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阶段五 中华文明的辉煌与危机——明清(1840年前)课时3 明清时期的思想文化学

合集下载

新人教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阶段五 中华文明的辉煌与危机——明清(前)阶段提升练 岳麓版高三全册历史

新人教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阶段五 中华文明的辉煌与危机——明清(前)阶段提升练 岳麓版高三全册历史

阶段五中华文明的辉煌与危机——明清(1840年前)阶段提升练(五)(时间:45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8·某某某某模拟)黄宗羲《明夷待访录》记述“或谓后之入阁办事,无宰相之名,有宰相之实也。

曰:不然。

入阁办事者,职在批答,犹开府之书记也。

……吾以谓有宰相之实,今之宫奴也。

”材料旨在反映( )A.内阁阁员持掌宰相之职B.内阁是中央一级行政机构C.实掌宰相之职的是太监D.内阁和太监共掌宰相之职解析据材料中“吾以谓有宰相之实,今之宫奴也”可知有宰相之职的是太监,故选C项;材料中“无宰相之名,有宰相之实也。

曰:不然”,故A项错误;据所学可知内阁不是法定的一级行政机构,故B项错误;材料未说内阁掌握宰相之职,故D项错误。

答案 C2.(2018·某某某某、某某、内江、眉山模拟)《明实录》中记载的明武宗勤于国事,即使外出巡游,所有的奏章也要及时批答。

而在《明史》中则把他描述为“骄奢淫逸”的昏君。

出现这种差异主要是由于( )A.史官个人才识 B.史著编撰意图C.史料运用方式 D.史著编撰体例解析《明实录》是明朝官修的史书,《明史》则是清朝学者编制的史书,与史官个人才识无关,体现的是官方编撰的意图,故A项错误,B项正确;史料运用方式两部史书没有区别,故C项错误;史书编撰体例的差异不能出现对历史相反的结论,故D项错误。

答案 B3.(2017·某某某某联考)明朝万历年间,朝廷大臣按照明朝册立长子为太子的原则,拥戴皇长子朱常洛为太子,而明神宗意欲立朱常洵为太子,遭到众臣的反对,最后朱常洛立为太子。

这场国本之争反映了( )A.文官体制对皇权的制约B.中央权力之争难以调和C.皇帝失去了太子册立权D.历朝遵循嫡长子继承制解析据材料“朝廷大臣按照明朝册立长子为太子的原则,拥戴皇长子朱常洛为太子,而明神宗意欲立朱常洵为太子,遭到众臣的反对,最后朱常洛立为太子”反映了文官体制对皇权的制约,故选A项。

(通史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板块五中华文明的辉煌与危机——明清(1368~1840年前)第3讲明清时

(通史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板块五中华文明的辉煌与危机——明清(1368~1840年前)第3讲明清时

反映了资本主义萌 本”的主张,还提出了种种限制君权的理论和设想。
芽时代的要求
他们的思想闪烁着革新的光芒,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
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
主题二 世俗化、自由化趋向——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演进
材料一 北宋的都城汴京、南宋的都城临安以及建康、成都等都是人口达 百万以上的大城市……“新声巧笑于柳陌花衢,按管调弦于茶坊酒肆(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序》)”,民间的娱乐场所也需要大量的歌词,士大夫的词作便 通过各种途径流传于民间。……“教坊乐工,每得新腔,必求永为辞,始行于世。 于是声传一时(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下)。”
【问题】 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指出李贽与黄宗羲的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影响。
【解析】 由材料中“不能以孔子的是非为是非”“道学的一切祸害均源于孔子”得 出李贽反对迷信孔子,认为道学祸害源于孔子。由“对儒家经典进行批判”得出李贽批 判以儒家经典为万世至论。由“指责君主以个人的‘大私’‘大利’侵吞‘天下之人’ 的‘自私’‘自利’”得出黄宗羲为私正名,挑战程朱理学“存天理,灭人欲”。由“天 下之大,非一人之所能治,而分治之以群工”得出黄宗羲明辨君臣关系,提出君臣共治天 下的平等分工思想。其影响需结合所学知识从当时、后世等多角度分析。 【参考答案】观点:李贽:不迷信孔子,认为道学祸害源于孔子;认为儒家经典不能成为 万世至论。 黄宗羲:为私正名,挑战程朱理学“存天理,灭人欲”;明辨君臣关系,提出君臣共治天下 的平等分工思想。 影响:冲击了儒家道统,使中国思想界呈现生机;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具有 民主启蒙价值,对封建专制有一定冲击作用;对近代民主思想产生了一定影响。
【解析】 第(1)问,解答时紧扣设问中的限制词“世俗化趋势”,将材料所述和所学知 识结合概括说明,注意从多个角度思考。“北宋的都城汴京、南宋的都城临安以及建 康、成都等都是人口达百万以上的大城市”体现了古代城市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壮 大。“民间的娱乐场所也需要大量的歌词”体现了民间娱乐对艺术发展的要求。另 外商品经济的繁荣以及市民阶层消费能力提高等促进了唐宋以来文学艺术的世俗化 发展。第(2)问,提取材料中的有效信息概括。“使用通俗生动的日常语言,塑造了众 多商人、手工业者和市井小民的形象”反映出明代小说通俗易懂,适应大众需求。 【参考答案】 (1)推动因素:古代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商品经济的发展;娱乐设施的 繁荣;市民阶层的壮大;人民消费能力的提高等。 (2)特色:通俗易懂,接近日常生活,易于被民众接受。

2019年高考高中历史一轮通史复习学案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与危机-明清时期(1840年前).doc

2019年高考高中历史一轮通史复习学案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与危机-明清时期(1840年前).doc

主备人:林腾希 备课组:高二备课组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与危机-明清时期(1840年前)明清(1368年明朝建立一1840年鸦片战争前)是中国古代文明继续发展时期。

封建经济达到 顶点,但也逐渐开始落后于世界工业文明的潮流。

同时,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古老的中华文明 呈现出繁荣与危机并存的特征。

政治 明朝废丞相、设内阁,清朝设军机处,君主专制空前加强,严重阻碍了 新经济、新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经济 (1) 农耕经济继续发展,并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经济总量仍然处于世界前列(2) 重农抑商政策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相比发展缓慢,己f ⑶对外政策由开放逐渐走向闭关自守,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了资本的原始积累,吐 屮外Z 间差距进一步拉大,使屮国脱离了世界工业文明的潮流,影响了古老中国向近代社会思想 文化 (1) 承古萌新,传统科学技术仍走在世界前列,但是近代自然科学未形成,中西方差距拉大 (2) 儒家思想活跃,带有反封建色彩的早期启蒙思想产生(3) 文学艺术繁荣,并深刻反映出封建制度的衰落 考点1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1. 明朝废丞相设内阁(1) 明太祖废除丞相,以①一六部 分理全国政务,直接对皇帝负责,君主专制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2) 明成祖设立内阁,作为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但它始终不是法定 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其权力大小由皇帝决定。

2. 清朝设军机处 (1) 设立:清②一雍正帝最初为处理西北军务而设,机构简单,有官无吏,教学过程教学礼记《木牛纲目》 ------------- 文人画.亦说兴虚 ------------------------------ 車剧主要官员为军机大臣。

(2)职权:军机大臣跪受笔录,草拟政令,上传下达。

通史版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专题五中华文明的繁荣与危机明清1840年前3第3讲明清时期的思想

通史版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专题五中华文明的繁荣与危机明清1840年前3第3讲明清时期的思想

1第3讲明清时期的思想文化(建议用时:45分钟)一、选择题1.(2019·临沂质检)明清时期兴起的实学思潮,把儒学经世传统发展到了一个新高度,为救亡图存而进行务实革新。

这说明了( )A.儒家思想蕴含着实用主义精神B.实学逐渐成为当时思想主流C.崇实致用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D.实学对儒家思想的彻底否定解析:选A。

材料“明清时期兴起的实学思潮,把儒学经世传统发展到了一个新高度”说明儒家思想蕴含实用主义精神,故A项正确;明清时期思想主流为程朱理学,实学并非思想主流,故B项错误;明清时期实学只被有些有识之士所倡导,并未成为人们的共识,故C项错误;材料说明实学是对儒家思想的发展,并非彻底否定,故D项错误。

2.(2019·梅州模拟)李贽反对把孔子的言论绝对化和盲目迷信,在佛寺生活期间,他谈经读佛供奉孔子,由此可见,李贽并未绝对否定孔子及其思想。

这在当时( ) A.奠定了近代民主思想的基础B.背离了儒家的思想C.开启了经世致用之风D.促进人们思想的解放解析:选D。

根据材料“反对把孔子的言论绝对化和盲目迷信”可知,李贽反对孔孟的绝对权威,有利于摆脱传统儒家思想的禁锢以及人们思想的解放,故D项正确;结合所学可知A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故A项错误;“背离了儒家”与材料“并未绝对否定孔子及其思想”不符,故B项错误;材料主要反映的是李贽“反对把孔子的言论绝对化和盲目迷信”,故C项错误。

3. (2019·湛江模拟)明清之际,“蕺山学派”的刘宗周等从理、欲协调角度,初步反思了理学的理欲观;王夫之更以“理高欲中”,系统地分析道德理想和物质追求之间的关系;而清代戴震则从自然人性论和理欲论,深刻地揭露了理学家“以理杀人”的本质。

这反映了当时( )A.理学统治地位已丧失B.市民阶层的个性追求C.开始向近代社会转型D.官方哲学受到了冲击解析:选D。

“‘蕺山学派'的刘宗周等从理、欲协调角度,初步反思了理学的理欲观;2王夫之更以‘理高欲中',系统地分析道德理想和物质追求之间的关系;而清代戴震则从自然人性论和理欲论,深刻地揭露了理学家‘以理杀人'的本质”均是对统治思想的修正或批判,故D项正确。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通史人教版课件阶段五中华文明的辉煌与危机明清(1840前)课时2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通史人教版课件阶段五中华文明的辉煌与危机明清(1840前)课时2

┃解读史料┃ 1.史料一说明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繁荣,生产性、专业性、商业性市镇出现;小农经济
与市场的联系日益密切,城镇经济空前繁荣。 2.史料二表明明代商品经济发展,货币流通数量巨大,商人地位提高,社会拜金风气
盛行。 3.史料三反映了“机户”和“机工”之间、“店主”和“居民”之间实际上存在雇佣
与被雇佣的关系,是资本主义萌芽存在的典型现象。
②丝织业:南方丝织业进入鼎盛时期,__苏__州___、杭州和南京成为著名的丝织业中 心。
3.商业
(1)城镇商业繁荣 ①农副产品大量进入市场成为商品。 ②区域间_长___途__贩__运_贸易发展较快,货币作用增强。 ③出现地域性的商人群体——__商__帮___,实力最强的是徽商和晋商。 (2)商业市镇发展:出现汉口镇、_佛__山__镇___、 _景__德__镇___ 、朱仙镇等四大商业名镇。
“海禁”是指明清时期严厉禁止私人出海贸易,海外贸易必须在官方的主持下进行, 主要是防内。闭关锁国是指明清时期严格限制外商来华贸易,如清朝规定一切对外 贸易均在广州“十三行”进行,主要是防外。
[漫画解史] 清“闭关锁国”政策
★实质反映闭关锁国政策实施的根源与目的都是保护小农经济,巩固封建统治,维 护国家统一。
禁”
易只能在官方主持下
统治
进行
厉行海禁,禁止官民
为对付东南沿海的_抗__清___
清朝“闭
私自出海;将沿海居
_斗__争___;认为天朝大国无
关锁国”
民内迁,不许人民擅
需与外国进行贸易
自下海
影响 (1)妨碍了海外市场 的开拓,抑制了资 本的_原__始__积__累__, 阻碍了资本主义萌 芽的滋长 (2)使中国与世隔绝, 逐渐落后于世界潮 流

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五单元古代中华文明的辉煌与危机——明清(1368~1840年前)单元整合课件

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五单元古代中华文明的辉煌与危机——明清(1368~1840年前)单元整合课件

解析
根据题干材料“而积粟者闭籴, 而愈腾其贵”和
所学史实可知,王夫之主张要发挥市场作用促进商品流通。 故选 A 项。
[中西贯通] 明清时期中国和西方历史的不同走向
[典例2] [2017· 全国卷Ⅰ]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据李亚凡编《世界历史年表》等
上表为 14~17 世纪中外历史事件简表。 从表中提取相互 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 自拟论题, 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 (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
第一部分
中国古代史
第五单元 古代中华文明的辉煌与危 机——明清(1368~1840年前) 单元整合 备考提能
知识网络/通史命题/素养培优
01知识网络建构
02通史思想命题
[通史整合] (1)政治上君主专制空前强化:表现为明朝废除丞相、设 内阁, 清朝增设军机处; 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空前强化, 严重阻碍了新经济、新思想的发展,反映了封建制度正在走 向衰落。 (2)经济上发展与迟滞:一方面,农耕经济高度发展,并 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经济总量仍然处于世界前列;另一方 面,重农抑商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严重阻碍了新经济因素的 发展,中国逐渐落后于时代发展的潮流。
答案 (仅供参考) 论题:明清农耕文明的辉煌、迟滞与西欧工业文明的曙 光。 角度 1:将明清时期农耕文明的辉煌、迟滞(政治、经济、 外交、思想文化、中外交流等)与西欧工业文明的曙光(科技、 经济、殖民扩张、世界交流等)对比关联说明。 角度 2:任选一个方面,如从经济发展、中西贸易方面; 从科技发展、中西科技文化交流方面作答。
解析
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 体现了对考生基础知识和
发散思维的考查。 解答本题时应注意 14~15 世纪、 16 世纪、 17 世纪三个时间段,可结合中外思想文化发展演变、中国 与西方的对外关系、中国与西方之间反侵略与侵略的斗争、 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等来进行回答。如 14~17 世纪的中国与 西方都出现了反封建的进步思想。又如 14~17 世纪的中国 与西方在一定程度上文化交流, 出现了西学东渐的现象。 再 如 14~17 世纪中国与西方反侵略与侵略之间的斗争出现。 注意史论结合,言之有理即可。

2020届高考历史(通史版)一轮复习专题五中华文明的繁荣与危机——明清(1840年前)课件(33张)

2020届高考历史(通史版)一轮复习专题五中华文明的繁荣与危机——明清(1840年前)课件(33张)
栏目 导引
专题五 中华文明的繁荣与危机——明清(1840年前)
二、中国古代文学成就反映的时代特征 1.从文学发展历程看: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中国古代 的文学发展经历了先秦散文、汉赋、隋唐诗歌、宋元词曲、明 清小说的历程,不同阶段的文学成就反映了该历史阶段的政治、 经济等社会特征。
栏目 导引
专题五 中华文明的繁荣与危机——明清(1840年前)
栏目 导引
专题五 中华文明的繁荣与危机——明清(1840年前)
解析:选 B。据材料明清时期私营机房和官局的不同情况得出 资金来源和产品投放的差异导致了经营的不同结果,故 B 项正 确;明清两代统治者不仅没有主动放弃传统的经济政策,反而 加强了重农抑商,故 A 项错误;江南商品经济发达的城市只是 在个别地区、个别部门产生了新的生产关系,“普遍”过于绝对, 故 C 项错误;明清时期小农经济仍占主导地位,故 D 项错误。
中国
西方
儒家注重以社会人文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
问题作为论说的主题, 启蒙运动解放人们思
对自然的探求未予充 想,推动科技发展
分重视
重农抑商、闭关锁国等 积极进行殖民扩张掠
政策阻碍先进科技的 夺,建立世界市场
发展
栏目 导引
专题五 中华文明的繁荣与危机——明清(1840年前)
[对点训练] 4.(2019·资阳模拟)《天工开物》一书,书名取“天 工人其代之”“开物成务”之义。当时士大夫对这部书不屑一 顾,后来乾隆时编《四库全书》,不予收录,民间因此更不敢印 行。这部书在 19 世纪传入欧洲后,被誉为“17 世纪中国科技 的百科全书”。这种差异根源于当时中国( ) A.生产方式没有质的变化 B.读书入仕的观念根深蒂固 C.科技水平远远高于欧洲 D.文化专制阻碍了社会进步 解析:选 A。材料体现了中国古代士大夫和政府对手工业技术 的轻视,说明中国长期处于农耕社会,生产方式没有发生质的 变化,故选 A 项。

2020版 历史 高考冲刺总复习--古代中华文明的辉煌与危机—明清(1840年前)--阶段五 课时2(山东专用)

2020版  历史 高考冲刺总复习--古代中华文明的辉煌与危机—明清(1840年前)--阶段五 课时2(山东专用)

课时2 明清时期的农耕经济考纲考点明清时期的社会经济(1)明清时期农业经济的繁荣。

(2)明清时期工商业的发展与市镇的兴起及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3)“重农抑商”政策的延续及“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

素养解读时空观念梳理明至清经济发展的表现,综合链接明清以前社会经济发展的表现、特点,综合认识中国古代农耕经济发展演变的历程及趋势。

历史解释明清时期社会经济继续繁荣,特别是工商业市镇经济的兴起,推动了手工业与商业的繁荣,促使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并缓慢发展;“重农抑商”政策的实施及“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中外经济交流发展,延缓了中国向近代社会的转型。

史料实证运用史料及考古遗存,解读印证明清社会经济的特点及影响;从经济角度理解明清社会经济未能取得实质性突破的原因。

唯物史观运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关系的理论,理解明清社会经济与社会转型的关系,认识近代中国社会落后的经济根源。

考点一农耕经济的发展1.农业(1)租佃关系⎩⎪⎨⎪⎧①明清时期租佃关系进一步发展。

②佃农对地主和国家的人身依附关系相对减弱。

③佃农生产积极性得到提高,有利于农业的稳步发展。

(2)农耕技术:生产技术水平明显提高,双季稻得到大面积扩种,玉米、甘薯等高产农作物被引进和推广。

(3)灌溉工具:明清时期出现了风力水车。

(4)农业著作:徐光启编写的《农政全书》体现了当时农业科技的水平。

2.手工业(1)生产规模:明代中叶以后,私(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2)手工业 成就⎩⎪⎪⎨⎪⎪⎧①明代蚕桑、棉花种植面积扩大,棉布成为民众的主要衣料。

②明朝时广为流行焦炭冶铁。

③明清时创造出更为丰富多样的制瓷工艺,瓷器成为对外出口的大宗产品。

④清代康熙年间,发明粉彩瓷器工艺。

⑤清代雍正年间,粉彩瓷器烧制技术达到登峰造极的水平。

3.商业(1)货币经济:随着商品流通领域的扩大,社会上大量使用白银,商业资本日趋活跃。

(2)农产品商品化:农产品大量进入市场,棉花、茶叶、甘蔗等经济作物被大量种植。

通史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专题五中华文明的繁荣与危机__明清1840年前1第1讲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政治

通史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专题五中华文明的繁荣与危机__明清1840年前1第1讲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政治

第1讲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政治制度(建议用时:45分钟)一、选择题1.(2019·湖南省长郡中学月考)内阁在明朝最高行政权力运行过程中,于裁决权和执行权之间构成一中介程序,缓和了君主个人意志与国家机构职能之间的对立。

这表明明朝内阁制( )A.实现了分权与制约平衡B.有利于国家机器合理运作C.缓和了国家的阶级对立D.有效地限制了君主的专权解析:选B。

明朝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或决策机构,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分权与制约平衡”与材料中“于裁决权和执行权之间构成一中介程序”不符,故A项错误;“有利于国家机器合理运作”与材料中“缓和了君主个人意志与国家机构职能之间的对立”相符,故选B项;内阁不会缓和国家阶级对立,更不会有效限制君主专权,C、D项错误。

2.(2019·钦州质检)下表是宋代至清代我国书院性质状况表,它从根本上反映出明清时期( )官办% 民办% 其他% 不明%宋代0元代明代清代 6A.C.君主专制强化D.思想控制加强解析:选C。

书院性质反映不出商品经济的发展,故A项错误;材料只是书院办学经费来源的不同,不能体现教育的发展,故B项错误;官办书院的增加表明思想控制的加强,但本质上体现了君主专制的强化,故C项正确,D项错误。

3.(2019·茂名综测)百官父母之丧,称丁忧。

洪武八年(1375年),诏百官闻父母丧,不待报即可奔丧,并解职守制三年;匿不举哀或不离职者,过期则发配为民;守制期满再起用时还要进行考核。

丁忧时如工作需要,皇帝可以“夺情”令其继续任职。

这些规定( ) A.体现了明代政治与伦理相结合B.加强了政府对官吏的严格考核C.说明忠孝观念主导了官僚思维D.表明皇权凌驾于政府权力之上解析:选A。

根据“诏百官闻父母丧,不待报即可奔丧,并解职守制三年;匿不举哀或不离职者,过期则发配为民”可知明代政治与人伦相结合,故A项正确。

4.(2019·黔东南模拟)明朝诉讼回避制度对御史出巡有严格规定,明太祖时“其分巡地面果系原籍及按临之人没有仇隙,并宜回避,毋得沽恩报仇,朦胧举向”,明英宗时“一所至之处,须用防闲,未行事之先,不得接见杂人”。

新人教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板块五 中华文明的辉煌与危机——明清(~前)第1讲 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强

新人教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板块五 中华文明的辉煌与危机——明清(~前)第1讲 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强

第1讲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强化编者选题表考点角度题号明代君主专制的加强明初废丞相 1 明监察制度特点 2 明朝调整中央和地方官制 3清代君主专制的加强南书房 4军机处 5 清代加强对地方控制 6 综合7一、选择题1.(2018·某某某某一模)明初,朱元璋在废中书省的同时,有意提高六部地位,使六部成为皇帝直接领导下的行政管理部门,六部尚书参与全国性的大政、大狱研究,不再像过去那样凡事都必须向丞相汇报请示。

这一举措( )A.有效保障了皇帝决策的正确性B.扩大了六部权力X围C.有助于提高中枢机构行政效率D.缓和了君相之间矛盾解析:C 材料中废丞相,权分六部,皇权进一步加强,更加缺乏约束,不能保障皇帝决策的正确性,A项错误;材料说明六部可参与大政、大狱的研究,没有体现六部权力X围的扩大,B项错误;“凡事都必须向丞相汇报请示”导致办事效率低下,六部直接隶属于皇帝,有助于提高中央行政效率,C项正确;朱元璋废丞相,宰相制度宣告结束,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D项错误。

2.(2018·某某某某一模)明朝洪武年间,都察院下设13道监察御史,职纠内外官员。

监察御史秩正七品,官阶虽低,威权甚重,外出巡按,号称“代天子巡狩”,“大事奏裁,小事立断”,“历代均不能望其项背”。

这一官职的设置( )A.以大驭小体现古代政治特色B.开启中国古代地方监察体制C.是制约相权膨胀的理性措施D.是专制制度不断强化的产物解析:D 材料中“监察御史秩正七品,官阶虽低,威权甚重”体现的是以小驭大,A项错误;中国古代地方监察体制秦汉时期已经出现,如汉代的刺史,B项错误;从材料可以看出御史职责主要是监察官员,不是制约宰相权限,C项错误;监察官员是皇帝的耳目,监察御史低官阶下的大职权,是皇权制度延伸的表现,是君主专制制度强化的产物,D项正确。

3.(2018·某某某某模拟)下图为明朝初年中央和省级地方官府行政关系示意图。

以下各项对示意图的分析,正确并且全面的是( )A.皇帝专制权力强化B.具有近代三权分立特征C.地方行政效率低下D.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加强解析:D 根据材料中没有丞相和中央层面的隶属关系等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当时君主专制加强,但是A不能涵盖地方层面的情况。

高考历史一轮岳麓版通史复习课件:阶段提升(五)古代中华文明的辉煌与危机——明清(1840年前)

高考历史一轮岳麓版通史复习课件:阶段提升(五)古代中华文明的辉煌与危机——明清(1840年前)

主题一 阻碍工商业扩大再生产的重要因素——“农本意识”“以末敛财、以本守之” 的观念
【主题综述】 (1)“重农抑商”政策是封建小农经济与中央集权的产物,分为“重农” 与“抑商”两方面。“农本商末”思想滋长了小农意识、闭关自守思想,导致“以 末敛财、以本守之”观念的盛行,延缓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导致了商业文化的 滞后。 (2)“重农抑商”不仅是封建统治阶级的一种经济思想和经济政策,而且超过了经济 领域,成为整个封建意识形态的组成部分,成为一种传统的习惯势力,影响面广, 甚至直接影响了今天中国农村的现代化进程。
【针对训练1】 (2018·广东深圳调研一)鸦片战争前夕,中国的海关税很低,但是官吏 所加的陋规极其繁重,连正税也要收货价的20%,且外国人每次纳税都经过一种讲价 式的交涉。此现象说明( ) A.国人对列强有着高度的警惕 B.传统体制不能适应当时社会剧变 C.自然经济具有顽强的抵抗力 D.低关税有利于列强商品在华畅销 解析 根据“中国的海关税很低,但是官吏所加的陋规极其繁重”并结合所学可知这 种腐朽落后的体制阻碍了经济的发展,不能适应向工业社会转型的需要,故选B项。 答案 B
[参考答案] 示例 (1)原因:统一与稳定;耕地面积增加;精耕细作;高产作物的推广;税收制 度的变革。 影响:人地关系紧张;土地过度开发,环境破坏;贫困化,社会矛盾加剧。 (2)主张:向人口密度低的地区移民;发展实业吸收劳动力;增加耕地,改良农业生 产;节制生育。 评价:可以总体评价,也可以就主张分别评价。 总体评价:多角度提出缓解人口压力的方法,为后世提供了借鉴;有一定的历史局 限性。 分别评价:康有为的主张是缓解人口压力的传统方法,但向生态环境脆弱地区大量 移民不可行;严复的主张符合时代发展方向,但当时条件尚不具备;节制生育有可 取之处,但未认识到人口因素的积极面。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通史人教版课件阶段五中华文明的辉煌与危机明清(1840前)(五)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通史人教版课件阶段五中华文明的辉煌与危机明清(1840前)(五)

() A.出现了对传统伦理思想的反思 C.开始宣传民主自由的启蒙思想
B.追求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 D.男尊女卑的思想基础动摇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解析 据材料“湖北公安散文家袁氏三兄弟认为‘出自性灵者为真诗’, 应当‘言人 之所欲言,言人之所不能言,言人之所不敢言’;江西临川人著名戏剧家汤显祖则在 其四大戏剧中质疑政治权力的意义,同情妇女的社会处境”可以得出明代文学出现了 对传统伦理思想的反思,故选A项。 答案 A
解析 材料涉及两个现象,富商大贾把资产用于谋求功名,徽商谋求功名保护子孙, 清代对于在外洋的商人仍有限制,体现出经商不受重视和保护,是重农抑商观念的 体现,故选D项。 答案 D
主题二 明清进步思想的出现折射出的政治、经济特点
【通史整合】 (1)从思想上看:明清时期以李贽、黄宗羲等为代表的进步思想家, 矛头直指理学,反传统、反教条,批判封建专制,主张学以致用、“工商皆 本”,带有一定民主色彩的进步思想,具有极大的进步意义,是明清时期社会 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反映。 (2)从政治上看:明朝废除丞相、设立内阁,清代设军机处,封建专制统治空前 强化;虽然封建制度渐趋衰落,但封建统治仍十分稳固,并未产生新的社会力 量,也未引起社会的转型。 (3)从经济上看: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缓慢发展,统治者继续推行“重农抑商”, 实行“海禁”、闭关锁国政策,严重阻碍了中国古代经济向近代经济的转型。
【对点训练1】 (2018·广东珠海模拟)明成祖时,徽商……或以捐纳的方式,谋取“功 名”虚衔,以保护子孙后裔科举“光宗耀祖”。清雍正时,废除贸易禁令,但从前 逗留外洋之人,不准回籍。这说明( ) A.富商大贾难成革新的力量 B.功名是富商大贾最终目的 C.海禁松弛仍有诸多的限制 D.重农抑商的观念根深蒂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3 明清时期的思想文化1.思想:(1)王阳明的心学。

(2)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2.科技文化:(1)传统科技的发展。

(2)李时珍*。

(3)明清文学艺术的发展(小说、文人画、京剧)。

注:带*部分为选修的内容或选修、必修皆有的内容。

[主干梳理]考点一 明清时期的思想1.阳明心学(1)主张⎩⎪⎨⎪⎧①思想核心:致良知。

②求理方法:克服私欲、回复良知。

(2)影响:强调自我的主动作用,激励人们奋发立志。

2.李贽的反正统意识(1)思想⎩⎪⎨⎪⎧①否认孔孟学说是万世之至论,认为人人都有权做出自己的判断。

②认为人皆有私,每个人都可使个性得到自由发展。

③提出男女平等的观点。

④提出“万物皆生于两”,否定了天理的存在,摇撼了“存天理,灭人欲”的理论基础。

(2)著作:《藏书》《焚书》等。

(3)影响:具有鲜明的封建叛逆色彩和战斗精神,一定意义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

3.明末清初三位进步思想家(1)黄宗羲①思想⎩⎪⎨⎪⎧a.反对专制暴君政治,鼓吹早期民主思想。

b.倡导言论自由,建立自下而上的监督机构。

c.学校是决定是非的最高机构。

②著作:《明夷待访录》。

③评价⎩⎪⎨⎪⎧a.是明朝末年社会生产关系发生变化的具体反映。

b.为近代中国反专制主义斗争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

(2)顾炎武①思想⎩⎪⎨⎪⎧a.发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呼唤。

b.主张为学应求务实,应关乎国计民生,致力于社会变革,“经世致用”。

②著作:《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等。

③影响:具有强烈的批判精神,是清初经世致用思潮的推动者,开清代考证学术之风气,为后世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源泉。

(3)王夫之⎩⎪⎨⎪⎧①建立起较完整的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体系。

②通过考察客观事物,可以得到正确认识。

③充分肯定作为人本能要求的情感欲望和私利的合理性。

(4)历史影响⎩⎪⎨⎪⎧①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民工商阶层的兴起,为儒学的发展变革注入了新的活力。

②带有早期启蒙性质,强烈冲击了君主专制统治,给后世民众以深刻的启迪。

考点二 明清时期的科技文化1.科技(1)明代李时珍编写的《本草纲目》,系统地总结了中国16世纪以前的药物学成就,创立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药物分类法,体现了生物进化思想。

(2)明代徐光启编写的《农政全书》,系统地总结了历代经验,达到传统农业科技的顶峰,徐光启被誉为“中国近代科学先驱”。

(3)明代宋应星编写的《天工开物》是一部全面系统总结历代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的巨著。

被誉为“中国十七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2.文学:明清小说(1)背景:明清时期,工商业城镇与市民阶层发展。

(2)成就⎩⎪⎨⎪⎧①明代“四大奇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金瓶梅》。

②短篇小说集:《警世通言》《喻世明言》《醒世恒言》《初刻拍案惊奇》《续刻拍案惊奇》(即“三言”、“二拍)。

③批判小说:曹雪芹《红楼梦》、蒲松龄《聊斋志异》、吴敬梓《儒林外史》。

(3)评价:在思想性和艺术成就方面达到新高峰,成为古典文学的瑰宝。

3.绘画和书法(1)绘画⎩⎪⎨⎪⎧①强调个性、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的文人画成就突出。

②最能反映文人画风貌的是写意画,如明代徐渭的《牡丹蕉石图》和清代郑板桥的《墨兰图》。

③明清时期出现了一些风格奇特的画家。

如清代朱耷,代表作《松鹰图》。

④明清时期,木刻版画作为小说插图,反映了世俗的审美趣味;年画、布贴画、剪纸画,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

(2)书法:明代:书法进一步平民化、世俗化,更加强调个性化的创造。

4.戏剧(1)条件⎩⎪⎨⎪⎧①明清时期,各地艺人集聚北京。

②乾隆年间,四大徽班进京推动了京剧的形成。

(2)形成:徽班吸取了汉调和其他剧种的长处,形成京剧。

(3)地位:将中国戏曲推向一个新高峰,被誉为“国粹”。

考点三 医圣李时珍(选修4)1.主要贡献:《本草纲目》(1)内容⎩⎪⎨⎪⎧①创立了当时世界先进的药物分类法,含有生物进化的思想。

②首次提出“脑为元神之府”的见解,认为人类思维意识活动是大脑的机能和产物。

(2)地位:不但是医药大典,而且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巨著。

(3)影响:出版后10年多,流传至日本、朝鲜,后被译成拉丁、法、德、英、俄等多种文字,被达尔文称为“古代中国的百科全书”。

2.历史评价(1)李时珍是中国古代卓越的医药学家,被尊为世界文化名人。

(2)《本草纲目》是中国古代医药学、植物学的宝贵遗产,对中国乃至世界医药学的发展都起到了重大推动作用。

(3)《本草纲目》首创按药物自然属性逐级分类的纲目体系。

[巧学妙思][易错易误] 明清进步思想并未成为当时社会的主流思想明清时期的主流思想仍然是理学和心学,主要原因是:当时政治上君主专制;经济上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思想、文化上的专制。

[状元笔记] 认识明清之际的儒学进步思想(1)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虽然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时代要求,具有解放思想的进步作用,但只是着眼于对黑暗现实的揭露,并没有上升到制度批判的层次,更没有提出废除封建制度的主张。

(2)所提出的为君之道与治国之道,仍然没有跳出“修齐治平”的儒家传统思想范畴,因此不能等同于资产阶级民主思想。

[图解历史] 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图构历史] 古代中国不同文学体裁的特点[构图解史] 古代中国辉煌灿烂的文学1.史论概念——经世致用“经世致用”的主旨是反对学术研究脱离现实,强调要做有利于国计民生的实事。

经世致用往往把学术研究和当时现实紧密结合,以解释古代典籍为手段,发表自己的见解,并用于改革社会现实,开辟了一代重实际、重实证的新学风。

2.史论概念——儒家教化儒家教化指儒家所提倡的政教风化、教育感化。

既向人们正面灌输道理,又注意结合日常活动对人们潜移默化的影响。

它把政教风化、教育感化、环境影响等多种手段综合运用,既有皇帝的宣谕,又有官员行为引导,还有立功德碑、树牌坊、传播通俗读物等多种形式。

3.概念阐释——市民阶层在史学界,所谓的“市民阶层”主要是指平民等级中的商人与手工业者。

明中叶以后,由于新经济因素的增长,商品经济日益发达,市民阶层逐渐壮大,社会影响日益扩大。

4.史学论点——明清文化逐渐走向世俗化(1)含义:“文化世俗化”指文学、艺术等文化形式以普通受众的需要为中心,以满足普通受众的需求为出发点,具有很强的通俗性和可读性,娱乐大众。

(2)原因:①商品经济发达,工商业城镇兴起,市民阶层进一步壮大。

②印刷术不断完善,社会识字率的普遍提高,文化进一步普及。

主题一资本主义萌芽“尖”上的儒学“批判”——明清儒学思想[史料研读]史料一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夫天下之人得所也久矣,所以不得所者,贪暴者扰之,而“仁者”害之也。

“仁者”以天下之失所也而忧之,而汲汲焉欲贻之以得所之域。

于是有德礼以格其心,有政刑以絷其四体,而人始大失所矣。

——李贽《焚书》史料二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提出了相当接近民主制度的设计,以为君民之间,不是主从尊卑,政府是为民而设。

地方发展,犹如诸侯。

有相当的自主权。

学校是议政的场合,其所议定,由地方长吏付之实行,这一构思,俨然是代议制,而且是地方自治的民主政治!——许倬云《历史大脉络》史料三君子之为学也,非利己而已也,有明道淑人之心,有拨乱反正之事,知天下之势之何以流极而至于此,则思起而有以救之。

近世,号为通经者,大都皆口耳之学,无得于心,既无心得,尚安望其致用哉?——顾炎武《顾亭林诗文集》史料四明清之际,随着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一批新思想家崛起,他们既继承了宋明理学的许多思想观念,回归了先秦儒家的民本思想,又对其中不少陈腐之处不满,力求更新。

┃解读史料┃1.史料一为原始文献史料。

史料表明李贽反对盲从孔子,不以“圣人”之言作为判别是非的标准,对孔子和儒学的神圣权威提出了挑战。

2.史料二为后人史学评论。

史料表明黄宗羲反对君主专制,具有初步的民主色彩。

3.史料三为思想家的原著,解读注意史料的出处。

史料反映了顾炎武批判空谈,开朴实学风的先河,说明顾炎武注重实学,讲究经世致用。

4.史料四主要说明清思想家仍没有跳出儒家思想的范畴,是对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创新。

┃运用史料┃1.根据史料一,概括李贽的主要观点。

据此分析其思想的主要特点。

答案(1)观点:反对迷信孔子(认为不应以儒家思想作为衡量是非的标准);追求个人自由(抨击儒家仁义道德束缚个人自由)。

(2)特点:反传统、反权威(反封建)。

2.根据史料二,概括明清之际中国思想发展的时代特色。

答案反对君主专制,重申民本思想,提出君民平等和地方自治,具有初步的民主色彩。

3.史料三中,顾炎武的治学目的是什么?他的学术实践在当时有何意义?答案(1)目的:经世致用(明道救世)。

(2)意义:批判空谈,开朴实学风先河。

4.根据史料四,从思想角度理解明清之际思想的双重性。

答案(1)批判地继承了传统儒学,反映了早期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要求,形成了具有反封建性质的早期启蒙思想。

(2)早期的民主思想缺乏坚实的物质基础,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不是资本主义性质的思想,本质上仍属于传统儒学的范畴。

[史论归纳]明清之际进步思想的特点(1)反传统、反教条。

以“异端”自居的思想家李贽,指责儒家经典并非“万世至论”,否定孔子是“天生圣人”,批判道学家的“存天理,灭人欲”的虚假说教。

(2)反对封建专制。

黄宗羲批判封建君主专制,得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的结论。

(3)带有一定的民主色彩。

黄宗羲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思想,主张限制君权;顾炎武强调“经世致用”的思想,反对不切实际的学风等。

(4)反映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黄宗羲反对传统的“重农抑商”思想,主张“工商皆本”的主张。

主题二承古萌新——明清时期文学艺术的发展[史料研读]史料一小说体例,经历了唐代传奇、宋元话本这一过程后,到明清时期已非常成熟,印刷术的完善,各书坊争相刻印。

清代的小说之种类及其变化,比明朝的多,但因为时间,我现在只可分做四派来说一个大概。

这四派便是:一、拟古派;二、讽刺派;三、人情派;四、侠义派。

——鲁迅《中国小说的历史变迁》史料二梨园演戏……两淮盐务中尤为绝出。

例蓄花、雅两部,以备演唱,雅部即昆腔,花部为京腔、秦腔、弋阳腔、梆子腔、罗罗腔、二簧调,统谓之乱弹班。

——(清)钱泳《履园丛话》卷十二┃解读史料┃1.史料一说明明清小说的特点:体例的不断完善,体裁广泛,表现手法丰富,艺术水平高超。

2.史料二反映清代戏曲种类繁多,也表明“昆腔”和“京腔”不断融合兼收,最终形成京剧。

┃运用史料┃根据史料一,从汉赋、唐诗、宋词到明清小说,语言由词藻华丽、对仗工整、句式严整的文言文到句式活泼、通俗易懂的白话小说,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学怎样的历史发展趋势?出现这一趋势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答案(1)趋势:通俗化、平民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