调线段重点和难点。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线段》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线段》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认识线段》是苏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的一章节,主要让学生初步理解线段的含义,学会用直尺测量线段的长度。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便于学生操作和实践。
教材中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认识线段,理解线段的特征,培养学生测量线段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基本的数学思维能力。
他们在一年级已经学习了长度单位,对长度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线段的特征和测量方法还需要进一步学习和掌握。
此外,学生对于新知识的学习兴趣较高,乐于参与课堂活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认识线段,了解线段的特点,学会用直尺测量线段的长度。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实践,培养学生测量线段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认识线段,学会用直尺测量线段的长度。
2.难点:理解线段的特征,能够正确测量线段的长度。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和图片,引导学生认识线段,理解线段的特征。
2.操作教学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测量线段,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合作学习法:分组进行测量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直尺、绳子、图片、课件等。
2.学具:每人一把直尺,几根不同长度的绳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图片,如尺子、绳子等,引导学生发现这些图片中都有线段。
然后提问:“你们知道线段是什么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线段。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线段的定义和特点,让学生初步认识线段。
同时,教师用尺子测量一根绳子的长度,让学生了解测量线段的方法。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测量活动。
每组选一根绳子,用直尺测量其长度,并记录在纸上。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线段》教学设计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线段》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认识线段》是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认识线段的特征,学会用直尺和三角板画线段,能正确地表示线段,并了解线段的简单应用。
教材通过生活情境的图片,引发学生对线段的兴趣,同时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团队协作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也对各种线段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是,对于线段的定义、特征和表示方法,他们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基础,通过生动有趣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对线段的认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线段的定义、特征和表示方法,学会用直尺和三角板画线段,能正确地表示线段。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操作、交流、团队协作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线段的定义、特征和表示方法,学会用直尺和三角板画线段。
2.难点:让学生理解线段的特征,并能灵活运用线段的表示方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的图片,引发学生对线段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2.直观演示法:通过实物演示和动画展示,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线段的特征。
3.动手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画线段,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
4.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团队协作,培养他们的交流和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直尺、三角板、线段模型、动画课件等。
2.学具准备:学生用书、练习本、彩色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各种线段的图片,如尺子、电话线、电线等,引导学生关注线段。
然后提问:“你们在生活中还见过哪些线段?线段有什么特征?”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动画课件,展示线段的定义和特征,同时讲解线段的表示方法。
二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认识线段》教学设计
二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认识线段》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认识线段》是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的一节课。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探究等活动,认识线段的特点,掌握线段的表示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思维。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发现线段的存在,感知线段的特点,然后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活动,使学生掌握线段的定义和表示方法。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操作能力,他们对生活中的线段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是,学生对线段的定义和表示方法还不够了解,需要通过课堂上的探究和实践活动来掌握。
此外,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思维还需要进一步培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认识线段,掌握线段的表示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思维。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探究等活动,让学生体验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维力和创新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认识线段,掌握线段的表示方法。
2.难点:理解线段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思维。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观察教学法、操作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操作、探究,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思维。
六. 教学准备1.教具:线段模型、直尺、圆规、多媒体课件等。
2.学具:每人一套线段模型、直尺、圆规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生活中的线段,如尺子、电线、拉链等,引导学生发现线段的存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5分钟)教师展示线段模型,引导学生观察线段的特点,如长度、方向等。
同时,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线段的特点。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线段操作,用直尺和圆规画出不同的线段,并比较线段的长度。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线段的定义和表示方法。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认识线段》教学设计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认识线段》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认识线段》是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课程的一部分,旨在帮助学生理解线段的特征和性质,包括线段的端点、长度和比较。
本节课内容是学生初步接触几何概念的重要环节,为后续学习更复杂几何图形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动手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的物体和图形有直接的感知经验。
然而,学生对线段的认知还比较模糊,需要通过具体的活动和实例来帮助他们建立清晰的概念。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识别线段,了解线段的两个端点和比较线段的长度。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和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合作学习的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正确地画出线段,并理解线段的基本特征。
2.难点:学生能够比较不同线段的长度,并使用适当的术语进行描述。
五. 教学方法采用“引导发现法”,鼓励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小组合作来发现线段的性质。
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和总结,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直尺、彩笔、线段模型等。
2.教学环境:教室里摆放好学生桌子,每个学生准备一张白纸和一支笔。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不同形状的图片,如直线、曲线和折线,引导学生注意这些图形的共同特征。
教师提问:“你们能找出这些图形中的共同点吗?”学生可能会回答有关端点、弯曲度等问题。
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将学习一种特殊的图形——线段。
”呈现(10分钟)1.教师介绍线段的定义:“线段是由两个端点和它们之间的所有点组成的。
”2.教师展示如何用直尺和彩笔在白纸上画出线段,并强调端点的位置和线段的直性质。
3.教师邀请几名学生上台演示如何画线段,并指出他们的线段是否符合定义。
操练(10分钟)1.学生在纸上画出多条不同长度的线段,并标记出它们的端点。
2.学生互相交换作品,比较并讨论线段的长度。
苏教版二上数学《认识线段》教案
苏教版二上数学《认识线段》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中《认识线段》这一节内容,旨在让学生初步理解线段的含义,掌握线段的特征,学会用直尺和尺子量线段的长度,培养学生量感和空间观念。
教材通过生活实例引入线段的概念,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知线段的特点,进而在数学活动中深化对线段的理解。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他们在生活中对各种线条已经有了一定的认知。
但是,对于线段的特征和如何准确量取线段长度,还需要通过教学活动来引导和培养。
此外,学生们的空间想象力各有差异,需要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理解线段的含义,掌握线段的特征。
2.培养学生用直尺和尺子量取线段长度的能力,发展学生的量感和空间观念。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线段的含义,掌握线段的特征,学会用直尺和尺子量线段的长度。
2.难点:让学生理解线段的两个端点,以及如何准确量取线段长度。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操作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从生活实例中发现线段,通过动手操作感知线段特征,再通过合作交流,深化对线段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教具:直尺、尺子、线段模型等。
2.学具:每人一套直尺、尺子、线段模型。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各种线条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线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然后提出问题:“你们在生活中都见过哪些线条?它们有什么特点?”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呈现(5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演示,介绍线段的概念和特征,让学生初步理解线段。
同时,教师示范如何用直尺和尺子量线段的长度,让学生注意观察。
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操作,用直尺和尺子量取线段的长度,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在量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巩固(5分钟)教师通过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学生对线段的理解和量取长度的能力。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认识线段2 苏教版(2014秋)
认识线段2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操作活动和观察的过程,会用语言描述线段特征。
会找、数、折、画、连线段。
2.培养学生初步空间观念,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认识线段的特征教学准备:课件、不同长度的毛线、折纸(一张正方形,一张长方形),直尺教学流程:一、对比曲直,引入新课1、呈现学生的体育活动:跳绳,拔河场景图。
观察:这三组小朋友在活动时都用到了什么?请你观察一下,这些绳有什么不同。
提炼:绳有时是弯的,有时是直的。
2、出示毛线,轻轻地放在桌上观察:这根毛线是什么样子的?3、你能想办法把毛线变直吗?(1)先想一想,然后再动手。
(2)变直后轻轻的和同桌说一说,你是怎么把毛线变直的。
二、观察比较,认识线段1、观察毛线(1)展示学生不同资源生1:你能说说你是怎么把毛线变直的吗?提炼:从他的左手到右手之间的一段是直直的。
生2:他的毛线直吗?哪一段是直的?生3:他的呢?谁能像老师刚才那样说一说。
(2)变换毛线角度,还直吗?(3)同桌互相说一说,你的毛线从哪到哪是直直的。
(4)小结:不管是长的还是短的,横的还是竖的还是斜的,只要用左手和右手拉紧,中间的一段毛线就是直直的。
2、引出线段(1)揭示:像这样,左手到右手之间直直的一段,我们可以看成是“线段”(板书课题) (2)师:那你能把手中的线段移到黑板上来吗?同学们想一想,该怎么移呢?吸铁石要几个?为什么?放哪?(3)介绍:我们一般可以用“”的图形来表示线段。
3、认识线段(1)观察:仔细观察一下,你觉得线段是什么样子的?(2)提炼:线段不仅要直直的,还要在两端画上两条小竖线(红笔描),这个小竖线也有自己的名字呢,它叫做“端点”(板书)(3)提问:线段有几个端点呢?(4)闭上眼:好好想一想,线段长什么样子呢?用手比划一下。
4、快速判断分别想想做做第一题:说一说下面哪个是线段?为什么?汇报:说出判断的方法图1:你为什么判断的这么快?图2:大家都说是线段,和同桌说说理由。
二年级数学上册 认识线段教案2 苏教版
按要求画一画。思考:画成的是什么图形?三角形是由几条线段围成的?
3.想想做做第5题
按要求画一画,交流画出的图形。
五、课堂检测,评价反思。
1.《一课一练》第38页第4、5题。
2.智力冲浪。
“智力冲浪”除了要求作图美观之外,关键是要让学生一条不漏地画出所有线段。所以,要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做到一条不漏。
3.继续拉住这根线的两端,并把它拉紧,但两手位置一高一低。
换一根长一些的线,仍用两手捏住它的两端,并拉紧。
引导学生观察随意摆放的棉线和拉紧后的棉线,说说各有什么特点?
突出拉紧后直线就直了。
指出: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一段可以看成线段。
这样,两手间的那段还是线段吗?
今天我们学习一个新的内容——认识线段。板书课题。
3.能从生活中找到线段,使学生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增强对数学的好奇心。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线段的特征。难点:会画线段。
学 程 设 计
导 航 策 略
一、揭示课题,认定目标。
学生活动:
1.拿出准备好的棉线放在桌上,观察。
2.捏住棉线两端拉紧,比较其中的变化。
生:随意摆在桌上,线是弯弯曲曲的。
生:拉直之后,线就直了。
二、目标驱动,自主学习。
继续认识线段
自学提纲:
1.看书48页例题,什么样的才是线段?
2.在我们身边,有许多物体的边都是线段,你能找到哪些?
3.长方形上有没有线段?有几条?
4.折一折手中的长方形纸,想一想,折痕是不是一条线段,为什么?你能折出几条不同的线段吗?
5.用什么工具可以画线段?怎么画?
总结线段的特征并板书。
儿歌:一按(按直尺)、二画(画两个端点)、三连(连直线)、四写(写长度)。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认识线段》教案(区优质课)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认识线段》教案(区优质课)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认识线段》这一单元主要让学生初步理解线段的特征,学会用直尺和三角板画线段,并能测量线段的长度。
教材通过生活实例和丰富的活动,引导学生感知线段的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接触过一些简单的几何图形,对线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线段的特征和画法,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基础,通过生动有趣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对线段的认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线段的特征,学会用直尺和三角板画线段,并能测量线段的长度。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合作学习的精神和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线段的特征,学会用直尺和三角板画线段,并能测量线段的长度。
2.教学难点:理解线段的特征,学会用直尺和三角板画线段。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和情境,引导学生感知线段的特征。
2.操作教学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学会用直尺和三角板画线段。
3.交流讨论法:引导学生相互交流、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直尺、三角板、线段模型、教学课件等。
2.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彩色笔、剪刀、胶水等。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幅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图片中的线段。
然后引导学生思考:线段有什么特征?怎样画线段?2.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向学生介绍线段的特征和画法。
让学生观察直尺和三角板,讲解线段的两个端点和长度。
然后示范如何用直尺和三角板画线段,并让学生跟着一起操作。
3. 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线段模型,让学生分组进行操作,用直尺和三角板画出给定的线段,并测量线段的长度。
苏教版认识线段教案
苏教版认识线段教案【篇一: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线段》教学设计】《认识线段》教学设计教材简析:本课时内容(课本第59--60页)——认识线段,是教学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的基础。
线段是比较抽象的概念,由于二年级学生年龄小,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水平比较低,而且又是第一次接触这一概念,所以教材用直观描述的方式来说明线段的特征,而不是下定义。
教材通过认识线段的两个特征,生活中找线段,折出线段,画出线段等内容,层次清晰,丰富学生对线段的体验,多方面增强对线段的理解。
学情分析:线段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讲是比较抽象和难以理解的,很多时候他们还不能用完整的语言表达出事物的本质特征,而且他们的理解往往是表面的,零碎的,要使他们对线段的概念提升到一个概念的,抽象的认识,有一定的难度。
但同时他们喜欢动手,有极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这些又是学习的有利因素。
所以我相信孩子们一定会学好这节课。
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等活动,初步认识和理解线段,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线段的特征,能画出线段,正确数出并连出线段条数。
2、使学生在观察和操作中逐步培养思考、探究的意识和能力,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线段的特征,借助工具学会画线段。
难点:线段表象的建立,会分辨线段。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每人一根任意长的毛线或绳子,直尺,长方形纸。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师:孩子们,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了一位新朋友,请注意听,我把它介绍给大家:弯弯一根线,拉直成线段,线段什么样?大家仔细看:线段是直的,还带两个小端点!孩子们,既然线段这么有趣,我们赶快来了解它,进入今天的开心学习时间吧!二、动手操作,认识线段1、认识线段及其特征(2)师:孩子们介绍一下你们观察的结果,然后是怎样比的?生1:我看到毛线放在桌子上是弯曲的,拿起来比的时候拉直了。
生2:我们是把毛线的一端对齐,然后把线拉直,再看另一端,就比较出来了。
二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线段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二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线段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线段的初步认识》是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的一章内容,主要让学生认识线段,了解线段的特点和性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线段的定义,会使用直尺和三角板画线段,并能理解线段的大小比较。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平面图形的认识,对图形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线段作为一种特殊的图形,需要学生进一步去认识和理解。
在生活实际中,学生对线段也有所接触,如绳子、尺子等,但缺乏系统性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通过生动形象的比喻和实际操作,帮助学生建立线段的概念。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正确识别线段,了解线段的特征,能够用直尺和三角板画出线段,并学会比较线段的长短。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学生能够培养自己的空间观念,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认识线段,掌握线段的特征,学会用直尺和三角板画线段,并比较线段的长短。
2.难点:学生能够理解线段的定义,并能够用数学语言描述线段的特点。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际和有趣的故事,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线段的含义。
2.直观演示法:教师通过实物演示和亲自操作,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线段的特点,加深对线段的认识。
3.合作交流法: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实践,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线段的特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直尺、三角板、绳子、图片等。
2.学具:每人一套尺子、三角板、彩色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图片,如跳绳、尺子等,引导学生发现这些物品都具有线段的特点。
然后提问:“你们知道线段是什么吗?”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初步认识线段。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认识线段》教学设计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认识线段》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认识线段》是小学数学的基础知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初步理解线段的含义,学会用直尺和三角板画线段,并能说出线段的特点。
教材通过生活实例和丰富的练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操作能力,他们对生活中的线段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的认知水平参差不齐,有的学生可能对线段的定义和特点理解不够深入,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线段的知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初步理解线段的含义,学会用直尺和三角板画线段,并能说出线段的特点。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线段的定义和特点,学会用直尺和三角板画线段。
2.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线段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认识线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操作教学法:让学生亲自动手画线段,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
4.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直尺、三角板、线段模型、课件等。
2.学具:每人一份直尺、三角板、练习纸。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课件,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线段,如尺子、拉链等,让学生初步认识线段。
同时,教师提问:“你们知道线段是什么吗?”引导学生思考。
2. 呈现(10分钟)教师讲解线段的定义和特点,并用课件展示线段的图像,让学生直观地理解线段。
同时,教师用直尺和三角板示范画线段的方法,让学生跟随操作。
3. 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线段画线段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线段》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线段》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认识线段》是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的一单元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初步理解线段的含义,学会用直尺测量线段的长度,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观念。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际操作,引导学生认识线段,理解线段的特点,从而掌握线段的基本概念。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些关于线段的经验,他们对线段有一定的感知。
但学生对线段的概念、特点以及如何用直尺测量线段的长度还不太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以学生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通过实物演示、动手操作等方式,让学生充分感知线段,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线段的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线段的概念,了解线段的特点,学会用直尺测量线段的长度。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线段的概念和特点,学会用直尺测量线段的长度。
2.难点:让学生理解线段的两个端点,以及如何用直尺准确地测量线段的长度。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际操作,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和理解线段。
2.直观演示法:利用实物和模型,让学生直观地感知线段的特点。
3.动手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测量线段,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4.合作交流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的学习心得,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具:直尺、线段模型、图片等。
2.学具:每人一把直尺,若干根不同长度的线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图片中的线段,让学生初步感知线段。
然后提出问题:“你们在生活中在哪里见过线段?线段有什么特点?”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实物演示和模型展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线段的特点。
同时,教师讲解线段的概念,让学生理解线段的两个端点。
小学的数学苏教版二年级的上册《认识线段》教案2
小学数学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教课内容教课目标第一课时认识线段。
教科书第48 页例题,第 49 页想想做做 1— 5 题。
1、使学生经过实质的察看和操作,初步认识线段的一些基本特色,能在一些简单平面图中辨别线段,会数出简单图形中线段的条数,会选择适合的工具画线段。
2、培育学生在察看、操作中逐渐思虑、研究的意识和能力3、使学生拥有踊跃参加学习活动的心理偏向与伙伴合作的优秀意向,进一步感觉数学与生活的亲密联系。
要点要点:认识线段的特色难点难点:成立线段的表象。
教课教师准备:实物投影、课件、一张白纸及一根毛线准备学生准备:一张白纸及一根毛线教学过程教课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环节目标1、讲话:老师在同学们的文具盒里发现了一把尺子。
1、察看直尺,进行全班沟通:一边是认真察看这把尺子的两边相同吗?有什么不相同呢?直的,一边是弯的。
借助学生熟2、想想:用这把尺的两边画出来的线会相同吗?悉的直尺,通那用这边画出来的线是什么样子的呢?2、察看教师的板书,感知一条是曲的,过察看比较用这边画出来的线呢?一条是弯的。
创建情等数学活动,3、小结:同学们,这线能够是直直的,也能够是弯弯境进行曲直对的。
4、讲话:认真察看你桌上的毛线是什么样子的?3、认真聆听。
揭露课比,初步感知你能将它变直吗?试一试看。
题线段的直,并5、讲话:你是怎么变直的呢?谁来介绍一下。
4、察看自己的毛线,也是曲的。
想办揭露课题。
激认真察看,这位同学两手捏住的是毛线的什么地法将它变直。
发学生的学方? 6、讲话:象这位小朋友相同,捏住线的两头,向5、全班沟通是怎么样将手中的毛线变习兴趣。
两边拉紧,这根毛线就变直了。
像这样把线拉直,两直的。
捏住线的两头向两边拉紧。
手之间的一段就能够当作线段。
板书线段(媒体)7、讲话教课反省导入很自然,学生能经过曲直对照,自主发现线段的基本特色:是直的,有两个端点。
起来认识研究线段。
7、认真聆听。
教课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环节目标(一)直观认识线段1、察看:谁能来指一指这线段?1、规范指线段在变化分辨2、思虑:这线段是从哪儿到哪儿呢?突出端点2、察看沟通中进一步深3、变式拉毛线,判断能否是线段:3、判断老师表示的能否是线段,并说出刻认识线段。
二年级数学上册 认识线段教案2 苏教版 教案
继续认识线段
自学提纲:
1.看书48页例题,什么样的才是线段?
2.在我们身边,有许多物体的边都是线段,你能找到哪些?
3.长方形上有没有线段?有几条?
4.折一折手中的长方形纸,想一想,折痕是不是一条线段,为什么?你能折出几条不同的线段吗?
5.用什么工具可以画线段?怎么画?
总结线段的特征并板书。
引导学生给5个点依次标上1~5五个序号。然后1号点依次与2、3、4、5连线,2号点与3、4、5连线,3号点与4、5连线,4号点与5号连线。这样共可连出4+3+2+1=10条线段。
认识线段
教学内容
P48~P49 “想想做做〞 1~5题
三维目标
1.通过实际的观察和操作,初步认识线段,知道线段是直的,线段是有长度的,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线段的特征,并能从一组图形中识别出线段,数出简单多边形中线段的条数,会利用工具画线段。
2.通过折、画等活动,培养学生初步观察能力、操作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兴趣。
3.继续拉住这根线的两端,并把它拉紧,但两手位置一高一低。
换一根长一些的线,仍用两手捏住它的两端,并拉紧。
引导学生观察随意摆放的棉线和拉紧后的棉线,说说各有什么特点?
突出拉紧后直线就直了。
指出: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一段可以看成线段。
这样,两手间的那段还是线段吗?
今天我们学习一个新的内容——认识线段。板书课题。
儿歌:一按〔按直尺〕、二画〔画两个端点〕、三连〔连直线〕、四写〔写长度〕。
提问:连接这两点还能画出不同的线段吗?
连接两点,只能画几条线段?
解释“连接每两点画一条线段〞的意思。
交流:有4个点时,连的时候怎样连就不会漏掉呢?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32:认识线段-苏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32:认识线段-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认识线段的基本概念,了解线段的长度是有限的。
2.学生能够通过实例学习线段的应用,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和使用线段。
3.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测量比较线段的长度大小,培养测量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线段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2.通过实例学习线段的应用。
3.测量线段的长度大小。
三、教学难点1.学生对线段的长度认知不足,容易混淆线段和直线的概念。
2.学生测量线段的准确性不高。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PPT课件和范例线段物品(如面包片、铅笔等)。
2.学生记好尺子,并提前做好长度单位换算的训练。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引导学生回忆并讨论校园中或家庭中的一些线段的例子,如栏杆、门框、书架板等。
2. 理解线段的概念(15分钟)1.通过讲解PPT,让学生了解线段的定义和基本概念,即有限长度和有两端点。
2.让学生通过范例线段物品观察和摸索,掌握线段的真实形态和基本特征。
3.让学生借助范例线段物品,判断各异物品是否是线段。
3. 掌握线段的应用(20分钟)1.能够找出日常生活中的线段应用,如什么样的物品可以表示出线段的定义。
2.通过范例线段物品,让学生发现线段的实际运用,如使用面包片来表示线段,并说明其两端点所在位置。
3.能够简单描述线段的特性,并给出范例线段物品的直线比对。
4.测量线段的长度(30分钟)1.通过实例演示,让学生掌握准备线段长度的方法,即选取适当的标准单位,如厘米或毫米。
2.通过给定的范例线段物品,让学生分析其长度,然后使用尺子进行实际测量,最后将测量结果进行对比。
3.给学生提供一些实际日常生活实例,并让学生自行测量其长度,再进行结果比较,了解测量时的注意事项。
5. 总结(10分钟)通过这堂课,让学生加深了解线段的定义、应用以及测量方法,对于测量的重要性和规范化的要求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并为下一课的相关知识铺垫了基础。
六、教学反思通过这堂课,我发现学生对线段的概念和特性并不是很清楚,需要通过范例线段物品等实物模型、图片等来进行直观化教学,深入理解线段的概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师:小朋友们的纸上都有一条折痕,想一想,这条折痕也能看成一条线段吗?为什么?
因为折痕是直的。
折痕也是有端点的,只是没有标出来。
总结:线段是有长有短的。
三、全班交流,提炼建模。
1.说说线段的特征
生:线有两端。
生:线段有两个端点。
(2)学生交流如何画线段。
(3)学生用刚才的方法再画一条线段。
(4)想想,还能用什么工具画线段?试一试。
第二题指名学生示范,数一数正方形是由几条线段围成的,再让学生分别数出其余几个图形分别是由几条线段围成的。可以用什么工具画线段?
指出:我们可以沿着直尺的边来画线段。
师巡视指导。
集体交流,强调:画线段时,要用一只手按住直尺,使它不能移动。
儿歌:一按(按直尺)、二画(画两个端点)、三连(连直线)、四写(写长度)。
提问:连接这两点还能画出不同的线段吗?
连接两点,只能画几条线段?
解释“连接每两点画一条线段”的意思。
交流:有4个点时,连的时候怎样连就不会漏掉呢?
明确:一共可以画出6条线段。
四、分层练习,巩固内化。
1.想想做做第3题
让学生按要求画一画。
引导学生给5个点依次标上1~5五个序号。然后1号点依次与2、3、4、5连线,2号点与3、4、5连线,3号点与4、5连线,4号点与5号连线。这样共可连出4+3+2+1=10条线段。
认识线段
教学内容
P48~P49“想想做做”1~5题
三维目标
1.通过实际的观察和操作,初步认识线段,知道线段是直的,线段是有长度的,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线段的特征,并能从一组图形中辨认出线段,数出简单多边形中线段的条数,会利用工具画线段。
2.通过折、画等活动,培养学生初步观察能力、操作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兴趣。
3.继续拉住这根线的两端,并把它拉紧,但两手位置一高一低。
换一根长一些的线,仍用两手捏住它的两端,并拉紧。
引导学生观察随意摆放的棉线和拉紧后的棉线,说说各有什么特点?
突出拉紧后直线就直了。
指出: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一段可以看成线段。
这样,两手间的那段还是线段吗?
今天我们学习一个新的内容——认识线段。板书课题。
3.能从生活中找到线段,使学生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增强对数学的好奇心。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线段的特征。难点:会画线段。
学程设计
导航策略
一、揭示课题,认定目标。
学生活动:
1.拿出准备好的棉线放在桌上,观察。
2.捏住棉线两端拉紧,比较其中的变化。
生:随意摆在桌上,线是弯弯曲曲的。
生:拉直之后,线就直了。
生:线段是直的,有两个端点。
2.进一步感知线段的特征
(1)学生自由找找生活中哪些物体的边是线段。
(2)折一折长方形的纸。
学生折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比示范线段长一些的折痕,再折一条比这条线段短一些的折痕。
观察这些折痕,说说能发现什么规律?
(3)完成“想想做做”1、2
学生独立思考完成后交流汇报。
3.学习画线段
(1)学生尝试。
2.想想做做第4题
按要求画一画。思考:画成的是什么图形?三角形是由几条线段围成的?
3.想想做做第5题
按要求画一画,交流画出的图形。
五、课堂检测,评价反思。
1.《一课一练》第38页第4、5题。
2.智力冲浪。
“智力冲浪”除了要求作图美观之外,关键是要让学生一条不漏地画出所有线段。所以,要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做到一条不漏。
二、目标驱动,自主学习。
继续认识线段
自学提纲:
1.看书48页例题,什么样的才是线段?
2.在我们身边,有许多物体的边都是线段,你能找到哪些?
3.长方形上有没有线段?有几条?
4.折一折手中的长方形纸,想一想,折痕是不是一条线段,为什么?你能折出几条不同的线段吗?
5.用什么工具可以画线段?怎么画?
总结线段的特征并板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