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作文素材:量子波动速读现象(20200616221616)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量子波动速读”骗局之下,
“受害者有罪论”不可取
近日, 随着一段号称“1-5分钟看完10万字”的视频在网上
流传, 一个名为“量子波动速读”的教育骗局被曝光。视频中, 教育机构宣传的“翻一翻就能完整复述整本书”显然违背常识, 而对应地, 那些花高价将孩子送进这家教育机构的家长也被网友群
嘲“交智商税”。
类似的声音不在少数。点开各大新闻媒体的报道, 你会发现:获赞最高的热评大多是同一种声音, 变着花样指责家长被焦虑控
制了智商——这是“受害者有罪论”在诈骗事件中的体现。不可否认, “量子波动速读”的存在离不开家长急功近利的心理, 但舆论矛头本不该对准他们。
首先, 嘲笑、指责受骗家长无助于他们走出困境。此事曝光后, 受骗家长定然已经认识到自身的问题, 饱受自责困扰。在心理层面, 指责只会将他们进一步推向情绪深渊, 从而难以回归冷静, 反思自我;在行动层面, 嘲笑的声音让受害者羞于承认, 阻止正常维权的步伐。
其次, 指向家长的矛头分散了舆论注意力, 让更该被追责的教育机构和监管系统淡出大众视野。归根究底, 整件事情最大
的错在于行骗的教育机构, 而舆论场注意力本就有限, 更应该放在“刀刃上”:对于该机构的后续处理情况如何?以及更深入一些:
在此过程中监管系统为何失灵, 任由该机构行骗?一旦关注点偏离, 媒介资源被浪费, 奋力表达不过是逞了一时口舌之快, 最终石头还是会落下来, 砸到我们每一个人身上。
实际上, 人们已经认识到“受害者有罪论”的不可取, 但这样的共识未能在诈骗事件中得到普及。最早将这一概念引入大众视野
的是女权主义者, 她们呼吁为性犯罪受害者去污名化。经过不懈努力, 近年来, 在事后指责女孩“穿得太少”的声音少了许多。
但每当奇葩的诈骗事件被曝光, 人们则更倾向于当作一个笑话看待, 调侃受害者“真的接受过九年义务教育吗”仍是主流声音。可是, “受害者该不该被指责和嘲笑”这个问题的答案, 并不应该因事件性质的变化而有何不同。不论是人身犯罪还是财产犯罪, 它都给受害者伤口上再撒了一把盐, 加害者却趁机从舆论的夹缝
中溜之大吉, 监管的漏洞也未能得到有效弥补。
指责受害者的行为通常源于评论者的过度自信, 以及缺乏同理心。发出嘲笑时, 我们觉得自己永远不会成为下一个“交智商税的人”;身为局外人, 我们也没有心思去为受害者设身处地着想。
但仔细想来可知, 能花上万为孩子报班的家长绝非真的“智商低下”, 做出决定前他们经历了什么, 我们无从知晓, 又
怎么敢拍着胸脯保证自己在经历相同的事情后, 不会同样陷入骗局呢?到那时候, 谁又能帮助我们走出困境?
面对纷繁的社会, 怀有善意, 给予受害者更多关怀而非
讥讽;保持理性, 不盲从华而不实的调侃, 不放过问题的核心所在, 我们才能一步步摆脱各种情境下的“受害者有罪论”, 抓住每一次让世界变好的机会。
量子波动速读, 读到的是“神
童情结”
以高速翻动书本(甚至不翻开书本阅读), 就能理解书中内容, 花上1—5分钟就能读上10万字——最近, 打着量子旗号扯来“波粒二象性”的“量子波动速读”火了。这种培训方式号称能全面提
升儿童阅读能力, 收费动辄数万元, 吸引来不少学员, 甚至还搞起了比赛。(10月15日《科技日报》)
量子波动速读交的不是学费, 是智商税。“遇事不决, 量子力学”是让科幻迷们会心一笑的一句话, 意思是调侃有些科幻作品一遇到无法解释的科学问题, 就用量子力学蒙混过关。学界搜索不到的“量子波动”, 居然通过孩子们唰唰的翻书声来验证?“量子纠缠”“波粒二象性”这几个陌生的科学名词, 就连某位培训班老师自己都念不通顺, 却让一批又一批家长心甘情愿掏出钱包,
把孩子托付给他们。显然, 是培训机构所谓的一目十行、快速汲取知识的学习方法俘获了家长的心。
学习从来没有捷径可走。即使能找到更适合、更高效的方法去学习, 那也同样需要脚踏实地, 一步一步记忆、掌握并运用。好的学习方法可以让你事半功倍, 但不能让你“不劳而获”, 所有一夜暴富的方法都写在刑法里, 所有不花费时间和精力就能获取知识
的方法只存在白日梦里。快速发展的社会中弥漫着急躁的气息, 家长害怕孩子落在人后, 总想替孩子找到“一步登天”的捷径, 殊不知, “真理无穷, 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学习没有止境, 孩子在细细品读名著时获得小小进步, 远比囫囵吞枣、只图弄懂故事梗概要强得多。
一分钟读完十万字的书、脑门吸铁勺、蒙眼辨色……这类骗局长盛不衰, 层出不穷的原因离不开家长的“神童情结”。在量子波动速读比赛的现场, 比埋头快速翻书的孩子更抢眼的是教室后排的家长, 他们大概率也看不明白孩子们在干什么, 只是寄希望于高昂的学
费能真的教给孩子特异功能, 让他(她)脱颖而出。
荒谬、滑稽的骗术摇身一变, 成为家长青睐的“学习法宝”, 也许家长们弄不懂的不是科学常识, 而是“自家孩子只是一个普通人”这一事实。绝大多数成年人在经历了成长的挫折、社会的磨砺后会
懂得自身的渺小和平凡, 但终其一生却很难接受子女也是普通人。
渴望孩子与众不同的心情能够理解, 可是此类揠苗助长的邪招不但不能帮助孩子成长, 还会消耗其学习的热情, 扭曲其对待学习的态度, 百害而无一利。
教育的目的不是培养神童, 而是充分释放每个孩子的潜能。“速成”只是一个美丽的谎言, 任何看似一蹴而就的成功背后都藏着无数的汗水和心血, 别带孩子走向了成长的歪路。
“量子波动速读”行骗, 只怪
“人傻钱多”?
近日, 微博上流传出某教育机构组织6-10岁儿童进行量子波动速读大赛及日常学习的视频。视频中, 孩子们围坐在一个大房间里不停埋头翻书:“翻得越快, 你和宇宙的距离就越近!”家长就在后边守着, 虽然大概率也是搞不懂孩子们在干什么, 但显然, 房间里拉着的横幅“给孩子补习功课, 不如补习方法”已经俘虏了他们的心。(10月15日澎湃新闻)
“遇事不决, 量子力学。”这是科幻圈中流传的一句话。科幻
作品遇到解释不清的问题用量子力学蒙混过关, 还情有可原。没想到的是, 科学家都没完全搞明白的问题, 竟已出现在儿童培训中, 还美其名曰“量子波动速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