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全册课时达标训练含答案
高中生物苏教版必修三课时达标训练:(十一) 其他植物激素及其应用 Word版含解析
课时达标训练(十一) 其他植物激素及其应用(时间:30分钟;满分: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据了解,现在有越来越多的蔬菜和水果提前上市,上市销售前用大量的膨大剂、增红剂和催熟剂等化学激素处理,在将其催熟的同时又令其外观变得更好看,像长着长尖的西红柿、个头较大切开后却有空腔的草莓或西瓜,还有一些看起来已经熟透、吃起来却没有什么味道的香蕉或菠萝等。
其中的膨大剂和催熟剂可能是( )A.生长素类似物和乙烯类似物B.细胞分裂素和乙烯类似物C.生长素类似素和细胞分裂素类似物D.赤霉素类似物和乙烯类似物2.下列关于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激素在生物体内含量较低,但有高效的生物催化作用B.高浓度2,4-D可以抑制双子叶植物类杂草的生长C.根尖分生区细胞数目的增多主要是由赤霉素调节的D.温室种植的番茄开花后喷洒乙烯可促进果实的形成3.丝瓜为雌雄同株异花受粉植物,将刚萌发的该植物种子先在下表5种物质浓度一定的溶液中浸泡24小时,然后种植。
观察实验结果,比较最初10天的雌花与雄花平均数,求出性别比。
分析表中数据,其中表述不正确的是( )A.B.该实验浓度下的乙烯利对丝瓜性别分化影响不大,对其他植物也是如此C.花器官的性别分化是各种激素和内外环境因子对基因表达调控的结果D.该实验浓度下的赤霉素、CP有利于雌花的形成,整形素有利于雄花的形成4.果实生长发育和成熟受多种激素调节。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分裂素在果实生长中起促进作用B.生长素对果实的发育和成熟没有影响C.乙烯在果实生长和成熟中起抑制作用D.脱落酸在果实成熟中促进细胞分裂和果实脱落5.番茄果实成熟过程中,乙烯释放量、果实色素积累及细胞壁松弛酶活性变化规律如图所示。
从该图可得出乙烯能促进( )①细胞壁松弛酶活性升高②果实色素积累③番茄果实发育④番茄果实成熟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6.在早春低温时为了让水稻种子早发芽,稻农常将种子置于流动的河流或溪水中浸泡一段时间。
2018年高中生物苏教版必修3习题:课时跟踪检测(十三)种群的特征含答案
课时跟踪检测(十三)种群的特征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种群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内蒙古草原上的全部牛是一个种群②池塘中所有的鱼是一个种群③稻田中所有的三化螟是一个种群④种群密度的决定因素是年龄结构、性别比例⑤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影响种群密度大小的直接因素A.①③⑤B.②④C.②④⑤D.③⑤解析:选D 内蒙古草原上的全部牛一般不是由同一种牛组成的;池塘里的鱼也不是单一的物种;稻田里所有的三化螟是由同一种生物个体组成的,是一个种群;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对种群密度不起决定性作用,出生率和死亡率才是决定种群密度大小的直接因素。
2.下列有关种群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同一物种的种群密度是不会发生变化的B.不同物种的种群密度往往差别较大C.年龄结构是指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D.出生率、死亡率是指种群在单位时间内新产生或死亡的个体数目解析:选B 种群密度是指种群在单位面积或体积中的全部个体数,种群密度不是固定不变的,不同物种、同一物种在不同时期、不同环境中的密度是不同的;种群的年龄结构是指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段的个体数量的比例。
出生率、死亡率是指种群在单位时间内新产生或死亡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总个体数的比率。
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对种群数量特征叙述的是( )A.我国的人口将逐渐步入老龄化阶段B.2008年,广东省人口的出生率为1.329%C.橡树种子散布能力差,常在母株附近形成集群D.由于微甘菊入侵,松树种群死亡率较高解析:选C 橡树种子散布能力差,是由物种本身决定的,属于种群的空间特征。
4.甲、乙、丙是同一物种的三个种群,其年龄结构见下表。
三个种群年龄结构的类型为( )AB.甲是稳定型,乙是增长型,丙是衰退型C.甲是增长型,乙是增长型,丙是衰退型D.甲、乙、丙三个种群都是稳定型解析:选A 甲种群幼年个体多于老年个体,故种群年龄结构为增长型;乙种群各年龄段个体比例适中,故种群年龄结构为稳定型;丙种群老年个体比幼年个体多,故丙的年龄结构为衰退型。
2017-2018学年高中生物苏教版必修三课时达标训练:(三) 体 温 调 节 Word版含解析
课时达标训练(三)体温调节(时间:30分钟;满分: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下列关于人体在寒冷中身体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皮肤的血流量增多B.汗腺分泌的汗液增多C.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减少D.肾上腺分泌的肾上腺激素增多2.关于体温的叙述错误的是()A.人的体温来源于物质代谢过程所释放出来的能量B.体温的相对恒定,是维持内环境稳定、保证代谢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C.人的体温就是通过直肠所测得的温度D.体温的相对恒定,是机体产热和散热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3.健康人处于低温环境中感到冷,此时,人体最可能发生的是()A.皮肤内毛细血管收缩B.皮肤产生冷觉C.肝脏产热减少D.分泌甲状腺激素减少4.有关体温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高温环境中,机体可使产热增加、散热增加B.在低温环境中,机体可使产热增加、散热减少C.出汗时毛细血管舒张,毛细血管舒张时出汗D.立毛肌舒张时才会出汗,立毛肌收缩时肯定不出汗5.人体体温的相对恒定,是机体产热和散热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产热是神经调节,散热是体液调节B.人处在寒冷环境中,靠机体增加产热、减少散热维持体温恒定C.人处在炎热环境中,需增强散热维持体温恒定D.产热来源于组织器官的细胞呼吸6.对于高烧不退的病人,可以采用一些辅助治疗措施来降低体温。
下列措施中不正确的是()A.加盖棉被,增加排汗量B.在额头上敷用冷水浸过的毛巾C.用酒精棉球擦拭四肢等部位D.适当撤减衣被7.动物生理学家为了确定下丘脑在体温调节中的作用,做了如下实验:刺激下丘脑的前部,发现实验动物有出汗现象,而刺激下丘脑后部,实验动物则出现寒颤现象,据此科学家得出了下丘脑在体温调节中的作用。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下丘脑前部是散热中枢所在地,下丘脑后部是产热中枢所在地B.下丘脑前部是产热中枢所在地,下丘脑后部是散热中枢所在地C.下丘脑是调节体温相对恒定的惟一中枢D.下丘脑的活动仍然受到大脑皮层的控制8.当人处于炎热环境时,会引起()A.冷觉感受器兴奋B.温觉感受器抑制C.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D.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兴奋9.一位在南极科学考察站工作的科学家,当他由温暖的室内来到寒冷的户外时,其下列各项生理变化与图示变化趋势相符的是()①皮肤血管血流量的变化②身体耗氧量变化③肾上腺激素分泌量④汗腺的分泌量A.②③B.①④C.②④D.①③10.如图表示某人的体温变化曲线,导致ab段和bc段体温变化的事件最有可能是()A.发热和寒颤B.提高环境温度和寒颤C.寒颤和出汗减少D.剧烈运动和出汗增加二、非选择题(共30分)11.(7分)某人在持续几天咳嗽后发热,经诊断是细菌感染引发了肺炎。
高中生物苏教版必修三课时达标训练:(十二) 种群的特征 Word版含解析
高中生物苏教版必修三:课时达标训练(十二)种群的特征(时间:30分钟;满分: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甲具有出生、性别、年龄、死亡等特征;乙具有出生率、性别比例、年龄结构等特征。
那么甲、乙的特征分别属于()A.物种的个体;一条鲤鱼B.物种的个体;一个鲤鱼种群C.种群;一条鲤鱼D.种群;一个鲤鱼种群2.(北京高考改编)在生态学研究中,下列方法与研究目的不相符的是()A.给海龟安装示踪器调查其洄游路线B.给大雁佩戴标志环调查其迁徙路线C.用样方法研究固着在岩礁上贝类的种群关系D.用标记重捕法调查蚜虫的种群密度3.[多选]下列有关种群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同一物种的种群密度是不会发生变化的B.不同物种的种群密度往往差别较大C.年龄结构是指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D.出生率、死亡率是指种群在单位时间内新产生或死亡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4.下列关于种群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内蒙古草原上全部牛是一个种群②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③稻田中所有的三化螟是一个种群④种群密度的决定因素是年龄结构、性别比例⑤种群密度的大小决定于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A.①③⑤B.②③④C.②④⑤D.②③⑤5.(浙江高考)下列关于出生率的叙述,正确的是()A.若某种群年初时的个体数为100,年末时为110,其中新生个体数为20,死亡个体数为10,则该种群的年出生率为10%B.若某动物的婚配制为一雌一雄,生殖期个体的雌雄比例越接近1∶1,则出生率越高C.若通过调控环境条件,使某动物的性成熟推迟,则出生率会更高D.若比较三种年龄结构类型的种群,则稳定型的出生率最高6.(海南高考)某同学拟调查一个面积为100 hm2草地上某种双子叶草本植物的种群密度,设计了四个调查方案,其中最可行的是()A.计数该草地上该种植物的全部个体数目B.设置1个1 m2样方,计数样方中该种植物的个体数目C.随机设置1 m2样方若干,计数每个样方中该种植物的个体数目D.在该种植物密集处设置1 m2样方若干,计数每个样方中该种植物的个体数目7.海洋渔业生产中,合理使用网眼尺寸较大的网具进行捕捞,有利于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017-2018学年高中生物苏教版必修3习题:课时跟踪检测(三) 血糖调节 Word版含答案
课时跟踪检测(三)血糖调节一、选择题1.正常情况下,人体内的血糖含量维持在 3.9~6.1 mmol/L。
下列与人体血糖调节有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胰岛素是唯一降血糖的激素B.胰高血糖素是唯一升血糖的激素C.调节血糖的神经中枢位于下丘脑D.肌糖原不能直接分解成葡萄糖进入血液解析:选B 胰岛素是人体唯一降血糖的激素,但是人体升高血糖的激素除了胰高血糖素外,还有肾上腺素。
2.下列有关血糖调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胰高血糖素能促进肝糖原的分解B.胰岛素降低血糖的原理主要是切断血糖的来源C.血糖浓度与细胞吸收和利用葡萄糖的速率有关D.肝脏是调节血糖浓度的重要器官解析:选B 胰岛素降低血糖浓度的原理主要是促进细胞吸收和利用葡萄糖,而不是切断血糖的来源。
3.下列关于胰岛素作用的认识,正确的是( )A.没有胰岛素,葡萄糖不能进入细胞B.胰岛素不足,葡萄糖进入细胞障碍,但氧化分解正常C.胰岛素不足,糖原合成减少,细胞供能正常D.胰岛素不足,非糖物质转化葡萄糖增多解析:选D 胰岛素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它既可以增加血糖的去路,又可以抑制血糖的来源。
在增加去路方面,首先是促进葡萄糖进入细胞;在抑制来源方面,是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若胰岛素不足时,葡萄糖进入细胞有障碍,同样葡萄糖的氧化分解也受到影响;而同时抑制肝糖原分解的能力减弱,造成糖原分解加强,抑制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的能力减弱,造成葡萄糖增多。
4.如图是人体血糖调节的过程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在调节人体血糖平衡方面具有协同作用B.胰岛素能够加速组织细胞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C.细胞甲是胰岛B细胞,细胞乙是胰岛A细胞D.血糖调节过程中,胰岛素的作用结果会反过来影响胰岛素的分泌解析:选A 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在调节血糖平衡方面具有拮抗作用。
5.“饥寒交迫”的情况下,在人的体温调节和血糖平衡的调节中,分泌活动都增强的内分泌腺是( )A.胰岛B.垂体C.肾上腺D性腺解析:选C 在“饥寒交迫”的情况下,体温调节中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的分泌增加,使代谢旺盛以维持体温平衡;血糖调节中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的分泌增加以维持血糖的平衡,故分泌活动都增强的内分泌腺是肾上腺。
2017-2018学年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全册课时跟踪检测含解析答案
2017-2018学年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全册课时跟踪检测目录课时跟踪检测(一)内环境的稳态 (1)课时跟踪检测(二)体温调节水和无机盐的调节 (7)课时跟踪检测(三)血糖调节 (14)课时跟踪检测(四)免疫调节对人体稳态的维持 (21)课时跟踪检测(五)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 (27)课时跟踪检测(六)人体生命活动的神经调节 (33)课时跟踪检测(七)反射及人脑的高级功能 (40)课时跟踪检测(八)人体的体液调节 (47)课时跟踪检测(九)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54)课时跟踪检测(十)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60)课时跟踪检测(十一)生长素的特性与生理作用 (66)课时跟踪检测(十二)其他植物激素及其应用 (73)课时跟踪检测(十三)种群的特征 (86)课时跟踪检测(十四)种群数量的变化 (92)课时跟踪检测(十五)生物群落的构成 (99)课时跟踪检测(十六)生物群落的演替 (106)课时跟踪检测(十七)生态系统和生物圈 (112)课时跟踪检测(十八)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118)课时跟踪检测(十九)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和生态系统稳态的维持 . 125 课时跟踪检测(二十)人类影响环境 (132)阶段质量检测(一)生物个体的稳态 (138)阶段质量检测(二)生物群落的演替 (145)阶段质量检测(三)生态系统的稳态人与环境 (151)课时跟踪检测(一)内环境的稳态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人体细胞外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人体的细胞外液即内环境B.细胞外液的化学成分中有葡萄糖、无机盐、激素、尿素等物质C.细胞外液主要成分之间的关系可表示为:血浆 组织液―→淋巴―→血浆D.小肠壁的肌细胞可以不通过细胞外液直接从肠道吸收葡萄糖解析:选D 体内的细胞只有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小肠壁的肌细胞不能从消化道中直接吸收葡萄糖,只能从组织液中吸收。
2.如图为“细胞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图解,其中②④⑤为细胞外液。
【苏教版】2018学年生物必修三课时分层作业13种群的特征含答案
课时分层作业(十三) 种群的特征(建议用时:45分钟)[学业达标练]1.种群是指一个生态系统中( )A.同种生物所有成熟个体的总和B.所有生物成熟个体的总和C.同种生物所有个体的总和D.所有生物个体的总和C[种群是指在生态系统中生活在同一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种群具有一定的年龄结构,包括幼年个体、成年个体和老年个体;所有生物个体的总和是群落。
]2.甲具有出生、性别、年龄、死亡等特征;乙具有出生率、性别比例、年龄结构等特征。
那么甲、乙的特征分别属于( )【导学号:85732126】A.物种的个体;一条鲤鱼B.物种的个体;一个鲤鱼种群C.种群;一条鲤鱼D.种群;一个鲤鱼种群B[出生、性别、年龄、死亡等特征是生命个体所具有的,是生物个体的生命现象;出生率、性别比例、年龄结构等是种群的特征,是一定区域内同种生物个体的总体表现。
]3.下列不属于种群特征的是( )A.种群密度B.性别比例C.种群的空间特征D.形态特征D[种群并不是许多同种个体的简单相加,而是一个有机单元,它具有种群密度、年龄结构、性别比例、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及空间特征等特征。
]4.我国全面放开二胎,从种群特征看,这种特征直接调节( )A.种群密度B.年龄结构C.性别比例D.出生率D[“全面放开二胎”的措施,直接调节的是出生率。
]5.预测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数量未来的动态信息主要来自( )【导学号:85732127】A.现有居住人口的年龄结构、性别比例B.现有人口的数量和密度C.现有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D.现有人口男女的健康状况A[年龄结构、性别比例以及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等特征都能影响种群密度,但只有年龄结构、性别比例可用来预测种群未来的动态信息。
]6.假如要调查一块农田中某种鼠和蚯蚓的种群密度,通常采用的调查方法分别是( )A.标志重捕法、样方法B.标志重捕法、标志重捕法C.样方法、样方法D.样方法、标志重捕法A[鼠的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可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蚯蚓的活动能力较弱,可用样方法调查。
必修三课时训练总答案(生物必修3)
必修三课时训练答案第一章人体的环境与稳态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1〕1.CCACB,BBCDD,CDDB15.〔1〕细胞液、淋巴〔2〕毛细血管〔3〕渗透〔或自由扩散〕16.〔1〕②③④〔3〕⑤→②→③→①〔4〕消化系统循环系统③17.答案:⑴毛细血管毛细淋巴管组织细胞〔2〕a<4>细胞膜毛细血管壁毛细淋巴管壁细胞液和血浆细胞液、血浆、淋巴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2〕1.CBADC,DBCDC,BDDDB16.〔1〕血浆组织液淋巴理化性质〔2〕消化吸收气体交换泌尿与汗液分泌〔3〕养料与氧气 CO2等代废物〔4〕细胞通过环境与外界间接地进行物质交换17.〔1〕缓冲物质〔缓冲对〕降低氧气不足,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同时CO2排出不畅〔2〕升高减少〔3〕〔4〕各种酶的催化需要适宜的温度第二节环境稳态的重要性1.DCDDD,CACDA,BDBD15.〔1〕蛋白质因缺少必需氨基酸,蛋白质的合成受阻,同时体原有蛋白质不断分解〔2〕葡萄糖静脉注射葡萄糖溶液能维持血糖浓度的稳定〔3〕无机盐的平衡被破坏蛋白质合成受阻,影响新代的正常进行16.〔2〕探究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4〕仅在某一阶段,生物材料pH稳定〔8〕①在一定围,生物材料pH维持稳定②不同实验材料对酸或碱的缓冲效果不同17.〔1〕蒸馏水,〔2〕乳酸〔3〕试管1PH变化明显,明显升高,2、3号试管PH变化不明显;试管1PH变化明显,明显降低,试管2、3PH变化不明显〔4〕蒸馏水不具有缓冲作用,为对照组;人工配制的缓冲溶液具有缓冲作用;动物血浆和缓冲溶液一样具有缓冲作用,说明其成分中含有缓冲物质第1章人体的环境与稳态单元测试题答案1.DCCDA,DBCDA,DDCDD,BDCBD,BAAAD26.〔1〕环境血浆组织液淋巴〔2〕消化系统排泄系统〔3〕消化系统循环〔4〕循环系统、排泄。
循环系统、呼吸。
27.〔1〕血浆细胞液组织液〔2〕A〔3〕主动运输氧化分解供能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4〕NaHCO3和H2CO3〔5〕B 28. <1>①取 3支洁净试管,分别编号为 1-3 号。
2017-2018学年高中生物苏教版必修3习题:课时跟踪检测(五) 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 Word版含答案.ppt
课时跟踪检测(五)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一、选择题1.某患儿胸腺先天性缺失,与正常儿童相比,该患儿( )A.仍有部分细胞免疫功能B.仍有部分体液免疫功能C.体内的B淋巴细胞数目显著减少D.体内的T淋巴细胞数目增加解析:选B T淋巴细胞在胸腺中发育,B淋巴细胞在骨髓中发育。
细胞免疫由T淋巴细胞参与完成,若没有胸腺,就无法产生T淋巴细胞,细胞免疫也就不存在。
体液免疫主要由B淋巴细胞参与完成,但由于在体液免疫中大多数抗原刺激T淋巴细胞产生淋巴因子,再刺激B细胞增殖、分化,因此若没有胸腺,也只能保留部分体液免疫的功能。
在没有胸腺的条件下,由于有较多的造血干细胞可发育为B淋巴细胞,所以体内B淋巴细胞较多。
2.下列有关艾滋病的叙述,错误的是( )A.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B.病人的直接死因是各种病原体感染或恶性肿瘤C.病原体侵入人体后,破坏T淋巴细胞D.可以通过性接触、握手、静脉注射毒品等途径传染解析:选 D 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病人的直接死因是各种病原体感染或恶性肿瘤;病原体侵入人体后,破坏T淋巴细胞;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有静脉注射毒品、性接触、母婴、血液等,握手不可传播。
3.示意图甲、乙、丙、丁为某实验动物感染HIV后的情况,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从图甲可以看出,HIV感染过程中存在逆转录现象B.从图乙可以看出,HIV侵入后机体能产生体液免疫C.从图丙可以看出,HIV可能对实验药物a敏感D.从图丁可以看出,HIV可能对实验药物b敏感解析:选D HIV为逆转录病毒,侵入人体T细胞从而破坏T细胞,体液免疫基本丧失,细胞免疫全部丧失,从图丁可以看出,加入实验药物b后,HIV浓度升高,所以HIV可能对实验药物b不敏感;从图丙可以看出,加入实验药物a后,T淋巴细胞浓度升高,HIV可能对实验药物a敏感。
4.某病原体第一次感染人体,人体不会产生相应的( )A.浆细胞B.记忆淋巴细胞C.过敏反应D.免疫反应解析:选C 过敏反应一定不会发生在第一次接触过敏原时,一定发生在再次接触过敏原时。
2017-2018学年高中生物苏教版必修三课时达标训练:(十一) 其他植物激素及其应用 Word版含解析
课时达标训练(十一)其他植物激素及其应用(时间:30分钟;满分: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据了解,现在有越来越多的蔬菜和水果提前上市,上市销售前用大量的膨大剂、增红剂和催熟剂等化学激素处理,在将其催熟的同时又令其外观变得更好看,像长着长尖的西红柿、个头较大切开后却有空腔的草莓或西瓜,还有一些看起来已经熟透、吃起来却没有什么味道的香蕉或菠萝等。
其中的膨大剂和催熟剂可能是()A.生长素类似物和乙烯类似物B.细胞分裂素和乙烯类似物C.生长素类似素和细胞分裂素类似物D.赤霉素类似物和乙烯类似物2.下列关于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激素在生物体内含量较低,但有高效的生物催化作用B.高浓度2,4-D可以抑制双子叶植物类杂草的生长C.根尖分生区细胞数目的增多主要是由赤霉素调节的D.温室种植的番茄开花后喷洒乙烯可促进果实的形成3.丝瓜为雌雄同株异花受粉植物,将刚萌发的该植物种子先在下表5种物质浓度一定的溶液中浸泡24小时,然后种植。
观察实验结果,比较最初10天的雌花与雄花平均数,求出性别比。
分析表中数据,其中表述不正确的是()A.化B.该实验浓度下的乙烯利对丝瓜性别分化影响不大,对其他植物也是如此C.花器官的性别分化是各种激素和内外环境因子对基因表达调控的结果D.该实验浓度下的赤霉素、CP有利于雌花的形成,整形素有利于雄花的形成4.果实生长发育和成熟受多种激素调节。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分裂素在果实生长中起促进作用B.生长素对果实的发育和成熟没有影响C.乙烯在果实生长和成熟中起抑制作用D.脱落酸在果实成熟中促进细胞分裂和果实脱落5.番茄果实成熟过程中,乙烯释放量、果实色素积累及细胞壁松弛酶活性变化规律如图所示。
从该图可得出乙烯能促进()①细胞壁松弛酶活性升高②果实色素积累③番茄果实发育④番茄果实成熟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6.在早春低温时为了让水稻种子早发芽,稻农常将种子置于流动的河流或溪水中浸泡一段时间。
2017-2018学年高中生物苏教版必修三课时训练:(十六) 生态系统和生物圈 Word版含解析
课时达标训练(十六)生态系统和生物圈(时间:30分钟;满分: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A.森林生态系统的种群密度和群落结构一般能够长期处于较稳定的状态B.世界陆地生态系统的主要类型是草地生态系统C.农田生态系统总是朝着对人类有益的方向发展D.整个地球上的海洋可以看作是一个巨大的生态系统2.“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诗中体现了下列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①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②生产者③消费者④分解者A.①②B.②③C.①②③D.①②③④3.下列生物现象中,由阳光作为主导因子而引起的是()A.沙丁鱼定期向岸边洄游B.苹果树不宜在热带地区栽种C.山坡阳面的小麦比阴面的长得好D.沙漠地区生物种类稀少4.图中的圆分别表示:a生产者、b分解者、c原核生物、d蓝藻、e腐生细菌。
能正确表示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是()5.下列属于生态系统食物网特征的是()A.一种生物只能被另一种生物捕食B.食物链的环节是无限的C.一种生物可能属于不同的营养级D.食物网上的生物之间都是捕食关系6.如图所示,曲线1和曲线2分别代表物种甲和物种乙的耐热范围,在什么条件下物种乙能竞争过物种甲()A.温度在t1~t2范围内B.温度在t2~t3范围内C.温度在t2以下D.温度在t3以下7.如图是某池塘生态系统中的两条食物链,大量捕捞花鲢后,种群将有所变化,下列能正确反映短期内种群总重量增长率变化趋势的是()A.绿藻上升B.白鲢下降C.水蚤下降D.乌鱼上升8.如图为南极某海域的食物网。
据图判断正确的是()A.此食物网共有6条食物链B.硅藻既是生产者,又是分解者C.磷虾在不同食物链上都属于同一营养级D.严禁过度捕杀蓝鲸是由于其对该食物网影响最大9.如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示的各种成分在生态学上可以构成一个生态系统B.图示的各种成分在生态学上可以构成一个生物群落C.细菌与蝉之间的关系属于竞争D.蛇属于第三级消费者10.(广东高考)如图所示某湖泊的食物网,其中鱼a、鱼b为两种小型土著鱼,若引入一种以中小型鱼类为食的鲈鱼,将出现的情况是()A.鲈鱼的产量不能弥补土著鱼的减少量B.土著鱼在与鲈鱼的竞争中处于劣势C.浮游动物总量锐减后再急升D.浮游植物总量急升后再锐减二、非选择题(共30分)11.(10分)某岛屿居民与该岛上的植物、兔、鼠、鼬和鹰构成的食物网如图所示。
【人教版】2017-2018学年高中生物必修3 全一册课时达标训练(含答案)
课时达标训练(一)细胞生活的环境【基础题组】1.人体脑细胞直接从下列哪种液体中吸收氨基酸()A.淋巴B.组织液C.血浆D.血液2.下列各组物质或离子中全是内环境成分的是()A.O2、CO2、血红蛋白、H+B.过氧化氢酶、抗体、激素、H2OC.纤维蛋白原、Ca2+、载体D.Na+、HPO2-4、葡萄糖、氨基酸3.肌肉注射时,药液进入人体后经过的一般途径是()A.血浆→组织液→淋巴→血浆→靶细胞B.淋巴→血浆→组织液→血浆→靶细胞C.组织液血浆→组织液→靶细胞淋巴↑D.组织液→血浆→组织液→靶细胞4.(2016·扬州高二检测)如图为人体体液流动交换示意图,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A、B、C依次为消化液、血浆、尿液B.A、B、C依次为血浆、细胞内液、尿液C.B、C、D依次为组织液、细胞内液、淋巴D.B、C、D依次为组织液、淋巴、细胞内液5.如图是人体某组织内各种结构示意图,a、b、c、d表示结构,①②③④表示液体,有关此图叙述错误的是()A.④可以直接进入a、cB.O2、葡萄糖、血浆蛋白和生长激素都是①的成分C.①②④构成了内环境D.当d结构堵塞时液体②会增加6.下列关于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A.人体代谢过程中的生化反应主要发生在细胞内B.肝脏细胞和肾脏细胞都生活在组织液中C.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生活在组织液和淋巴中D.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组织液和消化液7.下表为人体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的物质组成和含量的测定数据。
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②属于血浆,其渗透压大小主要与血浆中无机盐及蛋白质含量有关B.②的蛋白质含量减少将导致③增多C.④属于细胞内液,因为其含有较多的蛋白质、K+等D.①比④量多,是人体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8.如图为高等动物的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①③都必须通过消化系统才能完成B.人体的体液包括内环境和细胞外液C.细胞与内环境交换的④为养料和氧气D.⑥可表述为:体内细胞可与外界环境直接进行物质交换【能力题组】9.如图是细胞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示意图,①处的箭头表示血液流动的方向。
2017-2018学年高中生物苏教版必修三课时达标训练:(二) 内环境的稳态 Word版含解析.ppt
课时达标训练(二)内环境的稳态(时间:30分钟;满分: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分)1.有关体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体液由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组成B.细胞内液的量多于细胞外液C.细胞内液与细胞外液不断进行物质交换D.体液是体内细胞的内环境2.有关溶液渗透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渗透压是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B.溶液中的溶质微粒越多,渗透压越高C.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主要由蛋白质的含量决定D.正常情况下,人的血浆渗透压与细胞内液的渗透压相当3.下列关于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A.人体代谢过程中的生化反应主要发生在细胞内B.肝脏细胞和肾脏细胞都生活在组织液中C.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生活在组织液和淋巴中D.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组织液和消化液4.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当稳态遭到破坏时,必将引起() A.酶促反应速率的加快B.儿童患佝偻病C.细胞代谢紊乱D.成年人患肌无力病5.如图表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
Ⅰ、Ⅱ、Ⅲ、Ⅳ表示能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4种系统或器官。
①②是有关的生理过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内环境与Ⅰ交换气体必须通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B.Ⅱ内的葡萄糖通过①进入血液和淋巴C.②表示重吸收作用D.Ⅳ表示的器官是皮肤6.下列有关内环境稳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用盐酸滴定等量人体的血浆与0.9%的NaCl溶液,两者的pH变化相同B.内环境的稳态是机体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的C.在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是保持不变的D.在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是经常处于变动之中的,但都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7.人体心肌细胞所需要的氧气直接来源于()A.红细胞B.血浆C.组织液D.淋巴8.[多选]如图所示是人体局部内环境示意图,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①结构和②结构的细胞所处的具体内环境不同B.人体摄入的营养物质太少,会使a液和c液减少C.③的有氧呼吸产物可参加体液调节D.c液中可发生丙酮酸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9.如图所示,食物中的葡萄糖被吸收后进入血液中的红细胞中,通过的人体内环境名称依次是()A.组织液→血浆B.组织液→淋巴→血浆C.细胞内液→组织液→细胞内液D.组织液→细胞内液→血浆10.毛细淋巴管阻塞,会引起()①组织发生水肿②组织发生脱水③组织液中高分子物质数量增加④组织液中高分子物质数量降低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11.下列各物质组合中,通过循环系统的运送,与外界环境交换的是()①葡萄糖②血浆蛋白③氧气④二氧化碳⑤尿素⑥血红蛋白⑦激素⑧水A.①②③④B.①③④⑤⑧C.②④⑤⑦⑧D.④⑥⑦⑧12.肌肉注射后,药液进入人体后经过的一般途径是()A.血浆→组织液→淋巴→血浆→靶细胞C.淋巴→血浆→组织液→血浆→靶细胞D.组织液→血浆→组织液→靶细胞二、非选择题(共26分)13.(13分)如图是人体某局部组织的模式图,箭头表示物质交换方向,A、B、C表示结构,a、b、c、d表示液体。
【苏教版】2018学年生物必修三课时分层作业4血糖调节含答案
课时分层作业(四)血糖调节(建议用时:45分钟)[学业达标练]1.关于胰岛素作用的认识正确的是()A.没有胰岛素,葡萄糖不能进入细胞B.胰岛素不足,葡萄糖进入细胞障碍,但氧化分解正常C.胰岛素不足,糖原合成减少,细胞供能正常D.胰岛素不足,非糖物质转化葡萄糖增多D[胰岛素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它既可以增加糖的去路,又可以抑制糖的来源。
在增加去路方面,首先是促进葡萄糖进入细胞;在抑制来源方面,是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萄萄糖,据此,若胰岛素不足时,葡萄糖进入细胞有障碍,同样葡萄糖的氧化分解也受到影响,这将进一步影响细胞的供能。
] 2.正常情况下,人体进食后血液内()【导学号:85732033】A.胰岛素含量减少,胰高血糖素含量增加B.胰岛素含量增加,胰高血糖素含量增加C.胰岛素含量减少,胰高血糖素含量减少D.胰岛素含量增加,胰高血糖素含量减少D[人进食后血液中葡萄糖的含量增加,使胰岛B细胞的活动增强,分泌的胰岛素增多,使血糖降低;而胰高血糖素的作用是使血糖的含量上升,与胰岛素互为拮抗关系。
]3.健康人在饥饿状态下,体内血液中()①葡萄糖大幅度下降②葡萄糖浓度相对稳定③胰岛素含量减少④胰岛素含量增加⑤胰高血糖素含量增加⑥胰高血糖素含量减少A.①③⑤B.①④⑥C.②③⑤D.②④⑥C[人在饥饿状态下,胰高血糖素含量增加,胰岛素含量减少,使葡萄糖浓度相对稳定。
]4.正常人安静状态下体内胰高血糖素的分泌能被下列何种因素直接促进()【导学号:85732034】A.胰岛素的分泌量增加B.血糖含量高于6.1mmol/LC.血糖含量低于3.9mmol/LD.促性腺激素的分泌量增加C[胰高血糖素的分泌能够促进胰岛素的产生,而胰岛素的分泌则会抑制胰高血糖素的产生;在血糖浓度低于正常值3.9mmol/L~6.1mmol/L时,胰高血糖素分泌量会增加;胰高血糖素的分泌与促性腺激素分泌无直接关系。
]5.右图为血糖调节模型,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A.激素甲的分泌细胞是胰岛A细胞B.激素乙的分泌细胞是胰岛B细胞C.激素乙是胰岛素D.缺乏激素甲可能患糖尿病D[分析题图,当血糖浓度升高时,机体分泌胰岛素增多,当血糖浓度下降时,机体分泌胰高血糖素增多,使血糖升高,故激素甲是胰岛素,激素乙是胰高血糖素,胰岛素是由胰岛B细胞分泌的,故A、C错误;胰高血糖素是由胰岛A细胞分泌的,故B错误;缺乏胰岛素可能患糖尿病,故D正确。
2017-2018学年高中生物苏教版必修三课时达标训练:(二十)创造人与自然的和谐含解析
课时达标训练(二十)创造人与自然的和谐(时间:30 分钟;满分:50 分)一、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20分) 1.关于“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的叙述,正确的是()A .地球上所有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以及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共同组成生物多样性B •许多野生生物的价值目前还不清楚,说明生物多样性具有间接价值C.建立植物园、动物园等措施属于就地保护D •保护生物多样性,并不反对对野生生物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2 •下列属于生物多样性间接价值的是()A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激发人们文学艺术创作灵感B .生物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共同维系生态系统的稳态C.科学家根据苍蝇平衡棒的导航原理,研制了新型的导航仪D •水力可以发电,属于可再生能源,可以降低工业CO2的产生量,有利于可持续发展3.目前中国生态现代化整体水平较低,名列全球倒数第18位,国内也只有北京一地生态现代化水平超过平均水平,下列有关中国生态现代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 •应当是先污染,后治理,再向生态现代化转型B •应当是发展“原料一产品一废料一原料一产品”的生产模式C.采用综合生态现代化原理,协调推进绿色工业化和生态现代化建设D •应当是先进行生态农业建设,再进行城市生态建设,最后再进行生态现代化建设4 •下列不属于自然保护好办法的一项是()A •建立自然保护区B .严禁对自然资源的开发C.立法保护,并加强宣传教育D .人工饲养繁殖濒危的野生动物5•英国著名经济学家K・E博尔丁对自然界进行掠夺、破坏式开发利用的经济模式称为“牧童经济”。
下列现象不是由“牧童经济”模式造成的是()A .沙尘暴频发B .火山爆发C.温室效应加剧 D .湿地内物种减少6.下列措施符合保护物种多样性原则的是()A .为美化城市环境,随意从国外引进多种观赏类植物B .为保护草场、减少沙化,要杀死所有危害草原的黄鼠C.将东北虎迁入野生动物园繁育,并进行部分的野外回归实验D .为控制水葫芦在我国造成的严重灾害,应将其天敌引入我国7•某城市的一块荒地在城市发展过程中被改造成另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改造前后的一些变化见下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2018学年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全册课时达标训练目录课时达标训练(一) 生物科学和我们 (1)课时达标训练(二)内环境的稳态 (7)课时达标训练(三)体温调节 (13)课时达标训练(四)水和无机盐的调节 (18)课时达标训练(五)血糖调节 (23)课时达标训练(六)免疫调节对人体稳态的维持和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 30 课时达标训练(七)人体生命活动的神经调节人脑的高级功能 (36)课时达标训练(八)人体的体液调节 (42)课时达标训练(九)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48)课时达标训练(十)植物生长素的发现生长素的特性与生理作用 (54)课时达标训练(十一)其他植物激素及其应用 (60)课时达标训练(十二)种群的特征 (67)课时达标训练(十三)种群数量的变化 (72)课时达标训练(十四)生物群落的构成 (78)课时达标训练(十五)生物群落的演替 (84)课时达标训练(十六)生态系统和生物圈 (90)课时达标训练(十七)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96)课时达标训练(十八)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生态系统稳态的维持 (103)课时达标训练(十九)人类影响环境 (109)课时达标训练(二十)创造人与自然的和谐 (114)课时达标训练(一)生物科学和我们(时间:30分钟;满分: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下表显示了某地哺乳动物和鸟类生存受到威胁的各种原因及其比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B.鸟类生存受到威胁的主要原因是人类活动使其栖息地丧失C.哺乳动物生存受到威胁的主要原因是偷猎D.该地生态系统一定是草原生态系统2.紫茎泽兰原产于墨西哥,解放前由缅甸、越南进入我国云南,并由此扩展到广西、贵州等地区,连接成片,成为当地的害草。
紫茎泽兰的入侵使这些地区()A.原有物种的生存受到威胁B.生态环境更和谐C.物种多样性增加D.遗传多样性增加3.某生物学小组为了研究阳光对大豆发芽的影响,在两个花盆里种了大豆,并设计了如下实验:A.两个花盆都应放在向阳的地方B.两个花盆都应放在黑暗的地方C.两个花盆的温度不应该一样高D.两个花盆都应该浇给充足的水4.关于生物多样性的说法,错误的是()A.不同环境的自然选择是物种多样性形成的重要原因B.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个体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C.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有效方法D.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包括直接价值和间接价值等5.保护和利用野生生物资源的最佳方案是()A.封山育林,大量繁殖,禁止捕猎B.让当地人滥砍乱伐,狂捕乱猎,先富起来C.实行有计划地开发和利用D.砍掉原有林木,营造人工树林6.统计资料表明:进入20世纪后,几乎每年至少有一种鸟类和哺乳类动物从地球上消失。
造成野生动物濒危和绝灭的主要原因是()A.自然灾害B.动物病害C.天敌过多D.人类对生态环境的破坏7.有人设计实验探究有机肥是否能提高土壤肥力并优于化肥。
实验分为两组,一组农田施有机肥,一组农田施化肥。
该实验设计缺少()A.施用有机肥和适量化肥的对照田B.既不施用有机肥也不施用化肥的对照田C.施用大量化肥和少量有机肥的对照田D.施用少量化肥和大量有机肥的对照田8.薇甘菊原产于南美洲,生性喜光、善于攀援、生长迅速,后来引入我国某地,导致入侵地许多植物被其覆盖后因缺少阳光而死亡。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该植物与被其覆盖的植物间一定是竞争关系B.引入外来生物一定是对当地生物有害的C.引入一个生性喜阴植物可以恢复入侵地原有的生态系统D.导致该植物在入侵地疯长的原因一定是其基因发生了突变9.如图为探究CO2是否为植物光合作用原料的实验装置示意图。
其中a为实验装置,b为对照装置。
有关用塑料袋扎紧花盆的目的是()A.确保植株与外界空气进一步隔绝B.排除土壤中微生物代谢活动的干扰C.防止NaOH溶液对植物根系的影响D.避免土壤中自养微生物光合作用形成淀粉10.生物实验中常用到对照,以下对照设置正确的是()A.研究氧浓度对植物呼吸的影响分别在黑暗和光照条件下进行B.研究细胞核的功能,把蝾螈的受精卵横缢成有核和无核两部分C.探究Ca2+的主动吸收,使细胞外Ca2+浓度大于或小于细胞内液D.研究植物有丝分裂中解离液的效果,使用龙胆紫和醋酸洋红染色二、非选择题(共30分)11.(14分)某报报道松树针状叶具有保鲜作用。
实验室中有柑橘60个、塑料桶(有盖)数个、松树针状叶适量、医用保鲜剂一瓶。
(1)如果松树针状叶具有保鲜作用,请分析其可能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完善下面的实验方案,研究温室条件下,松树针状叶是否具有保鲜作用。
①将柑橘随机分成________,放在A、B、C三个塑料桶中。
②A桶中加入________,B桶中喷洒适量医用保鲜剂,C桶不处理作为________,三通都加盖。
③一段时间后,观察和统计A、B、C三桶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预测并简单分析实验结果:12.(16分为研究柳条鱼对水生昆虫捕食的选择性,进行如下探究:假设:柳条鱼对实验所选用幼虫无偏好,但对水体表层活动的幼虫具有优先选择性。
实验步骤:①选择在水表层活动的甲幼虫和乙幼虫,以及在水底部生活的丙幼虫和丁幼虫为代表,作为柳条鱼的捕食对象;②在每个水缸中放入相同数量的柳条鱼若干,以及4种幼虫各20条;③分别记录水缸1~3中柳条鱼在水表层对幼虫的捕食量,以及水缸4~6中柳条鱼在水底部对幼虫的捕食量。
(1)为记录柳条鱼在水表层对幼虫的捕食量,设置水缸1~3 的目的是()A.防止意外B.减少误差C.控制变量D.设置对照结果:柳条鱼在水表层捕食量的原始记录(单位:条):(2),依据处理后的数据画柱状图。
(3)用简要的文字分析实验结果,并得出结论。
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获得客观、准确的实验结果,需对本题中的假设进一步探究,则在实验设计中应考虑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选用下列一个或多个关键词编制答案。
关键词:柳条鱼体重数量性状两种幼虫pH梯度水温梯度不同比例胃蛋白酶柳条鱼过量答案1.解析:选B由表可知,鸟类生存受到威胁的主要原因是丧失栖息地,而丧失栖息地是人类活动的结果;哺乳动物受到威胁的主要原因是偷猎和丧失栖息地;生物入侵会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减少生物的多样性;无法确定该地生态系统的类型。
2.解析:选A外来物种的入侵,导致当地原有物种的生存受到威胁。
3.解析:选D该实验是一个对照实验,设计对照实验时,要掌握单一变量原则。
由于该实验要研究的是阳光对大豆发芽的影响,因此阳光应是变量,其他因素应该是常量。
所以,两个花盆都应该浇给充足的水,这样既保证了单一变量,又使大豆不会因为缺水而影响发芽。
4.解析:选B生物多样性包括三个层次,即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5.解析:选B生物多样性包括三个层次,即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6.解析:选D人为因素是野生动物减少的主要原因,其中包括:①生存环境的改变和破坏,导致许多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遭到严重破坏而“无家可归”。
②掠夺式地开发利用,主要指乱捕滥猎及乱采滥伐。
③环境污染,主要指“三废”的污染。
④外来物种的入侵。
7.解析:选B该实验要求证明的问题有两个:一是有机肥是否能提高土壤肥力;二是有机肥和化肥对于提高土壤肥力的作用哪个更大。
实验不能只设计两个实验组,还必须要有一个对照组,即既不施用有机肥也不施用化肥的对照田。
通过对照可以说明在土壤中施用有机肥和化肥均可提高肥力,且可通过前两组的实验之间的对比,说明施用有机肥提高土壤肥力是否优于化肥。
8.解析:选A由题干信息可知,该植物与被覆盖的植物间因争夺阳光、水、矿质元素等而形成竞争关系;引入外来生物不一定对当地生物有害;导致该植物在入侵地疯长的原因是入侵地环境适宜且无入侵植物的天敌。
9.解析:选B在设计实验时,为了更好地控制单一变量就要控制好无关变量,防止无关变量的变化对实验结果造成干扰。
本题实验的目的是验证CO2是否为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因此CO2的有无成为实验中的变量,用塑料袋扎紧花盆是要排除土壤中微生物代谢活动的干扰。
10.解析:选B研究氧浓度对植物呼吸的影响,应分别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进行;研究细胞核的功能的对照应该设置成有细胞核和无细胞核的两种情形;限制主动吸收的因素不是细胞外物质的浓度,而是细胞膜上的载体及细胞代谢产生的能量;研究植物有丝分裂中解离液的效果,应研究解离液的浓度或解离所用的时间,而不是利用对实验材料的染色来检验。
11.解析:本题利用了对照实验原理,注意单一变量原则。
设计实验时注意用题干中给出的已知条件;预测并简单分析实验结果时,一定要全面考虑,如四种情况:松树针状叶的保鲜作用不是很明显,具有一定的保鲜作用,不具有保鲜作用和保鲜作用十分明显。
并且要说明各种情况对应的实验结果。
答案:(1)松树的叶片能产生抗生素杀灭细菌(2)①三等份②适量松树针状叶对照③霉变的柑橘数量(3)①松树针状叶保鲜作用不是很明显②B=A<C③松树针状叶不具有保鲜作用④A<B<C12.解析:设计实验时要用多组或多个,防止偶然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并减少误差,因为只是实验对象数量的增多,实验条件是相同的,所以不是对照实验。
对同类多组数据处理时,要先求出其平均值,这样才有科学价值。
用图示表达具体信息时要注意标明具体数值。
答案:(1)B(2)平均值柱状图如下(3)分析:实验结果显示柳条鱼在水表层捕食的幼虫较水底部捕食的幼虫数量多结论:柳条鱼对水表层的幼虫具有优先选择性(4)投放不同比例的两种幼虫作为柳条鱼的捕食对象课时达标训练(二)内环境的稳态(时间:30分钟;满分: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分)1.有关体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体液由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组成B.细胞内液的量多于细胞外液C.细胞内液与细胞外液不断进行物质交换D.体液是体内细胞的内环境2.有关溶液渗透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渗透压是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B.溶液中的溶质微粒越多,渗透压越高C.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主要由蛋白质的含量决定D.正常情况下,人的血浆渗透压与细胞内液的渗透压相当3.下列关于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A.人体代谢过程中的生化反应主要发生在细胞内B.肝脏细胞和肾脏细胞都生活在组织液中C.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生活在组织液和淋巴中D.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组织液和消化液4.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当稳态遭到破坏时,必将引起()A.酶促反应速率的加快B.儿童患佝偻病C.细胞代谢紊乱D.成年人患肌无力病5.如图表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