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时期的报刊宣传

合集下载

读书笔记:辛亥革命中的“排满”宣传及其时代局限

读书笔记:辛亥革命中的“排满”宣传及其时代局限

读书笔记:辛亥革命中的“排满”宣传及其时代局限辛亥革命的迅速成功,当然有诸如晚清政府腐朽无能、帝国主义势力虎视眈眈等多方面主客观的原因。

不过,革命党人社会动员的成功,是不容忽视的事实。

武昌起义社会动员的本质,就是制造社会舆论。

而“排满”,则是早期革命党人宣传的主旋律。

多年以后,国民党元老胡汉民,总结出了两条辛亥革命成功的经验:•策反新军,为“成功革命之重要因素”;•“排满宣传战胜一时之思想者,实为根本之成功”。

胡汉民(1879-1936)在“排满”的舆论宣传上,革命党人通过各种各样方式,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总结起来,有以下几点:塑造黄帝形象为了加强广大汉族内部凝聚力,革命党人们不仅将处于统治阶层的满族异化为“外族”,还将古老传说中的黄帝,描绘成为中国(汉)人唯一的“始祖公公”。

1903年夏,刘师培发表《黄帝纪年论》,明确宣告:凡一民族,不得不溯其起源。

为吾四百兆汉种之鼻祖者谁乎?是为黄帝轩辕氏。

是则黄帝者,乃制造文明之第一人,而开四千年之化者也。

故欲继黄帝之业,当自用黄帝降生为纪年始。

”他建议,我国应学习日本“神武天皇纪年”方式,用“皇帝纪年”,用以唤醒汉族的民族意识。

刘师培(1884-1919)字申叔,号左盦,汉族,江苏仪征人,经学家在此前后,《江苏》杂志第3期刊登了《中国民族始祖黄帝像》,并公开改用黄帝纪年。

稍后又有《黄帝魂》一书的辑印,和《黄帝传》在《中国白话报》的连载。

•陈天华在《猛回头》、《警世钟》中,热情洋溢的歌颂黄帝“始祖公公”,并刊登了轩昂庄重的黄帝像。

•1905年,宋教仁将此像刊登于《二十世纪之中国》杂志,并撰写《纪年之意义》、《中国新纪年》等文章和书籍。

陈天华著《猛回头》总而言之具有革命倾向的报刊上,关于黄帝纪元的讨论越来越多,已成为不少人关注的热点。

寻求汉族族源要想“排满”,就必须划清满汉两族的族源界限。

邹容在《革命军》“革命必剖清人种”一章中写道:“夫人之爱其种也,必其内有所结,后外有所排”。

论辛亥革命前期的革命刊物

论辛亥革命前期的革命刊物

论辛亥革命前期的革命刊物摘要:清朝末年,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风起云涌。

为了宣传革命,推翻腐朽的清政府,辛亥革命前期,资产阶级革命派创办了一系列的革命刊物,这些刊物在革命派的对敌斗争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关键词:辛亥革命前期;革命刊物一、《中国日报》《中国日报》于1900年1月25日由兴中会在香港创办,是孙中山意识到报刊宣传对革命的作用后,委托陈少白创办的。

《中国日报》是兴中会的机关报,每日4开两张。

1905年成为同盟会的报纸,是中国最早宣传资产阶级革命的报纸。

1913年被袁世凯查封,它对革命派的舆论宣传做出了很大贡献。

《中国日报》从创刊开始就被确定为兴中会的宣传喉舌,直到1913年于广州被袁世凯的爪牙查封,十多年间,它一直是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的舆论宣传阵地,为民主革命呐喊助威。

除了宣传民主革命外,《中国日报》在版式编排和内容方面,进行了创新。

在版式上,《中国日报》也成为时代的先行者。

在此之前,各地的中文报纸排印一律采用直排长行,阅读相当不便。

《中国日报》是中国近代报刊中第一份首开横排分栏的报纸。

它完全仿照日本报纸,将中文报纸的长行直排改为短行横排,标题长短不一,版面均分为6横栏,字行缩短到15字,便利阅读,版面活泼大方。

因此,《中国日报》被国民党报人称为“党报元祖” 。

不久,香港、广州、上海等地报纸也《中国日报》效仿《中国日报》陆续改用横行短行。

在内容上,《中国日报》率先在报纸中开设副刊版,称为“谐部”。

《中国日报》的内容以政治和经济方面的新闻及评论为主,同时,兼出《中国旬报》,十日一册,主要登载中外重要新闻、名人言论以及知识性文章。

《中国旬报》设有专载谐文小品的《杂俎》栏目,利用广东民间喜闻乐见的粤讴、南音、班本等文艺载体,讽刺昏庸腐朽的清朝官吏,以文艺形式宣传革命,后改名为《鼓吹录》。

除日刊外,另发行中国旬报,卷末附以讽刺时事之歌谣、谐文等类,曰鼓吹录,其后海内外报章多增设谐部一栏。

1901年2月前后,《中国旬报》停刊,《鼓吹录》转入《中国日报》,作为日报的文艺副刊,成为中国报纸最早的文艺副刊之一。

浅析《民立报》在辛亥革命中的作用

浅析《民立报》在辛亥革命中的作用

作者: 胡玲
作者机构: 华中师范大学新闻系
出版物刊名: 群文天地
页码: 61-62页
主题词: 辛亥革命时期 《民立报》 资产阶级革命派 舆论导向作用 政治主张 社会各阶层 政治势力 政府决策
摘要:报刊是近代社会各阶层、各党派、各种政治势力用以宣传政治主张、表达政治意向、影响政府决策以及争取民众、争夺国家政权的重要工具。

对辛亥革命这场由帝制变共和的伟大变革,对民初现实的重大问题。

各种报刊从各自的政治立场、观点和利益出发进行了激烈的争论和广泛的探讨。

作为辛亥革命时期资产阶级革命派在国内的重要舆论阵地,《民立报》在辛亥革命中发挥了重要的舆论导向作用。

国人三次办报高潮总结

国人三次办报高潮总结

清末民初:三次办报高潮(1874~1919)一、戊戌变法:第一次办报高潮二、辛亥革命:第二次办报高潮三、五四运动:第三次办报高潮中国人睁眼看世界的三个阶段:1)器物:“坚船利炮”、“洋务运动”;2)制度:“中体西用”、“变法图强”;3)文化:“打孔家店”、“德先生”、“赛先生”。

为了“救亡图存”,中国的现代化就不可能由下而上,按照“经济基础-上层建筑-意识形态”的循序逐次展开,而不得不先由上而下地进行“启蒙”。

这种启蒙,往往体现为这样一种三位一体的过程:“学会-学校-学刊(报刊)”。

戊戌变法:第一次办报高潮(每年40种) 1895,康有为与梁启超主办《万国公报》——维新派的第一张报纸,后改为《中外纪闻》——强学会的机关报。

1896年上海强学会出版机关报《强学报》。

康有为南下宣传维新变法主张的结果维新派在华南地区的重要舆论阵地《知新报》维新派在华中地区的重要舆论阵地《湘学新报》《湘报》维新派在华北地区的重要舆论阵地《国闻报》《万国公报》《中外纪闻》《强学报》的出版,冲破了封建“禁言”,为即将到来的国人办报高潮拉开了序幕。

《时务报》1896,著名的《时务报》在上海创刊。

当时发行量最大、影响也最大的国人自办报刊。

一、国人第一次办报高潮的特点:1、数量多2、地区广3、种类多:《女学报》中国第一份女报《农学会》中国第一份农报《算学报》中国第一份专业科技报《演义白话报》中国人自己办的最早一家白话报但主流仍以宣传变法维新为主旨的政论性报刊二、维新派报刊在新闻业务上的特点:1、开创了新的报刊政论文体“时务文体”特征:半文半白,平易畅达,笔锋常带感情,有时加以口语和外来语。

2、新闻报道夹带评论3、新闻编辑工作有所改进4、重视新闻采访工作5、运用新闻图片配合新闻报道三、维新派办报活动的进步作用与历史贡献:1、向读者进行了资产阶级思想的启蒙教育2、向读者进行了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的教育3、维新派的报刊宣传活动有力地推动了维新运动的发展,促成了变法的实现4、冲破了封建统治者对报刊出版的限禁5、开政治家办报的先河,提高了报人、报业的社会地位6、推动了民族近代新闻事业的发展四、变法流产与流亡报刊:《清议报》1898创刊,改良派在海外的第一个机关报。

刘师培报刊活动及报刊思想研究

刘师培报刊活动及报刊思想研究

刘师培报刊活动及报刊思想研究摘要刘师培是扬州仪征人,清末民初的国学大师,与章太炎相媲美;一生历经辛亥革命、袁世凯复辟帝制、五四运动三个时期,其报刊活动与政治活动、学术活动相互交织。

刘师培的报刊活动前期主要宣传排满反帝的革命思想,中期主要宣传无政府主义的社会主义思潮及教育思想,后期主要宣传保存国粹、支持袁世凯称帝、反对新文化运动。

刘师培的报刊思想在当时具有先进性。

刘师培的报刊活动是辛亥革命前后十年间学者形象的典型之一,他的个人悲剧也是时代的悲剧,深刻地反映当时社会历史的复杂性。

关键词刘师培;报刊思想;辛亥革命中图分类号G210文献标识码A作者简介艾萍,扬州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讲师,江苏扬州225009刘师培是扬州仪征人,清末民初的国学大师,与章太炎相媲美,他所生活的时代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这是一个风云变幻的时代。

国内资产阶级改良派、资产阶级革命派、清政府三派势力并存;国外帝国主义势力武装侵略中国,《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腐败无能,和帝国主义勾结来卖国;日俄战争在中国领土爆发,英国出兵西藏,法国出兵龙州,美国出台限制华工往来的规定,激起全国性的反美华工拒约运动;清政府末年预备立宪,政治斗争更加复杂,废除帝制、君主立宪、民主共和三种方案并存。

清末出现留日学潮,二十世纪初留学生的剧增,从日本带来的西学思想影响着国内的学者,这其中包括刘师培。

刘师培的报刊活动具有强烈的时代印记,与他所生活的时代的政治活动、学术活动紧密联系。

一、辛亥革命舆论准备时期宣传排满反帝思想在辛亥革命舆论准备时期,刘师培从事的报刊活动主要在于宣传排满反帝的思想。

他主要从历史文化的角度,论述排满反帝思想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从汉族文化的起源“黄帝”到明清民族英雄到满清腐败和卖国行为再到三民主义的理解,体现出他的学者和革命者双层身份的结合。

刘师培的排满反帝文章主要体现在《苏报》、《国民日日报》、《江苏》、《警钟日报》、《中国白话报》、《国粹学报》、《民报》上;这阶段报刊活动,刘师培交往、合作的朋友有张继、章太炎、陶成章、蔡元培、陈独秀、林白水、邓实、黄节等人,他们的身份有学者、留学日本的革命者,刘师培深受他们的影响,尤其是章太炎。

第四章国人办报的两次高潮

第四章国人办报的两次高潮

第四节 两派报刊的大论战



一、同盟会与《民报》
1、同盟会的成立(1905年,日本东京) 2、《民报》(1905-1910):同盟会的机关报
1905年11月26日在日本东京创办了同盟会的机关报《民 报》,是一个大型月刊,革命派在海外的主要宣传阵地


《民报》的宗旨与宣传三民主义
——六大主义 ——民报发刊词(三民主义)




二、改良派报刊在海外重整旗鼓


4、改良派在国内办的报纸
《时报》(1904,上海,狄楚青 ):“革新代表舆论之报 界” 《京话日报》(1904,北京,彭翼仲 ):北京第一张日报 早期《大公报》(1902,天津,英敛之 ):宣传改良思想, 主张君主立宪 《东方杂志》(1904年由商务印务馆创办于上海 ):大型 文摘月刊
1907年秋瑾在上海创办《中国女报》
四、革命报刊宣传的三大中心


于右任与“竖三民”
于右任(1879-1964):辛亥革命时期革命派报刊 活动家,百折不挠的革命宣传家。 1907年在上海创办《神州日报》; 1909年在上报》 他为报刊写了不少评论和诗词,感情炽烈,文辞 丰腴,名噪一时

总体上,该报主张改良,反对革命,但在介绍西方政治思 想学说和提高民族素质方面客观上起到一定作用。
二、改良派报刊在海外重整旗鼓


2、《新民丛报》(1902-1907)
该报是继《清议报》之后海外改良派报刊中最有代表性、 最有影响的报刊。1902年2月8日在横滨办《新民丛报》, 1907年11月20日停刊,共出96期,梁启超是主编,编辑有 蒋智由、麦孟华等人。这是梁启超仿效西方大型综合性杂 志创办的一份半月刊。与《清议报》相比,《新民丛报》 面目焕然一新,内容之丰富,编辑之严谨,印刷之精美, 确实为“中国报界前所未有”。

国人三次办报高潮总结

国人三次办报高潮总结

国人三次办报高潮总结清末民初:三次办报高潮一、戊戌变法:第一次办报高潮二、辛亥革命:第二次办报高潮三、五四运动:第三次办报高潮中国人睁眼看世界的三个阶段: 1)器物:“坚船利炮”、“洋务运动”; 2)制度:“中体西用”、“变法图强”; 3)文化:“打孔家店”、“德先生”、“赛先生”。

为了“救亡图存”,中国的现代化就不可能下而上,按照“经济基础-上层建筑-意识形态”的循序逐次展开,而不得不先上而下地进行“启蒙”。

这种启蒙,往往体现为这样一种三位一体的过程:“学会-学校-学刊”。

戊戌变法:第一次办报高潮 (每年40种)1895,康有为与梁启超主办《万国公报》——维新派的第一张报纸,后改为《中外纪闻》——强学会的机关报。

1896年上海强学会出版机关报《强学报》。

康有为南下宣传维新变法主张的结果维新派在华南地区的重要舆论阵地《知新报》维新派在华中地区的重要舆论阵地《湘学新报》《湘报》维新派在华北地区的重要舆论阵地《国闻报》《万国公报》《中外纪闻》《强学报》的出版,冲破了封建“禁言”。

为即将到来的国人办报高潮拉开了序幕。

《时务报》1896,著名的《时务报》在上海创刊。

当时发行量最大、影响也最大的国人自办报刊。

一、国人第一次办报高潮的特点: 1、数量多 2、地区广3、种类多:《女学报》中国第一份女报《农学会》中国第一份农报《算学报》中国第一份专业科技报《演义白话报》中国人自己办的最早一家白话报但主流仍以宣传变法维新为主旨的政论性报刊二、维新派报刊在新闻业务上的特点: 1、开创了新的报刊政论文体“时务文体”特征:半文半白,平易畅达,笔锋常带感情,有时加以口语和外来语。

2、新闻报道夹带评论 3、新闻xx工作有所改进4、重视新闻采访工作5、运用新闻图片配合新闻报道三、维新派办报活动的进步作用与历史贡献: 1、向读者进行了资产阶级思想的启蒙教育2、向读者进行了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的教育3、维新派的报刊宣传活动有力地推动了维新运动的发展,促成了变法的实现4、冲破了封建统治者对报刊出版的限禁5、开政治家办报的先河,提高了报人、报业的社会地位6、推动了民族近代新闻事业的发展四、变法流产与流亡报刊:《清议报》1898创刊,改良派在海外的第一个机关报。

简论辛亥革命时期报刊的作用——以《民报》《新民丛报》为例

简论辛亥革命时期报刊的作用——以《民报》《新民丛报》为例

NEWS WORLD新闻史话一、报纸与革命宣传的关系(一)报纸与革命宣传辛亥革命并不是一朝起义便一朝成功,在此之前以革命党人为首的仁人志士进行了极为艰难的摸索。

起初是通过在沿海内陆各地,以孙中山等个人的号召力进行革命演说,结果并不理想。

接着是通过大大小小的起义试图唤醒麻木的社会神经,最终也效果甚微。

孙中山在见识了欧美等国的先例之后,深感报纸威力之巨大,决定自办革命报纸,作为宣传革命思想、筹划革命运动的主阵地。

1900年1月,陈少白在香港创办了《中国日报》和《中国旬报》旬刊,合称“中国报”,被誉为“革命报之鼻祖”,“革命党组织言论之元祖”。

由于两报均由革命党人创办,因此具有非常明显的政治倾向。

在两报创办之初,报馆就是革命党的总部,其基本功能是“立党、宣传、起义”。

《民报》是同盟会成立后所办的第一份具有深刻意义的机关报。

孙中山说:“《民报》成立,同盟会之喉舌,以宣传正义”。

在当时,民众已被封建帝制愚民政策奴役两千多年,绝大多数人仍在奉清政府为“天朝正统”、“民族象征”,孙中山等人苦心提倡的革命民主理念还没有被人们所知晓。

经过几年的时间,革命浪潮就如汹涌波涛铺天而来,以《民报》为首的革命报刊为此做出了推波助澜的巨大贡献。

第一,在宣传三民主义、公开表明革命党主张方面,这些报纸有着振聋发聩的力度。

三民主义提出多年一直未能形成气候,原因是没有阵地能够深入探讨何为“三民”。

从《民报》始,公开宣传“倾覆现今之恶劣政府”,并将“六大主义合为一大主义”的“革命”目标大张旗鼓。

正如胡汉民所指出的:“革命报之作,所以使人知革命也。

盖革命有秘密之举动,而革命之主义。

则无当秘密者。

非惟不当秘密而巳,直当普遍于社会。

以斟灌其心理而造成舆论。

行于专制之国,格子禁令,应而和者不蘧显,然深蓄力厚,其收效乃愈大。

”第二,驳斥改良保皇的言论,催生革命的排满风潮。

在《民报》等创刊之前,能够在中国大陆一呼百应的思想是康有为、梁启超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

2023届高考历史考前冲刺训练(重庆适用)历史试题(含答案)

2023届高考历史考前冲刺训练(重庆适用)历史试题(含答案)

2023年高考考前冲刺训练(重庆适用)历史第I卷〈选择题〉本卷共15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距今约8000年前,中国原始农业产生(“南稻北粟”)早期农业体系需要精准的农时,催生出早熟的天文学、敬天观和祖先崇拜,产生了“天圆地方”“天人合一”的宇宙自然观。

这表明,我国的原始农业(〉A.促进了早期科技文化发展B.形成了南稻北粟的种植格局c.催生了第一次社会大分工 D.加速了阶级和早期国家出现2.考古人员在清理汉代海昏侯基(江西南昌〉随葬品时发现多种玉器,经分析,“约240件加工成器中,约70%为和田玉”(5号墓):此外,漆木盒中的虫草的外形与今青藏地区冬虫夏草一致;编钟架构件的辈金青铜钩采取了骆驼造型。

这些随葬品()A.是中央直接管理西域地区的有力证据B.反映南方地区经济发展较快C反映了汉代内陆与边疆交流较为密切 D.说明中西文化交流历史悠久3.下表为史书中南朝开国皇帝的记载,材料主要反映出南朝时期()史料记载出处宋武帝刘裕自幼家贫,投身北府军为将。

凭借着巨大的军《宋书》功,总揽东晋军政大权,后代晋自立。

齐高帝萧造成兰陵萧氏,其父为文l j宋时期著名武将(以军功起家〉。

《齐书》梁武帝萧衍去士陵萧氏,曾参与抵御北魏入侵,后建立南梁。

《梁书》出身低做,初为乡间里司,后任广州府中直兵陈武帝陈霸先参军,平定“侯景之乱”,败北齐,后废梁帝《陈、书》自立。

A.士族政治日渐式微c.南北对峙持续强化B.政权更迭频繁统治黑暗D.以军功为主要选官标准4.下图为明代官方科技文献作者群体地域分布|图。

它反映出()16 14 12 1086 4 2t[革a民0:仅两--λeIS ’2Ill-o-F,哥户,饨’-28��‘E口唱M广, ..’在’E何JtIii 珉’‘It ”’制.Ill(7$ 42II’I?幅幅怖»M苦侃”A.科技发展受区域经济影响C 政府弱化对科技扶持力度MW Mm mm m mmmmMWB.农耕文明制约了科技发展D.科技创新的社会基础薄弱5.史料记载,明清时期,珠江三角洲地区“弃田筑塘,废稻种桑”“旧原有稻田,今皆变为基塘,民务农桑,养蚕为业。

初中厉史各个时期的报纸

初中厉史各个时期的报纸

初中厉史各个时期的报纸
1、《申报》:1872年一位名叫XX的英国商人在上海创办《申报》,是中国近代历时最长、影响最大的中文报刊。

2、《时务报》、《国闻报》和《万国公报》:戊戌变法时期,比较著名的是由XXX、XXX、XXX于1896年在上海创办的《时务报》和XX在天津主编的《国闻报》;中国近代有2个名叫《万国公报》的刊物。

一是1868年9月5日在上海由XXX等传教士创办的一份刊物。

同时也是一份对中国近代发展影响巨大而深远的刊物之一。

二是XXX在”公车上书”之后不久,也创办了一份报纸名为《万国公报》。

《万国公报》自1895年8月17日开始正式刊行,为双日刊,每册有编号,无出版年月。

由46期开始把《万国公报》改名为《中外纪闻》。

3、《民报》:辛亥革命时期比较著名的报刊就是《民报》。

《民报》是中国同盟会机关报,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11月在日本东京创刊。

改良派刊物《新民丛报》。

4、《新青年》和《每周评论》:在新文化运动期间,比较著名的报刊是XXX于1915年在上海创办的《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XXX、XXX在北京创办《每周评论》,是“五·四”时期新文学运动的旗帜,在国内文坛有广泛的影响,其主要宣传的是马克思主义思想。

5、《新华日报》和《解放日报》:20世纪前期,中国共产党创办了《新华日报》、《解放日报》等政论性报刊。

第六章 辛亥革命时期的报刊活动

第六章 辛亥革命时期的报刊活动

• 1904年创刊于北京的《京话日报》
关于《时报》
• 是保皇会直接出资在国内创办的日报。 它是保皇会在国内的重要喉舌。 • 主编陈景韩(笔名:冷、冷血)
• 特色:时评
《谁谓我政府乏财》
镑亏矣,镑亏矣,而今日乃有镑一千数百 万以上。
广西以灾与乱而捐,捐之溢款又达百万以 上。奉天以乱离而赈,赈之溢款又达二百万以 上。 然则苟有一于国于民不利之事也者,政府 必得多金。
《民呼日报》
• 1909年5月15日,在上海租界创办。
• 办报宗旨:于右任认为要把《民呼日报》办成
“炎黄子孙的人权宣言书”。
• 办报特色:报纸在版面上分为三大板块:言论、 记事和丛录。 • 1909年9月,在该报创办第92天,清官员串通租 界当局和上海道将于右任驱逐出租界,查封了报 馆。
《民吁日报》
《中国日报》
• 创办:1900年1月,香港。陈少白。 • 性质:兴中会的机关报,是中国第一 份资产阶级革命报纸。这份报纸被誉
为“中国革命提倡者之元祖”。
• 办报特色:为准备起义服务。 • 停刊时间:1913年,是辛亥革命时期 出版时间最长的革命报刊。
二、革命派在日本的办报活动
1、留日学生的办报活动
两大特色
一 是以新军士兵何下级军官为主要读者对象。 二 是旗帜鲜明,敢发惊人之语。
两篇文章
• 1911年7月17日,发表的何海鸣写的时评 《亡中国者和平也》 • 1911年7月26日,发表的黄侃写的评论 《大乱者救中国之妙药也》
《大乱者救中国之妙药也》 奇谈(黄侃)
中国情势,事事皆观死机,处处皆成死境。膏盲之疾,已不可为。
望矣!国危如是,男儿死耳!好自为之,毋令黄祖呼佞而已。
第三节

辛亥革命时期的报刊宣传(10%)

辛亥革命时期的报刊宣传(10%)

辛亥革命时期的报刊宣传(10%)辛亥革命时期的报刊宣传单选1.我国最早的乡报(A)A. 《外海杂志》B. 《镜海丛报》C. 《中国日报》D. 《国民报》2.1900年1月5日创刊于香港,在日本的孙中山负责筹集资金、采购机器和铅字、选定人员,报名也由孙中山亲自拟定,取“中国者中国人之中国也”之意的兴中会创办的第一份机关报是什么?(C)A.《商务报》B.《清议报》C.《中国日报》D.《新民丛报》3.1905年8月份,在孙中山先生的领导下,以兴中会为首的各革命团体,在日本东京联合组成的是?(A)A.中国革命同盟会B.中日革命同盟会C.日本革命同盟会D.辛亥革命同盟会4.“苏报案”的直接导火索是(B)A.《苏报》刊登黄色新闻B.章太炎的《康有为与觉罗君之关系》的发表C.章士钊担任《苏报》主笔D.《苏报》开始宣传革命5.被称为“苏报第二”的报纸是(D)A.《新民丛报》B.《清议报》C.《中国白话报》D.《国民日日报》6.1988年在横滨创刊,梁启超主编,后来成为保皇派第一份机关报的报纸是(B)A.《新民丛报》B.《清议报》C.《中国白话报》D.《国民日日报》7.1902年2月8日,梁启超在旅日华侨的支持下又在横滨创办了保皇党的另一份刊物的名称是什么?(A)A.《新民丛报》B.《发刊辞》C.《中国日报》D.《清议报》8.《大公报》的创办人是(B)A.梁启超B.英华C.彭翼仲D.胡愈之9.《京话日报》的创办人是(C)A.梁启超B.英华C.彭翼仲D.胡愈之10.我国出版时间最长的中文日报是(A)A.《大公报》B.《申报》C.《东方杂志》D.《民报》11.《中国女报》的主编是(A)A.秋瑾B.杨开慧C.赵一曼D.宋庆龄12.于右任创办的第一张报纸是(D)A.《民呼日报》B.《民吁日报》C.《民立报》D.《神州日报》13.在辛亥革命前,宁波的一批有识青年留学到日本,其中不是在日宁波留学生的是?(D)A.赵家艺B.陈训正C.周淡游D.陈布雷14.创办于1905年,是武汉地区第一家革命报纸的是(B)A.《大江报》B.《楚报》C.《商务报》D.《大汉报》15.革命先驱田桐与白逾恒在日本东京创办的杂志叫什么?(B)A.《哀太平天国》B.《二十世纪之支那》C.《亡国惨记》D.《商务报》16.詹大悲主持的刊物是什么?(B)A.《民报》B.《大江报》C.《中兴日报》D.《新民丛报》17.1907年,孙中山从越南再次来到泰国,在曼谷成立了中国同盟会暹罗总支部,并创立团结各界华侨的华人社团叫什么?(A)A.华人会所B.华侨会所C.华人同盟会D.华侨同盟会18.在革命初期于香港昌言革命,被并称“四大寇”的有孙中山、尤列、杨鹤龄,还有一位是?(D)A.赵家艺B.陈训正C.周淡游D.陈少白19.辛亥革命前,孙中山组织起义十多次,创办报刊也达十多种,团结了十多种报刊,他在海外活动的经历也不少,其中孙中山没有去过的地方是哪里?(D)A.加拿大B.马来西亚C.菲律宾D.以上都去过20.创办于1905年9月,是革命派创办的第一份画报是(A)A.《时事画报》B.《科学画报》C.《良友》D.《紫罗兰》21.下列属于袁世凯创办的官报的是(B)A.《山西官报》B.《北洋官报》C.《湖北官报》D.《南洋官报》22.下列属于张之洞创办的官报的是(C)A.《山西官报》B.《北洋官报》C.《湖北官报》D.《南洋官报》23.1907年创办,是清政府的正式机关报的是(D)A.《官书局报》B.《时务官报》C.《政治局报》D.《政治官报》24.下列不属于“竖三民”的是(C)A.《民呼日报》B.《民吁日报》C.《民立日报》D.《民立报》24.《苏报》仅被封一个月,(D)就创办了“苏报第二”的《国民日日报》,此后革命派报刊风起云涌。

中国近代报刊的发展历程

中国近代报刊的发展历程

循环日报1874年2月4日 创刊于香港,是我国历 史上第一家宣扬资产阶 级政治改良主义思想的 报纸,也是中国人自办 成功的最早的中文日报, 宗旨是:“变法自强”, 它的创办人和第一主编 是我国近代著名报刊政 论家王韬。


《汇报》是中国最早的留美学生容闳参加 创办的,曾经和外国人所办的中文报纸进 行过激烈的笔战。 《述报》创刊于中法战争时期,对刘永福 所部黑旗军抗击法军和香港人民抵制法国 殖民者发动的侵略战争而进行的罢工、罢 市活动,都作过详细报道,支持了中国人 民反对外来侵略的斗争。
受政治因素的影响

“文化大革命”的十年是报纸发展的黑暗十 年。初期报纸宣传个人崇拜、小报风行、 批判矛头指向刘少奇,各地报社被夺权和 改组。报纸发展在这个时期受到严重禁锢。
思想,内容上的禁锢 政治,社会时局的影响 发展的低谷
返回流程
总结2
•主要受政治、政策影响 •人民思想层次提高
影响因素 内容 特点
中国近代报刊的发展历程
流程
从鸦片战争 到建国
从建国到改 革开放
改革开放后
法律影响


鸦片战争以后,外国人在治外法权保护下,继 续在中国办报。 先后创办了《遐迩贯珍》(1853,香港)、 《六合丛谈》(1857,上海)、《万国公报》 (1868,上海)、《中西闻见录》(1872, 北京)、(1850,上海,中文名《字林西 报》)、1894,天津,中文名《京津泰晤士 报》)及《申报》(1872,上海)、《新闻报》 (1893,上海)、《顺天时报》(1901,北京) 等一大批中外文报刊。


文学期刊也在19世纪70年代出现。《申报》 主办的《瀛寰琐记》(1872)、《四溟琐记》 (1875)、《寰宇琐记》(1876)等三个月 刊是其中最早的一批。 文摘性的期刊,以1897年在上海创刊的《萃 报》为最早,稍后创刊的这类刊物还有 《选报》(1902,上海)、《东方杂志》 (1904,上海)等

实业救国历史小论文

实业救国历史小论文

一、实业救国是什么实业救国中国近代史上主张以兴办实业拯救中国的社会政治思想。

产生于洋务运动时期,盛行于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前后,代表人物有张謇、张东荪等。

在洋务运动时期,郑观应兴办实业,提倡“商战”,他认为发展商业能够富国,富国就能御侮,从而达到救国的目的。

张之洞虽然主张“旧学为体,新学为用”,但认为发展实业可以强国强民。

他积极地创办铁厂、兵工厂,并筹办铁路。

中日甲午战争后,民族资本家和爱国人士纷纷设厂救国。

张謇创办有纱厂、面粉厂等多种企业,兴办学校,企图实现以实业所得来资助教育,用教育来改进实业,凭实业发展而救国的目标。

他认为,实业和教育是国家“富强之大本”。

辛亥革命时期,报刊竞相宣传“实业救国”,并提出国家振兴实业“要道”5条:改良各种行政机关、调整和统一度量货币、疏通货物流通渠道、收集才智之民归实业界、制定特别保护奖励法规;提出要扩大出口贸易、实行关税保护政策等具体办法,从而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实业救国”论。

在五四运动前后,“实业救国”论盛行不衰。

民族资本家大力提倡国货,抵制外国的经济掠夺,维护民族利益。

他们的共同口号是:“振兴实业,挽回权利。

”哲学家张东荪也曾鼓吹“实业救国”。

他认为,中国既然有贫乏病,那么开发实业就成为唯一的要求;在开发实业的要求下,资本主义、机器生产与日俱增,形成不可抗拒的历史趋势;要救中国只有一条路,就是要增强国力,要增强国力就必须开发实业;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国家主义、无政府主义等,在中国都是行不通的。

近代实业家张謇等人和张东荪提倡“实业救国”的动机是不同的。

前者反映了实业界和开明人士发展民族资本主义,自强救国的进步要求。

他们兴办实业,对发展社会生产力有一定作用,但是这种主张没有抓住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后者则是反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反对中国实行革命与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一种托辞。

二、实业救国是什么中国近代民族资产阶级一些代表人物所宣扬的、以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即实业)作为救国救民主要途径的一种思想。

大众传媒的变迁

大众传媒的变迁
辛亥革命时期《民报》 五四新文化运动期间《新青年》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中国共产党
争锋相对的斗争
国民党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成为宣传党的路线,政策 和方针的主要舆论工具
综合归纳
阶段 形成
代表刊物 《中国丛报》 19世纪中前期 《万国公报》_
时期或时间


外国人开始在华办报
中国人最早在中国境内创办 的报刊(艾小梅,汉口)
繁荣
兴 电影 起 1905年
电视 诞 1958年 生
发 展
20世纪20 年代以后
辉 煌
80年代中期以后
普 及
改革开放后
兴 互联网 起
20世纪60年代
二、影视事业的发展
《渔光曲》剧照我 国第一部获得际荣 红色娘子军誉的影片
阮玲玉
赵丹 《风云儿女》
胡蝶
中国第一部有声片,采用蜡盘发音的 方法,由洪深编剧,张石川导演,胡蝶主演。 影片讲述一歌女嫁给一个无赖,受尽折磨和 痛苦,但毫无怨言终于感动了丈夫。
4.可以更主动、更便捷和最大限度地获取信息┈
互联网的缺陷:
1、学生迷恋网络游戏,荒废学业 2、沉湎聊天,冷漠无情 3、反动、暴力、黄色网站严重影响人们身心健康 4、网恋、网婚,破坏家庭和睦 5、网络犯罪
1、网络是科技发展的产物,也是信息时代的标 志。我们中学生,应当对其进行追求、探索。 2、我们必须兴利除弊。以高度自觉自律态度,避 免消极影响,让网络为我们服务,使我们的生活更 方便,更精彩。
抢答题2
1、哪一种媒介的诞生标志着人 类由信息封闭时代进入了大众 传播时代?
报 刊
2、中国人自己在中国境 内创办的报刊?
《昭文新报》
3、新中国成立后,宣传党的 路线、方针、政策的主要舆论 工具是什么?

清末和辛亥革命时期的报刊

清末和辛亥革命时期的报刊

告 诉 听众
如 果 从 这 些 方 面 努力

,
,
我 们 的 新 闻播音 才
、 、
让 听众 留下 深刻 的印 象
当然
,
确定 重 音
有 可 能 常 播 常 新 形 成 准 确 鲜 i月 而 丰 富 多彩

生动

振奋

,
应从 稿 件 的 内容出 发
52
具体 稿 件具 体 分
声# t 并茂 的 特 色 l
可称 陕西
切 反 动势 力都 极 尽嘲 讽
笑骂之能事
持 创 办 的这 几 种 革命 报刊
活 动起 了 直 接 推 动作 用 二
、 。
同 样 对 辛亥革命在陕 西 的
.
辛亥 革命
共和 告成
, 、
新闻报纸 也随 民 主 潮
如 《昆 仑 日报 > ( 经理
,
流 而 发展
19
形 成 较大之 日报
.
4 清光绪 3
-

《民立 报 》 的 言论
比它 前身的 两 个报纸 更 为激烈


,
使 播音 语 意 明 确


事实 脉 络 清 楚
,

③重点
,
析 ④ :吞气质 朴 新 闻 播 音 的 语 气 应 该做 到 亲 切 而 不 轻 浮 庄 重 而 不 呆 板 既 符 合 日 常谈 话 的规 律 又 注 意 书 面 语 言 的 科 学性 和 准确性 紧凑 不 拖

年 (
0 年 ) 由 陕 西 高等 学 8

郭林亭
.
主 笔张 凤 九 ) 《帝 州 》
, ,

国人办报的第二次高潮

国人办报的第二次高潮

三、革命派后期的报刊活动
第一,政党报刊在报业中占突出地位。
第二,资产阶级革命派变成了办报的主角。 第三,政论的战斗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 第四,办报地区、读者对象逐渐扩大。
三、革命派后期的报刊活动
资产阶级革命报刊是第二次国人办报高 潮的主流; 上海、武汉是资产阶级革命派在国内的 两大办报基地。
三、革命派后期的报刊活动
二、戊戌政变后(辛亥革命时期)梁 启超的新闻思想
第三,提出办报的四条标准
(三)“材料富而当”。
“全世界之知识”
材料“选择极严”
“使阅者省无谓之目力,阅一字则得一字之 益,而又不使有所挂漏,有所缺陷”
(四)戊戌政变后(辛亥革命时期) 梁启超的新闻思想
第三,提出办报的四条标准。 (四)“报事确而速”
通过两派报刊论战,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得到广泛 传播。
60 50 40 30 20 10 0 杂志 报纸 论战前 论战后 三维柱形图 3
三、革命派后期的报刊活动
1906年9月清政府宣布预备立宪后,在救亡图存热潮的推 动下,国人办报活动日渐踊跃,各类报刊数量年年递增,近代 报刊的发展速度加快,形成了中国新闻史上的第二次国人办报 高潮。 国人的办报活动最终取代了外国人在我国的办报活动。
——梁启超《(清议报)一百册祝辞》(1901年12月)
二、戊戌政变后(辛亥革命时期)梁 启超的新闻思想
第二,提出报馆的“两大天职”
“某以报馆有两大天职: 一曰对于政 府而为其监督者 , 二 曰 对于国民而为其 向导者。”
——1902年10月,梁启超《敬告我同业诸君》
二、戊戌政变后(辛亥革命时期)梁 启超的新闻思想

邹容
《革命军》
一、革命派早期的宣传活动

中国新闻事业史第四章辛亥革命时期的报刊宣传

中国新闻事业史第四章辛亥革命时期的报刊宣传

3/26/2020
中国新闻事业史
33
►革命派报刊在国内外的发展
▪ 海外 ▪ 国内三大报刊中心:上海、港穗、武汉
3/26/2020
中国新闻事业史
34
上海
►秋瑾:《中国女报》
3/26/2020
中国新闻事业史
35
►于右任:
▪ 《神州日报》(革命派在国内创办的第一家大型 日报)
▪ 《民呼日报》、《民吁日报》、《民立报》(” 竖三民“)
6
3/26/2020
中国新闻事业史
7
3/26/2020
中国新闻事业史
8
►留日学生的革命宣传活动
▪ 创办的第一个具有革命倾向的刊物:《开智录》 主编郑贯公
3/26/2020
中国新闻事业史
9
3/26/2020
中国新闻事业史
10
3/26/2020
中国新闻事业史
11
►沪杭地区的革命报刊
▪ 革命派在上海的第一个报刊《大陆》
中国新闻事业史
20
►改良派在海外办的报刊
▪ 30多家,使海外中文报刊获得很大发展
3/26/2020
中国新闻事业史
21
►改良派在国内办的报刊
▪ 《时报》 ▪ 《大公报》 ▪ 《京话日报》 ▪ 《东方杂志》
3/26/2020
中国新闻事业史ຫໍສະໝຸດ 22▪ 1904年狄楚青在上海 创办《时报》
3/26/2020
第四章
辛亥革命时期的报刊宣传
3/26/2020
中国新闻事业史
1
第一节 资产阶级革命派报刊的兴起
►兴中会的革命宣传
3/26/2020
孙中山中国新闻事业史

辛亥革命报刊举珍

辛亥革命报刊举珍

辛亥革命报刊举珍在辛亥革命这场具有深刻历史意义的革命中,一大批进步的报人走在革命的前线,他们创办报纸,鼓吹革命思想,发表激进文章,点燃革命烈火,鼓舞战士斗志。

孙中山先生在总结辛亥革命的经验时,曾充分肯定报纸的作用,认为辛亥革命之所以取得胜利,报纸的宣传应该记一大功。

从同盟会成立到辛亥革命期间,革命先行者所创办的报刊不下数百种,大多夭折于逆境中,但无论寿命长短,无论在明在暗,都在各个领域和阶层发挥过作用,都充当过革命派的舆论工具。

《民报》:同盟会初期的主要舆论媒体《民报》,同盟会创办时期最主要的舆论媒体。

1905年8月20日,中国同盟会在日本东京举行成立大会。

会上,首先议论办报问题。

鉴于办报需要资金和人力,一时难以筹措,黄兴提出先将留日学生宋教仁刚创办的革命刊物《二十世纪之支那》作为同盟会的机关报,获得通过。

不料,该刊在第二期上发表了《日本政客之经营中国谈》一文,揭露日本侵略中国的野心,因而被日本政府查封。

同盟会只好克服困难,正式创办一份机关报,取名《民报》,1905年11月26日创刊于东京,大型政论型月刊,以“三民主义”为其宣传主旨。

孙中山为《民报》题写报头并撰写发刊词。

发刊词提出了“三民主义”,反对清政府的腐朽统治。

该报的创办及其宣传壮大了革命派的声势,也壮大了同盟会的队伍,成为进步舆论的中心。

主编胡汉民、章太炎。

《民报》当时所起的最重要作用之一,就是与梁启超等改良派所主办的《新民丛报》进行的尖锐论战,驳斥改良派的君主立宪观点,抵制改良派的政治影响,激发了一大批分子的革命信念,促进了革命运动的发展。

《民报》设有论说、时评、谈丛、选录等栏目。

月刊。

每期6万至8万字。

先后参与编撰工作的有胡汉民、陶成章、章太炎、汪精卫、陈天华、朱执信、廖仲恺、汪东、刘师培等。

《民报》的出版,受到国内外同盟会和同情革命的分子的热烈欢迎。

它的创刊号再版7次,第2、3期各再版5次,仍然供不应求,最高发行量达到*****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宣传反帝救亡,号召人民起来救国; (5)批判资产阶级保皇派。
4、创刊意义
(1)为宣传民主革命做了大量工作,为辛 亥革命打下了坚实基础;
(2)不仅为革命党人提供了宣传舆论阵地、 活动据点,而且为他们同保皇派的斗争提供 了平台;
(3)为资产阶级的革命斗争开辟了新的战 场;
(4)为中国新闻事业的现代化做出了重要 贡献。
(一)在海外办的报刊
1、《清议报》 2、《新民丛报》
1、《清议报》
戊戌政变后康、梁在海外创办的第一份报刊, 后来成为保皇会的第一个机关报。
1898.12.23-1901.12.21,横滨,梁启超 主编。
该报以时事评论为主,其办报宗旨是“主持 清议、开发民智”。
2、《新民丛报》
1902.2.8-1907.11,横滨,梁启超主编。 宗旨:开民智、造新民 内容:大量介绍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军事、
2、创刊背景
(1)伦敦蒙难让孙中山感到,利用报刊宣 传革命的效果这超过了其他宣传手段。
(2)要同保皇派报刊展开斗争。 (3)革命的需要,唤起民众的需要。
3、早期宣传内容
(1)揭露和声讨请政府的腐败无能和卖国 罪行,宣传反清反封建;
(2)宣传资产阶级的民权思想,号召人民 争取民主自由;
(3)报道革命党人和留日学生革命活动, 宣传声援义和团行动;
文教、宗教等各个方面学说,包括马克思主 义学说 倾向:保皇立宪
(二)在国内办的报刊
1、《时报》 2、《大公报》 3、《京话日报》 4、《东方杂志》
1、《时报》
戍戌政变后改良派在国内创办的第一份报纸, 也是重点创建的舆论阵地。
1904.6.12-1939.9.1,上海,狄平子、罗 普分任经理与主笔。
1901.5,秦力山等创,秦任总编 揭露康粱,抨击封建制度,提出暴力推翻清
王朝主张
(三)沪杭地区的革命报刊
1、上海 (1)《大陆》 (2)《国民日日报》 (3)《警钟日报》 2、白话报刊 (1)《中国白话报》 (2)《杭州白话报》 (3)《安徽俗话报》 3、“苏报案”
1、上海
2、东京
(1)《译书汇编》 (2)《国民报》 (3)《湖北学生界》 (4)《浙江潮》 (5)《江苏》
(1)《译书汇编》
1900.12-1904,我国第一个留日学生团体 “励志会”成员创办
“专以编译区美法政名著可宗旨”,宣传资 产阶级思想
特点:呈现向革命报刊转化的倾向
(2)《国民报》
一、资产阶级革命派报刊的兴起
(一)《中国日报》 (二)留日学生的革命宣传活动 (三)沪杭地区的革命报刊
(一)《中国日报》
1、简况 2、创刊背景 3、早期宣传内容 4、创刊意义
1、简况
兴中会创办的第一份机关报 也是中国最早宣传资产阶级革命的报纸 1900.1.5,陈少白,香港 短行排印
(1)《大陆》:1908.12,以政认为主, 涉及政治、军事、经济、历史等方面
(2)《国民日日报》:1903.81903.12.3,重点宣传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 命。坚持革命主张,批判改良保皇。
(3)《警钟日报》:1904.2-1905.3,以 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为宗旨
2、白话报刊
(1)《中国白话报》 1903.12,,林白水,上海 内容:爱国救亡,注意到下层人民力量 辛亥革命时期影响最大的白话报刊
从创刊始,以执中公允的姿态出现,既批评 顽固派,又批评革命派。因此,在政治上并 没有造成很大影响,在评论、编辑、出版方 面敢于大胆革新,为我国的报业的进步和发 展做出了贡献。
与社会新闻,声名不佳 陈范阶段:1900-1902,宣传改良与保皇 陈范、章士钊阶段:支持革命
(2)“苏报案”
起因: 与《苏报》宣传邹容的《革命军》密切相关, 直接导火索是章太炎的《康有为与觉罗君之 关系》一文的发表
经过:
1903.6,从日回国邹容出版《革命军》,《苏报》 刊文对其加以大力介绍和鼓吹。1903.6.29,以显 著地位刊登了章太炎的《康有为与觉罗君之关系》宪,不可行革命”的谬论,同时,还以 轻蔑口吻直呼光绪皇帝为小丑。毫无忌惮鼓吹革命 在社会上引起空前震动。清政府会同租界逮捕了章 太炎、邹容等人,查封《苏报》。
(2)《杭州白话报》
1901.6-1910.2,项藻馨 初改良后倾向革命,揭批清王朝,呼吁救亡 辛亥革命时期出版时间最长的白话报刊
(3)《安徽俗话报》
1904.3-1905.9,芜湖,陈独秀 目的:通达学问,明白时事
3、“苏报案”
(1)《苏报》
(2)“苏报案”
(1)《苏报》
三阶段: 胡璋阶段:1896-1900,内容:市井琐事
在租界法庭上,章太炎、邹容驳拆清廷的指空,慨 然阵述革命观点,把法庭变为宣传革命的讲坛。
结果
1904年5月21日,章太炎、邹容分别被判 监禁3年和2年,《苏报》永久停刊。
影响:
“苏报案”经广泛报道,极大的扩大了革命 的影响,推动了革命的发展。
二、戊戌政变后的改良派报刊
(一)在海外办的报刊 (二)在国内办的报刊 (三)立宪运动中的保皇派报刊
第四章 辛亥革命时期的报刊宣传
一、资产阶级革命派报刊的兴起 二、戊戌政变后的改良派报刊 三、《民报》与《新民丛报》的论战和革命
派报刊的大发展 四、清政府加强对报业的控制 五、辛亥革命时期报刊宣传的特点和业务改

总述
辛亥革命时期,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办报活动 “由外入内”,以1905年为界,大致可以 分为两个阶段,前一阶段为1894-1905年, 即从兴中会成立到同盟会成立前夕,这是他 们进行早期革命宣传及初步展开报刊活动的 阶段;后一阶段为1905-1912年,即从同 盟会成立到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这是他 们报刊活动全面深入开展的阶段。
(二)留日学生的革命宣传活动
1、横滨 2、东京
1、横滨
《开智录》
中国留日学生创办的第一个具有革命倾向的 刊物,留日学生团体开智会的机关刊物。 1900.11,由郑贯公、冯自由、冯斯栾创办, 郑贯公主编。
以“开通民智”为宗旨,印刷、发行要依附 《清议报》,内容和《清议报》相似,后有 革命倾向,改铅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