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工艺美术与其特点

合集下载

第一课生活的艺术——中国工艺美术1+号+课件++2022—2023学年苏少版初中八年级美术下册

第一课生活的艺术——中国工艺美术1+号+课件++2022—2023学年苏少版初中八年级美术下册
中国工艺美术
(一)
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主要门类
陶器
玉器
瓷器
漆器
青铜器
丝绸
旧石器时代 打制石器 狩猎 新石器时代 磨制石器 原始农业
彩陶
中国原始社会的文化遗存最有代表性的是彩陶。 用黏土制成容器后,将表面磨光,再用红、黑色的 自然矿石颜料绘画,然后入窑烧制而成的一种陶器。
《人面鱼纹彩陶盆》陕西半坡出土
小口
并写出此件工艺品的相关特点(造型、功能、 窄颈
工艺、纹样、色彩、图案内容......)
丰肩
环纹 装饰带
铭文32行,497字内
钟鼎文(金文)


敛 腰
半球形
蹄形足(兽形足)
平底
纹饰
杂宝纹 缠枝莲花纹
人物故事纹 (萧何月下追韩信
卷草 纹莲瓣 纹 花卉仰莲花 纹
青铜器多以各种各样的纹样为装饰,下图的纹样属于______。 A.人面纹 B.饕餮纹 C.夔龙纹 D.回形纹
A.紫砂 B.白陶 C.彩陶
D.黑陶
______的制作是在烧制时用泼水熏烟的方法使碳素渗入陶器胎质而成。
A.黑陶
B.白陶
C.彩陶
D.青瓷
在中国夏、商、周,青铜器的主要作用是祭祀鬼神和祖先,以及象征国家统 治的秩序,如______。 A.《莲鹤方壶》 B.《错银青铜牛形灯》 C.《毛公鼎》 D.《曾侯乙墓编人形纹 范整齐
作品
封窑渗碳工艺 轮制


黑如漆


薄如纸

明如镜
声如磬(qìng)
山东博物馆
造型典雅的黑陶
《温酒陶盉》 三足更稳定坚实
青铜 在中国古代美术史上,夏商周的青铜艺术水平

浅谈中国古代雕塑的艺术特征

浅谈中国古代雕塑的艺术特征

天工|2024年第5期[摘 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且源远流长,在人类社会不断前进的过程中以及人类文明不断传承演变的过程中,形成了雕塑这一传统艺术形式。

通过对我国古代雕塑的艺术特征进行透彻全面的研究,不难发现,我国古代雕塑更偏向于工艺美术。

也正是美学与艺术的结合,使我国古代雕塑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族风格、多元多维的艺术特征。

基于此,以中国古代雕塑为基本出发点,围绕其艺术特征展开探究。

[关键词]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特征[中图分类号]J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7556(2024)5-0030-03 本文文献著录格式:姜帆.浅谈中国古代雕塑的艺术特征[J].天工,2024(5):30-32.姜 帆 哈尔滨师范大学 浅谈中国古代雕塑的艺术特征作者简介:姜帆(1999—),女,汉族,黑龙江海伦人,哈尔滨师范大学大学美术学院22级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雕塑。

在中国古代雕塑的不断传承发展过程中,不论是从陶器、青铜器、玉器及漆器等工艺品发展出的实用性雕塑,还是观赏性雕塑,在我国历朝历代的文化艺术中都占据着重要地位。

从本质上看,我国古代雕塑的艺术特征同中国传统书画的用笔藏锋之美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给人以无限的想象空间,具有返璞归真的艺术特征,追求内在美、原始美和大巧若拙的哲学精神境界。

也正是由于这些独具特色的艺术特征,使得我国古代雕塑在世界文化之林立于不败之地,时刻散发着璀璨的光芒。

一、绘画性实践经验及调查研究表明,我国古代雕塑具有显著的绘画性艺术特征。

纵观我国整个古代雕塑史,其与我国绘画艺术之间有许多共同之处。

曾有人戏言,“中国古代雕塑与绘画艺术乃同胞兄弟,其胚胎均为原始的工艺美术。

”而这一理论也被诸多古代雕塑艺术品加以验证。

相关数据表明,从彩陶时期开始,塑和彩便被以多种形式应用到雕塑过程中,并互相补充、相得益彰。

而从陶塑开始,加彩(即妆銮)从根本上有效提升了陶塑的表现张力,等到其原始造型逐渐趋于成熟且捏塑工艺得到充分优化之后,“塑形绘质”艺术仍然是独立存在的。

《中国工艺美术史》网络课 第一节 1、2章

《中国工艺美术史》网络课 第一节 1、2章

《中国工艺美术史》第一节课前小说明:两门课程知识点较庞杂,,任务大,网络授课需要大家精神集中,学会快速浏览所讲内容,书本也尽量跟上。

讲课中不好找的章节段落都标注了页码。

课程安排:中、外工史共七次课。

考虑到中工史较外工史内容更多,更庞杂,所以先讲中工史。

教材以尚刚老师的为准。

课程特点:以书本为基础,并将历年真题融进课本,力求全面覆盖知识考查点。

学习工艺美术史的友情提示:1 知识点多而零碎,尤其是中国工艺美术史,需要大家课前做好预习工作,这样在课堂上才能更好的跟上讲课节奏,更好的理解所讲内容。

在前期全面复习阶段,中工史上课没有讲到的内容也要细读,而外工史有些内容可以略读。

这个阶段可能略显枯燥,但这是“金字塔”的广而厚的基础,这一部分决定了“金字塔”的高度。

2 课后复习时,时刻拿“体系”、“比较”两个概念来检验自己学习结果。

比如:中国工艺美术史:可用下面两种方法:纵向比较:按朝代分为十章,复习完一章后,就合上书本想想,本章(本时代)的重点工艺美术门类是什么?原始社会的陶器,夏商周德青铜器,隋唐的丝绸……本章又有哪些知识点?合上书本自己能说出来。

横向比较:每一个工艺美术门类,比如陶器,瓷器,青铜器,漆器、铜镜、丝绸……最早哪个时间开始,哪个时间发展为高峰,哪个时间被其他工艺美术品种替代或者什么时间走向衰落……这个阶段可能是个痛苦的过程,而这是通往“塔顶”的必经之路,完成这一步,就会有“柳暗花明”的感觉。

3 复习备考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学习过程中,制定好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要避免学习计划定的过高(完成不了有挫折感)或过低(计划很易完成,就容易盲目乐观)。

另一方面,说起来容易但做起来也最难的就是,保持一个良好积极的心态。

不骄不躁、脚踏实地的完成每一次复习任务。

有句话说的好:最笨的方法也就是最有效的方法。

良好的心态将伴随每一次复习备考,这是顺利达到“塔尖”的必要条件。

我们打开书本的目录部分,我们先来看下书本结构特点:我们发现,每一章的第一节都是绪言部分,最后一节是结语部分。

中国古代工艺美术与其特点

中国古代工艺美术与其特点

工艺美术 是什
对 此 .业 外 人 士 还 常 有 误 会 依 照 不 会
异 说 的 理 解 ,可 以 根 据 材 质
把 工 £ *
术 粗 分 丝 绸 等 级 物 、 陶 瓷 玉 石 盎 属 、 津 木 强 竹 牙 自 玻 璃 等 走 类 。 这 样 . 就 能 自 看 , 其 主 体 是 蕴 古着 艺术价值 的日用品 此 外 ,还 有 欣 赏 品 。 欣 赏 品 现在X通称 “ 种 工艺*术 ”。其 特 在日月和欣
趋 势 .如 元 以 来 的 陶 瓷 装 饰 日 大 件 是 彩 缝 的 一 统 T ,这 无 疑 目 彩 绘 的 器 物 更 宜 清 洗 有 * . 目 其 装 饰 与
器表大体平 齐,不 易藏污纳垢 。
造 型 和 装 饰 都 要 台 宜 ,妄 求 奇 异 ,滥 施 雕 琢 与 适 的 原 则 大 相 径 庭 。 不 妨 于 是 月 是 更 高 的 标 准 .这 样
二 、适 的 原 则
除少 数纯属玩 型 和装饰往往 体现着功能 的需受 中目古代 长期以
而 在游牧 族人主 时代 .
农 耕 民 族 ± 体 . 与 其 定 居 生 活 相 适 应 + 器 物 造 型 大 多 女 定 稳 重 .便 于 陈 放
便挑器物 数盘} ,速体现 白 统治 民族马 背上白生 活,他们生 活形巷 演进又夸嚣 形不断变化 ,辽代的 勺是 勺 皮 囊 壶 就 是 日证 , 其 造 型 的 发 展 体 现 7 契 丹 族 从 游 牧 过 渡 到 半 定 居 。 较 细 微 的 变 化 表 现 在 月 娄 器 物 的 体 量差 异
三 、材料与技 术韵制约
任 何 作 品 都 是 以 材 料 制 成 的 .材 料 白 不 目必 定 带 来 产 的 差 异 勺 主要材料 后两类 的造型可 方可目 目古代 容器以陶瓷 、金属 、津木 这就是材料 造战

工艺美术鉴赏

工艺美术鉴赏

工艺美术鉴赏一.名词解释(1)陶范法:商周时期,青铜器铸造采用合范法,即为后世称为陶范法的铸造工艺。

用陶范法铸造的青铜器会留下工艺痕迹,与其后用失蜡法制造的青铜器不同。

所以知道陶范法铸造青铜器的特点,有助于辨别伪器。

陶范法的模和范只能使用一次,青铜器上会留下一些工艺痕迹,这是陶范法的特点。

用陶范法铸造青铜器,因工艺的原因,一定会有以下几种痕迹:器壁薄厚不匀,器腹、底、足等部位有铸痕,范与范合拢处的花纹部位有错位现象,耳、足、鉴内残存有红或灰色的范土,很结实,用指甲抠不掉;腹、底部位会有排列较有规律的垫片。

(2)分铸法:在制作复杂造型的青铜器时,古人还采用了分铸法作为基本工艺原则,获得复杂的器形。

或者先铸器身,再在上合范浇注附件(如兽头、柱等);或者先铸得附件(如鼎的耳、足等),再在浇注器身的时候铸界成一体。

著名的四羊尊(湖南宁乡出土)就是使用了分铸法才铸成的。

先铸附件后铸器身成为分铸法的主流,新郑彝器和战国时期的鼎、壶等类多半是这样铸成的。

运用简单的工艺原则成功地解决复杂的工艺问题,执简御繁,平凡的劳动中显现出独具的匠心,这是中国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卓越创造。

(3)失蜡法:中国失蜡铸造技术原理起源于焚失法,焚失法最早见于商代中晚期,这种技术在无范线失蜡法出现之后逐渐消亡。

失蜡法是一种青铜等金属器物的精密铸造方法。

做法是用蜂蜡做成铸件的模型,再用别的耐火材料填充泥芯和敷成外范。

加热烘烤后,蜡模全部熔化流失,使整个铸件模型变成空壳。

再往内浇灌熔液,便铸成器物。

以失蜡法铸造的器物可以玲珑剔透,有镂空的效果。

失蜡法,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出土的青铜尊、盘,是我国目前所知最早的失蜡铸件,时代是在公元前五世纪。

(4)金银平脱:金银平脱是一种将髹漆与金属镶嵌相结合的工艺技术,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器物装饰技法。

考古发掘资料表明,金银平脱技术是由最早出现于商代的金银箔贴花技术发展而来,经由战国、汉代较长时期的发展,到了唐代,这一工艺已得到创造性的运用,成为极具时代特点的器物装饰技法,对后周边国家和地区以及后世相关装饰工艺产生了很大影响。

对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认识

对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认识

对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认识
中国古代工艺美术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其独特的特点和风格,在世界工艺美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中国古代工艺美术注重实用性和审美性的统一,既满足了人们日常生活的需要,又体现了丰富的艺术价值和审美意趣。

其门类繁多,包括陶瓷、织锦、玉器、漆器、金属器皿等,每一种门类都有其独特的制作工艺和艺术特色。

中国古代工艺美术在制作上讲究精益求精,追求完美无缺的艺术效果。

例如,在陶瓷制作方面,中国古代工匠们通过精湛的技艺和严谨的制作过程,将普通的泥土变成了各式各样的精美瓷器。

同样,在其他工艺美术门类中,也都有着精湛的技艺和卓越的艺术表现力。

此外,中国古代工艺美术还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意义。

许多工艺品都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俗习惯、审美观念、宗教信仰等,成为历史和文化的重要见证。

总的来说,中国古代工艺美术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一颗璀璨明珠,它不仅代表了古代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也是人类艺术史上的重要瑰宝。

中国传统工艺美术

中国传统工艺美术

宋代汝窑天青釉葵花洗
香港苏富比2012年春季拍卖会 以 2.786亿港元天价成交,刷新宋瓷世 界拍卖纪录。
官窑特征

官窑以烧制青釉瓷器著称于世。主要器 型有瓶、尊、洗、盘、碗,也有仿周、汉时 期青铜器的鼎、炉、蛄、彝等式样,器物造 型往往带有雍容典雅的宫廷风格。其烧瓷原 料的选用和釉色的调配也甚为讲究,所用瓷 土含铁量极高,故胎骨颜色泛黑紫。器之口 沿部位因釉垂流,在薄层釉下塞出紫黑色, 俗称“紫口”;又底足露胎,故称“铁足”。
书画之宝
年代:北宋 类别:书画 清明上河图 规格:宽24.8厘米,长528.7厘米。 原属:北宋画家张择端绘制 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作者:张择端 张择端(1085年—1145年),字正道,又字文友,东武(今山东诸城)人,北 宋末年画家。他自幼好学,早年游学汴京(今河南开封),后习绘画。宋徽宗 时供职翰林图画院,专工界画宫室,尤擅绘舟车、市肆、桥梁、街道、城郭。
工艺过程

一件景泰蓝成品需要历经设计、制胎、掐丝、 点蓝、烧蓝、磨光、镀金七大步骤,近百道 工序。
玉器
玉环 新石器
玉鹰攫人首佩 新石器
玉兽面谷纹璧
战国晚期
汉代
应衢玉印
唐 玉孔雀佩
宋 青玉云龙纹炉

玉双童耳杯

“元城王章”玉印
清 紫檀嵌青玉雕夔龙纹插屏
北京故宫十大镇宫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宝
龙口一中C区 马向军
青铜器
青铜饪食器 青铜酒器 青铜兵器 青铜盥水器 青铜乐器 青铜杂器
古代青铜器纹饰的种类
注:下述的青铜器纹饰,主要是指华夏族系统的青铜器纹饰。 动物纹
兽面纹
龙纹
凤鸟纹
兽体变形纹
几何纹

工艺美术史

工艺美术史

这里的工艺美术起源仅简述中国工艺美术萌芽与其发展。

石器由简陋粗重向规整细小演进。

旧石器时代生存靠男人渔猎女人采集。

农耕的出现标志着新石器时代的开始。

图腾一词源出印第安奥基华斯部落的语言,意为氏族的徽号或标志。

陶器指以粘土制坯大多经800℃~1000℃以上的高温烧成的器物。

陶器的制坯方法大体有捏塑泥条盘筑轮制三种。

彩陶即在坯体上以矿物质颜料绘画图案,然后焙烧的陶器,多属泥质红陶。

半坡类型首次发现与西安半坡遗址时代约在公元前4800~4300年主要分布在关中地区。

装饰的变化往往依托于技术进步引出的新装饰技法。

新技法有模印制范法、失蜡法、嵌错以及鎏金、针刻、漆绘。

战国漆器的胎质有夹纻、皮、竹、木等。

掐丝是将极薄的金银片剪成细条再搓成丝若将这样的丝按某种形状焊接在器物上便成为镶嵌物的外框。

《考工记》是我国已知的第一部系统的古代手工业技术著作。

其内容包括了制造车舆、农具、皮甲、兵器、乐器、礼器、饮食器、建筑、水利、彩绘、染羽毛、练丝等。

古人把颜色分为正色和间色,正色为青黄赤白黑五种,间色则是用两种正色调和出的。

木胎主要有旋、斫(zhuo)、卷三种做法。

彩绘是秦汉漆器的主要手法,颜色有十种,其中黑、红使用最多。

西汉的丁缓是被《西京杂记》记录的著名工匠与巧匠李菊同被誉为天下第一。

周代的玉礼器基本为璧、琮(cong)、圭、璋、琥、璜,此即所谓六器。

民间工艺美术沉闷凄凉,官府的制作倒有畸形的发达。

设置官府作坊为的是满足统治者的奢欲,而出于偏私,统治者期望垄断高档工艺美术品,故常常禁限官府作坊以外的高档制作。

官府丝织作坊的产品主要是纹彩美丽的锦、罗、绫、绮之类,而民间织造则以无纹的绢、缣(细绢)等为主。

魏晋南北朝丝绸以至工艺美术装饰重要的变化时联珠纹的出现、植物题材的增多和纹样的写实,这集中表现在6世纪以来的南北朝后期。

联珠纹有一个个的小圆珠组成,圆珠或排成条带等形状,或围成一个圆圈,用以包围主题纹样,成为珠圈。

唐三彩是种低温的铅釉陶器,胎料多系白色瓷土。

中国古代工艺美术与其特点[1]

中国古代工艺美术与其特点[1]

中国古代工艺美术与其特点一、名词、起源与分类在古代,工艺美术就是含有艺术价值的手工制品。

其生产形态,等同于手工业,其文化形态,则属于造型艺术。

“工艺美术”是个后其的语词,在中国的历史尚不足百年。

语词虽晚,但它涵盖的若干门类却是最早的艺术创造。

在中国,总是不把最早的饰品包罗在内,也大约能上溯到8000年前,由此开始的4000年是中国的新石器时代,它的基本特征除石质工具的磨制外,还包括制陶和纺织的出现。

织物易腐难存,但玉石器和陶器则展现了先民卓越的艺术才华。

鉴于年代往往不明的岩画的存在,如今已很难认定工艺美术孕育了美术,但仍然可以确信,在中国的原始社会,工艺美术比美术更成熟、更辉煌,原始的绘画和雕塑也常常附丽于工艺美术。

工艺美术是什么?对此,还有似明若晦的争议。

一招不会引出异说的理解,可以根据材质,把工艺美术粗分为织物、陶瓷、玉石、金属、漆木及竹牙角玻璃等六类。

这样,就能明白看出其主体是蕴含艺术价值的日用品,此外,还有欣赏品,欣赏品现在又通称“特种工艺美术。

”其实,在日用和欣赏之间,从来没有断然的界线,所有的日用品都能欣赏,许多欣赏品又可使用,只是,欣赏品的材质往往更高贵,制作常常更考究。

有人愿从奇技淫巧的视角品评工艺美术,把鬼斧神工当做衡量价值的最高标准,其偏颇已不言自明,若一定要从中搜寻可取之处,那么,也至多仅与特种工艺美术相通。

二、适用的原则除少数纯属玩赏之外,工艺美术最关心适用,造型和装饰往往体现着功能的需要,中国古代长期以农耕民族为主体,与其定居生活相适应,器物造型大多安定稳重,便于陈放,而在游牧民族入主的时代,便携器物为数众多,这体现的是统治民族马背上的生活,他们生活形态的演进由令器形不断变化,辽代的皮囊壶就是明证。

较细微的变化表现在同类器物的体量差异上,一样是注子,茶汤是热的,故茶注不配注碗,酒液是凉的,故酒注每配注碗以加温;一样是酒具,硕大的往往反应着所贮酒的温和,小巧的则每与酒的浓烈相联。

宋代艺术发展特点

宋代艺术发展特点
宋代艺术发展特点
陶瓷 绘画 书法
宋代陶瓷
• 宋代的陶瓷,是工艺美术中最为杰出的一个品种, 是我国古代陶瓷发展的鼎盛时期,也可以说,宋代 是“瓷的时代”,人们简称它为宋瓷。
宋代的瓷窑遍布全国各地,南方北方都有许多名 窑,创造各种独具风格的陶瓷品种。不论在陶瓷产 量或艺术质量方面,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釉色增 多,除了传统的青瓷,白瓷和黑瓷外,还创造了彩 次瓷,花釉瓷。装饰方面也是丰富多彩,有刻花, 印花,堆贴,绘画,以及运用树叶,剪纸贴饰等。 陶瓷制作的许多生活用品,几乎代替了金属,漆器 等制品。
• 宋瓷的艺术特点:宋代的陶瓷,在艺术上取得 了很高的成就。从总体看,陶瓷的造型简洁, 优美,为我们创造了卓越美的工艺形象。陶瓷 的装饰方法多种多样,有刻画,印花,绣花, 画花等多种,刻画,印花是传流的方法,绣花 则是用针刺出花纹,画花则为后来的绘瓷开创 了新的纪元。宋瓷的装饰题材,喜用折枝花以 及飞鸟虫鱼,纹样秀丽,线条流畅,规矩的几 何纹很小,体现了清新,典雅的艺术特色。 从陶瓷的釉色看,也是丰富多彩。有定窑, 景得镇窑的白瓷;有汝窑,龙泉窑 的青瓷, 有建窑,吉州窑的黑瓷,有钧窑的彩瓷等
• •

• • •
范宽,他的山水画艺术是在季成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曾师法荆、关;但最 后得助于终南山、太华山的真实的大自然。他曾说:“前人之法,未尝不近 取诸物。吾与其师于人,未若师诸物也;吾与其师诸物者,未若师诸心。” 他在创作之前,对景凝想,致力于情景合一的构思酝酿。当时人称他“为山 传神”。 范宽的《溪山行旅图》是古代全景构图的水墨山水画的一件杰出作品。迎 面矗立的雄浑的大山头,强烈的表现出大自然的雄伟气象。山涧,飞瀑如练, 直落千仞。山下空漾一片,衬托出小山岗上生满树木,树巅露出了楼阁。山 脚下正有驮马从右方进入画面中来,如传来了得得的蹄声和潺潺的溪水的声 音。这幅画表达对于祖国壮丽山河的赞美,非常有力。在构图技巧上,山下 一片白雾,迷濛莫测,以见山之远,而涌现于霄汉之外突兀的巨峰,山巅的 茂林密叶和崖石皱纹历历清晰,又如近迫眉睫。这一既远又近的透视效果造 成令人惊愕的景象。 的。 范宽的《临流独坐图》是又一表现层峦叠蟑、千岩万壑的巨制。深郁的山拗 间腾起弥漫浮动的云雾,吐吞变灭,更加强了忘身千万山之中的感觉。 壶中殿月季”等。写实性绘画在中国绘画史上历来都有,但像宋代这样发展 成为整个时代的创作风格而且达到了如此高的水平,这在画史上是绝无仅有

中国工艺美术史

中国工艺美术史

中国工艺美术史
第一章 原始社会
原始工艺美术展现着先民对美的追求和理解, 其创造却往往有直接的功利目的,其造型,特 别是装饰还与其意想中的生存发展直接关联。 例如:自然崇拜,图腾信仰等 仰韶文化半坡类型彩陶中的鱼纹 庙底沟类型彩陶上的鸟纹
中国工艺美术史
第一章 原始社会
二 陶器 制陶的出现曾被认为是进入新石器时代的标志 1 材料与制作 彩陶:在胚体上的矿物质材料绘画图案,然后 焙烧的陶器,多属泥质红陶,因其图案经 过烧制,故不易脱落。 出现的时间:西亚的两河流域,距今约8000年 中国彩陶的出现:黄河中游,年份与上相当。 黄河流域是中国彩陶最发达的地区,其中游分 布着著名的仰韶文化,上游分布着马家窑 文化及齐家文化,下游则有大汶口文化。
中国工艺美术史
第一章 原始社会
仰韶文 化彩陶
马家窑 文化彩 陶
其他文 化的彩 陶与彩 绘陶
黑陶和 白陶
中国工艺美术史
第一章 原始社会
1 仰韶文化彩陶 1921年首先发现于河南湚池的仰韶村
网纹彩陶船型壶
中国工艺美术史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第一章 原始社会
中国工艺美术史
第一章 原始社会
2 马家窑文化彩陶 特点:器表打磨光滑,多以色浓如漆的黑彩绘 画,盆,钵,碗的内壁常有精美图案,一些 瓶,壶还在外壁通体装饰
三、材料与技术的制约 材料的不同带来产品的差异 中国古代容器以陶瓷、金属、漆木为主材。 后两类的造型可方可圆,大小皆宜,而陶瓷却基 本以圆为变化。这与它的材料与工艺是密切相关 的。 材料的作用还渗透到更细微的方面。 以青花瓷为例:清代彩绘瓷比明代更精细,原因 在于清人在彩绘颜料中调油,而明人却是调胶。 而油的质地远远细腻于胶。

汉代美术中马造型艺术特点简析

汉代美术中马造型艺术特点简析


刻 画 ,具体 主 要有 以下 几种 形 式 : ( 一 )陵墓 石雕 中的马 形象 。 陵 墓石雕 是 中 国古 代 帝王 和贵 族在 其 墓室 当 中的石 雕 艺术 作 品 , 来 源 于 中 国传 统 的墓 葬 文 化 ,是 中 国 古代 封 建 思想 、伦 理 道 德 观 、丧 葬 文化 的综 合表 达 。西 汉霍 去病 陵 墓石 雕是 这 一形 式 的代 表 作 品。霍 去病 是 西汉 有 名的 将领 ,多次 击败 当 时的 外敌 匈奴 , 深 得汉 武 帝的 喜爱 ,但 是 ,却 在2 3 岁 时 因病去 世 ,后 来汉 武 帝为 其 修 建 了规模 宏大 的 陵墓 。他 的 陵墓 中马 形象 特 别丰 富 , 以战马 为 主 。主要 作 品 《 马踏 匈奴 》 高 1 6 8 厘 米 ,长 1 9 0 厘 米 , 以战 马脚 踏 匈奴 为题 ,运用 线 刻 、浮雕 和 圆雕 技法 ,表 现 出马 的体 量和 力 度。 ( 二 )汉 代画 像 石 、画像 砖 当 中的马 形象 。汉 代 画像 石 、画 像砖 是 中 国传 统 美术 的代表 形 式 ,它是 附于 墓室 、祠 堂和 阙 等 建 筑 物上 的雕 刻 作 品 。汉 代 画像 是汉 代 四百 年文 化 的集 中体 现 ,其 中可 以看 出当 时政 治 、经 济 、文化 、艺术 、意 识形 态 等各 方 面 的
情 况 。当 中的 很多 题材 都 是战 马车 骑 ,这 些马 的造 型 朴素 浑 厚 、 二 、造型 中线 条运 用 自由 ,富有 张 力 动 态感 强 、有 气势 感 。画 像 中的 马 ,多种 多样 、富于 变化 ,表 现 线 的运 用在 中 国古 代 美术 作 品当 中运 用得 很 多 ,早在 原 始社 了汉代 现 实生 活 的多样 性 和文 化 的丰 富性 。 ( 三 )汉 代青 铜制 品 会 时期 的洞 穴壁 画 当 中就 出现 了由线 构成 的美 术形 式 。汉 代 马造 中的 马形 象 。青铜 器 并不 是汉 代美 术 的代 表样 式 ,但 是那 一 时期 型 当 中线 的运 用也 很突 出,在 壁画 及 雕塑 当 中马 的线 条运 用 都很 的青铜 器 同样 是有 明显艺 术特 点 的 ,汉代 的青 铜 制 品不再 是 以器 流 畅 、 自由 ,一气 呵成 ,形成 强烈 的动感 和形 式 美感 。 弧形 的线 物 为主 , 而是 逐渐 转 换为 青铜 雕塑 ,这些 雕塑 用于 生 活装 饰和 墓 条在 马造 型 当 中运 用极 多 ,这 些线 条 流畅 当 中又 带有 一些 朴 拙 , 葬 ,广 泛 地 存 在 于 当 时 的环 境 当 中 。著 名 的 青 铜雕 塑 《 马踏 飞 矛盾 的感觉 形 成强 烈 的视 觉冲 击力 ,这有 别于 我们 平 常 的视 觉 习 燕 》便 是 东汉 时期 的 作品 。作 者取 材 于 马匹腾 空 而起 的瞬 间 ,造 惯 ,在这 样 的陌 生当 中形成 了独 有 的视觉 张力 。 型 精美 、 极具 动感 ,有天 马行 空 的效 果 。 ( 四 )墓 室 壁 画 当中 的 三 、有强 烈 的动 态感 马 形象 。墓室 壁画 是 东汉 时期 田庄 经 济和 厚 葬风气 盛 行 的结 果 , “ 与秦 代 马沉静 肃 穆 的造 型观 相对 照 ,汉 马 则体 现 出一 种激 作 品主 要集 中 在 内蒙 、甘 肃 、 山西、 陕西 、河 南 、河 北等 地 ,这 越动 势之 感 , 并从 中揭 示 马的 精神 气质 和 象征 意义 ,这也 是 汉 马 些 作 品 内容丰 富 ,表达 了人们 生活 的 方方 面面 ,有 历 史人 物和 神 与历 代鞍 马艺 术在 造 型方面 最 大 的差 异 。 ” 在 秦代 ,马 的造 型就 话 仙 人 ,有 自然 现 象和 虚 幻 之 境 ,有 劳 作 场 景 和平 常娱 乐 ,其 在 多种 美术 形 式 中出现 ,秦代 艺术 中的马 形象 以写 实为 主 ,造 型 中 , 马的 形象 在壁 画 当中 的 出现频 率 也很 高 , 以 “ 骏 马 出行 图 ” 精确 ,是 中国 古代雕 塑 的 一种 范式 。汉 代 的马 与清 代 差异 明显 。 为 代表 ,这些 壁画 在 白色 底子 的墓 壁 上 由含有 矿物 质 成分 的颜 料 造 型感 觉更 为 自由,不 再 追求 肃静 的 写实 ,而 是 以动 为主 ,用夸 绘 制 而成 ,颜 色在 多 年 以后也 不会 褪 色 。在绘 制手 法 上先 以墨线 张变 形 的方 式 体现 出 形的 动感 。从 这 种夸 张变 形 可 以看 出 ,汉 马 勾 勒外 形 结构 ,再 平涂 颜 色 。东汉 内蒙古 和林 格尔 墓 室壁 画 中的 的 塑造 已经 走 出 了客观 现 实的 束缚 , 到 了主观 处理 的阶段 ,形成 “ 骏 马 出行 图 ”,描 绘 了骏马 在奔 行 时 的动态 感觉 ,多个 马 匹形 了更强 烈 的艺 术感 ,更 有 视觉 效果 。汉马 夸张 与变 形 的动 感 美 , 象放 置 在 一起 ,场 面宏 大 、视 觉冲 击 力强 ,充 满 了原 始 的活力 。 与 其 厚 重 、深 沉 的感 觉 融 合 在 一 起 , 体现 出 汉 代 审美 观 的独 特 ( 五 )陶 、玉 和木 雕材 质 的马 形象 。陶马 是汉 代雕 塑 的一 种重 要 性 。 形 式 ,在汉 景 帝杨 陵 兵马 俑 、徐州 狮 子 山兵马 坑等 地 都在 发现 , 四 、有大 圭 不雕 的意 向之美 玉 马在 汉代 玉器 当中也 是 很普 遍 的,在 汉 代祭 祀 、礼 仪 、丧 葬等 意 向 是 中 古 古代 文 化 当 中所 追 求 的一 种 美 的感 觉 ,它 在 描 多 方 面 都 有其 功 能 。 1 9 6 6 年 在 陕西 咸 阳汉 元 帝 渭 陵 周边 出土 了 绘 自然 客体 时不 再 是简 单地 机 械复 制 或再 现 ,而 是通 过作 品创 造 “ 仙人 骑 飞马 ”玉 器作 品 ,其 玉质 精 良、雕刻 工 艺精 湛 ,造 型完 者 的主观 感 受对 物 象进 行特 征 进行 总 体把 握 以后 获得 的一 种特 殊 整 、动 态 生动 、艺 术感 强 。汉代 木 雕作 品 中 的马形 象 在 已经 出土 感受 来进 行对 作 品 的创 造 ,追 求一 种超 越 现实 、超 越 客观 甚 至是 的 汉代 墓 室随 葬 品中 也有 发现 ,这 些 作 品用抗 腐蚀 性 强 的泡桐 木 超越 �

中国工艺美术史课件文字版

中国工艺美术史课件文字版

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课件:教材编著:尚刚课件制作:尚刚韩倩序言中国古代工艺美术与其特点一、性质与分类●古代工艺美术定义:含有艺术价值的手工制品。

生产形态,等同手工业,文化形态,属造型艺术●讲授时段:自远古至1911年(原始社会~清亡)●起源:后起词,历史不足百年;涵盖门类广,历史早(8000年前);与原始美术比较,原始工艺美术更成熟分类和主体:●分类(按材质):织物(丝棉毛麻)、陶瓷、玉石、金属(金银铜)、漆木、杂(竹牙角玻璃)●主体:日用品为主,也含欣赏品。

日用和欣赏无断然界线二、适用的原则●造型、装饰体现适用(功能)造型与适用:联系密切●装饰与适用:联系稍弱,仍常表现明确日用器皿装饰:立体→平面●造型装饰评价标准¡ª¡ª美观适用统一一般尺度:不妨于用;更高标准:有助于用三、材料与技术的制约材料的制约ª●材料与造型金属、漆木:可方可圆,大小皆宜陶瓷:圆,尺度适中——粘土特性材料与装饰●主料:青花图案发色氧化钴成分技术的制约●材料借助技术,技术引出差异四、造型、装饰与其主导造型装饰演进的差异●造型较稳定(变化慢):使用联系生活方式●装饰较活跃(变化快):欣赏联系审美观念碗的相似造型和不同装饰材质与造型装饰ª●材质的低贱仿高贵金银器:总为漆木、陶瓷取法丝绸:装饰影响最大●反例高档模仿低档:较少玉器:等级最高,影响不大——材料珍稀且易损坏五、认识功能与审美意义认识功能¡ª¡ª●制作宗旨:官府民间¡ª¡ª迎合主顾●使用对象:特定阶层——共性●认识功能:最能反映审美时尚●不及纯艺术震撼感人●生活中无法回避●造型装饰:不断提供形式语言●审美意义:方式——潜移默化功效——培养审美意识左右审美判断六、生产格局与时代主流生产格局:官府、民间时代主流:●官府:时代主导工艺美术体现等级:材质、品种、图案、配色官府设计统一,风貌类同●民间:仿效官府艺术追求趋同,违制僭越例外:民间高(始于宋,盛于明清)生产中心:●多数:城市及周边作坊集中,能工巧匠荟萃商业发达:销售,竞争刺激创新●例外陶瓷:就地取材、破坏环境宫廷窑场:规模小,数量极少七、基本风貌与文明价值基本风貌:●宋以来,含蓄优雅常最受推重●装饰大抵神重于形●体现:文人士子物品若干宫廷器用●独有艺术特色文明价值:●发明丝绸、瓷器,水平高跻世界顶峰2、独有文化、艺术特色●唯一有连续性传统的工艺美术域外:历史更久、也曾辉煌,但传统中断中国:虽经冲击,兼收并蓄,绵延相继,自成体系八、讨论的核心与断代的利弊讨论核心:出土物断代利弊:●缺憾:艺术变化与朝代更迭总不同步●坚持断代缘由:1、王朝更迭总导引政治、经济、文化等变迁2、工艺美术风貌演进受上述因素影响3、变化由微而著,根由是新王朝建立4、工艺美术史理当做出充分的文化解说第一章原始社会远古~公元前21世纪第一节绪言一、工艺美术的起源●艺术起源劳动说、娱乐说、巫术说、图腾说观念、方法不同导致联想、推测不同●工艺美术萌芽旧石器时代晚期(1万8千年前):旧石器:渐趋规整、细小、对称饰品:ª鱼、兽牙、骨饰品,石珠、石坠,染色新石器时代(8000年前始):工艺美术法则萌生:质感、触感、比例、对称品种:陶器、玉器、纺织品、牙骨器、漆器二、时代与工艺美术●时代背景旧石器时代:渔猎采集,生活艰难,环境恶劣,居无定所新石器时代:农业、畜牧业发展,居所稳定中期:社会分工渐明确,手工业渐独立晚期:贫富分化,社会结构变化●工艺美术内涵对美的追求和理解功利目的(更重要):自然崇拜、图腾信仰第二节陶器一、引言●陶器定义粘土制坯,800℃~1000℃以上高温烧成●分布发现七八千处:黄河、长江中下游、东南沿海、东北●分类按坯体呈色:红(彩陶多为泥质红陶)、灰、黑、白重点:彩陶(装饰)、黑陶(造型)二、材料与制作●材料特性:粘土的可塑性、收缩性●制作:制坯:捏塑、泥条盘筑、轮制(陶车、慢轮、快轮)修整:打磨,令坯致密,吸水率低,器表平整光亮装饰:陶衣、彩绘、剔刻、镂空、拍印、堆加焙烧:平地堆烧:窑炉空气供应与呈色:红陶(氧化),新石器时代早中期灰陶(还原),新石器时代晚期、商周三、彩陶●定义:绘画图案于坯体,而后焙烧(区别于彩绘陶)多属泥质红陶●起源与兴盛:公元前6000~5000年出现于黄河流域新石器时代中期最盛●分布各重要江河流域1、仰韶文化彩陶●命名:1921首先于河南渑池的仰韶村,声名赫赫●分布:以陕豫为中心,也发现在与之相邻的冀、晋、蒙、肃、鄂等省区的部分地域●陶器:砂质和泥质的红陶为主●制坯:多捏塑、泥条盘筑法成形,有些采用慢轮修整●主流:彩陶,器物多为泥质钵、盆、盂●色彩:红、黑、白为主,常画在细泥陶衣上●题材:主要为抽象几何形,有少量的写实动物●典型类型2、马家窑文化彩陶●命名:1924年,甘肃临洮马家窑村●分布:甘肃中部、青海东北部及四川北部、宁夏东南部●时代:约从公元前3000年延续到公元前1900年●陶器:砂质、泥质红陶,泥质灰陶。

中国工艺美术史

中国工艺美术史

双耳紧贴颈部末端,矮小实 心。陶器的耳没有穿洞,使 用时不能用线绳来提拉
器具为圆球鼓腹,圆底造型浑厚圆润,给 人以坚实稳重的感受
2.3.1 彩陶
彩陶的分布地区很广,在黄河中上游的河南、河北、 山西、陕西、甘肃、青海等地的有仰韶文化;在黄河下 游和淮河 下游的有大汶口文化和青莲冈文化;在长江中 下游的有河姆渡文化和屈家岭文化。
中国工艺美术史
2023/11/12
一、绪论
1.1中国工艺美术史的起源与发展
起源与发展: 工艺美术源远流长,从严格意义上讲,它的起源发展和演变是与人
类的起源和人类社会的发展同步的,中华民族概莫能外。 我国古代工艺美术不仅形成丰富的理论体系,而且创造出许多精湛
的艺术品。
学习中国工艺美术史的意义: 研究探讨各历史时期工艺美术的具体内涵、理论的积淀与确立,以
旧石器时代的石器
第一类:砍砸器。主要使用于旧石器时代早 期,制作极为简单和粗陋。(图1、2) 第二类:刮削器。主要使用于整个石器时 代,这种石器的制作经过第二次加工。(图 3) 第三类:尖状器。这类石器的制作较前两 类要复杂和精致。(图4)
图1 北京人 图2 洛南盆地旧石器
图4 尖状器 旧石器时代距今约40万年 长21厘米、宽12厘米 1988年津市虎爪山旧石器地点出土 类似于今天的洋镐或鹤嘴锄,距今40万年前远古先
3.2 青铜器
3.2.1制作工艺
青铜是和红铜比较而言的。天然的铜色红,所以叫做红铜。 青铜石指用红铜加锡、铅的一种合金,因颜色灰青,故名青铜。
古代铸造青铜器主要使用陶范法。一般利用陶范,也有极少数 使用石范。
首先是制范。根据要求制作器形,先用泥土塑出一个样子称为 模。将模烘干,再用澄滤过的细泥制成泥片,附在胎的外面, 使成器形并显出花纹,这就是外范。外范分片的多少,视器形 的不同而定。在外范中心,还要制一个内范。内范与外范的空 间距离是器壁的厚度,内范与外范之间用许多支钉或子母榫相 扣以免错列。在外范之外用绳索和厚泥加固,就可以浇注铜液 了。

隋唐美术概况

隋唐美术概况

隋唐美术概况:隋唐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

当时社会相对安定,经济繁荣,同其他国家的交流频繁,文化艺术获得高度发展,名家辈出,展子虔、阎立本、吴道子、李思训、王维、韩干、张萱、周昉、褚遂良、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张旭、怀素等都是令后人仰慕的巨匠。

隋唐的人物画继承汉魏传统,重视表现人物的精神气质;山水画分流出青绿山水和水墨山水两大体系,并产生出不同的地域风格;花鸟画创立了工笔设色和水墨淡彩等多种表现方法;书法艺术以唐朝的楷书、草书成就最为突出。

此外,雄伟的唐代雕塑,绚丽的宗教绘画也体现出伟岸的大国风度。

开青绿山水之源的展子虔展子虔(约550—604),渤海(今山东阳信)人,擅画山水、人物,被称为“唐画之祖”。

传为隋代展子虔画的《游春图》是现存最早的一件山水画卷,该画用鸟瞰方式把湖光山色统一在有限的画面里。

从画中,我们可以看到,在山峦起伏、新绿成荫、春波荡漾的大自然中,游人或放马、或伫立、或泛舟、或漫步,尽情地享受春天的快乐。

隋代以前,山水是作为人物画的背景出现的。

在魏晋南北朝这个动乱时代,老庄回归自然的思想比较流行,许多文人学士都归隐山林,从而产生了一批田园诗人和山水画家。

南北朝时期的宗炳曾写过一篇专门论山水画的文章《画山水序》,但在早期的山水画中,由于没有解决透视问题,比例不协调一直是个问题。

这幅画描绘的对象在比例处理上较为合理,有“丈山、尺树、寸马、豆人”之评,与以前“水不容泛,人大于山”的景观大为不同,标志着中国山水画己从作为人物配景的稚拙阶段进入到成熟时期。

展子虔的山水画为唐代李思训父子所承,对中国山水画的影响极为巨大。

以表现政治题材为主的阎立本唐朝初年,唐太宗李世民重视以绘画作为工具来维护政权。

当时的大画家阎立本在唐太宗的旨令下,画过《秦府十八学士图》、《凌烟阁功臣二十四人图》、《职责图》、《历代帝王图》、《步辇图》等主要反映唐太宗政治生涯的作品。

深得唐太宗欣赏的阎立本官至右相,他与当时战功赫赫的左相姜恪有“左相宣威沙漠,右相驰誉丹青”之称。

中国美学鉴赏-古代传统纹样的美与灵

中国美学鉴赏-古代传统纹样的美与灵

中国古代传统纹样鉴赏解读千年文化符号与艺术价值前言:传统纹样历史中的痕迹▲在中国传统美学的发展历程中,中国传统纹样高度集中得体现了美学的实践性、社会性与情本位。

▲在我国古代文化艺术宝库中,传统图案纹样丰富多彩,璀璨夺目。

它既代表着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社会的发展进步,也是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的巨大财富。

▲五、六千年以前,我们祖先创造彩陶文化,其后的各个时代都曾产生过许多的工艺品,如:青铜器、陶瓷、丝绸、漆器、金银错、玉雕、牙雕、砖石雕刻、刺绣、编织、蜡染等等。

从那些变幻无穷、淳朴浑厚的各类装饰图案纹样里,我们可以看出各个时代的工艺技术水平和中华民族一脉相承的文化传统。

▲但中国各个历史时期的图案,在选题、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上都有它不同的特点。

纹样,也与其功能、材料质地、艺匠加工方式分不开。

▲中国古代的传统纹样是我们研究民族发展史、民族美学、民族心理学、民风民俗学等极有价值的依据,同时,也构成了发展现代工艺美术和衫美术的重要先导。

▲许多传统图案经久不衰,至今仍在沿用,保持了旺盛的生命力,为此,我们在进行美学专业的学习时,不可忽视从中国古代传统图案中汲取宝贵的营养。

目录 1.传统纹样的起源与发展2.传统纹样的分类与特点3.传统纹样的应用与影响4.传统纹样的保护与传承传统纹样的起源与发展历史变迁中的文化传承与创新原始社会的纹样敬畏自然与图腾崇拜原始社会纹样以简单符号和自然物象为基础,表现人类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活的寄托。

原始纹样的特征陶器纹样是原始社会最常见的纹样形式,如几何纹、绳纹、席纹等,体现了当时的生活状态。

陶器纹样玉器纹样多以动物形象和几何图案为主,反映了当时对神灵和自然的崇拜。

玉器纹样石器纹样以雕刻手法表现,多以人物、动物和几何图形为题材,展现了原始人的审美观念。

石器纹样骨器纹样多以骨器表面雕刻而成,常见有云纹、弦纹等,显示了原始社会的雕刻技艺。

骨器纹样原始绘画纹样以壁画和岩画为主,表现了人类对自然、神灵和生活的描绘,具有强烈的表现力。

(完整word版)中国传统纹样在各个时代的特征

(完整word版)中国传统纹样在各个时代的特征

1。

在夏商西周的基础变化上,更加程式化和抽象化。

这一时期的纹样由最初的祭司和礼器作用转向实用,摒弃了前代的怪兽纹,由原来的以鸟兽纹,几何纹为主转向了以表现现实生活的纹样为主。

2.由商代的“祭”和周代的“礼”渐渐转向现实生活,反映现实生活的题材越来越多。

如宴饮、狩猎、舞乐、攻战等.3.流行纹样。

主要有:蟠螭纹、蟠虺纹、攻战纹、渔猎纹、小几何纹饰中的锦勾连纹、锦塔形纹等等。

四.秦汉时代的纹样特征该时期的纹样多构图紧凑,既写实又夸张,注重气势的描绘,纹样质朴但具有动感.汉代的纹样风格细腻、色彩丰富,常用数个动物合体穿插、盘叠,或植物体共生,构成了龙飞凤舞的形式美。

代表纹样。

龙凤纹、流云纹、各种动物纹及四神纹、铭文、几何纹、汉锦茱萸纹。

五.魏晋南北朝时代的纹样特征这一时期的纹样种类与前代答题相同,但在一些细节上出现了变化。

圆形或方形对称图形中填充动物或植物的纹样图案十分普遍。

传统纹样受佛教文化的影响较深,纹样的题材很多,内容大都与佛经有关。

代表纹。

狮子纹、忍冬纹、八宝纹、莲花纹、玉鸟纹、鹿纹、飞天纹及禽兽、经络、树纹等。

六.隋唐时代的纹样特征隋唐时代随着国家的统一,社会的相对稳定和经济、文化的高度繁荣以及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而获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巨大的发展。

图案纹样前代亦有大的发展,花鸟题材不断增多。

隋代岁采用朵花,卷叶纹样,并将之巧妙地穿插,交替排列,组成不通图案。

唐代纹样整体造型体现出丰满圆润、奔放流畅的风格特点,以生活类居多,并且花卉纹样取代了动物纹样的主流地位.1.丰富多样的装饰题材(一)在瓷器方面。

其装饰纹样有几何纹、植物纹、人物纹和动物纹之分,手法多采用印花等。

(二)在染织和丝织方面.色彩斑斓,纹饰多样,明快大方,别具一格。

花鸟、联珠团花和缠枝www。

纹样的创造,极大地丰富了两汉以来的装饰传统。

多以羊、马及龙、凤为题,纹饰设计,新颖别致一富有生气.(三)在佛教植物装饰纹样方面。

(卷草纹):卷草纹又称蔓草纹,它吸收了宝相花和缠枝花的特点,因其卷曲状的花草纹样而得名,是传统装饰纹样之(宝相纹):宝相花本为佛教中的一种代表性装饰纹样,佛教中用“宝相庄严”一词称谓佛相,因此得名宝相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材料的制约——
材料与造型 金属、漆木:可方可圆,大小皆宜 陶瓷:圆,尺度适中——粘土特性
材料与装饰——
主料: 青花图案发色 ——氧化钴成分
辅料: 明清彩绘瓷——调胶、调油
技术的制约
材料借助技术,技术引出差异
陶瓷胎体薄 ——轮制
青铜器玲珑剔透 ——失蜡法
唐以后,锦纹可色彩繁丽、 形象写实——纬线起花
酒注配注碗以加温
装饰与适用:联系稍弱,仍常表现明确 日用器皿装饰:立体→平面
元以来的陶瓷装饰基本为彩绘,器表平齐,不易藏垢,更利清洗。
造型装饰评价标准——美观适用统一
一般尺度:不妨于用;更高标准:有助于用
釭灯:将烟烬吸入灯腹水中,降低空气污染
香囊:无论如何转动,香灰、香火不外漏
三、材料与技术的制约
原始绘画附丽于工艺美术
原始雕塑附丽于工艺美术
分类和主体—— 分类(按材质):织物(丝棉毛麻)、陶瓷、玉石、金属 (金银铜)、漆木、杂(竹牙角玻璃)
主体:日用品为主,也含欣赏品。日用和欣赏无断然界线
二、适用的原则
造型、装饰体现适用(功能)
造型与适用:联系密切
辽代皮囊壶造型及演变与游牧生活变迁适应
八、讨论的核心与断代的利弊
讨论核心——
出土物
来源 年代
价值
应用
出 明确
土 考古 可靠

科学价值高

累世 难以

艺术价值高,科学价值低
相传 确信

核心
时代越晚,援引越多 选相对可靠 无理想替代资料
断代利弊——
缺憾:艺术变化与朝代更迭总不同步
坚持断代缘由: 王朝更迭总导引政治、经济、文化等变迁 工艺美术风貌演进受上述因素影响 变化由微而著,根由是新王朝建立 工艺美术史理当做出充分的文化解说
《中国工艺美术史》
课件
序言
中国古代工艺美术与其特点
一、性质与分类
古代工艺美术定义: 含有艺术价值的手工制品。生产形态,等同手工业,
文化形态,属造型艺术
讲授时段: 自远古至1911年(原始社会~清亡)
起源
后起词,历史不足百年 涵盖门类广,历史早(8000年前) 与原始美术比较,原始工艺美术更成熟
时代主流——
官府:时代主导 工艺美术体现等级:材质、品种、图案、配色 官府设计统一,风貌类同
民间:仿效官府 艺术追求趋同,违制僭越 例外:民间高档品 (始于宋,盛于明清)
生产中心——
多数:城市及周边 作坊集中,能工巧匠荟萃 商业发达:销售,竞争刺激创新
例外 陶瓷:就地取材、破坏环境 宫廷窑场:规模小,数量极少
反例 高档模仿低档:较少 玉器:等级最高,影响不大——材料珍稀且易损坏
五、认识功能与审美意义 认识功能——
制作宗旨:官府——秉承上命 民间——迎合主顾
使用对象:特定阶层——共性 认识功能:最能反映审美时尚
清代官府和民间刺绣
审美意义——
不及纯艺术震撼感人 生活中无法回避 造型装饰:
不断提供形式语言 方式——潜移默化 功效——培养基本审美意识
左右终极审美判断
即令素朴无文,也有线型、颜色等 形式语言
六、生产格局与时代主流
生产格局——官府、民间
资财 原料 工匠 制作
对象
官府 雄厚 优质 高手 考究 为统治集团和国家政治服务
民间 较弱 略差 一般 稍粗 或投入市场,或生产者自用
七、基本风貌与文明价值
基本风貌——
宋以来,含蓄优雅常最受推重清源自装饰大抵神重于形代 宫

体现:


文人士子物品
优 雅

若干宫廷器用

独有艺术特色
文明价值——
发明丝绸、瓷器,水平高跻世界顶峰 丝绸、瓷器为古代异域认知中华文明的基本媒介 唯一有连续性传统的工艺美术
域外:历史更久、也曾辉煌,但传统中断 中国:虽经冲击,兼收并蓄,绵延相继,自成体系
政治变迁
王朝 更迭
经济变迁 文化变迁
新风孕育 新因素发展
新风形成
……变迁
四、造型、装饰与其主导
造型装饰演进的差异—— 造型较稳定(变化慢):使用联系生活方式 装饰较活跃(变化快):欣赏联系审美观念
原始彩陶
宋代汝窑
碗的相似造型和不同装饰
清代官窑
材质与造型装饰——
材质的低贱仿高贵 金银器:总为漆木、陶瓷取法 丝绸:装饰影响最大
装饰:宋元银器与漆器
造型:宋代银器与瓷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