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史怀古诗(公开课) PPT
合集下载
咏史怀古诗PPT课件
• 暮色沉沉,江山寂寥,秋风吹过,黄叶飘零 ,既写自然景色的萧瑟凄凉,同时更象征着李唐 王朝的衰败局势,更衬托自己被贬后的抑郁悲凉 ,痛苦无奈的心境。
2021/7/24
14
• ⑤抑扬。(分为“欲抑先扬”与“欲扬先抑”) • 例: 贾 生 唐·李商隐
•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 历史事件如马嵬事件、隋灭、项羽自刎、安 史之乱等。
• 历史古迹如废都荒台、离宫旧苑,骊山、赤 壁、新亭、隋堤、湘妃祠、乌江亭、陈琳墓、 李白坟等。
• 2021作/7/24者借古自比,或感叹历史,或影射当今。4
• 3.思想感情:
• 咏史怀古诗的思想情感分为三大类:
• 第一类:历览历史点滴,发表自己观 点,常常是一事一议,只发表看法,不含 褒贬。
2021/7/24
28
• (1)对联在语言形式上的最大特点是 对仗(或对偶)(填两个字),律诗 中的颔联和颈联也具有这样的特点。 (2分)
• (2)对联中的“周郎一炬”与上面诗歌 中的“兵销炬影东风猛”一句同说一事; “苏子两游”与上面诗歌中的“梦断箫声 夜月孤”一句同说一事。(2分)
2021/7/24
怀”“古人名+咏”等,如李商隐的《咏史》(“
历览前贤国与家”)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王维的
《西施咏》。
•
二是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如刘禹锡
的《金陵怀古》《乌衣巷》,陈子昂的《燕昭
王》《登幽州台歌》,杜甫的《咏怀古迹》《
蜀相》《八阵图》等。
•
三是内容为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如骆
• 全诗用了“锦帆南游一征求萤火”“《玉树后庭 花》”三个典故,形象地描写了隋炀帝的贪婪奢 侈,揭示了荒淫奢侈亡国的道理,同时也是告 诫晚唐统治者不要重蹈覆辙。
2021/7/24
14
• ⑤抑扬。(分为“欲抑先扬”与“欲扬先抑”) • 例: 贾 生 唐·李商隐
•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 历史事件如马嵬事件、隋灭、项羽自刎、安 史之乱等。
• 历史古迹如废都荒台、离宫旧苑,骊山、赤 壁、新亭、隋堤、湘妃祠、乌江亭、陈琳墓、 李白坟等。
• 2021作/7/24者借古自比,或感叹历史,或影射当今。4
• 3.思想感情:
• 咏史怀古诗的思想情感分为三大类:
• 第一类:历览历史点滴,发表自己观 点,常常是一事一议,只发表看法,不含 褒贬。
2021/7/24
28
• (1)对联在语言形式上的最大特点是 对仗(或对偶)(填两个字),律诗 中的颔联和颈联也具有这样的特点。 (2分)
• (2)对联中的“周郎一炬”与上面诗歌 中的“兵销炬影东风猛”一句同说一事; “苏子两游”与上面诗歌中的“梦断箫声 夜月孤”一句同说一事。(2分)
2021/7/24
怀”“古人名+咏”等,如李商隐的《咏史》(“
历览前贤国与家”)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王维的
《西施咏》。
•
二是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如刘禹锡
的《金陵怀古》《乌衣巷》,陈子昂的《燕昭
王》《登幽州台歌》,杜甫的《咏怀古迹》《
蜀相》《八阵图》等。
•
三是内容为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如骆
• 全诗用了“锦帆南游一征求萤火”“《玉树后庭 花》”三个典故,形象地描写了隋炀帝的贪婪奢 侈,揭示了荒淫奢侈亡国的道理,同时也是告 诫晚唐统治者不要重蹈覆辙。
咏史怀古诗鉴赏 课件(23张PPT)
君忧民。
(2009重庆卷)阅读下面的曲词,回答问题。(6分)
折桂令·问秦淮 孔尚任
问秦淮旧日窗寮,破纸迎风,借坏槛代当,潮,反目问断魂消。
当年粉黛,何处笙箫? 罢灯船端阳不闹,收酒旗重九无
聊。白鸟飘飘,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蝶飞,新红叶无
个人瞧。
⑴“当年粉黛,何处笙箫?”用了什么修辞手法?(2分)
答:
兴,百姓苦;亡,百同揭姓情露下统苦层治!人 者民 压的 榨疾 百苦 姓, 的
实质(议论)
讽
今
题乌江亭
乌江亭
杜牧
王安石
杜牧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胜败得失、
百战疲劳壮士哀, 历史兴衰的看法,即胜败乃兵家常事, 胜败兵家事不期,只要忍辱负重、重整旗鼓,定能东山
再起。 王安石认为民心和形势决定了
中原一败势难回。 战争的胜负,历史的规律不可违背。 包羞忍耻是男儿。李清照认为人要讲求气节,活着要干 江东子弟多才俊,一番轰江轰烈东烈的子山事河业弟。,死今了也虽要气在壮 ,
表现手法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拟人;借古讽 今;怀古伤今、虚实相生;对比; 直抒胸臆;烘托、衬托;用典
咏史怀古诗从思想内容上分有三类
1、借古(人)抒怀 对比失落型 同病相怜型
苏轼《赤壁怀古》 李商隐《贾生》
2、怀古(事、迹)伤今
怀古伤今 借古讽今
李白《越中览古》 刘禹锡《台城》
3、理性反思 作者身置其外,总结哲理
点击概念
❖ 咏史诗是以吟咏或评论历史故事、历 史人物为题材,借此抒发情怀、讽刺 时事的诗歌。
❖ 怀古诗是由凭吊古迹而产生联想、想 象,引起感慨而抒发情怀抱负的诗。
方若虚云:“怀古者,见古迹,思古人。其事无他,兴亡 贤愚而己。”
(2009重庆卷)阅读下面的曲词,回答问题。(6分)
折桂令·问秦淮 孔尚任
问秦淮旧日窗寮,破纸迎风,借坏槛代当,潮,反目问断魂消。
当年粉黛,何处笙箫? 罢灯船端阳不闹,收酒旗重九无
聊。白鸟飘飘,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蝶飞,新红叶无
个人瞧。
⑴“当年粉黛,何处笙箫?”用了什么修辞手法?(2分)
答:
兴,百姓苦;亡,百同揭姓情露下统苦层治!人 者民 压的 榨疾 百苦 姓, 的
实质(议论)
讽
今
题乌江亭
乌江亭
杜牧
王安石
杜牧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胜败得失、
百战疲劳壮士哀, 历史兴衰的看法,即胜败乃兵家常事, 胜败兵家事不期,只要忍辱负重、重整旗鼓,定能东山
再起。 王安石认为民心和形势决定了
中原一败势难回。 战争的胜负,历史的规律不可违背。 包羞忍耻是男儿。李清照认为人要讲求气节,活着要干 江东子弟多才俊,一番轰江轰烈东烈的子山事河业弟。,死今了也虽要气在壮 ,
表现手法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拟人;借古讽 今;怀古伤今、虚实相生;对比; 直抒胸臆;烘托、衬托;用典
咏史怀古诗从思想内容上分有三类
1、借古(人)抒怀 对比失落型 同病相怜型
苏轼《赤壁怀古》 李商隐《贾生》
2、怀古(事、迹)伤今
怀古伤今 借古讽今
李白《越中览古》 刘禹锡《台城》
3、理性反思 作者身置其外,总结哲理
点击概念
❖ 咏史诗是以吟咏或评论历史故事、历 史人物为题材,借此抒发情怀、讽刺 时事的诗歌。
❖ 怀古诗是由凭吊古迹而产生联想、想 象,引起感慨而抒发情怀抱负的诗。
方若虚云:“怀古者,见古迹,思古人。其事无他,兴亡 贤愚而己。”
咏史怀古诗公开课课件
迁移训练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
注:兜鍪,dōu móu,古代战士戴的头盔。秦汉以前称胄,后叫兜鍪
本词如何表达作者情感?
答题步骤指导: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如何用了这种手法。 (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迁移训练
答案: 本词运用用典的手法,作者登上京口北固亭, 想起了三国东吴雄才大略的君主孙权,借古讽 今,今昔对比,暗指了当今南宋朝廷的偏安东 南,委婉的表达出自己对朝廷的不满。
迁移训练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教师引导,明确目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鉴别咏史怀古类诗词,通过用典 来掌握作者情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典故理解诗歌,学习咏史怀 古类诗词的解题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诗词明白、洞悉古人 的内心世界,感受诗歌的魅力,接受文学艺术的熏 陶,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
解题分析
• 请分析下面这两首诗词中作者临了何地、思了何人、忆了 何事。 • 越王勾践灭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至 今惟有鹧鸪飞。(《越中览古》 李白) •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 土重来未可知。(《题乌江亭》杜牧)
【注】①一水:亦作“二水”。 ②相传南朝刘宋永嘉年间有凤凰集于此山,乃筑 台,山和台也由此得名。在封建时代,凤凰是一种祥瑞。
(1)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并说说其中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 慨。(4分) (2)“总为浮云能蔽日”一句用了何种修辞手法?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 思想感情?(6分)
咏史怀古诗公开课使用 PPT
❖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 首,佛狸祠下,一片 神鸦社鼓!凭谁问、廉 颇老矣,尚能饭否?
❖ 借古讽今,别有寄托:
❖ 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 情下层人民的疾苦,担忧国家民族的前 途命运,劝诫今人不要一味贪图享乐/过 度奢侈/穷兵黩武,以免重蹈历史覆辙。
❖ 物是人非型
昔日的风景依旧,只是朱颜已改。 ❖ 物是人非给人带来幻梦似的感觉,不由
得让人做冷静的思考。
❖ 刘禹锡《石头城》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 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 吞万里如虎。
对比失落型
贾生
李商隐苍生问鬼神。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
可以互相讨论下,但要小声点
❖李商隐《贾生》写汉文帝宣室召 见贾谊,倾谈神鬼不谈治国之策, 实则借贾谊来写自己的同样的遭 遇,抒发并强化了诗人怀才不遇 的感慨。
同病相怜型
㈡怀古伤今
咏史怀古诗特点
❖形式标志: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在
古迹、古人前冠以“咏”,或在古迹、古人 后加“怀古”、“咏怀”等。 如:《念奴娇·赤壁怀古》 《过华清宫》
《赤壁》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结构:临古地,思古人,忆其事,
抒己志。
思想主题
㈠怀人伤己
❖作者追念古人,一般是古人的身 世与际遇和作者有了某种相似性, 触发点在古人,落脚点在自己。
1诗人所描写的古人、往事是怎样的; 2诗人为什么要写这个古人; 3这段往事,他在诗中表现出什么态度; 4这种态度又是运用什么方法来表达;
❖ 借古讽今,别有寄托:
❖ 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 情下层人民的疾苦,担忧国家民族的前 途命运,劝诫今人不要一味贪图享乐/过 度奢侈/穷兵黩武,以免重蹈历史覆辙。
❖ 物是人非型
昔日的风景依旧,只是朱颜已改。 ❖ 物是人非给人带来幻梦似的感觉,不由
得让人做冷静的思考。
❖ 刘禹锡《石头城》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 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 吞万里如虎。
对比失落型
贾生
李商隐苍生问鬼神。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
可以互相讨论下,但要小声点
❖李商隐《贾生》写汉文帝宣室召 见贾谊,倾谈神鬼不谈治国之策, 实则借贾谊来写自己的同样的遭 遇,抒发并强化了诗人怀才不遇 的感慨。
同病相怜型
㈡怀古伤今
咏史怀古诗特点
❖形式标志: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在
古迹、古人前冠以“咏”,或在古迹、古人 后加“怀古”、“咏怀”等。 如:《念奴娇·赤壁怀古》 《过华清宫》
《赤壁》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结构:临古地,思古人,忆其事,
抒己志。
思想主题
㈠怀人伤己
❖作者追念古人,一般是古人的身 世与际遇和作者有了某种相似性, 触发点在古人,落脚点在自己。
1诗人所描写的古人、往事是怎样的; 2诗人为什么要写这个古人; 3这段往事,他在诗中表现出什么态度; 4这种态度又是运用什么方法来表达;
《咏史怀古诗》ppt课件(28页)
咏史诗主要表现手法 用典
诗歌中借用历史 典故来表达作者 的思想情感,包 括对现实生活些 问题和个人愿望 等,属于借古抒 怀或借古讽今。
(1)了解典故的来源及其含义。 (2)用典的作用。 用典的作用在唐以前的诗歌主要表现为增加诗歌 的容量,使诗歌典雅耐读,富于文采。唐以后的诗歌 主要是怀古伤今,咏史言志。 用典 使诗歌语言精炼,内容丰富,增加表达的生 动性和含蓄性,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北齐二首(李商隐) 其一 一笑相倾国便亡,何劳荆棘始堪伤。 小怜玉体横陈夜,已报周师入晋阳。
二是讽刺当政者的荒淫无道,以 资政道。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三是表现作者怀才不遇、壮志 难酬的寂寞苦闷。
1.弄清作品所涉及的历史事实、有关 人物、用典。 2.揣摩历史,了解古人意图所在。 3.联系作者身世和时代背景,推敲作 者对此的态度,古今的联系。 4.归纳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金铜仙人辞汉歌 李贺 茂陵刘郎秋风客, 夜闻马嘶晓无迹。 画栏桂树悬秋香, 三十六宫土花碧。 魏官牵车指千里, 东关酸风射眸子。 空将汉月出宫门, 忆君清泪如铅水。 衰兰送客咸阳道, 天若有情天亦老。 携盘独出月荒凉, 渭城已远波声小。
比喻 象秋风落叶般倏然离去, 留下的不过是茂陵荒冢。
刘郎:汉武帝——秋风客
李贺长于乐府,想象丰富,色彩瑰丽,炼字凝句,惨淡 经营,后人称他为“长吉体”。题材多写神仙鬼魅,好 用“死”“老”“冷”等字,人称“鬼才”,他被称为 “诗鬼”。 课外作业:鉴赏学习李贺下首咏史诗。
咏怀二首(其一) 长卿怀茂陵,绿草垂石井。 弹琴看文君,春风吹鬓影。 梁王与武帝,弃之如断梗。
惟留一简书,金泥泰山顶。
比喻奇妙非凡,绘声绘色地写出了金铜仙人当时悲 痛的形容──泪水涔涔,落地有声。这种感怀旧事、 恨别伤离的神情是“人性”的表现,而“铅水” 又 婉曲地显示了 “物性”。成功地塑造出金铜仙人这 样一个物而人、物而神,奇特而又生动的艺术形象 来。
【课件】高中语文《咏史怀古类诗歌的鉴赏》精选(25张PPT)
之感,令人不胜伤感。
• ⑵借古讽今、借古伤今、吊古伤今
• 桂枝香 金陵怀古词 王安石
•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
江似练,翠峰如簇。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
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绪。
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
寒烟芳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
• ⑵感慨国运衰微、盛衰无常、昔盛今衰、 物是人非,喟叹古今朝代兴亡变化。(怀
古伤今,物是人非)
• ①刘禹锡的《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 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 ②唐代韦庄的《金陵图》“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 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 ③刘禹锡的《石头城》“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 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 3、【怀古诗的结构】临古地——思古人— —忆其事——抒己志
• 4、【咏史怀古诗的意象】 • A.前代的都城:咸阳、长安、金陵、姑苏、洛阳、汴京 • B.发生过重大事件的地点:骊山、赤壁、新亭、隋堤、马
嵬、华清宫、汴河、淮水、
• C.历代帝王与名人的故居、陵墓、祠庙:乌衣巷、湘妃祠、 乌江亭、
• D.特定的历史朝代:六朝、吴国、隋代、安史之乱、南唐 后蜀等。
• 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 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崩云,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 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 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 还酹江月。
• 如杜甫的《蜀相》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 使英雄泪满襟。
高考语文备考课件:咏史怀古诗鉴赏 (共44张PPT)
4乌衣巷
乌衣巷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 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
古
对
比
今
车水马龙
喧 人来人往 闹 繁 人马喧闹 华 热闹繁华
朱雀桥 乌衣巷
栖息在王谢权门 高大厅堂的檐檩 之上
旧燕子
野草野
花丛生
寂
寥
夕阳残照
苍 凉
飞入寻常 百姓家
明确问题
乌衣巷 朱雀桥边野草花 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
——咏史怀古诗鉴赏
中国传统文学中最大的抒 情主题,不是爱,不是死,而 是怀古之情、兴亡之叹。
——余秋雨
咏史怀古诗的内涵
怀古咏史诗,主要是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 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表达感慨兴衰、 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的诗歌。怀古咏史类作品,严 格地说,应该有“怀古”和“咏史”两个小类。
“怀古”是指登临游览,触景生情,由于历史遗迹的 诱发,而抒发感慨——长于情景交融.
“咏史”是翻阅古书,捡点旧说,针对特定的人和事, 而陈述自己的独到见地。——长于议论精辟。
由于这类诗歌都以古人、古事、古迹为描写对象,思想大 都比较沉重,感情基调一般都比较苍劲悲凉,所以并称咏 史怀古诗。
咏史怀古诗特点
结合全诗理解“总为浮云能蔽日”的意义。结句落 一“愁”字,作者“愁”什么?
“总为浮云能蔽日”句使用了比喻,以“浮云”喻 奸佞臣子,以“日”喻君主,“总为浮云能蔽日” 暗示皇帝被奸邪包围,自己报国无门,十分沉痛。 诗人所写的“愁”体现的正是这种忧君忧国、怀才 不展、时不我待的心情。
分类四-独抒机杼(客观评价)
下阕:佛狸祠——今昔对照,不堪回首。昔盛今 衰的伤感 (怀古伤今)
咏史怀古诗鉴赏复习专题 课件(共16张PPT)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ppt
第三步,分析手法:两首诗均运用对比的手法来突出作者想表达的感情, 第一首诗通过空间上(宫内宫外)对比,第二首诗通过时间上(过去与现
在)对比。
(1)两首诗描写了不同时期的华清宫,请指出二者主要运用了哪种 相同的表现手法,并作简要说明。(4分)
①两首诗都运用了对比(或对照、映衬)手法。(2分) ②第一首诗宫
本词与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都写到了赤壁之战,但是用意不同,请分析 其情感不同之处。(4分)
弄清史实→体会意图→领悟感情→分析技巧
线索 临古地 思古人 忆其事 抒己情
《满江红·赤壁怀古》
《念奴娇·赤壁怀古》
咏史怀古诗鉴赏方法:
线索 临古地
思古人
《满江红·赤壁怀古》 赤壁
周郎年少
《念奴娇·赤壁怀古》 赤壁
内宫外(或空间)对比:宫外飞雪阴云,分外寒冷;宫内绿树掩映, 温暖如春。(1分)第二首诗今昔(或时间)对比:昔日霓裳羽衣,歌 舞升平;今朝杂树丛生,宫殿荒凉。(1分)
(2)两首诗各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分)第一首诗通过 写景状物,鞭挞无视人民疾苦、沉湎于享乐的统治者。(2分) 第二首 诗通过咏史抒怀,讽刺统治者荒淫误国,感叹王朝的兴衰。(2分)意 思答对即可。此题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为什么思此人此事
屡遭不幸(被贬) 早生华发 壮志未酬
孙权:景仰惋惜 刘裕:仰慕向往 刘义隆:不屑讽刺 拓跋焘:耻辱悲哀 廉颇:同情悲愤
北宋王朝不思进取、安于现状的不满之情
任务二:别出心裁赏古诗
活动二:抒己情,分类别
帮助校刊主编深度把握以下三首诗(词),探讨词人所要表达的感情,完成分类 整理。
篇目及作者
王安石《桂枝 通过对金陵景物的赞美和历史兴亡的感叹, 随;
在)对比。
(1)两首诗描写了不同时期的华清宫,请指出二者主要运用了哪种 相同的表现手法,并作简要说明。(4分)
①两首诗都运用了对比(或对照、映衬)手法。(2分) ②第一首诗宫
本词与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都写到了赤壁之战,但是用意不同,请分析 其情感不同之处。(4分)
弄清史实→体会意图→领悟感情→分析技巧
线索 临古地 思古人 忆其事 抒己情
《满江红·赤壁怀古》
《念奴娇·赤壁怀古》
咏史怀古诗鉴赏方法:
线索 临古地
思古人
《满江红·赤壁怀古》 赤壁
周郎年少
《念奴娇·赤壁怀古》 赤壁
内宫外(或空间)对比:宫外飞雪阴云,分外寒冷;宫内绿树掩映, 温暖如春。(1分)第二首诗今昔(或时间)对比:昔日霓裳羽衣,歌 舞升平;今朝杂树丛生,宫殿荒凉。(1分)
(2)两首诗各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分)第一首诗通过 写景状物,鞭挞无视人民疾苦、沉湎于享乐的统治者。(2分) 第二首 诗通过咏史抒怀,讽刺统治者荒淫误国,感叹王朝的兴衰。(2分)意 思答对即可。此题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为什么思此人此事
屡遭不幸(被贬) 早生华发 壮志未酬
孙权:景仰惋惜 刘裕:仰慕向往 刘义隆:不屑讽刺 拓跋焘:耻辱悲哀 廉颇:同情悲愤
北宋王朝不思进取、安于现状的不满之情
任务二:别出心裁赏古诗
活动二:抒己情,分类别
帮助校刊主编深度把握以下三首诗(词),探讨词人所要表达的感情,完成分类 整理。
篇目及作者
王安石《桂枝 通过对金陵景物的赞美和历史兴亡的感叹, 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怀古诗:古,指古迹,“怀古”是由历史遗迹诱发, 触景生情而抒发感慨。作者多是身临旧地、凭吊古迹 产生联想,而抒发情怀抱负。注重写古迹的景物景观, 常用情景交融等手法。
二、鉴赏方法
根据怀古咏史诗的概念和主题,结合学 过的这类作品,讨论我们应该如何鉴赏咏史怀 古诗。
鉴 赏
三 步 曲
壹 (弄清史实) 诗中描写的古人、
答案:①李诗以描写为主,(1分)把汴水长流与隋宫化尘作鲜明 对照,触景生情,世事沧桑变迁之意油然而生。(2分)
②皮诗以议论为主,(1分)认为单说开凿运河,隋炀帝的 功劳可与大禹治水相比,但他南巡的奢侈残暴行为却是亡
国的根本原因。(2分)
咏史怀古诗的思想主题:
• 今昔对比,感伤兴衰 • 追念古人,观照自我 • 借古讽今,理性反思
咏史怀古诗:
一般以古代历史事件或古代人物为题材,或 表达昔盛今衰的兴替之感,或寄寓个人怀才不 遇的感伤,或直接对古人、古事进行思考评价。
注意理解:咏史诗不等同于怀古诗!
咏史诗:“咏史”就是翻阅古书,拾点旧说,针对 特定的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发表自己的观点看法, 或讽刺时政。咏史诗长于议论,不一定要写景,不注 重表现时空场景。
⑴ 两首诗都以“汴河”为题材,但所写内容不同,抒发的感慨也不
同,请作简要分析。(5分)
情感态度
答案:①李诗通过描写汴河春色和隋宫的荒废,抒发了对隋王朝
衰亡的感慨惋惜之情。(2分)
②皮诗看似为汴河洗刷“罪名”,实则巧妙地对亡国之君进
行了强烈的批判和斥责。(3分)
手法技巧
⑵ 这两首诗运用的表达方式完全不同,请分别说明。(6分)
三、鉴赏示例
台 城①
唐 刘禹锡
台城六代竞豪华花。
注释:①台城:六朝帝王起居临政的地方。
② 结绮临春:陈后主营造的两座楼阁。
(1) 诗人写台城流露出什么情感,蕴含了对历史的怎样思考?(5分)
(2) 结句“只缘一曲后庭花”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试作简要分 析。(6分)
往事是怎样的
贰 (体悟感情) 诗人写这个古人、
这段往事 ,是要 在诗中表现什么 情感态度
叁 (分析技巧) 这种情感态度是
用什么艺术手法 来体现的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
可以互相讨论下,但要小声点
思考:下列诗句都用了什么艺术手法?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咏史怀古诗(公开课)
咏史怀古诗鉴赏
一、温故知新
《乌衣巷》 金陵 乌衣巷
王导 谢安 贵族
繁华的乌衣巷 而今野草丛生
《念奴娇 赤壁 赤壁怀古》 古战场
周瑜
周瑜的风度闲雅 和
赤壁之战的功绩
《马嵬》 (其二)
马嵬驿
唐玄宗 杨贵妃
安史之乱 李杨的爱情悲剧
感慨沧海桑 田昔盛今衰
感慨人生如 梦功业未成
对历史的反 思对唐玄宗 的讽刺
第一步弄清史实:台城是什么地方? 从第东二晋到步南体朝悟结感束情,:台城诗一人直感是慨朝的廷是台省什(么中?央政府)和皇宫 所在地感第,慨三既过是去步政的分治奢析中华技枢,巧,今:又日是的诗帝破中王败用荒,了淫吊什享古么乐伤的今艺场,术所因手。奢法亡?国。
把过去六朝华丽奢侈的生活和现在野草丛生的凄凉景象进行对比。 运用陈后主《玉树后庭花》的典故,表现帝王纵情作乐的荒淫生活。
台 城①
唐 刘禹锡
台城六代竞豪华, 结绮临春②事最奢。
万户千门成野草, 只缘一曲后庭花。
注释:①台城:六朝帝王起居临政的地方。 ② 结绮临春:陈后主营造的两座楼阁。
情感态度
(1) 诗人写台城流露出什么情感,蕴含了对历史的怎样思考?(5分)
答:①感慨今昔变迁昔盛今衰。(2分) ②反思了六朝相继灭亡的原因:奢华享乐,伤财误国。(3分)
(2) 结句“只缘一曲后庭花”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试作简要分
析。(6分) 答:①用典。(2分)
手法技巧
②诗人借用《玉树后庭花》的典故使人联想起当年歌舞升平
的场面。(2分)
③使严肃的历史教训化作可听可感的具体形象。(2分)
四:实战演练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回答问题。
汴河①曲
[唐]李 益
汴水东流无限春, 隋家宫阙已成尘。
行人莫上长堤望, 风起杨花愁杀人。
汴河怀古
[唐]皮日休
尽道隋亡为此河, 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②事,共禹论功不较多③?
①汴河:即通济渠,隋炀帝时开挖的大运河的一段。 ②水殿龙舟:当年隋炀帝出游时所乘坐的船只。 ③不较多:差不多。
⑴ 两首诗都以“汴河”为题材,但所写内容不同,抒发的感慨也不
同,请作简要分析。(5分) ⑵ 这两首咏史诗的表达方式各有侧重,请分别说明。(6分)
《马嵬》(其二)李商隐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蜀相》 杜甫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扬州慢·淮左名都》 姜夔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越中览古》李白
用典
借古讽今
借景抒情
虚实结合 拟人 对比 反衬
• “诗”与“史”的结合: 用典、双关 • “咏史”与“言志”结合:借古讽/伤今、借景抒情、拟人 • “古”与“今”的结合: 虚实结合、对比、反衬
咏史怀古诗的写作技巧一般是先叙事写景,极力 铺垫;后议论抒情,点明主旨。还有一些只叙述对比 不加议论,留有充分想象发挥的空间,引发读者的思 考。总之不同的写法由不同的主题决定,要灵活应变。
二、鉴赏方法
根据怀古咏史诗的概念和主题,结合学 过的这类作品,讨论我们应该如何鉴赏咏史怀 古诗。
鉴 赏
三 步 曲
壹 (弄清史实) 诗中描写的古人、
答案:①李诗以描写为主,(1分)把汴水长流与隋宫化尘作鲜明 对照,触景生情,世事沧桑变迁之意油然而生。(2分)
②皮诗以议论为主,(1分)认为单说开凿运河,隋炀帝的 功劳可与大禹治水相比,但他南巡的奢侈残暴行为却是亡
国的根本原因。(2分)
咏史怀古诗的思想主题:
• 今昔对比,感伤兴衰 • 追念古人,观照自我 • 借古讽今,理性反思
咏史怀古诗:
一般以古代历史事件或古代人物为题材,或 表达昔盛今衰的兴替之感,或寄寓个人怀才不 遇的感伤,或直接对古人、古事进行思考评价。
注意理解:咏史诗不等同于怀古诗!
咏史诗:“咏史”就是翻阅古书,拾点旧说,针对 特定的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发表自己的观点看法, 或讽刺时政。咏史诗长于议论,不一定要写景,不注 重表现时空场景。
⑴ 两首诗都以“汴河”为题材,但所写内容不同,抒发的感慨也不
同,请作简要分析。(5分)
情感态度
答案:①李诗通过描写汴河春色和隋宫的荒废,抒发了对隋王朝
衰亡的感慨惋惜之情。(2分)
②皮诗看似为汴河洗刷“罪名”,实则巧妙地对亡国之君进
行了强烈的批判和斥责。(3分)
手法技巧
⑵ 这两首诗运用的表达方式完全不同,请分别说明。(6分)
三、鉴赏示例
台 城①
唐 刘禹锡
台城六代竞豪华花。
注释:①台城:六朝帝王起居临政的地方。
② 结绮临春:陈后主营造的两座楼阁。
(1) 诗人写台城流露出什么情感,蕴含了对历史的怎样思考?(5分)
(2) 结句“只缘一曲后庭花”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试作简要分 析。(6分)
往事是怎样的
贰 (体悟感情) 诗人写这个古人、
这段往事 ,是要 在诗中表现什么 情感态度
叁 (分析技巧) 这种情感态度是
用什么艺术手法 来体现的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
可以互相讨论下,但要小声点
思考:下列诗句都用了什么艺术手法?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咏史怀古诗(公开课)
咏史怀古诗鉴赏
一、温故知新
《乌衣巷》 金陵 乌衣巷
王导 谢安 贵族
繁华的乌衣巷 而今野草丛生
《念奴娇 赤壁 赤壁怀古》 古战场
周瑜
周瑜的风度闲雅 和
赤壁之战的功绩
《马嵬》 (其二)
马嵬驿
唐玄宗 杨贵妃
安史之乱 李杨的爱情悲剧
感慨沧海桑 田昔盛今衰
感慨人生如 梦功业未成
对历史的反 思对唐玄宗 的讽刺
第一步弄清史实:台城是什么地方? 从第东二晋到步南体朝悟结感束情,:台城诗一人直感是慨朝的廷是台省什(么中?央政府)和皇宫 所在地感第,慨三既过是去步政的分治奢析中华技枢,巧,今:又日是的诗帝破中王败用荒,了淫吊什享古么乐伤的今艺场,术所因手。奢法亡?国。
把过去六朝华丽奢侈的生活和现在野草丛生的凄凉景象进行对比。 运用陈后主《玉树后庭花》的典故,表现帝王纵情作乐的荒淫生活。
台 城①
唐 刘禹锡
台城六代竞豪华, 结绮临春②事最奢。
万户千门成野草, 只缘一曲后庭花。
注释:①台城:六朝帝王起居临政的地方。 ② 结绮临春:陈后主营造的两座楼阁。
情感态度
(1) 诗人写台城流露出什么情感,蕴含了对历史的怎样思考?(5分)
答:①感慨今昔变迁昔盛今衰。(2分) ②反思了六朝相继灭亡的原因:奢华享乐,伤财误国。(3分)
(2) 结句“只缘一曲后庭花”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试作简要分
析。(6分) 答:①用典。(2分)
手法技巧
②诗人借用《玉树后庭花》的典故使人联想起当年歌舞升平
的场面。(2分)
③使严肃的历史教训化作可听可感的具体形象。(2分)
四:实战演练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回答问题。
汴河①曲
[唐]李 益
汴水东流无限春, 隋家宫阙已成尘。
行人莫上长堤望, 风起杨花愁杀人。
汴河怀古
[唐]皮日休
尽道隋亡为此河, 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②事,共禹论功不较多③?
①汴河:即通济渠,隋炀帝时开挖的大运河的一段。 ②水殿龙舟:当年隋炀帝出游时所乘坐的船只。 ③不较多:差不多。
⑴ 两首诗都以“汴河”为题材,但所写内容不同,抒发的感慨也不
同,请作简要分析。(5分) ⑵ 这两首咏史诗的表达方式各有侧重,请分别说明。(6分)
《马嵬》(其二)李商隐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蜀相》 杜甫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扬州慢·淮左名都》 姜夔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越中览古》李白
用典
借古讽今
借景抒情
虚实结合 拟人 对比 反衬
• “诗”与“史”的结合: 用典、双关 • “咏史”与“言志”结合:借古讽/伤今、借景抒情、拟人 • “古”与“今”的结合: 虚实结合、对比、反衬
咏史怀古诗的写作技巧一般是先叙事写景,极力 铺垫;后议论抒情,点明主旨。还有一些只叙述对比 不加议论,留有充分想象发挥的空间,引发读者的思 考。总之不同的写法由不同的主题决定,要灵活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