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百校联盟》浙江省高考最后一卷 历史(第二模拟)(解析版)
杭州市2016届高考历史二模试卷 含解析
2016年浙江省杭州市高考历史二模试卷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48分)1.论文的关键词对内容有着提纲挈领的作用.有一篇评价某历史人物的论文,关键词有“相对主义"“否定权威"“注重实利"等,该人物最有可能是( )A.墨子B.韩非C.普罗塔戈拉 D.苏格拉底2.新中国建立后,我国史学界受苏联的影响,一直把1917年十月革命作为世界现代史的开端。
1978年以来,关于世界现代史开端的探讨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各种新的见解渐次问世,如以19世纪末20世纪初作为世界现代史开端,以1900年作为世界现代史开端等。
这一变化过程,最能说明()A.社会制度决定史学研究立场 B.思想解放推动史学研究发展C.史学观点越新越具有合理性 D.历史分期带有较大的主观性3.下列政治举措推行之初,对打破贵族专权、推动官僚政治发展未产生直接影响的是()A.设置郡县 B.创建太学 C.创立科举 D.设立刺史4.下列中国古代的各项经济政策和法令,按出现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①打击富商大贾,发展官营商业②“滨海居民不许与外洋番人贸易”③商品买卖必须明码标价④“工商之子,亦登仕进之途"A.①③④② B.①③②④ C.③①④② D.③①②④5.“轮船减价货争装,局设招商是保商.不让外人专垄断,经营经济策都良”这首近代上海的竹枝词反映的是()A.洋务运动兴办近代民用企业 B.甲午战争后兴起“实业救国" C.南京临时政府鼓励发展实业 D.南京国民政府促进经济发展6.如图是中国近代的一条历史标语,与之相关的历史事件最有可能是()A.南昌起义 B.七七事变 C.西安事变 D.渡江战役7.下表是我国1953﹣1962年三大产业的比例关系,从表中数据的变化,可以提取的有效信息,不包括()年份国民经济比例(%)农业轻工业重工业195352.829。
617。
6195743。
331.225.5196021。
2016年百校联盟押题卷(新课标卷1)高考最后一卷历史(第三模拟)(解析版)
2016年百校联盟押题卷(新课标卷1)高考最后一卷历史(第三模拟)一、单选题:共12题1.据史书记载,秦穆公“兼国十二,开地千里”;齐桓公“并国三十五”;晋献公“并国十七,服国三十八”;楚庄王“并国二十六,开地三千里”。
这些诸侯的征伐行为A.维护了周王的独尊地位B.造成思想文化趋向统一C.促进了自然经济的形成D.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题干材料反映的是春秋时期诸侯国之间出现了强国兼并弱国的形势,分封制遭到破坏,从而使周天子的权威逐渐削弱,因此A错;春秋时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奴隶社会逐渐瓦解,原有分封制已不能适应社会的变革而逐渐失去其作用,各诸侯国的征伐行为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各地区、各民族的联系和交流,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因此选D。
面对社会变革,各种思想空前活跃,逐渐形成“百家争鸣”局面,B错;自然经济形成于原始社会,封建经济只是自然经济的一种,C错。
2.董仲舒在《王道通三》中写道:“古之造文者,三画而连其中,谓之王。
三画者,天、地与人也;而连其中者,通其道也……非王者,孰能当是?”据材料推断,董仲舒意在A.宣扬君权神授B.解释天人感应C.劝君主行仁政D.强调教化民众【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中国传统主流思想的演变。
董仲舒从“王”字入手,美化君权,分析君权的神圣,宣扬君主代表上天统治民众,即君权神授,因此选A。
“天人感应”意指天能干预人事、预示灾祥,因此B错;材料没有体现仁政、教化,C、D错误。
3.唐初科举考试分常科和制科两种,其中制科由皇帝主持,按形势需要临时下令举行,名目常见的为贤良方正、直言极谏、博学宏词、才堪经邦、武足安边等科。
由此可见,唐初科举制A.偏重道德标准B.殿试成为定制C.比较注重实用D.形成重学风气【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科举制。
由题干材料关键信息“制科”“按形势需要临时下令举行”“直言极谏”“才堪经邦”“武足安边”等可以看出,唐初科举制比较注重实用,因此选C。
2016届《百校联盟》浙江省高考最后一卷 历史(第三模拟)(解析版)
2016年《百校联盟》浙江省高考最后一卷历史(第三模拟)一、单选题:共12题1.南昌西汉海昏侯墓园是中国迄今发现的保存最好、结构最完整、功能布局最清晰、拥有最完备祭祀体系的西汉列侯墓园,迄今已出土1万余件文物。
下列可能出现在该墓中的有①用隶书书写的竹木简②质地纯净的青瓷器物③华美轻柔的丝织品④精美的文人画作A.①②B.①④C.②④D.①③【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汉代手工业、文学艺术等。
成熟的青瓷最早出现在东汉,故排除②。
唐朝王维是文人画的鼻祖,故排除④。
答案D。
2.宋明理学是对先秦儒学思想的继承与发展,下面关于二者的说法正确的有①都具有积极入世的态度②两个时期的思想都集中体现在《四书》和《五经》中③与先秦儒学相比,宋明理学对伦理道德的阐述更侧重于哲学的表达④都主张维护封建统治秩序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D.①②④【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儒学。
宋明理学家在儒家伦理道德学说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非常有逻辑层次的哲学范畴和理论结构,故③正确。
儒家思想不管怎样变化,始终具有一种积极的入世态度,故①正确;②不符合史实,故排除;先秦时期封建统治并未建立,排除④。
故选C。
3.余梓东在《康熙皇帝:不修长城修“关系”》中指出:“这种用人而不是用砖石固边御敌的思想,充分体现出清朝统治者在制定和实施民族政策的理念方面实现了历史性飞跃。
也正是在这种理念的影响下,清朝……实现了…固国不以山川之险‟。
”下面能够体现该观点的是A.设立主管边疆事务的地方机构——理藩院B.实行“区别对待,因俗而制”的政策C.设置辽阳行省管理东北D.在西南地区大规模实行“改土归流”【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清代的民族政策。
理藩院是中央机构,A不正确。
设置辽阳行省管理东北是在元朝时期,C 不正确。
清代大规模改土归流是在雍正时期,D不正确。
为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清朝尊重各民族的社会习俗和宗教信仰,因地制宜进行行政管理。
故选B。
4.近年来,由于蒋介石日记和《蒋中正总统侍从人员访问纪录》的公开,不论是两岸民间还是史学界,对蒋的研究、评价都有所转变,甚至有人认为中国近代史可能要重写。
浙江省宁波市2016届高考历史二模试卷 含解析
2016年浙江省宁波市高考历史二模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大一统”观念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形态.以下“天下”的涵义明显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A.《墨子》的“一同天下"B.《孟子》的“天下定于一"C.《荀子》的“一天下,财万物,长养人民,兼利天下”D.《汉书》的“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2.文献《三辅旧事》载:“卫太子鼻大,武帝病,太子入省.江充曰:‘上恶大鼻,当持纸蔽其鼻而入.’”1986年甘肃天水放马滩5号汉墓出土一张西汉早期的纸质地图.对两段材料进行解读并推断,得出的结论最为合理的是()A.汉武帝时日常使用纸已经十分普遍B.考古发现的纸质地图与文献记载的纸可以互相印证C.由文献记载于考古发现可推定使用纸不晚于西汉D.文献记载的纸与考古发现的纸都是绘图用纸3.“宋榷(专卖)茶之制,择要会(交通要道)之地,曰江陵(湖北荆州)、曰真州(江苏仪征)…初数户,后繁之.市中茶坊林立,徽人、晋人荟萃,五音杂语.…输之于边,数倍利之,骤富焉.”材料不能反映出()A.宋代实行茶叶专卖政策B.经营茶坊的徽人晋人已成商帮C.茶叶贸易获利丰厚D.市已经是地方商业中心4.1866年7月22日的《上海新报》,刊登了一则介绍英国机器图画的广告,内云:“本馆新到英国寄来画图一箱.镌刻工细,奇巧非常.本馆陆续印诸新报上,俾寄来新制之器皿,既能增人见识,复可开人心思,凡西国时尚之器,华人可一目了然.…如合己意,不论农工商贾,何妨自行买来,以应必需之用.”对上述材料理解有误的是()A.《上海新报》应该是外商在华创办的中文商报B.该广告极力向中国推销机器及产品C.广告促使农工商贾纷纷购买机器D.新报广告增长了国人对西方器物文化的见识5.阅读表格外国在华设立的工厂及资本数(资本单位:千元)年份英国日本德国俄国工厂数资本工厂数资本工厂数资本工厂数资本1895﹣1901 14 15732 1 140 4 3374 5 24691902﹣1907 17 20567 20 11244 4 2448 4 17161908﹣1913 6 13391 28 14946 4 1859 8 2463总数37 49681 49 26330 12 7681 17 6648上述数据反映了()A.欧亚列强经济实力的强弱B.列强在华侵略势力的变化C.英日同盟的积极作用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后果6.1937年《申报》发表国民政府《自卫抗战声明书》,为维护领土主权及各种条约,惟有实行天赋自卫权以应之.”其中的“各种条约”是指()①《洛迦诺公约》②《日内瓦议定书》③《九国公约》④《非战公约》A.①②③ B.②④C.②③④ D.①③7.罗马人制定出古代世界最为系统完备的法律体系,丰富发展了西方古代政治文明.以下说法正确的是()①罗马法起点是《十二铜表法》,高度成熟是万民法②罗马法是近代资产阶级法学渊源因而具有超越时代的永恒价值③从公民法到万民法体现了罗马人的务实灵活精神④罗马法中的自然法精神“持久征服”了世界.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D.③④8.如图反映新航路开辟后,人口、动植物及贵金属的流动方向.按移民、公奴、玉米、白银的流动方向.顺序对应正确的()A.①③②④B.⑤②④③C.②④③①D.①②⑤④9.英语中,“自由主义"第一次出现是1819年,第一次出现“社会主义”是1832年,19世纪40年代出现了“民族主义”、“浪漫主义”.与这一现象相关度最大的是()A.启蒙运动 B.工业革命 C.宪章运动 D.“一票共和"10.“德国正是依靠一种新的体例和社会结构,推动科技与工业的发展.从而在较短的时间内克服了因工业起步晚而造成的不利条件.”与这一论述相一致的史实是()A.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发颁布推动德国经济迅速发展B.1919年《凡尔赛和约》的签订使德国经济迅速发展C.1933年纳粹党建立法西斯专政使德国摆脱经济危机D.1949年起联邦德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恢复经济11.1936年,欧亚非发生了诸多重大历史事件,如,西班牙发生内战,中国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意大利吞并埃塞俄比亚。
浙江省宁波市2016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解析 含解析
第I卷选择题部分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大一统"观念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形态.以下“天下”的涵义明显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A.《墨子》的“一同天下”B.《孟子》的“天下定于一”C.《荀子》的“一天下,财万物,长养人民,兼利天下”D.《汉书》的“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答案】D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形态•“大一统”观念13.文献《三辅旧事》载:“卫太子鼻大,武帝病,太子入省。
江充曰:‘上恶大鼻,当持纸蔽其鼻而入。
'”1986年甘肃天水放马滩5号汉墓出土一张西汉早期的纸质地图。
对两段材料进行解读并推断,得出的结论最为合理的是( )A.汉武帝时日常使用纸已经十分普遍B.考古发现的纸质地图与文献记载的纸可以互相印证C.由文献记载于考古发现可推定使用纸不晚于西汉D.文献记载的纸与考古发现的纸都是绘图用纸【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造纸术,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根据题干中描述在文献中记载太子用纸史实,但是并不代表当时“使用纸普遍",排除A项,文献记载的纸和考古用纸不一定是同一种纸张,排除BD项,从材料中只能推断出文献记载于考古发现可推定使用纸不晚于西汉,C项正确。
考点:古代中国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四大发明•造纸术【名师点睛】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在我国古代并非作用不大、多用于迷信;事实上,它们只是在推动社会进步方面作用逊于西方。
这只能说明任何重大科技发明创造,只有在它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时候,才发挥着改造社会的巨大作用.明清时期我国传统科技并非逐渐衰落,而是仍在继续发展;但同时期西方在文艺复兴后近代科技迅速发展,二者相比较,我国明清时期的科技则呈现出落后的趋势。
14.“宋榷(专卖)茶之制,择要会(交通要道)之地,曰江陵(湖北荆州)、曰真州(江苏仪征)……初数户,后繁之。
2016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选考模拟考试卷2 含解析
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历史选考模拟考试卷二(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
历史学家费正清说:“在证明了法家思想确有效用的同时,秦王朝也(从反面)体现了孟子的一个思想的正确-—政府最终还是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此处“一个思想”具体是指( )A。
制天命而用之 B。
统治者要实行“仁政" C。
加强中央集权D。
兼相爱、交相利2。
古代史上,西方各国对中国的认识是支离破碎的,缺乏完整全面的认识,往往以对中国某一具体事务的了解为基础,形成对中国的称谓。
汉代时期西方对中国的称谓最有可能的是()A。
“船国" B。
“丝国”C.“瓷国”D。
“天国”3。
我国自行设计运行的系列“长征火箭"与我国早期的“火箭”一样,都是利用反冲运动的原理。
要想了解我国古代火药武器的最早记录,你可以查阅( )A。
《史记》 B.《汉书》 C.《唐书》 D.《清史稿》4.“在所有的视觉艺术中,中国学者一贯将书法放在首位。
”右图所示书法作品的作者是()玄秘塔碑A。
米芾 B.苏轼C。
柳公权D。
颜真卿5。
中国古代某文学家被誉为“驱梨园领袖,总编修师首,捻杂剧班头"。
该文学家是( )A。
屈原 B。
柳永C.辛弃疾D.关汉卿6.1872年的一天,清政府第一批官派留学生即将赴美。
下列对他们当时的情况的描述中,最有可能的是( )A。
出发前接受了政府组织的美国政治文化常识培训B。
他们穿着西服前往美国C。
他们选择乘坐轮船前往美国 D。
他们在美国通过无线电报和国内联系7。
1876年美国费城世界博览会上,中美两国展示了各自的代表性展品(见下表)。
两国代表性展品的差异说明了()国家代表性展品美国大功率发电机,电动机,电话,留声机等中国丝绸,茶叶,银器,雕花瓷器,景泰器等A.中国已沦为西方国家的原料产地B.中美两国经济发展模式根本不同C.美国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源地D。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浙江卷历史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浙江卷)历史(第I卷选择题48分)1、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
材料中的“封建政治”是指分封制度,而“郡县政治”是指郡县制。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分封制度以血缘关系为纽带,而郡县制不是;郡县制维护了地主阶级的统治,分封制维护了奴隶制度;分封制度不利于中央集权。
所以答案选C。
2.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别图片等历史素材,获取有效信息,比较、分析,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判断的能力。
根据题干及题干图片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判断选项,可知:①项错误,“唐三彩”是“陶”而非“瓷”,排除含①的选项;③项“证明了唐朝音乐和舞蹈艺术的多样性”,表述具有片面性,仅凭两幅图片不能够得出这样的结论。
而②④两项的表述客观,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
综上,故,本题正确答案选D。
3.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最大限度获取有效信息,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
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读题干材料:“中国人的头”指的是中国人民依靠智慧,创造了世界领先的科技成就,诸如四大发明;“阿拉伯人的口”是指阿拉伯人在东西文化交流中所起到的桥梁的作用;“法兰西人的手”是指欧洲人吸收和借鉴科技成就,并将之用于生产与社会实践。
ABD三项说法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
C.欧洲人善于使用但不会创造新技术,表述错误,不符合史实。
故,本题正确答案选C。
4.答案:B解析:①项明显错误,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是在甲午战后,与材料要求的时间不符;1901年到1920年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给中国带来新道路,五四运动,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一战期间,列强忙于一战,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因此②③④都正确,故选B。
5.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图片信息的能力,材料中的四幅图片反映了从中共建立到推翻国民党统治的时代发展历程,其中蕴含了中共对民主革命的探索和救国的主张。
2016年百校联盟押题卷(新课标卷1)高考最后一卷历史(第二模拟)(解析版)
2016年百校联盟押题卷(新课标卷1)高考最后一卷历史(第二模拟)一、单选题:共12题1.“以‘究微’‘内省’的治学态度,对所要表现的事物进行细致入微的观察,追求细节的真实,从而达到写实、生动地再现自然万物的目的”是宋代绘画的基本特征。
与此特征的形成相关的因素是A.重文轻武的统治政策B.商品经济的高度繁荣C.理学思想的主流地位D.市民阶层的文化需求【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宋明理学。
从材料中“究微”“内省”“细致入微的观察”等信息可以看出理学“格物致知”等思想对宋代绘画的影响,故选C项。
2.下表是我国部分地区最早种植甘薯时间表,这说明当时我国A.甘薯种植已经比较广泛B.甘薯是最重要的粮食作物C.与美洲的经济交往频繁D.已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明清经济。
材料反映的是清朝甘薯在全国各地的种植情况,从分布的地区可以看出范围较广,故选A项;材料未体现其他粮食作物的种植情况,B项“最重要”一说错误;清朝实行闭关政策,C项错误;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是在鸦片战争后,D项错误。
3.下表为鸦片战争后英国对华输出货物总值的统计情况表,表中所反映的现象A.导致中国在对英贸易中开始出现逆差B.刺激西方列强进一步扩大侵华权益C.是中国实行关税保护政策的必然结果D.表明中国传统的经济结构仍无变化【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近代列强侵华。
材料反映的是鸦片战争后英国对华输出货物总值总体变化不大。
为了改变这一局面,英、法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以进一步扩大侵华权益,故选B项;材料无法反映中英贸易中中国出口情况,故A项错误;鸦片战争后中国贸易主权被破坏,故C项错误;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开始逐步解体,故D项错误。
4.近代著名民族企业家荣氏兄弟早年在钱庄当过学徒,1896年开设广生银庄,业务兴旺,但他们认为“钱庄放账,博取微利”,不如投资实业。
1902年与人合伙创办了保兴面粉厂,产品极受欢迎。
这反映出A.中国传统金融业衰落B.“实业救国”思想的影响广泛C.民族工业“短暂春天”的到来D.商人投资推动民族工业发展【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历程。
2016年浙江省名校高三历史模拟试题重组测试02(世界近代)(含解析)
2016年浙江省名校高三历史模拟试题重组测试02(世界近代)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答案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2016·浙江金丽衢十二校高三第一次联考)在2011年,英国首相卡梅伦宣布议会已经对《王位继承法》做了修改:英国将赋予王室女性和男性享有同样的权利继承王位。
此修改( )A.合法议会掌握立法权,国王统而不治B.合法首相对议会负责,受议会监督C.不合法国王拥有一些至高无上的权利D.不合法议会不能干预王室继承事务【考点】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解析】英国首相为下院多数党的领袖,而议院可以对宪法进行修改,故此修改合法,议会掌握立法权,国王统而不治,故A项正确;首相对议会负责,受议会监督与此题无关,故B 项错误;议会拥有立法权,所以修改合法,国王统而不治而不是有些至高无上的权利,故C 项错误;国王是君主立宪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议会也就能制定关于王室继承的相关事宜,故D项错误。
【答案】A2.(2016·浙江湖州高三上学期期末)学者景德祥在《重新审视德意志帝国的现代化》一文中认为:“那种对德意志帝国政治制度的民主成分不屑一顾的态度是值得商榷的。
”下列各项中属于德国“民主成分”的是A.德意志皇帝主宰议会B. 德意志宰相对皇帝负责C.联邦议会代表由各邦君主任命D.帝国议会代表由选举产生【考点】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解析】议会具有立法权,德意志皇帝主宰议会,表明行政大权与立法权归于皇帝一人,不是民主的表现,故A项错误;德意志宰相对皇帝负责,反映出皇帝对官吏任免权,不能体现出官吏与皇权之间的制衡,不是民主的表现,故B项错误;议会代表有君主任命,无法体现出议会对皇权监督制约的作用,故C项错误;议会代表由选举产生,反映出议会立法权是民意的体现,符合民主的含义,故D项正确。
【答案】D3.(2016·浙江省瑞安市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四校联考)1872年在《共产党宣言》发表24周年时,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共产党宣言》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
2016年高考试题(历史)浙江卷解析版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考试(浙江卷)历史试题第Ⅰ卷本卷共12小题。
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古代中西思想既有差异,也有相当接近的地方。
如“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培养人的道德自觉”和“有益于人类、培养善人”的思想即属于后者。
下列学派中接近上述思想的是①儒家学派②墨家学派③斯多亚学派④智者学派A.①③ B.②④C.①②③ D.②③④【答案】A考点:古代中国的思想•百家争鸣•儒家思想主张;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人文主义精神的起源•斯多亚学派【名师点晴】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比较分析与归纳的能力,试题时古代中外的思想对比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运用与理解的能力。
解答本题首先需要学生快速的理解题干中的要求,即“古代中西思想也有相当接近的地方”,其次是理解后面相接近的大意,最后回顾所学知识,对儒家思想、墨家思想、斯多亚学派、智者学派等思想主张进行回顾,获取正确答案即可。
13.《明太祖实录》有一段圣旨:“今天下已定,而民数未核实,其命户部籍天下户口,每户给以户帖。
”而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明代户帖原件所录圣旨为:“说与户部官知道,如今天下天平了也,止是户口不明白俚(哩)。
教中书(省)置天下户口的勘合文簿、户帖,你每(们)户部家出榜,去教那有司官将他所管的应有百姓,都教入官,附名字,写着他家人口多少。
写得真,着与那百姓一个户帖。
”这说明A.《实录》与《户帖》,都是第二手史料 B.官方原始记录与口述史料,需仔细甄别使用C.第一则材料是文献史料,更具有历史的实录感 D.第二则材料是实物史料,更能反映历史的原貌【答案】D考点:史学研究•史料分析•第一手史料、第二手史料【名师点晴】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基本历史素养,是课外知识,但是以明朝的相关史实为切入点,解题的关键是对史料分类的准确认识,即第一手史料与地二手史料,第一手史料亦称原始资料,即历史人物、事件、现象发生的那个时代(同一时期)留下来的材料,特别是当事人和目击者提供的史料,直接反映了所研究对象的情况,例如:实物史料,原始的图片、影像史料,真实的口述史料,部分文献史料。
2016年浙江省杭州市高考历史二模试卷
2016年浙江省杭州市高考历史二模试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48.0分)1.论文的关键词对内容有着提纲挈领的作用.有一篇评价某历史人物的论文,关键词有“相对主义”“否定权威”“注重实利”等,该人物最有可能是()A.墨子B.韩非C.普罗塔戈拉D.苏格拉底【答案】C【解析】墨子是中国古代哲学家,主张兼爱、非攻、尚贤、节俭,A项排除;韩非子主张依法治国、加强中央集权、重农抑商,B项排除;普罗塔戈拉是古希腊著名哲学家,也是智者学派的代表人物,主要思想“人是万物的尺度、怀疑神灵,否认绝对权威、注重实利,忽视道德,符合题意;D项苏格拉底主张重视道德,反对追求功利,“美德即知识”,排除.故选C.本题考查了智者学派普罗塔戈拉的思想.普罗塔戈拉主要思想“人是万物的尺度、怀疑神灵,否认绝对权威、注重实利,忽视道德.本题考查了智者学派普罗塔戈拉的思想,解题的关键在于识记其思想主张.2.新中国建立后,我国史学界受苏联的影响,一直把1917年十月革命作为世界现代史的开端。
1978年以来,关于世界现代史开端的探讨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各种新的见解渐次问世,如以19世纪末20世纪初作为世界现代史开端,以1900年作为世界现代史开端等。
这一变化过程,最能说明()A.社会制度决定史学研究立场B.思想解放推动史学研究发展C.史学观点越新越具有合理性D.历史分期带有较大的主观性【答案】B【解析】A.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社会制度一直未变,但对世界史开端问题的看法却发生了改变,故A项错误.B.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史学研究不再照搬苏联,关于世界现代史开端的各种新见解问世,故B项正确.C.史学观点并非越新越具有合理性,故C项错误D.历史分期都是有相关依据的,并非带有较大的主观性,故D项错误.故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基本的史学素养,考查学生对史学观点中的历史分期的灵活运用的能力.注意这种题目是考查学生的基本的史学素养,考查学生能够对史学发展中所渗透的社会发展的解读能力,这种题目会经常变形为我们高考中的开放性试题,所以在学习中要把握这种变化,提高我们的应试能力.3.下列政治举措推行之初,对打破贵族专权、推动官僚政治发展未产生直接影响的是()A.设置郡县B.创建太学C.创立科举D.设立刺史【答案】D【解析】郡县制下,郡县的主要长官都由皇帝直接任免,这对于打破贵族专权、推动官僚政治发展有积极意义,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汉武帝创建太学,规定太学生完成学业考核合格后可到官府任官,这就打破了以往由贵族官僚世代为官的陈规,推动官僚政治发展,B正确,不符合题意;科举制的创立打破了世家大族对仕途的垄断,C正确,不符合题意;刺史制度主要是监察地方,不能对打破贵族专权、推动官僚政治发展产生直接影响,D 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本题属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相关史实,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的能力.中国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历代政权的地方行政区划、地方政权机构及其职官设置等制度.中国古代地方政治制度的沿革演变,可分为分封、郡县、州郡、道路、行省五个时期.其制度既相互继承,又各有发展.本题属于中档题,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的能力.刺史制度主要是监察地方,不能对打破贵族专权、推动官僚政治发展产生直接影响.4.下列中国古代的各项经济政策和法令,按出现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①打击富商大贾,发展官营商业②“滨海居民不许与外洋番人贸易”③商品买卖必须明码标价④“工商之子,亦登仕进之途”A.①③④②B.①③②④C.③①④②D.③①②④【答案】C【解析】①“打击富商大贾,发展官营商业”是汉代的政策;②“滨海居民不许与外洋番人贸易”出现于明清时期;③“商品买卖必须明码标价”可以追溯到秦朝;④“工商之子,亦登仕进之途”是宋代的法令;按出现时间先后排列应为,C项符合题意.故选C.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经济政策的相关史实,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的能力.中国古代王朝采取重农抑商政策,归根到底是由其经济基础决定的.中国传统社会的经济基础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这种经济的主要部门是农业.农业是古代决定性的生产部门,提供给人们最基本的生活资料,农业生产的状况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兴衰存亡.为此,历代统治者都把农业当作根本性的大事来抓,采取一系列督促、鼓励、组织农业生产的措施,在国家经济政策上向有利于农业发展的方向倾斜.通过发展农业,专制主义王朝可以征收稳定的土地税来保证财政收入,还有利于社会稳定,将农民紧紧束缚在土地上.统治者认为,工商业的发展会加剧劳动力从土地上流失,造成种种社会问题.因此,重农抑商、以农立国就成为中国历代王朝的传统治国主张.本题属于中档题,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的能力.①“打击富商大贾,发展官营商业”是汉代的政策,②“滨海居民不许与外洋番人贸易”出现于明清时期,③“商品买卖必须明码标价”可以追溯到秦朝,④“工商之子,亦登仕进之途”是宋代的法令.5.“轮船减价货争装,局设招商是保商。
2016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全国大联考(浙江卷)历史试卷
绝密★启用前2016年第二次全国大联考【浙江卷】文科综合历史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题前,考生务必在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试卷上无效。
3. 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 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本卷共35小题。
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 战国时期一位儒者认为人生来就是有感官上的要求,饿了要吃饭,冷了要穿衣,这就形成了人们“好利”“好声色”的本性需求。
下列选项与这一观点最接近的是()A.孔子的“性相近,习相远” B.人是万物的尺度C.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D.认识你自己13.《左传》哀公二年:“克敌者,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
”春秋时代一些诸侯国为了加强管理而置县和直接任命一些不得世袭的官员为地方官。
后来晋又在国内置郡。
由国君任免地方官,至战国时代这种制度逐渐为各强国所采用。
材料主要说明了此时期的郡县制()A.是由秦国最早实行的重要制度 B.通过地方分权以实现中央集权C.是在分封制制度基础上的创新 D.与后来郡县制的行政区划一致14. 钱穆先生在《国史新论》中说:“汉代宰相是首长制,唐代宰相是委员制。
”对“委员制”的理解准确的是()A.集体议事、互相牵制 B.避免宰相和皇帝专制C.三权分立、互相制约 D.集体最终决定国家大事15. 2015年1月31日消息称:南宋古沉船”南海一号“海量宋瓷重见天日,再现了南宋海上丝绸之路的辉煌。
南宋重视海外贸易的原因是()A.南宋是经济最发达的时代 B.南宋官员的贪污很严重C.南宋政府的开支数量庞大 D.宋金的长期战争消耗大16. 《三国志•魏书•韩暨传》中写道:“(韩暨)徙监冶谒者。
2016届高三下学期高考模拟试卷(浙江卷)历史卷(无答案)
2016年第一次全国大联考【浙江卷】文科综合历史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题前,考生务必在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试卷上无效。
3. 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 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本卷共35小题。
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 16世纪,宗教改革家马丁·路德提出:每个人都可以依靠自己的信仰,而不是外在的制度、牧师乃至教皇来得救——王阳明对儒学的贡献,与此类似。
下列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A.质朴之谓性,性非教化不成B.穷推至事物之理,欲其极处无不到也C.求理于吾心,此圣们知行合一之教D.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13.张学锋在《六朝建康城研究中的史料学问题》一书中指出:“无视各种文献的传承关系,不仔细分析各种文献(尤其是后出文献)的致误原因,即不重视史料批判,按需所取,那么,得出的结论就会违背事实……推而广之,所有的历史研究又何尝不是如此。
”据此张学锋强调的主旨是()A.历史研究应重视分析各种文献的史料价值B.史料批判的关键环节是剖析后出文献C.史料批判即是掌握各种文献间的传承关系D.主观臆断是获取史料价值的致命弱点14.“大宗维翰,宗子维城,各级‘小宗’结合在周王的周围,对周王无限的崇敬,即‘敬宗’;其他各级宗族成员,都要以各级‘宗子’为核心,表示‘敬祖’和‘敬宗’,据此对“敬祖”和“敬宗”的理解正确的是()A.族权与政权合一B.维护了宗法制度C.嫡长子继承制度D.完善了奴隶制度15.《宋书》如实记录了实行九品中正选官制度的最初目的,即“盖以论人才优劣,非为世族高卑”。
该记载说明九品中正制()A.有唯才是举的初衷B.最终导致社会动荡C.实现了选才的目的D.以门第族望为依据16.水利为中国特有名词,《史记·河渠书》中已明确提出“水利”一词:“用事者争言水利”。
2016届《百校联盟》浙江省高考最后一卷历史(第一模拟)(解析版)
2016年《百校联盟》浙江省高考最后一卷历史(第一模拟)一、单选题:共12题1.对人的认识,东西方思想家中有的提出“天人有分”、人道有为;有的主张人“存在时万物存在,不存在时万物不存在”;有的则认为“愚夫愚妇与圣人同”,“满街都是圣人”。
下列人物中,明确提出上述观点的有①荀子②普罗塔戈拉③苏格拉底④王守仁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荀子一方面强调“天行有常”,另一方面又指出人道有为,提出了“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普罗塔戈拉思想观点的中心内容是“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王阳明认为人人都有良知,“愚夫愚妇与圣人同”,所以只要识得此理,则“满街都是圣人”。
故选C项。
2.封邦建国即“封土建国”,简称“封建”。
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封邦建国”的表述正确的是A.体现了周王朝与地方间的行政关系B.体现了周王与贵族之间的等级关系C.体现了贵族奴隶主与奴隶间的关系D.体现了中央与地方间垂直管理关系【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西周的政治制度。
中国古代“封邦建国”指的是西周实行的分封制。
周王通过分封建立诸侯国,形成了中央王朝与地方之间的行政隶属关系,故选A项。
等级关系是通过分封制和维护分封制的宗法制共同体现的,B项错误;受封诸侯也是贵族奴隶主,并非周王的奴隶,C项错误;秦朝实行郡县制,体现出中央与地方间垂直管理的特点,D项错误。
3.枢密使一职始置于唐朝后期。
唐末五代枢密使不仅掌机要、备顾问,甚至直接施政。
北宋初期,形成了中书与枢密院对持文武二柄的权力格局,所谓“相权之分割主要是削枢密之权,以实中书之任”。
这说明北宋初年A.设枢密使分割宰相的军权 B.宰相和枢密使直接对皇帝负责C.限制枢密使侵夺宰相权力D.皇权至上,皇帝直接掌控军国大事【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浙江省五校2016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联考文综历史试题 含解析
2016届浙江省五校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联考文综历史一、单选题:共12题1.荀子认为学习的最高目标是把握“礼”。
以下言论,体现“礼"的是A。
王者必受命而后王 B.法令滋彰,盗贼多有C。
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D。
夫吏者民之师,车驾衣服宜称【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A项表述出自董仲舒的《春秋繁露》,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认为制定的法律条文越来越多,人民就越来越陷于贫穷,盗贼也愈来愈多,这是老子的观点,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的大意是倘若不顾道义而看重利,那么不夺取全部是不会满足的,这是孟子的观点,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的大意是官员是为民表率的,其衣服车驾应与其职位相称,说明荀子的“礼"具有政治制度化的功能,符合题意,正确。
2.关于北宋设置参知政事的初衷,依据材料一《宋会要辑稿》“太祖特置参知政事以佐之”可知参知政事只是宰相的副手,地位并不高;而依据材料二《太宗实录》“太祖因令居正等知印押班,以分普权”可知参知政事分割宰相之权。
下列说法最合理的是A.不管材料一还是材料二都需要进一步考证才能得出正确结论B.《太宗实录》是第一手资料,故材料二的结论更为可靠C。
材料一和材料二都缺乏相应的考古资料的证实,故都不能成立D。
君主专制不断加强是中国古代政治的总体趋势,故材料二正确【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历史与历史的重现。
材料中的《宋会要辑稿》和《太宗实录》都是第二手资料,A项正确,B项排除;史料也并不是只有考古资料才能证实的,C项排除;虽然君主专制不断加强是中国古代政治的总体趋势,但这不能说明材料二正确与否,D项排除.3.中国古代一方面政府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另一方面商业仍然在蓬勃发展。
对上述悖论的解释不合理的是A。
重农是战国以后历朝的一贯政策,抑商并非贯穿始终B.“盐铁官营"等政策说明抑商主要是抑私商,官商继续发展C.农业、手工业的发展促进商品经济繁荣D.“四民异业而同道”、“工商皆本”等思想促进了工商业的繁荣【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经济政策。
浙江宁波市2016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部分共35 小,每小 4 分,共 140 分,在每出的四个中,只有一是符合目要求的。
12.“大一” 念是中国文化的主流形。
以下“天下”的涵明与其余三不一样的是A.《墨子》的“一同天下”B.《孟子》的“天下定于一”C.《荀子》的“一天下,万物,养人民,兼利天下”D.《》的“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13.文件《三往事》:“ 太子鼻大 , 武帝病 , 太子入省。
江充曰 : ‘上大鼻 , 当持蔽其鼻而入。
’” 1986年甘天水放 5 号墓出土一西初期的地。
两段材料行解并推测,得出的最合理的是A.武帝平常使用已十分广泛B.考古的地与文件的可以相互印C.由文件于考古可推定使用不晚于西D.文件的与考古的都是用14.“宋榷()茶之制,要会(交通要道)之地,曰江陵(湖北州)、曰真州(江征)⋯⋯初数,后繁之。
市中茶坊林立,徽人、晋人萃,五音。
⋯⋯之于,数倍利之,富焉。
”资料不可以反响出:A. 宋朝行茶叶政策B.茶坊的徽人晋人已成商帮C. 茶叶易利丰厚D.市已是地方商中心15. 1866 年 7 月 22 日的《上海新》,刊登了一介英国机器画的广告,内云:“本新到英国寄来画一箱。
刻工,奇巧特别。
本印新上,俾寄来新制之器皿,既能增人,复可开人心思,凡西国尚之器,人可如数家珍。
⋯⋯如合己意,不工商,何妨自行来,以必要之用。
” 上述资料理解有的是A.《上海新》是外商在的中文商B.广告全力向中国推机器及品C.广告促使工商机器D. 新报广告增加了国人对西方器物文化的看法16.阅读表分外国在华成立的工厂及资本数(资本单位:千元)年份英国日本德国俄国工资工资工资工资厂数本厂数本厂数本厂数本1895-14151144352 19017320374469 1902-172020114241 1907567244448716 1908-61328144182 1913391946859463总数37494926127176681330681648上述数据反响了A. 欧亚列强经济实力的强弱B.列强在华侵略权利的变化C. 英日联盟的踊跃作用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结果17.1937 年《申报》发布公民政府《自卫抗战申明书》,为保护领土主权及各种合约,唯有推行天赋自卫权以应之。
【高考模拟】浙江省2016届高三5月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
浙江省镇海中学2016 届高三校模拟考文科综合试卷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300 分,考试用时150 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的密封线内。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第Ⅰ部分选择题部分(共140 分)12.孔子说:“天何言哉? 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韩非子说:“唯夫与天地之剖判也俱生,至天地之消散也不死不衰者谓常。
”从以上儒家、道家、法家言论来推断,三家都A.针对先秦的社会现状提出了共同的政治主张B.认为自然界的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C.表现出人对自然及其规律的尊崇D.认为自然是可以认识的13.右图所示是文物市场上出现的明代监察御史王忬的象牙虎纹腰牌。
但文物鉴定者认定此物纯属伪造。
理由是:虎纹是武官所用,而监察御史是文官,与制度不符。
据此,下列说法最合理的是A.当今文物市场上真品已难找到B.古代监察官员只是帝王的耳目C.文物作伪者必须提高史学素养D.制度史是文物鉴定的重要依据14.苏轼曾形容某种书体说:“(它)含情循礼,‘离方遁圆,处乎季孟之间’,‘会通于意态之际’,……意趣在将发未发,君子有情,至真即为止乎与心。
”此书体应该是A.行书B.草书C.楷书D.隶书15.张謇在1905 年时曾说过:“革命有圣贤,权奸,盜贼之异。
圣贤旷世不可得,权奸今亦无其人,盗贼为之,则六朝五代可鉴。
而今世犹有外交之关系,与昔不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年《百校联盟》浙江省高考最后一卷历史(第二模拟)一、单选题:共12题1.17世纪欧洲启蒙思想迅速发展,同时期顾炎武的主张也体现了启蒙精神。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顾炎武提出的“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是西方分权学说的渊源B.顾炎武有专门的哲学著作,形成系统哲学理论体系C.中国自然科学取得了突破性的研究成果,体现理性诉求D.他要求限制君主的权力,其思想具有民主启蒙色彩【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明末清初的思想家和欧洲启蒙思想。
A项,“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提倡“众治”,并不是西方分权学说的渊源。
B项,顾炎武没有专门哲学著作,也未形成系统的哲学理论体系。
C项不符合史实。
2.口述历史是通过笔录、录音、录影等手段,记录历史事件当事人或者目击者的回忆而保存的口述凭证。
以下理解正确的是A.口述历史是收集第一手史料的一种重要途径B.因口述者容易加入自己的主观判断,口述历史的真实性价值不大C.为使口述历史资料更具研究价值,必须用文字史料加以印证D.整理者可根据自己的理解对口述历史资料作一定的删减或修改【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史学研究方法。
口述者固然有自己的主观判断,但是口述历史属于第一手史料,真实性大。
有些口述历史只有本人知晓,不能以文字史料加以印证。
对于口述历史资料,要忠于原口述的原貌,不能根据自己的理解对其删减或修改。
故A项正确。
3.关于唐、元两朝政治制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有①唐朝中书省负责定旨出命,草拟法令②唐朝中书省长官参议国政,执宰相之职③元朝实行一省制,中书省是中央政府的统治机构④从唐三省六部制到元一省制体现了分割相权的思想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唐三省之间彼此牵制,为的是避免出现权臣专权局面。
而元朝后期宰相权势过重,同其实行的一省制有关。
故从唐三省六部制到元一省制体现的是相权的加强,故排除含有④的选项,答案为A。
4.观察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三幅图反映的都是农具B.都是以水作为动力C.按出现的先后排列是高转筒车、水转翻车、水排D.高转筒车的应用主要在北方【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农业、手工业工具。
水排不是农具,是冶铁工具。
高转筒车的应用主要在长江流域而非北方。
按出现先后顺序排列,水排最早,故排除A、C、D三项,答案为B。
5.《朱子语类》记载,“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强调把握“理”需要通过“格物致知”的方法。
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格物是探究真理的方法,方式繁琐B.接触世间万事万物,是对客观规律和真理的探索C.格物是求理的方法,强调进行内心的反省D.接触世间万事万物,加深对先天存在的“理”的体验【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朱熹的思想。
朱熹的“理”作为万物的根源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格物致知要获得的是这一先验性存在的并且亘古不变的“理”,故D项正确。
格物致知不能理解为对客观规律和真理的探索,B项错误。
A项表述本身可以成立,但材料无从体现。
C是陆王心学的内容。
6.近代著名民族企业家荣氏兄弟早年在钱庄当过学徒,1896年开设广生银庄,业务兴旺,但他们认为“钱庄放账,博取微利”,不如投资实业。
1902年与人合伙创办了保兴面粉厂,产品极受欢迎。
这反映出A.中国传统金融业的日益衰落B.“实业救国”思想的影响广泛C.民族工业“短暂春天”的到来D.商人投资推动民族工业发展【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历程。
题干中没有提到中国传统金融业衰落问题,排除A项。
C项与题干时间不符。
实业救国的思想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B。
答案为D。
7.下表是某些时期我国派遣留学生分类统计表。
下列关于表格所述变化出现的原因,说法不正确的是时间(年) 派遣的国家派遣方式学习科类人数1950—1965 苏联公费理工类为主 1.6万1972—1978 欧美、日本公费理工类为主 1.5万A.中苏关系恶化,文化联系中断B.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C.我国出现同西方国家建交的热潮D.第三世界兴起,发展中国家争取独立【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外交。
由表格可知,留学生所到的国家由苏联变为欧美国家、日本。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B、C都与此有关,D与此没有必然联系。
8.英国工业革命后,统治阶层普遍流行的看法是,谁拥有财富就证明谁有能力;谁处于贫困状态,只能说明他懒惰无能。
贫穷被看成是个人的事,国家和社会与此无关。
该看法体现了A.重商主义B.自由主义C.社会主义D.民族主义【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工业革命后出现的思想潮流。
工业革命后出现了社会主义、民族主义和自由主义等思潮,而重商主义是工业革命以前就存在的经济思想。
据材料信息可知,统治阶层的看法明显体现的是自由主义,故选B。
9.西方学者认为自然现象应该是统一的,如法拉弟认为既然电能生磁,磁就极可能生电,沿着这一思路探索,他终于为人类找到了新的能源。
而明清时期中国人的哲学观、自然观还停留在简单的“天人合一”,甚至金、木、水、火、土“阴阳五行”的阶段,妨碍近代科学理论的发展。
这说明妨碍中国近代科学发展的原因是A.重人伦、轻自然的文化传统B.科举制度发展到八股取士C.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D.自然经济占据主导地位【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中国近代科学技术落后的因素。
据“中国人的哲学观、自然观还停留在简单的…天人合一‟,甚至金、木、水、火、土…阴阳五行‟的阶段”可知,该学者是从文化传统角度分析中国近代科技落后的原因的,故选A。
10.仔细观察下图,下列对该图的解读错误的有①美洲白银的主要流向是欧洲,与殖民扩张有关②欧洲白银流入中国,与中国输出工业制成品有关③日本白银大量流入欧洲,与新航线开辟有关④世界市场雏形出现,中西贸易中中国处于入超地位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图片信息的解读能力。
②错在“输出工业制成品”。
日本白银大量流入中国而非欧洲,故③错误。
世界市场雏形出现,中西贸易中中国处于出超而非入超地位,故④错误。
答案为C。
11.关于1928年签订的《关于废弃战争作为国家政策工具的一般条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对废弃战争、维护和平规定明确责任B.涉及世人瞩目的裁军问题C.制定了制裁违约国的措施D.奠定了“侵略战争是国际犯罪”的法律基础【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非战公约》。
据所学知识可知,《非战公约》对废弃战争、维护和平没有规定明确的责任,没有涉及世人瞩目的裁军问题,也未制定实施公约的办法和制裁违约国的措施,因此可排除A、B、C三项。
D项正确。
12.第二次世界大战与第一次世界大战相比,相似之处有①战争的性质②交战双方在战前都积极备战③都是战后新技术发展的催化剂④都推动了战后民族民主运动的兴起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两次世界大战。
一战是帝国主义两大集团为重新瓜分世界而进行的帝国主义性质的战争,二战是一场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二战前,英法等大国为保护自身既得利益,将“祸水东引”而推行绥靖政策。
故排除①②,答案为B。
二、综合题:共2题13.古往今来的经济活动、社会风尚均有不同。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荀子倡导“工商众则国贫”;范仲淹在《四民诗》中说“吾商则何罪?君子耻为邻”;(宋)李觏在《富国策》中阐述了“商人众则入税多”的观点。
材料二1897年张謇提出设商会“仿德国、日本章程,由各省总会会同督、抚……补商力初办之不足”。
1904年清廷颁布了《禀定商会简明章程》作为各地成立商会的法律依据,规定商会“保商利,有联络而无倾轧……成为众商之脉络”。
上海商务总会首先成立,规定“凡在上海经商者”,包括总部在外地但“有分支驻沪者,得入本会”。
1907年在上海举行了第一次全国商会商法讨论会,全国85个商会派代表参加,商定“成一中国商法,庶足以资保护”。
后来完成了《公司法》和《商法总则》的草案,为清政府所采纳。
——摘编自《中国商会制度的创立》《商会与中国早期现代化》材料三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统计,1991—2000年,中国的GDP年均增长率达到10.4%,是同期世界经济增速的3倍强,是同期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的1.7倍,位居世界之首;2001—2006年,中国GDP年均增长率为9.8%,为同期世界经济增速的2倍强。
从持续时间看,中国由快速增长驱动的长期经济扩张可以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一些欧洲经济体、日本及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的经历相比。
——摘编自朱金海、杨波《全球视野下的中国经济:增长、地位和战略导向》(1)据材料一指出,宋代对商业有何新的认识。
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朝推动商业发展的举措。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商会成立的历史背景。
“成一中国商法,庶足以资保护”在当时能实现吗?为什么?(3)据材料三概括当代中国经济发展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
(4)通过分析不同时期的经济发展,你能得到什么启示?【答案】(1)认识:重视商业。
举措:商人可入仕;商业活动不再受官吏的直接监管;国家发行纸币;推动海外商运发展等。
(2)背景:民族资本主义兴起并发展,资产阶级希望能有商会推动其产业发展和实业救国理想的实现;西方商会的示范作用;清政府鼓励发展实业并为商会提供法律保障。
不能。
理由:国家独立是民族经济发展的前提,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资产阶级的要求不能获得政府的有力支持。
(3)特征:经济年增长率高、持续时间长。
成因: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等。
(4)启示:民族独立是经济发展的前提;制度建设是经济发展的保障。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据“吾商则何罪”“商人众则入税多”等信息概括即可;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朝推动商业发展的措施即可。
第(2)问,第一小问据“仿德国、日本章程”可概括出西方商会的示范,据“颁布了《禀定商会简明章程》作为各地成立商会的法律依据”可概括出清政府为商会提供法律保障,据材料中的时间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当时民族资本主义兴起并发展,第二、三小问据当时的社会性质及民族资产阶级的地位回答。
第(3)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信息从经济增速、持续时间这两个角度回答;第二小问结合改革开放、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等相关知识回答。
第(4)问为开放性设问,言之有理即可。
14.政治民主化、法治化是文明进步的标志,是人类努力追求的目标。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最后的裁决不是决定于法律而是决定于群众,他们的命令代替了法律,这种情况是由蛊惑家造成的。
在以法律为依据的民主政体中,最好的公民占据了首位,那里没有蛊惑家……在这里,民众成为集体的君王,他们不在法律的控制下……因为群众听他们的,他们就代表了群众意志左右国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