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儿静脉营养PPT课件
合集下载
早产儿喂养建议ppt
开始剂量
出生体重 <1 000g 1 000~1 500 g 1 500~2 000 g >2 000 g
开始剂量 1 mL/h 2小时2 mL 3小时3 mL 4小时4mL
✓ 严重的呼吸窘迫时:可减少喂养量并增加喂养次数 ✓ 喂养不耐受时:开始剂量可减少为每2小时1 mL,甚
至减少到每4~6小时1 mL
良影响
循证医学推荐的肠内营养策略
母乳 母乳增强 剂 配方乳 喂养方法 开始剂量
喂养加量
首选早产儿母亲的母乳。母乳的储存:室温下初乳24 h,成熟乳6 h;超过这个时间 需要3~4℃冷藏;超过5 d需要冷冻。
适用于胎龄<31周和(或)体质量<1 500 g的早产儿;当母乳喂养量达到 100mL/(kg·d)时开始使用,每日摄入180 mL/kg的强化的母乳(母乳加增强剂)能 满足的生长需要。
不能母乳喂养者,采用早产儿配方乳;开始是60 kcal/100 mL,逐步加至80 kcal/100 mL。
置管方法:在机械通气时通过内置的鼻胃管喂养,除气管插管后使用内置的口胃 管喂养。喂养方法首选间断经胃内管饲法;持续经幽门管饲法可用严重的胃排空 延迟及胃食管反流的早产儿。
通常出生体质量<1 000 g的新生儿1 mL/h(出生体质量1 000~1 500 g的新生儿 每2小时予2 mL;出生体质量1 500~2 000 g的新生儿每3小时予3 mL;出生体质 量>2 000 g的新生儿每4小时予4mL);严重的呼吸窘迫时,可减少喂养量并增加 喂养次数;喂养不耐受时,开始剂量可减少为每2小时1 mL,甚至减少到每4~6小 时1 mL。微量喂养应在出生后尽早开始,在出生3~4 d必须开始。
低聚糖
早产ppt课件完整版(2024)
04
并发症处理及风险评估
Chapter
常见并发症介绍
早产儿消化系统功能较弱,容易 出现喂养不耐受、坏死性小肠结 肠炎等问题。
早产儿免疫系统功能较弱,容易 感染各种病原体,导致败血症、 脑膜炎等严重疾病。
呼吸系统并发症 消化系统并发症 神经系统并发症 感染并发症
早产儿呼吸系统发育不成熟,容 易出现呼吸困难、呼吸暂停等症 状。
早产诊断与治疗技术不断更新
随着对早产认识的深入,预防早产将成为 未来研究的重点方向。
随着医学科技的进步,早产诊断与治疗技 术将不断更新和完善,提高早产儿的存活 率和生存质量。
多学科协作模式将得到推广
早产相关研究将更加深入
未来早产防治工作需要多学科协作,包括 产科、儿科、新生儿科等,共同为母婴健 康保驾护航。
孕妇应定期进行产前检查 ,以及时了解胎儿的生长 发育情况和孕妇的身体状 况。
高危因素筛查
对于有早产高危因素的孕 妇,应进行更加密切的监 测和管理,以降低早产风 险。
及时处理并发症
孕妇在孕期如出现并发症 ,应及时就医并接受相应 治疗,以避免对胎儿的不 良影响。
03
早产治疗方法及措施
Chapter
药物治疗
06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Chapter
本次课程重点内容回顾
早产定义及分类
详细阐述了早产的概念 、分类标准,以及早产
在临床上的重要性。
早产危险因素
系统介绍了导致早产的 各种危险因素,包括母 体因素、胎儿因素和环
境因素等。
早产预防策略
重点讲解了预防早产的 有效措施,包括加强孕 期保健、控制孕期并发
早产ppt课件完整版
目录
• 早产概述 • 早产预防策略 • 早产治疗方法及措施 • 并发症处理及风险评估 • 早产儿护理要点与注意事项 •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新生儿静脉营养(1)
新生儿静脉营养(1)
新生儿静脉营养是指将液体、营养和药物通过静脉输入的方式,给予需要较高营养需求的新生儿以满足其生长与发育的能量和营养需求。
一、新生儿静脉营养的适应症
1.早产儿或胎龄小于37周的婴儿
2.出生体重低于1500克或胎龄小于32周的患儿
3.高危新生儿:如胎盘置换手术后的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特殊代谢性疾病等
二、新生儿静脉营养的配方
1.葡萄糖水:葡萄糖是新生儿生成ATP的最主要底物。
2.氨基酸:氨基酸可以增加蛋白质的合成,促进新生儿的生长发育。
3.脂肪乳剂:脂肪乳剂能够提供卡路里和必需脂肪酸,促进神经系统的发育。
4.电解质:新生儿需要维持正常体液平衡和电解质含量,静脉营养中需要适当的电解质,例如氯化钠和钾离子。
三、新生儿静脉营养的注意事项
1.输入量和速度:需根据患儿的年龄、体重以及生长发育情况进行调整,不可过量,要记录好输液量和输入速度,避免液体过负荷导致水中毒等问题
2.输注装置:必须选择尺寸合适、质量可靠、无菌检验合格的输注装置,严格防止感染
3.输注环境:输注新生儿静脉营养时,应在无菌室或洁净室内,保证输液环境卫生,避免交叉感染
4.输注反应:静脉营养输注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如果出现过敏、发热等反应,应立即停止输注并采取适当处理措施。
总之,新生儿静脉营养是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可帮助患儿摄入足够的热量、营养和药物,促进患儿的生长发育。
但同时也需要严格遵守输注规定,保证输液安全性。
静脉营养液的配制(共9张PPT)
4、对患病的新生儿及早产儿可通过静脉供给营养,以达到正常的生长发育。
禁忌症:
1、肝肾功能不良,转氨酶显著增高或BUN明显增高超过正常
值2倍以上。 2、严重代谢性酸中毒未纠正前。
3、循环衰竭未扩容纠正前。
4、重度缺氧、严重感染败血症前、高胆红素血症以及血小 板明显减少时静脉营养中禁用脂肪乳,只用葡萄糖和氨基酸 功能。
43、重肠度外缺营氧养、液严的重使感用染 管检败理查血症澄前、明高胆度红,素血如症以出及血现小液板明体显减变少时色静或脉营有养中异禁用常脂沉肪乳淀,只均用葡不萄得糖和使氨基用酸功。能。 5)肠外营养液使用持续均匀输注法,最好用输液泵、微量注射泵等控制 操3、作循前环穿衰戴竭整未齐扩,容七纠步正洗前手。法洗手,戴口罩。 ( (13)临严床格上按使照用步肠骤外进营 行养营液养,液首的先配根制据,患并者充的分病摇情匀以。及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的类型和程度决定输注类型及输注量。 速度。一天预订输入的营养液应在24小时内输完。 (2)肠将外磷营制养剂液加现入配葡现 萄用糖,溶注液意中避,光并,充暂分不震用荡时混应匀放。在2℃到8℃冰箱内保存,取出时应置于室温下复温1小时方可输注,配置好的营养液严禁加热使用。
2、肠外营养液集中调配的操作程序
TPN的调配需要一个洁净、无菌的环境,要求在层流净化工作台上按无菌操作原
则,按规定的混合顺序进行。
(1)首先将不含磷制剂的电解质、水溶性维生素、微量元素、胰岛素等加入氨
基酸中,充分混匀,以免局部浓度过高。 (2)将磷制剂加入葡萄糖溶液中,并充分震荡混匀。
(3)将氨基酸和葡萄糖溶液两种溶液通过配液管全部流入静脉营养袋,充分混匀。 (4)将脂溶性维生素加入脂肪乳剂中混匀。
(5)将含有维生素的脂肪乳液加入氨基酸和葡萄糖溶液混合的静脉
禁忌症:
1、肝肾功能不良,转氨酶显著增高或BUN明显增高超过正常
值2倍以上。 2、严重代谢性酸中毒未纠正前。
3、循环衰竭未扩容纠正前。
4、重度缺氧、严重感染败血症前、高胆红素血症以及血小 板明显减少时静脉营养中禁用脂肪乳,只用葡萄糖和氨基酸 功能。
43、重肠度外缺营氧养、液严的重使感用染 管检败理查血症澄前、明高胆度红,素血如症以出及血现小液板明体显减变少时色静或脉营有养中异禁用常脂沉肪乳淀,只均用葡不萄得糖和使氨基用酸功。能。 5)肠外营养液使用持续均匀输注法,最好用输液泵、微量注射泵等控制 操3、作循前环穿衰戴竭整未齐扩,容七纠步正洗前手。法洗手,戴口罩。 ( (13)临严床格上按使照用步肠骤外进营 行养营液养,液首的先配根制据,患并者充的分病摇情匀以。及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的类型和程度决定输注类型及输注量。 速度。一天预订输入的营养液应在24小时内输完。 (2)肠将外磷营制养剂液加现入配葡现 萄用糖,溶注液意中避,光并,充暂分不震用荡时混应匀放。在2℃到8℃冰箱内保存,取出时应置于室温下复温1小时方可输注,配置好的营养液严禁加热使用。
2、肠外营养液集中调配的操作程序
TPN的调配需要一个洁净、无菌的环境,要求在层流净化工作台上按无菌操作原
则,按规定的混合顺序进行。
(1)首先将不含磷制剂的电解质、水溶性维生素、微量元素、胰岛素等加入氨
基酸中,充分混匀,以免局部浓度过高。 (2)将磷制剂加入葡萄糖溶液中,并充分震荡混匀。
(3)将氨基酸和葡萄糖溶液两种溶液通过配液管全部流入静脉营养袋,充分混匀。 (4)将脂溶性维生素加入脂肪乳剂中混匀。
(5)将含有维生素的脂肪乳液加入氨基酸和葡萄糖溶液混合的静脉
早产儿的特点及护理PPT课件
6
乳腺
足月儿
早产儿
乳腺结节>4mm
乳腺无结节或结节<4mm
7
外生殖器(男)
足月儿
早产儿
睾丸已降至阴囊,阴囊皱纹多
睾丸未降、阴囊少皱摺
8
外生殖器(女)
足月儿
早产儿
大阴唇遮盖小阴唇
大阴唇不能遮盖小阴唇
9
跖纹
足月儿
早产儿
跖纹遍及整个足底
足底纹理少
10
足月儿与早产儿的
外观特点
足月儿
早产儿
皮肤
红润、皮下脂肪丰满和毳毛 少
2、出生体重<2000g或低体温者,应尽早置 婴儿暖箱保暖,并根据体重、日龄选择中 性环境温度。
3、体重大于2000g者,应给予戴帽保暖,以
25
降低氧耗量和散热量。
二、维持有效呼吸 1. 保持呼吸道通畅 早产儿仰卧时可在肩下放置软垫,避免颈部 弯曲。
26
2.低氧血症时给予吸氧
27
CPAP正压给氧
19
早产儿的特点
3、体温调节 • 体温调节中枢功能不完善 • 皮下脂肪少,体表面积相对较大→易散热 • 棕色脂肪产热,早产儿棕色
脂肪少,寒冷时,易发生低体温、 寒冷损伤综合征
棕色脂肪分布
20
早产儿的特点
中性温度(neutral temperature) :是指一个范围 值,在此温度中婴儿的代谢率和耗氧量最 低。与出生体重和出生日龄密切相关
8. 体温调节
9. 能量及体液代
谢
12
早产儿的特点
1、呼吸系统
肺内液 30~35ml/kg (分娩前)
产道挤压
建立呼吸后
1/3 ~1/2 由口鼻排出
1/2 ~2/3 肺间质内毛细血管 和淋巴管吸收
乳腺
足月儿
早产儿
乳腺结节>4mm
乳腺无结节或结节<4mm
7
外生殖器(男)
足月儿
早产儿
睾丸已降至阴囊,阴囊皱纹多
睾丸未降、阴囊少皱摺
8
外生殖器(女)
足月儿
早产儿
大阴唇遮盖小阴唇
大阴唇不能遮盖小阴唇
9
跖纹
足月儿
早产儿
跖纹遍及整个足底
足底纹理少
10
足月儿与早产儿的
外观特点
足月儿
早产儿
皮肤
红润、皮下脂肪丰满和毳毛 少
2、出生体重<2000g或低体温者,应尽早置 婴儿暖箱保暖,并根据体重、日龄选择中 性环境温度。
3、体重大于2000g者,应给予戴帽保暖,以
25
降低氧耗量和散热量。
二、维持有效呼吸 1. 保持呼吸道通畅 早产儿仰卧时可在肩下放置软垫,避免颈部 弯曲。
26
2.低氧血症时给予吸氧
27
CPAP正压给氧
19
早产儿的特点
3、体温调节 • 体温调节中枢功能不完善 • 皮下脂肪少,体表面积相对较大→易散热 • 棕色脂肪产热,早产儿棕色
脂肪少,寒冷时,易发生低体温、 寒冷损伤综合征
棕色脂肪分布
20
早产儿的特点
中性温度(neutral temperature) :是指一个范围 值,在此温度中婴儿的代谢率和耗氧量最 低。与出生体重和出生日龄密切相关
8. 体温调节
9. 能量及体液代
谢
12
早产儿的特点
1、呼吸系统
肺内液 30~35ml/kg (分娩前)
产道挤压
建立呼吸后
1/3 ~1/2 由口鼻排出
1/2 ~2/3 肺间质内毛细血管 和淋巴管吸收
《早产儿的护理》ppt课件
柔完成,避免不必要的检查及移动。 ❖ (2)每4小时测体温1次,体温应保持恒定(皮肤温度36.5~37.2℃)。 ❖ (3)每天在固定时间称1次体重,宜在哺乳前进行。 ❖ (4)早产儿在脐带脱落、创口愈合后再沐浴。 ❖ (5)按要求给予基础护理,如眼护、口护、脐护等。 ❖ (6)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
生发基质,易发生颅内出血。
❖ 7、肝脏功能 ❖ 肝脏不成熟对胆红素代谢不完全,生理性黄疸持续时间长且
重,易引起高胆红素血症甚至核黄疸。 ❖ 贮存维生素K不足,凝血因子缺乏,易致出血。 ❖ 维生素A、D缺乏,易患佝偻病。 ❖ 肝糖原变成血糖的功能低,易发生低血糖 。 ❖ 合成蛋白质的功能差,血浆蛋白低下,易致水肿及低蛋白血
吸收较好,在缺氧、缺血、喂养不当的情况下容易发生坏死 性小肠结肠炎。 ❖ (3)消化能力弱易发生呕吐、腹胀、腹泻。 ❖ (4 ) 胎粪形成较少,肠蠕动乏力,易发生胎粪延迟排出。
编辑课件
9
❖ 6、神经系统 ❖ 胎龄越小,各种反射越差,表现为原始反射难以引出或引出
不完全,肌张力低。 ❖ 早产儿,尤其是极低出生体重儿,由于脑室管膜下存在胚胎
潜在并发症
出血、呼吸暂停
预期目标
通过体温管理使体温维 持在36.5~37.2℃(腋温) 患儿体重合理增长,无 喂养不耐受发生 无医院感染的发生
通过呼吸护理维持有效 呼吸,患儿无缺氧表现 通过护理避免或减少并 发症的发生
编辑课件
15
六、护理措施
❖ 1.一般护理 ❖ (1)保持病室安静,集中护理,喂奶、穿衣、换尿布等工作需在暖箱中轻
❖ 3)喂奶后应取右侧卧位,注意观察有无青紫、溢乳、呕吐等,准确记录24小时 出入量,每日测体重,便于分析以调整喂养方案。
❖ 4)留置胃管的护理 ❖ ①妥善固定,防止打折,避免脱出。
生发基质,易发生颅内出血。
❖ 7、肝脏功能 ❖ 肝脏不成熟对胆红素代谢不完全,生理性黄疸持续时间长且
重,易引起高胆红素血症甚至核黄疸。 ❖ 贮存维生素K不足,凝血因子缺乏,易致出血。 ❖ 维生素A、D缺乏,易患佝偻病。 ❖ 肝糖原变成血糖的功能低,易发生低血糖 。 ❖ 合成蛋白质的功能差,血浆蛋白低下,易致水肿及低蛋白血
吸收较好,在缺氧、缺血、喂养不当的情况下容易发生坏死 性小肠结肠炎。 ❖ (3)消化能力弱易发生呕吐、腹胀、腹泻。 ❖ (4 ) 胎粪形成较少,肠蠕动乏力,易发生胎粪延迟排出。
编辑课件
9
❖ 6、神经系统 ❖ 胎龄越小,各种反射越差,表现为原始反射难以引出或引出
不完全,肌张力低。 ❖ 早产儿,尤其是极低出生体重儿,由于脑室管膜下存在胚胎
潜在并发症
出血、呼吸暂停
预期目标
通过体温管理使体温维 持在36.5~37.2℃(腋温) 患儿体重合理增长,无 喂养不耐受发生 无医院感染的发生
通过呼吸护理维持有效 呼吸,患儿无缺氧表现 通过护理避免或减少并 发症的发生
编辑课件
15
六、护理措施
❖ 1.一般护理 ❖ (1)保持病室安静,集中护理,喂奶、穿衣、换尿布等工作需在暖箱中轻
❖ 3)喂奶后应取右侧卧位,注意观察有无青紫、溢乳、呕吐等,准确记录24小时 出入量,每日测体重,便于分析以调整喂养方案。
❖ 4)留置胃管的护理 ❖ ①妥善固定,防止打折,避免脱出。
早产儿静脉营养
6
a
营养需要及营养液成分
『热卡需要』热卡需要取决于日龄,体重,活 动,环境,入量,器官成熟程度,食物种类等。 热卡需要主要分为维持基础需要及生长两部分。 环境温度对早产儿能量消耗影响较大,皮温降 低1度,热卡需要增加10%~15%,任何操作都 使是失热增加。
7
a
营养需要及营养液成分
『糖的需要』在胃肠道外营养液中,非蛋白的 能量来源极为重要,可以节省氮的消耗。热卡/ 氮的比列应为627kJ(150kcal),即提供1g氮应 同时提供150~200非蛋白热卡。葡萄糖是理想 的来源,每克提供16.7kJ(4kcal)。早产儿对葡 萄糖的平衡处于过渡阶段,由于肝细胞对胰岛 素不敏感,对输入葡萄糖的耐受性差,易发生 高血糖。所以输糖过程中,血糖不应超过 7mmol/L(125mg/dl)
8
a
营养需要及营养液成分
『蛋白质需要』新生儿蛋白质需要取决于胎龄, 疾病,及营养提供的方法,在生后48小时内开 始使用,每g氨基酸可提供4kcal热量。早产儿 由于缺乏几种蛋白质水解酶故除成人的8种必 需氨基酸外,组氨酸、胱氨酸、牛磺酸也为早 产儿所必需。
9
a
营养需要及营养液的成分
『脂肪需要』胃肠道外营养中应用脂肪乳剂即 可满足热卡需要,又科降低所需葡萄糖的浓度, 并预防必需脂肪酸缺乏。此外,由于其对血管 壁的作用,脂肪乳与其他营养液一起输入,可 较长时间保持周围静脉通畅。早产儿脂蛋白脂 酶活性差,细胞摄取,利用脂肪酸能力低,应 缓慢输入,24小时平均连续输入。
10
a
营养需要及营养液成分
『无机盐及微量元素]生后第一周的极低出生体 重儿由于不显性水分丢失量大,出现高钠血症, 又因有脑室内出血,RDS或气胸引起的低钠, 此时每天提供钠1mmol/kg即可,以后因肾小 管钠的再吸收低,可出现晚期低钠血症,钠的 需求增加,可达3~5mmol/(kg.d),尤其是超 低出生体重儿,头三天早产儿由于远端肾曲管 发育不成熟,有非少尿性高钾的危险,故不要 补钾,为减少高氯性酸中毒的发生,氯总量不 超过6mmol/kg.d。
早产儿静脉营养养治疗
早产儿分类
根据出生体重和胎龄,早产儿可分为低体重儿、极低体重儿和小于胎龄儿。其 中,出生体重低于2500g的称为低体重儿,出生体重低于1500g的称为极低体 重儿。
早产儿生理特点
01
02
03
器官发育不成熟
早产儿的器官功能和适应 能力较足月儿差,需要特 殊护理和关注。
消化吸收能力弱
早产儿的胃肠道发育不完 善,消化吸收能力较弱, 容易出现喂养不耐受和营 养不良。
空气净化
配置静脉营养液的场所应具备良好的空气净 化系统,定期消毒,保持空气洁净。
操作人员要求
操作人员需经过专门培训,具备无菌操作技 能和静脉营养知识,操作前需进行手部和穿 戴无菌衣物的消毒。
输液器具选择及消毒方法
输液器具选择
选择适合早产儿的输液器具,如输液泵、输液管等,应保证材质安全、无毒性、 无热源。
关性感染。
代谢性并发症
合理控制静脉营养中脂肪乳剂的种类和剂量 ,避免长时间禁食或过度喂养,预防脂肪肝
、胆汁淤积等肝胆并发症。
肝胆并发症
定期监测血糖、电解质等生化指标,及时调 整静脉营养配方和输注速度,预防高血糖、 低血糖、电解质紊乱等代谢性并发症。
静脉通路相关并发症
选择合适的静脉通路和穿刺工具,定期评估 静脉通路通畅性和局部皮肤情况,预防静脉 炎、导管堵塞、皮肤坏死等静脉通路相关并 发症。
03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密切关注早产儿在治疗过程中 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并采取相 应措施进行预防和处理。
04
家长教育与心理支持
加强对家长的教育和心理支持 ,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配合 治疗。
05
静脉营养治疗操作规范与护理要点
无菌操作规范执行要求
严格执行无菌技术
根据出生体重和胎龄,早产儿可分为低体重儿、极低体重儿和小于胎龄儿。其 中,出生体重低于2500g的称为低体重儿,出生体重低于1500g的称为极低体 重儿。
早产儿生理特点
01
02
03
器官发育不成熟
早产儿的器官功能和适应 能力较足月儿差,需要特 殊护理和关注。
消化吸收能力弱
早产儿的胃肠道发育不完 善,消化吸收能力较弱, 容易出现喂养不耐受和营 养不良。
空气净化
配置静脉营养液的场所应具备良好的空气净 化系统,定期消毒,保持空气洁净。
操作人员要求
操作人员需经过专门培训,具备无菌操作技 能和静脉营养知识,操作前需进行手部和穿 戴无菌衣物的消毒。
输液器具选择及消毒方法
输液器具选择
选择适合早产儿的输液器具,如输液泵、输液管等,应保证材质安全、无毒性、 无热源。
关性感染。
代谢性并发症
合理控制静脉营养中脂肪乳剂的种类和剂量 ,避免长时间禁食或过度喂养,预防脂肪肝
、胆汁淤积等肝胆并发症。
肝胆并发症
定期监测血糖、电解质等生化指标,及时调 整静脉营养配方和输注速度,预防高血糖、 低血糖、电解质紊乱等代谢性并发症。
静脉通路相关并发症
选择合适的静脉通路和穿刺工具,定期评估 静脉通路通畅性和局部皮肤情况,预防静脉 炎、导管堵塞、皮肤坏死等静脉通路相关并 发症。
03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密切关注早产儿在治疗过程中 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并采取相 应措施进行预防和处理。
04
家长教育与心理支持
加强对家长的教育和心理支持 ,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配合 治疗。
05
静脉营养治疗操作规范与护理要点
无菌操作规范执行要求
严格执行无菌技术
2024年《早产临床防治指南》解读PPT课件
02 早产原因及危险因素分析
早产发生原因分析
母体因素
包括年龄、孕产史、疾病史、生活方式等,如高龄产妇、多胎妊娠 、既往早产史、妊娠期高血压、糖尿病等都可能增加早产风险。
胎儿因素
胎儿自身的因素也可能导致早产,如胎儿畸形、胎儿宫内生长受限 、胎膜早破等。
胎盘及羊水因素
胎盘功能不全、胎盘早剥、前置胎盘、羊水过多或过少等也可能导致 早产。
危险因素识别与评估
早期筛查
通过孕早期筛查,及时发现并 干预可能增加早产风险的疾病
和不良因素。
高危人群管理
对高龄产妇、多胎妊娠、既往 早产史等高危人群进行重点管
理和监护。
孕期监测
加强孕期监测,及时发现并处 理妊娠并发症和合并症,降低
早产风险。
预防措施与建议
加强孕期保健
孕妇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加强孕 期营养,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压力。
早产儿脑血管发育不完善,易发生颅内出血 ,可能导致神经系统后遗症。
低血糖
早产儿糖原储备不足,易发生低血糖,影响 大脑发育。
预防措施制定和实施
加强孕期保健
定期产检,及时发现并治疗孕期并发症 ,降低早产风险。
提高分娩技术
采用先进的分娩技术,减少产伤和窒息 等并发症的发生。
早产儿特殊护理
对早产儿进行特殊护理,包括保暖、喂 养、呼吸支持等。
早产儿危害性及重要性
危害性
早产儿由于身体各器官发育不成熟,容易出现多种并 发症,如呼吸窘迫综合征、颅内出血、感染等。这些 并发症不仅威胁早产儿的生命,还可能导致严重的后 遗症。
重要性
早产儿是新生儿科和儿科医生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 对于早产儿的治疗和护理需要更加专业和细致的照顾 ,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提高存活率。同时,对于 早产儿的家庭和社会也带来了沉重的经济和心理负担 。因此,加强早产儿的防治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2024年《早产临床防治指南》解读PPT课件
02 早产临床防治策略加Βιβλιοθήκη 孕期保健与宣教孕前咨询与教育
针对适龄夫妇开展孕前优生 咨询,普及早产防治知识。
定期产检
加强孕期定期产检,及时发 现并处理可能导致早产的潜
在因素。
健康生活方式
指导孕妇保持健康的生活方 式,包括合理饮食、适度运
动、充足睡眠等。
早期识别与干预高风险人群
高危因素筛查
对有早产史、宫颈机能不全、 子宫畸形等高危因素的孕妇进
行筛查。
早期干预措施
针对筛查出的高风险人群,采 取宫颈环扎术、孕酮补充等早
期干预措施。
心理关怀与支持
为高风险孕妇提供心理关怀与 支持,减轻其焦虑、抑郁等不
良情绪。
优化产程管理与胎儿监护
产程管理
加强产程观察与管理,及时发 现并处理产程中的异常情况。
胎儿监护
采用胎心监护、超声等手段对 胎儿进行持续监护,确保胎儿 安全。
02
危险因素包括孕期高血压、糖尿 病、心脏病等母体疾病,以及不 良生活习惯如吸烟、饮酒、滥用 药物等。
临床表现与诊断依据
早产儿出生后可能出现呼吸困难、喂养困难、体温调节不稳定、黄疸等症状。部分早产儿还可能伴 有视网膜病变、颅内出血等并发症。
临床表现
诊断依据
主要依据早产儿的出生史、临床表现以及相关的实验室检查。如头部B超、CT等影像学检查可辅助诊 断颅内出血等病变。
远期预后评估及干预策略
通过对早产儿的长期随访,评估其远期预后情况,包括生长发育、神经心理发育、健康状况等方面 。针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制定相应的干预策略。
预后评估
干预策略
根据早产儿的实际情况和预后评估结果,制定个性化的干预策略。如针对生长发育迟缓的早产儿, 加强营养支持和运动锻炼;针对神经心理发育异常的早产儿,进行早期康复训练和特殊教育等。同 时,定期对干预效果进行评估和调整。
早产儿的护理ppt课件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生命体征监测
密切观察早产儿呼吸、心率、血压等 生命体征变化,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定期检查评估
定期对早产儿进行生长发育评估和相 关检查,及时调整护理和治疗方案。
神经系统观察
注意早产儿神志、肌张力等神经系统 表现,预防脑损伤等并发症。
03
早产儿常见并发症及护理
呼吸系统并发症及护理
1 2 3
眼科检查。
04
早产儿出院指导与家庭护 理
出院前评估与教育
评估早产儿健康状况
包括体重、身长、头围等生长指标,以及呼吸、心率、体温等生 命体征。
家长教育
向家长讲解早产儿的特点、护理要点和注意事项,提高家长的护理 能力。
指导家长观察早产儿状况
教授家长如何观察早产儿的吃奶、睡眠、大小便等日常情况,以及 异常情况的识别和处理。环 Nhomakorabea湿度控制
保持室内相对湿度在 55%-65%之间,以防皮 肤水分蒸发过多。
减少光线刺激
降低室内光线强度,避免 对早产儿眼睛的刺激。
喂养与营养支持
尽早开始喂养
根据早产儿情况,尽早开 始经口或鼻胃管喂养,以 促进胃肠发育。
选择合适乳品
根据早产儿情况选择母乳 或早产儿配方奶,以满足 其特殊营养需求。
营养支持
消化系统并发症及护理
喂养不耐受
01
早产儿吸吮、吞咽功能不协调,易发生喂养不耐受。护理中应
采用少量多次的喂养方式,必要时给予静脉营养支持。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02
严重时可危及生命。护理中应密切观察腹部情况,及时发现并
处理腹胀、呕吐等症状。
黄疸
03
早产儿肝脏功能不成熟,处理胆红素能力有限,易发生黄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无机盐及微量元素]生后第一周的极低出生体重儿由 于不显性水分丢失量大,出现高钠血症,又因有脑室 内出血,RDS或气胸引起的低钠,此时每天提供钠 1mmol/kg即可,以后因肾小管钠的再吸收低,可出现 晚期低钠血症,钠的需求增加,可达3~5mmol/(kg.d), 尤其是超低出生体重儿,头三天早产儿由于远端肾曲 管发育不成熟,有非少尿性高钾的危险,故不要补钾, 为减少高氯性酸中毒的发生,氯总量不超过 6mmol/kg.d。
7mmol/L(125mg/dl)
.
8
营养需要及营养液成分
『蛋白质需要』新生儿蛋白质需要取决于胎龄, 疾病,及营养提供的方法,在生后48小时内开 始使用,每g氨基酸可提供4kcal热量。早产儿 由于缺乏几种蛋白质水解酶故除成人的8种必需 氨基酸外,组氨酸、胱氨酸、牛磺酸也为早产 儿所必需。
.
9
营养需要及营养液的成分
新生儿科
早产儿静脉营养
.
1
早产儿静脉营养
❖ 定义:静脉内营养又称胃肠道外营养(PN), 对长期不能接受经口喂养的患病新生儿及早产 儿通过静脉提供各种营养素,达到正常的生长 发育。
2
适应症
❖ 1.先天性消化道畸形外科手术治疗前后; ❖ 2.短肠在综合征; ❖ 3.NEC内科保守治疗患者; ❖ 4.严重RDS,频发呼吸暂停需用呼吸机而不能鼻饲者; ❖ 5.顽固性腹泻; ❖ 6.无法从胃肠道喂养的极低出生体重儿及早产儿; ❖ 7.严重营养不良者.
❖ 2.血生化检查 ❖ 3.必要时做血常规、凝血及血培养
.
15
结论
❖ 胃肠道外营养并不是毫无危害,应掌握有关代 谢知识及操作技术,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及 时发现及处理各种生化代谢异常,继发感染等。 才可以避免严重的合并症。
.
16
❖ 2:48小时内给氨基酸。
❖ 3:72小时内给脂肪乳,加中,长链甘油三酯,降低磷 脂和甘油三酯比列。
❖ 4:胃肠道外营养分全胃肠道外营养(TPN)及部分胃 肠道外营养(PPN),早期(2-7天)开始给以少量经 口喂养,可减少用TPN的时间,高胆红素血症及胆汁 淤积等。
.
5
营养需要及营养液成分
❖ 『液体入量』入量视新生儿的成熟程度,生后 日龄,所处 环境等有所不同,胎龄越小体液的 比列越高。早产儿细胞外液量多,肾的浓缩, 稀释能力差,对过多的液体不能适应,可导致 动脉导管开放等不良后果,另一方面其体表面 积大,不显性失水多,尤其是生后第一周。
.
12
输液途径
❖ 1.周围静脉PN:头皮静脉、四肢静脉、腋静脉。
❖ 2:中心静脉PN:由颈静脉、锁骨下静脉、股 静脉置管至上腔或下腔静脉、PICC。
.
13
PN的并发症
❖ 1.机械性:主要发生在中心静脉营养时 ❖ 2.感染性:主要发生在中心静脉营养时 ❖ 3.代谢性
.
14
监护方法
❖ 1.每天测量体重、每周测身长、头围、皮下脂 肪厚度
.
11
营养需要及营养液的成分
❖ 『维生素需要』维生素需要量以口服量为基础。可在 静脉营养液中加维生素液体制剂。
❖ 1.可用静脉营养的复合维生素:水乐维他、九维他、 嘉利多维等。
❖ 2.脂溶性维生素(A、D、E)(脂维他、维他利匹特), 其中30~80%的含量在输注时流失。由于维生素粘在 注射器上,或因光疗使其成分下降。将复合维生素加 入脂肪乳溶液中,可将其流失率降至10%。
.
3
禁忌症
❖ 1.循环不足(低血压、肾衰) ❖ 2.严重酸中毒 ❖ 3.在呼吸机状态下仍难维持氧饱和度 ❖ 4.严重的急性感染 ❖ 5.出血因素 ❖ 6.黄疸:接近换血水平
.
4
早产儿胃肠道外营养的策略
❖ 1:早期提供胃肠道外营养科减少生后体重丢失,减少 代谢合并症,吸入性肺炎,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 缩短住院天数,有利于婴儿期生长发育。
.
6
营养需要及营养液成分
❖ 『热卡需要』热卡需要取决于日龄,体重,活 动,环境,入量,器官成熟程度,食物种类等。 热卡需要主要分为维持基础需要及生长两部分。 环境温度对早产儿能量消耗影响较大,皮温降 低1度,热卡需要增加10%~15%,任何操作都使 是失热增加。
.
7
营养需要及营养液成分
❖ 『糖的需要』在胃肠道外营养液中,非蛋白的 能量来源极为重要,可以节省氮的消耗。热卡/ 氮的比列应为627kJ(150kcal),即提供1g氮应同 时提供150~200非蛋白热卡。葡萄糖是理想的 来源,每克提供16.7kJ(4kcal)。早产儿对葡萄糖 的平衡处于过渡阶段,由于肝细胞对胰岛素不 敏感,对输入葡萄糖的耐受性差,易发生高血 糖。所以输糖过程中,血糖不应超过
❖ 『脂肪需要』胃肠道外营养中应用脂肪乳剂即 可满足热卡需要,又科降低所需葡萄糖的浓度, 并预防必需脂肪酸缺乏。此外,由于其对血管 壁的作用,脂肪乳与其他营养液一起输入,可 较长时间保持周围静脉通畅。早产儿脂蛋白脂 酶活性差,细胞摄取,利用脂肪酸能力低,应 缓慢输入,24小时平均连续输入。
.
10
营养需要及营养液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