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情节类题目探究
小说阅读之情节分析
![小说阅读之情节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01cffd51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302f333.png)
答案:①不爱鸟,却想得到那只叫“阿捷”的鸟;②因 高价求购遭拒而病倒,却意外获得;③获赠后却又轻易 将鸟放飞;④得知因自己的错判而冤死狱中的阿捷,或 许就是盲眼老头口中的“捷儿”。 好处:层层铺垫,步步设疑,推动情节发展,使小说更 具可读性和吸引力。
答案: (角度一)使人物形象更加饱满。醉酒的行为使读者对勤劳、纯朴、善 良的巴尔塔萨有了更深的认识,发现他还有爱面子、冲动等性情特点,认识 到巴尔塔萨性情的复杂性。 (角度二)使情节更为曲折。做好鸟笼期待出手却拒绝卖出鸟笼,想卖高价却无 偿送出鸟笼,这样的情节本已曲折生动;醉酒让主人公欠下债务,狼狈不堪, 使情节再生波涛,引人入胜。 (角度三)使主题更加丰富。为满足一个孩子的快乐送出鸟笼,体现了主人公的 善良本性,弘扬了善与爱的主题;从没喝过酒却喝得酩酊大醉,表现出这个 小人物不得不面对现实时的种种无奈,反应出人们的良好愿望与现实生活之 间常存在着矛盾。 (角度四)使环境更具典型性。小说中共有三个场景:巴尔塔萨家赏鸟笼、蒙铁 尔家送鸟笼和台球房醉酒。台球房是唯一的公共场所,醉酒情节把场景从家 庭空间转移到社会空间,集中展示了社会下层百姓真实的生活状态和心理状 态。(任选两个角度)
②情节与主题的关系。
如《骆驼祥子》中暴雨狂泻,道路迷茫,“半死半活”的祥子, “低着头一步一步地往前拽”的情节,反应了旧社会人力车夫的凄苦 生活和悲惨命运。
②情节与人物性情的关系。
如《水浒传》中写武松打虎,安排哨“棒被打断,手中的一半也被 武松扔在一边,武松两手揪住老虎头皮,按在地上,提起铁锤般的拳 头,打得老虎眼、口、鼻、耳七窍流血”的情节,有力地彰显了武松 徒手打虎的英雄本质。
小说开头段的作用
专题13 探究情节构思-2020年高考语文小说阅读知识梳理+考点精讲精练(解析版)
![专题13 探究情节构思-2020年高考语文小说阅读知识梳理+考点精讲精练(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7dd8f2a7ccbff121dc368304.png)
专题13 探究小说的情节构思一、真题速递【2014年新课标卷II】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鞋刘庆邦有个姑娘叫守明,十八岁那年就定了亲。
定亲的彩礼送来了,是几块做衣服的布料。
媒人一走,母亲眼睛弯弯的,说:“给,你婆家给你的东西。
”“谁要他的东西,我不要!”“不要好呀,我留着给你妹妹作嫁妆。
”妹妹跟过来,要看看是什么好东西。
守明像是捍卫什么似的,坚决不让妹妹看,她把包被放进箱子,啪嗒就锁上了。
家里只有自己时,守明才关了门,把彩礼包儿拿出来。
她把那块石榴红的方巾顶在头上,对着镜子左照右照。
她的脸红通通的,很像刚下花轿的新娘子。
想到新娘子,不知为何,她叹了一口气,鼻子也酸酸的。
按当地的规矩,守明该给那个人做一双鞋了。
她的表情突然变得严肃起来。
她把那个人的鞋样子放在床上,张开指头拃了拃,心中不免吃惊,天哪,那个人人不算大,脚怎么这样大。
脚大走四方,不知这个人能不能走四方。
她想让他走四方,又不想让他走四方。
要是他四处乱走,剩下她一个人在家可怎么办?她想有了,把鞋做得稍小些,给他一双小鞋穿,让他的脚疼,走不成四方。
想到这里,她仿佛已看见那人穿上了她做的新鞋,由于用力提鞋,脸都憋得红了。
“合适吗?”那个人说合适是合适,就是有点紧。
“穿的次数多了就合适了。
”那个人把新鞋穿了一遭,回来说脚疼。
“你疼我也疼。
”那个人问她哪里疼。
“我心疼。
”那个人就笑了,说:“那我给你揉揉吧!”她赶紧把胸口抱住了。
她抱的动作大了些,把自己从幻想中抱了出来。
摸摸脸,脸还火辣辣的。
瞎想归瞎想,在动剪子剪袼褙时,她还是照原样儿一丝不差地剪下来了。
第一次看见那个人是在社员大会上,那个人在黑压压的会场中念一篇稿子。
她不记得稿子里说的是什么,旁边的人打听那个人是哪庄的,叫什么名字,她却记住了。
她当时想,这个男孩子,年纪不大,胆子可够大的,敢在这么多人面前念那么长一大篇话。
她这个年龄正是心里乱想的年龄,想着想着,就把自己和那个人联系到一块儿去了。
小说情节类题目探究
![小说情节类题目探究](https://img.taocdn.com/s3/m/4c33e21af7ec4afe05a1df4b.png)
小说情节类题目探究作者:王维伟来源:《文理导航》2012年第11期小说三要素包括人物、环境和情节,作为三要素之一的情节题在小说阅读中也占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本文从情节梳理、情节鉴赏、情节探究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情节梳理题题目主要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或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或用填空的形式概括小说的部分内容(包括指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
情节鉴赏题主要有某一情节的特点和作用分析;情节的高潮或结尾作用的理解;小说的叙述故事情节过程中顺叙、倒叙、插叙等方法的使用。
情节探究题主要有:哪一个情节最吸引你;情节的合理性探究等。
一、关于情节概括题归纳方法1.把握场面,一般一个场面可以概括为一件事2.学会按何时何地何人做何事的格式加以概括3.解题时用“首先—接着—然后—最后”等字样编织。
4.用主谓句,以主人公为叙述角度叙述。
例题展示:文章《木笛》主要写了和音乐大师有关的哪几件事?请用简洁的语句概括。
这一题实际上包括了三点要求:一是概括事情,二是与大师有关的(与朱丹有关的事就不要),三是语句要简明。
对事件的完整叙述,其一,我们必须按照何时何地何人做何事的格式加以概括(材料本身未涉及的除外),万万不能粗枝大叶,丢失了本该有的要素;其二,由于事件的复杂性,我们在概括故事情节时,要避免前后情节的相互交错,还得注意事件涉及的对象,做到前后一脉贯通。
答案:①在考场上,大师拒绝了朱丹更换曲目的要求;②大师在南京大屠杀死难同胞纪念碑前找到了朱丹,并把正式录取的消息告诉了他。
二、关于情节的鉴赏——作用题1.文中写了XX情节在小说中起到什么作用?2.某情节对全文情节的展开有什么作用?请具体说明。
温馨提示:分别从小说的整体情节、人物的塑造、主题的表现三个角度思考。
(1)对整个故事情节的构成上的作用:一般来说是线索或推动情节发展;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使整篇小说情节波澜起伏;照应前文XX情节;为后面的XX情节发展作铺垫或埋下伏笔;(2)对整个故事情节人物塑造的作用:或刻画了人物XX更加鲜明的性格;或表现了XX的人物性格;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3)表现主题的作用:其作用一般来说是点题或突出主题、升华主题。
小说情节作用题
![小说情节作用题](https://img.taocdn.com/s3/m/1c044ff1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3e.png)
a.叙述的人称、 a.设置悬念、吸
b.叙述方式
引读者阅读兴趣
(顺叙、倒叙、 b.使情节曲折、
插叙、补叙、 一波三折、跌宕
反转)
起伏,扣人心弦
c.描写手法
c.对内容进行必
(肖像、动作、 要的补充、说明
语言、神态、 心理、细节、 正侧)
d.出人意料、情 理之中
e.给人留下想象
d.欧·亨利式的
结尾
e.留白的艺术
《祝福》中开头情节的作用:
❖ 内容上:作者开头采用倒叙的手法写了祥林嫂悲惨 的结局(内容概括),把祝福的热闹景象和祥林嫂 凄惨结局,形成强烈的对比,反映了鲁四老爷对祥 林嫂之死的冷酷(人物形象),社会上对祥林嫂悲 剧的冷漠(社会环境),有震撼人心的力量,突出 反封建的主题(主旨)。
❖ 结构上:引起下文“我”对祥林嫂“半生事迹的断片” 的追忆;设置了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使读者寄 予探求事情的原委(艺术效果)。
结构上:②引出下文文卡计划工资用度,打算给母亲寄钱 的情节。为文末表现母亲的平凡而伟大埋下了伏笔,从而 增强了文章的震撼力和感染力 (2分)
一、情节类作用பைடு நூலகம்知识储备:
位置 内容概括 结 构 表达技巧
艺术效果
相互关系(环 境、人物、主 旨)
情节类作用题知识储备:
位 内容概括 结 构 置
表达技巧
艺术效果(情 相互关系(环 节自身的作用) 境、人物、主
小说阅读
/
“情节作用题”答题
『11江苏』《这是你的战争》:“文中第3节师生问答 的内容,与上下文的人,事叙述有何关联?
答案示例
内容上:补充交代上文征调动员大会的 内容;(与上文事的关系) 结构上:为下文具体描写不同的学生形 象作铺垫(不同的学生形象指充满爱国 热情的工学院学生、逃避征调的蒋姓学 生,主动要求入伍的澹台玮)。(与下文 人的关系)
小说探究题目答题技巧
![小说探究题目答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4ebbf39c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bc.png)
有观点: 立足文本 表意明确
有理由: 紧扣要素 自圆其说
有条理:层次分明 语言流畅
答题要求 (三有)
答题误区警示
“不尊重文本”,忽略文本材料,只是就题解题,往往断章取义;或只是摘取词句,把关键材料或关键细节撂在一边。
“浅入浅出”,即浮浅地了解一下文本,勉强写几句答案。
2014新课标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古渡头 叶紫
作品为什么以渡夫的任情高歌为结尾?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
2013新课标卷:1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喂自己影子吃饭的人 [阿根廷]莱*巴尔莱塔
小说前半部分侧重写马里诺的影子表演,后半部分侧重写马里诺的现实生活。作者这样安排有什么用意?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
01
多角度解读文本内容,把握文本的丰富内容。尤其是情节、人物形象,这是探究的基础。
能透过现象看本质,注重理解文本的深层含意,不能停留在文字表面,就事论事。
02
答题注意点
探究小说某一情节的作用
探究某一情节是否合理
小说阅读探究题 (二)
审清题意,看是探究某一情节的作用还是某一情节的合理性
1
答题方法
①小说以马里诺影子表演的玄妙神秘与他在现实生活的平淡无奇相对比,赋予故事情节以戏剧性,有助于吸引读者阅读;②小说以前半部分影子表演的热闹有趣,与后半部分马里诺现实生活的凄凉孤独相对比,有助于增强小说的悲剧感;③小说以饭店内观众对马里诺的冷漠与家人对马里诺的关心相对比,有助于表现世态的冷暖炎凉;④小说以马里诺在观众面前谈笑风生与在家里的茫然失神相对比,有助于深入刻画他性格的复杂性;⑤小说以影子的虚幻与现实生活的真实相对比,有助于增强作品反映现实的力度;⑥小说通过对马里诺在饭店和家里活动状态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对底层人民的同情和对社会的批判。
小说情节之情节及其技巧作用分析题
![小说情节之情节及其技巧作用分析题](https://img.taocdn.com/s3/m/ab7d251f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ce.png)
回扣教材
《装在套子里的人》结尾是这样写的: “我们高高兴兴地从墓园回家。可是一个礼拜还没有过完,生活又恢复旧样子,跟先 前一样郁闷、无聊、乱糟糟了。局面并没有好一点。实在,虽然我们埋葬了别里科夫, 可是这种装在套子里的人,却还有许多,将来也还不知道有多少呢!” 这一结尾显得很“另类”,请问:结尾主要采用了什么手法?有何作用?
设置悬念的方法
(三)省略法
叙述故事时,故意地省略一些内容,让读者一时难以琢磨。
小二夫妇见陆谦等人行为鬼祟,言谈诡秘,又提到“林冲” 的名字,觉得事情蹊跷,顿起疑心;隔墙偷听却只听得只言片语 和“高太尉”三字,其它都因听不清楚略而不写。
这就形成悬念:他们是谁?要干什么?为什么言谈举止那样 诡秘?是不是要加害林冲?《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回扣教材
本文在写主人公与鲨鱼搏斗的同时,作者插入了大量的内心 独白,请联系文章内容说说这样写有何作用。 《老人与海》
【提示】 ①揭示人物性格的坚毅与孤独;②具有哲理性, 丰富了小说的思想;③推动了情节的进一步发展。
小说常用结尾方式及作用
方式
出人意料 的结尾
(“欧.亨利手法”)
作用
①从结构安排上看,它使平淡的故事情节陡然生出波澜,猛烈撞击读者的心灵,产 生震撼人心的力量;②从表现手法上看,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使人觉得又在情理 之中;③突出人物形象;④突出文章主旨。《项链》《北京,南京》
对环境 的作用
突出/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使环境更具典型性等。
表现地域风光和文化,提示时间、地点、季节和环境特点。
渲染气氛;奠定基调。
《祝福》
(二) 内容 角度
对人物 的作用
对主题的 作用
对读者感受 的作用
塑造了……的人物形象,表现了人物……的性格或精神,刻画了
高中语文一轮复习 小说阅读之探究题(主题、标题)
![高中语文一轮复习 小说阅读之探究题(主题、标题)](https://img.taocdn.com/s3/m/d7569850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c1.png)
《祝福》主题探究
自然环境(江南水乡、漫天飞雪) 一、环境分析 社会环境(千年不变的民风民俗、
闭塞沉闷
顽固守旧、道貌岸然的四叔)
二、人物形象 的分析必须联系情节的发展, 从祥林嫂的
生命轨迹以及她和周围人的关系看她的形象内涵,
剖析她悲剧命剖析她悲剧命运的根源
四叔夫妇
婆婆
族权
贺家大伯
祥林
夫权 祥林嫂 神权
卫老婆子
贺老六 柳妈
鲁镇其他人
结论:
祥林嫂的死不是哪一个人的罪恶,几乎她 身边的每一个人都在将她往死路上推,而且 每一个人都是合乎“道德规范”(封建礼教) 的自觉行为,所以祥林嫂死于封建礼教(夫 权、族权、神权)的迫害,她的死是那样一 个特定时代这样一个特定民族生活的必然。
命题角度二:标题类探究
一、高考真题展示
1 . (11四川卷)《锈损了的铁铃铛》 16.请结合全文谈谈“铁铃铛”在文中的意义。(6分)
2. (2010全国新课标卷)《保护人》 这篇小说以“保护人”为题,有主题思想、人物塑造、情节结构等多方面的考虑, 请选择一个方面,结合全文,陈述你的观点并作分析。(8分)
深层义的挖掘要联系小说情节、人物、环境、主题等 方面
1.以人物为题,比如:《孔乙己》《阿Q正传》《铁齿铜牙纪晓 岚》《甄嬛传》……
2.以物象为题,比如:《药》《项链》《变色龙》……
3. 以事件为题,比如:《宝玉挨打》《失街亭》《林黛玉进贾 府》……
4.以时间、地点、环境为题,比如:《《荷花淀》 《晚秋》…… ①主题、人物、情节; ②线索、悬念; ③象征、双关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作用: ①设置悬念,激发阅读兴趣;②引人思考。
(环境角度)①点明时间地点,创设故事背景,渲染环境氛围。 (情节角度)②概括故事情节;结构线索,组织全文;暗示情 节发展,铺开情节,呼应细节。 (人物形象)③塑造和突出人物形象。 (主题角度)④寄托情感;揭示小说主旨、深化主题;
小说的情节
![小说的情节](https://img.taocdn.com/s3/m/580f53dd3186bceb19e8bbd3.png)
(1)梳理小说的脉络,实际就是概括小说的情节发展过
程。 (2)梳理小说的脉络,可从情节角度、人物角度、线索 角度以及时间空间角度等几个方面考虑。 (3)要做到:①情节发展前后环节清楚。
②舍去细节概括情节。
③语言简洁明了。
梳理小说《巴尔塔萨的一个奇特的下午》的脉络,可 以从4个角度进行:
有时:给读者留下更多的想象空间,强化 平中见奇的效果。
情节鉴赏试题解题示例
• 《迎宾竹》19题:这篇小小说的结尾写郑副市长在家里 发现获奖证书,主要有什么作用? • 参考:⑴最后写郑副市长在家里发现获奖证书一事, 暗示郑副市长的竹画确有水平,使情节波澜再起。(指 向结构) • ⑵使副市长妻子这一形象更加鲜明。原来以前市长 妻子说的一切只是一个善意的谎言,让人不能不为副市 长妻子的贤慧聪颖而折服。(指向人物) • ⑶使小说主题得到升华,突出“一个成功者(成 功的领导)离不开一个贤内助(好妻子)的支持和帮助” 主题,给人留下无穷韵味。(指向主题)
(三)对于第3、4种提问方式: 3、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 4、用填空的形式概括小说的部分内容(包括指出开 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 【解题指导】: 1、完整叙述事件,必须按照“何时何地何人做何事” 的格式概括,不能丢失本该有的要素。 2、由于小说事件的复杂性,在概括故事情节时,要避 免前后情节的相互交错,所以要注意事件涉及的对象前 后一致。
(三) .关于情节探究题基本内容
(1)关于某个情节设置或安排的处 理,你是否赞同,并说明理由; (2)探究作者情节如此安排的理由。 温馨提示:分别从小说的整体情节 的安排技巧、人物的塑造方法、主题 的表现三个角度思考探究。
情节探究题示例
• 2008年江苏卷《侯银匠》:
小说探究题
![小说探究题](https://img.taocdn.com/s3/m/40d81ce85ef7ba0d4a733b57.png)
小说探究题专题一:谁是小说的主人公1、有人认为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是金娃,也有人认为金娃和于山都是主人公,你的看法呢?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
(《雪地上盛开的鲜花》)2、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是谁?“我”,还是那位比利时人?谈谈你的观点和具体理由。
(《掀起帷幔》)3、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有人说是乔伊,有人说是“我”。
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能言树》参考答案:1、观点一:主人公是金娃。
①小说的小说的矛盾冲突是于山与金娃的对台戏,金娃情感的变化和发展推动者故事情节的发展,金娃在其中占主体地位。
②小说的标题揭示了小说的主题思想,而这主要是通过金娃这个人物表现的。
③小说细致的刻画了金娃这个人物形象,金娃的性格也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
2、观点一:小说的主人公是比利时人。
①这位比利时人乐观坚强,细心体会生活的美好,小说的主旨集中体现在他的身上。
②“我”对生活的态度是在他的影响下改变的,因为他,“我”才看到了以前视而不见的美好事物。
③“我”再问主要起陪衬的作用,以突出他身上所具有的强烈感染力。
观点二:小说的主人公是“我”①“我”是小说的行文线索,所有的情节都是围绕“我”展开②小说题目是“掀开帷幕”,其含义是“我”有厌倦生活到发现并享受生活之美的态度转变①那位比利时人虽然是影响“我”转变的关键,但小说的主旨却主要是通过“我”的这种转变得以实现的。
3、观点一:小说的主人公是乔伊。
①文中写“我”是为了引出乔伊,并借助我的视角来展示他的性格特点。
②题目是“能言树”,与其照应的人物就是乔伊。
③小说通过塑造这一形象,赞扬了平凡淳朴的人性之美。
观点二:小说的主人公是“我”。
①小说的主要笔墨是在写“我”,写“我”的发现之旅。
②写乔伊是为了写“我”发现与感悟的巨大意义,深化小说的主旨。
③通过“我”这一形象的塑造,揭示小说主题:主动走进别人别人内心,用真诚友善去感染人,才能真正了解人。
方法指导:第一、答题格式为:观点+理由(理由一般为三点)第二、观点可以是题干中的提到的正反两方面,也可以是自己的第三种观点。
高考小说阅读探究题(实用)
![高考小说阅读探究题(实用)](https://img.taocdn.com/s3/m/f720c6106c85ec3a87c2c52a.png)
三、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民族的:团结统一、独立自主、爱好和平、自强不息
传统的:忠、孝、诚、信、礼、义、廉、耻 心理的:中庸稳重、知足常乐、崇尚自然、仁爱之心
人文的:人性、道德、修养、价值观、社会观、传统风俗
人文精神:人文精神的重要内涵包括人的价值、人性的内
涵与道德的修养、人格尊严与社会责任心、人的生死, 以及人的理想等方面,其核心是关于人的价值观念。
答案是多角度的/意蕴是丰富的 既有民族的又有人文的
• 例题:“审丑”作为小说的标题,意蕴丰富。请结合全 文谈谈你的理解。(6分) (2011山东卷《审丑》)
(1)不同角度和层面
(2)思想意蕴、道德意蕴、伦理意蕴、生活意蕴 情感意蕴、历史意蕴、生命意蕴、政治意蕴 ……
(3)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答案是多角度的/意蕴是丰富的 既有民族的又有人文的
不同角度和层面 作品意蕴 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 例题:本文写了驮队飞渡峡谷的故事, 探究其中的深刻意蕴和作者的情感取 向。(6分)
(2010江苏卷《溜索》)
参考答案
• 14、本文写了驮队飞渡峡谷的故事,探究其中的深刻意蕴和作者的情感取 向。(6分)
• 深刻意蕴: (1)飞渡峡谷的情景:表现人在自然面前接受挑战,战 胜艰险。 (2)驮队的人际关系:体现团结协作,相互信任,关心 爱护。 (3)动物形象:隐喻人应该像雄鹰飞翔、像骏马奔驰, 而不是像牛那样软弱畏缩。 (4)“我”与领队的对照:表示人会在艰苦磨炼中成长。 • 情感取向: (1)骏马、雄鹰、高山峡谷:对雄奇险峻崇高的赞美。 (2)领队、精瘦汉子:对乐观向上人生态度的赞美。 (3)牛的恐惧、发抖:对平庸、畏难的厌弃。 (4)本文所写生存画面:张扬了原始、野性的阳刚之 美。
小说情节考查题型
![小说情节考查题型](https://img.taocdn.com/s3/m/4f4182cdb9f3f90f76c61b5c.png)
高考小说鉴赏——情节一、情节作用题这类题型主要考查对情节作用的概括、分析、鉴赏能力,提问形式主要有:1.文章开头、中间、结尾写某某情节,有什么作用?2.某情节对全文情节的展开有什么作用?3.小说写某某情节,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答题思路这类题可以从两个大的角度考虑:一是内容上,二是结构上。
内容上是指情节本身、情节对环境、情节对人物、情节对主题、情节对读者的作用;结构上是指对其他情节的作用。
另外,要注意根据提问形式来确定答题角度,如果是单一角度,即给定了答题角度,就按照给定角度来答;如果是综合角度,即没有给出明确的角度,就需要从以下五个方面来考虑:1.从情节与小说环境的关系角度考虑,常用术语:突出(烘托、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使环境更具典型性等;2.从情节与其他情节的关系角度考虑,常用术语:埋下伏笔,设置悬念,线索,铺垫,照应,推动情节发展,使情节曲折生动,对比,衬托,承上启下等;3.从情节与人物形象的关系角度考虑,常用术语:塑造了……的人物形象,表现了人物……的性格或精神,刻画了人物……的心理,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充实等;4.从情节与小说主题的关系角度考虑,常用术语:揭示(表达、寄托、暗示)了……的主题,深化主题,突出主题,丰富主题等;5.从情节与读者感受的关系角度考虑,常用术语:设置悬念,跌宕起伏,引人入胜,吸引读者注意力,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发读者思考等。
这类题型的规范的答题格式一般为:作用点+体现点。
所谓“作用点”是指作用是什么,一般要用术语来答;所谓“体现点”是指这个作用在文中是如何体现出来的,必须结合文本具体内容分析。
例:2011年高考安徽卷小说阅读《巴尔塔萨的一个奇特的下午》第14题:小说的结尾部分,写了从来没喝过酒的巴尔塔萨喝得酩酊大醉,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根据小说,请从两个不同的角度谈谈你的见解。
参考答案:(角度一)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醉酒的行为使读者对勤劳、纯朴、善良的巴尔塔萨有了更深的认识,发现他还有爱面子、冲动等性格特点,认识到巴尔塔萨性格的复杂性。
高考小说主题探究题
![高考小说主题探究题](https://img.taocdn.com/s3/m/71ae2f68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27.png)
这时,后一节第9车厢的乘务员又来了,还是说: “我的车厢里一个乘客也没有。”“怎么可能呢?”这 次列车长认为这个乘务员肯定疯了。于是,列车长决定 和这个乘务员一起去车厢里看看,这才发现原来这趟列 车有两节第9车厢。列车长现在终于明白是怎么回事了, 他长长地松了一口气后,回到自己的包厢通知了下一站: “摘掉第9车厢!”
高考小说主题探究题
小说的主题是小说的灵魂,是作者写作目 的之所在,也是作品的价值意义之所在,而 小说的主题寓于小说中的情节、环境和人物 形象之中,因此,欣赏小说必须欣赏小说的 主题。小说主题高考设题方式有三类:概括、 评价和探究。对主题比较单一的高考往往以 概括的形式考查,对主题可以从不同角度挖 掘的,往往以评价、探究的形式考查。
(三)评分细则要明了
能在原文中找到生发点,再结合作品谈两点以 上感受,并且言之成理即可得满分。
(四)组织答案要规范
①疏于管理、不负责任的工作作风会给他人带来麻烦 和伤害。乘务员、列车长、摘车厢的人似乎都在纠正差错, 可差错却越变越大,个中原因正是工作作风问题。
②判断问题勿机械武断,解决问题勿依赖惯性思维。 错挂两节车厢造成的差错之所以迟迟未能得到纠正,和列 车长、摘车厢的人思维僵化、缺乏独立思考精神是分不开
常见设问方式 (1)找出体现小说主题的句子(或用自己的话 概括作品的主题)。 (2)读了全文后,文章让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请联系现实谈谈你的看法。 (3)小说意蕴丰富,你认为它表达了怎样的主 题?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和理由。
• 1.《一只鸟》小说围绕一只鸟写了两个老 人之间发生的故事,请探究其中的深刻 意蕴。
• 答案:①亲情是伟大的 • ②表现人要宽容,人性的善良 • ③命运无常 • ④知错能改,勇于反省 • ⑤情谊无价,友谊无价
小说情节类题探究
![小说情节类题探究](https://img.taocdn.com/s3/m/724714a0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c6.png)
6、小说三次写马兰花流泪,每次流泪的表现都不同,心情也不一样,请结合小 说内容进行具体分析,并说明这样写有什么效果(8分)(李德赛《马兰花》 2015全国) ①第一次是“眼泪在眼眶里打转转”,强忍泪水的背后,是受到丈夫指责后的委 屈与隐忍;②第二次是“眼里含着泪”,含着泪水的背后,是对丈夫不明人情事 理、斤斤计较的气愤与不满; ③最后一次是“满眼的泪水”,满眼泪水的背后,是对麻婶去世的惋惜,对麻婶 女儿知恩图报的感激,以及对丈夫终于不再唠叨埋怨的释然。 说明效果(2分):三次描写,层层递进,丰富了马兰花的人物形象,凸显了小 说“人间自有真情在”的主题。 7、2014年新课标全国Ⅰ 《古渡头》 作品是怎样叙述渡夫的故事的?这样写有 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①以“我”的视角来叙事,使事件显得真实可信; ②以“钱”为话题,引入渡夫的故事,唤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③多用对话形式,以渡夫之口自述他的经历,使叙事更加集中; ④情景描写与渡夫讲述相结合,赋予渡夫的故事哀而不伤的诗意美。 8、2014年新课标全国Ⅱ 《鞋》 小说以“鞋”为中心叙事写人,这样处理有什 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①做鞋是当时当地的规矩,这样的故事既有生活气息,又有时代特点; ②以鞋为线索,可以使故事情节更集中、紧凑; ③鞋是情感的寄托物,有助于主人公内在情感与深层心理的发掘与表现。
小结: 1、高考题是如何设题的? 2、高考参考答案有何特点?有哪些常用术语?
一、情节结构: 1、手法方面: 2、效果方面: 二、人物形象: 三、环境描写 四、思想主题: 五、情感角度: 六、读者方面: 七、语言角度:
常用术语
一、情节结构: 1、手法方面:
①突转②呼应(标题、开篇、中间)③出人意料④戛然而止⑤反衬⑥陡然生出波澜⑦特写 2、效果方面: ①很真实;②形成完整的结构;③出人意料的戏剧效果(欧·亨利式) ④形成反差,增添小说的张力(小说的情节张力是由情节矛盾冲突而形成的期待式悬念) ⑤余韵悠长,耐人寻味 二、人物形象: ①形象更加丰满;②看结尾情节安排是否符合人物性格特征及其发展变化轨迹 三、环境描写 ①渲染氛围②交代故事时代背景③暗示人物的前途命运 四、思想主题: ①深化了主题②历史意义与当代意义 五、情感角度: ①蕴含着强烈的情感:怀念、愧疚、赞扬、缅怀、崇敬、②悲剧性结局:令人感动,回味, 思考③大团圆结局:给人以欣慰、愉悦之感 六、读者方面: ①打破读者的心理预期,言有尽而意无穷,留下更多想象回味的空间②引发读者深度思考 与探究③有艺术感染力,容易让读者产生共鸣 七、语言角度: ①叙述性语言②描写性语言③抒情性语言④议论性语言⑤口语与书面语⑥对话式语言⑦方 言(地方特色)⑧幽默诙谐
高考语文小说情节类题目解题技巧
![高考语文小说情节类题目解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64de565b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be.png)
高考语文小说情节类题目解题技巧高考语文对阅读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而在有限的时间内如何快速做完,且答对做对,这对于高考来说尤其关键。
这次小编给大家整理了高考语文小说情节类题目解题技巧,供大家阅读参考。
高考语文小说情节类题目解题技巧一、情节梳理题【提问形式】1.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或梳理小说的脉络。
2.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
3.概括小说某一环节的内容(如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
4.简要概括人物、事件变化的过程。
5.这篇小说的情节是如何展开的?请概括回答。
【解题技巧】前面四道题的规范答题格式一般为:何时+何地+何人+何事。
当然具体答题时需要根据小说内容和题目要求对这些要素作适当取舍,但核心要素“何人”“何事”必须具备。
答题时要注意按照情节发生发展的顺序表述,按照主谓宾的形式组织,切不可纠缠于细节,面面俱到。
梳理小说的情节,可从事件角度、人物角度、心理角度、时间角度、空间角度和线索角度等几个方面考虑;还可综合以上要素角度,全面概括。
无论从哪一角度切入梳理情节脉络、提取要点,都应做到环节清楚、条理畅达,简洁明了。
第五种提问形式在答题格式上与前四种是不同的,很容易误解为“概括小说的情节”,因此遇到此类题时要特别注意辨析。
这类提问形式的完整规范的答题格式一般为:①正确指出小说的线索;②正确指出小说展开故事情节的方式;③分条分点概括故事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尾。
当然,“分条分点概括故事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尾”这一步需要根据题目的具体要求作恰当的取舍,如果题干中有“概括回答”的提示或要求,则说明不需要答出故事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尾;如果题干中有“简要分析”的提示或要求,则说明需要答出故事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尾。
二、情节作用题【提问形式】1.文章开头/中间/结尾写某某情节,有什么作用?2.某情节对全文情节的展开有什么作用?3.小说写某某情节,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解题技巧】1.从情节与小说环境的关系角度考虑,常用术语:突出(烘托、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使环境更具典型性等;2.从情节与其他情节的关系角度考虑,常用术语:埋下伏笔,设置悬念,线索,铺垫,照应,推动情节发展,使情节曲折生动,对比,衬托,承上启下等;3.从情节与人物形象的关系角度考虑,常用术语:塑造了……的人物形象,表现了人物……的性格或精神,刻画了人物……的心理,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充实等;4.从情节与小说主题的关系角度考虑,常用术语:揭示(表达、寄托、暗示)了……的主题,深化主题,突出主题,丰富主题等;5.从情节与读者感受的关系角度考虑,常用术语:设置悬念,跌宕起伏,引人入胜,吸引读者注意力,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发读者思考等。
小说情节类题目
![小说情节类题目](https://img.taocdn.com/s3/m/dacdfb0403d8ce2f0066234f.png)
题目类型:1 情节概括题 2 情节鉴赏题 3 情节探究题一、关于情节的概括①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②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③用填空的形式概括小说的部分内容(包括指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提示(1)解题时用“首先—接着—然后—最后”等字样编织。
(2)用主谓句,以主人公为叙述角度叙述。
(3)模式,什么时间什么地方什么人做了什么事。
二、关于情节的鉴赏1、作用题(1)、文中写了XX情节在小说中起到什么作用?(2)、某情节对全文情节的展开有什么作用?请具体说明。
解题思路:内容作用+结构作用内容:1、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
2、刻画人物性格。
3、推动情节发展。
4、表现主旨或深化主题。
结构:一是创造悬念,引人入胜;二是前后照应;三是侧面衬托、埋下伏笔;四是总结上文、点明题意;五起线索作用。
提示:分别从小说的整体情节、人物的塑造、主题的表现三个角度思考。
⑴对整个故事情节的构成上的作用:一般来说是线索或推动情节发展;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使整篇小说情节波澜起伏;照应前文XX情节;为后面的XX情节发展作铺垫或埋下伏笔;⑵对整个故事情节人物塑造的作用:或刻画了人物XX更加鲜明的性格;或表现了XX的人物性格;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3)对表现主题的作用:其作用一般来说是点题或突出主题、升华主题。
三、关于情节探究题1、对小说某个情节设置或安排做赏析⑴就全文来说:情节一波三折式,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增强故事的戏剧性、可读性。
情节发展虽出人意料,却又步步伏笔,前后呼应,构思严谨,丝丝入扣。
⑵就开头来说:设置悬念,激发读者兴趣,引出下文。
(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
)⑶就结尾来说:结局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结局戛然而止,引人深思。
⑷贯穿情节的线索:以…(事、物、人、情、时间、空间)为线索,把文中人物事件结合在一起,是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⑸就叙述顺序来说:①顺叙:按时间(空间)顺序来写,情节发展脉络分明,层次清晰。
小说阅读之标题与主旨探究题
![小说阅读之标题与主旨探究题](https://img.taocdn.com/s3/m/d426010f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03.png)
小说阅读之标题与主旨探究题2023-11-2713:52•老谢语文堂一、常见的小说主旨(-)人与自我的关系1、表达对自身行为的反思,自己的情绪、情感2、表达作者自身的精神世界(二)人与他人的关系1、人间三情:(1)亲情:伟大,我爱家人,家人爱我,逝去的家人,怀念(2)友情:无私、纯洁、真正友谊的含义(3)爱情:对爱情的向往,朦胧,美好;对过去爱情的赞美,反思当今的爱情观2、主流价值观:帮助他人就是帮助自己,人间自有真情在、普世价值、奉献,温暖他人和社会、宽容大度、担当、责任、爱国、报效国家、善恶有报、3、人性:美好、真善美(乐观、坚强、勤奋、劳动、务实、面对磨难的态度……)、假丑恶(具体化,如贪婪、虚伪、虚荣……金钱至上、出卖人格、重视物质享受,轻视精神世界)4、底层小人物:(1)生活艰辛,同情,怜悯(2)小人物渴望得到尊重与认可(3)对小市民心态的批评与讽刺5、英雄人物:赞美、歌颂;现实意义6、职业人物:职业精神(1)教师:恪尽职守、尽职尽责、因材施教;感恩;乡村教师群体的不易与伟大(2)医生:救死扶伤、医者仁心7、他人的精神世界:回归生活、抓住生活的美好、外表坚强,内心脆弱、尊严与骨气、(三)人与自然的关系1、人与自然和谐相处2、动物:(1)动物与人的情感,友情、忠诚;人对动物的情感,愧疚(2)动物间的亲情,某种感动人心的东西,给人的启示,给人带来的反思3、自然形象:自然的原始美和生命力4、环境保护、保护大自然、保护生态(四)人与社会的关系1、民族:民族团结,共同繁荣;中华一家,血浓于水2、战争:揭露战争残酷,对人的影响,渴望和平;以小见大3、社会状况:(1)揭示社会状况(以丑为美、颠倒黑白、人格不平等、贫富差距大……)(2)通过社会状况反映人的生存状况4、官场:(1)揭示……现象(公款吃喝、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用人制度问题、腐化手段多(2)清官:赞美、歌颂;贪官:批评、谴责5、生活的艰辛、不易,但不放弃对幸福的追求;生活压抑,追求质朴纯真的生活等等二、常见设问模式①找出体现小说主题的句子(或用自己的话概括作品的主题);结合全文主题,谈谈你对某一句话(某一个问题)的理解或看法;②读了全文后,文章让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本文对你有何启迪,谈谈你的一点体会);③把小说的题目XX改成XX,好不好,为什么?④小说XX为题,有主题思想、结构艺术、象征意蕴等多方面考虑,请选择某一方面,结合全文陈述你的观点。
第04讲小说情节类题目(讲义)(原卷版)
![第04讲小说情节类题目(讲义)(原卷版)](https://img.taocdn.com/s3/m/1cc8be26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84.png)
第04讲小说情节类题目目录情节是小说的核心部分,把握好故事情节,是欣赏小说的基础,也是整体感知文章的起点。
高考考查情节的题型有3种:情节概括题、情节(包括线索)作用题、情节手法题。
由近3年的考卷可以看出,情节作用分析题和情节手法鉴赏题是考查的热点,并且二者常综合在一起考查。
小说情节类的试题几乎是逢年就考,只是题干考查的时候所用的方式需要考生有思辨能力,比方说,2022年新高考I卷《江上》第8小题,“舟行江上,子胥的思绪随着他在江上的所见所感而逐步生发展开。
请结合文中相关部分简要分析”,小说写的是伍子胥去复仇的途中,在江上渔夫渡其过江,渔夫与他在江上的交往,伍子胥在江上的思绪变化,可以说是渔夫渡了伍子胥,其思绪的变化就是小说的情节发展过程。
重要的是,小说的故事情节试题常常与人物形象、环境、主题、语言等方面联系在一起,小说考查的考点与情节有很大关系。
例如,第9小题“渔夫拒剑是一段广为流传的历史故事,渔夫是一位义士,明知伍子胥身份而冒死救他渡江,拒剑之后,更为了消除伍子胥的疑虑而自尽。
本文将渔夫改写为一个普通渔人,这一改写带来了怎样的文学效果?谈谈你的理解。
”这表面是一道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解读能力的试题,但是我们不能否认“渔夫拒剑”是小说的结局,是小说情节之一,小说没有写渔夫为了消除伍子胥的疑虑而自尽,而是写成一个普通人,这种情节安排,与主题,与人物形象等方面都有文学效果的。
体现了“渡江”易,“渡人”难的现实,具有很强的启示性。
1.开头的类型及作用2.中间情节的作用3、小说的结构小说线索:《促织》课文情节:分段如下:序幕(起因):第1段朝廷征促织,“征虫”开端:第2段成名被摊派交纳促织,“困虫”发展:第3~4段成妻卜促织、成名按图索促织,“卜虫”高潮:第5~7段成子毙促织、化促织、斗促织,“失虫”、“失子”、“化虫”“斗虫”结局:第8段成名献促织,“献虫”尾声:第9段作者评促织,“评虫”对《促织》结局的赏析:《促织》的结局是喜的,但本文是喜剧吗?【答案】《促织》情节上的特色:①情节曲折,构思严谨。
小说阅读情节类题目解题示例
![小说阅读情节类题目解题示例](https://img.taocdn.com/s3/m/23cd5e1bf78a6529647d5343.png)
【 答案示例】 ①妻子发现丈夫偷拿面包。②丈夫撒谎掩
饰 。③ 妻子替丈夫 圆谎。④第二 天晚餐 ,妻子 多分 了面包 给
丈夫 。
请简要分析 。 ( 6分 ) [ 答案示例 ]①勾画 了一个衣着言行与众不 同、令人发笑 的人物形象 ;②为后文即将发生的幽默 、可笑的故事做铺垫 ;
③为情节发展 做铺垫 ,使故 事情节更 丰富 、更合理 ( 每答 出
一
点给 2 分 ,意思答对即可)
『 试题解析 ]从小说文本三要素意识综合分析 。爷爷多次
G UANG D0NG J I A0 YU GA0 ZH0NG
嚼黄豆属 于个人行 为 ,与社会 环境关 系不大 ,去除 。之于情
[ 试题 解析 ]本题 目就小 说 的第 一段 部分 内容 设 问 ,而
且重 点强 调是 关 于马裤 先 生衣 着言 行 的描 写 。从 小 说 三要
素 意识 出发 ,这一 情节 属 于 马裤个 人 行为 ,不 具有 营 造典
型社 会环 境 的作用 。之于 人物 ,人 物衣 着 言行 的 描写 ,必 然是 为 了刻画 人物 形象 ,展现 人物 性格 。之于 情节 ,该描
之于情节 ,从 篇章结构 角度 思考 ,使情 节更加合情 合理 、生 动 曲折 ;之于主 旨,使主题更加深刻 、丰富 ( 或表述为深化 、
升华 了主题 ) 。
以是故事 中的空 间 、时间 。小说 层次就是小说 结构 ,常见 的
小说结构都是 以情节 的发展来划分 ,分为开端 、发展 、高潮 、
③引发读者 的阅读兴趣。
【 试题解析】本题属小说结构中层次类题目。层次题 目 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说三要素包括人物、环境和情节,作为三要素之一的情节题在小说阅读中也占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本文从情节梳理、情节鉴赏、情节探究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情节梳理题题目主要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或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或用填空的形式概括小说的部分内容(包括指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
情节鉴赏题主要有某一情节的特点和作用分析;情节的高潮或结尾作用的理解;小说的叙述故事情节过程中顺叙、倒叙、插叙等方法的使用。
情节探究题主要有:哪一个情节最吸引你;情节的合理性探究等。
一、关于情节概括题归纳方法
1.把握场面,一般一个场面可以概括为一件事
2.学会按何时何地何人做何事的格式加以概括
3.解题时用“首先—接着—然后—最后”等字样编织。
4.用主谓句,以主人公为叙述角度叙述。
例题展示:文章《木笛》主要写了和音乐大师有关的哪几件事?请用简洁的语句概括。
这一题实际上包括了三点要求:一是概括事情,二是与大师有关的(与朱丹有关的事就不要),三是语句要简明。
对事件的完整叙述,其一,我们必须按照何时何地何人做何事的格式加以概括(材料本身未涉及的除外),万万不能粗枝大叶,丢失了本该有的要素;其二,由于事件的复杂性,我们在概括故事情节时,要避免前后情节的相互交错,还得注意事件涉及的对象,做到前后一脉贯通。
答案:①在考场上,大师拒绝了朱丹更换曲目的要求;②大师在南京大屠杀死难同胞纪念碑前找到了朱丹,并把正式录取的消息告诉了他。
二、关于情节的鉴赏——作用题
1.文中写了XX情节在小说中起到什么作用?
2.某情节对全文情节的展开有什么作用?请具体说明。
温馨提示:分别从小说的整体情节、人物的塑造、主题的表现三个角度思考。
(1)对整个故事情节的构成上的作用:
一般来说是线索或推动情节发展;
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
使整篇小说情节波澜起伏;
照应前文XX情节;
为后面的XX情节发展作铺垫或埋下伏笔;
(2)对整个故事情节人物塑造的作用:
或刻画了人物XX更加鲜明的性格;
或表现了XX的人物性格;
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
(3)表现主题的作用:其作用一般来说是点题或突出主题、升华主题。
解题示例:小小说《迎宾竹》的结尾写郑副市长在家里发现获奖证书,主要有什么作用?
①最后写郑副市长在家里发现获奖证书一事,暗示郑副市长的竹画确有水平,使情节波澜再起。
(指向情节)
②使副市长妻子这一形象更加鲜明。
原来以前市长妻子说的一切只是一个善意的谎言,让人不能不为副市长妻子的贤慧聪颖而折服。
(指向人物)
③使小说主题得到升华,突出“一个成功者(成功的领导)离不开一个贤内助(好妻子)的支持和帮助”这一主题,给人留下无穷韵味。
(指向主题)
三、关于情节探究题基本内容
(一)题型
1.关于某个情节设置或安排的处理,你是否赞同,并说明理由。
2.探究作者情节如此安排的理由。
温馨提示:分别从小说的整体情节的安排技巧、人物的塑造方法、主题的表现三个角度思考探究。
《侯银匠》小说题为侯银匠,但写侯菊的文字居多,请结合全文探究作者这样安排的理由。
①小说的主旨是表现侯银匠,侯家父女相依为命,侯菊继承了父亲的精细、勤劳等品质,写侯菊就是表现侯银匠。
(人物形象—形象特点)
②小说的主旨是表现侯银匠,作者截取侯菊出嫁前后的片段,正面描写侯菊,间接烘托出侯银匠的人生况味。
(人物形象—描写方式)
③小说的主旨是表现侯银匠,女儿出嫁是他生活中的大事,更多描写此时此刻的情景,重点突出,可以避免平铺直叙。
(情节安排—情节布局)
④小说的主旨是表现侯银匠,作者实写侯菊,暗写侯银匠,以有形写无形,更有情趣。
(情节安排——线索安排)
⑤小说的主旨是表现侯银匠,更多描写女儿出嫁前后的情景,在人物关系中深刻表现中国传统的人情美、人性美,意味深长。
(主题的表现)
1.小说的情节结构。
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2.情节安排的基本方法与效果。
情节安排基本技巧。
——各种叙述手法的运用与作用
(1)顺叙:按时间(空间)顺序来写,情节发展脉络分明,层次清晰。
(2)倒叙:不按时间先后顺序,而是把某些发生在后的情节或结局先行提出,然后再按顺序叙述下去的一种方法。
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3)插叙: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插入另一与之有关的事件,然后再接上原来的事件写。
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4)补叙: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插入另一与之有关的事件,然后再接上原来的事件写。
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照应上下文。
(插叙与补叙的根本区别在于:插叙插入的是基本事件之外的有关情况,去掉它并不影响事件本身的完整性;补叙补入的则是基本事件发展之中的有机环节,去掉它会影响事件本身的完整性。
此外,补叙可以在篇中,也可以在篇末,而插叙只能在篇中,不能在篇末。
)
(5)平叙:(指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
通常是先叙一件,再叙一件,谓之为“花开数朵,各表一枝”,故又叫分叙。
(二)不同情节安排的效果
(1)就全文来说有一波三折式。
作用是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增强故事的戏剧性、可读性。
(2)就开头结尾来说有首尾呼应式。
作用是使结构紧密、完整。
(3)就开头来说有倒叙式(把结局放到开头来写),如《祝福》,先写祥林嫂的死,然后再写祥林嫂是怎样一步步被封建礼教逼向死亡之地的,起到制造悬念的作用。
(4)就结尾来说戛然而止,留下空白式。
此外,还有出人意料式、悲剧、喜剧式等。
(三)贯穿情节的线索
可作线索的有:事、物、人、情、时间、空间,如《药》中的“人血馒头”、《故乡》中的“我”等。
分析小说故事情节时要注意两点:
(1)情节的发展变化是矛盾冲突发展的体现,分析小说的情节时必须抓住主要的矛盾冲突;(2)分析情节不是鉴赏小说的目的,而是手段,是为理解人物性格、把握小说主题服务的。
所以,在分析情节的过程中,要随时注意体会它对人物性格的形成及对揭示小说主题的作用。
以上是对情节题的探究,希望对学生解答此类题目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