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学的概念和研究范围教学提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俗学的概念和研究
范围
第二节民俗学的概念和研究范围
一、民俗学的概念
(一)广义的民俗学概念
民俗学是一门综合学科,是以城乡民间生活为其研究对象的;就民族而言,这门学科既研究文明民族的民间生活,也研究后进民族甚至原始民族的民族生活。
(二)狭义的民俗学概念
狭义的民俗学概念有四种不同意见:
1、民俗学只对远古遗留下来的信仰、风俗和传统加以研究。
2、民俗学仅以研究文明民族的民间生活为限。
3、民俗学只研究民间生活中的仪式、祭祀和禁忌。
4、民俗学只以民间口头文学为研究对象。
二、民俗学的研究范围
民俗学的研究范围大致包括以下四个大的方面:
(一)经济的民俗:它以生态民俗、民间传统的经济生产习俗、交易习俗及消费生活习俗为主要内容。
(二)社会的民俗:它是以家族、亲族、乡里村镇的传承关系、习俗惯制为主要内容。
(三)信仰的民俗:它是以传统的迷信与俗信的诸事象为主要内容。(四)游艺的民俗:是以民间传统文化娱乐活动的习俗为主要内容。
总之,民俗学的研究范围十分广泛,凡是人类社会中从生产到生活,从物质到精神,从心理到口头再到行为,所有形成习俗惯制世代传承的事象,都在研究之列。
1.鲁菜
是中国北方菜的代表,鲁菜主要由济南风味和胶东风味组成。济南菜种类齐全,以爆、烧、炒、炸见长,菜品以清、鲜、脆、嫩著称,其中尤讲究清汤、奶汤的调制。名菜有奶汤蒲菜、奶汤鲫鱼、德州扒鸡、酱爆鸡丁等。胶东临海,菜以蒸制海鲜见长。工艺以蒸、煮、扒、炒、熘见长,口味以咸鲜为主。其名菜有绣球海参、芙蓉干贝、蟹黄鱼翅等。此外、山东人喜食葱,烹饪时常用葱花炝锅,或以葱花为辅料配菜,如葱烧海参、葱烧蹄筋、葱烧肉等。
1.举例说明影响服饰文化的因素
1)服饰文化的形态与人类居住的自然环境,特别是气候条件有着密不可分
的联系。爱斯基摩人与非洲土著的服饰文化极不发达,而年平均气温
20摄氏度的地区的服饰文化很发达。
2)不同的生产方式,对服饰文化的发展形态也起着很大的作用。以捕鱼为
生、狩猎为生的民族,则以鱼皮、兽皮为衣。
3)服饰文化和一个民族的历史和信仰有着紧密地联系,它往往蕴含了一个
民族古老的文化信息。侗族的背牌,表明了他们对蛇的崇拜;畲族妇女
的狗头帽,说明了狗图腾。
4)服饰的标志作用:性别、年龄、身份、地位、民族等在服饰上也都存在
很大差别。
2.比较中国古代饮食惯制与现在的饮食习惯
1)常态下的饮食惯制,就是指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根据自己的生理需要和
饮食习惯而定制出的饮食惯制。它既包括每天的饮食时间,也包括每
天的人均的饮食摄入量及食物种类。古人一日两餐,第一餐称为“朝食”
时间约为上午九点左右,是一天的正餐。这样安排可能与农耕文化有
关,由于农忙,为节省时间,人们一天要先干上几个小时在吃“朝食”。
第二餐称为“餔食”下午四点左右吃,吃的是剩饭,主要是为了节省时间
和燃料。现在世界普遍实行三餐制,中国人比较重视晚餐,由于白天
工作繁忙,打到了晚上才有时间做上一顿可口的饭菜。饮食作息习惯
对饮食惯制影响很大。
2)非常态下的饮食惯制,在某些与宗教有关的仪式或节目中,人们还有
一套独特的饮食惯制。非常态下的饮食惯制的主题则是信仰中的鬼
神,服务主体不同,饮食惯制自然也不一样。
3.中国四合式民居的类型:
1)以北京民居为代表的房房相离四合院。优点:院落宽敞、日照充足、
采光好,有利于冬季保暖。正房与厢房分开。
2)长江中下游天井式四合院。特点:房房相离,多为楼居,天井狭小,
阳光不能够直射屋内;天井高深,产生自然拔风的效果,夏天阴凉舒
适。
3)西南高原一颗印式四合院。特点:房房相连,天井为正方形。采光
好,防风、防盗、抗震,适应高原风多地震多的特点。
4.北京四合院的建筑特色:
1)“坎宅巽门”的防伪追求。坎,八卦中、北的位置属水,克火。巽,东南
位,属风,出入顺利。
2)房房相离、宽敞舒适的建筑布局。优点:院落宽敞、日照充足、采光
好,有利于冬季保暖。
3)碎砖砌墙墙不塌的建筑工艺。
4)民俗的基本特征:
1.集体性(社会性)
集体性是指民俗在产生、传承过程中所呈现出的,为广大民间社会所共同接受的基本特征。任何一种民俗现象都绝不是个人行为,而是社会普遍传承的风尚和喜好,在集体中产生,在集体中传承。
2.地域性
地域性是指民俗在空间上所呈现的基本特征,这种特征也可以称为民俗的“地利特征”或“乡土特征”。自然环境、生产方式及社会环境不同,自然会带来不同的风俗习惯。
i.自然环境决定民俗地域特征,人是环境的动物,为了适应各种
不同的自然环境。人们创造出了许多与之相适应得民俗事项,
从而使民俗事项具有了鲜明的地域性特征。
ii.生产方式影响着民俗地域性特征,游牧民族食肉衣皮,农业地区食谷衣棉,沿海地区食鱼居船。
iii.社会环境决定民俗的地域特征,社会环境的差异也是造成民俗地域性特征的一个重要原因。这里所谓的“社会环境”又有宗教
环境、语言环境、文化环境等多个方面。民俗的地域性特征主
要体现在老人、妇女等相对保守的社会群体中,他们是我们进
行民俗地域性特征调查的主要对象。
3.变异性(历史性)
变异性是指民俗在传承过程中,为适应新的生存环境所呈现出的某些具有变异性特点的外部特征。变异性所强调的则主要是民俗呈现在实践上的某些特征,民俗是一条流动的河,不变的民俗是不存在的。影响变异性的外在因素有:历史变革、异族入侵、民族迁徙、文化交流。
4.传承性
传承性是指民俗在发展过程中所呈现出的具有世代相袭特点的民俗特征。民俗是指那些具有某种超稳定结构的文化事项,良俗以其合理性赢得广泛承认,代代相传,陋俗也会因其保守传承至今。传承性在老人、妇女间体现较深,根深蒂固。
5.规范性
规范性是指民俗对民间社会所有成员行为方式所具有的约束作用,它是民俗在功能上所呈现出的一个重要特征。人与其他动物的区别之一就是他的社会性,而人的社会性就是法律、道德与民俗等诸多制约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法律规范的强制性,道德规范的局限性民俗范畴的作用要大的多,它几乎涉及到人类衣食住行、婚丧嫁娶、社会组织、岁时习俗、文学艺术、民间信仰等各个方面,在制约、规范人类行为的过程中,民俗一直都发挥着其他意识形态所无法取代的作用,衣食住行的相同都是民俗规范性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