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规律,让识字成为一种乐趣论文
作文教学论文让识字教学多点科学性和趣味性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论语·卫灵公》新课标明确提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也是贯穿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
在教学实践中,语文教师充分认识到了识字的重要性,总结出了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猜字谜编儿歌归一归演一演等多种识字方法。
这些识字法根据字体的结构特点,让学生由此及彼、举一反三,在扩大识字量的同时也增加了识字的趣味性。
但是,这些方法仅限于根据汉字部件进行组合和分解,如果所有的生字都这样教学,又难免有单调、肤浅之嫌。
更重要的是,很多学生对形近字很难分清。
造成学生难以区分形近字的因素很多,不了解汉字的造字方法,不了解汉字中蕴含的文化知识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
众所周知,汉字是表意文字,是依据依类象形图成其物的原则构造出来的,这就决定了汉字除拥有一般语言文字的交际功能外,还具有不同于其他文字的特殊功能表意功能。
基于汉字的这种特点,识字教学时就不能只把精力放在部件的组合与分解上。
汉字学习,就要从汉字的构字规律出发,用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方式把汉字的造字规律融入识字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从文字中初步感受文化,加强对汉字的理解,为学生构建一个井然有序的识字体系。
例如,本不属于生僻字,让学生用本组词,孩子们会脱口而出书本课本等。
这样组词当然是正确的,但除了书本课本中本的意义外,本还有其他意义吗?本的本义是什么?其实,我们可以换一种方式教学先在黑板上画一棵树,把事先准备好的木棍摆放在树根处,然后给学生解释:小木棍摆放在大树的根部,和大树组成的字是本;同样,如果把小木棍摆放在树稍处,组成的字就是末,那么孩子们猜猜,本和末最初的意思是什么呢?在这样的直观演示下,学生很容易理解,本的本义就是根。
再如,很多学生分不清楚既和即两个字,总是把它们用错。
课堂上我们可以把即和既的最初字形展示给学生,并对其进行讲解:即和既左边是一种用来盛食物的容器,右边是一个跪坐着的人。
只不过,即字中跪坐的人是面向食物、准备吃食物的人;而既字中跪坐的人是一个已经吃饱、准备离开食物的人。
识字是一种乐趣论文:让识字成为一种乐趣
识字是一种乐趣论文:让识字成为一种乐趣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深知一个孩子在接受启蒙教育时识字数量的多少、质量的高低会对他今后的继续学习产生直接的影响。
因为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而识字教学是基础中的基础。
然而识字过程又是一件十分枯燥的工作。
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孩子们的识字质量呢?经过工作实践,让我得出的结论:激发孩子识字兴趣,教给孩子识字方法,培养孩子识字能力。
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如果孩子知道掌握汉字的重要性,并对识字产生积极的兴趣,他就能自觉地去学习并掌握汉字的音、形、义。
怎样才能做到使孩子对枯燥的汉字教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并增强自我识字的能力呢?我认为可采用以下几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激发兴趣心理学原理启示我们:学习动力系统的目标在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处于高度自觉的能动状态,在这一学习动力系统中,兴趣具有特殊的意义和作用,因为兴趣,就可以激发出极大的热情,从而使学生产生高昂的求知欲。
中外历史上一些伟大的教育思想家和优秀的教育实践家均从自己的教育研究和实践中发现了兴趣的作用,孔子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俄国教育家乌斯基也曾说过:“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
这些都充分肯定了兴趣在获得知识过程中的动力作用。
教学实践表明当学生对学习感兴趣时,他就会觉得学习内容丰富彩,整天都处于愉快心境中,对学习充满热情并推动他们不断学习新知识,这时学习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乐趣。
兴趣是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在动力。
有了兴趣,学习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
在教学实践中,要注意选择适合儿童年龄特征的话题,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使之乐意学。
低年级的孩子天真活泼,合群,爱交朋友。
根据这一特点,教学时,可以将生字形象地称为“娃娃”或“小客人”,让学生有一种亲切感。
识字的过程也随之变成了交朋友或是招呼小客人的过程。
亲切自然的称呼自然唤起了学生的注意力,学习的兴趣也随之调动。
让识字成为孩子乐趣论文
让识字成为孩子的乐趣摘要:《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小学生在低年级阶段,“认识常用的汉字1600—1800个,其中800—1000个会写;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用部首检字法查字典,学习独立识字。
……”这一要求标明,低年级的识字教学的质量高低,不仅直接决定着低年级语文教学的质量,而且还关系到学生能否熟练掌握语言文字这一工具,同时还关系到学生今后学习其他各门学科的质量。
为此,积极研究识字教学的方法探索既能减轻学生负担,又能提高识字效率,推动识字教学的不断发展,必将成为我们低年级语文教师的追求。
关键词:低年级识字教学科学化多样化情趣化一、渗透造字规律,培养识字兴趣陶行知先生曾经说:“学生有了兴趣,就会用全副精神去做事,学与乐不可分。
”学龄初期儿童的思维处于表象思维阶段,情境教学正是从感受形象开始,以情激情,符合儿童思维的特点。
汉字最主要的特点是以形表义,因义而音,靠形状来表示意义,其中蕴藏着许多造字的规律。
教学时,在有意无意间渗透这些规律,不但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生词,还能让学生领悟识字的要领,拓宽视野,提高识字质量,培养识记汉字的兴趣。
汉字中绝大部分是形声字。
在汉字教学中提早引入形声字概念,引导学生探究形声字形和义之间的内在联系,帮助学生识记生字。
如教学“晴、清”,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后,让学生辨析两个字的异同,告诉学生“青”是它们的声旁,“日、三点水”分别表义,这样,学生很快理解“晴”是“晴天”的“晴”,“清”是“清水”的“清”。
随后我又出示一组字“请、情、睛、蜻”,让学生仔细观察并自学。
这样,帮助学生建立起汉字之间的内在联系,架起了汉字教学的结构框架。
教学一个,学习一串,提高了学习效率。
实践证明,识字教学中渗透造字规律,简化了思维过程,减轻了记忆的强度,促进学习的正迁移,有利于培养良好的认知策略,激起学生自己想去探索这蕴含无穷奥秘和无穷乐趣的汉字世界的强烈欲望。
二、引导发现方法,形成识字能力《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让识字与快乐为友(小学低段语文论文)
让识字与快乐为友----浅谈在低段识字教学中渗透新课程理念【摘要】在语文的学习中,识字作为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无疑是小学低段语文教学中的重头戏。
对学生而言,识字是单调而枯燥的学习内容,当识字量增加了以后,就更加突出了它的难度。
那么,要如何来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这一项重要任务呢?经过两年的教学实践,我积累了一些教学经验和方法。
首先,通过知道学习方法,激发兴趣,让学生快乐学习。
然后遵循记忆的规律,反复再现,让学生牢固掌握。
最后是搭建应用平台,让学生学以致用,加深认识。
【关键词】小学低段学生识字经验方法“人生聪明识字始”,在语文的学习中,识字作为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无疑是小学低段语文教学中的重头戏。
然而,汉字是一种复杂、繁难的书写符号体系,对学生而言是难认、难记、难写又难以掌握。
现在,《新课程标准》要求在小学阶段会认汉字3000个,会写汉字2500个。
而其中要求低年级的学生会认1800个,会写800——1200个。
这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而这艰巨的识字任务正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我们教学的难点。
那么,要如何来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这一项重要任务呢?在教学实践中,我摸索着,思考着,在实践中积累好的方法和经验。
识字对学生而言是单调而枯燥的学习内容,当识字量增加了以后,就更加突出了它的难度。
在一年级上册的教材里,一篇课文中要认的生字通常是10个左右,最多的一篇课文里有14个生字要求会认,还有3-4个生字要求会写。
到了第二个学期,每一篇课文的识字量都在13、14个,其中6个是“四会”要求。
这些课文通常要求用两个课时来完成,于是不少学生都感到困难,老师也觉得很累。
诚然,在低年级,增加识字量是有好处的,也是有必要的。
这样,可以让学生更早的接触阅读,有效的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为将来的阅读、写作打好基础。
当学生在一、二年级的时候就掌握了一定量的生字,那么在三年级正式开始阅读和写作的时候,他们就不会因为识字的问题而止步不前。
识字教学论文(精选五篇)
识字教学论文(精选五篇)第一篇:识字教学论文如何有效的进行生字教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长期以来,识字教学忽视教学本身的人文因素,单调地读,重复地写,机械地记,一味地强调识字的工具性,枯燥而又乏味,结果却是高耗低效,生字回生率极高。
识字作为低年级教学的首要任务,应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采取灵动的教学策略,为学生提供情趣化的识字平台,不断拓宽、巩固识字的途径,引导学生乐于识字、善于识字并能灵活用字。
那样,识字就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乐趣、一种享受。
一、因势利导,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可以好好利用一年级上册学完拼音,然后再学习汉字这一契机。
重在语文老师的渲染和事例,老师可以举例问在放学的路上看看哪家商店是用拼音来标注名字的,也可以拿出一本童话书,有感情的读啊读啊........令孩子产生一种艳羡,有想学习汉字的欲望。
此阶段,一定要因势利导,不要强求每个学生都能被调动起兴趣。
要知道每个孩子的现场感知力是不同的,我们要因材施教,对症下药,各个击破。
二、因理识字,举象造境汉字的魅力不仅仅在于它的工具性,更在于一个个看似固执呆板的方块字竟然能组合成美丽、悠远的意境,正如余光中先生所言:“只要仓颉的灵感不灭,美丽的中文不老,那形象、那磁石一般向心力当然存在。
”所以说针对低年级学生繁重的识字任务,我们可以采取义理相结合的方法。
首先了解汉字的构成方式,巧妙识字。
汉字的构成主要有三种方法:象形、会意、形声。
低年级孩子擅长形象记忆,最能吸引孩子眼球的就是象形字了,这是形成汉字的最早方法,因此创造了最原始的文字,在一年级语文课本上册中,就是通过象形这种方式学会“口耳目”这几个字的,课本插图上画出了古代人标记的符号,然后由孩子们自己想象字与符号间的同与不同,了解古人造这样的字不是没有道理的,是有一定的实物作依据的。
这样,有实物,有比对,孩子印象更深刻。
教师再加以讲解,这些象形字经过逐渐演变,到后来改变了原字的形体,变成咱现在方正的字体。
语文教学论文:“玩”中识字,快乐识字
“玩”中识字,快乐识字识字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
学生识字数量的多少、质量的高低会关系到他的阅读与写作能力的发展,因此,抓好识字教学非常重要。
然而,识字过程又是十分枯燥的,尤其是低年级的孩子注意力容易分散,自我识字的能力差。
如果让学生“玩”中识字,就能使孩子对识字产生浓厚的兴趣,提高识字效率。
如何使他们产生兴趣呢?我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能最大限度地启动学生的学习欲望和能力。
在教学时,要选择适合他们年龄的话题,激发他们的兴趣,使之乐意学。
低年级学生天真活泼、好交朋友,可以将生字亲切地称“娃娃”、“小客人”、“宝宝”等,识字成了交朋友、招待客人的过程。
如他们自读课文后,要学习生字,便说:“读好了吗?生字宝宝等不及了,他们要和大家见面了,你们能叫出他们的名字吗?”孩子们一听,学习生字的热情高涨,大家纷纷举手,要认读生字。
组词练习时,说:“你们有这么多小伙伴,我一个人可孤单了,帮我找些朋友吧。
”在创设的这种情景下,孩子们学习兴趣盎然,他们既学习了生字,又受到关爱他人的教育。
低年级学生最容易受感情因素的感染,顺应儿童的心理,巧妙创设各种有趣的情境,使学生学得快乐,而且记得牢。
二、变换形式,“玩”中识字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的注意力差,持久时间短。
根据这一特征,要在创设的情景中保持学习兴趣,就不能只以单一的形式进行。
玩是孩子们的天性,如能变换形式,“玩”中识字,就能提高效率。
游戏是孩子们乐意为之的活动。
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巧妙地变换游戏形式,让学生在快乐的气氛中轻松识字。
1、猜谜法。
如学习“仍”、“卡”、“兔”时,可以让学生猜谜语:借一半,扔一半——仍;上不是,下不是——卡;兔子眼睛不见了——免。
学生积极加入猜谜活动,并很快记住了生字。
2、表演法。
学习“蹭、撕”这样的动词时,教师启发学生用动作演示;学“看”这种会意字,“手放在目上为看”,并要学生用手做做动作,加以领会。
寻找规律 富于创新 提高识字教学效率论文
寻找规律富于创新提高识字教学效率《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1一2年级的教学重点。
”并在第一学段提出学习汉字的数量是:“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其中,800-1000个会写。
”学习汉字规则的要求是:“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
”对如此数目的识字量以及那么多枯燥的汉字规则,如何让学生学得轻松、有趣,主动让学生爱学、愿学、会学呢?我认为,寻找规律,注重识字方法指导,促进学生自主地学习汉字,是提高识字教学的终极捷径。
一、按汉字的构造识字,渗透规律性汉字是世界上最为特殊的文字之一。
它以形表义、因义而音,其中蕴藏着许多造字的规律。
在教学时,渗透这些规律,可以使学生更快地掌握所学的生词,激励他们去探索汉字的奥秘,提高识字效率。
(一)象形识字如“鸟”字的教学,可先让学生借助教材小鸟图认识图画内容,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读出字音;然后让学生观察甲骨文的“鸟”,明确“鸟”是一个象形字;最后点明“鸟”字的变迁,教会现代汉字“鸟”。
这样按“图画——象形字——楷体字”的顺序进行教学,既形象,又减轻了记忆强度,还使学生了解了汉字的起源。
“口、耳、目”等象形字,均可采用此法。
(二)会意识字会意字的学习,可以告诉学生,它是由两个或三个独体字合成的。
它的意思与组成它的每一个独体字有关。
如“尘”就是小土,小土就是“尘”;“日月明”就是太阳和月亮光很明亮;“鱼羊鲜”就是,鱼肉和羊肉味道鲜美……这样,学生在理解字词意思的基础上,很快地掌握了字词。
(三)形声识字汉字中绝大多数是形声字。
在汉字教学中可以提早引入形声字概念,引导学生探究形声字形和义之间的内在联系,帮助学生识记生字。
一种是“基本字”带“字”(或加偏旁),如教学“青——晴——清”,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后,让学生辨析三个字的异同,告诉学生“青”是基本字,是后两个字的声旁,“日、氵”分别表义。
这样,学生很快理解“晴”是“晴天”的“晴”,“清”是“河水清又清”的“清”。
小学语文趣味识字论文优秀范文欣赏(共4篇)
第1篇:小学语文趣味识字教学的探讨与研究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因此,在小学语文课程的学习中,老师们的首要任务就是注重学生兴趣爱好的培养。
从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开始着手,这也是符合低年级年龄段学生基本心理需求的一种教学方式。
语文识字在小学阶段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同时也比较艰巨的学习任务。
因此,要想提高小学生语文学习的效率,那么首先就是让学生感受到语文识字学习的乐趣,让学生从兴趣的指导下提高语言技能。
一、小学语文识字的教学现状1.课后任务繁重。
当前我国在小学语文识字教授中,大多数老师会给学生安排词语、段落以及课本的抄写任务,并错误地认为这种方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忽略了这些作业的真正意义。
虽然学生只是短暂性地记住了生词,但是并没有充分地理解这些词语,导致很快就会忘记所学的知识。
2.单一的识字教学。
目前,在我国小学语文识字课堂上,大部分老师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将生字以及生词写在黑板上,并注上拼音,领着学生们进行机械式的复读以及记忆。
这种枯燥乏味的识字方式,对于注意力不易集中的小学生来说,实在是毫无兴趣可言。
以至于学生对小学语文识字提不起兴趣,甚至出现厌学心理。
3.在识字教学中忽略了生活与课本的结合。
在当前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老师只注重生词以及生字的掌握量,而忽略了趣味识字教学的重要性。
只靠老师死板地照本宣科,学生根本不能体会到语文识字的奥妙所在,这种只注重课本内容,忽略现实生活与教材的结合的教学方式,不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主动思考的能力。
二、小学语文趣味识字教学的实施策略1.采取生动有趣的识字教学方式。
小学生正处于具体思维转向逻辑思维的转换阶段,对知识的理解大多数建立在具体实物上,因此要想有效地提高学生小学语文识字水平,就必须抛弃以往枯燥乏味的教学方式。
例如,通过充分利用语文课本中的插图引导学生进行语文识字的学习。
丰富的插图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联想力。
例如“赛龙舟”,通过一艘形状似龙的船,上面装满了划船人的图案进行表述,这种生动形象的教学方式,不仅增加了语文识字的趣味,同时也有助于学生记忆牢固。
关于识字教学的论文:激发识字兴趣,提高识字能力范本
关于识字教学的论文:激发识字兴趣,提高识字能力范本关于识字教学的论文:激发识字兴趣,提高识字能力范本小学语文是义务教育阶段的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和科学文化素养,对于学生学习其他学科和继续学习,对于弘扬祖国的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的进步文化,提高民族素质,都具有重要意义,语言文字是一个民族的精神象征,也可以说是一个民族的面孔和灵魂,用汉字本身的庄重幽深,光明亮丽去感化学生对汉字的激情。
识字是语文基础能力之一,基础是事物最主要的部分,基础不牢固,上面的建筑物无非是沙上建屋,识字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使学生能够根据汉字本身的规律特点,举一反三,学会识字,爱好识字。
教会学生掌握一定数量的汉字,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然而,汉字是方块形的表意文字,由图形演变而来,字数多,字形复杂,各种笔画、结构差别很细微,难于辨认;汉字本身不能表示读音,必须一个一个地记,有时一个字还有多种读音。
因此,许多人认为汉字有“三多三难”,即“字多,难记;形多,难写;音多,难读”。
因此,在识字教学中,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尤为重要。
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主要是以识字教学为主,识字量大,内容也较为枯燥。
语文课标指出:小学阶段要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
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
要求低年级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其中800~1000个会写。
占小学阶段总识字量的一半以上。
因而,教师教得吃力,学生学得辛苦,而且很容易遗忘。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根据学生的注意规律和爱玩、好动、做事没耐心等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利用各种教学媒体,采用一些富有趣味性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他们的注意力,使他们在轻松的气氛中愉快地识字,让学生乐于识字,学会识字。
一、采用多种途径,让学生在“乐”中学。
爱因斯坦说过:“对于一切来说,只有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
把握兴趣 快乐识字论文
把握兴趣快乐识字小学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主要是识字量大,内容也较为枯燥。
因而教师教的吃力、学生学得辛苦。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根据学生的记忆规律和爱玩、好动、做事无耐心的特点,在实际教学中,笔者充分利用多种富有趣味的识字方法,多种识字渠道,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识字能力,使他们能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识字。
一、激发兴趣,独立识字苏霍莫林斯基说过:“小学生往往用形象、色彩、声音来进行思维。
”根据这一特点,在教师对笔者充分利用实物、图画、活动等与之相关的直接景象,把学生带进形象的情景中。
孩子天生好奇、好胜,富有个性化的问题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老师可利用实物,让学生说说名称、形状等来学习生字。
同时建立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互助互学的方式。
这样能打开学生思维闸门。
比如:有的学生在记“办法”的“办”时,竟别出心裁的把两只手一摊,说:“怎么办呢?我两只手就是办“字的两点”。
这样,不仅集中了学生的记忆力,还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而且培养了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
二、激发无意记忆按构字规律识字兴趣是学习之师。
根据学生的记忆规律,在识字教学中,确立“以人为本的情感,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以激发学生学习识字的兴趣。
笔者在教学中,应用了以下几种教学形式:(1)借助不同的色彩。
课堂上用不同颜色的粉笔突出汉字的不同点,通过鲜明的对比来唤起学生的记忆力。
如教学汉字“密,蜜”时,将两个字的不同之处“山、虫”用不同颜色的粉笔书写,以强化学生对汉字“密,蜜”的记忆。
汉字是一种表达文字,无论是形象字、拟声字、会意字、还是形声字,都有其构字规律。
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汉字构造的特点,利用粉笔的不同颜色引导学生主动记字。
(2)借助体态动作的演示识字。
有时用肢体的动作演示,不仅能帮助孩子理解字义,还能帮他们记住字形。
如:学习“看”字时,可以一边表演向远处看的动作,一边引导学生观察老师是怎么做的。
通过观察让学生明白“把手搭在眼睛上就表示看”。
“看”这个字是由“手”的变形和“目”组成的。
以规律促效率——体验识字之妙
以规律促效率——体验识字之妙
任何一种学习,儿童如果不能享受其中的快乐,都会令学生感到厌倦。
识字也一样,如果儿童在识字的过程中,不能越学越聪明,那么最终儿童对于他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学习就会感到厌倦。
因此,要使我们的识字课堂充满智慧,就必须引导儿童在识字的时候,发现规律、把握规律,提高效率。
1、口诀识字
汉字是音、形、义的统一体,但识字的难点在于字形。
口诀识字能充分关注汉字的结构、笔画特点,而且能便枯燥为生动。
口诀识字,先出汉字,再出口诀,它的价值不在于猜,而在于记字。
如高:一点一横长,口字在中央。
大口不封口,小口里边藏。
亭:一点一横长,口字在中央。
宝盖没有点,丁字里边藏。
2、字谜识字
字谜识字同口诀识字有相似之处,但字谜识字重在猜字的过程中体会汉字的造字之妙。
如干:正看是一十,倒看是十一。
相:二木不成林。
3、关注串字
识字要从一笔一划起,识字要一个一个写,不能马虎,但是我们在识字的时候可以一个带一串,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特别关注这些带有规律的“串”字。
如“木”字大家族:杨、柳、松、枫、榕、榆......,都是一种树。
“目”字大家族:眺、瞟、瞅、瞄......都是眼睛的动作,字义多于眼睛有关。
4、生活识字
识字的目的在于运用。
反过来说,结合生活的需要识字,就会增强儿童识字的动力。
比如,结合班级学生的名字来学字,找找牌匾中的错误字,就能激发儿童主动识字的兴趣。
总之我们应该让学生快乐地、有规律地去识字、写字,学生就会对识字永远保持新鲜的感觉。
(整理)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让识字成为一种乐趣》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让识字成为一种乐趣》《新课程标准》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也是1~2年级的教学重点。
识字教学,要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因此我们应该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增加学生的识字情趣,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
一、二、游戏引路,玩中识字。
低年级小学生活泼好动,喜欢做游戏。
根据学生这一特点,结合教材实际,我创设了拼字、组词、造句、找朋友、当小老师的游戏,让学生在玩中识字。
如教学一年级下册(识字4)一课,其中,“蜻、蜓、蝴、蚯、蚓、蚂、蚁、蝌、蚪、蜘、蛛”这些生字都有“虫”字旁,根据这个特点,可以做一个转盘,把“虫”字旁写在小转盘上,把“青、廷、胡、丘、引、马、义、科、斗、知、朱”写在大转盘上。
上课时,像魔方那样一转动,认读就完成了。
再如教学《柳树醒了》一课,学生认读“醒、雷、澡、枝、软、梳、梢、耍”这些生字后,为了让学生进一步达到巩固的目的,我把这些生字拆成两部分,然后把字的部件分发给学生,让学生做“找朋友”的游戏,把字的两部分拼在一起,学生们一边拍着手一边唱着:“找呀找呀找朋友,看谁找到了好朋友”的儿歌,很快把字拼好了,紧接着,拼字的学生再组一个词领大家说一遍,就这样在玩中巩固识字,进行扩词练习。
有时我还让学生做“换偏旁变字”游戏,学生也很有兴趣。
这样从分到合,从合到分,从整体到部分,从部分到整体,既有趣味,又锻炼了学生的思维。
三、编排字谜,编中识字。
认清字形,记忆字形是儿童识字的难点和关键。
在识字教学中,通过编字谜来学生字,让学生把握字形结构、笔顺、笔画的特点,特别是加强对生字的观察、分析,并在完成这些思维活动之后,通过联想的方法使学生回忆起熟字、熟部件或者某个具体的事物、情景,提高学习兴趣,促进求知欲。
如,教学“坐”这个字,我编成字谜:“一个人,两个人,并肩坐在土堆上。
”这个谜语既提示了字形,又提示了字音、字义,学生很快就学会了这个字。
小学教学论文:把握儿童识字规律,提高低段识字效率
把握儿童识字规律,提高低段识字效率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也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
如果学生掌握了良好的识字方法,养成了较好的识字习惯,对识字有着浓厚的兴趣,又能在生活中主动识字,那我们的教学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目前低年级的识字教学存在着“高耗低效”的现象,虽然老师花大量的时间教学,学生花大量的时间抄写,生字的回生率和错误率仍居高不下。
那么怎样改变这种现象呢?《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新的思路:“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
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环境。
”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以及已有的识字教学经验和成果,就如何优化低段识字教学,提高识字效率进行新的探索。
一、遵循儿童识字规律,把握课程标准理念儿童在入学之前,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言语能力。
他们在日常生活和幼儿园的学习中通过口头语言积累了相当数量的口语语汇和简单的生活用语,为学习汉字和阅读提供了条件,奠定了基础。
低段儿童的年龄在6—7岁,心理学研究表明,这一阶段的儿童共同的心理特征是:活泼好动、爱玩;不能长时间专注某一事物;喜欢具体形象的东西;记忆力强,但学得快,忘得也快。
因此,低年级的孩子以形象思维为主,对于具体形象的事物就容易理解和记忆。
根据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遗忘的速度不均衡,是先快后慢,先多后少。
所以,识字教学的巩固还要充分运用遗忘规律,在新认识的生字尚未遗忘时就开始巩固练习,使新知识在大脑中的痕迹得到加深,建立起牢固的神经联系。
掌握了儿童的心理特征,我们就能把握儿童的识字规律,儿童对于一个汉字,对其形状的辨认经历和认知过程是:先整体后局部,即识字总是先感知字的整体,然后辨认个别笔画;先轮廓后内涵,即低年级儿童往往对字形的轮廓容易掌握,对内部细节难以牢记;先上部后下部;先左后右;先熟悉后生疏。
由此可见,认清字形、记忆字形是儿童识字的难点和关键。
妙趣横生识字教学论文
妙趣横生的识字教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1——2年级的教学重点。
”字学好了,读写水平才能上去,当然,识字教学不仅是低年级的语文教学重点,即使在高年级也不应成为”被遗忘的角落”。
要使学生牢固掌握识字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培养识字能力,教师就要把识字教学组织得生动活泼,饶有兴趣,课堂上的”语文味”才会芬芳暗吐,幽香袭远。
一、在识字教学中适当开展联想学生学习了一定数量的字后,适当的时候可以采用”联想法”,将汉字的音、形、义特征与儿童的认识结构联系起来,这样可以加速识字的进程,提高学生的思维、想象和记忆能力。
有些字学生容易犯减比划或添笔画的错误,当教学这样的字的时候可以展开联想。
例如,教学”寒冷”的”寒”字,开始学生可能出现漏写一横,把中间的部件写成”共”,怎么才能把这个字的字形记牢呢?我引导学生从字义入手。
大家都知道”寒”是冷的意思,我用红色粉笔,在”寒”字的三横处描了一下,说:”宽大的每一横就代表一床被子,冬天天气太冷了,盖一床被,人们还在打哆嗦,盖上两床吧,还是不够暖和,盖三床被才不觉得冷哦。
”这样通过利用汉字的笔画与某种东西相似的联想,形象生动地加以说明,学生记得轻松,记得牢固。
后来,大家再也没有出现像上面所说的错误了。
又如,”柳”字,一直到高年级都有学生把右边的撇忘掉,我在教学中就抓住这一重要的笔画,引导学生想象着微风吹来了,柳枝在微风中轻轻地飘了起来。
形象的语言,使学生再也不会将那”微风中飘起的柳枝”给忘了。
学习”专”字的时候,学生会数不清它有几笔,有几个同学说:”老师,那第三笔就是一道闪电,一闪而过!”这真是个好办法啊!当老师能充分挖掘学生的洞察力和想象力时,每一个精彩的回答就像一朵绚丽的花朵。
这时,你就能充分感悟到教学不仅仅只是老师告诉学生,而且还是学生”告诉”老师。
师生的互动让彼此都在成长,都在提高。
二、通过比较以熟带生在熟字的基础上,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引导学生分析,提示生字与熟字的联系,可加快对生字的认识和理解,能帮助学生精确地感知字形,加强记忆。
遵循学习规律 提高识记效果论文
遵循学习规律提高识记效果摘要:识字教学要将学生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顺从学生生理、心理和语言能力的阶段发展特征,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
要改重音形、轻字义为音形义相结合,改重读写、轻运用为以运用促读写,改重讲解、轻指导为以指导带讲解。
关键词:音形义相结合;以运用促读写;以指导带讲解中图分类号:g623.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12-081-001字是基本的语言单位,识字是阅读写作的基础。
因此,识字教学是小学阶段的一项重要任务。
众所周知,低年级段以识字教学为重点;高年级段以读写训练为重点;中年级段则是由以识字为重点向读写为重点过渡。
但是,目前教学中,有些教师对各年级段识字教学要求不明确,存在着一些片面的做法,影响了识记生字的效率和学生识字能力的提高。
笔者认为,识字教学也要将学生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顺从学生生理、心理和语言能力的阶段发展特征,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
下面就现行存在的几种做法及本人的实践,谈一些浅陋的看法。
一、改重音形、轻字义为音形义相结合有些教师长期从事低年级段教学工作,受传统教法影响较深,教学中将生字反复拼读,字字指导书写,只求学生能读会默,花费了许多时间,却效果不佳。
同音字出现后,学生就不能正确辨析,造句、写话时别字无数。
其原因在于:1.反复拼读,机械重复,学生易产生厌烦情绪,影响学习效果。
2.字字指导,不能突出重点引起学生注意。
3.字义不明,音形义缺少内在联系,机械记忆容易遗忘。
笔者认为,进入三年级后,学习字词应有新的要求,不仅要读准字音,认清字形,更应理解字义。
本人在布置预习或自读时就将生字词列出,让学生在阅读中根据拼音读准字音,看清字形;检查时有针对性的指导读易错的字音,注意难写字的字形;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通过联系句子、看图、借助实物、体态或换字词等帮助学生了解字词意思;讲读之后,再指导识记字形。
小学语文论文开放识字多认少写把握规律_人教版新课标
小学语文论文-开放识字多认少写把握规律人教版新课标在我国教育史上,识字向来是启蒙教育阶段的教学重点,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也提出:“识字是一、二年级的教学重点”。
这是对识字教学的重要定位,也是对十几年来识字教学现状进行深刻反思的结果。
我认为新课标中的识字教学精神可以概括为这样十二个字:多认少写,把握规律,开放识字。
一、多认少写尽早大量阅读是发展语言的最重要、有效的途径,而识字是阅读的基础。
照原大纲的规定,1、2年级识字量只有1100多个,这样少的识字数量既不能满足儿童阅读、写作的欲望,也不能适应语文教学进度的要求。
另据研究发现,儿童识字能力的强弱存在年龄差异,一年级学生识记汉字的能力最强,以后逐年下降。
可见,低年级是识记汉字的黄金时期。
为充分利用低年级学生在识字能力上的优势,满足儿童阅读、写作的欲望,新课标增加了低段识字量,规定第一学段的识字量为1600~1800个。
根据新课标编写的几套教材,1、2年级的识字量都有明显增加。
识字量增加了,但写字量基本不变。
新课标规定,第一学段要求800~1000个字会写,这样,学生的负担并未增加。
相反,许多字因为多次接触之后再要求学生书写记忆,学生往往不费多大力气就能记住,难度相对降低了,学生反而感觉学得轻松。
因而,我们必须严格按照《课标》关于两类字的不同教学要求进行识字教学:要求认识的字,只要求在课文中认识,不做书写要求;要求会写的字,要能读准字音,识记字形,写得正确、端正,大致了解意思,并能在口头和书面语言中运用。
二、把握规律一个汉字,往往是声音、图像、意义、符号四个“基因”的有机结合。
这四个“基因”之间,也往往有着一定的联系。
如会意字,其“语义”与“符号”之间有着密切联系,看到“采”就让人想到“手在树上采摘东西”;象形字、指事字,其“图像”、“符号”和“意义”有密切联系。
如“马”字,本身就像一匹骏马,“上”,多像一人立于地平线上;形声字的“图像”、“符号”、“意义”和“声音”之间都有联系,“蚂”,左边是形旁,表示意义,右边是声旁,表示读音,联系生活,一只只可爱的蚂蚁就浮现在眼前。
小学识字教学论文 汉字教学要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
小学识字教学论文汉字教学要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文章汉字教学要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天津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田本娜一、儿童的认知规律对汉字教学的指导意义汉字、汉语有其自身的规律,根据规律教学汉字,可以提高识字效率;还要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依据儿童的思维特点进行汉字教学,否则,不仅会降低识字效率,而且不利于儿童思维能力的发展。
要了解学生学习汉字的认知规律,就要从了解学生的一般认知规律入手。
学生的学习从本质上看是由认知因素构成的特殊的认知活动。
学习过程中的认知因素和一般的认知因素既相同,又有区别。
一般的认知因素包括感知、思维、实践三因素;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过程。
而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认知因素则包括感知、思维(主要是理解)、记忆、运用四因素,学习过程中的诸认知因素是相互联系的;也就是从个别到一般,再从一般到个别的过程,这是儿童认知的基本规律。
儿童学习汉字必须统一地掌握字的音、形、义,既要通过听觉、视觉感知字音和字形,又要理解字(词)义,还要记住字的音、形、义,达到能在书面语言中会写会用之目的。
其实,这就体现了从感知到理解,从理解到运用的认知过程。
学生掌握字音、字形、字义的过程,也都是从感知到理解再到运用的过程。
尤其是字(词)义的掌握,首先要通过具体事物、形象、动作等感知字(词)义,进一步理解字(词)的概念,能解释说明字(词)的含义、用法,并要记忆,进而达到能在语言中运用;缺少其中的一个环节,就会影响字(词)的理解和掌握。
如从学生掌握识字方法和形成识字能力来讲,就更要以认知规律为指导了,因为识字方法的掌握和识字能力的形成,不是教师讲一讲就能完成的,必须通过学生在识字的实践中,不断地感知、理解、记忆、运用才能形成。
所以,不论是学习一个字还是掌握识字方法,形成识字能力,都必须以儿童的认知规律为指导。
二、汉字教学要符合儿童形象思维的特点儿童的思维是不断发展的,这一发展过程相当复杂。
一般来说,儿童的思维发展经历了由不完善到完善、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把握规律,让识字成为一种乐趣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深知一个孩子在接受启蒙教育时识字数量的多少、质量的高低会对他今后的继续学习产生直接的影响。
因为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而识字教学是基础中的基础。
然而识字过程又是一件十分枯燥的工作。
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孩子们的识字质量呢?几年的工作经验,让我得出的结论:激发孩子识字兴趣,教给孩子识字方法,培养孩子识字能力。
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如果孩子知道掌握汉字的重要性,并对识字产生积极的兴趣,他就能自觉地去学习并掌握汉字的音、形、义。
怎样才能做到使孩子对枯燥的汉字教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并增强自我识字的能
力呢?我认为可采用以下几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激发兴趣 --乐意学
兴趣是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在动力。
有了兴趣,学习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
在教学实践中,要注意选择适合儿童年龄特征的话题,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使之乐意学。
低年级的孩子天真活泼,合群,爱交朋友。
根据这一特点,教学时,可以将生字形象地称为“娃娃”或“小客人”,让学生有一种亲切感。
识字的过程也随之变成了交朋友或是招呼小客人的过程。
亲切自然的称呼自然唤起了学生的注意力,学习的兴趣也随之调动。
低年级学生最容易受感情因素的感染。
顺应儿童的心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巧妙创设各种有趣的情境,能使学生饶有兴趣地主动投入到汉字的学习中去。
二、变换形式 --“玩”中学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儿童的有意注意时间短,无意注意占优势。
根据这一特征,要想在整个活动中保持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就不能只以单一形式进行,不然就会把刚刚点燃的兴趣火花给熄灭。
引导学生变换形式,不断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是促进学生学习的重要措施。
游戏是孩子乐意为之的活动。
在课堂中,教师要找准游戏与教学内容的结合开展游戏,使学生真正“动”起来,做到在玩中学习,玩中思考,玩中创新。
如在教学新课程“一年级下册识字 7”时,教师可穿插以下活动辅导教学:出示课文左上方插图,让学生“猜一猜”、“比一比”;在理解“众人一条心,黄土变成金”的含义时让孩子们“搭一搭”、“演一演”。
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注意特征,在教学中,要经常变换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巩固识字练习。
复习生字笔顺时,可以用“对口令”的游戏。
如“斗”字的笔顺,口令如下:“斗”字怎么写?“斗”字这样写:点点横竖。
这就是“对口令”。
复习组词可以用“找朋友”、“词语开花”、“摘苹果”等游戏。
三、教给方法 --学会学
教学是以动态形式呈现出来,而结果则以静态形式存在于学生的主观世界之中,为了孩子们都想学,都会学。
在教学中,应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汉字的方法与规律。
汉字是属于表意文字,其中百分之七十以上是形声字。
因此,正确掌握形声
字是完成小学识字任务的关键之一。
在形声字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分析形声字形旁的表意功能。
如在“江、河、海”,“跑、跳、跃”两组形声字的教学中,我先后分析并要求学生区分“三点水”旁和“足”字旁的表意功能。
告诉孩子们“三点水”旁表示与水有关的意义,“足”字旁表示与“足”或“脚”有关的意义。
学生正确区分了这些部首,就能很好地掌握带有“三点水”旁和“足”字旁的汉字了。
童心纯真,童心无邪。
孩子们很多看似幼稚的想法却闪耀着智慧的光华。
在识字教学中,教师如能以满腔的热情为学生铺路搭桥,帮助学生寻找出隐含在汉字中的童趣,那么识字将不再是他们的负担,而会成为一种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