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核分枝杆菌对于异烟肼耐药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结核分枝杆菌耐异烟肼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
药性 的产 生牵涉到一系列 基 因的突变 , 其分 子细节 尚未完 全
阐明 , 本文通过对 已知分 子机制 的综 述为 T B耐 I H的早 期 N
快速分子诊 断及耐药菌株的有效控制提供理论参考 。
I 的代谢及 相关基因 NH I H的分子结构十分简 单 , 为一 个酰 肼基 连接 于一个 N 仅
临床肺科杂志 2 1 年 1 月 第 1 卷第 1 01 0 6 0期
l8 55
结核 分 枝杆 菌耐 异 烟肼 分 子 机 制 的研 究进 展
贾子冬
虽然近几年结核病 的增 长速度 逐步 降低 , 由于耐多药 但 结核 ( ldu. s tn T mu irgr i at B,M R T 的持续威 胁 , t es D —B) 以及泛耐
列 自由基 , 这些 自由基攻 击细 胞 内的诸多 目标 , 响 MT 影 B的 正常代谢 。当过氧化 氢酶- J 过氧 化物 酶 的过氧化 氢酶 活性 缺失时 , ap 由 h C基 因编码 的烃基 氢化过氧化物还原酶可能作
为 kt aG基 因功能缺失 的补充 机制 而过表达 J N 。I H活 化所 产生的 自由基最为人们 所认 可的攻 击 目标 是 M B细胞 被膜 T
定作用 。与 IH抗性相关 的突变类 型有错 义突变 , N 无义 突变 和移码 突变 , 还有较大片段 的缺失和插入 , 其中最常见的还 但 是单碱基 的错义 突变 J 。
一
T B耐药性 的产生主要是 因为抗 结核 药物 的长 期和 不恰 当使 用 , 耐 药 菌 株 的传 播 则 造 成 耐 药 性 结 核 的持 续 威 而
突变发生 , 这表 明还有其他 突变在 I H抗性 的产生 中发挥作 N
用 。
抗结核药物耐药机制的研究
抗结核药物耐药机制的研究结核病是一种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它可以侵犯多个器官,尤其是肺部。
目前,结核病已成为全球最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
在治疗结核病的过程中,抗结核药物是最常见的治疗方法。
然而,由于抗生素的过度使用和滥用,导致结核分枝杆菌对抗结核药物产生了耐药性,从而给治疗带来了难度和挑战。
本文将介绍目前针对抗结核药物耐药机制的研究取得的进展。
首先,结核病治疗使用的抗生素包括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链霉素等。
这些药物主要作用于结核分枝杆菌的细胞壁或膜或代谢过程,从而阻碍其正常的生长和繁殖。
然而,结核分枝杆菌在遭受抗生素的压力下,就会产生耐药性。
具体来说,结核分枝杆菌耐药性的机制主要分为以下几类:一、基因突变进而产生药物抵抗性。
结核分枝杆菌有着复杂的代谢途径和生理功能,其中许多功能由一系列基因协同实现。
基因突变会导致代谢通路的改变,从而影响结核分枝杆菌对于抗结核药物的感受性。
例如,利福平是一种作用于细菌细胞壁的药物,而基因 rrs 的突变导致链霉素的抗药性增强。
二、细胞膜上多糖成分的改变。
结核分枝杆菌细胞膜中含有的酸性多糖和去乙酰化的神经氨酸指纹具有良好的结合能力和改变抗药性的能力。
一些研究显示,在耐药结核分枝杆菌的细胞表面上可以发现一种称为磷脂D的多糖物质,而这种多糖物质会使细胞壁对于抗结核药物产生耐药的效果。
三、药物外排泵在抗药性中的作用。
结核分枝杆菌在其表面上具有药物外排泵的存在,该泵可以主动转运抗生素分子,从而将其排出细胞。
例如,在某些多药耐药的结核分枝杆菌株中就表现出了药物外界泵的高表达,而其耐药性也因此增强。
以上是目前针对结核分枝杆菌耐药性机制的三个主要研究方向。
虽然针对结核分枝杆菌耐药性还有许多未解之谜,但是,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方法的不断创新,相信对于耐药性机制的研究会在不远的将来取得突破性进展。
总之,结核病的治疗是人类面临的严峻挑战之一。
抗生素治疗是最为常见的方法,但是由于抗生素的滥用和耐药性的发展,许多患者并没有得到有效的治疗。
结核分枝杆菌异烟肼耐药基因与耐药机制研究进展
地方 。 。因此 , 为 联 合 化疗 中 常 用 的成 分 ,NH 作 I
面临着更 为严 重的耐药 问题 。在 分 子水平 上 , MTB
基 因完 全缺失 , 不产生该 基 因的 P R扩增 带 。用 分 C
析 P R产 物 的单 链 构 象 多 态 性 方 法 ( C —ige C P R s l n —
s r nd c nf r ton l ta o o ma i a po y r s , l mo phim PCR— CP) SS
对I NH 形成耐药 的遗 传学机制 十分复 杂 , 本文 仅就
此方 面的研究 现状作一 综述 。 1 k t 基 因 aG I NH 结 构 简 单 , 以被 动 扩 散 方 式 进 入 增 长 期 细
现 , 结 核 的 一 线 药 物 异 烟 肼 ( o iz ,NH) 果 抗 i nai I s d 如
12 基 因部分 突变 .
在 临床分离 的 I 耐药 菌株 NH
中 ,aG基 因完 全 缺失 的发 生率 并 不 高 , kt 大部 分 对 I NH 耐药 的 MTB仍存有 k t 基因 , aG 只是部分 基 因 发生 突 变 。应 用 P R 技 术 对 3 C O株 I NH 耐 药 的 MTB进 行 分 析 , 有 2株 出 现 k t 基 因 完 全 缺 仅 aG
陈 亮 , 宝福 凯
中图 分 类 号 : 3 84 文 献标 识 码 : R 7 . A
因耐 药甚 至耐 多药 的结 核分 枝杆 菌 ( cb c Myo a—
研究证 实 , 高度耐药 的 MT 在 B中发 现有 k t aG基 因 完 全 缺 失 , 时其 编 码 的 过 氧 化 氢一 氧 化 物 酶 阴 同 过 性 。如 果 将 k t 基 因 克 隆 导 入 耐 I ㈣ aG NH 的
结核分枝杆菌(MTB)异质性耐药研究进展
MT B ) 主要 通过 药物结 合位 点 或药 物 活化 基 因 等特 定 基 因组 区域 的 突 变 获得 可 稳 定 遗 传 的耐 药 基 因
测 发现 利福平 耐药 菌株 中 r p o B耐药 异 质性 达 3 4
( 2 2 / 6 4 ) , 异 烟 肼 耐 药 菌 中 异 质 性 耐 药 更 高 达
耐 药 向 全 部 耐 药 转 变 的 中间 过 程 , 耐 药 性 的 定 义 也 取
素先后产 生了 4种 不 同的耐药相关 突变 ( 编码 3 ( ) s核
糖体 蛋 白的基 因 r 儿 的K 8 7 R和 K 4 2 R突变 , 1 6 S核 糖体 R N A r r s A 5 1 3 C和 A 1 4 o ( ) G 突变 ) , 但 在 治 疗 后 期
6 5 . 7 ( 2 3 / 3 5 ) 。此 外 , 二 线 抗 结 核 药 物 的 耐 药 菌
型 。例 如 , 利 福 平 耐 药 性是 由 于 R NA 聚 合 酶 p亚
基编 码基 因( r p o B ) 耐 药 决 定 区 的点 突变 引起 ] , 异 烟肼 耐药性 主要 由过 氧 化 氢一 过氧 化 物 酶 编 码 基 因 ( k a t G) 的 突 变 导 致 ] 。通 过 检 测 这 些 基 因 的 耐 药 相 关 突变 , 可 以预 测 MT B 的 耐 药 情 况 。 在 检 测 临 床 分 离 培 养 的样 本 时 , 经 常 会 发 现 敏 感 菌 株 和 耐 药 菌 株 共 存 的现 象 , 即异 质性 耐 药 l _ 5 ] 。异 质 性 耐 药 因 为
影 响 药敏结果 以及治疗 方案 的正 确判 断和评 估而 逐 渐受 到人们 的重 视 。本 文将 对 目前 结核 分枝 杆菌 异 质性 耐药 的产 生及其对 临床 的影 响进行 综述 。
结核分枝杆菌异烟肼耐药性研究进展
=综述>结核分枝杆菌异烟肼耐药性研究进展朱艳伶1,2,万康林2,沈国顺1近20余年来,由于耐药结核杆菌尤其是耐多药结核杆菌(MDR-TB)的肆意横行,各国的结核病疫情均呈回升趋势,全球发病率和死亡率不断升高112。
我国的耐药情况尤为严重。
据统计目前初始耐药率为1816%,获得性耐药率为4615%,全国现有耐药的涂阳肺结核病人约42万;在全球对53个国家的耐药调查中,河南省的原发MDR-TB耐药率位居第2位。
因此在WHO最近公布的全球38个国家和地区的结核病耐药监测资料中,中国被列为/特别引起警示的国家和地区0之一122。
近年来,各国学者采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结核杆菌耐药机制进行深入研究,定位了结核分枝杆菌包括异烟肼在内的耐药基因的位置和基因突变位点,从而促进了第一代快速鉴定耐药突变菌株方法的建立和新型抗结核药物的开发。
异烟肼作为最主要的抗结核药物之一,是多种药物联合化疗治疗结核病的基本组成部分,但也是最易产生耐药性的抗结核药物。
已发现结核分枝杆菌对异烟肼耐药涉及多个基因变化:katG,inhA,kasA,ndh,及oxyR-ah pC基因连接区,突变形式多样化,并且突变位点又不确定更加剧了结核病防治的困难。
因此,对耐药菌的耐药机制进行深入全面的了解,建立方便快捷经济的检测方法,从而开发新的抗结核药物和开展更有效的化疗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1结核杆菌异烟肼耐药机制异烟肼(Isoniazid,INH)是1912年由两个捷克生化学家首次合成的,但它强有力的抗生素活性直到1951年才被发现。
作为使用了40余年的抗结核一线化疗药物,其作用主要是通过抑制结核杆菌分枝菌酸的生物合成,造成细胞壁破损而杀菌。
但是在单药化疗和不适当化疗期间容易产生耐药性。
INH 的耐药性与一个或多个基因的各种突变有关,这些基因主要包括编码触酶-过氧化物酶的katG基因,编码烯酰基载体蛋白还原酶的inh A基因,编码烷基-氢过氧化物还原酶的ahpC 基因,编码B-酮酰基载体蛋白合成酶的Kas A基因及调节分枝杆菌氧化-应激的oxyR基因。
肺结核的耐药机制研究及新型药物探究
肺结核的耐药机制研究及新型药物探究1. 引言肺结核是一种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全球范围内广泛存在。
然而,近年来结核病的治疗面临巨大挑战,其中最主要的问题之一就是耐药性的不断增加。
本文旨在探讨肺结核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并讨论针对耐药菌株的新型药物探究。
2. 耐药机制的研究2.1 多药耐药机制多药耐药结核分枝杆菌(MDR-TB)是指对两种重要的一线抗结核药物——异烟肼和利福平同时耐药的菌株。
多药耐药机制的研究发现,MDR-TB主要与细菌遗传突变和耐药相关基因的表达变化有关。
例如,rpoB基因的突变导致利福平耐药,而katG和inhA基因的变异则导致异烟肼的耐药。
2.2 极耐药机制极耐药结核分枝杆菌(XDR-TB)指的是除了对异烟肼和利福平耐药外,还对两种或更多的二线抗结核药物(如阿米卡星、妥布霉素、利奈唑胺等)耐药的菌株。
XDR-TB的耐药机制主要涉及药物的靶标突变和药物外排泵的过表达。
药物靶标突变包括gidB、eis、tlyA等基因的突变,药物外排泵主要包括efluxp和efluxy等。
3. 新型药物的探究3.1 凹凸霉素凹凸霉素是一种新型的抗结核药物,可用于治疗MDR-TB和XDR-TB。
该药物通过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过程来发挥抗菌作用。
临床试验显示,凹凸霉素在治疗耐药结核病方面具有显著的疗效。
3.2 新型合成类抗结核药物研究人员正在积极寻找新型合成类抗结核药物,以应对耐药问题。
其中一种潜在的候选药物是KBM-7,它通过靶向肺结核菌的细胞壁合成来发挥抗菌作用。
初步实验表明,KBM-7对MDR-TB和XDR-TB具有一定的抗菌活性。
3.3 免疫疗法除了新药物的研发,免疫疗法也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领域。
研究人员正在探索肺结核耐药菌株的免疫治疗方法。
例如,使用重组蛋白质来激活宿主的免疫反应,从而增强机体清除耐药菌株的能力。
4. 结论肺结核耐药菌株的不断增加给结核病的防治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通过对耐药机制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耐药菌株的性质,并为新型药物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结核分枝杆菌耐药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
Advances in Clinical Medicine 临床医学进展, 2020, 10(7), 1292-1297Published Online July 2020 in Hans. /journal/acmhttps:///10.12677/acm.2020.107196Research Progress on MolecularMechanism of Drug Resistance of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Lan Yang, Qiulian WuThe Second People’s Hospital of Nanning, Nanning GuangxiReceived: Jun. 14th, 2020; accepted: Jul. 7th, 2020; published: Jul. 14th, 2020AbstractAt present, the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of tuberculosis are increasing in many areas, but the pro-liferation and unreasonable application of anti-tuberculosis drugs have led to the emergence of drug-resistant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which has hindered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tuberculosis. Therefore, understanding the molecular mechanism of drug resistance and common drug resistance of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formulating effective treatment programs, timely diagnosis and effective treatment of tuberculosis, and improving the prognosis of tuberculosis patients. This article summarizes the drug-resistant molecular mechan-ism of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and the drug-resistant molecular mechanisms of commonly used anti-tuberculosis drugs, so as to provide clinical reference.Keywords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Molecular Mechanisms of Drug Resistance结核分枝杆菌耐药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杨兰,吴秋莲南宁市第二人民医院,广西南宁收稿日期:2020年6月14日;录用日期:2020年7月7日;发布日期:2020年7月14日摘要目前许多地区结核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出现上升现象,但抗结核药物的泛滥及不合理应用,所致耐药结杨兰,吴秋莲核分枝杆菌的出现,阻碍了结核病的诊断和治疗。
结核分枝杆菌katG Asn329Val突变导致异烟肼耐药
2 Te c i gBa eo bi a t le e,Fu inMe ia ie st . a h n s f Pu lc He l Colg h j a d c lUn v riy,Fu h u 3 0 0 Chn z o 5 0 1, iai l . z o l n r S t ,Fu h u 3 0 0 ,C i a; a zo 5 0 8 hn
和 过 氧 化 物 酶 活性 影 响 均 不 大 。 结论 k t s 3 9 l 变 引起 了 K t 过 氧 化 氢 酶 活 性 的 完 全 丧 失 , 能 是 导 致 菌 株 对 异 a G A n 2 Va 突 aG 可
烟 肼 耐 药 的机 制 。
关 键 词 : 核 分 枝 杆 菌 ; a G 基 因 ; 烟肼 ;耐 药 性 结 kt 异
4 S neKe b r tr o f ciu sa eC n r la d Prv n in,Na in lI siu e . £t vLa o a o y f r J e t sDie s o to n e e to o to a n tt t f rCo 1 n c beDie s o to n e e to o "mu ia l sa eC n r la d Pr vn in,C n s e try sa eCo to hieeC ne brDie s n r l
结核分枝杆菌对异烟肼和利福平的耐药性形成机制及药物敏感性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急剧恶 化 ] 。 。可见 , 结核 病仍 然是 严重 威胁 人 民生命 和健 康 的重要 公共 卫生问题 。快速准确检测结 核分枝 杆菌 的耐 药性 , 即药物 敏感性检测 技术 , 指导 临床 合理 用药 、 效控 制结 核 对 有 病 流行具有重要 意义。近年来 , 随着 结核分枝 杆菌分 子遗传学
1 结核分枝杆 菌耐药性形成机制
结核分枝杆菌对 临床 常用 的抗结 核一 线药 物包 括异 烟肼
( oi i, H 、 福 平 (im i, ) 吡 嗪 酰 胺 (y z a i , i na dI ) 利 s z N ra p 肿 、 f n pr i md an e
VA 、 Z )链霉 素(t p m c , M) set yi S 和乙胺 丁醇 (t m u lE ) r o n e a bt ,MB 等 h o 均存在耐药现象 , 至是 对多 种药 物 同时产 生耐 药的情 况 , 甚 即 出现 M RT , D -B是指结核病患 者排 出的结核分枝杆 菌对 D -B M R T 至少包括 IH和 R P在 内的 2种 或 以上药 物产 生耐 药 。随 N F 着对结核分枝杆菌全基 因序列 的揭示 , 以及 其耐药 性分子机 制 的深入研究 , 目前对 I H、 F 、M、 M N R P S E B和 P A的耐 药机 制已经 Z
.
氢过氧化物还原酶 的 ap h C基 因(hC基 因涉及细菌 对氧化 压 ap
力的反应 )编码 p酮酰基 载体 蛋 白合成 酶的 K s , aA基 因及调 节 分枝 杆菌氧 化一 激反应 的 oy 应 xR基 因E 。kt 4 a ] G基 因的变异 ( 包 括突变 、 缺失 、 插入等 ) 导致 的结 核 分枝 杆菌 触 酶. 氧 化物 酶 过 活性 降低或缺失 , 可以解释 9 %以上 的 I H耐药 。i A基 因编 0 N n h 码还 原型 烟酰胺 二核 苷酸 ( A H) 赖 的 eol c ND 依 ny ap还原 酶 , — 该 酶催化 △不饱 和脂肪 酸转化为饱和脂肪 酸的还 原反应 , _ 参与分
结核分枝杆菌耐异烟肼相关基因及其突变的研究进展
结核分枝杆菌耐异烟肼相关基因及其突变的研究进展摘要】本文就报道的结核分枝杆菌耐异烟肼相关基因katG、inhA、ahpC、kasA、ndh、OxyR-ahpC、mabA-inhA、furA-katG、fabG-inhA、efpA、ini (A,B,C)及其突变位点进行综述。
【关键词】结核分枝杆菌异烟肼耐药基因突变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MTB)引起的慢性传染病。
随着耐药结核病,尤其是耐多药和广泛耐药结核病的出现,给结核病的防控工作带来了严峻挑战。
异烟肼是治疗结核病主要药物之一,但MTB耐异烟肼率已达17.6%,其耐药机制尚不明确,大多认为与MTB相关基因突变有关[1]。
本文综述目前国内外报道的MTB耐异烟肼相关基因及其常见突变位点,以进一步了解MTB耐异烟肼的发生机制。
1 katG基因异烟肼经MTB katG基因编码的过氧化氢-过氧化物酶活化后产生杀菌作用,katG突变使过氧化氢-过氧化物酶失活,导致MTB对异烟肼耐药。
KatG最常见突变位点是Ser315Thr。
Khadka JB等研究尼泊尔地区107例耐异烟肼菌株中,Ser315Thr及Ser315Ile突变率分别为77.6%及17.1%。
陈玲等研究显示Ser315Thr突变频率为66.7%[2]。
315位点还有Ser→Asn、Ser→Thr、Ser→Arg和Ser→Gly突变形式。
此外,还存在Val230Met、Pro232Gln、Gly237Glu、Gly309Cys、Asp304Glu、Asp357His、Asp357Asn、Arg463Leu、His276Met、Gln295His、Glu454Arg等突变[2-5]。
2 inhA基因inhA基因编码NADH依赖的enoyl-Acp还原酶,该酶催化α-不饱和脂肪酸转化为饱和脂肪酸,产生的长链脂肪酸是分枝杆菌细胞壁的重要组成部分。
异烟肼与分枝菌酸合成途径中的NADH依赖的enoyl-Acp复合体结合,阻断90%以上长链脂肪酸合成,从而抑制MTB生长。
结核分枝杆菌对于异烟肼耐药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研究表明结核分枝杆过氧化物酶基因过氧化物酶是唯一能够激活异烟肼的烯酰脂酰载体蛋白入结核分枝杆菌细胞内被激活氧化成异烟酸异烟酸还原酶酮酰基酰基运载蛋白合成酶烷基的合成干扰细胞壁中的分枝菌酸生物合成使结核分等等多基因突变与异烟肼细菌耐药性相关结核菌对于异烟肼的耐药基因与耐药机制较为复杂故将国内外学者关于结核分枝杆菌对异烟肼耐药分子机制的研究情况作一综述
结核分枝杆菌异烟肼和丙硫异烟胺耐药及其交叉耐药相关机制研究进展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C h i n e s e J o u r n a l o f Z o o n o s e s㊀2020,36(3)D O I :10.3969/j.i s s n .1002-2694.2020.00.003 综㊀述结核分枝杆菌异烟肼和丙硫异烟胺耐药及其交叉耐药相关机制研究进展王晓英1,张汇征2,罗㊀明2,曾婉婷3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人才引进项目(N o .y g z 2019304);中国科学院新发和烈性传染病病原学与生物安全重点实验室开放研究基金资助项目(N o .2017S P C A S 004)通讯作者:罗㊀明,E m a i l :l u o m i n g 1976@a l i y u n .c o m ;O R C I D :0000G0002G3483G1131作者单位:1.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重庆㊀401331;2.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重庆㊀400036;3.陆军特色医学中心大坪医院,重庆㊀400042摘㊀要:结核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呼吸道传染病.据世界卫生组织估算,2018年全球耐多药结核病患者数为48.4万.异烟肼是重要的一线抗结核药物,但其目前耐药情况比较严重.丙硫异烟胺,作为异烟肼耐药患者的替代治疗药物,与异烟肼存在部分的交叉耐药性.本文综述了异烟肼和丙硫异烟胺交叉耐药的相关机制,为异烟肼耐药及耐多药结核病患者的治疗提供科学依据.关键词:结核分枝杆菌;异烟肼;丙硫异烟胺;耐药中图分类号:R 378.91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 ㊀㊀㊀文章编号:1002-2694(2020)03-0234-06P r o g r e s s o n t h em o l e c u l a rm e c h a n i s mo f i n d e pe n d e n t r e s i s t a n c e a n d c r o s s Gr e s i s t a n c e t o i s o n i a z i da n d p r o t h i o n a m i d e i n M yc o b a c t e r i u mt u b e r c u l o s i s WA N G X i a o Gy i n g 1,Z H A N G H u i Gz h e n g 2,L U O M i n g 2,Z E N G W a n Gt i n g3(1.C h o n g q i n g M e d i c a l a n dP h a r m a c e u t i c a lC o l l e g e ,C h o n g q i n g 401331,C h i n a ;2.C h o n g q i n g P u b l i cH e a l t h M e d i c a lC e n t e r ,C h o n g q i n g 400036,C h i n a ;3.P e o p l e sL i b e r a t i o nA r m y S p e c i a lM e d i c a lC e n t e r ,D a p i n g H o s p i t a l ,C h o n g q i n g 400042,C h i n a )A b s t r a c t :T u b e r c u l o s i s i s a r e s p i r a t o r y i n f e c t i o u s d i s e a s e t h a t t h r e a t t o p u b l i c h e a l t hw o r l d w i d e .A c c o r d i n gt o t h e s t a t i s t i c s o fW o r l dH e a l t hO r g a n i z a t i o n ,t h e a m o u n t o fm u l t i Gd r u g r e s i s t a n c e t u b e r c u l o s i s p a t i e n t sw a s a b o u t 484000i n t h ew o r l d d u r i n g2018.I s o n i a z i d i s a n i m p o r t a n t f i r s t l i n ea n t i Gt u b e r c u l o s i sd r u g w i t hs e r i o u s l y d r u g re s i s t a n c ea t p r e s e n t .P r o t h i o n a m i d e i sa n i m p o r t a n t s e c o n d Gl i n e a n t i Gt u b e r c u l o s i s d r u g ,w h i c hc a nb eu s e d a s r e p l a c e m e n t d r u gf o r i s o n i a z i d r e s i s t a n t p a t i e n t s .H o w e v e r ,p r o t h i o n a m i d e i s p a r t i a l l y c r o s s r e s i s t a n c e t o i s o n i a z i d ,w h i c hw i l lw e a k e n t h e r e p l a c e a b l e r o l e o f p r o t h i o n a m i d e .T h i s p a pe r r e Gv i e w e d t h e i n d e p e n d e n t r e s i s t a n c ea n dc r o s s Gr e s i s t a n c er e l a t e d g e n e sof M y c o b a c t e r i u mt u b e r c u l o s i s t oi s o n i a z i da n d p r o t h i o Gn a m i d e ,w i t ha ne m p h a s i so nc r o s s Gr e s i s t a n t r e l a t e dg e n e s .A t p r e s e n t ,th e g e n e m u t a ti o n i n v o l v e d i n i s o n i a z i da n d p r o t h i o Gn a m i d e c r o s s Gr e s i s t a n c e a r em a i n l y i n h A ,n d h a n d f a b G 1Gi n h A ,w i t h t w o o f t h e m (n d h a n d f a b G 1Gi n h A )a r e s t i l l c o n t r o v e r Gs i a l .T h e a i mo f t h i s r e v i e w i s t o p r o v i d e r e f e r e n c e f o r t h e t r e a t m e n t o f i s o n i a z i d r e s i s t a n c e a n dm u l t i Gd r u g r e s i s t a n c e t u b e r c u l o Gs i s p a t i e n t s .K e yw o r d s :M y c o b a c t e r i u mt u b e r c u l o s i s ;i s o n i a z i d ;p r o t h i o n a m i d e ;d r u g r e s i s t a n c e S u p p o r t e db y t h e I n t r o d u c t i o no fT a l e n tP r o g r a m o fC h o n g q i n g M e d i c a l a n dP h a r m a c e u t i c a lC o l l e g e (N o .y g z 2019304);t h e O p e nR e s e a r c h F u n d P r o g r a m o f W u h a n N a t i o n a lB i o GS a f e t y L e v e l4L a b o f C h i n e s e A c a d e m y ofS c i e n c e s (N o .2017S P C A S 004).C o r r e s p o n d i n g a u t h o r :L u o M i n g ,E m a i l :l u o m i n g1976@a l i yu n .c o m ㊀㊀结核病是一种由结核分枝杆菌(M yc o b a c t e r i Gu m T u b e r c u l o s i s ,MT B )感染引起的慢性传染病,是由单一致病菌引起的死亡人数最多的疾病[1].我国结核病疫情严重,仅次于印度,居世界第2位.据世界卫生组织(W o r l dH e a l t h y O r gn i z a t i o n ,WHO )估432算,2018年全球新发结核病患者数为1000万,耐多药(M u l t iGD r u g R e s i s t a n t,M D R)结核病患者数为48.4万[2].M D R患者化疗疗程约为20个月或更长,但治疗效果却不理想,治疗成功率仅为54%,病死率达16%.2010年全国第5次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报告显示,我国结核病患者对异烟肼(i s oGn i a z i d,I N H)的总耐药率最高,达28.6%,对二线抗结核药物丙硫异烟胺(p r o t h i o n a m i d e,P t o)的总耐药率达12.9%,总耐药顺位分别排第1位和第4位;其中,初治肺结核患者I N H与P t o的耐药率分别为第1位和第4位,复治肺结核患者I N H与P t o的耐药率分别为第1位和第5位[3].由此可见,我国I N H与P t o的耐药情况已经非常严峻.快速准确的预测结核病患者对抗结核药物的耐药性,有助于患者及时有效的治疗.结核病耐药的快速检测依赖于对耐药机制的研究,因此,充分了解I N H和P t o 交叉耐药的相关机制,有助于对这两种药物耐药性的精确检测和其临床上的合理使用.1㊀异烟肼及丙硫异烟胺作用机理1.1㊀异烟肼作用机理㊀I N H是目前使用的重要一线抗结核药物,是一种需要经过氧化反应才能变得有活性的前体药物.I N H作用于MT B细胞壁分枝菌酸的合成,它通过抑制参与MT B细胞壁生物合成的烯酰基载体蛋白还原酶i n h A而达到杀菌的功效[4].I NH易渗入吞噬细胞,对细胞内外的MT B 均有杀菌作用,故称 全效杀菌药 [5].1.2㊀丙硫异烟胺作用机理㊀MT B对I N H耐药后,临床上通常用P t o来代替I N H组成治疗方案[5]. P t o属于口服抑菌二线抗结核药物,也是一种前体药物,被广泛用于耐多药结核病㊁敏感菌导致的结核性脑膜炎及粟粒性结核等多种结核病的治疗中[6G7],也适用于非结核分枝杆菌病的治疗[5].P t o与乙硫异烟胺(E t h i o n a m i d e,E t o)均属硫胺类药物,为异烟酸的衍生物,可通过抑制M T B分枝菌酸的合成并扰乱M T B细胞膜的合成而发挥抗结核功效[5,7G8].2㊀异烟肼和丙硫异烟胺交叉耐药机制P t o与E t o显示出高度的交叉耐药性,因此, E t o耐药相关基因突变成为研究P t o耐药机制的主要依据.P t o㊁E t o与I N H的作用相似,存在部分的交叉耐药性[9].2.1㊀i n h A基因㊀I N H和P t o均属于前体药物,需要不同的酶进行活化后才能发挥作用,但两种药物有共同的作用靶点: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 i c oGt i n a m i d e a d e n i n e d i n u c l e o t i d e,N A D),N A D H依赖的烯酰基乙酰载体蛋白还原酶,涉及到分枝菌酸合成的i n h A[10G11].i n h A基因编码分枝杆菌脂肪酸合成酶I I系统中的一种烯酰基乙酰载体蛋白还原酶,激活的I N H共价结合到N A D上形成加合物而附着到i n h A上[12].因此,i n h A基因或/和i n h A启动子区域基因突变可导致i n h A基因编码产物的过表达或者修饰,降低了i n h A酶与N A D H的亲和力,从而造成I N H与P t o的交叉耐药[13G15].研究表明,在I N H与P t o同时耐药的菌株中,33.5%的菌株存在I N H与P t o交叉耐药的情况,由i n h A和/或其启动子区域的单一突变或者两者同时突变导致;交叉耐药菌株中,最常见的突变为i n h A启动子区域GC15T突变,占26%.但在I N H耐药P t o敏感或I N H敏感P t o耐药菌株中,存在3例i n h A启动子GC15T突变的情况,可能与其他调整因子的代偿突变有关[16].目前关于I N H与P t o交叉耐药的研究较少,多是关于I N H与E t o交叉耐药情况的研究.一项关于I N H与E t o交叉耐药的研究表明,94%的M D R 菌株在i n h A启动子区域存在突变,突变类型为GC15T[17].而另一项关于I N H与E t o交叉耐药的研究表明,33.3%E t o耐药的M D R菌株中存在i n h A启动子区域或i n h A基因突变,在66.6%的交叉耐药菌株中可见i n h A启动子区域GC15T突变[18].而南非东开普省的研究表明,i n h A启动子区域GC17T突变在X D RGT B菌株中是主要的突变类型,达到83%[19].i n h A基因编码区域突变比较少见,目前研究表明,在I N H和E t o交叉耐药菌株中,i n h A基因编码区域氨基酸突变位点仅有I21T, S94A和I95P[20G21].但i n h A基因突变及其启动子区域突变导致的交叉耐药在不同地区的差异很大,从12%到100%不等[20,22G26].2.2㊀n d h基因㊀n d h基因编码N A D H脱氢酶,其在耻垢分枝杆菌的研究中首次被认为与I N H的耐药机制有关.研究表明,n d h基因编码的N A D H 脱氢酶对于耻垢分枝杆菌的存活至关重要,而N A D H脱氢酶通过将N A D H氧化成N A D+而提高I N H的活性[27].随后的研究表明,n d h基因突变只出现在I N H耐药的MT B菌株中,说明n d h基因突变与MT B对I N H耐药有关.n d h基因突变降低了N A D H氧化成N A D+的速率,从而导致了N A D H的累积以及N A D的缺乏[28],增加的N A D H水平可能竞争性的抑制了I N HGN A D加合物附着到i n h A酶的活性位点[29G30],从而破坏了酶5323期王晓英,等:结核分枝杆菌异烟肼和丙硫异烟胺耐药及其交叉耐药相关机制研究进展活性的调整并可能引起I N H和P t o的交叉耐药[31].也可能因为N A D H是过氧化物酶A h p C F 和K a t G的底物,N A D H浓度的增加可能竞争性抑制K a t G对I N H的过氧化作用[27].M i e s e l等人的研究也表明增加的N A D H浓度阻止了I N H和E t o 的作用从而导致高水平耐药[27].在耻垢分枝杆菌和牛分枝杆菌中已经发现n d h 基因突变可导致I N H与E t o交叉耐药[32].来自新加坡和巴西的研究也表明n d h突变(R13C㊁T110A 和R268H)发生在8%~10%的异烟肼耐药菌株中,但并不存在于I N H敏感的菌株中[28,33].但其他相关研究表明,n d h突变在I N H耐药和敏感菌株中均存在[20].最新的关于结核分枝杆菌I NH和P t o交叉耐药的研究中,仅在n d h基因中新发现了一个非同义突变(G339A),且其仅与I N H耐药相关[16].因此,目前n d h突变与I N H和P t o交叉耐药的相关性并不是很明确,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证实.2.3㊀f a b G1Gi n h A基因㊀f a b G1基因(又称为m aGb A)g609a突变首先被发现与I N H耐药相关[34].f a b G1基因沉默突变导致I N H和E T H耐药.f a b G1基因g609a突变及与它临近的区域扮演了i n h A基因启动子的作用,增强i n h A的转录,导致i n h A的过表达,降低了i n h A酶与N A D H的亲和力,从而导致I N H和E T H的交叉耐药.f a b G1基因g609a突变也可能通过增加转录的稳定性和改变R N a s e在m a b AGi n h A m R N A中的裂解位点来影响i n h A转录的水平,最终导致I N H和E T H的交叉耐药[35].f a b G1基因突变已被用于预测MT B对I N H耐药的检测中[36],但目前MT B对P t o耐药及I N H与P t o交叉耐药相关研究中并未对f a b G1基因突变情况进行检测[16,37].因此,f a b G1基因突变是否与I NH和P t o的交叉耐药相关以及其相关的耐药机制,还需要进一步的实验验证.3㊀异烟肼耐药的其它机制除与P t o交叉耐药的相关机制外,导致MT B 对I N H耐药的主要分子机制主要与k a t G㊁a h p C㊁k a s A和o x y R等基因突变有关.k a t G基因突变导致过氧化氢酶G过氧化物酶的形成受阻,不能活化I N H为具有杀菌作用的异烟酸,从而导致MT B对I N H耐药[38G39].最常见的K a t G突变为S315T突变,94%的I N H耐药菌株与S315T突变相关[40].各个地区I N H耐药菌株中因k a t G基因突变而导致的耐药比率差异很大,从31.8%~96.9%不等[41].a h p C基因在I NH耐药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由a hGp C基因编码的A h p C酶(a l k y lh y d r o p e r o x i d a s e)引起过氧化氢底物的减少,a h p C基因启动子区域的突变能够增强a h p C蛋白的表达,从而代偿性抵抗K a t G/C P活性的丢失[42].o x y R是一种氧化应激调节蛋白,控制着编码解毒酶基因触酶G过氧化物酶(k a t G编码)和烷基氢过氧化物酶(a h p C编码)的表达[43].29%的I NH耐药临床株在o x y RGa h p C 基因间隔区存在突变[43],o x y RGa h p C基因间隔区突变,例如GG9A和GC15T可分别增加a h p C的表达达9倍和18倍[42].但o x y RGa h p C基因间隔区突变是否与I N H耐药相关目前还存在争议[44].k a s A 基因编码的K a s A(βG酮脂酰基酰载体蛋白合成酶)能促进分枝菌酸的生物合成[25],但k a s A基因突变在I N H耐药中的作用并不是很清楚[34,45G46].因此, I N H耐药菌株相关基因(如a h p C㊁k a s A和o x y R)突变的具体位点及其与I N H临床耐药的确切关系还不是很明确,需要进行更深入的研究.4㊀丙硫异烟胺耐药的其它机制除与I N H交叉耐药的机制外,P t o耐药主要与e t h A㊁e t h R和m s h A等基因突变有关.e t h A基因可编码加单氧酶e t h A,P t o经加单氧酶e t h A激活后与N A D+反应,产生P t oGN A D加合物,从而抑制i n h A基因及分枝菌酸的合成[47G50].B r o s s i e r等的研究结果表明,47%的E t o耐药菌株存在e t h A基因突变(F110L和A95T突变)[31].多项研究表明, e t h A基因的非同义突变和框架突变可导致P t o/ E t o耐药,所占比例从37%到100%不等[15,25,37,51].另外,I s l a m等的研究发现了e t h A基因上29个新的非同义突变和3个截断突变与P t o的耐药相关[16].e t h R是T e t R/C a m R家族的一员,可抑制e t h A基因的表达[52].抑制e t h R基因的功能将导致MT B对P t o的敏感性提高,而e t h R基因突变则会导致P t o耐药[49].e t h R基因突变(F110L和A95T)与E t o耐药相关,约占E t o耐药菌株的4%[31].e t h R基因上两个新的非同义突变(R216C 和V152M)和一个同义突变也被证实与P t o耐药相关[16].m s h A属于糖基转移酶家族,涉及到MT B 分枝硫醇的生物合成[11],m s h A基因突变可能与P t o/E t o的激活被破坏有关[11,15,31],但m s h A基因突变与P t o/E t o耐药的相关性并不是很明确,有待进一步的研究.目前,MT B对P t o耐药的相关机制研究较少,多基于对E t o耐药机制的研究,相关基因突变的具体位点及其与临床耐药的相关性仍需要进行更深入的研究.632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2020,36(3)5㊀展㊀望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I NH的耐药机制也越来越明确,但目前MT B对P t o耐药相关突变基因以及突变位点的分析仍然非常有限,还存在未知的基因突变.已有研究表明,20.2%的P t o耐药菌株中未发现已知的基因突变[16],在未知的耐药基因突变中也有可能存在与I NH交叉耐药相关的机制.另外,MT B因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其遗传特点多存在显著的地域差异.目前,我国I N H和P t o耐药情况已经比较严峻,尤其是两者之间存在着交叉耐药的情况.对于I N H和P t o交叉耐药机制的研究也十分有限,需要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以探索其作用的新机制.对I N H与P t o交叉耐药机制的研究可为结核病相关耐药基因检测技术的发展提供参考,为耐药结核病的诊断及临床医生的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利益冲突:无.引用本文格式:王晓英,张汇征,罗明,等.结核分枝杆菌异烟肼和丙硫异烟胺耐药及其交叉耐药相关机制研究进展[J].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2020,36(3):234G238,260.D O I:10.3969/j.i s s n.1002G2694.2020.00.003参考文献:[1]L a w n S D,Z u m l a A I.T u b e r c u l o s i s[J].L a n c e t,2011,378(9785):57G72.D O I:10.1016/S0140G6736(10)62173G3[2]WHO.G l o b a lT u b e r c u l o s i sR e p o r t2019[E B/O L].(2019G10G17)[2020G01G03].G e n e v a:W o r l d H e a l t h O r g a n i z a t i o n,2019.h t t p://w w w.w h o.i n t/t b/p u b l i c a t i o n s/g l o b a l_r e p o r t/e n/ [3]全国第五次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技术指导组,全国第五次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办公室.2010年全国第五次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报告[J].中国防痨杂志,2012,34(8):485G508[4]W i n d e rF G.M o d e o f a c t i o no f t h e a n t i m y c o b a c t e r i a l a g e n t s a n d a s s o c i a t e d a s p e c t s o f t h em o l e c u l a rb i o l o g y o f t h em y c o b a c t e r i a[J].B i oM y c o b a c t,1982,1:353G438[5]中国防痨协会.耐药结核病化学治疗指南[J].中国防痨杂志,2015,37(5):421G469.D O I:10.3969/j.i s s n.1000G6621.2015.05.001[6]W a n g F,L a n g l e y R,G u l t e nG,e t a l.M e c h a n i s mo f t h i o a m i d ed r u g a c t i o na g a i n s t t u be r c u l o s i sa n dl e p r o s y[J].JE x p M e d,2007,204:73G78.D O I:10.1084/j e m.20062100[7]T h e e S,G a r c i aGP r a t sA J,D o n a l dP R,e t a l.Ar e v i e wo f t h e u s e o f e t h i o n a m i d e a n d p r o t h i o n a m i d e i nc h i l d h o o d t u b e r c u l o s i s[J].T u b e r c u l o s i s,2016,97:126G136.D O I:10.1016/j.t u b e.2015.09.007[8]肖和平,唐神结.二线抗结核药物的临床应用[J].中国防痨杂志,2009,31(10):612G616[9]S c h a a fH S,V i c t o rT C,V e n t e rA,e t a l.E t h i o n a m i d e c r o s sGa n dc oGr e s i s t a n c e i n c h i ld re nw i t h i s o n i a z i dGr e s i s t a n t t u b e r c u l o s i s[J].I n t JT u b e r cL u n g D i s,2009,13(11):1355G1359.D O I:10.1258/i j s a.2009.009233[10]B a n e r j e eA,D u b n a uE,Q u e m a r dA,e t a l.i n h A,a g e n e e n c oGd i n g at a r g e t f o r i s o n i a z i da n de t h i o n a m i d e i n M y c o b a c t e r i u m t u b e r c u l o s i s[J].S c i e n c e,1994,263:227G230.D O I:10.1126/ s c i e n c e.8284673[11]V i l c h e z eC,J a c o b s WRJ r.R e s i s t a n c et o i s o n i a z i da n de t h i oGn a m i d e i n M y c o b a c t e r i u mt u b e r c u l o s i s:g e n e s,m u t a t i o n s,a n d c a u s a l i t i e s[J].M i c r o b i o l S p e c t r,2014,2:431G453.D O I:10.1128/m i c r o b i o l s p e c.M GM2G0014G2013[12]L a r s e n MH,V i l c hèz eC,K r e m e rL,e t a l.O v e r e x p r e s s i o no f i n h A,b u t n o t k a s A,c o n f e r s r e s i s t a n c e t o i s o n i a z i da n de t h i oGn a m i d e i n M y c o b a c t e r i u ms m e g m a t i s,M.b o v i sB C Ga n d M.T u b e r c u l o s i s[J].M o lM i c r o b i o l,2002,2:453G466.D O I:10.1046/j.1365G2958.2002.03162.x[13]M o r l o c k G P,M e t c h o c k B,S i k e sD,e ta l.e t h A,i n h A,a n d k a t G l o c i o f e t h i o n a m i d e r e s i s t a n t c l i n i c a l M y c o b a c t e r i u mt u b e rGc u l o s i s i s o l a t e s[J].A n t i m i c r o b A g e n t sC h e m o t h e r,2003,47(12):3799G3805.D O I:10.1128/a a c.47.12.3799G3805.2003[14]V i l c hèz eC,W a n g F,A r a iM,e t a l.T r a n s f e r o f a p o i n tm u t aGt i o n i n M y c o b a c t e r i u mt u b e r c u l o s i s i n h A r e s o l v e s t h e t a r g e t o f i s o n i a z i d[J].N a t M e d,2006,12(9):1027G1029.D O I:10.1038/n m1466[15]R u e d aJ,R e a l p e T,M e j i a G I,e ta l.G e n o t y p i ca n a l y s i so f g e n e s a s s o c i a t e d w i t hi n d e p e n d e n tr e s i s t a n c ea n dc r o s sGr e s i s tGa n c e t o i s o n i a z i da n de t h i o n a m i d e i n M y c o b a c t e r i u mt u b e r c u l oGs i s c l i n i c a l i s o l a t e s[J].A n t i m i c r o bA g e n t sC h e m o t h e r,2015,59:7805G7810.D O I:10.1128/A A C.01028G15[16]I s l a m MM,T a nY,H a m e e d HMA,e t a l.D e t e c t i o no fn o v e l m u t a t i o n s a s s o c i a t e dw i t h i n d e p e n d e n t r e s i s t a n c ea n dc r o s sGr eGs i s t a n c e t oi s o n i a z i da n d p r o t h i o n a m i d e i n M y c o b a c t e r i u mt uGb e r c u l o s i s c l i n i c a l i s o l a t e s[J].C l i n M i c r o b i o l I n f e c t,2019,25(8):1041.e1G1041.e7.D O I:10.1016/j.c m i.2018.12.008[17]M a c h a d oD,P e r d i g a o J,R a m o s J,e t a l.H i g hGl e v e l r e s i s t a n c e t o i s o n i a z i d a n de t h i o n a m i d e i nm u l t i d r u gGr e s i s t a n t M y c o b a c t eGr i u mt u b e r c u l o s i s o f t h eL i s b o a f a m i l y i sa s s o c i a t e dw i t h i n h A d o u b l em u t a t i o n s[J].JA n t i m i c r o bC h e m o t h e r,2013,68(8):1728G32.D O I:10.1093/j a c/d k t090[18]R u e d aJ,R e a l p eT,M e j i a G I,e ta l.G e n o t y p i c A n a l y s i so fG e n e sA s s o c i a t e d w i t hI n d e p e n d e n tR e s i s t a n c ea n dC r o s sGR eGs i s t a n c e t o I s o n i a z i d a n dE t h i o n a m i d e i n M y c o b a c t e r i u mt u b e rGc u l o s i s C l i n i c a l I s o l a t e s[J].A n t i m i c r o bA g e n t sC h e m o t h e r a p y,2015,59(12):7805G7810.D O I:10.1128/A A C.01028G15[19]M u l l e r B,S t r e i c h e rE M,H o e kK G,e t a l.i n h A p r o m o t e rm uGt a t i o n s:a g a t e w a y t o e x t e n s i v e l y d r u gGr e s i s t a n t t u b e r c u l o s i s i n S o u t hA f r i c a[J].I n t JT u b e r cL u n g D i s,2011,15:344G351[20]H a z b o n MH,B r i m a c o m b e M,B o b a d i l l aGd e lGV a l l e M,e ta l.P o p u l a t i o n g e n e t i c s s t u d y o f i s o n i a z i d r e s i s t a n c em u t a t i o n s a n d e v o l u t i o n o f m u l t i d r u gGr e s i s t a n t M y c o b a c t e r i u m t u b e r c u l o s i s[J].A n t i m i c r o bA g e n t sC h e m o t h e r,2006,50(8):2640G2649.D O I:10.1128/A A C.00112G06[21]R i s t o w M,M o h l i g M,R i f a i M,e ta l.N e wi s o n i a z i d/e t h i oG7323期王晓英,等:结核分枝杆菌异烟肼和丙硫异烟胺耐药及其交叉耐药相关机制研究进展n a m i d er e s i s t a n c e g e n em u t a t i o na n ds c r e e n i n g f o rm u l t i d r u gGr e s i s t a n t M y c o b a c t e r i u m t u b e r c u l o s i s s t r a i n s[J].L a n c e t,1995,346:502G503.D O I:10.1016/s0140G6736(95)91351G3[22]陈杨,陈玲,张泓,等.耐异烟肼结核分枝杆菌及其k a t G与i n h A 基因突变的研究[J].中国抗生素杂志,2010,35(10):788G792[23]吴雪琼,钟敏,张俊仙,等.P C R直接测序法分析结核分枝杆菌k a t G基因突变[J].临床检验杂志,2000,18(1):9G11.D O I:10.3969/j.i s s n.1001G764X.2000.01.014[24]朱中元,邵寒霜,陈允凤,等.结核分枝杆菌i n h A基因突变的测序研究[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1,24(1):48G51[25]B o o n a i a mS,C h a i p r a s e r tA,P r a mm a n a n a nT,e t a l.G e n o t y p i c a n a l y s i s o f g e n e s a s s o c i a t e dw i t h i s o n i a z i da n de t h i o n a m i d e r eGs i s t a n c e i n M D RGT B i s o l a t e s f r o m T h a i l a n d[J].C l i nM i c r o b i o l I n f e c t,2010,16(4):396G399.D O I:10.1111/j.1469G0691.2009.02838.x[26]L e eH,C h oS N,B a n g H E,e t a l.E x c l u s i v em u t a t i o n s r e l a t e d t o i s o n i a z i da n de t h i o n a m i d er e s i s t a n c ea m o n g M y c o b a c t e r i u m t u b e r c u l o s i s i s o l a t e s f r o m K o r e a[J].I n tJT u b e r cL u n g D i s,2000,4:441G447[27]M i e s e lL,W e i s b r o d T R,M a r c i n k e v i c i e n eJ A,e ta l.N A D H d e h y d r o g e n a s e d e f e c t s c o n f e r i s o n i a z i d r e s i s t a n c e a n d c o n d i t i o nGa l l e t h a l i t y i n M y c o b a c t e r i u m s m e g m a t i s[J].J B a c t e r i o l,1998,180(9):2459G2467[28]L e eA S,T e oA S,W o n g S Y.N o v e lm u t a t i o n s i nn d h i n i s o n i aGz i dGr e s i s t a n t M y c o b a c t e r i u mt u b e r c u l o s i s i s o l a t e s[J].A n t i m iGc r o bA g e n t s C h e m o t h e r,2001,45:2157G2159.D O I:10.1128/A A C.45.7.2157G2159.2001[29]Q u e m a r dA,S a c c h e t t i n i J C,D e s s e nA,e t a l.E n z y m a t i c c h a rGa c t e r i z a t i o no f t h e t a r g e t f o r i s o n i a z i d i n M y c o b a c t e r i u mt u b e rGc u l o s i s[J].B i o c h e m i s t r y,1995,34:8235G8241.D O I:10.1021/b i00026a004[30]R o z w a r s k i D A,G r a n tG A,B a r t o nD H,e t a l.M o d i f i c a t i o no f t h eN A D Ho f t h e i s o n i a z i d t a r g e t(i n h A)f r o m M y c o b a c t e r i u m t u b e r c u l o s i s[J].S c i e n c e,1998,279:98G102.D O I:10.1126/ s c i e n c e.279.5347.98[31]B r o s s i e rF,V e z i r i sN,T r u f f o tGP e r n o tC,e t a l.M o l e c u l a r i nGv e s t i g a t i o n o fr e s i s t a n c et ot h e a n t i t u b e r c u l o u s d r u g e t h i oGn a m i d e i n m u l t i d r u g r e s i s t a n t c l i n i c a l i s o l a t e so f M y c o b a c t e r iGu mt u b e r c u l o s i s[J].A n t i m i c r o bA g e n t sC h e m o t h e r,2011,55:355G360.D O I:10.1128/A A C.01030G10[32]V i l c hèz eC,W e i s b r o d T R,C h e n B,e ta l.A l t e r e d N A D H/ N A D+r a t i om e d i a t e s c o r e s i s t a n c e t o i s o n i a z i d a n d e t h i o n a m i d e i nm y c o b a c t e r i a[J].A n t i m i c r o bA g e n t s C h e m o t h e r,2005,49:708G720.D O I:10.1128/A A C.49.2.708G720.2005[33]C a r d o s oR F,C a r d o s oMA,L e i t eC Q,e t a l.C h a r a c t e r i z a t i o n o f n d h g e n eo f i s o n i a z i dr e s i s t a n t a n ds u s c e p t i b l e M y c o b a c t e r i u m t u b e r c u l o s i s i s o l a t e s f r o m B r a z i l[J].M e mI n s tO s w a l d oC r u z,2007,102:59G61.D O I:10.1590/s0074G02762007000100009[34]R a m a s w a m y S V,R e i c h R,D o uS J,e ta l.S i n g l en u c l e o t i d e p o l y m o r p h i s m s i n g e n e sa s s o c i a t e dw i t h i s o n i a z i dr e s i s t a n c e i n M y c o b a c t e r i u mt u b e r c u l o s i s[J].A n t i m i c r o bA g e n t sC h e m o t hGe r,2003,47:1241G1250.D O I:10.1128/a a c.47.4.1241G1250.2003[35]A n d oH,M i y o s h iGA k i y a m aT,W a t a n a b e S,e t a l.As i l e n tm uGt a t i o n i n m a b Ac o n f e r s i s o n i a z i dr e s i s t a n c eo n M y c o b a c t e r i u m t u b e r c u l o s i s[J].M o lM i c r o b i o l,2014,91(3):538G547.D O I:10.1111/mm i.12476[36]W a l k e rT M,K o h lT A,O m a rS V,e ta l.W h o l eGg e n o m es eGq u e n c i n g f o r p r e d i c t i o n o f M y c o b a c t e r i u m t u b e r c u l o s i s d r u g s u s c e p t i b i l i t y a n dr e s i s t a n c e:ar e t r o s p e c t i v ec o h o r t s t u d y[J].L a n c e t I n f e c t D i s,2015,15:1193G1202.D O I:10.1016/S1473G3099(15)00062G6[37]T a nY,S uB,Z h e n g H,e ta l.M o l e c u l a rC h a r a c t e r i z a t i o no f P r o t h i o n a m i d eGR e s i s t a n t M y c o b a c t e r i u m t u b e r c u l o s i s I s o l a t e s i nS o u t h e r nC h i n a[J].F r o n t M i c r o b i o l,2017,8:2358.D O I:10.3389/f m i c b.2017.02358[38]H e y m B,Z h a n g Y,P o u l e tS,e ta l.C h a r a c t e r i z a t i o no ft h e k a t G g e n e e n c o d i n g a c a t a l a s eGp e r o x i d a s e r e q u i r e d f o r t h e i s o n iGa z i d s u s c e p t i b i l i t y o f M y c o b a c t e r i u mt u b e r c u l o s i s[J].JB a c t e r iGo l,1993,175(13):4255G4259.D O I:10.1128/j b.175.13.4255G4259.1993[39]C a m p b e l l P J,M o r l o c kG P,S i k e sR D,e t a l.M o l e c u l a rd e t e cGt i o no fm u t a t i o n s a s s o c i a t e dw i t h f i r s tGa n d s e c o n dGl i n e d r u g r eGs i s t a n c e c o m p a r e dw i t h c o n v e n t i o n a l d r u g s u s c e p t i b i l i t y t e s t i n g o f M y c o b a c t e r i u m t u b e r c u l o s i s[J].A n t i m i c r o b A g e n t s C h eGm o t h e r,2011,55(5):2032G2041.D O I:10.1128/A A C.01550G10[40]M o k r o u s o v I,N a r v s k a y aO,O t t e nT,e t a l.H i g h p r e v a l e n c e o fK a t GS e r315T h r s u b s t i t u t i o na m o n g i s o n i a z i dGr e s i s t a n t M yGc o b a c t e r i u m t u b e r c u l o s i s c l i n i c a li s o l a t e sf r o m n o r t h w e s t e r nR u s s i a,1996t o2001[J].A n t i m i c r o b A g e n t s C h e m o t h e r,2002,46:1417G1424.D O I:10.1128/a a c.46.5.1417G1424.2002[41]B o l l e l aV R,N a m b u r e t eE I,F e l i c i a n oC S,e ta l.D e t e c t i o no f k a t G a n d i n h A m u t a t i o n st o g u i d e i s o n i a z i da n de t h i o n a m i d e u s e f o r d r u gGr e s i s t a n t t u b e r c u l o s i s[J].I n t JT u b e r cL u n g D i s,2016,20(8):1099G1104.D O I:10.5588/i j t l d.15.0864[42]S h e r m a nD R,M d l u l iK,H i c k e y M J,e t a l.C o m p e n s a t o r y a hGp C g e n e e x p r e s s i o n i n i s o n i a z i dGr e s i s t a n t M y c o b a c t e r i u mt u b e rGc u l o s i s[J].S c i e n c e,1996,272:1641G1643.D O I:10.1126/s c iGe n c e.272.5268.1641[43]S r e e v a t s a nS,P a nX,Z h a n g Y,e t a l.A n a l y s i s o f t h e o x y RGa hGp Cr e g i o n i n i s o n i a z i dGr e s i s t a n t a n dGs u s c e p t i b l e M y c o b a c t e r i u m t u b e r c u l o s i s c o m p l e x o r g a n i s m sr e c o v e r e df r o m d i s e a s e d h uGm a n s a n d a n i m a l s i nd i v e r s e l o c a l i t i e s[J].A n i t i m i c r o bA g e n t sC h e m o t h e r,1997,41(3):600G606[44]B a k e rL V,B r o w nT J,M a x w e l lO,e t a l.M o l e c u l a r a n a l y s i s o f i s o n i a z i dGr e s i s t a n t M y c o b a c t e r i u m t u b e r c u l o s i s i s o l a t e s f r o mE n g l a n da n d W a l e s r e v e a l s t h e p h y l o g e n e t i c s i g n i f i c a n c eo f t h e a h p CG46A p o l y m o r p h i s m[J].A n t i m i c r o bA g e n t sC h e m o t h e r,2005,49:1455G1464.D O I:10.1128/A A C.49.4.1455G1464.2005[45]L e eA S,L i mI H,T a n g L L,e t a l.C o n t r i b u t i o n o f k a s Aa n a l yGs i s t od e t e c t i o no f i s o n i a z i dGr e s i s t a n t M y c o b a c t e r i u mt u b e r c u l oGs i s i nS i n g a p o r e[J].A n t i m i c r o b A g e n t sC h e m o t h e r,1999,43:2087G2089.(下转第260页)832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2020,36(3)兽医寄生虫病,2006,14(1):47G50.D O I:10.3969/j.i s s n.1674G6422.2006.01.023[8]敖敦格日勒,格日勒图,朱玉涛,等.内蒙古和新疆两地草原革蜱源性马驽巴贝斯虫病原D N A检测[J].中国兽医杂志,2015,5l (5):21G23.D O I:10.3969/j.i s s n.0529G6005.2015.05.007[9]Z h o uX,L i S G,C h e nS B,e t a l.C oGi n f e c t i o n sw i t hB a b e s i am iGc r o t i a nd P l a s m o d i u m p a r a s i te s a l o n g t h eC h i n aGM y a n m a rb o rGd e r[J].I n f e c tD i sP o v e r t y,2013,2(1):24.D O I:10.1186/2049G9957G2G24[10]W uX B,N aR H,W e i S S,e t a l.D i s t r i b u t i o no f t i c kGb o r n e d i sGe a s e s i nC h i n a[J].P a r a s i t e V e c t o r,2013,6:119.D O I:10.1186/1756G3305G6G119[11]J u n gGY e o nK i m,S h i nGH y e o n g C h o,H y u nGN a J o o,e t a l.F i r s t c a s e o f h u m a nb a b e s i o s i s i nK o r e a:d e t e c t i o na n dc h a r a c t e r i z aGt i o n o f a n o v e l t y p e o f b a b e s i a s p.(K O1)s i m i l a r t o o v i n e b a b eGs i a[J].J C l i n i c a lM i c r o b i o l,2007,45(6):2084G2087.D O I:10.1128/J C M.01334G06[12]W e i Q,T s u j iM,Z a m o t oA,e t a l.H u m a n b a b e s i o s i s i n J a p a n: i s o l a t i o no f B a b e s i am i c r o t iGl i k e p a r a s i t e s f r o ma n a s y m p t o m a tGi c t r a n s f u s i o nd o n o ra n df r o m ar o d e n tf r o m a na r e a w h e r e b a b e s i o s i s i s e n d e m i c[J].J C l i nM i c r o b i o l,2001,39(6):2178G2183.D O I:10.1128/J C M.39.6.2178G2183.2001[13]B a r r y A t k i n s o n,J o h nC h a m b e r l a i n,C h r i s t o p h e rH L o g u e,e t a l.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 a r e a lGt i m eR TGP C Ra s s a y f o r t h e d e t e c t i o n o fc r i m e a nGC o n g oh e m o r r h a g i cf e v e rv i r u s[J].V e c t o rGb o r n e Z o o n o tD i s,2012,39(6):786G793.D O I:10.1089/v b z.2011.0770[14]J uJ i a n g,T e i kGc h y e c h a n,J o s e p hJT e m e n a k,e t a l.D e v e l o pGm e n t o f a q u a n t i t a t i v e r e a lGt i m e P C R p o l y m e r a s e c h a i n r e a c t i o na s s a y s p e c i f i cf o ro r i e n t i at s u g a m u s h i[J].A m J T r o p M e d.H y g,2004,70(4):351G356.D O I:10.1134/S0036024407120047[15]W i k s w oM E1,H uR,D a s c hG A,e t a l.D e t e c t i o n a n d i d e n t i f iGc a t i o no f s p o t t e d f e v e r g r o u p r i c k e t t s i a e i nD e r m a c e n t o r s p e c i e s f r o ms o u t h e r nC a l i f o r n i a[J].J M e dE n t o m o l,2008,45(3):509G516.D O I:10.1603/0022G2585(2008)45[509:d a i o s f]2.0.c o;2[16]D r a z e n o v i c hN,F o l e y J,B r o w nR N.U s eo f r e a lGt i m e q u a n t i t aGt i v eP C Rt a r g e t i n g t h e m s p2p r o t e i n g e n et oi d e n t i f y c r y p t i cA n a p l a s m a p h a g o c y t o p h i l u mi n f e c t i o n s i nw i l d l i f e a n d d o m e s t i c a n i m a l s[J].V e c t o rGb o r n e Z o o n o t D i s,2006,6(1):83G90.D O I:10.1089/v b z.2006.6.83[17]A m a n d aDL o f t i s,R o b e r t F M a s s u n g,M i c h a e l LL e v i n.Q u a nGt i t a t i v e R e a lGT i m e P C R A s s a y f o r D e t e c t i o n o f E h r l i c h i a c h a f f e e n s i s[J].J C l i n M i c r o b i o l,2003,41(8):3870G3872.D O I:10.1128/j c m.41.8.3870G3872.2003[18]F uY G,L i uZ J,G u a n G Q.D e v e l o p m e n to fR e a lGT i m e p o l yGm e r a s e c h a i n r e a c t i o n f o r d e t e c t i o no f b o r r e l i ab u r g d o r f e r i s e nGs u l a t o i nC h i n a[J].V e c t o rB o r n eZ o o n o tD i s,2012,12(5):341G345.D O I:10.1089/v b z.2011.0692[19]吴涛,郭喜玲,彭海燕,等.羊及其体表蜱中S F T S V的分离培养与全基因序列分析[J].江苏预防医学,2013,24(6):7G10.D O I:10.3969/j.i s s n.1006G9070.2013.06.003[20]R u d e n k o N,G o l o v c h e n k o M.T i c kGb o r n ee n c e p h a l i t i sv i r u sGs p e c i f i cR TGP C R ar a p i dt e s tf o rd e t e c t i o n o ft h e p a t h o g e n w i t h o u t v i r a lR N A p u r i f i c a t i o n[J].A c t aV i r o l,2004,48(3):167.D O I:10.1097/01.a i d s.0000096893.73209.0e收稿日期:2019G08G19㊀编辑:张智芳(上接第238页)[46]Z h a n g M,Y u e J,Y a n g Y P,e t a l.D e t e c t i o n o fm u t a t i o n s a s s oGc i a t e dw i t h i s o n i a z i d r e s i s t a n c e i n M y c o b a c t e r i u mt u b e r c u l o s i s iGs o l a t e s f r o mC h i n a[J].J C l i nM i c r o b i o l,2005,43:5477G5482.D O I:10.1128/J C M.43.11.5477G5482.2005[47]F r a a i j eMW,K a m e r b e e kNM,H e i d e k a m p A J,e t a l.T h e p r oGd r u g a c t i v a t o r E t a A f r o m M y c o b a c t e r i u m t u b e r c u l o s i s i s aB a e y e rGV i l l i g e rm o n o o x y g e n a s e[J].JB i o lC h e m,2004,279(5):3354G3360.D O I:10.1074/j b c.M307770200[48]V a n n e l l iT A,D y k m a nA,O r t i zD eM o n t e l l a n oP R,e t a l.T h e a n t i t u b e r c u l o s i s d r u g e t h i o n a m i d e i s a c t i v a t e db y a f l a v o p r o t e i nm o n o o x y g e n a s e[J].J B i o lC h e m,2002,277(15):12824G12829.D O I:10.1074/j b c.M110751200[49]B a u l a r dA R,B e t t s J C,E n g o h a n gGN d o n g J,e t a l.A c t i v a t i o n o f t h e p r oGd r u g e t h i o n a m i d e i s r e g u l a t e d i nm y c o b a c t e r i a[J].J B iGo lC h e m,2000,275(36):28326G28331.D O I:10.1074/j b c.M003744200[50]D e b a r b e rA E,M d l u l iK,B o s m a n M,e t a l.E t h i o n a m i d ea c t iGv a t i o na n d s e n s i t i v i t y i nm u l t i d r u gGr e s i s t a n t M y c o b a c t e r i u mt uGb e r c u l o s i s[J].P r o cN a t lA c a dS c iU S A,2000,97(17):9677G9682.D O I:10.1073/p n a s.97.17.9677[51]C a s a l iN,N i k o l a y e v s k y y V,B a l a b a n o v a Y,e ta l.E v o l u t i o n a n dt r a n s m i s s i o n o fd r u gGr e s i s t a n tt u b e r c u l o s i si na R u s s i a n p o p u l a t i o n[J].N a tG e n e t,2014,46:279G286.D O I:10.1038/ n g.2878[52]E n g o h a n gGN d o n g J,B a i l l a tD,A u m e r c i e r M,e ta l.E t h R,a r e p r e s s o r o f t h e T e t R/C a m Rf a m i l y i m p l i c a t e di ne t h i o n a m iGd e r e s i s t a n c e i n m y c o b a c t e r i a,o c t a m e r i z e sc o o p e r a t i v e l y o ni t s o p e r a t o r[J].M o l M i c r o b i o l,2004,51:175G188.D O I:10.1046/j.1365G2958.2003.03809.x收稿日期:2019G07G18㊀编辑:张智芳062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2020,36(3)。
一线抗结核分枝杆菌药物耐药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
酶 p 基 的基 因 上 ( 3 3 b 亚 含 5 4 p的 OR 编 码 1 7 个 氨基 F, 18
现, 结核病疫情 回升 , 为亟待解决 的全球 性公共卫生 问 成
题 。现 就 国 内外 学 者 对 一 线 抗 结 核 分 枝 杆 菌 药 物 耐 药性
的分 子 机 制 研 究 现状 综述 如下 。 1 异 烟 肼 耐 药 的 分 子 机 制 异 烟 肼 通 过 在 菌 体 内 被 过 氧化 氢 酶一 氧 化 物 酶 激 活 [ , 生 一 系列 的 活 性 氧 过 1产 ]
和活 性 有 机 自 由基 , 击 结 核 分 枝 杆 菌 的 多 个 靶 点 , 成 攻 造
一
些 蛋 白靶 点 某 些 基 团 的 氧 化 或 酰 化 , 致 菌 体 一 些 生 导
理 功 能 的 丧 失 。活 化 后 的异 烟 肼 作 用 于 细 胞 壁 分 枝 菌 酸 合 成 途 径 中的 酶 系 包 括 : 酯 酰 AC 烯 P还 原 酶 (n 、 IhA)酰 基 携 带 蛋 白 ( pM) 口 酯 酰 AC Ac 及 酮 P合 成 酶 ( a 的 K sA)
一
2 世 纪 5 年 代 , 报 道 使 用 异 烟 肼 不 久 出现 耐 药菌 O O 有 株, 实是 过氧 化 氢酶一 氧 化 物酶 失活 所 致。19 证 过 9 2年 Z a g等 [发 现 在 3株 MI > 5p / 的 高 浓 度 耐 药 株 hn 1 C 0 g ml 中 , 2 完 全 缺 失 k t 基 因 , 为 由此 导 致 菌 株 耐 药 。 有 株 a G 认 目前 , 已经 在 4 % 的 耐 异 烟 肼 菌 株 中发 现 第 3 5 丝 氨 O 1位 酸 一 苏 氨 酸 ( e- T r AG -A C) 变 。使 得 过 氧 化 S r ̄ h , C- C 突 -  ̄
耐异烟肼结核分支杆菌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 收稿 日期 : 0 80 —4 2 0—41 )
s ve e a u e r s r t y s nd o e a l e wo di e — e r c t e piaor y r m nayz d by t m n
a ta c i om i c r c e ia i o i e f r n a p —n・ nd r ns rpt c ha a t rz ton f nt re o - l hai — -
靶位 , h 和 k s 参 与 分 支 菌 酸 的 生 物 合 成 ,h C 参 与 氧 iA n aA ap 化 一 激 应 答 (xdt e t s) x R是 调 节分 支杆 菌 氧 化一 应 o iai r s 。o y v se 应
激 的基 k t 基 因并 发 现 异 烟 肼 的 耐 92 hn 3 aG 药性 与 kt 基 因 变 异 相 关 。k t aG aG基 因 的 变 异 大 多 数 为 其 基 因 的 点 突变 及 碱 基 的转 入 和 缺 失 。 目前 发 现 最 常 见 的 突 变 位 点 为 3 5 , 常 造 成 中 等 水 平 ( ~ 2g / ) 耐 药 。 中 国 1位 通 1 g mL 的 香 港 L ug等 报 道 , 自香 港 、 州 、 门等 南 方 地 区 异 烟 en 4 来 广 澳 肼 的 耐药 株 有 5 存 在 k t 基 因 的 3 5 密 码 子 点 突 变 , 1 aG 1位 金 嘉琳 等嘲 报 道 华 东 地 区 异 烟 肼 的 耐 药 株 有 7 . % 存 在 k t 69 a G 基 因 的 3 5 密 码 子 点 突 变 , 数 是 由于 kt 基 因 的 部 分 或 1位 少 aG 全 部 缺 失 引 起 , aG 基 因 部 分 缺 失 株 均 为 异 烟 肼 高 度 耐 药 株 , kt 但 所 占 耐 药株 的 比例 很 少 (. 6 ) 北 京 陈 曦 等r 的报 道 中标 0 8 ; 2 本 多 来 自北方 地 区 , 异 烟肼 耐 药 株 存 在 k t 其 aG基 因 的 35位 1 密码子的突变 率为 8. 。提示 我 国异 烟肼 的耐 药还是 以 02 k t 基 因 突 变 为 主 ,aG 基 因 部 分 或 全 部 缺 失 造 成 耐 药 菌 株 aG kt 的 比例 很 低 。 文献 报 道 发 生 k t 基 因部 分 或 全 部 缺 失 的 比例 aG 占耐 药 株 的 1 ~ 2 。 国 内 所 有 研 究 中 , 烟 肼 耐 药 株 及 1 4 异 敏 感 株 均 未检 测 到 kt 基 因 完全 缺失 , 可 能 是 由于 k t 基 aG 这 aG 因 对 于 结 核分 支杆 菌 的生 存 起 到 重 要 的 作 用 , 以 发 生完 全 缺 所 失 的 概 率 极 小 。 kt 基 因 最 常 见 的 突 变 形 式 还 是 点 突 变 , aG 少 数 为 碱 基 缺失 及 插 入 突变 。点 突 变 以 错 义 突变 为主 , 数 为 同 少
结核分枝杆菌对异烟肼耐药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结核分枝杆菌对异烟肼耐药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杨寿慧;刘惟优【摘要】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一种威胁全球健康的传染性疾病.异烟肼是结核病治疗应用最广泛的药物之一.前体异烟肼通过过氧化氢-过氧化物酶(KatG)激活,活化的异烟肼可抑制靶蛋白InhA.异烟肼耐药的分子机制涉及多个基因,其中katG基因突变是异烟肼耐药主要的原因,另外还有inhA、kasA、oxyR基因等.外排泵系统在异烟肼耐药方面也起着重要作用.了解异烟肼抗结核分枝杆菌作用机制及结核分枝杆菌耐异烟肼的分子机制将有助于异烟肼耐药结核病的诊治.【期刊名称】《医学研究生学报》【年(卷),期】2018(031)010【总页数】5页(P1086-1090)【关键词】结核分枝杆菌;异烟肼;耐药机制【作者】杨寿慧;刘惟优【作者单位】341000 赣州,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呼吸科;341000 赣州,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呼吸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160 引言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长期以来威胁人类健康的传染性疾病。
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2015年全世界约有1040万新发结核病例,我国新发肺结核人数仅次于印度和印度尼西亚位高居全球第3位[1]。
作为一种典型的持留菌,体内潜伏感染的结核分枝杆菌难以清除并且有很强的耐药突变潜力[2]。
目前结核病治疗上应用最广泛的一线抗结核药物是异胭肼,但随着异烟肼耐药结核菌的增加,使得患者不得不更换昂贵且副作用大的二线抗结核药物。
结核病治疗方案的选择常常需要依据药敏结果,但传统药敏培养时间一般长达4~8周。
值得关注的是近年来分子生物学在结核菌耐药检测方面取得一些重要的进展,为结核分枝杆菌耐药检测提供了新思路。
1 异烟肼及其对结核分枝杆菌的作用机制结核分枝杆菌的细胞壁由长链分枝菌酸、高支链的阿拉伯多糖、肽聚糖组成的交叉连接网3个主要的组成成分。
异烟肼是作用于结核分枝杆菌细胞壁分枝菌酸合成的窄谱抗生素。
从1952年开始异烟肼作为抗结核药物应用于临床,其结构仅一个吡啶环连接一个酰肼基。
结核分支杆菌耐异烟肼分子机制的研究
结核分支杆菌耐异烟肼分子机制的研究【摘要】目的探讨结核分支杆菌对异烟肼(INH)的耐药分子机制,检测KatG、inhA基因突变在结核分支杆菌对INH耐药性测定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采用PCR和PCR-SSCP方法对95株结核分支杆菌临床分离株和47例耐INH肺结核患者痰标本KatG基因突变进行检测。
结果以结核分支杆菌H37RV为对照,44株药物敏感株的KatG、inhA基因突变率分别为4.5%、0.51株耐INH分离株中,31株KatG基因发生突变,突变率为60.8%;3株inhA基因发生突变,突变率为5.9%。
47例耐INH肺结核患者痰标本中,KatG基因44例扩增阳性、inhA 基因40例扩增阳性,其基因突变检测率分别为47.7%、7.5%。
结论KatG基因突变是INH耐药性的重要分子机制,inhA基因与INH耐药性有相关性。
【关键词】结核分支杆菌;异烟肼;基因突变异烟肼(INH)作为最主要的一线抗结核药物之一,对其耐药性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视。
国外也有报道认为结核分支杆菌耐异烟肼的产生是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的编码基因KatG基因的缺失和突变有关,与inhA基因突变也有相关性[1]。
我们采用采用PCR-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PCR-SSCP)方法检测了95株肺结核患者痰标本临床分离株,并对47例结核患者痰标本直接进行KatG基因、inhA基因突变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95株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和47例肺结核患者涂阳痰标本。
95株临床分离株按结核病诊断细菌学规程进行菌种鉴定及药敏实验证实为结核分支杆菌,其中51株对异烟肼耐药,44例对异烟肼敏感。
47例肺结核患者涂阳痰标本根据临床症状、涂片结果、胸部X线和培养结果确诊,其中18例对异烟肼耐药,29例对异烟肼敏感。
1.2 方法1.2.1 DNA的提取用传统酚/氯仿抽提法提取标本中DNA[2]。
1.2.2 PCR扩增采用25ul反应体系,4xdNTPs终浓度为0.2 mm01/l,引物终浓度为0.2 umol/L,扩增程序为94℃变性1 min,61℃退火1 min,72℃延伸l min,循环30次,最后72℃延伸l0 min。
结核分枝杆菌耐异烟肼突变基因及分子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结核分枝杆菌耐异烟肼突变基因及分子检测方法研究进展李芊璘;冯福民;戴二黑【摘要】结核病是一种慢性感染性疾病.我国作为结核病的高负担国家,其高发率已成为严峻的公共卫生问题.异烟肼作为治疗结核病的重要一线药物之一,由于其治疗管理不规范等原因导致临床患者耐药日益严重.目前已知异烟肼最主要的耐药机制是基因突变,如何准确有效地检出耐药基因,是控制结核病的关键.本文从分子角度分别阐述了异烟肼常见耐药基因katG、inhA、ndh、ahpC、oxyR,以及罕见突变基因kasA、sigI、furA、mabA、iniABC、efpA,并针对其检测方法作了概述.%Tuberculosis is a chronic infection caused by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The high financial burden and high incidence rate of tuberculosis have become a critical public health problem in China. Isoniazid, as one of the important first-line drugs in the treatment of clinical patients, drug resistance is becoming increasingly serious because of the lack of standard treatment. At present, the main mechanism of isoniazid resistance is known as gene mutation. How to detect drug resistance gene effectively and accurately is the key to control tuberculosis. In this article, we analyzed the frequent genes (katG, inhA, ndh, ahpC and oxyR) and novel genes (kasA, sigI, furA, mabA, iniABC and efpA)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olecular biology, and summarized their diagnostic methods.【期刊名称】《天津医药》【年(卷),期】2017(045)012【总页数】4页(P1341-1344)【关键词】分枝杆菌,结核;异烟肼;耐药基因;分子检测;综述【作者】李芊璘;冯福民;戴二黑【作者单位】华北理工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063210;华北理工大学公共卫生学院063210;华北理工大学附属石家庄市第五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78.91+1结核病(TB)是由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感染引起的一种具有潜在致命性的慢性传染病,其中以肺结核最为常见。
结核分枝杆菌异烟肼耐药性研究的进展
结核分枝杆菌异烟肼耐药性研究的进展
梁菁苹;王和
【期刊名称】《贵州医药》
【年(卷),期】2005(29)12
【摘要】结核病(Tuberculosis)是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人兽共患的严重传染病,也是人类单一致病菌感染导致死亡率最高的细菌感染性疾病。
近年来由于耐多药结核菌(multidrug resistant tuberculosis,MDRTB)的出现与扩散以及AIDS的广泛传播,造成结核病形成了第三次世界流行高峰。
根据WHO的资料,全球已有5000万人受到了丽药结核分枝杆菌的感染。
结核病人由于受到耐药性结核分枝杆菌、尤其是MDR-TB的感染,使本来容易治愈的疾病变为难治性疾病甚至导致化疗失败。
【总页数】2页(P1148-1149)
【作者】梁菁苹;王和
【作者单位】贵阳医学院微生物学教研室,550004;贵阳医学院微生物学教研
室,55000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2
【相关文献】
1.长春地区基因芯片法和比例法检测结核分枝杆菌对利福平和异烟肼耐药性的比较研究 [J], 赵淑杰;
2.基因芯片和比例法药物敏感性试验检测结核分枝杆菌对利福平和异烟肼耐药性的比较研究 [J], 欧维正;骆科文;王燕;秦万;蒙俊;张廷梅
3.结核分枝杆菌对异烟肼和利福平的耐药性形成机制及药物敏感性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J], 范怀玉;张宏;李爱英
4.基因芯片检测临床标本结核分枝杆菌异烟肼和利福平耐药性的研究 [J], 熊敏;骆科文;周忠;欧维正
5.基因芯片技术对结核分枝杆菌利福平及异烟肼的耐药性检测研究 [J], 孙桂英; 赵刚; 沈燕; 徐密琴; 高胜利; 俞净; 钮志林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结核分枝杆菌对异烟肼耐药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结核分枝杆菌对异烟肼耐药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摘要:结核是目前威胁全球人类健康的传染病之一。
在结核治疗过程中,异烟肼作为抗结核一线药物用药十分广泛,但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耐药菌株日益增多,对结核治疗提出严峻挑战。
异烟肼的耐药机制十分复杂,本文将对连年来较为常见的几种使异烟肼耐药的基因做扼要论述。
关键词:结核分枝杆菌;耐药基因;异烟肼结核病(tuberculosis,TB)的病原菌为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complex, MTBC),其中以结核分枝杆菌(M. tuberculosis, MTB)最为常见。
TB在全世界广泛流行,严重威胁着全球人类的健康,全世界曾经有三分之一的人(约20亿)曾受到MTB的感染。
根据世卫组织全球结核病报告(2015)[1]估计,全球约有20%复治结核病患者和3.3%的新发结核病为耐多药结核病(Multidrug-resistant tuberculo-sis, MDR-TB),定义为结核分枝杆菌至少对异烟肼(Isoniazid, INH)和利福平(Rifampicin, RIF)耐药,目前全球MDR-TB的治愈率仅50%,MDR-TB 患者约有30万人,2014年约19万人死于MDR-TB。
因此,防控耐药结核病,尤其是 MDR-TB 的很是需要。
INH是应用最广泛的一线抗TB药物之一,也是直接督导下短程化疗(DOTS)战略中药物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INH耐药的增加,单耐INH以及与其他药物组成的耐药形式增加了TB的治疗难度。
对此,海内外就INH耐药的分子机制方面均做了大量研究。
现将MTB对INH 耐药分子机制的研究现状作简要阐述。
1.INH耐药总体情况INH是一种前体药物,结构为一个吡啶环连接一个酰肼基,性质稳定。
INH可通过被动扩散的形式进入MTB增长期,对其高度敏感。
有关研究指出,INH造成MTB耐药的分子机制主要涉及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基因(katG)、烯酰脂酰载体蛋白还原酶基因(inhA)、β-酮酰基酰基运载蛋白合成酶基因(kasA)、烷基氢过氧化物还原酶基因(oxyR)等多基因的多位点突变,其中最主要的是katG和inhA基因,分别占总耐药基因的83.9%和16.5%[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相关。[8]
1 KatG( 过氧化物酶) 基因 过氧化物酶( katG) 是唯一能够激活异烟肼的酶,INH 进
入结核分枝杆菌细胞内,被 katG 激活氧化成异烟酸,异烟酸 作用于烯酞基还原酶,参与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 NAD,辅 酶 I) 的合成,干扰细胞壁中的分枝菌酸生物合成,使结核分 枝杆菌细胞壁的完整性及抗酸性受损。KatG 基因突变包括 完全缺失,点突变、碱基的插入和缺失,均可造成 KatG 基因 功能的下降 或 缺 失,势 必 影 响 KatG 对 INH 的 激 活,而 导 致 INH 耐药。 1. 1 KatG 基因部分突变: KatG 基因的突变是导致结核分枝 杆菌 INH 耐药主要成因,在耐药性相关的 katG 基因突变中, 基因 315 位氨基酸密码子突变的检出率最高,其中第 315 位 丝氨酸→苏氨酸( Ser→Thr,AGC→ACC) 的突变频率最高。[9] 此位点的基因突变使 katG 活性位点甲基化,因而其编码的过 氧化氢酶 - 过氧化物酶无法激活 INH,导致 INH 耐药[10]。有 研究报道 katG 基因 315 位点丝氨酸 →天冬酰胺 ( Ser→Asn, AGC→AAC) ( 18. 18% ,2 /11) [11],丝 氨 酸 → 异 亮 酰 胺 ( Ser → Ile,AGC→ATC) ( 2. 44% ,1 /41) 等等突变均可与异烟肼耐药 相关[12]。有研究对比了 katG315 位点基因突变发生率情况: 俄罗斯西北地区( 93% ,191 /204) 、南非( 64% ,80 /124) 、中国 ( 38. 6% ,39 /101) 印度( 31% ,15 /49) 、新加坡( 26% ,41 /160) 、 芬兰( 7% ,4 /54) [13],KatG315 突变率差异可能是与所收集标 本来源的地域差别相关,另外标本量不足也会引起结果的误 差。有研究报道 KatG 第 329 位点基因突变天冬酰胺→缬氨 酸( Asn→Val) ,该突变使重组 KatG 过氧化氢酶活性完全丧失 导致异烟肼耐药,这可能与天冬酰胺是极性、中性氨基酸,缬 氨酸是非极性、疏水性氨基酸,天冬酰胺→缬氨酸突变氨基酸 性质变化较大相关; 也可能与在分子结构中 329 位氨基酸的 位置相关[14]。异烟肼耐药菌株的 KatG 第 463 位点基因突变 精氨酸→亮氨酸( Arg→Leu) ,有研究表明该突变并不改变过 氧化氢 - 过氧化物酶的活性,认为 KatG 基因中 R463 / L 突变 无意义[15 - 16]。因“主要多态性随机重复序列”引起 katG 基因 重排导致 katG 区域的不稳定而导致 katG 463 突变,该突变与 基因多态性相关。 1. 2 KatG 基因缺失: 仅有很小部分耐 INH 结核菌株 katG 基 因完全缺失,且该菌株对异烟肼高度耐药[17]。1992 年 Zhang 等发现高耐药性菌株( M IC > 50 pg / ml) 3 株[18],完全为过氧 化氢酶阴性,有 2 株完全缺失 kat G 基因,提示是由于 katG 基 因的完全缺失导致其编码产物过氧化氢 - 过氧化物酶的活性 丧失造成对异烟肼高度耐药。KatG 是结核分枝杆菌的一种重
烯酰脂酰载体蛋白还原酶( inhA) 和 β - 酮脂酰脂酰载体 蛋白合酶( kasA) 属于Ⅱ型脂肪酸合酶( fatty acid synthase Ⅱ, FAS Ⅱ) 系统,分别由 inhA 基因和 kasA 基因编码。FAS Ⅱ系 统多酶复合体与分枝菌酸的合成相关,分枝菌酸是结核分枝 杆菌细胞壁的关键成分,与枝菌酸长链脂肪酸合成和延伸相 关的酶学催化步骤是 INH 的攻击目标,故 INH 破坏了细胞 壁,细菌因耐酸性和疏水性丧失死亡。inhA 与 NADH 和 3 个 FAS - Ⅱ复合物结合,与 KasA,酰基载体蛋白 攻击于靶点后可使成熟的 枝菌酸不能产生,同 时 使 已 成 熟 的 枝 菌 酸 被 不 断 耗 尽。[19] Inh A 和 Kas A 基因的共同过表达与异烟肼耐药相关,而 Inh A 表 达水平改变更能够影响 Kas A 表达水平[20]。InhA 活性位点 处的 NADH 与活化后的 INH 共价连接后,影响 InhA 还原酶活 性,起到阻碍分枝菌酸的生物合成杀菌作用; 而 INH 结构基因 突变则影响活化的 INH 与 NADH 的共价连接,从而破坏 INH 的作用产生耐药性[21]。KasA 和 acpM 基因分别编码码 β - 酮 脂酰脂酰载体蛋白合酶和酰基载体蛋白,活化的 INH 与这两 种蛋白共价连接,形成三元络合物 KasA - INH - AcpM,以阻 碍分枝菌酸生物合成; KasA 基因突变能够使 INH 与 KasA 和 AcpM 共价连接被破坏而致异烟肼耐药。[22]
4 ndh 基因等其他基因 还有许多基因被报道与结核分枝杆菌对异烟肼的耐药性
相关,如 ndh、iniA、iniB、iniC、accD6、efpA、furA、nal 等等。其中 ndh 基因编码 NADH 脱氢酶,ndh 基因突变使 NADH 氧化受抑 制,以致 NADH 增多,NAD + 减少,NADH / NA D + 比例改变使 INH 过氧化被抑制而致耐药。上述基因大多与异烟肼耐药关 系尚不十分明确,分子细节尚不清晰,仍需进一步探索研究加 以证实。
吉林医学 2014 年 5 月第 35 卷第 14 期
·3109·
要防御性毒力决定因子,对细菌生存起到重要的作用,katG 缺 陷易受到宿主产生的氧化胁迫攻击,故 KatG 发生完全缺失的 概率极小。
2 烯酰脂酰载体蛋白还原酶( inhA) 和 β - 酮脂酰脂酰载体 蛋白合酶( kasA) 基因
总之,结核分枝杆菌对异烟肼耐药分子机制十分复杂,涉 及诸多基因突变,其分子细节及基因作用至今未能够完全阐 明尚存有争议,还 有 待 进 一 步 研 究 探 索。以 助 于 实 现 对 异 烟 肼耐药的结核分枝杆菌致病病例临床上能更快的诊断和更有 效的治疗控制。
5 参考文献 [1] WHO. Global Tuberculosis Control: epidemiology,strategy, financing. WHO report 2009 [R].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09. [2] Migliori G B,D' arcy Richardson M,Sotgiu Gkiepiela P,et al. Multidrug - resistant and extensively drug - resistant tuberculosis in the West. Europe and United States: epidemiology,surveillance,and control[J]. Clin Chest Med,2009,30( 4) : 637. [3] 中国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全国结核病耐药性基线调查报 告( 2007 - 2008) [R].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27. [4] 王吉耀,廖二元,黄从新等. 内科学[M]. 北京: 人民卫生 出版社,2010: 106 - 116. [5] Siddiqi S,TakharP,Baldeviano C,et al. Isoniazid induces its own resistance in nonreplicat ing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J]. Antimicrob Agents Chemother,2007,51( 6) : 2100. [6] Bardou F,Raynaud C,Ramos C,et al. Mechanism of isoniazid uptake in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J]. Microb iology, 1998,144( Pt 9) : 2539. [7] Cardoso RF,Cooksey RC,M orlock GP,et al. S creening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mutations in isoniazid - resi st ant Mycobac terium tuberculos is isolates obtained in Brazil[J]. Ant imicrob Agents Chemother,2004,48( 9) : 3373. [8] Doustdar F,Khosravi A D,Parissa Farnia,et al. Molecular analysis of isoniazid resistance in different genotypes of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isolates from iran[J]. Microb Drug Resist, 2008,4( 14) : 273. [9] Manzour Hernando Hazbon,Michael Brimacombe,Miriam Bobadilladel Valle,et al. Population genetics study of Isoniazid resistance mutations and evolution of multidrug resistance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 [J]. Antimicrob Agents Chemother,2006, 50( 8) : 2640. [10] Campbel PJ,Morlock GP,Sikes RD,et al. Molecular detection of mutations associated with first and second line drug resistance compared with conventional drug susceptibility testing of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 [J]. Antimicrob Agents Chemother, 2011,55( 5) : 2032. [11] 何树梅,张敏,贺拥军,等. 结核分枝杆菌异烟肼耐药与 KatG 基因相关性[J]. 中国公共卫生,2010,26( 8) : 952. [12] 曾涛,朱中元,张荣意. 结核分枝杆菌耐异烟肼 katG 基 因 LiPA 检测研究[J]. 中国热带医学,2009,9( 9) : 1655. [13] 陈曦,马玙,金奇,等. 耐异烟肼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 株耐药相关基因突变研究[J].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5, 28( 4) : 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