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我国的气象灾害及科学防灾减灾共27页
气象灾害专题(中图版)
预 报
电视广播等
发布预报或紧急警报
监测台风移动方向、速度及狂风暴雨出现的地区
3S
完善基础设施 提高防灾减灾意识
(四)台风的防御措施
1.提供淡水资源:例如台风带来的大量降水可以缓解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7~8月份的伏旱天气。台风给中国沿海、日本海沿岸、印度、东南亚和美国东南部带来的雨水,约占这些地区总降水量的1/4以上。
3、位于各大洋西北部的国家和地区(包括中国)都有台风的影响。
热带气旋:运用地图,指出其分布范围;结合必修1知识分析原因
⑴热带气旋源地(成因): ①水温在26℃度以上的广阔的洋面,水汽充足 ②下热上冷的不稳定的大气层结,促使空气上升 ③南、北纬5°—20°,有一定的地转偏向力 ⑵台风较多的季节:夏秋季节(7-11月)
3.48
距源地远近
1、登陆次数
(三)影响我国的台风
3、影响台风灾情的主要因素
资料三:“中国东部地区影响严重的登陆台风次数”图 “中国东部台风经济损失”图
2、经济发展水平
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单位面积的资产密集度也越高,一旦受灾,损失也更大。如广东、浙江等地区集中了我国重要的工业区、农业区、渔业区,人口密集,城市港口众多,资产密集度较高,灾情更严重。
夏秋季节为主;东 部沿海地区为主。
强度、频次、源地远近 经济水平、基础设施、 防灾减灾措施
利与弊
完善基础设施 提高防灾减灾意识
专题二:气象灾害——寒潮
(一)寒潮的定义
中央气象台发布寒潮预警:两股强冷空气将于31日影响我国北方和中东部地区。受其影响,将会有明显的大风降温、雨水等天气。气温下降8~10℃,部分地区降温12~16℃以上。
157
3.51
我国农业气象灾害特征及防灾减灾对策
我国农业气象灾害特征及防灾减灾对策摘要:随着我国农业的不断发展,农业气象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研究预测频发的气象异常的对策以及防止气象灾害的措施是如今农业气象研究中的重要课题。
需要密切关注作物生长气候的变化,通过改进农业技术,加强田间管理等措施,来抵御气象灾害,防止农作物减产欠收。
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我国农业气象灾害特征及防灾减灾对策。
关键词:农业气象灾害;特征;防灾减灾;对策引言随着全球变暖,气温升高,干旱和洪涝出现了两极分化的问题,过度干旱和过度洪涝限制着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
由于我国国土面积较大,地形结构复杂多样,农业气象自然灾害分布广泛,因此灾害发生时,无法及时应对,制约了粮食产量,阻碍了农业经济的发展。
为此,掌握自然灾害的防御对策至关重要。
1 农业气象灾害特征1.1 具有较强的季节性受到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我国近些年发生农业气象灾害的频率逐渐升高。
通过对全国范围内发生气象灾害的情况进行研究可以发现,农业气象灾害具有较为明显的季节性。
例如在我国沿海地区,每年的夏季容易出现一些台风等强对流天气,而在我国东北地区,旱灾的发生时间主要集中在春季,因此,可以依据这种规律对农业气象灾害进行研究。
1.2 具有较强的局部性在我国很多地区,气象灾害发生往往是多种灾害同时发生,尤其是在一些固定的时间段内,往往会出现多种气象灾害,这些气象灾害影响的地区也比较固定。
例如,每年在我国一些地区发生的冰雹或者霜冻灾害,这些气象灾害发生的规律说明其具有较强的局部性特点[1]。
1.3 具有较强的区域性通过对近几年的气象资料研究可以发现,在一些降水量相对较高的地区,发生洪涝灾害的概率较大。
这些地区往往水网密布,同时地势较低。
台风等气象灾害往往发生在我国的严寒地区,在内陆发生的概率较低。
2 主要农业气象灾害分析2.1 干旱作物发育期内,久旱使土壤中有效水分消耗殆尽,使作物发生凋零枯死的现象,叫作干旱。
作物受干旱危害的程度是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这些因素有降水量、蒸发量、土壤有效水分储存量、作物需水量及耕作措施,此外还与作物品种、水利化程度等有关。
《气象灾害》自然灾害PPT教学课件
概念
概念
分布 洪涝灾害
台风灾害 分布
危害
气
特点
象
危害
概念
灾
概念
分布 干旱灾害
害
寒潮灾害 分布
危害
危害
影响
第一节 气象灾害
-.
【教学目的和要求】
一、洪涝灾害
(一)概念:因连续性的降水或短时强降水导致江河洪水泛滥, 或积水淹没低洼土地,造成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的一种灾害。
二、分布
1.从气候因素看 主要分布在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亚热带湿
润气候区、温带季风气候区、温带海洋性气候 区。
2.从地形因素看 沿海、沿河地势低洼地区和干暖
风速从外向内 增加、无降水
四、危害
1.狂风可吹倒房屋、 拔起大树,掀翻万 吨巨轮,破坏交通 和通信设施等。
2.暴雨会造成河堤决 口,水库崩溃,洪水 泛滥。引发滑坡、泥 石流等灾害,淹没农 田、村镇,并危害近 海养殖。
3.风暴潮能破坏海 堤、淹没岛屿,造 成海水倒灌。
三、危害
3.引发水资源短缺, 造成人畜饮水困难, 甚至影响经济发展乃 至社会稳定。
4.引发沙尘暴、火灾、 虫灾等灾害。
我国旱灾
(1)我国旱灾的发生 范围广泛。
(2)东部季风区:因 降水季节变化、年 际变化大,易发生 旱灾。
(3)旱灾多发区:华 北、华南、西南和 江淮,其中华北地 区的旱灾发生最频 繁、影响最严重。
四、我国台风灾害时空分布
地点: 东南沿海地区 时间: 夏秋季节。
西太平洋台风具有向西 北方向移动的特征
(一)概念: 因强冷空气迅速入侵造成大范围的剧烈降温,气温24小时内
下降8℃以上,且最低气温下降到4℃以下,并伴有大风、雨雪、 冻害等现象的天气过程。
农业气象灾害特征及防灾减灾对策
农业气象灾害特征及防灾减灾对策农业气象灾害是指由气象因素引起的农业生产中的灾害,包括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两大类。
自然灾害主要包括风灾、霜冻、干旱、洪涝、高温、冰雹等;人为灾害主要包括环境污染和气候变化引发的灾害。
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具有严重破坏性和危害性,直接影响着农民的生产生活。
了解农业气象灾害的特征,制定防灾减灾对策,对于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一、农业气象灾害的特征1. 风灾风灾是气象灾害中的一种常见灾害。
风灾经常发生在成长期的农作物上,造成直接损失,影响着农作物的生长和丰收。
风灾对农作物的危害主要表现在其暴风、龙卷风、飓风等对农作物的破坏。
风灾在山区和平原地区的生气作物上造成的损失较大,因此应采取适当的防灾减灾措施,提高农作物的抗风能力。
2. 霜冻霜冻是农业生产中常见的一种气象灾害,对作物的生长和丰产产生严重影响。
霜冻在我国的北方地区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灾害,因此应采取适当的技术措施,防止霜冻对农作物的危害。
采用撒布柴草、用烟囱发热等方法可以有效防止霜冻对冬小麦、棉花等作物的危害。
3. 干旱干旱是气象灾害中的一种常见灾害。
干旱对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干旱对农作物的生长和发育产生了破坏性的影响,造成了作物的减产和荒废。
对干旱进行有效的预测和预防是非常重要的。
可以采取适当的技术措施,比如建设水库、引水渠和进行人工降雨等方法,以降低干旱对农作物的危害。
二、防灾减灾对策1. 加强气象预测加强气象预测,提高气象预测的准确性和时效性,对农业气象灾害的发生和发展进行较为准确的预测,以便采取相应的防灾措施。
比如利用卫星遥感、气象雷达、气象站等工具对气象灾害的发生进行预测,及时发布预警信息,以提醒农民采取应对措施。
2.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建设水库、河道、水利设施、排灌工程,提高农田的排水排灌能力,以减少洪涝和干旱的影响,提高农作物的抗灾能力。
《2024年我国气象灾害的分类与防灾减灾对策》范文
《我国气象灾害的分类与防灾减灾对策》篇一一、引言我国地域辽阔,气候多样,气象灾害频发。
气象灾害是指由大气运动引起的,能够对人类社会及自然环境造成重大损失的天气或气候现象。
为了有效应对和减少气象灾害带来的损失,对我国气象灾害进行科学分类并制定相应的防灾减灾对策显得尤为重要。
二、我国气象灾害的分类我国气象灾害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1. 暴雨洪涝灾害:由长时间连续降雨或短时间强降雨导致的洪水、积水等灾害。
2. 干旱灾害:长期无雨或降水量严重不足导致的土壤缺水、农作物受灾等。
3. 台风灾害:由台风引起的狂风、暴雨、洪水、风暴潮等灾害。
4. 低温冷冻灾害:包括寒潮、霜冻、雪灾等,对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造成严重影响。
5. 高温热浪灾害:长时间高温天气导致的人体健康问题、农作物生长受阻等。
6. 雷电灾害:雷电引发的雷击、雷暴大风等灾害。
三、防灾减灾对策针对上述气象灾害,我们应采取以下防灾减灾对策:1. 建立完善的气象监测预警系统:通过建立全国性的气象监测网络,实时监测天气变化,及时发布气象预警信息,为防灾减灾提供科学依据。
2. 加强防灾减灾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防洪、抗旱、防台风等基础设施的投入,提高抗灾能力。
3. 提高公众防灾减灾意识: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气象灾害的认识和防范意识,使公众能够正确应对气象灾害。
4. 实施综合防灾减灾策略:针对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气象灾害,制定综合防灾减灾策略,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优化利用。
5. 建立健全应急救援体系: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完善应急救援机制,确保在气象灾害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开展救援工作。
6. 推动科技创新,提高防灾减灾能力:通过科技手段,如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提高气象预测的准确性和时效性,为防灾减灾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7. 实施生态修复和保护工程:通过植树造林、水土保持等措施,改善生态环境,提高自然环境的抗灾能力。
8.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借鉴国际先进的防灾减灾经验和技术,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
介绍我国的气象灾害及科学防灾减灾-精选文档
图3:1987-2019年我国干旱面积
• 4、大雾灾害 • 大雾灾害在我国四川盆地、长江和淮河 流域、华南、华北及东北等地均有发生, 尤为四川盆地和长江流域浓雾天气较多。 近50年来,虽然我国年平均雾日数呈减 少的趋势(图4),但大雾造成的灾害损 失却更加严重。如2019年11月8日,上 海大雾弥漫,奉贤区A30公路施工路段 发生特大车祸,造成10人死亡,15人受 伤。
• 2、台风灾害 • 我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遭受台风危害最严 重的国家之一。沿海地区经常遭受台风侵 袭,且有可能窜入内陆,引发暴雨洪涝、 泥石流、山体滑坡等气象衍生灾害。 • 2019年以来,西北太平洋及南海生成的 台风个数有所减少(23个),但由于我 国经济的发展,台风影响程度却呈增加趋 势。如,2019年-2019年台风造成的直接 经济损失,比1987年-2019年10年间年均 增加了58.4%。
我国的气象灾害情况
• 我国地处东亚季风区,自然条件复杂,气候变 化剧烈,气象灾害发生十分频繁,是世界上遭 受气象灾害损失严重的少数国家之一。气象灾 害不仅给人民生命财产及社会发展带来了严重 的影响,还对我国的粮食安全、社会安定、资 源环境等构成严重威胁。 • 因此,加强对气象灾害的分析研究,提升气象 灾害预测预警服务能力和水平,是保障人民生 命财产安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推 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促进经 济发展、社会进步的迫切需要。
• 3、干旱灾害
• 干旱是影响我国农业生产的最主要气象灾害。 干旱灾害在全国各地都有发生,但分布不均, 北方以春旱为主,长江流域、江南和江淮之 间伏旱较多。据1987至2019年统计,我国 平均每年遭受干旱灾害的农作物面积为 2557.3万公顷,约占气象灾害造成的农作 物受灾面积的51.15%。其中,2000年、 2019年受旱面积较大,在4000万公顷左右。 2019年以后,受干旱影响面积有所减少,但 重大
第一节 我国防灾减灾的主要成就共32页文档
(1)淮河流域的主要粮食作物是 ___小__麦___和_水__稻____。
(2)试从以下三方面分析淮河流域洪涝灾害多发的原因。
①气候: 6、7月间淮河流域降水强度大,时间长
;
②地形: 淮河中下游地区地势低平,水流速度慢
;
③水系:上中游支流多,下游河道淤塞,出海口少,泄洪不畅。
结束
谢谢!
淮河流域
据图分析: 淮河多水旱 灾害的原因?
淮河流域地形
2、淮河多水灾的原因:
支流多 落差小 河道弯曲狭窄 暴雨频繁 湖泊淤积
3、国家治理淮河的做法:
除险加固、疏通河道等
淮河流域防洪措施
根据下列材料回答。 材料一:2019年6~7月,我国淮河流域遭受了前所未遇 的水灾,200万公顷农田受到威胁,被水围困人口达210 万,倒塌房屋15万间,所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逾180亿元 。 材料二: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河流域图
我国的防灾减灾成就
活动:
阅读p76页材料,回答问题:
1、防灾减灾为什么要立法? 2、除上面列举的与防灾减灾有关的法律
外,你还能补充吗?
目前我国主要有哪些减灾项目?
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 太行山绿化工程 “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 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 淮河治理工程 全国水土流失防治工程 太湖综合治理工程等
1954年淮河洪水
1954年夏季,淮河流域发生了类似于1931年全流域性的特大洪水,河 南、安徽、江苏3省遭受严重的洪涝灾害,其中安徽灾情最重。据淮河水利 委员会规划设计院1986年计算成果,1954年淮河干流正阳关和洪泽湖中渡 以上30天洪量为50年一遇。整个7月份,连云港、徐州、许昌一线以南雨量 均超过300mm,雨区主要分布在淮河正阳关以上流域。淮南山区及洪汝河、 沙颍河中下游雨量最大,有4处暴雨中心:史河上游吴店月雨量1265.3mm; 淮河王家坝923.8mm;沙颍河支流汾泉河临泉1074.9mm;沱河宿县963mm。
中国的自然灾害风险与防灾减灾
中国的自然灾害风险与防灾减灾中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频发、规模庞大的国家之一。
由于地势复杂,气候多样,中国面临的自然灾害风险极高。
这些自然灾害对中国的经济、社会和环境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因此,中国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应对自然灾害,并减少其对国家和人民的影响。
中国自然灾害风险的主要来源之一是地质灾害。
中国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和青藏高原地震带上,地震、山体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经常发生。
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就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破坏最严重的地震之一,造成了万人死亡和巨大的经济损失。
地质勘探和地震预警系统的建设是减少地质灾害风险的重要手段。
通过提前预警和准确监测地震的发生,可以尽早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另一方面,气象灾害也是中国面临的严重风险之一。
中国地域广阔,气候多样,常常发生台风、暴雨、干旱和大雾等气象灾害。
这些灾害对农业、交通和民生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为了提前预防和减少气象灾害的影响,中国必须加强气象监测和预警系统。
通过建立高效的预警机制,可以提前通知受灾地区,居民可以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从而减少损失和风险。
除了地质和气象灾害之外,中国还面临着其他灾害的风险,如森林火灾、水灾和海啸等。
森林火灾对自然生态和人类社会都造成了严重破坏。
中国需要加强森林防火和早期监测系统,在火灾爆发前及时发现并扑灭火灾。
水灾是中国最常见的自然灾害之一,沿海地区和江河流域特别容易受到水灾的威胁。
因此,必须加强流域管理和建设相应的防洪设施,减少水灾带来的经济和人员损失。
在应对自然灾害风险方面,中国在过去几十年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这主要得益于政府的重视和投入。
中国成立了专门的自然灾害管理部门,并制定了相关的法律法规。
此外,中国还加强了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在防灾减灾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突破。
例如,中国在地震预警和防洪技术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为灾害预防和救援提供了有效的工具和手段。
然而,中国面临的自然灾害风险仍然很大。
由于人口众多,城市化进程快速,灾害防范和应对的任务非常艰巨。
我国气象灾害
我国地域广大,地势复杂,季风气候明显,是世界上气象灾害频发的国家之一。
影响我国主要气象灾害有暴雨洪涝、干旱、热带气旋、冷害、冻害、寒害、暴雪、沙尘暴、大雾、冰雹、雷暴、龙卷、大风、热浪、干热风、连阴雨等。
每年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占整个自然灾害损失的70%以上,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占国民生产总值的3%~6%左右。
而与气象条件有关的水土流失、泥石流、滑坡、崩塌、沙漠化、地面沉降、森林和草原火灾及农、林、草原病虫害等生态环境灾害的间接经济损失更是无法统计。
我国气象灾害的主要特点是:种类多,发生频率高,影响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群发性强,连锁反应显著,灾情严重等。
暴雨洪涝1。
概述洪涝通常是它指由于江河洪水泛滥淹没农田和城乡或因长期降雨等产生积水或径流淹没低洼土地,造成农业或其他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的一种灾害。
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河流众多,季风气候十分显著。
由于降水在季节上的分布极不均匀,全年降水大多集中在夏半年,降水年际变化又十分明显,因而洪涝灾害甚为频繁,是影响我国国计民生的严重的气象灾害之一。
据1950~1999年资料统计,我国平均每年洪涝灾面积为942。
4万公顷,严重洪涝年份农田受灾面积可达1300万公顷以上。
例如,1954年是建国以来洪涝灾害最严重的年,这一年全国洪涝受灾面积达1600万公顷;其中长江流域就有317万公顷;耕地被淹,3.3万人死亡。
根据洪涝的表现形式及危害的不同,可分为洪灾、涝灾。
湿害。
其中:洪灾是指因江河洪水泛滥,淹没农田和城乡,危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现象。
依照江河洪水成因的不同,又有暴雨洪水、融雪(冰川)洪水、冰凌洪水、风暴潮洪水等,其中又以暴雨洪水造成的损失最为严重。
涝灾是指因长时间大雨或暴雨产生的积水或径流淹没低洼土地所造成的灾害。
湿害是指因长期阴雨(降水强度不一定很大),地下水位升高及洪、涝灾过后排水不良或早春积雪(或表面湿冻土)迅速融化,在土壤尚未化通时水分下渗受阻等,使土壤水分长期处于饱和状态引起的灾害。
《2024年我国气象灾害的分类与防灾减灾对策》范文
《我国气象灾害的分类与防灾减灾对策》篇一一、引言我国地域辽阔,气候多样,气象灾害频发。
气象灾害是指由大气运动异常引起的自然灾害,包括台风、暴雨、干旱、雷电等。
这些灾害不仅给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严重威胁,也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因此,对气象灾害进行分类,并采取有效的防灾减灾对策,对于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我国气象灾害的分类(一)暴雨洪涝灾害暴雨洪涝灾害是我国最常见且影响范围最广的气象灾害之一。
其成因主要为长时间连续的强降雨,导致江河湖泊水位迅速上升,引发洪涝灾害。
此类灾害多发生在夏秋季节,尤其是沿海地区和江河中下游地区。
(二)干旱灾害干旱灾害是指长时间无雨或降水量严重不足,导致土壤水分严重缺乏,影响农作物生长和人类生活的一种气象灾害。
我国干旱灾害多发生在北方地区和西部内陆地区。
(三)台风灾害台风灾害是由台风引起的风、雨、潮等自然灾害的总称。
台风灾害多发生在沿海地区,具有突发性、破坏性强等特点。
(四)雷电灾害雷电灾害是指因雷电引起的火灾、爆炸、人员伤亡等事故。
我国雷电灾害多发于夏季雷暴频繁的地区。
三、防灾减灾对策(一)提高监测预警能力针对各类气象灾害,加强监测预警系统建设,提高预测预报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通过卫星遥感、雷达监测、自动气象站等手段,实时监测天气变化,及时发现并预警可能发生的气象灾害。
(二)加强防灾减灾设施建设加强防洪排涝设施建设,提高抗洪能力;加强水利工程建设,优化水资源配置;加强雷电防护设施建设,减少雷电事故发生。
同时,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提高应急救援能力。
(三)普及防灾减灾知识通过媒体宣传、科普教育等途径,普及防灾减灾知识,提高公众的防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让公众了解各类气象灾害的特点、成因及防范措施,提高公众的自我保护能力。
(四)实施综合治理策略针对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和气象灾害类型,制定综合治理策略。
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扶持等手段,推动防灾减灾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实现可持续发展。
农业气象灾害特征及防灾减灾对策
农业气象灾害特征及防灾减灾对策农业气象灾害是指自然环境中的气候因素对农业生产造成的不利影响,包括干旱、水灾、风灾、雹灾、霜冻等。
这些灾害对农业生产造成了严重的损失,严重影响了农民的生计,也给国家的粮食生产带来了严重的挑战。
了解农业气象灾害的特征,制定有效的防灾减灾对策对于保障粮食生产和农村稳定至关重要。
一、农业气象灾害的特征1. 干旱干旱是指降水量明显偏少,土壤含水量明显不足,导致灌溉不足,作物生长受限,甚至造成作物死亡的气象灾害。
干旱是农业气象灾害中影响范围最广、持续时间最长、危害最大的一种。
干旱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主要表现为降水不足导致作物干旱、生长受限,甚至减产或死亡。
2. 水灾水灾是指降水过多或短时间强降雨,导致河流、湖泊、水库、引黄灌区内河滩农田、排灌渠道被淹没,田间作物被水淹、倒伏,或土壤水分过多导致根系窒息等,从而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发育。
水灾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河流泛滥,农田被淹,导致作物无法生长,甚至造成作物死亡。
3. 风灾风灾是指强风对农作物造成的直接破坏和间接影响。
主要表现为风力大,风速快,导致抗风性差的作物遭受破坏,叶片受损,幼苗倒伏,成熟作物摘果,减产或失产。
4. 雹灾雹灾是指在雷暴天气中,大气中的云层内存在冰雹核,降雨时这些冰雹核就能不断吸引水汽凝结成冰雹雨滴,当冰雹雨滴体积增大到一定程度时,便会从云层中坠落到地表造成冰雹灾害。
雹灾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冰雹对作物造成轻、重不同程度的破坏,严重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5. 霜冻霜冻是指低温导致植物组织中的细胞间液体结冻而引起的农业灾害。
霜冻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在作物发育期间,由于低温导致植物组织冻伤,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和发育。
二、防灾减灾对策1. 提前制定应对预案针对不同类型的农业气象灾害,农业部门应提前制定相应的应对预案,包括对各种灾害的特点和危害进行深入研究,建立灾害预警系统,完善灾害监测和报警机制,加强信息共享,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指导农民采取相应的防灾减灾措施。
《中 国的气象灾害和洪涝灾害》 讲义
《中国的气象灾害和洪涝灾害》讲义一、气象灾害气象灾害是指大气对人类的生命财产和国民经济建设及国防建设等造成的直接或间接的损害。
中国是世界上气象灾害发生十分频繁、灾害种类甚多、造成损失十分严重的国家之一。
(一)干旱干旱是指长期无雨或少雨,导致土壤水分不足、作物水分平衡遭到破坏而减产的气象灾害。
在中国,干旱的分布范围广泛,华北地区常常出现春旱,长江中下游地区则多伏旱,西南地区易发生冬春连旱。
干旱会导致农作物减产甚至绝收,影响水资源的供应,造成人畜饮水困难,还可能引发土地荒漠化等生态问题。
(二)洪涝洪涝灾害包括洪水灾害和雨涝灾害两类。
洪水灾害是指由于暴雨、融雪、冰凌、风暴潮等引起江河湖泊水量迅速增加、水位迅猛上涨而引发的灾害;雨涝灾害则是指因长期大雨或暴雨产生的积水和径流淹没低洼土地所造成的灾害。
中国的洪涝灾害主要发生在东部季风区,尤其是长江、黄河、淮河等流域。
洪涝灾害会淹没农田、冲毁房屋和道路等基础设施,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巨大损失。
(三)台风台风是发生在热带海洋上的强烈气旋。
每年夏季和秋季,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常常受到台风的侵袭。
台风带来的狂风、暴雨和风暴潮会摧毁建筑物、破坏农作物、影响交通运输,严重威胁着沿海地区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四)寒潮寒潮是一种大范围的强冷空气活动。
寒潮入侵时,会带来急剧的降温、大风和雨雪天气。
中国的寒潮主要发生在秋末、冬季和初春时节,北方地区受其影响较大。
寒潮可能会导致农作物遭受冻害,影响畜牧业生产,还会对交通运输和人们的日常生活造成不便。
(五)沙尘暴沙尘暴是指强风将地面大量沙尘卷入空中,使空气特别混浊,水平能见度低于 1 千米的天气现象。
中国的沙尘暴主要发生在北方地区,尤其是西北地区。
沙尘暴不仅会影响人们的出行和健康,还会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二、洪涝灾害(一)形成原因1、气候因素中国大部分地区属于季风气候,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这是洪涝灾害发生的主要气候原因。
2、地形因素地势低洼的地区容易积水,形成洪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台风灾害
• 我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遭受台风危害最严 重的国家之一。沿海地区经常遭受台风侵 袭,且有可能窜入内陆,引发暴雨洪涝、 泥石流、山体滑坡等气象衍生灾害。
• 2019年以来,西北太平洋及南海生成的 台风个数有所减少(23个),但由于我 国经济的发展,台风影响程度却呈增加趋 势。如,2019年-2019年台风造成的直接 经济损失,比1987年-2019年10年间年均 增加了58.4%。
• 3、干旱灾害
• 干旱是影响我国农业生产的最主要气象灾害。 干旱灾害在全国各地都有发生,但分布不均, 北方以春旱为主,长江流域、江南和江淮之 间伏旱较多。据1987至2019年统计,我国 平均每年遭受干旱灾害的农作物面积为 2557.3万公顷,约占气象灾害造成的农作 物受灾面积的51.15%。其中,2000年、 2019年受旱面积较大,在4000万公顷左右。 2019年以后,受干旱影响面积有所减少,但 重大
• 5、沙尘暴
• 我国北方属中亚沙尘暴多发地区之一。
• 6、雷电灾害
• 我国地处温带和亚热带地区,雷暴活动比较 频繁。青藏高原东部、西北地区东部部分地 区、长江中下游以南地区、西南地区东部和 南部为雷暴高发区,雷暴发生最频繁的区域 是云贵高原和四川盆地等山区。据20192019年的资料统计,我国平均每年因雷电 灾害造成的死亡人数达537人,仅次于暴雨 洪涝灾害造成的人员死亡。
图2:气象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占国内 生产总值比例
(一) 我国气象灾害种类多,属世界少见
• 由于我国地理位置、特定的地形地貌和 气候特征,致使我国气象灾害的种类之 多,属世界少见。我国的气象灾害大致 可分为7大类20余种。
(二)我国气象灾害发生频次高、分布地 域广、持续时间长,造成的损失十 分严重
表:1947年-1980年全球自然灾害造成人员死亡
自然灾害类型
死亡人数(万人)
热带气旋、台风、飓风 地震 洪水 雷暴和龙卷风 雪暴 火山 热浪 雪崩 山体滑坡 风暴潮和海啸 合计
49.9 45.0 19.4 2.9 1.0 0.9 0.7 0.5 0.5 0.5 121.3
图1:主要自然灾害经济损失比例图
• 2019年12月1~2日,因大雾北京首都机场 有1400多架次航班延误,导致上万名旅客 滞留。1990年2月10日~21日,华北地区 出现历史上罕见的大雾天气,造成输变电设 备绝缘性能下降,华北电网发生大面积“污 闪”灾害,京津唐电网因雾害造成51条输 电线路出现故障、147次跳闸。
图4.1954-2019年我国大雾日数变化趋势
• 雷击灾害致死的人员中,大部分为在田 间耕作的农民。农村频频发生雷击致人 死伤事件,主要原因:一是农村防雷意 识比较薄弱,防雷知识宣传不到位,个 人自我防范能力弱;二是由于农村高层 建筑少,周边比较空旷,雷雨天人易成 为引雷导体;三是农村防雷设施少,随 着家电设备增多,雷击的几率也随之增 大。
(三)几种主要气象灾害及其危害
• 1、暴雨洪涝灾害
• 暴雨洪涝灾害是气象灾害中最为严重灾害。据 近20年资料统计分析,暴雨洪涝灾害及由此引 发的泥石流、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每年造成农 作物受灾面积超过1350万公顷,约占农作物受 灾总面积的27%,死亡人数年均为1991人, 占 气象灾害年均总死亡人数的66.37% ,直接经 济损失年均为816.19亿元, 占气象灾害经济年 均总损失的62.78%。最高年份暴雨洪涝灾害 死亡人数达4150人、直接经济损失达2500亿 元(2019年)。
• 在我国一年四季均会发生不同类别的气 象灾害。春季以沙尘暴、寒潮、雪害、 低温连阴雨、干旱等灾害为主;夏季的 暴雨洪涝、台风、干旱、风雹、雷暴、 干热风、高温酷热等灾害影响最大;秋 季台风、干旱、冷害、连阴雨、霜冻等 灾害最重;冬季寒潮、大风、雪害、冻 害等危害突出。
•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每年因 各种气象灾害和次生灾害造成农业受 灾面积达5000万公顷以上,受灾人口约 达4亿人次,平均每年有3000多人死 于气象灾害、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300 亿元。
图3:1987-2019年我国干旱面积
• 4、大雾灾害
• 大雾灾害在我国四川盆地、长江和淮河 流域、华南、华北及东北等地均有发生, 尤为四川盆地和长江流域浓雾天气较多。 近50年来,虽然我国年平均雾日数呈减 少的趋势(图4),但大雾造成的灾害损 失却更加严重。如2019年11月8日,上 海大雾弥漫,奉贤区A30公路施工路段 发生特大车祸,造成10人死亡,15人受 伤。
• 我国地处东亚季风区,自然条件复杂,气候变 化剧烈,气象灾害发生十分频繁,是世界上遭 受气象灾害损失严重的少数国家之一。气象灾 害不仅给人民生命财产及社会发展带来了严重 的影响,还对我国的粮食安全、社会安定、资 源环境等构成严重威胁。
• 因此,加强对气象灾害的分析研究,提升气象 灾害预测预警服务能力和水平,是保障人民生 命财产安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推 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促进经 济发展、社会进步的迫切需要。
一、气象灾害是自然灾害中 最为严重的灾害
• 1990年,联合国有关组织统计的1947年 至1980年全球造成人员死亡严重的10种 自然灾害中(表),有5种是气象因素直 接引起的灾害,3种主要是由气象因素引 发的。而台风、飓风和洪水导致的人员 死亡分别占第一和第三位。据统计,近 10年来,全球自然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 平均每年达694亿美元,而暴雨洪涝、台 风和旱灾三项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就占 其中的绝大部分。在我国气象灾害占整 个自然灾害的70%以上(图1),气象灾 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约占国内生产总 值(GDP)的1%~3%(图2)。
• 干旱、特大干旱影响却呈现加重趋势。 如2019年,四川和重庆由于持续少雨和 高温,发生了严重干旱。重庆遭遇百年 一遇特大伏旱,四川为1951年以来最严 重伏旱,两地共有1300万人口、1340万 头大牲畜先后出现临时或严重饮水困难; 农作物受灾面积338万公顷;直接经济损 失达192.6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