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复试题作物栽培学部分

合集下载

(完整版)研究生复试题-作物栽培学部分汇总

(完整版)研究生复试题-作物栽培学部分汇总

52006年作物栽培学部分试题 1. 水稻、小麦穗分化水稻穗分化发育过程可划分为 8个时期(见书16页):① 第1苞分化期又称穗颈节分化期,是生殖生长的起点。

② 一次枝梗原基分化期苞的出现,标志一次枝梗原基分化开始;在苞着生处开始长出白色的苞毛,至此第一次枝梗原基分化结束。

③ 二次枝梗及颖花原基分化期 幼穗长约1.0〜1.5mm ,苞毛非常浓密。

④ 雌雄蕊形成期 全穗长约5〜10mm 。

此后,幼穗发育由分化形成期转入生殖细胞形 成期,即孕穗期。

⑤ 花粉母细胞形成期此时剑叶正处在抽出过程中,颖花长度接近2mm ,约达到最终长度的1 / 4,幼穗长约1.5〜4.0cm 。

⑥ 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 从外观形态上看,当剑叶叶枕在伸出过程中与其下一叶叶枕 平齐时,为减数分裂盛期,此时对环境条件反应十分敏感, 是决定颖花能否健全发育或退化及谷粒容积大小的关键时期。

⑦ 花粉内容物充实期颖壳叶绿素开始增加,柱头出现羽状突起。

⑧ 花粉完成期 抽穗前1~2d ,花粉内容容物充满。

小麦穗分化见书74-75页2.水稻叶龄模式(画图)见书18页群体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 2茎秆基部第i 节间伸长期(拔节始期)12、13、14、15孕穗:表示主茎15叶、5个节间品种最上3个发根节的发根期 (其余各类品种的符号均同上述表示)早稻以12叶、4个伸长 节间的作代表中稻以15叶、5个伸长 组 节间的作代表晚稻 组 以18叶、6个伸长 节间的作代表岀叶次序2 3/45 678910 *—111 12 1310 111416特晚 熟组 以20叶、7个伸长 节间的作代表特殊 型 以17叶、5个伸长 节间的作代表12 17 1817 3表 /开始分蘖的最低叶龄期为 4/0叶期(分蘖始龄) 注4花粉充实完成期花粉母细胞形成及减数分裂期颖花分化期枝梗分化期苞分化期顶四叶后半期节间伸长次序23 4孕抽12几个关键的叶龄期以下几个叶龄期与栽培的关系最为密切。

研究生复试题-作物栽培学部分汇总

研究生复试题-作物栽培学部分汇总

2006年作物栽培学部分试题1.水稻、小麦穗分化水稻穗分化发育过程可划分为8个时期(见书16页):①第1苞分化期又称穗颈节分化期,是生殖生长的起点。

②一次枝梗原基分化期苞的出现,标志一次枝梗原基分化开始;在苞着生处开始长出白色的苞毛,至此第一次枝梗原基分化结束。

③二次枝梗及颖花原基分化期幼穗长约1.0~1.5mm,苞毛非常浓密。

④雌雄蕊形成期全穗长约5~10mm。

此后,幼穗发育由分化形成期转入生殖细胞形成期,即孕穗期。

⑤花粉母细胞形成期此时剑叶正处在抽出过程中,颖花长度接近2mm,约达到最终长度的1/4,幼穗长约1.5~4.0cm。

⑥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从外观形态上看,当剑叶叶枕在伸出过程中与其下一叶叶枕平齐时,为减数分裂盛期,此时对环境条件反应十分敏感,是决定颖花能否健全发育或退化及谷粒容积大小的关键时期。

⑦花粉内容物充实期颖壳叶绿素开始增加,柱头出现羽状突起。

⑧花粉完成期抽穗前1~2d,花粉内容容物充满。

小麦穗分化见书74-75页2.水稻叶龄模式(画图)见书18页几个关键的叶龄期以下几个叶龄期与栽培的关系最为密切。

分蘖始期叶龄期开始发生分蘖的最小叶龄,各品种类型均为第4叶期,不受栽培条件影响,是计算有效发蘖数的起点。

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为主茎总叶数减去伸长节间数的叶龄期。

此期是大田群体控制的关键时期之一,其主要诊断指标是群体总茎蘖数。

这时高产的适宜茎蘖数为预期穗数。

若茎蘖数不足应追肥促蘖,若茎蘖数超过预期穗数应及早晒田抑制。

拔节始期的叶龄期为伸长节间数减2的倒数叶龄期。

若某品种伸长节间数5个,则5-2=3,即倒3叶为拔节始期。

拔节始期若总茎蘖数不足,叶色淡,可酌情施用保蘖促花肥,若总茎蘖数偏多,叶色深,应偏重晒田,以抑制茎叶生长,促进根系下扎,防止后期倒伏。

倒2叶抽出期该期为穗分化处于颖花分化期,是大穗形成的重要时期,如颖花量不足,应适时追施保花肥,若颖花量过剩则可不施,并可适当延长晒田期3.壮秧标准及秧田管理壮秧的标准及意义见书39页2.壮秧的标准壮秧的标准有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两方面。

南京农业大学作物栽培总论复试题库

南京农业大学作物栽培总论复试题库

南京农业⼤学作物栽培总论复试题库作物栽培学总论复习题1.作物栽培学——是研究作物⽣长发育、产量与品质形成规律及其与环境条件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采取栽培技术措施以达到作物⾼产、稳产、优质、⾼效⽬的的⼀门应⽤科学。

2.持续农业——指既能保证⾷物安全,⼜能保持经济效益、⽣态效益、环境效益协调发展,加速⾛向市场化、科学化、现代化的农业。

3.引种——指从外地(包括国外)引⼊当地没有的作物,借以丰富当地的作物资源。

4.⽣长——是指作物个体、器官、组织和细胞在体积、重量和数量上的增加,是⼀个不可逆的量变过程。

5.发育——是指作物细胞、组织和器官的分化形成过程,也就是作物形态、结构和功能上的变化,质的变化。

6.S形⽣长进程——指作物的器官、个体或群体的⼤⼩、数量和重量随时间延长⽽表现出的变化曲线呈S形。

S形⽣长进程即“慢-快-慢”的⽣长进程。

7.作物的物候期——即⼈为制定的⽤于判断作物达到某⼀⽣育时期的作物形态特征,或者说~就是作物达到某⼀⽣育时期的⼀个⼈为标准。

8.种⼦寿命——指种⼦从⽣理成熟到⽣命⼒丧失的⽣活期限。

9.休眠——适宜萌发的条件下,作物种⼦停⽌萌发的现象。

10.叶⾯积指数——总绿叶⾯积/⼟地⾯积。

11.⾃花授粉作物——具有⾃交亲和性的作物(⽔稻、⼩麦、⼤麦、⼤⾖、花⽣等)。

12.异花授粉作物——具有⾃交不亲和性的作物(⽩菜型油菜、向⽇葵)。

13.常异花授粉作物——具有⾃交亲和性,但异交率在5%以上(⽢蓝型油菜、棉花、⾼粱、蚕⾖等)。

14.作物的感光性——是指作物必须经过⼀段时间的光周期诱导后才能从营养⽣长转⼊⽣殖⽣长的特性。

15.作物的感温性——是指⼀些⼆年⽣作物(冬⼩麦、冬油菜、冬⿊麦等)必须经过⼀段时间的低温诱导后才能从营养⽣长转⼊⽣殖⽣长的特性。

16.短⽇照作物——⽇照长度短于⼀定的临界⽇长时才能开花的作物,如⼤⾖、烟草、晚稻等。

17.长⽇照作物——⽇照长度长于⼀定的临界⽇长时才能开花的作物,⼩麦、油菜等。

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复试题库

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复试题库

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复试专业课笔试试题库参考书名称:1、《作物栽培学各论》(北方本)于振文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42、《作物栽培学总论》董钻,沈秀瑛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12一、名词解释1、作物栽培学:是研究作物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形成规律及其与环境条件的关系,探索通过栽培管理、生长调控和优化决策等途径,实现作物高产、优质、高效及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方法与技术的科学。

作物栽培学是农业科学中最基本和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2、分蘖节:着生分蘖的密集的节和节间部分通常称为分蘖节。

3、生态需水:为作物创造适宜的生态环境所需要的水分。

4、春化:有些花卉需要低温条件,才能促进花芽形成和花器发育,这一过程叫做春化阶段,而使花卉通过春化阶段的这种低温刺激和处理过程则叫做春化作用。

5、免耕法:为防止土壤侵蚀,不采用土壤翻耕措施的作物种植制度。

6、作物生长率:在一定时间内单位土地面积上作物群体的干物质总重的增长率。

7、高油玉米:高油玉米是一种高附加值玉米类型,其突出特点是籽粒含油量高。

普通玉米含油量为4~5%,而籽粒含油量比普通玉米高50%以上的粒用玉米称高油玉米。

8、长日照作物:每天日照时间在12 h以上(黑夜短于12 h)才能开花的植物。

9、源:指向其他的生长器官或组织生产和输送光合产物的器官或组织。

指接受或贮藏光合产物的组织或器官。

10、“流”:指源与库间的输导系统,反映了源库间的运输能力。

11、障碍性冷害:障碍性冷害是冷害的一种类型,是指作物在生殖生长期(主要是从颖花分化期到抽穗开花期)遇到短暂而强烈的低温,生殖器官受破坏而减产的现象。

12、经济产量:根据人类社会生产目标获得的生物产品产量。

13、生殖生长:当植物营养生长到一定时期以后,便开始分化形成花芽,以后开花、授粉、受精、结果(实),形成种子。

植物的花、果实、种子等生殖器官的生长,叫做生殖生长。

14、作物生育期:一般指作物从播种到种子成熟所经历的时间。

园艺作物育种与栽培考研复试内容

园艺作物育种与栽培考研复试内容

园艺作物育种与栽培考研复试内容
以下是 9 条有关园艺作物育种与栽培考研复试内容:
1. 你知道园艺作物的品种是怎么选育出来的吗?就好比盖房子,得先有牢固的根基呀!比如选育苹果品种,那得从无数棵苹果树中挑选出最优秀的来进行繁殖呢!
2. 园艺作物的栽培技术那可太重要啦!这就像是照顾小朋友,要细心呵护哟!像给花卉浇水施肥,不就跟给小朋友喂饭穿衣似的嘛。

3. 想想看,要是不懂园艺作物的生长习性,怎么能种好它们呢?这就跟不了解一个人的脾气,怎么和他好好相处一个道理呀!
4. 不同的园艺作物需要不同的栽培环境,这多神奇呀!好比鱼儿要在水里,鸟儿得在天空中,找到适合它们的地方才能茁壮成长嘛!
5. 对园艺作物进行杂交育种,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呢!难道不是有点像化学反应,能碰撞出奇妙的火花!比如杂交出颜色更漂亮的花朵。

6. 了解园艺作物的病虫害防治,那可是关键呀!就跟人要预防生病一样,得提前做好防护措施呢,不然遭殃的可是我们的作物呀!
7. 园艺作物的遗传规律,这可是很深奥的哟!就好像解开一道神秘的谜题,得慢慢去探索发现呢,你说是不是很有趣呀?
8. 怎么让园艺作物的产量提高呢?这可是个大难题呀,就如同怎么让自己变得更优秀一样,得不断努力呢!
9. 研究园艺作物育种与栽培可不简单,但这正是它的魅力所在呀!就像攀登一座高峰,虽然困难重重,但登顶后的风景一定会让你觉得一切都值得!
我的观点结论:园艺作物育种与栽培考研复试内容真的很丰富很有挑战性,需要我们深入学习和探索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6年作物栽培学部分试题1.水稻、小麦穗分化水稻穗分化发育过程可划分为8个时期(见书16页):①第1苞分化期又称穗颈节分化期,是生殖生长的起点。

②一次枝梗原基分化期苞的出现,标志一次枝梗原基分化开始;在苞着生处开始长出白色的苞毛,至此第一次枝梗原基分化结束。

③二次枝梗及颖花原基分化期幼穗长约1.0~1.5mm,苞毛非常浓密。

④雌雄蕊形成期全穗长约5~10mm。

此后,幼穗发育由分化形成期转入生殖细胞形成期,即孕穗期。

⑤花粉母细胞形成期此时剑叶正处在抽出过程中,颖花长度接近2mm,约达到最终长度的1/4,幼穗长约1.5~4.0cm。

⑥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从外观形态上看,当剑叶叶枕在伸出过程中与其下一叶叶枕平齐时,为减数分裂盛期,此时对环境条件反应十分敏感,是决定颖花能否健全发育或退化及谷粒容积大小的关键时期。

⑦花粉内容物充实期颖壳叶绿素开始增加,柱头出现羽状突起。

⑧花粉完成期抽穗前1~2d,花粉内容容物充满。

小麦穗分化见书74-75页2.水稻叶龄模式(画图)见书18页几个关键的叶龄期以下几个叶龄期与栽培的关系最为密切。

分蘖始期叶龄期开始发生分蘖的最小叶龄,各品种类型均为第4叶期,不受栽培条件影响,是计算有效发蘖数的起点。

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为主茎总叶数减去伸长节间数的叶龄期。

此期是大田群体控制的关键时期之一,其主要诊断指标是群体总茎蘖数。

这时高产的适宜茎蘖数为预期穗数。

若茎蘖数不足应追肥促蘖,若茎蘖数超过预期穗数应及早晒田抑制。

拔节始期的叶龄期为伸长节间数减2的倒数叶龄期。

若某品种伸长节间数5个,则5-2=3,即倒3叶为拔节始期。

拔节始期若总茎蘖数不足,叶色淡,可酌情施用保蘖促花肥,若总茎蘖数偏多,叶色深,应偏重晒田,以抑制茎叶生长,促进根系下扎,防止后期倒伏。

倒2叶抽出期该期为穗分化处于颖花分化期,是大穗形成的重要时期,如颖花量不足,应适时追施保花肥,若颖花量过剩则可不施,并可适当延长晒田期3.壮秧标准及秧田管理壮秧的标准及意义见书39页2.壮秧的标准壮秧的标准有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两方面。

形态特征包括叶宽苗健、扁蒲白根、生长整齐、适当秧龄等,生理特性包括光合能力强、碳氮比(C/N)适中、束缚水含量相对较高、移栽后发根力和抗逆性强等方面。

不同育秧方式及其管理见书41页1.露地湿润育秧又称半旱秧田育秧,是应用最广的育秧方式。

其技术环节如下:(4)秧田管理①芽期从播种到第1完全叶展开之前为芽期。

播后秧板不宜上水,只保持土壤充分湿润,保证充足氧气②幼苗期指1叶展开至3叶期。

应采取露田与浅灌相结合的管水方法。

关键在于早施断奶肥。

断奶肥应提早到1叶1心期施用为宜。

③成苗期指3叶期以后至移栽。

应保持秧田有水层。

4~5叶时,应施一次接力肥。

一般在移栽前3~5d施起身肥(送嫁肥),叶色褪淡的基础上施尿素30~45kg/hm2。

4.水稻的产量构成因素见书19页单位面积穗数(hm2)×每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g) 产量(kg/hm2)=1000×10005.源库类型见书23页源是生产和输出同化产物的器官或组织,库是接受和贮藏同化物质的器官或组织。

源库是相对的、动态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转化。

生产上常用单位面积的颖花数与叶面积分别作为衡量库与源的主要指标。

根据水稻产量的源库特征,可以将品种分为源限制型、库限制型和源库互作型三类(曹显祖等,1987)。

1.源限制型(1)颖花形成能力强,库容量大且相对过剩(2)结实率偏低且不稳定(3)茎、鞘物质的输出率(茎、鞘输出干重占出穗期干重的%)与转换率(茎、鞘输出干重占籽粒增重的%)高,成熟期茎、鞘残留的可用性碳水化合物少(4)产量随源的增加而增加(5)强、弱势粒灌浆为异步灌浆型(6)在栽培策略上,以增加抽穗前的茎、鞘贮存物和出穗后的光合生产为主攻目标。

6. 品质 见书30页我国稻米品质的评价与方法⑴加工品质,它反映稻米对加工的适应性,又称碾磨品质,其评价指标主要有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

⑵外观品质,或称市场(商品)品质,它体现吸引消费者的能力,评价指标主要有垩白米率、垩白面积、垩白度、透明度、粒形,裂纹等。

⑶蒸煮与食味品质,指米饭的色、香、味及其适口性(如粘弹性、柔软性等),反映稻米的食用特性。

主要有直链淀粉含量、糊化温度、胶稠度、米饭粘性、硬度、气味、色泽以及冷饭质地等)。

⑷营养品质,指精米中蛋白质及其氨基酸等养分的含量与组成,以及脂肪、维生素、矿物质含量等。

⑸卫生品质,主要是稻米中农药及重金属元素(如砷、镉、汞、铅) 等有害成分的残留状况等。

主要包括有毒化学农药、重金属离子、黄曲霉素、硝酸盐等有毒物质的残留量。

7. 肥料运筹、田间管理水稻施肥量和施肥时期的确定 见书47页1.水稻的施肥量 决定施肥量时,应根据单产水平对养分的需要量,土壤养分的供给量,所施肥料的养分含量及其利用率等因素进行全面考虑,在理论上施肥量可根据产量指标按下式计算:%%肥料利用率肥料中该元素含量土壤养分供给量计划产量吸收养分量理论施肥量⨯-=2.施肥时期的确定 根据各生育期的吸肥特点,结合产量构成因素的形成时期,在进行合理施肥时,必须注意选择适宜的施肥时期。

(1)增加穗数的施肥适期 以基肥和有效分蘖期内追施促蘖肥效果最好,对于迟熟品种于幼穗开始分化时再追一次肥,有保蘖增穗和保花的作用。

(2)增加每穗粒数的施肥适期 在第一苞分化至第一次枝梗原基分化时追肥,有促进颖花数增多的效果,称“促花肥”;在雌雄蕊形成至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施肥,可防止颖花退化称“保花期”,钾肥效果优于氮肥。

对于生育期较长的大穗品种,“促花”、“保花”肥均施增粒效果显著。

前期施肥少,穗肥可提前,反之,则移后。

(3)提高粒重和结实率的施肥适期 水稻在粒期(抽穗后)还要吸收一定数量的氮肥,这时施“粒肥”有延长叶片功能期,提高光合强度,增加粒重,减少空秕粒的作用。

一般除地力较高或抽穗期肥效充足的田块外,齐穗期追施氮肥或叶面喷氮或磷酸二氢钾对提高结实率,增加粒重均有效果。

(三)水稻肥料运筹与施用1.底肥“一道清”施肥法 即将全部肥料于整田时一次施下,使土肥充分混合的全层施肥法。

适用于粘土、重壤土等保肥力强的稻田。

2.“前促”施肥法 在施足底肥基础上,早施、重施分蘖肥,使稻田在水稻生长前期有丰富的速效养分,以促进分蘖早生快发,确保增蘖增穗。

尤其是基本苗较少的情况下更为重要。

一般基肥占总施肥量的70~80%,其余肥料在返青后全部施用。

此施肥法多用于栽培生育期短的品种,施肥水平不高或前期温度较低,肥效发挥慢的稻田。

3.“前促、中控、后补”施肥法这种施肥法仍注重肥料的早期施用。

其最大特点是强调中期限氮和后期补氮。

在施足底肥基础上,前期早攻分蘖肥,促进分蘖确保多穗,中期晒田控氮,抑制无效分蘖,争取壮杆大穗,后期酌情施穗肥,以达多穗多粒增加粒重的目的。

这种施肥法,在生产上应用广泛,尤其在南方一季中稻区,适用于施肥水平较高,生育期较长,分蘖穗比重大的杂交稻。

4.“前稳、中促、后保”施肥法在栽足基本苗的前提下,减少前期施肥量,使水稻稳健生长,主要依靠栽培的基本苗成穗,本田期不要求过多分蘖。

中期重施穗肥,促进穗大粒多,后期适当补施粒肥,增加结实率和粒重。

适用于生长期较长的品种和肥料不足,土壤保肥力较差田块。

以上几种方法各有其适应条件,不能一概而论。

但从水稻的生育特点与对肥料的吸收规律,前期集中施肥与分段施肥,则以分段施肥更有利于各产量构成因素的发展,获得较理想的产量。

不同生育阶段的田间管理见书51页2.拔节长穗期的田间管理(1)生育特点此期一方面以茎秆生长为中心,完成最后几片叶和根系等营养器官的生长,另一方面进行以幼穗分化为中心的生殖生长。

这段时期是水稻需水、需肥较多的时期,也是对外界环境条件敏感的时期。

(2)田间管理巧施穗肥,以促进大穗,提高结实率和粒重;合理灌水,保证不缺水,不受旱;注意防止纹枯病、白叶枯病、稻瘟病及螟虫、稻纵卷叶螟和粘虫等。

8.搁田见书49页晒田的作用及技术晒田又名烤田或搁田,是指水稻分蘖盛期后到幼穗分花前的排水晒田,是我国水稻灌溉技术中的一项独特的措施。

(1)晒田的生理生态作用一是改变土壤的理化性质,更新土壤环境,促进生长中心从蘖向穗的顺序转移,对培育大穗是十分有利的;二是调整植株长相,促进根系发育,促进无效分蘖死亡,叶和节间变短,秆壁变厚,植株抗倒力增强。

还能促进根系下扎,白根增多,根系活动范围扩大,根系活力增加。

高产栽培中,当全田总苗数达到一定程度时,采取排水晒田,以提高分蘖成穗率,增加穗粒数和结实率。

(2)晒田技术晒田常因气候、土壤、施肥和秧苗长势不同而掌握不同的晒田时期与晒田程度。

晒田一般多在水稻对水分不甚敏感的时期进行,以分蘖末期至幼穗分化初期较适宜。

晒田程度要视苗情和土壤而定。

苗数足,叶色浓、长势旺,肥力高的田应早晒、重晒,人立不陷脚,叶片明显落黄;相反则应迟晒、轻晒或露田,田中稍紧皮,叶色略退淡。

晒田不宜过头或不足,要灵活掌握。

9.群体质量见书25页群体质量指标1.产量形成期较高的光合生产量2.适宜的LAI及较高的总颖花量3.较高的粒叶比与良好叶系配置4. 较高的单茎茎鞘重5. 较高的根活量6.茎蘖成穗率较高且穗数适宜2007年作物栽培学复试题1.水稻品质是指什么?简述稻米品质及评价方法?见06年第6题2.晒田的效应作用及技术要领?见06年第8题3.水稻湿润育秧的田间管理的主要技术措施?见06年第3题4.15叶,4个伸长节间,18叶,6个伸长节间做代表的生育进程叶龄模式?参照06年第2题5.水稻的肥料运筹与施肥方法?见06年第7题6.简述水稻拔节长穗期的生长特点及其主要栽培对策?见书51页7.简述小麦的叶分组及各叶的功能?见书71页(1)近根叶组,指拔节前出生和定型的着生在分蘖节上的叶片。

近根叶组的光合产物主要供给分蘖、根系和中部叶片的形成,以及幼穗早期分化和基部节间的生长,拔节后其作用便逐渐减小。

(2)中层叶组,指着生在伸长茎节最下面的3片抱茎叶。

其主要功能是促进穗花发育,提高分蘖成穗率,以及使茎秆第1、2节间伸长、长粗和充实。

(3)上层叶组,指剑叶、倒2、倒3叶。

上层叶组对提高结实率、增加每穗粒数及上部节间的伸长、充实和籽粒灌浆都有重要作用。

8.影响小麦穗分化的因素?见书75页9.专用小麦的肥料用量及肥料运筹?见书84页10.作物栽培学与现代农业的关系及其发展战略?2009年作物栽培学复试题1.群体质量见06年第9题2.合理密植见书45页2.合理密植的途径及其适宜条件根据苗茎穗粒关系,目前水稻高产的密植途径有三种:一是“增穗”途径,靠增加穗数来提高产量,它是针对早熟品种、迟栽小春田、瘦田、少肥、秧苗素质差、管理水平低等的地区或田块,采取适当加大密度,增加基本苗等相应措施,促进早生快发,以多穗获高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