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基础设施建设的地区差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中国基础设施建设的地区差异
中图分类号:f294 文献标识:a 文章编
号:1009-4202(2010)09-218-02
摘要基础设施建设对促进地区经济增长具有实质性的重要作用。通过对基础设施影响经济增长的机制的分析可以看出,基础设施投资的区域差异是我国区域经济差异形成的重要原因。政府加强落后地区特别是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对于实现我国区域协调发展具有根本性的作用。本文将通过数据分析东、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差异及产生差异的原因。
关键词基础设施中西部地区差异
一、引言
要素集聚能力是一国创造和拥有的,以吸收外资为载体的,集聚
资本、技术、管理、信息、品牌、专利等全球广义生产要素的能力。大量的研究表明,基础设施水平是决定国家生产要素集聚能力的重要决定因素。基础设施一直被认为是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前提条件,加强基础设施投资也成为各级政府促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在我国区域差异特别是东西差距不断拉大的情况下,正确认识基础设施在区域经济差异中的作用并采取相应的对策,在经济转型时期,
逐步完善基础设施的供给机制,重新审视和定位政府的作用,对提
高我国经济要素集聚能力也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二、文献回顾
基础设施不仅包括公路、铁路、机场、通讯、水电煤气等公共设
施,即俗称的“基础建设”,而且包括教育、科技、医疗卫生、体育、文化等社会事业即“社会性基础设施”。发展经济学家们都认为基础设施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
实际上,经济欠发达的地区或者国家在经济增长的过程中经常受到基础“瓶颈”的困扰,由于民间力量有限,政府只能通过财政集中动员一部分资源,以加快基础“瓶颈”部门的发展。陈共(cheng gong,2007)年的研究中提到,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长时间内存
在着结构性矛盾,基础设施的短缺长期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比如能源特别是电力供应不足,供给增长滞后于gdp的增长,“瓶颈”作用十分突出,至今仍然存在。
三、模型建立
建立模型,gdp作为因变量,自变量为电力、煤气及水(elec),交通运输仓储(tans),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hyg),教育、文化(edu)。分别对1998年及2008两年各省的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各项主要基础设施对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
1998年的模
型:y=-403.569+5.842elec+22.217trans-15.746hyg+45.289edu 2008年的模
型:y=-3472.423-1.532elec+16.267trans+24.011hyg+61.688edu 模型分析如下:
1998年,保持其他因素不变,电力、煤气和水力设施每增加一个单位则gdp会有5倍的增幅,同等条件下,交通运输每增加一个单位则
gdp提高22倍,教育文化设施增加一个单位会让gdp增加45倍,而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设施每增加一个单位则gdp降低15倍。2008年,保持其他因素不变,交通运输仓储,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以及教育文化设施每增加一个单位则gdp上升16、24和61倍。而每增加一个单位的电力和煤气水力基础设施则gdp减少1.5倍。对比两个模型的因素变化,10年内出现正负变化的是电力、煤气和水利设施,系数从5.842降至-1.532和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设施,系数从-15.74上升到24.01。交通设施和教育设施对gdp的影响10内一直是正,但有所不同的是交通设施对gdp的增幅缩小了6,而教育基础设施对gdp的影响提高了16。
纵观全局,1998年,交通、电力等硬件基础设施对gdp的影响很大,可以说,交通和电力等核心基础设施的建立和完善成为当时中国经济发展的先行条件,交通和电力为要素流动提供了条件,帮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并成为资本投资的重要指标,核心基础设施的乘数效应巨大,拉动经济发展的能力很强。而其中,交通设施的建设更是会对gdp产生22倍的影响,印证了“要想富先修路”,“交通是经济的命脉”的道理。人文设施方面,教育对gdp的影响巨大,这表现为经济发展对人才的急切需求,教育基础设施的建立包括实验室,学习,研究所的投入,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这飞快的促进了发展,所谓“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同时,卫生体育事业和福利事业的完善在这可以理解为gdp消耗,即从生产和分配和环节来区分,卫生体育和福利事业属于分配环节
更多,因为在经济发展尚未达到一定规模前,发展卫生体育和福利
事业会对gdp产生负影响。实际上,在十年前,国家的大型建设项目如三峡水力枢纽以及一些大范围的经济举措,都是靠集中全国人力物力的资源来建设的,这也从侧面验证了福利事业指数的负效应。2008年的模型中,电力、煤气和水利设施的指数从1998年的正指数变为负的指数,这说明电力煤气和水利设施对gdp在十年中呈负向变化,联系实际,在各地兴建电站和三峡、小浪底水力枢纽的顺利完工,中国的能源供给已经达到了产能过剩的境地,政府三令五申
严把能源项目审批正是因此。可见产能过剩是对资源的浪费,gdp不升反降。而一直在影响gdp的卫生体育和福利事业从负向走向正向影响,这说明了社会正从重视效率转向注重公平,社会经济发展到
了一个层次,经济蛋糕做得足够大了,如何处理好分配问题将是一
个大问题,分配问题处理好了,能够给人民带来幸福娱乐健康的卫
生体育事业和福利基础设施建设好了,则有利于gdp的增加,这不难理解。
与此同时,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仍旧对gdp产生正相关,但是比于1998年则强度系数下降了不少,这表明交通的建立和完善仍旧对经济的发展有重要作用,对一些地区如珠三角、沪宁杭和京津塘地区,交通网络完善,但仍旧面临旧轨改高轨,低级公路升级为一级公路
的挑战,实现产业转移的重任也要以次为前提条件,另一方面,西藏,新疆,安徽,江西,山西等地区仍就要完善基础公路和铁路建设,对
经济的发展有巨大的促进作用。但是,交通设施的发展已经到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