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圆的认识》说课稿
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1.1圆的认识说课稿
![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1.1圆的认识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a05007ca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b8.png)
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1.1圆的认识说课稿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圆的认识》说课稿一、教材分析(一)教学设计理念地位学情:北师大版数学第十一册《圆的认识》是在学生直观认识圆和已经较系统地认识了平面上直线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它是学习曲线图形的开始,它与“圆的周长和面积”、“轴对称图形”的学习关系十分密切。
所以正确树立圆的表象,掌握圆的特征,是本课的首要任务。
理念设想:学生不是一张白纸,有着丰富的生活体验和知识积累。
数学教学应适合学生认知水平,建立在学生主观愿望及知识经验上。
提供充分活动和交流机会,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理解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思想及方法经验,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感受到圆与人们的生活、建筑等实际应用息息相关。
(二)目标设置根据数学课程标准与本课教材特点以及学生学情和设计理念,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游戏、观察、动手操作,主动探索的活动,使学生认识圆,初步掌握圆的本质特征,以及圆心和半径的作用。
2、通过找一找、画一画、折一折、剪一剪等活动,鼓励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学会思考、探索,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探究能力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观察和认知周围事物的形体特征的兴趣和意识及初步的空间观念。
二、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应该是师生互动交往的过程,而不应是教师教、学生学的机械相加,传统的严格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应该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
1、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教师要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学习热情,让学生在经历、体验和运用中真正感悟知识。
在本节课中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结合学生实际,以直观教学为主,运用谈话法、观察法、比较法、讨论法等多种方法,引导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理解圆的特征,以及有目的、有意识地安排了让学生剪一剪、画一画、指一指、比一比、量一量等动手实践活动,启发学生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参加讨论,用耳去辨析同学们的答案。
六年级上册《圆的认识》说课稿范文(通用3篇)
![六年级上册《圆的认识》说课稿范文(通用3篇)](https://img.taocdn.com/s3/m/3cf4d2b5f7ec4afe05a1df2f.png)
六年级上册《圆的认识》说课稿范文(通用3篇)六年级上册《圆的认识》说课稿范文(通用3篇)六年级上册《圆的认识》说课稿1一、教材分析:《圆的认识》是学生在学习了直线图形知识的基础上,学习的新知识曲线图形。
圆的认识是曲线图形的起始课,通过对圆的研究,不仅使学生初步认识到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方法,还为今后学习圆锥、圆柱乃至中学的球体打下好的基础。
基于我对这节课内容的理解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a、认识圆的特征,初步学会画圆,发展空间观念。
b、在认识圆的过程中,让学生经历知识再发现、再创造的过程,从中培养探究意识、发现能力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享受成功的喜悦。
c、感受研究的一般方法,享受思维的乐趣。
教学重点:掌握圆的特征能够使用圆规熟练地画圆。
教学难点:自主、合作探究出圆的特征。
二、说教法与学法:1、教法: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结合学生实际,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思维为核心”的原则,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共同分享等,引领学生经历了一次“研究与发现”的完整过程。
整堂课,“发现与分享”成为主旋律,而知识、能力、方法、情感等恰恰在创造与分享的过程得以自然建构与生成。
2、学法:以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为主线,采用多种方法相结合。
基于上述教学思想与教学方法,为了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实现知识的“再创造”,并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我设计了以下的教学过程。
二、说教学过程:(一)寻宝中创造“圆”教师活动:教师为学生创设一个寻宝活动情境,小明得到这样一张纸条——“宝物距离小明左脚3米。
”同学们你们桌上有一张白纸,上面有一个红点,这个红点就代表小明的左脚,你能帮助小明找到宝物吗?用1厘米表示1米,请在纸上表示出你的想法。
学生活动:学生们通过自主探索,找到自己认为可能的一点或者几点,再通过汇报交流,教师用课件依次出示学生找到的2个点、3个点……甚至更多的点,直到把找到的点连成一个圆。
《圆的认识》说课稿
![《圆的认识》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d2373310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d1.png)
《圆的认识》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数学中关于“圆的认识”这一章节。
首先,咱们来聊聊为啥要选“圆的认识”来讲。
您想想,在咱们的生活里,圆那可是无处不在!就说我前几天带着孩子去公园玩,看到那旋转木马,中心轴一转,上面的木马就沿着一个个圆形轨道欢快地跑起来。
孩子那兴奋的眼神,让我一下子就意识到,圆不仅仅是个数学图形,更是能带来快乐的元素。
接下来,咱们看看教学目标。
这节课,我希望同学们能够掌握圆的各部分名称和特征,理解圆的直径和半径的关系,还得学会用圆规画圆。
在教学重难点这块儿,重点就是让孩子们理解圆的特征和直径、半径的关系。
而难点呢,在于让他们能真正理解圆的本质特征,可不是简单记住个概念就完事儿的。
那怎么教呢?我打算先从生活中的例子入手。
就像刚才说的旋转木马,还有车轮、钟表盘等等,让孩子们先直观地感受圆。
然后,我会拿出一个圆形的纸片,让孩子们自己动手折一折、量一量,去发现圆的直径和半径。
比如说,让他们量一量折痕到圆心的距离,看看是不是都相等。
在课堂上,我会让孩子们分组讨论。
我记得有一次上课,孩子们讨论得那叫一个热火朝天。
有个小组的一个孩子,着急地站起来说:“老师,我发现了!不管怎么折,这些距离都一样!”那兴奋劲儿,别提多可爱了。
再来说说画圆。
我会先给孩子们示范怎么用圆规,然后让他们自己动手画。
画完之后,互相看看,比比谁画得圆。
为了巩固知识,我会出一些小练习。
比如,给出几个圆,让孩子们指出直径和半径;或者让他们根据给定的半径画圆。
最后,咱们来总结一下这节课。
我会让孩子们说一说,通过这节课,他们对圆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我相信,通过这样的教学,孩子们一定能真正认识圆,感受数学的乐趣。
谢谢大家!。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1.1《圆的认识(一)》说课稿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1.1《圆的认识(一)》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b042ee76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eb.png)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1.1《圆的认识(一)》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圆的认识(一)》是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的第一节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圆的定义、圆的半径、圆心、圆的直径、弧、扇形等。
这些内容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圆的周长、面积等知识的基础。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出圆的概念,让学生体会圆的特征,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几何知识,对一些基本的几何图形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是,对于圆的特征和性质,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会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理解和掌握圆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圆的定义,掌握圆的半径、圆心、直径等基本概念,能用圆规和直尺画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的几何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积极探究的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圆的定义,圆的半径、圆心、直径等基本概念,用圆规和直尺画圆。
2.教学难点:圆的特征和性质的理解,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引导发现法”、“实践操作法”、“合作交流法”等,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思维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圆规、直尺、圆形的实物等,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圆的特征。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出圆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自主地探索圆的特征,理解圆的定义、半径、圆心、直径等概念。
3.实践:让学生用圆规和直尺画圆,巩固所学知识。
4.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圆的特征和性质。
5.布置作业:布置一些有关圆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圆的特征和性质。
主要包括圆的定义、半径、圆心、直径等基本概念,以及圆的性质。
六年级上册《圆的认识》说课稿(精选3篇)
![六年级上册《圆的认识》说课稿(精选3篇)](https://img.taocdn.com/s3/m/7efdcbbe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bf9a913.png)
六年级上册《圆的认识》说课稿六年级上册《圆的认识》说课稿(精选3篇)作为一名老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说课稿准备工作,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怎么样才能写出优秀的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六年级上册《圆的认识》说课稿(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六年级上册《圆的认识》说课稿1一、说教材《圆的认识》是苏教版五年级下册93页-94页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直线图形的认识和面积计算,以及对圆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学生从学习直线图形的知识,到学习曲线图形的知识,不论是内容本身,还是研究问题的方法,都有所变化。
教材通过对圆的研究,使学生初步认识到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方法。
同时,也渗透了曲线图形和直线图形的关系。
这样不仅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而且从空间观念方面来说,进入了一新的领域。
因此,通过对圆的认识,不仅能加深学生对周围事物的理解,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也为今后学习圆的周长、圆的面积、圆柱、圆锥等知识打好基础。
教材通过圆的直径和半径以及它们的长度之间的关系,使学生认识圆的特征。
在此基础上,使学生了解画圆的步骤和掌握画圆的方法,进一步加深对圆的认识。
根据教材的编排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我制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认识圆,知道圆各部分的名称;掌握圆的特征,理解直径和半径的相互关系,学会用圆规画圆。
2.过程与方法:通过直观教学和动手操作,让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能够理解并形成圆的概念,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抽象概括能力,并能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3.情感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活动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重点:认识圆各部分名称及其特征,让学生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
教学难点:理解“圆上”的概念,归纳圆的特征。
二、说教法《数学课程标准》强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为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促使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最新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 第1单元 说课稿
![最新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 第1单元 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d1728cfdd1f34693daef3ef6.png)
《圆的认识(一)》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数学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课《圆的认识(一)》下面我首先谈谈我对教材的理解:一、说教材这部分知识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多种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展开学习的,这节课主要学习的内容有:画圆的步骤和方法,圆心、半径和直径的认识。
教材的编排思路是先借助实物揭示出“圆”,让学生感受到圆与现实的密切联系,再引导学生借助“实物”、“圆规”等多种方式画圆,初步感受圆的特征,并掌握用圆规画圆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通过折一折、画一画、量一量等活动,帮助学生认识直径、半径、圆心等概念,同时掌握圆的基本特征。
二、教学目标:根据课标的要求和教材的特点,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1、结合生活实际,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圆,认识到“同一个圆中半径都相等、直径都相等,体会圆的特征及圆心和半径的作用,会用圆规画圆。
”2、结合具体的情景,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练习,能用圆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简单现象。
3、体验圆的美,同时感受数学是一种过程、一种文化。
三、教学重点:认识圆的特征四、教学的难点:按要求正确画圆。
五、教学流程为了完成教学目标,根据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把本节课的教学流程分为四个部分:1、创设情景,生成问题;2、探索交流解决问题3、巩固应用,内化提高;4、回归整理,反思提升。
(一)创设情景,生成问题上课开始,便用课件出示同学们分组玩套圈游戏的画面,画面中,有的小组围成了不同的图形,有正方形的,有三角形,有圆形的,有椭圆形的,让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判断哪种围法更公平?并说明理由,最后教师总结,“同学们猜测的对吗?就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一起走进圆的认识。
”(板书课题:圆的认识)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通过猜测,初步感知圆知识的应用,这是学习的基础。
有趣的猜测活动、巧妙的设疑,使学生带着想继续探究圆的愿望进入了第二个环节的教学。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圆的认识(一)》说课稿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圆的认识(一)》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c181aaed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19.png)
教学过程
和绘制。 应用 1. 教师出示一些生活中与圆有关的事物,如轮胎、水池等,让学生结合圆的知识来 解释这些现象。 2. 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发现这些物品中的半径和直径的关系,以及圆的特征和作 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圆形的轮胎为什么比方形的轮胎更加稳定?为什么 水池的形状通常是圆形的? 3. 学生可以自己寻找生活中与圆有关的事物,进行解教法与学法
1.教法:情境教学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让学生经历认识圆的过 程,掌握圆的各部分名称和特征。 2.学法:启发式学习法。通过提问、引导等方式,让学生自主探究圆的性质和 特征。
06
说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导入 1. 教师出示一张图片,上面有圆形的轮胎、水池等生活中常见的物品,让学 生观察并描述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主题。 2. 教师与学生进行互动,询问学生是否知道这些物品是什么图形,引导学生 说出“圆形”这个词汇。 3. 教师出示圆形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圆的各个部分的名称,如圆心、 半径、直径等。 呈现
教学反思
01
1. 教师需要注意学生的实际操作,及时进行指导和帮助,避免 学生出现错误。
02
2. 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避免停留在表面现象的认 识上。
03
3. 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进行教学设计。
谢谢
教学过程
1. 教师出示一个圆形的图形,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圆的各个部分的名称,如圆心、半径、直径等。 2.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同一个圆中的半径和直径有什么关系?通过学生的讨论,引出同一个圆中半径和 直径的关系,即半径都相等,直径都相等。 探究 1. 教师出示圆规和纸张,让学生自主探究如何用圆规画圆,并进行实际操作。教师可以提供一些提示和 帮助,如如何调整圆规的长度、如何固定圆规等。 2. 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用圆规画出圆形,教师在旁边进行指导和帮助。学生可以相互观察和交流,发现 自己的错误并进行纠正。 3. 教师可以出示一些较为复杂的图形,如由多个圆组成的图形,让学生用圆规进行拼合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圆的认识》说课稿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圆的认识》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7ff3c20a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8c.png)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圆的认识》说课稿一、教材分析《圆的认识》是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的一节课,通过介绍圆的定义、性质和应用,帮助学生建立对圆的认识。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1.知识与技能:掌握圆的定义、直径、半径、弧以及圆心角的概念,并能够应用这些概念进行相关题目的解答。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实验、总结和归纳的能力,通过实际操作和思考来理解和掌握圆的性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并通过数学活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合作学习和探究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圆的定义及其相关概念;•理解并应用圆的性质进行解题。
2. 教学难点•学生理解和应用圆心角的概念。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通过投影仪或黑板展示一张圆形物体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回答以下问题:•这是什么?(学生回答:圆)•圆有哪些特点?(学生回答:它是一个完全的、不规则的、闭合的曲线)•是否可以找到圆上任意两点之间的直线?(学生回答:不可以)•是否可以找到圆上任意两点之间最短的路径?(学生回答:是的)2. 引入新知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体会圆的直径、半径和弧的概念:•分发圆规和直尺给学生,让学生用圆规测量圆的直径和半径,并记录下来;•让学生回答以下问题:直径与半径之间有什么关系?引导学生观察并发现直径是半径的两倍。
3. 学习新知3.1 圆心角的认识•引导学生观察圆和圆心角之间的关系,提问:在一个圆上,由两条半径所夹的角叫做什么?•让学生猜测并发现这个角的度数是否固定,通过测量不同圆心角度数,让学生发现圆心角的度数固定为360°。
3.2 圆的性质•教师展示圆和弧的关系,并引导学生理解圆的相关性质:1.圆是由弧所围成的:引导学生观察并发现圆是由弧所组成的闭合曲线。
2.圆心角的性质:引导学生测量不同圆心角的度数,并发现圆心角度数相等。
3.相等弧所对的圆心角相等:让学生观察并测量相等弧所对的圆心角,发现它们的角度是相等的。
北师大版六年级六年级数学上册-圆的认识(1)说课稿
![北师大版六年级六年级数学上册-圆的认识(1)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c5ac1696e53a580216fcfecc.png)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圆的认识一》。下面我从说书设计六个方面来阐述。
一、说教材:
本节课出自北师大版上册第一单元《圆》的内容,这部分知识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多种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展开,进一步学习圆的有关知识的。要求学生进一步认识圆、了解圆的特征、学会用圆规画圆。教材通过圆的直径和半径以及它们的长度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加深对圆的认识。基于以上对本课时教学内容的分析与理解。我拟订了以下几个教学目标:
六、说板书设计:
板书的设计应具有概括性、重要性,还要美观。
圆的认识
定点 圆心(o) 位置
定长 半径(r) 大小
在同圆或等圆中d=2r r=1/2d无数条长度都相等
直径(d)
三、说教学重难点:
在观察、画图、操作等活动中能借助物体或工具画圆,并发现圆的有关特征。理解并掌握在同圆或等圆中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四、说教法学法:情境法、直观演示法、合作学习法
五、说教学过程:
1、欣赏图片感知圆,导入新课。
屏幕投影出一组生活中(带圆形的)物体的图片,学生欣赏。然后让学生自己回忆平常生活中你们在哪儿也见过圆形的物体呢?在此基础上引出课题并板书:圆的认识。并相机比较圆与其他平面图形的异同之处。
2、自主学习、探索新知。
初步体验第一步是学生选择任意画圆工具,独立尝试画圆。并与同桌说说你是怎么画的?第二步介绍出示圆规,学生尝试用圆规画圆。说说你用圆规怎么画圆的?第三步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圆心、半径和直径。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掌握在同圆或等圆中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3、通过练习,深化认识。
本环节主要通过三个练习,巩固深化学生对圆的认识。最后,对本节课进行总结以及布置作业。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北师大版六年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圆的认识(二)》说课稿
![北师大版六年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圆的认识(二)》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36295058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565a47f.png)
北师大版六年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圆的认识(二)》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六年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圆的认识(二)》这一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圆的周长、圆的面积以及弧、弦、圆心角等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一节课程。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进一步深化学生对圆的认识,让学生掌握圆的性质,了解圆与圆、圆与直线、圆与多边形之间的关系,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二. 学情分析在进入本节课的学习之前,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圆的周长、面积等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是,学生对圆的性质以及圆与其他几何图形之间的关系理解不够深入,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进一步掌握。
此外,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有待提高,需要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来加深对圆的认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圆的性质,了解圆与圆、圆与直线、圆与多边形之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圆的性质,圆与圆、圆与直线、圆与多边形之间的关系。
2.教学难点:圆的性质的理解和应用,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
2.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几何画板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圆形物体,如硬币、地球等,引导学生对圆产生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2.新课导入:介绍圆的性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来验证圆的性质。
3.案例分析:分析一些实际的例子,如圆与圆、圆与直线、圆与多边形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加深对圆的认识。
4.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发现,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思考能力。
5.总结提升: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圆的性质和应用。
6.课堂练习: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7.课后作业:布置一些开放性的作业,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圆的认识说课稿
![圆的认识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c847d455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0c70830.png)
圆的认识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圆的认识》。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圆的认识》是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圆”的第一课时。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直观认识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学生学习圆的特征、圆的周长和面积的基础,也为今后学习圆柱、圆锥等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材通过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圆形物体,引出圆的概念,然后通过画圆、折圆等活动,让学生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和特征。
教材注重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
但是,他们对于圆的特征的理解还比较表面,需要通过更多的实践活动来深入认识。
三、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掌握圆的各部分名称和特征,理解同一个圆中直径和半径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掌握圆的各部分名称和特征,理解同一个圆中直径和半径的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圆的特征,体会圆的本质属性。
五、教法与学法教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将采用直观演示法、启发诱导法和操作探究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
学法: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注重引导学生采用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和动手操作法等学习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发现,在发现中提高。
六、教学过程为了达成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以下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首先,我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圆形物体,如车轮、硬币、钟面等,让学生观察这些物体的形状,引出课题“圆的认识”。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1.2《圆的认识(二)》说课稿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1.2《圆的认识(二)》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2ed03586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0f31664.png)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1.2《圆的认识(二)》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圆的认识(二)》是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2课。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圆的周长、圆的直径、弧和半圆等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教材通过引入圆周率的概念,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圆的性质,理解圆周率的意义,并能运用圆周率进行相关计算。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理论知识的讲解,也有实践操作的环节,旨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对圆的基本知识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是,对于圆周率的概念和意义,以及如何运用圆周率进行计算,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圆周率的含义,掌握运用圆周率进行计算的方法。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圆周率的概念,掌握圆周率的计算方法,能运用圆周率进行相关计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圆周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以及运用圆周率进行相关计算。
2.难点: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掌握运用圆周率进行计算的方法。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问题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教学方法,结合多媒体课件、圆规、直尺等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观察、操作、思考、讨论,从而达到理解圆周率的概念,掌握圆周率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圆周率进行相关计算的目的。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复习圆的基本知识,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圆周率。
2.探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方式,理解圆周率的概念,掌握圆周率的计算方法。
3.实践:让学生运用圆周率进行相关计算,巩固所学知识。
4.总结: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总结,强化学生的理解。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1.1《圆的认识(一)》说课稿(1)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1.1《圆的认识(一)》说课稿(1)](https://img.taocdn.com/s3/m/891b8b57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37.png)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1.1《圆的认识(一)》说课稿 (1)一. 教材分析《圆的认识(一)》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的一个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认识圆的性质,包括圆心、半径、直径等概念,以及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理解圆的基本特征,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为后续学习圆的相关知识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几何知识,对图形的认识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是,对于圆的特殊性质和计算方法,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圆的相关知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理解圆的基本概念,如圆心、半径、直径等,并能熟练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等过程,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圆的基本概念的理解和圆的周长、面积的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的推导和理解。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和直观演示法相结合的方法。
利用实物、图片、课件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圆的性质和计算方法。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圆形物体,如硬币、轮子等,引导学生关注圆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圆的基本概念,如圆心、半径、直径等,并通过直观演示让学生加深理解。
3.探究圆的周长和面积计算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发现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规律。
4.讲解与练习:讲解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进行相关练习,巩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5.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提出一些拓展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圆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
可以设计如下:圆的认识(一)1.圆心:圆的中心点2.半径:从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3.直径:通过圆心,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4.周长:圆的边界长度5.面积:圆内部的大小八. 说教学评价通过课堂提问、练习解答和课堂表现等方面进行评价,关注学生对圆的基本概念的理解和对周长、面积计算方法的掌握。
六年级数学《圆认识》说课稿(5篇)
![六年级数学《圆认识》说课稿(5篇)](https://img.taocdn.com/s3/m/ce312631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17.png)
六年级数学《圆认识》说课稿(5篇)六年级数学《圆认识》说课稿1一、说教材圆的认识是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中较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这节教材的内容有:画圆的步骤和方法,圆心、半径和直径的认识,圆的特征。
教材通过对圆的研究,使学生初步认识研究曲线图形的根本方法,初步感受曲线图形与直线图形的关系。
这样不仅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而且从空间观念方面来说,进入了一个新的领域。
通过圆的有关知识的学习,不仅加深学生对周围事物的理解,进步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才能,也为以后学习圆柱、圆锥等知识打好根底。
教材的编排思路是先借助实物提醒出“圆”,让学生感受到圆与现实的亲密联络,再引导学生通过折一折、画一画、量一量等活动,帮助学生认识直径、半径、圆心等概念,同时掌握圆的根本特征。
再引导学生借助“圆规”方式画,再次感受圆的特征,并掌握用圆规画圆的方法。
这样的编排,学生对于圆的相关概念及特征的理解和把握一般都是建立在老师的明确指引和调控之下,学生相对独立的探究空间不够,而与此同时,学生对于圆所内涵的文化特性也无从感受、体验。
基于以上认识,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旨在加强操作、研讨等数学活动,通过小组学习这种主要形式,引导学生理论、探究,逐步形成圆的表象,掌握圆的特征。
教学尽可能多的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时机,让学生尝试成功的愉悦。
另一方面,又借助媒体,将自然、社会、历史、数学等各个领域中的“圆”有效整合进本课教学,充分放大圆所内涵的文化特性。
二、说教学目的新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学要严密联络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历和已有的知识根底出发,创设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类比、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获得根本的教学知识与技能,进一步开展学生的思维才能,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因此,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目的定为以下三点:教学目的1.认识圆知道圆各局部的名称,知道同一圆内直径、半径的特征,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圆的认识一说课稿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圆的认识一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52c7e7d8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71.png)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圆的认识一说课稿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圆的认识一说课稿教学目标:1、认识圆,知道圆的各部分名称;2、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和掌握在同一个圆里半径与直径的关系3、学会用工具画圆;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以及抽象概括能力。
使学生初步学会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5、让学生喜欢上美丽的圆,激发探索圆的特征的兴趣。
重点难点:理解和掌握圆的特征。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课前活动同学们,上课之前我们先轻松一下做一做课间操怎样?起立第一节:甩甩你的手臂(从前往后再换个方向)第二节:转转你的脑袋第三节:原地转身二、导入新课1、师:上课前的运动操你们发现了什么?(在做圆周运动)2、师:刚才发现有的同学手臂转得不太像圆,什么办法转得更像圆呢?(手直、肩不动)3、师:我们在运动中可以产生圆,在生活中也有许多的圆,大家看:欣赏圆的图片。
4、揭题:圆的认识5、师:我们看在这餐桌中看到了有几个圆?这中间有着许多的数学知识,相信吗?三、动手操作(一)师:下面我们就做一做这个餐桌[媒体]做一做:同桌合作,每人在白纸上画一个圆,然后剪下组合成一张圆桌模型。
(二)师:下面我们交流一下是怎么做的?[第一步]我们第一步是画圆,你是怎么画的?1、说说你是怎么用圆规画圆?2、师:老师也在黑板画一个圆(边画边说)把圆规的两脚分开,定好两脚间距离(半径)把有针尖的一只脚固定在一点(圆心)上把装有铅笔的一只脚旋转一周,就画出一个圆3、老师的圆画得怎样?画圆的时候要注意什么?(针尖不动、两脚距离固定)4、你们画的两个圆的大小为什么不一样?(两脚的距离不同)[第二步]我们是把画好的圆剪下来,问:剪时与我们以前的剪正方形、三角形的时候有什么不同?师:圆呢?(弯的)弯的在数学上我们叫做曲线,所以圆是由曲线围成的与以前所学习的由线段围成的平面图形有很大的`区别。
[第三步]剪下的圆怎么组合起来呢?这2个针孔从哪里来?师:针孔的这一点,我们叫做这个圆的圆心也可以用字母“o”表示。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1.2《圆的认识(二)》说课稿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1.2《圆的认识(二)》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3e14fd8a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35.png)
《圆的认识(二)》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圆的认识(二)》,下边我会将会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这几个方面来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分析首先我来谈一谈对教材的理解《圆的认识(二)》本节课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本课时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圆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圆的特性,让学生更深层次地理解和认识圆。
教材通过“找圆心”的活动,引导学生借助折纸活动,探索圆的轴对称性以及同一圆里半径与直径的关系。
二、说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在注意力方面有意注意逐步发展并占主导地位,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和思维能力。
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对圆有了基本的认识,知道圆的各部分名称以及直径和半径的关系。
学生对动手操作和实践活动感兴趣,喜欢通过观察和思考来解决问题。
学生在小组交流合作中能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考策略,但可能存在理解深度不够或表述不清的情况。
三、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基于新课标和数学核心素养,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1.利用圆的特征解释生活中有关圆的应用。
2.动手操作模拟不同形状的车轮在行进中的状态,解释车轮为什么要做成圆形。
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图形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其中,解释生活中有关圆的现象为教学重点,解释车轮为什么是圆形为教学难点。
四、说教法与学法陶行知说过活的人才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将开发文化保护的钥匙及我们知道的教给学生。
基于此为了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我将采用情境法、谈话法、练习法和小组讨论,并结合多媒体来进行教学。
在学法上践行新课标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引导学生将学、思、悟相结合,将课堂的主动性交还给学生。
好的教学方法要在教学过程中体现为了课堂的顺利进行,课前的准备也非常重要,因此,我精心准备了课件,让学生提前准备学具等素材,为下面的新课教学做了充分的准备。
五、说教学过程接下来,我重点说说我的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1.通过“折一折”活动,探索并发现圆是轴对称图形,理解同一个圆中半径与直径的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圆的认识》
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数学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课《圆的认识》下面我首先谈谈我对教材的理解:
一、说教材
这部分知识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多种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展开学习的,这节课主要学习的内容有:画圆的步骤和方法,圆心、半径和直径的认识。
教材的编排思路是先借助实物揭示出“圆”,让学生感受到圆与现实的密切联系,再引导学生借助“实物”、“圆规”等多种方式画圆,初步感受圆的特征,并掌握用圆规画圆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通过折一折、画一画、量一量等活动,帮助学生认识直径、半径、圆心等概念,同时掌握圆的基本特征。
二、教学目标:
根据根据课标的要求和教材的特点,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结合生活实际,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圆,认识到“同一个圆中半径都相等、直径都相等,体会圆的特征及圆心和半径的作用,会用圆规画圆。
”
2、结合具体的情景,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练习,能用圆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简单现象。
3、体验圆的美,同时感受数学是一种过程、一种文化。
三、教学重点:认识圆的特征
四、教学的难点:按要求正确画圆。
五、教学流程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根据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把本节课的教学流程分为四个部分:1、创设情景,生成问题;2、探索交流解决问题2、巩固应用,内化提高;3、回归整理,反思提升。
(一)创设情景,生成问题
上课开始,便用课件出示同学们分组玩套圈游戏的画面,画面中,有的小组围成了不同的图形,有正方形的,有三角形,有圆形的,有椭圆形的,让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判断哪种围法更公平?并说明理由,最后教师总结,“同学们猜测的对吗?就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一起走进圆的认识。
”(板书课题:圆的认识)
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通过猜测,初步感知圆知识的应用,这是学习的基础。
有趣的猜测活动、巧妙的设疑,使学生带着想继续探究圆的愿望进入了第二个环节的教学。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这个环节我安排了两个层次的教学,
第一层是明确圆规画圆的方法和圆的概念。
我是这样设计的:
“同学们,咱们要想研究圆,首先咱得有个圆,下面咱就比一比,看谁剪得的有圆又快。
”这时学生开始剪圆,完成后,要学生说一说,
你是怎样得到圆的?学生在画圆时可能出现借助实物画圆,和用圆规画圆两种情况,通过学生的汇报,使学生明确用圆规画圆的方法,教师也模仿学生圆规在黑板上画一个圆,。
并请同学观察,圆是怎样的一个图形?通过解决这个问题,初步体会圆是由曲线围成的图形。
板书:曲线围成。
这个层次的教学,学生经过了画圆,剪圆,说圆的过程,对圆的特征便有了一个初步的感悟,不但提高了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同时为下面的探究提供了学具,学生手中有了圆,就接着进行第二个层次圆特征的探究环节。
这个层次的教学我是这样处理的:
“同学们如果你手中的圆就是同学们套圈时围成的圆,你怎样证明每位同学到红旗的距离是相等的?先在小组内说说打算怎样研究,再动手操作。
”汇报时学生可能会出现的方法有,找到红旗的位置,再量一量红旗到每一位同学的距离,也可能出现对折再对折的方法测量折痕的方法证明等,在学生汇报时同时追问学生是怎样找到红旗的位置的,有的学生是通过对折的方法,有的是用圆规,最后教师总结“无论用折一折还是量一量的方法,都证明了红旗到每一位同学的距离是相等的,说明同学们刚才的猜测是正确的。
”
设计这个证明的活动目的在于为下面学习圆心,直径,半径做铺垫,初步感悟圆的特征,同时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到可以用抽象的图形来帮助我们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了对数学价值的理解。
有了上面的活动做铺垫,下面自然地引到圆心,半径,直径的教学上。
首先教师明确,篮筐所在的位置的点叫做圆心,用字母o表示,同时要学生在自己的圆上标出圆心。
关于半径的教学我是这样处理的,要学生指出学生套圈时所在的位置,用点表示,接着引到“红旗到每一位同学的距离,也就是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我们就把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用字母r表示。
”同时用课件出示这个概念,接着要学生在自己的圆上画出几条半径,并标出字母。
并追问:还能继续画半径吗?在同一个圆中的这些半径还有什么特征,明确半径有无数条,同一个园中半径是相等的。
最后出示直径的画法,教师在黑板上画,明确这就是圆的直径,用字母d表示,接着要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直径?明确,通过圆心,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并让学生在圆上画出直径寻找直径的特征,明确,直径有无数条,同一个圆中直径都相等。
这样,课堂经过巧妙的组织,分解了教学的难点,学生在动手做中主动学习、积极探索,并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使学生在积极参与主动建构中建立新的概念,认识了圆的相关特征。
初步的认识还需要练习才会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内化,所以下面进行第三各环节的教学、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练习的环节我设计了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要学生在圆内的线段中,用彩笔描出直径和半径,这时一个基础性的练习考察学生对半径和直径知识的掌握。
第二层次要学生在本子上,画出一个半径是两厘米的圆,通过对画圆方法的汇报,明确用圆规画圆的方法,认识到
圆规两脚之间的距离就是圆的半径,并通过画更大的圆,体会圆的半径决定了圆的大小,圆心决定圆的位置。
第三个层次,是要学生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解释井盖为什么是圆的?围观时,为什么会自然地围成圆形?
这三个层次的练习,通过说说、想想、画画、讲讲等活动,使学生在做中应用知识,而且通过练习,学生又收获了新的知识,体验“生活问题数学化,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理念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学生回顾本节课中学习了哪些知识,还想研究圆的哪些知识?通过总结,让学生进一步提出研究问题,最后教师总结,我们将会在后面的学习中继续研究圆的周长面积,以及圆的其他相关知识,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是永无止境的。
安全生产知识应知应会考试
卷
单位名称:
姓名:岗位:分数:
1.不准靠近或接触有电设备,严禁用湿手去触摸电源开关以及其他电气设备。
2.任何电气设备或裸露的电线在未验明无电时,一律认为有电,严禁盲目触碰。
3.安全电压是指不致使人直接致死或致残的电压,行业
规定,安全电压不高于36 V。
4.设备不停电时,人员在10kV及以下现场的安全距离是0.7m。
5.电流通过人体途径不同对人体伤害程度不同。
其中,左手到脚的途径对人体伤害较为严重。
6.使用电动工具时必须同时使用漏电保安器,并对漏电保安器定期检查。
7.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均应有良好的接地装置,使用中不准拆除或对其进行工作。
8.遇有发电机、电动机等电气设备着火,应使用二氧化碳、干式或六氟丙烷灭火器灭火。
9.使用干粉灭火器时应上下颠倒几次,拔出保险销离着火点3-4m由近而远将火扑灭。
10.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