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大学生审美教育的构建与研究
基于提高大学生素质的审美教育研究
基于提高大学生素质的审美教育研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审美教育的重要性也愈发明显。
作为大学生,他们是未来社会建设的中坚力量,他们的审美修养不仅关乎个人的艺术鉴赏能力,更涉及到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如何提高大学生的审美素质,亟待我们的关注和探讨。
一、审美教育的概念审美教育是指在教育过程中,以对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美感养成、艺术批评等方面的教育活动,来促进学生艺术、美学修养的发展。
审美教育的目的就在于通过教育,让学生对美的价值有更加深刻的理解与认识,并培养其良好的审美视角、触角和感觉,提高感性认识和知识性认识相统一的能力,进而评价和创造出更有价值的艺术品。
二、大学生的审美教育现状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生文化水平不断提高,对艺术和审美的需求也不断升高。
然而,由于大学生的年龄、性格、经验无法达到艺术鉴赏的专业水平,导致大多数学生在艺术鉴赏过程中难以形成有深度、有广度、有纵深的视野,缺乏综合鉴赏和批评的能力。
大学生的审美教育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教育内容单一化。
大学生的审美教育往往局限于一些有偏见性的课本教育,枯燥无味,缺乏与生活相连、与肌肉相联的真实呈现。
2.教学方法单一化。
现今的部分教师教学方法单一,对不同的审美教学环境、教学对象和教学手段缺乏掌握,不能够有效地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艺术批评和艺术创造能力。
3.学生学习动力不足。
现今的部分大学生对审美教育的学习兴趣普遍不高。
既有学生个体因素造成的,也有课程内容难以激发学习兴趣引发的。
三、提高大学生的审美教育的策略数据显示,良好的审美教育对大学生的成长很有帮助,所以大学生的审美修养是非常值得我们去关注和尽力发展的。
接下来,我将从提高大学生的审美教育的教育方式、课程安排、教育环境等方面给出建议。
1.多元审美教育课程设置多元审美教育课程应包涵广义的影像研究、戏剧艺术、建筑艺术、设计艺术、音乐艺术等各类审美领域。
教育者应扎根于学生的全面素质发展,从审美能力提升、美学素养陶冶两方面“入手”,为每位学生量身定做个性化培养方案,保障学生生涯、课程设计有序、课程周期、课程性质、课程性质之间有机衔接。
对大学生审美教育的探讨
对大学生审美教育的探讨提要思想政治教育与审美教育有着密切的联系,都为培养全面发展的新世纪复合型人才担当着重任。
审美教育具有思想政治教育的道德感化功能、人生导向功能、启迪智慧功能、抵御侵蚀功能、优化环境功能。
通过运用审美对象“物化”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运用审美情感“深化”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运用审美活动“隐化”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运用优秀艺术“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可以充分发挥审美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思想政治教育是求真、求善、求美的统一。
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中引入审美教育,根据青年学生的审美特点有效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便于提高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针对性和吸引力。
关键词:青年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审美教育现实生活中,大学生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就业压力,以至于他们把所有的精神都放到专业课学习和各类证书的考取上,忽视了其审美能力的养成。
审美能力作为人才的基本素质之一,它是通向成功之路的桥梁,是大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黑格尔曾经说过:“审美带有令人解放的性质,它让对象保持它的自由和无限,不把它作为有利于有限需要和意图的工具而起占有欲和加以利用”。
一、审美教育的作用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美是人类社会不可缺少的精神生活,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凡是那些能体现人类创造力量的事物,能唤起觉醒和斗争的社会形象,都是美的。
在建立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中,审美因素越来越大量地显露出来,人们欣赏美、热爱美,并且自觉或不自觉地按照美的规律实践着美。
所有这些,都离不开健全的美育,同时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也日益呼唤着把美学运用到思想政治教育中来。
具体分析,审美教育可能有四个作用:一是道德感化的作用。
从社会进步和人类解放的标准来看,美的东西也应当是那些合乎道德、顺乎道义,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使人高尚起来的东西。
因此,人们在接受审美教育时,常常会受到一种潜移默化的美的感染,使人自觉不自觉地变得高尚起来,这就是审美教育的道德感化作用。
基于提高大学生素质的审美教育研究
教育学理论
杜威的教育思想:审美教育是培养完整人的必要手段,能够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蔡元培的美育思想:美育与德育、智育相辅相成,是提高大学生素质的重要途径。
席勒的美育思想:审美教育能够解放人的感性,培养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
马克思的审美教育思想:审美教育是实现人的全面解放的重要手段,能够促进大学生的 审美创造力和文化素养的提升。
YOUR LOGO
THANK YOU
汇报人:
审美教育的实施途
04
径
课程设置与教学改革
课程设置:开设美学、艺术鉴赏等课程,引导学生认识美、欣赏美 教学改革:采用启发式、互动式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审美思维和创造力 校园文化活动:举办艺术展览、文艺演出等文化活动,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社会实践:组织学生参加文化志愿者活动,深入了解社会文化现象,增强审美体验
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
组织文化沙龙、读书会等, 引导学生阅读经典,提高文 化素养。
举办艺术展览、音乐会等活 动,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 力。
开展校园文艺比赛,激发学 生的创造力,提高学生的表
演能力。
推进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 好的文化氛围,培养学生的
审美情趣。
社会实践活动的参与
组织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如志愿服务、实习等,以增强其社会责任感和实际操作能力。 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大学生关注社会问题,提高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个性化的发展方向
重视个体差异: 尊重学生的个性 特点,因材施教, 培养学生的审美 创造力。
多元化教育方式: 采用多种教育方 式,如艺术欣赏、 审美实践等,引 导学生自主探索 和体验。
创新性内容:结 合时代特点,创 新审美教育的内 容和形式,如数 字艺术、虚拟现 实等,满足学生 个性化需求。
大学教育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大学教育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在当今社会,审美能力是一个重要的素养,对于大学生而言更是至关重要。
大学教育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使其具备一定的艺术鉴赏能力和审美意识。
本文将探讨大学教育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创设多样化的艺术课程为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大学应当创设多样化的艺术课程,包括音乐、美术、舞蹈、戏剧等。
这些艺术课程不仅能够让学生亲身参与,体验艺术的魅力,还能够培养他们对美的感知和鉴赏能力。
此外,还可以设置跨学科的艺术教育课程,如艺术史、美学原理等,从多个角度深入探讨艺术领域,拓宽学生的视野。
二、增加艺术活动和社团除了课堂教学,大学还应当增加艺术活动和社团的开展,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艺术交流和表演机会。
学校可以组织音乐会、美术展览、话剧演出等,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并提供机会展示自己的才华。
同时,鼓励学生参加学校的艺术社团,如合唱团、舞蹈团等,培养他们的艺术兴趣和才华,通过集体排练和演出锻炼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推动文化艺术交流大学应当积极推动国际间的文化艺术交流,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习和交流平台。
学校可以与国内外知名艺术院校合作,开展学术研讨会、艺术展演等活动,邀请国内外的艺术家和学者来校讲座和指导学生的创作,让学生接触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艺术形式和思想,拓宽他们的艺术视野,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审美灵感。
四、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与表达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需要鼓励他们独立思考和表达。
大学教育应当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艺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辨析能力。
同时,大学应当鼓励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审美观点和创造力,通过写作、演讲等方式,表达个人对艺术的理解和感悟。
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对艺术的热情,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创造力。
五、提供优质的艺术资源和设施为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大学教育需要提供优质的艺术资源和设施。
学校应当配备一流的音乐室、美术室、舞蹈室等,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和创作环境。
当代女大学生审美观培养问题创新研究西安思源学院
当代女大学生审美观培养问题创新研究西安思源学院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审美观念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
在当代社会,审美观在不同的地区和文化中也面临着不同的发展和变革。
在这个多元化的社会环境下,当代女大学生的审美观培养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一、当代女大学生审美观的现状分析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普及,当代女大学生的审美观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一方面,许多女大学生受到了来自媒体和网络的影响,对时尚、流行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审美取向逐渐向着时尚、个性化和外表美靠拢。
随着社会对女性地位和角色的重新思考,女大学生的审美观也倾向于更加注重内在美、自然美和独立思考。
与此一些问题也随之而来。
首先是审美观的单一化和浅薄化。
受到媒体和社交平台的影响,许多女大学生审美观逐渐向着“网红脸”、“欧美范”等固定的审美模式靠拢,缺乏个性和深度。
其次是审美观的功利化和市场化。
许多女大学生将审美观念仅局限于对外表美的追求,而忽视了内在品质和精神世界的培养。
最后是审美观的片面化和极端化。
一些女大学生过分追求完美外表,而忽视了身心的健康和均衡发展。
二、创新研究的方法与途径针对当代女大学生审美观的现状问题,我们需要开展一系列的创新研究,以促进其审美观的全面发展和提高。
首先是开展调查研究,了解当代女大学生对审美观的认知和态度,探索其审美需求和取向。
其次是建立专门的研究团队,深入分析当代女大学生的审美观念形成和变化的原因,挖掘潜在的影响因素。
也应加强与相关学科和机构的合作,借鉴先进的研究成果和经验,形成多元化、跨学科的研究视角。
在研究途径上,我们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如开展专题讲座、举办学术研讨会、组织文化沙龙等,邀请专家学者和业内人士参与,搭建学术、行业和社会的交流平台,促进视野的拓展和理念的碰撞。
也可以利用学校资源和网络平台,开设相关课程和讲座,组织文化旅行和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开展审美创作和研究,提高审美观的修养和素质。
三、创新研究的内容与重点在创新研究内容上,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着力提高当代女大学生审美观的多元化、深化和均衡发展:1. 个体差异化和多元文化:充分尊重每个女大学生的审美需求和取向,打破审美观念的单一化和千篇一律,鼓励学生接触多元的文化、艺术和生活体验,拓展审美视野和思维方式。
高校艺术教育中审美意识的培养研究
教师素质:高校 艺术教育教师应 具备较高的审美 素质和教学能力, 能够引导学生培 养良好的审美意
识。
艺术实践活动与审美意识培养
艺术实践活动的形 式:绘画、音乐、 舞蹈等
艺术实践活动的作 用:提高学生的审 美意识、创造力和 表现力
艺术实践活动的实 施方式:组织学生 参加各种艺术比赛 、展览和演出等
艺术实践活动的评 价标准:注重学生 的审美体验和情感 表达
高校艺术教育需要 不断创新,以适应 时代发展的需要。
研究展望
未来研究:探讨审美意识与创造力之间的关系 跨学科合作:结合心理学、教育学等多学科进行研究 实践应用:将研究成果应用于高校艺术教育实践中 政策制定:为政府和相关部门提供政策建议和参考
感谢您的观看
汇报人:
培养对艺术作品的审美感知 和体验
提升对艺术作品的评价和鉴 赏能力
艺术创作能力的培养
掌握艺术创作的基本原理和技巧 培养创新思维和想象力 提高艺术鉴赏能力和审美水平 实践创作,不断尝试与探索
艺术批评能力的培养
艺术批评的定义和作用 高校艺术教育中学生艺术批评能力的培养目标 艺术批评能力的培养途径和方法 艺术批评能力在高校艺术教育中的实践与运用
校园文化氛围与审美意识培养
高校艺术教育中的审美意识培养需要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作为支撑。 校园文化氛围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审美观念和意识,提高其审美素养。 高校可以通过举办艺术展览、音乐会等形式营造浓厚的艺术氛围,提升学生的审美意识。 校园文化氛围的营造需要高校各部门的协同合作,共同推进艺术教育的发展。
案例启示与借鉴
案例分析:深入剖析,挖掘 内在价值
案例选择:具有代表性、典 型性
启示:总结经验教训,提炼 教育理念
审美教育与大学生素质研究6页word文档
审美教育与大学生素质研究我国近代著名教育学家蔡元培先生说过:“美育者,应用美学理论于教育,以陶冶感情为目的者也。
”美育也称审美教育,是一种按照美的标准培养人的形象化的情感教育。
它以特定时代、特定阶级的审美观念为标准,以形象为手段,以情感为核心,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宗旨。
审美教育的目标,不仅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对美的感受力、鉴赏力和创造力,而且是要美化人自身,即帮助学生树立美的理想、美的品格,养成美的情操,形成美的人格。
因而,美育的根本宗旨是培育学生的人格和心灵,无疑,这是提高受教育者全面素质的重要方面。
在当代大学生中,只有充分尊重美育的规律,认识美育的根本宗旨,正确施行学校美育,才能培养高素质人才。
一、审美教育对培养大学生素质的意义1.从情感上激发大学生的审美意识。
著名美学家朱光潜先生认为,审美教育是一种情感教育,在审美欣赏中,人们摆脱了实用功利的直接束缚,受教育者伴随着自身的感情活动,处于美感的激情状态。
审美教育正是以美的对象的巨大召唤力、感染力激发人的情感,使受教育者通过自身的情感体验,对客观对象产生肯定或否定的审美评价,进而在心理上获得满足,从而在性情上得到陶冶。
梁启超说过:“人之读一小说也,往往既终,数日或数旬不能释然,读《红楼》竟者,心有余恋有余悲;读《水浒》竟者,心有余快有余怒。
”可见,审美教育引起强烈的感情活动,使人处于美的激情之中,正是这一特点,使美育的情感教育作用得以发挥。
2.从形象上诉诸大学生的感观,影响大学生的情感体验。
美感并不神秘,从根本上说,大学生产生情感的直接原因是大学生对客观事物的判断与评估。
审美教育使用的工具是生动鲜明的形象,即一事当前,如果它大致迎合并能丰富主体已有的认识,能满足主体的需求和渴望,主体就会对它发生肯定的情感;反之,就会发生否定的情感。
正如蔡元培所说:“植物之花,所以成实也,而吾人赏花,决非作果实可食之想;花鸟虫鱼,恒非食品,灿烂之蛇,多含毒汁,而以审美之观念对之,其价值自若。
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有效方法实践与研究
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有效方法实践与研究在当今社会,审美能力被认为是一个重要的生活技能。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不仅能够增加他们的审美情趣,还能够提升他们的艺术素养和创造力。
因此,寻找有效的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变得尤为重要。
通过实践与研究,我们可以发现几种有效的方法。
一、注重艺术教育艺术教育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基础。
通过学习绘画、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学生能够接触到各种美的表现形式。
同时,艺术教育也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提升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在学校教育中,应该注重开设专门的艺术课程,并在课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二、提供多样化的艺术作品为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学校图书馆、美术馆和音乐厅等文化场所应该提供多样化的艺术作品供学生欣赏。
学生可以通过观看画展、听音乐会或者参与戏剧表演来感受不同艺术形式的美。
同时,学校也可以邀请艺术家或者专家来学校进行讲座和工作坊,让学生有机会近距离接触艺术家的思想和创作过程。
三、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不仅仅是欣赏艺术作品,还需要学生能够对作品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评价。
学校可以通过教授艺术史、艺术理论等课程来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
此外,学生还可以组织艺术鉴赏小组,让他们在小组中交流和讨论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四、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审美能力既包括对美的感知和欣赏,也包括对美的创造和表达。
学校可以通过课程设置和活动组织来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
例如,在美术课上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自由创作,鼓励他们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美的理解,同时还可以组织艺术比赛和展览,让学生有机会展示自己的创作。
五、与社会资源互动学校可以与周边社会资源建立合作关系,让学生更多地接触到真实的艺术环境和实践机会。
例如,学校可以与当地的艺术机构合作,邀请艺术家到学校进行讲座或者举办艺术工作坊。
同时,学校还可以组织学生参观艺术展览、参与社区文化活动等,让学生从实践中感受艺术的魅力。
总结起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需要注重艺术教育、提供多样化的艺术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以及与社会资源互动等方法。
大学生审美素养培养策略研究
大学生审美素养培养策略研究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思想的解放,审美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尤其是对于大学生来说,审美素养的培养更是至关重要。
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中坚力量,他们的审美观念和品味不仅影响着自身的发展,也对社会文化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因此,研究大学生审美素养培养策略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首先,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是培养大学生审美素养的重要策略之一。
大学生作为新一代的主力军,要对传统文化有深入的了解和积极的学习。
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的历史积淀和文化底蕴,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审美理念和艺术形式。
通过传统文化的学习,大学生可以感受到不同历史时期的审美特点,并从中汲取养分,形成自己的审美观念。
此外,大学生也应该注重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结合,将传统元素与当代艺术相结合创新,实现审美素养的更新与发展。
其次,培养大学生多元审美视野是提高他们审美素养的重要途径。
当今社会,信息爆炸,各种文化冲击着我们的视野。
作为大学生,必须要拥有广阔的视野,接触更多的艺术作品和文化形式,从而丰富自己的审美体验。
可以通过参观画展、音乐会、戏剧演出等多种方式,扩展自己的审美视野。
同时,在网络时代,互联网上也有大量的艺术作品和创意设计可以供大学生欣赏,他们可以通过阅读文学作品、观看电影、赏析摄影作品等多样的方式接触不同风格和类型的艺术,从而引导学生形成广泛而包容的审美态度。
第三,社会实践与实践教育是培养大学生审美素养的有效手段。
大学生不仅应该培养自己的审美能力,还应该运用审美能力来参与社会实践,增进对社会生活的理解和把握。
参与社会实践可以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锻炼他们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创造力,进一步培养和完善他们的审美素养。
无论是参观展览、参加艺术团体、还是在社会组织中从事艺术创作,都能够帮助大学生从实践中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艺术的魅力,提高审美鉴赏力和创造力。
另外,大学生个体素质的培养也是提高他们审美素养的重要策略之一。
大学生不仅要注重审美理论的学习和艺术形式的欣赏,还应该注重培养直觉和情感上的审美能力。
高校语文教学审美教育研究2篇
高校语文教学审美教育研究高校语文教学审美教育研究精选2篇(一)高校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是指通过语文教学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审美教育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文学批评能力、表达能力和创造能力。
在高校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审美教育的研究:1. 诗词教学:通过学习和欣赏古代诗词,培养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可以对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诗词进行分析和比较,让学生了解不同诗词的艺术特点,培养他们对诗词的认识和喜爱。
2. 文学作品阅读:通过阅读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理解能力。
可以对不同流派、不同题材的文学作品进行分析和解读,让学生了解不同作品的艺术价值和内涵,培养他们对文学作品的赏析能力。
3. 语言表达培养:通过语文课堂的讨论和写作活动,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能力。
可以引导学生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来描述和表现自己的思想感情,培养他们的表达艺术和创造力。
4. 文化传统传承:通过学习文化传统和经典名著,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热爱。
可以教授经典文献,如《红楼梦》、《西游记》等,让学生了解其中的审美价值和人文关怀,培养他们对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审美情趣。
高校语文教学审美教育的研究可以从以上几个方面入手,探讨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能力,提高语文教学的艺术性和魅力。
同时,研究也可以关注如何有效地评价和评估学生的审美素养,为高校语文教学提供科学的指导和改进方向。
高校语文教学审美教育研究精选2篇(二)高校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的渗透是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情感。
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实现审美教育的渗透:1. 选择有审美价值的文学作品: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选择一些有着丰富意蕴和审美价值的文学作品,如古代经典文学作品、现代文学作品等。
通过学习这些作品,学生可以欣赏其中的美感,同时也培养了对文学的鉴赏能力和对美的审美情感。
基于提高大学生素质的审美教育研究
基于提高大学生素质的审美教育研究提高大学生审美素质是当前教育领域中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人们对审美要求的提高也越来越高,因此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审美能力,对于他们终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从审美教育的定义和目标出发,探讨提高大学生审美素质的途径和方法,以期为大学教育者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参考。
一、审美教育的定义和目标审美教育是一种注重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教育活动,旨在通过艺术欣赏、审美活动等方式,使学生具备独立思考、鉴赏和创作艺术作品的能力,丰富和提高其审美情趣,提升审美素养。
审美教育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欣赏能力,提高他们对美的认识和理解;促进学生美感的培养,使他们具备独立发掘美的能力和创造力;增强学生的艺术表达能力,培养他们对艺术创作的兴趣和热爱。
二、提高大学生审美素质的途径和方法1.多角度开展艺术欣赏教育。
通过开设各种形式的艺术欣赏课程,如音乐欣赏、美术欣赏、戏剧欣赏等,引导学生感受和理解艺术作品的美,培养他们对不同艺术形式的鉴赏能力。
同时,组织学生参观艺术展览、音乐会、戏剧演出等,亲身感受真实艺术作品的魅力,激发学生的艺术兴趣和热情。
2.积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通过引导学生参与艺术创作,如写诗、绘画、舞蹈等,培养他们的艺术表达能力。
教育者可以设置一些创作课题,鼓励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思想,从而促进学生独立思考和个性发展。
3.鼓励学生广泛阅读,培养文学素养。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对于提高大学生的审美素质至关重要。
教育者可以引导学生阅读经典文学作品,提供丰富多样的阅读材料,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同时,教育者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批评能力,帮助他们理解和评价文学作品的内涵与价值。
4.建立艺术团队和社团组织。
大学是一个集中了各种艺术资源和人才的地方,教育者可以通过建立艺术团队和社团组织,提供一个展示和交流的平台。
学生可以通过参与艺术团队和社团组织的活动,与其他对艺术感兴趣的同学交流和合作,不断提升自己的艺术修养和创作能力。
提高大学生素质:审美教育的探索与改进
提高大学生素质:审美教育的探索与改进一、引言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高等教育已经成为越来越多人追求的目标。
大学生作为社会的精英群体,其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审美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大学生素质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本文旨在探讨如何提高大学生素质的审美教育,以期为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参考和启示。
二、大学生素质与审美教育的关系大学生素质主要包括专业知识、人文素养、艺术素养、创造力和想象力等方面。
审美教育是通过艺术、音乐、戏剧、绘画等艺术形式,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理解和评价的能力,从而提升其整体素质。
审美教育与大学生素质提升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首先,审美教育可以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养。
通过欣赏艺术作品、参加艺术活动等途径,学生可以了解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文化传统,拓展视野,增强对多元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其次,审美教育可以培养大学生的艺术素养。
艺术素养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对艺术作品的鉴赏能力、艺术表现的能力以及艺术创作的兴趣和天赋。
此外,审美教育还可以促进大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艺术创作需要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审美教育,学生可以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激发创新思维。
三、审美教育对大学生素质的提升作用审美教育对大学生素质的提升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增强感性认识:审美教育通过具体的艺术形式和作品,引导学生感受和理解美的内涵,丰富其感性认识,提高其感知能力和审美意识。
2.提高审美素养:通过系统性的审美教育,学生可以了解不同艺术形式的特征和表现手法,学会评价和欣赏艺术作品,从而提高其审美素养。
3.促进心理健康:审美教育可以帮助学生缓解学习压力,陶冶情操,增强心理素质。
通过欣赏美好的事物,学生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增强自信,促进身心健康。
4.激发创新思维:艺术创作需要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审美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拓展思路,打破思维定式,培养创新意识和能力。
大学生审美能力培养策略研究
大学生审美能力培养策略研究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审美观念的不断提高,大学生的审美能力也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能力要求。
然而,众多大学生对于审美能力的培养存在不足之处,需要进行系统的研究和探索。
本文将针对大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策略展开深入研究,通过分析和总结相关文献,提出一些有效的培养策略,以促进大学生的审美能力的全面发展。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审美能力的概念。
审美能力是指个体在艺术、设计、音乐、文学等领域中对美的感知、鉴赏和创造的能力。
对于大学生而言,审美能力不仅仅是一种对艺术品的欣赏,更是一种思维模式和文化素养的表现。
为了培养大学生的审美能力,首先应该重视文化素养的培养。
文化素养是审美能力的基础,通过学习和了解各种艺术形式和文化背景,大学生可以拓展自己的审美视野,提高对不同形式艺术作品的欣赏能力。
学校可以在课程设置中加强对艺术和文化的教育,开设相关的艺术活动和课程,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从而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
其次,注重实践和体验的培养是提高大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
通过亲自参与艺术实践和体验,学生不仅可以切身感受艺术作品的魅力,还可以提高自己的审美判断和鉴赏能力。
学校可以组织各类艺术活动,如美术展览、音乐会等,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并感受艺术的独特魅力。
此外,学生还可以参加一些文学、摄影、音乐等社团和俱乐部,通过与志同道合的人交流和合作,进一步培养自己的审美能力。
此外,多领域的学习也是提高大学生审美能力的有效策略。
大学生应该不仅仅局限于某一领域的学习,而是要积极涉猎多样化的学科和文化,拓宽自己的知识面。
通过多元化的学习,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各种艺术形式和文化背景,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对于艺术专业的学生来说,他们应该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对其他领域的艺术也要有一定了解。
对于非艺术专业的学生,他们可以选修一些艺术相关的选修课程,增强自己的艺术素养。
此外,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也是培养大学生审美能力的一项重要策略。
随着科技的进步,多媒体技术在艺术教育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当代大学生审美教育研究
当代大学生审美教育研究[摘要]审美教育即美育,是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青年大学生进行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美育有着独特的功能和作用,这是其它教育所无法替代的。
本文就高校如何采取积极的对策,加强大学生审美教育进行探讨。
[关键词]大学生审美教育研究我们国家的教育方针提出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审美教育与德智体三者紧密联系为统一的整体,相互渗透与制约,共同构成社会教育工程不可分割的部分,起到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的重要作用,是我国教育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它不仅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人类自身美化、完善人格塑造的重要途径。
特别是在强调素质教育和创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它具有其它教育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培养新世纪人才不可忽视的教育。
什么是审美教育呢?其目标是培养和发展受教育者的感性能力,包括感受力、鉴赏力、想象力、创造力等,培养健全高尚的人格,塑造完美理想人性,以最终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与人自身感性和理性的和谐的终极追求。
而审美教育强调的是让你体验美好,体验成功,体验快乐,体验崇高,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对美的感受力、鉴赏力、创造力及自我完善的能力。
一、我国普通高校目前审美教育现状审美教育在我国起步较晚,目前还没有走向正常化、规范化和科学化的轨道。
审美教育的现状更不乐观,多数高校没有专项经费,没有必要的场地设施,没有课程设置,更没有监督和评估机制。
有些学校虽开些(讲座式)选修课,但学生只对部分课程感兴趣,如流行音乐和通俗音乐,而对系统性审美教育不感兴趣。
那么,在新时期应如何加强和规范大学生审美教育是我们有待研究的一个新课题。
近几年来,由于党中央、国务院的关心、重视,各级教育部门和广大美育工作者的积极努力,普通高校的美育有了较快的发展,使大学生的审美教育取得了明显进步。
但是,从教育的全局来说,美育仍然是一个薄弱环节,还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如课程设置问题、教材问题、师资队伍问题、设备设施问题、经费问题等等,需要各方通力合作,要不懈努力,尽早落实,为促进当代大学生搞好审美教育创建良好条件。
高校艺术教育与大学生审美情趣培养研究
高校艺术教育与大学生审美情趣培养研究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高校艺术教育在大学生的培养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艺术教育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还能够对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和综合素质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本文将探讨高校艺术教育与大学生审美情趣培养的关系,并提出一些具体的建议和措施。
首先,高校艺术教育对于大学生的审美情趣的培养有着显著的影响。
艺术教育是通过艺术作品的欣赏、创作和表演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鉴赏水平。
艺术作品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各种艺术形式的表现,能够引发学生对美的感知,提升他们对艺术的热情和兴趣。
艺术作品中的形式、内容、情感和思想都能够对大学生的审美情趣产生深刻的影响。
通过艺术作品的学习、欣赏和创作,大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审美眼光和品味,提高对艺术作品的理解和欣赏水平。
在高校艺术教育中,培养大学生的艺术修养也非常重要。
艺术修养是指一个人在艺术领域内所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
艺术修养涉及到艺术理论、艺术史、艺术表演等多个方面的知识。
大学生通过学习和研究各种艺术形式,可以了解艺术的发展历程、艺术家的创作思想和艺术作品的意义,从而提高自己对艺术的认知水平和理解能力。
艺术修养的培养不仅仅是为了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更是为了提升他们的人文素质和综合能力。
另外,高校艺术教育也应该注重培养大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艺术作品的创作离不开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发挥。
通过艺术创作的实践,可以激发大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他们的艺术创造能力和创新思维。
艺术创作是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一种重要手段,可以锻炼他们的观察力、表达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高校应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创作机会和平台,鼓励他们勇于尝试和创新,提高自己的艺术创作水平。
为了有效推进高校艺术教育与大学生审美情趣培养,我们可以采取一系列具体的建议和措施。
首先,高校可以在课程设置上增加艺术教育的内容,开设更多与艺术相关的选修课程,为学生提供更多学习艺术的机会。
构建高校审美教育的新格局
构建高校审美教育的新格局【摘要】本文旨在探讨构建高校审美教育的新格局。
在首先分析了审美教育的重要性以及高校审美教育的现状。
在重点讨论了建立多元化的审美教育体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拓展审美教育的内容和形式、提倡艺术实践与跨学科融合以及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
在总结了构建高校审美教育新格局的意义,并展望了未来发展的方向。
通过对审美教育的全面探讨和分析,旨在为高校审美教育的持续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促进学生审美素养的全面提升和学校文化的繁荣发展。
【关键词】高校审美教育、多元化、师资队伍、审美教育内容和形式、艺术实践、跨学科融合、校园文化、新格局意义、发展方向、未来展望1. 引言1.1 审美教育的重要性审美教育是高校教育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它旨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审美能力和审美品味,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水平和艺术修养。
审美教育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欣赏和理解艺术作品,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学生的美感和品味,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
在当今社会,审美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因为它可以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竞争力,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构建高校审美教育的新格局是当务之急,必须加强对审美教育的重视和投入,努力打造一个完善的审美教育体系,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1.2 高校审美教育现状当前,高校审美教育在我国的发展面临着一些挑战与困境。
部分高校审美教育的内容较为单一,主要聚焦于传统的美学理论,缺乏多元化和实践性。
许多学生对于审美教育的兴趣不高,缺乏主动学习的动力。
高校审美教育的师资队伍不够强大,缺乏具有深厚美学素养和教学经验的专业教师。
校园文化建设相对滞后,缺乏艺术氛围和审美氛围的浸润,导致审美教育的环境不够优越。
现有的审美教育形式相对单一,缺乏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内容和形式,无法真正引领学生开拓审美视野和提升审美修养。
基于提高大学生素质的审美教育研究
基于提高大学生素质的审美教育研究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繁荣,人们对于审美教育的重视程度也不断提高。
大学生作为社会主力军之一,其素质的提高也需要审美教育的引领和培育。
本文旨在探讨如何通过提高大学生的审美素养来提升其整体素质。
一、审美教育的概述审美教育是指对人们的审美情趣、审美兴趣和审美能力进行引导和培养。
它的主要目的是培养人们以正确的审美观念、适当的审美方法和完善的审美能力去欣赏和欣赏各种艺术形式,从而提高其心理素质和文化素质。
大学作为高等教育的最高阶段,其学生需要掌握专业知识,同时也需要通过审美教育的引导,了解和欣赏各种美的形式,提升自身的文化素质和审美素养。
二、提高大学生审美素质的途径1. 引导大学生接受多种艺术形式的教育艺术是一种丰富多彩的文化形式,包括绘画、音乐、舞蹈、戏剧等多种形式。
大学生应该接受到多种艺术形式的教育,并学会正确地欣赏和鉴赏。
通过欣赏多种艺术形式,不仅可以开阔眼界,还可以提高大学生的情感体验和美感品味。
2. 建立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大学是一个可以开展各项文化活动的平台,可以通过组织一系列文化活动来提高大学生的艺术素质。
校园文化氛围的建设非常重要,带有浓烈人文气息的校园文化氛围可以让大学生沉浸于文化的熏陶和热爱之中,从而培养良好的美学情趣和文化品位。
3. 加强艺术专业课的教育大学生如果选择了艺术相关专业,那么就需要系统地学习相关知识和技能。
在教育过程中,除了传授专业技能外,还要注意强调正确的价值观念和美学趣味,引导大学生正确地认识和理解艺术。
4. 推广艺术品鉴活动艺术品鉴活动是一种通过欣赏和品鉴艺术作品来提高大学生美感敏锐度和文化素养的活动。
通过参加艺术品鉴活动,大学生可以了解到不同的艺术风格和艺术家的创作理念,从而提高其审美水平。
三、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1. 加强对艺术素质的考核某大学通过举办艺术展示和表演活动,来考核大学生的艺术素质。
活动中对表现出色的大学生给予奖励和表彰,鼓励更多的学生参与艺术学习和艺术活动。
普通高校艺术教育与大学生审美素养培养研究——以兰州大学为例
④提升人文素养。
“人文素养"是人的整体素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人们后天形成的某种隐性的知识、能力、习惯、品德、修养等的总和。
具有人文素养的最典型标志是具有人文精神,使一切追求和努力都归结为对人本身的关怀。
因此,人文素养应该放在艺术教师整体素养的核心位置,它体现了艺术教育事业的真正意义和内在价值。
(3)优化队伍结构,发挥整体功能①在年龄结构方面,高校在引进和选用人才时要注意合理搭配老、中、青艺术教师的比例,使教师的年龄结构朝着年轻化的方向发展,形成一支以中青年教师为主体的,拥有现代化教学理念、朝气蓬勃、奋发向上的学科梯队。
②在学历结构方面,通过在职培训和继续教育等方式,鼓励和支持青年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博士研究生学位,提高拥有硕士、博士学位艺术教师的比例,进而提升艺术教育师资队伍的学历结构。
③在职称结构方面,建立公平的评聘机制,改善师资队伍的职称结构。
结合内部选拔和外部引进两种方式,坚持既要稳定原有的骨干教师,又要培养新的学科带头人;既要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又要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的原则,明确制定公平合理、符合本校实际情况的职称评定细则,使普通高校艺术类教师的职称中高职比例早日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平。
●2.不断优美校园文化环境建设《荀子·劝学》中日:“蓬生麻中,不扶而直”。
意即环境对人有潜移默化的熏陶、陶冶作用,现代心理学研究也指出,人的潜意识中具有较强的吸纳环境信息的敏锐性。
校园文化环境建设是学校文化建设的物质层面,属于显性文化,是学校个性魅力与办学特色的物化,是学校内在精神的外化。
校园文化环境对学生的影响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式的。
正如名家所说:“一所学校其实是一种氛围,一种文化,一个学生进入学校学到什么当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受到一种熏陶,被浸泡成一种人才。
”1所以,高校在进行艺术教育,培养大学生审美素养时,除第一、第二课堂教育外,必须充分挖掘和利用校园文化环境的育人功能,高度重视校园文化环境建设,不断优美校园文化环境建设。
高校审美文化建设研究
高校审美文化建设研究【摘要】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带动了文化的交流,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高校作为文化载体之一,单一性的传统审美文化已不能满足形势需要。
本文首先分析高校审美文化的特点,在归纳出高校当前审美文化建设模式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措施与对策。
【关键词】多元文化;审美文化;文化建设自开放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大众的需求从物质层面慢慢扩展到了精神层面,因而带动了新时期文化的发展,而作为文化内涵之一的审美情趣,也越来越得到大家的重视。
作为培养高级人才的场所,高校自身也有责任和义务提高校园文化尤其是审美文化的建设水平,因为当代大学生具有最新、最迫切的文化需求。
在文化多元化发展的今天,加强高校审美文化建设,提高大学生审美教育水平,从其中一种程度上来说意味着全民素质的提高,因而具有广泛而现实的社会价值。
1高校审美文化的特点文化的基础是经济,文化随着经济的发展而繁荣,文化随着经济的交流而传播。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告诉信息网络的建设,教育的不断发展,不同文化进行着碰撞与交融,作为高等教育活动场所的高校来说,校园文化不可避免的受到各种社会文化的影响,而审美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高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素养,促进全面发展方面起着引导作用。
其特点也是鲜明的、多方面的。
1、1主体参与的主动性大学生是高校存在的基础,所谓的校园文化包括高校审美文化,都是由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中,不断积累与创新而产生的,是广受大学生欢迎的,使大学生在参与高校审美文化活动过程中得到熏陶。
因此说,大学生是现代校园审美文化实践活动的主体,而这样的主体往往带有自身的思想与判断,在参与活动时能够主动发挥其作用。
1、2客体媒介的多样性人通过具体的形象感知美的存在,这就是审美的过程,作为高校审美文化也不例外。
高校审美文化的客体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优美的校园景观,二是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而这两者是现代大学生,能够接受的、真心喜欢的、乐于参与的,通过这些媒介获得美感的体验,从感知到认同进而升华,这也是高校审美文化教育的目标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校大学生审美教育的构建与研究发表时间:2011-09-13T16:43:36.430Z 来源:《高教探索》2011年4期作者:齐霞[导读] 审美教育是通过艺术教育课程的开设和丰富多彩的课外文化艺术活动的开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与文化素养。
摘要:审美教育是通过艺术教育课程的开设和丰富多彩的课外文化艺术活动的开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与文化素养。
使学生有机会接受新的思想、新的挑战和受用一生的良好习惯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审美观。
高度重视艺术教育对于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培养高技能人才目标,开发学生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具有不可替代作用。
关键词:审美教育;大学生;构建与研究;艺术教育收稿日期:2011-05-23 作者简介:齐霞鹤壁职业技术学院艺术系高级讲师,研究方向:音乐教育教学和艺术教育方面的研究。
(河南鹤壁/458030)审美教育即艺术教育,一般以生动形象来反映世界,并以教育手段促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世界,是通过艺术教育课程的开设和丰富多彩的课外文化艺术活动的开展,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与文化素养。
艺术教育是以情感教育为特征的一门学科,它是以马克思主义的审美观念来培养人正确的审美理想,并通过具体生动的审美形式和审美实践训练,强化人对社会美、科技美、自然美、艺术美来感知、想象、情感、理解的心理能力,以提高人对美的感受力、鉴赏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一、艺术教育是实施审美教育的主要途径和内容国家教育部明确提出:所有普通高等学校均普遍开设艺术鉴赏课程,艺术鉴赏课程的核心是音乐鉴赏和美术鉴赏,并逐步纳入教学计划,计入学习深化艺术课程教学改革,大幅度地提高学校艺术教育的教学质量,积极开展向全体学生经常性的丰富多彩的课内外、校内外、艺术活动,遵循普及与提高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并逐步使其规范化、制度化,加入经费投入,普及现代化的艺术教育技术手段,使学校艺术教育需要的器材和设施达到教育部规定的要求,使学生了解我国优秀的民族艺术文化传统和外国的优秀艺术成果,提高文化艺术素养,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培养正确的审美观念,抵制不良文化的影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建立具有中国特色学校艺术教育体系。
著名的浪漫派诗人和剧作家席勒(F.VonSchiller)和他的信徒里德爵士(SirH.Read)对人格和人品结构的个体如何取得良好素质进行了研究,席勒认为要解决好这一问题就必须通过艺术和艺术教育。
强和他在《美育书简》中,专门论述了这个问题。
席勒相信美将会表现为人类存在的一种必要条件,他领悟到高雅的审美情趣,实际上是构成所有人类行为尊严的崇高道德品质。
里德也赞同这一见解,并把审美文化界定为“人们可以通过音乐、诗歌和造型艺术来陶冶或修养而成的优雅之境”。
因此,里德的观点同席勒所言一致:只有当人们通过优美艺术的长期熏陶而发展成熟后,社会才会达到和谐的状态。
学生参与艺术活动,可以加提高他们在一个变化的世界中为生活、学习工作做好准备,艺术鉴赏课程的开设使学生有机会接受新的思想,新的经验和新的挑战,并灌输可以受用一生的良好习惯:信心、毅力、追求卓越的动力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席勒与里德均强调审美教育是提高人的素质的必要手段,并且说明艺术的鉴赏与实践活动本身有助于形成高尚的品格,有助于建立和谐的社会。
可见,列维和史密斯关于艺术与艺术教育的素质学说是培养人的个体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艺术课程开设是促进审美教育的提高与培养我国大学实际情况,学生因为种种压力而产生某些心理障碍,甚至采取极端行为的现象时有发生。
艺术鉴赏课的开设,使学生通过对艺术作品的理解,结合生活、情感的体验,为语言来抒发情感、宣泄情绪。
这样则给学生提供了在学习、生活中充满限制、紧张情绪得到宣泄的一个时机,缓冲精神压抑,平稳、柔美的音乐能调节人的心律和呼吸,使人消除精神紧张,起到松弛和催眠作用。
欢快激昂的乐曲对疼痛有抑制作用,它能提高人们这身的潜能,从而消除恐惧焦虑等情绪因此,情绪平衡就是心理平衡,情绪的健全是形成完美个性的保证,个性完美才会有健全的人格,有了健全的人格才会有健康的身心。
美术的艺术语言主要是形体、色彩、线条、材质等,其本身就具有审美价值。
在施教过程中不仅注意要调动学生的视知觉,还要注意调动学生的听觉、运动觉、触觉、味觉,使它们在相互作用中,生发出耳中见色,眼里闻声,静中有动,动中见静,产生通感、联觉,以打通各门类艺术相互联结的通道。
学生通过了解、欣赏中外音乐、美术作品,感受艺术语言的魅力,提高审美能力。
在这样的实际欣赏和感受中,才能使学生真正懂得各门类艺术是一个相互融合和促进的过程。
学校需要培养学生完美的人格、和谐的个性,必须多渠道的教育和不同方式的趋势利导。
通过近期对在校学生的调查结果及交谈中显示,所有学生喜欢上艺术鉴赏课,接受高雅艺术熏陶,甚至有的提出每天上这门课,可见开设艺术教育课非常重要。
以下是学生的肺腑之言: “音乐是一门强调想象和创新的艺术,欣赏音乐同样需要有丰富的联想和想象。
一个爱好音乐的大学生,长期得到音乐的熏陶,养成想象和创新的习惯,势必推动它求知求新的探索欲望,音乐鉴赏能力的提高,对于人的审美能力、感性思维、认知能力、判断能力、人文素养以及品味的提升都有帮助,使人从中认识到文化的丰富,也无形中使感情得到启发,这是一种人文关怀,良好的音乐鉴赏能力有助于我们做到这一点,它能让我们全面掌握知识,开启智慧陶冶情操,培养高尚人格。
综上所述,在普通高校全面推进教育,尤其且把音乐鉴赏列为必修课且顺应时代需求的是在必行,我挺喜欢音乐鉴赏这堂课的。
” “从全面发展的观点来说,大学生是全面的符合型人才,应领略到社会中,而音乐是一门强调想象和创新的艺术一名爱好音乐的大学生,长期得到音乐的熏陶养成想象和创新的习惯这对于一个大学生的前途是非常有用的。
” “大学生开展音乐鉴赏课丰富了我们的业余生活陶冶枪朝美化心灵,让我们对《梁祝》、《二泉映月》等名曲。
有了更深的了解。
这对于我们来讲是一个心灵的享受。
” “通过美术欣赏课的学习,使我了解了绘画、雕塑、建筑及工艺美术等诸多门类的艺术特点和美学价值,提高了我们的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这是作为当代大学生的必备素质。
” “音乐通过听觉使我们感受众多风格的声乐、器乐、管弦乐等艺术魅力,舞蹈通过肢体语言表达思想情感,美术通过线条、形体、色彩、材质等艺术语言表现艺术家的情感与审美取向。
欣赏艺术作品、理解艺术作品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我们的形象思维得到了一种升华,这门课非常好。
”三、艺术活动开展是加强审美教育协作意识的培养与体现培养和树立协作意识需达到个体在发展中,即审美能力与认识能力、思想水平的同步发展。
大学时期是交友的高峰期,是一生中参与与群体的全盛期。
这是他(她)们与群体的联系较成人最多,接触方式也较为丰富。
但是以选拔为主的应试教育的导向片面强化竞争精神的影响。
现在的大学生从小学、中学到大学都曾面临一系列竞争,中国高等教育已从精英教育进入大众教育阶段,但远未达到普及的程度。
好学校好专业就意味着好职业,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局面尚未根本改观。
残酷的升学竞争、未来预期的巨大就业竞争压力也进一步强化了大学生的危机意识和竞争意识,竞争精神被强化的同时,合作精神被淡化了,从而导致合作精神不足。
大学生素质中进取精神等占优势,而合作精神等不足。
2000年,武汉大学曾以“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为题对当代大学生质量进行调查。
调查发现:大学生具有相对优势(65分以上)的是:“爱国热情”、“进取精神”、“专业水平”、“工作能力”、“适应能力”。
大学生相对不足(60-65分)的是“合作精神”、“敬业精神”、“处理人际关系能力”。
大学生绝对不足(60分以下)“创新能力”、“科研能力”。
用人单位最看好大学生的“敬业精神”(占91%),而“合作素质”、“政治素质”、“身体健康”、“吃苦耐劳”和“心理素质”依次为单位看重。
其中合作精神、处理人际关系能力、敬业精神实际上均可归结为合作。
人际关系指人与人的合作;敬业精神意味着对自己工作所在集体的认同,意味着对工作的热爱、投入和执著。
心理素质则体现了个人身心内在的和谐程度。
如何正确引导学生交往是非常重要的,比如:形体和礼仪练习、集体舞大都是男女组合,从手拉手到身体部位的接触使同学间有流言飞语,有些学生因为这个原因就会出现社会交往退缩行为,异性交往困难。
甚至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带来不正确的思想。
针对这种情况,教师积极的引导,通过音乐、美术、舞蹈、影视等作品的介绍,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同时倡导男女同学正确交往,并讲述在交往过程中的礼仪、方法、正确的行为、处事的方法和态度。
课堂教育中则通过实际活动倡导审美角度以多样化的形式促进友谊,并帮助学生在友谊中相互接纳,彼此沟通,多注重感情上的交流,形成了积极团结协作的精神和友爱、信任的良好风气。
使学生有一个良好的交往环境,精神振奋,情绪愉快。
四、校园文化建设是提高审美教育全面发展与完善校园文化建设是校园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活跃校园文化,提高师生的艺术情操及树立良好的道德、审美意识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校园内开展健康的文化活动和对学生进行文化艺术教育,以师生为主体创造并共享的校园气候和氛围,通过学校载体来反映和传播的各种文化对象。
应采取措施:像学生的早操、午间活动、艺术团(舞蹈团、军乐团、合唱团)、艺术作品展、设计大赛等活动,根据不同季节、节目、校园主题活动针对地展开。
在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中,学校师生群体意识凝聚在一起形成了合力,给校园增添了文化的气息,创设了良好的文化氛围,形成了校园一道亮丽的风景。
同时使师生感受到校园生活的温暖和幸福,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真挚感情和友谊,激发了广大同学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这样课程教学和课外活动结合起来,相辅相成,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学生参与艺术活动不仅能够培养良好的习性、参与性、积极性、进取心、持久性和适应能力,而且还能促使个人和社会发展,现实地评价自己,富有同情心和宽容心,设法去理解他人,尊重多种不同的观点。
通过校园文化艺术环境建设给学生提供感受艺术、表现艺术、创造艺术的机会,参与到艺术实践活动中,并在活动中学习最基本的文化知识和技能知识,使学生获得艺术审美的体验和享受成功的欢愉,从而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表现能力。
因此,采取课堂审美教学与校园文化艺术活动等多种形式的结合,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性,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中去感受美、体验美、欣赏美、创造美,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水滴石穿”的效果。
遵循普及与提高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提高审美能力,实施美育的主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