猩红热的护理常规
猩红热的护理常规
猩红热的护理常规
1.隔离:按呼吸道严密隔离。
2.休息:卧床休息。
3.饮食:发热期给予营养丰富、高维生素的流质饮食、半流质饮食,保证足够入量。
4.病情观察应注意:
(1)体温变化;
(2)咽痛症状及咽部分泌物变化;
(3)皮疹变化;
(4)并发症观察:有无其他部位化脓性病灶,注意定时检查尿常规,及时发现肾脏损害。
5.对症护理
(1)发热。
(2)皮疹:出疹时患儿皮肤瘙痒,不但影响患儿休息,如果皮肤抓破,还会引起皮肤感染。
要将患儿的指甲剪短,用温水擦洗皮肤,帮助止痒,注意出疹时勿用肥皂,脱皮时不要用力或撕剥,以免皮肤损伤感染。
(3)咽痛:注意口腔卫生,常规口腔护理,咽痛明显者可用洗必泰或硼酸洗液漱口,口含溶菌霉素片。
6.药物治疗护理,应用青霉素治疗时,注意观察疗效及变态反应。
猩红热诊疗方案(2023版)
附件 7猩红热诊疗方案(2023 年版)猩红热(Scarlet Fever)为A 族β型溶血性链球菌(Group A Streptococcus,GAS)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冬春季高发,多见于幼托及学龄儿童。
猩红热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
为进一步规范猩红热临床诊疗工作,结合国内外研究进展和诊疗经验,制定本诊疗方案。
一、病原学GAS 又称化脓性链球菌(Streptococcus Pyogenes),是一种呈链状生长的革兰染色阳性球菌,直径0.6~1μm,排列呈不同长度的链状,无鞭毛、芽孢,易在含血培养基上生长,产生完全(β型)溶血。
按细胞壁表面所含抗原不同,将链球菌分为A-U(无I、J)19 组,猩红热主要由A 族为主。
Lancefield 分类法根据链球菌表面多糖抗原的差异将链球菌分为18~20 个族(组或群)。
GAS 的致病性与其产生的多种毒力因子有关,目前已发现的毒力因子可分为菌体成分和分泌成分两类。
菌体成分是菌体结构性毒力因子,与增强病原体对宿主细胞的黏附能力、促进细菌逃避宿主免疫防御机制有关,主要包括细菌表面蛋白、荚膜、菌毛等。
表面蛋白主要为M 蛋白,是最重要的菌体蛋白成分,也是GAS 最主要的毒力因子之一和血清分型依据。
M 蛋白通过阻碍人类多形核白细胞吞噬而促进链球菌侵袭。
M 蛋白的一些特定区域也可能作为共同抗原,与人体某些抗原成分发生交叉反应,引起自身免疫性疾病,如风湿热等。
荚膜主要成分为透明质酸,具有抗吞噬作用及连接宿主上皮细胞CD44 的能力,是定植咽部的重要黏附因子。
菌毛具有连接噬菌体、转运DNA、形成生物被膜、侵袭宿主细胞等功能。
分泌成分是GAS 产生的多种分泌性毒力因子,其中毒素有致热外毒素和溶血素。
致热外毒素即红疹毒素,可致发热、猩红热皮疹、抑制吞噬系统和T 细胞功能,触发Schwartzman 反应。
溶血素有溶解红细胞、杀伤红细胞、血小板及损伤心脏的作用。
猩红热中毒型治疗及护理
谢谢
营养丰富
02
食物选择:多摄 取蔬菜、水果、
瘦肉、蛋类等
03
避免刺激性食物: 辛辣、油腻、生
冷等食物
04
水分补充:保证 充足的水分摄入,
预防脱水
生活护理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 免空气污染
A
饮食清淡,避免辛辣、 油腻食物
C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避免焦虑和紧张
E
B
保持个人卫生,勤洗手, 勤洗澡
D
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 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
预防并发症
保持室内空气流 通,避免长时间
待在密闭空间
定期进行身体检 查,感染风险
加强营养,提高 免疫力,增强身
体抵抗力
3
猩红热中毒型护理
点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演示发布的良好效果, 请言简意赅的阐述您的观点。
饮食护理
01
饮食原则:清 淡、易消化、
F
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及 时发现并处理病情变化
心理护理
保持良好的沟通:与患者及其家属保持良好的沟通,了解 他们的需求和担忧,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提供心理支持:鼓励患者及其家属保持乐观的心态,增 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减轻心理压力。
提供心理辅导:针对患者的心理问题,提供专业的心理辅 导,帮助患者及其家属调整心态,适应疾病带来的变化。
猩红热中毒型 治疗及护理
x
目录
01. 猩红热中毒型概述 02. 猩红热中毒型治疗 03. 猩红热中毒型护理
1
猩红热中毒型概述
点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演示发布的良好效果, 请言简意赅的阐述您的观点。
猩红热的预防
猩红热的预防
猩红热是一种由A群链球菌引起的传染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播。
猩红热的预防非常重要,可以有效减少疾病的传播和发生。
本文将从疾病概述、预防措施、个人卫生、环境卫生和接种疫苗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疾病概述
1.1 猩红热的病原体是什么?
1.2 猩红热的传播途径有哪些?
1.3 猩红热的症状有哪些?
二、预防措施
2.1 避免接触患者的飞沫
2.2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2.3 定期清洁和消毒环境
三、个人卫生
3.1 经常洗手,特别是接触公共场所后
3.2 避免用手触摸口鼻眼等部位
3.3 使用口罩等个人防护用品
四、环境卫生
4.1 定期清洁和消毒居住和工作场所
4.2 保持室内通风
4.3 避免密集人群聚集
五、接种疫苗
5.1 猩红热疫苗的种类和接种时间
5.2 疫苗的接种禁忌症
5.3 疫苗接种后的注意事项
综上所述,预防猩红热是每个人都应该重视的健康问题。
通过加强个人卫生、环境卫生和接种疫苗等措施,可以有效预防猩红热的发生和传播,保障自身和他人的健康安全。
希望大家都能认真对待猩红热的预防工作,共同营造一个健康的生活环境。
猩红热护理查房PPT课件
猩红热预防
写在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后
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 Study Constantly, And You Will Know Everything. The More
•3~4天后,白色舌苔脱落,舌色鲜红,舌 乳头红肿突出,状似杨梅,称“红色杨梅 舌”,同时伴有颌下淋巴结肿大
•大多骤起畏寒、发热,重者体温 可升到39~40℃,伴头痛、咽痛、
食欲减退,全身不适,恶心呕吐。
前驱期
•婴儿可有谵妄和惊厥。
•咽红肿,扁桃体上可 见点状或片状分泌物。
•软腭充血水肿,并可有米粒大 的红色斑疹或出血点,即黏膜内 疹,一般先于皮疹而出现。
查体
T37.6℃、R21次/分, Bp104/66mmHg, P:90次/分,神志清 楚,全身皮肤布满 红色丘疹,压之褪 色,浅表淋巴结未 触及肿大,咽充血, 扁桃体无肿大,双 肺叩诊清音,腹平 软,生理反射存在。
辅检
门诊血常规示:白细 胞20.6×109/L↑ (3.5~9.5×109/L)。 中性粒绝对值 16.7×109/L(1.8~ 6.3×109/L)。入院 尿酸563.3umol/L↑ (155~428umol), 超敏C反应蛋白6.5↑ (0~0.5mg/dL)。 血清Fe离子6.0↓(9~
•2~3天后白苔开始脱落,舌面光滑呈肉红色,并可有浅表破 裂,乳头仍突起,称“杨莓舌”。皮疹一般在48小时内达到 高峰,2~4天可完全消失。重症者可持续5~7天甚至更久。 颌下及颈部淋巴结可肿大,有压痛,一般为非化脓性。此期 体温消退,中毒症状消失,皮疹隐退
《猩红热的防治》课件
对易感人群进行疫苗接种,提高其免疫力,降低感染风险。
监测与评估的必要性
监测疫情
对猩红热的疫情进行实时监测,及时掌握疫情动态,为防控工作提 供科学依据。
评估防控效果
通过对防控措施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和不足,不断 完善和优化防控策略。
预警预测
根据监测数据和评估结果,对猩红热的流行趋势进行预警和预测,为 制定防控策略提供依据。
适量补充水分
保证足够的水分摄入,以利于身体排出毒素和废物。
避免刺激性食物
避免食用辛辣、油腻等刺激性食物,以免影响身体的恢复。
05
猩红热的预防与控制策略Fra bibliotek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
ERA
预防策略的制定与实施
制定预防策略
01
根据猩红热的流行病学特征和传播途径,制定有效的预防策略
,包括疫苗接种、个人防护措施等。
宣传教育
02
通过各种渠道宣传猩红热的预防知识,提高公众的认知度和自
我防护意识。
监测与评估
03
定期对预防策略的实施效果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调整和完善
预防措施。
控制策略的制定与实施
控制传染源
及时发现、隔离和治疗猩红热患者,有效控制传染源的传播。
切断传播途径
加强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减少病毒的传播途径。
通过推拿按摩等方法调理身体,促 进康复。
04
猩红热的康复与护理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
ERA
康复期的注意事项
定期复查
在猩红热康复期,应定期到医院 进行复查,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
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医院感染科传染病高热患者护理常规
医院感染科传染病高热患者护理常规一、患者接触1.患者接诊:对于高热患者,首先进行系统的询问患者病史、症状和就诊目的。
保持冷静和专业,提供科学的医疗建议。
2.病区检查和医嘱执行:每位工作人员进入传染病病房前要进行洗手,并且佩戴好个人防护用品,如口罩、手套、护目镜等。
二、隔离措施1.隔离制度:根据高热患者的传染性,采取符合隔离规定的措施,包括单间隔离、病房内隔离和空气传播隔离等。
2.限制措施:控制高热患者的活动范围,如不准离开病房,限制人员进出。
三、个人防护1.洗手:进入病房前和离开病房后必须洗手,采用严格的洗手程序和正确的洗手方法,保持双手清洁。
2.佩戴个人防护用品:包括口罩、手套、护目镜、防护服等。
佩戴时要注意正确穿戴和检查是否有不完整或破损的情况。
四、环境清洁1.高热患者的床位清洁:每天进行2次以上的床位清洁,包括床单、枕套、被套的更换,用消毒剂进行室内清洁。
2.空气净化:保持室内通风良好,定期对室内进行消毒,使用空气净化器等设备,清除空气中的病原体。
五、医护人员健康管理1.医护人员的健康检查:每日对医护人员进行体温检测,发现体温异常的人员及时隔离。
2.医护人员的个人防护:医护人员应严格按照规定佩戴个人防护用品,并定期更换。
3.医护人员的健康宣教:通过培训和宣教,提高医护人员的健康意识和防护知识。
6.医护人员的疫苗接种:医护人员要按照相关规定接种相关疫苗,增强自身免疫力。
总结起来,医院感染科传染病高热患者护理常规主要包括患者接触、隔离措施、个人防护、环境清洁以及医护人员健康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这些常规措施的落实,可以有效预防传染病的蔓延,保护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健康安全。
(完整word版)传染病护理常规
传染病护理常规及操作规范(一)传染病一般护理常规(二)病毒性肝炎护理常规(三)细菌性痢疾护理常规(四)伤寒、副伤寒护理常规(五)霍乱护理常规(六)流行性出血热护理常规(七)流行性乙型脑炎护理常规(八)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护理常规(九)疟疾护理常规(十)流行性腮腺炎护理常规(十一)百日咳护理常规(十二)水痘护理常规(十三)艾滋病护理常规(十四)麻疹护理常规(十五)结核病护理常规(十六)登革热护理常规(十七)手足口病护理常规(十八)人禽流感护理常规(十九)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SARS)护理常规(二十)猩红热护理常规传染病护理常规(一) 传染病一般护理常规一、执行内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二、严格执行隔离、消毒制度,防止院内感染。
三、病室环境要求简单,便于消毒。
一切设备最好是金属、陶瓷、塑料或木料制成。
室内要空气新鲜,保持安静、整洁、阳光充足。
四、尽早地填写传染病卡片,上报防疫部门。
五、向新病人详细介绍有关制度,如污染区、半污染区、清洁区的划分,活动范围、消毒隔离制度、探视制度等.六、病人入院后按不同病种安置病室,并执行不同的隔离方法(呼吸道隔离、消化道隔离、昆虫隔离、严密隔离),立即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
七、急性期卧床休息。
恢复期及轻症者可适当活动。
谵妄及有精神症状者,加放床挡以防坠床。
八、密切观察意识、瞳孔、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变化、每次记录大便次数。
如有突然改变或出现惊厥、面色苍白,紫绀、严重呕吐或腹泻、大出血等情况,立即通知医师。
九、按医嘱给饮食,呕吐、腹泻者鼓励多饮水与补充电解质。
家属送来的食物经检查后方可食用.十、高热、昏迷病人,执行高热、昏迷护理常规。
对外感风寒、发疹性热病正在出疹时的病人,一般不用冷敷或冷水擦浴,可行针刺治疗.体温过低或四肢发冷用热水袋保暖。
十一、熟悉各种传染病的并发症,密切观察其先兆症状,及时通知医师,做好相应的护理.十二、做好心理护理,消除病人顾虑和急躁情绪,积极配合治疗。
猩红热的病因治疗与预防
猩红热的病因治疗与预防猩红热是一种由链球菌感染引起的疾病。
根据链球菌药物敏感性实验,首选的抗生素是青霉素,但根据临床观察,青霉素效果良好,但复发率较高。
因此,目前也可以选择一代头孢菌素,如头孢噻命、头孢噻定、头孢氨酞、头孢唑啉、头孢拉定、头孢羟氨铵、头孢硫胺、头孢克罗、头孢米星、头孢乙腈、头孢匹林或第二代头孢菌素,如头孢替安、头孢孟多、头孢克洛、头孢丙烯、头孢尼西纳等。
如果有青霉素、头孢菌素过敏反应或皮肤试验阳性,可以选择红霉素、阿奇霉素、克林霉素等药物治疗,治疗过程一般为10天。
血常规,白细胞总数为(1020)xl0^9/L或更高,中性粒细胞可达75%~90%。
培养细菌,培养咽拭子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
血清学检查显示,患者血清抗链球菌溶血素0在发病前3周呈阳性。
链球菌酶玻片试验可确定血清中多种抗体,假阳性较少。
血清学,取双血清,效率提高4倍以上可诊断。
适合吃高热量、高蛋白的流质食物。
如牛奶、豆浆、蛋花汤、蛋汤等高质量蛋白质食物,莲藕粉、杏仁茶、莲子粥、麦乳精等也应补充更多的热量。
恢复期应逐渐过渡到高蛋白、高热量的半流质饮食。
如鸡泥、肉泥、虾泥、肝泥、蔬菜粥、小面片、荷包蛋、龙须面等。
如果病情好转,可以改为软米饭。
但是,我们仍然应该注意少油腻辛辣的食物。
高烧时注意补充水分、饮料、水果和蔬菜。
如果急性肾炎合并,应少吃盐、低蛋白质和半流质饮食。
病因(1)病原:A组链球菌革兰呈阳性染色,球形或卵圆形,A大多数组链球菌会产生毒素和酶,形成致病性。
(2)感染源:患者和带菌者。
(3)传播途径:主要是空气飞沫传播。
(4)易感人群:人一般易感猩红热,感染后可产生抗菌免疫和抗毒素免疫。
(5)流行特征:猩红热系温带疾病,热带和寒带罕见;它可以在中国全年发病,但在冬天和春天很常见。
A组链球菌侵入人体后产生的病变主要由化脓性、中毒性和变态反应性病变组成。
⑴化脓性病变:病原体粘附上皮细胞,然后侵入组织引起炎症M 蛋白质和细菌荚膜抵抗身体吞噬细胞的作用;在链激酶和透明质酸酶的作用下,炎症扩散,组织坏死。
猩红热护理查房范文
猩红热护理查房范文猩红热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主要影响儿童和青少年。
猩红热通常在冬季和春季高发,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和快速传播的特点。
因此,在医院中,猩红热护理查房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猩红热护理查房需要专业的医疗人员组成团队。
这个团队通常由儿科医生、护士、流行病学专家和其他相关专业人员组成。
他们需要对患有猩红热的患者进行检查和治疗。
查房时,医护人员首先要检查患者的体温、呼吸、心率等基本生命指标。
猩红热患者通常会出现高热、喉咙痛、头痛、红眼、红舌等症状,因此医护人员要及时观察这些症状的变化。
其次,医护人员还需要仔细检查患者的皮肤。
猩红热患者常常会出现皮肤上的红色斑点,这是该病的典型症状之一、医护人员需要观察这些斑点的位置、数量以及颜色的变化。
此外,医护人员还需检查患者口腔和咽喉的情况。
猩红热患者常常会出现咽喉疼痛和红舌等症状,因此医护人员需要仔细观察患者的口腔和咽喉,检查有无溃疡、红肿等症状。
在查房过程中,医护人员还需要向患者询问相关信息,如患病时间、疾病进展情况等。
这些信息对于制定治疗方案和预测疾病的发展趋势非常重要。
除了检查和询问患者,医护人员还需要对患者周围的环境进行评估。
猩红热是一种高传染性疾病,容易在人群中传播。
因此,医护人员需要评估患者所处的环境,以确定是否需要采取隔离措施和消毒措施。
在猩红热护理查房中,教育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医护人员需要向患者及其家属传授关于猩红热的知识,告知他们疾病的病因、临床表现、传播途径等。
并向他们介绍如何预防猩红热的方法,如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避免与患者近距离接触等。
总之,猩红热护理查房是一项需要全方位关注患者情况的工作。
医护人员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症状、体征、环境等因素,及时给予治疗和护理,并通过教育患者及其家属,促进疾病的早期诊断和预防控制。
这样才能更好地维护患者的健康和预防疾病的传播。
猩红热
【一般资料】患者男性,16岁,诉入院前6天开始皮疹,始于双足、背部,然后迅速蔓及全身,皮疹为均匀分布的弥漫充血性针尖大小的皮疹,压之褪色,于入院前4天开始出现发热,自测体温最高达39.7°C,伴咽干,无咳嗽及咳嗽,无胸闷及腹痛,曾在我院门诊就诊为“猩红热”,在家自服“布洛芬”及经门诊静点“青霉素”等治疗,仍时有发热,为求进一步治疗而住院。
【既往史】无肝炎及结核病史。
无外伤及手术病史。
无药物及其他过敏史。
【查体】T:36.9℃,P:94次/分,R:18次/分,BP:111/69/mmhg。
神志清,精神可,语利,眼部结膜略充血,周身散在充血性针尖大小的丘疹,压之褪色,腭部可见充血性粘膜内疹。
草莓舌,双。
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率较整齐,各个瓣膜未闻及杂音,肝脾未触及,旰区无叩击痛,移动性浊音阴性,双下肢无水肿,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巴彬斯基征阴性。
【辅助检查】门诊血常规:白细胞增高,中性粒细胞增高。
CRP定量63.67mg/L。
麻疹风疹抗体未见异常。
【初步诊断】猩红热【诊断依据】1.青年男性,急性起病。
2.入院前6天开始皮疹,始于双足、背部,然后迅速蔓及全身,皮疹为均匀分布的弥漫充血性针尖大小的皮疹,压之褪色,于入院前4天开始出现发热,自测体温最高达39.7°C,伴咽干。
3.T:36.8°C,P:94次/分。
神清语利,眼部结膜略充血,周身散在充血性针尖大小的丘疹,压之褪色,腭部可见充血性粘膜内疹。
草莓舌,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性啰音。
【鉴别诊断】1.风疹:患者发热,皮疹,需考虑该病,但风疹发热1-2天出疹,皮疹分布以头、面、躯干为主,1-2天皮疹消退,无色素沉着和脱屑,常伴耳后、颈部淋巴结肿大,无科氏斑。
结合患者出疹时间、顺序及形态,结合风疹抗体不支持。
2.麻疹:本病有明显的上呼吸道卡他症状,皮疹一般在发热的第4天出现,大小不等,形态不一,呈暗红色斑丘疹,皮疹之间有正常皮肤,结合患者热型、出疹时间、顺序、形态及症状结合,麻疹不支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猩红热患者的护理常规
【概念】
猩红热是一种较常见的急性呼吸系统传染病。
由于病中发有鲜红皮疹,密集处可以连成红色一片,一望猩红,故有猩红热之称。
又因为易在咽喉部位出现红肿溃烂,故中医又叫它“烂喉痧”或“烂喉丹痧”。
本病流行季节多在春冬,受染以儿童为多,但成人亦有染病。
【护理诊断】
1.体温过高:与感染、毒血症有关。
2.皮肤粘膜完整性受损:与皮疹、脱皮有关。
3.潜在并发症:急性肾小球肾炎,与变态反应有关
【护理措施】
一、一般护理
1.消毒隔离
按传染病一般护理常规处理,呼吸道隔离。
隔离期限为症状消
退后1周或每天1次连续咽拭子培养3次阴性。
有化脓性并发症者,应隔离至治愈为止。
病房通风换气,每日3~4次,或紫外线照射进行空气消毒,餐具、水杯煮沸15分钟可达消毒目的。
病人鼻咽分泌
物须以2%洗消净浸泡消毒。
接触及护理病人应戴口罩。
2.饮食护理
急性期给予高热能饮食,并发肾炎者应进低盐饮食。
红霉素应
饭后服,或服前食用饼干、点心,可减轻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
服送抗生素,不宜用茶水。
给营养丰富的含大量维生素且易消化的流
质、半流质饮食,恢复期给软食,鼓励病人进食。
供给充足的水分,
以利散热及排泄毒素。
二、症状护理
1.发热护理:发热期卧床休息,并发心肌炎应绝对卧床休息。
避免接触其他传染病人,并做好一切生活护理,给予适当物理降温,
可头部冷敷、温水擦浴或遵医嘱服用解热镇痛剂,忌用冷水或酒精擦浴。
2.口腔护理:口腔用温水或朵贝尔液含漱,每日4次。
3.皮肤护理:出疹期禁用肥皂水擦洗,大块脱皮不宜用手撕剥,应让其自然脱落,或用消毒剪修剪,以免撕破发生感染。
三、病情观察
注意观察有无心肌炎及肾炎等并发症。
病程中,注意观察心率、心律、血压变化及有无眼睑水肿、尿量减少、血尿等。
四、健康宣教
⒈居室应通风,尽量让患儿隔离独居,避免传染给别人,也可
防止其他感染。
在急性期要卧床休息,以免产生并发症。
⒉要给予营养丰富、富含维生素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且要易消化,发热出疹时应让患儿多饮水。
⒊注意口腔卫生,可用淡盐水漱口,一日3~4次,清除口鼻腔分泌物,用青霉素软膏涂口唇和鼻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