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下人员设备定位跟踪、考勤(位置监测)系统方案

合集下载

矿井人员定位考勤系统设计方案

矿井人员定位考勤系统设计方案

矿井人员定位考勤系统设计方案当前,矿井安全生产面临的相当严峻形势,矿井巷道纵横绵延万米,造成井下人员作业流动性大,通讯不便,具体人数、具体位置时刻发生变化,地面调度很难知道井下人员的具体分布情况,特别是安检人员、瓦检人员、维护人员和管理人员位置和作业情况,不利于安全监督和动态调度。

对他们的下井时间、行踪也很难考核。

一旦井下发生火灾、水灾、瓦斯、煤尘爆炸等事故,短时间内很难知道事故前人员的位置、事故地点的确切数据,并且制定出切实有效的救灾救援方案,常常因此延误救援的最佳时间而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

多年来从煤炭、地下矿产、地下矿道作业等行业自动化工程建设的经验中认识到:地面对井下人员情况的实时调度和信息沟通,对矿井安全生产至关重要。

为此,矿井人员定位考勤系统的研究成为地下矿业安全生产评估的一个重要指标。

此系统可用于下井人员的考勤、井下人员定位、瓦检员巡查工作考核、事故人员救援、矿车运行定位与矿车运量统计。

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用到的硬件与硬件技术如下:硬件组成的逻辑结构框图如下:有线应用:无线应用:RFID 是射频识别技术的英文(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的缩写。

是20 世纪90 年代开始兴起的一种自动识别技术。

射频识别技术是一项利用射频信号通过空间耦合( 交变磁场或电磁场) 实现无接触信息传递并通过所传递的信息达到识别目的的技术(识别范围从3-100米不等)。

识别基站到识别主机的数据传输可以是有线的,也可以是无线的。

系统采用有线传输时由监测中心站、数据传输接口、分站、无线读卡机、无线编码器、线缆等组成,系统结构灵活便于安装;系统采用无线传输时由监测中心站、无线读卡机、矿用电源、无线编码器、线缆等组成,无线读卡机之间的距离一般为200m。

以上的硬件可以从具体硬件的厂家购买得到,并可以得到相应的硬件驱动。

软件与软件技术说明:数据流向设计说明:软件系统设计架构说明:实时数据采集系统:本系统的功能主要是利用RFID识别基站的驱动和数据传输协议来实时采集识别基站的数据,然后把实时采集识别基站的数据传输到中心实时数据库里面。

煤业公司矿井人员定位系统技术方案

煤业公司矿井人员定位系统技术方案

3
数据导出
查询到的历史轨迹数据应支持导出功能,可导出 为Excel或其他格式文件进行保存和分析。
考勤管理功能
班次设置
系统应支持班次设置功能,可 根据矿井工作制度灵活配置班 次,满足不同班次人员的考勤
需求。
考勤记录
系统应实时记录人员的考勤状 态,包括上班、下班、迟到、 早退等,为矿井人员管理提供 准确数据。
实时监控
系统能够实时监控矿井内人员的位置和动态,确 保人员安全。
紧急救援
一旦发生事故,系统可迅速定位到被困人员位置 ,提高救援效率。
安全预警
通过对人员分布、移动轨迹等数据的分析,系统 可提前发现潜在安全隐患。
优化矿井工作流程
自动化管理
01
系统实现矿井人员考勤、调度等工作的自动化管理,提高工作
效率。
为确保系统稳定性,采用可靠的备用电源 方案,并对关键硬件设备进行冗余设计。
软件设计
定位算法
研发高效、准确的定位算法,对从定位基站接收 到的信号进行处理,实现人员位置的实时解算。
人机交互界面
设计直观易用的人机交互界面,使矿井管理人员 能够方便地查看人员位置、系统运行状态等信息 。
数据管理与分析软件
开发专用软件,用于管理定位系统产生的数据, 包括人员位置信息、基站状态等。同时,对数据 进行挖掘分析,为安全管理提供决策支持。
多场景适应
实时定位功能应适应矿井内各种复 杂环境,包括巷道、工作面、设备 等不同场景,确保定位稳定可靠。
历史轨迹查询功能
1 2
轨迹回放
系统应支持历史轨迹的回放功能,可查询并显示 人员在矿井内的历史移动轨迹,为安全管理提供 数据支持。
时间段选择
历史轨迹查询应支持自定义时间段选择,可根据 需要查询特定时间段内的人员移动轨迹。

井下人员考勤及安全定位系统方案

井下人员考勤及安全定位系统方案

丹金井下人员考勤及安全定位系统 设计方案说明上海丹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二O O七年六月二十六日D an ek in gIn fo r m a t i o n上海丹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上海市新沪路1099-29-602,电话:6639-9163,邮编:2004422目 录1.概述........................................................................................................................3 2.功能及特点............ ...............................................................................................4 2.1 功能....................................................................................................................4 2.2 性能............... ................................. ..................................................................15 3.系统组成及工作原理............................................................................................16 3.1 系统组成............................................................................................................16 3.2 工作原理............................................................................................................17 4.各设备主要技术指标..........................................................................................18 4.1 系统技术指标..................................................................................................18 4.2 KJJ-1200型数据通讯箱...................................................................................18 4.3 BFDZ-2型多功能分站.....................................................................................18 4.4 KWB-10型无线标识传感器............................................................................19 4.5 JHWK 型矿山用无线标识卡............................................................................20 附件一、系统设计理念.............................................................................................21 1. 系统设计原则........................................................................................................21 2. 系统设计依据........................................................................................................21 3. 系统设计特点........................................................................................................21 4. 系统设计方案........................................................................................................21 附件二、质量保证体系.............................................................................................22 1、工程质量体系.......................................................................................................22 2、工程流程图...........................................................................................................22 3、工程设计程序.......................................................................................................23 4、工程施工安装程序...............................................................................................23 5、售后服务的形式...................................................................................................24 6、售后服务的内容...................................................................................................24 7、保修服务的承诺...................................................................................................24 8、选案期内的承诺...................................................................................................24 9、交工期的承诺. (24)D an ek in gIn fo r m a t i on上海丹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上海市新沪路1099-29-602,电话:6639-9163,邮编:20044231.概述矿山安全生产事关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各级政府一贯高度重视矿山安全生产问题,并采取一系列措施不断加强安全生产工作。

矿井RFID人员定位跟踪系统方案

矿井RFID人员定位跟踪系统方案

矿井RFID人员定位跟踪系统方案矿井RFID人员定位跟踪系统方案矿井安全问题一直都是关注的焦点,为了保障矿工的生命安全,需要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来进行监测和管理。

RFID人员定位跟踪系统,就是一种用于实施矿工安全保障的技术手段,通过对矿工进行定位和跟踪,及时发现和解决生命危险,对于矿井安全管理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矿井RFID人员定位跟踪系统方案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 系统架构的设计该系统采用的是分布式架构,主服务器与子服务器相互联通,可以多级配置,实现数据传输。

所有的数据都存储在主服务器中,通过子服务器进行实时传输。

同时,子服务器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配置,以达到最佳的系统性能。

2. 系统硬件设备的选择该系统采用的主要硬件设备有RFID芯片、读写器、天线、传感器等。

其中,RFID芯片是跟踪和定位的核心元件,用于将矿工信息嵌入到芯片中;读写器用于将信息读取到系统中,天线用于扫描和识别RFID芯片。

传感器能够获取更多的矿井运营数据,如温度、压力、瓦斯等数据,能够为矿工提供更加安全的工作环境。

3. 功能设计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人员定位、矿工安全监测、班组管理和辅助决策。

其中,人员定位功能是最重要的,它能够快速查找和确定人员位置,及时处理矿工的安全问题。

矿工安全监测功能主要是对矿工的身体状况进行监测,包括心律、呼吸等方面的检测。

班组管理功能主要是对管理人员进行管理,包括班组组织、排班、调度等方面的管理。

辅助决策功能主要是根据系统数据对磨损状况、热量分布、能源消耗等方面进行分析和预测,以达到优化生产、提高效率的目的。

4. 安全保障为了保证系统的安全性,系统设计需要采取相应的安全策略,包括数据加密、访问权限控制、异常处理、用户认证、日志管理等方面的措施。

同时,系统需要进行备份和恢复,以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5. 应用场景该系统适用于各种煤矿、金矿、铜矿、石油矿等,尤其适用于危险较大的地下矿井。

该系统的应用能够提高矿工的安全系数,减少矿难的发生,促进矿业企业的发展。

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方案

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方案

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方案关键字:煤矿人员定位井下人员定位人员定位煤矿考勤摘要:该系统适用于煤矿井下人员位置识别与跟踪回放、人员考勤、超时报警、超员报警、限制区报警、人员情况统计和人员救援指挥等一、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概述煤矿安全生产事关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各级政府一贯高度重视煤矿安全生产问题,并采取一系列措施不断加强安全生产工作。

通过不断的努力,近一时期煤矿安全生产状况总体上趋于稳定好转,但由于基础薄弱等种种原因,煤矿安全生产状况仍然不容乐观。

如何改变目前煤矿企业对井下人员落后的管理模式,如何实现管理的现代化、信息化也成为所有煤矿企业关心的问题,因此建立以灾害预防、事故救助、电子信息化管理为主要目标的信息化和智能化建设势在必行。

木兰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管理系统的核心识别设备采用了木兰公司自主研发的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ML-RFID技术,ML-RFID技术采用了当今最先进的0.18uM的微波芯片技术,使RFID的性能和原来的微波技术相比得到了本质的改进,彻底解决了远距离、大流量、超低功耗、高速移动的标识物的识别和数据传输难题,而且成本较以往大大降低,同时也解决了中低频电磁波技术感应距离短防冲突能力差的致命弱点。

木兰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管理系统能够及时、准确的将井下各个区域人员及设备的动态情况反映到地面计算机系统,使管理人员能够随时掌握井下人员、设备的分布状况和每个矿工的运动轨迹,以便于进行更加合理的调度管理。

当事故发生时,救援人员也可根据井下人员及设备定位系统所提供的数据、图形,迅速了解有关人员的位置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的救援措施,提高应急救援工作的效率。

井下人员及设备定位系统是集井下人员考勤、跟踪定位、灾后急救、日常管理等一体的综合性运用系统,集合了国内识别技术、传输技术、软件技术等最顶尖的产品和技术,是目前国内技术最先进、运行最稳定、设计最专业化的井下人员定位系统。

这一科技成果的实现,将为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和日常管理上台阶以及事故急救带来了新的契机。

新型矿井人员跟踪定位考勤管理系统解决方案

新型矿井人员跟踪定位考勤管理系统解决方案

新型矿井人员跟踪定位考勤管理系统处理方案实现对矿井人员旳实时跟踪定位,移动目旳监测查询、人员安全保障及记录考勤等功能。

充足运用矿井安全监控系统平台,无需反复布线,仅需增长对应旳人员跟踪定位无线数据采集基站、无线编码发射器、人员跟踪定位处理软件即可实现。

系统具有无需反复布线,节省投资;使用维护工作量小,维护费用低;采用旳无线通信技术成熟、覆盖范围大、功耗低等特点。

新型矿井人员跟踪定位及考勤管理系统,可以清晰掌握每个人员在矿井下旳位置及活动轨迹,可为事故抢险提供科学根据。

同步,也可运用系统旳平常考勤管理功能,对全矿井人员进行考勤管理。

1、系统设计1).遵照“统一发卡、统一装备、统一管理”旳原则,按准许上岗人员实行“一人一卡”制,将人员标识卡作为“上岗证”或“坑道准入证”。

系统数据库记录该人员标识卡所对应人员旳基本信息,包括姓名、年龄、性别、所属班组、所属工种、职务、本人照片、有效期等基本信息。

进入坑道旳人员必须随身携带人员标识卡(标识卡可随身携带在腰带上或贴在矿灯帽内)。

2).在井下坑道、峒室、作业面等地点安装本安型数据采集器。

当持卡人员通过设置数据采集器旳地点时,系统将读取该卡号信息,通过传播网络,将持卡人通过旳地点、时间等资料传播到地面监控中心进行数据管理。

假如采集旳卡号无效、无卡或进入限制通道,系统将自动报警,监控中心值班人员接到报警信号,立即执行有关安全工作管理程序。

3).井下一旦发生事故,监控中心在第一时间内可以懂得被困人员旳基本状况,如:人员数量、人员身份、所处位置等有关信息,以便于事故救济工作旳开展。

搜救人员可持便携式搜救装置进入井下,进行搜救。

4).系统可自动生成考勤作业旳记录与管理等方面旳报表资料,提高管理效率。

2、工作原理系统产品中旳控制器将低频旳加密数据载波信号经发射天线向外发送;随身携带旳标识卡进入低频旳发射天线工作区域后被激活(未进入发射天线工作区域标识卡不工作),同步将加密旳载有目旳识别码旳信息经卡内高频发射模块发射出去;接受天线接受到标识卡发来旳载波信号,经控制器接受处理后,提取出目旳识别码送至专用井下处理传播分站,完毕预设旳系统功能,从而实现目旳旳自动化管理。

井下精确定位系统工作方案

井下精确定位系统工作方案

井下人员精确定位系统工作方案一、项目目标和意义1.满足义煤集团现有人员定位系统所有要求及技术条件。

3D高精度定位对应急救援具有特别重要意义。

2.在复杂矿下环境里的绝对2D定位精度小于3米,争取实现3D定位。

基站覆盖距离大于100米。

可同时进行定位的人数大于1000,满足煤矿上下班高峰期进行人员定位及考勤的要求。

科技水平达到国际领先。

3.争取试运行和工业试产后,起草行业技术标准并获国家相关部门通过实施。

4.通过防爆认证,实现工业化生产和商品化运作。

5.以此系统为载体进一步开发井下通讯系统、自动化及井下物联网平台建立。

对井下设备定位;视项目进展情况,成熟一项投入商品化操作一项。

研发转化其它具有市场潜力高科技产品。

为企业发展持续提供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井下人员及设备精确定位系统简介1.系统基本功能:满足义煤集团现有人员定位系统所有要求及技术条件,同时满足在复杂矿下环境里的绝对2D定位精度小于3米实时监测功能。

2.系统总体结构系统支持灵活的网络架构,实现树状多分支巷道定位。

定位网络由四部分构成:定位基站、移动标签、光纤网络传输通道、定位引擎服务器。

其中定位基站分布于井下巷道侧边,并对所管理区域进行信号覆盖;移动标签附着在定位对象表面,如人的手腕、安全帽、要带、设备的上盖、车辆的顶部;当标签进入基站的信号覆盖范围内,依据设定的刷新率,自动发送一包数据与基站建立联系;基站依据内置规则完成TDOA数据的获取,并通过光纤网络传输通道发送至定位引擎服务器,进而计算出移动标签的实际位置;定位引擎服务器支持大容量标签网络的原始数据获取、位置解算与坐标输出。

井下人员定位系统可以支持多种场景的应用;整个系统基于以太网实现高吞吐量TDOA数据传输,每台基站都需要连接到井下光纤网络;对于多分支巷道定位,系统采用树状光纤网络时间同步方式,每个定位基站的覆盖距离为150m,任意两个定位基站覆盖范围内支持200个以上移动标签。

3、技术目标3.1高精度定位。

矿井RFID人员定位跟踪系统方案

矿井RFID人员定位跟踪系统方案
用户可根据需求,选择特定时间段进行轨迹回放,更灵活地满足各 种分析需求。
安全管理与预警
进入/离开告警:当人员进入或离开指定区域时, 系统可自动发出告警信息,提醒管理人员注意人 员安全。
紧急救援支持:在发生紧急情况时,系统可提供 被困人员的位置信息,为救援人员提供准确的救 援目标,提高救援效率。
超时滞留预警:若人员在某个区域滞留时间超过 设定阈值,系统将触发超时滞留预警,防止意外 事故发生。
03
后台服务器
服务器接收来自各个读写器的数据,通过算法处理,实现人员位置的实
时定位和跟踪。同时,服务器将定位数据以图形化界面展示,方便管理
人员监视和调度。
系统应用场景
01
02
03
04
人员安全监控
通过实时定位,确保矿井内人 员不进入危险区域,减少事故
发生的可能性。
紧急救援
一旦发生事故,系统可迅速定 位到被困人员位置,提高救援
标签发卡器
用于发放和管理RFID标签 ,可将标签与人员信息进 行绑定。
数据传输设备
数据传输线缆
连接RFID硬件设备和数据处理与 分析系统,确保数据稳定可靠传
输。
数据中继器
在矿井复杂环境中,用于增强信号 强度,保证数据传输的顺畅进行。
网络交换机
实现数据传输设备之间的连接和通 信,确保系统数据的快速交换。
矿井RFID人员定位跟踪系
统方案
பைடு நூலகம்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系统概述 • 系统组成 • 系统功能 • 系统实施与运维
01
系统概述
系统介绍
01
02
03
高精度定位
采用高性能的RFID读写器 和标签,实现矿井内人员 的米级定位精度。

井下定位解决方案(3篇)

井下定位解决方案(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煤矿、矿山等井下作业场所的安全问题日益凸显。

井下作业环境复杂,存在诸多安全隐患,如瓦斯爆炸、火灾、坍塌等。

为了提高井下作业的安全性,实现井下人员精确定位,减少事故损失,本文提出一种井下定位解决方案。

二、井下定位技术概述井下定位技术是指利用现代电子信息技术,实现对井下人员、设备、物资等实时、精确的定位。

目前,井下定位技术主要分为以下几种:1. 地面无线电测向定位技术:通过在地面架设基站,利用无线电波在井下传播的特性,实现对井下人员、设备的定位。

2. 井下卫星定位技术:利用卫星信号,通过井下人员、设备上的卫星定位模块,实现对井下人员、设备的定位。

3. 井下超声波定位技术:利用超声波在井下传播的特性,通过井下人员、设备上的超声波传感器,实现对井下人员、设备的定位。

4. 井下惯性导航定位技术:利用惯性导航系统,通过测量井下人员、设备的加速度、角速度等参数,实现对井下人员、设备的定位。

三、井下定位解决方案1. 系统架构井下定位系统采用分层分布式架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层次:(1)感知层:负责采集井下人员、设备、环境等数据。

(2)传输层:负责将感知层采集到的数据传输到地面中心站。

(3)数据处理层:负责对传输层传输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实现井下人员、设备的定位。

(4)应用层:负责向用户提供井下定位服务,如人员跟踪、设备管理、环境监测等。

2. 感知层感知层主要包括以下传感器:(1)人员定位标签:用于采集井下人员的实时位置信息。

(2)设备定位标签:用于采集井下设备的实时位置信息。

(3)环境监测传感器:用于采集井下温度、湿度、瓦斯浓度等环境信息。

3. 传输层传输层主要包括以下传输方式:(1)无线传输:利用无线信号在井下传播的特性,实现数据传输。

(2)有线传输:利用井下电缆,实现数据传输。

4. 数据处理层数据处理层主要包括以下功能:(1)数据融合:将感知层采集到的多源数据进行融合,提高定位精度。

煤矿智能监控与井下人员定位系统解决方案

煤矿智能监控与井下人员定位系统解决方案

无线通信技术
实现井上与井下信息的实时传输。
云计算技术
对海量数据进行存储和分析,提供高效的数 据处理能力。
监控系统的优势和效益
提高安全性
实时监测和预警报警能够降低 事故发生的概率,提高作业安
全性。
提高生产效率
实时监控和数据记录与分析有 助于优化生产流程,提高生产 效率。
降低运营成本
通过预警和报警减少事故处理 时间,降低运营成本。
优化管理流程
智能监控与井下人员定位系统能够实现矿 井的信息化、智能化管理,提高生产效率 和管理水平。
未来发展方向和趋势
5G技术的应用
随着5G技术的普及,未来煤矿智能监控与井下人员定位 系统将更加依赖于高速、低延迟的网络通信技术,实现更 高效的数据传输和处理。
物联网技术的融合
物联网技术将进一步融入煤矿智能监控与井下人员定位系 统中,实现各类设备和系统的互联互通,提高矿井的智能 化水平。
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实时处理、分析和预警,提供决策支持。
传感器技术
用于监测井下环境参数和设备状态,保障安全生产。
解决方案的特点和优势
01
实时监测
系统能够实时监测井下环境和设备 状态,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数据分析与预警
通过对采集数据的分析,实现预警 和预测,提高生产安全。
03
02
精确人员定位
通过无线通信技术实现井下人员的 精确定位和轨迹跟踪。
AI和大数据分析
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技术,对海量数据进行挖掘和 处理,为矿井安全生产提供更加精准的决策支持。
定制化解决方案
针对不同矿井的实际情况和需求,提供定制化的智能监控 与井下人员定位系统解决方案,满足企业的个性化需求。

煤矿矿井井下人员考勤系统方案

煤矿矿井井下人员考勤系统方案

井下人员考勤系统方案1.概述井下人员考勤监测系统考勤分站(以下简称考勤分站)是井下工作人员上下班考勤的节点设备,是能够识别射频ID卡,读取卡号,声光提示,显示卡号、时间,数据记录存储处理,具有组网通讯能力的高性能井下智能考勤设备。

考勤分站识别射频ID卡距离远(≤800mm),用户卡可以固定在安全帽内,携带使用,安全方便。

考勤分站主要用于井下人员的上下班考勤、管理和安全监督,以适合工矿企业现代化管理的需求。

适用于井下有爆炸气体或爆炸性粉尘危险的场所。

2.主要功能该系统主要用于矿井下井职工的出勤考核、管理和安全监督,能够实时清点、统计职工下井人数,可以实时查询职工上下井的时间以及每个下井职工在井下的时间,根据每个职工的情况可以设定下井时间。

提前上井考勤无效并有记录,在井下超时系统进行提示,实现地面无缝登记考勤,一体化管理,杜绝安全隐患。

3.产品组成3.1考勤分站3.2传输接口3.3长距离射频卡3.4信息中心服务器3.5LED大屏幕3.6大屏通讯卡3.7避雷装置图1 系统组成示意图4.产品特点4.1硬件特点型安全考勤系统,是一套使用射频卡、长距离射频读卡器、数据处理、远距离数据传输、微机管理的新型职工下井考勤管理系统。

系统采用无源只读型射频感应卡内的编码,作为下井职工考勤的信息载体。

该卡可方便的安装在下井职工安全帽内;携带、使用方便。

射频感应卡无需外接电源,因此,安全性能好、可靠性高。

型安全考勤系统,使用了安装于安全帽内(或矿灯内)的射频感应卡发出考勤信息,射频读卡器读取射频感应卡上的数字信息。

考勤时,矿工只需头戴安全帽经过考勤分机,读卡器即可读出安放在安全帽内(或矿灯内)的射频感应卡发出的信息,发出一声读卡完毕音响信号,考勤分机的数字显示器上同时显示出考勤者的考勤编码、考勤完成灯亮,考勤完成;考勤分机与传输接口通过光纤传至地面主机,地面主机再将汇集的数据定期传送给系统微机,在微机考勤信息管理应用软件的支持下,最终实现了、非接触、快速考勤和下井出勤的现代化管理。

煤矿井下作业人员跟踪定位管理系统设计方案

煤矿井下作业人员跟踪定位管理系统设计方案

煤矿井下作业人员跟踪定位管理系统设计方案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的安全管理变得越来越重要。

煤矿井下作业环境复杂,存在着诸多安全隐患,如瓦斯爆炸、煤与岩石突出、坍塌等,这些都给井下作业人员的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威胁。

因此,设计一套煤矿井下作业人员跟踪定位管理系统显得尤为重要。

一、系统概述煤矿井下作业人员跟踪定位管理系统是一套基于现代无线通信技术、定位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的综合管理系统。

该系统通过对井下作业人员的实时跟踪和定位,实现对人员的管理和监控,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保障井下作业人员的安全。

二、系统组成1. 人员定位设备:为井下作业人员佩戴的定位设备,采用无线通信技术,可以实现与地面监控中心的实时通讯,并能够自动上传人员的位置信息。

2. 基站设备:安装在矿井各个关键位置,用于接收和发送人员定位设备的信号,并将数据传输到地面监控中心。

3. 地面监控中心:由监控人员操作的中心控制系统,用于接收、处理和显示井下作业人员的位置信息,并及时发出指令。

4. 数据处理系统:用于对人员位置信息进行处理和分析,提供实时监控、历史轨迹回放、报警处理等功能。

三、系统工作原理1. 人员定位设备通过与基站设备的通讯,实时上传人员的位置信息。

2. 基站设备接收到人员定位设备的信号后,将数据传输到地面监控中心。

3. 地面监控中心接收到数据后,通过数据处理系统进行处理和分析,并及时显示人员的位置信息。

4. 监控人员可以通过地面监控中心对人员的位置信息进行实时监控,并在发现异常情况时及时发出指令。

5. 数据处理系统可以对人员的历史轨迹进行回放,并进行报警处理,确保井下作业人员的安全。

四、系统特点1. 实时监控:系统能够实时监控井下作业人员的位置信息,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2. 历史轨迹回放:系统可以对人员的历史轨迹进行回放,方便管理人员进行事故分析和处理。

3. 报警处理:系统能够对异常情况进行及时报警处理,保障井下作业人员的安全。

2024年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管理安装详细解决方案

2024年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管理安装详细解决方案

2024年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管理安装详细解决方案一、背景介绍井下作业一直是高风险和危险的工作环境,工作人员面临着可能发生事故和身体伤害的风险。

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的引入可以大大提高井下作业的安全性和管理效率,确保工作人员的安全。

本解决方案旨在详细介绍2024年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的管理和安装。

二、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的概述井下人员定位系统是一种基于无线通信技术、传感器技术和数据处理技术的系统。

它可以实时追踪和定位井下作业人员的位置,监控相关环境的变化,并提供紧急救援和报警功能。

三、系统管理1. 基础设施建设为了实现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的管理,需要在井下安装一系列的基础设施,包括无线通信设备、定位传感器、数据中心和监控中心。

此外,还需要建立网络基础设施,以确保数据的传输和处理。

2. 数据采集和处理系统管理需要对数据进行采集和处理。

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测井下人员的位置信息、环境参数和工作状态,并将数据传输到数据中心。

数据中心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提取有用的信息,并生成相应的报告。

3. 警报和紧急救援井下人员定位系统可以实时监测井下环境的变化,并根据预设的安全规则触发警报。

警报可以通过声音、光或振动等方式传达给井下人员和监控中心,以便及时采取紧急救援措施。

四、系统安装1. 传感器安装井下人员定位系统需要在井下的合适位置安装一定数量的传感器,以实现对人员位置和环境参数的监测。

传感器应安装在易被作业人员触及或常经过的地方,如走廊、工作站等。

2. 通信设备安装系统还需要安装一定数量的通信设备,以实现井下人员和监控中心之间的实时通信。

通信设备应布置在井下各个区域,并确保信号覆盖全面和稳定。

3. 数据中心建设为了有效管理和处理数据,需要建设一个专门的数据中心。

数据中心应具备高性能的数据存储和处理能力,并且有足够的备份措施来保障数据的安全。

4. 监控中心建设监控中心是整个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的核心,负责接收和监控井下人员的位置和状态信息。

井下人员跟踪定位管理及考勤管理系统

井下人员跟踪定位管理及考勤管理系统

------------------------ 精品word文档值得下载值得拥有-------------------------------------------- 井下人员跟踪定位管理及考勤管理系统一、系统概述:由于矿山生产的特殊性,水、火、瓦斯、煤尘、顶板等自然灾害时刻都在威胁矿井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矿井重大灾害及伤亡事故随时都有可能发生。

目前,矿山井下普遍存在入井人员管理困难,难以及时掌握井下人员的动态分布及作业情况,一旦事故发生,对井下人员的抢救缺乏可靠信息,抢险救灾、安全救护的效率低。

因此矿山行业迫切需要井下人员跟踪定位管理系统实时掌握每个人在井下的位置及活动轨迹,对矿山的安全生产将有积极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人员伤亡。

同时,上传的位置信息也可以用做工作人员的考勤记录。

我们在分析一些矿山发生的特大事故时发现:(1)地面与井下人员的信息沟通不及时;(2)地面人员难以及时动态掌握井下人员的分布及作业情况,难以对人员进行精确定位;(3)一旦矿山事故发生,抢险救灾、安全救护的效率低,搜救效果差。

(4)不能准确把握安全监察人员到位状况。

井下人员跟踪定位管理及考勤管理系统可以实现对矿山井下人员全方位安全生产管理该系统是由矿井地面监控中心主计算机在软件数据库的支持下,通过传输接口和巷道铺设的有线传输系统,定时对井下通讯基站进行数据巡检和信号采集,将其接收到的基站区间内的人员信息收发卡发射的数字信号,经软件数据处理,将井下人员(含机车等移动目标)动态分布在井上监控中心的电子地图上,使得管理人员可以动态掌握井下人员的分布状况,特别是在事故情况下可以非常清晰知道遇困人员的位置,方便快速施救。

系统可以实现井下井上人员双向报警,井上指挥中心也可以对井下人员进行点名呼叫或广播呼叫,达到双向通讯。

矿山井下人员定位考勤及管理系统是在对现有较先进的矿山监控设施集成的基础上对井下人员跟踪、定位、考勤及双向通讯,从而实现矿山井下人员的安全生产管理功能。

2023年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管理安装详细解决方案

2023年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管理安装详细解决方案

2023年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管理安装详细解决方案2024年井下人员定位系统是一种用于管理和安装地下工作人员的定位设备,它能够实时追踪地下工作人员的位置和动态信息,提供实时监控和调度功能,帮助管理人员更加高效地管理和安排地下作业。

本篇文章将详细介绍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的管理和安装方案,包括硬件设备、软件平台、通信技术等方面的内容。

一、硬件设备1.定位器:定位器是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的核心硬件设备,主要用于追踪和定位地下工作人员。

定位器可以采用全球定位系统(GPS) 或无线电频率辐射定位系统 (RFID) 技术,通过与地下工作人员佩戴的标签进行通信,实时获取其位置信息。

2.标签:标签是地下工作人员佩戴的设备,用于与定位器进行通信和传输位置信息。

标签通常采用便携式的设计,可以固定在工作人员的工作服、安全帽或手腕上,以确保其位置信息的准确性和实时性。

3.服务器:服务器是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的核心设备,用于存储和处理地下工作人员的位置信息和动态数据。

服务器需要具备高性能和可靠性,以确保系统的稳定运行和数据的安全性。

4.通信设备:通信设备是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实现定位器、标签和服务器之间的数据传输和通信。

通信设备可以采用无线通信技术,如蓝牙、Wi-Fi 或射频通信技术,以确保地下工作人员的位置信息能够实时传输到服务器端。

二、软件平台1.定位系统平台:定位系统平台是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的软件中心,用于管理和监控地下工作人员的位置和动态信息。

定位系统平台需要提供可视化界面,让管理人员能够实时查看地下工作人员的位置和状态,进行实时调度和指挥工作。

2.数据处理软件:数据处理软件用于处理和分析地下工作人员的位置和动态信息,提供数据报表和分析功能,帮助管理人员更好地了解和掌握地下作业情况,优化作业流程和效率。

3.安全管理软件:安全管理软件用于监控和管理地下工作人员的安全状态,包括监测工作环境、检测气体浓度、提供紧急求助功能等。

井下人员定位系统技术方案

井下人员定位系统技术方案
数据存储
将处理后的数据存储在数据库中,方便后续查询和分析。
数据备份
定期对数据进行备份,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安全性与可靠性方案
加密传输
采用加密技术,确保数据传输的安全性。
故障检测与恢复
通过故障检测和恢复机制,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容错处理
采用容错处理机制,避免因单点故障导致的系统崩溃。
06
设备小型化
随着微电子技术的发展,未来可以将设备做得更加小型化 ,方便携带和使用。
定位算法优化
针对井下复杂环境,可以进一步优化定位算法,提高定位 精度和稳定性。
物联网整合
可以将本系统与更多的物联网设备整合,形成一个统一的 井下物联网系统,提高井下管理的效率和安全性。
THANKS
感谢观看
位人员的位置。
模拟测试结果表明,系统的数据 采集和处理速度较快,能够实时 监测和定位人员的位置,并且数
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较高。
现场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在实 际运行中表现良好,能够满足井 下人员定位的实际需求,并且得
到了现场人员的好评。
结果分析
通过实验室测试和模拟测试,验 证了该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较好 ,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较高。
系统测试与验证
测试方案
实验室测试
01
在实验室内模拟不同的井下环境和条件,对系统的性能和稳定
性进行测试。
模拟测试
02
利用模拟的井下环境,对系统进行实时监测和数据采集,以验
证系统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现场测试
03
在真实的井下环境中,对系统进行实际运行和测试,以检验系
统的实际运行效果。
测试结果
实验室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能 够在不同的模拟井下环境中稳定 运行,并且能够准确地监测和定

煤矿井下作业人员跟踪定位管理系统设计方案V1.

煤矿井下作业人员跟踪定位管理系统设计方案V1.

煤矿井下作业人员跟踪定位管理系统设计方案V1[1].01000字设计任务针对煤矿井下作业人员在作业时的安全管理问题,设计煤矿井下作业人员跟踪定位管理系统,提高作业人员的安全性和生产效率。

设计方案1.系统概述该系统基于无线射频识别(RFID)技术和全球定位系统(GPS)技术,能够对煤矿井下作业人员进行实时跟踪定位和管理。

系统由标签、读写器、服务器等硬件组成,同时也包括了基于Web的管理端和移动客户端。

系统将实现以下功能:(1)实时跟踪定位作业人员,包括作业人员的位置、状态、作业任务、出入井压状况等信息;(2)管理端实时监控井下人员情况,包括作业人员运行轨迹、在井下的位置、是否处于安全状态等;(3)移动客户端提供给作业人员操作手册、安全须知,以及接收调度任务和回传执行结果;(4)应急预警功能和应急预案,实现在井下人员安全遇到危险时的应急处理。

2.系统硬件(1)标签:选用低功耗主动RFID标签,尺寸较小,佩戴舒适,可以在极低的电量下长期运行,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同时也具备机械防护、防水、防爆等功能。

(2)读写器:选用射频读写器,能够接收标签频率,识别标签ID、位置,以及读取标签状态。

(3)服务器:实时接收读写器发送的位置信息,对信息进行处理,生成运行轨迹、作业任务情况等报表。

3.系统软件(1)管理端:基于Web浏览器,可以实时监控井下人员情况,包括人员位置、安全状态、作业情况等。

(2)移动客户端:基于移动设备,提供给作业人员操作手册、安全须知,以及接收调度任务和回传执行结果。

(3)系统应用:对系统数据进行处理,实现对位置信息、作业任务等管理功能实现。

4.系统流程(1)标签读写过程:当作业人员进入井下范围后,读写器将接收到标签发射的电磁波信号,读取标签ID,判断是否在已经注册的标签列表中,如果在则记录该标签的位置、时间、状态等信息。

(2)数据传输与处理过程:读写器会将井下作业人员标签的信息发送到服务器,服务器接收到信息后将对其进行处理,通过定位算法,对井下作业人员在井下的位置进行定位,并将位置信息以并运行状态、工作状态等其他信息一同存储到服务器中。

(员工管理)新井下人员定位跟踪方案

(员工管理)新井下人员定位跟踪方案
6.1 操作员登录模块 10 6.2 显示模块 10 6.3 数据查询模块 11 6.4 数据统计模块 13 6.5 个人编码器管理模块 15 6.6 人员活动轨迹管理模块 16 6.7 系统维护模块 16 6.8 人员跟踪定位及考勤管理系统数据处理流程 17
壹、前言
随着国家对煤矿安全的日益重视和监管力度的不断加强,我国大中型煤矿及广 大乡镇小煤矿已大量装备了煤矿安全生产监控系统,这些安全装备的推广应用大大 改善了我国煤矿安全生产情况。但目前煤矿井下仍普遍存于入井人员管理困难,井 上人员难以及时掌握井下人员的动态分布及作业情况,壹旦事故发生,对井下人员 的抢救缺乏可靠信息,抢险救灾、安全救护的效率低,效果不理想。开发新型矿井 人员跟踪定位及考勤管理系统,就可对煤矿入井人员进行实时跟踪监测和定位,随 时清楚掌握每个人员于井下的位置及活动轨迹。如果发生灾变,仍可立即从监控计 算机上查询事故现场的人员位置分布情况、被困人员数量、遇险人员撤退线路等信 息,为事故抢险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也可利用系统的日常考勤管理功能,对矿井 人员进行考勤管理。
矿井人员跟踪定位及考勤管理系统技术先进、设计合理、结构新颖、主要技术 性能指标符合煤矿实际需要。该系统的成功推出必将为我国煤矿的安全生产和事故 后的抢险救灾发挥积极作用。
二、产品介绍
1、产品概述
煤矿井下人员跟踪定位管理系统是集计算机软硬件、信息采集处理、无线数据 传输、网络数据通讯、自动控制等技术多学科综合应用为壹体的自动识别信息技术 产品,该产品是通过对坑道远距离移动目标进行非接触式信息采集处理,实现对人、 车、物于不同状态(移动、静止)下的自动识别,从而实现目标的自板及安全栓组成,完成通讯信号的转换和 本安和非本安运行环境的隔离。
人员定位管理软件:实现对井下人员的跟踪定位信息的采集、分析处理、实时 显示、数据库存储、报表打印等功能。

井下人员定位系统技术方案

井下人员定位系统技术方案

井下人员定位系统技术方案2.超宽带技术:超宽带技术通过发送短脉冲信号,利用传播时延差异实现定位。

超宽带技术具有高定位精度、抗干扰能力强的特点,适合在矿井等复杂环境中使用。

3.惯性导航系统:惯性导航系统利用加速度计和陀螺仪等惯性传感器,测量人员的加速度和角速度,从而推算人员的位置。

该技术不依赖外部信号,适用于短时间内无法获取定位信号的情况。

4.混合定位技术:将多种定位技术结合使用,提高定位精度和稳定性。

例如,可以将无线通信技术和超宽带技术结合使用,通过蓝牙传输人员的大致位置,再利用超宽带技术进行精细定位。

除了以上的技术方案1.定位算法:根据收集到的位置信息,需要设计合适的算法来估计人员的准确位置。

常见的算法包括最小二乘法、卡尔曼滤波器和粒子滤波器等。

2.定位设备的选型和布设:不同的定位技术需要不同的设备支持,需要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定位设备,并合理布设在井下,以保证整个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3.数据传输和存储:定位系统产生的大量数据需要实时传输和存储,以便后续的数据处理和分析。

需要选择适当的传输协议和存储介质,确保数据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4.异常报警和救援机制:定位系统应当能够实时监测人员的位置,并设有相应的异常报警机制,及时发现人员异常和紧急情况,并触发相应的救援机制,以降低事故风险和保障人员的安全。

综上所述,井下人员定位系统技术方案不仅需要选择合适的定位技术,还需要考虑数据传输、存储、算法以及异常报警和救援机制等方面的问题。

只有综合考虑这些因素,才能设计出稳定可靠的井下人员定位系统,提高矿井的安全性和工作效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齐维井下人员设备定位跟踪、考勤(位置监测)管理系统方案书上海齐维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二零零九年一月井下人员设备定位跟踪、考勤管理系统1、系统的技术方案1.1 系统概述上海齐维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基于第三代RFID技术和GIS技术研发的井下人员、设备定位跟踪系统是采用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RFID技术的井下定位系统。

能够及时(无轮巡、无延时)、准确(无错码、无漏卡)地将井下各个区域人员及设备的动态情况反映到地面计算机系统,使管理人员能够随时掌握井下人员、设备的分布状况和每个矿工的运动轨迹,以便于进行更加合理的调度管理。

当事故发生时,井下人员可以通过持有的定位卡片向地面机房求救,救援人员也可根据上海齐维井下人员及设备定位系统所提供的数据、图形,迅速了解有关人员的位置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的救援措施,提高应急救援工作的效率。

第三代RFID技术是从第一代RFID不能准确无误识别人员信息—--到第二代RFID只能单读头较准确识别,再到第三代REFINERFID能网络化、多方向、多读头,(两个以上、单一子网即多可达上百个,整个网络可达上千个)同时准确识别人员定位信息的本质性飞跃。

第三代RFID技术应用0.13um芯片制造工艺,依靠世界顶尖的射频电子技术专家,整合国际上最领先的天线技术、光通信技术、工业以太网传输技术、数据库处理技术、计算机软件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互联网技术、工程结构学技术、井下应急救灾技术等多学科的综合课题攻关,全面、完善、彻底地解决了井下人员定位系统中遇到的前两代RFID无法突破的技术瓶颈问题。

前两代RFID技术虽然在一些应用中能解决单一读头识别,但当系统要求两个以上读头组成系统网络,用于识别人员信息和定位时,会出现人员信息、定位数据延时达10秒、10个以内读头数据延时就达30秒,10个以上读头,数据延时高达三、五分钟以上甚至十数分钟的不治之症。

并且,多读头时数据传输较慢。

因数据轮巡,各读头数据只能分批上传,造成井下人员的定位信息忽前忽后,定位轨迹上下乱窜。

根本不能即时有效反应井下人员的位置信息。

更突出的问题是,整套子系统读头数量不能超过30个,超过时就要增加通信箱,造成数据延时成倍增加,延时达五分种甚至十几分钟,井下30秒,人就可能移动一百米,五分种以上的人员定位信息,人员就更加无法确定去向。

这样的系统根本就不再有人员定位价值。

再者,严重的是,前两代系统不具有方向性,或方向性只能在两个读头间,单进单出。

不能进行三、四、五、六分巷以及整个定位系统方向性判别。

第三代RFID不仅单一读头与卡片间能完美地达到超高速识别、超远距离识别、超低功耗、超大流量识别,而且较前两代RFID而言,真正实现了RFID技术的网络化应用和高速即时数据传输的、多读头(两个以上、单子网就多可达上百个)同时准确识别的难题,更重要的是识别数据甄别、上传不再有轮巡、延时。

各读头之间都有方向性,都能有效判断方向性,而且井下、井上同一时间触发,一秒钟内上位机判别,没有延时。

第三代RFID同时也解决了前两代RFID技术感应距离短、防冲突能力差的致命弱点。

多频段多频道碰撞性转移,杜绝了冲突的可能。

其各项技术指标在同类产品中均处于行业领先地位,开创了真正的超远距离、真正网络化、高速移动条件下、超低功耗发射、真正即时传输的识别技术的新纪元。

上海齐维井下人员及设备定位系统是集井下人员考勤、跟踪定位、灾后急救、日常管理等一体的综合性运用系统。

也是国内技术最先进、运行最稳定、设计最专业化的井下定位系统。

这一科技成果的实现,将为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和日常管理上台阶以及事故急救带来了新的契机。

1.2 系统总体设计思路井下人员定位跟踪及考勤管理系统涉及计算机软件、数据库、电子电路、防爆本安电源、数字通讯、无线识别RFID技术、井下工业以太网、井下施工等方面。

因此,在设计方案时,除了考虑其功能外,在稳定性、可靠性、抗干扰能力、容错能力及异常保护等方面也进行了充分考虑。

项目方案确定利用现有成熟的高速工业以太网系统作为主传输平台,开发相应的井下人员跟踪定位基站、人员无线编码发射器等设备与系统挂接,通过井下人员跟踪定位基站及考勤管理专用软件与主系统以标准的专用数据库进行后台数据交换从而实现井下作业人员的跟踪定位和安全管理。

系统总体设计主要体现在:1. 实现煤矿井下作业人员进出的有效识别和监测监控,使管理系统充分体现“人性化、信息化和高度自动化”,实现数字矿山的目标。

2.为煤矿管理人员提供人员进出限制、考勤作业、监测监控等多方面的管理信息,一旦发生安全事故,通过该系统可在事故现场10~30米范围内可立刻探测该作业面工作人员及其数量,保证抢险救灾和安全救护工作的高效运作。

3. 系统设计具备安全性、可扩容性、易维护性和易操作性。

4.轻松联网,BS结构,轻松实现县、市、省及更广阔地域联网监控。

1.3系统设计原理及依据1.3.1系统设计原理井下人员定位管理及搜救系统是由地面监控中心主计算机在系统软件支持下,通过数据传输接口和沿巷道铺设的通讯光/电缆,无间断、即时地对井下安装的无线数据采集器进行数据信息采集,无线数据采集器将自动采集有效识别距离内的标识卡的信息,并无间断、即时地通过传输网络将相关数据传送至地面中心站。

数据信息经分析处理后,将井下人员(或机车等移动目标)动态分布在主计算机界面中得以实时反映,从而实现井下安全状态在井上数字化管理的目的。

遵循“统一发卡、统一装备、统一管理”的原则,将标识卡视为“上岗证”或“坑道准入证”,按准许上岗人员实行“一人一卡”制。

根据矿井监测需求,在井下坑道、峒室、作业面等地点安装无线数据采集器,并通过电缆/光纤数据传输接口相互连接为井下高速工业以太网,从而构成完整通讯线路。

煤矿生产单位输入工作人员相关信息后,向下井工作人员颁发并装备标识卡。

系统数据库记录该标识卡相对应人员的基本信息,包括姓名、年龄、性别、所属班组、所属工种、职务、本人照片、有效期等基本信息。

进入坑道的工作人员必须随身携带标识卡,当持卡人员经过设置识别系统的地点时被系统识别。

系统将读取该卡号信息,通过系统传输网络,将持卡人通过的路段、时间等资料传输到地面监控中心进行数据管理,并可同时在地理信息大屏幕墙上出现提示信息,显示通过人员的姓名。

如果感应的无线标识卡号无效或进入限制通道,系统将自动报警,安全监控中心值班人员接到报警信号,立即执行相关安全工作管理程序。

生产单位可根据生产计划,对该标识卡进行授权管理。

授权范围包括:该员工可以准入的坑道或作业面。

为防止无关人员和非法人员进入坑道或作业面,系统设置该卡准入坑道或作业面的时效管理模块及卡的失效、报失等。

坑道一旦发生安全事故,监控中心在第一时间内可以知道被困人员的基本情况,救险队使用移动式远距离识别装置,在10-30米的范围内方便探测遇险人员的位置,便于(进行安全高效的救护、救助工作)救护工作的安全和高效运作,便于事故救助工作的开展。

系统可自动生成考勤作业的统计与管理等方面的报表资料,提高管理效益。

1.3.2 系统设计依据(1)GA/T75《安全防范工程程序与要求》(2)MT209-1990《煤矿通信、检测、控制用电工电子产品通用技术要求》(3)国家安监总局《煤矿井下人员位置管理系统标准(建议)稿》1.4系统功能及特点1.4.1系统功能20项卓越的功能特点,源自第三代RFID在井下人员定位跟踪系统的卓越性能发挥,确保了上海齐维井下人员定位跟踪系统与前两代系统相比较,堪称一个划时代的完善产品。

GIS地图控制窗口人员实时定位信息电子鹰眼系统主界面图1、精确时间定位整套系统控制流和数据流不用轮巡,上百读头数据刷新以毫秒来计算,在定位传感器(2-512个)网络有效覆盖范围内,上位机软件真正做到“所见即所得”,即时读取和上传人员位置信息,没有时间延时,真正做到定位时间精确到秒。

2、精确空间定位:在读头有效识别距离间隔下,卡片在各读头间可实现精确区域定位。

在读头依次排列下,读头间隔为最小定位精度,读头间隔10-2000米以上可调。

3、整体系统任一读头都能有效识别方向:每个读头和卡片都有方向识别信息,整套系统内的任一读头都有判别卡片多方向性运动的能力,在三、四、五、六以上多分支巷道处,各分支单一读头,就能准确判断方向,成倍降低安装成本。

4、系统杜绝第二代RFID产品不可避免的乱码现象,确保数据和卡片识别真正万无一失:0.13um 加CAN+内置协议的独特芯片集成创新技术,从本质上超越了第二代RFID技术的性能。

从设计结构和技术协议上保证了REFINERFID产品不会出现任何乱码现象。

5、不轮巡,无延时:真正意义上及时井下人员动态显示:1) 系统从芯片设计起就定制为CAN+工业以太网结构,不论定位传感器有多少(2-512个)都不用系统轮巡,数据再没有延时。

2) 真正任一时间查询并显示井下某个地点的人数、分布情况及身份。

3) 查询一个或多个人员现在的井下实际位置、活动轨迹。

4) 有实际意义(精确到秒,而不是数分钟以上的轮巡)的记录有关人员在任一地点的到/离时间和总工作时间等一系列信息,可以督促和落实重要巡查人员(如:瓦斯检测人员)是否按时、到点的进行实地查看,或进行各项数据的检测和处理,从根本上尽量杜绝因人为因素而造成的相关事故。

6、光纤、电缆传输方式自由选择:依照井下实际情况和客户要求,可自由选择CAN和TCP/IP接口协议,搭入已建或在建、新建光纤井下以太网或电缆直铺方式。

7、真正即时准确、丰富的人员下井考勤能力:可精确到毫秒级的对出入井人员进行统计,实现下井人员考勤记录,建立并打印人员出入井的各种信息报表(如:下井时间报表、出勤月报表、加班报表、缺勤报表等等),方便管理人员的查询与管理。

8、卡片安装自如方便,不受使用位置的限制:根据客户需要,提供各种安装方式,帽卡、胸卡、腰卡、矿帽、矿灯电池上,准确无误识别,确保根据管理需要自如安装。

9、信息多点共享:系统中心站及网络终端可以局域网方式联网运行,使网上所有终端在使用权限范围内实现信息多点共享,供多个矿井各部门及领导同时在不同地点共享监测信息、系统综合分析信息、查询各类数据报表。

10、丰富的GIS地图功能:具有GIS的放大、缩小、移动、标尺测距、视野控制、中心移动、土层控制、地图打印等功能,支持多种图形格式。

鼠标和键盘均可操作,全面支持实时多任务。

11、禁区或设备故障报警功能:对于指定的禁区,如果有非授权人员进入,实时声音报警,并显示进入禁区的人数及身份。

系统同时拥有自检功能,当系统部分设备发生故障时,上位机软件能及时反应,并初步判断故障原因,能输出和打印相关信息报表。

12、灾后急救信息:一旦发生各类事故,上位机上立即能显示出事故地点的人员数量、人员信息,人员位置等信息,并结合矿井地图,能够使救灾人员快速判断并确定事故应急预案,大大提高抢险效率和救护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