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工程的三步走
嫦娥工程三步走的方案
![嫦娥工程三步走的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dc7858b2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98.png)
嫦娥工程三步走的方案第一步:绕月探测嫦娥工程的第一步是绕月探测任务,旨在实现对月球的绕飞和着陆探测。
这一步走的方案是通过研发和发射嫦娥一号探测器,实现对月球的绕月探测。
嫦娥一号探测器于2007年发射,成功进入月球轨道,并于同年底实施了软着陆,成为继美苏之后第三个成功登陆月球的国家。
在绕月探测任务中,嫦娥一号探测器取得了许多重大的科学成果,包括对月表地貌、矿物成分、地质构造等方面的观测和测量,并通过巡视器拍摄了大量高分辨率影像数据。
这些数据为后续的月球探测任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技术上,嫦娥一号探测器在着陆过程中成功实现了复杂的软着陆操作,这是中国航天界所取得的一项重要突破。
此外,嫦娥一号探测器还实现了自主导航和自主避障,提高了探测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第二步:月面着陆和返回嫦娥工程的第二步是月面着陆和返回任务,旨在实现对月球表面的着陆探测和样品返回。
这一步走的方案是通过研发和发射嫦娥二号探测器,实现对月球表面的软着陆和样品采集,并成功返回地球。
嫦娥二号探测器于2010年发射,成功进入月球轨道,并于同年成功实施了软着陆,并实现了回收样品返回。
在月面着陆和返回任务中,嫦娥二号探测器取得了许多重大的科学成果,包括采集了大量的月球地质样品,并通过样品返回舱成功返回地球,这些样品对研究月球的成分、结构和演化过程具有重要的价值。
在技术上,嫦娥二号探测器实现了对月球表面的软着陆和自主取样,这是中国探测器在月球表面实施的首次软着陆和取样操作,为后续的月球探测任务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
第三步:月球着陆和返回嫦娥工程的第三步是月球着陆和返回任务,旨在实现对月球表面的精确着陆和长时间探测。
这一步走的方案是通过研发和发射嫦娥三号探测器,实现对月球表面的精确软着陆和实施长时间探测。
嫦娥三号探测器于2013年发射,成功进入月球轨道,并于同年成功实施了软着陆,并实施了长时间探测任务。
在月球着陆和返回任务中,嫦娥三号探测器取得了许多重大的科学成果,包括实施了长时间的月表科学探测,收集了大量的科学数据,并通过巡视器拍摄了大量高分辨率影像数据,这些数据为后续的月球探测任务提供了重要的科学支持。
嫦娥三号
![嫦娥三号](https://img.taocdn.com/s3/m/043d38db49649b6648d747c1.png)
嫦娥三号嫦娥三号卫星是中国国家航天局嫦娥工程第二阶段的登月探测器,包括着陆器和月球车。
预计将于2013年12月初由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
它将携带中国的第一艘月球车,并实现中国首次月面软着陆。
2013年8月28日,中国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对外宣布,探月工程重大专项领导小组当天召开第十一次会议暨嫦娥三号任务进场动员会,审议批准了嫦娥三号任务由研制建设阶段转入发射实施阶段。
嫦娥三号探测器将于今年年底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择机发射。
2013年9月11日嫦娥三号乘飞机转运,于12日10时抵西昌发射场。
简介嫦娥三号是中国国家航天局嫦娥工程第二阶段的登月探测器,包括着陆器和月球车。
将于2013年年底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
它将携带中国的第一艘月球车,并实现中国首次月面软着陆。
嫦娥三号由着陆器和巡视探测器(即“中华牌”月球车)组成,进行首次月球软着陆和自动巡视勘察,获取月球内部的物质成分并进行分析,将一期工程的“表面探测”引申至内部探测。
其中着陆器定点守候,月球车在月球表面巡游90天,范围可达到5平方公里,并抓取月壤在车内进行分析,得到的数据将直接传回地球。
2解读三号嫦娥三号实物模型揭神秘面纱嫦娥三号将是中国发射的第一个地外软着陆探测器和巡视器(月球车),也是阿波罗计划结束后重返月球的第一个软着陆探测器,是探月工程二期(落)的关键任务,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叶培建介绍,嫦娥三号探测器将突破月球软着陆、月面巡视勘察、月面生存、深空探测通信与遥控操作、运载火箭直接进入地月转移轨道等关键技术。
[2]选择与以往不同区域着陆;月面软着陆就位探测与月球车巡视勘察二者同时进行并有机结合,将获得比以前更有意义的探测成果;在国际上首次利用测月雷达实测月壤厚度(1~30米)和月壳岩石结构(1~3千米);首次在软着陆地点利用数据转发器精确测定地月间距离,进行月球动力学研究;首次开展日地空间和太阳系外天体的月基甚低频射电干涉观测,进行太阳射电爆发与空间粒子流、光千米波辐射、日冕物质抛射行星低频噪声和太阳系外天体的甚低频观测研究;首次在月球上采用极紫外相机观测太阳活动和地磁扰动对地球空间等离子层极紫外辐射的影响,研究该等离子层在空间天气过程中的作用;首次进行月基光学天文观测,研究太阳系外行星系统、星震和活动星系核。
关注:“嫦娥”奔月成功
![关注:“嫦娥”奔月成功](https://img.taocdn.com/s3/m/14093e68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6a.png)
038“嫦娥”奔月成功China Successfully Launches Chang'e-52020年11月24日4时30分,我国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用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成功发射探月工程嫦娥五号探测器,火箭飞行约2200秒后,顺利将探测器送入预定轨道,开启我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之旅。
23天后,2020年12月17日凌晨,在闯过月面着陆、自动采样、月面起飞、月轨交会对接、再入返回等多个难关后,历经重重考验的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月球样品,成功返回地面。
嫦娥五号探测器重达8.2吨,由轨道器、返回器、着陆器、上升器四部分组成,任务实施由国家航天局组织,具体由工程总体和探测器、运载火箭、发射场、测控与回收、地面应用等五大系统共同完成,是我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规划中“回”的主任务,是中国科技创新能力和决心的集中体现。
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发射升空后,先后实施了助推器分离、整流罩分离、一二级分离以及器箭分离等动作。
嫦娥五号探测器由轨道器、返回器、着陆器、上升器四部分组成,在经历地月转移、近月制动、环月飞行后,着陆器和上升器组合体将与轨道器和返回器组合体分离,轨道器携带返回器留轨运行,着陆器承载上升器择机实施月球正面预选区域软着陆,按计划开展月面自动采样等后续工作。
嫦娥五号任务的科学目标主要是开展着陆点区域形貌探测和地质背景勘察,获取与月球样品相关的现场分析数据,建立现场探测数据与实验室分析数据之间的联系;对月球样品进行系统、长期的实验室研究,分析月壤结构、物理特11月24日4时30分,嫦娥五号探测器成功发射。
FOCUS ON 关注039性、物质组成,深化月球成因和演化历史的研究。
回顾嫦娥五号这举世瞩目的23天,人们一面为它惊险的太空之旅捏一把汗,一面为它不断传回的一条条捷报而欣喜和感动。
人们将永远铭记,2020年底这次意义非凡的太空之旅。
“惊天一落”扣人心弦2020年12月1日23时11分,嫦娥五号稳稳降落在月球正面西经51.8度、北纬43.1度附近的预选着陆区,月球风暴洋成为中国探月新地标。
探月工程计划三步走
![探月工程计划三步走](https://img.taocdn.com/s3/m/f836364d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30.png)
探月工程计划三步走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类对于探索太空的渴望也与日俱增。
探月工程作为人类太空探索的重要一环,一直备受关注。
为了实现探月工程的目标,我们制定了三步走的计划,以确保任务的顺利完成。
首先,第一步是前期准备。
在进行探月任务之前,我们需要做好充分的前期准备工作。
这包括对于太空技术的研发和测试,对于月球表面的勘测和分析,以及对于宇航员的培训和选拔等工作。
只有做好了这些前期准备工作,我们才能确保探月任务的顺利进行。
因此,第一步是非常关键的,它为后续的探月任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接下来,第二步是探测器的发射和着陆。
一旦前期准备工作完成,我们就可以着手进行探测器的发射和着陆工作。
探测器的发射需要经过严格的测试和筹备工作,以确保其能够安全地抵达月球表面。
一旦探测器成功着陆,我们就可以开始对月球表面进行详细的勘测和探测工作。
这一步是实现探月目标的关键一环,它将为后续的探月任务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
最后,第三步是宇航员的登月任务。
在完成了探测器的发射和着陆工作之后,我们将派遣宇航员进行登月任务。
宇航员将在月球表面展开一系列科学实验和勘测工作,以获取更多关于月球的信息和数据。
这些数据将为人类对于太空的探索提供重要的参考和支持,为未来的太空探索活动奠定坚实的基础。
总之,探月工程计划的三步走是一个系统而有序的计划,它为人类对于太空的探索提供了重要的支持和保障。
通过前期准备、探测器的发射和着陆、以及宇航员的登月任务,我们可以逐步实现对月球的探索和认识,为人类的太空探索事业做出重要的贡献。
希望在不久的将来,人类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月球,并开展更多的太空探索活动。
这将是人类科技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也将为人类的未来提供更多的可能性和机遇。
中国千年的探月梦想
![中国千年的探月梦想](https://img.taocdn.com/s3/m/61c0048fb0717fd5360cdc69.png)
第三步 回
第三步为“回”,时间在在2014至2020 年之间。即发射月球软着陆器,突破自地 外天体返回地球的技术,进行月球样品自 动取样并返回地球,在地球上对取样进行 分析研究,深化对地月系统的起源和演化 的认识。目标是月面巡视勘察与采样返回。
嫦娥工程进程
嫦娥一号 嫦娥二号 嫦娥三号 玉兔一号 ……
嫦娥工程
中国千年的探月梦想
嫦娥”这个 美丽的名字, 一直以来都 寄托着人们 对月亮的无 限向往,因 此“嫦娥奔 月”的神话 在民间流传 了几千年。 如今,登九 天揽月将不 再只是传说
从嫦娥奔月到嫦娥工程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 阙,今夕是何年?”仰望夜空,一轮明月 以无穷的魅力引人畅想。今天,我国航天 技术的发展,即将让嫦娥奔月的美丽传说 变成现实。2004年,中国启动了月球探月 工程,并命名为“嫦娥工程”,迈出了月 球探测的第一步。
嫦娥工程三步走源自一、“绕”。发射一颗月球卫星,在距离月球表面200 千米的高度绕月飞行,边绕边看,进行月球全球探测。 二、“落”。发射月球软着陆器,降落到月球表面,释 放一个月球车,在月球上边走边看,进行着陆区附近局 部详细探测,着陆器还将携带天文望远镜,从月亮上观 测星空。 三、“回”。发射月球自动采样返回器,降落到月球表 面后,机械手将采集月球土壤和岩石样品送上返回器, 返回器再将月球样品带回地球,开展相关研究。 让“绕、落、回”完美三步走完后,中国的无人探月技 术将趋于成熟,中国人登月的日子也将不再遥远。
嫦娥工程展望
规划为“绕、落、回”三期的中国探月工程,已 经圆满完成二期工程,转入三期。 探月三期任务将主要实现无人自动采样返回,嫦 娥五号将是任务执行者。 嫦娥五号作为三期工“主打星”,将于2017 年左右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中心发射,完成探月 工程的重大跨越——带回月球样品。 全国政协委员、嫦娥二号和三号总指挥顾问、总 设计师顾问叶培建说,届时,中国科学家手头上 将首次拥有我们的飞行器带回来的月球样品,“ 那是历史性时刻。”他说。
中国探月工程简介
![中国探月工程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e864cd63a98271fe910ef97f.png)
中国探月工程简介月球车征名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2013-09-24 15:17我要分享36对未知世界的探索是人类发展的永恒动力,对茫茫宇宙的探测是人类拓展生存空间的必由之路。
月球是距离地球最近的天体,也是环绕地球的唯一天然卫星,其独特的空间位置和潜在资源,成为人类开展深空探测的起点和基础。
中国探月工程按照“探”、“登”、“驻”开展规划论证,国务院于2004年初正式批准立项,并纳入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列为全国重大专项工程,2020年前分“绕、落、回”三个阶段分步实施。
一、“嫦娥一号”任务2007年10月24日,探月一期工程成功发射“嫦娥一号”卫星(CE-1),实现了对月球全球性与综合性环绕探测,标志着我国进入世界具有深空探测能力的国家行列。
“嫦娥一号”奔月示意图工程目标:1.研制和发射月球探测卫星;2.掌握绕月探测基本技术;3.开展月球科学探测;4.构建月球探测航天工程系统;5.为月球探测后续工程验证技术,积累经验。
科学目标:1.获取月球表面三维影像;2.分析月球表面元素含量和物质类型的分布特点;3.探测月壤特性;4.探测地月空间环境。
“嫦娥一号”卫星搭载了八种有效载荷,在月面200千米的环月轨道开展探测。
嫦娥一号调相轨道奔月嫦娥一号3次近月制动嫦娥一号200千米极轨圆轨道“嫦娥一号”任务的科学成果:二、“嫦娥二号”任务2010年10月1日,探月二期工程先导星“嫦娥二号”(CE-2)成功发射,为落月探测验证了部分关键技术,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2011年6月9日,嫦娥二号从月球轨道奔向日地拉格朗日L2点。
2011年8月25日,进入L2点环绕轨道,开展了为期10个月的科学探测。
获得了地球远磁尾离子能谱、太阳耀斑爆发和宇宙伽马爆的科学数据。
2012年6月1日,嫦娥二号脱离L2点轨道,经过195天飞行,实现与图塔蒂斯小行星交会。
三、“嫦娥三号”任务2008年2月15日,国务院正式批准探月工程二期立项。
中国探月工程嫦娥五号探月“三步走”收官“有看头”
![中国探月工程嫦娥五号探月“三步走”收官“有看头”](https://img.taocdn.com/s3/m/df8d7407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ea.png)
本刊讯11月24日4时30分,我国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用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成功发射探月工程嫦娥五号探测器,火箭飞行约2200秒后,个“首次”。
如获取了分辨率7米全月图;
获得了首幅月球正面和背面地质剖面
图;月球背面甚低频天文观测填补了国
际空白。
我国还获得了大量月球地质、
“此次嫦娥五号探月任务将有望
创造5个‘中国首次’:一是地外天体
的采样与封装,二是地外天体的起飞,
三是月球轨道交会对接,四是携带样品
“五姑娘”任务的目的是实现月面自动采样返回,开展月球样品地面分析研究。
任务期间,“五姑娘”探测器将重点实现三大工程目标:一是要突破一采样装置、表取采样装置、表取初级封
装装置和密封封装装置等“神器”,将
采取深钻、浅钻以及“铲土”“挖土”“夹
土”等方式,采集约2000克月壤,并
进行密封封装。
中国成功发射嫦娥一号卫星。
2009
3月1日,嫦娥“大姑娘”按预定计划
受控撞月,为探月工程一期——“绕月
探测”任务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2010。
中国探月工程知识总结
![中国探月工程知识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51edbba7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ad6906a.png)
中国探月工程知识总结自古以来,月亮在中国文化中占据着神秘而诗意的地位。
随着科技的进步,我国在探索月球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
本文将对中国探月工程进行知识总结,带领大家了解这项壮丽的科技事业。
一、中国探月工程概述中国探月工程,全称为“中国月球探测工程”,是我国自主研发和实施的月球探测项目。
该工程旨在了解月球的地质构造、表面物质成分、空间环境等方面的信息,为人类和平利用月球资源奠定基础。
二、探月工程发展阶段1.“嫦娥一号”:2007年,我国成功发射首颗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一号”,实现了绕月飞行、月球软着陆、月球车巡视等任务。
2.“嫦娥二号”:2010年,发射“嫦娥二号”,对月球表面进行了更为详细的探测,获得了大量高精度数据。
3.“嫦娥三号”:2013年,成功发射“嫦娥三号”,实现了月球软着陆,并释放月球车“玉兔号”,开展月球表面巡视探测。
4.“嫦娥五号”:预计2020年左右,将实施“嫦娥五号”任务,实现月球样品返回。
三、探月工程成果1.首次获得月球表面三维影像,为月球地质研究提供了重要数据。
2.发现月球表面多种矿物和岩石类型,为月球资源开发和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3.揭示月球表面形貌、物质成分、地质构造等方面的奥秘,丰富了人类对月球的认知。
4.提高了我国航天技术的自主创新能力,为后续深空探测奠定了基础。
四、探月工程未来展望我国探月工程将继续按照“绕、落、回”三步走战略,进一步开展月球探测。
未来任务将包括月球极区探测、月球背面探测、月球样品返回等,为人类了解月球、利用月球资源作出更大贡献。
总结:中国探月工程是我国航天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为我国科技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也为人类探索宇宙奥秘提供了宝贵的数据和经验。
嫦娥工程实施三步走方案
![嫦娥工程实施三步走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f49bb549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b7.png)
嫦娥工程实施三步走方案第一步:嫦娥一号2007年10月24日,中国嫦娥一号探测器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成为继美国和前苏联之后,第三个实现月球软着陆探测的国家。
嫦娥一号探测器搭载了月球轨道器和月球软着陆器两部分,它们将分别完成环月飞行和月面软着陆任务。
嫦娥一号的主要任务包括:对月球表面进行测绘和摄影,探测月球地球后方区域,开展月球微波辐射探测、月面物质成分分析等,首次向地点传送了月面照片,并与地面取得了较好的数据连接。
此举表明中国对月球探测技术具备了相当的水平,为未来的月球探测活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步:嫦娥二号嫦娥二号于2010年10月1日发射升空,是中国迄今为止最具有挑战性和突破性的航天探测任务之一。
该任务主要包括四项科学探测任务:月球软着陆器着陆周边环月拍照和摄影、月球测高光学电子质谱分析、月球成因、演化及地质过程的地形测绘及物质成分探测、月球表面流动尘状物质的探测。
嫦娥二号成功执行了多项任务,并在月球进行了图片拍摄、样品采集等活动,为中国深入的月球探测活动提供了丰富的科学数据和图片资料。
第三步:嫦娥三号在嫦娥一号和嫦娥二号的成功经验基础上,中国国家航天局于2013年12月2日成功发射了嫦娥三号。
嫦娥三号是中国首个实现月面软着陆和巡视勘测的探测器,实现了“绕、落、探、回”四项任务。
嫦娥三号任务主要包括:开展月面巡视勘测、实现区域地形动力输变化全息地质勘测以及采集样本。
嫦娥三号的成功发射和执行,标志着中国月球探测任务的新里程碑,为中国进一步的科学探测任务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和科学数据。
总结:嫦娥工程的实施三步走方案,通过嫦娥一号、嫦娥二号和嫦娥三号的成功执行,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提升了中国在月球探测领域的国际地位。
同时,嫦娥工程的实施也为人类深入了解宇宙、探索月球资源等目标提供了重要的科学数据和技术支持。
可以预见,随着中国国家航天局在月球探测领域的持续发展和实践,嫦娥工程将为未来人类登月、建立月球基地等活动奠定坚实的科学基础和技术支持。
中国探月工程史
![中国探月工程史](https://img.taocdn.com/s3/m/865dbf6a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cc.png)
中国探月工程史自从上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就开始了自己的探月之旅。
经过多年的努力和探索,中国探月工程在不断发展壮大,迈向了国际舞台。
下面将为大家概述中国探月工程的发展历程。
一、嫦娥一号:成功的第一步2007年10月24日,中国首次探月任务嫦娥一号成功发射。
嫦娥一号是中国第一颗绕月探测卫星,它的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成为继美国和前苏联之后,世界上第三个能够将人造卫星送入月球轨道的国家。
嫦娥一号的主要目标是进行月球绕飞和拍摄月面影像,为后续的探测任务提供数据支持。
二、嫦娥二号:实现着陆探测2010年10月1日,中国的嫦娥二号成功发射。
这次任务的重点是在嫦娥一号的基础上,实现着陆探测。
嫦娥二号携带了月球车“玉兔”,成功实现了月球软着陆,并成功展开探测设备。
这是中国首次实现月球着陆和月面巡视任务,标志着中国探月工程取得了重要的突破。
三、嫦娥三号:成功落地2013年12月2日,中国发射嫦娥三号,成功实现了月球的软着陆。
嫦娥三号任务的重点是在嫦娥二号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月球表面巡视和探测工作。
嫦娥三号携带的月球车“玉兔”成功行驶并展开了各种科学探测工作,收集了大量的数据和图像。
四、嫦娥四号:首次登陆月球背面2018年12月8日,中国成功发射了嫦娥四号,实现了人类历史上首次登陆月球背面的壮举。
嫦娥四号携带的探测器和巡视车成功落地,展开了一系列科学探测和实验。
这次任务的成功标志着中国探月工程进入了新的阶段,为未来的月球探测奠定了基础。
五、嫦娥五号:成功采样返回2020年11月24日,中国嫦娥五号成功发射,实现了中国首次月球采样返回任务。
嫦娥五号携带着月球样品返回舱,在月球上进行了采样工作,并成功返回地球。
这是世界上自1976年以来,第一次有国家成功地从月球上获取到样品并带回地球。
六、中国探月工程的未来展望中国探月工程的发展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未来,中国将继续推进探月工程,计划发射嫦娥六号、嫦娥七号等探测器,进一步深入探索月球,开展更加复杂和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探月精神事例
![探月精神事例](https://img.taocdn.com/s3/m/3028350e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03.png)
探月精神事例“我们终于拥有了自己的月壤!”2020年12月17日凌晨,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月球样本成功返回地球,这是21世纪人类首次月球采样返回任务。
这一刻,标志着我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规划圆满收官,也意味着中国航天事业又向前迈出一大步。
本世纪初,我国提出探月“绕、落、回”三步走规划。
从嫦娥一号绕月探测实现中华民族千年奔月梦想,到嫦娥二号首次实现我国对小行星的飞跃探测;从嫦娥三号成功实现落月梦想,到嫦娥四号实现人类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一次次与月相约的骄人成就背后,是我国无数追月逐梦的华夏儿女为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迈出的坚实步伐。
2004年,我国探月工程正式批准立项。
一代代航天人,发扬探月精神,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壮举。
十余年来,探月工程实现“六战六捷”。
牧星耕宇的追梦人,数十年如一日,从大山深处到大海之滨,一路追随、永不言弃;从翩翩少年到白发院士,他们矢志奋斗、不胜不休……中国积极开展有关国际交流与合作,分享航天发展成果,中外科学家共同搭建探索宇宙奥秘的平台。
“心至苍穹外,目尽星河远。
”探月工程的每一个大胆设想、每一次成功实施,无不凝聚着科研人员的艰辛付出,无不闪耀着勇往直前的精神光芒。
追逐梦想、勇于探索、协同攻坚、合作共赢——以探月精神不懈奋斗,一步一个脚印,一棒接着一棒,我们必将在奋力奔跑中迈向更加壮丽的星辰大海!探索月球是一份“1万-1=零”的事业,伴随着风险、挑战和未知,一颗螺丝钉、一个插头甚至就可以决定整个工程的成败。
十几年的探索,38万公里的追寻,上百家单位、几万名科技工作者、解放军指战员用心血和智慧实现了九天揽月的一次次突破、一步步跨越,也凝结了追逐梦想、勇于探索、协同攻坚、合作共赢的探月精神。
星空浩瀚无比,探索永无止境。
今天,“嫦娥”奔月、“天问”赴火……中国航天梦想的种子在星际间不断播撒,探月精神的“诗与远方”接续传承。
“与月亮相约,我们无疑是认真的!”正如探月工程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吴伟仁所说,当星际空间探索的接力棒传到新一代航天人手中,牧星耕宇勇向前,太空筑梦的脚步必将迈得更深、更远。
2009年高考地理热点试题“嫦娥一号”探月卫星
![2009年高考地理热点试题“嫦娥一号”探月卫星](https://img.taocdn.com/s3/m/ccbac20490c69ec3d5bb750d.png)
2009年高考地理热点试题“嫦娥一号”探月卫星背景材料:北京时间2007年10月日24日18时05分,在西昌(102°E、28.2°N)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将“嫦娥一号”卫星成功送入太空。
探月计划三步走:第一步“绕”:发射环月飞行的月球探测卫星;第二步“落”:即月球探测器在月面软着陆,进行月面巡视勘察;第三步“回”:即探测器完成月面巡视勘察及采样工作后返回。
四大科学目标:目标一、获取月球表面三维影像,初步编制月球地质与构造纲要图;目标二、分析月球表面有用元素含量和物质类型的分布特点,初步编制各元素的月面分布图;目标三、探测月壤特性,探测并评估月球表面月壤层的厚度;目标四、探测地月空间环境,记录原始太阳风数据,研究太阳活动对地月空间环境的影响。
(一)。
选择题如图所示,北京时间2007年10月24日18点05分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一个月球探测器——“嫦娥一号”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顺利升空。
据此回答1-15题:1、“嫦娥一号”升空时,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C )A、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并向北移动B、全球新旧两天的范围大致相等C、开罗烈日当空,阿拉斯加午夜深沉D、潘帕斯草原上太阳正从东北方向升起2、“嫦娥一号”卫星发射后首先将被送入一个地球同步椭圆轨道,这一轨道近地点为200公里,远地点为51000公里。
下列关于近地点和远地点的说法正确的是:()A、近地点位于平流层,天气稳定B、远地点位于高层大气,空气稀薄C、近地点位于高层大气,气温高,卫星易爆炸D、远地点位于宇宙空间,强辐射、高真空、失重环境3、“嫦娥一号”卫星在地球同步椭圆轨道上运行,无动力作用时,其在近地点和远地点的公转速度为:()A、近地点时公转角速度慢B、近地点时公转线速度慢C、远地点时公转角速度慢D、远地点时公转线速度快4、“嫦娥一号”升空时,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位置是:()A B C D5、“嫦娥一号”探月工程将完成四大科学任务,除获取月球全表面三维图像外,另三大任务为:()①、分析月球表面化学元素和物质类型的含量和分布②、探测月壤特性③、带回月球特有矿产资源的岩石样本④、探测4万至40万公里间地月空间环境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6、西昌卫星发射基地作为我国三大卫星发射基地之一,其区位优势有:()①、纬度较低,可充分利用地球自转的离心力②、海拔较高,发射倾角好,地空距离短,可缩短地面到卫星轨道的距离③、峡谷地形,地质结构坚实,有利于发射场的总体布局④、多晴朗天气,“发射窗口”好⑤、区域经济较发达,人、财、物优势突出A、①③④⑤B、①②③④C、①②④⑤D、②③④⑤7、西昌卫星发射基地与酒泉、太原卫星发射基地相比较,最突出的区位优势是:()A、纬度低B、海拔高C、多晴天D、地势平坦8、根据西昌的气象气候特点及卫星发射所需要的条件,推测西昌卫星发射的最佳季节为:A、7月-8月B、8月-9月C、10月-次年5月D、6月-7月9、“嫦娥一号”卫星奔月总共需时157小时左右,最终成为环月球卫星,在离月球表面200公里高度的极地轨道绕月球飞行,开展拍摄三维影像等工作。
探月工程
![探月工程](https://img.taocdn.com/s3/m/ce64adda5022aaea998f0fdf.png)
探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过初步分析与 论证,认为中国已有能力开展月球探测, 但由于探月计划提出一个完整的发展规划, 缺乏长期和有深度的科学探测目标,同时 当时国家的经济环境刚刚好转,航天基础 还不像今天这样扎实,只能做到简单的环 月飞行,对国家科技发展贡献有限,所以 未能启动。
历史背景三
• 第二轮探月热潮
1990年日本发射“飞天”月球探测器。1994 年,美国发射“克莱门汀1号”月球探测器后, 不仅开始对全月面元素的分布与含量进行探 测,还意外发现月球南极区有水冰存在的信 息,国际上掀起了第二轮探月热潮。 正是在全球第二轮探月热潮中,中国探月工 程提上了议事日程 。
我国航天科技人员在“嫦娥奔月” 的中国探月工程的工作历程
• •
12月20日,嫦娥一号卫星再次成功实施轨道机动, 抬高近月点至100Km,重新回到距月面100Km的极 轨圆轨道,完成第二阶段变轨试验。
摄影师拍摄银河景象 横贯夜空壮观美丽
• 2005年12月,绕月探测工
•
程领导小组召开第三次会议, 会议审议了《关于绕月探测 工程整体转入正样研制阶段 的报告》,研究决定绕月探 测工程总体由初样阶段正式 转入正样阶段,嫦娥一号卫 星和运载火箭进入飞行产品 的生产阶段,测控、发射场 和地面应用系统进入系统集 成和联试阶段。
历史背景二
• 第一轮探月热潮 :
从1959年1月到1976年8月,苏联和美国 共向月球发射了83个无人航天器,其中 有49个获得成功,掀起了对月球探测的 第一轮热潮 。
第一轮探月热潮与第 二轮探月热潮期间
• 从1969年7月到1972年12月,美国又成功
发射了6艘“阿波罗”号飞船,共有12名宇 航员登上月球,他们带回了403.54公斤的 样品,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把人类对 月球的认识大大向前推进了一步。1972年 美国“阿波罗计划”结束后,月球探测一 时有所降温,因为探月活动耗资巨大。
中国探月工程简介
![中国探月工程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c8b7161d4431b90d6c85c7bf.png)
第一阶段(2002~2005年或稍后) 绕月探测 研制和发射第一个月球探测器--月球探测卫星,主要用于 对有开发利用前景的月球能源与资源的分布与规律进行全 球性、整体性与综合性的探测,并对月球表面的环境、地 貌、地形、地质构造与物理场进行探测。 实施第一阶段发展计划,即我国绕月探测工程。 第二阶段(2005~2010年或稍后) 月球软着陆探测与月 面巡视勘察 研制和发射月球软着陆器及月面巡视车、自动机器人。试 验月球软着陆技术,探测着陆区岩石的化学与矿物成份, 测定着陆点的热流、岩石剩磁,月表的环境,进行高分辨 率摄影和月岩的现场探测或采样分析,为月球基地的选址 提供月面环境、地形、月岩的化学与物理性质等数据。 实施第二阶段发展规划,即我国月球探测二期工程。
中国计划2012年左右,“北斗”系统将覆盖亚太 地区,2020年左右覆盖全球。我国正在实施北斗 卫星导航系统建设,已成功发射十一颗北斗导航 卫星。根据系统建设总体规划,2012年左右,系 统将首先具备覆盖亚太地区的定位、导航和授时 以及短报文通信服务能力。2020年左右,建成覆 盖全球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发射时间 北斗一号导航定位卫星的发射时间分别为: 2000年10月31日,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北斗 导航试验卫星北斗-1A。 2000年12月21日,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北斗 导航试验卫星北斗-1B。 2003年5月25日,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北斗导 航试验卫星北斗-1C。 2007年2月3日,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北斗导 航试验卫星北斗-1D。 北斗二号导航定位卫星的发射时间分别为: 2007年4月14日04时11分,第一颗北斗导航卫星(M1) 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被“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送入太 空。
第三阶段(2010~2020年或稍后) 月面巡视勘察与取样 返回 发展新型月球巡视车,对着陆区进行月面巡视勘察。 2015年或稍后,发展小型采样返回舱、月表钻岩机、月 表采样器、机器臂等。在月面巡视 分析取样基础上,采集关键性样品返回地面。同时,对 着陆地区进行考察,深化对地-月系统(尤其对月球) 的起源与演化的认识。 实施第三阶段发展规划,即我国月球探测三期工程。
嫦娥工程
![嫦娥工程](https://img.taocdn.com/s3/m/4f803ae39ec3d5bbfd0a74ae.png)
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副主任、国家航天局局长、绕月探 测工程总指挥栾恩杰介绍,由月球探测卫星、运载火箭、发射 场、测控和地面应用等五大系统组成的绕月探测工程系统届时 将实现以下五项工程目标:
⊙ 研制和发射我国第一个月球探测卫星; ⊙ 初步掌握绕月探测基本技术; ⊙ 首次开展月球科学探测; ⊙ 初步构建月球探测航天工程系统; ⊙ 为月球探测后续工程积累经验。
1)对返回地球的月球样品,组织全国各相关领域的实验室进行系统 研究,如物质成分(岩石、矿物、化学组成、微量元素、同位素与年龄测 定)、物理性质(力学、电学、光学、声学、磁学等)、材料科学、核科 学等相关学科的实验室分析研究;
2)月球蕴含丰富的能源和矿产资源,进行重要资源利用前景的的评 估,是人类利用月球资源的前导性工作,可以为月球资源的开发利用以及 人类未来月球基地建设进行必要的准备;根据月球蕴含资源的特征,测定 月球样品中He-3、H 、钛铁矿等重要资源的含量,研究其赋存形式;
5. 月基空间环境和空间天气探测
太阳活动是诱发空间环境与空间天气变化的主要因素,对人类的 航天等活动有重大影响。在月球探测三期工程中空间环境与空间天 气探测包括以下内容:
1)空间环境探测器 记录宇宙线、太阳高能粒子和低能粒子的通量和能谱,分析与研 究太阳活动和地月空间环境的变化;探测太阳风的成分与通量,为 月壤成熟度和氦-3 资源量的估算提供依据。 2)甚低频射电观测 在月面安置由两个天线单元组成的甚低频干涉观测阵,长期进行 太阳和行星际空间的成图和时变研究,建立世界上第一个能够观测 甚低频电磁辐射的长久设施。
我国绕月探测工程地面应用系统运行控制大厅
激光高度计系统用于测量卫星到月表星下点间的距离,激光高度计系统由激光发射器及接收 器两大部分组成,其中的激光发射器用于发射激光脉冲到月球表面,接收器用于接收被后向 散射的激光脉冲,激光脉冲的往返时间给出了卫星到月表的距离信息。 γ/X射线谱仪 γ/X射线谱仪用以测量月球表面元素的种类和丰度。 月球表面物质的原子或原子核受到宇宙线粒子的轰击而激发,会产生特征的X射线和γ射线; 一些天然放射性元素可以自己发射核γ射线,不同的元素可释放不同能量的特征γ谱线。通过 γ射线谱仪测量这些特征γ谱线的能量和通量,科学家可以推导出月表元素的种类和丰富程度。 作为月面成份研究,γ射线谱仪和X射线谱仪的测量结果可以很好地互相补充。
“反映了中国发展航天事业有怎样的特点”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训练及答案
![“反映了中国发展航天事业有怎样的特点”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训练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0ac96b658fafab068dc028f.png)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4~6小题。
材料一:备受各方关注的嫦娥二号绕月探测卫星10月1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中国月球探测自此踏上新征程。
中国的月球探测工程被列为《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16个重大专项之一,作为一项国家战略性科技工程,月球探测工程将服从和服务于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以满足科学、技术、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综合需求为目的,把推进科学技术进步的需求放在首位,力求发挥更大的作用。
整个工程规划贯彻“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选择有限目标,突出重点,集中力量,力求在关键领域取得突破,循序渐进,持续发展,为深空探测活动奠定坚实的基础。
嫦娥工程规划为三期,简称为“绕、落、回”三步走。
嫦娥工程的一期工程-绕月飞行,即发射中国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突破至地外天体的飞行技术,实现首次绕月飞行。
目前一期工程的目标已经在嫦娥二号成功发射后全部实现。
嫦娥工程的二期工程-落月探测,即发射月球软着陆器,并携带月球巡视勘察器(俗称月球车),在着陆器落区附近进行就位探测,这一阶段将主要突破在地外天体上实施软着陆技术和自动巡视勘测技术。
嫦娥工程的三期工程-采样返回,即发射月球采样返回器,软着陆在月球表面特定区域,并进行分析采样,然后将月球样品带回地球,在地面上对样品进行详细研究。
这一步将主要突破返回器自地外天体自动返回地球的技术。
(中新网2010年10月1日《中国探月工程发展规划:“绕、落、回”三步走》)材料二:2004年,中国正式开展月球探测工程,并命名为“嫦娥工程”。
嫦娥工程分为“无人月球探测”“载人登月”和“建立月球基地”三个阶段。
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嫦娥一号成功发射升空,在圆满完成各项使命后,于2009年3月按预定计划受控撞月。
2010年10月1日18时57分57秒嫦娥二号顺利发射,也已圆满并超额完成各项既定任务。
2013年12月2日嫦娥三号卫星成功发射,12月14日嫦娥三号着陆月面,着陆器和巡视器(“玉兔号月球车”)成功分离;随后,太阳能帆板成功展开,标志着嫦娥三号软着陆成功。
2013年12月,嫦娥三号,科普小知识。
![2013年12月,嫦娥三号,科普小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427e120179563c1ec5da71d4.png)
孙家栋、欧阳自远、叶培建三位院士在嫦娥三号发射前夕接受专访——【人民日报】五问嫦娥三号无人登月嫦娥三号探测器在月球表面的模拟图。
新华社发12月伊始,嫦娥三号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后,将前往38万公里之遥的月球,目标是落月,也就是无人登月。
嫦娥三号任务是我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中的第二步,将实现我国航天器首次在地外天体软着陆,开展着陆器悬停、避障、降落及月面巡视勘察。
如“落月”顺利,我国航天相关技术将实现巨大跨越,将为我国深空探测的发展奠定重要的技术基础。
发射前夕,开拓并亲历我国探月征程的孙家栋、欧阳自远和叶培建三位院士,接受了本报记者专访,讲述他们眼中的嫦娥三号和中国探月历程。
为什么在虹湾着陆?——着陆区比较平坦,通讯和光照条件好记者:嫦娥三号的月球软着陆区目前选定在月球虹湾地区,为什么虹湾是唯一的选择?欧阳自远(首任探月工程月球应用科学首席科学家、中科院院士):嫦娥三号计划将在月球虹湾着陆。
虹湾位于月球正面的西北角,属于月海区域。
月球正面,其实就是月球朝向地球的这一面。
由于月球自转一周和绕地球一周都是约28天,所以地球上的人们永远只能看到月亮的一半,看不到另一半。
又因为月球向着太阳的时间是半个月左右,背着太阳的时间也是约半个月,月亮的完整一天是地球概念的一个月。
从地球上看月球的那一半,会看到有几块黑斑,古代的时候,人们以为是海,就把它们命名为月海。
其实我们现在知道那里一滴水也没有,是辽阔的平原。
为什么是黑的呢?是因为月球上有些地方被撞出大盆地,盆地下面有很多岩缝。
火山喷发,又把一些坑填平了。
黑斑其实大多是石头,比如黑色的玄武岩。
虹湾是大约39亿年前砸出来的一个坑,由于形似彩虹的弧形,就把这个月海区域的“海湾”命名为虹湾,大约有400公里长。
嫦娥三号在月球着陆,着陆区必须要能跟地球联系上,所以一定要降落在正面。
而正面的具体位置,第一得通讯好,第二得阳光好,第三是那儿可以研究的问题多,第四是比较平坦,第五是最好别的国家还没有勘察过。
嫦娥工程
![嫦娥工程](https://img.taocdn.com/s3/m/d928f3e0b8f67c1cfad6b8c9.png)
嫦娥工程2004年,中国正式开展月球探测工程,并命名为“嫦娥工程”。
嫦娥工程分为“无人月球探测”“载人登月”和“建立月球基地”三个阶段。
2007年,“嫦娥一号”成功发射升空,在圆满完成各项使命后,于2009年按预定计划受控撞月。
2010年“嫦娥二号”顺利发射,也已圆满并超额完成各项既定任务。
2012年9月19日,月球探测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表示,探月工程正在为2013年“嫦娥三号”探测器“软”着陆月球做准备。
嫦娥四号是嫦娥三号的备份星。
嫦娥五号主要科学目标包括对着陆区的现场调查和分析,以及月球样品返回地球以后的分析与研究。
工程概况发射人造地球卫星、载人航天和深空探测是人类航天活动的三大领域。
重返月球,开发月球资源,建立月球基地已成为世界航天活动的必然趋势和竞争热点。
开展月球探测工作是我国迈出航天深空探测第一步的重大举措。
实现月球探测将是我国航天深空探测零的突破。
月球已成为未来航天大国争夺战略资源的焦点。
月球具有可供人类开发和利用的各种独特资源,月球上特有的矿产和能源,是对地球资源的重要补充和储备,将对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中国探月是我国自主对月球的探索和观察,又叫做嫦娥工程。
国务院正式批准绕月探测工程立项后,绕月探测工程领导小组将工程命名为“嫦娥工程”、将第一颗绕月卫星命名为“嫦娥一号”。
“嫦娥一号”卫星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承担研制,主要用于获取月球表面三维影像、分析月球表面有关物质元素的分布特点、探测月壤厚度、探测地月空间环境等。
[1]嫦娥四号是嫦娥三号的备份星。
而根据中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战略,探月工程三期主要实现采样返回,其主要任务由嫦娥五号月球探测器承担。
嫦娥五号主要科学目标包括对着陆区的现场调查和分析,以及月球样品返回地球以后的分析与研究。
[2]嫦娥工程还将实施返回式探月,2017年基本完成无人月球探测任务后,中国将继续发展“载人登月”,并计划在月球建立研究基地。
中国探月工程简介
![中国探月工程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7417e4ff84254b35eefd3442.png)
中国探月工程简介月球车征名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2013-09-24 15:17我要分享36对未知世界的探索是人类发展的永恒动力,对茫茫宇宙的探测是人类拓展生存空间的必由之路。
月球是距离地球最近的天体,也是环绕地球的唯一天然卫星,其独特的空间位置和潜在资源,成为人类开展深空探测的起点和基础。
中国探月工程按照“探”、“登”、“驻”开展规划论证,国务院于2004年初正式批准立项,并纳入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列为全国重大专项工程,2020年前分“绕、落、回”三个阶段分步实施。
一、“嫦娥一号”任务2007年10月24日,探月一期工程成功发射“嫦娥一号”卫星(CE-1),实现了对月球全球性与综合性环绕探测,标志着我国进入世界具有深空探测能力的国家行列。
“嫦娥一号”奔月示意图工程目标:1.研制和发射月球探测卫星;2.掌握绕月探测基本技术;3.开展月球科学探测;4.构建月球探测航天工程系统;5.为月球探测后续工程验证技术,积累经验。
科学目标:1.获取月球表面三维影像;2.分析月球表面元素含量和物质类型的分布特点;3.探测月壤特性;4.探测地月空间环境。
“嫦娥一号”卫星搭载了八种有效载荷,在月面200千米的环月轨道开展探测。
嫦娥一号调相轨道奔月嫦娥一号3次近月制动嫦娥一号200千米极轨圆轨道“嫦娥一号”任务的科学成果:二、“嫦娥二号”任务2010年10月1日,探月二期工程先导星“嫦娥二号”(CE-2)成功发射,为落月探测验证了部分关键技术,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2011年6月9日,嫦娥二号从月球轨道奔向日地拉格朗日L2点。
2011年8月25日,进入L2点环绕轨道,开展了为期10个月的科学探测。
获得了地球远磁尾离子能谱、太阳耀斑爆发和宇宙伽马爆的科学数据。
2012年6月1日,嫦娥二号脱离L2点轨道,经过195天飞行,实现与图塔蒂斯小行星交会。
三、“嫦娥三号”任务2008年2月15日,国务院正式批准探月工程二期立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据栾恩杰介绍,“嫦娥工程”设想为三期,简称为“绕、落、回”三步走,在2020年前后完成。
第1步为“绕”,即在2007年10月,发射我国第1颗月球探测卫星,突破至地球外天体的飞行技术,实现首次绕月飞行。
第2步为“落”,即计划在2012年前后,发射月球软着陆器,并携带月球巡视勘察器(俗称月球车),在着陆区附近进行就位探测,这一阶段将主要突破在地外天体上实施软着陆技术和自动巡视勘测技术。
第3步为“回”,即在2020年前,发射月球采样返回器,软着陆在月球表面特定区域,并进行分析采样,然后将月球样品带回地球,在地面上对样品进行详细研究。
这一步将主要突破返回器自地外天体自动返回地球的技术。
(1)将文中所有月亮”替换为“月球”;将标题段(“嫦娥工程的三步走”)设置为三号楷体G2312、居中、字符间距加宽3
磅、并添加青绿色阴影的字符边框。
2)将正文各段文字(“据栾恩杰介绍……返回地球的技术。
”)设置为小五号宋体;各段落左右各缩进0.5厘米,首行缩进0.7厘米,段前间距12磅;正文中“第1步为…绕‟”、“第2步为…落‟”和“第3步为…回‟”3句设置为小五号黑体。
(3)将正文第4段(“第3步为…回‟……返回地球的技术。
”)分为等宽的两栏,栏间距为0.2厘米,栏间加分隔线,以WD01A.DOC为名保存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