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练习及答案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阅读练习(含答案)教学内容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阅读练习(含答案)教学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b0e9f347bed5b9f3f80f1c3f.png)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阅读练习(含答案)《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阅读练习(含答案)篇一: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_练习题目(附答案)一.语言积累与运用1.下面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浠.水(xī)硕.果(shu?)锲.而不舍(qì)B.弥.高(ní)校.补(xiào)迥.乎不同(jiǒng)C. 衰.微(shuāi)迭.起(dié)沥.尽心血(lì)D.赫.然(hào)凝.结(níng)气冲斗.牛(d?u)2.书写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A.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B.深霄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C. 十年艰辛,一部“校补”郝然而出D.这个方面,情况就迴乎不同,而且一反即往了 3.下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仰之弥.高(更加)潜心..贯注(用心专而深)B.锲.而不舍(刻)心会.神凝(领悟) C.兀兀..穷年(劳苦的样子)迥.乎不同(差得远)D.沥.尽心血(滴)警报迭.起(屡次) 4.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1)他要给我们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药方。
(2)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
几年辛苦,而成的硕果。
(3)他又由唐诗转到楚辞。
十年艰辛,一部“校补”而出。
(4)这个方面,情况就,而且一反既往了。
A.衰弱凝结蓦然迥乎不同B.衰弱凝固赫然截然不同 C.衰微凝固蓦然截然不同D.衰弱凝结赫然迥乎不同 5.指出下面各句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1)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
()(2)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
() (3)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4)闻一多先生大无畏地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慷慨淋漓,并指着这群败类说: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 6.判断下列句子所运用的表达方式。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中考现代文阅读练习及答案(四)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中考现代文阅读练习及答案(四)](https://img.taocdn.com/s3/m/123e093127d3240c8447efa5.png)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17题。
(20分)说和做(节选)——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1)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
(2)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
(3)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青年运动的领导人,闻一多先生“说”了。
起先,小声说,只有昆明的青年听得到;后来,声音越来越大,他向全国人民呼喊,叫人民起来,反对独裁,争取民主!(4)他在给我的信上说:“此身别无长处,既然有一颗心,有一张嘴,讲话定要讲个痛快!”(5)他“说”了,跟着的是“做”。
这不再是“做了再说”或“做了也不一定说”了。
现在,他“说”了就“做”。
言论与行动完全一致,这是人格的写照,而且是以生命作为代价的。
(6)1944年10月12日,他给了我一封信,最后一行说:“另函寄上油印物二张,代表我最近的工作之一,请传观。
”(7)这是为争取民主,反对独裁,他起稿的一张政治传单!(8)在李公仆同志被害之后,警报迭起,形势紧张,明知凶多吉少,而闻先生大无畏地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慷慨淋漓,并指着这群败类说: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9)他“说”了。
说得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10)他“说”了:“我们要准备像李公仆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
”(11)他“做”了,在情况紧急的生死关头,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
他终于以宝贵的生命,实证了他的“言”和“行”。
(12)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
(13)他,是口的巨人。
他,是行的高标。
13.说说对下面句子的理解(6分)(1)“闻一多先生‘说’了”中“说”的意思是:(2)起先,小声说,只有昆明青年听得到。
这句话的意思是:(3)他“说”了:“我们要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
意思是:14.选段中作者选取了哪几件事来表现作为“革命家的方面”的闻一多先生“言”“行”完全一致?(3分)15.第(2)段“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
七年级语文下册《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七年级语文下册《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课后习题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5b30bfb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26.png)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课后习题参考答案一、闻一多作为学者时的“说”和“做”,与作为民主战士时的“说”和“做”有哪些不同?彼此有无关联?试根据课文内容做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的闻一多敢于为人民讲话,对敌人无所畏惧,是“‘说’了就‘做’”。
这反映了闻一多对社会认识的变化,以及对不同道路的选择。
他的“说”和“做”相互贯通,正是他作为一名卓越的学者、伟大的爱国者、大勇的志士的体现。
二、本文在叙述中注意通过细节描写来展现闻一多的人物形象,结合文中一两个例子,说说这种写法的好处。
参考答案:三、下列语句读起来像诗,能引发丰富的感受与思考。
试揣摩并体会其表达效果。
1.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
2.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3.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四壁”。
4.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参考答案: 1.语句化用典故,句式工整,富于感情,表达了对闻一多钻研精神的赞美之情。
2.“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喻指寻找使中华民族文化繁荣昌盛起来的方法。
自20世纪20年代末起,闻一多过了十多年“书斋生活”,力图从文化上寻找振兴民族的途径。
3.“它”指深夜灯火。
深夜只有灯火相伴,本来应感到寂寞,但闻一多则不然,他在灯光的照耀下,全力进行学术研究,成绩斐然。
“漂白了四壁”出自闻一多的诗《静夜》,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祖国前途和人民命运的关切。
“漂白了四壁”意在表现闻一多深夜从事学术研究的那种怡然自适的情景,与“大开光明之路”的意趣一脉相承。
4.“潜心贯注”和“心会神凝”意思相近,都是说用心极专极深,除学术研究外,没有别的任何事使闻一多分心。
引用别人对他“何妨一下楼主人”的称呼,更是说明他用心之专。
四、查阅相关资料,为本文再补充一两件体现闻一多“说”和“做”特点的事例。
参考答案:【示例一】闻一多先生在西南联大时,留了一把胡子,发誓不取得抗战的胜利就不剃去,以示抗战到底的决心。
专题02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基础训练)(解析版)
![专题02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基础训练)(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eabac4d0cc1755270622081f.png)
专题02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一、选择题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赫.然(hè) 校.补(xiào) 衙.门(yá) 气冲斗.牛(dòu)B.窥.探(ɡuī) 硕.果(shuò) 卓.越(zhuó) 潜.心贯注(qián)C.独裁.(cái) 衰.微(shuāi) 迭.起(dié) 慷慨.淋漓(kǎi)D.弥.高(mí) 一剂.(jì) 深宵(xiāo) 锲.而不舍(qì)【答案】C【详解】A.校补(jiào);气冲斗牛(dǒu);B.窥探(kuī) ;D.锲而不舍(qiè);故选C。
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生活中正因为有了这种持之以恒、锲而不舍....的精神,人才会变得坚强,经得起挫折。
B.我们不应兀兀穷年....,否则便会碌碌无为了。
C.虽然他们是双胞胎,但他们的性格迥乎不同....。
D.老舍先生沥尽心血....,讴歌社会主义,受到群众的欢迎。
【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兀兀穷年,指辛辛苦苦地一年到头这样做,勤劳不懈。
比喻做事不辞劳苦。
此题用此词不合语境。
点睛:运用成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1、注意理解成语的整体意义,不能望文生义;2、注意把握成语的结构特征,不能肢解其含义;3、注意成语语义的大小、适用范围,不要界限不清;4、注意把握成语的感情色彩,不要褒贬失当;5、注意把握成语的一词多义现象,不要“一概而论”。
3.下面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刚走到校门口,我就看见一幅写着“向闻一多先生学习”的巨大标语。
B.我们朗诵着《说和做》,怎能不激起心中的豪迈之情,将自己火红的青春投入到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中去呢?C.给成功者一个微笑,那是赞赏;给失败者一个微笑,那是鼓励。
D.在挫折与磨难面前,你是做畏缩逃避的懦夫?还是做奋起搏击的勇士。
《闻一多先生的说以及做》总结练习以及答案
![《闻一多先生的说以及做》总结练习以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860bf23da38376baf1faef5.png)
2《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练习与答案一、基础训练(一)给以下加粗的字注音。
无暇及此()赫但是出()目不窥园()热忱汹涌()(仰之弥高()漂白四壁()(二)解说以下词语及加粗字。
诗兴不作:持之以恒:群蚁排衙:兀兀穷年:绝然不同:6一反既往:专注贯注:气冲斗牛:(三)填空.本文所记述的闻一多先生是一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文的作者,我们学过他的诗歌《》。
.人家说了再做,我是。
.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越坚,.在李公朴同志被害以后,警报迭起,局势紧张,明知,而闻先生大无畏地在民众大会上,痛骂特务,,并指着这群坏蛋说:!5、他“说”了。
说得真畅快,感人心,,气冲斗牛,!(四)模仿下边的句式,选用你熟习的一个同学来描绘。
要求:踊跃向上有新意。
他,是口的巨人。
他,是行的高标。
二、课时达标“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人家说了也不必定做,我是做了也不必定说。
”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在30年月国立青岛大学的两年时间,我对他是有着深刻印象的。
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
他正向古代文籍钻探,犹如向地壳寻求宝藏。
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持之以恒。
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眼光,向来远射到有史从前。
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援的文化药方。
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不过在“望”的初级阶段。
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悉心血。
杜甫暮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
闻先生也老是头发凌乱,他是无暇及此的。
饭,几乎忘掉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极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
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1“漂白了的四壁”。
不动不响,无声无闻。
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簿本,写满了密密层层的小楷,如群蚁排衙。
几年辛苦,凝固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
他并无先“说”,但他“做”了。
作出了优秀的成绩。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阅读参考答案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阅读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1c8b591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0e.png)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阅读参考答案闻一多先生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文学家和翻译家,他的一生致力于推动中国现代文化的发展和教育的进步。
闻一多先生不仅在学问上造诣深厚,而且他的言行举止也深深地影响着他的学生和后来的人们。
闻一多先生在言辞上非常谦和有礼,他对待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非常看重。
他常说:“法则应该生于自己,而不应该加于他人。
”他在与人交往时总能以亲和友好的态度对待每个人,从不傲慢自大,也不把自己的知识和才华摆出来炫耀。
他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价值和能力,应该互相尊重和帮助。
他总是耐心地倾听别人的意见和想法,并以积极的态度去回应。
他的谦和待人的风范深深地感染着许多人,让人们感受到他的人格魅力和思想深度。
除了言行举止外,闻一多先生在行动上也充分展现了他作为一个教育家和知识分子的责任感和担当。
他曾经主张反对汉奸,积极参与抵抗敌人的活动,为保卫祖国的安全和民族的尊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战争期间,他还积极组织救援活动,帮助受难的人民脱离困境,展现了他的人道主义精神。
他的这些行动无不体现着他作为一个知识分子的崇高义务和社会责任。
闻一多先生的言行举止不仅影响了他的学生和后来的人们,也对中国现代文化和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以自己的努力和奉献,为国家的繁荣和人民的幸福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他的谦和待人的品质和高尚的道德风范给人们树立了良好的榜样,鼓舞着人们积极向前。
他的言行举止和他所做的事情,都表达了他对人类进步和社会正义的追求,是中国近代知识分子的楷模。
我们应该向闻一多先生学习,以他为榜样,做一个有责任感、有人格魅力的现代人。
闻一多先生的言行举止所展现的品格和价值观影响着他的学生和后来的人们。
他对教育和文化的追求,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相结合,为人们开拓了广阔的思维空间。
他一直坚持以学问为基础,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提倡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为社会做出贡献。
闻一多先生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他认为教育的最终目的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塑造学生的人格和道德观念。
七年级下册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练习及答案
![七年级下册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练习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2666b16bb4cf7ec4bfed02d.png)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练习及答案“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在30年代国立青岛大学的两年时间,我对他是有着深刻印象的。
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
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
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
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
他要给我们衰的文化史....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
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
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
闻先生也总是头发零乱,他是无暇及此的。
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
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不动不响,无声无闻。
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
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
他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
作出了卓越的成绩。
“做”了,他自己也没有“说”。
他又由唐诗转到楚辞。
十年艰辛,一部“校补”赫然而出。
别人在赞美,在惊叹,..而闻一多先生个人呢,也没有“说”。
他又向“古典新义”....迈进了。
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
1、文章引用..有何作用?..闻一多先生的话为开头直接点题,不仅开门见山,引起悬念(结构),并且将闻一多先生的行为和别人形成鲜明对比,层层深入,更能表现先生的品质。
(内容)2、文中的画线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何作用?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形象地将“研究”由静态变为动态,刻画出闻一多先生研究古代文化时的钻研精神,不再是客观的叙述,而是热情的赞美了。
3、体会下列“说”的含义我是做了再说.(向别人宣告自己要做什么)“做”了,他自己也没有“说.”(吹嘘,自诩yì)4、加点的“精神食粮”和“这”分别指代..什么?(用原文)“精神食粮”是指“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这”指“做了再说,做了不说”5、说说“他想吃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消化尽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句中动词的使用好在哪里?(找准关键词...)准确地表达了闻一多先生全身心的投入研究,执著寻求解救民族衰微的文化药方,使文章生动,富于感染力。
阅读答案《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阅读答案《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https://img.taocdn.com/s3/m/1d33db49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bf.png)
阅读答案《闻⼀多先⽣的说和做》阅读答案《闻⼀多先⽣的说和做》 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多先⽣的⼀个⽅⾯,——作为学者的⽅⾯。
以下是⼩编J.L分享⽂学⽹。
的阅读答案《闻⼀多先⽣的说和做》,更多杂⽂阅读欢迎访问YJBYS Array 《闻⼀多先⽣的说和做》 ⑴“⼈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 ⑵“⼈家说了也不⼀定做,我是做了也不⼀定说。
” ⑶作为学者和诗⼈的闻⼀多先⽣,在30年代国⽴青岛⼤学的两年时间,我对他是有着深刻印象的。
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研究志趣正浓。
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
仰之弥⾼,越⾼,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不舍。
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千年来的⽂化史,炯炯⽬光,⼀直远射到有史以前。
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剂救济的⽂化药⽅。
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
他从唐诗下⼿,⽬不窥园,⾜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
杜甫晚年,疏懒得“⼀⽉不梳头”。
闻先⽣也总是头发零乱,他是⽆暇及此的。
饭,⼏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阴、分阴。
深宵灯⽕是他的伴侣,因它⼤开光明之路,“漂⽩了的四壁”。
⑷不动不响,⽆声⽆闻。
⼀个⼜⼀个⼤的四⽅⽵纸本⼦,写满了密密⿇⿇的⼩楷,如群蚁排衙。
⼏年⾟苦,凝结⽽成《唐诗杂论》的硕果。
⑸他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
作出了卓越的成绩。
⑹“做”了,他⾃⼰也没有“说”。
他⼜由唐诗转到楚辞。
⼗年艰⾟,⼀部“校补”赫然⽽出。
别⼈在赞美,在惊叹,⽽闻⼀多先⽣个⼈呢,也没有“说”。
他⼜向“古典新义”迈进了。
他潜⼼贯注,⼼会神凝,成了“何妨⼀下楼”的主⼈。
⑺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多先⽣的⼀个⽅⾯,——作为学者的⽅⾯。
⼩题1:⽤⾃⼰的话概括节选内容。
(3分) ⼩题2:体会“⼈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中两个“说”的不同含义。
(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3:为更好地刻画学者闻⼀多的形象,作者⼗分注重细节描写。
【七年级语文】《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阅读练习(含答案)
![【七年级语文】《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阅读练习(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9cc26b0dd88d0d233d46a4e.png)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阅读练习(含答案)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阅读练习(含答案)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阅读练习(含答案)《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阅读练习一、精彩语段阅读题(10分)①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
②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
③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
④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青年运动的领导人,闻一多先生“说”了。
起先,小声说,只有昆明的青年听得到;后,声音越越大,他向全国人民呼喊,叫人民起,反对独裁,争取民主!⑤他在给我的信上说“此身别无长处,既然有一颗心,有一张嘴,讲话定要讲个痛快!”⑥他“说”了,跟着的是“做”。
这不再是“做了再说”或“做了也不一定说”了。
现在,他“说”了就“做”。
言论与行动完全一致,这是人格的写照,而且是以生命作为代价的。
⑦1944年10月12日,他给了我一封信,最后一行说“另函寄上油印物二张,代表我最近的工作之一,请传观。
”⑧这就是为争取民主,反对独裁,他起稿的一张政治传单!⑨在李朴同志被害之后,警报迭起,形势紧张,明知凶多吉少,而闻先生大无畏地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慷慨琳漓,并指着这群败类说你们站出!你们站出!⑩他“说”了。
说得真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11他“说”了“我们要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
”○12他“做”了,在情况紧急的生死关头,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
他终于以宝贵的生命,实证了他的“言”和“行”。
○13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
○14他,是口的巨人。
他,是行的高标。
1.选第①②段在结构上的作用是。
选第14段的两句话再次点题以照应题目中的和。
(2分)2.选中有关闻一多“说”和“做”的事例有哪些?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2分)3.说说对下列句子的理解。
(2分)(1)起先,小声说,只有昆明的青年听得到。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同步练习及答案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同步练习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6183d09bed5b9f3f90f1c0e.png)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同步练习及答案[自主积累]积累中运用,构建知识的殿堂……1.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钻.探()地壳.()诗兴.不作()气冲斗.牛()硕.果()校.补()锲.而不舍()昂()首挺胸:慷慨.()弥.高()迥.乎不同()炯炯..目光()()迭.起()臧.克家()目不窥.园()兀兀..穷年()()2.根据拼音写汉字。
无xiá()hè()然piǎo()白一反jì()往3.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气冲斗牛..(星宿名)迥.乎不同(差得远) B.锲.而不舍(刻)气冲北斗.牛(北斗星)C. 仰之弥.高(更加)兀兀..穷年(劳苦的样子) D. 迭.起(屡次)沥.尽心血(沥青)(2)下列成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错别字应改为:;(2分) (广东(课改)学业水平题) A.人声鼎沸 B.家喻户晓 C.锲而不舍 D.不记其数(3)对下列各句所用修辞方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①(闻先生)大骂特务,慷慨淋漓,并指着这群败类说: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②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③“人家是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④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
闻先生也总是头发零乱,他是无暇及此的。
A. ①无②排比③引用④对比B. ①反复②比喻③对比④引用C. ①无②比喻③对比④.对比D. ①反复②排比③引用④引用4.揣摩语言。
(1)“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
”这一句话运用了修辞,其作用是(2)“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
”句中的加点词“钻探”的意思是,其作用是(3)“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
”这个比喻好吗?谈谈你的看法。
5. 根据提供的语境,在下面句子的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内容。
(4分) (湖南株洲(新课程)毕业题)人生如同山中的树,生于南坡,阳光充足,,可谓顺境;生于,,土壤贫瘠,可谓。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第三单元第二课《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习题(含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第三单元第二课《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习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87ec33ddd36a32d737581d8.png)
12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名校讲堂1.主题解说本文从作为学者和作为革命家两个方面记述了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表现了闻一多先生严谨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澎湃执着的爱国热情,尤其突出了他言行一致、朴实坚强、追求真理并为之而战的伟大人格。
2.重点突破文章从哪两个方面写闻一多的“说”和“做”?围绕这两方面,文章写了哪几件事?从中可以看出闻一多先生是怎样一个人?提示:文章从作为学者和作为革命家两个方面写闻一多的“说”和“做”。
围绕这两方面,文章写了闻一多十多年来默默钻研,写作《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起稿政治传单、在群众大会上演说、参加游行示威,共六件事。
从中可以看出闻一多先生是一位治学严谨、成就卓越的学者,也是一位言行一致的民主战士。
3.结构图解闻一多⎩⎪⎨⎪⎧⎭⎪⎬⎪⎫卓越的学者⎩⎪⎨⎪⎧⎭⎪⎬⎪⎫《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做了再说,做了不说大勇的革命家⎩⎪⎨⎪⎧⎭⎪⎬⎪⎫起稿政治传单群众大会演说参加示威游行说了就做口的巨人行的高标4.学法点津理解重要句子的含义“重要句子”主要包括文章中体现作者立场观点和思想感情的句子、蕴含深层意义的句子、运用修辞手法的句子、具有哲理启示的句子等。
这类语句除了基本含义外,往往还有深层含义,如比喻意义、象征意义等。
【典型例题】理解“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一句的含义。
【参考答案】这是比喻的说法,是指寻找使我国民族文化繁荣昌盛起来的方法。
【技法点睛】方法有:(1)联系具体的语境,上下文中找含义;(2)找出句中关键词,分析词义知句意;(3)抓住句中修辞,分析效果知含义;(4)通览全文明中心,句子含义整体悟。
答题格式:句子本义+深层义01积累运用1.给下列一段话中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
他正向古代典jí()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
仰之mí()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
人教版初中语文课文《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人教版初中语文课文《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练习题及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fa6b8f7f8c75fbfc77db2d1.png)
人教版初中语文课文《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练习题一、预习测试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无暇.及此()赫.然而出()目不窥.园()沥.尽心血()仰之弥.高()2.解释下列词语及加点的字。
(1)迥.乎不同:(2)锲.而不舍:(3)潜.心贯注:(4)兀兀..穷年:(5)气冲斗牛:3.填空(1)本文所记叙的闻一多先生是一位_____、_____、____,该文的作者是_____ (2)人家说了再做,我是________。
(3)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________,越坚,________。
(4)在李公朴同志被害之后,警报迭起,形势紧张,明知________,而闻先生大无畏地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________,并指着这群败类说:___________________(5)他“说”了。
说得真痛快,动人心,________,气冲斗牛,________!(6)他,是的巨人。
他,是的高标。
二、课堂检测阅读课文,探究下列问题。
4、文章从哪两个方面写闻一多的“说”和“做”?围绕这两方面文章写了哪几件事? 从中看出闻一多先生是怎样一个人?5、闻一多先生的事迹很多,作者为什么只选取这六件事?三、课后检测阅读短文,完成题目。
平时作画,喜欢从人民的日常生活中取材,记得抗战前在故乡时,他曾画过一个人牵着几只羊,每只羊的颈上都系着一根绳子。
画好了挂在墙上,正好被帮我家挑水的青年农民看到了。
他笑着说:“牵羊的时候,不论几只,只要用一根绳子系住带头的那一只,其余的都跟上来了。
”父亲听了恍然大悟,同时想起了杜处士的故事。
他重画了一张之后就把那故事讲给我们听。
他说从前有个杜处士,珍藏着一幅“斗牛图”,是唐朝名画家戴嵩的作品。
有一天他把画拿出来挂在门上晒,一个过路的牧童看到了,说“画错了!画错了!”杜处士听了心里想,一个乡下小儿竟敢批评起名画家来了,这还了得,便很不以为然地问错在哪里。
那牧童说,两牛相斗,牛最用力的是两只角,尾巴总是紧紧地夹在两股中间的;画上的两只牛,尾巴都翘了起来,这不是画错了吗?父亲在结束故事时感慨地说:“看来要画好画,不能光凭想象,必须仔细观察事物,还应该多向各种各样的人请教。
最新《说和做》课内阅读理解练习题(带答案)
![最新《说和做》课内阅读理解练习题(带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99c08f9561252d381eb6e0d.png)
《说和做》一、整体把握(一)阅读全文回答,文章是从哪两个方面来写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的各自选取了哪些材(二)综合这两个方面来看,闻一多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用课文原话回答)“言论和行动完全一致”或“口的巨人,行的高标”(三)文章两大部分之间是怎样衔接起来的有何作用两部分之间用了七、八、九三个段落过渡。
第七段承接上文小结,第八、九段开启下文。
这样连缀紧密,脉络清楚,过渡自然,把两个方面的情况简明地并列提出,给读者以深刻印象。
(四)闻一多先生前期和后期思想品格上发生了什么变化闻一多先生前期为了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而潜心学术,不畏艰辛,废寝忘食,十数年如一日,终于在学术上取得累累硕果。
后期则投身于民主运动,敢于为人民讲话,面对凶残的敌人无所畏惧,视死如归,体现出民主战士的大勇,成为中国革命知识分子的楷模。
闻先生在前期和后期所走的道路不同,反映了他对社会认识的变化。
但作为一名卓越的学者,一名伟大的爱国者,一名言行一致的志士仁人,他却是始终如一的。
(五)体会“他,是口的巨人。
他,是行的高标。
”句的含义及在全文中的作用。
“口的巨人”指他说得观点鲜明,高亢有力。
“动人心,鼓斗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行的高标”指他做得勇往直前,临危不惧,成为人们的榜样。
总结全文,点明中心,表现了闻一多先生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
《说和做》l阅读理解“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在30年代国立青岛大学的两年时间,我对他是有着深刻印象的。
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
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
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
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
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
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阅读练习及答案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阅读练习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52a8081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29.png)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阅读练习及答案《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阅读练习及答案现如今,我们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阅读答案,阅读答案是由资深教育者参与拟订的、对有关阅读题所做的解答。
你知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是规范的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阅读练习及答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阅读练习及答案1一、课文精彩语段阅读题(10分)①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
②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
③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
④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青年运动的领导人,闻一多先生“说”了。
起先,小声说,只有昆明的青年听得到;后来,声音越来越大,他向全国人民呼喊,叫人民起来,反对独裁,争取民主!⑤他在给我的信上说:“此身别无长处,既然有一颗心,有一张嘴,讲话定要讲个痛快!”⑥他“说”了,跟着的是“做”。
这不再是“做了再说”或“做了也不一定说”了。
现在,他“说”了就“做”。
言论与行动完全一致,这是人格的写照,而且是以生命作为代价的。
⑦1944年10月12日,他给了我一封信,最后一行说:“另函寄上油印物二张,代表我最近的工作之一,请传观。
”⑧这就是为争取民主,反对独裁,他起稿的一张政治传单!⑨在李公朴同志被害之后,警报迭起,形势紧张,明知凶多吉少,而闻先生大无畏地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慷慨琳漓,并指着这群败类说: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⑩他“说”了。
说得真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11他“说”了:“我们要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
”○12他“做”了,在情况紧急的生死关头,他走到xx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
他终于以宝贵的生命,实证了他的“言”和“行”。
○13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
○14他,是口的巨人。
他,是行的高标。
2023春统编版七下语文考点梳理与集训:《说和做》阅读练习(含答案)
![2023春统编版七下语文考点梳理与集训:《说和做》阅读练习(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86ceb00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0e.png)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断一、基础知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赫然(hè)校补(xiào)排衙(yá)气冲斗牛(dòu)B.窥探(guī)硕果(shuò)卓越(zhuó)兀兀穷年(wù)C.独裁(cái)衰微(shuāi)迭起(dié)慷慨淋漓(kǎi)D.弥高(mí)迥乎(jiǒng)深宵(xiāo)锲而不舍(qì)【答案】C【解析】A. “校”读jiào,“斗”读dǒu;B. “窥”读kuī;D. “锲”读qiè;故选C。
2.找出下列句中的错别字,并在括号内改正。
(1)他正向古代典藉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
( )(2)他向全国人民呼喊,叫人民起来,反对独栽,争取民主!( ) (3)此身别无长处,既然有一棵心,有一张嘴,讲话定要讲个痛快!( )【答案】籍裁颗【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
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
辨析字形既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也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
注意“籍”不要写成“藉”,“裁”不要写成“栽”,“颗”不要写成“棵”。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B.全军将士气冲斗牛,奋勇杀敌,冲出了重围,开辟了大别山根据地。
C.十八大以后,各地发扬愚公移山精神,锲而不舍地推进各项工作。
D.吃水不忘挖井人,生活在幸福和平年代的我们不能忘本,不能忘记那兀兀穷年里发生的感人故事。
【答案】D【解析】“兀兀穷年”的意思是用心劳苦地一年到头这样做。
这里使用错误。
4.对下列语句的表达方式判定有误的一项是()A.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
(记叙)B.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
七年级下册语文 2.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七年级下册语文 2.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518c78f2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c8.png)
七年级下册语文 2.说和做——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同步练习一、单选题1.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在30年代国立青岛大学的两年时间,他对我是有着深刻印象的。
B.他并没有先“说”,而且他“做”了,做出了卓越的成绩。
C.遵义市安全管理措施的落实,遏制了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确保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
D.他课上认真听讲,课下手不释卷,全班同学没有一个说他学习不用功的。
【答案】D【知识点】语序不当;用词不当;关联词使用不当【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和修改。
A:主客颠倒,将“他对我”改为“我对他”;B:关联词使用不当,下句“他‘做’ 了”与上句“他没有先‘说’是转折关系,将“而且”改为“但”;C:成分残缺,在句末加上“的安全”;故答案为:D【点评】辨析或修改病句时,如果句子比较长,就要分析句子的结构,再判断其存在的问题。
常见的病句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如果遇到难以确定的选项,可以按病句类型一-衡量,也可以通过划分句子的结构来发现病因。
2.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A.餐厅服务员劝阻正在吸烟的顾客,顾客叼着烟说:“烟是我买的,关你什么事?”B.学生在考场紧张等待考试,监考老师说:“别紧张,深呼吸,调整一下自己的情绪。
”C.王嫂挑选香蕉,觉得不满意便转身离开,老板忿忿地说:“挑那么久,又不买,神经病。
”D.因为有事想要请教,昨日登门拜访敝人您,可惜您不在,只能等下次了。
【答案】B【知识点】关联词使用不当【解析】【分析】本道题考查学生对语言得体的判断。
语言表达得体,主要是指使语言体现语境和语体的要求。
所谓“语境”包括说话的对象(称谓、语气) 、场合(时间、地点、氛围)、目的(说什么、怎么说)以及说话人自己的身份。
B项正确。
A:项语言生硬,C:项不够和气,D“敝人”是对自己的谦称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语言得体的判断。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2说和做 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同步习题(含答案)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2说和做 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同步习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dcd3674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a0.png)
2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基础通关一、课内建构1.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2)题。
或许你并不熟悉深xiāo的灯火,但你一定了然卓越并不会凭空而来。
它需要qiè而不舍的坚持,需要目不窥园的决心。
懒惰和shuò果从不会同时出现,而勤奋和卓越总是相伴相随。
愿你拥有勤奋和执着的双翼,愿你用澎湃的热情书写奋斗的故事,愿你在寻求、追逐梦想的路上步履不停。
(1)给这段文字中加着重号的字词注音。
目不窥( )园澎湃( )(2)根据这段文字中的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深xiāo( ) qiè( )而不舍 shuò( )果2.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吃水不忘挖井人,生活在幸福和平年代的我们不能忘本,不能忘记那兀兀穷年里发生的感人故事。
B.实现我们的发展目标,需要广大青年锲而不舍、驰而不息的奋斗。
C.雄心壮志有时也会被岁月磨灭,当年横戈跃马、气冲斗牛的豪情最后只能变成英雄末路的老迈。
D.在他看来,文学和电影是两种迥乎不同的艺术形式,但它们之间有着相互滋养的关系。
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的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
B.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
C.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
D.他在给我的信上说:“此身别无长处,既然有一颗心,有一张嘴,讲话定要讲个痛快”!4.请指出下面的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闻一多,湖北浠水人,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练习题目(附答案)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练习题目(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b144e585022aaea988f0f2d.png)
课堂诊断2.《说和做》(45分钟 60分)一.语言积累与运用(20分)1.下面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A.浠.水(xī)硕.果(shuò)锲.而不舍(qì)B.弥.高(ní)校.补(xiào)迥.乎不同(jiǒng)C. 衰.微(shuāi)迭.起(dié)沥.尽心血(lì)D.赫.然(hào)凝.结(níng)气冲斗.牛(dòu)2.书写没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A.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B.深霄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C. 十年艰辛,一部“校补”郝然而出D.这个方面,情况就迴乎不同,而且一反即往了3.下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1分)A.仰之弥.高(更加)潜心..贯注(用心专而深)B.锲.而不舍(刻)心会.神凝(领悟)C.兀兀..穷年(劳苦的样子)迥.乎不同(差得远)D.沥.尽心血(滴)警报迭.起(屡次)4.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1)他要给我们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药方。
(2)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
几年辛苦,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
(3)他又由唐诗转到楚辞。
十年艰辛,一部“校补”而出。
(4)这个方面,情况就,而且一反既往了。
A.衰弱凝结蓦然迥乎不同B.衰弱凝固赫然截然不同C..衰微凝固蓦然截然不同D.衰弱凝结赫然迥乎不同5.指出下面各句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4分)(1)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
()(2)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
()(3)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4)闻一多先生大无畏地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慷慨淋漓,并指着这群败类说: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6.判断下列句子所运用的表达方式。
(4分)(1)饭几乎忘了吃,他贪的是精神的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
初中语文下册七年级《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练习 附加答案
![初中语文下册七年级《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练习 附加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bfaed157fd5360cba1adbc5.png)
2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01积累运用1.给下列一段话中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
他正向古代典jí(籍)钻探,有如向地壳.(qiào)寻求宝藏。
仰之mí(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qiè)而不舍。
2.下列句子中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D)A.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B.全军将士气冲斗牛....,奋勇杀敌,冲出了重围,开辟了大别山根据地。
C.十八大以后,各地发扬愚公移山精神,不断完善充实提升,锲而不舍....地推进各项工作。
D.鲁迅以笔作刀枪,慷慨淋漓地揭露了辛亥革命的弊端。
(解析:“慷慨淋漓”形容说话、写文章意气昂扬,言辞畅快。
而“淋漓尽致”形容文章或说话表达得非常充分、透彻,或非常痛快。
尽致,达到极点。
“慷慨淋漓”用在这里表意有所欠缺,建议换成“淋漓尽致”。
)3.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都正确的一项是(C)A.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
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
B.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C.闻先生大无畏地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慷慨淋漓,并指着这群败类说: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D.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
(解析:A中第一个句号应为分号;B中冒号应为逗号;D顿号应为逗号。
)4.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真正美丽的生命应该像闻一多先生那样,执着地追求着真善美,①它不会趋炎附势地扭曲自己的形象,不会莫名奇妙地涂改自己灵动的线条。
②有时,它也许会被冷酷地阻断;有时,它也许会被无情地搁浅。
③但是,生命之所以美丽,正在于它始终高扬着一个美丽的主题的原因:在生命的底蕴中,始终流动着人类对世界最纯粹的良知与渴望。
(1)画线句①有一个错别字,请改正。
“奇”改为“其”。
(2)画线句③有一处明显的语病,请写出修改意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一、整体把握(一)阅读全文回答,文章是从哪两个方面来写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的?各自选取了哪些材料(具体表现)?每一方面的特征是什么?目的在于?(二)综合这两个方面来看,闻一多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用课文原话回答)“言论和行动完全一致”或“口的巨人,行的高标”(三)文章两大部分之间是怎样衔接起来的?有何作用?两部分之间用了七、八、九三个段落过渡。
第七段承接上文小结,第八、九段开启下文。
这样连缀紧密,脉络清楚,过渡自然,把两个方面的情况简明地并列提出,给读者以深刻印象。
(四)闻一多先生前期和后期思想品格上发生了什么变化?闻一多先生前期为了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而潜心学术,不畏艰辛,废寝忘食,十数年如一日,终于在学术上取得累累硕果。
后期则投身于民主运动,敢于为人民讲话,面对凶残的敌人无所畏惧,视死如归,体现出民主战士的大勇,成为中国革命知识分子的楷模。
闻先生在前期和后期所走的道路不同,反映了他对社会认识的变化。
但作为一名卓越的学者,一名伟大的爱国者,一名言行一致的志士仁人,他却是始终如一的。
(五)体会“他,是口的巨人。
他,是行的高标。
”句的含义及在全文中的作用。
“口的巨人”指他说得观点鲜明,高亢有力。
“动人心,鼓斗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行的高标”指他做得勇往直前,临危不惧,成为人们的榜样。
总结全文,点明中心,表现了闻一多先生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
二、重点阅读文段(一)阅读1-7段回答“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在30年代国立青岛大学的两年时间,我对他是有着深刻印象的。
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
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
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
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
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
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
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
闻先生也总是头发零乱,他是无暇及此的。
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
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不动不响,无声无闻。
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
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
他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
作出了卓越的成绩。
“做”了,他自己也没有“说”。
他又由唐诗转到楚辞。
十年艰辛,一部“校补..”赫然而出。
别人在赞美,在惊叹,而闻一多先生个人呢,也没有“说”。
他又向“古典新义....”迈进了。
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
1、概括短文的大意:闻一多先生为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潜心学术,取得累累硕果。
2、文章引用闻一多先生的话为开头有何作用?直接点题,不仅开门见山,引起悬念(结构),并且将闻一多先生的行为和别人形成鲜明对比,层层深入,更能表现先生严谨踏实的治学态度、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及谦逊的人品的品质。
(内容)3、文中的画线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何作用?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形象地将“研究”由静态变为动态,刻画出闻一多先生研究古代文化时的钻研精神,不再是客观的叙述,而是热情的赞美了。
4、体会下列“说”的含义我是做了再说.(向别人宣告自己要做什么)“做”了,他自己也没有“说.”(吹嘘,自诩xǔ)5、加点的“精神食粮”和“这”分别指代什么?(用原文)“精神食粮”是指“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这”指“做了再说,做了不说”6、说说“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句中动词的使用好在哪里?(找准关键词)准确地表达了闻一多先生全身心的投入研究,执著寻求解救民族衰微的文化药方,使文章生动,富于感染力。
7、理解“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句子的含义。
“.它”..指“深宵灯火”,深夜只有孤灯相伴,本应感到孤单寂寞,但闻一多先生则不然,他在孤灯的照耀下全力进行学术研究,成绩斐然。
“漂白了的.....四壁”...表现了诗人对祖国的前途和人民的命运的关切,意在表现闻先生深夜从事学术研究那种怡然自得的情景。
8、理解“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句子的含义。
这是比喻....起来的方法..。
..使我国民族文化繁荣昌盛..的说法,是指寻找9、“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
”这句话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有何作用?运用了比喻,写出了闻一多先生严谨的治学态度,研究成果的来之不易。
10、文中“不动..无闻”深刻含义是什么?(“做”没有说)..不响,无声“不动”....是不说,是无声,是听不到的,不是“不动”,而是在废寝忘食的“动”,用灯火“漂白了四壁”的动。
用“不动”来突出..闻先生的“做”...,突出他沥尽心血,埋头实干.........。
11、“一部‘校补’赫然而出”和“他又向‘古典新义’迈进了”的事例..说明了什么?(材料..与中心..的关系)说明了“闻一多先生‘做’了,自己也没有‘说’”。
12、“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这句话有什么含义..?除了学术研究外,没有别的任何事情使他分心,表明闻一多研究学术极专极深。
13、分析以下语句①“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等。
以整齐的句式,饱含深情地赞美闻一多治学之勤之钻;“凝结”表现治学成果来之不易。
②“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
”“诗兴不作”是文言说法。
“作”,起。
“诗兴不作”就是写诗的兴致减少了。
20年代,闻一多写了许多爱国诗篇。
从20年代末起,转入对我国古典文化的深入研究。
③“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
”“望闻问切”是比拟的说法,把我们的民族比成一个病人(第2句就全句而言也是比拟),说明闻一多当时从文化研究上来探求救国的方法,也还仅仅是走出了第一步。
14、请用简练的语言说一说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的形象。
先生是一位为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而废寝忘食,潜心学术,不畏艰辛、治学严谨、终于在学术上取得累累硕果的卓越学者,言行一致的爱国者。
(二)阅读8—20段,回答以下问题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
.........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
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青年运动的领导人,闻一多先生“说”了。
起先,小声说,只有昆明的青年听得到;后来,声音越来越大,他向全国人民呼喊,叫人民起来,反对独裁,争取民主!他在给我的信上说:“此身别无长处,既然有一颗心,有一张嘴,讲话定要讲个痛快!”他“说”了,跟着的是“做”。
这不再是“做了再说”或“做了也不一定说”了。
现在,他“说”了就“做”。
言论与行动完全一致,这是人格的写照,而且是以生命作为代价的。
1944年10月12日,他给了我一封信,最后一行说:“另函寄上油印物二张,代表我最近的工作之一,请传观。
”这是为争取民主,反对独裁,他起稿的一张政治传单!在李公仆同志被害之后,警报迭起,形势紧张,明知凶多吉少,而闻先生大无畏地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慷慨淋漓,并指着这群败类说: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他“说”了。
说得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他“说”了:“我们要准备像李公仆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
”他“做”了,在情况紧急的生死关头,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
他终于以宝贵的生命,实证了他的“言”和“行”。
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
他,是口的巨人。
他,是行的高标。
1、作为学者的闻一多和.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是怎样对待“说”和“做”的?作为学者..的闻一多先生“做了再说,做了也不一定说”。
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先生“说了就做,言行一致”。
2、作为学者和.革命家的闻一多,具有哪些崇高的品格..?作为学者有潜心学术,不畏艰辛,废寝忘食,硕果累累品格。
革命家有澎湃执着的爱国热情,大勇、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
3、请简要概括..。
(一句话).......闻一多先生的形象闻一多先生是.一位精于学术,有钻研精神的学者...;也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者,言行一致的志士仁人.....。
4、课文的两个部分之间,是用哪些话过渡..起过渡作用..的?说说这些话是怎样的?“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是对前一部分的全面概括,然后指出这只是闻先生的一个方面。
“闻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革命家的方面”这句领起了文章的后一部分。
“仅.……还.……”“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都是起关联作用的词语,“学者的方面”“革命家的方面”这是呼应紧密的提法,这样就使两个部分的过渡十分自然。
5、说说对下面句子的理解①“闻一多先生‘说’了”中“说”...的意思是:争取民主,反对独裁,宣传动员革命,对反动派的揭露与斥责。
②起先,小声说,只有..昆明青年听得到。
闻一多先生最初只在昆明青年中宣传民主。
③他“说”了:“我们要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
作好了牺牲的准备,表达了闻一多英勇无畏....,誓与反动派拼死一战的决心..。
6、段中作者选取了哪几件事....来表现作为“革命家的方面”的闻一多先生“言”“行”完全一致?起稿政治传单、群众大会演说、参加游行示威。
(争取民主、宣传革命)7、第②段“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
”中“这”...指代什么?为什么说....“情况迥乎不同,一反既往”?“这”指的是闻一多作为革命家的方面。
因为作为青年运动的领导人,闻一多先是宣传革命(说)...,与做学问时先埋头苦干,...,然后用行动争取民主(做)然后再“说”不一样。
8、请在选文中找出穿插的形象描写....,说说这些描写的作用。
“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
”形象地突出..闻一多先生争取民主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的精神,充满着对先生的颂扬和景仰.....之情。
描写例如炯炯目光、头发零乱、目不窥园..描写,例如“一个又一..............。
又有细节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
凡此种种,能起到具体再现闻先生那令人尊敬的高大形象的作用,使他的精神、品格、作风........仿佛都成了可以具体感知的东西。
9、最后两段.....,能不能合为一段,为什么?(短)不能,因为一方面强调..闻一多是卓越的学者,优秀诗人,革命烈士,另一方面也突出..闻一多是言行一致的伟人。