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微生物药的分类及合理使用.ppt

合集下载

注射用两性霉素BPPT课件

注射用两性霉素BPPT课件

1.合理的选择血管 选择较粗、弹性好回流通畅的血管,尽量 避免下肢血管。尽量避免靠近关节部位,避免多次穿刺, 尽量应用留置针,以减少对血管的刺激,如有条件,可选 用PICC置管,以避免药物引起的外周静脉炎及药物外渗引 起的组织损伤。
2.严格控制输液速度 两性霉素B的药物浓度与静脉炎的发生 呈正相关关系,所以尽量使用输液泵,达到精确的入速 度一般不低于6小时,,再输入两性霉素B前,一般给予地 塞米松静脉注射,以减轻两性霉素B的不良反应。
注射用两性霉素B
2
(5) 磺胺类和抗菌增效剂:如磺胺嘧啶,甲氧苄啶 (6) 其他合成抗菌药:硝基呋喃类和喹诺酮类 (7) 抗真菌药:常用的品种有两性霉素B、灰黄霉素、制霉菌
素、克念菌素等 (8) 抗病毒类:阿昔洛韦,利巴韦林 (9) 抗结核药和抗麻风病药
注射用两性霉素B
3
名称
通用名:注射用两性霉素B 主要成分:两性霉素B
6骨骼肌系统:关节痛、肌痛
7神经系统:激动、焦虑、惊厥、抑郁、幻觉、张力过高、神 经质、神经病、感觉异常、精神病、言语功能障碍、木僵
注射用两性霉素B
12
8呼吸系统:咯血、肺水肿、咽炎、胸腔积液、呼吸道异常、 鼻窦炎
9皮肤及附属器官:痤疮、脱发、瘀点疹、皮肤颜色改变、皮 丘、大疱疹
10特别感官:弱视、耳聋、听力异常、耳鸣
局部给药:气溶吸入时成人每次5~10mg,用灭菌注射用水溶解成0.2 %~0.3%溶液应用;超声雾化吸入时本品浓度为0.01%~0.02%,每 日吸入2~3次,每次吸入5~10ml;持续膀胱冲洗时每日以两性霉素 B5mg加入1000ml灭菌注射用水中,按每小时注入40ml速度进行冲 洗,共用5~10日。
3.使用避光精密输液器可除去药液的微粒,以减少微粒污染, 减少静脉炎的发生。

完整版)抗微生物药物分类简介及作用机制总结

完整版)抗微生物药物分类简介及作用机制总结

完整版)抗微生物药物分类简介及作用机制总结抗微生物药物分类简介及作用机制总结一、引言抗微生物药物是指能够抑制或杀灭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的药物。

根据其作用机制和化学结构的不同,抗微生物药物可分为多个类别。

本文将对常见的抗微生物药物进行分类简介,并总结其作用机制。

二、抗生素抗生素是最常见和广泛应用的抗微生物药物。

它们根据其化学结构和作用机制可分为以下几类:1.β-内酰胺类抗生素:如青霉素和头孢菌素,作用机制为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

2.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如新霉素和庆大霉素,通过阻断细菌蛋白质合成来发挥抗菌作用。

3.四环素类抗生素:如四环素和强力霉素,通过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来抗菌。

4.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如红霉素和阿奇霉素,通过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发挥药效。

5.核酸合成抑制剂:如磺胺类药物和喹诺酮类药物,通过阻断微生物核酸的合成来起到抗菌作用。

三、抗真菌药物抗真菌药物用于治疗真菌感染。

其主要分类如下:1.咪唑类抗真菌药物:如克霉唑和伊曲康唑,作用机制为抑制真菌细胞中的酵素,阻断真菌的生长和复制。

2.联苯胺类抗真菌药物:如氟康唑和伊曲康胺,通过阻断真菌细胞膜的合成来发挥药效。

四、抗病毒药物抗病毒药物用于治疗病毒感染。

根据其作用机制和治疗对象的不同,抗病毒药物可分为多个类别:1.核苷类似物:如阿昔洛韦和利巴韦林,通过与病毒DNA或RNA结合阻碍其复制。

2.抑制病毒酶:如利巴韦林和雷米夫定,能够抑制病毒酶的活性,阻断病毒的复制。

3.免疫调节剂:如干扰素,通过增强免疫系统的功能来抑制病毒的复制。

五、其他抗微生物药物除了上述常见的抗微生物药物外,还有其他一些特殊类别的药物,如抗疟药、抗结核药和抗寄生虫药等。

结论抗微生物药物根据不同的作用机制和化学结构可分为多个类别,包括抗生素、抗真菌药物和抗病毒药物等。

了解这些抗微生物药物的分类和作用机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它们的应用和选择合适的药物治疗感染性疾病。

参考文献:Smith。

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与管理课件.ppt.Convertor

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与管理课件.ppt.Convertor

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与管理前言用于感染的药物名称众多而混乱,有抗感染药物(anti-infective agents)、抗微生物药物(anti-microbial agents)、抗生素(antibiotics)、抗菌药物(antibacterial agents)、化学治疗药物(chemotherapeutic agents)等,应加以区分。

需明确的几个概念抗菌素现已经摒弃不用。

抗生素原指“在高稀释度下对一些特异微生物有杀灭或抑制作用的微生物产物”。

以后将用化学方法合成的仿制品,具抗肿瘤、寄生虫等作用的微生物产物,以及抗生素的半合成衍生物等也统称为抗生素。

抗菌药物指具杀菌或抑菌活性、主要供全身应用(含口服、肌注、静注、静滴等,部分也可用于局部)的各种抗生素、磺胺药、异烟肼、咪唑类、硝咪唑类、喹诺酮类、呋喃类等化学药物。

(不可内服或注射、毒性强、仅供局部使用的消毒杀菌剂如甲酚皂、硫柳汞、碘酊、硝酸银不属于此类。

)抗感染药物含义较广,包括用以治疗各种病原体(病毒、衣原体、支原体、立克次体、细菌、螺旋体、真菌、原虫、蠕虫等)所致感染的各种药物。

抗微生物药物其含义较抗感染药物略窄,抗蠕虫药物一般不包括在内。

第一章人体微生态失衡与感染微生态学是研究正常微生物群的结构、功能及微生物群之间、微生物群与宿主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一,正常微生物群包括人体体表和体内的一切微生物。

微生物细胞的总体积相当于一个人的肝脏,其所拥有生命所需要的酶远远超过肝脏所产生的酶。

人体正常微生物群对人体非但无害,而且有益,更是必不可少的。

作用⑴保持菌群之间的相互制约而维持人体微生态平衡,且能阻止和干扰外来微生物在人体的定植或定居;⑵菌群的细菌成分和代谢产物如内毒素能激发宿主防御机制发育;⑶有些正常菌群成员与致病菌及外籍菌有共同抗原,可提高宿主对后者的免疫水平;⑷部分菌能在肠内合成一些维生素、抗生素和细菌素。

(一)人体微生物群的组成与相互关系原籍菌又称固有菌群或常居菌,以厌氧菌为主,其自身宿主对其无免疫反应或低免疫反应。

抗微生物药物

抗微生物药物
本品的一次静脉输注须在30-40分钟内完成。应避免输注时间过长而造成血药浓度低于 治疗剂量。
【不良反应】
过敏反应:发生过敏反应,应立即停止用药。 1、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和腹泻。 2、肝脏功能改变:AST和ALT增高。个别报道可 出现肺炎和胆汁淤积性黄疸。上述改变同样可在 其他青霉素和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应用中出现。 3、肾脏功能改变:罕见低钾血症。 4、中枢神经系统反应:罕见惊厥,主要发生在 肾功能不全或大剂量应用本品的病人中。 5、血液系统改变:血小板减少症,白细胞减少 症和出血现象。 6、局部反应:静脉注射部位的血栓性静脉炎。
特点



1、第三代喹诺酮类广谱抗菌药,对阳性菌 和阴性菌均有强大的抗菌作用 2、吸收快,生物利用度高,不良反应少 3、服用方便,直接吞服或溶于水后口服, 特别适合于老年人和有吞咽功能障碍的病 人
【用法用量】 口服。
成人常用量: 1.支气管感染:一次0.3~0.4g,一日2次,疗程 7~14日。 2.急性单纯性下尿路感染:一次0.2g,一日2次, 疗程5~7日;复杂性尿路感染:一次0.4g,一日2次, 疗程10~14日。 3.单纯性淋病奈瑟菌性尿道炎:一次0.4g,单剂 量。 4.肠道感染:一次0.2g,一日2次,疗程5~7日。 5.伤寒:一次0.4g,一日2次,疗程10~14日。
【用法用量】 口服。
1、成人(13岁或以上)上呼吸道感染,每次0.5g,每天1次;下呼 吸道感染,每次0.5g,每天2次;皮肤或皮肤软组织感染,每天 0.5g,分1次或2次,严重病例每次0.5g,每天2次。 2、2至12岁儿童上呼吸道感染,每次7.5mg/kg体重,每天2次;皮 肤或皮肤软组织感染,每次20mg/kg体重,每天1次。 3、6个月婴儿至12岁儿童中耳炎,每次15mg/kg体重,每天2次; 急性鼻窦炎,一般每次7.5mg/kg体重,每天2次;严重病例,每 次15mg/kg体重,每天2次。 *疗程一般7-14天,但β-溶血性链球菌所致急性扁桃体炎、咽 炎的疗程至少10天。

抗微生物药品的分类、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

抗微生物药品的分类、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

衡 ,造成体内某些原籍菌或条件性致病菌的过度繁 殖而出规定位转移 , 引起双重感染。
加强 , 另外也可以是同类抗微生物药品的合用 , 如链 霉素和多粘菌素合用也可加强疗效 。 防止影响免疫反 应及产生配伍禁忌。对拟
别 注意 拟 出 口地 国家 的特 I 限制 , 出 口地禁 用 的抗 拟 微 生物 药 品坚 决不 用 。
期 应 用 , 引 起 耐 药 菌 株 的产 生 , 药 基 因 的转 移 , 易 耐 导 致抗 微 生物 药 品 的医疗 效应 减 弱 。 抗 微 生 物 药 品 的滥 用 容 易 引起 内源性 感 染 或 双 重 感 染 。抗 微生 物 药 品 的使 用 在抑 制 致 病 微生 物 的 同时 , 抑 杀 了畜禽 体 内 的生理 性 微 生物 , 也 扰乱 了微 生 物 种 群 之 间 的相 互 制 约格 局 ,破 坏 了微 生态 的平
兽 药
抗 微 生 物 药 品 的 分 类 、 在 问 题 及 解 决 措 施 存
于 振 春 ( 黑龙江省龙江县鲁河乡畜牧兽 医综合服务站 110 ) 618
抗微 生物 药 物 , 即抗 感 染 药 物 , 即杀灭 或 者 抑 制 微 生物 生 长 或 繁殖 的 药物 , 括 抗 菌 药物 、 病 毒 药 包 抗 物 、 滴 虫原 虫 药 物 、 支原 体 衣 原体 立 克 次体 药 物 抗 抗 等 , 不 包括 抗寄 生虫 药 物 。抗微 生 物药 品用 于临 床 但
应用必须有足够的剂量与疗程。总的来说 , 开始剂量 与急重病例的剂量应当比较大, 症状 已控制或轻症病 例 的剂 量 可适 当减 少 , 程要 充足 。在 应用抗 微 生物 疗 药品治疗的过程中除密切注意疗效之外 , 还应注意可 能 出现 的不 良反应 , 如肝 肾功 能不 良引 起 的反 应 。症 状好转或减轻 , 应坚持用药 , 疗效不佳或不明显的应 及时修正方案。抗微生物药品的联合应用 , 可使疗效

精品医学课件-抗微生物药的合理应用

精品医学课件-抗微生物药的合理应用
对G-菌引起的如巴氏杆菌病、大肠杆菌病、 肠炎、泌尿道炎症等优先选用氨基糖苷类、 酰胺醇类和喹诺酮类。
一、正确诊断、准确选药
对耐青霉素的金葡菌所致呼吸到感染、败血症等 可选用耐青霉素酶的半合成青霉素,如苯唑西林、 氯唑西林,亦可用庆大、大环内酯类和头孢菌素 类。
对绿脓杆菌引起的创面感染、尿路感染、败血症、 肺炎等可选用庆大、多粘菌素类和羧苄西林等
其目的主要在于扩大抗菌谱,增强疗效, 减少用量,降低或避免毒副作用,减少或 延缓耐药菌株的产生。
五、正确的联合用药
联合用抗菌药必须有明显的指征: 1)单一药物不能控制的严重感染,或/和混合感
染。 2)病因未明而又危及生命的严重感染,先进行联
合用药,待确诊后,再调整用药。 3)容易出现耐药性的细菌感染 慢性感染、结核
复习题
10、试述四环素类和氯霉素类的抗菌作用有何异 同。 11、试述喹诺酮类药物的抗菌作用及其机制。 12、举例说明对革兰阴性菌敏感的抗生素及其抗 菌机制。 13、试述磺胺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其防治措施。 14、影响真菌细胞膜屏障作用的抗真菌药有哪些? 简述各自作用机制。 15、抗真菌药的不良反应哪些与药物的作用机制 相关?试解释不良反应发生的机制。 16、简述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临床应用。 17、β-内酰胺类杀菌的机制为何?
复习题
18-内酰胺类产生耐药性的机制为何? 19霉素产生过敏的过敏原是什么?怎样预防 青霉素引起的过敏性休克? 20、四环素类及氯霉素的作用机制和不良反 应各是什么? 21、兽医临床中如何合理使用抗微生物药物?
二、掌握药物动力学特征, 制定合理的给药方案
4、给药间隔、疗程随情况而定 一般性感染疾病用药3~ 4d,症状消失后,
再巩固1~ 2d。磺胺类药物更长。支原体病 治疗要求疗程较长,需5 ~7天。

抗微生物药的分类及合理使用

抗微生物药的分类及合理使用

• 由于大剂量使用抗生素,有可能增加病 原微生物的耐药性。瑞士于1999年禁止 使用全部饲用抗生素,只允许在家禽饲 料中使用抗球虫药。 • 同时,欧盟禁止使用硫酸泰乐菌素、维 吉尼亚霉素、杆菌肤锌和螺旋霉素。此 外还进一步禁止使用喹氧甲酷和卡巴氧
随着即将限制或禁止使用抗菌剂(至少在某些特
殊的生产体系中),必须开辟新的途径,来保护并 提高畜禽健康、维持较高的生产性能,提高营养
兽医药理学基础知识
抗微生物药的分类 及合理使用
引起感染的病原微生物
病毒
G+菌:葡萄球菌、链球菌
病 原 微 生 物
需氧菌
G-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
细菌
厌氧菌:魏氏梭菌
支原体
真菌:霉菌
抗微生物药的分类
抗病毒药 抗 微 生 物 药 抗生素 抗菌药 化学合成抗菌药 抗真菌药: 制霉菌素、克霉唑
(一)抗病毒药
(二)抗菌药
抗生素
( 按 化 学 结 构 分 类 )
抗 菌 药
β-内酰胺类 氨基糖苷类 大环内酯类 四环素类 氯霉素类 林可胺类 多肽类 截短侧耳素类
磺胺类
呋喃类
喹诺酮类 喹噁啉类 硝基咪唑类
化学合成抗菌药
β-内酰胺类抗生素
B、青霉素类
青霉素、氨苄青霉素(氨苄西林)、羟氨苄青霉素(阿莫西 林)、羧苄青霉素等 (1)青霉素为窄谱杀菌剂,口服不吸收。 (2)氨苄青霉素、羟氨苄青霉素为广谱杀菌剂,在治疗全身 感染时选用阿莫西林的疗效比氨苄西林好,治疗肠道感染时, 氨苄西林不易吸收在胃肠道保持较高的药物浓度,故选氨苄 西林好。
浓度依赖性抗菌素应将其1日药量集中使用,
适当延长投药间隔时间以提高血药峰浓度;
时间依赖性抗生素投药原则应缩短间隔时间, 使24小时内血药浓度高于致病菌MIC至少60%。

用药指南

用药指南

西药部分1 抗微生物药物1 1抗生素注:上述各药均指以口服或注射方式应用的抗菌药物,不包括局部用药者。

有*者需经科主任同意或专家会诊使用。

2.青霉素和头孢菌素过敏者,可选用克林霉素预防革兰阳性菌感染;选用氨曲南预防革兰阴性杆菌感染,必要时联系使用;如对β-内酰胺类药物过敏者,可选用氟喹诺酮类药物预防革兰阴性杆菌感染;3.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RS)流行部门,如果进行异物植入手术(如人工心脏瓣膜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放置、人工关节置换等),可考虑选用万古霉素预防感染,但必须经过抗菌药物合理运用指导小组的讨论;4.I类切口手术常用预防抗菌药物单次使用剂量:头孢唑林1-2g;头孢呋辛1.5g;头孢曲松1-2g;甲硝唑0.5g;5.给药时机与疗程:术前0.5-2小时内,或麻醉开始时首次给药;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或失血大于1500ml,术中给予第二剂;总预防用药时间一般不超过24小时,个别情况可延长至48小时。

本类药物可分为:(1)主要作用于革兰阳性细菌的药物,如青霉素(G)、普鲁卡因青霉素、苄星青霉素、青霉素V(苯氧甲基青霉素)。

(2)耐青霉素酶青霉素,如甲氧西林(现仅用于药敏试验)、苯唑西林、氯唑西林等(3)广谱青霉素,抗菌谱除革兰阳性菌外,还包括: ①对部分肠杆菌科细菌有抗菌活性者,如氨苄西林、阿莫西林。

氨苄西林为肠球菌感染的首选用药。

(4)对多数革兰阴性杆菌包括铜绿假单胞菌具抗菌活性者,如哌拉西林、阿洛西林、美洛西林一、适应证1.青霉素: 适用于溶血性链球菌、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敏感(不产青霉素酶)金葡菌等革兰阳性球菌所致的感染,包括败血症、肺炎、脑膜炎、咽炎、扁桃体炎、中耳炎、猩红热、丹毒等。

也可用于治疗草绿色链球菌和肠球菌心内膜炎以及用于风湿性心脏病或先天性心脏病患者进行某些操作或手术时,预防心内膜炎发生。

青霉素钠粉针剂,规格:80万单位;处方:注射用青霉钠;用法:一般感染:im,80-200万V/日,分3-4给药,ivdrip,200-2000万V/日,分2-4次给药。

(整理)抗微生物药物的合理使用

(整理)抗微生物药物的合理使用

抗微生物药物的合理使用一、抗菌药物(一)为什么要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抗菌药物是临床上用于治疗感染性疾病不可缺少的药物,也是应用最广泛的一类药物。

1.抗菌药物在临床上治疗感染性疾病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目前抗菌药物的发展速度、品种、产量及销售量均处于所有药品中的第一位。

近年来,世界抗生素市场的平均年增长率为8%左右,全球抗生素的市场份额约为250~260亿美元,各大制药企业投资进行抗生素药物的研发,使抗生素新品不断出现。

在中国医药市场中,抗感染药物已经连续多年位居销售额为200多亿元人民币,占全国药品销售额的30%,全国6700国家药品生产企业中,有1000多家生产各类抗生素,竞争十分激烈。

我国抗生素产品种类齐全,在抗生素/抗菌素领域,我国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的是青霉素、四环素、氯霉素、土霉素、链霉素、螺旋霉素以及磺胺类产品,其中青霉素规模最大,我国青霉素年产量超过2.2万吨,约占全球市场的70%。

我国青霉素产品基本上集中于华药、哈药、石药和鲁抗四家,四家产品占国内青霉素总产量的75%。

四环素、氯霉素、土窃案、链霉素等产品,由于欧洲主要生产商已经停止生产,因此国际上主要产设集中在我国,但由于这些产品在西方发达国家基本上不应用于人群,而且由于毒副作用在畜牧市场也受到限制,所以市场需求并不大。

我国抗生素行业呈寡头垄断竞争格局,原料药的生产销售在全球占较大比重,主要竞争对手是印度,但在高端产品上落后于发达国家。

抗生素行业在全球已是一个成熟行业,近年来世界抗生素市场的年均增长率约为8%。

但不同的品种在成长周期中所处的位置差别较大,如青霉素类、四环素类大多已处于衰退期,而头孢类、大环内脂类和喹诺酮类总体上仍处于成长期。

发展速度、品种1907年发现磺胺药物,1929年发现青霉素G生物来源天然的抗生素衍生物9000种人工化学半合成的抗菌药衍生物10万多种每年以200-300种速度递增世界抗生素的年平均增长率约为8%临床实际应用的抗菌药只有200多种年产量70年代年产量1.2万吨,80年代年产量2.5万吨90年代年产量4~5万吨,2000年产量7万吨年销售量1982年世界药品销售800亿美元,其中抗菌药为110亿美元,占12.5%。

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PPT医学课件

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PPT医学课件

特点:广谱 、对绿脓杆菌有 效 、不耐酸、不耐酶。
主要用于绿脓杆菌感染,也 用于其他G-杆菌感染。
14
抗G-杆菌 的青霉素
• 美西林 • 匹美西林 • 替莫西林
特点:主要作用于G-杆菌, 对肠杆菌科细菌作用较强。
15
(二)头孢菌素(cephalosporins)
第一代:头孢噻吩、头孢氨苄、头孢唑啉 第二代:头孢孟多、头孢呋辛、头孢克洛 第三代:头孢他定、头孢曲松、
4
(三) 药敏试验 测定抗菌药物在体外对病原微生物有无抗菌作用 的方法,称为药物敏感试验,简称药敏试验。 最低抑菌浓度(MIC):药物能够抑制培养基内细 菌生长的最低浓度; 最低杀菌浓度(MBC):药物能够杀灭培养基内细 菌的最低浓度。 药物常用量时达到的平均血药浓度超过MIC的5倍 以上,为高度敏感;相当于或略高于MIC为中度敏 感;低于MIC为耐药。
36
神经肌肉阻断作用
引起神经肌肉麻痹, 严重可致呼吸停止 机制:与突触前膜钙结合部位结合,阻 止 钙离子参与乙酰胆碱的释放。可用 新斯的 明治疗。 肾功能↓、Ca2+ ↓、肌松药、重症肌无 力可诱发或加重症状。
37
过敏反应
1~30% 较少见, 发生率:新霉素>链霉素>卡那霉素、 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妥布霉素
呋塞米、依他尼酸及甘露醇等合用,避免与 能掩盖其耳毒性的苯海拉明、美克洛嗪、布 可立嗪等抗组胺药合用。 2.注意耳鸣、眩晕等早期症状 3.检查高频音听电图、眼震颤电图 4.根据肾功能调整剂量,监测血药浓度
35
肾毒性 发生率: 新霉素>卡那霉素>妥布霉素>链霉素
年老、剂量过高以及合用两性霉素B、 杆菌肽、头孢噻吩、环丝氨酸、多粘菌 素B或万古霉素可增加肾毒性的发生。

《合理使用抗菌药》PPT课件

《合理使用抗菌药》PPT课件
• 卡巴氧:本品禁与抗生素混合或同时使用。不宜用于粗蛋白低于15%的全价饲 料,超过4月龄的猪禁用。
• 痢菌净:本品不宜与抗生素混合使用。
• 土霉素类:避免与碱性物如小苏打以及含钙、镁、铝、铁 等药物配伍,避免与乳制品和钙量较高的饲料混饲。提示: 仔猪过渡料不宜使用金霉素。用药低于5天。
➢ 与泰妙菌素(泰妙灵)、泰乐菌素配伍用于胃肠道和呼吸道 感染时有协同作用。与氯霉素类合用有较好的协同作用。
• 恩拉菌素:禁与土霉素、北里霉素、弗吉尼亚霉 素、杆菌肽锌配伍使用。
• 杆菌肽锌、恩拉霉素、维吉霉素、北里霉素、泰 乐菌素、黄霉素、金霉素、土霉素、喹乙醇、万 能肥素不能同时使用

抗菌药配伍禁忌
• 1 青霉素
• 磺胺、氨基糖苷类、多粘菌素、红霉素、氨茶碱为碱性药物,青霉素在碱性 环境易受破坏,所以,青霉素与磺胺合用不合理,青霉素与氨基糖苷类同时 注射时应该分开,以免产生反应
6. 氨基糖苷类
• 链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 • 阿米卡星(丁胺卡那)、 • 新霉素(氟氏)、 • 大观霉素(壮观霉素)、 • 安普霉素(阿普拉霉素)、 • 潮霉素、越霉素A、春雷霉素
• 氯霉素、 • 甲砜霉素、 • 氟苯尼考
7. 氯霉素
8. 四环素类
• 土霉素、 • 四环素、 • 金霉素、 • 多西环素(强力霉素)、 • 美他环素、米诺环素
➢ TMP、DVD有明显增效作用,适量硫酸钠(1:1) 同时给药, 有利于本品吸收。
➢ 土霉素不能与喹乙醇、北里霉素合用。
• 红霉素:不宜在颗粒料中使用,配合后饲料储存不超过2周。 • 泰乐菌素:不宜与聚醚类合用,因为可导致后者毒性增强。小苏打可增加吸
收。
• 竹桃霉素:种猪禁用。 • 泰妙菌素:禁止与莫能霉素、盐霉素等聚醚类抗生素合用。

抗微生物药物定义及分类

抗微生物药物定义及分类

抗微生物药物定义及分类
嘿,朋友们!今天咱来唠唠抗微生物药物,这可真是个重要的玩意儿啊!你知道啥是抗微生物药物不?简单来说,它就是能帮我们对抗那些微生物的好帮手呀!
咱就把身体想象成一个大大的城堡,而微生物呢,就像是一群想要偷偷溜进来搞破坏的小坏蛋。

抗微生物药物呢,就是守护城堡的勇敢战士!
那抗微生物药物都有啥分类呢?有抗生素,这可是个厉害的角色,就像一把锋利的宝剑,能斩杀很多细菌呢!还有抗病毒药物,专门对付那些让人头疼的病毒,就像是一支精准的箭,直中病毒的要害。

另外还有抗真菌药物,就如同一位经验丰富的卫士,能把真菌拒之门外。

你想想看,如果没有这些抗微生物药物,我们生病了该多难受啊!那简直不敢想!它们能让我们快快好起来,重新活力满满。

所以啊,抗微生物药物真的太重要啦!我们可得好好了解它们,知道它们的本领,也得正确使用它们,可不能随便乱用哦,不然这些“战士”也会有打不过“小坏蛋”的时候呀!这不就是我们应该知道和记住的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由于长期使用金刚烷胺、利巴韦林等抗病毒药物防治禽 流感及其他病毒病,病毒易产生变异毒株,可能威胁人 类健康。《农业部第560号公告》明确规定:禁止使用 金刚烷胺、阿昔洛韦、吗啉胍、利巴韦林等抗病毒药。
• 非典型的病毒病,可以用干扰素、淋巴因子、抗 病毒中药等来治疗。
(二)抗菌药
β-内酰胺类
氨基糖苷类
第一类繁殖期杀菌剂 : β-内酰胺类、氟喹诺酮类 第二类静止期杀菌剂 :氨基糖苷类、多肽类 第三类速效抑菌剂:四环素类、林可霉素类、大环内酯类 第四类为慢效抑菌剂:磺胺类
• 第一类繁殖期杀菌剂和第二类静止期杀菌剂,合 用可以获得增强和协同作用:
• 青霉素+链霉素 • 青霉素+庆大霉素(不能用庆大霉素稀释青霉素) • 青霉素+多粘菌素 • 这是因为第一类药物使细菌细胞壁的完整性被破
截短侧耳素类抗生素
沃尼妙林
氟沃尼妙林(Valnemulin)是新一代截短侧耳 素类半合成抗生素,属二萜烯类,与泰妙菌素属同 一类药物,是动物专用抗生素。主要用于防治猪、 牛、羊及家禽的支原体病和革兰氏阳性菌感染。它 是第一个全欧洲批准的兽用药物预混剂,被列为兽 用处方药。
“时间依赖性”与 “浓度依赖性”抗生素
大环内酯类


化 学

结 构菌Biblioteka 分 类药)
抗生素
四环素类 氯霉素类 林可胺类 多肽类 截短侧耳素类
化学合成抗菌药
磺胺类 呋喃类 喹诺酮类 喹噁啉类 硝基咪唑类
β-内酰胺类抗生素
B、青霉素类
青霉素、氨苄青霉素(氨苄西林)、羟氨苄青霉素(阿莫西 林)、羧苄青霉素等
(1)青霉素为窄谱杀菌剂,口服不吸收。 (2)氨苄青霉素、羟氨苄青霉素为广谱杀菌剂,在治疗全身 感染时选用阿莫西林的疗效比氨苄西林好,治疗肠道感染时, 氨苄西林不易吸收在胃肠道保持较高的药物浓度,故选氨苄 西林好。
这类药物临床疗效的关键是提高药物浓度,所以 给药的关键是剂量,给药的时间间隔也逐渐转向 一天一次疗法。
浓度依赖性抗菌素应将其1日药量集中使用, 适当延长投药间隔时间以提高血药峰浓度;
时间依赖性抗生素投药原则应缩短间隔时间,使 24小时内血药浓度高于致病菌MIC至少60%。
据报道两种抗菌药物联合应用时: 约25%发生协同作用;60%~70%为无关或累加作用; 发生拮抗作用者占5%~10%。
• 也有人认为,由于临床感染的情况复杂,细菌往 往不处在同一生长状态,繁殖期杀菌剂可以杀灭 繁殖时期的细菌,速效抑菌剂可以抑制生长期细 菌的繁殖,联合应用可能降低细菌内毒素的释放 量,改善临床症状,从而达到良好的治疗目的。
• 目前一般认为一旦联用应以同时合用或先用繁殖 期杀菌剂、后用速效抑菌剂为宜。
坏后,第二类药物易于进入细胞所致。
• 第一类繁殖期杀菌剂不能和第三类速效抑菌剂联 合,否则容易出现拮抗作用。
• 如青霉素不能和氟苯尼考、四环素类、大环内酯 类、林可霉素联用
• 因为这四者能迅速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使细菌 处于停止生长繁殖的静止状态,致使繁殖期杀菌 剂的青霉素干扰细胞壁的合成功能不能获得充分 发挥,降低青霉素的药效。
替米考星注射液,除牛以外(皮下注射,仅1次),其他动物 注射给药慎用。猪肌内注射10mg/kg引起呼吸增数、呕吐和 惊厥。20mg/kg可使大部分试验猪死亡
土拉霉素
土拉霉素是兽类专用的新型大环内脂类抗菌药物 ,对牛和猪呼吸系统疾病病原菌敏感,如胸膜肺 炎放线杆菌、溶血性巴斯德菌、出血败血性巴氏 杆菌、肺炎支原体、副猪嗜血杆菌等。欧盟和美 国已批准将其用于牛和猪呼吸系统疾病的防治。 常用的给药方式是皮下和肌肉注射(2.5mg/kg) ,给 药后吸收迅速,生物利用度高、半衰期长,药效 持久。肠胃外单次给药即能供全程的治疗,在兽 医临床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时间依赖性抗菌药物
• 该类抗生素的杀菌作用主要取决于血药浓度高于MIC( 最低抑菌浓度)的时间而其峰浓度并不很重要。 特点:1 当血药浓度超过对致病菌的MIC(最低抑菌浓 度)以后,起抑菌作用并不随浓度的增高而显著增强, 而是与抗菌药物的血药浓度超过MIC的时间密切相关 主要包括:β-内酰胺类、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等
“时间依赖型”抗生素要求考虑其“持效时间”, 关键是延长和维持药物的有效血药浓度的时间而 不是药物浓度。 为了延长血药浓度,常用方法是 ⑴采用延长其排出的药物(氨苄青霉素+丙磺舒) ⑵低剂量多次给药。
• 浓度依赖性药物
该类抗菌药物血药峰值浓度越高,对致病菌的杀伤 力越强,杀伤速度越快。
特点:1 抑菌活性随着抗菌药物的浓度升高而增 强,当血药峰浓度大于致病菌MIC的8~10倍时, 抑菌活性最强。 主要包括:氨基甙类、喹诺酮类和硝基咪唑类等
给猪肌肉或静脉注射2.5mg/kg的土拉霉素,结 果表明,肌肉注射给药后15分钟,血药浓度达峰 值。血浆中表现平均消除半衰期为75.6小时;静 脉注射给药后,消除半衰期为67.5h。
肌肉注射给药12小时后肺内药物浓度为 2840ng/g,24小时后为3 470ng/g,6天为1700ng/g ,10天为1240ng/g,综上所述,猪按2.5mg/kg单 剂量肌肉注射土拉霉素后,药物吸收迅速,生物 利用度高,肺内组织内一直维持较高的药物浓度 ,消除缓慢。
兽用抗菌药物使用的发展趋势
背景: • 细菌耐药性越来越严重 • 新药研发越来越困难 • 疾病越来越复杂 • 人们对食品安全要求越来越高
细菌产生耐药性的主要原因
抗菌药物的滥用,导致对细菌产生巨大的选择压 力,使那些原来只占极小比例的耐药菌(10-6~10-9 ,自发突变频率),迅速繁殖。
兽医药理学基础知识
抗微生物药的分类 及合理使用
引起感染的病原微生物
病毒
G+菌:葡萄球菌、链球菌
需氧菌

G-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
原 微 生
细菌
厌氧菌:魏氏梭菌

支原体
真菌:霉菌
抗微生物药的分类
抗病毒药

抗生素
微 生
抗菌药


化学合成抗菌药
抗真菌药: 制霉菌素、克霉唑
(一)抗病毒药
• 药物:利巴韦林、金刚烷胺、吗啉胍、阿昔洛韦 、聚肌胞、干扰素、淋巴因子及抗病毒中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