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第二(ppt)

合集下载

社会心理学课件ppt课件完整版

社会心理学课件ppt课件完整版
群体间互动的过程
包括接触阶段、认知阶段、情感阶段和行为阶段等。
群体间互动的特点
包括相互独立性、目标差异性、情感分离性和行为冲突性等。
群体间互动的影响因素
包括文化差异、社会距离、权力关系和沟通障碍等。
2024/1/27
26
07
社会心理学应用与展望
2024/1/27
27
社会心理学在组织管理中的应用
01
2024/1/27
16
态度与行为的关系
态度影响行为
个体的态度会对其行为产生重要的影响,积极的态度会促使个体采取积极的行为 ,消极的态度则可能导致消极的行为。
行为反作用于态度
个体的行为也会对其态度产生影响,通过改变个体的行为方式,可以进而改变其 态度。
2024/1/27
17
态度改变的理论与方法
态度改变的理论
印象形成的定义
指个体在与他人交往过程中, 根据有限的信息形成对他人整
体印象的过程。
2024/1/27
印象形成的影响因素
包括外表、非言语行为、言语 表达等。
印象管理的定义
指个体通过控制自己的行为和 表达方式,试图影响他人对自 己形成的印象的过程。
印象管理的策略
包括自我表现、自我宣扬、自 我掩饰等。
10
包括共同性、互动性、稳定性和结 构性等。
24
群体内互动的过程与特点
群体内互动的过程
包括形成阶段、震荡阶段、规范阶段和执行阶段等。
群体内互动的特点
包括相互依赖性、共同目标导向性、情感共鸣性和行为一致性等。
群体内互动的影响因素
包括群体规模、群体结构、群体规范和群体文化等。
2024/1/27
25

社会归因(社会心理学)ppt

社会归因(社会心理学)ppt
社会行为是社会心理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人们在社会交 往中相互作用,彼此影响,因此,社会行为具有重要的意义 。
社会行为的变化
社会归因也会影响人们的社会行为。例如,如果人们认为某 个群体是不公平的,那么他们可能会对该群体采取行动,以 纠正这种不公平。
社会结构的影响
社会结构的重要性
社会结构是指一个社会的组织结构和制度安排。社会结构对人们的社会生活 和行为具有重要的影响。
组织权力
个体在组织中的地位、权 力和影响力。
社会权力
个体在社会网络中的地位 、权力和影响力。
政治权力
个体在政治体系中的地位 、权力和影响力。
社会文化归因
文化价值观
特定文化中普遍存在的价值观 、信仰和习惯。
文化认同
个体对自己所属文化的认同和归 属感。
文化冲突
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不理解和冲 突。
03
应用研究方向
促进社会和谐
研究如何运用社会归因理论和方法促进社会和谐,例如化解群体性事件、促进多 元文化共存等。
提升公众对社会心理学的认知
普及社会心理学知识,提高公众对社会心理学的认知和接受程度,为社会归因研 究提供更广阔的应用前景。
THANK YOU.
社会结构的改变
社会归因也会影响社会结构的改变。例如,如果人们认为某个群体的不公平 对待是社会结构的结果,那么他们可能会采取行动来改变这种不公平的结构 。
04
社会归因的案例分析
社会角色归因案例
总结词
社会角色是指个体在社会中所处的身份和地位,不同的社会角色会导致人们对其 产生不同的期望和行为反应。
详细描述
2023
社会归因(社会心理学)ppt
目 录
• 社会归因概述 • 社会归因细分领域 • 社会归因的影响 • 社会归因的案例分析 • 社会归因的未来研究方向

《社会心理学》第二章社会化

《社会心理学》第二章社会化

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人格、行为发 展的影响
放任型 父母只顾自己的工作学习,缺乏对 孩子的教育和关心。 这种方式培养下的儿童性格内向、孤僻, 对人冷漠,情绪消沉,兴趣狭窄,缺 乏理想和追求,极易受到不良人群的 影响而误入歧途。

我想我的童年生活与其他人所向往 的没有什么差别,我爸爸是医生,妈 妈是保险代理人。就经济收入来说, 他们令许多人羡慕,但实际上,他们 几乎没有什么时间待在家中。爸爸一 直想挣大钱,好给妈妈买奔驰轿车, 买蛇皮鞋子,如此等等。可是,全家 人就是没有时间一起呆一会儿。这样 ,我只能从周围环境中学习,向邻居 的孩子们学习。
虐待型 见于极少特殊家庭。家长视孩子 为仇敌,对孩子打骂虐待。 孩子会胆小、脆弱、自卑。心理缺 陷和心理障碍发生率也很高。
• 家庭气氛
家庭气氛和谐: 成员之间互敬互爱、和睦相处, 会使孩子安全愉快、生活乐观、信心十 足、情绪安宁、待人和善。 家庭气氛紧张: 经常在激烈的冲突、无休止的争吵中生 活, 长期处于提心吊胆、极度不安的状态, 容易形成抑郁、不信任和情绪不安的个 性特征。
• 安娜的状况表明,如果只靠纯粹生物 学上的能力,这种能力在使她成为一 个完全的社会人的方面所起的作用是 微乎其微的,为使安娜能够适应社会 ,研究者付出的努力只取得了有限的 • 成功。4 年半以后,安娜死去了。不 过,她在死前已经知道并学会了一些 单词和短语,但从未能讲出一个 • 完整的句子。她还学着摆积木、穿珠 子、刷牙、洗手、听从指令,并爱玩 洋娃娃;她还学习走路,但走起路来 • 却很笨拙。当她将近11 岁离开人世时 ,只达到两三岁孩子的水平。
二、道德社会化
• 2、道德社会化定义
• 就是将特定社会所肯定的 道德准则和道德规范加以 内化,形成合乎社会要求 的道德行为的过程。

社会心理学PPT_图文

社会心理学PPT_图文
(二)侧重于社会学的定义(关注群体和社会 )
斯特克:“是由社会和个体的相互关系来界定的 ,任务是解释社会互动。”
艾尔乌德:“社会心理学是关于社会互动的研究 ,以群体生活的心理为基础。”
(三)介于二者之间的定义
潘菽:侧重对社会关系、社会情境、个体的心理 发应以及个体内在的心理因素的研究。
是研究社会情景中的人的心理过程及其行为规律 的科学。
勒温(1890—1947), 德国心理学家,场论的创 始人,社会心理学的先驱 ,以研究人类动机和团体 动力学而著名。他试图用 团体动力学的理论来解决 社会实际问题,这一理论 对以后的社会心理学发展 有很大的影响。
三、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范围
个体层面(社会化、自我意识、社会知觉 、态度、社会动机、社会学习)
华生(1878—1958)生于美国南卡罗来纳州格林维尔,1900年获 得福尔满大学硕士学位。后入芝加哥大学,就学于杜威、安吉尔、 唐纳尔森和洛布,1903年获得该校第一个心理学博士学位。后任芝 加哥大学讲师和心理实验室主任,并很快成为比较心理学领域的领 导者。1908年转任约翰.霍布金斯大学教授。1915年当选为美国心 理学会主席。1920年,因桃色事件引起家庭纠纷与妻子离婚而被迫 改行从事广告商业活动,直至1945年退休。但在20世纪20、30年 代,他还著书立说宣扬行为主义,做了大量心理学普及工作,产生 了很大影响。
的技巧、谈话与提问技巧、追问技巧) 2、问卷法
下面是咨询过程中的一段对话: 来访者:我感到他咳嗽是在针对我。 咨询家:我知道你是确实是感觉到了,当时你是怎样想的。 来访者:我感到很不安,我很在意他的声音,我难受极了。 咨询家:你感到很难受,不安,但又无法摆脱,感到很无奈是吗? 来访者:是的。不仅如此,我上课注意力不能集中,学习不进去。 咨询家:学习不进去? 来访者:我脑海中在他咳嗽时会胡思乱想,认为他可能是恨我,故意的。 咨询家:你有什么理由认为他咳嗽就是针对你的呢。 来访者:我想可能是我拒绝他的求爱缘故吧? 咨询家:现在我们试想一想,他咳嗽是否有别的什么原因?

《社会心理学》第2章:社会中的自我

《社会心理学》第2章:社会中的自我

社会心理学对你的看法的解释……
焦点效应( spotlight
effect )意味着人类往往 会把自己看做一切的中心,并且直觉地高估别人 对我们的注意度。 of transparency )我 们总能敏锐地察觉到自己的情绪(焦虑、愤怒、 厌恶、谎言、吸引力)。
透明度错觉( illusion
自我感觉和社会环境相互影响……
和成人更有韧性,较少焦虑和抑郁。他们还生活
得更健康,并且有更高的学业成就。
自我效能的微妙控制对行为影响
利维(Levy, 1996)下意识地给90个老年人呈现 “有激活性的, (启动)消极或积极的年龄类型词, 从而发现了这个现象。以0.066秒的时间间隔呈现 一系列词语,比如“下降”、“遗忘”和“衰老”, 或“明智”、“聪明”和“有学问”。仅仅下意识 地知觉到了光的闪现和模糊的点。但呈现积极的词 会导致他们“记忆自我敁能”(对记忆的信心)的提 高。呈现消极的词则会有相反的作用。 中国的老年人普遍具有积极的、受人敬仰的形 象,其记忆的自我敁能感可能会更高,看来比在西 方国家观察到的老人遭受较少的记忆丧失。
二、知觉到的自我控制
鲍 迈 斯 特 等 人 (Baumeister & others, 1998,
2000)指出,自我的活动能力是有限的。努力进 行自我控制的人——强迫自己吃萝卜而不是巧克 力,或压抑被禁止的思想——随后在遇到无解的 难题时会更快放弃。看过令人心烦意乱的电影后, 努力控制自己情绪的人其体力明显减少。有意的 自我控制会耗尽我们有限的意志力储备。

三、自尊
自尊(self-esteem)——我们全面的自我评价。 假设:如果我们把自己看做是有魅力的、强壮的、
聪明的,并且命中注定会是富有的和被人爱的,我 们就会有高自尊吗?(自下而上) 相反假设:以综合的方式评价自己的个体——那些 高自尊的个体——更可能迚一步评价自己的外表、 能力和其他方面。他们更像是初为父母乊人,爱他 们的孩子,喜欢孩子的手指、脚趾和头发。(父母 并不是先评价自己孩子的手指或脚趾、然后才决定 如何从整体上评价孩子。)(自上而下)

社会心理学(共136张PPT)

社会心理学(共136张PPT)

致力于改善个体的健康和幸福
15
一、社会学习论
– 试图通过学习机制来解释人们社会行为的形成和变化,认为先前的学 习对现在的行为有决定作用
– 在社会学习论看来,学习过程有三种机制:联想、强化和模仿
– 联想
• 看到白大褂,就想到打针,所以感到害怕。
– 强化 • 婴儿因第一次发出“妈妈”的叫声,得到了爱抚,以后为了得到这种 结果,会不断地叫“妈妈”。
• 研究方法:社会学方法 • 研究内容:
– 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对人们行为的影响
– 个体的社会心理活动与其外部条件的联系
致力于改善个体的健康和幸福
5
二、社会行为和社会心理
•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的社会行为
– 社会行为:社会行为是人对社会因素引起的,并对社会产生影响的反应 系统,包括个体行为、亲社会行为和反社会行为、人际合作与竞争、群 体决策等
第二单元 社会角色及其理论 满足家庭成员的多种需要:性、生育、经济、伦理、教育等。 社会交换理论对人际关系的解释 第一单元 沟通的结构与功能 社会心理学是研究社会情境中的人的心理过程及其行为规律的科学。
致力于改善个体的健康和幸福
23
四、精神分析论
• 荣格(分析心理学)强调人的精神有崇高的抱负,反对弗洛伊德的自 然主义倾向。
– 社会心理:社会刺激与社会行为之间的中介过程,是由社会因素引起并对社 会行为具有引导作用的心理活动
• 勒温的公式:B=f (P,E)。其中B-行为, P-人格, E-环境, f-函数关系
致力于改善个体的健康和幸福
三、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范畴
1
个体层面
2
人际层面
➢社会化 ➢自我意识 ➢社会动机 ➢社会知觉 ➢态度

【2024版】心理咨询师培训教材(PPT86张)

【2024版】心理咨询师培训教材(PPT86张)

第九节 能力和人格
• 第一单元 能力 • 斯坦福-比奈智力量表 • 比内-西蒙量表的智商分布表 • 王安石《伤仲永》 • 第二单元 人格 • 道德含义与心理学含义 • 包括气质与性格 • 人格四性
三级P212
第三单元 气质
• 无条件反射 • 条件反射 • 第一信号系统:具体事物刺激 望梅止渴 • 第二信号系统:语词刺激 谈梅生津 • 气质类型 • 胆汁质 • 多血质 • 黏液质 • 抑郁质
• 第一单元 意识概述 • 第二单元 注意概述 • 种类 • 第三单元 注意特征 • 四个特征
第七节 需要与动机
• 第一单元 概述 • 第二单元 需要层次理论 • 马斯洛 • 自我实现需要 • 尊重需要 • 爱和归属需要 • 安全需要 • 生理需要
不同年龄的需要(最大需要)
• 少年为生计,青年为身计,壮年为家计, 老年为老计,暮年为死计。
• 青少年期(13、14-17、18岁) 高中
• 青年期(17、18-44岁)
初期、中期、末期
• 中年期(44-59岁)
壮年期、更年期
• 老年期(60—)
耄耋:米寿、白寿、茶寿
特点说明
• 1994年以前,国际上对年龄段的划分一般认同的 是:14岁以前为少儿,15岁至64岁为青壮年和逐 渐进入的劳动年龄段(中国是到60岁);64岁以 上为老年人。
• 世界卫生组织将青春期年龄范围定为10~24岁。我国一 般把青春期年龄范围定为10~20岁。其中10~13岁为青 春前期,14~16岁为青春中期,17~20岁为青春晚期。 男女有差别,男人与女人的青春期开始与结束期是不同的, 一般女孩较男孩早1-2年。青春期早晚还受地区、气候、 营养、精神等因素影响,其中营养状况起主要作用。

社会心理学第三版人大出版 沙莲香 PPT课件

社会心理学第三版人大出版 沙莲香 PPT课件

定量研究基于实证主义而定性研究方法遵
循现象学,定量注重概念、假设构成的模 型及其演绎得结果,定性研究强调的是过 程及对现象的整体解释,它并不强调在研 究的开始阶段就有一个理论基础,理论是 在研究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定量研究运用统计分析对所研究的对象进 行数量的描述;而定性研究收集的资料主 要是事件的语言描述,并非完全是数据, 对所研究的问题的描述主要是以语言进行 解释。定量研究的研究者一般采取中立的 立场,定性研究的研究者更多地介入到研 究情境中去。
根据参与的程度,参与观察分为完全 参与观察和半参与观察。
(二)非参与观察
非参与观察中,观察者完全处于旁观 者的立场,不参与被观察者的任何活动。 这种观察法,由于一般不需要被观察者的 配合,使观察者能够做到客观冷静。
二、实验研究法
实验研究旨在控制一切估计会干扰实 验结果的各种因素,有目的、有组织地操 纵某个因素,查明对于被实验者的心理效 果和影响。这种研究方法最独特之处在于 “控制”。
3、比较文化研究要有明确的、有实用 意义的目的,即目的性和实用性。
4、关于社会心理学中比较文化研究方 法论的争论。
二、社会心理学的伦理学原则 (一)保护被试的身心健康 (二)对被试个人资料的保密 (三)慎选研究策略
第二节 研究方法
一、观察法 (一)参与观察
参与观察是观察者进入被观察者的社 会环境或社会关系之中进行观察、收集资 料的一种研究方法。
• 整理与分析研究结果与撰写研究报告­—— 反映研究工作的全过程,即研究课题的目 的意义、研究的方法、研究的结果以及理 论分析等。
一、慎选研究课题
二、详拟研究计划
(一)有效设定控制条件
所谓控制条件,是指除了研究因素之 外,务必使其他条件相对稳定,不让它们 对研究结果发生干扰作用,以防止它们影 响研究结果的准确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 传播的分类
十五、内向传播 又称“自我传播”、“内在传播”。这是人们头脑里“主我”同“客我”之间的信息交
流活动,如自言自语、自我推敲、自我反省等。内向传播可分为条件反射式传播、情 感支配式传播、理性支配式传播。由于这些传播都是在人的内心完成的,因此,内向
传播基本上属于心理学研究范畴。其特点是:隐蔽性、内动性、短途性、思维性。
十二、劝服性传播 这是传播者通过论证说理试图让受传者接受他们观点并转变原先的态度和行 为的一种传播活动。它具有议论性、说理性和规劝性等特点。 十三、鼓动性传播 就是指通过揭露矛盾、用事实甚至情感来引发接受者行动的一种传播活动。 其目的是通过鼓动性的内容激起人们的情绪,为某种主义、观点、利益而采取 实际行动。这种传播的特点是情绪的鼓动性和表达的口头性。 十四、娱乐性传播 这类传播具有情感性、形象性、审美性等特点。它是指通过传播文学艺术信 息,让人在接受中得到消遣、娱乐和感化。比如相声等。
内向传播理论:米德的 “ 主我与客我 ” 理论,布鲁默的 “ 自我互动 ” 理论。
第二节 传播的分类
十六、人际传播 这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之间借助语言和非语言符号互通信息、交流思想感
情的活动。人际传播是传播者与受传者之间的信息互动过程,是人际关系得以建立、 维持和发展的润滑剂。
人际传播的特点:传受双方的深层传播处于“熟人圈”中;传播以单个的面对
希伯特认为:“传播的确可视为一个过程,过程就是一系列的活动及运行永远向着 一个特定的目标在行动。定义强调了信息由传播者经媒介流向受传者这一过程的完整性 和连续性。
第一节 传播的概念与特点
二、传播的定义 传播是指人类通过符号和媒介交流信息、以期发生相应变化的活动。从四方面
理解: 1.传播是人类的活动 2.传播是信息的交流和沟通 3.传播离不开符号和媒介 4.传播的目的是希望能发生相应的变化
三、传播的特点 1.社会性和阶级性 2.目的性和方向性 3.主动性和创造性 4.协同性和互动性 5.永恒性和历史性
第二节 传播的分类
一、垂直性传播 是一种纵向的轴状的自上而下的传播。例如官对兵、上层对下层、 干部对群众所进行的信息传播。
二、水平性传播 是一种横向的网状的自左而右的传播,例如社会同一阶层、同一 级别、同一类型之间的信息交流。
社会心理学第二(ppt)
2021/1/24
(优选)社会心理学第二
第一节 传播的概念与特点
一、传播概念的演变 二、传播的定义 三、传播的特点
第一节 传播的概念与特点
一、传播概念的演变 五种有代表性的定义: (一)“共享”说。
施拉姆认为,传播“是对一组告知性符号采取同一意向”。这个定义强调了传播者 与接受者对符号的共有性和共享性。 (二)“影响”说。
第二节 传播的分类
九、上向传播 这是指在一个社会系统或组织内,由下向上反映信息、表 明态度、提出建议、申诉要求等的过程。
十、传达性传播 这是指传播者客观地报道、转述某一事件真相或某一重 要信息的活动。
十一、解释性传播 这是指解释、说明某些重要信息(如方针、政策、报告、 著作、方案等)让更多的人进一步认识它、理解它。其特点就是解释、说明, 而不是辩护或订正,更不是离开解释对象来论述自己的观点主张。
三、隐蔽性传播 这类传播的目的是潜在的、不易觉察的,目的被巧妙地隐藏在传 播的内容和形式之中,接受者稍加体味就会悟出对方的意图。
四、显明性传播 这类传播目的是明显的,公开的,目的被突出地安排在传播的 过程之中,传播者不回避传播的意图,而且总是让接受者强烈地感觉到,甚至要求在 一定的时间内做出反应。
五、真理性传播 这是以事实为根据,以逻辑推理为过程,以探讨真理、追求真理 为目的的传播。
人的身体具有一般信息传播系统的热点:人体既有信息接收装置(感官系统),又有 信又有输出装置(发声等 表达器官及控制这些器官的肌肉神经);人的身体既是一个独立的有机体,又与自然和社 会外部环境保持着普遍联系。
对人内传播可作下述理解: 1.人内传播虽然是人体内部的信息处理过程,但这个过程不是孤立的,它的两端都与 外部过程保持着衔接关系。 2.人内传播虽然与人的生理机制密切相关,但它在本质上是对社会实践活动的反映, 具有鲜明的社会性和实践性。 3.人内传播不是对外部世界的消极、被动的反应, 而是积极能动的反映。 4.人内传播是其他一切传播活动的基础。
沃伏.韦伦认为传播“是一个心灵影响另一个心灵的全部程序”。定义强调了传递信 息的目的性和影响性。 (三)“反应”说。
史蒂文斯的定义是:传播“是一个有机体对于某种刺激和各不相同的反应”。定义 在强调传播的广泛性和受者反应的必然性的同时,抛弃了传播的社会性和受者的能动性。 (四)“互动”说。
格伯纳认为:所谓传播就是“通过讯息进行的社会的相互作用”。定义借用社会学 术语,强调了传播者与受传者之间通过信息传播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双向性和互动性。 (五)“过程”说。
六、利益性传播 这是以利害关系为话题,以物质利益为诱饵,以采取相应行动为 条件的传播。
七、权威性传播 这是以行政命令手段,以法纪制度为保证,以统一行动为准绳的传播。 八、下向传播 这是指在一个社会系统和组织内,由上向下传达命令、发布指示、宣布任务、确定
规范、提供信息等过程,目的在于上情下达,统一认识,获得下级的支持与合作。
(四)满足基于人的社会性的精神和心理需求。
相关的理论:
美国社会学家C.H库利在1909年出版的《社会组织》艺术中提出“镜中我”的 概念。他认为,人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自我的认识,而这种认识主要是通 过与他人的社会互动形成的,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态度等等,是反映自我的一面 “镜子”,个人透过这个“镜子”认识和把握自己。
面形式为主;信息的交流性强,反馈直接、迅速、集中,传受双方可以现场把握信 息的流向、流量和清晰度等;信息的意义更为丰富和复杂,因为传播的手段灵活多 样,会形成特殊的传播情境,这种特殊的传播情境会产生新的意义;适用于短时间 内改变接受者态度。
人际传播的动机: (一)获得信息; (二)建立与他人的社会协作关系; (三)自我认知和相互认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