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主题式”校本研修模式初探

合集下载

指向问题解决的主题式校本研修的创意设计与有效实施

指向问题解决的主题式校本研修的创意设计与有效实施

校本研修是指针对学校教师的专业发展而设计的一种教育培训形式,旨在帮助教师提升教学水平、教育教学成果和学校发展。

校本研修的创意设计与有效实施,对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就校本研修的创意设计和有效实施进行探讨,旨在为学校教育提供一些具有可操作性的建议和思路。

1. 校本研修的创意设计1.1明确培训目标校本研修的创意设计首先要明确培训的目标。

校本研修的目标应该与学校发展战略和教师专业成长需求密切相关。

明确培训目标有助于指导研修内容的选择和设计,使研修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

1.2采用多元化的培训形式在校本研修的创意设计中,要尽量满足教师的多样化学习需求,采用多元化的培训形式。

可以结合专题讲座、案例分析、教学观摩、小组讨论等形式,培养教师的不同技能和能力,提升培训效果。

1.3注重专业化和个性化校本研修的创意设计还应注重培训的专业化和个性化。

通过针对性的课程设置、个性化的学习计划等方式,满足不同教师的专业发展需求,实现教师的个性化成长。

2. 校本研修的有效实施2.1建立科学的评估机制校本研修的有效实施需要建立科学的评估机制。

通过对研修内容、教学方法、教师学习效果等方面进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调整研修计划,保障研修的实效性。

2.2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校本研修的有效实施还需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可以通过组织教师座谈、专题讨论等方式,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共享,增强学习的互动性和实效性。

2.3激发教师学习的内在动力在校本研修的有效实施中,还需要激发教师学习的内在动力。

可以通过提供学习资源、培训认证、专业晋升等方式,激励教师参与学习,提高研修的实施效果。

3. 结语通过对校本研修创意设计和有效实施的探讨,我们可以看到,校本研修的成功与否取决于设计的创意和实施的效果。

只有将创意与实效相结合,才能真正实现校本研修的目标,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希望本文的思路对于校本研修的相关工作有所启发,为提升学校教育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主题式校本研修活动的实践和研究

主题式校本研修活动的实践和研究

主题式校本研修活动的实践和研究一、主题式校本研修活动的背景随着二期课改革的深入发展,不断创新的课程理念如何有效地变为学校一线教师的具体教学实践行为中去,是目前学校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而学校校本研修建设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基本手段,所以以校本研修为平台,加强教研组的建设,可以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使先进的教育理念、专业知识转变为教师的教育教学思想,并且能运用到教学和课堂中,形成教师自己的个人理论和思想。

教研组活动是教师最基层、最基础的研修活动,由于教研组由同一学校、同一学科和相近年级的教师组成,所以教研活动的时间和人员相对稳定,是学校教师之间互助学习的很好平台。

但是长期以来,学校教研组活动因为缺少专业引领,没有研究者与骨干教师等高一层次人员的协助与带领,教师之间的横向互助常常会自囿于同水平的反复,所以教研活动常常沦为事务性的会议,或者是教研组长传达有关会议精神。

许多教师反映当前教研活动“任务布置多,深入研讨少”、“以应付考试为中心”,形式上也是一人讲大家听的被动接受式教研,很少有研究成分。

长此以往教研组活动形式单一,教师积极性不高,参与意识不强,所以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落实新理念,达到理想的目标,成为一个最现实的问题摆在了学校面前。

怎样才能使教研组活动发展成教师集体参与、主动实践、专业支撑、共同反思、深度研修、富有成效的教师研修活动?怎样使教师在教研活动中有所体验、有所思考、有所提高,使教研活动成为广大一线教师欢迎的活动?在上海市“八区联动”项目的专业引领下,我校从2005年起组织全体教师对教研活动的有效实施开展了讨论,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主题式校本研修活动”的研究,在学校的语文、数学、英语、其他学科教研组同时进行了实践和探索。

二、主题式校本研修活动的主题主题式校本研修活动是指在备课、上课、课后反思等教学以及科研课题各环节中,教研组长引导教师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通过教研组集体探索实践和专题研讨,经过组内教师集体的思维碰撞后,提炼出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使教研活动“专题化”。

26.“主题式”校本研修模式初探

26.“主题式”校本研修模式初探

26.“主题式”校本研修模式初探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创建以校为本教研制度建设基地”项目于2003年12月在上海正式启动。

我校有幸成为基地学校之一。

在聆听学习了专家组的讲座及相关文章之后,我们对“校本研修”有了新的认识:校本研修的开展作为创建学习型组织的基础,是现阶段开展教师全员培训的重要途径之一。

更是教师相互促进,学校整体提升的过程,是现代教师教育的新形式。

一、理解与思考校本教研是以教师为主要研究主体、以解决发生在学校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为主、依托学校自身的资源优势和特色所进行的一种新型的教育教学活动方式,它具有明显的校本性、人本性、科研性、依托性的特征。

因此,建立科学有效的校本教研运行机制,发挥其对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支撑作用,是一个需要在理论上不断总结和实践中探入探究的问题。

为此我校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扎实而有效地推动校本研修的实施,建立多元开放的校本研修机制,行动研究,聚焦课堂,从而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校本研修”的主要任务是,改进和完善校本研修的制度与方式,形成民主、开放、有效的教研机制;深入研究学校在实施新课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学校的教学水平、课程建设与管理的能力。

校本研修以新课程的实施为导向以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为宗旨,以课程实施过程中学校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形成研修主题,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既注重切实解决实际问题,又注重概括、提升、总结经验、探索规律,聚焦课堂。

二、行动与探索我们认为:校本研修正成为支撑课程改革的重要支柱,它是以往的教研活动的继承和发展。

“聚焦课堂”是校本研修中提高教学质量的内核所在,我们力图通过校本研修全面关注课堂学习,提升课堂效益。

校本教修作为一种研究,体现这样基本的流程:问题——设计——行动——总结的四环节的循环往复。

以此为基础我们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一)正视形成问题研修主题研究必须从问题开始。

根据行为现象,发现并提炼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

基于“问题解决”的主题式校本研修模式的研究

基于“问题解决”的主题式校本研修模式的研究

基于“问题解决”的主题式校本研修模式的研究基于“问题解决”的主题式校本研修模式的研究成果报告成果简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呼唤校本研修培育新型教师。

课题组以“关键的教学问题就是研究课题;解决关键问题的过程就是研究;参与研究本身就是成果。

”三大理念为原则,以行动研究,问卷调查为方法展开研究。

形成了以“评价制度,培训制度,自主学习制度”为核心的校本研修制度;构建了“主题→教学设计→一度教学→生成教案→二度教学→互动式群改→提炼总结”的“问题解决”主题式校本研修操作模式;初步形成了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互动管理传输网络。

促进了教师群体的共同发展;营造了“合作、共享、创新”的教研文化;推动课程改革,办学特色初露端倪。

关键词:问题解决主题式校本研修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及意义(一)课题提出的背景1、新课程呼唤教师教学实践的创新实施新课程,推进素质教育,是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主题。

随着课程实施的不断深入,对教师专业素质和教学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新课程实施背景下要求教师不再是既定计划课程的执行者,而是课程的开发者和创造者。

教师不啻是既定教材知识的简单阐释者,而更应关注活生生的具有个性化的学生,成为学生建构自已知识经验和精神世界的帮助者。

新课程呼唤教学实践的创新,教学实践创新的关键在于教师2、现有学校教研机制不适应新课程实施和教师发展的要求。

目前,由于种种原因,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普遍存在着缺乏创新的意识,习惯于按教材要求和按传统的教学模式施教。

新课程的理念还不能转化为有效的教学行为,这一状况不仅严重影响着新课程的实施,而且影响教师的发展,究其原因有三:①教师普遍缺乏对自己生命意义和成长的关注,缺乏一种建立在新的教育理念基础上的教学创新意识;②目前学校以分数为核心的管理评价制度,形成了一种消极的不利于教师创新的的学校文化,制约了教师教学的创新;③学校的教研机制缺乏创新,传统的学校教研方式,缺乏以教为本的教研主题,往往以教材教法为中心,区别轻重缓急根据上级教研部门要求,就课论课,注重具体技能方法,忽视对教师的专业引领和理念建构,忽视发挥教师群体的创造性,忽视教师的自我反思和建构。

“主题式系列化学科校本教研模式”初步实践与反思

“主题式系列化学科校本教研模式”初步实践与反思

“主题式系列化学科校本教研模式”初步实践与反思摘要:《农村小学实施有效性校本教研的研究》是我校承担的省级首批“十一五”规划课题,其“有效性”强调对教研效益和质量的追求。

我校在先进理论指导下,走行动研究之路,对传统校本学科教研作了全方位的修正,进一步整合了教学、教研、培训,初步架构了一个更加符合新课程背景下农村小学的校本学科教研模式与制度体系,已在一定范围内产生了影响。

关键词:有效性学科校本教研主题式系列化行动研究《农村小学实施有效性校本教研的研究》是我校承担的省级首批“十一五”规划课题。

它的核心概念有:”农村小学”、“有效性”、“校本教研”等。

其中最重要的是“有效性”。

《现代汉语词典》中对“有效”的解释是“能实现预期的目的;有效果”。

“有效性”强调对教研效益和质量的追求,它要求教研活动的组织者和参与者要树立成本与效率、效益意识,努力追求以更低的“投入”谋求更高的“产出”。

可以说“有效性” 是校本教研的重要理念,更是校本教研必备的策略。

通过深入学习与专家论证指导,我们认识到校本教研基本特征是:“教育教学、研究、培训”三位一体,即通过研究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践问题,提升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

在实施有效校本教研的行动研究过程中必须抓住其核心三要素——教师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

以此出发,我校在先进理论指导下,走行动研究之路,对传统校本学科教研作了全方位的修正,进一步整合了教学、教研、培训,初步架构了一个更加有效适应新课改的校本学科教研模式与制度体系,同时也切实做到了我校教师教学教研行为的实效性跟进,目前已在区内形成了一定的影响。

现将课题阶段性研究成果“主题式系列化学科校本教研模式”汇报如下:一、校本教研模式名称:主题式系列化学科校本教研模式二、校本教研模式基本过程:遵循“问题——设计——行动——总结”基本程序三、“主题式系列化校本教研模式”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一般4周一个主题活动,特殊情况下也可2至5周一个主题活动)(1)问题——主题学初,在分管学科领导的指导与参与下,学科教研组长搜集一线教育教学出现的“问题”,提炼出校本教研的几个基本“主题”。

主题式校本培训和教研活动一体化的实践与探索

主题式校本培训和教研活动一体化的实践与探索

主题式校本培训和教研活动一体化的实践与探索【摘要】有效的校本培训,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发展的重要途径,是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一种重要手段。

但形式化和理论化是它最大的弊端,本文借校本培训主题——“备课——课堂有效教学的基石”一例,采取了主题式校本培训和教研活动相结合的模式,在操作性和实践性上进行了一定的探索。

【关键词】主题式校本培训校本教研网络体系校本培训是以提高教师素质为中心,以学校自身为主体,充分利用本校的师资培训资源,以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的一种行之有效的重要继续教育手段。

当前很多学校的校本培训面临的现状是教师没有动力,培训针对性不强,培训时间不能保障。

为了切实有效地开展校本培训活动,我校采取了主题式校本培训和教研活动相结合的模式,让整个培训内容贯穿整学期的教研活动,这种模式克服了传统教研形散神也散的弊端,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校本培训操作性不强、实践性较难的缺陷。

现将具体实施方法阐述如下,以供同行探讨。

1完善制度,保障校本研修活动学校根据本学期工作思路确立本年度的校本培训主题——“备课——课堂有效教学的基石”,并制订了具体的校本研修工作计划方案,对教师的校本培训提出明确要求;在2010学年的教科室工作计划中,确定了每周一次的教研会学习和以备课组活动为依托的校本培训模式,并对教研组活动进行了具体而规范的要求,每个教研组须按规定时间、地点进行业务学习和自培自训的学习;为了加强校本研修效果,学校出台了《备课制度》,规范教师的基本备课流程,并组织教研组长和备课组长进行讨论修订,同时在各学科教研会上组织教师学习执行,以制度来保障校本研修的顺利有效进行。

2注重理论学习,更新教师观念为了更新教师的观念,我们注重教师备课理论的学习。

学期初,每个教研组都配备了由华东师范出版社出版的《如何备课》一书,以教研组为单位,每周星期一、星期二教研组定时、定点进行交流经验的同时,先将《如何备课》一书进行分章节学习,将规范备课的理念通过校本教研活动进一步渗透。

“主题式”校本教研模式的实践与研究 陈伟

“主题式”校本教研模式的实践与研究 陈伟

“主题式”校本教研模式的实践与研究陈伟发表时间:2020-02-23T16:52:00.217Z 来源:《论证与研究》2019年11期作者:陈伟[导读] 摘要:小的教研活动是评课=聊课,大型教研活动,心动没有行动。

“主题式”教研活动是进行有效教研的突破口,在组织校本教研的形式上多样化,对教师也提出新的要求,使得老师们在一个主题下深入开展研究、对话,共同提高。

陈伟(浙江省新昌县城东小学 312500)摘要:小的教研活动是评课=聊课,大型教研活动,心动没有行动。

“主题式”教研活动是进行有效教研的突破口,在组织校本教研的形式上多样化,对教师也提出新的要求,使得老师们在一个主题下深入开展研究、对话,共同提高。

长期以来,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活动,虽然人们并不陌生,但作为一种研究机制并未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

从整个基础教育系统来看,校本研究缺乏制度的规范。

因此,学校开展许多教学研究活动都存在某种程度的偏离"以校为本"的宗旨,研究的很多问题也往往不是教师教学中所面临的真实问题,致使研究空洞,缺乏现实意义。

而校本教学研究主张学校的校长和教师直接面对自身真实的教学问题,开展思考、探索、改进教学活动,使教师由"问题"而发生"惊异"。

当教师在想方设法设计解决问题时,便开始在自己的"行动"中进行"反思",这样,也就使广大教师踏上了一条由问题——设计——行动——反思……"铺设的校本教学研究之路。

所以说,校本教研是教师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走向"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做研究型教师的必由之路。

我校立足“主题式”校本教研模式的实践和研究,探讨实施“主题式”校本教研的组织形式和开展方式,及“主题式”教研模式下对教师的新要求。

1、“主题式”校本教研的组织、开展主要方式◎专题研讨式:专题研讨式校本教研主要有以下两种形式:(1)专题讲座。

主题式校本研修的实施策略与方法

主题式校本研修的实施策略与方法

主题式校本研修的实施策略与方法摘要:从学校角度而言,展开主题式校本研修,是提高学校教学水平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推动教师不断成长的重要方法。

通过主题式校本研修,教师在专家学者的引领下,通过与其他教师的合作交流,并不断地对自己的教学工作进行反思中提高自身教学能力。

教师自身能力的提升,有助于学校打造出一支更好的教师队伍,从而推动学校教学力量的提高。

本文从四个角度对主题式校本研修的实施策略与方法进行探讨,希望可以借此为此课题探究提供一点帮助。

关键词:校园建设;校本研修;主题教学一、设置主题式校本研修随着教育领域的不断革新,学校在进行校本培训计划制定的过程中,需要结合学校的校情,保证校本培训的特色性与有效性,秉承着有效梳理重点内容,及时整合核心要点的理念展开[1]。

在实际的工作展开中,将校本培训与学校主题课程进行有机的结合,使校本培训的工作可以与其他工作进行有机的整合,保持培训的工作与学科组的实际需求是相吻合的,争取降低教师的学习负担,提升校本培训的工作效率。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在展开校本培训前,首先通过问卷的形式对教师的需求进行了解,有针对性的设置“提高教师幸福感”主题校本培训。

在展开校本培训过程中,试图通过更专业化、层次化、系列化的教学,使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可以主动获取职业幸福感,更好地投身到日常的教学工作中。

通过对教师需求的充分了解后,将校本培训的相关体系进行细致化安排,以期满足教师的基本需求。

以信息技术培训为例,在展开培训前,将设置的课程内容分发给教师,并将简要的课程信息传递到教师手中。

之后借助微信这一工具进行培训学习群的设置,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进入到不同的微信群中参与培训活动。

由于在展开教学前,教师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的微信群,因此在学习过程中,会受到自身学习驱动力的影响,而更加积极的参与到培训中。

教师可以在微信群中交流培训心得,分享培训中遇到的问题及获取得知识,从而使教师的参与感达到满足。

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极大地调动教师在学习上的积极性,同时,通过分层次分项目的展开,有针对性的培训,可以使教师根据自身情况查漏补缺,并通过培训获得有效的知识,与其他同行进行交流时或许更多的启发,在研讨中不断提升自身能力[2]。

主题式校本研修的实践与思考

主题式校本研修的实践与思考

主题式校本研修的实践与思考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校本研修已经成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推进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但是,以校为本的研修一体化模式的形成与完善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少学校的校本研修活动有的流于形式,有的缺少针对性,与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

真正有效的校本研修,应该是一个学习进修、实践锻炼和反思式教研活动不断推进、相互结合的过程。

一、校本研修的现状调查及分析校本研修以教师所在的学校为场所,以课堂为主阵地,关注教育教学改革实践中的热点问题,立足儿童研究,充分发挥教师个体的创造力和教师群体的合作力,以改善教育教学行为,提升专业素养。

但在当前的实施过程中还不尽如人意,20年初,我们对全校109名教师进行了相关的问卷调查,发现了一些问题。

1.无明确的目标。

调查结果显示,教师中认为所属教(科)研组开展的校本研修活动“无目标性”和“目标性不强”的占68.8,对校本研修活动效果“不满意”或“需要改进”的占53.2。

这些数据说明:我们目前的校本研修活动目标不明确,主题不突出,活动不深入,研修活动想到什么就开展什么,往往流于形式,或者活动背离计划,缺乏整体的规划和引领。

2.无集中的论题。

教师中认为开展的校本研修活动“无主题”或“主题不明确”的占71.5,认为校本研修活动形式“单一”或“无新意”的占64.2,55的教师认为校本研修缺乏连续性和主题性,更多的只是教学工作的布置与检查。

出现这样的调查结果并不偶然,教研组在活动计划制定的过程中如何将教研活动和科研活动有机结合起来,确保研修活动有一个明确的、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尽可能避免“大杂烩”现象,应该是我们重点要解决的问题。

3.无互动的热情。

有51.4的教师认为当前校本研修活动存在“有活动、无互动”的情况,“假、大、空”的现象普遍存在:“假热闹”,活动面面俱到,实际上往往都不深入,研讨的内容停留于教学目标和理念层面,缺乏深入细致的思考和总结;“大话题”,开展课堂教学研讨缺乏明确的研究主题,研讨的内容漫无边际,缺乏明确的思考方向;“空研讨”,很多教师觉得教研组活动是组长的事情,自己只是一个配合者,缺乏参与研究的热情与动力。

主题式校本研修初探

主题式校本研修初探

主题式校本研修初探——记一次读写结合的有效实践探索的校本研修活动【背景】新课程在我校实施已将近四年了,我们的老师已经越来越理性地对待我们的语文课堂了。

像我们学校的校本研修活动就是如此,思考的内容来源于实践,从学生实际出发,从提高全体教师的素养出发,向35分钟的课堂要质量,要实效。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因此,我们语文教研组很重视学生的阅读实践是提高阅读教学有效性的重点,在阅读教学中就必须处理好朗读与感悟,阅读与写作的关系,做到读悟结合,读写结合,力求达到学生与教师的双赢。

【活动过程】一、前期准备㈠确立主题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教学的有效性是我们全体语文教师共同关注的话题,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是我们语文教师共同的追求。

运用读写结合,在实现“轻负担,高质量”的情况下,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达到学生与教师的双赢,因此,“读写结合的有效实践探索”是我们本次校本研修的主题。

㈡理论学习、交流为了让我们一线老师了解更多的有关读写结合的有效性研究的内容,我们教研组在开学初的第一次教研组会议上,就布置我们每一位教师围绕主题展开理论学习,提出具体问题,以便下次交流。

在理论学习交流会上,各段代表分别发表本段的观点:林娟娣老师与大家交流了自己阅读的文章《读写结合,引导学生轻松习作》,提出了“加强阅读,以读促写;强化练笔,以写促读”的观点。

潘霜霜老师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出了自己的困惑:阅读是否为写作服务?如何找到合适的切入点?平时的教学时间如此繁忙,如何更深地去分析教材?练笔多了,怎样批改才有效?张克老师和大家交流了《丁有宽读写结合法》和《课堂练笔的落脚点》两篇文章。

……各个老师都纷纷将自己的理论习得作了简单阐述。

二、展示交流㈠提供课例2007年4月25日,全体语文老师聚集在三楼会议室,进行“读写结合有效实践的探索”主题研讨活动。

主题式教研——校本教研的新模式

主题式教研——校本教研的新模式

主题式教研——校本教研的新模式新课程改革倡导校本教研,教师可以随时而教、随地而研,也可边研究边实践,因此被称为具有实效性的教研。

然而从我县各学校校本教研的实际情况来看,新的问题出现了不少,有些共性的问题还很严重。

如,校本评课常常是大家无边无际地发言,七嘴八舌地浅层议论;对问题提摆得过多,建设性的、解决性的意见和建议少之又少;校本研讨内容杂乱,“各定各的调,各吹各的号”等。

内容杂乱、类别繁多、方向各异是校本教研新出现的弊端和倾向,如果不加以改善,就不会实现“以课堂教学研究为重点,以课堂观察为手段,以教学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为主要方式来促进教师的发展”。

主题教研是把教师自己教育教学中所多次遇到的解决不了的问题,上升到学校层面上来,定为学校教研组集体攻关的问题。

一、主题教研的生成一般校本教研活动非常随意,常常漫无目的,内容常常是方方面面、星星点点,视角是四面八方、相去甚远,发言的论据脱离学生实际,教研形式也多数是“听课评课”,但大部分老师往往就课论课,经常纠缠于一些抽象概念和具体细节。

尽管我们还有二次听课、评课或磨课,但不少教师会发出“二次听、评课还不如第一次”的感叹,因而这种教研活动对教学的促进作用微乎其微。

先进的教育理念如何被第一线教师所真正接受?如何把先进的教育理念变为教师正确的教学实践行为?教师专业发展方向和途径的切入点在何处?教研组群体如何实现真正的“伙伴合作”?如何使教研活动真正发挥其有效作用。

在创建校本教研制度进程中,我们大屯中学语文教研组以“聚焦课程改革、聚焦课堂教学、聚焦人的发展”为指导思想,经过不断的探索,逐步形成了“主题式校本教研”新模式,逐步实现了教研组的功能转变和教师的角色转变。

二、主题教研的基本内容主题式校本教研,即每学期每位教师建立一个课题(“问题”即课题,教师课题着眼于教育教学中遇到的亟需解决的难点问题),每周由一位教师作为中心发言人根据自己的课题主持一个主题教研,的课题作为主题进行教研,组织老师深入钻研新课标、新教材,针对平时教学上的经验或问题进行交流,各抒己见,商讨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学法,在团队通力协作下,除弊布新,不断改进教育教学工作,推进课改的顺利实施。

浅谈“主题式”校本研修促教师专业生长

浅谈“主题式”校本研修促教师专业生长

一、有利于教师针对教学中的问题进行活动目前,全县各校都掀起了开展“主题式”校本研修的浪潮,他们在充沛了解教学问题的基础上确定了有“教学片段”“教学细节”“预设与生成”“探究式学习”“合作性学习”“语感培训”“学力评价”等主题研修,改变了以往学校开展教研活动形式单一的现象。

二、有利于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开展“主题式”校本研修,使学校教研工作专题化、主题化,有利于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

如松源镇一小开展的“推敲课堂细节、反思教学行为”专题教研活动分三步走:第一步是“让细节走入教育人生”学习活动。

要求每位教师认真学习汪中求的《细节决定成败》论著和学校选编的关于“推敲课堂细节、反思教学行为”读本。

在教师研读时畅所欲言,积极发表自身观点,还有许多教师利用学校网论坛进行交流。

第二步是“关注细节、反思教学行为”课堂研讨活动。

各教研组针对学科特点,开展了“同课异构”或“一课多轮”或“多人一课”等多种形式的教学研讨活动,为了增强反思教学行为的科学性,有的组采用课堂观察的方法,把教师又分成若干个小组,分别观察教师提问、师生互动语言、教学行为和时间分布、课后问卷检测等,并详细记录执教老师的教学行为;有的组利用摄像机录下课堂教学的全过程,课后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寻找问题所在,研讨解决方法。

如语文组对一名教师执教的《窃读记》就是采用“一课多轮”,把教师分成5个小组,对课堂教学进行观察记录。

在课后教学反思中,该教师首先畅谈了自身对文本的理解、优秀教案以和教后感受。

听课教师则进行了有理有据的研讨,并提出了建议。

观察分析课堂教学行为和时间分布的教师指出:师生问答约占教学总时间的60.5%,同学小组合作学习、朗读和练习等约占26.2%,从中明显看出给同学考虑、朗读和默读的时间太少,建议要加强同学朗读方法的指导和能力的培养;观察分析课堂讲读的教师指出:教师分析讲解时间约占42.2%,同学品读与训练约占36.4%,为此建议教师要少一点分析讲解,多一点引导同学品读,使感悟与训练相辅相成,对字词教学要多引导同学在具体的语境中理解,加强品味、消化、积累和运用语文语言的训练;观察分析师生问答的教师指出:整堂课优等生发言次数为2.8次,中等生和学困生分别为0.56次和0.23次,由此可见,教师的发问大都关注于优等生,不利于中下同学的发展;其它两小组教师就怎样抓住文本的切入点,让工具性与人文性和谐统一提出了可行性意见。

“主题式”校本教研模式初探

“主题式”校本教研模式初探

“主题式”校本教研模式初探深圳市桂花小学黄伟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全面推进,新课程的实施必将促进教研方式的变革。

而长期以来形成的完全自上而下的教研模式,已满足不了教师的需要。

也就是说不可能通过每年一、二次的上级部门组织的教师业务培训就可完全解决教师在新课程改革中出现的许多难以消解的困惑与问题。

只有将教研工作的重点下移到学校,以学校为教学研究基地,以教师为教学研究的主体,形成民主、开放、高效的校本教研机制,才能促进新课程发展。

新的时期,校本教研工作重点的必然下移促使我们认真思考如何构建切合学校实际的、高效的校本教研模式。

已往的校本教研模式往往比较单一,要么过于繁琐,要么流于形式,取得的效果甚微。

由于缺乏高效的校本教研模式,学校的校本教研活动得不到保证,教研活动缺乏实效,教师缺乏同伴交流、互助,多数教师仅凭自己的经验开展课堂教学,学校新课程改革实验步伐缓慢,教师专业水平提高迟缓,观念、教法陈旧,课堂效益不高,必然导致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低下。

基于以上认识,我校通过大量的实践积累和反复的考证,认为变革校本教研模式是实施新课程的关键。

校本教研工作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改革工作服务。

所以,我校以“参与、互动、实践、高效”为理念构建了理论价值较高、实践性较强、效率较高的“主题式”校本教研模式。

近年来,随着“主题式”校本教研活动轰轰烈烈地开展,我校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水平得到明显提高,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在课堂教学中得以体现,课堂教学效益也相应有了很大的提高。

下面,就结合我校在构建“主题式”校本教研模式过程中的一些实践来探讨“主题式”校本教研模式的意义、可行性与价值。

一、构建“主题式”校本教研模式的意义“主题式”校本教研模式是以新课程实施为导向,以解决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作为出发点,以促进每位学生的发展作为宗旨,以教师为主体,强调教师“在研究状态下工作”,研究和构建以“提升教研层次、共享集体智慧、立足实践研究、提高教学效益”为宗旨的一种校本教研模式。

“主题化”校本研修

“主题化”校本研修

开展区域性“校本研修”深化主题化“校本研修”一、“校本研修”的概念“校本研修”是一种新型的教研活动,其本质是校本,其目标是研修,其主体是教师,其关键是过程,它是教师行动、改进、反思和提高的过程。

新课程背景下的校本研修的核心是促进学校和教师的共同发展,激发教师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并自觉地反思自己的教学。

二、开展区域性“校本研修”1. 开展区域性“校本研修”的背景针对地区“三多一少”,校际之间的教学质量落差较大的教学现状提出。

“三多”是指学校多、学生多、教师多;“一少”是指教研员少。

我区共有74所小学,110多名小学英语教师,一到五年级学习英语的学生数达15000人左右。

校际之间在办学条件、学生来源、师资力量、办学基础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

在这种情况下,教研员应以点带面,开展区域性“校本研修”,先提高部分学校的教研活动质量,进而提高教学效果,然后再整体推进,全面提高。

2. 在“校本研修”中,教师在教研组长的带领下开展教研活动,他们是“校本研修”的主体。

这里明确一下学校教研组长和教研员在“校本研修”中起到的不同作用。

教研组长是学科教研活动的专业引领者、促进者和组织者。

教研组长是教学骨干,具备一定的教研能力和组织能力,他们不仅是教学行动的直接参与者,而且是团队活动的重要一员,在“校本研修”活动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他们要让每位教师都有参与教学行动的机会,为每位教师搭建交流的平台,让教师有话能说、有话想说、有话可说,并且激励教师在事前自觉学习、事后自觉反思。

教研员的主要任务:一是了解现代教育中学科建设、课程改革、课堂教学的前沿理论,提高本身的学科素养和学科教学的研究能力;二是结合学校英语学科教学现状,通过区域性学科研修活动,创造性地实施新的教学理念、新的课改要求,提高学科教学的质量;三是通过一系列区域性研修活动,不断提高学科教师(尤其是骨干教师)的专业水平,形成在学校学科活动中具有引领能力的骨干队伍,为长期开展校本研修活动打下基础。

主题式校本研修的探索

主题式校本研修的探索
《 教 学 与管理 》2 0 1 5年 8月 1日
・ 3 3・
主题式校本研修 的探 索
( 旬 阳县师训教研中心 , 陕西安康 , 7 2 5 7 0 0 )

要 “ 主题 式校 本研修 ” 就是在 一定时间 内围绕学校教 育教 学 中的某一个共性 问题 开展全校性 的研修 活动 , 整体
推进 , 分步 实施。 基本 思路是 问题驱动、 主题统领 、 专题 解决、 课题落 实。 基本 的实施策略有培训导航、 课例推
进、 竞赛推动、 骨 干带动 、 学科 突破 。 “ 主题 式校本研修” 是 有科 学理论指 导的、 有实践 经验 支撑的 、 有 明确 的研
修 目标 和理 论 假 设 的研 修 , 能 够提 高校 本研 修 中 的科 学 } 生 和 实效 性 。 关 键 词 主题 式 校 本 研 修 思 路 策 略


问题 的提 出
是打“ 大战役 ” —— 目标 明确 、 局部服从整体 、 各个
随 着 新课 改 的 推 进 和 教 育 事 业 的发 展 , “ 校 本
击破 、 一鼓作气 、 不达 目的誓不罢休?笔者认为 , 校 本研 修 经 过 多年 的 实践 已经 积 累 了一 定 的经 验 , 也
小, 有 的互 相 包 含 或 互 相 关 联 , 所以对“ 问题 ” 要进
殊不知 , 正是一次次 的“ 无效活动 ” 才使老师们失去 了研 修 的兴趣 。
校本 研 修 的 实践 告诉 我 们 , “ 校 本研 修 ” 需要 研
究 。只有不断提高“ 校 本研修 ” 水平才有 可能达到 “ 校本 研 修 ” 的“ 预期 ” 效果 。所 以 , “ 如 何 开展校 本研
的“ 专题” ) , 没有共同的“ 主题 ” , 每次活动之间没有 明 晰 的逻 辑 联 系 , 这种 “ 研修 ” 我们 称之 为 “ 游 击

主题式校本教研的探索与实践

主题式校本教研的探索与实践

主题式校本教研的探索与实践摘要:在新课程改革中,如何创新校本教研方式,丰富校本教研内容,形成有特点的校本教研活动,越来越受到重视。

本文通过对主题式校本教研的认识和实践,对教研形式和内容进行了具体的介绍。

关键词:主题式校本教研教研方式教研内容随着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创建以校为本教研制度建设基地”项目于2003年12月在上海正式启动,校本教研也越来越受到各校的重视。

如何创新校本教研方式,丰富校本教研内容,形成有特点的校本教研活动,以满足教师在教研过程中自我教育、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需要,是当前校本教研中值得探索的问题。

我校及我们体育教研组以聚焦课堂、以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为主线,精心设计、组织开展了“主题式”校本教研活动并取得了一定的经验。

笔者将实践中的研究与体会等归纳整理,形成文字,供同行们探讨和借鉴。

1.对主题式校本教研的认识学校是教师职业生涯的重要场所,是教师成长的摇篮。

学校理应为教师的自我教育、自我发展、自我实现、专业发展而服务。

根据教师的教学实践,开展校本教研活动是全面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

校本教研包含三层含义。

第一层含义是:“校本教研必须以学校发展为本”,强调必须从学校实际出发,围绕学校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教研工作,为学校的教育发展服务。

第二层含义是:“校本教研必须以教师发展为本”,必须确立教师在校本教研中的主体地位。

让教师成为研究的主人,通过校本研究来培养教师、提高教师素质,为教师的自我发展、价值实现服务。

第三层含义是:“校本教研必须以学生发展为本”,教育是培养人、发展人的事业,校本教研要研究学生,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尤其要解决学生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疑难问题,要有针对性,讲求实效性,反对形式主义。

“主题式校本教研”,则是以推进新课程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为学校教学研究的主题,学校学科教研组的教师围绕主题开展的一系列教学研究活动。

2.开展主题式校本教研的几点做法2.1确定主题。

校本研修工作实践与探索

校本研修工作实践与探索

校本研修工作实践与探索一、引言校本研修作为一种专业发展方式,是指教师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和教育发展需要,自主选择研究主题、组织研修活动,并根据实际情况反思和调整。

校本研修的目标在于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教育教学水平,促进学校整体发展。

二、校本研修的重要性1.个性化发展和专业成长与传统的集中式研修相比,校本研修更加关注每个教师的个性特点和专业需求。

教师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和发展潜力的研究主题,并通过不断地实践和反思,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

这种个性化发展的过程,能够激发教师的学习动力,增强他们的专业满意度,并最终推动他们的专业成长。

2.提高教育质量和创新能力校本研修是教育创新的重要途径之一。

学校通过组织校本研修活动,能够促进教师的交流和合作,分享教学经验和教育思想,从而更好地总结和创新教育教学方法。

教师通过实践与探索,能够发现教育的问题和短板,并积极探索解决方案,提高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3.增强学校凝聚力与发展潜力校本研修能够增强学校的凝聚力和发展潜力。

在校本研修的过程中,教师之间会产生更多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加强彼此之间的互动与联系,形成共同研究和发展的动力。

这种合作与交流的氛围,能够有效地增强学校的凝聚力,并激发学校的创新潜力,推动学校整体发展。

三、校本研修工作实践与探索的模式1.主题选择和组织方式校本研修的主题选择应紧密结合学校教育发展的实际需求和教师个人的专业发展需求。

学校可通过调查问卷、座谈会等形式,听取教师的意见和建议,确定研修的主题和方向。

在组织方式上,可以采用集中式研修、小组合作和个体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研修内容和形式校本研修的内容应当丰富多样,既包括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也包括实践操作的研修。

可以组织教师进行实地考察、观摩课堂和交流经验,也可以组织教师进行案例分析、主题研讨等形式的活动。

重要的是,形式要多样化,以满足不同教师的学习需求。

3.反思和调整校本研修是一个循环的过程,需要教师在实践中不断地反思和调整。

基于“行为改善”的中职青年教师“主题式”校本研修

基于“行为改善”的中职青年教师“主题式”校本研修

基于“行为改善”的中职青年教师“主题式”校本研修1. 背景中等职业教育教师队伍是中等职业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和保障,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技能是中等职业教育教师的重要任务。

然而,由于中职教师队伍的年轻化,缺乏足够的教育教学经验,尤其是教育教学管理知识和能力等方面的不足,导致学生职业素养和技能培养存在瓶颈。

教师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能力的不足是影响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因此,对中职青年教师进行相关培训和研修,提升他们的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能力,提高他们的职业素养和技能,是中职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举措。

2. 目的“主题式”校本研修是指由学校组织针对某一主题的教学研修活动,其目的是通过教育教学改革实践,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质量,促进中等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

此次研修的主题是“行为改善”,旨在通过研修培训,提高中职青年教师的行为管理能力,从而促进学生职业素养和技能的培养。

具体目的有以下几点:1.增强中职青年教师的行为管理能力;2.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学习能力;3.促进学生职业素养和技能的培养;4.推动中等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

3. 内容本研修将持续三天,主题分为三个部分。

3.1 第一天:课堂行为管理第一天的课程主要是关于课堂行为管理的内容,包括以下:1.课堂行为管理的重要性;2.行为管理的基本原则;3.行为管理的策略和方法。

通过深入浅出的讲解和案例实践,帮助中职青年教师认识到课堂行为管理的重要性,掌握行为管理的基本原则,学会使用一些有效的行为管理策略和方法,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

3.2 第二天:学生行为管理第二天的课程将通过各种情境演练,帮助中职青年教师掌握一些学生行为管理的基本技能和方法,包括以下:1.学生行为管理的重要性;2.学生行为管理的基本原则;3.学生行为管理的策略和方法。

此外,还将特别加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技能,帮助中职青年教师更好地与学生沟通交流,让学生更愿意听取并理解教师的教学建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6. “主题式”校本研修模式初探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创建以校为本教研制度建设基地”项目于
2003年12月在上海正式启动。

我校有幸成为基地学校之一。

在聆听学习了专家组的讲座及相关文章之后,我们对“校本研修”有了新的认识:校本研修的开展作为创建学习型组织的基础,是现阶段开展教师全员培训的重要途径之一。

更是教师相互促进,学校整体提升的过程,是现代教师教育的新形式。

一、理解与思考
校本教研是以教师为主要研究主体、以解决发生在学校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为主、依托学校自身的资源优势和特色所进行的一种新型的教育教学活动方式,它具有明显的校本性、人本性、科研性、依托性的特征。

因此,建立科学有效的校本教研运行机制,发挥其对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支撑作用,是一个需要在理论上不断总结和实践中探入探究的问题。

为此我校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扎实而有效地推动校本研修的实施,建立多元开放的校本研修机制,行动研究,聚焦课堂,从而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校本研修”的主要任务是,改进和完善校本研修的制度与方式,形成民主、开放、有效的教研机制;深入研究学校在实施新课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学校的教学水平、课程建设与管理的能力。

校本研修以新课程的实施为导向以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为宗旨,以课程实施过程中学校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形成研修主题,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既注重切实解决实际问题,又注重概括、提升、总结经验、探索规律,聚焦课堂。

二、行动与探索
我们认为:校本研修正成为支撑课程改革的重要支柱,它是以往的教研活动的继承和发展。

“聚焦课堂”是校本研修中提高教学质量的内核所在,我们力图通过校本研修全面关注课堂学习,提升课堂效益。

校本教修作为一种研究,体现这样基本的流程:问题一一设计——行动——总结的四环节的循环往复。

以此为基础我们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一)正视形成问题研修主题
研究必须从问题开始。

根据行为现象,发现并提炼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

然后转化为教师群体共同关注的问题。

把自下而上形成的问题和自上而下形成的问题,有机的整合起来,形成校本研修的主要研究课题。

因此,我们展开了以知识点教学、以问题设计、以信息技术课堂整合、以教学情景设计、以学生学习过程、以课堂突发事件处理、以课堂上师生互动为主题进行分析,形成研修专题内容,通过听课、观课和研讨交流,发现学校原有教育中的问题;而后整理和收集相关的文献资料;接着确定研究的方向,并且拟订研究计划。

通过专家和教师平等对话以及对学生进行个别访谈,理出一个研究的线索,或者逐步概括出一个主题来。

目前学校形成了三个研修主题“信息技术在
学科教学中的适时呈现”、“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多元
智能理念在课堂教学中的体现”。

(二)主题式协作形成团队
1•研修小组形成的原则
1)主题研究的原则。

在分析问题的同时形成研究主题,采取主题式组合的形式,以研修主题凝聚起相关教师,及时而有针对性的组织学习和对教学问题进行主题式研讨。

发挥教研组的组织作用和团队精神,使教研组真正成为校本研究的阵地。

同时,围绕研修主题,
打破学科界限,使不同学科间的教师走到一起,加强合作,深入研究。

如:“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适时呈现”研修小组成员来自各个学科的老师,大家围绕着“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适时呈现”这个主题就三年级的一堂作文课《龟兔赛跑续写》展开了研修,从而引发出教师对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适时呈现的关注。

2)自愿组合的原则。

教师间根据共同感兴趣的问题、感到困惑的问题,自愿组合,相互切磋,加强合作,共同分享。

可在学科组内,也可跨越学科、年级的界限,可在实际工作中,也可在网络上,多种形式的合作无处不在。

对于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大家各抒已见。

以上三个主题凝聚起教师,大家在共同关注的主题下,进行教学实践的观察、思考、研讨、获得教学智慧,然后共同分享。

通过自主、开放、宽松的研修氛围中形成研究型群体,教师在研修活动中,自我融入群体,提升教育的境界,找到自我发展的目标,追求共同的价值趋向。

3)团队协作的原则,校本研修要充分发挥教师集体的作用,在重视教师个人学习和反思的同时,特别强调教师之间的专业切磋、协调与合作,共同分享
经验、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成长。

尽量防止和克服教师各自为战和孤立无助的现象,倡导科学精神,营造求真、务实、严谨的教研氛围,提高教学和教研的质量。

2 .主题式研修小组的形成
“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适时呈现”为A组
“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为E组
“多元智能理念在课堂教学中的体现”为C组
3.团队成员同担职责
教师个人、教师群体、学科带头人或专业研究修的三个核心要素,在教学研究中互相作用,缺一不可,具体表现为:教师的自我反思行为、教师群体的同伴互助行为、专业引领人员的专业引领行为。

在研修的团队中,开发了学校的教研网络,使每位教师的困惑能及时得到回应,每位教师的经验能及时与同事分享。

学校经常进行校内调研,以座谈、访谈、在线讨论等方式了解教师的困惑与收获,给教师以人文关怀,尊重和保护教师教学研究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教师职业自信心。

反思是教师以自已的教育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已在教育活动中的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

反思的本质是一种理解与实践之间的对话,是这两者之间的相互沟通的桥梁,又是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心灵上的沟通。

同伴互助行为就是在自我反思的同时,开放自已,主动地与教学伙伴进行合作性的切磋和“讨价还价式”的探讨,可共同分享经验,也可共同探究问题
专业引领行为就是专家学者对校本教研的介入,研修、探讨、案例分析、教学反思等都一定要以相关的科学理论为依据,在专家以及专业引领人员的引领下展开。

对研修的结果进行不断总结、反思、交流、推广的过程。

三、几点思考
课堂研究有几个基本途径:现场观察、录像带分析、文本案例研究、视频案例研究,它们有其不同的特点:
1.提供真实可信的课堂情境。

视频案例与文本案例相比所提供的是“不加修饰”的课堂情境。

2.文本的案例分析有较高的研究成分,主题突出、容易激发讨论问题与反思,同时、可以捕获大量的课堂细节,可以真实再现教学事件的模糊性和复杂性,因此也有助于观察者形成自已对某个事件的观点,便于反思与提高。

3.它可以使学习者“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情境,根据不同的目的和不同的概念框架去反复观察同一个案例”,也可提供给网络,让更多的同盟加入,拓展了研究的层面。

4•根据我们所研究的主题,提供反复观察和十分便捷研究平台。

如对李杰老师的一堂自然课研修时,着重讨论对学生进行了逻辑智能的培养。

片段一先游戏(气体热胀冷缩),再模仿(液体热胀冷缩),后反证(固体热胀冷缩)。

对学生语言智能的训练。

片段二老师结合“能正确感受物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在生活中
的应用”这一教学目标,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举了五个事例提供无配音解说的视频资料,要学生为录像加上配音。

以录像(视频资料)的形式,可以让学生在最短时间内就能大量的了解“热胀冷缩在生活中的运用”。

再对学生进行语言的训练。

通过视频切片分析,可以直接观察教师的教学行为,并进行课堂分析。

也便于教师的自我反思。

开展校本研修是促进教师发展、学校发展的原动力,更好地发挥教学研究工作的作用,促进课程改革目标的全面落实的一个全新课题,是新时期的教师教
育需要解决的问题,没有现存的模式可以照搬,也没有现存的经验可以借鉴,需要我们以饱满的热情、强烈的改革意识、锐意进取的探索、扎扎实实的工作作风,不务虚、不图名,在先进理念的领引下,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强大的认知工具,努力践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