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经济统计计算公式

合集下载

国民经济统计计算公式

国民经济统计计算公式

国民经济统计计算公式 The latest revision on November 22, 2020国民经济核算一、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由基本核算表、国民经济账户和附属表三部分构成。

基本核算表包括国内生产总值表、投入产出表、资金流量表、国际收支表和资产负债表;国民经济账户包括经济总账户、国内机构部门账户和国外部门账户;附属表包括自然资源实物量核算表和人口资源与人力资本实物量核算表。

二、核算价格主要有基本价格、生产者价格和购买者价格三种价格。

基本价格=是生产者生产的单位货物和服务向购买者出售时获得的价值—其应付产品税+加上其应收补贴。

基本价格是一种理想的核算价格,而不是现实存在的价格。

生产者价格=是生产者生产的单位货物和服务向购买者出售时获得的价值—开给购买者发票上的增值税或类似可抵扣税。

购买者价格=是购买者购买单位货物和服务所支付的价值+包括购买者按指定的时间和地点取得货物所发生的运输和商业费用+购买者缴纳的不可扣除的增值税和其他税。

三、国内生产总值计算方式(GDP):1、生产法:将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生产法增加值相加,得到生产法国内生产总值。

增加值=总产出(按生产者价格计算)-中间投入(按购买者价格计算)2、收入法:收入法也称分配法,从生产过程形成收入的角度,对常住单位的生产活动成果进行核算。

增加值=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3、支出法: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是从最终使用的角度反映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最终成果的一种方法。

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最终消费(按购买价计算的实际消费+虚拟消费)+资本形成总额(有形无形资产购入+存货购入-有形无形资产和存货处置支出)+净出口(货物、服务的出口——进口后的离岸价格)四、国民生产总值计算方式(GNP)=国民总收入(GNI)计算公式:国民生产总值(GNP)=国内生产总值(GDP)+(来自国外的要素收入-支付国外的要素收入)=GDP+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经常项目下收益贷方减借方的差额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经常项目下收益包括投资收益和职工报酬。

国民经济统计计算公式

国民经济统计计算公式

国民经济核算一、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由基本核算表、国民经济账户和附属表三部分构成;基本核算表包括国内生产总值表、投入产出表、资金流量表、国际收支表和资产负债表;国民经济账户包括经济总账户、国内机构部门账户和国外部门账户;附属表包括自然资源实物量核算表和人口资源与人力资本实物量核算表;二、核算价格主要有基本价格、生产者价格和购买者价格三种价格;基本价格=是生产者生产的单位货物和服务向购买者出售时获得的价值—其应付产品税+加上其应收补贴;基本价格是一种理想的核算价格,而不是现实存在的价格;生产者价格=是生产者生产的单位货物和服务向购买者出售时获得的价值—开给购买者发票上的增值税或类似可抵扣税;购买者价格=是购买者购买单位货物和服务所支付的价值+包括购买者按指定的时间和地点取得货物所发生的运输和商业费用+购买者缴纳的不可扣除的增值税和其他税;三、国内生产总值计算方式GDP:1、生产法:将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生产法增加值相加,得到生产法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值=总产出按生产者价格计算-中间投入按购买者价格计算2、收入法:收入法也称分配法,从生产过程形成收入的角度,对常住单位的生产活动成果进行核算;增加值=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3、支出法: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是从最终使用的角度反映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最终成果的一种方法;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最终消费按购买价计算的实际消费+虚拟消费+资本形成总额有形无形资产购入+存货购入-有形无形资产和存货处置支出+净出口货物、服务的出口——进口后的离岸价格四、国民生产总值计算方式GNP=国民总收入GNI计算公式:国民生产总值GNP=国内生产总值GDP+ 来自国外的要素收入-支付国外的要素收入=GDP+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经常项目下收益贷方减借方的差额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经常项目下收益包括投资收益和职工报酬;其中,投资收益包括直接投资的利润、利息收支和再投资收益、证券投资收益股息、利息等和其他投资收益利息;职工报酬指我国个人在国外工作一年以下而得到并汇回的收入以及我国支付在华外籍员工一年以下的工资福利;五、国民可支配总收入NDI计算公式:国民可支配总收入NDI=国民总收入GDI+来自国外的经常转移收入-对国外的经常转移支出= 总消费 + 总储畜来自国外经常转移收支净额:指常住单位与非常住单位之间单方面收入转移相抵后的差额,即来自国外的经常转移减支付国外的经常转移之差额;包括国际组织往来、无偿捐赠、侨汇或交纳的国外收入税等;六、经济增长率=报告期GDP—基期GDP/基期GDP七、最终消费率=最终消费/国内生产总值×100%八、资本形成率=资本形成总额/国内生产总值×100%九、投入产出表的基本平衡关系1、总投入=总产出2、中间投入+增加值=总投入3、中间使用+最终使用=总产出4、增加值合计=国内生产总值=最终使用合计5、基本系数1直接消耗系数=第I产品投入量/总投入量例如:表3-1 投入产出表数据单位:亿元通过表3-1计算直接消耗系数矩阵如下:2完全消耗系数十、资金流量表基本指标之间的关系1、初次分配总收入=增加值-支付劳动者报酬+收到劳动者报酬-支付的生产税净额+收到的生产税净额-支付的财产收入+收到的财产收入2、可支配总收入=初次分配总收入+经常转移收入-经常转移支出3、总储蓄=可支配总收入-最终消费4、净金融投资=总储蓄+资本转移收入净额-资本形成总额-其他非金融资产获得减处置5、净金融投资=金融资产增加-负债增加6、基本记录原则1资金流量表采用复式记账原理,对每笔交易都作双重反映;在实物交易方面,一个部门的收入同时是对应部门的支出;2收入记录在来源方,支出记录在使用方;3在金融交易方面,一个部门金融资产的增加减少,一般伴随着对应部门负债的增加减少;金融资产的增加或减少记录在使用方,负债的增加或减少记录在来源方;7、消费率=最终消费支出/可支配收入8、储蓄率=总储蓄/可支配收入这两个比例相加之和等于1例如:表3-2 资金流量表收入分配部分单位:亿元该表是一个平衡表,其平衡关系由两个方面体现;一是部门内部平衡关系,即在每一部门之下,来源列与使用列相关项目合计相等,以表达部门内部各种收入来源与分配和消费投资等支出之间的平衡关系,以及在此平衡关系基础上推导得到的经济总量指标;以住户部门为例:初次分配收入总量=23324+45999+3607-21378+1026+31=50495可支配收入总量=52689+4692-2498=52689总储蓄=52689-36921=15768净金融投资==11330另一个平衡关系称为部门间平衡关系,是指针对不同收入分配流量,各部门收入与各部门支出之间的平衡关系;对于每一个收入分配流量项目,其各部门的来源合计肯定等于其各部门的运用合计,由此反映了在特定收入分配项目上,收入分配的来源和去向;以劳动者报酬为例,可以演示这种平衡关系:劳动者报酬:各部门运用合计=17054+716+6860+21378+8=46016各部门来源合计=45999+17=46016表3-2 收入部门占有结构%根据表3-1数据计算出收入部门占有结构的表3-2中,增加值主要由非金融企业部门创造的%住户部门对增加值创造也有较大贡献%,这是由于存在大量个体经济的缘故;而政府和金融机构则只占有一个较小的份额;经过各种生产要素和秤税等流量分配之后,各部门初次分配收入结构有很大的变化,主要体现为非金融企业增加值大部分转移到住户部门,比例骤减为%,而住户部门成为占有比例最大者%,政府所占比重也有所上升;经过再分配感到的可支配收入分配结构上,住户部门和政府所占比重继续增加%,%,而非金融企业所占比重继续减少;最终,住户部门获得收入的大部分;表3-3 收入使用结构表3-3说明了1998年各部门收入使用结构;从国民经济整体看,收入主要使用方向为消费%,但在各个部门之间有所差异:住户和政府部门有更多部分的收入分别为%和%用于消费,而用于储蓄的比例相对较小;金融机构和非金融企业则由于自身没有消费职能,收入全部转化为储蓄,储蓄率均为100%;十、国际收支表基本指标之间的关系1、经常账户差额=货物差额+服务差额+收益差额+经常转移差额2、资本和金融账户差额=资本账户差额+金融账户差额3、储备资产差额=货币黄金差额+特别提款权差额+外汇储备差额+在基金组织的储备头寸差额+其他债权差额4、净误差与遗漏差额=-经常账户差额+资本和金融账户差额+储备资产差额5、对外支付保证程度=外汇储备资产总量/月均货物和服务进口用汇量6、偿债率=用于当年还本付息的外汇/当年出口货物和服务所得外汇×100%通常认为,偿债率不应超过20%7、综合收支差额=经常项目收支差额+资本项目收支差额=净误差与遗漏+储备资产增减额十一、以下关于国民资产负债表中平衡关系的表述1、资产=负债+净值2、金融资产=资产负债差额-非金融资产4、国民财产=国内非金融资产合计+对外持有金融净资产增减符号与等式左边相反5、以下关于国民财产与资产负债的计算关系1国民财产=国内各部门资产之和-国内各部门负债之和2国民财产=国内非金融资产合计+对外持有金融净资产3国民财产=国内各部门资产负债差额之和6、非金融资产+国内金融资产+国外金融资产+储备资产=国内负债+国外负债+资产负债差额资产净值7、非金融资产=固定资产+存货+其他非金融资产8、金融资产=国内金融资产+国外金融资产+储备资产9、负债=国内负债+国外负债10、资产负债差额资产净值=资产总额-负债总额。

国民经济统计学公式整理

国民经济统计学公式整理

国民经济统计学公式整理国民经济统计学是指通过收集、整理和分析国民经济活动的数据,以了解国民经济的发展状况和趋势的一门学科。

在国民经济统计学中,有一些常见的公式被广泛使用,用于计算和分析国民经济的各个指标。

以下是国民经济统计学中常见的公式整理。

1.国内生产总值(GDP)的计算公式:GDP=C+I+G+(X-M)其中,C表示消费支出,I表示投资,G表示政府支出,X表示出口,M表示进口。

这个公式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总价值。

2.消费支出的计算公式:C=Cc+Cw其中,Cc表示个人消费支出,Cw表示政府消费支出。

个人消费支出包括耐用品、非耐用品和服务的消费。

3.投资的计算公式:I=Ic+Ig其中,Ic表示私人投资,Ig表示政府投资。

私人投资包括企业购置固定资产和库存投资。

4.政府支出的计算公式:G=Gn+Gt其中,Gn表示政府购买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支出,Gt表示政府支付的转移支付。

5.净出口的计算公式:(X-M)=X-IM其中,X表示出口,M表示进口,IM表示进口的总值。

净出口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与其他国家或地区的贸易差额。

6.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的计算公式:人均GDP=GDP/人口人均GDP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每个人的平均经济产出。

7.增长率的计算公式:增长率=(最终值-初始值)/初始值×100%增长率反映了一些指标在一定时期内的增长速度。

8.平均增长率的计算公式:平均增长率=(终值/初始值)^(1/年数)-1×100%平均增长率反映了一些指标在一定时期内的平均增长速度。

9.经济增长率与一些变量的关系计算公式:ΔY/Y=α×ΔK/Y+β×ΔL/Y+γ×ΔH/Y这个公式反映了国民收入的增长与资本积累、劳动力增加和技术进步之间的关系。

10.国际收支平衡的计算公式:CA=X-M+NX其中,CA表示当前账户余额,X表示出口,M表示进口,NX表示净出口。

(整理)国民经济统计与概论常用公式

(整理)国民经济统计与概论常用公式

第三章 综合指标1. 结构相对指标=各组总量指标数值/总体总量指标数值*100%2. 比例相对指标=总体中某一部分的指标数值/总体中另一部分的指标数值3. 比较相对指标=某总体的某项指标数值/另一总体的该项指标数值4. 强度相对指标=某一总量指标数值/另一性质不同而有联系的总量指标数值5. 动态相对指标=报告期指标数值/基期指标数值6.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实际完成的指标数值/计划指标数值 (如果计划规定的任务是降低,计算结果应该愈小愈好) 7. 算术平均数=总体单位某一数量标志值之和/总体单位数 8.简单算术平均数:12nx x x x x nn+++==∑x :算术平均数; x:各单位的标志值 ; n:总体单位数;∑:总和加权算术平均数:11221121......ni in ni nnii x fx f x f x f x f f f f==+++==+++∑∑i f :第i 组标志值出现的次数9.简单调和平均法:121111...1nnH x x x nx==+++∑H:调和平均数加权调和平均法:121212......nn nmm m m H m m m x x x m x+++==+++∑∑m:权数一般用于:已知分布数列各组标志值及其标志总量,计算平均指标计算相对指标的平均数一般方法可概括为:已知相对指标的分母资料,可将其作为相对数,采用加权算术平均法;已知相对指标的分子资料,可将其作为相对数,采用加权调和平均法。

10. 简单几何平均法:G =G:几何平均数; x :变量值 ;n :变量值个数 加权几何平均法:G f=∑ 适用范围:a 、若干个比率或速度的乘积等于总比率或总速度;b 、相乘的各个比率或速度不得为负值。

11. 组距数列确定众数:下限公式:1012M L d =+•+上限公式:2012M U d =-•+0M :众数; L :众数所在的下限; U :众数所在的上限;1:众数所在组次数与前一组次数之差;2:众数所在组次数与后一组次数之差; d :所在组组距 12.(1)未分组资料确定中位数:12n +,找出它的对应标志值,即12n e M x +=(用于奇数)或1222n ne x x M ++=(用于偶数)(2)单项式分组资料确定中位数:12f +∑确定中位数的位次,再根据位次用向上累计或向下累计次数的方法确定中位数所在组,该组的标志值即为中位数(3)组距分组资料确定中位数:且2f ∑表示中位数的位置。

国民经济统计学的公式

国民经济统计学的公式

国内生产总值(GDP)指标的计算:1生产法:国内生产总值=∑各产业部门总产出-∑各产业部门中间消耗 2收入法(分配法)国内生产总值=各产业部门收入法增加值之和其中:增加值=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 3支出法(最终使用法)国内生产总值=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国民生产总值(GNP国民总收入)=国内生产总值GDP+国外要素收净额国外要素收净额=来自国外的生产税及进口税(扣除生产和进口补贴)、劳动者报酬和财产收-付给国外的生产税及进口税(扣除生产和进口补贴)国内生产净值NDP=国内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折旧=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国民生产净值NNP=国民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折旧=国内生产净值+国外要素收入净额国民可支配总收入=国民生产总值+来自国外经常转移收入净额国民可支配净收入=国民可支配总收入-固定资产折旧=国民生产净值+来自国外经常转移收支净额资产负债差额=非金融资产+金融资产-金融负债一国的国民财产=非金融资产+国外金融资产与负债净额+储备资产=各部门资产与负债差额之和非金融资产=固定资产+存货+其他非金融资产本期商品供需差额=供应量总额\需求量总额本期商品供需差率=本期商品供需差额\需求量*100%(>0,顺差)可支配总收入=初次分配总收入+经常转移收入—经常转移支出总储蓄=可支配总收入—最终消费净误差与遗漏差额=—(经常账户差额+资本和金融账户差额+储备资产差额)财政收支差额=财政收入-财政支出财政收支差率=财政收支差额\财政收入*100%{>0,财政结余,顺差}保有储量动态指标=年末保有储量/年初保有储量*100%采储比=开采量(时期数)\年初保有储量(时点数)耕地生产率=农产品产量或产值/耕地面积平均每人拥有的森林面积=森林面积/全国人口流动资产周转次数=生产经营收入额/(年末+年初流动资金)\2流动资产周转天数=期内天数\周转次数亿元国民财产创造的GDP=期内GDP\期末国民财产国内资金的综合使用效益=国民财产\国内金融财产。

GDP计算方法详解

GDP计算方法详解

GDP计算方法详解GDP(国内生产总值)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活动总量的指标,主要用于衡量国家经济增长速度和经济规模。

GDP的计算方法可以分为三种:生产法、总支出法和总收入法。

1.生产法:生产法是通过统计各个经济部门的生产活动来计算GDP的方法。

它将国民经济活动划分为不同领域,如农业、工业、建筑、金融、交通等,根据每个领域的产出和价值来计算GDP。

具体来说,生产法的计算公式为:GDP=农业产值+工业产值+建筑业产值+服务业增加值+净税收。

其中,净税收是指扣除了间接税后的税收。

2.总支出法:总支出法是通过统计各个领域的最终消费支出、政府支出、投资支出和净出口来计算GDP的方法。

最终消费支出包括个人消费支出和政府消费支出,投资支出包括企业和政府的投资活动,净出口是指出口减去进口的差额。

具体来说,总支出法的计算公式为:GDP=最终消费支出+政府支出+投资支出+净出口。

3.总收入法:总收入法是通过统计各个领域的生产要素收入来计算GDP的方法。

生产要素收入包括劳动者的工资收入、资本所有者的利润收入、土地所有者的租金收入和政府的净税收。

具体来说,总收入法的计算公式为:GDP=劳动者工资+资本所有者利润+土地所有者租金+其他收入+净税收。

除了以上三种主要的计算方法,还有一些补充方法,如生命周期方法、结婚方法等。

生命周期方法是考虑个人在不同年龄段的生产能力和消费行为,以及储蓄和投资的关系,来计算GDP。

结婚方法是通过统计结婚时的婚嫁财产和婚宴开销等来计算GDP。

需要注意的是,GDP的计算方法有时会受到数据收集的困难和不完全性的影响。

例如,黑市交易、非法活动和无偿劳动等都难以被准确统计,因此可能导致GDP的计算结果与实际情况有一定偏差。

此外,GDP还有一些衡量指标,如实际GDP、名义GDP、实际增长率、名义增长率等。

实际GDP是调整了通货膨胀影响的GDP,名义GDP是未调整通货膨胀影响的GDP。

实际增长率是实际GDP的年度变化率,名义增长率是名义GDP的年度变化率。

国民经济统计学公式整理

国民经济统计学公式整理

国内生产总值的统计生产法:国内生产总值=部门增加值之和部门增加值之和=部门总产出-部门中间投入中间投入率=中间投入/总产出单位中间投入创造的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中间投入社会增加值率=国内生产总值/社会总产出收入法:国内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折旧+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生产税净额=生产税-补贴营业盈余=税前纯收入-(已收利息-已付利息)-已收其他产出收入-财产持有资产损益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净出口最终消费=居民消费+政府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固定资产形成总额+存货增加固定资产形成总额=固定资产形成净额 +固定资产折旧资本形成净额=固定资本形成净额+存货增加存货增加=期末存货价值-期初存货价值(-存货持有收益)国民总收入的统计国民总收入=国内生产总值+来自国外的要素收入净额来自国外的要素收入净额=来自国外的要素收入-支付给国外的要素收入=来自国外的生产税+来自国外的劳动报酬净额+来自国外的财产收入净额国民可支配收入=国民总收入+来自国外的经常转移收入净额来自国外的经常转移收入净额=来自国外经常转移收入-支付国外经常转移的支出净额层次国内生产净值=国内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折旧国民净收入=国民总收入-固定资产折旧国民可支配净收入=国民可支配总收入-固定资产折旧=国民净收入+来自国外的经常转移收入净额资金流量核算对“国外”在内的国民经济而言国民可支配总收入=国民总收入=国内生产总值=消费+储蓄+国际间资金流动=最终消费+资本形成+出口-进口收入的初次分配原始总收入=增加值+获得的初次分配收入-支付初次分配收入原始净收入=原始总收入-固定资本折旧各机构部门原始总收入之和=国民总收入各机构部门原始净收入余额=国民净收入收入的再次分配各机构部门的可支配总收入=该部门原始总收入-支付的再分配收入之和+获得各种再分配收入之和可支配净收入=可支配总收入-固定资产折旧两次收入分配后的收入使用储蓄总额=可支配总收入-最终消费储蓄净额=可支配总收入-最终消费-固定资本折旧=可支配净收入-最终消费资金流量核算的平衡关系资金使用=资金来源初次分配总收入=增加值-支付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财产收入+获得的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财产收入可支配总收入=初次分配总收入+经常转移收入-经常转移支出(收入角度)可支配总收入=最终消费+总储蓄(使用角度)总储蓄+资本转移=总投资+净金融投资金融资金使用合计=净金融投资+金融资金来源合计国际收支核算货物和服务差额=货物贸易差额+服务贸易差额经常账户差额=货物和服务差额+收入(分配)差额+经常转移差额资本和金融账户差额=资本账户差额+金融账户差额金融账户差额=直接投资差额+证券投资差额+其他投资差额储备资产变动差额 = 货币黄金差额+特别提款权差额+外汇储备变动差额+在基金组织的储备头寸差额+其他债权差额误差与遗漏= -(经常账户差额+资本和金融账户差额+储备资产差额)国际收支总差额= 经常账户差额+资本和金融账户差额+误差与遗漏差额国际收支总差额=-储备资产增减差额资产与负债核算非金融资产+金融资产=金融负债+资产负债差额资产=负债+净值净值(资产负债差额)=全部金融和非金融资产价值-全部未偿还负债价值国民财富=国内各机构部门的净值之和=全体常住单位拥有的非金融资产+对外净金融资产金融资产=金融负债(只适合全社会,不适合各机构部门)就全社会来讲非金融资产+储备资产+国内金融资产+国外金融资产=国内金融负债+国外金融负债+资产负债差额非金融资产=资产负债差额(净值)在一定时点上国内净金融资产(负债)=国外净金融负债(资产)国内净金融资产=对外净债权+本国拥有的货币黄金和特别提款权。

国民经济统计概论常考公式汇总

国民经济统计概论常考公式汇总
缺下限组的组中值=上限-(邻组组距/2) 缺上限组的组中值=下限+(邻组组距/2)
例如:30~40组,组中值为50 【60以下,60~70】,组中值为60-(70-60)/2=55 【90以上,80~90】,组中值为90+(90-80)/2=95
<生而为人>
-进取、坚韧、开放、影响-
<与众不同>
14 公式总结
<生而为人>
-进取、坚韧、开放、影响-
<与众不同>
22 公式总结
人均年收入 户3000~4000
120
me=6000+[(2000/2-600)/500]*1000=6800 4000~5000 150
5000~6000
300
6000~7000
500
7000~8000
400
me=7000 - [(2000/2-900)/500]*1000=6800
<与众不同>
7 公式总结
第五步:计算各组的比重
数量除以总数 上例中:
<生而为人>
-进取、坚韧、开放、影响-
<与众不同>
8 公式总结
第六步:列出分布表
月食品消费支出 350-450 450-550 550-650 650-750 750-850 850-950 950-1050 合计 组别
家庭数 2 6 10 13 20 8 1 60
5、算术平均数的变形——调和平均数
在只知道“平均的”和“总的”情况下使用
<生而为人>
M指总数
-进取、坚韧、开放、影响-
<与众不同>
15 公式总结

gdp核算方法公式

gdp核算方法公式

gdp核算方法公式GDP(Gross Domestic Product)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总量的指标,它代表了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通常是一年)所生产的所有最终商品和服务的总价值。

GDP的核算方法有多种,其中最常用的是支出法、产出法和收入法。

一、支出法支出法是通过统计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的最终消费支出、投资支出、政府支出和净出口(即出口减去进口)来计算GDP的方法。

支出法的计算公式为:GDP = C + I + G + (X - M)其中,C代表最终消费支出,I代表投资支出,G代表政府支出,X 代表出口,M代表进口。

这个公式表明了一个国家GDP的主要构成部分。

最终消费支出是指个人和家庭用于购买消费品和服务的支出。

它包括耐用品(如汽车、电器)、非耐用品(如食品、衣物)和服务(如医疗、教育)三个部分。

投资支出是指企业和政府用于购买设备、建筑物等资本品的支出。

政府支出包括政府购买的货物和服务以及政府工资等开支。

净出口是指一个国家的出口与进口之间的差额。

二、产出法产出法是通过统计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各个产业所创造的价值来计算GDP的方法。

产出法的计算公式为:GDP = 第一产业产值 + 第二产业产值 + 第三产业产值其中,第一产业产值是指农、林、牧、渔业等原材料和资源的产出;第二产业产值是指工业和建筑业的产出;第三产业产值是指服务业的产出。

产出法的核算方法是通过对各个产业的产出进行统计,最后将它们加总得到GDP。

这种方法更侧重于从产业角度分析一个国家的经济总量。

三、收入法收入法是通过统计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各个经济主体的收入来计算GDP的方法。

收入法的计算公式为:GDP = 国民收入 + 净税收其中,国民收入是指全国居民在生产活动中所获得的收入,包括工资、利润、利息和租金等;净税收是指政府从居民和企业收取的税收减去向居民和企业支付的转移支付和补贴。

收入法的核算方法是通过对各个经济主体的收入进行统计,最后将它们加总得到GDP。

gnp公式

gnp公式

gnp公式国民生产总值(GNP)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它反映了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总价值。

GNP的计算公式为:GNP = GDP + 净对外收入。

其中GDP代表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总价值;净对外收入则是指一个国家居民从国外的投资和劳务中获得的净收入。

GNP的计算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一个国家的经济活动和经济发展水平。

通过比较不同国家的GNP,我们可以看出哪些国家的经济较为发达,哪些国家的经济还有待发展。

此外,GNP还可以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通过观察GNP的增长率,我们可以判断一个国家的经济是处于增长、稳定还是下滑的状态。

值得注意的是,GNP并不是一个完美的指标,它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首先,GNP只能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总量,并不能反映经济的分配情况。

即使一个国家的GNP很高,但如果经济发展不平衡,贫富差距过大,那么这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也可能存在问题。

其次,GNP也不能反映一个国家的生活水平和人民的福祉。

因为GNP 只是一个宏观经济指标,它无法反映个体的生活质量和福祉。

因此,在分析一个国家的经济情况时,我们还需要结合其他指标来进行综合评估。

除了计算GNP之外,还有一些其他的经济指标可以用来评估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

例如失业率、通货膨胀率、贫困率等。

这些指标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状况,帮助我们更全面地了解一个国家的经济情况。

在制定经济政策和进行经济分析时,我们需要综合考虑多种指标,而不是仅仅依靠一个指标来判断一个国家的经济状况。

总的来说,GNP是一个重要的经济指标,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增长速度。

但在使用GNP进行经济分析时,我们需要注意其局限性,同时结合其他指标进行综合评估,才能更准确地判断一个国家的经济状况。

希望大家在了解GNP的同时,也能对其他经济指标有更深入的了解,为我们的经济发展提供更为全面的参考和指导。

0065国民经济计算公式

0065国民经济计算公式

二、计算方法相对指标按其作用和计算方法不同可分为许多种,常用的相对指标有结构相对指标、比例相对指标、比较相对指标、动态相对指标、强度相对指标和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

1.结构相对数(2)比较关系:总体中的某部分数量与统计总体数量相比较,表明总体内部各部分结构关系的程度。

(3)数据特性:各部分比重相加之和等于1(100%);某部分比重越接近于1,说明该部分在总体中作用越大。

2.比较相对数:比较相对指标是同一时间不同总体(如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单位)的同一项指标对比的结果。

它可以说明现象发展的不均衡程度。

(1)公式(58页)(2)比较关系:用来比较不同空间范围内的总体数量差异的程度。

(3)数据特性:比较相对指标大于1时,数值越大,表明被比较者(分子)比比较的标准(分母)高出越多。

反之,被比较者(分子)比比较的标准(分母)要差很多。

3.比例相对数:比例相对指标是同一总体内不同组成部分的指标数值对比的结果,它可以表明总体内部的比例关系。

(1)公式(57页)(2)比较关系:描述总体中各组成部分之间数量差异关系。

(3)数据特性:数量差异越大,说明总体内部分布越不均衡,各部分之间差异越悬殊4.强度相对数:强度相对指标是两个性质不同而有联系的总量指标对比的结果。

这个指标可以反映现象的强度、密度和普遍程度。

(1)公式(59页)(2)比较关系:一个经济单位内,所观察的某经济现象出现的密集程度(强弱程度)。

(3)表现:正指标、逆指标。

5.计划完成相对数:(重点)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是某一时期实际完成的指标数值与计划指标数值对比的结果,一般用百分数表示。

(1)公式(60页)(2)比较关系:同一个单位在不同条件下(计划期与实际完成期),计划完成的程度关系。

(3)数据特性:结果数值以100%为界限,数值超出100%越大,并不表明超额完成计划,需要结合计划指标的变化特点进行判断。

如果计划指标是正指标(例如:产量、销售额、利润),则超出100%部分可判断为超额完成计划;如果计划指标为反指标(例如:总成本、费用数),则超出部分为未完成计划部分。

计算gdp的三种公式

计算gdp的三种公式

计算gdp的三种公式计算GDP的三种公式 GDP是国民经济核算中的重要指标,用于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最终商品和服务的价值。

计算GDP的公式主要包括三种方法:支出法、收入法和产出法。

一、支出法 支出法是根据国家经济各个部门的支出情况来计算GDP。

支出法公式表示为:GDP = C + I + G + (X – M)其中, C代表个人消费支出,它包括在国内购买消费品和服务的个人支出;I代表投资,包括固定资本投资和存货投资; G代表政府支出,包括国家和地方政府的购买商品和服务的总额;(X – M)代表净出口,即出口(X)减去进口(M)。

通过统计个人的消费行为、企业和政府的投资行为和外贸数据,支出法可以反映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总需求。

二、收入法 收入法是根据国家经济各个部门的收入情况来计算GDP。

收入法公式表示为:GDP = L + P + I + R + T - S其中,L代表劳动者的报酬,包括工资、奖金等;P代表生产者的剩余,即企业盈利;I代表折旧和固定资本消耗;R代表企业的退税和补贴; T代表净对外收入,即从国外获取的收入减去向国外支付的收入(如利息、租金、股息等);S代表储蓄。

通过统计劳动报酬、企业盈利、退税和补贴以及对外经济往来情况,收入法可以反映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总收入。

三、产出法 产出法是根据各个部门的生产情况来计算GDP。

产出法公式表示为:GDP = VA + DEP其中, VA代表增加值,即各部门的产出减去购入其他部门产品所需的物料和零部件;DEP代表固定资本消耗。

产出法通过统计各个产业的增加值和固定资本消耗,可以反映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总产出。

综上所述,计算GDP的公式主要包括支出法、收入法和产出法。

支出法通过统计个人消费支出、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反映了总需求;收入法通过统计劳动报酬、企业盈利、退税和补贴以及对外经济往来情况,反映了总收入;产出法通过统计各个产业的增加值和固定资本消耗,反映了总产出。

国民收入的计算方法

国民收入的计算方法

国民收入的计算方法国民收入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所有居民从生产和经营活动中所获得的全部收入总和。

国民收入的计算方法是经济学中的重要内容,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状况和发展水平。

本文将介绍国民收入的计算方法及其应用。

一、国民收入的计算方法国民收入的计算方法主要有三种: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

1. 生产法生产法是通过统计国内生产总值(GDP)来计算国民收入的方法。

GDP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根据生产法,国民收入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国民收入 = GDP - 间接税 + 津贴 - 折旧其中,间接税是指商品和服务的销售税,津贴是指政府对企业和个人的补贴,折旧是指固定资产的价值减少。

2. 收入法收入法是通过统计各种收入来源来计算国民收入的方法。

根据收入法,国民收入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国民收入 = 劳动者报酬 + 利息 + 租金 + 利润 + 净外汇收入其中,劳动者报酬是指工资、奖金和津贴等劳动所得,利息是指资本所有者从借贷中获得的收入,租金是指土地所有者从出租土地中获得的收入,利润是指企业从经营活动中获得的收入,净外汇收入是指国家与外国之间的贸易差额。

3. 支出法支出法是通过统计各种支出项目来计算国民收入的方法。

根据支出法,国民收入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国民收入 = 消费支出 + 投资支出 + 政府支出 + 净出口其中,消费支出是指居民对商品和服务的消费支出,投资支出是指企业对生产资本的投资支出,政府支出是指政府对公共事业和社会福利的支出,净出口是指国家与外国之间的贸易差额。

二、国民收入的应用国民收入的计算方法不仅可以用于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状况和发展水平,还可以用于制定经济政策和评估政策效果。

1. 经济状况和发展水平的衡量通过计算国民收入,可以了解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总量、增长速度和结构。

国民收入的增长可以反映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质量,不同产业和部门的收入比例可以反映经济结构的变化,从而帮助政府和企业制定相应的发展战略和政策。

国民经济统计概论公式-重点公式

国民经济统计概论公式-重点公式

国民经济统计概论公式1.计算算术均数2.计算调和平均数(母算子和)3.计算几何平均数4.计算标准差标准差系数:V ×100交替标志的标准差:5.计算序时平均数(即平均发展水平)(1)已知绝对数时期数列:(2)时点数列(3)根据相对数计算:(即两序时平均数之比)6. 计算平均发展速度7. 计算指数(1)数量指标(2)质量指标(3)加权算术平均指数8.因素分析法(1)简单现象总量指标的两因素分析(2)复杂现象总量指标的两因素分析(3)平均指标变动因素分析(f:数量指标,x:质量指标)9. 计算平均误差(1)抽样平均数的平均误差(2)抽样成数的平均误差(3)抽样区间合计区间:极限误差:(允许误差)概率f (t) 68.27% 79.95% 95% 95.45% 99.73%概率f (t) 1 1.28 1.96 2 310. 计算必要的样本容量(1)平均数(2)成数12. 修正系数法推算总体总量指标。

(用以修正全面调查误差)(1)差错比率= ×100%(2)修正后全面调查数=全面调查数(1+差错比率)13. 相关系数r = ±1 —线性相关(函数关系) -1< r < 0—负相关r = 0 —无线性相关 0 < r < 1—正相关0 < r < 0.3 —无直线相关0.3 < r < 0.5 —低度直线相关0.5 < r < 0.8 —显着相关0.8 < r < 1 —高度相关14. 计算相关系数r(分组资料添加f)15. 一元线性回归模型 a + bx计算截距,回归系数b(分组资料加f)16. 计算估计标准误差(这个公式跟书上有点出入,分母是n-2)P222。

国内生产总值计算方法和计算公式

国内生产总值计算方法和计算公式

国内生产总值(GDP)是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经济总体规模和增长速度的重要指标。

它不仅代表了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还能反映出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和产出能力。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围绕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方法和计算公式展开探讨,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这一重要概念。

一、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方法1.1 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的支出法是指通过对一个国家所有最终消费、政府最终消费、固定资本形成总值、存货变动和进出口贸易等进行统计和计算,最终得出GDP的计算值。

在支出法中,最终消费是指居民最终消费和政府最终消费,固定资本形成总值是指投资支出,存货变动是指库存增减对GDP的影响,进出口贸易是指出口减去进口的差额。

1.2 生产法国内生产总值的生产法是指通过对一个国家所有生产活动的总值进行统计和计算,最终得出GDP的计算值。

生产法是以各种生产要素的报酬总和和各部门生产的增加值总和来计算国内生产总值的。

1.3 收入法国内生产总值的收入法是指通过对一个国家所有要素收入的总和进行统计和计算,最终得出GDP的计算值。

收入法主要包括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和固定资本折旧。

二、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公式根据上述的计算方法,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公式可以表示为:GDP = C + I + G + (X-M),其中C代表最终消费,I代表投资,G代表政府支出,X代表出口,M代表进口。

三、个人观点和理解在我看来,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方法和计算公式能够全面地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状况和发展水平。

通过支出法、生产法和收入法的综合计算,我们可以更加准确地了解经济各个方面的表现和变化。

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公式也直观地展示了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和影响因素,为我们提供了改进经济政策和发展战略的重要参考依据。

四、总结和回顾通过本文的讨论,我们深入探讨了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方法和计算公式,从支出法、生产法和收入法的角度全面了解了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过程。

我们也分析了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公式,并共享了个人观点和理解。

国民经济统计与概论常用公式

国民经济统计与概论常用公式

国民经济统计与概论常用公式国民经济统计与概论是经济学的基础学科之一,主要研究国民经济的总体规模、结构和发展状况。

在国民经济统计与概论的学习中,我们需要掌握一些常用的公式,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分析国民经济的各种指标和数据。

下面是一些常用的公式:1.国内生产总值(GDP)GDP是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商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其计算公式为:GDP=C+I+G+X-M其中,C表示个人消费支出,I表示投资支出,G表示政府支出,X表示出口,M表示进口。

2.国内净生产总值(NDP)NDP是在其中一时期内国家生产的全部商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减去折旧费用的总和。

其计算公式为:NDP=GDP-折旧费用3. 国内生产总值平减指数(GDP deflator)GDP deflator是一个用来衡量物价水平的指标,它表示一组国内生产总值的价格水平与基期相比的变动情况。

其计算公式为:GDP deflator = (当前年份的GDP / 基期的GDP)× 1004.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 per capita)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是国内生产总值除以人口数量后得到的指标,它表示每个人在其中一时期内所创造的平均价值。

其计算公式为:人均GDP=GDP/人口数量5. 劳动生产率(labor productivity)劳动生产率是衡量单位劳动力在一定时间内所生产的产品或创造的价值的指标。

其计算公式为:劳动生产率=GDP/劳动力数量6. 增长率(growth rate)增长率是衡量其中一指标(如GDP、人口等)在两个时期之间的变化程度的百分比。

其计算公式为:增长率=(当前数值-前期数值)/前期数值×1007. 资本形成(capital formation)资本形成是指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社会总产品中延续和发展生产的财富部分。

其计算公式为:资本形成=固定资产新增值+存货增长-资本耗费8. 私人储蓄(private savings)私人储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个人在其中一时期内所储蓄的总和。

怎么计算实际GDP和名义GDP

怎么计算实际GDP和名义GDP

怎么计算实际GDP和名义GDPGDP是英文grossdomesticproduct的缩写,意为国内生产总值,指的是一国(或地区)一年以内在其境内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GDP,作为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核心指标,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如我们说的经济要达到8%的增长目标,指的就是国内生产总值,亦即GDP要比去年增长8%。

GDP是经济学家为了反映我们经济生活水平的变化情况而提出来的经济指标。

如果大家自问一下,今年的物质生活水平比去年如何?你可能会说"好了许多"。

因为你从小平房搬进了两房一厅的楼房,银行里的存款也增加了,等等。

也就是说,你的经济生活水平的变化是以你所取得物质产品与服务的多少来衡量的。

同样,要问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生活水平是提高了,还是降低了,自然就是要计算这个国家(或地区)所取得的产品与服务的数量。

为了使我们能够把所有的产品与服务的数量用一个数字来表达,经济学家想到了各种产品和服务的价格这一数字。

因为所有的商品或服务都有价格,可以用价格来叠加。

比如说,一杯饮料是5元钱,理一次发是10元钱。

不过,同一商品或服务的价格会变化。

比如,一台21英寸彩电的市价,两年前也许是3000元,现在可能只要1500元,如果单从货币数量来看是减少了一半,但从实物的效果来看,仍然还是一台21英寸彩电。

所以我们在利用商品的价格来计算其数量的变化时,还必须考虑到价格变化的因素即物价变化水平进行调整。

因此,如果我们要比较一个人今年的经济生活水平相对去年的变化情况,一个简单的方法就是计算出他去年全年收入多少(假定为2万元),然后,计算他今年全年收入是多少(比如是2.4万元),再计算出今年物价水平比去年变化了多少(假定上涨了5%)。

这样剩下的就是简单的算术问题了,今年的2.4万元,扣除物价因素的话,相当于去年的2.29万元(2.4÷1.05)。

再以这一数字除以去年的2万元,就可以知道此人实际的生活水平,今年比去年是提高了14.5%。

国民经济统计公式大全

国民经济统计公式大全

指样本指标与总体指标之间可能的误差范围,
用 x
p
x
x
X
,p
p
P
展开得:
x
x
X
x
x
,
p
p
P
p
p
抽样极限误差的确定依赖于人们希望控制总体参数的把握程度的大小,统计上把这种把
握程度叫做概率保证程度。
涵义见 P178
t
x
或t
p
x
p
t.
重复抽样:
x
t. =t. x
n
或p
t.p
不重复抽样:
P(1 P) n
f1 x0 f1
f 0
f0
f1
78
6、抽样推断
(二)抽样平均误差的计算
(x X)2
x 所有可能抽取的样本数目
(p P)2
样本成数的抽样误差:p 所有可能抽取的样本数目
在实际中,由于X, P未知所以无法计算。
1、 抽样平均数的抽样平均误差
(1) 重复抽样
2
x
n
n
(2) 不重复抽样
x
进口商品国外进价(美元)
单位出口商品总成本(人民币) 出口商品换汇成本=
单位出口商品外汇收入(美元)
13 国民经济分配统计 GDP=GNP-(本国居民在国外投资的收入-外国居民在本国投资的收入 初次分配追求效率(物质生产部门),再次分配追求公平;
财政收支差额=财政收入—财政支出 财政收支差率=财政收支差额/财政收入×100% 财政收入弹性系数=财政收入增长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 财政收入边际倾向=财政收入增加额/国内生产总值增加额 财政支出弹性系数=财政支出增长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 财政支出边际倾向=财政支出增加额/国内生产总值增加额 1、报告期内存款周转次数=(报告期内存款收入发生额+基期存款余额)/报告期内存款平均 余额 2、报告期内存款周转天数=报告期日历天数/报告期内存款周转次数 (1)储蓄率=报告期城乡居民储蓄增加额/报告期城乡居民货币收入额×100% (2)人均储蓄率=报告期城乡居民储蓄平均余额/报告期城乡居民人数

国民经济统计计算公式

国民经济统计计算公式

现有人口=常住人口-常住人口中临时外出的人口+外来临时寄居的人口1.2. 常住人口=现有人口+常住人口中临时外出的人口-外来临时寄居的人口期末人口总数=期初人口总数+期内增加人口数-期内减少人口数3.其中:期内增加人口数=期内出生人口数+期内迁入人口数期内减少人口数=期内死亡人口数+期内迁出人口数4.5. 平均人口数是指某一时期内的各个时点人口的平均数。

已知年初和年末人口数时6年末人口数?年初人口数. ?年平均人口数 2已知年初和各季末人口数时7.aa n0?a?a???21??22 ?a时点间隔相等na??aaaa?a n?11on21f???f?f???2n1??222?时点间隔不等af? 8.城乡人口百分比的计算公式城市(乡村)人口人口百分比城市(乡村)人口占总%??100总人口城市人口城乡人口比例%100??乡村人口)人某地区人口数( 9. ?人口密度)平方公里该地区土地面积( )(男性人数或女性人数%100性别构成??10.全部人口数男性人数?性别比例?10011. 女性人数岁以下人口数14?少儿人口系数12.总人口数岁以上人口数65老年人口系数?13.总人口数岁以上人口数岁以下人口数?6514总负担系数?.14?岁人口数6415 岁以下人口数14?负担少年人口系数15. 岁人口数6415?岁以上人口数65?负担老年人口系数岁人口数15?64 小学在学人数?初等教育就学率16.岁人口数?136 中学在学人数?中等教育就学率岁人口数?1419 很少的人数15岁及以上不识字与识字?文盲率岁及以上的人口数15 大学在学人数100000?大学教育普及程度指标?总人口数?受该学制教育人数某种学制年限??人均受教育程度?受该学制教育人数1年出生人口数人口出生率?1000?.17年平均人口数年出生人数?1000?育龄妇女生育率18. 育龄妇女年平均人数年内死亡人数?死亡率?100019.年平均人口数某年龄组死亡人数?年龄别死亡率?100020.该年龄组的平均人口数全年死亡人数?全年出生人数1000?人口自然增长率?21.年平均人口数年人口死亡率22. 年人口出生率–人口自然增长量23. 1000??人口自然增长率年平均人口数一定时期迁入人口数24. 1000??1.人口的迁入率该时期平均人口数一定时期迁出人口数25. 1000?2.人口的迁出率?该时期平均人口数口一定时期迁入迁出总人26. 1000?3..总迁移率?该时期平均人口数人口迁出率??人口迁入率之差一定时期迁入迁出人口27. 1000净迁移率??该时期平均人口数人口迁出率?人口迁入率?人口机械增长量人口增长量?人口自然增长量?28.????迁出人口数???迁入人口数出生人口数?死亡人口数年初人口数年末人口数?? 29. ??死亡人口数??出生人口数年初人口数年末人口数???迁出人口数?迁入人口数?年末人口数年末人口数?年初人口数?.11年人口增长率??30.年初人口数年初人口数人口增长数年末人口数?年初人口数?年人口增长率2?.31. 年平均人口数年平均人口数32.人口机械增长率人口增长率??人口自然增长率.3森林覆盖面积?%100森林密度?33.森林总面积森林覆盖面积??100%森林覆盖率34. 土地总面积一定时期的产值额35. ?流动资产产值率用额同时期流动资产平均占生产经营性收入36. ?周转次数流动资产平均价值流动资产平均价值?报告期日历日数日历日数??周转日数生产经营性收入周转次数2批发零售贸易业总产出=按销售价格计算的已销售商品价值-按购进价格计算的已销37.售商品价值-运输和邮电费本期利润-运费和邮电费本期税金+38.批发零售贸易业总产出=本期流通费用+营利性服务部门总产出计算39.首先计算出单位的总收入;其次确定不属于总产出的部分;最后将总收入减去不属于总产出部分即得到总产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民经济核算
一、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由基本核算表、国民经济账户和附属表三部分构成。

基本核算表包括国内生产总值表、投入产出表、资金流量表、国际收支表和资产负债表;
国民经济账户包括经济总账户、国内机构部门账户和国外部门账户;
附属表包括自然资源实物量核算表和人口资源与人力资本实物量核算表。

二、核算价格主要有基本价格、生产者价格和购买者价格三种价格。

基本价格=是生产者生产的单位货物和服务向购买者出售时获得的价值—其应付产品税+加上其应收补贴。

基本价格是一种理想的核算价格,而不是现实存在的价格。

生产者价格=是生产者生产的单位货物和服务向购买者出售时获得的价值—开给购买者发票上的增值税或类似可抵扣税。

购买者价格=是购买者购买单位货物和服务所支付的价值+包括购买者按指定的时间和地点取得货物所发生的运输和商业费用+购买者缴纳的不可扣除的增值税和其他税。

三、国内生产总值计算方式(GDP):
1、生产法:将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生产法增加值相加,得到生产法国内生产总值。

增加值=总产出(按生产者价格计算)-中间投入(按购买者价格计算)
2、收入法:收入法也称分配法,从生产过程形成收入的角度,对常住单位的生产活动成果进行核算。

增加值=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
3、支出法: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是从最终使用的角度反映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最终成果的一种方法。

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最终消费(按购买价计算的实际消费+虚拟消费)+资本形成总额(有形无形资产购入+存货购入-有形无形资产和存货处置支出)+净出口(货物、服务的出口——进口后的离岸价格)
四、国民生产总值计算方式(GNP)=国民总收入(GNI)计算公式:
国民生产总值(GNP)=国内生产总值(GDP)+ (来自国外的要素收入-支付国外的要素收入)
=GDP+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经常项目下收益贷方减借方的差额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经常项目下收益包括投资收益和职工报酬。

其中,投资收益包括直接投资的利润、利息收支和再投资收益、证券投资收益(股息、利息等)和其他投资收益(利息)。

职工报酬指我
国个人在国外工作(一年以下)而得到并汇回的收入以及我国支付在华外籍员工(一年以下)的工资福利。

五、国民可支配总收入(NDI)计算公式:
国民可支配总收入(NDI)=国民总收入(GDI)+来自国外的经常转移收入-对国外的经常转移支出= 总消费+ 总储畜
来自国外经常转移收支净额:指常住单位与非常住单位之间单方面收入转移相抵后的差额,即来自国外的经常转移减支付国外的经常转移之差额。

包括国际组织往来、无偿捐赠、侨汇或交纳的国外收入税等。

六、经济增长率=(报告期GDP—基期GDP)/基期GDP
七、最终消费率=最终消费/国内生产总值×100%
八、资本形成率=资本形成总额/国内生产总值×100%
九、投入产出表的基本平衡关系
1、总投入=总产出
2、中间投入+增加值=总投入
3、中间使用+最终使用=总产出
4、增加值合计=国内生产总值=最终使用合计
5、基本系数
(1)直接消耗系数=第I产品投入量/总投入量
例如:
表3-1 投入产出表数据单位:亿元
通过表3-1计算直接消耗系数矩阵如下:
(2)完全消耗系数
十、资金流量表基本指标之间的关系
1、初次分配总收入=增加值-支付劳动者报酬+收到劳动者报酬-支付的生产税净额+收到的生产税净额-支付的财产收入+收到的财产收入
2、可支配总收入=初次分配总收入+经常转移收入-经常转移支出
3、总储蓄=可支配总收入-最终消费
4、净金融投资=总储蓄+资本转移收入净额-资本形成总额-其他非金融资产获得减处置
5、净金融投资=金融资产增加-负债增加
6、基本记录原则
(1)资金流量表采用复式记账原理,对每笔交易都作双重反映。

在实物交易方面,一个部门的收入同时是对应部门的支出。

(2)收入记录在来源方,支出记录在使用方。

(3)在金融交易方面,一个部门金融资产的增加(减少),一般伴随着对应部门负债的增加(减少)。

金融资产的增加或减少记录在使用方,负债的增加或减少记录在来源方。

7、消费率=最终消费支出/可支配收入
8、储蓄率=总储蓄/可支配收入
这两个比例相加之和等于1
例如:
表3-2 资金流量表(收入分配部分) 单位:亿元
该表是一个平衡表,其平衡关系由两个方面体现。

一是部门内部平衡关系,即在每一部门之下,来源列与使用列相关项目合计相等,以表达部门内部各种收入来源与分配和消费投资等支出之间的平衡关系,以及在此平衡关系基础上推导得到的经济总量指标。

以住户部门为例:
初次分配收入总量=23324+(45999+3607)-(21378+1026+31)=50495
可支配收入总量=52689+4692-2498=52689
总储蓄=52689-36921=15768
净金融投资=15768-4-4434=11330
另一个平衡关系称为部门间平衡关系,是指针对不同收入分配流量,各部门收入与各部门支出之间的平衡关系。

对于每一个收入分配流量项目,其各部门的来源合计肯定等于其各部门的运用合计,由此反映了在特定收入分配项目上,收入分配的来源和去向。

以劳动者报酬为例,可以演示这种平衡关系:
劳动者报酬:各部门运用合计=17054+716+6860+21378+8=46016
各部门来源合计=45999+17=46016
表3-2 收入部门占有结构(%)
根据表3-1数据计算出收入部门占有结构的表3-2中,增加值主要由非金融企业部门创造的(58.09%)住户部门对增加值创造也有较大贡献(29.77%),这是由于存在大量个体经济的缘故;而政府和金融机构则只占有一个较小的份额。

经过各种生产要素和秤税等流量分配之后,各部门初次分配收入结构有很大的变化,主要体现为非金融企业增加值大部分转移到住户部门,比例骤减为16.74%,而住户部门成为占有比例最大者(65.61%),政府所占比重也有所上升。

经过再分配感到的可支配收入分配结构上,住户部门和政府所占比重继续增加(68.14%,17.53%),而非金融企业所占比重继续减少。

最终,住户部门获得收入的大部分。

表3-3 收入使用结构
表3-3说明了1998年各部门收入使用结构。

从国民经济整体看,收入主要使用方向为消费(60.02%),但在各个部门之间有所差异:住户和政府部门有更多部分的收入(分别为70.07%和69.97%)用于消费,而用于储蓄的比例相对较小;金融机构和非金融企业则由于自身没有消费职能,收入全部转化为储蓄,储蓄率均为100%。

十、国际收支表基本指标之间的关系
1、经常账户差额=货物差额+服务差额+收益差额+经常转移差额
2、资本和金融账户差额=资本账户差额+金融账户差额
3、储备资产差额=货币黄金差额+特别提款权差额+外汇储备差额+在基金组织的储备头寸差额+其他债权差额
4、净误差与遗漏差额=-(经常账户差额+资本和金融账户差额+储备资产差额)
5、对外支付保证程度=外汇储备资产总量/月均货物和服务进口用汇量
6、偿债率=[用于当年还本付息的外汇/当年出口货物和服务所得外汇]×100%(通常认为,偿债率不应超过20%)
7、综合收支差额=经常项目收支差额+资本项目收支差额
=净误差与遗漏+储备资产增减额
十一、以下关于国民资产负债表中平衡关系的表述
1、资产=负债+净值
2、金融资产=资产负债差额-非金融资产
4、国民财产=国内非金融资产合计+对外持有金融净资产(增减符号与等式左边相反)
5、以下关于国民财产与资产负债的计算关系
(1)国民财产=国内各部门资产之和-国内各部门负债之和
(2)国民财产=国内非金融资产合计+对外持有金融净资产
(3)国民财产=国内各部门资产负债差额之和
6、非金融资产+国内金融资产+国外金融资产+储备资产=国内负债+国外负债+资产负债差额
(资产净值)
7、非金融资产=固定资产+存货+其他非金融资产
8、金融资产=国内金融资产+国外金融资产+储备资产
9、负债=国内负债+国外负债
10、资产负债差额(资产净值)=资产总额-负债总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