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诉讼法》教学大纲
刑事诉讼法教学大纲
《刑事诉讼法》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刑事诉讼法课程编号:EX023120A学分:3学分总学时:48学时适用专业:法学先修课程:法理学(一)、刑法学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刑事诉讼法是法学专业十四门主干课之一,属于专业基础课。
该课程开设的目的与任务主要在于通过理论教学及辅助教学实验使学生掌握刑事诉讼的程序以及我国的基本刑事司法制度,具备办理刑事案件基本的能力,能够独立完成一项刑事诉讼程序。
二、教学基本要求了解诉讼、刑事诉讼、刑事诉讼法等基本概念;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刑事诉讼的基本原理;理解刑事诉讼的普通程序、简易程序的操作规程并能熟练运用;掌握管辖制度、回避制度、辩护制度、附带民事诉讼制度、强制措施等刑事诉讼基本制度。
三、教学内容第一章刑事诉讼法概述 1学时(一)诉讼1、诉讼的概念2、诉讼的特征(二)刑事诉讼1、刑事诉讼的概念2、刑事诉讼的特征(三)刑事诉讼法1、刑事诉讼法的概念、内容2、刑事诉讼法的法律渊源3、刑事诉讼法与相关部门法的关系第二章刑事诉讼法的历史发展 1学时(一)外国刑事诉讼法的历史发展1、外国古代弹劾式诉讼制度和神示证据制度3、外国中世纪就为式诉讼制度和法定证据制度4、国近现代辩论式诉讼制度和自由心证制度(二)中国刑事诉讼法的历史发展1、中国古代刑事诉讼法制的产生与发展2、中国近现代刑事诉讼法制的沿革3、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产生与发展第三章刑事诉讼目的与刑事诉讼结构 3学时第一节刑事诉讼目的 1学时(一)事诉讼目的概述1、刑事诉讼目的的概念2、刑事诉讼目的的特征(二)刑事诉讼目的的历史发展1、奴隶制国家的刑事诉讼目的2、封建制国家的刑事诉讼目的3、资本主义国家的刑事诉讼目的4、中国的刑事诉讼目的(三)惩罚犯罪1、惩罚犯罪的含义2、惩罚犯罪的实现手段(四)保障人权1、保障人权的含义2、保障人权的实现手段第二节刑事诉讼结构 2学时(一)刑事诉讼的理论结构1、三角结构的概念及特征2、线性结构的概念及特征(二)刑事诉讼的现实结构1、弹劾式诉讼结构的概念及特征2、纠问式诉讼结构的概念及特征3、当事人主义诉讼结构的概念及特征4、职权主义诉讼结构的概念及特征第四章刑事诉讼主体与刑事诉讼职能 2学时第一节刑事诉讼主体 1.5学时(一)刑事诉讼主体概述1、刑事诉讼主体的概念2、刑事诉讼主体的特征3、刑事诉讼主体的范围(二)专门机关1、公安机关的性质、职能及组织体系2、人民检察院的性质、职能及组织体系3、人民法院的性质、职能、组织体系及审判组织(三)诉讼参与人1、当事人的概念、特征及范围2、其他诉讼参与人的概念、特征及范围第二节刑事诉讼职能0.5学时(一)刑事诉讼职能的概念刑事诉讼职能是指根据法律规定,刑事诉讼主体在刑事诉讼中所承担的特定职责或可以发挥的特定作用。
刑事诉讼法学教学大纲
《刑事诉讼法学》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52301课程性质学科基础课;必修学时32学分2适用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国际商法方向)Ⅰ大纲本文一、课程内容(一)刑事诉讼法(学)概述:1.刑事诉讼法学研究对象、方法与体系2.形式诉讼法制定目的与任务3.中外刑事诉讼法的历史发展(二)刑事诉讼基本原则1.刑事程序法定原则2.司法独立原则3.无罪推定原则4.辩护原则5.诉讼效率原则6.禁止重复追究原则7.人民检察院依法对刑事诉讼实行法律监督原则(三)刑事诉讼证据1.刑事诉讼证据概念、特征与分类2.证据规则3.刑事诉讼证明(四)辩护与刑事代理1.辩护制度的演变、内容与完善2.刑事代理的种类与内容(五)附带民事诉讼1.附带民事诉讼概述2.附带民事诉讼当事人3.附带民事诉讼提起和审判(六)立案与管辖1.立案的条件和程序2.管辖的分类(七)侦查与强制措施1.侦查行为与侦查程序2.强制措施(八)起诉1.提起公诉2.不起诉3.自诉(九)审判1.一审程序2.二审程序3.死刑复核程序4.审判监督程序(十)执行程序1.执行的意义、主体与客体2.各种刑罚的执行3.变更执行的程序(十一)特别程序1.未成年案件诉讼程序2.涉外刑事诉讼程序与刑事司法协助3.刑事赔偿程序二、建议选用的教材及主要参考书教材:《刑事诉讼法》(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 龙宗智杨建广著,高教出版社,2003年版参考书:《刑事诉讼法教学案例》(高等院校法学案例丛书)陈光中法律出版社 2003年版《诉讼法学·司法制度》(人民大学复印资料)近5年相关法律文件Ⅱ大纲说明一、课程的目的和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掌握刑事诉讼法理论和具体诉讼制度,并能实际运用。
二、课程的具体要求(一)刑事诉讼法(学)概述:通过对刑事诉讼法学研究对象、方法与体系、刑事诉讼法制定目的与任务以及中外刑事诉讼法的历史发展的介绍,让学生了解学科性质与地位。
(二)刑事诉讼基本原则:通过对刑事程序法定原则、司法独立原则、无罪推定原则、辩护原则、诉讼效率原则、禁止重复追究原则、人民检察院依法对刑事诉讼实行法律监督原则的讲解,要求学生掌握各原则的内容与法律意义。
刑事诉讼法教学大纲
《刑事诉讼法》教学大纲一、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刑事诉讼法的基本理论知识,了解中国和西方在刑事诉讼理念、指导思想、基本原则、证据制度、诉讼程序等方面的主要异同,引导学生研究和掌握刑事诉讼的实践,使学生具有一定的实际操作能力。
二、教学要求:1、识记基本概念;2、领会基本理论;3、熟悉我国刑事诉讼法的条文;4、能用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来解决具体案例。
三、教学方法:1、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发挥多媒体集文字、图像、声音于一体的教学优势;2、尽量使用讨论式的案例教学法;3、注重“问题驱动式”的引导教学。
四、教学安排:1、刑事诉讼法概述 2学时识记:诉讼的概念;广义和狭义的刑事诉讼、刑事诉讼法概念。
领会:刑事诉讼的性质和特点。
案例:王李两家争夺水源伤害案思考:我国刑事诉讼法制定的目的、根据、任务和作用是什么?2、刑事诉讼法的历史发展 1学时识记:外国刑事诉讼不同发展阶段的典型诉讼制度和证据制度;领会:重要诉讼法的沿革,诉讼模式和证据制度的沿革;思考:职权主义诉讼与当事人主义诉讼模式各有哪些特点?我国的诉讼模式有什么特点?3、刑事诉讼理论的基本范畴 4学时识记:刑事诉讼目的和刑事诉讼结构的概念及内容;刑事诉讼主体的概念、范围和条件;领会:刑事诉讼目的与结构的相互关系;案例:王某、李某重大抢劫案;李某、唐某不构成犯罪案。
思考:刑事诉讼的目的是什么?在我国刑事诉讼法中,诉讼目的是如何规定的?如何认识被害人在刑事诉讼中的地位?4、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 5学时识记:基本原则的特征;我国现行法所规定的基本原则;世界各国刑事诉讼中普遍适用的五项基本原则;我国刑事诉讼的特有原则;刑事程序法定原则、司法独立原则、无罪推定原则的含义、由来、要求;领会:辩护原则、诉讼经济原则的要求;我国刑事诉讼中特有的三大原则的作用和局限;案例:齐某等六人非法拘禁案;冯某贪污案;张谋杀人案;王某盗窃案;思考:程序法定原则有何现实意义?谈谈在我国,司法独立的困惑和出路;无罪推定与疑罪从无有何区别?诉讼经济原则与刑事诉讼的目的有何联系和冲突?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与司法独立是什么样的关系?检察机关依法监督与司法独立有无冲突?5、刑事诉讼证据 5学时识记:刑事诉讼证据的概念;刑事诉讼法第42条的规定;刑事诉讼法规定的7种证据及其定义;理论上的证据分类的各种证据的定义;理论上划分各种证据的标准;证据规则的概念;证明责任与举证责任的概念;领会:刑事诉讼证据的客观性、相关性、合法性;刑事诉讼证据的证明能力和证明力的关系;理论上划分各种证据的意义和价值;书证和物证的区别;收集证据的要求;证明标准如何运用在认定案情上案例:陈某合同欺诈案;三人共同盗窃案;朱某被强奸案;钱某杀害张某案;袁某被毒杀案;谭某被汽车轧死案李某目睹银行抢劫案;思考:我国的证据规则与西方国家的证据规则有何异同?如何改进?我国刑事诉讼法第45条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如何评价?英美法系、大陆法系以及我国对刑事证明责任和举证责任是如何规定的?6、刑事辩护与刑事代理 2学时识记:刑事辩护制度的概念、意义、沿革刑事辩护制度的基本内容;领会:自诉中的代理、公诉中的代理、附带民事诉讼中的代理;案例:杨某伪造、倒卖有价票证罪;龙某故意伤害案;思考:我国刑事诉讼法对被告人的辩护权是如何规定的?7、回避制度 3学时识记:回避的概念和种类;刑事诉讼法第28、29、30条的规定;领会:实行回避制度的意义;回避的适用条件;案例:法院决定刘某回避案薛某申请回避案;庞某请求回避案;思考:回避要求的提出对诉讼进程有何影响?有权决定是否应当回避的个人和组织有哪些?8、附带民事诉讼 1学时识记:附带民事诉讼的概念;原告、被告的概念人民法院依法可以采取的财产保全措施;领会:附带民事诉讼的性质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的条件;附带民事诉讼中的调解;案例:李某重婚案;邓某被绑架杀害案思考:哪些人可以依法成为附带民事诉讼的原告和被告?附带民事诉讼的赔偿应遵循哪些原则?9、管辖与立案 4学时识记:管辖与立案的概念;管辖的种类;立案管辖;审判管辖;级别管辖、地区管辖、指定管辖、专门管辖;领会:管辖与立案的关系;立案的条件立案的程序案例:光明村村长故意伤害案;李某强奸案;张开科玩忽职守案;思考:在我国,审判管辖分为哪几类?我国各级人民法院审判第一审刑事案件的权限范围如何?在我国,地区管辖是怎样划分的?10、侦查与强制措施 6学时识记:侦查的概念;侦查的特征;强制措施的概念;讯问犯罪嫌疑人的程序;询问证人的程序;勘验、检查的种类和程序;通缉的概念和程序;电子监听的概念;拘传的概念与特征;取保候审的概念和适用条件监视居住的概念与适用条件拘留的概念与特征逮捕的概念和条件领会:侦查的意义;强制措施与刑罚、行政处罚、公民扭送的区别;侦查与强制措施的关系;扣押物证、书证的程序;鉴定的程序;电子监听应遵循的要求;拘传的程序;刑事拘留与行政拘留、司法拘留的区别;逮捕的程序;案例:陈某跟踪监视吴某案;陈某被逮捕案;迟某被捕获案;李某被讯问案;勘验树林无名弃尸现场案;李明被羁押案;刘某被强制案思考:侦查的任务有哪些?适用强制措施应当考虑哪些因素?为什么要取消收容审查?对多个证人和被害人进行询问,能同时进行吗?搜查应遵守哪些程序?侦查终结必须具备哪些条件?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并自行侦查哪些案件?拘传与传唤、两规、留置的区别何在?11、起诉 3学时识记:起诉的概念;公诉的概念;不起诉的概念;自诉案件的范围、条件;领会:起诉的意义;起诉的任务;公诉的法定条件;不起诉的条件;自诉的原则;案例:邹某家属自诉案;王英自诉案;张某暴力干涉婚姻案思考:我国起诉制度有何特点?各国对不起诉的主要制约方式有哪些?自诉案件有何特点?12、审判 13学时(1)、审判概述 2学时识记:审判的概念;审判的原则;判决的概念和结构;裁定的概念决定的概念;领会:审判的作用;陪审原则;直接言词原则;辩论原则;集中审理原则;一事不再理原则;判决、裁定、决定的适用对象;案例:王某、张某侮辱妇女案;蒋明挪用资金案;曾某猥亵儿童案;思考:人民法院可以对刑事被告人缺席审判吗?人民法院对没有起诉的事实可以审判吗?(2)、第一审程序 4学时识记:刑事诉讼法第150条的规定合议庭法庭审判程序的五阶段;简易程序的适用范围自诉案件的概念、范围;领会:一审法院对案件审查后的处理;我国法庭审判程序的特征;简易程序的特点;自诉案件一审程序的特点;案例:胡某赌博案;高某盗窃、虐待案;思考:人民法院开庭前应做哪些准备?开庭阶段可分为哪些阶段?(3)、第二审程序 3学时识记:两审终审制;第二审程序的概念和特点;上诉和抗诉的概念和主体;上诉不加刑的概念领会:上诉的期限和方式;抗诉的理由;对上诉、抗诉案件应当审查的内容对二审案件的处理上诉不加刑的具体规定案例:王某交通肇事案;王力、孟虹贪污案;思考:上诉需要理由吗?上诉不加刑原则意义何在?(4)、死刑复核程序 1学时识记:死刑复核程序的概念、特点和意义领会:判处死刑立即执行案件的复核核准程序;判处死刑缓期2年执行案件的复核程序;案例:张晓明贪污案;李虎故意杀人案;蒋某故意杀人案;(5)、审判监督程序 3学时识记:审判监督程序的概念;我国审判监督程序的提起主体、方式和提起理由;依审判监督程序重新审判后对案件的处理;领会:审判监督程序的特点和意义;审判监督程序提起的材料来源和审查处理;重新审判的程序特点案例:王某妻子申诉案;刘某申诉案;13、执行 4学时识记:执行的概念;执行的主体;验明正身的含义;死刑执行的具体程序;监外执行的含义;假释的含义领会:执行的依据;执行的任务和意义;死缓、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拘役的执行;管制、剥夺政治权利、罚金、没收财产的执行;无罪判决和免除刑罚的执行死刑、死缓执行的变更人民检察院对执行死刑、暂予监外执行、减刑、假释的监督案例:看守所不释放案;李某、王某死刑改判案;执行王光死刑案;龙五被监外执行案;王动被减刑案;监督执行江某死刑案思考:人民检察院对死刑执行应如何监督?当执行机关认为判决确有错误时该怎么办?如果在服刑期间发现罪犯还有漏罪尚未追究的怎么办?减刑、假释的条件是什么?减刑、假释的应遵循什么样的程序?14、特殊程序 4学时识记:未成年人案件诉讼程序的概念;未成年人案件诉讼程序的特有原则;涉外刑事诉讼程序的概念、特有原则;司法协助的概念和主体;刑事赔偿程序的概念;国家不承担赔偿责任的范围;刑事赔偿请求人和赔偿义务机关的范围;领会:未成年人案件在侦查、起诉、审判和执行阶段的特别规定;涉外刑事诉讼程序的特点;刑事司法协助的范围、法律依据和意义;侵犯公民人身权和财产权的赔偿范围人民法院赔偿委员会审理赔偿案件的程序案例:张某被开除案;剥夺未成年人的法定代理人诉讼权案;关于劫机犯的管辖权问题;刘某被错误羁押案;李某被改判无罪案思考:未成年人案件诉讼程序设立的必要性和法律依据何在?对未成年人执行刑罚要注意哪些方面?构成刑事赔偿责任应具备哪些条件?在刑事诉讼中,哪些情形下,国家不承担赔偿责任?15、复习 3学时。
刑事诉讼法教学大纲
《刑事诉讼法》教学大纲课程英文名称:Criminal Procedural Law课程编号:013A1220 学时:48+6(实践)学分:3.0一、课程教学对象《刑事诉讼法学》是法学本科专业的必修课程,是为培养和检验学生的刑事诉讼基本理论知识和应用能力而设置的专业基础课。
是六大主干课程之一,更是统一司法考试的重头戏之一。
因此,学好刑事诉讼法不仅是提高法学专业理论水平的当然要求,更是培养法学专业实践能力的必然途径。
本课程教学对象为五邑大学政法系法学专业本科学生。
二、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本课程是法学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基础课程。
刑事诉讼法是我国法律体系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作为三大程序法之一,它是规定刑事诉讼程序的部门法。
本课程是法学专业的主干课程,是法科学生必修的专业课之一。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刑事诉讼法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熟悉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基本制度和程序。
教学中主要侧重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今后从事司法工作或法律服务工作奠定基础。
三、对先修课的要求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应先修课程:宪法、法理、刑法学。
四、课程的主要内容、基本要求和学时分配建议(总学时数: 48)教学基本要求分三级:A—掌握,B—理解,C—了解。
本课程教学总时数:48学时第1章刑事诉讼法概述(2学时)1.刑事诉讼与刑事诉讼法(A)2.刑事诉讼法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C )3.刑事诉讼法的制定目的与任务( B )第2章刑事诉讼法的历史发展(1学时)1.外国刑事诉讼法的历史发展(B )2.中国刑事诉讼发的历史发展(C )第3章刑事诉讼基本范畴(1学时)1.刑事诉讼目的(C)2.刑事诉讼价值(B)3.刑事诉讼结构(B)4.刑事诉讼结构中各主体的诉讼地位(C)第4章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2学时)1.刑事诉讼基本原则概述(C)2.我国刑事诉讼基本原则(A)3.国际通行的刑事诉讼原则(A)第5章管辖(2学时)1.管辖的概念和意义与确立管辖的意义(B)2.立案管辖(A)3.审判管辖(A)第6章回避(2学时)1.回避的概念和意义(B)2.回避的种类、理由和适用对象(A)3.回避的程序(A)第7章辩护与代理(2学时)1.辩护的概念和意义(C )2.辩护人的范围和辩护种类(A)3.辩护人的权利和义务(A)4.刑事代理(B)第8章刑事证据(4学时)1.证据概述(B)2.刑事诉讼证据的种类(A)3.证据分类(A)4.刑事诉讼证明(A)5.证据规则(B)第9章强制措施(3学时)1.强制措施概述(B)2.拘传(A)3.取保候审、监视居住(A)4.拘留(A)5.逮捕(A)6.强制措施的改革(B )第10章期间与送达(1学时)1.期间(C)2.送达(C)第11章刑事审判前程序概述(1学时)1.刑事审前程序的形成(C )2.我国刑事审前程序的改革(B )第12章立案(3学时)1.立案的概念和意义(B )2.立案的材料来源和条件(A)3.立案的程序和立案的监督(A)第13章侦查(2学时)1.侦查的概念和意义( B )2.侦查行为(A)3.侦查终结(A)4.人民检察院对直接受理案件的侦查(A)5.补充侦察(A)6.侦察监督(B)第14章起公诉(2学时)1.提起公诉的概念和意义(C )2.审查起诉(B )3.提起公诉和不起诉(A )4.自诉(A )第15章刑事审判程序概述(2学时)1.刑事审判的概念和任务(B)2.刑事审判的模式(A )3.刑事审判的原则(A)4.审级制度(A)第16章第一审程序(2学时)1. 第一审一般程序(A)2.第一审特别程序(A)3.判决、裁定与决定(A)第17章第二审程序(2学时)1.第二审程序的概念和意义(B)2.第二审程序的提起(A)3.第二审程序的审判(A)第18章死刑复核程序(2学时)1.死刑复核程序的概念和意义(B)2.死刑立即执行案件的复核程序(A)3.死刑缓期二年执行案件的复核程序(A)4.死刑复核程序的存废(B)第19章审判监督程序(2学时)1.审判监督程序的概念和意义(B)2.审判监督程序的提起(A)3.依照审判监督程序对案件进行的审判(A)第20章各种判决、裁定的执行(2学时)1.执行的概念和意义(B)2.各种判决、裁定的执行程序(A)3.人民检察院对执行的监督(C)第21章执行的变更程序(2学时)1.死刑、死缓执行的变更(A)2.监外执行(A)3.减刑和假释(A)4.对新罪、漏罪和申诉的处理(A)第22章刑事附带民事诉讼(2学时)1.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概念和意义(B)2.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当事人的范围(A)3.事附带民事诉讼的提起与审判程序(C)第23章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2学时)1.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概述(C)2.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的特有原则(A)3.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的特点(B)第24章涉外刑事诉讼程序与司法协助制度(2学时)1.涉外刑事诉讼程序概述(C)2.涉外刑事诉讼的特有原则(B)3.刑事司法协助(A)五、实践内容和实践要求(宋体小三号字)1. 基本要求本课程操作性和实践性很强,作业必须认真、独立完成。
刑事诉讼法实践教学大纲(3篇)
第1篇一、课程背景刑事诉讼法是我国法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护社会秩序、保障人权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提高学生的法律素养,培养具备实践能力的法律人才,特制定本刑事诉讼法实践教学大纲。
二、教学目标1. 使学生掌握刑事诉讼法的基本理论、基本制度和基本程序;2. 培养学生运用刑事诉讼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提高学生的法律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4.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三、教学内容1. 刑事诉讼法概述- 刑事诉讼法的概念、特征和作用- 刑事诉讼法的体系和基本原则2. 刑事诉讼法的基本制度- 立案制度- 侦查制度- 起诉制度- 审判制度- 执行制度3. 刑事诉讼法的基本程序- 侦查程序- 起诉程序- 审判程序- 执行程序4. 刑事诉讼法中的证据制度- 证据的种类和证明标准- 证据的收集、审查和运用5. 刑事诉讼法中的辩护制度- 辩护人的权利和义务- 辩护人的辩护方式和辩护策略6. 刑事诉讼法中的诉讼参与人- 检察机关、人民法院、公安机关的职责和权限- 辩护人、诉讼代理人、证人、鉴定人、翻译人员等诉讼参与人的权利和义务7. 刑事诉讼法中的管辖制度- 管辖的概念和种类- 管辖的确定和变更8. 刑事诉讼法中的强制措施- 强制措施的种类和适用条件- 强制措施的适用程序和解除条件9. 刑事诉讼法中的羁押制度- 羁押的概念和种类- 羁押的适用程序和解除条件10. 刑事诉讼法中的期限制度- 期限的概念和种类- 期限的计算和延长四、实践教学方式1. 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刑事案件,让学生分析案件的侦查、起诉、审判、执行等各个环节,提高学生运用刑事诉讼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角色扮演:组织学生进行模拟法庭审判,让学生扮演法官、检察官、律师、被告人等角色,亲身体验刑事诉讼法的实践过程。
3.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等司法机构,了解司法机关的运作和刑事诉讼法的实际应用。
4. 比赛活动:组织学生参加模拟法庭辩论、法律知识竞赛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刑事诉讼法教学大纲
《刑事诉讼法学》教学大纲编制说明《刑事诉讼法学》是按照公安专业(本科)培养方案要求开设的,主要内容包括刑事诉讼中公检法机关的办案程序与办案理念。
通过本课程学习,力求使学生掌握刑事办案程序中的现代诉讼理念和具体办案程序的法律要求。
本课程主要采用课堂教学、案例教学、实践教学等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注重理论联系公安工作实践,重点突出应用性和公安特色。
本大纲由孟璐起草,张桂霞审核,经法律系批准,于2017年9月实施。
一、课程代码:07004二、课程名称:《刑事诉讼法学》三、课程类型:公安基础课四、适用对象:本科各相关公安专业五、课程学时:68,讲授学时:60,实践学时:8。
六、教学内容:第一章刑事诉讼法概论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刑事诉讼法的基本概念;掌握刑事诉讼法历史类型的特点、我国刑事诉讼法的制定和修改。
第一部分学生自学知识一、诉讼的概念二、刑事诉讼法的任务三、刑事诉讼法与相邻部门法的关系第二部分教师讲授重点第一节刑事诉讼与刑事诉讼法一、诉讼二、刑事诉讼(一)刑事诉讼的特征(二)刑事诉讼阶段三、刑事诉讼法(一)刑事诉讼法的概念(二)刑事诉讼法的性质(三)三大诉讼的区别第二节刑事诉讼法学的研究对象一、刑事诉讼法学的研究对象(一)刑事诉讼法律规范(二)研究刑事诉讼的基本理论(三)刑事诉讼实务---实践中的经验与教训(四)外国刑事诉讼的立法和司法实践二、刑事诉讼法学的研究方法(一)辩证思维(二)理论联系实际(三)比较借鉴法第三节刑事诉讼法的基本理念一、刑事诉讼目的——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一)惩罚犯罪(二)人权保障(三)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之辩证关系二、司法公正——程序公正与实体公正三、控审分离、控辩对抗和审判中立四、诉讼效率第四节刑事诉讼法的制定目的、根据和任务一、刑事诉讼法的制定目的二、刑事诉讼法的制定依据三、刑事诉讼法的任务第五节刑事诉讼法的历史发展一、外国刑事诉讼的历史沿革(一)奴隶社会的刑事诉讼法的主要特点(二)封建社会的刑事诉讼法的主要特点(三)资本主义社会的刑事诉讼法的特点二、中国刑事诉讼的历史发展(一)奴隶社会的刑事诉讼法的主要特点(二)封建社会的刑事诉讼法的特点(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制定和修改第二部分思考与练习仔细研读本章内容,重在理解。
刑事诉讼法教学大纲
刑事诉讼法教学大纲责任教师叶林教学重点内容第一章,刑事诉讼法概述一、刑事诉讼法的概念二、刑事诉讼的概念和特点三、刑事诉讼法与相邻部门法的关系四、刑事诉讼法的研究对象第二章我国刑事诉讼法的立法目的、根据与任务一、我国刑事诉讼法的立法目的与根据二、我国刑事诉讼法的任务第三章刑事诉讼中的公安司法机关和诉讼参与人一、刑事诉讼中的人民法院二、刑事诉讼中的人民检察院三、刑事诉讼中的公安机关四、诉讼参与人第四章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一、专门机关依法行使职权原则二、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机原则三、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原则四、对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的原则五、公检法三机关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原则六、人民检察院对刑事诉讼实行法律监督原则七、审判公开原则八、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权获得辩护原则九、未经依法判决不得确定有罪原则十、保障诉讼参与人诉讼权利原则十一、具有法定情形依法不追究刑事责任原则十二、专门机关与群众相结合原则十三、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诉讼原则十四、两审终审原则十五、外国人犯罪适用我国法律规定原则第五章管辖一、管辖的概念和意义二、职能管辖三、审判管辖第六章回避一、回避的概念和意义二、回避的适用对象和理由三、回避的程序第七章辩护与代理一、辩护的概念和意义二、辩护人的范围、责任与权利义务三、委托辩护、指定辩护和拒绝辩护四、在侦查阶段律师的法律帮助五、代理第八章强制措施一、强制措施的概念和意义二、拘传、取保候审和监视居住三、拘留四、逮捕五、强制措施的撤销、变更和监督第九章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一、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概念和意义二、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当事人的范围三、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提起与审判程序第十章证据一、刑事证据的概念和意义二、证据的种类和分类三、证明第十一章立案一、立案的概念和意义二、立案的材料来源三、立案的程序四、对立案的监督第十二章侦查一、侦查的概念和意义二、侦查工作的原则三、各种侦查行为四、人民检察院对直接受理案件的侦查五、侦查终结第十三章提起公诉一、提起公诉的概念和意义二、审查起诉三、提起公诉和不起诉第十四章第一审程序一、第一审程序的概念和意义二、对公诉案件的审查三、开庭前的准备四、法庭审判五、判决、裁定和决定六、自诉案件的审判程序七、简易程序第十五章第二审程序一、第二审程序的概念和意义二、提起上诉、抗诉的主体和程序三、对上诉、抗诉案件的审判四、上诉不加刑第十六章死刑复核程序一、死刑复核程序的概念和意义二、死刑立即执行案件的复核程序三、死刑缓期二年执行案件的复核程序第十七章审判监督程序一、审判监督程序的概念和意义二、审判监督程序的提起三、依照审判监督程序对案件进行的审判第十八章执行一、执行的概念和意义二、生效的判决和裁定的范围三、判决和裁定的执行机关的程序四、执行过程中涉及诉讼程序的问题。
《刑事诉讼法》教学大纲
(三)掌握刑事诉讼法学的基本范畴、基本制度以及各种程序的特点,培养和提高分析、解决刑事诉讼中具体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
第一章概述(2学时)
第一节刑事诉讼法
一、刑事诉讼和刑事诉讼法的概念
一、回避的概念和意义
第二节回避的种类、理由和适用的人员
一、回避的种类
二、回避的理由
三、回避适用的人员
第三节回避的程序
一、回避的提起
二、回避的审查决定
三、对驳回申请的复议
第八章辩护和代理(4学时,其中实践教学2学时)
第一节辩护
一、辩护制度的概念及历史发展
二、辩护制度的内容
三、法律援助制度
第二节代理
一、刑事代理制度的概念及意义
一、重新审判的方式和程序
二、重新审判案件的审查
三、重新审判后的处理
第二十二章执行(1学时)
第一节概述
一、执行的概念、特点和意义
二、执行的主体和客体
第二节各种判决、裁定的种类与执行机关
一、判处死刑立即执行裁判的执行
二、对死缓、无期徒刑、有期徒刑和拘役判决的执行
三、判处有期徒刑缓刑和拘役缓刑的执行
四、判处管制、剥夺政治权利的执行
二、刑事诉讼法中贯彻这项原则的重要意义
第十六节追究外国人刑事责任适用我国刑事诉讼法原则
一、本原则的法律依据和主要内容
二、刑事诉讼法中贯彻这项原则的重要意义
第十七节国际通行的刑事诉讼原则简介
一、程序法定原则
二、正当程序原则
三、控审分离原则
四、无罪推定原则
五、控辩平等原则
刑事诉讼法教学大纲
刑事诉讼法教学大纲第一章:引言1.1 概述本章主要介绍刑事诉讼法的概念、发展历程以及其在司法实践中的重要性。
第二章: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2.1 法律适用原则2.2 独立性原则2.3 公正公平原则2.4 公开审理原则2.5 双重审查原则2.6 面前必须辩护原则2.7 审判必须在法定的期限内结束原则2.8 刑事判决的司法保障原则第三章:刑事诉讼的程序3.1 刑事诉讼的起诉3.1.1 起诉权的行使3.1.2 起诉书的内容和格式3.2 刑事诉讼的侦查阶段3.2.1 侦查活动的主体和目的3.2.2 侦查活动的程序与限制3.3 刑事诉讼的审判阶段3.3.1 审判程序的开始3.3.2 开庭审理的程序3.3.3 证据的收集和审查3.3.4 量刑和判决的程序3.4 刑事诉讼的上诉和再审3.4.1 上诉的程序和条件3.4.2 再审的程序和条件3.5 刑事诉讼的执行3.5.1 刑罚执行的基本原则和程序 3.5.2 特殊情况下的刑罚执行规定第四章:刑事诉讼的相关问题4.1 证人和鉴定人的地位和权利4.1.2 证人的证言和权利保护4.1.3 鉴定人的任命和鉴定结果的认可4.2 刑事辩护人的职责和权利4.2.1 辩护人的调查权和辩护权4.2.2 辩护人的代理和诉讼行为4.2.3 辩护人的职业道德和监督4.3 刑事赔偿和国家赔偿4.3.1 刑事赔偿的种类和标准4.3.2 国家赔偿的条件和程序4.4 刑事诉讼中的特殊程序4.4.1 协助侦查和行政强制措施4.4.2 死刑案件的特殊程序4.4.3 罚金和没收的程序和使用第五章:刑事诉讼法教学方法和评估方式5.1 教学方法5.1.1 理论教学5.1.2 实践教学5.1.3 案例教学5.2 评估方式5.2.1 课堂表现评估5.2.2 作业和论文评估5.2.3 期末考试评估结语本大纲旨在提供一种系统性的刑事诉讼法教学框架,使学生能够全面了解和熟悉刑事诉讼法相关的基本原则、程序和相关问题。
刑事诉讼法教学大纲
刑事诉讼法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刑事诉讼法是法学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制度、程序和操作方式。
本课程将结合理论和实践,帮助学生掌握刑事诉讼法的基本知识,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1、掌握刑事诉讼法的基本概念、原则、制度和程序;2、理解刑事诉讼各阶段的具体操作方式;3、熟悉刑事诉讼中的证据制度及证据规则;4、了解刑事诉讼的最新发展和改革动态;5、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刑事诉讼中的实际问题。
三、课程内容1、刑事诉讼法概述:介绍刑事诉讼法的概念、性质、任务、基本原则等;2、刑事诉讼制度:详细介绍刑事诉讼中的各项制度,如管辖、回避、辩护、代理等;3、刑事诉讼程序:分别介绍刑事诉讼的各种程序,如立案、侦查、起诉、审判等;4、证据制度:介绍刑事诉讼中的证据种类、证明标准、证据规则等;5、刑事诉讼实务:结合实践案例,介绍刑事诉讼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四、教学方法1、理论教学:通过讲解、分析、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刑事诉讼法的基本理论;2、案例教学:通过案例分析、模拟法庭等形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刑事诉讼的实际操作;3、实践教学:组织学生进行法律援助、社会调查等实践活动,提高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考核方式1、课堂表现:根据学生的出勤率、课堂参与度等方面进行评估;2、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包括论文、案例分析等,以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3、期末考试:通过闭卷考试的形式,检验学生对本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
《刑事诉讼法》教学大纲标题: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典型案例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
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小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因为这不仅关系到他们的学习成绩,更关系到他们的身心健康和未来的人生道路。
以下是一个典型的案例,展示了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小李是一名小学五年级的学生,他平时学习成绩优秀,深受老师和同学们的喜爱。
然而,他在家庭中却经常表现出一些不健康的心理状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刑事诉讼法》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刑事诉讼法》课程类别:专业课课程编号:12030开课专业:法律事务专业、法律文秘专业、书记官专业等(三年制)总学时数:54学时,理论教学学时26,实训教学学时28先修课程:刑法学学分:3.5主要教学环节:课堂讲授、讨论、案例分析。
考核办法:采取笔答闭卷考试执笔人:田秀然编制时间:2007年3月审核:吴连芝二、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性质:刑事诉讼法学是对刑事诉讼立法与司法实践进行理论概括的一门部门法学,它是我国法学体系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
该学科以《刑事诉讼法》这一国家基本法律为基础,系统地阐述了刑事诉讼法律规范、刑事诉讼司法实践、刑事诉讼理论等相关内容,属于司法部规定的法学核心课程之一。
目的:刑事诉讼法学是法学专业大学生必修的一门法学基础课程,目的是为了使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刑事诉讼法律规范及理论体系,成为不可多得的应用型法律人才。
任务:要求学生理解和掌握刑事诉讼法律规范、刑事诉讼理论及实务以及古今中外的刑事诉讼制度。
三、课程基本要求刑事诉讼法学的开设在于引导学生掌握刑事诉讼法学的若干基本问题,注意思考和解决理论和实践中提出的新情况新问题,全面系统地把握刑事诉讼法学知识。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一)理论教学第一编总论第一章刑事诉讼法概述目的与要求:掌握诉讼、刑事诉讼、刑事诉讼法的概念和特征;了解刑事诉讼法学的研究对象以及刑事诉讼法的任务第一节刑事诉讼、特征一、刑事诉讼的概念和特征二、刑事诉讼法的概念和渊源三、刑事诉讼法与宪法、其他部门法的关系第二节刑事诉讼法制定的目的和任务第三节刑事诉讼的基本理念第四节刑事诉讼的基本范畴一、刑事诉讼的目的二、刑事诉讼的价值三、刑事诉讼的职能四、刑事诉讼的结构重点:刑事诉讼、刑事诉讼法的概念。
难点:刑事诉讼的基本理念和基本范畴第二章刑事诉讼中的专门机关和诉讼参与人目的与要求:掌握刑事诉讼中的专门机关在刑事诉讼中的职能;了解诉讼参与人的种类及其在诉讼中的地位及作用。
第一节刑事诉讼法中的专门机关一、公安机关的性质、组织体系、职权二、国家安全机关、军队保卫部门、监狱、走私犯罪侦查机关在刑事诉讼中的职权三、人民检察院性质、组织体系、职权四、人民检察院的性质、组织体系、职权第二节诉讼参与人一、概述二、当事人三、其他诉讼参与人重点:1、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及公安机关的职能2、犯罪嫌疑人、被害人在诉讼中的地位及其权利和义务难点:1、人民检察院的性质2、被告人及被害人在诉讼中的特殊之处第三章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目的与要求:掌握刑事诉讼基本原则的概念,充分理解并把握侦查权、检察权和审判权由专门机关依法行使;三机关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未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不得确定任何人有罪等主要原则。
第一节基本原则概述第二节国际通行的刑事诉讼基本原则第三节我国刑事诉讼基本原则一、侦查权、检察权和审判权由专门机关依法行使二、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依法独立行使职权三、依靠群众四、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五、对一切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六、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七、人民检察院依法对刑事诉讼实行法律监督八、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诉讼九、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有权获得辩护十、未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不得确定任何人有罪十一、刑事司法协助原则重点:1、基本原则概述2、侦查权、检察权和审判权由专门机关依法行使3、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4、未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不得确定有罪难点:1、侦查权、检察权和审判权由专门机关依法行使2、未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不得确定任何人有罪3、无罪推定原则第四章刑事诉讼基本制度目的与要求:掌握回避的理由、适用对象;回避的决定权。
掌握辩护人的范围、诉讼地位、权利和义务、介入诉讼的时间;辩护的种类;律师在侦查阶段的介入;诉讼代理人的范围和种类。
了解附带民事诉讼的概念和性质;掌握附带民事诉讼的构成要件;附带民事诉讼的当事人;附带民事诉讼的审判。
掌握期间的计算;了解送达的程序。
第一节回避一、回避的概念、意义、二、回避的理由三、回避的适用对象第二节回避的程序一、回避的方式二、回避的决定和复议重点:1、回避的概念、种类、理由和适用人员2、回避的程序难点:1、回避的理由2、回避的适用人员第五章辩护与代理第一节辩护制度概述一、辩护制度的概念二、实行辩护制度的意义第二节我国辩护制度的内容一、辩护人的概念和范围二、辩护人的诉讼地位和职责三、辩护的种类和方式四、辩护人介入诉讼的时间五、辩护人的权利和义务六、侦查阶段律师的介入第三节代理一、代理的概念和意义二、诉讼代理人的范围和种类三、诉讼代理人权利四、诉讼代理人诉讼地位五、诉讼代理人与法定代理人的区别重点:1、辩护人的范围、诉讼地位、权利和义务2、辩护的种类3、刑事诉讼代理的种类难点:1、辩护人的诉讼地位和权利、义务2、刑事诉讼代理的种类第六章附带民事诉讼目的与要求:第一节附带民事诉讼的概念和意义一、附带民事诉讼的概念和性质二、附带民事诉讼的构成要件三、附带民事诉讼的意义第二节附带民事诉讼的当事人一、附带民事诉讼的原告人二、附带民事诉讼的被告人第三节附带民事诉讼的程序一、附带民事诉讼的提起二、附带民事诉讼的审判重点:1、附带民事诉讼的概念及构成要件2、附带民事诉讼的当事人3、附带民事诉讼的程序难点:1、附带民事诉讼成立的条件2、附带民事诉讼的当事人第七章期间、送达目的与要求:第一节期间一、期间的概念和意义二、法定期间三、期间的计算四、期间的恢复第二节送达一、送达的概念和意义二、送达的程序重点:1、期间的概念和意义2、期间的计算3、送达的程序难点:期间的计算第二编证据论第一章刑事诉讼证据目的与要求:掌握证据的概念、特征和意义;弄清各种证据的特征以及证据的分类。
第一节证据概述一、证据的概念和特征二、证据的意义第二节证据种类一、物证、书证二、证人证言三、被害人陈述四、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五、鉴定结论六、勘验、检查笔录七、视听资料第三节证据的分类一、控诉证据与辩护证据二、原始证据与传来证据三、直接证据与间接证据四、言词证据与实物证据重点:证据及证据的特征、种类难点:1、证据的特征和证据的分类2、刑事证据的几种历史类型第二章证明目的与要求:了解证明的概念;掌握证明对象的范围;证明责任的划分;我国刑事诉讼的证明要求。
第一节证明概述一、证明的概念和特征二、证明的意义第二节证明对象一、证明对象的概念二、证明对象的范围第三节证明责任一、证明责任的概念和意义二、证明责任的划分第四节证明要求一、证明要求的概念和意义二、我国刑事诉讼的证明要求重点:1、证明对象与证明责任2、各个诉讼阶段的证明要求难点:1、证明对象的范围2、证明责任的分担第三编程序论第一章立案目的与要求:了解立案的概念。
掌握立案的条件以及立案监督。
第一节立案的概念和意义一、立案的概念二、立案的意义第二节立案的材料来源和条件一、立案的材料来源二、立案的条件第三节立案管辖第四节立案的程序一、对立案材料的接受二、对立案材料的审查三、对立案材料的处理四、立案监督重点:1、立案的条件、立案管辖和立案程序2、检察机关对公安机关的立案监督难点:检察机关对公安机关的立案监督第二章侦查目的与要求:掌握侦查的概念;掌握各种强制措施的概念、适用对象、适用条件及期限;开展各种侦查行为的程序;侦查终结的条件及处理;侦查羁押期限。
第一节侦查的概述一、侦查的概念二、侦查的任务和意义三、侦查原则第二节侦查行为一、强制措施(一)强制措施的概述(二)强制措施的种类1、拘传2、取保候审3、监视居住4、拘留5、逮捕二、专门性的调查工作1、讯问犯罪嫌疑人2、询问证人、被害人3、勘验、检查4、搜查5、扣押物证、书证6、查询、冻结存款、汇款7、鉴定8、通缉第三节侦查终结一、侦查终结的概念和条件二、侦查终结案件的处理三、侦查羁押期限第四节补充侦查与侦查监督一、补充侦查二、侦查监督重点:1、侦查、强制措施的概念2、侦查的方法与要求3、侦查终结的条件难点:1、侦查中对犯罪嫌疑人的羁押期限2、补充侦查3、五种强制措施的适用对象、条件、程序及其相互之间的区别和联系第三章起诉目的与要求:了解起诉的概念;审查起诉的程序和期限。
掌握提起公诉的条件;不起诉的种类。
第一节起诉的概念、任务和意义一、起诉的概念二、我国刑事起诉的基本特征第二节审查起诉一、审查起诉的概念和作用二、审查起诉的内容三、审查起诉的程序四、审查起诉的期限第三节人民检察院对案件的处理一、提起公诉二、不起诉重点:1、起诉的概念、任务和意义2、公诉的概念、条件3、不起诉的概念、种类和意义难点:不起诉的种类第四章审判目的与要求:了解审判、第一审程序的概念和任务;掌握审判制度、审判管辖、审判组织的有关规定和法庭审判的阶段;第一审程序的期限;延期审理和中止审理的区别;简易程序的适用范围、特点、期限;自诉案件第一审程序的特征。
掌握第二审程序的概念;上诉、抗诉的概念、主体、期限;第二审审理方式及裁判;上诉不加刑原则。
掌握死刑立即执行案件的复核程序。
掌握审判监督程序的概念;审判监督程序与第二审程序的区别;申诉的概念、主体;提起审判监督程序的主体;重新审判的程序、结果和期限。
第一节刑事审判概述一、刑事审判的概念和任务二、审判制度三、审判管辖四、审判组织第二节第一审程序一、公诉案件普通程序1、第一审程序的概念和任务2、对公诉案件的庭前审查3、开庭审判前的准备(1)人民法院的庭前准备(2)人民检察院的庭前准备(3)辩护人的庭前准备4、法庭审判(1)法庭审判的概念(2)法庭审判的阶段4、延期审理和中止审理(1)延期审理(2)中止审理(3)延期审理和中止审理的区别二、简易程序1、简易程序的概念和意义2、简易程序的适用范围3、简易程序适用的特点4、简易程序的变更三、自诉案件的第一审程序1、自诉案件的审查与受理2、自诉案件第一审程序的特征四、判决、裁定和决定1、判决与判决书2、裁定第三节第二审程序一、第二审程序的概述二、第二审程序的提起1、上诉、抗诉的概念和主体2、上诉、抗诉的期限与程序3、上诉、抗诉的理由三、第二审程序的审判1、审查原则2、审理方式3、第二审裁判4、上诉不加刑原则第四节死刑复核程序一、死刑复核程序的概念和意义二、死刑立即执行案件的复核程序1、死刑的核准权2、报请复核的程序和要求3、复核的程序和结果三、死刑缓期二年执行案件的复核程序1、死刑缓期二年执行案件的核准权2、报请复核的程序和要求3、复核的程序和结果第五节审判监督程序一、审判监督程序的概念、特点和意义二、审判监督程序的提起1、提起审判监督程序的材料来源2、提起审判监督程序的理由3、提起审判监督程序的主体三、按照审判监督程序对案件的重新审判一、重新审判的程序二、重新审判的结果三、重新审判的期限重点:1、审判的概念、审判管辖、审判组织、审判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