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新媒体概论第一章张文俊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闻内容——娱乐化
(二)对传统媒体受众市场的冲击
报纸发行下降
广电收听收视率下降
在新媒体的冲击下,广播电视的铁杆观众越来越少。 以美国为例,2007年的一项民意测验表明,收看新闻节目的忠实观众 越来越少,更多的人选择在各个新闻节目之间切换。2007年只有42% 的美国人收看固定的电视新闻节目。而1995年有48%的观众收看固定 新闻节目,1993年有60%的人收看固定新闻节目。不但铁杆观众在流 失,不看电视新闻的人也越来越多。在接受调查的观众中,说自己“ 昨天看了电视新闻”的人占59%,而在1994年有74%的观众“昨天看了 电视新闻”。
数字新媒体的“新”主要体现在它的传播渠道上:电信网 、互联网和广播电视网。在2009年“两会”时,三网融 合首次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 数字新媒体的“新”主要体现在它的服务上:数字电视、 移动电视、手机各类服务、互联网上的各类服务,涉及 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数字新媒体的“新”主要体现在它的传播方式上:自主选 择,交流互动,人人都是信息的发布者(自媒体)。
在信息科学领域: 信息含意却更普遍化、抽象化,可被理解成为消息中包 含的有意义的内容。 传递信息的多少可以直观地使用“信息量”去衡量。消 息中所含信息量应与消息的种类无关,且所含信息量的多 少也应与消息的重要程度无关。
在哲学中: 在本体论的意义上,信息被理解为客观事物运动状态及 其变化方式的自我显示; 在认识论意义上,信息被理解为主体对客观事物运动状 态的及其变化方式的自我显示。包括这些表征或描述的外 在形式(语法信息)、内在含义(语义信息)和效用价值 (语用信息)。信息是同时考虑语法信息、语义信息和语 用信息的全信息。
本书结合了数字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和数字新媒体 的服务平台、数字新媒体的资产管理、数字新媒 体的关键技术、数字新媒体的内容产业,以及数 字新媒体的发展趋势等方面做一些综合与深入的 探讨
第一章 数字新媒体
1.1媒体与数字媒体
信息 媒体 数字媒体
1.2数字新媒体的界定
新媒体与数字新媒体 数字新媒体的特点 数字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关系
2. 数字媒体的分类 数字媒体可按不同的分类方法分成很多种类 按时间属性分:
静止媒体(Still Media) 连续媒体(Continues Media)
按来源属性分:
自然媒体(Natural Media) 合成媒体(Synthetic Media)
按组成元素来分:
单一媒体(Single Media) 多媒体(Multimedia)
2. 媒体的技术定义
技术层面上 国际电信联盟(ITU)将媒体定义为是感知、表示、 存储和传输信息的手段和方法,并将媒体分类为:
感觉媒体(perception medium) 表述媒体(representation medium) 表现媒体(presentation medium) 存储媒体(storage medium) 传输媒体(transmission medium)
2. 数字新媒体的传播特点
数字媒体服务形式具有多样性和再生性,服务的融合、交 叉将是数字新媒体服务发展的主旋律,高共享度和高交互 性是数字新媒体服务的显著特点。 改变广泛传播和被动接受的格局。广播走向窄播,甚至是 专播,有大众传播向小众传播(分众传播)转变,根据某 些特定的受众人群的需要进行有特定内容的有针对性的传 播,提供个性化信息服务。 互动性是数字化大众传播的另一个显著的特征,接收者对 信息内容更有选择权和自主权,甚至接收者参与内容制作 接收者地位的变化也是数字新媒体最显著的传播特点:精 英媒体——大众媒体——个人媒体,生产和消费的界限模 糊。
数字新媒体对传统媒体的冲击
(一)对传统媒体内容的冲击
新闻源——网络议题 表哥杨达才事件 2012年8月26日,杨达才在延安 交通事故现场,因面含微笑被人 拍照上网,引发争议并被网友指 出杨达才有多块名表。接着,各 个媒体大量报道。2012年09月21 日,陕西省研究决定:撤销杨达 才陕西省第十二届纪委委员、省 安监局党组书记、局长职务; 2013年8月30日,西安中级人民 法院在3号法庭公开开庭审理被 告人杨达才受贿、巨额财产来源 不明一案。同年9月5日获刑14年 。
1. 媒体的形态 媒体作为信息的载体,以三种形态存在:
物质材料或物质实体 物质和能量的波动信号 符号载体
“媒体”、“介质”与“符号”、 “信号”术语的关系
“信号”和“符号”都是媒体的基本形态。 当着眼于媒体的物质特性、习惯采用“信号” 当着眼于媒体包含的内容和意义、采用“符号” 当着眼于媒体的具体物质形态时,采用“介质” 当从技术层面使用“媒体”这一术语,往往侧重于媒体的物 质形态和信号形态
数字新媒体概念和用法已经被专有化和特指化,其含 义仅仅指第一层含义,即信息的载体,而不涉及到媒 体机构。 在此论述所涉及的媒体主要是从技术视角去讨论和分 析的,而不是社会视角去讨论和分析的。
1.1.1 信息
1948年,数学家香农在题为“通讯的数学理论”的论文中 指出:“信息是用来消除随机不确定性的东西”。 美国数学家、控制论的奠基人诺伯特· 维纳在他的《控制 论——动物和机器中的通讯与控制问题》中认为,信息是 “我们在适应外部世界,控制外部世界的过程中同外部世 界交换的内容的名称”。 我国著名的信息学专家钟义信教授认为“信息是事物存在 方式或运动状态,以及这种方式或状态直接或间接的表 述”。 在日常生活中:信息等同于消息。消息是信息的俗名,信 息是消息的学名。 总结前人的理解,我们从以下两个领域来对信息做定义:
数字新媒体:它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通过互 联网、宽带局域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传播渠道, 以及计算机、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 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 数字新媒体综合了数字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及其应用 服务,其主体应该是技术、传播、人。
从下面三个层面上把握数字新媒体的概念:
应对之策:网络报纸——电子版
中国学者刘建明也认为,“在30年后,报纸将无可救 药” 。网络报纸的出现,难道不是报纸存活的另一种形态 吗?刘建明对此持否定态度,他认为网络报纸并不是报 纸,把它叫做报纸只是一种习惯称呼网络报纸绝不是报纸 ,而是网络新闻库,两者在形态上没有任何相同之处。
你认为报纸是否会消亡,并说说报纸存在的好处,报纸消 亡的好处?
1.1.3 数字媒体
1. 数字媒体的概念
从技术的角度定义:是指在各类人工信息系统中其工作信 号以数字(或代码)形式编码的各类表述媒体、表现媒体 、存储媒体和传输媒体等。 “数字媒体技术”或“数字传播” 。 从传播的角度定义:主要是指依托于数字媒体技术的信息 传播渠道、信息传播服务和信息传播方式等。 数字媒体包涵着数字媒体内容和数字媒体技术,其主体应 该是技术、内容、应用和人。 《2005中国数字媒体技术发展白皮书》:数字媒体是数字 化的内容作品,以现代网络为主要传播载体,通过完善的 服务体系,分发到终端和用户进行消费的全过程。 网络是数字媒体传播过程中最显著和最关键的特征,也是 媒体发展的必然趋势。
1.2.2 数字新媒体的特点
wk.baidu.com1.
数字新媒体的技术特点
一、多媒体化,即利用文本、图形、图像、音频、视频、 动画等协同表示内容信息。 二、集成性,使多种不同形式的表述媒体综合起来,共同 表示某个内容,并能根据传播的需要有接受者集中控制各 种表示媒体的演示方式。 三、交互性,信息在发布者和接收者之间双向流动。 四、超连接性,通过超链接技术,以媒体对象为单位,按 一定的逻辑关系组织一个具有非线性、网络化特征的结构 化信息体系。
(三)对传统媒体人才的争夺
媒体裁员 新闻民工,待遇不好 新媒体良好势头,许多人才从传统媒体跳到新媒体。
(四)对传统媒体广告市场的冲击
新媒体广告收入高速增长
讨论:报纸消亡论
报纸在2043年消失美国北卡莱罗 纳州立大学的教授菲利普· 迈尔出版 了专著《正在消失的报纸 :如何拯 救信息时代的新闻业》,在该书的 中译本封面上,赫然印着他对报纸 消亡的预测:“2043年春季的某一 天,美国一位读者把最后一张报纸 扔进了垃圾桶,从此,报纸就消失 了。 2005年10月28日,比尔· 盖茨在英国 伦敦庆祝自己50岁生日时宣布,今 后10年报纸将失去原来的意义,大 量信息将通过电子途径,而不是以 成堆纸页的形式,送达个人信息终 端。届时,人类将全天24个小时接 入互联网。
信息的分类
人类能感知的外界信息可按其媒体划分成以下几类。人 类最容易获取的信息是通过视觉和听觉所得到的视频和音 频信息。目前数字媒体只是基本利用了人的视觉和听觉。
信息
视频信息 静态 文本 数字 文字 图 图形 图像 动画 视频 动态
音频信息 规则 非规则
超视音频信息 超音频 超视频
其他信息
语音 音效 音乐
1.2.3 数字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关系
传统媒体:报纸、广播、电视 数字新媒体:手机、电脑、ipad等
数字新媒体崛起与发展,正改变着媒体生态环境和信息传 播特质。传统媒体的介质壁垒被打破,媒体的市场竞争不 再仅限于同类媒体间,而是进入了“大媒体”的市场洗牌之 中。
数字新媒体给传统媒体带来的最显著的变化是“全民传播” ,传统意义上的“传与受”关系被改变,由被动的受众转变 为具有选择权、接近权、使用权、表达权、创作权等一系 列完整权利的用户。
1.2 数字新媒体的界定
1.2.1新媒体与数字新媒体
“新媒体(New Media)” 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可以认为, 现代技术促成的新的信息载体,就是新媒体。 报纸 广播 电视 网络
当下的新媒体是与数字媒体密切相关,新媒体是数字媒体 当前发展的主流。 数字媒体主要是侧重于技术层面的概念,而新媒体则主要 是侧重于应用层面的概念。
人类感知 模拟信息
模/数转换
数字 信息
数字媒体 技术与系统
数字 信息
数/模转换
人类感知 模拟信息
1.1.2 媒体
从传播学角度看,媒体是人与人之间或人与机之间进行 信息交流(即意义和精神互动)行为赖以进行的物质和能 量信号。一切的信息作业都需要依赖媒体才能进行。信息 对载体的这种依赖性,表明信息归根结底是物质的属性。 简而言之,媒体就是信息的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
1.3数字新媒体与社会发展
信息服务 媒体整合 经济增长 政治环境 文化消费
1.1 媒体与数字媒体
媒体在传播学范畴中有两种含义:
指具备承载信息传递功能的物质,如电视、广播、报纸等 被称为大众媒介; 指从事信息的采集、加工制作和传播的社会组织,即传媒 机构,如电视台、报社等被称为大众媒体。
数字新媒体概论
讲师:刘希 邮箱:xixiyago@163.com
概述
数字新媒体是以信息科学和数字技术为主导,以大众传播理论为依据 ,融合文化与艺术,将信息传播技术应用到文化、艺术、娱乐、商业 、教育和管理等领域的科学与文化高度融合和综合交叉学科。 数字电视、移动视频、网络流媒体、手机媒体、数字家庭等统统可以 归结到数字新媒体领域。
噪声
亚声 超声
红外 紫外
触觉 嗅觉 味觉 心灵感应 其他
2. 信息的数字化
人类本来是生活在一个物理的、模拟的现实中。 数字化是为了使人类能够更好地享有各种信息服务,从而 实现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的目的。
从技术上而言,数字化的信息比模拟信息在存储、处理、 检索、传播和利用等各方面都有着不可比拟的优越性。
信息社会
信息化,是指社会经济的发展,从以物质与能源为经 济结构的重心,向以信息为经济结构的重心转变的过 程。 信息社会也称信息化社会,是脱离工业化社会以后, 信息将起主要作用的社会。 在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中,物质和能源是主要资源, 所从事的是大规模的物质生产。而在信息社会中,信 息成为比物质和能源更为重要的资源,以开发和利用 信息资源为目的信息经济活动迅速扩大,逐渐取代工 业生产活动而成为国民经济活动的主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