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4.7谁选择了它们 |教科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
《谁选择了它们》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生物的多样性》单元第七课时。
教材分析:
《谁选择了它们》是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生物的多样性》单元的第七课课时。经过本单元前面几课时的学习,学生初步建立了生物多样性的认识,并且积累了不同地方生活的生物不同的感性认识,也领悟到分类是研究生物多样性的基本方法。第6课是基于对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不同种类的生物的特殊结构的研究,让学生认识生物的形态结构与环境的适应性。这节课继续从现象入手,以同一种动物生活在不同的地方,表现出不同的形态结构这样一些有趣的现象为研究对象,让学生体会到环境发生改变,动物的形态结构也相应发生变化,感受环境与生物多样性之间的关系,进一步认识多样的生物是由多样的环境造成的,使学生明白“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自然法则。
教学对象分析:
孩子们对周围的世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学习科学应该是他们主动参与和能动的过程。六年级学生通过三年的科学学习已具备了一定的能力,如观察、分析、假设、合作、记录等。因而在本课的教学中,在已有的知识及能力基础上对孩子们进行更深层次的培训是我的主导思想,引导学生经历更为完整的探究过程。本课的教学,应在学生的探究过程中以图片、文字资料等呈现丰富的现象,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推理等,关注学生的思维训练以及探究方法的培养,让他们从事物表面兴趣发展为对科学探究持久的兴趣,让他们体验到探究中思考与发现的乐趣。
设计理念:
科学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而科学探究的最终目标,是实现科学思维的发展。科学教材在编写指导思想上强调对学生的发展格外注重,表现在从对学生"学"的关注转向对学生"人"的关注,强调调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使学生参与的过程中认识自然和社会,本课从知识目标上来说是比较浅显的,较容易达到,但在实现这个目标的过程中,联系生活实际和探究技能训练是本课的重点。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同一种生物生活在不同的地方,身体的形态结构也不同,与周围的环境相适应,是大自然选择的结果。
2、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改变着生物,丰富着生物的多样性。
科学探究:
培养学生的读图、读文能力,对资料内容归纳提炼,获得认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大自然的生存法则,优胜劣汰、适者生存
2、意识到环境与生物的密切关系,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
1、知道同一种生物生活在不同的地方,身体的形态结构也会有所不同。
2、指导学生分析资料,对问题寻求适当的解释,了解自然选择。
教学难点:
了解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改变着生物,造就了生物的多样性。
教学方法:
情境创设发、引导——探究法
教学流程:
本课具体实施流程如下:
教学准备
教师:学生阅读资料、教学PPT
学生:课前搜集有关狐狸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出示《恐龙大百科》一书及恐龙图片:同学们,知道恐龙生活的年代吗?
2、恐龙是地球上当之无愧的霸主,但仿佛一夜之间,这曾经称霸地球的恐龙家族却消亡了。而生活在
同一年代的魔鬼蛙(出示图片),却活了下来,经过漫长的进化,发展成现在的各种各样的蛙(课件出示各种体色的蛙)。
这是什么原因呢?是谁选择了它们?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板书课题:谁选择了它们)【设计意图:恐龙是学生很感兴趣的动物,从有关恐龙的话题入手,抛出问题,激发学生探究兴趣,为下一步学生们能以饱满的热情进行学习做好铺垫。】
二、自主探究,分析验证
1、青蛙的去与留
(1)出示土黄色青蛙和绿色青蛙图片: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这两只青蛙有什么不同?
它们可能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理由是什么?
(2)假如这两只青蛙都生活在同一个环境中,最终会发生什么事?
引导学生推测不同地方青蛙的颜色不一样的原因。
(3)下面借助书本P80的图片资料和文字说明看看我们的推测是否正确?
(4)环境变化了,生活在其中的青蛙也发生了改变,是谁选择了它们?什么样的生物能够生存下来,什么样的生物必将被淘汰?
引出“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我们把生物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现象叫做自然选择。(板书:自然选择)(5)小结:是啊!生物能否生存在这个地球上,绝大部分是自然的选择。只有当生物适应了周围的环境,它们才能生活在地球上。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观察青蛙的形态结构特征,推测它们适合的生活环境,并有效利用课
本资源,让学生通过自己阅读图表文字资料验证推测的准确性。这环节重在向学生呈现现象,引导推测并形成初步的认识——自然选择生物,培养学生从资料中获取信息,形成正确认识的能力】
2、大自然选择了它们
(1)过渡:刚才我们了解到不同颜色的青蛙是因环境发生变化而出现的。其实大自然中还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出示灰狐、红狐和北极狐的图片):同学们,认识这几种狐狸吗?
(2)观察图中三种狐狸,结合课前搜集到的资料以及老师发的《阅读材料一》中有关狐狸的资料,思考以下三个问题:①它们的形态有什么不同?②这一形态特征有什么作用?③推测它们的生活环境。小组合作完成研讨记录。
学生观察图片、阅读资料,并进行小组合作研讨。
(3)全班交流讨论。
(4)北极狐为了适应北极寒冷的气候,在形态结构上都与其他地区的狐狸有明显的不同。那么,生活在寒冷环境的其他生物是否也有相类似的特征呢?再来观察下一组图片,你们有什么发现?
课件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比较,推测生活在寒冷环境中的生物的共同特征。
(5)其实,生物学家们也对生活在各种不同环境中的生物进行了研究,也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下面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课件出示:伯格曼法则和艾伦推论)
(6)这些差异,都是什么选择的结果?对,自然选择的结果。(板书——自然选择)【设计意图:“大自然选择了它们”从观察同一物种不同地方生活的狐狸,这样一个有趣的现象入手,引领学生观察、阅读、分析、推测,并通过老师提供的图片及资料,进一步建构不同的环境造就了多样的生物的认识,培养学生分析资料、小组合作交流的能力。】
3、选择改变着生物
(1)除了大自然选择,人类也在根据自己的需要改变着生物,丰富着生物的多样性。人工又选择了哪些生物呢?我们先来看一组图片(出示家猪和野猪):我们来比较一下,野猪和家猪有什么不同吗?(2)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不同?野猪变成家猪还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吗?
我们把这种根据人类的需要而对生物作出改变的行为叫做人工选择。(板书:人工选择)(3)同学们还能举出这方面的例子吗?
(4)小结:人工选择在把生物朝着向人类有益的方向演变,同时也在丰富着物种的多样性(板书:生物的多样性)。
三、总结知识,拓展思维
1、为什么恐龙消失了,而生活在同一时期的魔鬼蛙的后代却能生存至今呢?学完本节课后,你能尝试
回答这个问题吗?
2、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3、自然选择与人工选择,造就了生物的多样性,我们在改变大自然的同时,更要尊重大自然,做到人
类与大自然的和谐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