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数学校本课程教案

合集下载

八年级数学教案【优秀6篇】

八年级数学教案【优秀6篇】

八年级数学教案【优秀6篇】作为一名教职工,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的精心为您带来了6篇《八年级数学教案》,我们不妨阅读一下,看看是否能有一点抛砖引玉的作用。

八年级数学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了解分式概念。

2、理解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能熟练地求出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

难点:能熟练地求出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

【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1、让学生填写[思考],学生自己依次填出:,,,。

2、问题:一艘轮船在静水中的最大航速为20千米/时,它沿江以最大航速顺流航行100千米所用实践,与以最大航速逆流航行60千米所用时间相等,江水的流速为多少?设江水的流速为x千米/时。

轮船顺流航行100千米所用的时间为小时,逆流航行60千米所用时间小时,所以=。

3、以上的式子,,,,有什么共同点?它们与分数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可以发现,这些式子都像分数一样都是A÷B的形式。

分数的分子A与分母B都是整数,而这些式子中的A、B 都是整式,并且B中都含有字母。

[思考]引发学生思考分式的分母应满足什么条件,分式才有意义?由分数的分母不能为零,用类比的方法归纳出:分式的分母也不能为零。

注意只有满足了分式的分母不能为零这个条件,分式才有意义。

即当B≠0时,分式才有意义。

二、例题讲解例1:当x为何值时,分式有意义。

【分析】已知分式有意义,就可以知道分式的分母不为零,进一步解出字母x的取值范围。

(补充)例2:当m为何值时,分式的值为0?(1);(2);(3)。

【分析】分式的值为0时,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①分母不能为零;②分子为零,这样求出的m的解集中的公共部分,就是这类题目的解。

三、随堂练习1、判断下列各式哪些是整式,哪些是分式?9x+4,,,,,2、当x取何值时,下列分式有意义?3、当x为何值时,分式的值为0?四、小结谈谈你的收获。

2024八年级数学详细教案(通用十篇)

2024八年级数学详细教案(通用十篇)

2024八年级数学详细教案(通用十篇)2024八年级数学详细教案(通用十篇)。

2024八年级数学详细教案篇1一、学生基本情况本学期我所带的两个班学生人数为:八(1)47人,八(2)46人,数学基础不是很好,尤其是八(1)班学生的成绩相对其他三个班有一定的差距,从上学期期末数学测试成绩可以看出。

总的来看,两个班的学生经过七年级的数学学习,基本形成数学思维模式,具备一定的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在知识灵活应用上还是有所欠缺,同时作答也比较粗心。

在学生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上,已经开始出现两极分化,对优生来说,能够透彻理解知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也较为清楚,对后进生来说,简单的基础知识还不能有效的掌握,成绩较差,在几何中,学生在推理的思考方法与写法上均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对几何有畏难情绪,相关知识学得不很透彻。

在学习能力上,学生课外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较差,学生自主拓展知识面,向深处学习知识的能力没有得到培养,在以后的教学中,培养学生课外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

学生的逻辑推理、逻辑思维能力,计算能力需要得到加强,以提升学生的整体成绩,应在合适的时候补充课外知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升学生素质;在学习态度上,绝大部分学生上课能全神贯注,积极的投入到学习中去,少数几个学生对数学处于一种放弃的心态,课堂作业,大部分学生能认真完成,少数学生需要教师督促,这一少数学生也成为老师的重点帮扶和教育对象,课堂作业、家庭作业,学生完成的质量也不是太好;学生的学习习惯养成还不理想,预习的习惯,进行总结的习惯,自习课专心致至学习的习惯,主动纠正错误(考试、作业后)的习惯,比较多的学生不具有,需要教师的督促才能做,陶行知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这是本期教学中重点予以关注的。

二、指导思想以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新课程标准》为指导,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开展新课程教学改革,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切实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掌握学习数学的方法和技巧,建立数学思维模式,培养学生探究思维的能力,提高学习数学、应用数学的能力。

八年级数学课堂教案七篇

八年级数学课堂教案七篇

八年级数学课堂教案七篇八年级数学课堂教案(篇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直角三角形的判别条件,并能进行简单应用;2.进一步发展数感,增加对勾股数的直观体验,培养从实际问题抽象出数学问题的能力,建立数学模型.3.会通过边长判断一个三角形是否是直角三角形,并会辨析哪些问题应用哪个结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敢于面对数学学习中的困难,并有独立克服困难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经验,进一步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发展运用数学的信心和能力,初步形成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意识.教学重点运用身边熟悉的事物,从多种角度发展数感,会通过边长判断一个三角形是否是直角三角形,并会辨析哪些问题应用哪个结论.教学难点会辨析哪些问题应用哪个结论.课前准备标有单位长度的细绳、三角板、量角器、题篇教学过程:复习引入:请学生复述勾股定理;使用勾股定理的前提条件是什么?已知△ABC的两边AB=5,AC=12,则BC=13对吗?创设问题情景:由课前准备好的一组学生以小品的形式演示教材第9页古埃及造直角的方法.这样做得到的是一个直角三角形吗?提出课题:能得到直角三角形吗讲授新课:⒈、如何来判断?(用直角三角板检验)这个三角形的三边分别是多少?(一份视为1)它们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就是说,如果三角形的三边为,,,请猜想在什么条件下,以这三边组成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当满足较小两边的平方和等于较大边的平方时)⒉、继续尝试:下面的'三组数分别是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长a,b,c:5,12,13;6,8,10;8,15,17.(1)这三组数都满足a2+b2=c2吗?(2)分别以每组数为三边长作出三角形,用量角器量一量,它们都是直角三角形吗?⒊、直角三角形判定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满足a2+b2=c2,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满足a2+b2=c2的三个正整数,称为勾股数.⒋例1一个零件的形状如左图所示,按规定这个零件中∠A和∠DBC都应为直角.工人师傅量得这个零件各边尺寸如右图所示,这个零件符合要求吗?随堂练习:⒈、下列几组数能否作为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长?说说你的理由.⑴9,12,15;⑵15,36,39;⑶12,35,36;⑷12,18,22.⒉、已知?ABC中BC=41,AC=40,AB=9,则此三角形为_______三角形,______是角.⒊、四边形ABCD中已知AB=3,BC=4,CD=12,DA=13,且∠ABC=900,求这个四边形的面积.⒋、习题1.3课堂小结:⒈直角三角形判定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满足a2+b2=c2,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⒉满足a2+b2=c2的三个正整数,称为勾股数.勾股数扩大相同倍数后,仍为勾股数.八年级数学课堂教案(篇2)教学目标:1、经历用数格子的办法探索勾股定理的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合情推力意识,主动探究的习惯,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

初二数学校本课程教案

初二数学校本课程教案

精品文档初二数学校本课程教案1(储蓄银行对存款人付给利息,这叫储蓄(存入的钱叫本金(一定存期内的利息对本金的比叫利率(本金加上利息叫本利和(利息=本金×利率×存期,本利和=本金×(如果用p,r,n,i,s分别表示本金、利率、存期、利息与本利和,那么有i=prn,s=p(例1 设年利率为0.0171,某人存入银行2000元,3年后得到利息多少元,本利和为多少元,解i=2000×0.0171×3=102.6(s=2000×=2102.6(答某人得到利息102.6元,本利和为2102.6元(以上计算利息的方法叫单利法,单利法的特点是无论存款多少年,利息都不加入本金(相对地,如果存款年限较长,约定在每年的某月把利息加入本金,这就是复利法,即利息再生利息(目前我国银行存款多数实行的是单利法(不过规定存款的年限越长利率也越高(例如,1998年3月我国银行公布的定期储蓄人民币的年利率如表22(1所示(用复利法计算本利和,如果设本金是p元,年利率是1 / 15精品文档r,存期是n年,那么若第1年到第n年的本利和分别是s1,s2,…,sn,则s1=p,s2=s1=p=p2,s3,s2=p2=p3,……,sn=pn(例小李有20000元,想存入银行储蓄5年,可有几种储蓄方案,哪种方案获利最多,解按表22(1的利率计算(连续存五个1年期,则5年期满的本利和为200005?25794(先存一个2年期,再连续存三个1年期,则5年后本利和为20000?3?25898(先连续存二个2年期,再存一个1年期,则5年后本利和为200002??26003(先存一个3年期,再转存一个2年期,则5年后的本利和为20000??26374(先存一个3年期,然后再连续存二个1年期,则5年后本利和为20000?+0.0522)2?26268(2 / 15精品文档存一个5年期,则到期后本利和为20000?26660(显然,第六种方案,获利最多,可见国家所规定的年利率已经充分考虑了你可能选择的存款方案,利率是合理的(2(保险保险是现代社会必不可少的一种生活、生命和财产保护的金融事业(例如,火灾保险就是由于火灾所引起损失的保险,人寿保险是由于人身意外伤害或养老的保险,等等(下面举两个简单的实例(例假设一个小城镇过去10年中,发生火灾情况如表22(2所示(试问:设想平均每年在1000家中烧掉几家,如果保户投保30万元的火灾保险,最低限度要交多少保险费保险公司才不亏本,解因为1+0+1+2+0+2+1+2+0+2=11,365+371+385+395+412+418+430+435+440,445=4096(11?4096?0.0026(300000×0.0026=780(答每年在1000家中,大约烧掉2.6家(投保30万元的保险费,至少需交780元的保险费(例财产保险是常见的保险(假定A种财产保险是每投3 / 15精品文档保1000元财产,要交3元保险费,保险期为1年,期满后不退保险费,续保需重新交费(B种财产保险是按储蓄方式,每1000元财产保险交储蓄金25元,保险一年(期满后不论是否得到赔款均全额退还储蓄金,以利息作为保险费(今有兄弟二人,哥哥投保8万元A种保险一年,弟弟投保8万元B种保险一年(试问兄弟二人谁投的保险更合算些,解哥哥投保8万元A种财产保险,需交保险费80000?1000×3=80×3=240(弟弟投保8万元B种财产保险,按每1000元交25元保险储蓄金算,共交80000?1000×25=2000,而2000元一年的利息为2000×0.0522=104.4(兄弟二人相比较,弟弟少花了保险费约240-104.4=135.60(因此,弟弟投的保险更合算些(201至01学年度下学期初中八年级4 / 15精品文档趣味数学2013年3月初中数学校本教材————《校本课程》序言一、把握数学的生活性——“使教学有生活味”《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探求客观世界的规律,并对现代社会中大量纷繁复杂的信息作出恰当的选择和判断,进而解决问题,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

八年级数学教案(最新6篇)

八年级数学教案(最新6篇)

八年级数学教案(最新6篇)八年级数学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①经历探索整式除法运算法则的过程,会进行简单的整式除法运算(只要求单项式除以单项式,并且结果都是整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集体协作的能力。

②理解整式除法的算理,发展有条理的思考及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整式除法的运算法则及其运用。

难点:整式除法的运算法则的推导和理解,尤其是单项式除以单项式的运算法则。

三、教学准备卡片及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设计(一)情境引入教科书第161页问题:木星的质量约为1。

90×1024吨,地球的质量约为5。

98×1021吨,你知道木星的质量约为地球质量的多少倍吗?重点研究算式(1。

90×1024)÷(5。

98×1021)怎样进行计算,目的是给出下面两个单项式相除的模型。

注:教科书从实际问题引入单项式的除法运算,学生在探索这个问题的过程中,将自然地体会到学习单项式的除法运算的必要性,了解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同时再次经历感受较大数据的过程。

(二)探究新知(1)计算(1。

90×1024)÷(5。

98×1021),说说你计算的根据是什么?(2)你能利用(1)中的方法计算下列各式吗?8a3÷2a;6x3y÷3xy;12a3b2x3÷3ab2。

(3)你能根据(2)说说单项式除以单项式的运算法则吗?注: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己发现系数、同底数幂的底数和指数发生的变化,并运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

单项式的。

除法法则的推导,应按从具体到一般的步骤进行。

探究活动的安排,是使学生通过对具体的特例的计算,归纳出单项式的除法运算性质,并能运用乘除互逆的关系加以说明,也可类比分数的约分进行。

在这些活动过程中,学生的化归、符号演算等代数推理能力和有条理的表达能力得到进一步发展。

重视算理算法的渗透是新课标所强调的。

(三)归纳法则单项式相除,把系数与同底数幂分别相除作为商的因式,对于只在被除式里含有的字母,则连同它的指数作为商的一个因式。

初二数学课堂教案

初二数学课堂教案

初二数学课堂教案(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述职报告、策划方案、演讲致辞、合同协议、条据文书、教案资料、好词好句、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job reports, planning plans, speeche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trinal documents, lesson plans, good words and sentence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初二数学课堂教案初二数学课堂教案七篇初二数学课堂教案都有哪些?教案是针对社会需求、学科特点和教育对象,目的明确、适应性强、实用性强的教学科研成果的重要形式。

数学初二教案5篇

数学初二教案5篇

数学初二教案5篇数学初二教案篇1一、学情分析在七年级数学教学中发现,本班学生兴趣保持的还是比较好,绝大多数学生学习能够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反复练习。

特别上学期,大部分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基本掌握了学习数学的方法和思维模式,成绩有较大的进步。

在上学期期末考试中,圆满完成了我期初制定的教学任务。

优秀率突破了两位数,有12人,达到20%,合格率也上升到55%。

但也有小部分学生因为基础较差,正在丧失学习数学的信心。

二、指导思想以《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为准绳,进一步将新课程改革推向更深层次,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材内容,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进一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应用数学的能力。

通过本学期的数学教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逐步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完成八年级上册数学教学任务。

三、教学目标知识技能目标:认识实数,掌握实数有关的运算方法;学习一次函数的图像、性质与应用;掌握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轴对称及轴对称图形的特点;掌握整式的乘除运算、乘法公式和因式分解。

过程方法目标:初步建立数形结合的表示数学关系。

态度情感目标:从生活入手认识数学,探索数学规律,并将数学知识回归到生活之中。

班级教学目标:优秀率:20%;合格率:60%。

四、教材分析第十一章:全等三角形本章主要学习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方法及其应用。

本章重点内容是全等三角形性质与判定方法及其应用;掌握综合法证明的格式。

教学难点是领会证明的分析思路、学会运用综合法证明的格式。

第十二章:轴对称本章主要学习轴对称及其基本性质,同时利用轴对称变换,探究等腰三角形和正三角形的性质。

本章重点内容是轴对称性质与应用,等腰三角形、正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

教学难点是轴对称在生活中的应用。

第十三章:实数本章通过对平方根、立方根的探究引出无限不循环小数,进而导出无理数和实数。

本章重点内容是平方根、立方根、无理数和实数的概念与性质。

教学难点是平方根及其性质;有理数、无理数的区别。

初二数学教案(13篇)

初二数学教案(13篇)

初二数学教案(13篇)篇1:初二数学教案新课指南1.知识与技能:(1)在具体情境中了解代数式及代数式的值的含义;(2)掌握整式、同类项及合并同类项法则和去括号法则;(3)培养学生用字母表示数和探索数学规律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规律并用代数式表示规律的过程,学会列简单的代数式.在具体情境中体会同类项的意义及合并同类项、去括号法则的必要性,总结合并同类项及去括号的法则,并利用它们进行整式的加减运算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整式加减的学习,深入体会代数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它为后面学习方程(组)、不等式及函数等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也使我们体会到数学知识的产生来源于实际生产和生活的需求,反之,它又服务于实际生活的方方面面.4.重点与难点:重点是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式规律,理解整式的意义,合并同类项的法则和去括号的法则.难点是探索规律的过程及用代数式表示规律的方法,以及准确识别整式的项、系数等知识.教材解读精华要义数学与生活如图15-1所示,用同样规格的黑、白两色的正方形瓷砖铺长方形地面,在第n个图形中,每一行有块瓷砖,每一列有块瓷砖,共有块瓷砖,其中黑色瓷砖共块,白色瓷砖共块.思考讨论由图15-1可以看到,当n=1时,一横行有4块瓷砖,一竖列有3块瓷砖;当n=2时,一横行有5块瓷砖,一竖列有4块瓷砖;当n=3时,一横行有6块瓷砖,一竖列有5块瓷砖.综上可以发现:4-1=5-2=6-3=3,3-1=4-2=5-3=2.即:一横行的瓷砖数等于n加上3,一竖列的瓷砖数等于n加上2.所以,在第n个图形中,每一横行共有(n+3)块瓷砖,每一竖列共有(n+2)块瓷砖,共有(n+3)(n+2)块瓷砖,其中白色瓷砖共(n+3-2)(n+2-2)=n(n+1)块,黑色瓷砖共有[(n+3)(n+2)-n(n+1)]块.这就是用字母来表示数,即代数式,你还能举出这样用字母表示数的例子吗?知识详解知识点1代数式用基本的运算符号(运算包括加、减、乘、除、乘方与开方)把数和表示数.的字母连接起来的式子叫做代数式.单独的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代数式.例如:5,a,(a+b),ab,a2-2ab+b2等等.知识点2列代数式时应该注意的问题(1)数与字母、字母与字母相乘时常省略“×”号或用“·”.如:-2×a=-2a,3×a×b=3·ab,-2×x2=-2x2.(2)数字通常写在字母前面.如:mn×(-5)=-5mn,3×(a+b)=3(a+b).(3)带分数与字母相乘时要化成假分数.如:2×ab=ab,切勿错误写成“2ab”.(4)除法常写成分数的形式.如:S÷x=.篇2:初二数学教案教学设计思想:本节主要学习了平行四边形的几种判定方法,以及平行四边形性质、判定的应用——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

初二的数学课程教案

初二的数学课程教案

初二的数学课程教案初二的数学课程教案(篇1)教学目标1.在探索平行四边形的判别条件中,理解并掌握用边、对角线来判定平行四边形的方法.2.会综合运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和性质来解决问题教学重点: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及应用教学难点: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与性质定理的灵活应用一.引小明的父亲手中有一些木条,他想通过适当的测量、割剪,钉制一个平行四边形框架,你能帮他想出一些办法来吗?二.探阅读教材P44至P45利用手中的学具——硬纸板条,通过观察、测量、猜想、验证、探索构成平行四边形的条件,思考并探讨:(1)你能适当选择手中的硬纸板条搭建一个平行四边形吗?(2)你怎样验证你搭建的四边形一定是平行四边形?(3)你能说出你的做法及其道理吗?(4)能否将你的探索结论作为平行四边形的一种判别方法?你能用文字语言表述出来吗?(5)你还能找出其他方法吗?从探究中得到:平行四边形判定方法1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判定方法2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证一证平行四边形判定方法1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证明:(画出图形)平行四边形判定方法2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初二的数学课程教案(篇2)一.教学目标:1.了解方差的定义和计算公式。

2.理解方差概念的产生和形成的过程。

3.会用方差计算公式来比较两组数据的波动大小。

二.重点、难点和难点的突破方法:1.重点:方差产生的必要性和应用方差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2.难点:理解方差公式3.难点的突破方法:方差公式:S = [( - ) +( - ) +…+( - )]比较复杂,学生理解和记忆这个公式都会有一定困难,以致应用时常常出现计算的错误,为突破这一难点,我安排了几个环节,将难点化解。

(1)首先应使学生知道为什么要学习方差和方差公式,目的不明确学生很难对本节课内容产生兴趣和求知欲望。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多举几个生活中的小例子,不如选择仪仗队队员、选择运动员、选择质量稳定的电器等。

初二数学校本课程教案

初二数学校本课程教案

初二数学校本课程教案【篇一:初中数学校本课程方案】《义务教育校本课程开发》初中数学校本课程方案一、课程背景在以“升学”为目标的基础教育阶段的数学教学中,教育工作者只重视“纯数学”类型所谓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题海式”的灌输和训练,使数学作为工具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被淡化,学生的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应用能力的培养被忽视。

而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教育者就应该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将数学学习与数学应用有机结合起来,这也符合我们遵循我国实施数学教育改革的一个指导思想,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所以,结合本校“学生用数学”意识和能力的形成以及培养途径的实验研究,我们特开设此课程作为我校校本课程之一。

让学生接受它的熏陶、体会它的丰富价值,对于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和求知欲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所以,重视发挥数学文化强大的教育功能,在数学教学中是十分必要的。

学生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提高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精神和实践的能力,能真正体会到数学的价值和数学的内涵,并能把它灵活的运用到生活中,让学生真正的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用应用于生活二、课程标准本课程属于数学学科中的应用型课程,其总体目标是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以数学为主要工具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使数学教学真正做到新数学提出的四个目的(实用的目的、公民的目的、职业的目的、文化的目的)融为一体,让受教育者“学大众化的数学”。

其具体目标为:1.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培养数学的应用意识2.增强数学学习兴趣,善于用数学的思维分析身边事物3.知道有关的数学知识的发生过程,培养数学创造能力4.初步了解数学建模的知识,形成数学建模的基本素质(即有一定的建模意识,建模的心理品质,建模能力和建模知识结构)三、课程内容与教学计划本课程拟在本校初一、初二、初三年级开设,计划两学期完成课程学习,包括课堂学习、社会调查和建模实践。

其中初一年级的重点是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的培养,初二、初三年级以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能力为主。

初二数学教案(优秀8篇)

初二数学教案(优秀8篇)

初二数学教案(优秀8篇)八年级数学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掌握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概念,会求一组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众数。

2、在加权平均数中,知道权的差异对平均数的影响,并能用加权平均数解释现实生活中一些简单的现象。

3、了解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差别,初步体会它们在不同情境中的应用。

4、能利和计算器求一组数据的算术平均数。

教学重点:体会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在具体情境中的意义和应用。

教学难点:对于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在不同情境中的应用。

教学方法:归纳教学法。

教学过程:一、知识回顾与思考1、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概念及举例。

一般地对于n个数X1,……Xn把(X1+X2+…Xn)叫做这n个数的算术平均数,简称平均数。

如某公司要招工,测试内容为数学、语文、外语三门文化课的综合成绩,满分都为100分,且这三门课分别按25%、25%、50%的比例计入总成绩,这样计算出的成绩为数学,语文、外语成绩的加权平均数,25%、25%、50%分别是数学、语文、外语三项测试成绩的权。

中位数就是把一组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处在最中间位置的数(或最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叫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众数就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数据。

如3,2,3,5,3,4中3是众数。

2、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特征:(1)平均数、中位数、众数都是表示一组数据“平均水平”的平均数。

(2)平均数能充分利用数据提供的信息,在生活中较为常用,但它容易受极端数字的影响,且计算较繁。

(3)中位数的优点是计算简单,受极端数字影响较小,但不能充分利用所有数字的信息。

(4)众数的可靠性较差,它不受极端数据的影响,求法简便,当一组数据中个别数据变动较大时,适宜选择众数来表示这组数据的“集中趋势”。

3、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有什么区别和联系:算术平均数是加权平均数的一种特殊情况,加权平均数包含算术平均数,当加权平均数中的权相等时,就是算术平均数。

4、利用计算器求一组数据的平均数。

八年级数学教案(优秀6篇)

八年级数学教案(优秀6篇)

八年级数学教案(优秀6篇)作为一名老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以下是小编帮助大家收集整理的八年级数学教案(优秀6篇)。

八年级数学教案篇一一、教学内容:本节内容是人教版教材八年级上册,第十四章第2节乘法公式的第二课时——完全平方公式。

二、教材分析:完全平方公式是乘法公式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乘法运算知识的升华,它是在学生学习整式乘法后,对多项式乘法中出现的一种特殊的算式的总结,体现了从一般到特殊的思想方法。

完全平方公式是学生后续学好因式分解、分式运算的必备知识,它还是配方法的基本模式,为以后学习一元二次方程、函数等知识奠定了基础,所以说完全平方公式属于代数学的基础地位。

本节课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平方差公式的基础上,研究完全平方公式的推导和应用,公式的发现与验证为学生体验规律探索提供了一种较好的模式,培养学生逐步形成严密的逻辑推理能力。

完全平方公式的学习对简化某些代数式的运算,培养学生的求简意识很有帮助。

使学生了解到完全平方公式是有力的数学工具。

重点:掌握完全平方公式,会运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难点:理解公式中的字母含义,即对公式中字母a、b的理解与正确应用。

三、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完全平方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完全平方公式,并能正确运用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2)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符号感和推理能力,了解公式的几何背景,感受数与形之间的联系,学会独立思考。

(3)通过推导完全平方公式及分析结构特征,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体验解决问题的多样性。

(4)体验完全平方公式可以简化运算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中获得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四、学情分析与教法学法学情分析: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学活动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本节课就是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掌握了整式的乘法运算及平方差公式的基础上开展的,具备了初步的总结归纳能力。

初二数学校本课程教案

初二数学校本课程教案

初二数学校本课程教案精品文档初二数学校本课程教案1(储蓄银行对存款人付给利息,这叫储蓄(存入的钱叫本金(一定存期内的利息对本金的比叫利率(本金加上利息叫本利和(利息=本金×利率×存期,本利和=本金×(如果用p,r,n,i,s分别表示本金、利率、存期、利息与本利和,那么有i=prn,s=p(例1 设年利率为0.0171,某人存入银行2000元,3年后得到利息多少元,本利和为多少元,解i=2000×0.0171×3=102.6(s=2000×=2102.6(答某人得到利息102.6元,本利和为2102.6元(以上计算利息的方法叫单利法,单利法的特点是无论存款多少年,利息都不加入本金(相对地,如果存款年限较长,约定在每年的某月把利息加入本金,这就是复利法,即利息再生利息(目前我国银行存款多数实行的是单利法(不过规定存款的年限越长利率也越高(例如,1998年3月我国银行公布的定期储蓄人民币的年利率如表22(1所示( 用复利法计算本利和,如果设本金是p元,年利率是1 / 15精品文档r,存期是n年,那么若第1年到第n年的本利和分别是s1,s2,…,sn,则s1=p,s2=s1=p=p2,s3,s2=p2=p3,……,sn=pn(例小李有20000元,想存入银行储蓄5年,可有几种储蓄方案,哪种方案获利最多,解按表22(1的利率计算(连续存五个1年期,则5年期满的本利和为200005?25794(先存一个2年期,再连续存三个1年期,则5年后本利和为20000?3?25898(先连续存二个2年期,再存一个1年期,则5年后本利和为200002??26003(先存一个3年期,再转存一个2年期,则5年后的本利和为20000??26374(先存一个3年期,然后再连续存二个1年期,则5年后本利和为20000?+0.0522)2?26268(2 / 15精品文档存一个5年期,则到期后本利和为20000?26660(显然,第六种方案,获利最多,可见国家所规定的年利率已经充分考虑了你可能选择的存款方案,利率是合理的(2(保险保险是现代社会必不可少的一种生活、生命和财产保护的金融事业(例如,火灾保险就是由于火灾所引起损失的保险,人寿保险是由于人身意外伤害或养老的保险,等等(下面举两个简单的实例(例假设一个小城镇过去10年中,发生火灾情况如表22(2所示(试问:设想平均每年在1000家中烧掉几家,如果保户投保30万元的火灾保险,最低限度要交多少保险费保险公司才不亏本,解因为1+0+1+2+0+2+1+2+0+2=11,365+371+385+395+412+418+430+435+440,445=4096(11?4096?0.0026(300000×0.0026=780(答每年在1000家中,大约烧掉2.6家(投保30万元的保险费,至少需交780元的保险费(例财产保险是常见的保险(假定A种财产保险是每投3 / 15精品文档保1000元财产,要交3元保险费,保险期为1年,期满后不退保险费,续保需重新交费(B种财产保险是按储蓄方式,每1000元财产保险交储蓄金25元,保险一年(期满后不论是否得到赔款均全额退还储蓄金,以利息作为保险费(今有兄弟二人,哥哥投保8万元A种保险一年,弟弟投保8万元B种保险一年(试问兄弟二人谁投的保险更合算些,解哥哥投保8万元A种财产保险,需交保险费80000?1000×3=80×3=240(弟弟投保8万元B种财产保险,按每1000元交25元保险储蓄金算,共交80000?1000×25=2000,而2000元一年的利息为2000×0.0522=104.4(兄弟二人相比较,弟弟少花了保险费约240-104.4=135.60(因此,弟弟投的保险更合算些(201至01学年度下学期初中八年级4 / 15精品文档趣味数学2013年3月初中数学校本教材————《校本课程》序言一、把握数学的生活性——“使教学有生活味”《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探求客观世界的规律,并对现代社会中大量纷繁复杂的信息作出恰当的选择和判断,进而解决问题,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

初二数学教案(8篇)

初二数学教案(8篇)

初二数学教案(8篇)初二数学优秀教案篇一知识技能1.了解两个图形成轴对称性的性质,了解轴对称图形的性质。

2.探究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

过程方法1.经历探索轴对称图形性质的过程,进一步体验轴对称的特点,发展空间观察。

2.探索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培养学生认真探究、积极思考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轴对称图形性质的探索,促使学生对轴对称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活动与探究的过程可以更大程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并使学生具有一些初步研究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轴对称的性质。

2.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

教学难点体验轴对称的特征。

教学方法和手段多媒体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引入中垂线概念引出图形对称的性质第一张幻灯片上节课我们共同探讨了轴对称图形,知道现实生活中由于有轴对称图形,而使得世界非常美丽。

那么我们今天继续来研究轴对称的性质。

幻灯片二1、图中的对称点有哪些?2、点A和A的连线与直线MN有什么样的关系?理由?: ABC与 ABC关于直线MN对称,点A、B、C分别是点A、B、C的对称点,设AA交对称轴MN于点P,将 ABC和 ABC沿MN对折后,点A与A重合,于是有AP=AP,MPA=MPA=90。

所以AA、BB和CC与MN除了垂直以外,MN还经过线段AA、BB和CC的中点。

我们把经过线段中点并且垂直于这条线段的直线,叫做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定义:经过线段的中点并且垂直于这条线段,就叫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也叫中垂线。

初二数学教案篇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领会运用完全平方公式进行因式分解的方法,发展推理能力。

2.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利用完全平方公式进行因式分解的过程,感受逆向思维的意义,掌握因式分解的基本步骤。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良好的推理能力,体会“化归”与“换元”的思想方法,形成灵活的应用能力。

重、难点与关键1.重点:理解完全平方公式因式分解,并学会应用。

2.难点:灵活地应用公式法进行因式分解。

八年级上册数学-数学校本课程教案

八年级上册数学-数学校本课程教案

八年级上册数学-数学校本课程教案教学内容:数学趣味题一教学目标:1、通过解题,使学生了解到数学是具有趣味性的。

2、培养学生勤于动脑的习惯。

教学过程:一、出示趣味题师:老师这里有一些有趣的问题,希望大家开动脑筋,积极思考。

1、小卫到文具店买文具,他买毛笔用去了所带钱的一半,买铅笔用去了剩下钱的一半,最后用去剩下的8分,问小卫原有( )钱?2、苹苹做加法,把一个加数22错写成12,算出结果是48,问正确结果是( )。

3、小明做减法,把减数30写成20,这样他算出的得数比正确得数多( ),如果小明算出的结果是10,正确结果是( )。

4、同学们种树,要把9棵树分3行种,每一行都是4棵,你能想出几种办法来用△表示。

5、把一段布5米,一次剪下1米,全部剪下要( )次。

6、李小松有10本本子,送给小刚2本后,两人本子数同样多,小刚原来有()本本子。

二、小组讨论三、指名讲解四、评价1、同学互评2、老师点评五、小结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呢?教学内容:数学趣味题二教学目标:1、通过解题,使学生了解到数学是具有趣味性的。

2、培养学生勤于动脑的习惯。

教学过程:出示趣味题1、小明在小红左边5米,小冬在小红左边8米,问小明和小冬之间有( )米。

2、河中有几只鸭子在游泳。

游在最前面的一只鸭子后面有2只鸭子,游在最后面的一只鸭子的前面也有2只鸭子,游在中间的一只鸭子的前面和后面各有一只鸭子,河中共有( )只鸭子在游泳。

3、一支铅笔二个头,二支半铅笔( )个头。

4、走上一层楼梯要走10级,从一楼走到四楼要走( )级楼梯。

5、解放军叔叔做了一个靶子,靶子分6格,小王射了几枪,每次都打中了,总分为100分,问小王打了( )枪?打中了哪几格?( )二、分析教师带领全班,整体分析。

三、小组讨论四、交流汇报五、小结通过这两次的课程,你有哪些收获?校本课程教案神奇的扑克教学内容:在学生初步了解,年月日、季度的概念后,寻找历法与扑克之间的关系。

初中数学校本课程教案

初中数学校本课程教案

初中数学校本课程教案教案标题:初中数学校本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a. 掌握初中数学校本课程所要求的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b. 熟悉数学概念和基本公式;c. 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目标:a.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b. 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促进互动与交流;c. 鼓励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a.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b.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c.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互助精神。

二、教学内容:根据初中数学校本课程的要求,本教案将包括以下内容:1. 数与式2. 整式的加减法3. 一元一次方程与不等式4. 几何图形的认识与计算5. 平面坐标系与直线方程6. 函数的认识与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a. 确保学生掌握数与式的概念及其运算;b.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c. 引导学生理解几何图形的性质和计算方法;d. 培养学生理解函数的概念和应用。

2. 教学难点:a. 帮助学生理解一元一次方程与不等式的解法;b. 引导学生理解平面坐标系和直线方程的关系;c. 培养学生理解函数的特性和应用方法。

四、教学过程与方法:1. 教学过程:a. 导入新知识:通过引入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b. 呈现新知识:通过示例和练习,让学生逐步理解新知识的概念和运用方法;c. 深化与拓展:通过综合练习和拓展性问题,帮助学生巩固和拓展所学知识;d. 总结归纳:通过讲解和讨论,帮助学生总结所学知识的要点和关键。

2. 教学方法:a. 课堂讲授:通过板书、讲解和示范等方式,向学生传授知识;b. 合作学习:通过小组讨论、合作解题等方式,促进学生互动与交流;c. 探究性学习:通过问题导入、实践操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d. 案例分析:通过实际问题和案例分析,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024年初二数学校本课程教学计划

2024年初二数学校本课程教学计划

2024年初二数学校本课程教学计划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数学是研究客观世界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具有抽象性、广泛应用性、结论的确定性和逻辑推理的严谨性。

通过本阶段的学习,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掌握数学的思想和方法,提高数学素养,培养创新意识和应用能力。

初中数学课程是义务教育的一门主要课程,是公民必须掌握的数学科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一门集知识性、应用性及思想性于一体的基础学科。

二、教学内容本学期学习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下册,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实数的有关概念和运算法则、整式的乘法运算、因式分解的方法和公式、分式的概念和分式的基本性质、分式的约分方法、根式的概念和运算法则、三角形的基本概念、基本性质和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等。

三、教学目标通过本学期的教学,学生应达到以下要求:1. 理解负数的意义,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法则;掌握实数的运算和估算方法;会进行分式加减法和乘除运算;掌握因式分解的方法和公式;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和步骤。

2. 掌握整式运算和乘法公式的方法和步骤;会进行三角形三边关系的判断;掌握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和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定理;掌握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掌握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定理。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抽象能力、概括能力和推理能力,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和创新意识。

4. 形成对数学的兴趣和爱好,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和文化价值,形成用数学的意识。

四、教学措施1. 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钻研教材,精选习题,精心备课,做好四备,确定教学目标。

2. 注重课堂教学效果,针对学生实际设计教学方案,课堂上注重师生互动。

3. 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对基础差的学生注意做到因材施教,培养其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4. 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

在课后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

5. 认真及时批改作业,注意听取学生的意见,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有目的的对学生进行辅导。

数学八年级教案(通用7篇)

数学八年级教案(通用7篇)

数学八年级教案(通用7篇)数学八年级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理解一个数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的意义;2.理解根号的意义,会用根号表示一个数的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3.通过本节的训练,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4.通过学习乘方和开方运算是互为逆运算,体验各事物间的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激发学生探索数学奥秘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的概念及求法。

教学难点:平方根与算术平方根联系与区别。

三、教学方法讲练结合四、教学手段幻灯片五、教学过程(一)提问1、已知一正方形面积为50平方米,那么它的边长应为多少?2、已知一个数的平方等于1000,那么这个数是多少?3、一只容积为0。

125立方米的正方体容器,它的棱长应为多少?这些问题的共同特点是:已知乘方的结果,求底数的值,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这就是本节内容所要学习的。

下面作一个小练习:填空1、()2=9;2、()2=0、25;3、5、()2=0、0081学生在完成此练习时,最容易出现的错误是丢掉负数解,在教学时应注意纠正。

由练习引出平方根的概念。

(二)平方根概念如果一个数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就叫做a的平方根(二次方根)。

用数学语言表达即为:若x2=a,则x叫做a的平方根。

由练习知:±3是9的平方根;±0.5是0。

25的平方根;0的平方根是0;±0.09是0。

0081的平方根。

由此我们看到+3与—3均为9的平方根,0的平方根是0,下面看这样一道题,填空:()2=—4学生思考后,得到结论此题无答案。

反问学生为什么?因为正数、0、负数的平方为非负数。

由此我们可以得到结论,负数是没有平方根的。

下面总结一下平方根的性质(可由学生总结,教师整理)。

(三)平方根性质1.一个正数有两个平方根,它们互为相反数。

2.0有一个平方根,它是0本身。

3.负数没有平方根。

(四)开平方求一个数a的平方根的运算,叫做开平方的运算。

由练习我们看到+3与—3的平方是9,9的平方根是+3和—3,可见平方运算与开平方运算互为逆运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二数学校本课程教案【篇一:初中数学校本课程方案】《义务教育校本课程开发》初中数学校本课程方案一、课程背景在以“升学”为目标的基础教育阶段的数学教学中,教育工作者只重视“纯数学”类型所谓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题海式”的灌输和训练,使数学作为工具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被淡化,学生的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应用能力的培养被忽视。

而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教育者就应该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将数学学习与数学应用有机结合起来,这也符合我们遵循我国实施数学教育改革的一个指导思想,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所以,结合本校“学生用数学”意识和能力的形成以及培养途径的实验研究,我们特开设此课程作为我校校本课程之一。

让学生接受它的熏陶、体会它的丰富价值,对于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和求知欲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所以,重视发挥数学文化强大的教育功能,在数学教学中是十分必要的。

学生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提高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精神和实践的能力,能真正体会到数学的价值和数学的内涵,并能把它灵活的运用到生活中,让学生真正的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用应用于生活二、课程标准本课程属于数学学科中的应用型课程,其总体目标是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以数学为主要工具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使数学教学真正做到新数学提出的四个目的(实用的目的、公民的目的、职业的目的、文化的目的)融为一体,让受教育者“学大众化的数学”。

其具体目标为:1.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培养数学的应用意识2.增强数学学习兴趣,善于用数学的思维分析身边事物3.知道有关的数学知识的发生过程,培养数学创造能力4.初步了解数学建模的知识,形成数学建模的基本素质(即有一定的建模意识,建模的心理品质,建模能力和建模知识结构)三、课程内容与教学计划本课程拟在本校初一、初二、初三年级开设,计划两学期完成课程学习,包括课堂学习、社会调查和建模实践。

其中初一年级的重点是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的培养,初二、初三年级以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能力为主。

具体安排如下:第一阶段(七年级)学生学数学、用数学意识的培养第一讲:数学party(1课时第二讲:一个小数点与一场大悲剧(1课时)第三讲:队列操练中的数学第四讲:立方体的影子第五讲:建立一元一次方程的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第六讲:股市中的数学第七讲:7.打折销售第八讲:制作长方体形状的包装盒第九讲:七巧板第十讲:瓷砖的铺设第十一讲:生活中的轴对称第十二讲:三阶幻方第十三讲:对平均数等数说三道四第十四讲:心率与年龄第十五讲:学习习惯巧测试第十六讲:文学中的数学游戏第二阶段(初二年级)学生学数学、用数学能力的培养第一讲:几何就在你身边第二讲:巧用数学看现实第三讲:商品调价中的问题第四讲:九树十行问题第五讲:全等三角形的应用(测内径、平分角的仪器)第六讲:勾股定理的应用第七讲:分式方程的应用第八讲:趣味数学题,数学典故第九讲:黄金分割的应用第十讲:设计轴对称与中心对称图案第十一讲:高建筑物的高度的测量方法第三阶段(初三年级)(1课时)(1课时)(1课时)(1课时)(1课时)(1课时)(1课时)(1课时)(1课时)(1课时)(1课时)(1课时)(1课时)(1课时)(1课时)(1课时)(1课时)(1课时)(1课时)(1课时)(1课时)(2课时)(5课时)(1课时)(1课时)(1课时)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综合能力的培养第一讲:一元二次方程及分式方程在生活中的应用(建模)(3课时)第二讲:函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利用数学模型解决最优化问题)(3课时)第三讲:解直角三角形在生活中的应用(测量不能达到顶部或底部的物体的高(2课时)第四讲:统计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2课时)第五讲:镶嵌(2课时)第六讲:数学综合题(4课时)四、教学方法本课程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操作实践为主线”。

课程的每一章节都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为目标。

基本教学模式为初一以活动形式为主,初二、初三以教师的建模示例和学生的建模实践为主要形式。

同时本课程的教与学应以课堂之外为素材和学习场所进行社会调查和数学建模的实践,并组织数学建模兴趣小组参加各种形式的应用数学类竞赛等。

五、实施措施:1、组建兴趣班,配备优秀教师、骨干教师担任教学工作,进行课题研究。

2、通过家庭、教师了解学生。

3、上实验研讨课,课题组内共同备课,互相听课、评课,共同提高研究水平,力求课题研究与日常教学相结合。

4、学习课改理论、方法,动用文献资料,调查分析、行动研究,?经验总结等方法获取资料、积累资料,课题组成员定期进行研讨、交流,拿出阶段性成果。

六、学习评价1.评价方式平时成绩:由学习过程中的态度评价、学习过程中的心理评价、学习过程中的实践评价三部分组成,分优、良、中、合格等等。

学期成绩:以“课题报告”形式出现,要求学生提供一份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书面报告,设计“课题报告”评价表进行评价。

同时进行小论文汇报交流。

2.评价目的主要考查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建模意识和用数学解决生活中问题的能力等。

【篇二:二年级数学思维校本课程教案】12345【篇三:小学校本课程趣味数学教案】教学内容:数学趣味题一教学目标:1、通过解题,使学生了解到数学是具有趣味性的。

2、培养学生勤于动脑的习惯。

教学过程:一、出示趣味题师:老师这里有一些有趣的问题,希望大家开动脑筋,积极思考。

1、小卫到文具店买文具,他买毛笔用去了所带钱的一半,买铅笔用去了剩下钱的一半,最后用去剩下的8分,问小卫原有( )钱?2、苹苹做加法,把一个加数22错写成12,算出结果是48,问正确结果是( )。

3、小明做减法,把减数30写成20,这样他算出的得数比正确得数多(),如果小明算出的结果是10,正确结果是( )。

4、同学们种树,要把9棵树分3行种,每一行都是4棵,你能想出几种办法来用△表示。

5、把一段布5米,一次剪下1米,全部剪下要()次。

6、李小松有10本本子,送给小刚2本后,两人本子数同样多,小刚原来有()本本子。

二、小组讨论三、指名讲解四、评价1、同学互评2、老师点评五、小结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呢?教学内容:数学趣味题二教学目标:1、通过解题,使学生了解到数学是具有趣味性的。

2、培养学生勤于动脑的习惯。

教学过程:二、出示趣味题1、小明在小红左边5米,小冬在小红左边8米,问小明和小冬之间有()米。

2、河中有几只鸭子在游泳。

游在最前面的一只鸭子后面有2只鸭子,游在最后面的一只鸭子的前面也有2只鸭子,游在中间的一只鸭子的前面和后面各有一只鸭子,河中共有( )只鸭子在游泳。

3、一支铅笔二个头,二支半铅笔( )个头。

4、走上一层楼梯要走10级,从一楼走到四楼要走()级楼梯。

5、解放军叔叔做了一个靶子,靶子分6格,小王射了几枪,每次都打中了,总分为100分,问小王打了()枪?打中了哪几格?()二、分析教师带领全班,整体分析。

三、小组讨论四、交流汇报五、小结通过这两次的课程,你有哪些收获?3、神奇的扑克教学内容:在学生初步了解,年月日、季度的概念后,寻找历法与扑克之间的关系。

教学目标:1、通过对扑克有趣的研究,培养起学生对生活中平常小事的关注。

2、调动学生丰富的联想,养成一种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扑克与年月日、季度的联系。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师:同学们,这个你们一定见过吧!这是我们生活中比较常见的扑克。

谁愿意告诉我们,你对扑克的了解呢?生:......(教师补充,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师:扑克还有一种作用,而且与数学有关!生:......二、新课1、桃、心、梅、方4种花色可以代表一年四季春、夏、秋、冬2、大王=太阳小王=月亮红=白天黑=夜晚3、a=12=2 3=3 4=4 5=5 6=6 7=7 8=89=910=10j=11 q=12 k=13大王=1 小王=14、所有牌的和+小王=平年的天数所有牌的和+小王+大王=闰年的天数7、一种花色的和=一个季度的天数一种花色有13张牌=一个季度有13个星期三、小结生活中有很多的数学,他每时每刻都在我们的身边出现,只是我们大家没有注意到。

请大家都要学会留心观察,做生活的有心人。

4、校本课程教案教学内容:估算黄豆粒数教学目标:学会估算方法。

教学重难点:利用估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黄豆,杯子,天平等教学过程:一、引入师:你们看,这是什么?生:黄豆。

师:你们想知道这些黄豆有多少粒吗?想一想:用什么方法可以知道黄豆有多少粒。

二、小组讨论,确定方案。

师:你们可以用课桌上的工具。

(杯子,天平等)三、小组合作,实施方案。

四、汇报交流方案一:先数一杯黄豆的数目,再看这些黄豆有多少杯,再用乘法计算即可。

方案二:先测一把黄豆的数目,再看这些黄豆有多少把,再用乘法计算即可。

方案三:先测100粒黄豆的重量,算出一粒的重量,再称出总重量,再用除法计算即可。

五、小结数学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请大家都要做留心观察的人。

5、校本课程教案教学内容:购物中的数学教学目标:1、通过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体会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作用。

2、培养利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一、出示情景一天有个年轻人来到王老板的店里买了一件礼物,这件礼物成本是18元,标价是21元.结果是这个年轻人掏出100元要买这件礼物,王老板当时没有零钱,用那100元向街坊换了100元的零钱,找给年轻人79元.但是街坊后来发现那100元是假钞,王老板无奈还了街坊100元.现在问题是: 王老板在这次交易中到底损失了多少钱?提示:其中损失成本18元,不要算成21元。

二、小组讨论三、汇报结论四、小结王老板和街坊之间事实上互不亏欠。

王老板在这次交易中到底损失了97元。

五、全课总结师:通过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