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承诺的相关概念及理论
专题三组织承诺3概要
![专题三组织承诺3概要](https://img.taocdn.com/s3/m/78fe3a16d4d8d15abf234e96.png)
内容
组织承诺的概念和结构 组织承诺的形成 组织承诺对个体行为的影响 组织承诺在管理实践中的应用
个人与组织的联系方式
员工的 期望
正式契约 心理契约
组织的 期望
组织承诺 组织认同
第一节 组织承诺的概念和结构
一、组织承诺的概念
美国社会学家贝克尔(Becker)在研究“工 作满意感和工作绩效的相关性”的过程中,首先 提出了“组织承诺”的概念。
第一节 组织承诺的概念和结构
二、组织承诺的结构 ◆情感承诺:是个体对组织的认同程度。
员工由于对组织价值观、目标的认同和深厚 的感情,而对组织所形成的忠诚并努力工作 的程度。
认同 感情依赖 忠诚 努力工作
第一节 组织承诺的概念和结构
二、组织承诺的结构
◆连续承诺:是个体为组织连续工作的要求,
是一个累计的维度。员工为不失去已有职位和多 年投入所换来的待遇而不得不继续留在该组织工 作。
因此,企业不必过分担忧上司承诺问题。 要强调和培养组织承诺,防止片面的带有崇拜色彩的
“对上司忠诚”。
第二节 组织承诺的形成
第二节 组织承诺的形成
一、王颖完善的YOON模型
工作相关变量 组织相关变量 个体特征变量 控制变量
-工作自主性 -沟通
-工作投入度 年龄、性别、
-工作丰富性 -分配公平性 -上司忠诚度 婚姻、教育类
第一节 组织承诺的概念和结构
三、组织承诺的测量
Porter&Mowday OCQ量表
6.当我告诉别人我是这个组织中的一员时会感到很骄傲 7.只要工作性质差不多,我就可以同样为另一个组织工作(R) 8.这个组织确实在工作表现方面激起了我最佳的工作状态 9.我的离开不会对组织环境造成什么影响(R) 10.在我刚加入这个组织时我觉得自己比别人更对选择它感到高
组织行为学_03组织承诺
![组织行为学_03组织承诺](https://img.taocdn.com/s3/m/90a2507d25c52cc58bd6bef1.png)
5
二、组织承诺的结构
• 奥瑞力和柴特曼(Chatman, J.)提出了组织承诺的 三种不同的形式:服从、认同和内化。服从反映了 用来得到奖赏(回报)的一种应付性的行为。认同 反映了雇员因为被组织的价值和目标所吸引,而想 保持与组织的关系,但是这些价值和目标可能并不 为他们个人所认可。内化反映了雇员因为自己的价 值观和目标与组织相一致,而主动表现出的行为。 • 服从、认同和内化实际上反映了组织价值观对个体 不同的内化程度,这三种承诺反映出的内化程度是 逐级加深的。
18
第二节 组织承诺的形成
• 组织承诺的前因变量
• 组织承诺的形成机制
• 影响组织承诺的文化因素
19 19
一 组织承诺的前因变量
• 总的来看,与组织承诺相关的因素划分为八个大 类,其中除了激励、工作满意感和工作绩效,其 它的大类如个人变量、工作压力、工作特征变量、 团队和领导关系、组织特征变量都会影响组织承 诺。
24
二 组织承诺对工作绩效的影响
• 梅耶等人发现情感承诺和连续承诺与工作绩效之 间存在不同的关系。上级对个人工作绩效和提职 的评价与他们的情感承诺水平有正相关。但对于 连续承诺来说,这种关系确是负相关。规范承诺 和情感承诺关系密切,而且都与绩效正相关,但 是和情感承诺相比,规范承诺的作用是短暂的, 一旦个体认知到“债务”已经偿还,规范承诺对 行为的影响程度就会减弱。
2
二、组织承诺的结构
• 早期的学者倾向于把组织承诺看作是单因素的概 念。默德(Mowday)等认为:组织承诺是“个 体对组织的投入与认同程度”,它由三部分组成: 对组织目标的认同和接受;渴望为组织发挥作用; 维持组织成员资格的欲望。默德等认为组织承诺 是单一因素的,主要表现为雇员对组织的一种感 情依赖。
组织承诺理论研究概述
![组织承诺理论研究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f462ad7fb84ae45c3b358c80.png)
。
明, 对 于中国职工来说 ,组织承诺基本 上具有 五种表现形 式 ,即: 感情
承诺 、规范承诺 、理想 承诺 、经济承诺和机会承诺 J 。这 五种 表现形式 是国内学者在 A l l e n和 Me y e r 研 究 的基 础上 ,并根据 中 国的特殊 文化背 景 ,形 成 了具 有 中国 职 工 特 色 的 组 织 承 诺 形 式 ,其 中 Al l e n和 Me y e r 模 型 中的持续承诺 被细分为理想 承诺 、经济承诺和机会承诺 。之后我 国 学者开始关注组织承诺 是如何形成 的 , 我 国学者刘小平和 壬重鸣根据研 究发现 ,组织 承诺 的发展大致经 历 了三个时期 : ( 1 )通过 企业 员工 的 现实状况 比较 ,对雇员与雇 主之间的承诺 和期 望进行 了基本判 断; ( 2 ) 经过第一个时期的 比较,接下来 对 比较 的结果 进行 分析 和研 究 : ( 3 ) 通过分析和研究 ,确定组织 和员工 之间的关 系是否可 以继续维持 』 。 二 、组织承诺的影响因素 组织承诺的影响因素主要为三个方面 :工作 因素、组 织因素和个人
因素 。
国内外学者进行 了大量实 验,意在研究组织承诺与工作绩效 之间的 关系 ,但仍旧没有得到一 个统一 的结论。S t e e r s( 1 9 7 7 )认 为不 同类型 承诺与工作产出之间的关系并不显著 。然而 ,R a n d l a l 通过研 究证 明 组织承诺和工作产出具有一定 的关 系,但实验数据表明二者之 间的相关 系数较低 1 4 ] 。M a t h i e u和 Z a j a c 的研究数据 也显示 ,组织 承诺 的履行与 否会影响员工的工作绩效 ,但是二者 之间的相 关系数 为 0 .1 3 3 _ 1 。不 同学者进行 了不同的研究 ,但是所产 生的结果具有一定 的差异性 ,造成 研 究 结 果 不 同 的 因 素 有 很 多 , 例 如 ,研 究 过 程 中所 选 取 的 研 究 对 象 不 同,而且组织承诺与工作产 出之间会存在不 同中介变量 ,由于中介变量 的差异 ,也会导致二者之间的关系存 在差异性 。 2 、 员工 的 退 缩 行 为 员工的退缩行为主要是指员工经 常出现缺勤现象 、经 常要 求进行轮 岗转换 、更为严重的是表现出一定 的离职倾 向等等 。研究者发 现组织承 诺会对员工 的行为产生影响。员工在不同的职业生涯 阶段 ,组织承诺 的 内容不 同,从而影响员工的行为。例如 ,员工刚刚进入 企业 ,由于积 累 较少 ,与组织关系并不紧密 ,产生的主要是心理性承诺 ;随着 员工在企 业工作 的时间变长 ,员工不断对组织投入 的感情 、精力也 逐渐增加 ,员
组织承诺
![组织承诺](https://img.taocdn.com/s3/m/8475b308b52acfc789ebc9bf.png)
• 组织承诺的定义:指员工对自己所在企业在
思想上 、感情上和心理上的认同和投入 , 愿意 承担作为企业的一员所涉及的各项责任和义务 。
• 组织承诺的结构:由于对组织承诺内涵的理
解不同,学者们对组织承诺的结构也存在不同的 观点。
组织承诺
• 组织承诺主要有三种表现形式
–情感承诺 ,指员工对企业的心理依附 , 员工对企业承诺是因为他们愿意这样 做; –持续承诺 ,指由于离职会带来损失 ,员 工对企业承诺是他们不得不这样做 ; –规范承诺 ,指员工有一种义务感和责任 感 ,员工对企业承诺是他们感到应该这 样做。
本文对组织承诺的结构、形成和影响的已有研究 进行了评述。支持多因素的组织承诺观点, 尤其是 将组织承诺分成情感承诺和连续承诺的观点。虽然 目前组织处在一个不稳定的环境中, 但是从长远来 看, 培养员工的组织承诺仍然具有重要的价值。大 环境的变化也要求组织的管理者们重视一些非工作 因素对组织承诺的影响。建议,采用全新的视角来研 究组织承诺的形成机制, 并注意传统文化在其中的 作用。也提出了组织承诺影响个体行为的中介过程, 并对情感承诺和连续承诺之间可能的交互作用进行 了分析。
3.组织承诺对个体行为影响的机制
组织承诺这种束缚力在不同因素之间产生的作用 是不平等的。个体因期望而产生的情感承诺会使他 们产生依附组织的更强倾向。现实组织中存在大量 的事件对人的行为产生影响, 当个体以情感承诺为 主时,他们受到的影响(干扰)会比较小, 从而能够专 注于自己稳定的行为表现。
• 组织承诺对个体行为的影响
4.组织承诺对负向结果变量的影响机制
传统上, 组织承诺对个体行为正面影响的研究数量 远远多于对负面影响的研究。近年来, 有个别研究 者开始重视组织承诺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对组织 情感承诺过高的个体往往伴随着高水平的工作压力、 经常性的工作——家庭冲突、焦崩(Burnout), 甚至存 在“过劳死”的现象, 因此,要特别关注这一群体的 心理和身体健康。
组织承诺的定义、分类与理论模型
![组织承诺的定义、分类与理论模型](https://img.taocdn.com/s3/m/7a6d3340e518964bcf847c99.png)
S t e v e n s 、 B e y e r &T r i c e等人提 出理论组织承诺的知觉理 经交换、 评估后而形 所属组织 目标和价值观的认 同,是个人对特 定组织的认 同和 论模型。他们认为个体会透过知觉历程 , 卷入程度。P o r t e r等人把组织承诺定义为员 工对 组织 的一种 成角色行为或态度 ,进而影响其对组织的承诺 。这种角色知 角 色 相 关 因 素 以及 组 织 因 素 。 态度和肯定性 的内心倾 向,是员工对组织在情感上 的依附和 觉 历程 包 括 个 人 属 性 、
期、 稳定期、 反刍期、 固化期 。该周期与雇 员的服务年 限相联 知、 行动准备。 会随其职业周期发生变化 。 在 震荡期组织承诺 时高时低, C o h e n在对组织承诺的界定中则比较 强调时间与组织承 系 , 在认 同期雇 员的组织承诺 水平 随服务年限显著上升,到达稳 诺的联系, 认为应将 时间概念融入到 组织承诺 的定义中。 定期时维持不变,此后随雇 员为组织服务的年 限增长呈下降 趋 势, 然后 又 开始 上 升 , 直 到雇 员退 休 。 功利性承诺 、 参与性承 诺、 亲属性承诺 、 目标性承诺 以及精神 性承诺 。凌文辁等( 2 0 0 1 ) 认为组织承诺是员工对组织的一种 4讨 论 虽然过往对组织承诺 的研究取得丰富的成果 ,但是对组 态度 , 它可以解释员工为什么要留在某 企业 , 是检验员工对企 织承诺 的界定还 是众说纷纭; 其次 , 很多实证研究都是根据组 业忠诚度 的一种指标 。 上述列举的都是对组织承诺比较有代表性 的界定 ,从中 织承诺 的理论模型的横 向研究 ,缺乏对员工组织承诺 的纵 向 此外 , 很多研究都基于因果归因模型进行 , 缺 乏多方位 我们不难发现, 组织承诺内涵的演变其 实是对时代演变 、 对管 研 究; 的动态研究 。未来的研究 可以针对这几方面的不足,作进一 理 实践 的一 种 回 应 。
组织承诺与组织凝聚力
![组织承诺与组织凝聚力](https://img.taocdn.com/s3/m/4bc4150879563c1ec5da7187.png)
第二节
组织凝聚力
• 一.组织凝聚力的概念
组织作为一种特殊类型的群体,组织凝聚力的含义与群体 凝聚力基本相同,是指组织吸引其成员在组织内积极活动
以及组织成员之间相互吸引的力量。
具有较强凝聚力的组织通常具有下列特点: ●组织成员具有较强的组织承诺和组织归属感,即使在组 织面临困难时,也倾向于保留在组织中; ●组织成员在工作中有较高的投入,积极参加组织中的活 动,愿意承担更多的责任,维护组织的利益; ●组织成员之间的信息沟通比较充分,具有民主的气氛, 合作性强。
●员工的社会公平交换水平 ●员工对同事的满意程度 ●员工所处团体的集体工作精神
规 范 承 诺
●对领导的信任度 ●来自组织的工作支持 ●受教育成度 ●职位和晋升制度 ●领导的工作导向行为 ●对 承 诺
包含内容
影响因素
●工龄 ●因担心离开组织会蒙受经济 ●对领导的信任度 损失,所以才留在该单位 ●员工的社会公平交 换水平 ●对报酬的的满意度 ●来自组织的生活支 持 ●留在这个组织的根本原因是 ●组织的可依赖性 找不到其它更满意的组织 ●员工的社会公平交 ●因自己技术水平低,没有另 换水平 ●受教育成度 找工作的机会 ●对组织的总体满意 度 ●改行的可能性 ●年龄
• 二.影响组织凝聚力的因素 (一)组织的目标与核心价值观 (二)组织中的领导方式 (三)组织规范 • 三.组织凝聚力的的作用 (一)有利于提高工作绩效,实现组织目标 (二)能使组织产生协同效应 (三)有助于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感
• 四.如何增强组织的凝聚力
(一)设立明确的、代表组织成员利益的组织目标 (二)加强组织的核心理念和价值观的宣传和培训 (三)加强组织成员之间的沟通,改善人际关系 (四)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增强对员工的吸引力 (五)加强组织规范的建设 (六)运用激励手段引导员工的行为 (七)采取比较民主的领导方式
组织承诺名词解释
![组织承诺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335ba6b9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82.png)
组织承诺名词解释1. 承诺:承诺是双方之间的一种具有约束力的义务支付协议,它以书面或口头的形式表达,对双方当事人产生法律约束力。
可以是「支付一定金额」或「获得特定的利益」的某种承诺。
2. 组织承诺:组织承诺是组织自身或组织持有者与外界之间共同达成认知协议而认可、承诺执行的义务,以保证组织能够有效、健全、永续地发挥其协调作用,符合企业法律道德规范、国家法律法规、公众期望和需求,实现企业奉献社会的使命目标。
它表明,即使企业不是承诺自身限制其行为的对象,也可以实施自律行为,而不仅仅是采取可检测的行为。
3. 执行:执行是指在双方约定的条件下,一方着重实施其作出的承诺。
这一过程是推动关系发展的主要力量,它不仅决定双方的行为语言,还会左右双方的行为规范、自我制约力度和协议实施效果。
管理者除了对承诺进行持续实施之外,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将实施承诺进行连续加强和完善,以提高实施承诺的效率。
4. 控制检查:控制检查是正式组织的基本管理手段,是企业或组织的高层或委托的审查机构对风险的经济投资、业务流程和现行控制措施进行监督检查,以保证组织承诺的实施达到次要目标。
它既可以是一般性的,也可以是特定性的监督检查,把检查细化,以确保管理质量满足要求。
5. 合规检查:合规检查是一种引导行为,它涉及管理者制定并执行规则来确保组织承诺不被视为犯罪或虐待,从而实现企业、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同时确保企业遵守国家法律和行业规定的一种活动。
它的目的是帮助企业在制定政策、构建机制、识别与外部和内部条件、检查风险和应用审计以及跟踪风险的过程中,识别、防范、减少包括执行组织承诺在内的风险及损失。
6. 提高效率:提高效率是提升组织效益的重要途径。
要采取有效措施、合理拆分组织承诺,改善流程,以确保各种活动能有效、快速、准确、高效地实施,以满足本组织内外利益主体的需求,有效提高各项活动的能力和效率。
通过提高效率,可以更充分地发挥组织承诺的价值,有效推动组织的发展。
组织承诺
![组织承诺](https://img.taocdn.com/s3/m/7853bb1cc5da50e2524d7f02.png)
组织承诺(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组织承诺(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也有译为“组织归属感”、“组织忠诚”等。
组织承诺一般是指个体认同并参与一个组织的强度。
它不同于个人与组织签订的工作任务和职业角色方面的合同,而是一种“心理合同”,或“心理契约”。
在组织承诺里,个体确定了与组织连接的角度和程度,特别是规定了那些正式合同无法规定的职业角色外的行为。
高组织承诺的员工对组织有非常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组织承诺这一概念最早是由Becker(1960)提出。
他将承诺定义为由单方投入(side— bet)产生的维持“活动一致性”的倾向。
在组织中,这种单方投入可以指一切有价值的东西,如:福利、精力、已经掌握的只能用于特定组织的技能等。
他认为组织承诺是员工随着其对组织的“单方投入”的增加而不得不继续留在该组织的一种心理现象。
此后,组织承诺的概念引起了越来越多的注意,学者们根据各自的研究对它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组织承诺的三因素模型加拿大学者Meyer与Allen对以前诸多研究者关于组织承诺的研究结果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回顾,并在自己的实证研究基础上提出了组织承诺的三因素模型 (Meyer & Allen,1991)。
他们将组织承诺定义为“体现员工和组织之间关系的一种心理状态,隐含了员工对于是否继续留在该组织的决定”。
三个因素分别为:感情承诺(affective commitment),指员工对组织的感情依赖、认同和投入,员工对组织所表现出来的忠诚和努力工作,主要是由于对组织有深厚的感情,而非物质利益;继续承诺(continuance commitment),指员工对离开组织所带来的损失的认知,是员工为了不失去多年投入所换来的待遇而不得不继续留在该组织内的一种承诺;规范承诺(normative commitment),反映的是员工对继续留在组织的义务感,它是员工由于受到了长期社会影响形成的社会责任而留在组织内的承诺。
组织承诺名词解释
![组织承诺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8db9bd33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83.png)
组织承诺名词解释组织承诺是指组织对员工和利益相关方展示的信念和投入。
它涉及到组织对其员工和外部利益相关方的责任和义务,并展现出一种基于道德、价值观和社会责任的行为准则。
组织承诺是维系组织持久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组织承诺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对员工的承诺,二是对利益相关方的承诺。
对员工的承诺包括关注员工的福利、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提供发展机会等。
组织通过提供有竞争力的薪酬和福利体系、提倡员工培训和发展、鼓励员工参与决策等方式来展示对员工的承诺。
这种承诺能够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和忠诚度,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绩效。
对利益相关方的承诺可以体现在组织的社会责任和环境保护等方面。
组织通过遵守法律法规、遵循商业道德和社会道德规范,为社会做出贡献。
组织还应该积极推动可持续发展,减少环境污染,推行节能减排,投资于绿色技术等。
这种承诺不仅能够获得社会的认可和支持,也有助于提高组织的声誉和形象。
组织承诺具有重要的作用。
首先,它能够促进员工的工作动力和积极性。
当员工感受到组织对他们的关心和支持时,他们会更加投入到工作中,做出更多的努力来实现组织的目标。
其次,组织承诺有助于吸引和留住优秀的人才。
在竞争激烈的人才市场上,组织承诺可以成为吸引人才的重要竞争优势。
优秀的人才更倾向于选择更有温度和关怀的组织环境。
最后,组织承诺对组织的形象和声誉有着深远的影响。
一个承诺兑现的组织往往能够打造良好的企业文化,形成积极向上的态度和价值观,吸引更多的外部利益相关方与其进行合作。
然而,要实现组织承诺并不容易。
一方面,组织需要具备一定的资源和能力来满足员工和利益相关方的需求。
另一方面,组织必须保持长期的稳定性和一致性,承诺的兑现不能是暂时的或表面的,而应该是持续的和真实的。
同时,组织还要与社会和环境保持良好的互动,不断适应和回应变化的要求。
总之,组织承诺是组织管理和发展的重要概念之一,它涉及到组织对员工和利益相关方的责任和义务,并展示出一种基于道德、价值观和社会责任的行为准则。
组织承诺的概念内涵、结构维度以及提高的方法
![组织承诺的概念内涵、结构维度以及提高的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4ed55297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e1.png)
组织承诺的概念内涵、结构维度以及提高的方法组织承诺是指组织对员工、客户、合作伙伴和社会的承诺。
它是组织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组织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组织承诺的内涵包括对员工的关怀和尊重、对客户的诚信和优质服务、对合作伙伴的信任和合作、对社会的责任和可持续发展。
组织承诺的内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1.对员工的关怀和尊重:组织应该关心员工的身心健康,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福利待遇。
同时,组织应该尊重员工的权益和个性,鼓励员工发展和创新,提供公平和公正的晋升机会。
2.对客户的诚信和优质服务:组织应该秉持诚信的原则,保证产品和服务的质量,遵守交付时限,提供准确的信息。
组织应该积极听取客户的意见和需求,及时解决问题,提供优质的售后服务。
3.对合作伙伴的信任和合作:组织应该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树立互信和共赢的合作理念。
组织应该与合作伙伴分享信息和资源,共同发展,共同创新。
4.对社会的责任和可持续发展:组织应该遵守法律法规,履行社会责任,推动可持续发展。
组织应该关注环境保护和社会公益,积极参与社区建设和公益活动。
组织承诺的结构维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价值观和行为准则:组织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是组织承诺的核心。
它们反映了组织的文化和价值观,并指导组织中每个人的行为和决策。
2.组织结构和制度:组织的结构和制度是组织承诺的基础。
一个有效的组织结构和制度可以保证组织的运作效率和公平性,提高员工满意度和客户满意度。
3.员工参与和沟通:员工的参与和沟通是组织承诺的关键。
组织应该建立多样化的参与机制,鼓励员工表达意见和建议,及时沟通组织的决策和变化,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和承诺感。
4.奖励和激励机制:奖励和激励机制是激发员工承诺的重要手段。
组织应该建立公正和公平的奖励和激励机制,根据员工的绩效和贡献给予适当的奖励和激励,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承诺感。
为了提高组织承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建立积极向上的组织文化:组织应该树立积极向上的组织文化,培养员工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专题三组织承诺3
![专题三组织承诺3](https://img.taocdn.com/s3/m/58b7327c1eb91a37f0115c00.png)
效度:?
信度、效度良好 各因素的信度在0.70-0. 89之间
第一节 组织承诺的概念和结构
三、组织承诺的测量
Porter&Mowday OCQ量表
打分标准:采用李克特7分尺度(3、5、7)。
1-非常反对 2-一般反对
3-有点反对 4-不反对也不同意
5-有点同意 6-一般同意
7-非常同意
第一节 组织承诺的概念和结构
感情承诺:对单位认同,感情深厚;愿意为单位 的生存和发展作出奉献,甚至不计报酬;在任何 诱惑下都不会离职跳槽。
理想承诺:重视个人的成长,追求理想的实现。 个人专长能否发挥,单位是否提供各项工作条件、 学习提高和晋升的机会。
第一节 组织承诺的概念和结构
二、组织承诺的结构 我国学者凌文辁的五因素观点。
第一节 组织承诺的概念和结构
二、组织承诺的结构 总之,用一句话来简单描述组织承诺的 结构。 人们之所以留在组织中是由于他们愿意 (情感),有需要(连续性),或是感到应 该如此(规范化)。
请用组织承诺结构分析
分析员工下岗、被辞退的心理感受;
分析员工的跳槽行为; 分析员工的集体主义精神; 分析某些人窃取公司机密以谋取私利的 行为。
第一节 组织承诺的概念和结构
三、组织承诺的测量
Porter&Mowday OCQ量表
6.当我告诉别人我是这个组织中的一员时会感到很骄傲 7.只要工作性质差不多,我就可以同样为另一个组织工作(R) 8.这个组织确实在工作表现方面激起了我最佳的工作状态 9.我的离开不会对组织环境造成什么影响(R) 10.在我刚加入这个组织时我觉得自己比别人更对选择它感到高 兴
第一节 组织承诺的概念和结构
二、组织承诺的结构 我国学者凌文铨的五因素观点。
职业承诺和组织承诺
![职业承诺和组织承诺](https://img.taocdn.com/s3/m/225ed22a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8e.png)
职业承诺和组织承诺一、引言职业承诺和组织承诺是现代企业管理中的两个重要概念。
职业承诺指员工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所做出的承诺,包括对职业目标、职业发展和职业价值观等方面的承诺;组织承诺指员工对所在组织所做出的承诺,包括对组织目标、组织文化和组织利益等方面的承诺。
本文将从理论和实践两个角度,探讨职业承诺和组织承诺的含义、影响因素以及管理策略。
二、理论探讨1. 职业承诺的含义职业承诺是指员工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所做出的一种内心认同或坚定信念,表现为员工愿意为了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而付出努力,同时也愿意接受自己所处行业或领域中普遍认可的职业价值观。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职业承诺反映了员工对自我认同和成就感的需求,是一种与个人自我价值感紧密相关的情感体验。
2. 职业承诺的影响因素(1)个人因素:个人的职业目标、职业经验、职业认同等都会影响其对职业承诺的态度和表现。
(2)组织因素:组织的文化、氛围、领导风格等都会影响员工对职业承诺的形成和表现。
(3)行业因素:行业特点、行业竞争环境等也会影响员工对职业承诺的态度和表现。
3. 组织承诺的含义组织承诺是指员工对所在组织所做出的一种内心认同或坚定信念,表现为员工愿意为了实现组织目标而付出努力,同时也愿意接受组织文化和价值观。
从社会学角度来看,组织承诺反映了员工与组织之间的互动关系,是一种与社会认同感紧密相关的情感体验。
4. 组织承诺的影响因素(1)个人因素:个人对组织文化和价值观是否认同、是否有归属感等都会影响其对组织承诺的态度和表现。
(2)组织因素:组织的文化、氛围、领导风格等都会影响员工对组织承诺的形成和表现。
(3)社会因素:社会环境、社会价值观等也会影响员工对组织承诺的态度和表现。
三、实践探讨1. 管理策略(1)建立职业发展规划:为员工提供明确的职业发展路径和晋升机会,激励员工对职业生涯做出承诺。
(2)培养组织文化:建立积极向上、有活力的组织文化,增强员工对组织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组织行为学课件PPT(共 40张)
![组织行为学课件PPT(共 40张)](https://img.taocdn.com/s3/m/e7d92428de80d4d8d15a4fb6.png)
• 斯米斯(C.A.Smith)、奥尔干和尼尔(Near)确认了两个 维度的组织公民行为:利他主义(Altruism)和一般化的顺 从(Generalized Compliance),前者表现出对特别的人 (例如一个同事)提供帮助后,后者则主要是一种具有更多
公民责任心的非个人形式,它包括对关于工作过程和产品规
• 梅耶和艾伦: • 情感承诺 • 连续承诺 • 规范承诺
三、组织承诺的测量
• 默德:OCQ • /bbs/index.php
• 梅耶和艾伦:组织承诺三因素测量表
• 量表的本土化问题 • /p-1036497.html • 共154题
尊重和理解;运动员精神含有一种对偶尔和暂时的个人不便
与强制性安排不发牢骚、申诉和抗议的态度,愿意毫无抱怨
的忍受;公民美德则是一种在组织的管理过程中具有责任心
和建设性的投入,积极参加和自觉关心组织各种活动。尽管
后来许多学者又从更多的方面和角度对组织公民行为作了探
讨,但就目前来说,采纳得较多的还是主要由奥尔干等人提 出的五维度组织公民行为结构观点。
• OCB 至少由七个维度构成:助人行为(helping behavior) ,
• 运动家道德(sportsmanship) , • 组织忠诚(organizational loyalty) , • 组织遵从(organizational compliance) , • 个人首创性(individual initiative) , • 公民道德(civicvirture) • 和自我发展(selfdevelopment) 。
• 对组织目标的认同和接受; • 渴望为组织发挥作用; • 维持组织成员资格的欲望。
• 夏兰希克: • 个人对某一特定组织的依赖,一些相应的行
组织承诺
![组织承诺](https://img.taocdn.com/s3/m/d3cfee1b964bcf84b9d57b80.png)
,如果组织支持 高, 与 的关系 合理, 合理,选择机会 对组织承诺的影响 , 持现 的 关系
组织承诺因果关系与机理研究
(二)组织承诺的结果变量 二 组织承诺的结果变量
• 整体工作绩效; • 组织公民行为(OCB); • 工作满意感(复杂的关系)。
组织承诺组合与承诺指向
承诺组合与承诺指向
• 承诺组合指三种承诺所占的比重。某员工 三种类型的承诺在不同指向上表现的强度 往往是不一致的,如对组织的高水平继续 承诺、低水平的感情承诺和中等的规范性 承诺。 • 问题研讨:
Allen和Meyer(1990,1991)两位学者,先 是把组织承诺归纳为感情承诺(Poter等所作 定义的内涵)和继续承诺(Beeker最初定义的内涵) 二个维度,后又纳入Wiener所作定义的 Wiener 内涵,把组织承诺归纳为三个维度:感情 承诺、继续承诺和规范承诺。从而也扩展 了组织承诺的维度。
影响规范承诺的因素:
1. 社会对承诺的规范要求 2. 所接受的教育类型 3. 个体经历等。
组织承诺的因果关系 及形成机理研究
组织承诺因果关系与机理研究
(一)组织承诺的前因变量
• 考察不同组织承诺的前因变量非常重要,这 使研究者可以建立更深入的概念模型来考察 每种组织承诺是如何形成的。
组织承诺因果关系与机理研究
组织承诺的概念
• 其后,一些学者又赋予组织承诺以新的内涵, Poter等人(1974)认为组织承诺是个人对组织的 认同与投入程度,并认为这一概念包括三个部分: 对组织目标强烈的信念和对组织目标的接受;渴 望为该组织发挥作用;维持该组织成员的强烈愿 望。这一定义与Beeker强调经济上的考虑不同, 转而强调情感性作用。 • Mowday(1979)也给出了类似的定义,认为组 织承诺是个体对组织的肯定性心理倾向,组织承 诺的高低反映了个体对一特定组织的感情依附和 参与该组织的程度。
组织承诺的相关概念及理论
![组织承诺的相关概念及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8565150950e2524de4187e4a.png)
组织承诺的相关概念及理论一、组织承诺的定义承诺依照韦氏辞典的解释,commitment的意义乃是指“做”、“允诺”、“保证”及“信任”之意。
刘春荣(1993)认为承诺包括价值、事业、职业、组织等取向的承诺,它是一个个体化的规范力量,而表现出凝聚力与行为。
因此“承诺”乃是个人的内在情感所产生的一种规范力量,进而对组织、事业、工作、价值等产生认同感,并且产生忠诚与投入的行为表现。
“组织承诺”一词,最早出现于1966年Grusky在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所发表的一篇报告—Career Mobility and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里面。
国内外学者与研究者对组织承诺的看法:1.Mowday(1982):指个人对于某一特定组织的认同,以及投入之态度倾向的相对强度,且有价值承诺、努力承诺、留职承诺等三项构面。
2.Kushman(1992):组织承诺是个人将组织的价值和目标内化,并表现出对组织的忠诚。
3.曾南薰(1998):学校教师对学校教育的关心支持,愿意对学校教学或行政工作付出心力,并对于学校组织的价值、目标及办学的理念有强烈的认同感,且希望继续成为学校的一份子,为教育工作而努力。
4.陈怡君(2001):组织承诺是指教师认同学校组织的目标及价值,愿意为学校组织利益而认真投入奉献心力,并明确希望继续成为学校组织中的一份子,同时衡量投资与回报的关系而产生的承诺。
5.Robbins(2001):组织承诺为工作态度的一种,即员工认同特定组织及其目标并且希望维持组织内成员关系的程度。
6.范炽文(2002):教师组织承诺是教师对学校组织所作之承诺,教师基于资源交换与价值规范观点,对学校组织产生连结现象而在态度与行为上表现出一致的倾向。
7.林月盛(2003)]:教师对其任教学校的组织目标及价值信念的认同,而在行为上愿为学校付出更多的心力与贡献,在态度上希望继续留任该校服务。
组织承诺的概念和结构-精选文档
![组织承诺的概念和结构-精选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841d0526ba1aa8114431d9f6.png)
组织承诺的含义
• 组织承诺的含义:组织承诺是一种束缚力,他把 个体约束到与保持成员身份相关的行动上。 • 理解:组织承诺是指个体在社会化的过程中,不 断被灌输和强调个人对组织的一种社会责任,实 际上内化为行为规范的结果,在人成长过程中受 到学校教育和社会影响而逐渐形成的一种约束力。 • 组织承诺是一种约束力,是一种“心理合同”, 或“心理契约”,员工对组织有的认同感和归属 感。
组织承诺的概念和结构
制作人:王东
本课要点:
• 组织承诺的含义 • 组织承诺的结构 • 其他的承诺表现形式
一、组织承诺的含义的发展
• 20世纪30年代,人们开始关注 • 20世纪50年代,美国社会学家贝克尔提出 组织承诺这一概念 • 默德和波特带动组织承诺研究的热潮 • 加拿大J.P.梅耶和N.J.艾伦系统总结了组织 承诺的定义,
(4)梅耶和艾伦:是大家对组织承 诺有同意看法
• 情感承诺 • 连续承诺 • 规范承诺
中国企业员工的组织承诺
• 我国学者凌文辁、张治灿、方俐洛(2019, 2000,2019)等人对国内企业员工的组织承 诺进行了系统性的研究。 • 他们采用访谈、半开放式问卷调查和结构 化问卷调查等方法,编制了“中国员工组 织承诺问卷”,探索中国企业员工的承诺 结构。研究发现,中国员工组织承诺的结 构模型中包含5个因子。
• • • • 主要包括三个部分: 对组织目标的认同和接受 渴望为组织发挥作用 维持组织成员资格的欲望
(2)夏兰希克 个人对某组织的依赖
• • • • • 四个标准: 行为的清晰性 行为的持久性 行为的自愿性 行为的公开性
(3)奥瑞力和查特曼
• 服从、认同、内化 • 反映了组织价值观对个人不同的内化程度 而且是逐级加深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组织承诺的相关概念及理论
一、组织承诺的定义
承诺依照韦氏辞典的解释,commitment的意义乃是指“做”、“允诺”、“保证”及“信任”之意。
刘春荣(1993)认为承诺包括价值、事业、职业、组织等取向的承诺,它是一个个体化的规范力量,而表现出凝聚力与行为。
因此“承诺”乃是个人的内在情感所产生的一种规范力量,进而对组织、事业、工作、价值等产生认同感,并且产生忠诚与投入的行为表现。
“组织承诺”一词,最早出现于1966年Grusky在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所发表的一篇报告—Career Mobility and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里面。
国内外学者与研究者对组织承诺的看法:
1.Mowday(1982):指个人对于某一特定组织的认同,以及投入之态度倾向的相对强度,且有价值承诺、努力承诺、留职承诺等三项构面。
2.Kushman(1992):组织承诺是个人将组织的价值和目标内化,并表现出对组织的忠诚。
3.曾南薰(1998):学校教师对学校教育的关心支持,愿意对学校教学或行政工作付出心力,并对于学校组织的价值、目标及办学的理念有强烈的认同感,且希望继续成为学校的一份子,为教育工作而努力。
4.陈怡君(2001):组织承诺是指教师认同学校组织的目标及价值,愿意为学校组织利益而认真投入奉献心力,并明确希望继续成为学校组织中的一份子,同时衡量投资与回报的关系而产生的承诺。
5.Robbins(2001):组织承诺为工作态度的一种,即员工认同特定组织及其目标并且希望维持组织内成员关系的程度。
6.范炽文(2002):教师组织承诺是教师对学校组织所作之承诺,教师基于资源交换与价值规范观点,对学校组织产生连结现象而在态度与行为上表现出一致的倾向。
7.林月盛(2003)]:教师对其任教学校的组织目标及价值信念的认同,而在行为上愿为学校付出更多的心力与贡献,在态度上希望继续留任该校服务。
二、组织承诺的分类
由于对组织承诺的定义有所歧异,国内外研究者们对组织承诺的分类列举如下:
1.Stevens, Beyer &Trice(1978)把组织承诺分为规范性承诺、交换性承诺。
规范性承诺强调道德层面,个人将组织价值、目标内化,使自己行为符合组织利益。
因此,个人希望继续留在组织中,继续为组织尽心力。
属于道德性承诺。
交换性承诺强调个体以投资报酬率的观点,衡量其付出与报酬之差距后,对组织所产生的承诺。
可称功利性或计算性组织承诺。
2.Morris and Sherman(1981)把组织承诺分为疏离的投入、交换性观点、心理性观点三类。
疏离的投入是一种负向的关系,存在于剥削的关系中,如监狱和入狱者。
交换性观点组织承诺是一种交换性利益的关系,个人为了获取附著于组织的利益而留在组织中。
心理性观点认为组织承诺是成员对组织积极、高度且正向的态度倾向。
3.Reyes(1990)把组织承诺分为交换性观点的承诺、社会性观点承诺、心理性观点承诺。
交换性观点的承诺:承诺的高低取决於成员评估与组织的利害关系,愈有利则承诺愈高。
社会性观点承诺:个人与组织关联的过程决定了承诺的高低,过程包括道德、疏离、酬赏等。
心理性观点承诺:承诺是成员认同组织目标与价值,愿意继续留在组织服务。
4.蔡进雄(1993)[15]把组织承诺分为态度性承诺、行为性承诺。
态度性承诺:可称为心理的观点、道德性观点、规范性观点,此观点强调组织承诺的“道德”层面。
行为性承诺:可称为交换性的观点、工具性观点、计算性观点、奖赏-成本观点等,此观点强调组织承诺的“功利”层面。
5.邱馨仪(1996)把组织承诺分为交换性观点的组织承诺、社会性观点的组织承诺、心理性观点的组织承诺。
交换性观点的组织承诺:承诺是取决于成员估算其对组织的投入程度,较属于“功利型”。
社会性观点的组织承诺承诺:取决于个体与组织相关联的程度,如认知的一致性、对组织的向心力等,较属于“规范型”。
心理性观点的组织承诺:承诺是认同组织的目标与信念,较属于“态度性”。
6.曾南薰(1998)把组织承诺分为心理态度、价值评价、组织与个体关系。
心理态度:强调员工对组织目标认同、对组织正向评价、对组织忠诚与情感
投入、主动付出高度努力。
价值评价:一种计利性、计较性、被动性与适应性承诺。
个体受到某种束缚或利诱,才为组织服务。
组织与个体关系:对组织向心力、凝聚力、控制等承诺。
三、相关激励理论
本研究的对象设定中小企业的员工,所以将对于组织承诺的重点探讨放在企业员工对于所就任的企业给予其工作上的激励程度来论其对组织承诺的感受。
以下将探讨学者提出激励理论相关的论述:
1.ERG理论
Alderfer将马斯洛的需求层级理论加以修正,他提出人类有三种核心需求,分别是存在需求(existence)、关系需求(relatedness)、与成长需求(growth),简称ERG 理论,存在需求是指生理与物质方面的追求,相对于马斯洛的生理与安全需求;关系需求是指个人与社会之相互关系需求,相对于马斯洛的社会性需求与尊严的需求;成长需求是个人对自我成长的渴望,相对于马斯落的自我实现的需求。
ERG 理论除了以上三个需求替代马斯洛的需求层级理论,更提出了两种不同于需求层级理论的主张,与需求层级理论相较,较有弹性的空间:(1)各种需求可同时具有激励的作用。
(2)挫折—退化:如果高层次的需求不被满足,则满足低层次的需求欲望会加深。
该理论相较于马斯洛理论不同点在于解释人的需求层次转换过程的不同,马斯洛理论是一个“实现—前进”的过程(fulfllment-profression),即是个体必须先满足低一层次的需求才能转入下一层次的需求满足。
Alderfer 在他的模型中增加了“挫折—退化”机制(frustration-Regession)。
他指出存在、关系、成长需求在其实际、具体的程度上是一个连续体,存在需求最具体,关系需求相对次之,成长需求是最无形、最不具体(叶椒椒,1995)。
2.社会交换理论
社会交换理论起源1950 年代,Homans 在1958 年发表“社会的交换行为”(Social Behavior as Exchange),被视为提出“社会交换理论”的开端(Emerson,1962;引自杨棍智,2001[17])。
社会交换理论与经济交换理论不同的地方,学者Blau 认为两者不同的地方
在于:1、社会交换理论所带来的利益包含经济性与非经济性的,例如职位的提升得到社会声望与长期对组织的承诺。
2、经济交换通常都有清楚的约定,而社会交换较少有这样的行为,而且行为的发生通常都是自愿性的。
3、由于社会交换行为是出于自愿性的,所以无法保证对方会有回馈,也无法预期对方将来会给予回馈,此种交换包含了许多的不确定性。
Homans 认为人类愿意持续某些行为,是因为这些行为在经验中被证实可以获得某些正面的报酬,反之,如果某些行为无法得到报酬,甚至要付出代价的时候,这个行为就会被停止,不再被发生。
Homans 也认为人际的互动行为是一种过程,在这过程中,双方参与者执行着与对方有关的活动,且交换有价值的资源。
在这互动过程中,双方其实就是在交换有价值的报酬,人们只要觉得这个交换关系有吸引力,才会继续与对方互动(Munch,1993;引自杨棍智,2001)。
在心理学的方面,因为受到了Skinner 的学说启发,强调个人都在追求酬偿,设法争加酬偿,并减少惩罚,当酬偿和惩罚改变时,个人的行为就会随之而有所改变,“报酬”是增强或是满足个体的需求的行为;“惩罚”是迫使付出成本以避免痛苦,现代交换理论从心理学理论借用了报酬、惩罚的观念,使得交换理论学者能把行为当成心理需求驱使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