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经济统计计算公式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民经济核算

一、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由基本核算表、国民经济账户和附属表三部分构成。

基本核算表包括国内生产总值表、投入产出表、资金流量表、国际收支表和资产负债表;

国民经济账户包括经济总账户、国内机构部门账户和国外部门账户;

附属表包括自然资源实物量核算表和人口资源与人力资本实物量核算表。

二、核算价格主要有基本价格、生产者价格和购买者价格三种价格。

基本价格=是生产者生产的单位货物和服务向购买者出售时获得的价值—其应付产品税+加上其应收补贴。基本价格是一种理想的核算价格,而不是现实存在的价格。

生产者价格=是生产者生产的单位货物和服务向购买者出售时获得的价值—开给购买者发票上的增值税或类似可抵扣税。

购买者价格=是购买者购买单位货物和服务所支付的价值+包括购买者按指定的时间和地点取得货物所发生的运输和商业费用+购买者缴纳的不可扣除的增值税和其他税。

三、国内生产总值计算方式(GDP):

1、生产法:将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生产法增加值相加,得到生产法国内生产总值。

增加值=总产出(按生产者价格计算)-中间投入(按购买者价格计算)

2、收入法:收入法也称分配法,从生产过程形成收入的角度,对常住单位的生产活动成果进行核算。

增加值=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

3、支出法: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是从最终使用的角度反映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最终成果的一种方法。

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最终消费(按购买价计算的实际消费+虚拟消费)+资本形成总额(有形无形资产购入+存货购入-有形无形资产和存货处置支出)+净出口(货物、服务的出口——进口后的离岸价格)

四、国民生产总值计算方式(GNP)=国民总收入(GNI)计算公式:

国民生产总值(GNP)=国内生产总值(GDP)+ (来自国外的要素收入-支付国外的要素收入)

=GDP+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经常项目下收益贷方减借方的差额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经常项目下收益包括投资收益和职工报酬。其中,投资收益包括直接投资的利润、利息收支和再投资收益、证券投资收益(股息、利息等)和其他投资收益(利息)。职工报酬指我

国个人在国外工作(一年以下)而得到并汇回的收入以及我国支付在华外籍员工(一年以下)的工资福利。

五、国民可支配总收入(NDI)计算公式:

国民可支配总收入(NDI)=国民总收入(GDI)+来自国外的经常转移收入-对国外的经常转移支出= 总消费+ 总储畜

来自国外经常转移收支净额:指常住单位与非常住单位之间单方面收入转移相抵后的差额,即来自国外的经常转移减支付国外的经常转移之差额。包括国际组织往来、无偿捐赠、侨汇或交纳的国外收入税等。

六、经济增长率=(报告期GDP—基期GDP)/基期GDP

七、最终消费率=最终消费/国内生产总值×100%

八、资本形成率=资本形成总额/国内生产总值×100%

九、投入产出表的基本平衡关系

1、总投入=总产出

2、中间投入+增加值=总投入

3、中间使用+最终使用=总产出

4、增加值合计=国内生产总值=最终使用合计

5、基本系数

(1)直接消耗系数=第I产品投入量/总投入量

例如:

表3-1 投入产出表数据单位:亿元

通过表3-1计算直接消耗系数矩阵如下:

(2)完全消耗系数

十、资金流量表基本指标之间的关系

1、初次分配总收入=增加值-支付劳动者报酬+收到劳动者报酬-支付的生产税净额+收到的生产税净额-支付的财产收入+收到的财产收入

2、可支配总收入=初次分配总收入+经常转移收入-经常转移支出

3、总储蓄=可支配总收入-最终消费

4、净金融投资=总储蓄+资本转移收入净额-资本形成总额-其他非金融资产获得减处置

5、净金融投资=金融资产增加-负债增加

6、基本记录原则

(1)资金流量表采用复式记账原理,对每笔交易都作双重反映。在实物交易方面,一个部门的收入同时是对应部门的支出。

(2)收入记录在来源方,支出记录在使用方。

(3)在金融交易方面,一个部门金融资产的增加(减少),一般伴随着对应部门负债的增加(减少)。金融资产的增加或减少记录在使用方,负债的增加或减少记录在来源方。

7、消费率=最终消费支出/可支配收入

8、储蓄率=总储蓄/可支配收入

这两个比例相加之和等于1

例如:

表3-2 资金流量表(收入分配部分) 单位:亿元

该表是一个平衡表,其平衡关系由两个方面体现。

一是部门内部平衡关系,即在每一部门之下,来源列与使用列相关项目合计相等,以表达部门内部各种收入来源与分配和消费投资等支出之间的平衡关系,以及在此平衡关系基础上推导得到的经济总量指标。

以住户部门为例:

初次分配收入总量=23324+(45999+3607)-(21378+1026+31)=50495

可支配收入总量=52689+4692-2498=52689

总储蓄=52689-36921=15768

净金融投资=15768-4-4434=11330

另一个平衡关系称为部门间平衡关系,是指针对不同收入分配流量,各部门收入与各部门支出之间的平衡关系。对于每一个收入分配流量项目,其各部门的来源合计肯定等于其各部门的运用合计,由此反映了在特定收入分配项目上,收入分配的来源和去向。以劳动者报酬为例,可以演示这种平衡关系:

劳动者报酬:各部门运用合计=17054+716+6860+21378+8=46016

各部门来源合计=45999+17=46016

表3-2 收入部门占有结构(%)

根据表3-1数据计算出收入部门占有结构的表3-2中,增加值主要由非金融企业部门创造的(58.09%)住户部门对增加值创造也有较大贡献(29.77%),这是由于存在大量个体经济的缘故;而政府和金融机构则只占有一个较小的份额。经过各种生产要素和秤税等流量分配之后,各部门初次分配收入结构有很大的变化,主要体现为非金融企业增加值大部分转移到住户部门,比例骤减为16.74%,而住户部门成为占有比例最大者(65.61%),政府所占比重也有所上升。经过再分配感到的可支配收入分配结构上,住户部门和政府所占比重继续增加(68.14%,17.53%),而非金融企业所占比重继续减少。最终,住户部门获得收入的大部分。

表3-3 收入使用结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