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高危药品分级管理制度
高危药品管理规范(医院管理制度)
高危药品管理规范(医院管理制度)高危药品管理规范(医院管理制度)引言概述:高危药品是指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对患者造成严重不良反应或危害的药品,因此对其管理要求严格。
为了确保患者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医院应制定高危药品管理规范,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阐述高危药品管理规范的内容。
一、高危药品的分类和标识管理1.1 高危药品的分类:根据药物的毒性、副作用和危险性,将高危药品分为不同级别,如一级高危药品、二级高危药品等。
根据不同级别的高危药品,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
1.2 高危药品的标识:对高危药品进行明确的标识,包括药品名称、剂量、有效期等信息。
在药品包装上进行标识,并在医院内部建立高危药品专用库房,确保高危药品的存储和使用有序。
1.3 高危药品的进出管理:建立高危药品的进出登记制度,对高危药品的进货、使用和销售进行严格的记录和管理,确保高危药品的流向可追溯。
二、高危药品的存储和保管2.1 高危药品的存储环境:要求医院建立符合高危药品存储要求的库房,包括温度、湿度等环境条件的控制。
确保高危药品在存储过程中不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
2.2 高危药品的保管:对高危药品进行专人管理,确保高危药品不被他人非法使用或盗窃。
建立高危药品的使用登记制度,对高危药品的使用进行实时监控和记录。
2.3 高危药品的过期处理:对即将过期的高危药品进行专门处理,确保过期药品不会被误用。
建立过期药品处理的流程,包括销毁、退货等方式。
三、高危药品的配制和使用3.1 高危药品的配制:对高危药品的配制过程进行规范,确保配制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配制过程中要求严格遵循操作规程,避免操作失误。
3.2 高危药品的使用:对高危药品的使用进行严格控制,确保药品的正确使用和剂量的准确计算。
建立高危药品使用的双人核对机制,减少使用过程中的错误。
3.3 高危药品的处方和审查:对高危药品的处方和审查进行严格管理,确保高危药品的使用符合临床指南和标准。
高危药品分级管理制度
高危药品分级管理制度为了进一步完善我院高危药品管理制度,参照中国药学会医院药学专业委员会《高危药品分级管理策略及推荐目录》,同时结合我院用药实际情况,特制订医院高危药品分级管理制度,供临床医、药、护、技人员学习了解高危药品相关管理知识。
一、依据使用频率、患者风险等因素,将我院高危药品分为A、B、C三级,实行三级管理。
二、A级高危药品是高危药品管理的最高级别,是使用频率高,一旦用药错误,患者死亡风险最高的高危药品,医疗单位必须重点管理和监护,具体包含如以下几类。
(见表1)A级高危药品管理措施(一)应有专用药柜或专区贮存,药品储存处有明显专用标识。
(二)病区药房发放A级高危药品须加强双人核对制度的落实,药品核发人向药品领用人着重做用药交代。
(三)护理人员执行A级高危药品医嘱时应加强管理,双人核对后给药。
(四)A级高危药品应严格按照法定给药途径和标准给药浓度给药。
超出标准给药浓度的医嘱医生须加签字。
三、B级高危药品是高危药品管理的第二层,包含的高危药品使用频率较高,一旦用药错误,会给患者造成严重伤害,但给患者造成伤害的风险等级较A级低,具体有如下几类(见表2)表2B级高危药品管理措施(一)药库、药房和病区小药柜等药品储存处有明显专用标识。
(二)护理人员执行B级高危药品医嘱时应加强管理,双人核对后给药。
(三)B级高危药品应严格按照法定给药途径和标准给药浓度给药。
超出标准给药浓度的医嘱医生须加签字。
四、C级高危药品是高危药品管理的第三层,包含的高危药品使用频率较高,一旦用药错误,会给患者造成伤害,但给患者造成伤害的风险等级较8级低,具体有如下几类(见表3)。
表3C级高危药品管理措施门诊药房药师和治疗班护士核发C级高危药品应进行专门的用药交代。
附:高危药品分级管理目录高危药品分级管理目录(2014年)。
高危药品制度
高危药品管理制度高危药品是指药理作用显著且迅速、易危害人体的药品。
包括:静脉用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高浓度电解质制剂、肌肉松弛剂、化疗药、胰岛素制剂、吸入或静脉麻醉药、静脉用中度镇静药、口服降糖药、中药注射剂等。
为了促进该类药品的合理使用,减少不良反应,特制订高危药品管理制度及本院高危药品目录,请各临床科室参照执行。
1、高危药品实行分级管理,分A、B、C三级管理。
A级高危药品是使用频率高,一旦用药错误,患者死亡风险最高的高危药品,必须重点管理和监护。
B 级高危药品是使用频率较高,一旦用药错误,会给患者造成严重伤害,给患者造成伤害的风险等级较A级低。
C级高危药品是使用频率较高,一旦用药错误,会给患者造成伤害,给患者造成伤害的风险等级较B级低。
2、高危药品应设置专门的存放区域,不得与其他药品混合存放。
3、高危药品存放区域应标识醒目,设置红色警示框提醒药学人员、护理人员注意。
4、高危险药品调配发放和护理人员执行高危药品医嘱时,要实行双人复核,确保发放使用准确无误。
,5、加强高危险药品的效期管理,保持先进先出,保持安全有效。
7.临床药师定期和临床医护人员沟通,重点加强高危药品的不良反应监测,并定期汇总,及时反馈给临床医护人员。
8.新引进高危险药品要经过充分论证,引进后要及时将药品信息告知临床,促进临床合理应用。
附件1 高危药品目录附件2 高危药品标识专用标识医品部、医务科、护理部附件1A级高危药品编号药品种类药品名称1 静脉用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盐酸肾上腺素注射液、重酒石酸去甲肾上腺素注射液、盐酸多巴酚丁胺注射液、重酒石酸间羟胺注射液、盐酸多巴胺注射液2 高渗葡萄糖注射液(20% 或以上)50%葡萄糖注射液6 吸入或静脉全身麻醉药氯胺酮注射液、丙泊酚注射液7 静脉用强心药去乙酰毛花苷注射液(西地兰)8 静脉用抗心律失常药盐酸普罗帕酮注射液、胺碘酮9 其他(医院可添加) 异丙肾上腺素注射液、氯化琥珀胆碱注射液、异氟烷B级高危药品编号药品种类药品名称1 抗血栓药肝素钠注射液、低分子量肝素钠注射液、华法林片、尿激酶2 放射性静脉造影剂荧光素钠、复方泛影葡胺注射液、3 静脉用中度镇静药咪达唑仑注射液、地佐辛注射液、苯巴比妥钠注射液、地西泮注射液(安定)4 阿片类镇痛药,注射给药芬太尼注射液、吗啡注射液、哌替啶注射液、布桂嗪注射液5 注射用抗肿瘤药注射用甲氨蝶呤、氟尿嘧啶、丝裂霉素、替加氟注射液、注射用盐酸吉西他滨、注射用硫酸长春新碱、长春瑞滨、紫杉醇注射液、多西他赛注射液、依托泊苷注射液、注射用环磷酰胺、顺铂、卡铂注射液、注射用奥沙利铂、注射用奈达铂、注射用盐酸吡柔比星、亚叶酸钙注射液6 细胞毒药物环孢素、环磷酰胺7 其他异丙嗪注射剂、缩宫素注射液、凝血酶冻干粉(医院可添加:氨茶碱注射液、利多卡因注射液、注射用两性霉素、注射用两性霉素B脂质体、苯巴比妥片)C级高危药品1 肌肉松弛剂维库溴铵2 阿片类镇痛药,口服硫酸吗啡缓释片、盐酸羟考酮控释片、布桂嗪片3 口服抗肿瘤药卡莫氟片、卡培他滨片、枸橼酸他莫昔芬片、来曲唑片、阿那曲唑片、4 生殖系统药氟他胺片、甲羟孕酮5 口服降糖药盐酸二甲双胍片、阿卡波糖片、伏格列波糖片、瑞格列奈片、格列齐特缓释片、罗格列酮钠片6 中药注射剂柴胡注射液、注射用灯盏花素、丹参注射液、香丹注射液、注射用血塞通、注射用血栓通、生脉注射液、参麦注射液、冠心宁注射液、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舒血宁注射液、参附注射液、醒脑静注射液、正清风痛宁注射液、川参通注射液、复方苦参注射液、黄芪注射液、7 其他(医院可添加) 注射用水、右旋糖酐40葡萄糖注射液、格列齐特片附件2 高危药品专用标示该标示用于医疗机构高危药品管理。
高危药品分级管理制度及目录 (2)
高危药品分级管理制度及目录.红河州第四人民医院高危药品分级管理制度及目录为了切实加强高危药品管理~参照中国药学会医院药学专业委员会《用药安全项目组》推荐的分级管理制度和目录~同时结合我国医疗机构用药实际情况~制订了高危药品分级管理制度及目录。
1.高危药品专用标识高危药品该标识为红底黑字~用于医疗机构高危药品管理。
可制成标贴粘贴在高危药品储存处~也可嵌入电子处方系统、医嘱处理系统和处方调配系统~以提示医务人员正确处置高危药品。
2、高危药品分级管理策略高危药品的管理可以采用“金字塔式”的分级管理模式~见图1图1 高危药品“金字塔式”的分级管理模式图高危药品分级管理中各级别的特点:A级高危药品是高危药品管理的最高级别~是使用频率高~一旦用药错误~患者死亡风险最高的1高危药品~医疗单位必须重点管理和监护~具体包含如下几类,见表1,A级高危药品管理措施1. 应有专用药柜或专区贮存~药品储存处有明显专用标识。
2. 病区药房发放A级高危药品须使用高危药品专用袋~药品核发人、领用人须在专用领单上签字。
3. 护理人员执行A级高危药品医嘱时应注明高危~双人核对后给药。
4. A级高危药品应严格按照法定给药途径和标准给药浓度给药。
超出标准给药浓度的医嘱医生须加签字。
5. 医生、护士和药师工作站在处置A级高危药品时应有明显的警示信息。
B级高危药品是高危药品管理的第二层~包含的高危药品使用频率较高~一旦用药错误~会给患者造成严重伤害~但给患者造成伤害的风险等级较A级低~具体有如下几类,见表2,B级高危药品管理措施1 药库、药房和病区小药柜等药品储存处有明显专用标识。
2. 护理人员执行A级高危药品医嘱时应注明高危~双人核对后给药。
3. B级高危药品应严格按照法定给药途径和标准给药浓度给药。
超出标准给药浓度的医嘱医生须加签字。
4. 医生、护士和药师工作站在处置B级高危药品时应有明显的警示信息。
2C级高危药品是高危药品管理的第三层~包含的高危药品使用频率较高~一旦用药错误~会给患者造成伤害~但给患者造成伤害的风险等级较B级低~具体有如下几类,见表3,。
高危药品分级管理制度
高危药品分级管理制度为了进一步完善我院高危药品管理制度,参照中国药学会医院药学专业委员会《高危药品分级管理策略及推荐目录》,同时结合我院用药实际情况,特制订医院高危药品分级管理制度,供临床医、药、护、技人员学习了解高危药品相关管理知识。
一、依据使用频率、患者风险等因素,将我院高危药品分为A、B、C三级,实行三级管理。
二、A级高危药品是高危药品管理的最高级别,是使用频率高,一旦用药错误,患者死亡风险最高的高危药品,医疗单位必须重点管理和监护,具体包含如以下几类。
(见表1)A级高危药品管理措施(一)应有专用药柜或专区贮存,药品储存处有明显专用标识。
(二)病区药房发放A级高危药品须加强双人核对制度的落实,药品核发人向药品领用人着重做用药交代。
(三)护理人员执行A级高危药品医嘱时应加强管理,双人核对后给药。
(四)A级高危药品应严格按照法定给药途径和标准给药浓度给药。
超出标准给药浓度的医嘱医生须加签字。
三、B级高危药品是高危药品管理的第二层,包含的高危药品使用频率较高,一旦用药错误,会给患者造成严重伤害,但给患者造成伤害的风险等级较A级低,具体有如下几类(见表2)表2B级高危药品B级高危药品管理措施(一)药库、药房和病区小药柜等药品储存处有明显专用标识。
(二)护理人员执行B级高危药品医嘱时应加强管理,双人核对后给药。
(三)B级高危药品应严格按照法定给药途径和标准给药浓度给药。
超出标准给药浓度的医嘱医生须加签字。
四、C级高危药品是高危药品管理的第三层,包含的高危药品使用频率较高,一旦用药错误,会给患者造成伤害,但给患者造成伤害的风险等级较8级低,具体有如下几类(见表3)。
表3C级高危药品C级高危药品管理措施门诊药房药师和治疗班护士核发C级高危药品应进行专门的用药交代。
附:高危药品分级管理目录高危药品分级管理目录(2014年)。
医院高危药品分级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加强医院高危药品的管理,保障患者用药安全,防止用药错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二、高危药品的定义及分类1. 高危药品:指药理作用显著且迅速,临床使用不当或错误使用会致人死亡或严重伤害的药品。
2. 高危药品分为A、B、C三个等级:(1)A级高危药品:使用频率高,一旦用药错误,患者死亡风险最高的高危药品。
(2)B级高危药品:使用频率较高,一旦用药错误,会给患者造成严重伤害,风险等级较A级低。
(3)C级高危药品:使用频率较低,一旦用药错误,可能会对患者造成一定伤害。
三、高危药品的管理措施1. A级高危药品管理:(1)应设置专用的药柜或专区贮存,药品储存处有明显专用标识。
(2)病区药房发放A级高危药品须使用高危药品专用袋,药品核发人、领用人须在专用领单上签字。
(3)护理人员执行A级高危药品医嘱时应注明高危,双人核对后给药。
(4)A级高危药品应严格按照法定给药途径和标准给药浓度给药。
超出标准给药浓度的医嘱医生须加签字。
(5)医生、护士和药师工作站在处置A级高危药品时应有明显的警示信息。
2. B级高危药品管理:(1)药库、药房和病区小药柜等药品储存处有明显专用标识。
(2)护理人员执行B级高危药品医嘱时应注明高危,双人核对后给药。
(3)B级高危药品应严格按照法定给药途径和标准给药浓度给药。
超出标准给药浓度的医嘱医生须加签字。
3. C级高危药品管理:(1)药库、药房和病区小药柜等药品储存处有明显专用标识。
(2)护理人员执行C级高危药品医嘱时应注明高危,双人核对后给药。
(3)C级高危药品应严格按照法定给药途径和标准给药浓度给药。
四、高危药品的监督与考核1. 医院药学部门负责对高危药品的管理进行监督和检查,确保各项管理措施落实到位。
2. 对违反本制度的行为,医院将依法依规进行处罚。
3. 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高危药品知识培训,提高其对高危药品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高 危 药 品 管 理 制 度
高危药品管理制度及目录高危药品是指药理作用显著且迅速、使用不当易危害人体的药品。
为促进该药品的合理使用,减少不良反应,我院参照中国药学会医院药学专业委员会三级管理相关要求,按A,B,C等级分类法,制订如下管理制度:一、A级高危药品是高危药品管理的最高级别,是使用频率高,一旦用药错误,患者死亡风险最高的高危药品,应有专用药柜或专区贮存,药品储存处有明显专用标识。
二、B级高危药品是高危药品管理的第二层,包含的高危药品使用频率较高,一旦用药错误,会给患者造成严重伤害,但给患者造成伤害的风险等级较A 级低。
药库、药房和病区小药柜等药品储存处有明显专用标识。
三、C级高危药品是高危药品管理的第三层,包含的高危药品使用频率较高,一旦用药错误,会给患者造成伤害,但给患者造成伤害的风险等级较B级低,有明显专用标识。
四、药库将高危药品标示维护在药品信息中,医生、护士和药师工作站在处置高危药品时应有明显的警示信息。
五、护理人员执行A级高危药品医嘱时应注明高危,双人核对后给药。
六、A、B级高危药品应严格按照法定给药途径和标准给药浓度给药。
超出标准给药浓度的医嘱,医生须加签字。
门诊药房药师和治疗班护士核发C级高危药品应进行专门的用药交代。
七、高危险药品使用前要进行充分安全性论证,有确切适应症时才能使用。
八、高危险药品调配发放要实行双人复核,确保发放准确无误。
九、加强高危险药品的效期管理,保持先进先出,保证安全有效。
十、定期和临床医护人员沟通,加强高危险药品的不良反应监测,并定期总结汇总,及时反馈给临床医护人员。
十一、新引进高危险药品要经过充分论证,引进后要及时将药品信息告知临床,促进临床合理应用。
高危药品目录见附件附:高危药品目录A级高危药品目录B级高危药品目录C级高危药品目录高危药品的管理采用“金字塔式”的分级管理模式,见图:高危药品标识。
高危药品分级管理制度
高危药品分级管理制度
高危药品分级管理制度是指将药品按照安全性和危险性进行分类管理的制度。
这个制度的目的是为了保障药品使用的安全性,防止药品的滥用和不当使用,减少潜在的危害和风险。
高危药品是指对人体具有重要危害的药品,它们可能具有毒副作用、滥用风险或其他潜在的安全隐患。
根据高危药品的危险性程度,可以将其分为不同的等级,例如一级高危药品、二级高危药品等。
高危药品分级管理制度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制定药品分级标准:根据药品的毒副作用、滥用风险、依赖性等因素,制定相应的药品分级标准。
2. 药品分级审批: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对高危药品的上市和销售进行严格审批,确保其满足相应的安全标准。
3. 药品分级标识:对于被确定为高危药品的药品,应在其包装上标明相应的分级标识,以提醒使用者注意安全和谨慎使用。
4. 药品信息公示:将高危药品的相关信息公示,包括适应症、禁忌症、用药注意事项等,向公众提供必要的使用指导和警示。
5. 监听和报告系统:建立药品使用的监测和报告系统,及时了解和掌握高危药品的不良反应和安全问题,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
高危药品分级管理制度的实施可以有效地控制和管理高危药品的使用,减少不良事件和意外事故的发生,保障药品使用者的健康和安全。
同时,也提醒药品生产企业和销售商要对高危药品负起相应的责任,确保药品质量和安全。
医院高危药品管理制度
高危药品管理制度
高危药品是指药理作用显著且迅速、易危害人体的药品。
其特点是:出现的差错可能不常见,而一旦发生则后果非常严重。
为促进该药品的合理使用,减少不良反应,制订本管理制度。
一、高危药品应设置专门的存放药架,不得与其他药品混合存放。
药品储存处有明显专用标识,设置警示牌提醒药学人员注意。
二、根据高危药品的分类和品种,结合我院实际用药情况,制定我院高危药品目录和品种;
三、药品的管理采用“金字塔式”的分级管理模式,实行A级、B级、C 级不同风险程度管理,严格按照法定给药途径和标准给药浓度给药,超出标准给药浓度的医嘱,医生须加签字。
四、病区药房发放A、B、C级高危药品须使用高危药品专用袋,实行双人复核,并进行专门的用药交代。
五、加强高危险药品的效期管理,保持先进先出,保持安全有效。
六、护理工作站原则上不存放高危药品(抢救药品除外),如确实需要,须单独贮存在固定的地方,贮存处有醒目标识,限量存放,并定期(每季)核查备用情况;
七、高危药品在使用时,严格执行给药的5R原则,核对病人姓名、床号、药品名称、药物剂量及给药途径等5项内容;
八、临床药师定期和临床医护人员沟通,重点加强高危药品的不良反应监测,并定期汇总,及时反馈给临床医护人员;
九、定期(每季)度排查医院内使用药品中与高危药品的外观相似、发音相似的药品清单,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十、高危药品使用前要进行充分安全性论证,有确切适应症时才能使用,严格按照法定给药途径和标准给药浓度给药,超出标准给药浓度的医嘱医生须加签字。
十一、定期(每半年)对高危药品目录进行更新,新引进高危药品须经过充分论证,引进后及时将药品信息告知临床。
高危药品管理制度(通用5篇)
高危药品管理制度(通用5篇)病区高危药品管理制度篇一病区药品管理制度(一)急救物品管理制度1)急救药品,必需置于急救车或专用急救柜指定区域或位置存放。
2)急救药品要依据药品种类与性质(如针剂、内服、外用、剧毒药等),定位存放,标记明显。
3)急救药品的种类和数量要确保足够临床急救需要。
4)急救药品专人加锁管理,工作人员不得私自取用急救药品登记本记录急救药品用途、种类、规格、数量、有效期和使用、增补时问等,随时备查。
5)建立急救药品基数及质量检查制度。
急救药品登记本置于急救车外。
定期检查急救药品、规格、种类、数量、有效期是否与账目相符,记录并签名。
每周检查一次时,可以用封条管理。
6)急救药品每次用后须适时增补。
次日当班责任组长再次核查。
保证急救药品处于应急、随时可用状态。
(二)病区基数药品管理制度1)病区内基数药品应依据临床需要保管肯定基数。
供住院患者临时医嘱使用,其他人员不得私自取用。
2)基数药品的清单应一式两份,一份由药房保管,另一份由科室保管。
3)基数药品应指定专人管理,负责领药、退药、保管、检查等工作。
4)基数药品应定位、定点、按药品种类摆放,口服药必需原瓶或原盒包装存放,药瓶内不能混放不同规格、片型、颜色的药片,性质不稳定的药品,须避光储存及使用,现用现配。
5)每日当班清点,用药后适时增补,以保持在规定的基数,保证随时可用。
6)定期检食药品数量、质量、有效期并记录。
近有效期药先用。
如发觉药品有污染、变色、过期、瓶签与瓶内药品不符、标签模糊或有涂改,不得使用并报药房处理。
对接近有效期6个月的药品,应适时联系药房予以更换,以确保药品质量,避开过期。
7)药品应贮存在光线好且易取的地方,需避光保管的药品应放在避光包装容器内保管。
8)药房应适时向病区供给更换药品的使用期限,以保证病区适时更换。
9)药房应指定负责人定期对各病区基数药品进行检查。
(三)麻醉精神药品管理制度1)医院应对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统一编号,计数管理,建立处方保管、领取、使用、退回、销毁管理制度。
高危药品分级管理制度
高危药品分级管理制度【原创版3篇】目录(篇1)一、高危药品的定义与分类二、高危药品分级管理制度的目的与意义三、高危药品分级管理制度的具体措施四、高危药品分级管理制度的效果与意义正文(篇1)一、高危药品的定义与分类高危药品,又称高警示药品,是指药理作用显著且迅速、易危害人体的药品。
这类药品一旦使用不当或发生用药错误时,可能会对患者造成伤害,甚至危及患者生命。
高危药品可以分为以下几个类别:1.高浓度电解质制剂:如 10% 氯化钾注射液、10% 氯化钠注射液等。
2.肌肉松弛剂:如短效肌肉松弛剂、长效肌肉松弛剂等。
3.部分肌松药:如筒箭毒碱、阿托品等。
4.胰岛素:如各类胰岛素制剂。
5.抗肿瘤药物:如化疗药物、免疫抑制剂等。
6.精神药品:如安定类药物、抗精神病药物等。
7.生物制品:如血液制品、疫苗等。
二、高危药品分级管理制度的目的与意义高危药品分级管理制度的主要目的是加强对高危药品的使用管理,保障患者用药安全,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药物治疗效果。
实施高危药品分级管理制度,对于提高医疗机构的管理水平、保障患者生命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三、高危药品分级管理制度的具体措施高危药品分级管理制度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具体措施:1.设立高危药品目录,明确高危药品的种类、剂量、规格等信息,以便于医护人员了解和使用。
2.对高危药品进行专柜放置,确保药品的储存条件符合要求,避免药品变质、损坏等情况。
3.在高危药品盒外贴上专门的标识,如白底等边三角形、加粗亮红色感叹号及边框,下边注明“高危药品”,以提醒医护人员注意药品的安全使用。
4.加强高危药品的不良反应监测,对使用高危药品的患者进行严密观察,及时发现并处理不良反应。
5.对高危药品的使用进行处方审核,确保用药合理、安全。
6.对高危药品进行效期管理,定期检查药品的有效期,确保药品在有效期内使用。
7.对高危药品的使用进行培训和教育,提高医护人员对高危药品的认识和使用技能。
四、高危药品分级管理制度的效果与意义实施高危药品分级管理制度,可以有效地降低高危药品使用过程中的风险,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命安全。
高危药品的定义及管理制度内容
高危药品的定义及管理制度高危药品是指那些易引起中、重度不良反应、易致死性的药品,其使用、存储和管理需要严格把关和监控的药品。
高危药品的管理制度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高危药品的定义高危药品是指那些在使用过程中可能造成严重不良反应或致命后果的药品。
这些药品通常具有以下特点:•毒性强:对人体内脏器官或系统有明显的损害作用。
•副作用严重:可能引起严重的不良反应,如肝肾功能损伤、中毒等。
•容易滥用:容易使患者产生药物依赖性或成瘾性。
2. 高危药品的管理制度2.1 高危药品的分类管理根据药品的毒性及危险等级,将高危药品分为不同级别进行管理。
一般分为特级、Ⅰ级、Ⅱ级等,严格控制高危药品的开具、发放和使用。
2.2 高危药品的使用审批使用高危药品需要经过审批程序,医生对患者使用高危药品需提供充分的医学依据和风险提示,并与患者进行充分沟通和告知。
2.3 高危药品的存储管理高危药品在存储过程中需要单独存放,标注清晰明了,保证不同药品之间不发生混淆。
存储环境要求恒温、恒湿,避免日光直射等。
2.4 高危药品的使用记录对高危药品的使用情况进行详细记录,包括用药量、用药频次、患者信息等,确保用药过程可追溯、可查证。
3. 高危药品管理的重要性高危药品的管理制度严格与否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和用药效果。
合理规范的管理制度能够有效防范药品滥用、错误用药等情况的发生,保障患者用药安全,降低医疗风险,维护医疗秩序。
结语高危药品的定义及管理制度是医疗机构和医生在临床实践中必须高度重视的一项重要工作。
只有严格遵守管理制度,确保高危药品的合理使用和安全管理,才能更好地保障患者的生命健康。
(完整)高风险药品分级管理制度
(完整)高风险药品分级管理制度高风险药品分级管理制度背景:高风险药品的管理对于保障患者安全、防控药品风险至关重要。
为了加强对高风险药品的管理,制定高风险药品分级管理制度是必要且有效的措施。
目的:本文档的目的是规范和指导高风险药品分级管理,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医疗机构内对高风险药品进行管理的相关人员。
定义:1.高风险药品:指那些具有潜在高风险,使用时需特别注意并进行严格管理的药品。
2.分级管理:将高风险药品按照风险程度划分为不同级别,对不同级别的药品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
原则:1.风险优先:根据药品的风险程度进行分级管理,高风险药品优先进行管理。
2.合理用药:在管理高风险药品的同时,要保证其合理使用,避免滥用或误用。
管理流程:1.确定高风险药品:由医疗机构药品管理部门根据国家相关规定和临床实践,确定高风险药品的范围。
2.分级管理:根据高风险药品的风险程度,将其分为不同的级别,比如高风险、中风险、低风险等。
3.制定管理措施:对各级别的高风险药品,根据其特点和风险程度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包括采购、存储、使用、监测等方面。
4.培训和宣传:对医疗机构内相关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对高风险药品管理的意识和能力,并在医疗机构内进行宣传,增加患者对高风险药品的认识和理解。
责任与监督:1.医疗机构药品管理部门负责高风险药品的分级管理工作,并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
2.相关部门和人员应按照规定履行管理职责,确保高风险药品的安全管理。
3.医疗机构内部应建立监督机制,对高风险药品的分级管理进行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
总结:高风险药品分级管理制度的建立和执行可以确保患者在使用高风险药品时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医疗机构应对该制度给予重视,并加强宣传和培训工作,提高相关人员的意识和能力。
高危药品分级管理规定
高危药品分级管理规定第一篇:高危药品分级管理规定高危药品分级管理规定一、A级高危药品管理A级高危药品是高危药品管理的最高级别,是使用频率高,一旦用药错误,患者死亡风险最高的高危药品,必须重点管理和监护。
A级高危药品管理措施1、应有专用药柜或专区储存,药品储存处贴有“A级高危药品”专用标识;专人管理,定期检查储存和使用情况并做记录。
2、病区药房发放A级高危药品时,应使用高危药品专用袋(或有明显标识),药品核发人、领用人须在领单上签字。
3、护理人员执行A级高危药品医嘱时应注明高危,双人核对后给药。
4、A级高危药品应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法定给药途径和标准给药浓度给药。
超出标准给药浓度的医嘱医生须再次确认并双签。
5、医生、护士和药师工作站在处置A级高危药品时应有明显的警示信息。
二、B级高危药品管理B级高危药品是高危药品管理的第二层,包含的高危药品使用频率较高,一旦用药错误,会给患者造成严重伤害,但给患者造成伤害的严重等级较A级低。
B级高危药品管理措施1、药房和病区小药柜等药品储存处有明显专用标识。
2、护理人员执行B级高危药品医嘱时应注明高危,双人核对后给药。
3、B级高危药品应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法定给药途径和标准给药浓度给药。
超出标准给药浓度的医嘱医生须加签字。
4、医生、护士和药师工作站在处置B级高危药品时应有明显的警示信息。
三、C级高危药品管理C级高危药品是高危药品管理的第三层,包含的高危药品使用频率较高,一旦用药错误,会给患者造成伤害,但给患者造成伤害的严重等级较B级低。
C级高危药品管理措施1、医生、护士和药师工作站在处置C级高危药品时,应有明显的警示信息。
2、门诊药房药师和治疗班护士核发C级高危药品应进行专门的用药交代。
第二篇:高危药品分级管理高危药品分级管理1、为了切实加强高危药品管理,参照美国ISMP2008年公布的19类及13种高危药品目录,同时结合我国医疗机构用药实际情况,制订了本目录。
高危药品专用标识3、高危药品分级管理,采用“金字塔式”的分级管理模式,A级高危药品是高危药品管理的最高级别,是使用频率高,一旦用药错误,患者死亡风险最高的高危药品,须重点管理和监护,具体包含如下几类1、静脉用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药(如肾上腺素)2、静脉用肾上腺素能受体拮抗药(如普萘洛尔)3、高渗葡萄糖注射液(20% 或以上)4、胰岛素,皮下或静脉用5、硫酸镁注射液6、浓氯化钾注射液7、100ml 以上的灭菌注射用水8、硝普钠注射液9、磷酸钾注射液10、吸入或静脉麻醉药(丙泊酚等)11、静脉用强心药(如地高辛、米力农)12、静脉用抗心律失常药(如胺碘酮)13、浓氯化钠注射液14、阿片酊【A级高危药品管理措施】1、应有专用药柜或专区贮存,药品储存处有明显专用标识。
医院高危药品制度分级管理参考目录
医院高危药品管理制度高危药品定义:由于使用错误而可能对病人造成严重伤害的药品。
虽然错误使用这些药品不会比其他药品常见,但其后果却严重得多。
参照中国药学会医院药学专业委员会对高危药品的三级管理要求,根据药品在使用过程中的危险程度,划分为ABC三个等级。
A级高危药品是高危药品管理的最高级别,是使用频率高,一旦用药错误,患者死亡风险最高的高危药品。
A级高危药品管理措施1 应有专有药柜或专区贮存,药品存储处有专用标识。
2 病区药房发放A级高危药品须使用高危药品专用袋,药品核发人,领用人须在专用领单上签字。
3 护理人员执行A级高危药品医嘱时应注明高危,双人核对后给药。
4 A级高危药品应严格按照法定给药途径和标准给药浓度给药。
超过标准给药浓度的医嘱医生须加签字。
5 医生,护士和药师工作站在处置A级高危药品时应有明显的警示信息。
B级高危药品是高危药品管理的第二层,包含的高危药品使用频率较高,一旦用药错误,会给患者造成严重伤害,风险等级较A级低。
B级高危药品管理措施1 药库,药房和病区小药柜等药品存储处有明显专用标识。
2 护理人员执行B级高危药品医嘱时应注明高危,双人核对后给药。
3 B级高危药品应严格按照法定给药途径和标准给药浓度给药。
超过标准给药浓度的医嘱医生须加签字。
4 医生,护士和药师工作站在处置B级高危药品时应有明显的警示信息。
C级高危药品是高危药品管理的第三层,包含的高危药品使用频率较高,一旦用药错误,会给患者造成伤害,但给患者造成伤害的风险等级较B级低。
C级高危药品管理措施1 医生,护士和药师工作站在处置C级高危药品时应有明显的警示信息。
2 门诊药房药师和治疗班护士核发C级高危药品应进行专门的用药交代。
高危药品分级管理参考目录本高危药品目录根据我院实情,参照中国药学会医院药学专业委员会对高危药品的三级管理要求,根据药品在使用过程中的危险程度,划分为ABC三个等级,以供临床参考。
急诊科高危药品
高危药品管理制度1、高危药品是指药理作用显著迅速,且易危害人体的高危险药品;2、高危药品包括细胞毒性化疗药物、高浓度电解质、肌肉松弛剂;3、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要组织医务科、护理部、药剂科等部门及相关专家,根据自身情况制定高危药品的购进、存放、调配、销毁流程,同时做好教育工作;4、高危药品应专人负责,专柜加锁。
不得与其他药物混合放置,设红底黑字警示标志提醒护理人员注意;5、加强高危药品有效期管理,先进先出,近效期先出,保持安全有效;责任护士每月检查药品的有效期,科室内不能出现6个月以内的高危药品,发现近6个月的高危药品及时与药剂科调换。
6、实行严格的数量管理,每班清点,做到账物相符;责任护士及护士长每周检查药品的数量及质量。
7、高危药品使用时,严格执行查对制度,严密跟踪高危药品的应用,执行护士签全名;8、临床科室加强高危药品的不良反应监测,及时填写《药品不良事件报告表》上报药剂科。
护理部2013年8月修订高危药品管理制度1、高危药品是指药理作用显著迅速,且易危害人体的高危险药品;2、高危药品包括细胞毒性化疗药物、高浓度电解质、肌肉松弛剂;3、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要组织医务科、护理部、药剂科等部门及相关专家,根据自身情况制定高危药品的购进、存放、调配、销毁流程,同时做好教育工作;4、高危药品应专人负责,专柜加锁。
不得与其他药物混合放置,设红底黑字警示标志提醒护理人员注意;5、加强高危药品有效期管理,先进先出,近效期先出,保持安全有效;6、实行严格的数量管理,每班清点,做到账物相符;责任护士及护士长每周检查药品的数量及质量。
7、高危药品使用时,严格执行查对制度,严密跟踪高危药品的应用,执行护士签全名;8、临床科室加强高危药品的不良反应监测,及时填写《药品不良事件报告表》上报药剂科。
护理部2013年4月修订高危药品管理制度1、高危药品是指药理作用显著迅速,且易危害人体的高危险药品;2、高危药品包括细胞毒性化疗药物、高浓度电解质、肌肉松弛剂;3、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要组织医务科、护理部、药剂科等部门及相关专家,根据自身情况制定高危药品的购进、存放、调配、销毁流程,同时做好教育工作;4、高危药品应设置专门的存放药柜,不得与其他药物混合放置,黑色警示标志提醒护理人员注意;5、加强高危药品有效期管理,先进先出,近效期先出,保持安全有效;6、实行严格的数量管理,做到账物相符;7、高危药品使用时,严格执行查对制度,严密跟踪高危药品的应用,执行护士签全名;8、临床科室加强高危药品的不良反应监测,及时填写《药品不良事件报告表》上报药剂科。
高危药品管理制度+-+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
高危药品管理制度—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高危药品管理制度高危药品是指药理作用显著且迅速、使用不当易危害人体的药品。
为促进该药品的合理使用,减少不良反应,我院参照中国药学会医院药学专业委员会三级管理相关要求,按A,B,C等级分类法,制订如下管理制度:一、A级高危药品是高危药品管理的最高级别,是使用频率高,一旦用药错误,患者死亡风险最高的高危药品,应有专用药柜或专区贮存,药品储存处有明显专用标识。
二、B级高危药品是高危药品管理的第二层,包含的高危药品使用频率较高,一旦用药错误,会给患者造成严重伤害,但给患者造成伤害的风险等级较A级低.药库、药房和病区小药柜等药品储存处有明显专用标识。
三、C级高危药品是高危药品管理的第三层,包含的高危药品使用频率较高,一旦用药错误,会给患者造成伤害,但给患者造成伤害的风险等级较B级低,有明显专用标识.四、药库将高危药品标示维护在药品信息中,医生、护士和药师工作站在处置高危药品时应有明显的警示信息.五、。
护理人员执行A级高危药品医嘱时应注明高危,双人核对后给药。
六、A、B级高危药品应严格按照法定给药途径和标准给药浓度给药。
超出标准给药浓度的医嘱,医生须加签字。
门诊药房药师和治疗班护士核发C级高危药品应进行专门的用药交代。
七、高危险药品使用前要进行充分安全性论证,有确切适应症时才能使用。
八、高危险药品调配发放要实行双人复核,确保发放准确无误。
九、加强高危险药品的效期管理,保持先进先出,保证安全有效。
十、定期和临床医护人员沟通,加强高危险药品的不良反应监测,并定期总结汇总,及时反馈给临床医护人员。
十一、新引进高危险药品要经过充分论证,引进后要及时将药品信息告知临床,促进临床合理应用。
附:高危药品目录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A级高危药品目录级类别药品名称剂型规格别A 肾上腺素注射液 1mg/1ml A 去甲肾上腺素注射液 2mg/1ml A 异丙肾上腺素注射液 1mg/2ml A 间羟胺注射液 10mg/1ml 1.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 A 去氧肾上腺素注射液 10mg/1ml A 多巴胺注射液 20mg/2ml A 多巴酚丁胺注射液20mg/2ml A 东莨菪碱注射液 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急诊科高危药品分级管理制度
高危药品(high-alert medications)是指当一个药物在使用错误时,有很高的机率对患者造成明显伤害或危险的药品。
未促进该类药品的合理使用,减少患者伤害,参考美国医疗安全协会(Institute for Safe Medication Practices,ISMP)的相关规定,结合我科护理工作实际及参照药学部的“高危药品管理制度”,制定如下急诊科高危药品分级管理制定(“麻、精”药品除外)。
1、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吸入或全身麻醉药等列为二级管理高危药品(具体品种见附录二)。
2、肌肉松弛剂、细胞毒化疗药品及部分高浓度电解质制剂等列为一级管理高危药品(具体品种见附录一)。
3、由科室组织学习一级、二级管理高危药品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提高护士对一级、二级管理高危药品使用的安全性。
4、一级管理高危药品必须与其他药品分开存放,并有明显的“高危药”警示标识。
一级管理的高浓度电解质高危药还另设醒目的提示警示标识。
5、执行一级管理高危药品医嘱时,必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确保双人核对,提高一级管理高危药品的安全性。
在执行一级管理高危药品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不良反应应立即暂停使用和报告医生,按医嘱对症处理,并按药品不良反应上报流程上报。
6、需皮试的高危药品管理同时参照我院药学部制定的《药物过敏性试验管理办法》。
7、无论是否为高危药品,如药品包装内配有专用溶媒、专用加药器
或专用输液器等,都必须使用该药品包装内的专用产品。
表1:一级管理高危药品目录及注意事项
附录二:二级管理高危药品目录及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