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干地支纪年法

合集下载

天干地支纪年

天干地支纪年
校本课程
历史零距离
天干地支纪年法
简介
• 天干地支简称“干支”,取义于树木的干和枝。 天干有十: 甲、乙、丙、丁、戊(wù)、己、庚、辛、
壬(rén)、癸(guǐ);
地支十二: 子、丑、寅、卯(mǎo)、辰(chén)、巳(sì)、 午、未(wèi)、申、酉(yǒu)、戌(xū)、亥。

天干地支组合成如下六十个计时序号,作为纪年、
• 【辰时】食时,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时也就 是吃早饭时间,(北京时间07时至09时)。
• 【巳时】隅中,又名日禺等:临近中午的时候称为隅 中。(北京时间09 时至11时)。
十二时辰详解
• 【午时】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北京时间11时至 13时)。
• 【未时】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阳偏西为日跌。 (北京时间13时至15时)。
• 古人(一说黄帝)观测朔望月,发现两个朔望月约 是59天的概念。12个朔望月大体上是354天多(与 一个回归年的长度相近似),古人因此就得到了一 年有1发展出现在的天干地支;较为成熟 时应该是在夏商周三代。
天干地支的作用
• 考古发现,在商朝后期帝王帝乙时的一块甲骨上,刻有完整的六 十甲子,可能是当时的日历。这也说明在商朝时已经开始使用干 支纪日了。根据考证,春秋时期鲁隐公三年二月己巳(公元前 720年二月初十),曾发生一次日食。这是中国使用干支纪日的 比较确切的证据。而使用皇帝年号纪年则是汉武帝时期建元年号。
月、日、时的名称,叫“干支纪年法”。
• 早在公元前2697年,于中华始祖黄帝建国时,命大挠氏探察天地 之气机,探究五行(金木水火土),始作甲、乙、丙、丁、戊、己、 庚、辛、壬、癸等十天干,及子、丑、寅、卯、辰、巳、午、未、 申、酉、戌、亥等十二地支,相互配合成六十甲子用为纪历之符 号。

高三一轮复习之“天干地支”纪年法

高三一轮复习之“天干地支”纪年法

“天干地支”纪年法干支纪年干支法在中国古代一直使用,从未间断,根据现有的考古材料,古人早在殷商时代就开始用天干地支纪日,大概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这也代表着我国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

十天干、十二地支jiǎyǐbǐng dīng wù,jǐgēng xīn rén guǐ。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zǐchǒu yín mǎo chén yǔsì,wǔwèi shēn yǒu xūhéhài ,子丑寅卯辰与巳,午未申酉戌和亥,中国古代纪年法,用天干地支组合起来恰好共60个(60年),称六十甲子,每60个一循环。

古人用天干地支来表示年、月、日、时。

年月日时就象四个柱子一样撑起“时间”的大厦,所以称为四柱。

公元纪年换算成天干地支换算方法(公元后)年份数减3,除以10的余数是天干;年份数减3,除以12的余数是地支。

例1:2016年用干支纪年法如何表示?2016-3=20132013÷10=201 (3)2013÷12=167 (9)“3”对应天干是“丙”,“9”对应地支是“申”,所以2016年是农历丙申年。

(公元前)先用60的整倍数(要刚刚大过所求年份的绝对值)减去所求年份的绝对值,然后再减去2;得数除以10的余数是天干,除以12的余数是地支。

例2:公元前551年大教育家孔子出生,计算年份干支。

解:60×10-551-2=4747÷10=4 (7)47÷12=3 (11)因此公元前551年是庚戌年。

补充:干支计月、日、时月:正月是由寅开始,每个月的地支固定不变,然后依次与天干组合;由第一年的正月丙寅月、二月是丁卯月、三月是戊辰。

从甲子月到癸亥月,共六十甲子,刚好五年。

日:由甲子日开始,按顺序先后排列,六十日刚好是一个干支的周期。

时:由甲子时开始,但记时的地支固定不变,每天十二个时辰。

天干地支纪年法

天干地支纪年法

天干地支纪年法天干地支纪年法,源于中国。

中国自古便有十天干与十二地支,简称“干支”,取意于树木的干和枝。

十天干即:甲、乙、丙、丁、戊(wù)、己、庚、辛、壬(rén)、癸(guǐ);十二地支即:子、丑、寅、卯(mǎo)、辰、巳(sì)、午、未(wèi)、申、酉(yǒu)、戌(xu一声)、亥。

基本介绍天干地支简称“干支”,取义于树木的干和枝。

天干有十:甲、乙、丙、丁、戊(wù)、己、庚、辛、壬(rén)、癸(guǐ);地支十二:子、丑、寅、卯(mǎo)、辰(chén)、巳(sì)、午、未(wèi)、申、酉(y ǒu)、戌(xū)、亥。

天干地支组合成如下六十个计时序号,作为纪年、月、日、时的名称,叫“干支纪年法”。

天干地支纪年法六十甲子1 ~10 甲子乙丑丙寅丁卯戊辰己巳庚午辛未壬申癸酉11~20 甲戌乙亥丙子丁丑戊寅己卯庚辰辛巳壬午癸未21~30 甲申乙酉丙戌丁亥戊子己丑庚寅辛卯壬辰癸巳31~40甲午乙未丙申丁酉戊戌己亥庚子辛丑壬寅癸卯41~50甲辰乙巳丙午丁未戊申己酉庚戌辛亥壬子癸丑51 ~60甲寅乙卯丙辰丁巳戊午己未庚申辛酉壬戌癸亥用六十甲子依次纪年,六十年一个轮回。

干支纪年法的新一年由立春开始,2009年的立春是二月四日,所以2009年2月4日立春之后才是己丑年,在此之前应是戊子年。

公元纪年的一年以立春为界前后分属不同的干支纪年,这一点不熟悉的人容易搞错,应特别注意。

历史和发展早在公元前2697年,于中华始祖黄帝建国时,命大挠氏探察天地之气机,探究五行。

一些学者从中国上古的夏代帝王世系和商代汤王以下所有帝王的名字中,探究十天干中的字已被用于名号这一特有现象。

郑文光在所著《中国天文学源流》一书中认为,十天干起源于中国古代伏羲和“生十日”的神话传说,是十进位法概念在纪时中的反映,应当产生于渔猎时代的原始社会;“十二地支”则由常羲“生月十有二”的神话传说演变而来,产生于殷商之前,后逐渐演变为十二辰。

天干地支计时法

天干地支计时法
年月的推算一般都比较简单,根据使用功能选择使用农历还是公历,而干支记日则比较复杂因为源头不确定,历朝历代可能都会对日重排,有时候是按出生当天作为一个特殊日来计算的.
年 份 一月 二月 三月 四月 五月 六月 七月 八月 九月 十月 十一月 十二月 甲、巳 丙寅 丁卯 戊辰 己巳 庚午 辛未 壬申 癸酉 甲戌 乙亥 丙子 丁丑 乙、庚 戊寅 己卯 庚辰 辛巳 壬午 癸未 甲申 乙酉 丙戌 丁亥 戊子 己丑 丙、辛 庚寅 辛卯 壬辰 癸巳 甲午 乙未 丙申 丁酉 戊戌 己亥 庚子 辛丑 丁、壬 壬寅 癸卯 甲辰 乙巳 丙午 丁未 戊申 己酉 庚戌 辛亥 壬子 癸丑 戊、癸 甲寅 乙卯 丙辰 丁巳 戊午 己未 庚申 辛酉 壬戌 癸亥 甲子 乙丑
由上可见,农历的月份,地支是固定的,天干却不固定,要经过推算才能排出。注意:农历的闰月是不记干支的。
例如:2006年为‘丙戌’年,查天干年份为‘丙’子头,在上表的第三行,其正月为庚寅,二月为辛卯,三月为壬辰,余类推。
六、速查干支纪日法
公式1:从已知日期计算干支纪日的公式为:
G = 4C + [C / 4] + 5y + [y / 4] + [3 * (M + 1) / 5] + d - 3
天干地支计时法
干 支 纪 年 法
一.干支纪年(天干地支)是我国传统的纪年方法。
1.干和支的含义:干支是天干地支的合称传统上用来记时,分计年计月计时辰(仅地支)。
干指天干,共有10个符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甲 乙 丙 丁 戊 己 庚 辛 壬 癸
如2008年:2008-3=2005,2005÷60,余数为25,查六十年甲子(干支表)25号干支,得知是戊子年。

日的天干地支的计算方法

日的天干地支的计算方法

日的天干地支的计算方法
计算日的天干地支的方法有几种:
1、用年月纪年法:把所求的一年所有的月份和日数,相应地从甲子到癸酉(即60个)中取出其等量的十天神来表示,所求的日的天干地支即是其中的第几天的十天神;
2、用常年纪年法:所求的那一年所有的月份和日数,一次性地从甲子到癸亥(即12个)中取出相应的干支,再由干支根据每月大小月确定天干地支;
3、使用蔡勒公式:以1900年1月31日为起点,用今天减去1900年1月31日即可得到以天为单位的差额,再按照60进制计算天干地支。

例如今天是2007年12月31日,计算差额得9898天,对60取余得58,用常年纪年法计算该数字对应的干支就是己卯,即2007年12月31日的天干地支为己卯。

天干地支纪年法

天干地支纪年法

天干地支纪年法天干地支简称“干支”,取义于树木的干和枝天干有十:甲、乙、丙、丁、戊(wù)、己、庚、辛、壬(rén)、癸(guǐ);地支十二:子、丑、寅、卯(mǎo)、辰(chén)、巳(sì)、午、未(wèi)、申、酉(yǒu)、戌(xū)、亥。

天干地支组合成如下六十个计时序号,作为纪年、月、日、时的名称,叫“干支纪年法”。

六十甲子顺序1 ~10 甲子乙丑丙寅丁卯戊辰己巳庚午辛未壬申癸酉11~20 甲戌乙亥丙子丁丑戊寅己卯庚辰辛巳壬午癸未21~30 甲申乙酉丙戌丁亥戊子己丑庚寅辛卯壬辰癸巳31~40甲午乙未丙申丁酉戊戌己亥庚子辛丑壬寅癸卯41~50甲辰乙巳丙午丁未戊申己酉庚戌辛亥壬子癸丑51 ~60甲寅乙卯丙辰丁巳戊午己未庚申辛酉壬戌癸亥用六十甲子依次纪年,六十年一个轮回。

干支纪年法的新一年由立春开始,2009年的立春是二月四日,所以2009年2月4日立春之后才是己丑年,在此之前应是戊子年。

公元纪年的一年以立春为界前后分属不同的干支纪年,这一点不熟悉的人容易搞错,应特别注意。

编辑本段与公元纪年的换算第一种算法:如何将公元纪年换算成干支纪年:不同资料算法有所差异,有的给出公式,但本质上是一回事。

这里介绍一种简易直观的算法。

首先给每个天干、地支一个编号,从头以4开始循序排下去,天干10后接1,。

地支12后接1。

天干:甲4、乙5、丙6、丁7、戊8、己9、庚10、辛1、壬2、癸3地支:子4、丑5、寅6、卯7、辰8、巳9、午10、未11、申12、酉1、戌2、亥3以公元年的尾数在天干中找出对应该尾数的天干,再将公元纪年除以12,用除不尽的余数在地支中查出对应该余数的地支,这样就得到了公元纪年的干支纪年。

如2003年,其尾数为3,对应的天干为“癸”;以12除2003得166,余数为11,对应的地支为未。

于是2003年的干支纪年为“癸未”年。

注意这是指2003年立春之后,立春之前应是“壬午”年。

天干地支纪年法

天干地支纪年法

天干地支纪年法,源于中国。

中国自古便有十天干与十二地支,简称“干支”,取义于树木的干和枝。

十天干即:甲、乙、丙、丁、戊(wù)、己、庚、辛、壬(rén)、癸(guǐ);十二地支即:子、丑、寅、卯(mǎo)、辰、巳(sì)、午、未(wèi)、申、酉(yǒu)、戌(xu第一声)、亥。

十二地支又与十二生肖对应: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地支纪时法是指古代将一天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为现在的两个小时(初、正),以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地支来纪时。

十二时辰表【子时】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

(23时至01时)。

三更【丑时】鸡鸣,又名荒鸡: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

(01时至03时)。

四更【寅时】平旦,又称黎明、早晨、日旦等:时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

(03时至05时)五更【卯时】日出,又名日始、破晓、旭日等:指太阳刚刚露脸,冉冉初升的那段时间。

(05时至07时)。

【辰时】食时,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时也就是吃早饭时间,(07时至09时)。

【巳时】隅中,又名日禺等:临近中午的时候称为隅中。

(09 时至11时)。

【午时】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11时至13时)。

【未时】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阳偏西为日跌。

(13时至15时)。

【申时】哺时,又名日铺、夕食等:(15时至17时)。

【酉时】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为太阳落山的时候。

(17时至19时)。

【戌时】黄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时太阳已经落山,天将黑未黑。

天地昏黄,万物朦胧,故称黄昏。

(19时至21时)。

一更【亥时】人定,又名定昏等定,又名定昏等:此时夜色已深,人们也已经停止活动,安歇睡眠了。

人定也就是人静。

(21时至23时)。

二更干支纪年1. 天干算法:用公元纪年数除以10,余数(若余数小于等于3则加10)减去3就是天干所对应的位数;2. 地支算法:用公元纪年数除以12,余数(若余数小于等于3则加10)减去3就是地支所对应的位数;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干支纪年与公历纪年的换算

干支纪年与公历纪年的换算

干支纪年与公历纪年的换算一、公元纪年法和干支纪年法:公元纪年是从传说中耶稣诞生年计为公元1年,顺次加1即可。

天干地支纪年法(即农历纪年法)就是十干和十二支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的一种循环纪年法。

十天干及编号:1甲、2乙、3丙、4丁、5戊、6己、7庚、8辛、9壬、0癸十二地支及编号:1子、2丑、3寅、4卯、5辰、6巳、7午、8未、9申、10酉、11戌、0亥(注:十二地支对应十二生肖——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

二、公历纪年换算为干支纪年(1)公元后的已知年份换算干支纪年方法:(公元后年份-3)÷10的余数对应天干(余数出现负数,就从天干后面倒数编号,即从最后一位开始,依次为0、-1、-2、-3、 (9)(公元后年份-3)÷12的余数对应地支(余数出现负数,就从地支后面倒数编号,即从最后一位开始,依次为0、-1、-2、-3、 (11)例如:计算2010年的天干地支年:(2010-3)÷10 余 7 对照上表,第7个为:庚(2010-3)÷12 余 3 对照上表,第3个为:寅所以得出2010年的天干地支年是:庚寅年(2)公元前的已知年份换算干支纪年方法:61-(年份数除以60后的余数),当做公元后年份,再按公元后年份换算为干支纪年例如:求公元前221年的天干地支年:61-(221 ÷ 60 =3余41) = 20把20当做公元后年份进行换算得天干是:庚;地支是:辰所以公元前221年是庚辰年。

公元前年份计算结果为负数时的处理方法同前面。

例如:求公元前479年的天干地支干支年:61-(479 ÷ 60 =7余59) = 2把2当做公元后年份进行换算得天干是:壬;地支是:戌所以公元前479年是壬戌年三、干支纪年换算为公元年份的方法知道公元年份的大概时间范围,以干支纪年求公元年份。

天干地支纪年法公式(一)

天干地支纪年法公式(一)

天干地支纪年法公式(一)天干地支纪年法公式天干地支纪年法是中国传统的年号纪年方式,它是以天干和地支的循环组合来表示年份。

在这种纪年法中,天干和地支分别对应着一系列的数字,通过组合这些数字,我们可以得到一个完整的纪年。

以下是一些相关的公式和解释说明:天干天干是指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这十个字,它们是时间的基本单位。

根据天干与地支的组合,可以推算出一个完整的纪年。

天干的循环周期是十年,所以每过十年,天干的序列会重新开始。

天干纪年公式天干纪年公式的计算方式为:年干数 = (年份 - 3) % 10•举例说明:假设今年是2023年。

年干数 = (2023 - 3) % 10 = 1这表示今年的天干是乙。

地支地支是指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这十二个字,它们也是时间的基本单位。

地支的循环周期是十二年,所以每过十二年,地支的序列会重新开始。

地支纪年公式地支纪年公式的计算方式为:年支数 = (年份 - 3) % 12•举例说明:假设今年是2023年。

年支数 = (2023 - 3) % 12 = 0这表示今年的地支是子。

天干地支的组合天干和地支的组合可以表示一个完整的纪年。

根据天干和地支的序号,我们可以获得一个完整的天干地支纪年。

天干地支纪年公式天干地支纪年公式的计算方式为:纪年 = 天干序号 + 地支序号其中,天干序号和地支序号可以通过之前的公式得出。

•举例说明:假设今年是2023年。

纪年 = 1 + 0 = 1这表示今年的纪年是甲子。

结论天干地支纪年法是一种古老而有趣的纪年方式,通过天干和地支的组合,我们可以得到一个独特的纪年。

每个纪年都有其对应的天干和地支,这为我们探索时间的循环和周期提供了一种有趣的方式。

通过上述的公式和举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天干地支纪年法。

天干地支纪年纪月纪日纪时法

天干地支纪年纪月纪日纪时法

天干地支纪年纪月纪日纪时法一、序天干地支组合成六十个计时序号,作为纪年、月、日、时的名称,称“干支纪年法”。

天干与地支分别取义于树木的“干”与“枝”。

天干有十个: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有十二个: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十二地支对应十二生肖: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二、天干地支的别称与含义天干的别称与含义:甲:焉逢:像草木破土而萌,阳在内而被阴包裹。

乙:端蒙:草木初生,枝叶柔软屈曲。

丙:游兆:炳也,如赫赫太阳,炎炎火光,万物皆炳燃着,见而光明。

丁:强梧:草木成长壮实,好比人成丁。

戊:徒维:茂盛也,象征大地草木茂盛繁荣。

己:祝犁:起也,纪也,万物抑屈而起,有形可纪。

庚:商横:更也,秋收而待来春。

辛:昭阳:金味辛,物成而后有味,辛者,新也,万物肃然更改,秀实新成。

壬:横艾:妊也,阳气潜伏地中,万物怀妊。

癸:尚章:揆也,万物闭藏,怀妊地下,揆然萌芽。

地支的别称与含义:子:困敦:孳也,阳气始萌,孳生于下也。

丑:赤奋若:纽也,寒气自屈曲也。

寅:摄提格:髌也,阳气欲出,阳尚强而髌演于下。

卯:单阏:冒也,万物冒地而出。

辰:执徐:伸也,万物舒伸而出。

巳:大荒落:巳也,阳气毕布已矣。

午:敦牂:仵也,阴阳交相愕而仵。

未:协洽:眛也,日中则昃,阳向幽也。

申:涒滩:伸束以成,万物之体皆成也。

酉:作噩:就也,万物成熟。

戌:阉茂:灭也,万物灭尽。

亥:大渊献:核也,万物收藏,皆坚核也。

三、纪年、月、日、时年:每个干支为一年,六十个干支后,又从头循环。

由甲子开始,满六十年称一甲子或一花甲子。

月:正月由寅开始,每个月的地支固定不变,然后依次与天干组合;由第一年的正月丙寅月、二月是丁卯月、三月是戊辰。

从甲子月到癸亥月,共六十甲子,刚好五年。

日:由甲子日开始,按顺序先后排列,六十日是一个干支的周期。

时:由甲子时开始,但记时的地支固定不变,每天十二个时辰。

农历天干地支算法天干地支年月日时算法

农历天干地支算法天干地支年月日时算法

农历天干地支算法天干地支年月日时算法干支纪年法一.十支纪年是我国传统的纪年方法。

1.干和支的含义:干支是天干,地支的合称。

干指天干,共有10个符号:1 2 3 4 5 6 7 8 9 10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支指地支,共有12个符号: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2.干和支组合后用于纪年。

即:将十天干和十二地支按顺序搭配组合成干支,用于纪年。

按此排法,当天干10个符号排了六轮与地支12个符号排了五轮以后,可构成60干支。

续排下去又将恢复原状,周而复始,即如民间所说“六十年转甲子”。

天干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也叫天干;地支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也称十二地支。

干支还有阴阳之分:甲、丙、戊、庚、壬为阳干,乙、丁、己、辛、癸为阴干;子、寅、辰、午、申、戌为阳支,丑、卯、巳、未、酉、亥为阴支。

以一个天干和一个地支相配,排列起来,天干在前,地支在后,天干由甲起,地支由子起,阳干配阳支,阴干配阴支(阳干不配阴支,阴干不配阳支),天干经六个循环,地支经五个循环正好是六十,就叫做“六十干支”。

按照这样的顺序每年用一对干支表示,六十年一循环,叫做“六十花甲子”。

二.查看不同时间段的万年历。

如:1516—2060年的万年历,记着五百年的干支,一查便知。

六十年甲子(干支表)1 2 3 4 5 6 7 8 9 10甲子乙丑丙寅丁卯戊辰己巳庚午辛未壬申癸酉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甲戌乙亥丙子丁丑戊寅己卯庚辰辛己壬午癸未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甲申乙酉丙戌丁亥戊子己丑庚寅辛卯壬辰癸巳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甲午乙未丙申丁酉戊戌己亥庚子辛丑壬寅癸卯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甲辰乙巳丙午丁未戊申己酉庚戌辛亥壬子癸丑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甲寅乙卯丙辰丁巳戊午己未庚申辛酉壬戌癸亥根据“六十年甲子(干支表)”的公元年对应进行向上或朝下地反推。

计算干支纪年公式

计算干支纪年公式

干支纪年公式(也称干支纪年法)是中国古代一种纪年法,采用“干支”纪年,其中“干”共有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个,“支”共有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个,按照天干地支组合纪年。

该纪年法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西汉时期,其基础是天干地支的十二年循环和十天干的六十天地支的六十年循环。

主要应用于农历纪年,用于记录历史事件、人物出生和逝世等。

干支纪年的计算方法如下:首先,确定其中一年的天干和地支,以甲子年为基准,一般使用西元前2637年作为甲子年。

据此,可以推算出任意年份的天干地支。

以阳历2024年为例,按照干支纪年公式,首先找到基准年甲子年,然后计算基准年与目标年份之间的天数。

通过计算可以得出2024年距离甲子年的天数为(2024-2637)*365=-192,280天。

接下来,将天数与十二天干和地支的周期取模,即-192,280%60。

这样可以得出结果为-40,即示年份为甲子年的前第40个周期。

由于干支纪年是循环的,因此在得到周期数之后,可以得到具体的天干地支组合。

以甲子年为例,当周期数为0时,该年为甲子年;当周期数为1时,该年为乙丑年;当周期数为2时,该年为丙寅年,以此类推。

根据计算结果,可以得出2024年的天干地支组合为己亥年。

干支纪年对于中国传统历法的研究和世系家谱的编纂都具有重要意义。

它不仅可以定期计算农历年份,还可以结合其他历法纪年法进行计算,例如,可以使用阳历纪年初为计算起点,再通过干支纪年法计算农历纪年初。

干支纪年公式的使用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传统历法和古代历史事件。

然而,干支纪年公式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它是基于天干地支的循环纪年法,对于长时间跨度的纪年可能不够准确。

其次,干支纪年公式在应用上也存在一些局限性,例如需要事先知道基准年份和计算方法。

此外,干支纪年法中的“干支”和其他干支学说相结合,例如周易、五行学说等,其理论基础也引发了一些争议。

总体而言,干支纪年公式是中国传统的一种纪年方法,具有独特的历史和文化意义。

天干地支纪年

天干地支纪年
天干地支纪年法
简介
• 天干地支简称“干支”,取义于树木的干和枝。 天干有十: 甲、乙、丙、丁、戊(wù)、己、庚、辛、
壬(rén)、癸(guǐ);
地支十二: 子、丑、寅、卯(mǎo)、辰(chén)、巳(sì)、 午、未(wèi)、申、酉(yǒu)、戌(xū)、亥。

天干地支组合成如下六十个计时序号,作为纪年、
草木,迎着春阳从地面伸展。
卯时 5时—7时
(卯) 茂也,日照东方,万物滋茂。
辰时 7时—9时
(辰) 震也,伸也,万物震起而生,
阳气生发已经过半。
巳时 9时—11时
(巳) 起也,万物盛长而起,阴气
消尽,纯阳无阴。
午时 11时—13时
(午) 仵也,万物丰满长大,阳起
充盛,阴起开始萌生。
未时 13时—15时
(未) 味也,果实成熟而有滋味。
申时 15时—17时
(申) 身也,物体都已长成。
酉时 17时—19时
(酉) 老也,猶也,万物到这
时都猶缩收敛。
戌时 19时—21时
(戌) 灭也,草木凋零,生气灭绝。
亥时 21时—23时
(亥) 劾也,阴气劾杀万物,到
此已达极点。
• 宋代朱熹写了一首歌诀 帮助儿童来记住八卦的 符号:
• 古人(一说黄帝)观测朔望月,发现两个朔望月约 是59天的概念。12个朔望月大体上是354天多(与 一个回归年的长度相近似),古人因此就得到了一 年有12个月的概念。在搭配日记法(十天干),产 生阴阳合历,发展出现在的天干地支;较为成熟 时应该是在夏商周三代。
天干地支的作用
• 考古发现,在商朝后期帝王帝乙时的一块甲骨上,刻有完整的六 十甲子,可能是当时的日历。这也说明在商朝时已经开始使用干 支纪日了。根据考证,春秋时期鲁隐公三年二月己巳(公元前 720年二月初十),曾发生一次日食。这是中国使用干支纪日的 比较确切的证据。而使用皇帝年号纪年则是汉武帝时期建元年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干地支纪年法(2)天干地支纪年法,源于中国。

中国自古便有十天干与十二地支,简称“干支”,取义于树木的干和枝。

十天干即:甲、乙、丙、丁、戊(wù)、己、庚、辛、壬(rén)、癸(guǐ);十二地支即:子、丑、寅、卯(mǎo)、辰、巳(sì)、午、未(wèi)、申、酉(yǒu)、戌(xu第一声)、亥。

十二地支又与十二生肖对应: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基本信息中文名称天干地支纪年法∙∙源于中国取义于树木的干和枝∙∙能功折叠编辑本段基本介绍天干地支简称“干支”,取义于树木的干和枝。

天干有十:甲、乙、丙、丁、戊(wù)、己、庚、辛、壬(rén)、癸(guǐ);地支十二:子、丑、寅、卯(mǎo)、辰(chén)、巳(sì)、午、未(wèi)、申、酉(yǒu)、戌(xū)、亥。

天干地支组合成如下六十个计时序号,作为纪年、月、日、时的名称,叫“干支纪年法”。

天干地支纪年法折叠编辑本段六十甲子1 ~10 甲子乙丑丙寅丁卯戊辰己巳庚午辛未壬申癸酉11~20 甲戌乙亥丙子丁丑戊寅己卯庚辰辛巳壬午癸未21~30 甲申乙酉丙戌丁亥戊子己丑庚寅辛卯壬辰癸巳31~40甲午乙未丙申丁酉戊戌己亥庚子辛丑壬寅癸卯41~50甲辰乙巳丙午丁未戊申己酉庚戌辛亥壬子癸丑51 ~60甲寅乙卯丙辰丁巳戊午己未庚申辛酉壬戌癸亥用六十甲子依次纪年,六十年一个轮回。

干支纪年法的新一年由立春开始,2009年的立春是二月四日,所以2009年2月4日立春之后才是己丑年,在此之前应是戊子年。

公元纪年的一年以立春为界前后分属不同的干支纪年,这一点不熟悉的人容易搞错,应特别注意。

折叠编辑本段历史和发展早在公元前2697年,于中华始祖黄帝建国时,命大挠氏探察天地之气机,探究五行。

一些学者从中国上古的夏代帝王世系和商代汤王以下所有帝王的名字中,探究十天干中的字已被用于名号这一特有现象。

郑文光在所著《中国天文学源流》一书中认为,十天干起源于中国古代伏羲和“生十日”的神话传说,是十进位法概念在纪时中的反映,应当产生于渔猎时代的原始社会;“十二地支”则由常羲“生月十有二”的神话传说演变而来,产生于殷商之前,后逐渐演变为十二辰。

所以,郑文光推断:“十二支宜乎是夏人的创作。

”陈遵妫在《中国天文学史》中指出,“在四千多年前的夏代,可能已有干支产生了”。

杜石然等则在编著的《中国科学技术史稿》一书中,主张夏代已有十天干纪日法,商代在夏代天干纪日的基础上,进一步使用干支纪法,从而把十天干和十二地支配合在一起形成六十循环的纪日法。

[2]大约在战国末年,依据各国史官长期积累下来的材料编成的史书《世本》说:“容成作历,大桡作甲子”,《尚书正义》解释说:“二人皆黄帝之臣,盖自黄帝以来,始用甲子纪日,每六十日而甲子一周”。

看来干支是大桡创制的,大挠“采五行之情,占斗机所建,始作甲乙以名日,谓之干;作子丑以名月,谓之枝,有事于天则用日,有事于地则用月,阴阳之别,故有枝干名也。

”隋朝《五行大义》同意干支是大挠创制这一观点。

天干地支最初的起源,目前尚无定论,以文物考查的话,近百年来出土的殷墟(盘庚迁都于殷后,商也称殷)甲骨卜辞中,就载有大量用于纪日的干支记录,而在甲骨文中出现最频繁的字也是干支。

我们目前发现的商代甲骨文中,百分之九十九以上的内容都是与占卜相关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甲骨卜辞”,但是卜辞并不是甲骨文内容的全部,除此之外还有数量不多但内容也是非常重要的其他种类的与占卜无关的刻辞。

比如其中的“干支表”刻辞。

“干支表”刻辞,是甲骨文中的一种特殊刻辞,属于表谱刻辞的一种。

这种刻辞刻写的是以十个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和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相配组成的六十个干支名称的干支表,学者们也称之为甲子表。

这种甲子表罗列刻写六十干支的“干支表”就是当时的人们用来检核和推算干支纪日日期的谱表,干支表可以说是我国最早的日历。

《甲骨文合集》37986,刻辞释文见下文“干支表”刻辞我们目前发现的数量并不少,但多数都残缺,其中发现最完整的干支表要算《甲骨文合集》第37986片甲骨(见图)。

释文:甲子。

乙丑。

丙寅。

丁卯。

戊辰。

己巳。

庚午。

辛未。

壬申。

癸酉。

甲戌。

乙亥。

丙子。

丁丑。

戊寅。

己卯。

庚辰。

辛巳。

壬午。

癸未甲申。

乙酉。

丙戌。

丁亥。

戊子。

己丑。

庚寅。

辛卯。

壬辰。

癸巳甲午。

乙未。

丙申。

丁酉。

戊戌。

己亥。

庚子。

辛丑。

壬寅。

癸卯甲辰。

乙巳。

丙午。

丁未。

戊申。

己酉。

庚戌。

辛亥。

壬子。

癸丑甲寅。

乙卯。

丙辰。

丁巳。

戊午。

己未。

庚申。

辛酉。

壬戌。

癸亥。

这版甲骨是商代末期纣王帝辛及其父亲帝乙在位期间的刻辞,此为一牛胛骨。

在胛骨的正面骨扇上整齐地刻着一份干支表,字字清晰,完整无缺。

这一份干支表共分六行,每行二十字,由右至左读,每行纪十天,横向看,天干十行,脉络清晰;竖向看,天干六轮,与地支五轮相组合。

这一版干支表刻辞六甲齐全,严谨有序,是甲骨文干支表中的一篇完整佳作,也是目前我们看见最完整干支表材料之一。

通过此“甲子表”,我们也可以看出,六十是殷人一周的日数,从甲日起到癸日止十日是一旬,这也是商人的记旬法,因此甲子表也称为“六旬表”。

虽然商代采用干支纪日的方法,但是因材料的缺失,我们并不能完整串联的商代的干支纪日。

目前可确知的纪日干支是从春秋时候鲁隐公三年(公元前720年)二月己巳日开始的,从那时到清末的2600多年间,干支纪日从未间断和错乱过,这也是世界上记录时间最长的纪日法,这对于核查史实所发生的准确时间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如大家熟知的古文名篇《石钟山记》中“元丰七年六月丁丑”,即农历六月九日;《登泰山记》“是月丁未”,指这个月的十八日。

[3]干支除了用于记录时间、占卜外,后来被赋予的功能就越来越多了。

折叠编辑本段换算方法第一种算法:如何将公元纪年换算成干支纪年:不同资料算法有所差异,有的给出公式,但本质上是一回事。

这里介绍一种简易直观的算法。

首先给每个天干、地支一个编号,从头以4开始循序排下去,天干10后接1,地支12后接1。

天干:甲4、乙5、丙6、丁7、戊8、己9、庚10、辛1、壬2、癸3地支:子4、丑5、寅6、卯7、辰8、巳9、午10、未11、申12、酉1、戌2、亥3以公元年的尾数在天干中找出对应该尾数的天干,再将公元纪年除以12,用除不尽的余数在地支中查出对应该余数的地支,这样就得到了公元纪年的干支纪年。

如2003年,其尾数为3,对应的天干为“癸”;以12除2003得166,余数为11,对应的地支为未。

于是2003年的干支纪年为“癸未”年。

注意这是指2003年立春之后,立春之前应是“壬午”年。

赵达先生在“祭文”中指出的时间是“癸未清明”,清明是立春之后的第四个节气(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所以赵先生说岁在癸未,而非壬午。

第二种算法:1. 天干算法:用公元纪年数减3,除以10(不管商数)所得余数,就是天干所对应的位数;2. 地支算法:用公元纪年数减3,除以12(不管商数)所得余数,就是地支所对应的位数;天干:甲1、乙2、丙3、丁4、戊5、己6、庚7、辛8、壬9、癸0地支:子1、丑2、寅3、卯4、辰5、巳6、午7、未8、申9、酉10、戌11、亥0特别注意:天干和地支整除所对应是末位。

第三种算法:首先,将天干、地支编号如下:天干:甲、乙、丙、丁、戊、已、庚、辛、壬、癸4 5 6 7 8 9 10 1 2 3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4 5 6 7 8 9 10 11 12 1 2 3如要将公元纪年换算成干支纪年,以公元年的尾数在天干中找出相对应。

然后,将公元纪年除以12,用余数在地支中找出所对应的地支。

这样,公元纪年就换算成了干支纪年。

如:公元1995年用该年尾数5找出对应的天干为“乙”;然后,用1995除以12得余数为3,用余数3找出相对应的地支为“亥”。

那么,公元1995年则为农历乙亥年。

再如:公元1861年用尾数1查天干为“辛”,用1861除以12得余数为1,再用余数1查找地支为“酉”。

那么,公元1861年则为农历辛酉年。

如果某一年的尾数为0或者用该年除以12的余数为0,则取天干中的第10位“庚”和地支中的第12位“申”。

如:公元120年尾数0则取天干中的“庚”;除以12余数为0,则取地支中的第12位“申”。

那么,公元120年则为庚申年。

如果公元纪年是单个数字,就用该数字在天干、地支中查找即可。

如:公元6年,则在天干、地支中找出6相对应的“丙”和“寅”,那么该年则为丙寅年。

公元8年则为戊辰年。

公元11年,则取尾数1对应的天干中的“辛”和11对应的地支中的“未”。

那么,该年则为辛未年。

公元12年则为壬申年。

公元前纪年与干支纪年的换算将天干、地支编号如下:天干:甲、乙、丙、丁、戊、已、庚、辛、壬、癸7 6 5 4 3 2 1 10 9 8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9 8 7 6 5 4 3 2 1 12 11 10具体换算方法同一如:公元前155年用尾数5取天干中的“丙”; 155除以12得余数11,对应地支中的“戌”。

那么,该年则为丙戌年。

公元前8年则为癸丑年折叠天干地支纪月干支纪月时,每个地支对应二十四节气自某节气(非中气)至下一个节气,以交节时间决定起始的一个月期间,不是农历某月初一至月底。

许多历书注明某农历月对应某干支,只是近似而非全等对应。

若遇甲或己的年份,正月大致是丙寅;遇上乙或庚之年,正月大致为戊寅;丙或辛之年正月大致为庚寅,丁或壬之年正月大致为壬寅,戊或癸之年正月大致为甲寅。

依照正月之干支,其余月份按干支推算。

60个月合5年一个周期;一个周期完了重复使用,周而复始,循环下去。

东汉光武帝建武二十九年癸丑年(公元53年)冬至月(大雪至小寒的月份,近似农历十一月)就是“甲子月”。

有歌诀为证:甲己之年丙作首,乙庚之岁戊为头;丙辛必定寻庚起,丁壬壬位顺行流;更有戊癸何方觅,甲寅之上好追求。

下表是地支纪月时对应的节气时间段、中气、近似农历月份、近似阳历月份、以及年天干和月地支构成的月干支:月地支节气时间段中气近似农历月份近似阳历月份甲或己年乙或庚年丙或辛年丁或壬年戊或癸年寅月立春—惊蛰雨水正月 2月丙寅月戊寅月庚寅月壬寅月甲寅月卯月惊蛰—清明春分二月 3月丁卯月己卯月辛卯月癸卯月乙卯月辰月清明—立夏谷雨三月 4月戊辰月庚辰月壬辰月甲辰月丙辰月巳月立夏—芒种小满四月 5月己巳月辛巳月癸巳月乙巳月丁巳月午月芒种—小暑夏至五月 6月庚午月壬午月甲午月丙午月戊午月未月小暑—立秋大暑六月 7月辛未月癸未月乙未月丁未月己未月申月立秋—白露处暑七月 8月壬申月甲申月丙申月戊申月庚申月酉月白露—寒露秋分八月 9月癸酉月乙酉月丁酉月己酉月辛酉月戌月寒露—立冬霜降九月 10月甲戌月丙戌月戊戌月庚戌月壬戌月亥月立冬—大雪小雪十月 11月乙亥月丁亥月己亥月辛亥月癸亥月子月大雪—小寒冬至十一月 12月丙子月戊子月庚子月壬子月甲子月丑月小寒—立春大寒十二月 1月丁丑月己丑月辛丑月癸丑月乙丑月干支纪月法未普遍实行,主要为星相家推算八字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