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细胞藻种质分离、培养和应用的技术操作规范

合集下载

育苗场的运作:单细胞藻类的培养

育苗场的运作:单细胞藻类的培养

育苗场的运作:单细胞藻类的培养29第三部分育苗场的运作: 单细胞藻类的培养3.1 概述29.3.2 藻种和一级培养的维护和管理. 313 .2 .1藻种的管理程序 32.3 .2 .2一级培养程序 363.3 二级培养 373 .3 .1培养过程的生长时相. 373 .3 .2二级培养的操作细节. 383 .3 .3藻类密度的计算 40.3.4 三级培养 423 .4 .1袋式培养或圆柱式培养 44.3 .4 .2内部照明培养 453 .4 .3三级培养的管理原则. 463 .4 .4自动化三级培养 49.3 .4 .5存在问题和解决方案. 503 .4 .6室外粗放培养 503.5 参考文献 523.1 概述进行海产经济贝类苗种商业性生产中,海洋单细胞类藻一直被用于不同发育阶段贝类幼体的饵料图12。

到目前为止,活的海洋单细胞藻类始终被认为是双壳类幼虫和稚贝的最佳饵料。

为了改变这一局面,人们正在研发适合于这一目的的非活性饵料和人工配合饲料。

尽管如此,在可预见的将来活的单细胞藻类的培养对于贝类育苗的成功依然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非活性饵料和配合饲料仅仅用于活饵料的补充成分。

图12: 贝类育苗中常用的两种单细胞微藻A等鞭金藻和B四爿藻的光学显微镜图片,及其它们的相对个体大小。

30 双壳贝类育苗实用手册鞭毛藻和硅藻是海洋微藻的主要组成部分,是构成海洋食物链的基础生产者。

它们从海水中吸收营养物质,利用光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组成细胞的有机物。

在育苗场中,微藻被养殖在添加有硝酸盐、磷酸盐、必需微量元素、维生素和用作碳源的二氧化碳的海水中。

人造海水也可以用来培养微藻,由于费用过高,仅限于实验室的小规模培养中使用。

微藻的培养之所以重要是因为育苗场中所用的微藻在天然海水中数量太少,满足不了高密度培养的贝类幼虫和稚贝最佳生长的需要。

在贝类幼虫的培养过程中,海水中所包含的天然浮游藻类基本上都被过滤殆尽,这就必须提供足够量的人工培养的、经过优选的、具有高营养价值的微藻,并非任何未经选择的藻类都可用作饵料。

贝类育苗单胞藻培养技术

贝类育苗单胞藻培养技术

2013.6饲料与添加剂辽东学院农学院 罗永成贝类育苗单胞藻培养技术随着贝类人工育苗技术的发展,单胞藻饵料的培育已成为育苗过程中的关键技术。

在贝类人工育苗过程中,需要培养大量的优质单胞藻作为幼体贝的饵料。

单胞藻培养的好坏,直接影响育苗的成败。

一、一级培养(保种室)1.培养设施 为在贝类人工育苗季节保存高纯度的优质藻种,育苗厂应具备专用的保种室,其面积大小依据规模而定。

保种室四面用玻璃窗采光,并加装人工光源,以备阴雨天光线不足时使用。

若是透明玻璃钢瓦屋顶的保种室,则在夏季高温时,会因光线太强和室温过高而抑制单胞藻生长,甚至“烫死”单胞藻,因此屋顶应设遮光设施。

室内应配有温度计,保种常用5000毫升三角烧瓶,用煮沸过滤海水。

保种室应储备以下用品,酒精棉、脱脂棉、筛绢网(300目)、显微镜、滤纸等器材,另在保种室旁配置专门的配药房,面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保持配药房整洁干净。

2.培养条件 保种时每天需摇瓶3~4次,防止菌膜产生。

培养架上安装日光灯做光源,以备自然光不足时补充,强光照射用白窗帘遮光。

保种室的温度应控制在单胞藻的适温范围内,一般在北方应具备升温设施,使硅藻保持在16~18℃,金藻保持在20~22℃。

3.培养方法和步骤 培养容器内外先用稀H C剂清洗,再用淡水冲洗。

用300目的筛绢网把脱脂棉包裹在内过滤海水,然后用淡水冲去瓶外的生海水,放在电炉上加热消毒,海水煮沸后停5分钟至水泡消失,然后再加热煮沸,至水泡消失。

这样对细菌和原生动物的杀灭比较彻底,冷却备用。

4.营养盐 金藻、硅藻营养盐配方:分别配制甲液和乙液,然后按比例进行混合后使用。

甲液配方:三氯化铁6克、氯化锰1.5克、硼酸150克、钠盐220克、硝酸钠500克、硫酸二氢钠200克、微量金属溶液5毫升、蒸馏水5000毫升;乙液配方(微量金属溶液):氯化锌4克、氯化钴3克、钼酸铵1.5克、硫酸铜1.5克、蒸馏水200毫升。

将消毒冷却后的甲液与乙液按100∶1的比例混合,如果培育金藻每1000毫升营养液需加入维生素B 1(0.1克/支)和维生素B 12(0.5毫克/支)各一支。

海水单细胞藻类培养技术

海水单细胞藻类培养技术

海水单细胞藻类培养技术海水单细胞藻类是海洋及沿海水域中使用最广泛、生长最迅速的生物群落,在全球海洋生态系统中占据重要地位,而建立海水单细胞藻类稳定培养,对于进一步开发及利用这种有价值的海洋资源,如基因组学研究、海洋药物研究、生物制剂研究等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针对海水单细胞藻类的培养技术进行详细的论述,首先将介绍海水单细胞藻类的分类、生物学特性及研究价值;其次,将介绍培养海水单细胞藻类的基本要求、常用培养介质构制、饲料内容及添加方法;再次,重点介绍培养海水单细胞藻类的异种合子和活体突变的技术;最后将介绍培养海水单细胞藻类的应用与展望。

一、海水单细胞藻类的分类海水单细胞藻类是一类代表性的单细胞生物,是目前已知的最小的海洋生物,具有单细胞的细胞结构。

按体形大致可分为球形、棒状、螺旋形等三大类。

按其培养条件可分为嗜暖型、嗜凉型及复杂性类型。

按其功能基因及表达产物特征,可以分为高尔基体藻类、响应性藻类、共生性藻类及其他特殊功能藻类。

二、海水单细胞藻类的生物学特性及研究价值1.物学特性海水单细胞藻类是历史最悠久的海洋单细胞生物,具有独特的生物学特性,最大的特点是它的体形是细长的棒状细胞,其长度可达100微米,是一类可以活在非常低温极端环境的海洋微生物。

2.究价值由于它的生物学特性,海水单细胞藻类可以作为非常重要的生物模型,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可供研究细胞凋亡、抗病毒、抗污染、互作关系等方面。

此外,海水单细胞藻类还可以作为潜在的医药材料,可以分离和制备有特殊活性的化合物,具有重要的药物开发前景。

三、培养海水单细胞藻类的基本要求1.择藻类首先要确定要培养的藻类,根据海水单细胞藻类的分类,可以选择不同的培养介质构制,以满足不同藻类的培养需要。

2.择培养介质构制在选择培养介质构制时,要根据藻类的嗜温性、抗药物性以及温度要求等不同因素,构建适当的培养介质,以确保藻类的生长及其工作成果。

3.择正确的饲料在培养海水单细胞藻类的过程中,饲料供给是非常重要的,必须选择适当的饲料添加,才能满足藻类的生长需求,使藻类获得良好的生长。

单细胞藻类的培养方法

单细胞藻类的培养方法

单细胞藻类的培养方法周德山1 胡希亮1 李茂才2(1.连云港市海洋环境检测中心,江苏连云港 222042;2.连云港市海洋与渔业局,江苏连云港 222100)单细胞藻类与我们的水产养殖息息相关,不同的单细胞藻类品种及组成使养殖水体表现出不同的颜色。

单细胞藻类是鱼、虾、蟹、贝类等的直接或间接饵料;水体中单细胞藻类的优劣决定了鱼、虾、蟹、贝类等生态环境的好坏。

在水体中培养单细胞藻类有多种方法,笔者将其总结如下:1 培养单细胞藻采用不同的接种方式1.1 在自然水域中直接培养单细胞藻 在目前的大部分池塘养成及部分鱼、虾、蟹、贝类等育苗过程中,直接利用自然淡水或海水培养单细胞藻。

经过滤的海水或淡水里有硅藻、绿藻等各种单细胞藻;有轮虫、桡足类、枝角类等各种浮游动物;有多种小型底栖动物等,利用繁殖自然水体里本身就有的单细胞藻,促进浮游动物、底栖动物等基础饵料生物的生长繁殖,是目前水产养殖过程中,较为常见的基础饵料生物的培养方法。

自然繁殖单细胞藻的时间要根据生产需要而定,其标准为鱼、虾、蟹、贝类等动物育苗开始后,或者其苗种投放池塘后,育苗幼体或投放的苗种要有适宜的生长发育环境,要有充足的生物饵料吃。

虾、蟹、鱼、贝类等的池塘养成,一般在放养苗种半个月前,开始施肥繁殖单细胞藻,根据水色、透明度调节施肥量及施肥次数,一般将水色调节为黄色或黄褐色,透明度为30~50c m。

水色及透明度不同,单细胞藻的品种组成及密度不同,不同的养殖品种及同一品种的不同发育阶段,对水色及透明度的要求不一样。

在虾、蟹、鱼、贝类等的养殖过程中,要始终保持水质的肥、活、嫩、爽,使虾、蟹、鱼、贝类等水产养殖动物,生活在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中。

1.2 使用封闭或半封闭方式定向培养单细胞藻 在大部分的海产动物育苗及一些生态高效养成过程中,使用封闭或半封闭的纯种单细胞藻的三级培养。

如近几年,河蟹土池育苗已兴起热潮,海水的鱼类、贝类、虾类等各种土池育苗也已开始,土池育苗的关键,就是在池塘里繁殖优质的充足的单细胞藻,促使以单细胞藻作为饵料的各种浮游动物、底栖动物等基础饵料生物的大量生长繁殖。

单细胞藻类培养技术

单细胞藻类培养技术

实用技术—生物饵料责任编辑 李振龙单细胞藻中含有大量的多聚不饱和脂肪酸(PUFAs)、EPA和DHA,而且多数的单细胞藻具有生长繁殖快、环境适应力强、培养周期短等特点。

可实现在人工控制条件下大量培养获得高产的目的,是鱼、虾、贝类等海产品的理想鲜活饵料,藻类培养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海产品育苗的成败,因此单细胞藻类的培养技术是育苗成功的基础和关键技术。

随着人工育苗技术的成熟,单细胞藻类在贝类、虾蟹类、鱼类人工育苗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以下简述一下藻类培养的注意问题:一、培养方式根据藻种培养的目的和要求的不同,单细胞藻的培养方式也有多种。

根据藻的纯度一般分为纯种培养和单种培养。

培养方法主要分为保种室培养和生产性培养。

目前水产养殖过程中最为基础的培养是直接在自然水域中培养单细胞藻。

经过滤的海水或淡水里有硅藻、绿藻等各种单细胞藻;有轮虫、桡足类、枝角类等各种浮游动物;有多种小型底栖动物等,利用繁殖自然水体里本身就有的单细胞藻,促进浮游动物、底栖动物等基础饵料生物的生长繁殖。

而随着土池育苗的发展以及藻类在毒理学科研的需要,也可使用封闭或半封闭方式定向培养纯种单细胞藻。

二、扩种目前的生产性培养主要分为一级、二级和三级培养。

一级是藻种活化培养,一般在单细胞藻的保种室里进行,多采用250mL~5000mL的三角烧瓶,逐渐扩大培养;二级是藻种扩大培养,采用40L或50L的塑料桶、塑料袋充气培养单细胞藻;三级是在土池里投喂饵料的培养。

刚买回来的藻种一般进行一级扩种,扩种过程要求严格的无菌环境,最好每天早上7∶30左右,时间不易过早,待藻种上浮后扩种,取上层活跃藻体转接。

不宜在晚上接种,因为晚上不少藻类沉在底部,而白天藻类进行光合作用,趋光上浮,便于观察其运动能力,还可起到选种的作用;刚买回的藻种第一次转接时不易全部转接,转接其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即可,并放在温度较低、光线较弱的地方培养,待藻适应光照条件后再调至其生长所需正常温度、光照条件进行培养,20天左右转接一次。

1单细胞藻类的培养2 19

1单细胞藻类的培养2 19
? 在单胞藻培养用水处理系统中通常需配备过滤 装置和消毒装置
? 最常用的过滤装置为沙滤池
7 充气系统
? 在生产性培养中,为了促进藻类生长,常 需往培养池中充气,可利用育苗池的充气 系统,一般可用鼓风机或小型充气泵
? 但为了预防敌害生物通过空气污染藻液, 空气在注入藻液之前最好经过空气过滤器 或洗气装置
人工光源、操作平台等设备,以及三角烧瓶等玻璃 器皿和各种营养盐及试剂
2 清洗消毒室
? 进行培养器皿和工具清洗及消毒的场所 ? 面积一般在10-15平方米 ? 应配备有清洗水池、消毒池等设施和烘
箱、高压蒸汽灭菌锅、炉灶等设备
3 培养室
? 进行藻类的中继培养和生产性培养的场所 ? 装配有培养容器、培养架和培养池等设施 ? 设计上要求采光好,屋顶一般用透光的玻
第二节 单细胞藻类的培养方 式及培养设施
一 培养方式
按培养纯度分
? 纯培养:即无菌培养,指排除包括细菌在内的一切其他存
在生物的条件下进行的单一藻种的培养,要求最为严格,生 产性培养中很难做到
? 单种培养:可有细菌存在但只有一种藻类的培养。一般室
内水泥池培养多为单种培养
? 混合培养:也称多种培养,是指一培养体系中存在两种或
璃钢波纹板覆盖,最好东西走向 ? 配备有人工光源,最好可调温
4 培养容器
? 有各种规格的三角烧瓶、广口玻璃 缸、细口玻璃瓶、透明塑料袋等
? 主要用于小型培养和中继培养
5 培养池
? 用于生产性培养,培养池主要建在室内,一般 池深80厘米,面积在2-10平方米,池内壁贴白 色瓷砖
6 水处理系统
? 单细胞藻类培养比苗种培养对用水要求更严格
封闭式培养
开放式培养
按采收方式分

单细胞藻种质分离、培养和应用的技术操作规范

单细胞藻种质分离、培养和应用的技术操作规范

单细胞藻种质分离、培养和应用的技术操作规范单细胞藻种质分离、培养和应用的技术操作规范第一章常见单细胞藻的生物学简介第一节绿藻一、扁藻扁藻属绿藻门,绿藻纲,团藻目,衣藻科,扁藻属。

常用种类有青岛大扁藻和亚心形扁藻。

形态特征:亚心形扁藻的藻体一般扁压,细胞前面观广卵形,前端较宽阔,顶端前部凹陷。

鞭毛4条由凹陷处生出。

细胞内有一个大型、杯状、绿色的色素体,后端有一个呈内上开口的杯状蛋白核,有一个到数个红色眼点比较稳定地位于蛋白核附近、细胞中间略前。

原生质体里有一个细胞核。

细胞外有一层薄薄的纤维质细胞壁。

细胞长11~16微米,宽7~9微米,厚3.5~5微米。

能快速活泼游动。

繁殖方式:无性繁殖,细胞纵分裂形成2个(少数情况下4个)子细胞,环境不良时形成休眠孢子。

生态条件:1、盐度亚心形扁藻为广盐性,在8‰~80‰盐度的水中均能生长繁殖。

最适盐度在30‰~40‰之间。

2、温度亚心形扁藻为广温性,在7~30℃的范围内均能生长繁殖,最适范围在20~28℃之间。

3、光照亚心形扁藻在光照强度为1000~20000勒克斯范围内都能生长繁殖,最适光照强度约在5000~10000勒克斯之间。

4、酸碱度一般在pH6~9的范围内均能生长繁殖,最适范围约在pH7.5~8.5之间。

绿藻门的藻类在含有机质丰富的水中生长良好。

二、盐藻盐藻属绿藻门,绿藻纲,团藻目,盐藻科,盐藻属。

主要培养种类是盐藻,又称杜氏藻。

形态特征:盐藻没有细胞壁,细胞外只有一层弹性膜,所以体形变化很大,有梨形、椭圆形、长颈形和纺锤形等。

细胞内有一个杯状的色素体,色素体内的色素主要是叶绿素,生活条件不良时产生血红素,藻体呈红色。

在色素体内靠近基部有一个大的蛋白核,有一个红色眼点位于细胞上部。

原生质体中央有一个细胞核。

前端生出两条等长的鞭毛,鞭毛比细胞长约1/3。

细胞长16~24微米,宽10~13微米。

繁殖方式:无性繁殖,细胞纵分裂形成2个子细胞,环境不良时行有性生殖。

单细胞藻类培养注意事项

单细胞藻类培养注意事项

单细胞藻类培养注意事项
单细胞藻类是一类微型植物,常用于水质监测、生物学研究等领域。

在进行单细胞藻类培养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 选择合适的培养基。

单细胞藻类的不同种类需要不同的培养基,选择适合的培养基可以提高培养效果。

2. 培养环境应保持稳定。

单细胞藻类对温度、光照、pH值等环境因素较为敏感,因此培养环境应保持相对稳定。

3. 注意培养器具的消毒。

在进行单细胞藻类培养前,应对培养器具进行消毒,避免细菌、病毒等的污染影响培养效果。

4. 控制培养密度。

单细胞藻类培养密度过高易导致养分不足、光照不足等问题,因此需要控制培养密度,避免过量培养。

5. 定期更换培养基。

单细胞藻类在培养基中生长繁殖,会消耗其中的养分,因此需要定期更换培养基,保证培养条件的稳定。

在进行单细胞藻类培养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上事项,才能获得高效、稳定的培养效果。

同时,也需要不断探索和研究,完善单细胞藻类的培养技术,为其应用和推广提供更好的支持。

- 1 -。

单胞藻培养

单胞藻培养




保种多用100ml的三角烧瓶,开始扩种时, 培养容器逐步扩大。 100ml 250ml 500ml 3000ml 5000ml 三角烧瓶的优点是瓶口小,不易落入孢子, 不易被污染。可以煮沸消毒,也可以在烘箱 中消毒。
(3)培养室和培养池


培养室是进行中继培养和大量培养的场所。 培养室要求光线充足,一般采用投光率80% 左右的玻璃钢瓦覆盖,四周墙壁均开设大面 积的玻璃窗。房子四周应通风、宽畅,避免 背风闷热。 培养室内主要设施有培养池、培养容器和操 作工具等。
2 、水的消毒




培养单胞藻用水必须经过严格的消毒,以防 敌害生物的污染。通常在选择消毒方法时, 必须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①能够达到杀灭敌害生物的目的; ②经消毒处理后的水必须无毒,对藻类的生 长、繁殖无不良影响或影响不大; ③对三级培养所采取的方法必须能够在有限 时间内对大量水进行消毒而不影响生产; ④消毒方法必须经济、简单、易行。



④漂白粉Ca(ClO)2:又称氯石灰,在水中释 放氯气和初生氧,有强杀菌作用。成本低,消毒 也比较彻底,是生产上二、三级培养池和大型容 器、工具常用的消毒方法。 工业用漂白粉一般含有效氯30~35%,消毒时 按100~300ppm的有效氯含量配成水溶液,容 器、工具浸泡30min以上,消毒水冲洗2~3次 即可;培养池消毒,用高浓度浆糊状洒淋池壁, 半小时后用消毒水冲洗干净。 市售漂白精一般含有效氯70%,比漂白粉高一倍, 其使用参照漂白粉。
第四节
单细胞藻类的培养方式和设 备
1、培养方式



按培养的场所分室内培养和室外培养 按培养基的形态分固体培养和液体培养 按培养的纯度分纯种培养和单种培养 按藻液的流动情况分静止培养和循环流动水培养 按气体交换情况分充气培养和不充气培养 按采收方式分一次培养、连续培养和半连续培养 按藻液与外界接触程度分封闭式培养和开放式培养 按培养规模和目的分小型培养、中继培养和大量培 养

单细胞藻类培养技术

单细胞藻类培养技术

单细胞藻类培养技术单细胞藻类培养技术是一种重要的生物技术,用于研究和利用微小藻类(如藻类、蓝藻、硅藻等)的生理、生态和产物。

以下是单细胞藻类培养技术的一些关键步骤和注意事项:1. 菌种选择:选择适合研究或应用目的的藻类菌种。

不同菌种在生长条件、生理特性以及产物产量等方面有差异。

2. 培养基配制:根据菌种的需求配制合适的培养基,提供适当的营养物质和生长条件。

常用的培养基有BG-11、F/2等。

3. 培养容器选择:可以使用培养瓶、培养槽、生物反应器等容器。

选择容器时要考虑气体交换、光照均匀性等因素。

4. 光照和温度控制:藻类对光照和温度非常敏感。

提供适宜的光照强度和温度有助于藻类的正常生长。

5. pH控制:维持培养液的pH在适宜范围内,可以通过添加缓冲液来控制pH值。

6. 搅拌:对于大规模培养,搅拌有助于保持培养液的均匀性,防止菌体沉积和气体分布不均。

7. 污染预防:严格注意无菌操作,以防止外源性污染。

对于连续培养,定期检查和清洁设备。

8. 收获和分离:根据需要,可以进行藻细胞的收获和分离。

这可能涉及离心、过滤、离子交换等步骤。

9. 产物提取:如果研究或应用的目的是藻类的代谢产物(如蛋白质、油脂、色素等),需要相应的提取方法。

10. 数据记录与分析:记录培养过程中的数据,如生长曲线、生物量、产物含量等。

分析这些数据有助于优化培养条件。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藻类菌种可能具有不同的生长要求,因此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培养条件。

同时,对于高密度培养、连续培养等大规模应用,还需要考虑一些工程技术和生产经济因素。

高温季节单细胞藻类培养技术要点

高温季节单细胞藻类培养技术要点

养殖与饲料2017年第5期摘要单细胞藻类作为鱼虾贝的开口饵料,对育苗成功与否起着决定性作用。

每年7-8月气温较高,原生动物繁殖快,外加雨季阴雨天多,单胞藻生长缓慢,对其大量繁殖造成一定难度,对此总结了高温季节单细胞藻类培养方法。

关键词高温季节;单细胞藻类;培养方法高温季节单细胞藻类培养技术要点邵跃辽宁省锦州市海洋与渔业科学研究所,辽宁锦州121007收稿日期:2016-11-17邵跃,女,1984年生,工程师。

单细胞藻类是海洋生物中最简单,但在海洋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意义的一群生物。

在海水育苗中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尤其是作为鱼虾贝的开口饵料,对育苗成功与否起着决定性作用。

近几年锦州市海洋与渔业科学研究所在夏季高温期进行贝类育苗,同时需要大量单细胞藻类作为饵料,高温季节培养单细胞藻类有一定的难度,比如高温季节原生动物繁殖快、雨季阴雨天多,单胞藻生长慢、易污染等原因,对大量繁殖单细胞藻类造成一定影响,结合这几年的工作现将培养方法总结如下。

1高温季节培养种类适合高温季节培养且常用的种类有金藻、角毛藻、扁藻、小球藻、盐藻。

这些种类常用且耐高温,特别是金藻是大多数贝类的开口饵料。

金藻有等鞭金藻和叉鞭金藻。

角毛藻细胞小,扁藻细胞稍大,适合不同时期,小球藻抗污染、好培养,其他饵料不足时可起替代作用。

2培养方法及准备工作1)培养方法。

主要有一级培养、二级培养、三级培养。

其中二级培养在环境条件好时可以省略,由一级培养样直接到三级培养,在高温季节饵料容易污染,不能省略二级培养。

一级培养和大多数培养方法一样,主要以5000mL 三角烧瓶为培养容器进行培养;二级培养主要以白色大桶为容器,桶盖用透明塑料密封充氧培养,可以用100~500L 容量不等的白色大桶,根据具体情况定;三级培养即在水泥池大量培养,最后提供给育苗水体。

2)饵料培养的准备工作。

首先在确定育苗水体的同时确定饵料水体,一般情况下饵料水体与育苗水体的比例为1∶2,条件好的为1∶1。

单细胞藻类培养注意事项

单细胞藻类培养注意事项

单细胞藻类培养注意事项
单细胞藻类是一种重要的微生物资源,其在生产、环境污染治理、新药研发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培养单细胞藻类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选择合适的培养基。

单细胞藻类的生长需要适宜的营养物质,因此选择适合其生长的培养基非常重要。

一般而言,单细胞藻类适合使用透明的细胞培养基进行培养。

其次,注意环境条件。

单细胞藻类对环境条件的敏感度较高,培养箱内的温度、湿度、光照强度等条件都需要严格控制,以确保单细胞藻类的正常生长。

第三,避免污染。

单细胞藻类很容易受到外界细菌、真菌、病毒等污染,因此在培养时要采取一系列的预防措施,如使用无菌技术、灭菌处理等。

最后,定期观察并记录生长情况。

在培养单细胞藻类的过程中,需要不定期观察它们的生长情况,确保其健康生长。

同时,还需要记录各个时期的生长速率、产物产量等数据,方便后续实验分析。

总之,培养单细胞藻类需要严格控制培养条件,避免污染,同时也需要关注其生长情况,这样才能得到高质量的实验结果。

藻类的分离和培养

藻类的分离和培养

藻类的分离和培养微型藻类的分离和培养方法基本上与菌类的方法相似,但还需加上光照条件,并以液体培养为主。

在大量培养时,可不必考虑无菌条件。

一、目的学习藻类的分离和培养方法二、药品、材料和用具水生生物培养槽,玻璃片(面积稍大于培养槽),橡皮管,显微镜,三角烧瓶,试管,筛绢,棉塞,微吸管,凹玻片,灭菌锅,载玻片,吸管,培养皿,人工光源,木盆(或小型实验池),充二氧化碳气钢瓶,抽气泵,离心机。

土壤抽出液,青霉素,链霉素,琼脂,硝酸钙,磷酸二氢钾,磷酸氢二钾,过磷酸钙,硫酸镁,氯化钾,碳酸钠,三氯化铁,硅酸钠,葡萄糖,蛋白胨,硫酸铵,硝酸铵,氯化钙,碳酸氢钠,钼酸,氯化钠,柠檬酸铁,硫酸锰,人尿,海泥抽出液,食盐。

三、操作生长在静水或水流缓慢河流中的藻类,培养比较容易。

取到实验室后,要立刻从材料瓶中移到宽大的水生生物培养槽内。

为了培养大的丝状藻,要利用宽的、不高的容器。

这些容器要用玻片盖住,以防止培养物受灰尘沾污。

倒入容器的水要达到容器高度的一半,或稍多些,使水面上还有充分空气。

在容器边缘,要用一小块纵切橡皮管垫住,可使玻片不致紧贴容器,空气才能进入容器中。

细微的藻类如团藻目、硅藻门能很好地生活于培养皿中。

很多藻类如颤藻属、水绵属的若干种、轮藻属等可在实验室中保存很多年。

在迅速流动水中生长的藻如丝藻属、毛枝藻属等比较难于培养,因为它们要求经常输入氧气。

在水层较高水中,在高容器中,这些藻类迅速地死亡。

为了把这些藻类保存到实验时,应当把它们分成一些小部分,放在水层较薄的、宽的容器内,并须常常换水,把空气吹入水中。

还可以用橡皮管把水生生物培养槽和水龙头连结起来,建立有流水的水生生物培养槽。

在水生生物培养槽中培养藻类时,应尽可能创造和保持藻类天然生存条件。

把藻类培养在从采集藻类那一水域取来的水中,或其他天然水(尤其不能用自来水,因其中含很多氯气,必要的话,也须置较长时间,或加以煮开),或在水中加入混合养料,这些养料是由制造有机物质所必需的矿质盐构成。

单细胞藻类的培养方法

单细胞藻类的培养方法

中国海洋报/2003年/04月/04日/单细胞藻类的培养方法杨威单细胞藻类,简称单胞藻,因藻体微小,又称微藻。

单胞藻具有利用太阳光能效率高、营养丰富、生长繁殖迅速、对环境的适应性强和容易培养等重要特性,因而受到重视。

单胞藻的应用主要是直接作为水产经济动物幼体(如大多数贝类的幼虫、虾类的蚤状幼体和糠虾幼体、海参类的樽形幼体等)和成体的饵料。

其次,单胞藻可用于培养动物性生物饵料(如轮虫、枝角类、桡足类等),再以动物性生物饵料投喂,作为水产经济动物幼体(如虾类的糠虾幼体、仔虾;蟹类的蚤状幼体、大眼幼体;鱼类的仔鱼、稚鱼等)的饵料,单胞藻起到了 间接饵料 的作用。

此外,单胞藻在光合作用过程中能放出大量氧气并吸收水中的富营养化成分,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同时还可提高虾、蟹、鱼类育苗的成活率。

单胞藻的培养过程可分为容器、工具的消毒,培养液的制备,接种和培养四个步骤。

一、容器、工具的消毒1.加热消毒法该法是利用高温杀死微生物的方法。

不能耐高温的容器和工具,如塑料和橡胶制品等不能用加热法消毒。

(1)直接灼烧灭菌此法可直接把微生物烧死,灭菌彻底,但只适用于小型金属或玻璃工具的消毒。

(2)煮沸消毒用水煮沸消毒,一般煮沸5分钟~10分钟,适用于小型容器、工具的消毒。

(3)烘干箱消毒亦称为恒温干燥箱消毒法。

2.化学药品消毒法在生产性大量培养中,大型容器、工具、玻璃钢水槽和水泥池,一般用化学药剂消毒。

(1)酒精浓度为70%的酒精常用于中、小型容器的消毒。

用纱布蘸酒精在容器、工具的表面涂抹,10分钟后,用消毒水冲洗两次即可。

酒精是一种较理想的消毒药品。

(2)高锰酸钾消毒时按300ppm配成高锰酸钾溶液,把洗刷洁净的容器、工具放在溶液中浸泡5分钟,取出,再用消毒水冲洗2次~3次即可。

二、培养液的制备单胞藻的培养液(液体培养基)是在消毒海水(或淡水)中加入各种营养物质配制而成。

1.海水的消毒(1)加热消毒法把经沉淀或沉淀后再经砂滤的海水,在烧瓶或铝锅中加温消毒,一般加温达90摄氏度左右维持5分钟或加热达到沸腾即停止加温。

贝类育苗中单细胞藻类培养技术

贝类育苗中单细胞藻类培养技术

矗墨匹 目曩

垦塑 基 旦
鱼 番 哚 精 鲨 产 : i :





0 一
众所周知,味精作为调味料的一种 ,主要成分为谷 氨酸钠。味精于10年被 日本味之素 ( 0素) 99 味 公司所发 现并申请专利。当时称味精为 “ 味之素具有 重 要意 义 。我 国渔 业总 产量 居 世
2培 养器具 各级培养用 的玻璃器皿 、工具都需 .
煮沸或酒精消毒。三级池可用高锰酸钾溶液由池壁顶部 淋洒 、泼洒池底 、用刷子刷净的方法进行消毒,然后用 消毒过的海水冲洗干净方可使用 。 三、日常管理
藻在光线充足且发育 良好的情况下会上浮,并在液面出
现聚集缕状分布 ,如生长状态不好,则会 出现沉淀。沉 淀藻体如果保持原色,还可能恢复其生长 ,如果变成灰 白色,则表 明已经腐败 ,应及时进行处理 。

照,同时防止水面产生菌膜。搅拌 时应注意不要用力太 猛,以防藻液溅 出,相互污染。 3 光照 饵料 生产上培养一般利用太 阳光源 ,而 . 太阳光源具有易变的特 点,因此要根据天气情况随时进 行调整。室内培养饵料应避免阳光直射 ,可采用活动白 帆布篷来调节光照。阴雨天,可适 当采用人工光源的办
藻种 。 二 、培 育设 施
贝类育苗一般处在高温季节,饵料极易被污染,饵 料培养车问应经常消毒,可用稀释漂 白液冲洗走廊,用
颜色会随着浓度的增加而变深。如金藻生长 良好时呈现 金褐色,接种后颜色会逐渐变深且有小气泡产生。而角
毛藻正常生长时颜色为褐色 ,藻体悬浮于水中呈云雾状 水 团。如果出现黄色、乳 白色和蓝色,说明被其他藻类
澈,则可能有敌害生物污染 ,需用显微镜观察,确定不

海水单细胞藻类培养技术

海水单细胞藻类培养技术

海水单细胞藻类培养技术
海水单细胞藻类是海水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它们可以在藻类培养中利用营养素来发展,有助于促进海洋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最近,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已经可以进行海水单细胞藻类培养技术,此技术对于开发海洋生物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海水单细胞藻类培养技术包括各种技术操作和技术要素,它的基本过程是将海水中的单细胞藻类种类通过采样提取,然后在营养液中复制,最后在合适的条件下分离出藻类种类。

在操作过程中,要细心控制培养液的pH值、温度和浓度,以及培养操作期间的搅拌和检测。

海水单细胞藻类培养技术的实施要求藻类的采集环境要具有足
够的营养物质,以促进藻类的发育。

实验室要设置配套设施,确保温度、湿度、水质等适合藻类生长的环境。

此外,还要选择高质量的培养基,以保证实验的可靠性。

另外,海水单细胞藻类培养技术的操作过程中,还要掌握各种实验设备的使用技巧,如分离机、冷藏冰箱、加热炉、试管磁力搅拌器等,并能熟练操作。

此外,在海水单细胞藻类培养实验操作过程中,需要定期进行细菌/藻类/海洋微生物的检测,确保实验数据的可靠性,以及无菌操作条件。

对于具备良好的抗菌性的藻类,还要在进行检测的同时建立良好的数据库,以便进行相关分析研究。

总之,海水单细胞藻类培养技术是开发海洋生物资源的重要技术,它的操作要求较高,必须掌握一定的技术,具备一定的实验设备,并
且对存在的各种实验问题要进行分析研究。

只有这样,才能在海洋生物资源开发方面取得更大的成果。

单细胞藻类培养工艺流程

单细胞藻类培养工艺流程

单细胞藻类培养工艺流程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单细胞藻类培养工艺流程单细胞藻类培养是一项复杂而精细的工艺,需要严格按照以下步骤进行操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细胞藻种质分离、培养和应用的技术操作规范第一章常见单细胞藻的生物学简介第一节绿藻一、扁藻扁藻属绿藻门,绿藻纲,团藻目,衣藻科,扁藻属。

常用种类有青岛大扁藻和亚心形扁藻。

形态特征:亚心形扁藻的藻体一般扁压,细胞前面观广卵形,前端较宽阔,顶端前部凹陷。

鞭毛4条由凹陷处生出。

细胞内有一个大型、杯状、绿色的色素体,后端有一个呈内上开口的杯状蛋白核,有一个到数个红色眼点比较稳定地位于蛋白核附近、细胞中间略前。

原生质体里有一个细胞核。

细胞外有一层薄薄的纤维质细胞壁。

细胞长11~16微米,宽7~9微米,厚3.5~5微米。

能快速活泼游动。

繁殖方式:无性繁殖,细胞纵分裂形成2个(少数情况下4个)子细胞,环境不良时形成休眠孢子。

生态条件:1、盐度亚心形扁藻为广盐性,在8‰~80‰盐度的水中均能生长繁殖。

最适盐度在30‰~40‰之间。

2、温度亚心形扁藻为广温性,在7~30℃的范围内均能生长繁殖,最适范围在20~28℃之间。

3、光照亚心形扁藻在光照强度为1000~20000勒克斯范围内都能生长繁殖,最适光照强度约在5000~10000勒克斯之间。

4、酸碱度一般在pH6~9的范围内均能生长繁殖,最适范围约在pH7.5~8.5之间。

绿藻门的藻类在含有机质丰富的水中生长良好。

二、盐藻盐藻属绿藻门,绿藻纲,团藻目,盐藻科,盐藻属。

主要培养种类是盐藻,又称杜氏藻。

形态特征:盐藻没有细胞壁,细胞外只有一层弹性膜,所以体形变化很大,有梨形、椭圆形、长颈形和纺锤形等。

细胞内有一个杯状的色素体,色素体内的色素主要是叶绿素,生活条件不良时产生血红素,藻体呈红色。

在色素体内靠近基部有一个大的蛋白核,有一个红色眼点位于细胞上部。

原生质体中央有一个细胞核。

前端生出两条等长的鞭毛,鞭毛比细胞长约1/3。

细胞长16~24微米,宽10~13微米。

繁殖方式:无性繁殖,细胞纵分裂形成2个子细胞,环境不良时行有性生殖。

生态条件:1、盐度盐藻在高盐度水中生长特别好。

最适盐度在60‰~70‰之间。

2、温度盐藻为广温性,可在4~40℃的范围内存活,最适范围在25~35℃之间。

3、光照盐藻对光的适应性较强,最适光照强度约在2000~6000勒克斯之间。

4、酸碱度一般在pH7~9的范围内均能生长繁殖,最适范围约在pH7.0~8.5之间。

三、小球藻小球藻属绿藻门,绿藻纲,绿球藻目,卵孢藻科,小球藻属。

常见的有核蛋白小球藻、眼点小球藻、卵形小球藻、盐生小球藻和海生小球藻等。

形态特征:球形或广椭圆形。

细胞内具有杯状(核蛋白小球藻)或呈边缘生板状(卵形小球藻)的色素体,核蛋白小球藻的色素体中有一个球形的蛋白核,细胞中央有一个细胞核。

细胞大小依种类有所不同,核蛋白小球藻的细胞直径3~5微米,在人工培养的情况下,生长良好时,细胞会变小。

繁殖方式:以拟亲孢子的方式行无性繁殖。

首先在细胞内部进行原生质体分裂,成为多个孢子,然后这些孢子破母细胞而出,每个孢子长成一个新个体。

生态条件:小球藻的生态条件依种类而不同。

1、盐度海水小球藻对盐度的适应性很强,可以在河口、港湾、半咸水中生长繁殖。

2、温度一般的小球藻在10~36℃的温度范围内都能比较迅速地繁殖,最适范围在25℃左右。

3、光照最适光照强度约在10000勒克斯左右。

4、酸碱度最适范围约在pH6~8之间。

小球藻在有机质丰富(特别是氮肥)的水中生长特别繁茂。

四、微绿球藻微绿球藻(Nannochloropsis oculata)属绿藻门,绿藻纲,四胞藻目,胶球藻科。

形态特征:细胞球形,单独或集合。

色素体一个,淡绿色,侧生。

眼点淡橘红色。

在生长良好的情况下,色素体很深,不容易观察到眼点。

没有蛋白核。

有淀粉粒1~3个,明显,侧生。

细胞壁级薄,细胞分裂时细胞壁与细胞之间形成空隙。

繁殖方式:进行二分裂繁殖,母细胞分裂成二个子细胞,子细胞由母细胞的细胞壁断裂处脱出,子细胞附着在细胞壁上,成为一个松散的树枝状群体。

生态条件:小球藻的生态条件依种类而不同。

1、盐度微绿球藻对盐度的适应性很广,可以在4‰~36‰的范围中生长繁殖,并可保存在2‰~54‰的水中。

2、温度微绿球藻在10~36℃的温度范围内都能比较迅速地繁殖,最适温度范围在25-30℃。

3、光照最适光照强度约在10000勒克斯左右。

4、酸碱度最适范围约在pH7.5~8.5之间。

微绿球藻在有机质丰富,特别是氮肥多,氨盐丰富的水中生长特别繁茂。

五、塔胞藻塔胞藻在分类上属于绿藻们,绿藻纲,团藻目,衣藻科,塔胞藻属。

形态特征:塔胞藻的藻体多数梨形、侧卵形,少数半球形。

顶端具一圆锥形凹陷。

鞭毛4条由凹陷处生出。

杯状色素体,少数网状。

有一个蛋白核,眼点位于细胞的一侧或无眼点。

单核,位于细胞的中央偏前端。

细胞不具细胞壁。

塔胞藻易于培养,一般采用扁藻的培养条件和培养液配方。

其耐温下限比扁藻低。

细胞生长良好时集群上浮,形成如扁藻一般的藻团。

第二节硅藻一、三角褐指藻三角褐指藻(Phaeodactylum tricornutum Bohlin)在分类上属于硅藻们,羽纹藻纲,褐指藻目,褐指藻科,褐指藻属。

形态特征:褐指藻有卵形、棱形和三出放射形三种。

这三种不同的形态可以在不同的生长条件下转化。

在正常的培养条件下,主要是三出放射形和少量的棱形细胞,这二种形态都没有硅质的细胞壁。

三出放射形细胞长度约为10~18微米,棱形细胞长约20微米,两臂末端较钝。

卵形细胞长约8微米,宽3微米,只有一个硅质壳面,也没有壳环带。

繁殖方式:一般是通过细胞平行分裂形成2个形态相同的子细胞。

因为没有硅质壳,所以分裂是与一般的硅藻不同,藻体不会缩小。

生态条件:1、盐度广盐性,在9‰~92‰盐度的水中均能生长繁殖。

最适盐度在25‰~32‰之间。

2、温度在5~25℃的范围内均能生长繁殖,最适范围在10~20℃之间。

3、光照光照强度为1000~8000勒克斯范围内都能生长繁殖,最适光照强度约在3000~5000勒克斯之间,在小型培养时忌阳光直射。

4、酸碱度一般在pH7~10的范围内均能生长繁殖,最适范围约在pH7.5~8.5之间。

二、小新月菱形藻小新月菱形藻(Nitaschia closterium minutissima Allen et Nelson)是新月菱形藻的一个类型,俗称“小硅藻”。

在分类上属于硅藻门,羽纹纲,双菱形目,菱形藻科,菱形藻属。

形态特征:细胞纺锤形,中央膨大,两端渐尖,朝同一方向弯曲成月牙形。

细胞长度约为12~23微米,宽2~3微米。

细胞中央有一个细胞核。

2个色素体,黄褐色,位于细胞核的两侧。

繁殖方式:行纵分裂繁殖。

生态条件:1、盐度广盐性,在18‰~61.5‰盐度的水中均能生长繁殖。

最适盐度在25‰~32‰之间。

2、温度在5~28℃的范围内均能生长繁殖,最适范围在15~20℃之间。

3、光照最适光照强度约在3000~8000勒克斯之间,在小型培养时忌阳光直射。

4、酸碱度一般在pH7~10的范围内均能生长繁殖,最适范围约在pH7.5~8.5之间。

三、角毛藻角毛藻的培养种类有牟氏角毛藻、钙质角毛藻、纤细角毛藻等。

在分类上属于硅藻门,中心纲,盒形藻纲,角毛藻科,角毛藻属。

形态特征:细胞小形,细胞壁薄。

大多数是单个细胞,也有数个细胞集成群体的。

壳面椭圆形至圆形,中间略突起或少数平坦。

壳环面呈长方形至四角形。

环面观一般细胞大小是3.45~4.6微米×4.6~9.2微米。

壳环带不明显。

角毛细而长,末端尖。

培养过程中细胞形态常有变化,细胞中间膨大,角毛缩短或消失。

繁殖方式:一般为无性的二分裂繁殖。

环境不良是可形成休眠孢子,一个母细胞形成一个休眠孢子,也可形成增大孢子。

生态条件:1、盐度牟氏角毛藻为沿岸性半咸水种类,在2.56‰~35‰盐度的水中均能生长繁殖。

最适盐度范围低于正常海水盐度。

纤细角毛藻的最适盐度在15‰~35‰之间。

2、温度在5~30℃的范围内生长率随温度的上升而增加,超过3℃则开始下降。

纤细角毛藻的最适范围在28~30℃之间。

3、光照牟氏角毛藻在500~25000勒克斯的范围内均能生长繁殖,最适光照强度约在10000~15000勒克斯之间。

4、酸碱度一般在pH6.4~9.5的范围内均能生长繁殖,最适范围约在pH8.0~8.9之间。

四、中肋骨条藻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在分类上属于硅藻门,中心纲,圆筛藻目,骨条藻科,骨条藻属。

形态特征:细胞为透镜形或圆柱形,直径6~7微米。

壳面圆而鼓起,周缘有一圈细长的刺,与邻细胞的对应刺相连接组成长链。

细胞核在细胞的中央。

有1~10个色素体,但通常是2个。

繁殖方式:一般为无性的二分裂繁殖。

增大孢子圆形,直径为母细胞的2~3倍。

生态条件:1、盐度在7‰~50‰盐度的水中均能生长繁殖。

最适盐度范围在15‰~30‰之间。

2、温度在10~34℃的范围内均可生存,最适范围在20~30℃之间。

3、光照在500~10000勒克斯的范围内均能生长繁殖,最适光照强度约在10000~5000勒克斯之间。

4、酸碱度最适范围约在pH7.5~8.5之间。

第三节金藻一、球等边金藻球等鞭金藻(Isocrydid galbana)在分类上属于金藻门,普林藻纲,等鞭藻科,等鞭藻属。

其中OA-3011是球等鞭金藻的一个高温品系。

形态特征:球等鞭金藻细胞裸露,形状多变,但大多数呈椭圆形,幼细胞有一略扁平的背腹面,侧面观为长椭圆形或长方形。

鞭毛2条,等长,由细胞前端生出,其长度为细胞的1~2倍。

鞭毛基部有液泡。

细胞内有一二个侧生的色素体,其形状和位置往往随着细胞的变化而变化。

有一个细胞核,通常位于细胞的中央。

细胞长4.4~7.1微米,宽2.7~4.4微米,厚2.4~3微米。

能活泼游动。

繁殖方式:主要行无性二分裂繁殖。

环境不良时形成特殊的内生孢子,环境变好时,内生孢子分裂成16个新的藻体放出。

生态条件:1、盐度球等鞭金藻OA-3011在纯淡水中不能生长,从盐度0‰~10‰生长率急剧上升达到最高峰,以后直到30‰,其生长率几乎无变化,超过30‰生长减慢。

2、温度球等鞭金藻OA-3011在10~35℃的范围内均能生长繁殖,最适范围在20~28℃之间。

3、光照球等鞭金藻OA-3011的最适光照强度约在7000~9000勒克斯之间。

4、酸碱度一般在pH6~9的范围内均能生长繁殖,最适范围约在pH7.5~8.5之间。

二、湛江等鞭金藻湛江等鞭(Isochrysis zhangjiangensis)在分类上属于金藻门,普林藻纲,等鞭藻目,等鞭藻科,等鞭藻属。

形态特征:细胞卵形或球形,大小为6~7微米×5~6微米。

细胞表面具有几层体鳞片,在细胞前端表面有一些小鳞片。

鞭毛2条,等长,由细胞前端生出,二条鞭毛之间有一条附鞭。

鞭毛基部有液泡。

二片周边色素体呈金黄色,每个色素体内含一个无淀粉鞘而仅一层膜包围的蛋白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