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灌溉渠系规划

合集下载

灌溉渠道系统规划设计说明书

灌溉渠道系统规划设计说明书

明渠均匀流:指渠道断面形状、尺寸、渠底坡降、糙率都沿水流 方种向水不流变流,态则称任明一渠断均面匀的流水。深一h般0,渠流道速为v人,工流开速挖分,布水都流不流变态,为此 明渠均匀流。
明渠均匀流计算公式:
Q C
R
i



1

21
R3i2
n
(米 3/秒)
(Q V L V ) tt
进行试算(三次确定后,可在坐标纸上绘图 Q~f(h),根据 Q 确定 h)
求得 h=1.19
流速校核
V 不淤=0.25m/s<V Q =0.726m/s<V 不冲=0.8m/s (满足要求)
渠深=设计水深+安全高=1.19+0.41=1.6 米 (一般要求安全高大于 0.2 米)
加大流量校核 经计算水深不超堤顶高<1.6 米
进口段
导水墙—也称上游翼墙,有八字形、圆弧形、矩形等进口形式,起导入水 流作用。(浆砌石、砼等材料)
铺盖—即闸前护底(浆砌石、砼材料) 闸底板 (砼、浆砌石等材料)
闸墩 ——闸室分孔和安置闸门用
闸室
闸门——挡水和控制水量和水位用(木、砼、铸铁、钢闸门)
边墩——挡土和支承闸门
工作桥——提升和关闭闸门工作以及栓修闸门用(一般为砼排架结构)
求:b,h
假定:b=1m,设 h=1m
W (b mh)h =2.5 m2
X b 2h 1 =4.8 m
R

W
=0.52,将有关参数代入 C

1
1
R6
或查表得
X
n
15
C

1
R
1 6
=35.82

1 灌排渠系规划布置

1 灌排渠系规划布置

§1 灌排渠系规划布置灌溉系统是指从水源取水并输送分配到田间的灌溉工程。

按输水方式的不同可分渠道灌溉系统和管道灌溉系统两大类。

本章介绍渠道灌溉系统。

管道灌溉系统将在第五章中介绍。

一、灌排渠系的组成及布置原则(一)灌排渠系的组成1、灌溉系统:(1)渠首工程(2)灌溉渠道:干、支、斗、农渠等固定渠道(3)渠系建筑物(4)田间渠系工程:毛渠(临时渠道)、灌水沟哇等2、排水系统(1)田间排水工程:毛沟、腰沟、墒沟等(2)排水沟:干、支、斗、农沟(3)排水建筑物:排水闸、涵、站等(4)排水容泄区:大江、大湖、大海等(二)灌排渠系的布置的原则(1)满足作物灌排要求。

1)渠道应布置有高处,排水沟应布置在低处。

2)渠道和排水沟的长度和间距应当适宜,保证灌得上排得出。

(2)灌溉渠道必须与排水沟统一规划布置在规划布置渠道时,必须同时考虑到排水沟的位置,在平原地区、圩区,渠道一般要服从排水沟布置(因为在平原地区,排水问题更为突出)。

(3)安全可靠如渠道要避免深挖高填,山丘区渠系上方必须修撇洪沟(截洪沟)。

(4)经济合理渠道要尽量短直,以减少土方量;要尽量减少压占耕地;排水沟要尽量利用天然河道。

(5)便于管理便于用水管理和工程管理,布置时要考虑行政区划;也要考虑机耕方便;建筑物尽量联合修建,形成枢纽,以便于管理。

(6)综合利用如渠道落差较大可布置水电站,较大的渠道或排水沟要考虑通航,水产养殖等。

二、丘陵山区灌排渠系的规划布置山丘区的水利特点是:排水比较通畅,但干旱问题比较突出。

在山丘区虽然可以修建水库塘坝蓄水灌溉,但是由于其蓄水能力有限,因此干旱问题是山丘区的主要水利问题。

因此山丘区灌排渠系的布置,以灌渠道布置为重点。

山丘灌溉渠道布置的关键是布置干渠。

(一)干渠的两种布置形式(1)干渠沿等高线布置(2)干渠垂直于等高线布置(二)支、斗、农渠布置支渠垂直于干渠,其间距由地形条件决定。

斗渠间距一般为:400~800m农渠间距一般为:100~200m两种布置形式:(1)灌排相邻适用于单一坡向地形(2)灌排相间适用于平坦,或有微起伏。

灌溉渠道系统及田间工程规划+精品PPT

灌溉渠道系统及田间工程规划+精品PPT
• 干、支渠布置
– 干渠多沿圩堤布置 – 灌溉系统级别较少。
四、斗渠和农渠规划
• 斗农渠渠规划要求
– 适于管理和机械耕作要求 – 便于配水 – 有利于灌水和耕作措施地配合 – 土地平整工程量小
• 斗渠布置
– 长度3-5Km, – 控制面积3000~5000亩
农渠布置
• 布置要求
– 满足机耕要求
• 平原地区长度500-1000米,间距200-400米
2、配水建筑物
• 主要包括节制闸和分水闸 • 分水闸:控制向下级渠道配水流量,包括支渠
分水闸和斗门、农门。 • 节制闸:抬高上游水位或阻止水流下行。 • 节制闸使用条件:
– A 需要抬高水位时; – B 需要轮灌时; – C 建筑物、渠段或城市需要保护时,配合退
水闸使用。
3、交叉建筑物
• 1〕隧洞:遇到山岗或绕行费用过大时; • 2〕渡槽:渠道穿过沟道、道路时,若渠道
– 灌水方向垂直农渠 – 水流方向:农渠-毛渠-输水垄沟-沟(畦田) – 适于微地形起伏、平整较差的地区
横向布置
– 灌水方向与农渠平行 – 水流方向:农渠-毛渠-沟(畦田) – 与纵向布置相比,减少了输水垄沟 – 适于平坦地区,平整程度较好的地块。
谢谢大家!
第二节 田间工程规划
• 田间工程:
– 最末一级固定渠道和固定沟道中间的条田范围内的农 田建设工程,
• 临时渠道 • 排水小道 • 田间道路 • 小型建筑物(进、排水口) • 土地平整等 。
• 田间工程是合理灌溉、提高灌排效率、发挥工程 效益的基础。
田间工程规划要求
• 1、规划要求:
– A 灌、排系统完善;
• 2.退水、泄水渠道
– 主要用于保证渠系安全运行。一般在干、支渠 末端应设置退水渠。

灌溉系统PPT课件

灌溉系统PPT课件

1/9/2020
47
知识点回顾 Review
圩垸型灌区
1/9/2020
渠系布置: 以排为主,兼顾灌溉; 一般提排提灌,少有自流排灌
48
知识点回顾 Review
(1)灌溉渠道系统中渠道等级划分为: (2)圩垸型灌区渠道布置特点是: (3)田间排灌沟渠布置形式有:
1/9/2020
49
知识点回顾 Review
拦 河 坝


进水闸 节制闸


斗渠 支
斗沟
灌溉系统
农渠
干渠、支渠、斗渠、农
渠、(毛渠)
排水系统
干沟、支沟、斗沟、农
1/9/2020 沟、(毛沟)
支渠 农沟





沟 泄水1闸4
第一节 灌溉渠系规划
规划原则
干支渠的规划布置(输水系统)
斗农渠的规划布置(田间渠系)
渠系建筑物的规划布置
渠线规划步骤
1/9/2020
水库

支渠沿分水岭 1/9/2020
山塘

21
干支渠的规划布置
水库

1/9/2020 干渠垂直等高线
山塘

22
干支渠的规划布置
(二)平原型灌区
1/9/2020地形特点:河地形开阔平坦;
耕地集中,面积较大

山前平原: 靠近山麓,地势较高,排水条件好;
冲积平原:位于河流中下游平原坡水地区,地面坡度 平缓,地下水位较高。
(一)山区、丘陵区灌区
水库
地形特点: 地形复杂,岗冲交错,坡度较陡
河 地面高程较高 耕地分散,很少有大片集中耕地

第一节灌溉渠系规划

第一节灌溉渠系规划

第一节灌溉渠系规划第一节灌溉渠系规划一、灌溉渠系概述1.灌溉渠系的组成灌溉渠系由各级灌溉渠道和退(泄)水渠道组成。

灌溉渠道按其使用寿命分为固定渠道和临时渠道两种:多年使用的永久性渠道称为固定渠道;使用寿命小于一年的季节性渠道称为临时渠道。

按控制面积大小和水量分配层次又可把灌溉渠道分为若干等级:大、中型灌区的固定渠道一般分为干渠、支渠、斗渠、农渠四级,如图4-1所示;在地形复杂的大型灌区,固定渠道的级数往往多于四级,干渠可分成总干渠和分干渠,支渠可下设分支渠,甚至斗渠也可下设分斗渠;在灌溉面积较小的灌区,固定渠道的级数较少;如灌区呈狭长的带状地形,固定渠道的级数也较少,干渠的下一级渠道很短,可称为斗渠,这种灌区的固定渠道就分为干、斗、农三级。

农渠以下的小渠道一般为季节性的临时渠道。

退、泄水渠道包括渠首排沙渠、中途泄水渠和渠尾退水渠,其主要作用是定期冲刷和排放渠首段的淤沙、排泄入渠洪水、退泄渠道剩余水量及下游出现工程事故时断流排水等,达到调节渠道流量、保证渠道及建筑物安全运行的目的。

中途退水设施一般布置在重要建筑物和险工渠段的上游。

干、支渠道的末端应设退水渠道。

2.灌溉渠道的规划原则1) 干渠应布置在灌区的较高地带,以便自流控制较大的灌溉面积。

其他各级渠道亦应布置在各自控制范围内的较高地带。

对面积很小的局部高地宜采用提水灌溉的方式,不必据此抬高渠道高程。

2) 使工程量和工程费用最小。

一般来说,渠线应尽可能短直,以减少占地和工程量。

但在山区、丘陵地区,岗、冲、溪、谷等地形障碍较多,地质条件比较复杂,若渠道沿等高线绕岗穿谷,可减少建筑物的数量或减小建筑物的规模,但渠线较长,土方量较大,占地较多;如果渠道直穿岗、谷,则渠线短直,工程量和占地较少,但建筑物投资较大。

究竟采用哪种方案,要通过经济比较才能确定。

3) 灌溉渠道的位置应参照行政区划确定,尽可能使各用水单位都有独立的用水渠道,以利管理。

4) 斗、农渠的布置要满足机耕要求。

第三章 灌溉系统规划设计

第三章 灌溉系统规划设计
–可根据灌溉用水量、降雨量选择典型年,是工程规模确定 的关键参数之一。
灌溉系统规划设计
2、抗旱天数(小型灌区用)
• 作物生长期间遇到连续干旱时,灌溉设施能够满 足灌溉(或其他用水)的天数; – 工程的抗旱能力,多用于小型灌区。 – 应考虑人畜用水。 – 50-70d,连续不雨。
灌溉系统规划设计
第二节 灌溉水源与取水方式
• 潜水或层间水
– 优点: • 就近取水,输送距离近; • 结合排水降低地下水位;
– 缺点:建设和运行费用高,地面沉降。 – 管井、大口井或者潜水截留
灌溉系统规划设计
第三节、灌溉渠道系统规划
• 从水源取水,通过渠道及其附属建筑物进行输 配水,并由田间工程进入农田的系统 – 要和排水系统配合 – 作用:取水、输配水和灌水
灌溉系统规划设计
第三章 灌溉系统规划设计
• 第一节 灌区总体规划 • 一.规划原则(简) • 旱、涝、渍、洪、盐综合防治,山、水、路、林、
田统一规划。 – (1)与相关规划相协调; – (2)工程综合利用; – (3)因地制宜,统筹兼顾;
• 总体规划、分步实施 – (4)生态与可持续利用。
灌溉系统规划设计
灌溉系统规划设计
2、有坝取水
– 河道流量充足而水位偏低。 – 拦水建筑物具有雍水和泄水作用。距离灌区较近。 – 由拦河坝、冲沙闸、引水闸组成。
• 侧向进水或者正向进水; • 进水闸底坎高于河床和冲沙闸底坎。
灌溉系统规划设计
3.抽水取水
• 流量满足而水位不满足,且修建自流引水建筑 物困难或者不经济时。
灌溉系统规划设计
四.灌溉设计标准(重点)
• 1.灌溉设计保证率(大型灌区用)
–工程运行过程中,灌溉用水量在多年期间能够得到充分满 足的概率

灌溉渠道系统规划设计

灌溉渠道系统规划设计

灌溉渠道系统规划设计第一节灌溉渠道系统规划布置一、任务1、供水、引水、配水要求:对水源供水状况进行调节对水位、水量有控制,调节能力控制流速,使渠道达到防冲,防淤二、系统分类1、组成:1)水源和引水部分:水源:水库、湖泊、河流、井、泵建筑物:要求有调节、控制能力(闸、坝、抽水站)2)输水配水系统:把渠道分为五个等级:总干渠、干渠、支渠、斗渠、农渠,其中,总干渠、干渠、支渠输水;斗渠、农渠配水。

3)田间渠道系统:农渠、毛渠、灌水畦[qí]通常是:干、支、斗、农、毛。

大的有总干渠,较小的有灌水畦4)排水泄水系统:干、支、斗、农、毛沟2、分类:从结构上分:明渠、暗渠按建筑材料分:土渠、砖石砌渠、砼渠、水泥管按开挖方式分:挖方渠道、填方渠道三、渠道系统布置1、布置原则:总的来说,要求投资少、效益大、渠线尽可能小,输水速度快、沿线地质无严重渗漏或坍塌现象2、平原布置为例,说明其布局原则,见教材3、布置:田间渠道系统一般为沟、路、渠相邻或相间布置。

第二节渠道系统设计流量的确定渠道设计流量是渠道所控制灌溉范围内农作物的灌溉净流量和渠道损失流量之和,即:Q设=Q净+Q损一、渠道净流量1、Q 净 = q 次大 A (立方米/秒)q 次大 :灌区次大灌水率 (米3/秒/万亩), A :灌溉面积(万亩)2 、Q 净= m1A1 + m2A2 +…/ 86400t (立方米/秒)或: 式中:M 综—综合灌溉定额(米3/亩), T —作物允许灌水延续天数。

二、渠道损失流量四、渠道的加大流量和渠道的最小流量1、加大流量:当灌溉区的灌溉面积扩大或出现特大干旱或上游渠道出现失事情况Q 加大=Q 设(1~1.3)2、渠道最小流量:当灌溉区某一种作物需灌溉或某一支渠需灌溉 Q 最小=0.4Q 设渠道一般都应考虑设计流量、加大流量和最小流量 第三节 渠道纵横断面设计 一、渠道横断面的设计100净损Q L Q ⨯⨯=σ (米3/秒)L :渠道长度σ:每公里长渠道渗水损失占所通过净流量的百分比,根据土壤性质确定mQ D净=σ (σ、D 、m 值见教材) 2、通过测定损失直接确定渠道设计流量 设净=Q Q η三、渠道设计流量损净设=Q Q Q + (大型) 或:η净设=Q Q (中小型)t86400⋅⋅A M Q 综净=Tii i 64.8m q ⋅α=(一) 断面形状1、按几何形状和材料分为:梯形(大多数土渠)、矩形(砼渠、石渠)、半圆形(砼渠)2、按开挖宽深比:窄深式:挖方省、占地少、渗漏小、但渠床不稳,施工不便宽浅式:渠床稳定,施工容易,水流稳定但占地多。

农田水利学51灌溉渠道规划ppt课件

农田水利学51灌溉渠道规划ppt课件

2、田间工程
农渠以下的毛渠、灌水 沟、畦,分水口及量 水设施等均属田间工 程,主要发挥调节农 田水分状况的作用。
排水系统、田间道路、 土地平整等也是田间 工程。
3、灌溉渠系建筑物
分水闸:在上下级渠道之 间,控制和调节向下 级渠道配水。
节制闸:建在渠道上,用 于抬高上游水位作用。
泄水闸:在重要渠段上游 设置泄水闸,与节制闸 配合使用,排出多余水 量。
一、地表水取水方式
(一) 无坝引水
应用条件: 河流流量、水位均满足灌区取
水要求;即:
Q1≤30%Q0; H1<H0
Q1、H1分别为渠首取水流量和设计水位; Q0、H0分别为河流流量和水位。
组成:进水闸、冲沙闸、导流堤
导流堤
进水闸
冲沙闸
(二) 有坝(低坝)引水
有坝引水枢纽主要由拦河坝(闸)、进水闸、冲沙闸 及防洪堤等建筑物组成。
桥梁:渠道与道路交叉,水 面低于道路,流量较大时 采用桥梁交叉。
有压力管道
无压力管道
量水建筑物 巴谢尔槽:
量水堰:
二、灌溉渠道规划布置原则
根据地形、地质、水源及原有设施,遵循以下原则: (1)充分利用水土资源:扩大灌溉面积、自流灌溉 (2)由土地利用规划和农业区划紧密结合,适当照顾行
政区划:可将灌区划分若干分区,并分区规划;与公路、 机耕道、林带等统一规划,全面安排。 (3)与灌区排水沟布置结合,统一布局:灌排分开,各 成系统,互不干扰;渠系布置不切断排水出路,尽量不 打乱原有天然排水系统,平原区渠道布置往往要服从排 水沟的布置。 (4)尽量使总的工程量和工程费用最小:为此,要对骨 干渠道和规模较大的渠系建筑物进行必要的方案比较, 从中选优。
率确定。

灌溉排水工程学之灌溉系统规划设计

灌溉排水工程学之灌溉系统规划设计

避免渠道淤沙的措施:
①控制灌溉水的含沙量; ②合理设计引水口;
③设置沉沙池;
④适当加大引水渠道坡降。
汛期引洪淤灌,将肥沃的浑水引入田间,改造土壤。
(2)灌溉水的盐类。主要是从含盐量和有害盐类的含量两方 面来考虑。灌溉水中可溶性盐类的总含量称矿化度。 矿化度<2g/L,一般对作物无害; 矿化度2~5g/L,须分析化验所含盐分的种类及其含量; 矿化度>5g/L的水,一般不宜灌溉。 允许矿化度的高低与土壤状况、盐类成分和农业技术及灌 水方法有关。灌溉水中无害盐类的含量不应超过允许的浓 度,更不可含对作物有害的盐类。以钠盐危害最大。
井水利用
1)管井:井径小、深度大,一般采用机
械提水,又称机井。
结构:把井壁管和滤水管连接起来,垂
直安装在已打成的井孔中,井壁管安装 粘 在隔水层部位和不拟开采的含水层高度 土 范围,滤水管安装在开采的含水层高度 球
范围,管井最下部为沉淀管(沉淀流入
井中的泥沙)。在取水的含水层段,井
滤 料
管与井孔的环状间隙中,填入经过筛选
灌溉系统规划设计
第一节 灌区总体规划
基本任务: 论证建设农田灌溉设施的可行性,确定规划原则,通过技 术经济论证,选定最优规划方案,以达到重新调整当地水 资源在时间和空间的分布,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的目的。
一、灌区总体规划的原则 (1)结合实际情况,根据灌溉水源的可供水量进行灌溉 工程的总体现划,力求单位水量达到最大的增产效益; (2)灌区总体布置应尽可能兼顾防洪、除涝、排渍、水 电、航运和工业、城市供水等各方面的要求; (3)按投资少、效益大的原则,选定灌溉工程方案; (4)灌区总体规划应考虑涉及到的各方面的问题; (5)灌区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应符合全流域水利规划和保 护生态环境原则。

灌溉渠道系统课件

灌溉渠道系统课件
• 2、布置使得工程量和工程费用最低。
– 渠道顺直、减少建筑物数量和规模 – 渠道填方和挖方量尽可能接近。 – 用水单位和渠道独 立。
• 4、斗渠、农渠满足机械化耕作要求; – 各级渠道相互垂直,间距适宜。
• 5、考虑水资源的综合利用。
– 发电、养殖、工业和城镇供水等。
第一节 渠系概述
• 一、灌溉渠系组成: • 1.灌溉渠道
– 一般分为干、支、斗、农四级。 – 有些情况下可能多于或少于四级。
• 2.退水、泄水渠道
– 主要用于保证渠系安全运行。一般在干、支 渠末端应设置退水渠。
二、灌溉渠道的规划原则
• 1、 干渠布置在高处,以控制较大面积。 – 对于局部高低存在的情况,可以考虑采用其他灌水 方法解决。
✓改善生产环境; ✓改善生态环境 ✓改善生活环境 • 3〕因地制宜; • 4〕长远规划,预留发展余地。
条田规划
• 条田概念:
– 农渠河农沟之间的田块
• 条田的要求:
– 排水要求(100-200米):
• 排涝:淹水时间和深度 • 降渍:控制地下水位
– 机耕要求,以400-800米为宜 – 管理要求:一般需要在1-2d灌完
– 若不满足,可利用倒虹吸。
3〕倒虹吸
• 利用压力沟道代替渠道从沟或路下穿过。 • 使用条件
• 渠道水位高于路面或沟、河水位,但渠道底部低 于路面或沟、河洪水位时;
• 渠底高于路面,但是净空无法满足交通要求
4〕涵洞:渠道与道路交叉,渠水 位低于路面,且流量较小时;
5) 桥梁 :渠道与道路相交,渠道 水位低于路面,流量较大时采用。
• 1〕跌水:用于落差较小的陡坎; • 2〕陡坡:落差较大时;
5、泄水建筑物
• 泻水闸、溢流堰 • 作用:

渠道灌溉工程规划设计—灌溉渠道系统规划

渠道灌溉工程规划设计—灌溉渠道系统规划

渠系建筑物规划布置
概念:为安全、合理地输配水量,以满足各部门的需要,在渠道系统 上所建的建筑物,是灌排系统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渠系建筑物布置和选型原则
(1)位置和型式,根据规模、作用、运行特点和灌区总体布置的要求, 布置在地形条件适宜和地质条件良好的地点。
(2)布置应满足灌排系统水位、流量、泥沙处理、施工、运行、管理 的要求。

进水闸节制闸道拦河坝灌泄水闸


冲沙闸
排沙渠




农渠
干渠
斗渠 斗沟

支渠
农沟
各级灌溉渠道 固定: 干、支、斗、农 临时:毛渠等
退(泄)水渠道
退水闸 退 水 渠
退水闸

干沟
容 泄 泄水闸 区
灌溉渠道系统规划布置
三、斗、农渠的规划布置
(一)斗、农渠的规划要求 在规划布置时除遵循前面讲过的灌溉渠道规划原则外,还应满足下
灌溉渠道系统规划布置
三、斗、农渠的规划布置
(一)斗、农渠的规划要求 在规划布置时除遵循前面讲过的灌溉渠道规划原则外,还应满足下
列要求: (1)适应农业生产管理和机械耕作要求; (2)便于配水和灌水,有利于提高灌水工作效率; (3)有利于灌水和耕作的密切配合; (4)土地平整工程量较少。
灌溉渠道系统规划布置
列要求: (1)适应农业生产管理和机械耕作要求; (2)便于配水和灌水,有利于提高灌水工作效率; (3)有利于灌水和耕作的密切配合; (4)土地平整工程量较少。
灌溉渠道系统规划布置
斗、农渠的规划布置
(二)斗渠的规划布置 斗渠的长度和控制面积随地形变化很大。我国北方平原地区的一些

灌溉渠系系统的规划布置

灌溉渠系系统的规划布置

灌溉渠系系统的规划布置灌溉排水系统是农田水利工程的主要组成部分。

完整的灌排系统主要包括取水枢纽,各级输、配水渠道,各级排水、泄水沟道,灌区或圩区内部的蓄水工程(库塘或湖泊),各种田间工程(包括地面、地下灌排网)以及灌排渠系上的建筑物等,如图8-3所示。

图8-3 灌溉排水系统一、灌溉类型及灌排系统的典型布置形式由于地形、水文、土壤和地质等自然条件不同,国民经济发展对灌区所提出的要求不同,各灌溉区灌排系统的布置形式也是不同的。

按地形条件,灌区大致可以分为三种基本类型:①山区、丘陵区型灌区;②平原型灌区;③圩垸型(滩地、三角洲型)灌区。

下面以地形分类为主,适当结合其他条件,讨论山区、丘陵灌区的特征及其灌排系统的布置形式。

山区、丘陵灌区的特征及其灌排系统的布置形式如图8-4所示。

图8-4 山区、丘陵区灌排系统的布置形式这类灌区的地形一般比较复杂,岗冲(冲击沟谷)交错,起伏剧烈,坡度较陡。

耕地大多为坡地与梯田,位于分水岭、沟谷、河流之间,分布比较分散,很少有大片集中的平坦土地,而且山区、丘陵区的耕地高程较高,往往需从河流上游远处引水灌溉。

所以,山丘区灌溉渠道的特点,一般是位置较高,渠道弯曲,渠线较长,渠道深挖和高填方多,渠道石方工程和建筑物亦多,而且地形条件是确定渠线布置的主要因素。

另外,由于渠道较多地行经高填方、山坡风化土质和风化岩层地带,渗漏比较严重;且在暴雨季节,山洪可能入侵渠道,使之坍塌决口,影响附近农田村庄的安全。

同时山丘区多塘堰和小型水库,可以拦蓄当地地面径流与引蓄河流径流,故山丘区的渠道,还往往与塘库相连接,形成长藤结瓜式的水利系统。

在山区、丘陵地区,干、支渠的布置主要有下列两种型式。

1.干渠沿等高线布置干渠沿灌区上部的边缘布置,以求控制全部灌溉面积,此时支渠则从干渠的一侧引出。

这种布置形式的地形条件,一般是位于分水岭和山溪或河流之间,呈狭长形,地面等高线大致与河流方向平行,灌区内的山溪、河流常用做排水干、支沟道。

农田水力学3 灌溉渠系规划

农田水力学3 灌溉渠系规划

沙闸、进水 调节干渠的进水流量、满足灌溉对

水位、流量的要求
提水取水 渠首水泵站 抽水,满足灌溉要求
水库取水 水库
调节河流流量,满足灌溉要求
25
3.2.1渠系建筑物的类型
2、配水建筑物 (1)分水闸 位置:布置在各支渠、斗渠和农渠渠首。上
级渠道的分水闸就是下级渠道的进水闸。 作用:控制和调节向下级渠道的配水流量,其
南水北调中线京石段应急供水工程
(北京段)永定河倒虹吸工程
43
3、交叉建筑物
涵洞 渠道与道路相交,渠道水位低于路面,而且
流量较小时,常在路面下面埋设平直的管道,叫做 涵洞。
桥梁 渠道与道路相交,渠道水位低于路面,而且
流量较大,水面较宽时,要在渠道上修建桥梁,满 足交通要求。
44
4、衔接建筑物
作用: 当渠道经过坡度较大的地段时,为防止渠道冲
8
9
山丘区干、支渠的布置方式
干渠沿等高线布置
特点:干渠近似平行于等高线布置,渠线长,渠底比较平缓,水 头损失小,控制面积大。注意:在山坡上干渠不能布置过高,减 少跨越山沟及交叉建筑物数量。
10
山丘区干、支渠的布置方式
干渠垂直于等高线布置
特点:干渠沿岗脊线布置,渠底比降可能较大,渠水流速快, 渠道断面小,与河沟交叉少,建筑物少。因渠道比降大,水头 降落快,控制面积小,渠首易被冲刷,衔接建筑物多。
道(农渠)放出水量的比值,用 表示。
式中:A农——农渠的灌溉面积,亩; mn——净灌水定额,m3/亩;
W农净——农渠供给田间的水量,m3。
田间水利用系数是衡量田间工程状况和灌水 技术水平的重要指标。
64
(二)用经验系数估算输水损失水量

灌溉渠道系统规划设计ppt课件

灌溉渠道系统规划设计ppt课件
(一)设计类型 1、渠道已建成
已知:b,h,m,i,n,求渠道通过的流量
Q C Ri
2、求渠道通过建筑物时,改变纵坡,减少过 水断面积时,校核纵坡i 如渡槽等
3、已知Q,m,i,n,求b,h ,主要设计类 型
14
(二)采用试算法求渠道的横断面
已知:Q=3m3/s,m=1.5,n=0.025(±渠),i=1/1000
其中当 R<1 米时,Y=1.5 n ;当 R>1 米时,Y=1.3 n 。
n——粗糙系数,反映渠道护面材料粗糙程度 R——水力半径
RW X
X——湿周
矩形: X b 2h
梯形: X b 2h 1 m2 式中:b、h表示渠底净宽和渠道过水深度(米)。
n 和 R 均反映渠道过水能力的大小
11
3、最优水力断面
2)输水配水系统:
把渠道分为五个等级:总干渠、干渠、支渠、斗渠、农渠,其中, 总干渠、干渠、支渠输水;斗渠、农渠配水。
3)田间渠道系统:农渠、毛渠、灌水畦
通常是:干、支、斗、农、毛。大的有总干渠,较小的有灌水畦
4)排水泄水系统:干、支、斗、农、毛沟 2、分类:
从结构上分:明渠、暗渠 按建筑材料分:土渠、砖石砌渠、砼渠、水泥管 按开挖方式分:挖方渠道、填方渠道
第四章
灌溉渠道系统规划设计
1
第一节 灌溉渠道系统规划布置
一、任务
1、供水、引水、配水
要求:对水源供水状况进行调节
对水位、水量有控制,调节能力
控制流速,使渠道达到防冲,防淤
2
二、系统分类
1、组成: 1)水源和引水部分:
水源:水库、湖泊、河流、井、泵 建筑物:要求有调节、控制能力(闸、坝、抽水站)
21

灌溉渠道系统规划设计

灌溉渠道系统规划设计

灌溉渠道系统规划设计第一节灌溉渠道系统规划布置一、任务1、供水、引水、配水要求:对水源供水状况进行调节对水位、水量有控制,调节能力控制流速,使渠道达到防冲,防淤二、系统分类1、组成:1)水源和引水部分:水源:水库、湖泊、河流、井、泵建筑物:要求有调节、控制能力(闸、坝、抽水站)2)输水配水系统:把渠道分为五个等级:总干渠、干渠、支渠、斗渠、农渠,其中,总干渠、干渠、支渠输水;斗渠、农渠配水。

3)田间渠道系统:农渠、毛渠、灌水畦[qí]通常是:干、支、斗、农、毛。

大的有总干渠,较小的有灌水畦4)排水泄水系统:干、支、斗、农、毛沟2、分类:从结构上分:明渠、暗渠按建筑材料分:土渠、砖石砌渠、砼渠、水泥管按开挖方式分:挖方渠道、填方渠道三、渠道系统布置1、布置原则:总的来说,要求投资少、效益大、渠线尽可能小,输水速度快、沿线地质无严重渗漏或坍塌现象2、平原布置为例,说明其布局原则,见教材3、布置:田间渠道系统一般为沟、路、渠相邻或相间布置。

第二节渠道系统设计流量的确定渠道设计流量是渠道所控制灌溉范围内农作物的灌溉净流量和渠道损失流量之和,即:Q设=Q净+Q损一、渠道净流量1、Q 净 = q 次大 A (立方米/秒)q 次大 :灌区次大灌水率 (米3/秒/万亩), A :灌溉面积(万亩)2 、Q 净= m1A1 + m2A2 +…/ 86400t (立方米/秒)或: 式中:M 综—综合灌溉定额(米3/亩), T —作物允许灌水延续天数。

二、渠道损失流量四、渠道的加大流量和渠道的最小流量1、加大流量:当灌溉区的灌溉面积扩大或出现特大干旱或上游渠道出现失事情况Q 加大=Q 设(1~1.3)2、渠道最小流量:当灌溉区某一种作物需灌溉或某一支渠需灌溉 Q 最小=0.4Q 设渠道一般都应考虑设计流量、加大流量和最小流量 第三节 渠道纵横断面设计 一、渠道横断面的设计100净损Q L Q ⨯⨯=σ (米3/秒)L :渠道长度σ:每公里长渠道渗水损失占所通过净流量的百分比,根据土壤性质确定mQ D净=σ (σ、D 、m 值见教材) 2、通过测定损失直接确定渠道设计流量 设净=Q Q η三、渠道设计流量损净设=Q Q Q + (大型) 或:η净设=Q Q (中小型)t86400⋅⋅A M Q 综净=T i i i 64.8m q ⋅α=(一) 断面形状1、按几何形状和材料分为:梯形(大多数土渠)、矩形(砼渠、石渠)、半圆形(砼渠)2、按开挖宽深比:窄深式:挖方省、占地少、渗漏小、但渠床不稳,施工不便宽浅式:渠床稳定,施工容易,水流稳定但占地多。

第一节 灌溉渠系规划

第一节  灌溉渠系规划
(1) 隧洞 当渠道遇到山岗时,或因石质坚硬,或因开挖工程量过大,往往不能采用深挖方渠道,如沿等高线绕行,渠道线路又过长,工程量仍然较大,而且增加了水头损失。在这种情况下,可选择山岗单薄的地方凿洞而过。
(2) 渡槽 渠道穿过河沟、道路时,如果渠底高于河沟最高洪水位或渠底高于路面的净空大于行驶车辆要求的安全高度时,可架设渡槽,让渠道从河沟、道路的上空通过。渠道穿越洼地时,如采取高填方渠道工程量太大,也可采用渡槽。图4-7表示渠道跨越河沟时的渡槽。
4) 土地平整工程量较少。
2.斗渠的规划布置
斗渠的长度和控制面积随地形变化很大。山区、丘陵地区的斗渠长度较短,控制面积较小。平原地区的斗渠较长,控制面积较大。我国北方平原地区一些大型自流灌区的斗渠长度一般为3~5km,控制面积为3000~5000亩。
斗渠的间距主要根据机耕要求确定,和农渠的长度相适应。
(3) 倒虹吸 渠道穿过河沟、道路时,如果渠道水位高出路面或河沟洪水位,但渠底高程却低于路面或河沟洪水位时;或渠底高程虽高于路面,但净空不能满足交通要求时,就要用压力管道代替渠道,从河沟、道路下面通过,压力管道的轴线向下弯曲,形似倒虹,见图4-8。
(4) 涵洞 渠道与道路相交,渠道水位低于路面,而且流量较小时,常在路面下面埋设平直的管道,叫做涵洞。当渠道与河沟相交,河沟洪水位低于渠底高程,而且河沟洪水流量小于渠道流量时,可用填方渠道跨越河沟,在填方渠道下面建造排洪涵洞。
五、渠系建筑物的规划布置
渠系建筑物系指各级渠道上的建筑物,按其作用的不同,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引水建筑物
从河流无坝引水灌溉时的引水建筑物就是渠首进水闸,其作用是调节引入干渠的流量;有坝引水时的引水建筑物是由拦河坝、冲沙闸、进水闸等组成的灌溉引水枢纽,其作用是壅高水位、冲刷进水闸前的淤沙、调节干渠的进水流量、满足灌溉对水位、流量的要求。需要提水灌溉时修筑在渠首的水泵站和需要调节河道流量满足灌溉要求时修建的水库,也均属于引水建筑物。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灌溉渠系规划第一节灌溉渠系规划一、灌溉渠系概述1.灌溉渠系的组成灌溉渠系由各级灌溉渠道和退(泄)水渠道组成。

灌溉渠道按其使用寿命分为固定渠道和临时渠道两种:多年使用的永久性渠道称为固定渠道;使用寿命小于一年的季节性渠道称为临时渠道。

按控制面积大小和水量分配层次又可把灌溉渠道分为若干等级:大、中型灌区的固定渠道一般分为干渠、支渠、斗渠、农渠四级,如图 4-1 所示;在地形复杂的大型灌区,固定渠道的级数往往多于四级,干渠可分成总干渠和分干渠,支渠可下设分支渠,甚至斗渠也可下设分斗渠;在灌溉面积较小的灌区,固定渠道的级数较少;如灌区呈狭长的带状地形,固定渠道的级数也较少,干渠的下一级渠道很短,可称为斗渠,这种灌区的固定渠道就分为干、斗、农三级。

农渠以下的小渠道一般为季节性的临时渠道。

退、泄水渠道包括渠首排沙渠、中途泄水渠和渠尾退水渠,其主要作用是定期冲刷和排放渠首段的淤沙、排泄入渠洪水、退泄渠道剩余水量及下游出现工程事故时断流排水等,达到调节渠道流量、保证渠道及建筑物安全运行的目的。

中途退水设施一般布置在重要建筑物和险工渠段的上游。

干、支渠道的末端应设退水渠道。

2.灌溉渠道的规划原则1)干渠应布置在灌区的较高地带,以便自流控制较大的灌溉面积。

其他各级渠道亦应布置在各自控制范围内的较高地带。

对面积很小的局部高地宜采用提水灌溉的方式,不必据此抬高渠道高程。

2)使工程量和工程费用最小。

一般来说,渠线应尽可能短直,以减少占地和工程量。

但在山区、丘陵地区,岗、冲、溪、谷等地形障碍较多,地质条件比较复杂,若渠道沿等高线绕岗穿谷,可减少建筑物的数量或减小建筑物的规模,但渠线较长,土方量较大,占地较多;如果渠道直穿岗、谷,则渠线短直,工程量和占地较少,但建筑物投资较大。

究竟采用哪种方案,要通过经济比较才能确定。

3)灌溉渠道的位置应参照行政区划确定,尽可能使各用水单位都有独立的用水渠道,以利管理。

4)斗、农渠的布置要满足机耕要求。

渠道线路要直,上、下级渠道尽可能垂直,斗、农渠的间距要有利于机械耕作。

5)要考虑综合利用。

山区、丘陵区的渠道布置应集中落差,以便发电和进行农副业加工。

6)灌溉渠系规划应和排水系统规划结合进行。

在多数地区,必须有灌有排,以便有效地调节农田水分状况。

通常先以天然河沟作为骨干排水沟道,布置排水系统,在此基础上,布置灌溉渠系。

应避免沟、渠交叉,以减少交叉建筑物。

7)灌溉渠系布置应和土地利用规划(如耕作区、道路、林带、居民点等规划)相配合,以提高土地利用率,方便生产和生活。

二、干、支渠的规划布置形式干、支渠的布置形式主要取决于地形条件,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种类型:1.山区、丘陵区灌区的干、支渠布置山区、丘陵区地形比较复杂,岗冲交错,起伏剧烈,坡度较陡,河床切割较深,比降较大,耕地分散,位置较高。

一般需要从河流上游引水灌溉,输水距离较长。

所以,这类灌区干、支渠道的特点是:渠道高程较高,比降平缓,渠线较长而且弯曲较多,深挖、高填渠段较多,沿渠交叉建筑物较多。

渠道常和沿途的塘坝、水库相联,形成长藤结瓜式水利系统,以求增强水资源的调蓄利用能力和提高灌溉工程的利用率。

山丘、丘陵区的干渠一般沿灌区上部边缘布置,大体上和等高线平行,支渠沿两溪间的分水岭布置,如图 4-2 所示。

在丘陵地区,如灌区内有主要岗岭横贯中部,干渠可布置在岗脊上,大体和等高线垂直,干渠比降视地面坡度而定,支渠自干渠两侧分出,控制岗岭两侧的坡地。

2.平原区灌区的干、支渠布置这类灌区大多位于河流中、下游地区的冲积平原,地形平坦开阔,耕地集中连片。

山前洪积冲积扇,除地面坡度较大外,也具有平原地区的其他特征。

河谷阶地位于河流两侧,呈狭长地带,地面坡度倾向河流,高处地面坡度较大,河流附近坡度平缓,水文地质条件和土地利用等情况和平原地区相似。

这些地区的渠币规划具有类似的特点,可归为一类。

干渠多沿等高线布置,支渠垂直等高线布置,如图 4-3 所示。

3.圩垸区灌区的干、支渠布置分布在沿江、滨湖低洼地区的圩垸区,地势平坦低洼,河湖港汊密布,洪水位高于地面,必须依靠筑堤圈圩才能保证正常的生产和生活,一般没有常年自流排灌的条件,普遍采用机电排灌站进行提排、提灌。

面积较大的圩垸,往往一圩多站,分区灌溉或排涝。

圩内地形一般是周围高、中间低。

灌溉干渠多沿圩堤布置,灌溉渠系通常只有干、支两级,如图 4-4 所示。

三、斗、农渠的规划布置1.斗、农渠的规划要求斗、农渠的规划和农业生产要求关系密切,除遵守前面讲过的灌溉渠道规划原则外,还应满足下列要求:1)适应农业生产管理和机械耕作要求;图 4-4圩垸区干支渠布置2)便于配水和灌水,有利于提高灌水工作效率;3)有利于灌水和耕作的密切配合;4)土地平整工程量较少。

2.斗渠的规划布置斗渠的长度和控制面积随地形变化很大。

山区、丘陵地区的斗渠长度较短,控制面积较小。

平原地区的斗渠较长,控制面积较大。

我国北方平原地区一些大型自流灌区的斗渠长度一般为 3~5km,控制面积为 3000~5000 亩。

斗渠的间距主要根据机耕要求确定,和农渠的长度相适应。

3.农渠的规划布置农渠是末级固定渠道,控制范围为一个耕作单元。

农渠长度根据机耕要求确定,在平原地区通常为 500~1000m,间距为 200~400m,控制面积为200~600 亩。

丘陵地区农渠的长度和控制面积较小。

在有控制地下水位要求的地区,农渠间距根据农沟间距确定。

4.灌溉渠道和排水沟道的配合灌溉系统和排水系统的规划要互相参照、互相配合、统盘考虑。

斗、农渠和斗、农沟的关系则更为密切,他们的配合方式取决于地形条件,有以下两种基本形式:(1)灌排相间布置在地形平坦或有微地形起伏的地区,宜把灌溉渠道和排水沟道交错布置,沟、渠都是两侧控制,工程量较省。

这种布置形式称为灌排相间布置,如图 4-5(a)所示。

(2)灌排相邻布置在地面向一侧倾斜的地区,渠道只能向一侧灌水,排水沟也只能接纳一边的径流,灌溉渠道和排水沟道只能并行,上灌下排,互相配合。

这种布置形式称为灌排相邻布置,见图 4-5(b)。

图 4-5沟、渠配合方式(a)灌排相间布置;(b)灌排相邻布置四、渠线规划步骤干、支渠道的渠线规划大致可分为查勘、纸上定线和定线测量三个步骤,简述如下:1.查勘先在小比例尺(一般为 1/50000)地形图上初步布置渠线位置,地形复杂的地段可布置几条比较线路,然后进行实际查勘,调查渠道沿线的地形、地质条件,估计建筑物的类型、数量和规模,对难工地段要进行初勘和复勘,经反复分析比较后,初步确定一个可行的渠线布置方案。

2.纸上定线对经过查勘初步确定的渠线,测量带状地形图,比例尺为1/1000~1/5000,等高距为 0.5~1.0m,测量范围从初定的渠道中心线向两侧扩展,宽度为 100~200m。

在带状地形图上准确地布置渠道中心线的位置,包括弯道的曲率半径和弧形中心线的位置,并根据沿线地形和输水流量选择适宜的渠道比降。

在确定渠线位置时,要充分考虑到渠道水位的沿程变化和地面高程。

在平原地区,渠道设计水位一般应高于地面,形成半挖半填渠道,使渠道水位有足够的控制高程。

在丘陵山区,当渠道沿线地面横向坡度较大时,可按渠道设计水位选择渠道中心线的地面高程。

还应使渠线顺直,避免过多的弯曲。

3.定线测量通过测量,把带状地形图上的渠道中心线放到地面上去,沿线打上木桩,木桩的位置和间距视地形变化情况而定,木桩上写上桩号,并测量各木桩处的地面高程和横向地面高程线,再根据设计的渠道纵横断面确定各桩号处的挖、填深度和开挖线位置。

吖麦喋在平原地区和小型灌区,可用比例尺等于或大于万分之一的地形图进行渠线规划,先在图纸上初定渠线,再进行实际调查,修改渠线,然后进行定线测量,一般不测带状地形图。

斗、农渠的规划也可参照这个步骤进行。

五、渠系建筑物的规划布置渠系建筑物系指各级渠道上的建筑物,按其作用的不同,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引水建筑物从河流无坝引水灌溉时的引水建筑物就是渠首进水闸,其作用是调节引入干渠的流量;有坝引水时的引水建筑物是由拦河坝、冲沙闸、进水闸等组成的灌溉引水枢纽,其作用是壅高水位、冲刷进水闸前的淤沙、调节干渠的进水流量、满足灌溉对水位、流量的要求。

需要提水灌溉时修筑在渠首的水泵站和需要调节河道流量满足灌溉要求时修建的水库,也均属于引水建筑物。

2.配水建筑物配水建筑物主要包括分水闸和节制闸。

(1)分水闸建在上级渠道向下级渠道分水的地方。

上级渠道的分水闸就是下级渠道的进水闸。

斗、农渠的进水闸惯称为斗门、农门。

分水闸的作用是控制和调节向下级渠道的配水流量,其结构形式有开敞式和涵洞式两种。

(2)节制闸节制闸垂直渠道中心线布置,其作用是根据需要抬高上游渠道的水位或阻止渠水继续流向下游。

在下列情况下需要设置节制闸:1)在下级渠道中,个别渠道进水口处的设计水位和渠底高程较高,当上级渠道的工作流量小于设计流量时,就进水困难,为了保证该渠道能正常引水灌溉,就要在分水口的下游设一节制闸,壅高上游水位,满足下级渠道的引水要求,见图 4-6。

2)下级渠道实行轮灌时,需在轮灌组的分界处设置节制闸,在上游渠道轮灌供水期间,用节制闸拦断水流,把全部水量分配给上游轮灌组中的各条下级渠道。

3)为了保护渠道上的重要建筑物或险工渠段,退泄降雨期间汇入上游渠段的降雨径流,通常在它们的上游设泄水闸,在泄水闸与被保护建筑物之间设节制闸,使多余水量从泄水闸流向天然河道或排水沟道。

3.交叉建筑物渠道穿越山岗、河沟、道路时,需要修建交叉建筑物。

常见的交叉建筑物有隧洞、渡槽、倒虹吸、涵洞、桥梁等。

(1)隧洞当渠道遇到山岗时,或因石质坚硬,或因开挖工程量过大,往往不能采用深挖方渠道,如沿等高线绕行,渠道线路又过长,工程量仍然较大,而且增加了水头损失。

在这种情况下,可选择山岗单薄的地方凿洞而过。

(2)渡槽渠道穿过河沟、道路时,如果渠底高于河沟最高洪水位或渠底高于路面的净空大于行驶车辆要求的安全高度时,可架设渡槽,让渠道从河沟、道路的上空通过。

渠道穿越洼地时,如采取高填方渠道工程量太大,也可采用渡槽。

图 4-7 表示渠道跨越河沟时的渡槽。

(3)倒虹吸渠道穿过河沟、道路时,如果渠道水位高出路面或河沟洪水位,但渠底高程却低于路面或河沟洪水位时;或渠底高程虽高于路面,但净空不能满足交通要求时,就要用压力管道代替渠道,从河沟、道路下面通过,压力管道的轴线向下弯曲,形似倒虹,见图 4-8。

(4)涵洞渠道与道路相交,渠道水位低于路面,而且流量较小时,常在路面下面埋设平直的管道,叫做涵洞。

当渠道与河沟相交,河沟洪水位低于渠底高程,而且河沟洪水流量小于渠道流量时,可用填方渠道跨越河沟,在填方渠道下面建造排洪涵洞。

(5)桥梁渠道与道路相交,渠道水位低于路面,而且流量较大、水面较宽时,要在渠道上修建桥梁,满足交通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