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新媒体概论第一章张文俊

合集下载

数字新媒体概论1张文俊

数字新媒体概论1张文俊
第三章 数字新媒体的关键技术
3.2数字信息处理与生成技术
MIDI(Musical Instrument Digital Interface)乐器数字接口 ,是20 世纪80 年代初为 解决电声乐器之间的通信问题而提出的。MIDI 传输的不是声音信号, 而是音符、 控制参数等指令, 它指示MIDI 设备要做什么,怎么做, 如演奏哪个音符、多大音 量等。它们被统一表示成MIDI 消息(MIDI Message) 。
计算机图形技术主要研究如何在计算机中表示图形,以及利用计算机进行图形的计算 、处理和显示的相关原理与算法,其核心就是将客观世界对象以图形的形式在计算机 内表示出来,主要包括模型生成与图形显示。
涉及真实感绘制的主要技术有:消隐技术、表面细节绘制技术、纹理贴图技术、 高级光照与着色技术、基于图像的绘制。
是光纤通信网络的发展方向。 接入网技术 ? 接入网主要分为有线和无线接入两类,有线接入又分铜缆接入、光纤
接入和混合接入。
பைடு நூலகம்
? 计算机动画生成技术:即运动控制技术 主要有:关键帧动画、变形物体动画、过程动画、关节动画与人体动画、 基于物理模型动画。
3.3数字传播技术
2.通信网的相关技术 ? 差错控制技术 ? 数字信号的时分复用 ? 多址接入技术 ? ATM技术与ATM网络
3、光纤通信网与接入网技术 光纤通信技术 ? 光纤通信系统主要由电端机、光端机和光中继组成 ? 同步数字系列(SDH)光纤系统是传输网的主流技术,全光网络(OTN)

《新媒体导论》(第二版)课件 -第一章 理解新媒体:多重属性的复合

《新媒体导论》(第二版)课件 -第一章 理解新媒体:多重属性的复合
• 今天市场上的可穿戴设备,都不一定是理想的产品,都未必会赢得未来市 场,但是它们所代表的方向却是重要的。
人民日报智慧媒体研究院研发的 5G+AR 采访眼镜
第二节 连接的演进:新媒体发展的核心线索
四、移动终端及其连接的升级:移动互联网时代到来
4 从通信工具到综合平台:移动应用的发展
• 手机最早的功能是语音通信。今天的手机,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全方位的平台。 • WAP、App的普及,为移动互联网的兴起做了铺垫。
2 互联网进入商业化应用阶段
• 一批服务提供商和内容提供商应运而生,当时的应用技术主要是Telnet等。
3 互联网进入大众领域
• 蒂姆·伯纳斯·李(Tim Berners-Lee)在1989年提出(World Wide Web——万维网)的技术构想,从根本上 为互联网成为一种大众传播媒介奠定了基础,让普通人能够进入互联网世界。
1 从1G到5G:手机通信技术的发展
2 从功能手机到智能手机:手机终端的发展
• 2014年6月,中国手机上网比例首次超过传统PC机上网比例,手机网民规 模超八成。
• 这标志着中国已经完全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
3 从平板电脑到可穿戴设备:移动终端的多元发展
• 平板电脑、电子书等带来的不仅是新的终端,也带来了媒体产业链条的重 构以及新的经营模式。
第三节 从媒介到社会:新媒体的多层属性及影响
一、作为媒介的新媒体对传播及传媒生态的影响 二、作为数字化生存空间的新媒体对人的影响 三、作为公共交流空间的新媒体对政治生态与社会生态的影响 四、作为新经济平台的新媒体催生的新经济模式 五、作为新文化土壤的新媒体对文化生态的影响
第一节 新媒体:一个没有定态的对象
“新媒体”不同于“新出现的媒体”。“新媒体”不能仅仅从时间上加以界定。

第1章-新媒体概论(第三版)PPT

第1章-新媒体概论(第三版)PPT
新媒体概论
绪论
·“新媒体”:借助计算机(或具有计算机本质特征的数字设备)传播信息的载 体。 ·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具有如下特征:即时性,开放性,个性化、分众性、 信息的海量性、低成本全球传播、检索便捷、融合性等。 ·但是新媒体的本质特征是技术上的数字化和传播上的互动性。
绪论
·新媒体时代 ·数字技术、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从诞生到发展壮大, 深刻改变了就旧有的新闻信息传播方式。 ·“ 媒体人”“ 内容为王” “ 服务与市场”“ 网络”“ 渠道、平台、终端”

新媒体
知识窗 世界上第一台手机
从1973年手机注册专利开始,一直到1985年, 第一台现代意义上的、真正可以移动的电话 才诞 生,但是其重量达3公斤,且不方便携带,使用者
要像背背包那样背着它行走。
不过从那以后,手机的发展越来越迅速。1999 年,手机的重量降为60克,与 一枚鸡蛋的重量相 差无几。除了重量越来越 轻、体积越来越小外, 手机的功能越来越多, 而1995年问世的第一代模
按 75%的商业开挂率(一年中四分之三的
时间车身都有广告,或75%的车一年中都有
广告)计算,年收入将为6750万元。
一、新媒体的概念
(二)哪些不应当属于新媒体
1. 新出现的媒体是否都可以被称为新媒体 ·并非新出现的媒体形态都可以被称为新媒体。 ·例如,有人用自行车车体甚至人的额头作为广告媒体,但是由于这些媒体既非数字化的, 亦不具有互动性,因此不能被称为新媒体,只能被称为新出现的传统媒体。由于缺乏互动 性,数字化的户外LED广告屏也并非新媒体。
一、新媒体的概念
·黄升民:将网络电视、地面移动电视、手机电视视为新媒体的三大部分。 ·也有人把近10年内基于技术变革出现的一些新的传播形态,或一直存在但长期未被社会发现其 传播价值的渠道、载体统称为新媒体。

《新媒体概论》教学课件(全)(17)-2024鲜版

《新媒体概论》教学课件(全)(17)-2024鲜版

尊重知识产权
尊重原创作者的知识产权,遵守著作权法律法规, 打击盗版和侵权行为。
隐私保护
在信息收集、处理、传播过程中,应尊重用户隐 私权,避免个人信息的泄露和滥用。
2024/3/27
25
企业和个人在新媒体时代社会责任担当
2024/3/27
企业责任
企业应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加强自律管理,规范新媒体平台运营, 打击网络犯罪和不良信息。
个人责任
个人在新媒体时代也应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遵守法律法规和道 德规范,不传播虚假信息和不良内容。
社会监督
社会各界应加强对新媒体的监督和管理,形成政府、企业、个人共 同治理的良好局面。
26
THANKS
感谢观看
2024/3/27
27
《新媒体概论》教学课件(全)(17)
2024/3/27
1
目录
2024/3/27
• 新媒体概述与基础 • 新媒体技术与应用 • 新媒体内容生产与传播 • 新媒体用户分析与运营策略 • 新媒体产业现状与未来趋势 • 新媒体法规、伦理与社会责任
2
01
新媒体概述与基础
Chapter
2024/3/27
3
新媒体定义及特点
挑战应对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不断变化的用户需求,新媒 体企业需要保持敏锐的市场洞察力,持续创新产品 和服务;同时,要加强与上下游企业的合作,共同 打造良好的产业生态。
2024/3/27
22
06
新媒体法规、伦理与社会责任
Chapter
2024/3/27
23
国内外相关法律法规解读
国内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等,对新媒体信息传播、

新媒体概论第一章新媒体的内涵与外延 77(可编辑)

新媒体概论第一章新媒体的内涵与外延 77(可编辑)

数字电视■1、数字电视(Digital TV,DTV 指节目信号的摄取、记录、处理、传播、接收和显示均采用数字技术的电视系统,包括了节目采集、节目制作、节目传播到用户端接收的全过程。

其具体传输过程是:由电视台送出的图像及声音信号,经数字压缩和数字调制后,形成数字电视信号,经过卫星、地面无线广播或有线电缆等方式传送,由数字电视接收后,通过数字解调和数字视音频解码处理还原出原来的图像及伴音。

因为全过程均采用数字技术处理,因此,信号损失小,接收效果好。

四常见新媒体类型电视台数字信号卫星无线广播有线电缆观众数字电视传输过程图像及声音信号四常见新媒体类型■2、数字信号的传播速率是每秒19.39兆字节,如此大的数据流的传递保证了数字电视的高清晰度,克服了模拟电视的先天不足,同时还由于数字电视可以允许几种制式信号的同时存在,每个数字频道下又可分为几个子频道,从而既可以用一个大数据流――每秒19.39兆字节,也可将其分为几个分流,例如4个,每个的速度就是每秒4.85兆字节,这样虽然图像的清晰度要大打折扣,却可大大增加信息的种类,满足不同的需求。

四常见新媒体类型■3、数字电视可以按以下几种方式分类: 1 按信号传输方式分类:可以分为地面无线传输地面数字电视DVB-T 、卫星传输卫星数字电视DVB-S 、有线传输有线数字电视DVB-C 三类。

目前在我国推行的电视数字化主要是有线数字电视化。

2 按产品类型分类:可以分为数字电视显示器、数字电视机顶盒、一体化数字电视接收机。

四常见新媒体类型 3 按清晰度分类:可以分为低清晰度数字电视图像水平清晰度大于250线、标准清晰度数字电视图像水平清晰度大于500线、高清晰度数字电视图像水平清晰度大于800线,即HDTV 。

VCD的图像格式属于低清晰度数字电视 LDTV 水平,DVD的图像格式属于标准清晰度数字电视 SDTV 水平。

4 按显示屏幕幅型分类:可以分为4:3幅型比和16:9幅型比两种类型。

网络与新媒体概论:第一节-新媒体概说

网络与新媒体概论:第一节-新媒体概说

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融合
01
03
05
02
04
06
相对论
凡数字论
互联论
媒体定义回归论
规模论
多维论与一言难尽论
新媒体的定义
新媒体的定义
□相对论:新媒体是一个相对的概念,相对于传统媒体“新”的就 是新媒体, 新媒体往往兼具多种媒体的特征与特长。 □凡数字论:凡是基于数字技术在传媒领域运用而产生的新媒体 形态即是新媒体。 □ 互联论:新媒体是在互联基础上实现多对多或点对点传播,具 有与用户互动等交互功能的媒体形式。 □ 媒体定义回归论:因为媒体应该是泛指从事大众传播的机构, 所以新媒体应该定义为新的大众传播机构。 □ 规模论:当新的传播形态达到大众传播的规模,即是新媒体。 □ 多维论与一言难尽论:新媒体定义有广义上的、狭义上的,应 该多角度、多层面综合定义……一言难尽,目前很难给新媒体下确 切的定义,需系统研究。
03
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融合
新媒体对传统媒体的继承发展 传统媒体的主流地位难以取代,新媒体发展必须建立在对传统媒体的继承基础上,内容优势、受众对传统媒体信息质量的信任是传统媒体受大众青睐的原因。一些新的媒介形式诞生,如电视与网络结合即出现网络电视,手机与电视结合即出现了手机电视。信息时代的互联网已经成为有效提高传统媒体到达率的重要载体。
能提升品牌形象的数字媒体广告 微博
广告主认同新媒体对提升品牌形象的效果
新媒体为何发展迅猛?
中国网络广告市场:迅速发展
新媒体为何发展迅猛?
党政重视支持
资本市场准备
技术与市场发育
新媒体发展
十一五发展规划
手机增值业务的横向发展
媒体领域吸引了更多的目光和资金
新媒体发展的宏观环境

数字新媒体概论ppt课件

数字新媒体概论ppt课件

1.1.2 媒体
1. 媒体的形 媒体作为信息的载体,以三种形态存在:
物质材料或物质实体 物质和能量的波动信号 符号载体
“媒体”、“介质”与“符号”、术语的关系“信号”
“信号”和“符号”都是媒体的基本形态。 l 当着眼于媒体的物质特性、习惯采用“信号” l 当着眼于媒体包含的内容和意义、采用“符号” l 当着眼于媒体的具体物质形态时,采用“介质” l 当从技术层面使用“媒体”这一术语,往往侧重于媒体的物质
数字新媒体将更多地与传统媒体在相互交叉与相互融合,以
及相互竞争与相互促进中谋得共同发展。
1.3 数字新媒体的社会发展
数字新媒体与信息服务发展 数字新媒体与媒体整合态势 数字新媒体与经济增长潜力 数字新媒体与政治环境构建 数字新媒体与文化消费趋势
1.2.1新媒体与数字新媒体
“新媒体(New Media)” 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可以认为, 现代技术促成的新的信息载体,就是新媒体。
当下的新媒体是与数字媒体密切相关,新媒体是数字媒体 当前发展的主流。
数字媒体主要是侧重于技术层面的概念,而新媒体则主要 是侧重于应用层面的概念。
从下面三个层面上把握数字新媒体的概念:
1. 信息的分
人类能感知的外界信息可按其媒体划分成几类
2. 信息的数字化
人类本来是生活在一个物理的、模拟的现实中。
数字化是为了使人类能够更好地享有各种信息服务,从而 实现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的目的。
从技术上而言,数字化的信息比模拟信息在存储、处理、 检索、传播和利用等各方面都有着不可比拟的优越性。
2. 数字新媒体的 播特点
数字媒体服务形式多样性和再生性,服务的融合、交叉将 是数字新媒体服务发展的主旋律,高共享度和高交互性是 数字新媒体服务的显著特点。

新媒体概论全套课件

新媒体概论全套课件
一 门户网站概述
(一)、门户网站的概念界定
门户网站译自英文“portal site”, “portal”与“gate”同意,指门,入口。
门户网站即网络内容提供商,是指在互联 网上进行信息收集、加工并向其用户或访 问者发布的公司。
门户网站是一个为了满足网民对于信息与 服务的不同需求而产生的信息共享的网络 枢纽。
4、中国门户网站的再起飞阶段(2002年至 今)
2002年,商业门户网站从亏损步入盈利阶 段
特点:通过调整,盈利模式已从单纯的网 络广告拓宽到增值服务、网络游戏、网络 广告三大渠道为主的多元化收入
新的盈利模式促使各大门户网站掀起了新 一轮的门户之争
(三)、门户网站的类型
1、从网站的内容模式来看
(1)、综合门户网站 (2)、垂直门户网站
新媒体概论
第一章 新媒体概说
第一节 关于新媒体
一、“媒体”和“媒介”
媒体——media 媒介——medium
在本门课中,“媒体”与“媒介”概念等同
媒体具有两种含义:一是信息传播的工具和手段, 既可以指抽象的符号,如文字、图像等,也可以 指承载着信息的物质实体,如报纸、书籍、电话、 电视、电脑等;
(二)、中国门户网站的发展历程
1、中国门户网站的萌芽阶段(1995—1997) 1994年,世界上第一个门户网站yahoo!问世 1995年5月,中国电信开放互联网接入服务 1996年4月,利方在线中文网站开通 1996年8月,张朝阳创办了搜狐公司 1997年5月,丁磊创立了网易公司
这一阶段特点:商业网站开始出现,门户 网站呈现萌芽状态,国内网站这一时期的 主要作用是方便国内网民的上网服务,提 供网络接入、搜索引擎等简单的服务。
2、从门户网站的构建主体来看

数字电视的网络化发展展望

数字电视的网络化发展展望

数字电视的网络化发展展望作者:张文力来源:《现代交际》2013年第03期[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网络技术的普及,数字电视的网络化建设逐渐引起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网络化的进一步发展必然导致数字电视与网络的融合,并催发广电媒体多个方面的变革。

[关键词]数字电视网络化发展前景展望[中图分类号]TN949.1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03-0094-01近几年来,数字信息技术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在这一背景下,广播电视这一大众媒体也在努力实现从传统的传播方式向数字化方式转变。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数字电视与网络实现了完美融合,产生了一些新兴的网络化广播电视媒体形式,并逐渐走进了人们的生活。

数字电视的网络化发展必然给传统的媒介广播带来多方面的冲击和变革。

一、数字电视的网络融合趋势及其带来的改变信息的数字化转换和传播使人们数百年来建立起来的传统传播方式得以彻底的改变,并催生了全新的传播渠道。

数字化的力量最终推动了媒体与网络的完美融合,而在这一科技进步和改革的浪潮中,数字电视将传统的媒体技术与数字技术进行融合,从而给电视媒体带来了新的活力。

这一新的技术能够实现多种业务的网络结合,使得非常依赖传输渠道的传统电视媒体模式逐渐被人们所抛弃,新的媒体技术和渠道成为了人们的新宠。

媒体使用群体不再像从前一样在乎自己通过什么样的渠道获得自己所需要的信息,他们更加在意通过自己拥有的终端平台能够得到什么样的信息服务,这导致了观众的兴趣点向内容上转移。

如今,家庭电视也逐渐从只能承担单一的视觉欣赏(即收看电视节目)功能的终端演变成了可以容纳更多元化的服务和综合更加海量内容的多媒体终端,而日益成为广播媒体供应商的共识则是——“点击率为王”的发展策略,因而,未来广播电视传媒领域的竞争手段不再是古老的收视率的高低,而是要依靠点击率对数字终端的占领来博取更多消费者和市场的青睐。

在当今信息化、数字化技术蓬勃发展的背景下,市场上催生了大量新生的网络媒体,比如我们从前并未有耳闻的新名词,如:博客、微博、微信、移动电视等,而这些新鲜事物的产生,归其根源依然是不断融合的终端和网络的发展。

数字新媒体概论(课堂PPT)

数字新媒体概论(课堂PPT)
数字新媒体概论
第四章 数字新媒体的服务平台
1
第四章 数字新媒体的服务平台
数字技术影响着人们的工作和生活 数字技术不断更新着传统媒体服务 数字技术不断拓展着新媒体服务 一系列升级的、崭新的数字新媒体的服务平台
2
4.1 数字新媒体应用
数字新媒体技术为数字新媒体产业发展提供着坚实的 技术支持,有力地推动了数字新媒体应用的拓展和服 务的创新。
8
卫星直播
是数字电视技术率先介入的电视广播领域。从原先仅发送视 音频节目扩展到传输数据、交互电视、高清电视及互联网 连接、多媒体广播等服务。
一个典型数字电视卫星直播系统
发送
编码


传输 与
CA
用 制 上行
9
接收Leabharlann IRD智能卡2. 数字有线电视
有线电视以有线闭路形式实现电视节目的广播,不仅能高 质量地转播当地的开路电视节目,还可以自办节目或转发 卫星电视节目,并能双向传输和交换信息。
数字新媒体应用与服务的迅猛发展又进一步促进了数 字新媒体技术的不断提升与创新。
3
4.1.1 数字新媒体的应用领域
相互交叉和相互融合 各类数字新媒体内容服务与系统都综合应用了相关的数 字新媒体技术
数字新媒体的应用
数字广播 互动电视
数字影视
数字游戏
数字广告
数字出版 数字网络社区
数数 字字 电音 视频 广广
播播
网手 络机 电电
视视

数 字 电

字 视 音 频 制
数 字 特


数 字网手 视络机 频游游 游戏戏 戏
网游无 络戏线 广广广
告告告
网手 络机 出出

数字新媒体概论

数字新媒体概论

以音频信息的数字化为例:
● 声音采样 —— 把声音按照固定的时间间隔,转换成由有限个数字 表示的离散序列
声音采样
11011100 11001101
1.1.2 媒体
1. 媒体的形态 媒体作为信息的载体,以三种形态存在:
物质材料或物质实体 物质和能量的波动信号 符号载体
“媒体”、“介质”与“符号”、术语的关系“信号”
信息与数据
信息是经过加工后的数据,它对接收者 的行为能产生影响,它对接收者的决策具有 价值。
2019/11/12
信息 数据
减少了不确定性 没有减少 不确定性
2019/11/12
信息=数据?
数据(Data)
消除不确定性
加工处理
信息(Information)
例如: 广播“到往北京方向的T31次列车将于8:30分发车”
● midi音频 ● wav音频 ● mp3压缩音频
音频数字信号、压缩音频信号
● 视频对象
文字 图形 图像 动画 音频 视频
END
音频 + 视频 Audio Vedio Information 视频数字信号AVI、压缩视频信号MPG
● 控制对象
文字 图形 图像 动画 音频 视频 控制
Button
22
□ 新媒体只用了短短不到10年就接近了报纸、广播和电视用 数十年、上百年才拥有的受众群。新媒体上市公司是传统 媒体的二到三倍。
□2006年中国新媒体产业市场总值达到1140亿元,占中国传 媒产业总值的近三分之一。移动媒体总收入达到888亿元 ,同比增长41.3%;网络媒体总收入为252亿元,其中网 络游戏和网络广告收入增长较快,同比分别增长62.0% 和48.2%。

上海大学2014年硕士研究生复试科目及参考书目

上海大学2014年硕士研究生复试科目及参考书目

上海大学2014年硕士研究生复试科目及参考书目院系代码:(001)院系名称:理学院联系人:范义莲联系电话:66132510院系代码:(002)院系名称:文学院联系人:聂琳媛联系电话:66133115院系代码:(003)院系名称:外国语学院联系人:徐可珈联系电话:66133062院系代码:(004)院系名称:管理学院联系人:应惠菁联系电话:66137927院系代码:(006)院系名称:法学院联系人:江晓双联系电话:66132117院系代码:(007)院系名称: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联系人:张丽红联系电话:56332164院系代码:(008)院系名称: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联系人:盛青联系电话:56334261院系代码:(009)院系名称: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机械系联系人:赵婷婷联系电话:56331513-15 精密仪器系联系人:陆筠联系电话:56331180自动化系联系人:邓红联系电话:56331638院系代码:(010)院系名称: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高分子系联系人:孙莺联系电话:69982824 电子系联系人:张文竹联系电话:56336270 金属材料系联系人:王春燕联系电话:56338074院系代码:(011)院系名称:环境及化学工程学院联系人:朱惠娟 联系电话:66136908院系代码:(012) 院系名称:生命科学学院联系人:苏洁 联系电话:66132665-83院系代码:(013) 院系名称:美术学院联系人:汪珍琦 联系电话:66133637院系代码:(014)院系名称:影视艺术技术学院联系人:洪代星联系电话:56333674院系代码:(015)院系名称:悉尼工商学院联系人:王少飞联系电话:69980028-9312院系代码:(016)院系名称:社会科学学院联系人:纪谦玉联系电话:66132442院系代码:(018)院系名称:土木系联系人:黄瑾联系电话:66132265院系代码:(032)院系名称:纳米科学与技术研究中心联系人:储艳新联系电话:66135215院系代码:(034)院系名称:数码艺术学院联系人:孙维联系电话:69982541院系代码:(037)院系名称:社会学院联系人:陈小红联系电话:66135202院系代码:(095)院系名称:力学所联系人:麦穗一联系电话:56331451院系代码:(098)院系名称:微电子中心联系人:杨修琳联系电话:56331272院系代码:(101) 院系名称:经济学院联系人:陈齐洁 联系电话:66137926/院系代码:(103) 院系名称:图情档系联系人:杨智勇 联系电话:66134781。

新媒体1新媒体概论

新媒体1新媒体概论

第四节 新媒体的特征
新媒体 概论
4.1 有关新媒体特征的种种理论 4.2 新媒体的主要特征
四 新媒体的特征
4.1有关新媒体特征的种种理论
新媒体 概论
消解
A
传播状 态改变
B
成本 低廉
C
传播优 势弥补 内容劣势
D
帮闲
E
四 新媒体的特征
4.2 新媒体的主要特征
1.交互性与即时性; 2.海量性与共享性; 3.多媒体与超文本; 4.个性化与社群化。

弄虚作假要不得,踏实肯干第一名。08:56:3308:56:3308:5611/30/2020 8:56:33 AM

安全象只弓,不拉它就松,要想保安 全,常 把弓弦 绷。20.11.3008:56:3308:56Nov-2030-Nov-20

重于泰山,轻于鸿毛。08:56:3308:56:3308:56Monday, November 30, 2020
第三节 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融合 新媒体
概论
3.1 新媒体对传统媒体的继承发展 3.2 传统媒体借助数字技术转变为新媒体
三 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融合
新媒体 概论
3.1 新媒体对传统媒体的继承发展
传统媒体的主流地位难以取代,新媒体发展必须建立在 对传统媒体的继承基础上,内容优势、受众对传统媒体信息 质量的信任是传统媒体受大众青睐的原因。一些新的媒介形 式诞生,如电视与网络结合即出现网络电视,手机与电视结 合即出现了手机电视。信息时代的互联网已经成为有效提高 传统媒体到达率的重要载体。

每天都是美好的一天,新的一天开启 。20.11.3020.11.3008:5608:56:3308:56:33Nov-20

《网络与新媒体概论》课程笔记

《网络与新媒体概论》课程笔记

《网络与新媒体概论》课程笔记第一章绪论一、人类社会的四次传播革命1. 语言传播:人类最早的传播方式,通过口头语言传递信息。

2. 文字传播:文字的发明使得信息可以记录下来,传播更加广泛和持久。

3. 印刷传播:印刷术的发明使得大量复制和传播信息成为可能,进一步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

4. 电子传播:电子技术的出现,使得信息传播速度大大提高,传播方式更加多样化。

二、新传播革命的本质新传播革命是指以互联网为核心的信息传播技术革命。

其本质是信息传播的去中心化、互动性和全球化。

三、新传播革命的基本特征1. 数字化:信息以数字形式存储和传播,提高了信息的处理和传输效率。

2. 网络化:互联网连接了全球的计算机和设备,实现了信息的即时共享和交流。

3. 互动性:用户可以参与到信息的生产和传播过程中,形成了一种新型的互动关系。

4. 多媒体:互联网可以传播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的信息,丰富了信息的表达方式。

5. 全球化:互联网打破了地域和国界的限制,实现了全球范围内的信息传播和交流。

四、新传播革命的挑战1. 信息过载:互联网上的信息量巨大,用户难以筛选和处理。

2. 网络安全:互联网上的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问题日益突出。

3. 数字鸿沟:互联网的发展加剧了全球范围内的数字鸿沟问题,不同地区和群体之间的信息获取能力差距加大。

4. 媒体素养:互联网用户需要具备一定的媒体素养,才能正确使用和评价网络信息。

五、互联网发展的两大支点1. 技术创新:互联网的发展离不开技术的不断创新,如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

2. 商业模式:互联网的商业模式不断创新,推动了互联网的快速发展。

第二章互联网、新媒体与新技术一、互联网的产生与发展1. 互联网的起源:互联网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最初是为了军事目的而建立的一个网络。

2. 互联网的发展: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应用的普及,互联网逐渐从军事领域走向民用,形成了全球范围内的信息传播网络。

二、新媒体的基本特征1. 数字化:新媒体的信息以数字形式存储和传播,提高了信息的处理和传输效率。

《新媒体概论(第二版)》课件第1章 新媒体导论

《新媒体概论(第二版)》课件第1章 新媒体导论

新媒体的外延
相关概念
网络传播、网络媒体、手机媒体
1.所谓网络传播其实就是指通过计算机网络的人类 信息(包括新闻、知识等信息)传播活动。在网 络传播中的信息,以数字形式存贮在光、磁等存 贮介质上, 通过计算机网络高速传播,并通过计 算机或类似设备阅读使用。网络传播以计算机网 络为基础,进行信息传递、交流和利用,从而达 到其社会文化传播的目的。
2、冲击舆论调控机制
新媒体的舆论化趋势为用户提供了一个自由的言 论平台,使得人们获得了更大的表达空间。但新媒 体的互动性、开放性、匿名性等特性,以及传播内 容的不可预知性、群发转发的不可控制性,使得 “把关”难度增大、“把关”机制缺失或失效,加 之整个行业发展环境和新媒体环境还不规范,新媒 体的舆论化也带来了一系列现实的和潜在的问题。
2)智能电视 智能电视(Smart TV)就是具有独立操作系统的 电视,其本质是计算机的一种新形态。智能电视搭 载了独立操作系统,用户可以通过自行安装和卸载 软件、游戏等第三方服务商提供的程序,来不断对 电视功能进行扩展,并且具有上网功能。 目前,智能电视正在成为电脑的一种类型,具有 互动性的智能电视正在成为新媒体的新成员。
第一节 新媒体的基本问题
关于新媒体(new media)的确切定义,业界和 学界目前尚未达成共识。
早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新媒体下过一个定义: 新媒体就是网络媒体。与之类似的是把新媒体定义 为“以数字技术为基础,以网络为载体进行信息传 播的媒介”。
——陶丹、张浩达:《新媒介与网络广告》
新媒体的概念
1、传播与更新速度快、成本低
新媒体传播是一种数字化传播。它将一定的信息 转成数字,经过转播, 数字在操作平台上还原为一 定的信息。由于其传播的介质是比特(Bit),而非 原子,所以这种传播就具备了快捷、方便和高保真 等优点。新媒体可以通过互联网高速传播并实时更 新,可以像电台、电视台一样进行实时、实况报道, 显然优于传统的传播方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字新媒体概论
讲师:刘希 邮箱:xixiyago@
概述


数字新媒体是以信息科学和数字技术为主导,以大众传播理论为依据 ,融合文化与艺术,将信息传播技术应用到文化、艺术、娱乐、商业 、教育和管理等领域的科学与文化高度融合和综合交叉学科。 数字电视、移动视频、网络流媒体、手机媒体、数字家庭等统统可以 归结到数字新媒体领域。

在信息科学领域: 信息含意却更普遍化、抽象化,可被理解成为消息中包 含的有意义的内容。 传递信息的多少可以直观地使用“信息量”去衡量。消 息中所含信息量应与消息的种类无关,且所含信息量的多 少也应与消息的重要程度无关。

在哲学中: 在本体论的意义上,信息被理解为客观事物运动状态及 其变化方式的自我显示; 在认识论意义上,信息被理解为主体对客观事物运动状 态的及其变化方式的自我显示。包括这些表征或描述的外 在形式(语法信息)、内在含义(语义信息)和效用价值 (语用信息)。信息是同时考虑语法信息、语义信息和语 用信息的全信息。

应对之策:网络报纸——电子版

中国学者刘建明也认为,“在30年后,报纸将无可救 药” 。网络报纸的出现,难道不是报纸存活的另一种形态 吗?刘建明对此持否定态度,他认为网络报纸并不是报 纸,把它叫做报纸只是一种习惯称呼网络报纸绝不是报纸 ,而是网络新闻库,两者在形态上没有任何相同之处。

你认为报纸是否会消亡,并说说报纸存在的好处,报纸消 亡的好处?
信息社会


信息化,是指社会经济的发展,从以物质与能源为经 济结构的重心,向以信息为经济结构的重心转变的过 程。 信息社会也称信息化社会,是脱离工业化社会以后, 信息将起主要作用的社会。 在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中,物质和能源是主要资源, 所从事的是大规模的物质生产。而在信息社会中,信 息成为比物质和能源更为重要的资源,以开发和利用 信息资源为目的信息经济活动迅速扩大,逐渐取代工 业生产活动而成为国民经济活动的主要内容。

数字新媒体对传统媒体的冲击
(一)对传统媒体内容的冲击

新闻源——网络议题 表哥杨达才事件 2012年8月26日,杨达才在延安 交通事故现场,因面含微笑被人 拍照上网,引发争议并被网友指 出杨达才有多块名表。接着,各 个媒体大量报道。2012年09月21 日,陕西省研究决定:撤销杨达 才陕西省第十二届纪委委员、省 安监局党组书记、局长职务; 2013年8月30日,西安中级人民 法院在3号法庭公开开庭审理被 告人杨达才受贿、巨额财产来源 不明一案。同年9月5日获刑14年 。
信息的分类
人类能感知的外界信息可按其媒体划分成以下几类。人 类最容易获取的信息是通过视觉和听觉所得到的视频和音 频信息。目前数字媒体只是基本利用了人的视觉和听觉。
信息
视频信息 静态 文本 数字 文字 图 图形 图像 动画 视频 动态
音频信息 规则 非规则
超视音频信息 超音频 超视频
其他信息
语音 音效 音乐
1.2.2 数字新媒体的特点
1.

数字新媒体的技术特点
一、多媒体化,即利用文本、图形、图像、音频、视频、 动画等协同表示内容信息。 二、集成性,使多种不同形式的表述媒体综合起来,共同 表示某个内容,并能根据传播的需要有接受者集中控制各 种表示媒体的演示方式。 三、交互性,信息在发布者和接收者之间双向流动。 四、超连接性,通过超链接技术,以媒体对象为单位,按 一定的逻辑关系组织一个具有非线性、网络化特征的结构 化信息体系。



数字新媒体的“新”主要体现在它的传播渠道上:电信网 、互联网和广播电视网。在2009年“两会”时,三网融 合首次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 数字新媒体的“新”主要体现在它的服务上:数字电视、 移动电视、手机各类服务、互联网上的各类服务,涉及 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数字新媒体的“新”主要体现在它的传播方式上:自主选 择,交流互动,人人都是信息的发布者(自媒体)。
2. 媒体的技术定义

技术层面上 国际电信联盟(ITU)将媒体定义为是感知、表示、 存储和传输信息的手段和方法,并将媒体分类为:

感觉媒体(perception medium) 表述媒体(representation medium) 表现媒体(presentation medium) 存储媒体(storage medium) 传输媒体(transmission medium)

数字新媒体概念和用法已经被专有化和特指化,其含 义仅仅指第一层含义,即信息的载体,而不涉及到媒 体机构。 在此论述所涉及的媒体主要是从技术视角去讨论和分 析的,而不是社会视角去讨论和分析的。

1.1.1 信息



1948年,数学家香农在题为“通讯的数学理论”的论文中 指出:“信息是用来消除随机不确定性的东西”。 美国数学家、控制论的奠基人诺伯特· 维纳在他的《控制 论——动物和机器中的通讯与控制问题》中认为,信息是 “我们在适应外部世界,控制外部世界的过程中同外部世 界交换的内容的名称”。 我国著名的信息学专家钟义信教授认为“信息是事物存在 方式或运动状态,以及这种方式或状态直接或间接的表 述”。 在日常生活中:信息等同于消息。消息是信息的俗名,信 息是消息的学名。 总结前人的理解,我们从以下两个领域来对信息做定义:
2. 数字媒体的分类 数字媒体可按不同的分类方法分成很多种类 按时间属性分:


静止媒体(Still Media) 连续媒体(Continues Media)

atural Media) 合成媒体(Synthetic Media)

按组成元素来分:

单一媒体(Single Media) 多媒体(Multimedia)
噪声
亚声 超声
红外 紫外
触觉 嗅觉 味觉 心灵感应 其他
2. 信息的数字化

人类本来是生活在一个物理的、模拟的现实中。 数字化是为了使人类能够更好地享有各种信息服务,从而 实现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的目的。

从技术上而言,数字化的信息比模拟信息在存储、处理、 检索、传播和利用等各方面都有着不可比拟的优越性。
1.2 数字新媒体的界定
1.2.1新媒体与数字新媒体

“新媒体(New Media)” 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可以认为, 现代技术促成的新的信息载体,就是新媒体。 报纸 广播 电视 网络



当下的新媒体是与数字媒体密切相关,新媒体是数字媒体 当前发展的主流。 数字媒体主要是侧重于技术层面的概念,而新媒体则主要 是侧重于应用层面的概念。

数字新媒体:它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通过互 联网、宽带局域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传播渠道, 以及计算机、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 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 数字新媒体综合了数字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及其应用 服务,其主体应该是技术、传播、人。


从下面三个层面上把握数字新媒体的概念:
1.2.3 数字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关系

传统媒体:报纸、广播、电视 数字新媒体:手机、电脑、ipad等

数字新媒体崛起与发展,正改变着媒体生态环境和信息传 播特质。传统媒体的介质壁垒被打破,媒体的市场竞争不 再仅限于同类媒体间,而是进入了“大媒体”的市场洗牌之 中。
数字新媒体给传统媒体带来的最显著的变化是“全民传播” ,传统意义上的“传与受”关系被改变,由被动的受众转变 为具有选择权、接近权、使用权、表达权、创作权等一系 列完整权利的用户。
1.1.3 数字媒体

1. 数字媒体的概念




从技术的角度定义:是指在各类人工信息系统中其工作信 号以数字(或代码)形式编码的各类表述媒体、表现媒体 、存储媒体和传输媒体等。 “数字媒体技术”或“数字传播” 。 从传播的角度定义:主要是指依托于数字媒体技术的信息 传播渠道、信息传播服务和信息传播方式等。 数字媒体包涵着数字媒体内容和数字媒体技术,其主体应 该是技术、内容、应用和人。 《2005中国数字媒体技术发展白皮书》:数字媒体是数字 化的内容作品,以现代网络为主要传播载体,通过完善的 服务体系,分发到终端和用户进行消费的全过程。 网络是数字媒体传播过程中最显著和最关键的特征,也是 媒体发展的必然趋势。

2. 数字新媒体的传播特点



数字媒体服务形式具有多样性和再生性,服务的融合、交 叉将是数字新媒体服务发展的主旋律,高共享度和高交互 性是数字新媒体服务的显著特点。 改变广泛传播和被动接受的格局。广播走向窄播,甚至是 专播,有大众传播向小众传播(分众传播)转变,根据某 些特定的受众人群的需要进行有特定内容的有针对性的传 播,提供个性化信息服务。 互动性是数字化大众传播的另一个显著的特征,接收者对 信息内容更有选择权和自主权,甚至接收者参与内容制作 接收者地位的变化也是数字新媒体最显著的传播特点:精 英媒体——大众媒体——个人媒体,生产和消费的界限模 糊。
1. 媒体的形态 媒体作为信息的载体,以三种形态存在:

物质材料或物质实体 物质和能量的波动信号 符号载体

“媒体”、“介质”与“符号”、 “信号”术语的关系
“信号”和“符号”都是媒体的基本形态。 当着眼于媒体的物质特性、习惯采用“信号” 当着眼于媒体包含的内容和意义、采用“符号” 当着眼于媒体的具体物质形态时,采用“介质” 当从技术层面使用“媒体”这一术语,往往侧重于媒体的物 质形态和信号形态

新闻内容——娱乐化
(二)对传统媒体受众市场的冲击

报纸发行下降


广电收听收视率下降
在新媒体的冲击下,广播电视的铁杆观众越来越少。 以美国为例,2007年的一项民意测验表明,收看新闻节目的忠实观众 越来越少,更多的人选择在各个新闻节目之间切换。2007年只有42% 的美国人收看固定的电视新闻节目。而1995年有48%的观众收看固定 新闻节目,1993年有60%的人收看固定新闻节目。不但铁杆观众在流 失,不看电视新闻的人也越来越多。在接受调查的观众中,说自己“ 昨天看了电视新闻”的人占59%,而在1994年有74%的观众“昨天看了 电视新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