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镇布局模式定义、特点、模式、形态
浅谈小城镇总体规划
浅谈小城镇总体规划摘要:小城镇总体规划是城乡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分析研究当前小城镇发展中的问题,合理编制小城镇总体规划,引导小城镇空间利用布局,是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小城镇;总体规划;城镇特色一、阜阳市概况阜阳市位于安徽省西北部、淮北大平原上,北邻齐鲁、西连豫鄂,境内平畴沃野、河网密布,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城市,其众多人口散布在市域的小城镇中。
二、小城镇总体规划的认识小城镇的概念界定:(1) 小城镇=小城市+建制镇+集镇——分属城和乡, 有时还加上中等城市统称为“中小城镇”, 并且认为是中国城市发展的重点部分。
按国务院颁布的《集镇和村庄规划建设管理条例》规定: “集镇是指乡、民族乡人民政府所在地和经县人民政府确认由集市发展而成的作为农村一定区域经济、文化和生活服务中心的非建制镇。
”从发展的观点来说, 这些非建制镇宜称为“未建制镇”。
(2) 小城镇=小城市+建制镇——仅指城市范畴中规模较小, 人口少于20万的两类。
(3) 小城镇=建制镇——属于城市的范畴, 是建制镇在城镇体系中的同义词。
(4) 小城镇=建镇镇+集镇——包括县城镇、县城以外建制镇和集镇。
[1]上述各种观点中, 第4种观点表明了动态地观察城市化的进程, 分析了城乡居民点的层次, 建设小城镇既包括了现在属于城市范畴的建制镇,也应考虑发展前景将成为建制镇的集镇。
阜阳市作为农业型城市,在城市发展中并没有把小城镇的发展列为主要内容,对小城镇总体规划的编制和研究没有特别重视。
新时期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第三产业的迅速崛起, 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涌向城市。
由于小城镇与广大村庄在社会、经济方面的联系较为密切, 小城镇必然地成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主要容纳地点。
因此,大力发展小城镇,合理规划引导小城镇发展是促进城市快速发展的重要内容。
三、小城镇总体规划中的问题(1) 政策限制城市的快速发展,大大压缩了小城镇的发展空间。
阜阳市小城镇普遍发展水平不高,重要的原因在于缺乏对小城镇发展的支持政策。
小城镇布局模式定义、特点、模式、形态
--定义、特点、模式、形态
1.镇区空间布局规划的概念:
小城镇空间布局是指镇区土地利用功能结构的空间组织方式及其形态, 是小城镇的经济、社会、环境以及工程技术指标和建筑空间多元化组合的综 合成果,是小城镇镇区建设规划的重要工作内容。它是一项为小城镇长远合 理发展奠定基础的全局性工作,并用来指导镇区建设,作为规划管理的基本 依据。
变式。
(4) 组团状布局形态
由于自然地理条件等因素的影响,镇区用地被分割成个组团。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并有便捷的
联系。
(5) 串连式布局形态
若干个村镇,以一个县城镇或中心镇为核心,断续相隔一定的地域,沿交通线或河岸线、海岸
线分布。
(6) 星座型布局形态
一定地区内的若干个小城镇,围绕着一个中心城市呈子母城式的星座分布。
5.空间布局形态
小城镇镇区空间布局形态是指镇区的平面形状以及内部功能&道路系统的结构&形 态,小城镇布局形态是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或为自然发展的结果,或为现有规划建 设结果。可大致分为以下几类:
(1) 块状布局形态
城镇居民点中最常见的基本形式。这种布局形式便于集中设置公用工程设置,土地利用合理,交
小城镇规划依据不足,可变因素及不可预料因素在所难免,因此必须在规划用地结构 赋予一定的弹性。所谓弹性是:一是给予规划结构的开敞性,在布局形态上留有出路 二是在用地面积上留有发展余地,能伸能缩,增加小城镇动态发展的适应性。
3.镇区用地功能布置
功能分区是指按照功能要求将镇区中各种物质要素,如工厂、仓库、住宅、公建等 进行分区布置,组成一个互相联系、布局合理的有机整体。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科学 技术的进步,镇区功能分区的理论和实践有了新的发展。除有严重污染的第三类工业必 须安排在镇区以外(设置独立的工业区、工业地段)。一般把无污染的工厂和行政、经 济、文化、商业等公共建筑有机的布置在居住地段附近,形成综合居住区,并基本做到 就业和居住就地安排。使镇区各个部分有机联系,创造综合性多功能的环境。
小城镇形态研究与空间布局规划
小城镇形态研究与空间布局规划小城镇形态研究与空间布局规划——以嘉鱼县潘家湾镇总体规划为例东西部经济研究院【摘要】发展小城镇是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大战略,本文从小城镇在我国城乡中的地位、作用和发展前景进行多方位的分析,并对小城镇空间形态基础性研究与空间布局规划进行分析研究,以达到对小城镇总体规划编制中城镇空间形态优化的初步探讨。
【关键词】小城镇;总体空间布局;空间形态优化一、小城镇建设现状围绕党中央提出的“小城镇,大战略”的战略部署,全国上下掀起了新一轮的城镇建设高潮。
但是由于小城镇的规划设计与建设管理工作缺乏严肃性,政府调控力度不足以及绝大多数乡镇地区缺少规划建设人员,小城镇建设中出现了各种偏差。
比如空间布局不合理,土地利用率低,城镇建设风貌凌乱落后,基础设施配套不齐全,“千镇一面”等等,从而造成小城镇未来发展出现了严重的问题。
因此如何更新小城镇规划观念,加强对城镇发展新情况的研究,提高规划质量,优化城镇空间形态,引导城镇建设健康发展是亟待研究的重要课题。
二、小城镇建设前景小城镇将是21世纪中国城乡一体化战略实施与发展中的关键环节,它是城乡之间的交接点、广大乡村的中心地、城市人口的发展源。
因此小城镇建设对中国未来城市发展起着关键的作用,我们也应对小城镇建设充满期待。
三、小城镇总体空间布局与空间形态(一)总体空间布局城镇总体布局是对城镇各类用地进行功能组织。
在对小城镇进行总体布局时,应在研究各类用地的特点、要求及其相互之间的内在联系的基础上,对城镇各组成部分进行统一安排和统筹布局,合理组织全镇的生产、生活,使他们各得其所并保持有机的联系。
小城镇总体布局要求科学合理,做到经济、高效,既满足近期建设的需要,又为城镇的长远发展留有余地。
1、小城镇总体布局影响因素(1)现状布局现状布局是城镇不断发展演变而来的,它综合反映了历史、政治、经济、交通、资源条件及科技发展对城镇布局的影响。
总体规划布局应该充分考虑现状,并在现状布局基础上,按规划发展需要科学合理地加以改进和完善。
城市布局形态类型分析
城市总体规划城市布局方式
1.集中式布局的城市形态
所谓集中式的城市形态,就是城市各项主要用地集中连片。
其优点是便于集中各项生活服务设施,完善城市服务设施内容.城市各项用地紧凑,有利于提高出行效,方便居民
中,再由集中走向分散;二是中小城市以向心集中型为主。
网络状
定义:由相互垂直的道路网构成,城市形态规整
优点:方便布置各类建筑,能够适应城市向各个方向扩展,有利于汽车交通发展缺点:布局容易单调,不易形成显着的、集中的中心城区
环形放射状
定义:由放射形和环形的道路网组成
优点:城市交通通达性较好,有很强的向心及凑发展趋势,易于利用放射道路组织城市的
轴线系统和景观
缺点:城市中心可能过于拥挤和过度聚集,用地规整性较差,不利于建筑布置
带状
星状
优点(缺点):交通道路系统的建立
环状
定义:城市一般围绕着湖泊、山体、农田等核心要素呈环状发展,在结构上可以看成是带
状城市在特定的情况下首尾相接的发展结果
优点:各功能区之间的联系较为方便;中心部分的自条件可为城市创造优美的景观和良好
的生态环境条件
缺点:城市用地向环状中心的扩展压力极大
卫星状
定义:一般是以大城市或特大城市为中心,在其周围发展若干个小城市而形成的城市形态。
浅谈小城镇的发展模式
浅谈小城镇的发展模式摘要:我国是一个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
合理利用和节约土地资源、水资源对我国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从目前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应走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共同发展、协调推进,多元化战略的城镇化道路。
我国虽然疆土辽阔,但人口众多,人均土地资源十分有限,剩余劳动力就业压力巨大,因而发展大中城市意义重大。
关键词:小城镇;发展模式Abstracts:China is a resource-poor countries. Rational use and conservation of land resources, water resource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 Of the actual situation, should take the large, medium and small cities and small towns and common development, coordinate the promotion of the diversification strategy of urbanization. Although the territory of the vast country, but a large population, per capita land resources are very limited, the enormous pressure of surplus labor force, resulting in the development of large and medium-sized cities is significant.Key words:Small towns;development model一、相关概念小城镇主要是指区别于城市和农村村庄的、具有一定规模的、主要由从事非农业生产活动的人口所聚居的社区,即包括了行政部门正式批准、具有镇建制的建制镇和乡人民政府所在地及经县级人民政府确认由集市发展而成的作为农村一定区域经济、文化和生活服务中心的非建制镇。
小城镇布局特色和模式
根据统计,一般100万人以上城市,过境交通只占1%-9%,50-100万人的城市, 过境交通占8%-14%,10-50万人的城市,过境交通占12%-28%,2-10万人的城镇,过境 交通占14%-47%,而2万人以下的小城镇,过境交通高达60%以上。
本文从小城镇现状布局与交通问题入手,分析了小城镇过境公路 穿城布局的成因及正负效应,对小城镇交通问题特征、交通方式特 征作出初步研究,并分析了小城镇布局以及交通发展趋势。
然而,也应当看到,伴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机动化程度的提高, 过境公路穿城所带来的边际效益下降,而过境交通与用地布局的矛 盾则显得突出,对城镇的进一步发展造成了不利影响;以永嘉县瓯 北镇为例,老104国道穿越,其社会经济得到迅速发展,许多工厂企 业在老104两侧呈带形分布;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国道日益拥挤,过 境交通与城镇布局的矛盾凸现出来,不得已只能将国道外迁,而将 原穿城部分改造为内部干道。
3.2 交通方式构成发展趋势 1) 交通方式选择的影响因素分析 影响居民出行方式选择的因素很多。如出行时间的长短、出行 者的年龄、公共交通发达的程度及服务水平和票价、道路交通状况; 自行车拥有量、地形、天气、季节等等都能使之发生变化。 社会经济的发展,收入水平的提高,城镇的形态生长和机动化的 发展,是从更深层意义上影响居民出行选择的因素。以收入水平为 例,研究表明,随着收入的提高,对交通快速性、舒适性、安全性 的要求越高,而对经济性的要求则降低;对上海小城镇有关调查显 示,随着收入的提高,居民出行中步行、自行车出行比例降低,而 摩托车、出租车(人力三轮车、小汽车)的比例上升,家庭人均月 收入低于2000元时,小汽车出行不到1%,而人均月收入超过2500元 时,小汽车出行超过5.2%;在休闲娱乐出行中,从人均收入500到 2500元,步行比例由58.7%下降为27.5%,而摩托车由11%上升为 22.5%,小汽车上升为11.8%。
分析江南水乡小城镇的布局结构-以上海传统小城镇为例
结构布局形态的要素4——乡镇工业
• 为了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类不同乡镇企业的发展和大 量引进外资的需要,上海市郊区乡镇工业逐步形成自身 的布局模式。很多镇都建立了自己的工业区(开发区)和 私营经济开发区,乡镇工业布局逐步走向集中化的方向 发展。 • 乡镇工业按其在镇域内的分布可分为三类:工业区(开 发区)内的工业企业、私营经济开发区内的工业企业、 在镇区镇域内分散分布的工业企业
分析江南水乡小城镇的布局结构
——以上海传统小城镇为例
何为江南传统小城镇?
• 地处河网密布的长江三角洲,在独特的地理环境中,在 漫长的农业社会时期,以农业经济为基础,社会、经济、 文化等多方面相互作用,形成了具有典型水乡风貌和人 文特色,自然形态与人工聚落环境极为和谐的城镇形态, 称其为传统水乡城镇结构形态。 • 从80年代初至今的20多年间,小城镇的经济结构从以第 一产业为主导逐渐转为以第二产业为主导,经济结构的 变迁,使小城镇的功能趋于复杂化和多元化,对小城镇 的空间形态提出了新的要求,并借助现代城市规划思想 和方法以及现代营建技术,造就了迥异于传统水乡城镇 的城镇布局形态。
结构布局形态的要素1——水体
• 水体——是传统水乡城镇风貌中最必不可少的要素。传 统水乡城镇从整体的形态到内部的空间景观,都建立在 对水体的利用和适应上。 • 河流的走向决定了城镇的择地;水体的形态决定了建筑、 街道和河流三者之间的空间关系。 • 水体是传统水乡城镇结构得以形成的根本,河流和城镇 结构本质上是同构的、一致的。
结构布局形态的要素4——乡镇工业
• 乡镇工业发展是我国农村工业化和农村城市化的主要动 力。 • 乡镇工业包括:镇(乡)办、村办、乡镇三资企业、私 营企业等多种形式与小城镇社会、经济发展直接相关的 工业企业。 • 上海市郊区乡镇工业与城市大工业有着密切联系,并且 已成为发展外向型经济的重要力量,“城郊型”、“外 向型”是上海郊区乡镇工业最显著的特征。
城市规划设计第五章 镇区建设规划
5.1 小城镇用地分析 ; 二、小城镇用地条件评定与发展用地选择
小城镇用地条件构成
5.1 小城镇用地分析 ;
1 自然环境条件分析与评定 (1)自然环境条件分析
5.1 小城镇用地分析 ;
1) 工程地质条件
工程地质条件
√
力建
筑
土
冲
质
与
地
沟
基
承
载
滑
岩
地
坡
与
崩
溶
震
塌
2) 水文及水文地质条件 (1)水文条件 调查江河湖泊等地表水体的流量、流速、 水位、水质等。
→ 镇区西侧又与该地区中心城市(县级市) 的市区相连,发展空间较小。
5.1 小城镇用地分析 ► 实例 :
5.1 小城镇用地分析
三、镇区用地分类
小城镇镇区用地按土地使用的主要性 质分为9大类、30小类。
镇域用地是如何分类的? 问: 城市用地有是如何分类的?
城市用地分类与镇区用地分类 存在不同的原因?
5.1 小城镇用地分析
► 原则 :
→ 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有关城镇建 设、土地利用的方针政策,尽量少占农田、 不占保护耕地、节约用地;
→ 尽可能满足城镇各项设施在土地使用、工 程建设以及对外界环境方面的要求,充分考 虑现有条件的利用,考虑与现状的关系,考 虑规划的合理性和经济性;
5.1 小城镇用地分析
5.1 小城镇用地分析
3) 气候条件 太阳辐射、风象、气温、降水、湿度。
5.1 小城镇用地分析 4) 地形条件
5.1 小城镇用地分析
5.1 小城镇用地分析
(2) 小城镇用地的自然条件评定
▼ 含义
小城镇用地的自然条件评定是在调查分析 自然环境条件各要素的基础上,综合各项自然 环境条件的适用性和整备用地在工程技术上的 可能性与经济性,按照规划与建设的需要,对 用地的自然环境条件进行质量评价,以确定用 地的适用程度,为正确选择和合理组织小城镇 建设和发展用地提供依据。
小城镇
小城镇发展兼具城市与乡村的特点,既是城乡功能的过渡区,也是城乡功能的种时空资源利用率高。
2、我国发展小城镇的基本模式农业发展型、商贸发展型、工业发展型、外贸推动型、外资推动型、移民发展型、强村扩展型、科技带动型(城市规划原理P12的三种)①积极发展乡镇工业,大量农民“进厂不进城,离土不离乡”的“苏南模式”。
这种以城市工业扩散,以乡镇工业为动力的小城镇发展模式,也可以称为地方推动型。
②以发展家庭工业和民间市场为主要模式,以私营家庭工业为主发展小城镇的“温州模式”,也称市场推动型。
③西部地区以发展中小城市为主,增加这些地区的二、三产业,增加其对小城镇的辐射扩散影响,以促进小城镇的发展。
3、我国发展小城镇的优势(为什么要发展小城镇)(城市规划2001/8/47)①扩大内需;②节省城市建设的社会成本;③吸收、消化农村剩余劳动力,实现人口向城镇转移的“蓄水池”;④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加强城乡联系,促进城乡一体化;⑤为城镇工业集中联片发展提供载体和依托;促进农村产业提高,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⑥依靠自下而上的自发动力,发展上一级城市成本小,是自下而上型城市化的重要贡献者;⑦小城镇是农村财富的集聚中心,是城市化的增长点,传承了城乡生产要素流动与组合;⑧缓解城乡二元结构(户籍、就业、购销制度)的隔离,形成第三元的过渡性环节(接4)⑨是农村经济的突破口,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前沿阵地。
4、小城镇发展的弊端及出现问题(1) 发展小城镇的战略反思①小城镇不等于城市化,甚至不是城市化主流,发展小城镇应是国家城市化战略的一部分而非全部;②小城镇发展是城市经济要素不能一体化和资本短缺条件下的被迫选择,不是最佳选择;③积极发展小城镇并非其效率高,而是因其对国家积累模式冲击最小,确保最大限度实现国家积累;④最优城市等级是一定分工水平下市场竞争的结果,而不能完全依靠制度干预进行人工选择;⑤乡村工业化发展的市场机遇不再,乡镇工业大发展的创业环境不再,农村宽松的财政金融环境不再,资本西移困难,民间投资难以启动,分散布局不可持续;⑥农村既不丧失土地,又有生财之道的既得利益团体形成,大大弱化了农村向城镇彻底转移的动力。
如何打造特色小镇?原则、定位、形态及建议解读
如何打造特色小镇?原则、定位、形态及建议解读如何打造特色小镇? 原则、定位、形态及建议解读一、特色小镇的打造原则1、保持小镇“特色”的鲜明性特色小镇的特质在于“特色”,其魅力也在于“特色”,其生命力同样在于“特色”。
因此,保持小镇“特色”的鲜明性,是打造特色小镇的首要原则。
1) 保持鲜明的地域特色。
崇明江、河、湖、海齐全,水资源丰富,特色小镇的打造应体现“水乡”的地域特色。
2) 保持鲜明的产业特色。
崇明地势平坦,土地肥沃,农、林、渔资源丰富,特色小镇的打造,把所在地的产业优势糅合进去,着力培育支柱产业,或“农”,或“林”,或渔,形成自身的特色产业。
3) 保持鲜明的生态特色。
茂密的生态林、发达的生态农业基地、绿色产业体系、生态型现代化城市交通体系、低碳的生活方式,决定了特色小镇的打造,必须符合“现代化生态岛”的建设目标,保持其鲜明的生态特色。
如在环境设计、建筑设计、资源的利用和保护、循环经济等都要注入“生态”理念。
4) 保持风格的独特性。
不同区位、不同模式、不同功能的小镇,无论是硬件设施还是软件建设,都需与其产业特色相匹配,一镇一风格,不重复、不趋同,确保特色的唯一性。
2、保持乡土文化的原生性、鲜活性乡土文化是“小镇文化”的内核,也是小镇最有魅力的元素之一。
只有外壳,而无鲜活乡土文化内涵的小镇是难有生命力的。
所谓“原生性”和“鲜活性”,是指用独特的自然风貌、生活习俗和人的生产劳动等社会性生态元素,诠释小镇文化传统。
崇明可供挖掘的乡土文化十分丰富,如纺线、织布、蒸糕、做圆子等生活文化,土布服饰展示、传统婚庆仪式等民俗文化,推铁环、踩高跷等游戏文化,等等。
只要善于开发、善于利用,就一定能够让小镇散发诱人芳香。
3、务求与产业发展相融合国内外许多成功经验告诉我们,特色小镇的打造,必须结合产业规划统筹考虑,这样才能有望保持小镇持久的繁荣。
目前,崇明许多小镇功能的衰退,便是一个反面例证。
崇明生态岛的功能定位,限制了不少产业的发展空间。
小城镇规划
我国已进入以城镇化为轴心推动社会、经济发 展的新阶段,小城镇将进入增加数量和提高质量并 重的发展时期。 一、小城镇的含义 对小城镇界定的主要分歧: ①是否包括小城市 ②是否包点的划分 分 类 等 级 人口规模 >100万 100-50万 50-20万 <20万
*年限:10
— 20年 *成果:乡(镇)域现状分析图、总体规划 图、规划文本、说明书、基础资料汇编
(2) 村镇建设规划 其一、镇区建设规划 主要任务:以总规为依据,确定镇区的性质和发 展方向,预测人口和用地规模,进行用地 布局,合理配置各项基础设施和主要公 建,具体落实近期建设项目。
*年限:10
— 20年,近期:3 — 5年
2、建制镇按职能分 、 3、村镇按国标的层次划分 、 村庄分:基层村、 村庄分:基层村、中心村 集镇分:一般镇、 集镇分:一般镇、中心镇
三、小城镇规划的编制 1、建制镇的规划编制
总体规划 详细规划
县城镇总体规划 其 他 建 镇域规划 镇区总体布局规划 制 镇 总 规
县域城镇体系规划
镇域 — 指行政建制镇行政管辖的区域范围 镇区 — 指行政建制镇的建成区 2、村镇的规划编制 (1)村镇总体规划 — 对乡(镇)域范围内村镇 体系及相应各项建设进行整体布置
成
果
镇区现状分析图 镇区建设规划图(用地布局图) 镇区建设规划图(用地布局图) 镇区工程规划图 镇区近期建设规划图 文本、说明书、 文本、说明书、基础资料
其二、 其二、村庄建设规划 四、小城镇规划的技术标准 《村镇规划标准》
城 市
特大城市 大城市 中等城市 小城市 县 城 建制镇
乡(集) 一般镇、中心镇镇 镇 村 庄 基层村、中心村
城 镇
乡镇
小城镇总体布局形态
第五章小城镇总体布局形态第一节小城镇总体布局形态一、小城镇总体布局形态的概念二、小城镇总体布局形态类型三、影响小城镇总体布局形态的主要因素四、小城镇总体布局方案的比较与选择一、小城镇总体布局形态的概念小城镇总体布局形态是对特定小城镇未来形态结构的研究、预测,直至最终确定。
小城镇总体布局的任务是结合实地情况,参照有关小城镇结构的理论(同心圆、扇形、多核心)与规律,将城镇构成要素具体落实在特定的地理空间中。
二、小城镇总体布局形态类型按照用地形态和道路骨架形式,小城镇的总体布局形态可以大体上归纳为集中和分散两大类。
(一)集中式的城市形态:就是城市各项主要用地集中连片。
1、网格状:城市形态较为规整,由相互垂直的城市道路网构成,易于各类建筑的布置,但易导致布局上的单调。
2、环状放射状:由放射形和环形的道路网组成,城市交通的通达性较好,有着很强的相互紧凑发展的趋势,但也易造成市中心的拥挤和集聚。
3、星状:是环形放射状城市沿着交通走廊发展的结果4、带状城市:沿着一条主要交通轴线两侧发展5、环状:是带形城市在特定情况下的发展(二)分散式的城市形态1、组团状:是指一个城市分为若干块不连续的用地,每一块用地之间被农田、山地,较宽河流或铁路站场、大片森林所分隔。
2、星座式:3、城镇组群式三、影响小城镇总体布局形态的主要因素1、自然条件2、区域因素(1)区域城镇体系(2)区域交通设施3、产业发展4、城市中心5、其他影响因素(1)对外交通设施(2)城市交通体系(3)城市总体设计(城市总体艺术布局)四、小城镇总体布局方案的比较与选择(一)城镇总体布局方案比较的意义和目的(二)城镇总体布局方案比较的内容(三)方案选择与综合(四)方案在实施过程中的深化与调整。
小城镇
小城镇的界定、类型及特征一小城镇的界定城市、城镇、小城镇目前,世界上的城市多如繁星,但因各国的自然环境、人口多寡、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差甚远,城市设置的标准有极大的差别。
如丹麦、乌干达等国家,人口规模达300人便可设市。
而现在有的城市人口已超过2000万(如墨西哥城)。
一般来讲,把人口规模较大的城市聚落称为城市,把人口数量较少、与农村还保持直接联系的城市聚落称为城镇。
1英文中city与town的含义差别英文中城市(city)一词,在美国指大于城镇(town)的重要城市,在英国指有大教堂的特许市。
而town是大于村(village)而非城市(city)的地方。
2我国城市与城镇的差异1城市在我国,城市为人口数量达到一定规模,人口结构和产业结构达到一定要求,基础设施达到一定水平,或有军事、经济、民族、文化等特殊要求,并且经过国务院批准设置的具有一定行政级别的行政单位。
这些市我们通常称为建制市。
2 城镇在我国,除了上述建制以外的城市聚落都称为镇。
其中具有一定规模,人口结构和产业结构达到一定要求基础设施达到一定水平,并被省(直辖市、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设置的镇为建制镇,其余则为集镇。
3小城镇小城镇一般是介于设市城市与农村居民点之间的过渡性居民点,其基本主体是建制镇,也可视需要适当上下延伸(上至20万以下的设市城市,下至几千人的集镇)。
二镇的由来与演变1北魏镇一名称,出于公元4世纪的北魏,是当时国家设置于延边各地的军事组织。
2唐代到唐代,镇演变为一种小的军事据点。
3五代至五代,镇的设置遍于内地,镇的官员为镇使,除了掌握军权外,还握有地方实权。
4宋代为加强中央集权,大部分的镇被罢废,地方实权归于知县,小部分的镇仅置监镇。
5清代清代与1909年颁布《城镇乡地方自治章程》实行城乡分治,规定府、厅、州、县治城厢为城,城厢以外为镇、村庄、屯集。
6民国时期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颁布《特别市组织法》、《普通市组织法》、《县组织法》,规定特别市为中央直辖市(如上海),普通市为省辖;县以下城镇地区设“里”,之后改为镇。
小城镇布局模式---定义、特点、模式、形态
5.空间布局形态
小城镇镇区空间布局形态是指镇区的平面形状以及内部功能&道路系统的结构&形 态,小城镇布局形态是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或为自然发展的结果,或为现有规划建 设结果。可大致分为以下几类:
(1) 块状布局形态 城镇居民点中最常见的基本形式。这种布局形式便于集中设置公用工程设置,土地利用合理,交 通便捷,宜满足较大发展的生产、生活&游憩等需要。 (2) 带状布局形态 受自然地理条件或交通干线的影响而形成,有的沿江河或者海岸的一侧或者两岸绵延,有时沿着 狭长的山谷发展,还有的则沿着陆上交通干线延伸。 (3) 环状布局形态 围绕着湖泊、海湾或山地呈环状分布,分闭合式以及开口式两种。环状城镇实际是带状城镇的 变式。 (4) 组团状布局形态 由于自然地理条件等因素的影响,镇区用地被分割成个组团。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并有便捷的 联系。 (5) 串连式布局形态 若干个村镇,以一个县城镇或中心镇为核心,断续相隔一定的地域,沿交通线或河岸线、海岸 线分布。 (6) 星座型布局形态 一定地区内的若干个小城镇,围绕着一个中心城市呈子母城式的星座分布。
小城镇空间布局模式
--定义、特点、模式、形态
1.镇区空间布局规划的概念: 小城镇空间布局是指镇区土地利用功能结构的空间组织方式及其形态, 是小城镇的经济、社会、环境以及工程技术指标和建筑空间多元化组合的综 合成果,是小城镇镇区建设规划的重要工作内容。它是一项为小城镇长远合 理发展奠定基础的全局性工作,并用来指导镇区建设,作为规划管理的基本 依据。
3.镇区用地功能布置
功能分区是指按照功能要求将镇区中各种物质要素,如工厂、仓库、住宅、公建等 进行分区布置,组成一个互相联系、布局合理的有机整体。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科学 技术的进步,镇区功能分区的理论和实践有了新的发展。除有严重污染的第三类工业必 须安排在镇区以外(设置独立的工业区、工业地段)。一般把无污染的工厂和行政、经 济、文化、商业等公共建筑有机的布置在居住地段附近,形成综合居住区,并基本做到 就业和居住就地安排。使镇区各个部分有机联系,创造综合性多功能的环境。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小城镇发展历程
工矿型小城镇
总结词
以矿产、工业等资源开发利用为主导 产业,形成的小城镇。
详细描述
这类小城镇依托当地矿产、工业等资 源,发展相关产业,形成一定规模的 人口聚集和经济活动。典型案例包括 山西省的孝义市、辽宁省的葫芦岛市 等。
旅游型小城镇
总结词
以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等旅游资源为依托,发展旅游业的小城镇。
耿车模式
以个体加工业为主导,通过发 展农村加工业和专业化市场, 实现农村工业化和小城镇发展 。
珠江三角洲模式
以外向型经济为主导,通过引 进外资和发展外向型经济,推
动小城镇发展。
小城镇发展经验
规划先行
制定科学合理的小城镇发展规划,明确发展方向 和目标。
政策扶持
制定一系列扶持政策,如财政、税收、土地等政 策,鼓励小城镇发展。
要点一
总结词
要点二
详细描述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小城镇发展经历了起步探索 、快速发展、优化提升三个阶段,取得了显著成就。
自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小城镇发展经历了多 个阶段。在起步探索阶段(1949-1978年),小城镇发展 较为缓慢,主要依靠农业支持。在快速发展阶段(19782000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小城镇数量和规模迅速 扩大,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显著进展。在优化提升阶段( 2000年至今),小城镇发展逐渐从数量扩张转向质量提升 ,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历史文化传承等方面的发展。经过 70年的发展,小城镇已经成为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 要力量。
小城镇发展的政策措施与保障
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小城镇发展工作协调机制, 统筹协调解决重大问题。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切实履
行主体责任,制定实施方案和具体措施。
小城镇的概念
第一章绪论一、小城镇的概念城市的特点:相当高的人口密度的人类群体;聚集了不同文化、职业、语言背景的居民,居民具有一定的匿名性;是一个地区经济、政治、文化、服务中心;聚集各种组织,活动趋于专业化;此时的社会契约基础主要是法律、法规;生活方式多样化,竞争激烈。
乡村的特点:规模小、人口少;封闭型;面对面的口头交流;成员的同质性;分工简单,生产自给性强;传统和习俗在社会生活中占重要地位;社会是以家庭为基础组织起来的。
小城镇的概念:小城镇指的是一种正在从乡村性的社会向着多种产业并存的现代城市转变中的过渡性社区。
广义的小城镇包括了20万人口以下的小城市、国家批准的建制镇、尚未设镇建制的乡政府所在地的集镇(乡集镇)和纯属集市贸易的集镇。
它区别于大中城市和乡村,具有一定规模的主要从事非农业生产活动的人口聚集的居民点。
狭义的小城镇包括县城以下建制镇和集镇。
费孝通给出的小城镇的定义:“新型的正从乡村的社区变成多种产业并存的向着现代化城市社区转变中的过渡性社区,它基本上已脱离了乡村社区的性质,但还没有完成城市化的过程”。
小城镇的分类依照行政建制分类:地方驻地、县城、县以下建制镇、集镇依照形成原因分类:经济发达;交通发达;自然资源利用型的小城镇;依照职能特征分类:工矿城镇、以交通运输功能为主的小城镇、旅游城镇、卫星城镇。
二、小城镇建设的意义发展小城镇战略提出的背景:中国将驶入城镇化的“快车道”,预计到2030年左右全国城镇化水平将提到50%以上,基本完成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城市社会转型的社会结构变迁过程。
1.小城镇建设与“三农”问题小城镇的发展正处在一个重要的转变时期,它对于城乡统筹解决“三农”问题有着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对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有着重要贡献。
2.小城镇与大中小城市的协调发展在大中小城市合理发展的基础上,有选择地重点发展小城镇要以特大城市、大城市为龙头和中心,小城市、小城镇为基础,中等城市为纽带,使它们之间形成一个相互依托,相互协调、具有内在联系的有机整体。
小城镇
1.小城镇按功能分类:行政中心小城镇、工业兴小城镇、农业型小城镇、渔业型小城镇、牧业型小城镇、林业型小城镇、工矿型小城镇、旅游型小城镇、交通型小城镇、流通型小城镇、口岸型小城镇、历史文化古镇。
按发展模式分类,小城镇包括地方驱动型、城市辐射性、外贸推动型、外资促进型、科技带动型、交通推动型和产业聚集型。
2.小城镇基本特点:(1)城之尾,乡之首(2)数量大、分布广(3)区域性差异明显(4)人口结构复杂(5)基础设施不足、建筑质量较差。
3.小城镇体系结构:小城镇体系:县域、县域以外的建制镇(中心镇、一般镇)、集镇。
4.国外小城镇规划的重要;理论及规划建设思想:(1)小城镇规划建设必须与区域发展紧密联系起来(2)应当力求使小城镇成为当地的交通枢纽,并与其它公共设施结合,形成多功能的综合体(3)努力探索下次在规划新思路、新方法,采取更加灵活的市镇结构,以适应现代生活的变化(4)规划方案应强调战略性,对未来发展应避免过分具体化,应允许地方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加以调整(5)小城镇应具有多种功能,真是增强小城镇吸引力的决定因素,也是推动小城镇发张的有效途径。
5.小城镇规划分为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2个阶段。
规划成果包括镇域体系规划、小城镇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
对于新建城战来说,还应该包括下次在规划纲要。
镇域体系规划的重要内容:(1)对镇域自然条件、历史沿革、经济基础等进行综合分析评价(2)预测镇域发展方向及人口情况,确定城镇化目标(3)去顶镇域体系空间布局及uzhenyi企业的发展与布局、规模结构和产业功能分工(4)确定镇域村发展战略(5)确定镇域基础设施建设(6)确定保护镇域耕地、生态环境、自然和人文景观以及历史文化遗产的要求和措施(7)提出重点发展镇区和中心村的规划建设实施规划的政策措施。
6.小城镇总体规划的内容:(1)确定小城镇的性质和人口及用地发展规模(2)合理确定城镇建设用地空间布局、用地组织及镇区中心(3)确定小城镇内外交通系统及主要交通设施的规模、位置,镇内道路的走向、断面、交叉口等形式,以及镇内重要广场、停车场的位置和容量等(4)综合协调小城镇供水、排水、供电、通信、环卫、燃气、供热等工程设施的发展目标和总体布局规划(5)确定小城镇绿地系统、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目标(6)对历史城镇和风景名胜区的城镇,需要确定保护的风景名胜区、传统街区、文化古迹等保护和控制范围,提出保护措施(7)对旧城镇的规划改造,应确定旧城镇改造的原则、方法和步骤(8)提出规划实施的步骤、措施和方法及建议(9)编制近期建设规划,确定近期建设目标、内容和实施部署7.小城镇人口预测的方法:平均增长率法、剩余劳动力转化法、带眷系数法、线性回归预测法、马尔萨斯人口增长模型预测法、Logistic人口增长模型预测法、灰色系统GM(1,1)模型预测法、资源环境承载力预测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向居住小区集中。
(二)公共建筑布置
1.根据公建的使用性质&要求进行布置。 2.为了方便使用&节约用地,有些性质相近或者互不妨碍的项目,可综合设计建在一
座建筑物内。
3.考虑分期建设的可行性&景观效果的完整性。
4.不同类型小城镇空间布局特点
不同类型的小城镇由于其构成特色各异,功能要求不同,在空间布局上必然有所不 同,因而构成小城镇的内在特色。
5.空间布局形态
小城镇镇区空间布局形态是指镇区的平面形状以及内部功能&道路系统的结构&形 态,小城镇布局形态是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或为自然发展的结果,或为现有规划建 设结果。可大致分为以下几类:
(1) 块状布局形态
城镇居民点中最常见的基本形式。这种布局形式便于集中设置公用工程设置,土地利用合理,交
(一)居住建筑用地布置
传统性小城镇的生活居住方式&城市有很大不同。由于小城镇为周围农业地区的中
心,其公共建筑有明显得开放性,农产品直接入镇,交通以步行、非机动车为主。因
此形成了镇区以综合商业街为中心的居住用地组织模式。特点是居住用地组织结构简
单,日常服务设施不是在街坊而是集中在综合商业街上。住宅以多层为主,低层为辅,
通便捷,宜满足较大发展的生产、生活&游憩等需要。
(2) 带状布局形态
受自然地理条件或交通干线的影响而形成,有的沿江河或者海岸的一侧或者两岸绵延,有时沿着
狭长的山谷发展,还有的则沿着陆上交通干线延伸。
(3) 环状布局形态
围绕着湖泊、海湾或山地呈环状分布,分闭合式以及开口式两种。环状城镇实际是带状城镇的
规划特点: 小城镇规模决定于旅游事业的发展计划。布置旅游区&服务用地是布局重 点,与居住区互不干扰,道路系统与游览路线有机衔接。建筑造型、体量、色彩要与 周围环境景色相协调。
6 --城市郊区型
特点: 靠近城市,位置优越。生产发展项目多与城市协调配套。组织城市生活服务的 副食生产供应。
规划特点: 在城市总体规划指导下进行规划。与城市交通联系便捷,土地珍贵,用地 布局应紧凑。部分公共设施&集市贸易规模较小,考虑可能利用城市设施共享的因素。
1 --农业基地型
特点: 农业地区的一般小城镇,为农业服务的设施齐全,满足本镇商品流通的需求,农业&农产 品加工产值占主导地位。
规划特点: 以农业为主体,乡镇企业主要是农副产品加工、农机具修配。集贸市场经营农副产品、 农业生产资料&生活用品,设置为本镇生产、生活服务的公用设施。安排部分剩余劳动力进镇经商、 务工、办服务业。
2--工业主导型--海虞、沙家浜、支塘,分别是西北部、南部和东部的工业集中建设点
特点: 集体所有制工业比重较大,农业剩余劳动力就业充分,目前通勤人口比例大,个体商户相 对较少
规划特点:工业用地比例高,处理好生产&生活的关系,注意环境保护,是规划的重点。居住用地 近期比例小,应为远期居住转移留余地。道路要方便货流&上下班人流,集贸市场规模不大,主要 为本镇范围服务。
2.镇区用地组织结构:
小城镇镇区空间布局规划,是综合考虑小城镇各种组成要素,统一安排、合理 布局,使其各得其所,有机联系,且落实到镇区建设用地上。镇区用地功能组织实 镇区布局的基本内容。通过小城镇用地组织结构,指明镇区用地发展方向及范围; 确定用地的功能组织与布局形态。镇区用地组织结构应具备紧凑性、完整性和弹性, 同时还应考虑小城镇特点的地方性和延续性,因地制宜地形成空间上、时间上的协 调平衡。
小城镇空间布局模式
--定义、特点、模式、形态
1.镇区பைடு நூலகம்间布局规划的概念:
小城镇空间布局是指镇区土地利用功能结构的空间组织方式及其形态, 是小城镇的经济、社会、环境以及工程技术指标和建筑空间多元化组合的综 合成果,是小城镇镇区建设规划的重要工作内容。它是一项为小城镇长远合 理发展奠定基础的全局性工作,并用来指导镇区建设,作为规划管理的基本 依据。
变式。
(4) 组团状布局形态
由于自然地理条件等因素的影响,镇区用地被分割成个组团。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并有便捷的
4 --交通枢纽型
特点:位置优越,交通方便,客流量很多,中转物资较多,物流业发达。 规划特点:有利于布置运输量大的工业项目。仓储用地指标较大。车站码头选址、道
路系统、物资转运是布局重点,布置好交通运输道路,组织好河海岸线的使用与分工。
5 --风景旅游型
特点: 流动人口多,季节人口变化大,直接为旅游服务的第三产业发达。旅游工业、 副食供应、土特产需速发展。
小城镇规划依据不足,可变因素及不可预料因素在所难免,因此必须在规划用地结构 赋予一定的弹性。所谓弹性是:一是给予规划结构的开敞性,在布局形态上留有出路 二是在用地面积上留有发展余地,能伸能缩,增加小城镇动态发展的适应性。
3.镇区用地功能布置
功能分区是指按照功能要求将镇区中各种物质要素,如工厂、仓库、住宅、公建等 进行分区布置,组成一个互相联系、布局合理的有机整体。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科学 技术的进步,镇区功能分区的理论和实践有了新的发展。除有严重污染的第三类工业必 须安排在镇区以外(设置独立的工业区、工业地段)。一般把无污染的工厂和行政、经 济、文化、商业等公共建筑有机的布置在居住地段附近,形成综合居住区,并基本做到 就业和居住就地安排。使镇区各个部分有机联系,创造综合性多功能的环境。
(一)紧凑性
小城镇规模一般比较小,用地范围大都在步行限度之内,应尽量以旧镇为基础,由里 向外,集中紧凑地连片发展。
(二)完整性
小城镇虽小,五脏俱全。要妥善安排各项用地之间的有机联系,既要考虑不同发展阶 段用地结构的相对完整性,适应小城镇特点的延续性,又要配保持达到目标的合理性。
(三) 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