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二化学第四单元沉淀溶解平衡教案 苏教版
高考化学总复习专题八第四单元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教案苏教版
高考化学总复习专题八第四单元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教案苏教版第四单元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教材基础—自热身]1.沉淀溶解平衡(1)沉淀溶解平衡的概念在一定温度下,当难溶强电解质溶于水形成饱和溶液时,溶解速率和生成沉淀速率相等的状态。
(2)沉淀溶解平衡的建立固体溶质溶解沉淀溶液中的溶质①v溶解>v沉淀,固体溶解;②v溶解=v沉淀,溶解平衡;③v溶解<v沉淀,析出晶体。
(3)沉淀溶解平衡的特点(4)影响沉淀溶解平衡的因素①内因难溶电解质本身的性质,这是决定因素。
②外因2.沉淀溶解平衡的应用(1)沉淀的生成当溶液中离子积(Q c )大于溶度积(K sp )时有沉淀生成。
①调节pH 法:如除去NH 4Cl 溶液中的FeCl 3杂质,可加入氨水调节pH 至4左右,离子方程式为Fe 3++3NH 3·H 2O===Fe(OH)3↓+3NH +4。
②沉淀剂法:如用H 2S 沉淀Cu 2+,离子方程式为Cu 2++H 2S===CuS↓+2H +。
(2)沉淀的溶解当溶液中离子积(Q c )小于溶度积(K sp )时,沉淀可以溶解。
①酸溶解:用离子方程式表示CaCO 3溶于盐酸: CaCO 3+2H +===Ca 2++CO 2↑+H 2O 。
②盐溶解:用离子方程式表示Mg(OH)2溶于NH 4Cl 溶液:Mg(OH)2+2NH +4===Mg 2++2NH 3·H 2O 。
③配位溶解:用离子方程式表示AgCl 溶于氨水: AgCl +2NH 3·H 2O===[Ag(NH 3)2]++Cl -+2H 2O 。
④氧化还原溶解:如不溶于盐酸的硫化物Ag 2S 溶于稀HNO 3。
(3)沉淀的转化在难溶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解度小的沉淀会转化成溶解度更小的沉淀。
①实质:沉淀溶解平衡的移动。
②实例:AgNO 3溶液――→NaCl AgCl ――→NaBr AgBr ,则K sp (AgCl)>K sp (AgBr)。
2019-2020年高中化学专题3第4单元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教案苏教版选修420
(2)由于沉淀的饱和溶液浓度很小,其密度可近似认为是
1
g·mL-1。根据 Ksp(BaSO4)=1.1×10-10,得 c(Ba2+)=c(SO2-4 )= Ksp= 1.1×10-5
mol·L-1,则 1 L 溶液中(即 1 L 水中)溶解的 BaSO4 为 1.1×10-5
1.1 × 10-5 mol × 233 g·mol-1
盐溶液中的 MgCl2,可加入少量 NaOH,其化学方程式为 Mg2++2OH-===Mg(OH)2↓。 (3)利用平衡原理法 向饱和 Na2CO3 溶液中加入 BaSO4,可将 BaSO4 转化为 BaCO3,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BaSO4+CO2-3 ===BaCO3↓+SO2-4 。 2.沉淀的转化实验探究
Ksp(AgCl)=c(Ag+)·c(Cl-),正确;C 项,相同条件下,若改为 0.040 0 mol·L-1 Cl-, 达到反应终点时 c(Cl-)不变,消耗 V(AgNO3)=20 mL,错误;D 项,相同条件下,若改为
0.050 0 mol·L-1 Br-,由于 Ksp(AgBr)<Ksp(AgCl),达到反应终点时 c(Br-)< c(Cl-),消耗 n(AgNO3)不变,反应终点 c 向 b 方向移动,正确。]
为溶解能力相对较弱的物质。
(1)同温条件下,Ksp 数值越大,难溶电解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越强,这种认 识对吗?为什么?
(2)如何利用 Ksp(BaSO4)=1.1×10-10 计算 BaSO4 在水中的溶解度? (3)锅炉水垢中含有 CaSO4,能否用水或酸除去 CaSO4 呢? 提示:(1)不对。对于同类型物质而言,Ksp 数值越大,难溶电解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越 强,如 AgCl>AgBr>AgI;而对于不同类型的物质,则不能直接比较,如 Ksp(AgCl) =1.8×10-10,Ksp[Mg(OH)2]=1.8×10-11,不能认为 Mg(OH)2 比 AgCl 更难溶,需转化为溶解 度进行比较。
2019-2020江苏高中化学选修4 专题3 第4单元 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
第四单元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目标与素养:1.知道难溶电解质在水中存在沉淀溶解平衡,并能结合实例进行描述。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2.能描述沉淀溶解平衡,能写出溶度积的表达式,知道溶度积的含义。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3.能够运用平衡移动的观点对沉淀的溶解、生成与转化进行分析,并能解释一些生活问题。
(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一、沉淀溶解平衡1.沉淀溶解平衡原理(1)概念在一定温度下,当溶解速率和沉淀速率相等时所达到的平衡状态,称为沉淀溶解平衡。
(2)溶解平衡的建立以AgCl溶解平衡为例,表达式:AgCl(s)Ag+(aq)+Cl-(aq)。
(3)溶解平衡的特征2.溶度积常数(1)含义描述难溶电解质在水中的沉淀溶解平衡的平衡常数称为溶度积常数或简称溶度积,符号为K sp。
(2)表示方法A n m M n++n A m-来说对MK sp=[c(A m-)]n·[c(M n+)]m。
(3)影响因素K sp与难溶电解质的性质和温度有关,与浓度无关,与沉淀量无关。
(4)意义溶度积(K sp)反映了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对同类型的难溶电解质(如AgCl、AgBr、AgI)而言,K sp数值越大的难溶电解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越强。
二、沉淀溶解平衡的应用1.沉淀的生成(1)调节pH法除去CuSO4溶液中少量Fe3+,可向溶液中加入CuO或Cu(OH)2或Cu2(OH)2CO3,调节pH至3~4,使Fe3+转化为Fe(OH)3沉淀除去。
(2)加沉淀剂法误食可溶性钡盐,可用Na2SO4解毒,其化学方程式为Ba2++SO2-4 ===BaSO4↓;除去食盐溶液中的MgCl2,可加入少量NaOH,其化学方程式为Mg2++2OH-===Mg(OH)2↓。
(3)利用平衡原理法向饱和Na2CO3溶液中加入BaSO4,可将BaSO4转化为BaCO3,反应的离子方程式:BaSO4+CO2-3===BaCO3↓+SO2-4。
2.沉淀的转化实验探究沉淀转化的实质就是沉淀溶解平衡的移动。
高中化学《沉淀溶解平衡》教学设计
高中化学《沉淀溶解平衡》教学设计《沉淀溶解平衡》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案例章节《普通高中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选修《化学反应原理》专题3溶液中的离子反应第四单元沉淀溶解平衡。
内容分析(1)沉淀溶解平衡内容既包括溶液中的离子反应——溶解过程和沉淀过程,又牵涉到平衡知识。
所以教材把这部分内容安排在化学平衡知识之后,溶液中的离子反应的最后一单元。
使得学生能够从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完全溶解,离子生成沉淀,难溶强电解质溶解和生成沉淀速率相同而达到平衡状态三个层次上来学习研究这部分知识,即能用已学的离子反应和平衡的知识来帮助解决本节课中所遇到的化学问题。
(2)沉淀溶解平衡知识无论对于化学本身还是对化工生产及人们的生活实际都有重要的意义。
如何判断沉淀能否生成或是溶解;如何使沉淀的生成和溶解更加完全;如何创造条件,只使某一种或某几种离子从含多种离子的溶液中完全沉淀下来,而其余的离子却保留在溶液中,这些都是实际生产、生活和化学实验中经常遇到的问题。
(3)沉淀溶解平衡在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中的补充使得选修化学反应原理内容更加完整。
根据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制订了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分析知识与技能:1.认识沉淀溶解平衡的建立过程;2.理解溶度积的概念,能用溶度积规则判断沉淀的产生、溶解;3.知道沉淀溶解、生成和转化的本质;4.了解沉淀溶解平衡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分析比较归纳等思维能力的培养,通过实验培养观察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实验现象分析得出宏观现象和微观本质的关系,领悟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
教学难点分析1.沉淀溶解平衡的建立;2.运用溶度积规则判断分析沉淀的溶解、生成和沉淀的转化;3.沉淀溶解平衡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分析1.沉淀溶解平衡的建立过程;2.知道沉淀溶解、生成和转化的本质。
二、学情分析学生对于化学反应原理知识的学习从接触化学学习就开始了,特别是通过选修教材《化学反应原理》进行了系统的反应原理的学习,特别是学到整本书的最后一个专题的最后一个单元的内容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学习方法,他们在学习沉淀溶解平衡知识块的时候,教师只要设计相应的问题情境,如生活和工业生产真实的情境和探究实验,进行适当的引导学生就能结合前面学习过的平衡的知识解决部分问题。
高中化学苏教版选修四教案:3.4难容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第1课时沉淀溶解平衡原理的应用
第四单元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第二课时沉淀溶解平衡原理的应用教学设计(1)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使学生能够运用平衡移动的观点对沉淀的溶解、生成与转化过程进行分析。
2、知道沉淀转化的本质并能够对相关实验的现象以及生活中的一些相关问题进行解释。
过程与方法目标初步建立解决沉淀溶解平衡问题的一般思路,尝试运用微粒观、动态观、定量观分析沉淀溶解平衡的相关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对生产、生活中与沉淀溶解平衡有关的某些现象的讨论,使学生体会到化学对于提高人类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发展的作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
(2)教学重点1.沉淀的转化的基本原理;2.解决沉淀溶解平衡相关问题的基本思路;(3)教学难点用微粒观、动态观、定量观分析水溶液中的平衡问题。
(4)教学建议沉淀溶解平衡的主要的研究对象是难溶性的电解质。
难溶性意味着溶液的浓度很低,电解质表明溶液中存在的主要微粒是离子。
沉淀溶解平衡,指的是难溶性的电解质与其溶解后生成的离子之间的平衡。
达到平衡时,沉淀溶解的速率和沉淀生成的速率相等,此时溶液达到饱和状态,沉淀质量不再发生改变,溶液中离子浓度也不再发生变化。
对于沉淀溶解平衡的应用,主要是利用沉淀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同样适用平衡原理。
因此,在生产生活中可以通过选择适当的条件,使平衡向着需要的方向移动。
本节课是沉淀溶解平衡的第二节内容。
此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沉淀溶解平衡的建立。
对照课标,学生应已了解难溶物在水中的溶解情况,并初步认识沉淀溶解平衡的建立过程,并能描述沉淀溶解平衡;本节课的重点应该是通过探究实验和引导分析,认识沉淀转化的本质。
在准备教材材料时,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的可用材料,并进行有效地整合梳理。
教材中给出了关于沉淀溶解平衡的应用的多个详细例子,在课堂教学中应有效地采用并加以引导。
教学重点是巩固认识沉淀溶解平衡的建立过程和认识沉淀的转化的实质。
其中,认识沉淀转化的实质是本单元的难点。
因此,我们设计实验让学生通过亲身实验感受沉淀的转化,获取感性认识,通过帮助学生分析、推导的过程让学生逐步理解沉淀转化的本质,并进行实验的预测以强化知识点的认识。
苏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3.4《沉淀溶解平衡原理》参考教案
第四单元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第一课时沉淀溶解平衡原理一、教材及学情分析本节内容是《化学反应原理》专题三第四单元。
它包含沉淀溶解平衡原理(含溶度积)(第一课时)及沉淀溶解平衡原理的应用(第二课时)两部分内容,是无机化学电离理论中的一部分。
此部分在《化学反应原理》模块中的内容标准为:能描述沉淀溶解平衡,知道沉淀转化的本质;考纲要求为:了解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不要求计算)。
所以,总的看来,总体难度不大,在教学中,首先应注意与初中和高中必修内容的衔接,适当控制内容的深广度和份量。
由于该知识点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实例较多,加上学生已经学习了复分解反应、化学平衡、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水的电离平衡、盐类的水解平衡等相关知识,并具备应用其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本节中,学生将继续应用化学平衡的观点研究新的一类平衡——沉淀溶解平衡。
此前,学生已学习了沉淀生成和溶解的初步知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完善学生对与沉淀相关的生成、溶解、转化过程的认识,深刻理解复分解反应的本质。
二、指导思想与设计思路理论研究的作用是发展认识和指导应用,体现科学本质和科学价值。
电解质在溶液中的变化过程涉及的原理较多,只有揭示其过程的本质,掌握变化的规律,才能形成较好的研究方法和策略,学生才能基于一般原理,解决多样化的具体问题。
理论分析与实验探究并重。
重视学习过程的作用,本节课首先运用实验创设情境,提高学生学习热情。
然后采用类比思想,形成沉淀溶解平衡的模型,帮助学生从微观角度理解沉淀溶解平衡的动态过程,让学生掌握沉淀溶解平衡的建立,利用K与Q的关系顺利过渡到沉淀的溶解与生成。
三、教学目标和重难点1.基本目标(1)知识与技能:关注难溶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化学行为,初步认识难溶电解质存在的溶解平衡及其特征,理解K SP的含义及初步应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常见实例引课,结合实验探究,认识难溶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化学行为。
通过沉淀的生成、溶解的教学,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4.1沉淀溶解平衡原理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化学苏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课程设计:
1. 导入:通过生活实例(如矿泉水的沉淀现象)引出沉淀溶解平衡原理的概念。
2. 知识讲解:讲解沉淀溶解平衡的定义、影响因素以及溶解度的概念。结合教材中的示意图和实验现象,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沉淀溶解平衡原理。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的沉淀溶解平衡反应实例,如AgCl、BaSO4等,让学生了解不同物质的沉淀溶解平衡特点。
4. 实验操作(15分钟):
现在,我们来进行沉淀溶解平衡实验。请大家按照实验步骤,小心操作,并观察实验现象。在实验过程中,请大家注意记录观察到的现象,这将有助于我们后续的分析和讨论。
5. 知识拓展(10分钟):
6. 课堂小结(5分钟):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沉淀溶解平衡原理,了解了它的定义、影响因素以及溶解度的概念。通过实验和案例分析,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了这个原理的应用。请大家总结一下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并强调它在实际中的重要性。
3. 引导发现法:教师通过提问和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发现沉淀溶解平衡的原理和规律。
教学手段:
1. 多媒体教学:利用PPT展示沉淀溶解平衡的示意图和实验过程,通过动画和图片等形式,直观地展示原理和现象,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2. 教学软件:运用化学教学软件或模拟实验软件,进行沉淀溶解平衡反应的模拟演示,让学生更直观地观察和理解反应过程。
5. Ksp的概念:Ksp是溶度积的另一种表述方式,它是一个常数,反映了沉淀溶解平衡的程度。
6. 溶解度曲线的概念:溶解度曲线是表示溶解度与温度关系的曲线,通过溶解度曲线可以判断溶液是否饱和,以及可能发生的沉淀反应。
7. 沉淀反应的判断:当Qc>Ksp时,溶液中会产生沉淀;当Qc<Ksp时,溶液中不会产生沉淀;当Qc=Ksp时,溶液处于平衡状态。
苏州市2019年高二化学选修四3.3《沉淀溶解平衡》第1课时教案
第3节沉淀溶解平衡知识与技能:1.知道难溶电解质在水中存在沉淀溶解平衡,并能结合实例进行描述;2.能描述沉淀溶解平衡,能写出溶度积的表达式,知道溶度积常数(溶度积)的含义,知道溶度积是沉淀溶解平衡的平衡常数、溶度积可以反映难溶电解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3.能够运用平衡移动的观点对沉淀的溶解、生成与转化过程进行分析,知道沉淀转化的本质并能够对相关实验的现象以及生活中的一些相关问题进行解释。
过程与方法:利用栏目和补充实例展开讨论,从而激发兴趣,在“观察思考”先演示在解释现象,更深层次的建立沉淀溶解平衡概念。
从前面所学分析平衡问题的思路出发,遵循规律进而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高认识水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培养起可持续发展的观点。
教学重点:溶度积常数的含义,沉淀的溶解、生成和转化的本质教学难点:沉淀的转化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沉淀溶解平衡与溶度积【引入】已知牙齿表面有一层坚硬的牙釉质羟基磷酸钙[ Ca5(PO4)3(OH)],它对牙齿起到保护作用。
使用含氟牙膏能生成更难溶且耐酸的氟磷酸钙[Ca5(PO4)3F]覆盖在牙齿表面,抵抗H+的侵袭。
另外溶洞的形成是石灰石岩层在经历了数万年的岁月侵蚀之后形成的。
它是难溶性的CaCO3与溶洞中的CO2以及地下水作用生成了可溶性的Ca(HCO3)2,后Ca(HCO3)2在受压或地壳运动产生的热量的作用下又分解成CaCO3、CO2和H2O,这些变化都与难溶电解质的在水溶液中的行为有关,即与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有关。
我们知道:物质的溶解是绝对的,不溶是相对的。
【说明】【教师】下面我们来看看难溶电解质的溶解沉淀的相关知识 【板书】一、沉淀溶解平衡与溶度积【探究实验】(1)将少量的PbI 2固体加到盛有一定量水的试管中,振荡,静置一段时间。
【分析】PbI 2(s) Pb 2+(aq) + 2I —(aq),溶解就是固体变成水溶液中离子的过程。
《沉淀溶解平衡 第1课时》示范课教学设计【化学苏教版高中选修1(新课标】
第四单元沉淀溶解平衡第1课时沉淀溶解平衡与溶度积一、教学目标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知道难溶电解质在水中存在沉淀溶解平衡,能应用化学平衡理论描述沉淀溶解平衡。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理解溶度积常数的含义,能写出溶度积的表达式,并能应用溶度积规则判断沉淀的产生、溶解。
二、教学重难点沉淀溶解平衡和溶度积常数三、教学过程【课程引入】【温故知新】根据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将物质分为易溶、可溶、微溶、难溶等。
那么难溶的物质在水中是否完全不溶呢?【新知讲解】【实验探究】1.将少量碘化铅(PbI2,难溶于水)固体加入到盛有一定量水的50mL烧杯中,用玻璃棒充分搅拌,静置。
2.从烧杯中取2mL上层清液于试管中,逐滴加入AgNO3溶液,充分振荡,静置。
请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并分析产生此现象的原因。
【现象及结论】现象:上层清液中生成黄色沉淀。
结论:上层清液中含有I-,部分PbI2溶于水。
虽然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度很小,但在水中仍有极少量的溶解。
【微观分析】尽管PbI2溶解度很小,但仍有部分Pb2+和I-离开固体表面进入溶液,而进入溶液的Pb2+和I-又会部分结合形成固体沉积下来。
当这两个过程的速率相等时,Pb2+和I-的沉积与PbI2固体的溶解达到平衡状态,溶液中Pb2+和I-的浓度不再增大,PbI2固体的量不再减少,得到PbI 2的饱和溶液。
PbI 2(s) ⇌Pb 2+ + 2I -(一)沉淀溶解平衡1.沉淀溶解平衡的建立:在一定温度下,当难溶电解质溶于水形成饱和溶液时,溶解的速率和生成沉淀的速率相等,达到平衡状态,我们把这种平衡称为沉淀溶解平衡。
2.表达式 PbI 2(s)Pb 2++ 2I - AgCl(s)Ag ++ Cl - M m A n (s)m M n ++ n A m -注意:(1)在沉淀后的括号内标注状态“s”;(2)离子符号前的数字表示电解质中相应离子的个数比; (3)用“”连接。
3.特征沉淀溶解平衡具有其他平衡的的平衡特征。
《沉淀溶解平衡 第2课时》示范课教学设计【化学苏教版高中选修1(新课标】
第四单元沉淀溶解平衡第2课时沉淀溶解平衡原理的应用一、教学目标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了解沉淀的生成与溶解、沉淀的转化的原理,能利用溶度积与浓度商的关系判断沉淀的生成、溶解。
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能够设计实验探究方案,进行沉淀转化等实验探究。
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学会用沉淀溶解平衡原理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沉淀的生成、溶解和转化三、教学过程【课程引入】石灰石岩层在经历了数万年的岁月侵蚀之后,会形成各种奇形异状的溶洞。
你知道它是如何形成的吗?这与化学平衡又有什么关系呢?【新知讲解】【交流讨论】遇到不慎误食可溶性钡盐造成中毒的病人,应尽快用5.0%硫酸钠溶液给患者洗胃,为什么?【讲解】首先我们要思考如何去除Ba2+?可以把钡离子沉淀下来,排出体外。
选用哪种离子与Ba2+结合生成沉淀呢?根据上一个问题的探讨,我们知道应该选用不受胃酸影响的硫酸根离子,使其形成BaSO4的沉淀。
对硫酸根离子的浓度有何要求呢?为了让Ba2+与硫酸根离子形成硫酸钡的沉淀,溶液中Ba2+和硫酸根离子的乘积即浓度商必须要大于BaSO4的溶度积,也就是说,对于硫酸钡的沉淀溶解平衡,硫酸根离子的浓度必须要满足一定的要求,才能使BaSO4沉淀溶解平衡向沉淀生成的方向移动。
综合其他各因素治疗钡中毒时我们选用5.0%的Na2SO4溶液给患者洗胃。
(一)沉淀的生成沉淀的生成原理:要使沉淀溶解平衡向着沉淀生成的方向移动,必要条件是Q>K sp。
可以增大难溶电解质沉淀溶解平衡系统中有关离子的浓度,使沉淀生成。
1.加沉淀剂法以Na2S、H2S等作沉淀剂,使Cu2+、Hg2+等生成极难溶的硫化物CuS、HgS等沉淀。
Cu2++S2-===CuS↓Cu2++H2S===CuS↓+2H+Hg2++S2-===HgS↓Hg2++H2S===HgS↓+2H+2.调节pH法除去氯化铵溶液中的杂质氯化铁,可以加入氨水调节pH=4。
Fe3++3NH3·H2O=== Fe(OH)3↓+3NH4+【交流讨论】利用X射线对钡元素穿透能力较差的特性,医学上在进行消化系统的X射线透视时,常采用钡盐作为内服药剂,而Ba2+有剧毒,因此选择钡餐药剂应选择难溶性的钡盐,试用沉淀溶解平衡理论解释,为何钡餐药剂选择BaSO4而不是BaCO3呢?比较两种物质的溶解性BaCO3(s) Ba2+ + CO32−K sp=5.1×10-9BaSO4(s) Ba2+ + SO42−K sp=1.1×10-10由溶度积可知,它们在饱和溶液中电离出的Ba2+的浓度相差并不是很大,但是BaCO3 不可用作钡餐,这是为什么呢?【讲解】我们再看钡盐所处的物质体系,服下钡盐后进入胃部,胃酸的酸性很强(pH值为0.9 ~1.5) ,含有大量H+,而BaSO4的沉淀溶解平衡,硫酸根离子是强酸的酸根离子,在溶液中难以与H+结合成硫酸分子,氢离子对BaSO4的沉淀溶解平衡没有影响。
高中化学沉淀溶解平衡教案
高中化学沉淀溶解平衡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沉淀反应的定义和特点;
2. 掌握沉淀溶解平衡的概念和表达式;
3. 能够运用化学平衡的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
二、教学重点:
1. 沉淀反应的条件和特点;
2. 沉淀溶解平衡的含义和表达式。
三、教学内容:
1. 沉淀反应的定义和特点;
2. 沉淀溶解平衡的概念和表达式;
3. 沉淀反应的平衡常数的计算方法。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实验展示一种沉淀反应,引出沉淀反应的概念和特点;
2. 授课:讲解沉淀溶解平衡的概念和表达式,以及平衡常数的定义;
3. 练习:让学生进行相关计算题目,加深对概念和表达式的理解;
4. 实验:设计一个涉及沉淀溶解平衡的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并观察结果;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梳理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方法。
五、教学手段:
1. 实验仪器及实物展示;
2. 多媒体辅助教学;
3. 计算题目练习;
4. 讨论和合作学习。
六、教学反馈:
1. 教师进行及时的反馈和指导;
2.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理解和经验;
3. 布置相关练习和作业,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七、延伸拓展:
1. 引导学生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2. 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科研和实践活动;
3. 探讨沉淀反应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和意义。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学计划,希望能够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和掌握沉淀溶解平衡相关知识。
希望学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能够对化学平衡有更深入的理解,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祝愿本节课取得圆满成功!。
高中化学 专题三溶液中的离子反应 沉淀的溶解平衡教案(1) 苏教版选修4
第四单元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第1课时沉淀溶解平衡原理教学设计bB (s)ZnS(s)八:板书设计§3.3 沉淀溶解平衡一、沉淀溶解平衡与溶度积1、沉淀溶解平衡的建立2、定义:一定温度下,当沉淀溶解的速率和沉淀生成的速率相等时,形成电解质的饱和溶液,达到平衡状态,我们把这种平衡称为沉淀溶解平衡。
3、沉淀溶解平衡的特征:(1)逆:沉淀生成过程与沉淀溶解过程是可逆的。
(2)等:达到沉淀溶解平衡,沉淀溶解速率与沉淀生成速率相等(3)定:达到沉淀溶解平衡,溶质离子浓度保持不变。
(4)动:动态平衡,达到沉淀溶解平衡,沉淀的生成与溶解仍在进行,其速率相等。
(5)变:沉淀溶解平衡是在一定条件下建立起来的,当条件改变,会建立新的平衡。
4、沉淀溶解平衡常数-----溶度积常数(溶度积)(1)定义:难溶电解质在溶液中达到沉淀溶解平衡状态时,其平衡常数为离子浓度系数次方的乘积,为一定值,这个常数称之为溶度积常数简称为溶度积,用Ksp表示.(2)表达式:(3)拓展(4)单位:(mol.L-1)(m+n)4、溶度积性质:(1)溶度积(Ksp )的大小与难溶电解质性质和温度有关,与沉淀的量无关。
(2)Ksp反映了难溶电解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相同类型(化学式所表示的组成中阴、阳离子个数比相同时)的难溶电解质的Ksp越小,溶解度越小,越难溶。
二、沉淀溶解平衡的应用1、沉淀的溶解与生成(1)原理Q = K sp时难溶电解质达到沉淀溶解平衡状态,溶液是饱和溶液。
Q>K sp溶液中将析出沉淀,直到溶液中的Q = K sp为止。
Q<K sp溶液为不饱和溶液,将足量的难溶电解质固体放入此溶液中,固体将溶解,直到溶液中Q = K sp时,溶液达到饱和。
(2)应用实例:例、已知BaSO4与BaCO3都难溶于水,且K sp相差很小,利用X射线进行消化系统透视时,却用BaSO4而不用BaCO3作造影剂,原因何在?2、沉淀的转化1、沉淀转化的实质是沉淀溶解平衡的移动。
3.4.1沉淀溶解平衡原理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化学苏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5.启发性和互动性:板书设计应具有一定的启发性和互动性,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促进学生的思考和交流。
6.直观性和形象性:板书设计应具有一定的直观性和形象性,通过图表、模型等展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抽象的概念和原理。
3.4.1沉淀溶解平衡原理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化学苏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授课班级
授课人数
授课地点
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化学苏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的3.4.1沉淀溶解平衡原理。本节课主要讲解沉淀溶解平衡的概念、沉淀溶解平衡的移动原理以及沉淀溶解平衡在实际中的应用。
4.讨论沉淀溶解平衡原理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如废水处理中的重金属离子去除。
5.结合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如水质检测、土壤修复等,阐述沉淀溶解平衡原理的应用。
题型举例及答案:
1.预测:硫酸铜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会出现沉淀,因为铜离子与氢离子反应生成不溶性的蓝色氢氧化铜沉淀;硫酸钡溶液在任何pH值条件下都不会出现沉淀,因为硫酸钡是一种稳定的沉淀;氢氧化钠溶液在碱性条件下会出现沉淀,因为氢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钡沉淀;硫酸铁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会出现沉淀,因为硫酸根离子与氢离子反应生成不溶性的硫酸钡沉淀。
教学内容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沉淀溶解平衡的概念:介绍溶解度、溶解度积、饱和溶液等基本概念,使学生理解沉淀溶解平衡的定义和特点。
2.沉淀溶解平衡的移动原理:讲解同离子效应、盐效应和酸碱效应对沉淀溶解平衡的影响,使学生能够理解平衡移动的原理。
2019-2020年高中化学 《沉淀溶解平衡》教案1 苏教版选修4
2019-2020年高中化学《沉淀溶解平衡》教案1 苏教版选修4教案18(3-4-1:沉淀溶解平衡)教学目标1.了解难溶物在水中的溶解情况,认识沉淀溶解平衡的建立过程。
2.理解溶度积的概念,能用溶度积规则判断沉淀的产生、溶解、转化。
3.了解沉淀溶解平衡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能用溶度积规则判断沉淀的产生、溶解、转化。
教学难点认识沉淀溶解平衡的建立过程。
教学过程【问题思考】电解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有的很大,有的很小。
一般说20℃时,溶解度介于为微溶,小于的为难溶,介于的为可溶,大于的为易溶。
AgCl、BaSO4等就属于难溶解物。
那么他们在水中是否完全不溶解?【活动与探究】(1)将少量PbI2(难溶于水)固体加入盛有一定量水的50mL烧杯中,用玻璃棒充分搅拌,静置一段时间。
(2)取上层清液2mL加入试管中,逐滴加入AgNO3溶液,振荡,观察实验现象。
请分析产生上述实验现象的原因:一、沉淀溶解平衡的建立:AgCl(s) Ag+(aq) + Cl—(aq)沉淀溶解过程——速率v1;沉淀生成过程——速率v2 v1 >v2v1 = v2v1 <v21、概念:【注意】此处的“”表示“溶解”和“沉淀”是相对的两方面,不表示电离。
【问题思考】AgCl是我们熟悉的难溶物,AgNO3溶液与NaCl溶液混合,生成白色沉淀AgCl。
如果上述两种溶液是等物质的量浓度、等体积的。
你认为Ag+和Cl—的反应真能进行到底吗?如何从沉淀溶解平衡的角度证明你的结论?2、沉淀溶解平衡的特征①②③④【问题思考】写出AgCl(s) Ag+(aq) + Cl—(aq)的平衡常数表达式。
3、溶度积常数:(简称溶度积)①定义②表达式【练习】请写出PbI2、Cu(OH)2 、BaSO4 、CaCO3 、Al(OH)3 、CuS的沉淀溶解平衡与溶度积K sp表达式③意义【注意】对于同类型难溶物可用K sp来比较溶解性大小,类型不同的难溶物则应转化为溶解度后再进行比较。
苏州市2019年高二化学选修四3.3《沉淀溶解平衡》第2课时教案
第二课时二、沉淀溶解平衡的应用【总结】5、溶度积规则:在一定温度下,通过比较任意状态离子积(Q)与溶度积(Ksp)的大小,判断难溶电解质沉淀溶解平衡进行的方向。
①当Q=Ksp时,饱和溶液,已达到沉淀溶解平衡状态。
②当Q<Ksp时,不饱和溶液,沉淀溶解,即反应向沉淀溶解的方向进行,直达平衡状态(饱和为止)。
③当Q>Ksp时,离子生成沉淀,即反应向生成沉淀方向进行,直到平衡状态(饱和为止)。
【讲解】这节课我们主要是利用Q与Ksp的相对大小与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的关系了解一下沉淀溶解平衡在自然界、生活、生产、溶液中的化学反应等方面有哪些应用。
【板书】二、沉淀溶解平衡的应用【讲解】我们在必修阶段讲过离子的检验,大家回忆一下Cl—、SO42—是如何检验的?(先加酸,后加盐)【学生】回答【讲解】这里我们主要是利用了生成沉淀的原理。
【板书】1、沉淀的生成(1)意义:在物质的检验、提纯及工厂废水的处理等方面有重要意义。
(2)方法:A、加沉淀剂法B、调节pH法(3)原则:生成沉淀的反应能发生,且进行得越完全越好【说明】根据平衡移动原理,对于在水中难溶的电解质,如果能设法不断移去溶解平衡体系中的相应离子,使平衡向沉淀溶解的方向移动,就可以使沉淀溶解。
例如医院中进行钡餐透视时,用BaSO4做内服造影剂,为什么不用BaCO3做内服造影剂?BaCO3Ba2+ + CO32—【板书】2、沉淀的溶解【教师】当我们外出旅游,沉醉于秀美的湖光山色时,一定会惊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石灰石岩层在经历了数万年的岁月侵蚀之后,会形成各种奇形异状的溶洞。
你知道它是如何形成的吗?【问题1】溶洞里美丽的石笋、钟乳是如何形成的?CaCO 3 + CO 2 + H 2O === Ca(HCO 3)2Ca(HCO 3)2CaCO 3↓+ CO 2 + H 2O【问题2】人口增长、燃烧煤和其他化石燃料为什么会干扰珊瑚的生长? CaCO 3 + CO 2 + H 2O === Ca(HCO 3)2 【板书】3、沉淀的转化【探究实验2】(1)向盛有2mL 0.1mol/L ZnSO 4溶液的试管中加入几滴Na 2S(0.1mol/L) 溶液,再向其中滴加CuSO 4溶液,观察沉淀颜色的变化。
高中化学《沉淀溶解平衡》教学教案
高中化学《沉淀溶解平衡》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沉淀溶解平衡的概念,理解溶解度与溶解度积的关系。
2. 通过对实际案例的分析,让学生掌握沉淀溶解平衡在实际中的应用。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沉淀溶解平衡的概念及表达式2. 溶解度与溶解度积的关系3. 沉淀溶解平衡的移动4. 沉淀溶解平衡在实际中的应用5. 实验操作与分析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沉淀溶解平衡的概念、溶解度与溶解度积的关系、沉淀溶解平衡的移动。
2. 教学难点:沉淀溶解平衡的表达式、溶解度积的计算。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沉淀溶解平衡的奥秘。
2. 利用实验现象,让学生直观地理解沉淀溶解平衡的原理。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4.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沉淀溶解平衡在实际中的应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系列实际案例,引发学生对沉淀溶解平衡的思考。
2. 理论讲解:介绍沉淀溶解平衡的概念、表达式,讲解溶解度与溶解度积的关系。
3. 实验演示:进行沉淀溶解平衡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并分析实验现象。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围绕实验现象,探讨沉淀溶解平衡的移动原理。
5. 案例分析:分析沉淀溶解平衡在实际中的应用,如工业生产、环境保护等。
6. 总结与反思: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思考沉淀溶解平衡在生活中的意义。
7.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8. 课后辅导:针对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解答和指导。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的方式,了解学生对沉淀溶解平衡概念的理解程度。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操作过程中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4.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七、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化学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理论知识。
高中化学 专题3 第四单元 第2课时 沉淀溶解平衡原理的应用学案 苏教版选修4
第2课时沉淀溶解平衡原理的应用[学习目标定位] 1.能用平衡移动原理分析理解沉淀的溶解与生成、沉淀转化的实质。
2.学会用沉淀溶解平衡的移动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1.现向含AgBr的饱和溶液中:(1)加入固体AgNO3,则c(Ag+)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下同);(2)加入更多的AgBr固体,则c(Ag+)________;(3)加入AgCl固体,则c(Br-)________,c(Ag+)________;(4)加入Na2S固体,则c(Br-)________,c(Ag+)________。
答案(1)变大(2)不变(3)变小变大(4)变大变小解析本题考查了难溶电解质溶解平衡的影响因素。
(1)向AgBr饱和溶液中加入AgNO3固体,沉淀溶解平衡逆向移动,但c(Ag+)增大。
(2)加入AgBr固体,对沉淀溶解平衡无影响,c(Ag+)不变。
(3)因AgCl溶解度大于AgBr,加入AgCl固体时,c(Ag+)增大,沉淀溶解平衡向左移动,c(Br -)变小。
(4)因Ag2S溶解度小于AgBr,加入Na2S固体时,生成Ag2S,沉淀溶解平衡向右移动,c(Br -)增大,但c(Ag+)减小。
2.25℃时,AgCl的溶解度是0.001 92 g·L-1,求它的溶度积。
答案K sp=1.80×10-10解析溶度积与溶解度都是体现溶质溶解能力的物理量,二者可以相互转化,计算过程中灵活运用二者的概念即可。
AgCl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43.5,AgCl饱和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为0.001 92 g·L-1/143.5 g·mol -1≈1.34×10-5mol·L-1根据AgCl在溶液中的溶解平衡:AgCl(s)Ag+(aq)+Cl-(aq)溶液中应有c(Ag+)=c(Cl-)=1.34×10-5mol·L-1所以AgCl的K sp=c(Ag+)·c(Cl-)=(1.34×10-5)2=1.80×10-10。
苏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沉淀溶解平衡原理》名师教案
《沉淀溶解平衡原理》名师教案教学目标1.能说出沉淀溶解平衡的概念、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提高知识迁移能力。
2.理解和掌握溶度积Ksp的表达式、含义。
3.能够用沉淀溶解平衡理论解释生活中相关问题,进一步体会化学对生活的影响,感受化学的魅力。
4.通过通过自主先学、实验探究、展示交流和反思评价等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化学学习的思维方法和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
教学重难点1.重点:建构沉淀溶解平衡的原理2.难点:理解沉淀溶解平衡的影响因素及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溶度积Ksp的含义学情分析学习者为高二学生,学习过了化学平衡、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水的电离、盐类的水解等,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平衡建立及平衡移动的知识,沉淀溶解平衡是平衡理论的一个重要应用,教学时只要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已经掌握的旧知识作为基础去探究新的知识,同时运用已学知识,解决实践问题和正向迁移能力,本节学习目标能顺利达成。
教学流程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课前布置学生复习、预习复习化学平衡的建立及平衡移动等相关知识有利于新课知识的自主建构、触类旁通创设情境 1.播放高露洁广告观看广告,做出广告真伪激发学生的探究兴促使学生发现问题或巩固应用看书P87-88,完成学案【自主先学】第二部分内容:沉淀溶解平衡的原理3.小组代表讲解(1)用自己的理解表达出沉淀溶解平衡的建立过程,画出v-t图,区别该难溶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2)说出动、变的含义(3)实物投影展示学生填写的条件改变对平衡移动的影响,并分析原因,其他同学可以修改、补充(4)若学生对于Ksp自学内容没有疑问,则以题目的形式来检测自学情况了知识,也暴露了问题,其他同学质疑和补充,整个过程学生完成了沉淀溶解平衡的原理的自主建构。
这部分内容设计成表格而不是给定条件填写平衡移动方向,旨在让学生思考影响平衡移动的外因有哪些,利用勒夏特列原理分析,其实是对前面所学原理的应用。
活动三:质疑拓展问题解决1.探究一:在AgCl悬浊液中AgCl(s)Ag++Cl-,若改变下列条件,对平衡移动方向、c(Ag+)、c(Cl-)、Ksp有何影响?2.探究二:设计实验方案,促使沉淀溶解平衡向碳酸钙溶解的方向进行?提出通入二氧化碳的方案后,引出天然溶洞的形成原因1.探究一:填写表格,实物投影出某一学生的答案,其他同学找出疑惑或者错误的地方,并说明原因,双方可以辩驳2.探究二:学生讨论可行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年高二化学第四单元沉淀溶解平衡教案苏教版【目标要求】(1)了解难溶物在水中的溶解情况,认识沉淀溶解平衡的建立过程。
(2)了解难溶物在水中的沉淀溶解平衡特点,理解和掌握溶度积K SP的概念。
(3)能运用溶度积规则判断分析沉淀的溶解、生成和沉淀的转化。
(4)了解沉淀溶解平衡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沉淀生成、分步沉淀,沉淀的溶解和转化)。
【教学重点、难点】(1)沉淀溶解平衡的建立及特点。
(2)运用溶度积规则判断分析沉淀的溶解、生成和沉淀的转化及沉淀溶解平衡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引言:某温度下,溶质B的饱和溶液——不能再溶解溶质B的溶液可计算出溶质B在该温度下的溶解度(S)0.01 0.1 m(g)因而,难溶只是指其溶解度很小,而非绝对不溶。
思考:10mL 0.1mol/LAgNO3和11mL 0.1mol/LNaCl完合混合后,溶液中还有Ag+吗?如何证明?〖活动与探究〗实验过程现象解释与结论10mL 1mol/L AgNO311mL 1mol/L NaCl取上层清液适量,滴加少量KI溶液一、沉淀溶解平衡:沉淀溶解过程——速率v1AgCl(s) Ag+ + Cl—沉淀生成过程——速率v2v1 >v2——沉淀溶解——溶液不饱和v1 = v2——溶解的沉淀 = 生成的沉淀——溶液饱和——处于平衡状态v1 ﹤v2 ——沉淀生成——溶液过饱和▲1、概念:一定温度下,当沉淀溶解的速率和沉淀生成的速率相等时,形成溶质的饱和溶液,达到平衡状态,人们将这种平衡称为沉淀溶解平衡。
▲2、特点:逆:是一个可逆的过程等:v1 = v2动:v1 = v2≠ 0——动态平衡定:溶液中溶质的分子或离子的浓度不再变化。
变:当条件改变时,溶质的溶解平衡可发生移动,达到新的平衡。
▲3、影响沉淀溶解平衡的因素:(1)内因:溶质本身的性质○1绝对不溶的物质是没有的。
○2同是难溶物质,溶解度差别也很大。
○3易溶溶质只要是饱和溶液也可存在溶解平衡。
(2)外因:遵循平衡移动原理 ①浓度:加水,平衡向溶解方向移动。
②温度:升温,多数平衡向溶解方向移动。
少数平衡向生成沉淀的方向移动,如Ca(OH)2的溶解平衡。
▲ 思考:写出AgCl (s ) Ag + + Cl —的平衡常数表达式。
二、溶度积常数:(简称溶度积) 表示: K sp特点:○1一定温度下,为一常数。
讨论:表3—14,探讨K sp 与溶解度(S )的关系。
○2 K sp 的大小反映了难溶物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K sp 越大,其溶解能力越强。
练习1:请写出PbI 2 Cu(OH)2 BaSO 4 CaCO3 Al(OH)3 CuS 的沉淀溶解平衡与溶度积K SP表达式〖问题解决〗1、将一块形状不规则的NaCl 固体放入NaCl 饱和溶液中,一昼夜后观察发现,固体变为规则的立方体,而质量却未发生变化,为什么?2、讨论:对于平衡AgCl (s )Ag + + Cl —,若改变条件,对其有何影响?条 件 平衡移动方向 C(Ag +) C(Cl —) K sp 溶解度(S ) 升高温度 加 水 加入NaCl(s) 加入AgNO 3(s)3、课本P86:2第 二 课 时【教学过程】引言:对于平衡AgCl (s )Ag + + Cl —,运用K sp 与溶液中的离子积Qc 的关系分析:增加C(Ag +)或C(Cl —),平衡为什么向生成沉淀的方向移动? Qc = C(Ag +) ﹒C(Cl —) Qc > Ksp 时: 平衡向生成沉淀的方向移动——有沉淀生成 Qc = Ksp 时: 平衡不移动Qc ﹤ Ksp 时: 平衡向沉淀溶解的方向移动——沉淀溶解▲增加C(Ag +)或C(Cl —),平衡向生成沉淀的方向移动———同离子效应 三、沉淀溶解平衡的应用:引:沉淀溶解平衡作为一种动态的平衡,我们可以通过改变条件,控制其进行的方向,沉淀转为溶液中的离子,或者溶液中的离子转化为沉淀。
1、沉淀的生成:平衡【交流与讨论】课本P82①如果误食可溶性钡盐,造成钡中毒,为什么要尽快用5.0%的硫酸钠溶液给患者洗胃?思考:为什么不使用碳酸钠溶液?②将溶液的pH调节到3—4,可除去硫酸铜溶液中的铁离子。
(25℃时,S C u(O H)2》S F e(O H)3)若C u(O H)2的溶度积为K s p1,F e(O H)3的溶度积为K s p2,则调节p H后,Qc1= c(Cu2+)·c2(OH—) Qc2= c(Fe3+)·c3(OH—)应使Qc2>Ksp2而 Qc1﹤Ksp1,此时3﹤pH﹤5,生成F e(O H)3沉淀而C u(O H)2不沉淀。
③精制食盐水时,可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除去氯化钠溶液中的镁离子。
例1: AgCl的Ksp=1.80×10-10,将0.001 mol/L NaCl和0.001 mol/LAgNO3溶液等体积混合,是否有AgCl 沉淀生成?解: 两溶液等体积混合后, Ag+ 和Cl—浓度都减小到原浓度的1/2.c(Ag+)=c(Cl—)=1/2×0.001mol/L=0.005mol/L在混合溶液中,则C(Ag+)﹒c(Cl-)=(0.005)2=2.5 ×10-5>Ksp,所以有AgCl 沉淀生成。
▲归纳:当溶液中Qc > Ksp时,平衡向生成沉淀的方向移动——有沉淀生成,因而要使溶液中的某离子生成沉淀而除去,可增加能与之结合成更难溶物质的离子的浓度。
练习1:为除去MgCl2溶液中的FeCl3,可在加热搅拌的条件下加入的一种试剂是()A、NaOHB、Na2CO3C、氨水D、MgO练习2:将足量BaCO3分别加入:① 30mL 水②10mL 0.2mol/LNa2CO3溶液③50mL 0.01mol/L 氯化钡溶液④100mL 0.01mol/L盐酸中溶解至溶液饱和。
请确定各溶液中Ba2+的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_____【交流与讨论】课本P83为什么吃糖过多易导致龋齿?Ca5(PO4)3OH(s) 5Ca2+(aq) + 3PO43—(aq) + OH—(aq)2、沉淀的溶解溶解沉淀的方法:①加入足量的水②使沉淀转化为气体③使沉淀转化为弱电解质练习3:试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下列事实:1、FeS难溶于水,但却能溶于稀盐酸中。
2、AgCl沉淀能溶于氨水3、Mg(OH)2能溶于铵盐【拓展视野】课本P86溶洞的形成:分析其形成原理。
【交流与讨论】课本P83为什么氟化物可防治龋齿?Ca5(PO4)3OH(s) 5Ca2+(aq) + 3PO43—(aq) + OH—(aq)+F—Ca5(PO4)3F(s)3、沉淀的转化:▲加入可与体系中某些离子发生反应生成更难溶电解质的离子,平衡会向溶解的方向移动,同时生成另一种溶解度更小的沉淀。
【活动与探究】课本P84练习3:将AgNO3溶液加入氯化钠溶液中,再依次加入溴化钠溶液、碘化钾溶液会出现不同颜色的沉淀,沉淀的颜色变化是 _ ____ → _ _ ___ → ____ _。
出现这种颜色变化的原因是: _____▲沉淀转化的实质:沉淀溶解平衡的移动。
一般说来,溶解能力相对较强的物质易转化为溶解能力相对较弱的物质。
应用:分析化学上将难溶强酸盐(如:BaSO4)转化为难溶弱酸盐(如:BaCO3)4、分步沉淀:例2:已知AgCl的Ksp=1.80×10-10, Ag2CrO4的Ksp=1.1×10-12。
在0.1 mol/L KCl和0.1 mol/L K2CrO4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AgNO3溶液,问AgCl和Ag2CrO4两种电解质,哪个最先产生沉淀 ? 解:设混合液中产生AgCl沉淀时,所需c(Ag+)为x mol/L,而产生Ag2CrO4沉淀时,所需c(Ag+)为y mol/L;根据溶度积常数表达式,则因为x《y ,就是说产生AgCl沉淀时所需c(Ag+)远小于产生 AgCrO4沉淀时所需c(Ag+)。
所以,在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AgNO3溶液时,最先析出AgCl白色沉淀;只有溶液中c(Ag+)达到3.3×10-6mol/L以上时,才能析出Ag2CrO4砖红色沉淀。
▲溶液中有两种以上能与同种离子反应产生沉淀的离子时,最先析出的是溶解度较小的化合物,这就是分步沉淀。
巩固提高:1、己知碳酸钙和氢氧化钙在水中存在下列溶解平衡Ca(OH)2(s) Ca2+ + 2OH -,CaCO3(s) Ca2+ + CO32-。
在火力发电厂燃烧煤的废气中往往含有SO2、O2、N2,CO2等,为了除去有害气体SO2变废为宝,常常见粉末状的碳酸钙或熟石灰的悬浊液洗涤废气,反应产物为石膏。
(1)写山上述两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①S02与CaCO3悬浊液反应②S02与Ca(OH)2悬浊液反应(2)试说明用熟石灰的悬浊液而不用澄清石灰水的理由2、以BaS为原料制备Ba(OH)2·8H2O的过程是:BaS与HCl反应,所得溶液在70℃~90C时与过量NaOH溶液作用,除杂,冷却后得到Ba(OH)2·8H2O晶体。
据最新报道,生产效率高、成本低的Ba(OH)2·8H2O晶体的新方法是使BaS与CuO反应……1.新方法的反应方程式为:2.该反应反应物CuO是不溶物,为什么该反应还能进行:3.简述新方法生产效率高、成本低的原因。
答案:1.(1)①2SO2+O2+2CaCO3+4H2O=2(CaSO4·H2O)+2CO2或2SO2+O2+2CaCO3+4H2O=2(CaSO4·H2O)+2CO2②2SO2+O2+2Ca(OH)2+2H2O=2(CaSO4·2H2O)或2SO2+O2+2Ca(OH)2=2CaSO4+2H2O(2) Ca(OH)2微溶于水,石灰水中Ca(OH)2浓度小,不利于吸收SO22.(1)BaS+CuO+9H2O=Ba(OH)2·8H2O+CuS[也可写Ba(OH)2](2)CuS的溶度积比CuO小得多(更难溶),有利于该反应正向进行。
(3)CuS为难溶物(未反应的CuO也不溶),过滤后,将滤液浓缩、冷却,就可在溶液中析出Ba(OH)2·8H2O晶体,故生产效率高;CuS在空气中焙烧氧化可得CuO与SO2,故CuO可反复使用(SO2可用于制硫的化合物),因而成本低。
课后练习:课本P86练习与实践附表2-7:一些微溶电解质的溶度积(18~25℃)第二课时(学案)【目标要求】(1)了解难溶物在水中的溶解情况,认识沉淀溶解平衡的建立过程。
(2)了解难溶物在水中的沉淀溶解平衡特点,理解和掌握溶度积K SP的概念。
(3)能运用溶度积规则判断分析沉淀的溶解、生成和沉淀的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