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17学年高一历史岳麓版必修一综合训练:第10课欧洲大陆的政体改革(含解析)

合集下载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同步练习:第10课 欧洲大陆的政体改革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同步练习:第10课 欧洲大陆的政体改革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同步练习:第10课欧洲大陆的政体改革B.有利于维持社会的稳定C.有利于民主政治进一步发展D.有利于内部改造的进行解析:A 据材料“向外延的扩张”“对外的冒险”可知,德国体制留下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隐患,故A项正确;维持社会的稳定并非材料强调的重点,故B项错误;C项与材料“对内涵发展的阻挠”不符,故错误;D 项与材料“对内部改造的回避”不符,故错误。

5.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第二十条规定:“帝国国会由成年男子投票选举产生。

”此规定表明帝国国会( )A.代表人民监督政府B.是帝国的最高权力机构C.依照直接民主原则产生D.其产生方式具有民主特征解析:D 题干材料强调的是帝国国会的产生方式而非职能,由此排除A项;德意志帝国的最高权力掌握在皇帝手中,且B项也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错在直接民主,因为代议制均为间接民主;由题干中“投票”“选举”可知帝国国会的产生方式有一定的民主性,D项正确。

6.(2019·山东青岛期末)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在第17条中规定:皇帝的所有命令,无论口头还是书面,均应由宰相副署,若皇帝与宰相意见相左,宰相意见更具决定性。

这说明( )A.德国皇帝已成为虚位君主B.宰相拥有国家最高行政权力C.德国政体具有一定民主性D.皇帝与宰相间权力争夺激烈解析:C 仅从材料的规定不能反映德国皇帝已成为虚位君主,且该说法与史实不符,故A项错误;材料中皇帝的命令要宰相的副署不能反映宰相拥有国家最高行政权力,掌握国家最高行政权力的是皇帝,故B项错误;据材料皇帝的命令要宰相的副署和“皇帝与宰相意见相左,宰相意见更具决定性”可知宪法设计体现了宰相对皇帝的制约,对于实行君主立宪制政体的德国来说具有一定的民主性,故C项正确;材料不能体现皇帝与宰相间权力争夺激烈,故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7.(2019·湖北天门期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长期的分裂局面使得德意志民族无法作为整体来追求国家现代化,1870年后,旧的容克地主贵族通过对外战争实现国家统一,并掌握了现代化领导权。

岳麓版高一历史必修一 第10课 欧洲大陆的政体改革(测试)

岳麓版高一历史必修一 第10课 欧洲大陆的政体改革(测试)

第10课欧洲大陆的政体改革(测试)1.1790年6月,法国制宪会议颁布法令:“任何人不得保留亲王、公爵、伯爵、侯爵、子爵、男爵、骑士……等贵族头衔,今后也不再授予任何人这样的头衔。

任何法国公民只能用其家族的真实姓氏。

”法令体现了什么原则A.民主主义B.共和主义C.自由主义D.平等主义【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法国共和制。

材料法令的内容主要是废除封建贵族等级,所有的公民都不能再有贵族头衔,都要用自己的家族姓氏,体现的是平等原则,故D 项正确。

其他三项材料无法体现,可排除。

2.1850年,法国历史学家基佐在其著作《1640年英国革命史》中比较了英国革命和法国革命,认为英国革命取得了较大的成就。

这一认识源于英国革命A.保守力量占据主导地位B.受启蒙思想的影响早C.没有外部力量介入革命D.没有暴力和流血牺牲【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英国革命和法国革命的对比。

英国从“光荣革命”开始,英国用和平、渐进、改革的方式,而不是用暴力的形式推翻反动制度来推进国家现代化过程,从这一点来说英国革命取得了较大的成就,故本题选A项。

英法都受到受启蒙思想的影响,故不选B项;C项不是其主要区别,故不选;两次革命都有暴力和流血牺牲,故不选D项。

3.1895年,一位中国外交官对当时四个欧美国家的政体分别作了如下评述,其中对德国的评述是A.“举国听于议院,势太偏重”B.“君主能以事下会议而不能独断”C.“议院主议法,政府主行法,察院主断法”D.“上议院主用世爵,参以选举,君权仍重”【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德国君主立宪制,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以及调动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抓住时间信息“1895年”,此时对德国政体的评述要结合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根据该宪法规定,皇帝掌握国家大权,有权任免官员、召集和解散议会和决定对外政策等,德国君主立宪制以议会粉饰门面,混杂着封建残余,故D项正确。

A项描述的是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B项描述的是英国君主立宪制,C项描述的是三权分立。

2016-2017学年岳麓版必修一 第10课 欧洲大陆的政体改革 (41张)

2016-2017学年岳麓版必修一 第10课 欧洲大陆的政体改革 (41张)
君主立宪制
(英国)
总统共和制
(美国)
欧洲大陆的政体改革
France Germany
自由
平等
博爱
统一
独立
主权
1、阻碍法德走向民主的最大因素分别是什么?
法国
德国
在17世纪中期,德意志全 “朕即国家” “只有君主才有权利思考、境分布着360个小邦国和 决策,其它人只有执行的 1000多个骑士领地 。 义务” ——路易十四 一批商品从柏林到瑞士, 中途要经过10个国家,兑 换10次货币,缴纳10次关 税,单单关税的数额就已 经超过了货物本身的价值。
——【美】杰克逊•J.斯皮瓦格尔《西方文明简史》
1871—1900年间,稳定的法国迅速成为世界强国。
——王斯德《工业文明的兴盛》
为何这部宪法可以存在60多年?有人说是妥 协与宽容使法国真正步入民主宪政的轨道,带 来了政局的稳定。你能举例说明吗?
1875年宪法对任何一派都有诸多不如意的地方: 君主派显然不喜欢它的共和体制;而共和派对于总 统权力过大且可以连选连任和参议院中设立终身议 员也显然不能满意。 但法国的主流政治家汲取大革命尤其1871年巴黎 公社的教训,选择了妥协与退让,将此后的政治斗 争局限于选举和议会。“法国模式由对抗转为妥 协”,使法国顺利的走上了宪政的轨道,政局保持 了长久的稳定而宪法也得以延续。
防止君主制复辟
假如你穿越时空,来到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
A:假如你是议员…… B:假如你是总统……
请问: 参议院间接选举, 1. 你是怎样当上议员的?
众议院普选产生。
请问: 1. 你是怎么当上总统的? 议会选举产生
国家元首,军队最高统帅,任 2. 身为总统的你拥有哪些权 命官员,提出法案。 力? 命令须经部长副署生效。

学年高一历史岳麓版必修一教案:第10课 欧洲大陆的政体改革 Word版含答案

学年高一历史岳麓版必修一教案:第10课 欧洲大陆的政体改革 Word版含答案

欧洲大陆的政体改革【课标要求】知道法兰西第三国共和国宪法和《德意志帝国宪法》的主要内容,比较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与法国共和制的异同。

分析资产阶级代议制在西方政治发展中的作用。

一、教材分析本课是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中的最后一课。

在承接英美近代政体的建立之后,主要介绍了近代法国和德国的政体。

教材主要包括三个标题:第一,“走向共和的曲折历程”重在阐述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背景;第二,“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重在阐述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内容;第三,“德意志帝国的体制”则主要介绍了德国的统一以及德意志帝国宪法。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学生能够知道法国1875年宪法、德国1871年宪法的主要内容,能够说出法、德两国政体的主要特点及影响。

2.过程与方法展示材料及表格,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对法德政体的比较,提高学生分析和比较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代议制民主的建立让学生体会建立过程的艰辛;通过宪法的对比,让学生体会人类文明进程的多样性。

通过学习,让学生体会代议制民主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从而培养学生对民主政治勇于探索、追求真理的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和《德意志帝国宪法》的内容。

难点:比较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与法国共和制的异同四、教学方法与手段设计:讲授法、情境创设法、图表分析法等教学方法。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

按新课改精神的指引,采用启发、合作讨论探究的教学模式。

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设计:展示英国、美国国旗,请学生回答英美两国政体的特点分别是什么。

学生回答:英国君主立宪制:君主“统而不治”,实行议会主权。

美国民主共和制:废除君主,实行三权分立和人民主权。

教师引导:这是英国和美国的政体,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下法国和德国,看看他们的政体是什么?有哪些特点?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特点?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走进第10课,去体会和感悟欧洲大陆的政体改革。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第三单元第10课 欧洲大陆的政体改革 课件(共35张PPT)[优秀课件资料]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第三单元第10课   欧洲大陆的政体改革  课件(共35张PPT)[优秀课件资料]
第10课 欧洲大陆的政体改革
法国
德国
第10课 欧洲大陆的政体改革
■法国走向共和的曲折历程 ■德意志的统一
■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 法与1871《德意志帝国宪法》 比较
第10课 欧洲大陆的政体改革
法国走向共和的曲折历程 1、法国大革命
第10课 欧洲大陆的政体改革
●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18世纪资本主义在法国许多地方发展起来,出现 许多资本主义性质的手工工场。
资产阶级已成为经济上最富有的阶级,但在政治 上仍处于无权地位。
第10课 欧洲大陆的政体改革
● 波旁王朝的君主专制
18世纪,在封建君主专制统治下的法国,全国被分为 三个等级:
第一等级是天主教教士;(免税) 第二等级是贵族;(免税) 第三等级是资产阶级和平民,负担着沉重的捐税。
第10课 欧洲大陆的政体改革
⑴法国资本主义发展水平较高; ⑵深受启蒙思想的影响和英美民主的影响,进行了自 下而上激烈的资产阶级革命,对封建制度破除比较彻底。 德国: ⑴德国资本主义发展水平较低; ⑵通过普鲁士王国自上而下的王朝战争完成统一和政 治改革,对封建制度破除不够彻底,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 传统被保留下来。
第10课 欧洲大陆的政体改革
第10课 欧洲大陆的政体改革
德意志帝国的统一与变革
• 德国的统一:
是普鲁士王国通过三次王朝战争(1864-1870)完成的。
ⅰ 1864年 ⅱ 1866年 ⅲ 1870年
普、奥→丹麦 普 →奥 普 →法
收回两个德意志邦 吞并大多数东德意志邦 吞并南德意志小邦
德国统一之梦——德第1意0课志帝欧洲国大的陆建的立政体改革
第10课 欧洲大陆的政体改革
谢谢观赏!
当你的才华还撑不起你的野心时,你就该努力。心有猛虎,细嗅蔷薇。我TM竟然以为我竭尽全力了。能力是练出来的,潜能是逼出来的,习惯是养成的,我的 成功是一步步走出来的。不要因为希望去坚持,要坚持的看到希望。最怕自己平庸碌碌还安慰自己平凡可贵。

2016-2017学年岳麓版必修一 第10课 欧洲大陆的政体改革 教案 (1)

2016-2017学年岳麓版必修一 第10课 欧洲大陆的政体改革 教案 (1)

第10课欧洲大陆的政体改革【教学目标】【重点难点】重点: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德意志帝国宪法》难点:比较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与法国共和制的异同【教学方法】本节课应以学生已掌握的历史事实作为在课堂中教学的线索主要依托,主要以谈话、合作交流和历史史实的比较法进行讲授。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借此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尝试让学生对所学知识习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

努力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比较和历史思维能力。

【导入新课】导入:播放贝多芬英雄交响曲,(课前连续播放)同学们知道刚才播放乐曲的名称吗?贝多芬英雄交响曲。

贝多芬原来准备送给拿破仑,但是由于拿破仑推翻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建立了法兰西第一帝国而改变了初衷。

交响曲的题词也改为“英雄交响曲——为纪念一位伟人而作”。

——纪念他心中的伟人。

拿破仑把有史以来最大的荣耀带给了法国,拿破仑留给法国一个虚幻的荣光和再次来临的动荡。

巴黎的街道成为一次次起义、革命、政变的见证。

法兰西的土地成了一个政治哲学的大实验场。

今天,我们就走进那一段如火的岁月。

板书,一,艰难的法兰西共和之路提出问题:大革命前的法国是什么样的状况呢?(看教材回答)十八世纪的法国是欧洲典型的君主专制国家,社会矛盾尖锐。

封建专制制度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产阶级迫切要求推翻旧制度。

(法国资产阶级思想家公开反对君主专制,抨击宗教神权,号召人民争取自由和民主)。

这种落后的生产关系是是法国大革命的主要原因。

(板书)1创立共和国与曲折发展。

怎样体会理解“艰难历程”的含义?《在屏幕上用图示的方式勾画这个时期历史的发展脉络》生:师:法国共和之路并不平坦,其间,共和制与帝制经过多次反复,真可为艰难的法兰西共和之路。

1789年,法国爆发了资产阶级大革命,推翻了波旁王朝的统治,从此,法国步入了共和国的历程。

之后不到一百年的时间里,法国经历了四次大规模的革命,两个帝国,两个王朝,还有两个共和国,即:第一共和国(1792年)——第一帝国(1804年)——波旁王朝复辟(1815年)——七月王朝(1830年)——第二共和国(1848年)——第二帝国(1852年)——第三共和国(1870年)。

2016-2017学年岳麓版必修一 第10课 欧洲大陆的政体改革 课件(42张)

2016-2017学年岳麓版必修一 第10课 欧洲大陆的政体改革 课件(42张)

第三单元
第 9课
4.特点
(1)实际上是__________半专制的__________君主立宪制国 家,帝国国会具有民主选举的基础,也提供了现代政党的讲 坛,但对政府缺少监督权。 (2)普鲁士的__________专制主义和__________军国主义传

统得以延续。
5.影响 (1)积极:巩固了国家的统一,促进了社会和经济的发展。 (2)消极:专制统治引起社会不满,并最终把德国拖进了一 战的灾难。
岳麓版 ·必修1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第三单元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
第三单元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
第三单元 第10课 欧洲大陆的政体改革
第三单元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
1
情境导入
4
疑 难 探 究
2
整体感知
5
随 堂 演 练
3
知识梳理
6
课 时 作 业
第三单元
第 9课
情境导入
第三单元
展。
第三单元
第 9课
点拔: 美国总统和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总统产生的途径及与议会的 关系不同:法国的总统是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的国民议会依 绝对多数票选出,并且对议会负责;美国总统由民选产生,不
对议会负责。
思考:法国共和政体最终确立的原因有哪些? 提示:思想:民主共和思想逐渐深入人心;经济:工业革 命的开展和完成;政治:资产阶级共和派力量壮大。
拥有立法、任命官员等巨大权力,可以召集或解散议会。
第三单元
第 9课
拓展:德意志君主立宪制与法国共和制的异同及不同的原 因 (1)相同点:都实行两院制,议会作为立法机构;国家元首 都拥有大权,可以统率军队;下议院的权力都比较小,立法权

高中岳麓版历史必修一课时素养评价第10课欧洲大陆的政体改革

高中岳麓版历史必修一课时素养评价第10课欧洲大陆的政体改革

课时素养评价十欧洲大陆的政体改革(30分钟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35分)1.(2020·南昌高一检测)17891875年间法国出现过君主立宪制、军事帝国、复辟王朝、民主共和制等不同政体。

这反映了( )A.地方割据势力强大B.启蒙思想日益深入C.民主进程艰难曲折D.政治体制不断完善【解析】选C。

根据题干可知,17891875年间,法国出现多种政体,君主派与共和派的斗争异常激烈,说明法国民主进程艰难曲折,故C 正确;法国大革命时期并未出现分裂状态,故排除A;法国大革命中一度出现专制独裁现象不能反映启蒙思想的巨大影响,故排除B;题干不能说明法国政体走向完善,故排除D。

【补偿训练】有学者评价,法国的共和制是一个“早产儿”,又是一个“难产儿”,这是针对法国政体发展过程中 ( )A.发生了大革命B.曲折反复特点C.君主派势力大D.共和派势力小【解析】选B。

共和制和君主制在法国反复较量,直到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以一票多数的微弱优势通过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最终确立共和制度,此过程体现了法国政体确立过程的曲折与反复,故选B,A排除;C、D是B出现的原因,排除。

【拓展延伸】法兰西走向共和之路艰难曲折的原因(1)历史因素:法国封建君主专制历史悠久,君主制传统观念根深蒂固。

(2)经济因素:法国传统小农经济的长期影响,工业资本主义发展不够充分。

(3)政治因素:封建专制势力强大,工业资产阶级力量比较弱小。

(4)外部因素:法国大革命的爆发,引起欧洲封建君主制国家的仇视和多次武装干涉,致使国家动荡不安。

2.(2019·全国卷Ⅱ)法国史学家索布尔认为,从某种角度而言,法国大革命大大超过了以往的历次革命,包括英国革命和美国革命。

可以用来说明这一观点的是,在启蒙思想的指导下,法国大革命( )A.创建了民主共和政体B.以暴力为革命主要方式C.根除了专制复辟危险D.以社会平等为首要目标【解析】选D。

高一历史岳麓版必修1课时作业:第三单元 第10课 欧洲大陆的政体改革Word版含解析

高一历史岳麓版必修1课时作业:第三单元 第10课 欧洲大陆的政体改革Word版含解析

第10课欧洲大陆的政体改革1.知道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和《德意志帝国宪法》的主要内容。

2.比较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与法国共和制的异同。

一、走向共和的曲折历程1.共和制的初步确立(1)背景①17、18世纪,法国波旁王朝是______________。

②启蒙运动和美国独立战争的影响。

(2)过程①1789年法国爆发革命,建立了________________。

②1792年法国废除君主制,建立了____________,即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2.君主制与共和制的长期斗争法兰西第一帝国→复辟王朝→七月王朝→法兰西第二共和国→法兰西第二帝国→法兰西第三共和国。

3.共和制的最终确立(1)1870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建立。

(2)1875年议会通过、颁布1875年宪法。

①内容a.立法权由参议院及____________两院行使,参议院由____________产生,众议院由________选出。

b.行政权由总统和________掌握,总统由议会选出;总统是国家元首,可在参议院同意条件下解散众议院,可任命____________,但内阁对________负责。

②发展:共和派通过议会对宪法进行修正补充a.《马赛曲》定为法国国歌;7月14日定为国庆日。

b.宪法修正条文宣布:“凡曾经统治过法国的家族不得当选为共和国总统。

”堵塞了____________的复辟之路。

(3)影响:__________的确立和巩固,使法国社会得到____________。

二、德意志帝国的体制1.背景:德意志的统一(1)背景①14世纪以来,德意志长期陷入____________状态。

②____________对德意志的影响。

③德意志爱国人士发出要求________的呼声。

④德意志邦国推行____________,普鲁士成为最强大的邦国之一。

(2)过程:1864年到1870年普鲁士通过三次自上而下的____________,完成了德国的统一。

2.体制的确立(1)确立:1871年德意志帝国颁布《__________________》,规定帝国实行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第十课++欧洲大陆的政体改革+课件--2021-2022学年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第十课++欧洲大陆的政体改革+课件--2021-2022学年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b、法国大革命的影响

c、德意志爱国人士发出要求统一的呼声

d、普鲁士成为德意志最强大的邦国之一,首相俾斯麦
推行铁血政策
二、德意志帝国的君主立宪制
●1、背景: ●A实现统一: ●2)方式:王朝战争 ●3)影响:保留了军国主义和专制主义 ●B、德意志帝国建立
二、德意志帝国的君主立宪制
●2、标志: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
1870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
实质:资 产阶级内 部不同派 别就何种 政体的斗

一、法国共和政体的确立
●3、标志:1875年宪法
●4、1875年宪法内容:A、立法权:参议院(间接选举)、众议 院(普通选举)
●B、行政权:总统:国家元首、由两院联合组成的议会选出,任 期七年,可连选连任,缔结条约,实行特权

— — 威 廉 ·多 伊 尔 : 《 法 国 大 革 命 的 起 源 》 [ M ] . 上 海 人 民 出 版 社 , 2 0 0 9 年 , 第 6 页
● 材料二:

1715~1786 年, 法国税收总额从8600万锂提高到5.4亿锂,其中以间接税提高幅度
最大。同时,由于法国国内关卡林立,在各大城市还征收商品人市税,进而导致从法国南
德意志帝国政体结构示意图
实质:半专制的君主立宪制
皇帝
(权利中心)
首相
(行政权)
无任何监督权
议会
(立法权)
二、德意志帝国的君主立宪制
●3、《德意志帝国宪法》内容:
●A\(国家结构)联邦制:中央政府掌握国家主权,各邦享有自治权
●B、(政体)君主立宪制:a行政权:皇帝世袭有实权,任免权、 军事权、行政权等

岳麓版高中历史课后同步训练必修一第三单元第10课:欧洲大陆的政体改革

岳麓版高中历史课后同步训练必修一第三单元第10课:欧洲大陆的政体改革

第10课:欧洲大陆的政体改革1.1873年,法国某报纸刊登的一封读者来信写道:“我们是工业家和土地所有者,需要秩序,并不喜欢共和政体。

但是,如果‘联合派’(属于君主派)获得胜利,那些现在还留在我们方面的大部分人将投入极端共和派的怀抱去了。

”这段话反映出当时在法国( )A.政治局面错综复杂B.无产阶级建立了共和政体C.“联合派”能带来社会安定D.共和派已获得政治上的绝对优势2.近代某国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军队最高统帅,他由参议院和众议院联席会议选出,任期7年,可以连选连任。

该总统来自( )A.英国B.法国C.德国D.美国3.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建立后,经过共和派和君主派的反复较量,最后以一票的微弱优势确立了共和制。

据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判断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A.法国众议院由普遍直接选举产生,体现了直接民主B.法国总统由参议院依绝对多数票选出C.法国参议院可直接解散众议院D.内阁由总统任命,但对议会负责4.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规定:“立法权由众议院和参议院两院行使。

参议院由间接选举产生,众议院由普选方式选出……行政权由总统和内阁掌握。

”此规定体现的法国政权的特点不包括( )A.体现了分权的原则B.实行民主共和政体C.议会是国家最高立法机关D.内阁对总统负责,不对议会负责5.资产阶级代议制在各个国家确立的形式有所不同。

下列说法符合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所规定的法国代议制特点的是( )A.强调君主权力,突出“分权与制衡”B.议会权力至上,国王“临朝不理政”C.经参议院同意,总统可解散众议院D.议会掌握立法,须得皇帝批准才能生效6.对统一后的德意志帝国,恩格斯认为:“……在资产阶级借以组织其统治的国家机构中,也有许多东西是工人阶级可能利用来对这些机构本身作斗争的。

……资产阶级和政府害怕工人政党的合法活动更甚于害怕它的不合法活动,害怕选举成就更甚于害怕起义的成就。

”恩格斯的话表明德意志帝国( )A.民主是虚,专制是实B.以民主来欺骗工人阶级C.其民主对工人有有利之处D.受到恩格斯的高度肯定7.一票赢得的法兰西第三共和国被有的人称为不光彩的、从窗缝潜入的共和国,还有人预言它会很快倒塌,但是它却出乎意料地发展了70多年之久。

第10课 欧洲大陆的政体改革 Word版含解析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1

第10课 欧洲大陆的政体改革 Word版含解析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1

第三单元第10课1.和英王查理一世一样,法王路易十六在召开三级会议时也拒绝了资产阶级提出的改革,最终导致革命的爆发。

法王和英王拒绝改革的共同原因是()A.维护专制王权统治B.遏制革命运动爆发C.阻止资本主义发展D.保障王位家族继承【答案】A【解析】查理一世和路易十六都是封建统治者,他们所采取的任何措施,其根本出发点都是维护专制王权统治。

2.1789年7月14日,法国巴黎人民起义,攻占了巴士底狱。

为纪念这次伟大的革命,法国人把每年的7月14日定为国庆节,那么它应该属于()A.农事节日B.祭祀节日C.纪念节日D.贺岁节日【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中的信息,7月14日是法国大革命爆发的日子,显然属于纪念节日。

3.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后,先后出现了第一共和国、第一帝国、第二共和国和第二帝国。

普法战争后,成立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英国漫画家为这一历史过程创作了题为《玛丽安娜女郎(法国的象征)终于挑好帽子了》的漫画。

图中房间衣物凌乱,女郎站在镜子前面,终于选好并戴上了象征共和制度的三色帽。

这幅漫画的含义是()A.法国的政治制度像女郎的时装,可以随时改变B.法国的共和制度像女郎的帽子,只是装饰品C.法国的政治制度像女郎一样软弱无能D.法国的共和制度经过长时间的变动才确定下来【答案】D【解析】一个国家政治制度的确立是各种因素制约的结果。

“终于选好帽子”意味着选择的困难,表明了法国共和体制确立过程的艰辛和曲折。

4.(吉林检测)钱乘旦说,大革命后法国“社会持续动荡……工业化进程缓慢。

直到1870年后,法国模式突然发生转折,由对抗转为妥协。

此后没再发生大规模的革命,法国人开始用协商手段逐步建立起民主制度”。

这说明作者()A.否定法国大革命的作用B.强调兴民权的重要性C.强调政治协商的重要性D.反对大规模社会变革【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法国共和制确立的历程。

抓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用协商手段”,由此容易判断出C项符合题意。

5.若穿越时空隧道让当今的美国总统和法国总统回到1875年,他们的共同点不包括() A.掌握行政权B.是军队最高统帅C.是国家元首D.由民选产生,向议会负责【答案】D【解析】法国总统对议会负责,而美国总统与议会是分权制衡的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0课欧洲大陆的政体改革随堂作业一一练双基、选择题知识点一走向共和的曲折历程1 . 1873年,法国某报纸刊登的一封读者来信写道:“我们是工业家和土地所有者,需要秩序,并不喜欢共和政体。

但是,如果’联合派’(属于君主派)获得胜利,那些现在还留在我们方面的大部分人将投入极端共和派的怀抱去了。

”这段话反映出当时在法国()A. 政治局面错综复杂B. 无产阶级建立了共和政体C. “联合派”能带来社会安定D. 共和派已获得政治上的绝对优势答案:A解析:注意两个关键信息“ 1873年”和“法国”,当时共和政体还没有最终确立。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873年,法国新调整的议会开始了制宪工作。

从题干中至少看出三个派别:“读者”所代表的工业家和土地所有者、共和派、君主派。

“读者”所代表的派别不希望君主派获胜,也不希望共和派获得更多的选票,可见当时的政治局面错综复杂。

2 •有人说法国是“各种政体的实验场”,有人认为法兰西共和国是“从窗缝潜入的”。

这主要说明了法国()A. 缺乏民主共和思想的洗礼B. 共和制确立的艰难C. 没有经历过资产阶级革命D. 缺乏建立共和制的经济基础答案:B解析:法国大革命以来,保皇派和共和派围绕着政体问题进行了激烈的争论和较量,直到1875年,国民议会以一票多数通过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这说明法国共和制的建立是比较艰难的。

18世纪的欧洲启蒙运动以法国为核心,因而A项错误;法国大革命被称为18世纪最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因而C项错误;在18世纪法国工商业的发展程度仅次于英国,因而D项错误。

知识点二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3. 1880年7月法国政府规定:“凡1880年7月6日以前,因政治犯罪和因违反新闻法行为而被判刑者,一律赦免。

”被赦免者既有巴黎公社的战士,也有君主派人士。

这表明,在当时的法国()A. 政府力图借助工人阶级确立共和制B. 君主派重新获得对共和派的政治优势C. 政府欲通过缓和社会矛盾巩固共和制D. 左右两股政治力量严重危及共和制答案:C解析:法国1875年宪法颁布,以法律形式确立了法国的共和政体。

为了巩固这仅以一票优势获得通过的来之不易的共和制,需要通过缓和法国的社会矛盾求得法国的安定团结。

4. 1875年1月30日,法国国民议会表决,共和派议员投了赞成票,君主派议员投了反对票,双方势均力敌。

尚博隆将军最后一个表态,他犹豫不决、行动迟缓,最后投下赞成票。

最后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以353 : 352票获得通过。

该材料表明()A. 尚博隆成为共和国之父B.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终于建立C. 守旧势力还十分强大D. 共和派势力占据绝对优势答案:C解析: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以一票的微弱优势得以通过,表明君主派的势力还很大,与共和派势力旗鼓相当,所以C项正确、D项错误。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建立是在1870年, 故B项错误;由材料不能得出尚博隆为共和国之父,A项错误。

5 .李老师在某课件里展示了下列宪法条文:第一条立法权由众议院与参议院两院行使。

第二条共和国总统,由参议院与众议院联合而成的国民议会,依绝对多数票选出……第五条共和国总统,征得参议院同意后,得解散法定任期尚未届满的众议院。

该课件讲的是()A. 《权利法案》B. 美国1787年宪法C.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D.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答案:C解析:根据“共和国总统,由参议院与众议院联合而成的国民议会……选出”等可知, 该课件讲的是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6 •“宪法”所保证的是比较温和的共和制度,它甚至具有某些保守的特点,而正是由于它具有这样的特点,才让它存在近七十年。

这是在评价()A. 1215年英国《大宪章》B. 美国1787年宪法C. 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D.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答案:C解析:法国君主派势力强大,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之所以能够通过,是因为双方的妥协,如果这部宪法不温和、不保守的话,它就没法通过,所以C项符合这个评价。

A项并没有确立共和制度;D项虽具有保守的特点,但是德国确立的并不是共和制;美国1787年宪法建立的虽然是共和制,也具有妥协的特点,但它至今还在使用,故B项错误。

知识点三德意志帝国的体制7. 1795年,德国著名诗人、启蒙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一一席勒曾发出“德意志?它在哪里?我找不到那块地方”的感叹。

1830年,世界文学史上的泰斗歌德则干脆地说道,“没有一个城市,甚至没有一块地方使我们坚定地指出:这就是德国。

”他们发出如此感叹的最主要原因是()A. 德意志四分五裂的政治现状B. 德意志落后的资本主义经济C. 德意志君主专制的黑暗D. 德意志面临异族入侵、领土被分割的问题答案:A解析:联系18—19世纪德国的历史及材料中“甚至没有一块地方使我们坚定地指出:这就是德国”可知,他们感叹的是德意志分裂的现状,故A项正确。

8. 在西欧国家确立近代民主制度的过程中,有一个国家是“通过剑,由一个邦支配其余各邦”完成的。

这是在描述()A. 英国宫廷政变 B .美国确立联邦宪法C.法兰西共和之路D .德意志统一之路答案:D解析:19世纪六七十年代,在俾斯麦的“铁血政策”下,普鲁士通过三次王朝战争,完成了德国的统一,并颁布了《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德意志帝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普鲁在帝国中占有统治地位,故有“由一个邦支配其余各邦”之说。

所以本题选Do9.右图为历史漫画《辞退俾斯麦》。

根据当时德意志帝国的法律,辞退俾斯麦的应该是()A. 帝国议会B. 内阁成员C. 联邦议会D. 帝国皇帝答案:D解析:据所学知识可知,德国的宰相由皇帝任命而不是由议会选举产生,任期由皇帝决定,只对皇帝负责,故能辞退俾斯麦的只能是德国皇帝。

故本题选Do10. 有学生认为19世纪70年代初是德国进入新的历史发展时期的开端。

该学生这样认为的理由有()①出现“铁血宰相”俾斯麦②德国完成统一大业③君主立宪政体确立④发动第一次世界大战A. ①②B .③④C.②③D .②④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71年德意志帝国建立并颁布了宪法,确立了德国君主立宪政体,推动德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从而使德国进入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故C项正确。

宰相俾斯麦早在19世纪60年代就已经推行铁血政策了,故①不符合题意;德国发动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在20世纪初,与题中“ 19世纪70年代初”不符,排除④。

11. 有人说,德意志帝国虽然是资产阶级性质的君主立宪国,但“君主”是实,“立宪”是虚。

下列引用的《德意志帝国宪法》条文不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A. 皇帝“有创制法律之权”B. “皇帝有权召集、召开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以及使议会延期或结束”C. “建议并公布帝国法律及监督其执行之权属于皇帝”D. “皇帝是国家元首”答案:D解析:A、B、C三项都是指皇帝掌握实际权力,国家元首只是国家的象征,并不一定掌握国家权力。

12.德意志帝国的政治制度是一种不彻底和不完善的代议制。

这突出表现在( )①宪法授予皇帝巨大的权力②内阁只对皇帝负责不对议会负责③宪法未赋予议会立法权④皇帝和宰相控制了议会A. ①②③B .②③④C.①②④D .①③④答案:C解析:1871 年德意志帝国宪法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使德意志帝国的政治制度是一种不彻底和不完善的代议制,①②④三项是重要表现。

③项表述不正确。

二、非选择题1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第二条:共和国总统,由参议院与众议院联合而成的国民议会,依绝对多数票选出。

第八条:参议院及众议院共有创议并制定法律之权。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1875 年)材料二第二帝国18 年间,法国工业总产值翻了一番。

和工业生产的发展紧密相连的,是法国工业资产阶级力量的迅速膨胀。

――让•马蒂耶《法国史》材料三在德国历史上真正起过较大的作用的是乡村容克,即普鲁士贵族庄园主……政治上属于极端保守派,主张君主专制,崇尚武力。

――奥茨门特《德国史》(1) 据材料一指出共和制下法国议会有哪些权力。

(2) 根据材料二指出,法国议会拥有这样的权力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 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一指出德国议会的权力和法国相比有何不同。

并结合材料三分析其原因。

(4) 法、德两国议会权力的确立和差异的存在说明了什么。

答案:(1) 立法权,总统选举权。

(2) 工业革命的开展,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3) 不同:立法权受皇帝制约。

原因:普鲁士主导德意志统一,保留了君主专制的传统,容克起主导作用。

(4) 代议制民主的确立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代议制民主的差异是由各国国情所决定的。

1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当代重大问题不是用说空话和多数人的决议所能解决的……而是要用铁和血来解决。

”材料二德意志帝国宪法第15 条:由皇帝任命帝国宰相;第18 条:皇帝任命帝国官吏,有创制法律之权;第12 条:皇帝有权召集、召开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以及使议会延期或结束。

材料三马克思说:( 德意志帝国实质上是一个) 以议会形式粉饰门面,混杂着封建残余并以警察保卫的、军事专制制度的国家。

(1) 材料一中提到的“当代重大问题”是指什么?当时的普鲁士邦首相是谁?所谓“铁和血”的手段是指什么?(2) 材料二对君主权力的规定有什么特点?(3) 结合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评价德意志帝国宪法。

答案:(1) 国家统一问题。

俾斯麦。

自上而下的王朝战争。

(2) 皇帝拥有巨大的权力。

(3) 积极作用:德意志帝国宪法用法律形式确立了德国君主立宪政体,使德国资本主义工业迅速发展。

局限性:宪法保留了浓厚的封建性和军国主义残余。

课后作业——提能力时间:45 分钟满分:100 分一、选择题(每小题 4 分,共48分)1.新的社会制度的建立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正因为过程的曲折与反复,近代西方历史上某国曾获得了“各种政体的试验场”的称号。

据所学知识判断,这个国家应是( )A. 英国B •德国C.美国D .法国答案:D解析:法国政体在确立的过程中,经历了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资产阶级帝制等,可谓材料中“各种政体的试验场”,故本题选择D。

2.“凡曾统治过法国的家族成员不得当选为共和国总统。

”1875 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这项规定( )A. 使总统独揽大权B. 用法律阻断了保皇派的复辟图谋C. 确立了法国的责任内阁制D. 使法国的共和政体从此得以巩固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凡曾统治过法国的家族成员不得当选为共和国总统”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1875 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确立时,法国的君主派势力还很强大,而宪法的这项规定阻断了保皇派的复辟图谋,使法国的共和政体得以确立,所以B项说法符合题意。

A、C两项说法错误;D项说法错误,法国共和政体的巩固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3.法国能够实现从“没有共和派的共和国” (或“公爵们的共和国” )到“共和派的共和国”(或“议员们的共和国” )的转变的根本原因是()A. 复辟势力的消失B •公爵们的放弃C.工业革命的推进D .共和派的努力答案:C解析:“‘没有共和派的共和国' (或‘公爵们的共和国' )”表明法国的共和政体不稳,君主派势力还有很大影响;“‘共和派的共和国' (或‘议员们的共和国' )”表明法国的共和政体最终稳定下来,这个变化源于君主派和共和派两派势力的消长,其根本原因还应从经济方面去寻找,即工业革命的不断推进,所以答案为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