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全册说课稿 完整 合集
2019科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全册说课稿 完整 合集
2019教科版科学小学一年级上册全册说课稿完整《我们知道的植物》说课稿一、说教材和学情《我们知道的植物》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的第一篇科学课文,一年级的学生求知欲非常旺盛,而且也比较好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把课文和实践结合起来,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让他们逐渐认识大自然,引发他们对大自然的兴趣。
一、说教学目标识别植物能简单描述植物的特征。
让学生意识到植物具有生命体的特征,产生认识植物的浓厚兴趣。
并且认识到植物可以美化环境能给人们带来美的感受1、通过植物和塑料花的对比观察学习用证据支持自己的看法。
2、尝试种植一棵植物观察、记录植物的生长过程。
二、说【教学重点和难点】1、能识别植物,能简单描述植物的特征是本次教学的重点2、让学生种植一棵植物,观察并记录是教学难点3、教学准备为学生准备:塑料花、植物、种子、花盆、泥土、小铲子、小葱、大蒜、胡萝卜、学生活动手册等。
老师准备:植物、课件等三、说教学过程(1)说说我们知道的植物1、让学生看教科书第1页的大图向学生提问:“图中哪些是植物?”学生会说树、草等。
2、让学生“说说你知道的植物”。
学生可能会说出一些花和树的名称,并提问:“这颗植物会不会开花?叶子是什么样子的?生长在哪里?”等。
3.出示事先准备好的植物,让学生描述一下它的样子以使学生认识更多的植物。
根据学生的回答,及时记录,形成班级记录表,张贴在班级中。
(2)说说我们知道的植物1、示教科书第2页的图片让学生找找大医中啷些是植物同时发现陆地上有植物,水中也有植物。
也可以问:“图上有多少种植物?”2组织学生交流“这些植物有什么共同点”,以利于学生形成“植物”的概念,如:“都有叶子,都有绿的,会开花,会长大”等。
老师将交流结果记录在班级记录表中。
3教师提间:“蝴蝶是植物吗?让学生来说说判断的理由。
学生可能会说:“植物不会动,蝴蝶会飞,蝴蝶是动物”等。
这一问题可以帮助学生初步认识植物与动物的不同。
小学科学全册(教案)一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
小学科学全册(教案)一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一、任务名称:小学科学全册(教案)一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二、内容需求:1. 根据教科版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材,编写一份教案。
2. 教案应包含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以及评价方法。
3. 教案要求简明扼要,条理清晰,确保学生能够明确掌握所学内容。
三、教案教学内容:观察日常生活中的生物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与自己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生物。
2. 培养学生观察并描述生物特征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兴趣。
教学重点:1. 培养学生观察生物的能力。
2. 引导学生了解动植物的不同特征。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生物特征。
一、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生物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对这些生物的想法和感受。
二、讲解(10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自己身边常见的生物,例如:宠物、家禽、野生动物等。
2. 让学生依次描述这些生物的特征,如颜色、形状、大小、身体结构等。
三、实践操作(20分钟)1. 分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给予一些动植物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其特征。
2. 组间讨论:要求学生用描述词语来表达各自所观察到的特征,并将观察结果在黑板上进行整理。
3. 整体讨论:学生通过观察和描述提出问题,老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并解答疑惑。
四、巩固与拓展(10分钟)1. 老师展示一些不同的动植物图片,让学生找出它们的共同特征和不同之处。
2. 学生自由发言并对比讨论。
五、评价(5分钟)1. 教师观察学生在实践操作环节的表现和参与度,及时给予评价和鼓励。
2. 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如自己在观察和描述特征上的进步。
1. 情境导入法:通过展示图片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分组合作学习法:激发学生的观察和描述主动性。
3. 讨论引导法: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动和讨论,促进知识的交流和碰撞。
评价方法:1. 观察学生在实践操作环节的表现和参与度。
2. 学生自我评价和互评。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精品教案含教学计划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精品教案含教学计划一、教学内容本教案依据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材编写,教学内容包括:1. 第一章《我们身边科学》:第一节《科学就在我们身边》;2. 第二章《植物世界》:第二节《认识常见植物》;3. 第三章《动物世界》:第三节《认识常见动物》;4. 第四章《空气和水》:第四节《空气和水特点》;5. 第五章《我们身体》:第五节《认识我们身体》。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解科学内涵,培养对科学兴趣;2. 使学生掌握基本植物和动物知识,认识常见植物和动物;3. 让学生解空气和水特点,认识到它们在生活中重要性;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科学概念理解,如植物六大器官、动物分类等;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物模型、图片、实验器材等;2. 学具:观察记录表、画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实物、图片或播放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并提出问题;2.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内容,详细讲解知识点,解答学生疑问;3. 随堂练习:设计富有启发性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4.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六、板书设计1. 用大号字体书写课题名称;2. 知识点:用不同颜色粉笔书写,突出重点;3. 结构图:用图示表示植物、动物结构,便于学生理解。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列举身边科学现象;(2)画一画你喜欢植物和动物;(3)实验报告:空气和水特点;(4)观察我们身体,完成观察记录表。
2. 答案:(2)根据观察,画出自己喜欢植物和动物;(3)根据实验结果,完成实验报告;(4)根据观察,完成观察记录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针对本节课教学效果,反思教学方法、手段和过程;2. 拓展延伸:布置相关阅读材料,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拓展知识面。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注重学生主体地位,关注个体差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科学素养。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含教学计划)
新【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全册教学设计)特别说明:本教案为最新人教版教材(新版)配套教案,各单元教学内容如下:植物1.我们知道的植物2.观察一颗植物3.观察叶4.这是谁的叶5.植物是“活”的吗6.校园里的植物本单元综合与测试比较与测量1.在观察中比较2.起点和终点3.用手来测量4.用不同的物体来测量5.用相同的物体来测量6.做一个测量纸带7.比较测量纸带和尺子(201X---201X学年第一学期)第1课我们知道的植物教学设计思考:植物有哪些特点?它是由哪几部分构成的呢?植物的特点: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都需要水分、阳光、空气和营养,都会生长发育,都会繁殖后代,都有从生到死的生命过程……2.我是一个小画家拿出你的画笔,画一棵美丽的植物吧!三、塑料花是植物?1.出示蝴蝶的图片,请同学们思考它是植物吗?它和植物有什么差别?2.出示塑料花的图片,请同学们思考它是植物吗?它和植物有什么差别?3.活动:探讨我们知道的植物(1)填写班级记录表(2)通过对植物的分析总结植物的特点学生观察图片并回答观察一棵完整的植物图片,分析植物的构造画一棵植物观察蝴蝶并思考学生讨论记录通过观察,找出植物,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的观察有目的地进行,并能让学生初步感受到植物的特点。
通过对一棵植物的观察了解植物的构造,更加形象具体通过动笔画一棵植物,加深对植物构造的理解通过对比,帮助学生掌握植物的概念通过记录的分析抓住植物的特点四、种一棵植物种植一棵植物,并观察它的生长变化1.观看大蒜的生长顺序图2.请同学选择一种植物,种植并观察植物在生长过程中有哪些变化。
观察大蒜生长顺序图在给出的选项中选择一种,也可以自己选择一种种植,观察并填写活动手册通过图片帮助学生抓住植物特点,利于学生在自己种植时抓住植物变化的特点。
通过实践,加深对植物的了解,培养对植物的热爱之情一、判断题1.喇叭花是植物。
()2.剪纸的玫瑰花是植物。
()3.梅花鹿是植物。
教科版(2017版)科学一年上册《植物是“活”的吗》说课稿(附反思、板书)课件
教科版(2017)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新教材小学科学一年级 上册第一单元《植物》的第5课《植物是“活”的吗》。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 说教法、说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及教学反思这八个方面展 开。接下来开始我的说课。恳请大家批评指正。
2.教师总结:没错,真的花是会枯萎的。 3.教师讲述:我们看到了植物会枯萎,那各种各样的植物是怎么来的呢? 在第一课的时候,老师已经让你们回家种植植物了。 老师回家种植了大蒜,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4.教师展示种下的真假大蒜的生长情况图片。 (假大蒜为塑料大蒜或橡皮泥捏制大蒜。条件允许可带实物,如不需学 生携带实物,可提前布置画种植日记) 5.教师引导学生描述3周内真假大蒜的生长情况 (预设:真的大蒜没几天就发芽了,过了几周就长出了绿叶。但是,假 的大蒜几周时间还是原来的样子)
4.思考图片的相同点。 提问:这些动物是“活”的吗?说说你的想法。 (预设:体现动物需要水、需要食物、能够运动、会生长等特点,让学 生明白这些特点是证明动物是“活”的基本证据。)
5. 一起来看看我们刚刚学过的植物。 提问:这是大蒜、菊花、樟树等叶的变化。 这单元我们学习的植物是“活”的吗? 6.揭示课题:植物是“活”的吗
设计意图:真实的活动场景能让孩子更沉浸课堂。对比让学生对真假的 认识更直观深刻。选择鲜花的原因是真花香明显,人工花逼真,让孩子 能从各种感官感知并说出真假花的区别,培养孩子的感知世界与语言表 达的能力。这个环节是瞬时观察真假植物的区别。为接下来长时间观察 真假植物区别做铺垫。
活动二:植物的凋亡和生长 [材料准备:课件,条件允许时可带实物] 1.教师讲述: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两束花几周后的变化吧。出示真假花 在一周后的图片。(此处有条件时,可以拿出真实的枯萎花) 提问:一周时间过去了,真假花变成什么样子了呢?你来说一说。 (预设:真花一周前结白、美丽,一周后变成灰黄色、丑陋/不好看;假 花一周前和一周后没有任何变化)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全文可读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全文可读一、教学内容1. 认识自然界的生物动物和植物的特点自我介绍:我是谁?2. 观察与描述用感官观察描述事物的特征3. 空气与水空气在我们的生活中水的奥秘4. 天气与季节四季的变化天气的多样性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自然界的生物,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2. 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事物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3. 让学生了解空气与水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节约资源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用感官观察事物,并进行准确描述;理解空气与水的重要性。
2. 教学重点:认识自然界生物的特点;观察与描述事物的能力;了解空气与水的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物模型、图片、实验器材等。
2. 学具:画笔、彩纸、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以故事、游戏、观察等形式引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 例题讲解通过讲解典型例题,使学生掌握知识点。
3. 随堂练习设计富有启发性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六、板书设计1. 醒目、简洁,体现教学内容。
2. 内容:条理清晰,突出重点、难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身边的动物或植物,描述其特征。
收集天气信息,记录一周的天气变化。
2. 答案:动物或植物特征的描述:准确、生动。
天气记录:详细、清晰。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带领学生进行实地观察,深入了解自然界生物。
开展环保主题活动,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邀请家长参与,共同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用感官观察事物,并进行准确描述;理解空气与水的重要性。
2. 实践情景引入:以故事、游戏、观察等形式引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3. 作业设计:观察身边的动物或植物,描述其特征;收集天气信息,记录一周的天气变化。
一、教学难点解析1. 用感官观察事物,并进行准确描述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运用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官观察事物,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1.2 观察植物 说课稿-2024-2025学年一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
小学科学教科版(2024) 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周围的植物观察植物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本单元《周围的植物》是小学科学教科版一年级上册的起始单元,旨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身边的植物,了解植物的基本特征,培养学生观察自然、探索自然的兴趣和习惯。
本课《观察植物》是本单元的重点课之一,通过学生对植物的实际观察,使学生掌握观察植物的基本方法,并初步了解植物的生长环境和特点。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观察植物的基本方法,包括用眼看、用手摸、用鼻闻等。
使学生了解植物的基本结构,如根、茎、叶等。
引导学生发现植物的生长环境和特点,如阳光、水分等。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记录能力,学会用简单的语言描述观察结果。
指导学生运用对比观察的方法,发现不同植物之间的异同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观察植物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他们对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引导学生尊重生命,爱护植物,树立环保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观察植物的基本方法。
了解植物的基本结构和生长环境。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用科学的态度和方法进行观察。
培养学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观察结果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多种植物样本,如小草、树叶、花朵等。
观察工具,如放大镜、皮尺等。
观察记录表,供学生记录观察结果。
2. 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本课的学习内容。
准备观察植物所需的材料,如笔记本、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美丽的植物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植物的世界。
提出问题:“你们平时都见过哪些植物?它们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回忆并分享自己的观察经验。
2. 观察植物教师指导学生观察植物样本,教授观察方法,如用眼看、用手摸、用鼻闻等。
学生分组观察植物,记录观察结果,并在小组内交流分享。
3. 整理观察结果教师引导学生整理观察结果,总结植物的基本结构和生长环境。
学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自己的观察结果,并在班级内展示分享。
教科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教科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主题一:我们的身体第1课:认识自己的身体第2课:身体的信号第3课:保护身体2. 主题二:身边的物体第4课:认识物体第5课:物体的分类第6课:物体的变化3. 主题三:植物的世界第7课:认识植物第8课:植物的叶子第9课:植物的生长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自己的身体结构,认识身体各部位的功能,学会保护自己的身体。
2. 培养学生对物体的观察、分类和描述能力,了解物体的一些基本性质。
3. 让学生认识常见的植物,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动手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身体各部位的功能及保护方法物体的分类和性质植物的生长过程2. 教学重点:认识身体各部位,学会保护身体学会观察、分类和描述物体认识常见植物,了解植物的生长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身体部位挂图物体模型或实物植物标本或实物2. 学具:身体部位贴纸物体分类卡片植物观察记录表五、教学过程1. 主题一:我们的身体(1)第1课:认识自己的身体a. 实践情景引入:邀请学生进行“找朋友”游戏,通过游戏让学生了解自己的身体部位。
b. 例题讲解:展示身体部位挂图,引导学生认识身体各部位。
c. 随堂练习:让学生在纸上画出自己的身体,并标出各部位名称。
a. 实践情景引入:邀请学生分享自己身体不适的经历,引出身体信号的概念。
b. 例题讲解:讲解身体各部位发出的信号,如头痛、肚子痛等。
c. 随堂练习:让学生列举身体各部位的信号,并学会判断是否需要寻求帮助。
(3)第3课:保护身体a. 实践情景引入:讲述一个小朋友因不注意身体保护而受伤的故事,引出保护身体的重要性。
b. 例题讲解:讲解如何保护身体,如注意卫生、避免受伤等。
c. 随堂练习:让学生讨论并分享自己在生活中如何保护身体。
2. 主题二:身边的物体(1)第4课:认识物体a.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各种物体,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它们的特点。
b. 例题讲解:讲解物体的基本性质,如颜色、形状、质地等。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认识自然第一单元:自然界的奥秘第1课:天空、大地和水的秘密第2课:大自然的颜色和形状第二单元:植物的世界第3课:各种各样的植物第4课:植物的生长2. 人与自然第三单元:我们生活的环境第5课:我们的家园第6课:生活中的科学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自然界的奥秘,培养对自然的热爱和好奇心。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描述能力,提高他们对植物、环境等方面的认识。
3. 培养学生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观察、描述能力。
培养学生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2. 教学重点:认识自然界的奥秘,了解植物的生长。
了解我们生活的环境,学会在生活中发现科学。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图片、实物、模型等展示自然界奥秘的物品。
植物样本、种植工具等展示植物生长的物品。
2. 学具:彩色笔、画纸等绘画工具。
记录本、照相机等记录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图片、实物、模型等展示自然界奥秘,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2. 例题讲解:通过讲解植物的生长过程,让学生了解植物的各个部分及其功能。
3. 随堂练习:学生分组进行观察、描述,记录植物的生长过程。
5. 互动环节:学生展示自己的观察、记录成果,相互交流、学习。
六、板书设计1. 板书主题:自然界奥秘与植物生长2. 内容:天空、大地和水的秘密大自然的颜色和形状各种各样的植物植物的生长过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身边的植物,记录它们的特点和生长过程。
了解我们的家园,发现生活中的科学。
2. 答案:学生根据观察、记录完成作业,教师进行评价。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反思课堂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反馈进行改进。
2. 拓展延伸:组织学生进行户外实践活动,深入了解自然界。
开展环保主题活动,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选取与组织。
2. 教学目标的具体化。
新教科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
新教科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一、教学内容1. 我和我的朋友介绍自己和朋友的特征,学会观察和描述。
了解人与人之间的相同与不同。
2. 看看,听听,摸摸认识视觉、听觉和触觉,了解它们的作用。
学会使用这些感官观察周围的事物。
3. 水和土认识水和土的基本特性。
探索水和土的用途。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自己和朋友的特征,培养观察和描述的能力。
2. 培养学生运用视觉、听觉和触觉观察事物的习惯,提高感知能力。
3. 让学生认识水和土的基本特性,激发探索自然的好奇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学会使用感官观察事物,描述事物的特征。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和探索自然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图片、实物、实验器材等。
2. 学具:画笔、纸张、水、土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互相观察、描述自己和朋友的特征。
2. 新课导入:讲解视觉、听觉和触觉的作用,引导学生运用这些感官观察周围事物。
3. 实践活动:分组进行观察,让学生描述图片、实物的特征。
4. 例题讲解:讲解如何观察、描述水和土的特性。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用画笔、纸张、水、土等材料进行实际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自己的房间,用画笔和纸张记录下最喜欢的一件物品,并描述其特征。
用手触摸不同的物体,描述它们的手感。
2. 答案:描述房间的物品时,注意观察其形状、颜色、大小等特征。
描述物体的手感时,可以使用词汇如:光滑、粗糙、冷、热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应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他们在观察、描述和探索自然方面的进步,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家中与家人一起进行观察活动,分享自己的发现。
组织户外活动,让学生在大自然中观察、探索,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学会使用感官观察事物,描述事物的特征。
2. 实践活动的设计与实施:确保活动能够有效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全文可读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全文可读一、教学内容1. 认识自然界的生物动物和植物的特点生物的分类2. 观察与描述用感官观察描述事物的特征3. 天气与季节天气的认识四季的特点4. 玩具与游戏玩具的原理有趣的游戏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自然界生物的基本特点,学会对生物进行分类。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描述能力,能用感官观察事物,并能准确描述事物的特征。
3. 让学生了解天气和季节的变化,关注生活中的自然现象。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生物的分类、观察与描述、天气与季节的变化。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分类的能力,以及对自然现象的关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物、图片、模型、多媒体课件等。
2. 学具:观察记录表、画笔、彩纸、剪刀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情景引入,激发学生的兴趣。
例如:展示各种动植物实物或图片,让学生说说它们的特点。
2. 新课内容:(1)认识自然界的生物通过观察、讨论,让学生了解动植物的特点。
学习生物分类,让学生学会对生物进行归类。
(2)观察与描述引导学生用感官观察事物,如摸、看、闻等。
学生尝试用语言描述事物的特征。
(3)天气与季节认识天气现象,如晴天、阴天、雨天等。
了解四季的特点,通过观察、体验感受季节的变化。
(4)玩具与游戏探讨玩具的原理,如杠杆、齿轮等。
学生参与有趣的游戏,培养动手动脑能力。
3. 例题讲解:结合新课内容,设计典型例题,进行讲解。
例如:观察一种植物,描述它的特征,并进行分类。
4. 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例如:观察周围的同学,描述他们的外貌特征。
六、板书设计1. 生物的特点与分类2. 观察与描述方法3. 天气与季节变化4. 玩具与游戏原理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观察身边的动植物,描述它们的特征,并进行分类。
(2)记录一周的天气变化,谈谈自己的感受。
2. 答案:(1)动植物特征描述及分类答案。
1.3植物长在哪里 说课稿-2024-2025学年一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
小学科学教科版(2024) 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周围的植物植物长在哪里说课稿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列举并描述周围常见的植物及其生长环境。
学生能理解植物的基本生长需求,如阳光、水分和土壤。
2. 过程与方法:学生能通过观察和比较,发现不同植物的生长特点。
学生能运用简单的语言描述自己的观察发现。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自然、观察自然的兴趣。
引导学生珍惜和保护环境,认识到植物对地球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学生对周围植物的观察与描述。
学生对植物生长环境的理解。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发现不同植物的生长特点,并能用自己的话描述出来。
三、教学准备校园内或附近的植物观察点观察记录本、笔放大镜(可选)植物图片或视频资料(备用)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回忆并分享自己知道的植物种类。
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一些常见的植物,激发学生兴趣。
2. 观察植物带领学生到校园内或附近的植物观察点,指导学生观察植物。
引导学生注意植物的形状、颜色、大小等特征,以及它们生长的环境。
鼓励学生用放大镜仔细观察植物的细节。
3. 交流与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观察到的植物及其生长环境。
引导学生比较不同植物的生长特点,并尝试用自己的话描述出来。
教师可以适时补充和纠正学生的描述。
4. 总结提升帮助学生总结植物的基本生长需求,如阳光、水分和土壤。
引导学生思考植物对地球的重要性,以及我们应该如何保护它们。
5.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回家后观察家中的植物,并记录下它们的生长环境和特点。
鼓励学生在家长的陪同下,尝试种植一种植物,并观察其生长过程。
五、板书设计```《周围的植物》植物种类:桂花树、狗尾草、青菜等生长环境:阳光、水分、土壤生长特点:形状、颜色、大小等保护植物,珍爱环境!```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和讨论,学生对周围的植物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在描述植物特点时,语言组织能力还有待提高。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更多地利用校园内外的自然资源,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观察和实践活动,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
教科版(2024)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气味告诉我们》说课稿
教科版(2024)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气味告诉我们》说课稿一、说教材(一)教材地位和作用《气味告诉我们》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内容。
本单元以“我们的感官”为主题,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认识自己的感官,了解感官的作用。
本节课主要通过让学生认识不同的气味,了解气味是如何被我们感知的,以及气味在生活中的作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探索精神。
(二)教材内容分析本节课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聚焦问题:通过提出“我们是怎么闻到气味的?”这个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索活动:让学生通过闻不同的气味,认识不同的气味,了解气味是如何被我们感知的。
同时,通过讨论气味在生活中的作用,让学生了解气味的重要性。
3.研讨交流: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交流自己在探索活动中的发现和体会,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气味的认识。
4.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自己的嗅觉,以及如何利用气味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二、说学情一年级的学生对周围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心,他们喜欢用自己的感官去探索周围的事物。
在生活中,学生已经对一些常见的气味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对于气味是如何被我们感知的以及气味在生活中的作用还不太了解。
此外,一年级的学生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需要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三、说教学目标(一)科学知识目标1.认识不同的气味,了解气味是通过鼻子被我们感知的。
2.知道气味在生活中有很多作用,如辨别食物、识别危险等。
(二)科学探究目标1.能够用鼻子闻不同的气味,并描述自己闻到的气味。
2.能够通过讨论和交流,分享自己对气味的认识和体会。
(三)科学态度目标1.对探索气味充满兴趣,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2.愿意倾听他人的意见,尊重他人的观点。
(四)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了解气味在生活中的重要性,知道如何保护自己的嗅觉。
2.认识到科学技术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利用气味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四、说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认识不同的气味,了解气味是通过鼻子被我们感知的。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详细内容包括:科学探究基本方法,身边事物的观察,动植物特点,空气与水的性质,太阳与光的奥秘。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培养科学思维。
2. 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分类、预测等基本技能。
3. 使学生认识自然界中的动植物,了解它们的特点和分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科学探究方法的运用,观察、描述、分类、预测等基本技能的掌握。
重点:身边的科学现象,动植物特点,空气与水、太阳与光的基本性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实物展示,模型,图片,实验器材。
学具:观察记录本,画笔,彩泥,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活动引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例如:第一章《走进科学》导入,组织学生进行“找不同”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观察、描述、分类等科学方法。
2. 新课讲解:结合教材内容,详细讲解各章节知识点。
例如:第三章《动物与植物》讲解,通过展示实物、图片,让学生了解动植物的特点和分类。
3. 例题讲解:针对重点、难点,设计典型例题,进行讲解。
例如:第二章《观察与发现》例题,让学生观察身边的事物,描述其特点,进行分类。
4. 随堂练习:设计针对性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例如:第四章《空气与水》随堂练习,让学生动手实验,观察空气与水的性质。
六、板书设计根据各章节内容,设计简洁明了的板书,突出重点、难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观察身边的动植物,描述它们的特点,进行分类。
(2)实验:比较空气与水的性质,记录实验结果。
2. 答案:(1)略。
(2)空气无色无味,看不见,摸不着;水为无色液体,具有流动性。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找出不足之处,改进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1)开展科学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2)鼓励学生进行观察、发现、探究,培养科学素养。
(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针对性:确保教学内容与教材章节和详细内容相符合。
教科版小学一年级上册《科学》全一册教案
教科版小学一年级上册《科学》全一册教案一. 教材分析《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通过观察、实验、探究等活动,让学生感受科学的魅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本册教材内容丰富,涉及自然现象、动植物、人体等方面的知识。
一年级上册共12个单元,每个单元包含3个小节,每个小节都有各自的主题和知识点。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但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有限。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教师的引导和鼓励,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活动,逐步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
此外,学生之间的学习能力、兴趣和背景知识存在差异,教师应关注这些差异,因材施教。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基本的科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观察、实验、探究能力。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使学生认识到科学对生活的重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每个单元的小节内容。
2.难点:科学概念的理解和科学方法的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2.实验教学法: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提高学生的观察和操作能力。
3.讨论教学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4.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具:准备教材和相关的教具,如实物、图片、模型等。
2.实验材料:准备实验所需的材料,如植物、动物、仪器设备等。
3.教学多媒体:制作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实物或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关注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讲解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相关的科学知识。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或操作,亲身体验科学的魅力。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教科版(2024)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我们的身体》说课稿
教科版(2024)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我们的身体》说课稿一、说教材(一)教材地位和作用《我们的身体》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内容。
本单元以“我们的身体”为主题,引导学生认识自己的身体,了解身体的各个部分及其功能。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将对自己的身体有更深入的认识,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同时也为后续学习生命科学领域的知识奠定基础。
本单元的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观察、比较、实验等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科学知识。
教材中的图片和文字简洁明了,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
同时,教材还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通过各种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二)教材内容分析本单元共分为四个部分:1.《认识我们的身体》:引导学生观察自己的身体,认识身体的各个部分,了解身体的基本结构。
2.《观察我们的身体》:通过观察身体的外部特征和内部结构,让学生了解身体的对称性和器官的位置。
3.《我们的身体是怎么工作的》:介绍身体的各个器官的功能,以及身体是如何通过各个器官的协同工作来完成各种活动的。
4.《保护我们的身体》:让学生了解保护身体的重要性,学会一些保护身体的方法。
二、说学情(一)学生的认知水平一年级的学生对自己的身体有一定的认识,但认识比较肤浅。
他们能够说出身体的一些部分,如头、手、脚等,但对于身体的内部结构和器官的功能了解甚少。
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需要通过具体的活动和直观的教具来引导他们进行观察和思考。
(二)学生的学习兴趣一年级的学生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心,对科学课也有浓厚的兴趣。
他们喜欢观察、动手操作和参与各种活动。
在教学中,可以利用学生的这些特点,设计一些有趣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三)学生的学习困难一年级的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自我控制能力较弱,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纪律松散等问题。
同时,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书写能力也有待提高,在教学中需要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帮助。
2019秋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全册说课稿(附教学目录)
2019秋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全册说课稿植物1.我们知道的植物说课稿开始: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今天我将要说课的课题是《我们知道的植物》。
一、说教材本课是一年级上册《植物》单元的第1课,也是科学学习的起始课,让学生领略科学的魅力,产生学习兴趣,从而引发对植物、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本课的学习立足于学生对植物的原有认识,学习活动主要包括四个:1.说说我们知道的植物;2.找找大图中哪些是植物;3.讨论塑料花是不是植物;4.种一棵植物。
通过这四个活动,一方面使学生感受植物的多样性,另一方面帮助学生认识植物是有生命的。
种植一棵植物既激发学生观察植物的兴趣,让学生持久地投身于观察、研究植物的活动中,又为后续的讨论积累实证。
二、说教学目标根据上述教材结构与内容的分析,以及《教学大纲》的要求,在考虑到_一年级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认知结构的基础上,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识别植物,能简单描述植物的特征。
科学探究目标1.将植物和塑料花进行对比观察,学习用证据支持自己的看法。
2.能尝试种植一棵植物,观察、记录植物的生长过程。
科学态度目标意识到植物具有生命体的特征,产生认识植物的浓厚兴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知道植物可以美化环境,给我们带来美的感受。
三、说教学重难点重点:讨论塑料花是不是植物。
难点:种植一棵植物并持续观察。
四、说教法下面,为了讲清重点、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基于本节课的特点我采用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已知到未知,循序渐进的顺序,重点运用探究式、互动式的方法去教学,逐步使学生学会掌握概念的一个系统模式。
互动式教学法体现在整节课堂中,例如在教师的讲解过程中,有学生的猜想、讨论和回答,在学生的实验过程中有教师的指导、答疑等。
师生之间不停地进行“信息”交流,会使课堂气氛变得活跃,有助于学生注意力的集中和学习积极性的提高,也有助于教师及时得到反馈,改进教学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教科版科学小学一年级上册全册说课稿完整《我们知道的植物》说课稿一、说教材和学情《我们知道的植物》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的第一篇科学课文,一年级的学生求知欲非常旺盛,而且也比较好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把课文和实践结合起来,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让他们逐渐认识大自然,引发他们对大自然的兴趣。
一、说教学目标识别植物能简单描述植物的特征。
让学生意识到植物具有生命体的特征,产生认识植物的浓厚兴趣。
并且认识到植物可以美化环境能给人们带来美的感受1、通过植物和塑料花的对比观察学习用证据支持自己的看法。
2、尝试种植一棵植物观察、记录植物的生长过程。
二、说【教学重点和难点】1、能识别植物,能简单描述植物的特征是本次教学的重点2、让学生种植一棵植物,观察并记录是教学难点3、教学准备为学生准备:塑料花、植物、种子、花盆、泥土、小铲子、小葱、大蒜、胡萝卜、学生活动手册等。
老师准备:植物、课件等三、说教学过程(1)说说我们知道的植物1、让学生看教科书第1页的大图向学生提问:“图中哪些是植物?”学生会说树、草等。
2、让学生“说说你知道的植物”。
学生可能会说出一些花和树的名称,并提问:“这颗植物会不会开花?叶子是什么样子的?生长在哪里?”等。
3.出示事先准备好的植物,让学生描述一下它的样子以使学生认识更多的植物。
根据学生的回答,及时记录,形成班级记录表,张贴在班级中。
(2)说说我们知道的植物1、示教科书第2页的图片让学生找找大医中啷些是植物同时发现陆地上有植物,水中也有植物。
也可以问:“图上有多少种植物?”2组织学生交流“这些植物有什么共同点”,以利于学生形成“植物”的概念,如:“都有叶子,都有绿的,会开花,会长大”等。
老师将交流结果记录在班级记录表中。
3教师提间:“蝴蝶是植物吗?让学生来说说判断的理由。
学生可能会说:“植物不会动,蝴蝶会飞,蝴蝶是动物”等。
这一问题可以帮助学生初步认识植物与动物的不同。
(3)塑料花是植物吗1、提问:“蝴蝶不是植物那塑料花是植物吗2、塑料花不是植物的理由是什么?3、提供植物与塑料花的实物让学生迸行对比在小组观察、交流4、学生可能会说塑料花不是“活”的。
从结果来说植物有根、茎、叶会生长能繁殖后代会死亡同时它的生长需要水、空气阳光、一定的温度条件(生长需要环境的支持)的,这与塑料花不会生长、不会死亡、长期保持一种形态是完全不同的。
(要关注到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基础,允许多种不同的表述和看法)(4)种一棵植物1.出示目己带来的一些植物例如胡萝卜、小葱、绿萝枝条、大蒜、多肉植物的叶片、小茁、种子等并岀示植物的两种种植方式(土培和水培)分别介绍这些植物适台种在土里还是种在水里。
老师适当演示。
2给学生提供相应的种植材料,包括花盆、土、小铲孑等园艺工具让学生自主选择植物,回家种植。
3,选择的植物可以让学生在学生活动手册的“第1周″中画好,这样便于指导。
学生对种植后如何照顾植物可能并不熟悉需要教师进行指导。
如土培楂物不干不浇、浇则浇透水培植物需要换水放在家里的哪个位置更合适等都要做详细的说明,也需要家长的配合,老师可以打印一份给家长的一封信,附上要求和种养方法发给学生家长,希望家长帮助学生能更好的照顾好植物,老师提醒学生注意观察植物的生长变化并记录在学生活动手册上。
四、教学板书设计树、草、花有叶需要阳光有生命五、教学反思在教学结束后,发现教学过程还是有一些问题(1)让学生说说知道的植物环节:大树、小草、小花、蔬菜、水果点到为止即可,小朋友也说的很棒,但是对于一年级小朋友来说之后的相互介绍认识的植物的环节偏难,学生间差异较大。
而后面的环节又会花去较多的时间,导致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混乱。
(2)比较塑料花与植物的环节:一开始准备了小组每人一盆塑料花,但从孩子们的回答中发现,对于这个问题孩子们并没有太多的认识冲突,也没有太大的兴趣,上课过程中考虑到时间关系,删除了小组实验的环节,也因此让这节课的“干货”变的有些多,趣味性少。
(3)过于急着上书本中的内容,备课时忽视了学生的年龄特点。
(4)时间关系上课只讲了水培,虽然发了一些种子做为奖励让孩子们回家土培,但是同时落实两个课外活动,土培落实会难。
2.《观察一棵植物》说课稿【教材简析】本课是一年级上册《植物》单元的第2课,是在学生了解一些常见的植物之后,开始学习如何对一棵植物进行观察。
本课的学习主要分为三个活动:1.整体观察一棵植物;2.局部观察一棵植物的茎和叶;3.画一棵植物的简图。
通过这三个活动,一方面使学生认识植物有根、茎、叶等结构,另一方面使学生初步学习科学的观察、描述、记录方法,为学生学习后面几节植物课奠定基础。
教科书中观察的植物是秋季全国各地较为常见的菊花,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选择根、茎、叶三部分结构明显、单一的植物作为观察对象。
【学生分析】经过第1课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了一些常见的植物,知道植物的生长环境多样,但是他们没有对一棵植物进行过具体的观察,因此他们很可能对植物的茎、叶存在错误的认识。
一年级学生大多不会使用科学词汇进行描述,教师需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不断强化这一训练。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植物具有根、茎、叶等结构。
科学探究目标1.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利用多种感官观察一棵植物的外部形态特征。
2.在教师的引导下,尝试用科学词汇描述观察到的信息。
3.能画一棵植物的简图。
科学态度目标1.对常见植物的外在特征表现出探究兴趣。
2.能认真观察、认真记录。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体会植物是有生命的,要爱护植物。
【教学重难点】重点: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利用多种感官观察一棵植物的外部形态特征。
难点:在教师的引导下,尝试用科学词汇描述观察到的信息。
【器材准备】为学生准备:学生活动手册、每个小组一盆茉莉。
教师准备:班级记录表、板贴(科学词汇、茎、叶图片)、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聚焦1.导入。
教师提问:愉快的假期刚刚过去,老师在这个假期也外出游玩了,而且在大自然中捕捉到了很多美丽的景色。
快来看看,这里面有你认识的植物吗?之前在哪儿看见过?课件播放竹子、荷花、柳树、铜钱草的图片,学生看一看植物生长的环境,认一认这些植物。
学生交流生活经验。
在交流过程中教师提出大声发言的表达要求,落实习惯培养。
设计意图:调取学生生活经验,感受植物的多样性。
2.远观大树。
教师提问:你们好像对这棵大树不太熟悉,那我们现在一起看看。
远远地看这棵大树,它是什么样的?它像什么?学生观察大树照片,描述大树的外形特点。
教师总结:看来,我们远远地看,能够粗略地了解植物的外形、特点。
3.认识茉莉。
教师在讲台上展示茉莉,并提问:看,谁认识这种植物?生活中许多同学都见到过它。
今天,我们就和茉莉成为朋友,通过观察一棵植物(板贴:观察一棵植物)来了解它,好不好?设计意图:明确学习内容,激发学习兴趣。
二、观察一棵植物1.远观茉莉。
学生远观茉莉,教师提问:我们还像观察大树一样,先远远地、整体去看,它是什么样的?你最先看到的是什么?(教师按照学生的交流出示板贴:“叶”或“茎”)学生交流,教师在黑板上画出茉莉的轮廓。
设计意图:学生在座位上观察讲台上的植物,让学生有意识地先对植物进行整体观察,便于他们了解植物的外形特点和结构。
2.近观茉莉。
(1)近距离观察茉莉。
教师提出观察要求:第一,老师说开始再轻轻揭开布。
材料员把布叠好放回材料分发中心。
第二,你们和茉莉要成为好朋友,不能使劲摇晃它、伤害它,动作要轻。
教师提问:你们一定要仔细地观察,看一看,除了叶子,你还能看到什么?它是什么样的?(2)交流观察发现。
学生近距离观察茉莉,教师用拍手或按铃的方法提示学生停止观察活动。
教师提问:近距离观察,它是什么样的?学生交流观察到的信息。
教师指导:其实植物的每部分都有自己的名字,你们观察到了叶的特点,哪里是叶?手指一指。
还有这根长长的杆,叫作茎。
(教师在黑板上呈现植物的茎、叶。
)还有的同学从花盆的底部观察到了根,植物的根到底长在哪里呢?怎么从花盆的底部长出来了?(板贴:根)(3)用感觉器官观察。
教师提问:你们获取了这么多信息,那么你是怎么知道的呢?学生通过交流发现眼睛可以帮我们看到颜色、形状,鼻子可以闻到气味,它们是长在我们身上的观察小工具。
教师继续提问:除了眼睛和鼻子,还有其他器官可以帮助我们认识世界吗?学生指出感觉器官。
教师总结:真好,我们身体上就长着这么多帮助我们感觉的器官,我们把眼、耳、鼻、舌、手叫作我们的感觉器官。
但在科学课上,有一个感觉器官可得小心使用,是什么啊?为什么呢?学生讨论舌头的使用。
教师指导:你们说的都对,中国有一句古话,“病从口入”。
我们在科学实验室里,可不能轻易用舌头去品尝,一定要听老师的要求。
你们都能做到吗?教师引导学生用感觉器官再次观察茉莉,学生观察后交流新的发现。
3.模拟植物游戏。
教师讲解游戏规则:我们一起做一个游戏,假如我是一棵茉莉。
请同学们全体起立,现在你们每个人都扮演一棵茉莉。
学生倾听教师的描述,用肢体语言展示茉莉的形态结构。
教师描述:刚才我们从远处看,先看到茉莉茂密的枝叶了,怎么用肢体语言表示呢?彼此看一看,你们看,我的手都分开了,这是什么意思?茉莉还有一个又直又长的结构,它叫什么?它的根还扎得深深的、稳稳的。
设计意图:在整体观察之后,引导学生局部观察植物,经历从整体到局部的科学观察过程,初步感受科学观察的方法。
教师根据学生的描述,在黑板上呈现植物的结构和名称,一方面让学生认识植物的结构,另一方面为学生用图画的方法记录一棵植物提供参考。
模拟茉莉的游戏则帮助学生用自己的肢体展示出观察到的信息,表现出茉莉的形态,尽可能挖掘学生更多的发现,弥补一年级学生因表达能力不足而没有表现出的观察到的信息。
三、画画这棵植物教师谈话引入:真好!你们有了这么多新的发现。
我们每次上科学课,都会产生许多新的发现,如果只是说一说,你可能很快就忘了,所以,我们要像科学家一样,有了新的发现,就立刻记录下来,日积月累,你们会获得满满的收获。
你们还只是一年级的小学生,很多字都不会写,可以用画图的方式进行记录,老师带着大家一起开始记录,好吗?1.教师示范记录表的使用:实物投影展示,先写姓名、日期。
2.指导画一棵植物。
(1)教师示范画植物的方法。
在示范的过程中,强调边观察边画,可以按一定顺序。
提示学生,科学课的记录不同于美术课的绘画,看到什么样就画成什么样,一定要尊重事实。
(2)学生画一棵植物。
设计意图:学生学习用记录表进行记录,用图画的形式边观察边记录一棵植物。
教师耐心指导、示范,通过指导,让学生认识科学记录要边观察边记录,要真实。
通过画植物,进一步巩固对植物根、茎、叶三部分结构的认识。
3.评价记录。
请几名学生展示记录并介绍,教师和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设计意图:学生展示介绍自己画的植物,一方面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另一方面继续巩固学生对植物结构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