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源分类(一)
危险源的辨识内容解读
危险源的辨识内容解读1.危险源的分类根据危险源在事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可将危险源分为两类,即第一类危险源和第二类危险源。
(1)第一类危险源,即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或危险物质。
常见的第一类危险源见表14-2o表14 - 2第一类危险源(2)第二类危险源。
导致约束、限制能量或危险物质的措施失效的各种因素称作第二类危险源。
它包括人、物、环境三个方面的问题。
具体内容见表14-3。
表14-3第二类危险源的因素第二类危险源往往是一些围绕第一类危险源随机发生的现象,它们出现的情况决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第二类危险源出现得越频繁,发生事故的可能性越大。
(3)两类危险源的关系一起小故的发生是两类危险源共同作用的结果。
第一类危险源的存在是事故发生的前提, 第二类危险源的出现是第一类危险源导致事故的必要条件。
第二类危险源的控制应该在第一类危险源控制的基础上进行,与第一类危险源的控制相比,第二类危险源是一些围绕第一类危险源随机发生的现象,所以对它们的控制更困难。
2.危险源的状态危险源的状态主要包括危险源的正常、异常和紧急3种状态。
(1)正常危险源的正常状态是指在口常的生产条件卜.可能产生的职业健康安全问题。
(2)异常危险源的异常状态是指在开/关机、停机、检修等可以预见到的情况下,产生的与正常状态有较大差异的问题。
例如,危险化学品储存罐检修时,面临的危险比正常状态下要大得多。
(3)紧急危险源的紧急状态,例如,火灾、爆炸、大规模泄漏、设施和仪器故障、台风、洪水等突发情况。
3.企业中存在危险源的场所辨识危险源应注意企业中存在危险源的业务活动和活动场所,主要有以下几种。
(1)厂址从厂址的工程地质、地形、自然灾害、周围环境、气象条件、资源交通、抢险救灾支持条件等方面,进行危险源的辨识。
(2)厂区平面布局①功能分区(生产、管理、辅助生产、生活区)布置;高温、有害物质、噪声、辐射、易燃易爆、危险品设施布置;风向、安全距离、卫生防护距离等。
重大危险源分类标准
重大危险源分类标准
重大危险源根据其危险程度,分为一级、二级、三级
和四级,一级为最高级别。
重大危险源分级是对重大危险
源进行科学监控和管理的基础。
目前已有的重大危险源分
级方法主要包括:“死亡半径法”、“易燃、易爆、有毒
重大危险源评价法”等。
一级重大危险源:可能造成死亡30人(含30人)以上的
重大危险源。
二级重大危险源:可能造成死亡10~29人的重大危险源。
三级重大危险源:可能造成死亡3~9人的重大危险源。
四级重大危险源:可能造成死亡1~2人的重大危险源。
危险源分类
1) 第一类危险源是指系统中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载体)或危险物质,这是事故发生的物质性前提,它影响事故发生的后果的严重程度,是事故发生的物质根源。
表1是事故发生的出发条件、必要条件。
① 物的不安全因素包括物的不安全状态(习惯称其为隐患)和物的故障或失效,如设备(设施)缺陷或腐蚀、防护缺陷、作业场所无安全通道或间隔不足、警告标志不完善、工器具缺陷、防护用品缺陷、违反人机工程学的因素(如阀门安装位置不恰当导致强迫体位作业等)以及机械设备(及零部件)性能低下而不能实现预功能等。
② 环境因素包括温度、湿度、照明、粉尘、通风换气、噪声和振动等。
③ 个体人的失误包括指挥错误(指挥失误、违章指挥等)、操作失误(误动作、违章作业等)、监护失误及其它;3) 第三类危险源是指不符合安全的组织因素,包括组织程序、组织文化、规则、制度等,例如安全安文化理念方面缺失、安全培训缺失、安全管理松懈以及人员挑选、考核、配备方面的问题(如未考虑人的职业适合性问题、健康状况异常、负荷超限、心理异常、生理异常、从事禁忌作业、辨识功能异常)等。
4) 三类危险源间的关系① 一起事故的发生往往是三类危险源共同作用的结果。
第一类危险源是事故发生的能量主体,决定事故发生后果的严重程度;第二类危险源是第一类危险源造成事故的必要条件,决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第三类危险源是人因事故的基本原因,第三类危险源的存在导致第一类危险源控制失效,出现物的不安全状态,诱发人的不安全行为。
所以没有第三类危险源,就没有人因事故的发生。
② 三类危险源相互关联、相互依存。
危险源辨识的首要任务是辨识第一类危险源,在此基础上辨识第二类危险源,进而辨识更深层次的因素—第三类危险源。
第二、三类危险源的控制应该在第一类危险源控制的基础上进行。
5) 危险源描述:① 可根据使用的危险物质或能量的量来描述危险源的危险性,当设施(单元)中的危险物质或能量的量达到(或超过)临界量时,构成重大危险源。
重大危险源的分类与判定
重大危险源的分类与判定(一)、施工重大危险源1明挖法施工重大危险源(1)开挖深度超过5米(含5米)的基坑(槽)的土方开挖、支护、降水工程、军便梁的使用与维护。
(2)开挖深度虽未超过5米。
但地质条件,周边环境和地下管线复杂,影响毗邻建(构)筑物安全的基坑(槽)的土方开挖、支护、降水工程。
2、矿山法施工重大危险源隧道开挖与支护、大断面隧道二次衬砌的施工,降水工程。
3、起重吊装及安装拆卸工程(1)采用非常规起重设备、方法,且单件起吊重量在100KN及以上的起重吊装工程(2)起重量300KN及以上的起重设备安装工程。
4、模板工程及支撑体系(1)混凝土模板支撑工程:搭设高度8米及以上;搭设跨度18米及以上,施工总荷载15KN/m2及以上;集中线荷载20KN/m及以上。
(2)承重支撑体系;用于钢结构安装等满堂红支撑体系,承受单点集中荷载700Kg以上。
(二)、环境重大危险源1、地铁工程邻近或穿越的既有轨道线路、河流。
2、地铁工程邻近或穿越的重要保护性或永久性建(构)筑物,重要市政管线、道路及桥梁。
3、地铁施工穿越的不良地层4、其他判断定为环境重大危险源的环境。
第四章重大危险源的控制措施及管理第十条施工单位应结合施工实际编制重大危险源控制措施,包括(不限于)以下内容:1、控制目标、指标、安全评估;2、专项施工方案;3、管理程序与规章制度;4、针对性的教育培训与安全技术交底;5、现场监测、报告、预警与报警制度;6、应急预案;7、监督与检查制度;8、其他应包括的内容。
重大危险源控制措施应报标段监理单位审核,总监办审批。
第十一条重大危险源控制措施中的安全专项施工方5 案必须通过施工单位本部(中标单位)的审核和专家论证,并根据论证审查意见进行补充和完善。
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经论证后需要做重大修改的,施工单位应当按照论证报告修改,并重新组织专家论证。
安全专项施工方案应经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项目总监理工程师、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签字后,方可组织实施。
危险源辨识分类和风险评价分级办法完整版
危险源辨识分类和风险评价分级办法完整版
1.物理危险源:指那些由于物质或物理状态的特点而对人的生命和健
康构成的威胁,如高温、低温、高压、高音、高频、高脉冲电流等。
2.化学危险源:指那些对人体有毒、有害、刺激、腐蚀作用的化学物质,如有害气体、爆炸品、易燃、易爆物质等。
3.生物危险源:指那些由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生物体引起的传染病、流行病等。
4.人为危险源:指那些由人的行为、活动等造成的危害,如动作不慎、操作失误、违章作业等。
5.自然灾害危险源:指那些由自然界的气候、地质、水文等变化引起
的自然灾害,如地震、洪水、火灾等。
风险评价分级办法是指对不同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估,依据其危险性和
可能造成的损失程度进行分级
1.风险评估指标法:根据危险源的性质和特点,确定和计算相应的风
险指标,如可燃气体的爆炸指数、有毒气体的浓度等,以评估其风险等级。
2.定性分析法:通过对危险源的观察和分析,结合相关的经验和常识,进行定性分析,将风险分为低、中、高三个等级。
3.定量分析法:通过对危险源的实验数据和统计数据的分析,运用数
学和统计的方法,进行定量分析,将风险分为几个不同的等级。
在进行危险源辨识分类和风险评价分级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危险源
的性质和可能的危害程度,同时结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制定相应的
防控措施和措施,确保工作场所和环境的安全和健康。
危险源的四个基本分类
危险源的四个基本分类一、物理危险源物理危险源是指那些能够直接对人体造成伤害的危险因素。
物理危险源的分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机械危险源:包括旋转、移动或运输设备产生的机械能,如旋转机械、传送带、起重机、机器人等。
在使用这些设备时,人员应当严格遵守相关操作规程,佩戴防护装备,以防止意外伤害的发生。
2. 电气危险源:包括电流、电压、电磁场等电气能量。
电气危险源可能引发触电、电击、电火灾等事故。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人们应加强对电气设备的维护和管理,合理使用电气设备,避免电气事故的发生。
3. 噪声危险源:包括工作场所、交通运输、娱乐场所等产生的噪声。
长期暴露在噪声环境中会对人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如听力损伤、心理压力增加等。
因此,合理控制噪声污染,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对保障人们的身体健康至关重要。
4. 辐射危险源:包括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
电离辐射主要来自核能、医疗设备等,如X射线、γ射线等;非电离辐射主要来自电视、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
长期暴露在辐射环境中会对人体造成损害,如癌症、遗传性疾病等。
因此,人们应加强对辐射的防护和管理,减少辐射对人体的危害。
二、化学危险源化学危险源是指那些能够对人体产生毒害、腐蚀、爆炸等危害的化学物质。
化学危险源的分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毒性物质:包括有毒气体、有毒液体、有毒固体等。
这些物质对人体的毒害程度不同,有些甚至会引发严重的中毒症状甚至死亡。
因此,在接触这些物质时应注意佩戴防护装备,并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操作和储存。
2. 腐蚀物质:包括酸、碱等具有腐蚀性的物质。
这些物质能够对皮肤、眼睛等造成腐蚀伤害,甚至引发化学灼伤。
在使用这些物质时应严格遵守相关操作规程,佩戴防护装备,保护自身安全。
3. 爆炸物质:包括易燃物、易爆物、自燃物等。
这些物质在特定条件下能够迅速释放大量能量,引发爆炸事故。
在储存、运输、使用这些物质时应严格遵守相关规定,确保安全操作,防止事故的发生。
4. 放射性物质:包括放射性同位素、放射性废物等。
重大危险源等级一二三四级划分标准
重大危险源等级一二三四级划分标准重大危险源等级一二三四级划分标准是指根据危险源可能引发的严重后果和对人员、财产、环境造成的损害程度不同,对危险源等级进行具体划分和分类。
在工程技术和安全管理领域,对于重大危险源等级的划分标准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它不仅影响着危险源的管控和防范措施,也直接关系到各类企业和单位的生产运营安全以及社会公共安全。
1. 重大危险源等级一二三四级的定义和特点在工程技术和安全管理领域,对于重大危险源等级的划分,一般会以危险源可能引发的严重后果和对人员、财产、环境造成的损害程度为依据。
根据这些依据,重大危险源可以被划分为四个等级,即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其中一级危险源的可能后果最为严重,四级危险源的可能后果相对较轻。
每个级别的危险源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对应的管控措施。
2. 重大危险源等级一二三四级划分标准的具体内容对于重大危险源等级一二三四级的划分标准,一般会结合具体的危险源特点和可能引发的后果进行详细的分析和定义。
通常包括危险源的物理、化学、生物特性、可能引发的事故类型和影响范围等方面的内容。
这些划分标准的明确和具体是保障重大危险源管控有效性的基础,也是各类企业和单位进行危险源等级评定和安全防范措施制定的依据。
3. 重大危险源等级划分对安全管理的意义和影响重大危险源等级的划分,直接关系到企业和单位的安全管理工作。
对于一级危险源,需采取更为严格的管控和防范措施,投入更多的资源和精力。
而对于四级危险源,可以适当降低一些管理投入,但也不能掉以轻心。
重大危险源等级的划分,将对企业和单位的安全管理工作产生重要的影响,其有效性和合理性决定了安全生产的稳定和可持续性。
4. 个人的观点和理解在我看来,重大危险源等级一二三四级的划分标准是非常有必要的。
它不仅能够帮助企业和单位更好地了解和评估自身的危险源情况,还能指导其制定更为科学、系统的安全管理措施。
对于个人而言,也可以通过了解重大危险源等级划分来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安全防范能力。
危险源的分类[1]2
危险源的分类[1]2危险源的分类危险源的分类方法较多,现介绍两种常见的分类方法:按导致事故和职业危害的直接原因进行分类GB/T 13861-1992)的规定,根据《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将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源分为以下6 类。
1、物理性危险源1)设备设施缺陷(强度不够、刚度不够、稳定性差、密封不良、应力集中、外形缺陷、外露运动件、制动器缺陷、控制器缺陷、其他设备设施缺陷)2)防护缺陷(无防护、防护装置和设施缺陷、防护不当、支撑不当、防护距离不够、其他防护缺陷)3)电危害(带电部位裸露、漏电、雷电、静电、电火花、其他电危害)4)噪声危害(机械性噪声、电磁性噪声、流体动力性噪声、其他噪声)5)振动危害(机械性振动、电磁性振动、流体动力性振动、其他振动)6)电磁危害(电离辐射:X射线、丫射线、a粒子、B粒子、质子、中子、高能电子束等;非电离辐射:紫外线、激光、射频辐射、超高压电场)7)运动物危害(固体抛射物、液体飞溅物、反弹物、岩土滑动、料堆垛滑动、气流卷动、冲击地压、其他运动物危害)8)明火9)能造成灼伤的高温物质(高温气体、高温物体、高温液体、其他高温物质)10)能造成冻伤的低温物质(低温气体、低温物体、低温液体、其他低温物质)11)粉尘与气溶胶(不包括爆炸性、有毒性粉尘与气溶胶)12)作业环境不良(作业环境乱、基础下沉、安全过道缺陷、采光照明不良、有害光照、通风不良、缺氧、空气质量不良、给排水不良、涌水、强迫体位、气温过高、气温过低、气压过高、气压过低、高温高湿、自然灾害、其他作业环境不良)13)信号缺陷(无信号设施、信号选用不当、信号位置不当、信号不清、信号显示不准、其他信号缺陷)14)标志缺陷(无标志、标志不清楚、标志不规范、标志选用不当、标志位置缺陷、其他标志缺陷)15)其他物理性危险源。
2、化学性危险源1)易燃易爆性物质(易燃易爆性气体、易燃易爆性液体、易燃易爆性固体、易燃易爆性粉尘与气溶胶、其他易燃易爆性物质)2)自燃性物质3)有毒物质(有毒气体、有毒液体、有毒固体、有毒粉尘与气溶胶、其他有毒物质)4)腐蚀性物质(腐蚀性气体、腐蚀性液体、腐蚀性固体、其他腐蚀性物质)5)其他化学性危险源3、生物性危险源1)致病微生物(细菌、病毒、其他致病微生物)2)传染病媒介物3)致害动物4)致害植物5)其他生物性危险源4、心理、生理性危险源1)负荷超限(体力负荷超限、听力负荷超限、视力负荷超限、其他负荷超限)2)健康状况异常3)从事禁忌作业4)心理异常(情绪异常、冒险心理、过度紧张、其他心理异常)5)辨识功能缺陷(感知延迟、辨识错误、其他辨识功能缺陷)6)其他心理、生理性缺陷5、行为性危险源1) 指挥错误(指挥失误、违章指挥、其他指挥错误)2) 操作失误(误动作、违章作业、其他操作失误)3) 监护失误4) 其他行为性危险源6、其他危险源参照事故类别分类参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 ( GB 6441-1986) ,综合考虑起因物、引起事故的诱导性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等,可将危险源分为如下20 类:1.物体打击指失控物体的惯性力造成的人身伤害事故。
危险源等级一二三四级划分标准
危险源等级一二三四级划分标准危险源等级一二三四级划分标准一、引言危险源等级划分,是对危险源的危险性和危害性进行科学评价和分类,以便采取相应的防范和控制措施。
它是安全生产工作的基本要求之一,对于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危险源等级划分的标准,从一级到四级不同级别的危险源的特点和相关措施。
二、危险源等级划分标准1. 一级危险源一级危险源是指对人体健康或者国民经济具有严重危害的危险源。
它的特点是危害性高、易导致重大伤亡和巨大经济损失。
比如在化工厂中,储存大量高毒性物质的罐区;在煤矿中,存在致命性的瓦斯超标区域等。
对于一级危险源,必须实行最严格的管理措施,确保零事故发生。
2. 二级危险源二级危险源是指对人体健康或者国民经济具有较大危害的危险源。
它的特点是危害性较高,可能导致较大伤亡和重大经济损失。
比如在建筑工地上,存在高处坠落风险较高的施工区域;在化工车间中,操作重要设备的操作台等。
对于二级危险源,必须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确保安全生产。
3. 三级危险源三级危险源是指对人体健康或者国民经济具有一定程度危害的危险源。
它的特点是危害性一般,可能导致一般伤亡和一般经济损失。
比如在医院中,普通手术室内可能存在的感染风险;在食品加工厂中,可能存在的一般性食品安全隐患等。
对于三级危险源,必须加强监管和安全防范,确保日常安全生产。
4. 四级危险源四级危险源是指对人体健康或者国民经济具有较小危害的危险源。
它的特点是危害性较低,可能导致较小伤亡和较小经济损失。
比如在办公室中,一般的架子、桌角等可能存在的碰撞伤害,以及一些轻微的火灾风险等。
对于四级危险源,必须加强宣传教育和日常管理,确保安全生产。
三、个人观点和理解作为一个文章写手,深入了解危险源等级划分标准是至关重要的。
在编写本文的过程中,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危险源等级划分标准是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各类危险源,从而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危险源的分类
危险源的分类一、自然灾害类危险源人类生活在地球上,无法避免自然灾害的威胁。
自然灾害包括地震、台风、洪水、干旱等。
这些灾害给人类生命和财产带来了巨大的威胁和损失。
地震是地壳发生剧烈震动的自然现象,常常造成建筑物倒塌、人员伤亡等严重后果。
台风是一种狂风暴雨的天气现象,常常伴随着强烈风力和暴雨,给沿海地区和岛屿带来严重威胁。
洪水是由于降雨过多或河流堤坝决堤等原因引起的水位上升,常常造成淹没、土地退化和农作物损失等问题。
干旱是指长时间缺乏水源的气候现象,常常导致土地荒漠化、农作物减产和饮用水短缺等问题。
二、生物类危险源生物类危险源是指对人类和生态系统产生威胁的病原体、有毒物质和害虫等生物。
这些生物可以传播疾病、污染环境、破坏农作物和危害人类健康。
病原体包括细菌、病毒和真菌等微生物,它们可以引起各种传染病,如流感、艾滋病和疟疾等。
有毒物质包括毒蘑菇、毒蛇和毒蜘蛛等,它们的毒素可以对人体造成严重伤害甚至死亡。
害虫包括蚊子、苍蝇和蟑螂等,它们可以传播疾病、污染食物和破坏农作物。
三、化学类危险源化学类危险源主要指对人类和环境产生危害的化学物质。
这些化学物质可以通过空气、水和食物等途径进入人体,并对人体的器官和系统产生不同程度的损害。
常见的化学类危险源包括有毒气体、有害化学品和放射性物质等。
有毒气体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一氧化碳等,它们可以引起呼吸系统疾病和呼吸困难等健康问题。
有害化学品如重金属、农药和工业废水等,它们可以导致中毒、癌症和生态系统破坏等严重后果。
放射性物质如铀、镭和钚等,它们可以导致放射性污染、辐射疾病和遗传突变等问题。
四、人为类危险源人为类危险源是由人类活动引起的各种危险情况。
人类的技术和行为不当往往导致了许多灾难性事件的发生,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
常见的人为类危险源包括火灾、交通事故和核事故等。
火灾是由于火源和可燃物相互作用而引起的燃烧现象,常常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环境污染等严重后果。
危险源的分类
危险源的分类
危险源应由三个要素构成:潜在危险性、存在条件和触发因素。
危险源的潜在危险性是指一旦触发事故,可能带来的危害程度或损失大小,或者说危险源可能释放的能量强度或危险物质量的大小。
危险源的存在条件是指危险源所处的物理、化学状态和约束条件状态。
危险源一般分为七类:
1、化学品类:毒害性、易燃易爆性、腐蚀性等危险物品;
2、辐射类:放射源、射线装置、及电磁辐射装置等;
3、生物类:动物、植物、微生物(传染病病原体类等)等危害个体或群体生存的生物因子;
4、特种设备类:电梯、起重机械、锅炉、压力容器(含气瓶)、压力管道、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场(厂)内专用机动车;
5、电气类:高电压或高电流、高速运动、高温作业、高空作业等非常态、静态、稳态装置或作业;
6、土木工程类:建筑工程、水利工程、矿山工程、铁路工程、公路工程等;
7、交通运输类:汽车、火车、飞机、轮船等。
根据《关于规范重大危险源监督与管理工作的通知》第二条规定目前,按照重大危险源的种类和能量在意外状态下可能发生事故的最严重后果,重大危险源分为以下四级:
(1)一级重大危险源:可能造成特别重大事故的;
(2)二级重大危险源:可能造成特大事故的;
(3)三级重大危险源:可能造成重大事故的;
(4)四级重大危险源:可能造成一般事故的。
具体重大危险源的等级认定按国家有关标准规定执行。
危险源 分类
危险源分类(一)第一类危险源事故是能量的意外释放作用于人体造成伤害。
所以,在生产现场中产生能量的能量源或拥有能量的能量载体属于第一类危险源。
常见的第一类危险源有:带电的导体;奔驰的车辆;产生、供给能量的装置、设备;使人体或物体具有较高势能的装置、设备、场所(如起重吊车及其下方);能量载体;一旦失控可能产生巨大能量的装置、设备、场所(如强烈放热反应的化工装置,有火灾爆炸危险的化工装置等);一旦失控可能发生能量突然释放的装置、设备、场所(如各种压力容器等);有火灾、爆炸、中毒危险的各种物质和生产、加工、储存这些危险物质的装置、设备、场所。
第一类危险源的危险性与能量的高低、数量的多少有密切关系。
(二)第二类危险源导致约束、限制能量的措施(屏蔽)失控、失效或破坏的各种不安全因素称作第二类危险源。
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是造成能量或危险物质意外释放的直接原因。
从系统安全的观点而言,这些原因因素,包括人、物、环境三个方面的问题。
人失误可能直接破坏对第一类危险源的控制;人失误也可能造成物的故障,进而导致事故发生。
例如,工人超载起吊重物造成钢丝绳断裂,发生重物坠落伤人事故。
物的故障,是指由于性能低下不能实现预定功能的现象。
物的不安全状态即是一种故障状态。
物的故障可使约束、限制能量或危险物质的措施失效而发生事故。
例如电线绝缘损坏发生漏电;管路破裂使其中有毒有害介质泄漏;压力容器泄压装置故障,使内部介质压力上升、导致容器破裂等。
人失误会造成物故障;物故障也会诱发人失误。
环境因素主要指系统运行的环境.包括温度、湿度、照明、粉尘、通风换气、噪声和振动等物理环境,以及企业和社会的软环境。
不良的物理环境会引起物的故障或人失误。
例如,潮湿的环境会加速金属腐蚀而降低结构或容器的强度;工作场所强烈的噪声影响人的情绪,分散人的注意力而发生人失误。
企业的管理制度、人际关系或社会环境影响人的心理,可能引起人失误。
第二类危险源往往是一些围绕第一类危险源随机发生的现象,它们出现的情况决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危险源的概念与分类
危险源的概念与分类一、概念危险源是可能导致死亡、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GB/T 28001-2011》中的定义)。
简言之,就是事故发生的根源或源头,凡是有导致安全事故发生的各种因素都称为危险源。
二、从导致事故和伤害的角度(即在事故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分类1、第一类危险源根据能量意外释放理论,把系统中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或危险物质称作第一类危险源。
它是造成系统危险或系统事故的物理本质,也称为固有型危险源。
2、第二类危险源导致约束或限制能量措施失效、破坏的各种不安全因素称作第二类危险源。
第二类危险源是导致第一类危险源失控,作用于人员、物质和环境的条件,它是系统从安全状态向危险状态转化的条件,是使系统能量意外释放,造成系统事故的触发原因,又称为触发型危险源。
3、两类危险源的关系事故的发生是这两类危险源共同作用的结果,第一类危险源是导致事故的能量主体,是事故发生的前提;第二类危险源是促使第一类危险源导致事故的必要条件。
第一类危险源决定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第二类危险源决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三、按导致事故和职业危害的直接原因分类根据GB/T13861-1992《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的规定,将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有害因素分为6类。
1、物理性危险、有害因素(15类):设备设施缺陷、防护缺陷、电危害、噪声危害、振动危害、运动物危害、电磁辐射、明火、能造成灼伤的高温物质、能造成冻伤的低温物质、粉尘与气溶胶、作业环境不良、标志缺陷、信号缺陷、其它物理危险和有害因素。
2、化学性危险、有害因素(4类):自燃性物质、易燃易爆性物质、有毒物质、腐蚀性物质。
3、生物性危险、有害因素(4类):致病微生物、致害动物、致害植物、传染病媒介物。
4、心理、生理性危险、有害因素(5类):辨识功能缺陷、负荷超限、从事禁忌作业、健康状况异常、心理异常5、行为性危险、有害因素(3类):操作失误、指挥失误、监护失误6、其它危险、有害因素。
危险与隐患—危险源分类
任务一:危险源分类
危险源
概念
危险源 hazard
在《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GB/T 28001-2011》)中的定义为:
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损害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其组合。
分类
危险源
第一类危险源 (根源危险源)
第二类危险源 (状态危险源)
分类
第一类危险源
把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能源或能量 载体)或危险物质称作第一类危险源。
分类
分类
第二类危险源
导致能量或危险物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约束或限制措施破坏或失效的各种因素称 作第二类危险源。
状态危险源
第二类危险源 人的失误 物的故障 环境因素
第二类危险源
人的失误
➢ 人的行为结果偏离了被要求的标准,即没有完 成规定功能的现象。
人的不安全行为也属于人的失误。 人的失误会造成能量或危险物质控制系统故障,
使屏蔽破坏或失效,从而导致事故发生。
第二类危险源
物的故障
➢ 机械设备、装置、元部件等由于性能低下而不能实 现预定的功能的现象。
从安全功能的角度,物的不安全状态也是物的故障。 物的故障可能是固有的,由于设计、制造缺陷造成的;
也可能由于维修、使用不当,或磨损、腐蚀、老化等 原因造成的。
第二类危险源 环境因素
第二类危险源
两类危险源之间的关系
两类危险源相互关联、相互依存。 危险源辨识的首要任务是辨识第一类危险源,
在此基础上再辨识第二类危险源。
危险源与事故隐患关系
危险源与事故隐患关系
根源危险源
第一类危险源
1. 产生、供给能量的装置、设备。 如工作中发电机、变压器,油罐等。
重大危险源清单
一级
定期检查,及时更换损坏的电器元件
37
宿舍用电
私接、私拉电线
触电伤人
一级
加强检查,杜绝私拉现象
38
使用大功率电器
火灾
二级
加强检查,杜绝使用
39
现场照明
手持照明灯具或潮湿作业场所未使用安全电压
触电伤人
一级
按规范要求使用安全电压
类别:3、职业伤害及卫生防护类
序号
危险源
可能导致的事故
分级
控制措施
126
临时用电及施工用电
触电
施工所用电气设备绝缘必须良好,凡有裸露带电的电气设备和易发生电击的危险区,都要设围栏、护网、箱、闸等屏护设栏设施。
施工用电的线路及设备,应按施工组织设计安装设置,并符合供电部门的规定。
严禁将电线线路搭靠或固定在机械、栏杆、钢管、扒钉等金属件上。
手持电动工具应由专人管理,手柄绝缘良好,凡不符合要求的机具严禁使用。
122
库房
未远离火源
火灾
二级
远离火源,配备灭火器,采取有效控制措施
123
油料
未远离火源
火灾、爆炸
二级
远离火源,单独存放
类别:7、
序号
危险源
可能导致的事故
控制措施
124
安装、拆卸施工电梯、塔吊、龙门吊架、吊机等起重设备和整体提升脚手架、模板等自升式架设设施以及高处作业
高处坠落、物体打击
制定安全施工措施,报监理单位、建设单位审批,并在施工时由专业技术人员现场监督
吊物坠落、伤人
一级
加强检查、确保限位、保险装置齐全有效
2
起重钢丝线磨损、断丝超标
吊物坠落、伤人
危险源的分类
危险源的分类危险源的分类方法较多;现介绍两种常见的分类方法:一、按导致事故和职业危害的直接原因进行分类根据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 13861-1992的规定;将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源分为以下6类..1、物理性危险源1)设备设施缺陷强度不够、刚度不够、稳定性差、密封不良、应力集中、外形缺陷、外露运动件、制动器缺陷、控制器缺陷、其他设备设施缺陷2)防护缺陷无防护、防护装置和设施缺陷、防护不当、支撑不当、防护距离不够、其他防护缺陷3)电危害带电部位裸露、漏电、雷电、静电、电火花、其他电危害4)噪声危害机械性噪声、电磁性噪声、流体动力性噪声、其他噪声5)振动危害机械性振动、电磁性振动、流体动力性振动、其他振动6)电磁危害电离辐射:X射线、γ射线、α粒子、β粒子、质子、中子、高能电子束等;非电离辐射:紫外线、激光、射频辐射、超高压电场7)运动物危害固体抛射物、液体飞溅物、反弹物、岩土滑动、料堆垛滑动、气流卷动、冲击地压、其他运动物危害8)明火9)能造成灼伤的高温物质高温气体、高温物体、高温液体、其他高温物质10)能造成冻伤的低温物质低温气体、低温物体、低温液体、其他低温物质11)粉尘与气溶胶不包括爆炸性、有毒性粉尘与气溶胶12)作业环境不良作业环境乱、基础下沉、安全过道缺陷、采光照明不良、有害光照、通风不良、缺氧、空气质量不良、给排水不良、涌水、强迫体位、气温过高、气温过低、气压过高、气压过低、高温高湿、自然灾害、其他作业环境不良13)信号缺陷无信号设施、信号选用不当、信号位置不当、信号不清、信号显示不准、其他信号缺陷14)标志缺陷无标志、标志不清楚、标志不规范、标志选用不当、标志位置缺陷、其他标志缺陷15)其他物理性危险源..2、化学性危险源1)易燃易爆性物质易燃易爆性气体、易燃易爆性液体、易燃易爆性固体、易燃易爆性粉尘与气溶胶、其他易燃易爆性物质2)自燃性物质3)有毒物质有毒气体、有毒液体、有毒固体、有毒粉尘与气溶胶、其他有毒物质4)腐蚀性物质腐蚀性气体、腐蚀性液体、腐蚀性固体、其他腐蚀性物质5)其他化学性危险源3 、生物性危险源1)致病微生物细菌、病毒、其他致病微生物2)传染病媒介物3)致害动物4)致害植物5)其他生物性危险源4 、心理、生理性危险源1)负荷超限体力负荷超限、听力负荷超限、视力负荷超限、其他负荷超限2)健康状况异常3)从事禁忌作业4)心理异常情绪异常、冒险心理、过度紧张、其他心理异常5)辨识功能缺陷感知延迟、辨识错误、其他辨识功能缺陷6)其他心理、生理性缺陷5 、行为性危险源1 指挥错误指挥失误、违章指挥、其他指挥错误2 操作失误误动作、违章作业、其他操作失误3 监护失误4 其他行为性危险源6、其他危险源二、参照事故类别分类参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 6441-1986;综合考虑起因物、引起事故的诱导性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等;可将危险源分为如下20类:1.物体打击指失控物体的惯性力造成的人身伤害事故..适用于落下物、飞来物、滚石、崩块所造成的伤害..如林区伐木作业的“回头棒”、“挂枝”伤害;打桩作业锤击等;都属于此类伤害..但不包括因爆炸引起的物体打击.. 2.车辆伤害指本企业机动车辆引起的机械伤害事故..适用于机动车辆在行驶中的挤、压、撞车或倾覆等事故;以及在行驶中上下车;搭乘矿车或放飞车;车辆运输挂钩事故;跑车事故..机动车辆是指:汽车;如载重汽车、倾卸汽车、大客车、小汽车、客货两用汽车、内燃叉车等;电瓶车、如平板电瓶车、电瓶叉车等;拖拉机;如方向盘式拖拉机、手扶式拖拉机、操纵杆式拖拉机等;有轨车类;如有轨电动车、电瓶机车;挖掘机、推土机、电铲等..3.机械伤害指机械设备与工具引起的绞、辗、碰、割戳、切等伤害..如工件或刀具飞出伤人;切屑伤人;手或身体被卷入;手或其他部位被刀具碰伤;被转动的机械缠压住等..但属于车辆、起重设备的情况除外..4.起重伤害指从事起重作业时引起的机械伤害事故..适用各种起重作业..包括:桥式类型起重机;如龙门起重机、缆索起重机等;臂架式类型起重机;如门座起重机、塔式起重机、悬臂起重机、桅杆起重机、铁路起重机、履带起重机、汽车和轮胎起重机等;升降机;如电梯、升船机、货物升降机等;轻小型起重设备;如千斤顶、滑车葫芦手动、气动、电动等作业..例如:起重作业时脱钩砸人;钢丝绳断裂抽人;移动吊物撞人;绞入钢丝绳或滑车等伤害..同时包括起重设备在使用、安装过程中的倾翻事故及提升设备过卷、蹲罐等事故..不适用于下列伤害:a.触电;b.检修时制动失灵引起的伤害;c.上下驾驶室时引起的坠落式跌倒..5.触电指电流流经人体;造成生理伤害的事故..适用于触电、雷击伤害..如人体接触带电的设备金属外壳;裸露的临时线;漏电的手持电动工具;起重设备误触高压线;或感应带电;雷击伤害;触电坠落等事故..6.淹溺指因大量水经口、鼻进入肺内;造成呼吸道阻塞;发生急性缺氧而窒息死亡的事故..适用于船舶、排筏、设施在航行、停泊、作业时发生的落水事故..“设施”是指水上、水下各种浮动或固定的建筑、装置、管道、电缆和固定平台..“作业”是指在水域及其岸线进行装卸、勘探、开采、测量、建筑、疏浚、爆破、打捞、救助、捕捞、养殖、潜水、流放木材排除故障以及科学实验和其他水上、水下施工..7.灼烫指强酸、强碱溅到身体引起的灼伤;或因火焰引起的烧伤;高温物体引起的烫伤;放射线引起的皮肤损伤等事故..适用于烧伤、烫伤、化学灼伤、放射性皮肤损伤等伤害..不包括电烧伤以及火灾事故引起的烧伤..8.火灾指造成人身伤亡的企业火灾事故..不适用于非企业原因造成的火灾;比如;居民火灾蔓延到企业;此类事故属于消防部门统计的事故..9.高处坠落指由于危险重力势能差引起的伤害事故..适用于脚手架、平台、陡壁施工等高于地面的坠落;也适用于由地面踏空失足坠入洞、坑、沟、升降口、漏斗等情况..但排除以其他类别为诱发条件的坠落..如高处作业时;因触电失足坠落应定为触电事故;不能按高处坠落划分..10.坍塌指建筑物、构筑物、堆置物等倒塌以及土石塌方引起的事故..适用于因设计或施工不合理而造成的倒塌;以及土方、岩石发生的塌陷事故..如建筑物倒塌;脚手架倒塌;挖掘沟、坑、洞时土石的塌方等情况..不适用于矿山冒顶片帮事故;或因爆炸、爆破引起的坍塌事故..11.冒顶片帮指矿井工作面、巷道侧壁由于支护不当、压力过大造成的坍塌;称为片帮;顶板垮落为冒顶..二者常同时发生;简称为冒顶片帮..适用于矿山、地下开采、掘进及其他坑道作业发生的坍塌事故..12.透水指矿山、地下开采或其他坑道作业时;意外水源带来的伤亡事故..适用于井巷与含水岩层、地下含水带、溶洞或被淹巷道、地面水域相通时;涌水成灾的事故..不适用于地面水害事故..13.放炮指施工时;放炮作业造成的伤亡事故..适用于各种爆破作业..如:采石、采矿、采煤、开山、修路、拆除建筑物等工程进行的放炮作业引起的伤亡事故..14.瓦斯爆炸是指可燃性气体瓦斯、煤尘与空气混合形成了浓度达到燃烧极限的混合物;接触火源时;引起的化学性爆炸事故..主要适用于煤矿;同时也适用于空气不流通;瓦斯、煤尘积聚的场合..15.火药爆炸指火药与炸药在生产、运输、贮藏的过程中发生的爆炸事故..适用于火药与炸药生产在配料、运输、贮藏、加工过程中;由于震动、明火、摩擦、静电作用;或因炸药的热分解作用;贮藏时间过长或因存药过多发生的化学性爆炸事故;以及熔炼金属时;废料处理不净;残存火药或炸药引起的爆炸事故..16.锅炉爆炸指锅炉发生的物理性爆炸事故..适用于使用工作压力大于0.7表大气压、以水为介质的蒸汽锅炉以下简称锅炉;但不适用于铁路机车、船舶上的锅炉以及列车电站和船舶电站的锅炉..17.容器爆炸容器压力容器的简称是指比较容易发生事故;且事故危害性较大的承受压力载荷的密闭装置..容器爆炸是压力容器破裂引起的气体爆炸;即物理性爆炸;包括容器内盛装的可燃性液化气;在容器破裂后;立即蒸发;与周围的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气体混合物;遇到火源时产生的化学爆炸;也称容器的二次爆炸..18.其他爆炸凡不属于上述爆炸的事故均列为其他爆炸事故..例如:1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形成的爆炸;可燃性气体如煤气、乙炔、氢气、液化石油气;在通风不良的条件下形成爆炸性气体混合物;引起的爆炸;2可燃蒸气与空与混合形成的爆炸性气体混合物如汽油挥发气引起的爆炸;3可燃性粉尘如铝粉、镁粉、锌粉、有机玻璃粉、聚乙烯塑料粉、面粉、谷物淀粉、糖粉、煤尘、木粉;以及可燃性纤维;如麻纤维、棉纤维、醋酸纤维、腈纶纤维、涤纶纤维、维纶纤维等与空气混合形成的爆炸性气体混合物引起的爆炸;4间接形成的可燃气体与空气相混合;或者可燃蒸气与空气相混合如可燃固体、自燃物品;当其受热、水、氧化剂的作用迅速反应;分解出可燃气体或蒸气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气体;遇火源爆炸的事故..例如炉膛爆炸、钢水包爆炸、亚麻粉尘的爆炸;都属于上述爆炸方面的现象;亦均属于其他爆炸..19.中毒和窒息指人接触有毒物质;如误吃有毒食物;呼吸有毒气体引起的人体急性中毒事故;或在废弃的坑道、竖井、涵洞、地下管道等不通风的地方工作;因为氧气缺乏;有时会发生突然晕倒;甚至死亡的事故称为窒息..两种现象合为一体;称为中毒和窒息事故..不适用于病理变化导致的中毒和窒息的事故;也不适用于慢性中毒的职业病导致的死亡..20.其他伤害凡不属于上述伤害的事故均称为其他伤害..如扭伤、跌伤、冻伤、野兽咬伤、钉子扎伤等..比较以上两种危险源的分类方法;我们可以发现;第二种分类方法即按事故类别分类的方法更简单、直观;因为它涉及的专业术语较少;而且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事故的后果;从而便于提高相关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所以我们此次危险源辨识工作采用第二种分类方法——即按事故类别分类的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危险源分类(一)
危险源是可能导致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
实际生活和工作中危险源很多,存在的形式也较复杂,这在辨识上给我们增加了难度。
如果把各种构成危险源的因素,按照其在事故发生、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划分成类别,无疑会给我们的危险源辨识工作带来方便。
安全科学理论根据危险源在事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把危险源划分为以下两大类:
1.第一类危险源
根据能量意外释放理论,能量或危险物质的意外释放是伤亡事故发生的物理本质。
于是,把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能源或能量载体)或危险物质称作第一类危险源。
为了防止第一类危险源导致事故,必须采取措施约束、限制能量或危险物质,控制危险源。
2.第二类危险源
正常情况下,生产过程中的能量或危险物质受到约束或限制,不会发生意外释放,即不会发生事故。
但是,一旦这些约束或限制能量或危险物质的措施受到破坏或失效(故障),则将发生事故。
导致能量或危险物质约束或限制措施破坏或失效的各种因素称作第二类危险源。
第二类危险源主要包括以下三种:
(1)物的故障
物的故障是指机械设备、装置、元部件等由于性能低下而不能实现预定的功能的现象。
从安全功能的角度,物的不安全状态也是物的故障。
物的故障可能是固有的,由于设计、制造缺陷造成的;也可能由于维修、使用不当,或磨损、腐蚀、老化等原因造成的。
(2)人的失误
人的失误是指人的行为结果偏离了被要求的标准,即没有完成规定功能的现象。
人的不安全行为也属于人的失误。
人的失误会造成能量或危险物质控制系统故障,使屏蔽破坏或失效,从而导致事故发生。
(3)环境因素
人和物存在的环境,即生产作业环境中的温度、湿度、噪声、振动、照明或通风换气等方面的问题,会促使人的失误或物的故障发生。
一起伤亡事故的发生往往是两类危险源共同作用的结果。
第一类危险源是伤亡事故发生的能量主体,决定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
第二类危险源是第一类危险源造成事故的必要条件,决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两类危险源相互关联、相互依存。
第一类危险源的存在是第二类危险源出现的前提,第二类危险源的出现是第一类危险源导致事故的必要条件。
因此,危险源辨识的首要任务是辨识第一类危险源,在此基础上再辨识第二类危险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